- 目录
在构建一个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时,我们需要关注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制度的制定、执行、监督与改进。这些环节构成了管理制度的全貌,确保企业运营的稳定性和效率。
包括哪些方面
1. 制度制定:明确企业的目标和战略,梳理业务流程,制定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规章制度。
2. 制度执行:确保员工理解和接受制度,通过培训、指导等方式使制度落地,形成日常操作规范。
3. 监督评估:定期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确保制度的有效性。
4. 制度改进:根据企业发展和市场变化,不断修订和完善制度,保持其适应性和前瞻性。
重要性
管理制度体系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规范了员工的行为,提升了工作效率,还为企业提供了决策依据,降低了运营风险。良好的管理制度能够强化企业文化,增强团队凝聚力,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方案
1. 制度建设:设立专门的制度建设小组,负责研究、起草和修订各项制度,确保制度的全面性和专业性。制度需公开透明,便于员工查阅和理解。
2. 培训与沟通:定期组织制度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并掌握制度内容。鼓励开放的沟通环境,让员工能就制度提出建议和疑问,增强制度的接受度。
3. 执行监控:设立制度执行监督机制,通过定期审计和不定期抽查,检查制度执行情况。对于违反制度的行为,应有明确的处罚措施,以保证制度的权威性。
4. 反馈与改进:建立反馈渠道,收集员工对制度的意见和建议,定期评估制度的效果,及时进行修订和优化。制度改进应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确保制度与时俱进。
5. 文化融合:管理制度应与企业文化相融合,通过制度传达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使员工在遵守制度时,也能认同并践行企业文化。
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考虑企业内外部因素,持续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稳健前行,实现长远发展。
实现管理制度体系范文
第1篇 物业管理实现过程策划程序
物业管理实现过程的策划程序
1 目的
对特定产品、项目或合同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以确保满足规定要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特定产品、项目及合同有关的质量策划的控制及相应的质量计划的编制、实施和控制。
实现过程的策划程序是致力于指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
3 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批准有关部门编制的质量计划。
3.2物业部负责对各部门质量策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3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相关的质量策划及编制、实施相应的质量计划。
4 程序
4.1对特定的项目和合同应进行质量策划。策划的结果应以适于组织运作的方式形成文件,《物业管理方案》。
4.2进行质量策划的时机
公司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质量策划:
a)对承接新的住宅小区或物业管理项目;
b)现有体系文件未能涵盖的特殊事项;
c)对刚承接的物业管理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策划。
4.3物业管理方案的内容
1目的和范围;2物业概况和特点;3管理方式;4组织和资源;5物业管理的总体目标及分项目标;6管理文件;7服务承诺和质量措施;8法规要求;9开办费用预算;10管理费预算;11效益预测;12进度安排;13物业管理方案的编制、审核、批准、发放和更改。
4.4 在编制物业管理方案时应根据以下要求编制:
a)针对特定项目或合同确定的质量目标;
b)针对特定项目或合同所需建立的过程和子过程,应识别关键的过程和活动;对过程或涉及的活动规定途径,并对这些途径进行评审和形成文件;
c)识别并提供上述过程所需的资源配置、运作阶段的划分、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d)确定过程涉及的验证和确认活动及验收准则;对过程和产品的重要或关键特性,应安排测量和监控活动;对其中某些特殊过程的输出应按输入的要求进行验证并确认;
e)确定为过程和产品的符合性提供证据的质量记录。
4.5 编制原则为:
a)应参照质量手册的有关内容,应符合质量方针、目标,并与质量体系文件中的内容协调一致;
b)可引用已有的质量文件中的相关内容,并根据特殊的要求编制新的内容;
c)物业管理方案可以作为独立的文件,也可以根据需要作为其他文件(如项目计划等)的一部分。
d)编制的文件或物业管理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适宜性。
4.5物业管理方案的编制、审批和发放
4.5.1物业管理方案由物业部负责人组织编制,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由物业部以受控文件形式发放到使用和相关部门(顾客有要求时,可发放给顾客),同时做好文件发放登记。
4.6物业管理方案的实施、监督和修改
4.6.1各部门在执行中应按照物业管理方案的规定要求进行控制,并将物业管理方案的执行情况及时反馈到物业部。
4.6.2物业部负责监督各部门物业管理方案的实施,根据要求协调相应部门之间的接口和资源配置,填写《质量策划实施情况检查表》以进行总体控制,并及时报告总经理。
4.6.3物业管理方案的修改
当物业管理方案需要修改时,由修改部门填写《文件更改申请》,经总经理批准后进行修改,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4.7物业管理方案完成后,物业管理方案有关文件由物业部负责存档保存。
5 相关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物业管理方案》。
6 质量记录
6.1《质量策划实施情况检查表》。
6.2《文件更改申请》。
第2篇 物业管理手册-服务实现策划程序
物业管理手册:服务实现策划程序
1、目的
对公司所提供的服务项目,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以确保满足业主的需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特定的服务项目的策划及相应的质量计划的编制、实施和控制。
3、职责
3.1各部门负责进行与本部门有关的质量策划及编制相应的质量计划。
3.2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核有关部门编制的质量计划。
3.3总经理负责批准有关部门编制的质量计划。
3.4品质部负责对各部门服务质量策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4、程序
4.1现有的服务项目按经策划形成的管理手册、作业指导书实施。
4.2质量策划的范围
4.2.1参加新物业管理项目的招投标。
4.2.2争创各级优秀、示范管理小区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4.2.3开展新的服务项目,如便民利民服务等。
4.2.4改进物业管理服务质量的活动,如开展细节化服务质量活动。
4.2.5现有体系文件未能涵盖的特殊事项。
4.3质量策划的内容
4.3.1服务实现策划前,应确定服务的质量目标。
4.3.2确保达到质量目标所进行的各过程所需的作业指导书。
4.3.3提供上述过程所需的资源配置、运作阶段的划分、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4.2.4服务过程的质量要求、服务质量保证措施及服务承诺。
4.2.5突发事件的预防及应急措施。
4.2.6相关记录的要求。
4.3各相关部门依据总经理下达的新服务项目按上述要求进行策划。
4.4《质量计划》的编制及审批
各相关部门负责依据策划的结果组织编制《项目方案》和质量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4.5《质量计划》的实施、监督和修改
4.5.1相关部门在执行中应按照《质量计划》的要求进行。
4.5.2品质部对《质量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考核。
4.5.3《质量计划》修改时,需报总经理批准。
4.6《质量计划》是受控文件,其分发、修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中相关规定。
5、相关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
6.1《质量计划》jw/jl-7.1-001
第3篇 物业管理手册-服务实现
物业管理手册:服务实现
公司对于小区的管理是通过过程控制来实现的,通过这些过程的实现应达到以下要求:
1、小区符合城市规划要求,严格按照国家验收标准进行验收,具有完整的验收资料、图纸、档案及交接手续。
2、交接后对小区实行专业化管理:
2.1完善、健全公司管理体系。
2.2配合组织召开业主大会,成立业主委员会,明确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的责、权、利关系。
2.3依照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对小区实施管理和服务。
2.4依据国家物业管理条例及国家的法律、法规,完善各种约定性文件。
2.5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
2.6物业服务人员经过岗位培训,具有满足服务要求的能力。
3.相关文件:
3.1《服务实现策划程序》
3.2《与业主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3.3《采购控制程序》
3.4《服务提供控制程序》
3.5《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第4篇 物业管理公司质量手册:产品实现
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质量手册:产品实现
1产品实现的策划
1.1公司对每一个具体的项目或服务所需的过程进行策划和开发,针对过程有关的输入和输出制定相应的程序或质量计划,以确保每一个过程都得以识别和受控。
1.2识别和考虑这一过程与公司质量体系其他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关系,就有关的要求应保持一致,避免和其他过程发生冲突而影响服务的质量。
1.3在进行策划或开发过程中,如果不形成文件化的程序就不能保证所提供服务的质量,公司将这一过程形成文件化的程序、作业指导书、规章制度、流程图或质量计划等书面的文件,对过程予以指导和控制,以确保所提供服务的质量。
1.4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具体的项目、服务的提供和实现策划进行确定:
a)这一项目或服务的质量要求;
b)为达成质量要求所需要的过程及与过程有关的程序和应配备的资源(包括在意识和能力方面胜任的人员,服务提供所需要的设备设施、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等)。
c)有关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及相应的规定和准则,包括接受的准则;
d)过程所需的质量记录;
1.5为实现以上要求,建立jsnhwy0-01《服务策划控制程序》进行管理和控制。
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2.1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
2.1.1为确保我们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及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公司结合物业管理服务业务的特点,建立、的途径,确保顾客有关的需求得到识别,并将有关的需求转化为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我们所提供服务的要求。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顾客要求进行确认:
a)顾客明示的要求:包括合同、协议的要求,与顾客直接沟通得到的有关要求等。
b)隐含的要求: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用途或已明确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有关法律法规方面必须履行和满足的要求;
d)公司确定的附加要求。
2.1.2公司领导层负责各类要求的识别,公司全体员工都有满足顾客要求、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遵守公司规章制度的义务和责任。
2.2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
2.2.1在完全接受有关要求,并向顾客作出提供服务的承诺之前(包括接受口头、书面和电子形式的合同、标书、订单及其更改等),组织有关人员,按规定的流程,根据有关的标准对顾客的要求进行评审,以确保我们有能力满足有关要求,保障顾客和公司的利益。
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须确保:
a)产品(服务)的各项要求都得到明确和规定;
b)与以前表述不一致的合同或订单的要求已经解决;
c)公司有能力满足与产品(服务)有关的各项要求;
2.2.2建立jsnhwy0-02《合同评审程序》,对评审方式、评审流程、评审内容、评审人员的资格和评审的标准与依据进行明确和规定。
2.2.3评审的结果和评审所确定的措施应得到明确和实施,有关的质量记录按jsnhwy4.0-02《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予以控制。
2.3顾客沟通
2.3.1公司建立jsnhwy0-03《与顾客沟通的程序》,明确与顾客
沟通的方法方式和有关要求,为顾客的投诉、建议和有关意见的传达提供相应的渠道和途径。
2.3.3公司与顾客的沟通中必须了解的信息包括:
a)有关产品(服务)信息;
b)问询、合同的处理,包括有关的修改。
c)顾客的反馈,包括投诉和建议的信息。
此外,在物业管理服务方面,对单一业主和多业主项目分别采用统一形式的《物业管理工作简报》和《管理服务报告》将我们的服务情况向业主进行公布和通报,并收集有关的反馈和意见,作为改善和改进的依据;
3设计和开发
公司业务不涉及设计和开发的内容,在这里列出是为了和iso9001:2000标准的格式保持一致。
4采购
4.1物资采购的过程
4.1.1根据物业管理服务业务的特点,将服务提供所需要的物资进行合理的分类。
4.1.2根据物资分类情况,明确与各类物资的采购相关的采购职责和审批权限;确定适宜的采购方法和工作流程,包括对采购人员的要求,验收和入库的流程等规定。
4.1.3对于各类物资的采购,基于公司的质量目标和质量要求评估和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建立有效的合格供应商评估方法,包括对供应商的评估、选择、更换和重新评价的流程和方法,明确选择和评估的标准、期限及评估依据。相关的评估结果应形成质量记录,并根据评估结果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单,有关记录和合格供应商名单应按程序jsnhwy4.0-02《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进行管理和控制。
4.2采购信息
4.2.1对于在商场、商店或分销点购买的物资,应明确物资的品牌、规格、等级和价格及销售单位的资格、资历、信誉、规模、售后服务和产品保修包换的情况等信息,确保所购买物资满足要求;
4.2.2对于直接向生产厂家购买的物资,考虑有关供应商的产品、程序、过程和设备批准的要求;生产人员的要求和质量保证系统的要求;
4.3采购产品的验证
4.3.1对于所有采购的物资,都应明确和建立相关的验收方法、验收标准和处理的规定;
4.3.2有关验收方法、验收标准和处理规定的建立可根据具体业务性质的不同,采购物资的不同而有区别地进行设定。
4.3.3采购物资验证的处理情况应形成记录,有关记录的控制按jsnhwy4.0-02《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进行管理和控制。
4.3.4为实现以上要求,建立jsnhwy0-04《采购管理程序》进行管理和控制。
4.4分承包方的控制
4.4.1服务外包是物业管理行业的一项重要业务,也是物业管理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外包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我们所提供服务的质量和公司的声誉,分承包方的服务质量应得到切实的保证。
4.4.2对于分承包的选择应考虑以下要求:
a)分承包方的资历、信誉、服务历史、相关经验和与其竞争对手相比的业绩;
b)分承包方在公众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及被社会认可的情况;
c)分承包方满足有关要求,包括质量、价格、对问题的处理情况和履约能力等有关信息的情况;
d)分承包方满足法律法规的情况;
e)分承包方的质量保证系统情况;
4.4.3公司应建立对分承包方管理、评估和控制的方法并得以切实
实施,以确保分承包方所提供服务的质量。
4.4.4根据分承包方的服务质量和顾客要求,公司对分承包方进行适当的帮助,提高分承包方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4.4.5为实现以上要求,建立jsnhwy0-05《分承包方管理程序》进行管理和控制。
5服务提供
5.1服务提供过程的控制
5.1.1对于与物业管理服务服务提供有关的每一个过程进行策划,确保其在受控的状态下进行,以保障服务质量。在物业管理服务方面,识别和策划从物业接管、验收、入住、遗留问题的处理,到日常的安全、环境、设备设施的维护管理和客户服务的操作等所包含的各类过程和与之相关的各个过程,并对这些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
5.1.2在提供服务前,通过对与过程相关的输入的掌握,采用调查了解等方式获得关于过程特点、特性的信息。
5.1.3对于每一个服务提供过程,各部门都应制定相应的程序进行指导和控制。如果没有书面化的程序则不能确保服务质量时,将相应的程序书面化,制定形成文字的程序、作业指导书、工作流程图等,适当的情况下应使其可以在工作场所得到。
5.1.4确保在物业管理服务提供的过程中,服务人员或服务场所拥有该项服务所需的适宜的设施设备,以及检验服务的结果是否满足有关要求所必备的检验和测量设备。
5.2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5.2.1服务行业具有在服务过程进行的同时服务的结果就已进行交付的特点,当服务的结果已经可以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服务的结果已不可改变。因此公司要求对于每一项服务的提供都应进行相应确认,确保尽量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对有关的服务过程进行策划时须遵循以下要求:
a)就服务提供的具体内容和过程提供的方法、方式建立相应的评审和批准的标准。当服务过程的内容和服务提供的方法、方式经确认后不能满足这些标准和准则的要求时,该服务不能提供;
b)明确服务人员应具备的任职要求,包括意识、技能、学历、经验和相应的资格等要求。公司通过建立岗位任职要求的文件和采取考核上岗等方式明确岗位的任职要求和对有关人员的资格进行的确认。没有满足有关要求的适宜人员时,该服务不能提供;如果此项服务有对设备的要求,则该设备的要求也要得到明确和规定,当设备经确认不能满足有关的要求时,服务也不能提供;
c)对与那些直接和顾客发生的,并与顾客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一旦发生不合格就会对顾客和公司造成较大损失的服务过程,有针对性的制定出适宜和有效的方法对每一个环节予以详细的描述和规定,并经确认后予以实施。
d)与质量有关的所有服务过程都应保留质量记录,质量记录的控制和管理按jsnhwy4.2-02《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进行。
5.2.2公司各部门和各级人员都应按既定的标准和准则对过程进行确认,公司品质主管负责从公司层面会同各部门根据具体要求,对各项服务过程进行监控。为实现以上5.1和5.2的要求,建立相关文件进行控制(详见7支持性文件)
5.3标识和可追溯性
5.3.1建立明确的办法对与服务相关的各类标识进行规范,包括各类设备设施和物资、消防通道、地下室出入口及方向和道路交通的标识;严禁烟火、严禁高空抛物、高压危险等注意性标识;服务过程中如油漆未干、电梯检修、清洁中地滑防止摔倒等服务状态的标识。
5.3.2对于某些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的工作,如顾客报修、顾客投诉的处理等,以及其他一些需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工作,建立有效的控制办法,对在一定时间段或某一阶段的过程状态、进展情况、注意事项等进行跟踪、记载、标识和管理,使整个过程得以受到监控和可追溯,确保工作的持续连贯和有效完成。
5.4顾客财产
5.4.1公司根据物业管理服务业务的特性,识别和验证如业主的信件、书报、钥匙和受托的小孩等顾客财产。
5.4.2对于各类顾客财产,建立相应的保护、维护和使用的管理办法,包括检验、登记、存放和保护及交付方法等管理规定的制定,并在相关程序中予以明确。
5.4.3对于顾客财产的损坏、丢失等情况应进行记录,有关记录的控制按文件jsnhwy4.2-02《质量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5.5产品防护
5.5.1公司对物资的贮存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管理,确定各类物资贮存地点的功能、管理要求和贮存条件,建立物资的分区和标识、物资进出库控制办法及盘点办法等,明确在防火、防盗、防潮等方面防护措施的要求,对物资的借(领)用建立有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控制。
6检验和测量设备的控制
6.1所有在物业管理服务提供的过程中,如果不经检验和测量则不能保证服务质量时,则须对该过程和用作检验和测量所需的设备进行识别和明确,将有关的设备通过建立清单或台账的形式予以统计和登记。
6.2对于有检验和测量要求的检测过程及该过程所需的设备,形成相应的书面程序进行控制,保证该过程和过程所需的设备满足有关的要求,确保服务提供的质量。
6.3规定适当的时间间隔对检验和测量设备进行校验和调整;在需要时应对检测设备的精确度作出相应的要求。
6.4所有检验和测量设备都根据设备要求贮存在温度、湿度等相关
条件适宜的场所,并对其搬运、贮存和维护制定相应的措施,以确保设备的完好性,防止设备的损坏和失效。
6.5当发现检测设备失效时,立即停止该设备的使用,并对该设备进行适当的标识和隔离,防止误用。同时对经由该检测设备测量过的产品或公共设备设施重新评估。
7支持性文件
jsnhwy0-01 《服务策划控制程序》
jsnhwy0-02 《合同评审程序》
jsnhwy0-03 《与顾客沟通的程序》
jsnhwy0-04 《采购管理程序》
jsnhwy0-05 《分承包方管理程序》
jsnhwy0-06 《入住前工作程序》
jsnhwy0-07 《物业接管验收程序》
jsnhwy0-08 《入住手续办理程序》
jsnhwy0-09 《装修管理程序》
jsnhwy0-10 《
商铺管理程序》
jsnhwy0-11 《紧急事件及重大质量事故处理程序》
jsnhwy0-12 《安全管理程序》
jsnhwy0-13 《清洁绿化管理程序》
jsnhwy0-14 《泳池管理工作程序》
jsnhwy0-15 《家政及维修服务的提供及控制程序》
jsnhwy0-16 《公用设施和服务过程的标识》
jsnhwy0-27 《顾客财产管理程序》
jsnhwy0-28 《物资贮存及管理程序》
第5篇 物业质量手册:服务实现物业管理的服务策划
7.0 服务实现
7.1 物业管理的服务策划
7.1.1 公司对与业主/用户接触的主要服务过程及影响服务质量的内部管理过程均进行识别和策划,以确保:
a)主要服务过程明确并适当文件化;
b)主要服务过程按规定的要求实施;
c)最终服务质量满足预期的要求。
7.1.2 公司物业管理服务实现主要过程
a)对承接的物业管理项目进行评审。
b)制订物业管理方案。
c)签订物业管理合同。
d)进行物业接管验收。
e)入伙管理。
f)住户服务。
g)设备、设施管理。
h)环境管理。
i)保安管理。
j)维修服务等日常管理。
k)配备一定的资源。
l)物业质量检查。
7.1.3 为确保服务实现,公司制定并执行文件化程序《服务实现控制程序》。
7.1.4 为满足具体产品、项目、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公司编制的质量计划。质量计划包括:
a) 产品的质量目标要求。
b)针对产品确定过程,文件和资源的需求。
c)产品所要求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产品接收准则。
d)对实现过程及其产品满足要求提供证据所需的质量记录。
7.1.5 支持性文件
《服务实现控制程序》
第6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战略实现规划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解释:成本战略实现规划
标准条文
组织应在成本战略实施前对成本战略的实现过程进行规划,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以确保成本战略的实现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
成本战略实现规划应明确:
a)战略实现周期;
b)与战略实现相关的组织机构、团队要求和各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c)确保战略实现和战略实现过程有效实施所需的机制、资源、途径和方法;
d)战略部署、阶段性目标、计划和时间表以及一致性的行动要求;
e)如何评价战略实现的方式和方法;
f)记录要求。
目的和意图
本要素条款规定了对成本战略实现的要求。制定出一个好的成本战略不是最终目的,提出本条款是为了促使组织更明确和更有效地实现所制定成本战略。
理解要点
●组织在成本战略制定后和实施前应对如何实现成本战略和成本战略的实现过程进行规划,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以确保成本战略的实现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成本战略的实现过程的受控状态通常可包括:
――成本战略实现规划文件应发放到位,确保与实现战略相关人员获得规划文件;
――跟踪和检查成本战略实现规划的执行情况;
――评价和确认成本战略实现规划的执行效果(与9.4成本业绩评价接口);
――采取必要措施,纠正偏离规划的活动和行为(与9.3.2预防和纠正措施接口);
――提供必要资源,以保证规划的实现。
●成本战略实现规划应明确:
a)战略实现周期;
组织应在规划中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规定成本战略的实现周期。实现周期可以是3年、5年、10年,也可以规定更长时期。
b)与战略实现相关的组织机构、团队要求和各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为实现战略,组织是否需要搭建专门的组织机构。如果成本管理体系中的组织机构能够保证规划的实现,组织可不必专门设立机构。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对自己的成本管理团队提出切实可行的充分的战略实现要求。成本管理团队成员一般包括:最高管理者、体系负责人、成本经理、主管、成本工程师、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变革专家、成本杀手、ie工程师以及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和管理者等,组织应对这些人员提出要求,并规定其实现成本战略的职责和权限(包括责任成本)。
c)确保战略实现和战略实现过程有效实施所需的机制、资源、途径和方法;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建立适当的运作和管理机制,如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保证机制、创新机制、预警机制等。
――为实现战略,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及时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规定战略实现的途径,如建立文件化的程序。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明确战略实现所需的方法,如平衡计分卡等。
d)战略部署、阶段性目标、计划和时间表以及一致性的行动要求;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对战略实现过程和活动进行周密部署和安排,形成文件,明确阶段性目标,制定实施计划和时间表,并在计划中明确一致性的具体的行动要求。
e)如何评价战略实现的方式和方法;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明确规定如何评价战略实现的方式和方法,如采用平衡计分卡方法或与9.4成本业绩评价接口。
f)记录要求。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明确规定所需的记录(包括记录表格),并明确记录要求(与4.3.4记录控制接口),以满足充分提供战略实现证据的需要。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成本战略实现规划要素可能会涉及成本管理体系所有其他要素条款。
第7篇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成本战略实现规划标准解释
cca2102:2008《成本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官方解释:成本战略实现规划
标准条文
组织应在成本战略实施前对成本战略的实现过程进行规划,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以确保成本战略的实现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
成本战略实现规划应明确:
a)战略实现周期;
b)与战略实现相关的组织机构、团队要求和各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c)确保战略实现和战略实现过程有效实施所需的机制、资源、途径和方法;
d)战略部署、阶段性目标、计划和时间表以及一致性的行动要求;
e)如何评价战略实现的方式和方法;
f)记录要求。
目的和意图
本要素条款规定了对成本战略实现的要求。制定出一个好的成本战略不是最终目的,提出本条款是为了促使组织更明确和更有效地实现所制定成本战略。
理解要点
●组织在成本战略制定后和实施前应对如何实现成本战略和成本战略的实现过程进行规划,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以确保成本战略的实现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成本战略的实现过程的受控状态通常可包括:
――成本战略实现规划文件应发放到位,确保与实现战略相关人员获得规划文件;
――跟踪和检查成本战略实现规划的执行情况;
――评价和确认成本战略实现规划的执行效果(与9.4成本业绩评价接口);
――采取必要措施,纠正偏离规划的活动和行为(与9.3.2预防和纠正措施接口);
――提供必要资源,以保证规划的实现。
●成本战略实现规划应明确:
a)战略实现周期;
组织应在规划中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规定成本战略的实现周期。实现周期可以是3年、5年、10年,也可以规定更长时期。
b)与战略实现相关的组织机构、团队要求和各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为实现战略,组织是否需要搭建专门的组织机构。如果成本管理体系中的组织机构能够保证规划的实现,组织可不必专门设立机构。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对自己的成本管理团队提出切实可行的充分的战略实现要求。成本管理团队成员一般包括:最高管理者、体系负责人、成本经理、主管、成本工程师、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变革专家、成本杀手、ie工程师以及各职能部门的领导和管理者等,组织应对这些人员提出要求,并规定其实现成本战略的职责和权限(包括责任成本)。
c)确保战略实现和战略实现过程有效实施所需的机制、资源、途径和方法;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建立适当的运作和管理机制,如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保证机制、创新机制、预警机制等。
――为实现战略,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及时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规定战略实现的途径,如建立文件化的程序。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明确战略实现所需的方法,如平衡计分卡等。
d)战略部署、阶段性目标、计划和时间表以及一致性的行动要求;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对战略实现过程和活动进行周密部署和安排,形成文件,明确阶段性目标,制定实施计划和时间表,并在计划中明确一致性的具体的行动要求。
e)如何评价战略实现的方式和方法;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明确规定如何评价战略实现的方式和方法,如采用平衡计分卡方法或与9.4成本业绩评价接口。
f)记录要求。
为实现战略,组织应明确规定所需的记录(包括记录表格),并明确记录要求(与4.3.4记录控制接口),以满足充分提供战略实现证据的需要。
与其他要素条款间的相互关系
成本战略实现规划要素可能会涉及成本管理体系所有其他要素条款。
第8篇 实现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目的意义
实现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的目的与意义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的概念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是依据有关标准(如国家经贸委颁布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试行标准)和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经认证机构确认,并通过颁发认证证书或认证标准来证明某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符合相应标准或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实现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的目的和意义
(1)全面规范、改进企业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保障企业员工的职业健康与生命安全,保障企业的财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
(2)改善与政府、员工、摄取的公共关系,提供企业声誉。
(3)提供持续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即指,降低企业风险,预防事故发生。
(4)克服产品及服务在国内外贸易活动中的非关税贸易壁垒,取得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
(5)提高金融信贷信用等级,降低保险成本。
(6)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等。
第9篇 电力消防管理办法实现班组全员管理
电力消防管理办法
电力消防管理办法
为了预防火灾和减小火灾危害,保护职工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 保证变电所安全生产;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消防条例》和电力工业“安全第一”及消防工作“预防为主”的方针,结合我所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建设
电力企业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各级人员防火责任制。
变电所成立以所长为第一责任人,各站队负责人和专职安监员, 义务消防队员共同负责的义务消防队,负责全所的防火安全。
二、工作任务
义务消防队的任务是在电力集团公司保卫部门和上级安全部门的领导下, 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广泛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和防火安全检查, 健全消防制度,强化消防监督管理,不断改善防火条件,防止火灾的发生, 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和全厂职工的财产及生命安全。
三、防火重点部位
1.防火重点部位是指火灾危险性大、发生火灾损失大、伤亡大、影响大(简称四大)的部位及场所,对我所而言,一般指仓库、控制室、档案室、变压器、电缆间及隧道、蓄电池室、 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地以及单位主管认定的其他部位和场所。
2.防火重点部位或场所应建立防火检查制度和防火岗位责任制,落实消防措施。即该防火重点部位有专人负责,有灭火方案,有计划,有组织, 有记录地进行防火检查,发现火险隐患应立案限期整改。
3.防火重点部位应有明显标志,并在指定地点悬挂特定的标志牌, 内容包括:防火重点部位名称、场所负责人及防火责任人。
4.防火重点部位或场所如需动火工作时,必须执行动火工作票制度。
四、消防器材的配备及管理
根据消防重点部位有可能产生燃烧介质的不同和火灾扑救保护物的特性, 变电所应配备有以下几种灭火器和灭火设施。
1.用于扑灭有机溶剂等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初起火灾的干粉灭火器。
2.用于扑救贵重设备、档案资料、仪器表、600伏以下电气设备及油类等初起火灾的二氧化碳灭火器。
3.用于扑救贵重物资仓库、配电室、档案室和车、船及油类电气、仪表等初起火灾的1211灭火器。
4.消防员使用的个人装备(专用服装、安全带、安全钩、安全绳、破拆工具)。
5.主控室、 库房应按国家《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及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配备消防器材,保证消防供水。
6.各种消防器材分布合理,摆放在便于取用、通风良好的地方。室外消防器材应摆放在防雨的箱、架、柜内,严禁与油类、酸、碱等有腐蚀性的化学物品接触。
7.消防设备、器材应指定专人管理,维护、保养和更换并挂牌管理, 任何人不准挪作他用,确保完好能用。
五、对认真履行义务消防员职责,模范贯彻执行消防制度,及时发现和消除火灾隐患,扑救火灾,避免了重大损失的和热爱消防工作积极参加防火、灭火训练成绩突出,工作表现突出的班组、个人将给予表彰、奖励。对违反消防制度,玩忽职守,造成失火事故,引发火灾的班组及个人视情节轻重由本所和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构成严重后果的,由司法部门予以追究刑事责任。
第10篇 建筑工程公司一体化管理手册:产品实现
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一体化管理手册:产品实现
1产品实现策划
1.1公司建立并保持《产品实现策划控制程序》,规定了产品实现的策划内容、输出形式、评审要求、与顾客沟通的内容和方式,以确保产品实现的策划与一体化管理体系其他过程的要求相一致。
1.2公司工程项目管理部是产品实现策划的主控部门。
1.3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产品实现过程进行策划。产品实现的策划
包括以下内容:
a)确定工程项目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目标和要求;
b)确定工程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及重要环境和风险因素,并建立工程施工所需要的文件以及所需提供的各种资源。
c)确定工程产品的验证、确认、监视、检验和试验活动,以及验收准则。
d)确定所需要的各种记录,以证实过程运行和工程产品符合要求,记录要充分完整。
1.4产品实现策划结果以项目管理计划、施工组织设计、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作业指导书等形式输出,由项目经理部负责编制,并按规定的程序报批与实施。
1.5当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不适于策划结果时,应及时对项目管理计划中的有关内容进行修改,修改过程按照《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1.6项目经理部对产品实现过程中所涉及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因素有关的运行和活动执行《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程序》。
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公司建立并保持《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规定了对顾客的要求加以识别、确定和评审,并及时安排与顾客沟通,以确保顾客满意。
2.1合同签订前,公司通过投标、报价、合同评审、合同洽谈、市场调研、收集有关法律、法规等活动,识别顾客的要求。顾客的要求包括:
a)顾客对工程已明确的要求,包括交付及交付后活动的要求;
b)顾客未明确的要求,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c)公司应识别并确定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及公司确定承担的任何附加要求,如创优等;
d)环保和劳保要求。
2.2与产品有关的评审
公司在接受合同前应组织有关人员对产品要求进行评审,以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解决,评审内容和要求:
a)产品要求已明确;
b)与投标不一致的要求已作出处理并得到解决;
c)公司具有满足合同要求的能力;
d)评审结果及评审所引起措施的记录应予以保存;
e)对顾客以口头方式提出的要求,市场营销部以书面的形式予以记录,并请顾客进行确认;
f)产品要求发生变更时,经营部或项目经理部以合同变更的形式记录变更内容,并将变更通知单发放至各有关单位和部门。
2.3顾客沟通
公司在项目投标、施工过程、竣工交付、保修阶段对与顾客的沟通作出
安排。沟通的信息和方式包括:
a)工程信息、产品要求;
b)合同、口头协议执行情况;
c)设计变更,工程业务联系单的传递和反馈;
d)顾客反馈,包括顾客的抱怨;
e)沟通的方式可为工作例会、往来函件和工程洽商等。
3设计和开发
公司对该条款进行了删减。
4采购
公司对采购过程进行控制,建立并保持《物资采购控制程序》、《工程分包控制程序》、《劳务供方控制程序》以确保采购产品的质量要求、交付和服务等方面符合规定要求。公司工程项目管理部、机动分公司、经营部、人力资源部是采购的主控部门。负责物资(设备)、工程分包、劳务分包的采购和过程控制。
4.1物资采购
4.1.1公司建立并保持《物资采购控制程序》
4.1.2采购物资包括材料、半成品、施工机械等。工程项目管理部根据采购的物资对随后的产品实现或最终产品的影响,确定采购物资的控制类型和程度,规定了采购控制流程,制定了物资采购的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准则,以确保物资采购符合规定的要求。《对相关方施加影响控制程序》,对采购过程所涉及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进行控制,对可能影响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物资供方、工程分包方、劳务供方等相关方施加影响,确保采购的物资供方、工程分包方、劳务供方符合规定要求。
4.1.3工程项目管理部制定物资采购的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由采购单位根据准则组织实施并确定合格供方名录,工程项目管理部进行监督检查。
4.1.4项目经理部根据相关信息确定采购要求,制定适用的采购文件(采购合同、采购计划、委托协议等)并进行审核报批。采购文件应正确表达拟采购物资的信息,可包括:物资名称、规格、型号、质量要求、可标识的重要环境因素的环保要求、已识别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控制程序和要求,必要时包括对供方人员资格要求以及对供方的质量管理体系或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4.1.4项目经理部对采购物资按规定实施验证,以确保采购的物资满足规定的采购要求。
4.2工程分包
4.2.1工程分包依照《建筑法》的规定进行。
4.2.2公司建立并保持《工程分包控制程序》,明确了工程分包方的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确定了工程分包的审批程序、分包方的资格以及对分包单位的管理要求。
4.2.3工程分包的管理执行《工程分包控制程序》。
4.3劳务分包
4.3.1劳务分包依照《建筑法》的规定进行。
4.3.2公司建立并保持《劳务供方控制程序》,确定了对劳务供方的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规定了劳务供方的资格要求、能力审核内容、使用原则以及对劳务供方的管理要求。
4.3.3劳务供方的管理执行《劳务供方控制程序》
4.4对相关方的施加影响
4.4.1公司建立并保持《对相关方施加影响控制程序》,规定了对相关方的评估,以及对相关方影响的方式、检查的内容,明确了对不符合要求的相关方需采取的措施。确保对采购过程所涉及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进行控制,对可能影响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物资供方、工程分包方、劳务供方等相关方施加影响,以保证采购的物资供方、工程分包方、劳务供方符合归帝国内要求。
4.4.1公司工程项目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经营部是《相关方环境安全行为控制程序》的主控部门。项目经理部负责对相关方施加影响的实施。
5生产和服务提供
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公司工程项目管理部是生产和服务提供的主控部门,负责对项目经理部的生产和服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项目经理部负责生产和服务提供的组织实施。
5.1.1项目开工准备
a)项目经理部需收集开工资料包括:设计文件、工程承包合同、公司的合同交底;
b)项目经理部应配备所需的产品质量技术文件、法律法规、规范、操作规程以及相关的管理标准等,标准覆盖率必须达到100%
c)项目经理部组织图纸自审,参加图纸会审、设计交底,按照工程承包合同等相关文件进行技术交底;
d)项目经理部根据工程承包合同和图纸组织编写施工组织设计、项目管理计划,针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与指标制定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
e)项目经理部按项目管理计划的需求组织施工机械、机具的进场以及提供为达到产品符合要求所需的工作环境。
f)项目经理部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负责施工现场控制网测量和临时设施施工的建设;
g)项目经理部按项目管理计划组织配备监视和测量装置。
5.1.2施工过程控制
a)项目经理部以图纸、技术标准、规范为依据,通过自检、互检、交接检、预检、试验室检验等验证方式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接受监理单位、顾客及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
b)项目经理部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过程、特殊过程、以及涉及的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需确认的过程予以重点策划,从严监控;
c)项目经理部对与重要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因素及潜在的重要环境风险因素的活动、产品、服务的控制,执行《环境和职工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程序》;
d)项目经理部按批准的施工网络计划进行施工进度的控制,以满足合同和监理单位的要求;
e)项目经理部收到设计变更应与顾客、监理单位洽商,按设计变更更改原图纸并确认无误后,方可组织施工。若需修订原施工合同时,按《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执行。
5.1.3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
公司建立并保持《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程序》,明确了策划内容,规定了应建立运行的控制程序,提出了对策划结果的实施要求,对供方的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要求以及对供方进行相应监视和测量的要求,以对与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有关的活动、产品、服务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其在规定的条件下运行,使其不致偏离里一体化方针、目标和指标。
a)公司工程项目管理部是《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程序》的主控部门,有关部门、项目经理部负责运行控制的组织和实施。
b)项目经理部对产品实现过程中的重要环境和重大风险因素,必要时制定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作为程序文件的补充,对一般环境因素和风险因素,通过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和日常检查进行控制。
5.1.4应急准备和响应
公司建立并保持《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规定了组织成员,明确了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潜在事故、事件和紧急情况的预防和控制重点以及潜在事故、事件和紧急事件发生时需采取的应急方案,以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和风险。
工程项目管理部是《应急准备和响应》的主控部门,负责协调处理潜在的事故、事件或紧急情况发生时的组织工作,并对本程序予以评审、修订。可行时每年组织一次消防演习。
5.1.5项目竣工验收
工程竣工后,项目经理部根据设计文件及施工合同检查项目完成情况,对评定合
格的单位工程,整理竣工验收资料,向顾客提交竣工验收报告,申请验收,与顾客签定工程质量保修书。
5.1.6工程保修
在工程保修期阶段,项目经理部依据工程质量保修书中的约定保修项目提供保修。工程的保修期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5.1.7施工、交付和保修的控制执行《施工、交付及保修控制程序》。
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5.2.1在施工过程中需确认的过程包括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公司常见的关键过程指清水混凝土施工、设备基础地脚螺检安装及预留孔施工、饰面施工;特殊过程指基坑支护、平顶屋防水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地下防水混凝土施工。余下的关、特过程由项目经理部确认。公司工程部项目管理部负责关键过程、特殊过程识别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5.2.2公司建立并保持《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的确认程序》,明确规定了确认的过程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
a)为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评审和批准确定了准则;
b)对设备的性能和人员资格进行鉴定、认可;
c)项目经理部需对关键和特殊过程实施必要的监控并进行记录;
d)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经批准后实施;
e)由于人员、设备、技术工艺或作业方法的变更,导致需确认的过程变更,应进行再确认。
5.3标识可追溯性
5.3.1公司建立并保持《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明确了施工过程中产品、检验批(包括采购品、半成品、成品)的产品标识和状态标识的要求及方法,防止混淆和误用。并确定了建立可追溯性标识的范围,进行唯一性标识,保证可追溯性。
5.3.2公司工程项目管理部是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安全标识使用管理的主控部门。项目经理部负责组织实施。
5.3.3项目经理部针对测量和监视要求对产品的状态进行标识。
5.3.4对存在危险特性的物品(易燃、易爆、有毒物品)以及应急准备和响应的重点场所要做明显的警示标识。具体执行《安全标识使用、管理控制程序》。
5.4顾客财产
5.4.1公司建立并保持《顾客财产控制程序》,规定了对顾客财产的识别、验证、保护和维护以及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时应采用的措施和要求。
5.4.2公司工程项目管理部是顾客财产控制的主控部门。项目经理部负责对顾客财产实施保护。
5.5产品防护
5.5.1公司建立并保持《产品防护管理程序》,明确规定了产品的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办法,确保产品在内部处理和交付到预定的地点之前,产品的符合性得到保护。
5.5.2公司工程项目管理部是《产品防护控制程序》的主控部门,负责对产品防护的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项目经理部负责对产品实施防护直至交付。
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6.1公司建立并保持《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通过对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有效控制,确保测量能力与测量要求相一致。
6.2公司工程项目管理部是监视和测量装置的主控部门。
6.3项目经理部根据产品实现策划及施工要求确定需监视和测量的活动,包括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运行与活动,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进行常规监视和测量的活动,以及活动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应在项目管理计划中予以明确。
6.4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的要求
a)所有用于产品符合的监测设备、对可能有重大环境影响的过程和活动监测设备以及对职业健康安全进行绩效监测的设备,在使用前应送具有检定或校准资格的单位进行检定或校准,并按公司《常用监视测量装置检定周期目录》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复检。对于国家没有规定校准或检定依据的检测设备,工程项目管理部组
织编制自校规程或校准的管理办法予以控制。妥善保管检定证书或校准记录。
b)监视和测量装置由专职管理人员进行调整或必要时再调整。
c)建立监视和测量装置台帐,编制监视和测量装置检定(校准)周期表。检定(校准)合格后,贴发合格标识。
d)使用监视和测量装置时,应防止因调整不当而使其检测结果失效。当发现监视和测量装置不符合要求时,使用单位应立即停止使用该装置,对其进行调整,调整后重新检定(校准),仍达不到要求的,贴发报废标识,对此前的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做好记录,确认非准确测量结果的所在范围,并对受影响的产品、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采取适当的措施。校准和检测结果的记录应予保存。
e)采取有效措施,提供适宜的环境,确保监视和测量装置在搬动、维护和贮存期间准确度和适用性完好。
第11篇 建筑施工管理体系产品实现
产品实现
公司对产品实现的有关过程进行策划和做出规定,并对施工过程实施有效地控制和管理。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
7.1.1基本要求
公司根据gb/t19001-2000 idt is09001:2000、gb/t24001-1996 idtis014001:1996和gb/t28001-2001标准建立并保持整合型管理体系,编制整合型管理体系手册和有关的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为使手册和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中所确定的要求能在具体的生产运作中得到具体实现并能有效运行,公司针对每一建筑施工项目都要按照规定进行策划,并形成文件,文件形式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整合型管理体系::管理方案和技术交底等。
7.1.2产品实现策划的总体要求是:与公司管理体系的其他要求相一致,其策划的结果应适于公司的运作方式。
7.1.3在策划产品实现过程中,公司应确定以下方面的内容:
(1)工程应达到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要求。
(2)产品实现所需的过程和子过程,确定特殊过程和关键过程及针对 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
(3)过程实施的各阶段有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及所需的资源和设施。
(4)产品实现所依据的程序、方法和作业指导文件。
(5)确定需开展的验证、确认、监视和测量活动及相应的验收准则。
(6)明确有关的记录要求,对建筑工程的符合性提供证据。
(7)需采取的其他措施和方法。
7.l.4项目部针对本工程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制定控制措施或管理方案,经部门负责人审批后实施,并将方案分别上报生产安全处备案。
7.1.5在每项工程开工前,质量技术处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针对工程项目的特点,策划工程实现的有关过程,规定专门的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编制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包含如下内容:
(1)编制依据;(2)引用标准;(3)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和要求;(4)工程概况;(5)施工部署;(6)施工平面布置图;(7)施工进度计划、劳力计划、机械设备配备计划;(8)施工准备;(9)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10)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及各种节约措施:(1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2)工程项目验收方法及准则;(13)安全尘产、文明施工:(14)环境要求:(15)职业健康安全要求。
7.1.8《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必须与公司的管理体系和其他要求相一致,并适合于公司施工管理运作。
7.2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公司经营预算处负责对顾客的要求和期望加以识别和评审,并及时安排与顾客沟通,以确保顾客满意。
7.2.1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识别
7.2.1.1 工程施工合同签订前,由经营预算处识别收集汇总顾客要求的信息。顾客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顾客规定对工程项目的特定要求,包括交付方式和有关使用性能、可靠性、质量等级、交付(工期要求)和交付后的服务方面的要求。
(2)顾客虽然没有明示,但规定的用途或已知的预期用途所必需的要求。
(3)与工程项目有关的义务和法律法规要求
(4)公司确定承担的任何附加要求。
(5)环保与职业健康安全要求。
7.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
公司对己识别的顾客和相关方要求连同企业所确定的附加要求实施评审。
7.2.2.1公司在招、投标或接受施工合同和补充协议之前对已识别的与工程有关的要求进行评审,评审的方式应适于公司运作,按照公司规定实施评审,以达到评审目的为原则。
7.2.2.2接到招标文件(信息)后,经营预算处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造价、交货期、质量要求、技术特点等进行可行性评审。评审确定之后,由质量技术处负责组织编制技术文件和初步策划,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参加投标。
7.2.2.3公司管理者代表组织经营预算处、生产安全处、物资设备处、质量
技术处组成投标小组,对招、投标文件进行评审,评审必须有总经理参加。
7.2.2.4合同正式签订前,经营预算处负责组织对施工合同进行全面、认真地评审。
7.2.2.5公司对与产品有关的要求进行评审,通过评审应确保达到以下目的:
(1)产品的要求已明确,各项要求规定合理,包括顾客和相关方口头表达的要求,文件齐全,合同文件组成内容主要有:招标文件、投标书、中标通知书、协议条款、合同文本、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纪要、协议、电报及电传、图纸、标准、规范和其他有关技术资料、技术要求。
(2)确保准确了解顾客要求,包括顾客明示及隐含要求,各法律法规要求,特别是供需双方对公司或订单理解不一致的要求已做出处理并得到解决。
(3)公司内部确信通过初步策划,包括采取必要的、可实现的技术和资源上的措施,有能力满足产品的使用、交付和服务各方面要求。
(4)在顾客和相关方没有以文件的形式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在接受顾客和相关方要求,前应对顾客要求进行确认。
7.2.2.6通常评审的顾客要求有下列形式:
一般要求:承包范围、承包形式、价款、工期、主要技术条件等。
特殊要求: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应用。环保和劳保的要求。
质量要求:合格率、优良率等。
承包结算方式:付款结算方法。
服务要求:顾客的特殊要求。
评审的结果引进的措施及跟踪措施应予以记录。
7.2.2.7根据评审结果,经营预算处业务人员负责将评审结果向顾客反馈,当取得一致意见后签订施工合同。经营预算处负责将相应信息传递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7.2.2.8在合同执行过程中,经营预算处负责跟踪和记录合同执行情况,根据需要及时与顾客进行有效沟通,准确掌握顾客对工程质量及服务满意程度的有关信息。
7.2.2.9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因顾客原因或公司原因,对产品要求发生变化引起合同条款改变时,由经营预算处与顾客协商一致,拟订补充协议。但在补充协议签订前,山经营预算处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评审,补充协议签订后,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认真实施。当合同条款更改涉及工程要求更改时,相关部门应确保相关文件(如:施工组织设计、设计文件等)得到相应修改,并将更改结果通知有关人员。
7.2.2.10若变更执行有困难时,项目部应立即与顾客和设计部门研究处理。当顾客提出其他要求时,有关部门及时进行识别和评审,只要要求合理。就应尽可能使顾客满意。
7.2.2.11其他不引起合同条款变化的更改(如口头交谈、电话告知等),填写设计变更与协商记录,并由项目部对更改要求通过评审予以确认,确认结果必须得到顾客的签字认可。对工程质量、进度、造价等造成重大影响的设计变更和协商的评审按《整合型管理体系管理手册》有关的要求进行控制。
7.2.2.12某些情况,如网上销售,评审的方式可用对产品目录内容,产品广告的内容进行评审。
7.2.2.13所有评审工作都应该有书面记录,与工程有关要求的评审记录,包括因评审所引发的措施的实施记录,由经营预算处和项目部分别保存,并按《记录控制程序》进行控制。 7.2.2.14相关记录
《招(投)标文件、合同、合同更改评审记录》
7.2.3顾客及相关方沟通
公司应制定《信息交流与协商控制程序》,并实施与顾客和相关方的沟通。经营预算处应通过调查表、电话等方式与顾客进行有效的沟通,沟通主要内容应包括:
(1)有关工程项目的要求和变更。在合同签订前,通过各种渠道收集顾客对工程项目的要求信息,向顾客介绍公司的工作业绩,回答顾客咨询。顾客要求变更时,及时联系沟通和传递。
(2)合同执行中接受顾客对合同执行情况的问询。发生问题或顾客提出意见、建议时,与顾客协商处理。由问询、合同和订单的变化引起发生修改时,及时回复顾客。
(3)交付后,收集顾客对产品有关要求的信息反馈,组织工程回访,接受顾客反馈意见,妥善处理投诉事件。
(4)公司各职能部门和项目部负责收集顾客和相关方反馈,包括顾客投诉,报怨。将收集到的顾客和相关方反馈报办公室和经营预算处,经营预算处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完成顾客和相关方要求的识别并尽快给予解决,并及时进行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改进。
(5)保存与顾客沟通的安排和进行沟通的记录,以作为持续改进的输入。由经营预算处对顾客来电来函、传真、电子邮件等问询和咨询,设专人解答并记录,确保公司与顾客之间双向信息沟通是通畅的。
7.2.4相关文件:
《
信息交流与协商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7.4采购
公司对采购过程进行控制以确保采购产品满足质量、环保和劳保要求,交付和服务等各方面符合规定要求。为确保采购物资的质量符合规定要求,使采购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公司物资设备处负责制定《物资采购控制程序》并监督实施。
7.4.1采购过程控制
公司应确定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的准则,对供方实施定期评价,评价其提供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持续保证能力。
7.4.1.1采购产品包括原材料采购、设备(租赁设备)采购、劳务及工程分包方采购。
7.4.1.2所有供方的采购由项目部进行。采购时应在采购文件上(合同、协议、材料采购计划),注明环保和健康安全要求。
7.4.1.3项目部根据所采购的工程、设备、劳务和试验室类型及对工程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影响程度,对供方进行评价和选择,填写供方评价表,经项目经理审核后报主管部门批准,确定为合格供方的编制合格供方名录包括物资供方、设备(租赁)供方、劳务供方、工程供方、试验供方等,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发至各部门及项目部,采购人员应按合格供方名录进行采购。
7.4.1.4对供方实施定期评价,评价其提供产品的持续保证的能力,制定跟踪措施。以保证采购产品持续符合要求。
对物资供方的评价可采用以下方法:
a.样品评价;
b.供方能力、管理体系现场评价;
c.历史情况评价;
d.对比其他使用者的使用经验;
确因施工需要,超出合格供方名录范围采购时,由采购人员填写采购计划,经项目经理审核,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采购。
主管部门建立并保存相应的合格供方档案,负责组织项目部定期对合格供方进行一次全面的评价、更新。经考核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供方,应取消其合格供方资格。对主要材料合格供方,项目部应与其签订供货合同或技术协议,需要时,拜访合格供方,了解其运营情况。
7.4.1.5各相关部门每年将定期评价的内容、方式、跟踪措施及选择供方的评价结果和跟踪措施的实施情况予以记录。
7.4.2采购信息
为保证采购物资的质量,必须明确规定物资的采购要求,应确保在采购文件发放前,符合规定要求。
7.4.2.1采购文件包括物资申请计划和物资采购计划,文件应包括具体的恰当信息:
采购产品的类别、规格、型号;采购的数量;进场日期;供方资质:有关供方的资源组织过程、程序、产品、设备、人员资格是否符合整合型管理体系的要求、服务要求和职业健康安全要求环保要求。
7.4.2.2采购文件在编制时,必需经相关人员的核实,主管领导审批,确保文件的准确性。
7.4.2.3材料及供方的采购需要签订合同时,山授权人负责办理。
7.4.3采购产品的验证
7.4.3.1采购产品的验证方式包括在供方现场检验、进货检验和验证供方提供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影响证明文件,试验报告、工作业绩、对供方活动进行监控等。
7.4.3.2采购物资的验证/采用测量、观察、提供合格证明文件等形式,具体执行《物资采购控制程序》。
7.4.3.3项目部对工程、设备、劳务、运输和试验室供方,根据具体工程检验标准,严格按规定执行验证活动。
7.4.3.4当顾客要求对劳务、工程供方进行验证时,项目部负责与顾客商定验证的方式、方法,并在采购文件中加以明确。采购人员应与供方联系并协助顾客代表实施验证。即使顾客代表验证合格,也不能作为公司已验证合格的依据。
7.4.3.5当顾客要求对物资供方产品进行验证时,采购人员应与供方联系并协助顾客代表实施验证。即使顾客代表验证合格,也不能作为公司已验证合格的依据。
7.4.3.6所有外包项目供方的验证和监视均由项目部负责,验证内容包括: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意识、职业健康安全意识、质量水平、人员素质,工期、服务效果等。
7.4.3.7公司各主管部门对项目部实施的供方验证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7.4.3.8相关文件:
《物资采购控制程序》
7.5生产和服务提供
公司建筑工程实现的过程为:
施工准备(包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采购--工程施工运作过程--检验和试验--交付验收--保修服务。
围绕上述过程,公司进行施工生产和提供的过程进行控制。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公司由质量技术处负责对施工和服务提供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以确保工程和服务达到规定要求,并负责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及项目部具体实施。
公司根据不同施工项目和服务的特点,规定适当的交付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对顾客交付后建筑工程的保修活动及施工过程的服务活动。
质量技术处按照项目部对施工和服务过程进行策划,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经质量技术处负责人审批 并在获得相应充足的资源后组织实施。
a.项目部按规定及时到技术部门领取图纸及工艺规范、施工组织设计,到经营预算处门获取施工合同、招标文件等工程特性的信息,及时参加图纸会审,了解工程要求。项目部通过对以上信息的研究,编制或完善工程工艺和各种专业技术措施。重要技术交底山项目部技术负责人负责,及时对设计变更进行交底。
b.物资设备处负责为项目部配备适宜的测量和监控设备。
c.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项目部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对工程特性形成的过程实施监视和测量。
d.项目部按要求配备、使用施工机械设备,并进行维护和保养。
7.5.1.1施工过程和服务运行控制
(1)为保证施工生产和竣工交付时的质量,应保证各级人员获得相应的施工图纸、图样、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规范规程等各种信息,确保各级人员的作业质量。这些作业文件应为有效版本,如若变更按《文件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进行更改、发布、实施。
(2)项目经理依据《施工组织设计》和实际情况编制月度施工生产计划,技术负责人应按施工及验收规范、工艺标准对专业工长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应明确规定工作程序、操作方法以及采用的技术规范和工艺要求,专业工长要严格按规定组织施工人员执行。
(3)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时,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予以体现。
当进行特殊工序和关键工序施工时或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时,专业工长向操作人员下达作业指导书(施工方案),使用满足其要求的设备进行作业。必要时,应进行专门培训。
(4)应按《采购控制程序》要求,项目部负责对投入工程使用的各种类型的材料进行检验,并实施所要求的各种试验。生产安全处负责监督。
(5)为保证工程质量,要配置并使用经检定合格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质量技术处负责对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控制和管理,应有计划地进行校验,维护和保养。
(6) 物资设备处和项目部按有关程序规定组织施工,保证工作环境和健康安全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的符合性要求。
(7)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人员应按《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对施工过程进行专检、自检、互检。公司各部门及各技术管理人员负责规定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检验和试验的控制工作。并在相应的检验和试验记录中,对所负责的检验和试验项目签字确认。发现不合格时,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8)质量技术处负责按《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进行工程竣工验收的组织实施工作。对于竣工验收中发现的质量问题。项目部要及时予以纠正,并保持相关记录。未经检验合格或验收满足要求的工程不得放行和交付。工程项目移交时,应按规定向顾客提供有关材料,项目部负责与顾客签订保修合同。
(9)质量技术处负责组织实施工程回访工作,根据合同规定制定回访计划,并组织实施,走访顾客,听取意见,做好工程回访记录。
7.5.1.2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
公司对与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有关的活动、工程、服务进行有效控制,并逐步加大对相关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行为影响力度。
a.对与重要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因素有关的活动、工程、服务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其在规定的条件下运行,使其不致偏离整合型管理体系方针和目标、指标。
b.项目部按公司有关程序规定组 织施工,保证工作环境和健康安全满足建筑工程施工的符合性要求。
c.针对重要环境和重大危险源,项目部必要时制定整合型管理体系管理方案,作为程序文件的补充。
7.5.1.4相关文件:
《施工机械设备管理程序》
《环境管理程序》
《能源、资源管理程序》
《现场用电管理程序》
&nb
sp; 《化学品管理程序》
《消防管理程序》
《劳务/工程分包供方控制程序》
《劳动保护用品管理程序》
7.5.2施工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7.5.2.1当施工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测量或监控加以验证时,要对这些需确认过程实施确认(包括交付后使用中问题才显现的过程),并对这些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7.5.2.2经确认公司在建筑施工中常见的特殊过程包括:
①灌注桩施工;②地下室防水施工;③预应力张拉 ;④大体积砼或高强砼施工。
7.5.2.3按照作业指导书进行作业,具体执行《施工生产过程控制程序》对这些过程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
(1)对设备能力的认可和人员资格进行鉴定,以确保设备和人员符合要求。
(2)专业技术负责人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或施工方案,经质量技术处审核,总工程师批 准后实施。
(3)对过程实施必要的监控并进行记录。
(4)特殊过程的监控记录、设备和人员的鉴定结果应按〈记录控制程序〉予以保存,以备授权人员随时验证。
(5)经过确认的过程质量有明显差异或不稳定时、设备在使用中发生变化时、人员变动时、作业方法变更时,应对特殊过程再确认。
(6)所有确认的内容、结果应予以记录。
7.5.2.4相关文件:
《记录控制程序》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
为防止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原材料、半成品及其它工程产品的混淆和误用,以及实现必要的可追溯性,必须使用适宜的标识方法识别产品,针对监视和测量要求识别产品状态,并记录产品的唯一性标识予以控制。
7.5.3.1公司采用标签、标牌、印章和过程位置等方式对工程和产品进行标识。
7.5.3.2物资设备处对物资的验收、施工安装、交付阶段进行的工作或已完成的工作,指定专人进行必要的标识,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7.5.3.3项目部针对测量和监视要求,对工程的检验状态进行标识。项目部材料保管员负责物资的标识工作。各施工项目要注意标识的唯一性和标识的规范化。
7.5.3.4项目部负责对各作业场所安全标识的使用管理、控制。对油库、配电室等应急准备和响应的重点场所要作明显警示标识。
7.5.3.5在有可追溯性要求时,应明确规定可追溯性的范围,并由各专业技术负责人、工长在施工日志中予以记录。当工程出现重大问题时,由项目部组织相关人员根据相应标识和记录进行追溯。
7.5.3.6相关部门和项目部应认真落实所属区域内工程的标识,并负责标识的维护,在施工、安装、交付过程中,如有标识移动的情况,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移置。
7.5.3.7工程检测状态标识为:合格、不合格、待检、待定四种状态。公司使用标牌、区域、印章和记录等方式进行状态标识,质量检查人员负责实施。生产安全处负责施工过程状态标识的检查监督工作,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保持记录。
7.5.3.8各种检验和试验记录、报告中应保证各方签字齐全有效,并妥善保存。
7.5.3.9相关部门和项目部使用的各种标牌、标签和印章应指定专人使用和管理。印章的使用应予以控制,非指定人员使用时,指定人员应保存记录。
7.5.4顾客财产
应妥善保管在项目部控制下或项目部使用的顾客财产。项目部应对其使用或纳入工程的或构成产品一部分的顾客财产进行标识、验证、保护和维护,并报公司物资设备处登记,对具有环保和劳保要求的财产要按有关规定处理。当顾客财产发生丢失、损坏或发现不适用的情况时,应予以记录并向顾客报告。
7.5.4.1顾客提供的物资,由项目部负责进行验证并在进货检验记录、物资台帐、标识牌进行标识、顾客提供物资的验证内容包括:
(1)物资是否满足有关规定或设计要求。
(2)物资的品种、质量和数量是否与有关文件
(3)物资的合格证明文件是否完整。
(4)所在顾客提供物资必须按规定要求进行检验,有规定要求时进行试验。
7.5.4.2对顾客提供的物资的储存和维护,由项目部按顾客的要求或按工程的特点进行控制。对在运输、储存过程中丢失、损坏的物资或使用过程发现不适用时,项目部相关人员应予以记录,并及时向顾客报
告,协商解决。
7.5.4.3施工技术图纸或知识产权都属顾客财产,应进行保密控制,质量技术处和各使用部门按《文件控制程序》要求进行控制。
7.5.4.4相关文件:
《文件控制程序》
《采购控制程序》
7.5.5工程防护
对工程的防护标识、搬运、包装、储存和和保护等进行控制,确保满足顾客的要求及工程的符合性要求。
7.5.5.1防护标识:
项目部负责对成品、半成品进行防护标识、以确保成品、半成品保持完好。
7.5.5.2搬运
(1)项目部负责物资的搬运工作,确保物资在搬运过程中保持完好。
(2)对重要和特殊物资的搬运应在实施前提出合理的搬运方法,配置适宜的运输装备和工具,进行交底明确人员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搬运时应根据搬运对象的特点和搬运要求进行搬运。对于采购的工程不要过早地破坏其包装,以保护工程的完好。
(3) 项目部对物资搬运和堆放要统筹考虑,并与施工平面布置图相符。
7.5.5.3贮存
(1)物资仓库和堆放场地应保持适宜的贮存环境,材料保管员要根据物资性能,妥善地储存物资并定期检查,以防物资变质损坏或丢失。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主管部门确认、处理。
(2)按照《物资采购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进行物资的入库、验收、保管和发放,定期检查物资的库存情况,保证账物相符。
(3)对于采购的材料要根据其特点和要求分类贮存,对进出库的材料应按照规定做好相应的手续,并做好检验和试验。对有时间要求的材料,要做到先进先出,确保材料的有效期内使用。
7.5.5.4包装
(1)对已包装好的物资,应确保包装的完好。
(2)如物资的原有包装已损坏,应对其再次包装或妥善处理。
7.5.5.5保护
(1)项目部在施工和竣工验收过程中,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中规定的相关要求》。
(2)防止和避免后续过程对已完工程污染或损坏。
(3)项目部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特点明确成品、半成品保护的内容、措施和责任。
(4)到顾客接管为止,公司对工程的保护责任终止。
(5)半成品完成后要有妥善的防护措施,特别是在冬、雨季的成品保护要细致到位。
7.5.5.6油漆、油料和化学品的搬运、储存和包装,易燃、易爆品的搬运、储存、包装、使用,执行《化学品管理程序〉。
7.6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
公司生产安全处负责本过程,并监督实施,通过对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有效控制,确保测量能力与测量要求相一致。
7.6.1监视和测量装置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定期或在使用前进行校准和调整,并有表明校准状态的标识,自检仪器由生产安全处负责组织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定。
7.6.2监视和测量装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以确保:
(1)生产安全处应建立监视和测量装置台帐,按监测量装置的型号、编号、地点、校准周期进行记录。
(2)按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对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校准或检定,生产安全处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和项目部负责联系国家法定计量部门进行校准或检定并保存校准或检定记录。对公司自行校准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由生产安全处制定校准规程,装置使用部门根据相应校准规程由专业人员进行校准。
(3)监视和测量装置必须标明或得到识别、标识其检定或校准状态。
(4)监视和测量装置的使用环境应符合有关规定。
(5)监视和测量装置在搬运、维护和贮存期间,其准确度和适用性应保持完好,防止损坏和失效。
(6)防止可能使监视和测量装置(包括试验硬件和软件)失效的调整。
(7)所有监视和测量装置在使用时要保证其测量误差已知,且符合规定要求。
(8)若发现监视和测量装置未处于校准状态或不符合要求时,监视和测量装置使用部门应立即评定已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对已确定测量有疑问时,应对其可能的结果进行评审并根据结果进行评审并根据结果,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如工程已交付,由经营预算部负责与顾客联络,做出进一步处理。
(9)当计算机软件用于规定要求的监视和测量时,应确认其满
足预期用途的能力,应为初次使用时进行,必要时再确认。
(10)生产安全处负责保存项目部、试验室使用的所有监视测量装置的目录、资料及校准等情况记录。
7.7应急准备和响应
公司应建立并保持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控制程序》、《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和风险,生产安全处负责编制《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程序》,并组织实施。
(1)生产安全处、项目部应根据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确定潜在的事故和紧急情况。针对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制定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
(2)生产安全处应定期组织各部门进行应急预案和应急措施的演练。
(3)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后或定期演练后,生产安全处应对《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程序》的有效性和充分性进行评审或修订应急措施。
(4)公司识别出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如下:
火灾、爆炸、中毒、中暑、触电
(5)相应的部门针对潜在的事故或紧急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措施。
(6)对应急场所工作人员应进行岗位教育、防火灭火知识教育。
(7)公司应有相应的应急组织,义务消防队每年应进行一次消防演习,其他紧急事件应急准备与响应能力也应及时进行相应的确认。
(8)责任单位应对潜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发生时,迅速地做出有效反应,、如遇事故性质严重难以处理的应立即联络紧急求援和报告。
(9)对事故或紧急情况的处理应形成记录。
7.7.1相关文件:
第12篇 小区物业管理指标国优指标比较实现承诺措施
小区物业管理指标与国优指标比较及实现承诺的措施
序号 指标名称 国家标准 投标标准 管理承诺指标及措施
1房屋及配套设施完好率 98% 98% 落实责任人,实行巡视制度、建档记录,确保房屋完好,无违章搭建及损坏公共设施。
2房屋零修 98% 98% 接到维修通知,急修不过夜、小修不过3或在约定时间前2分钟到现场。
3维修合格率 100% 100% 分项检查,一步到位,并进行回访制度,以确保维修工程合格,满足客户需要。
4管理费收缴率 98% 98% 按照规定收取,不擅自提高收费,使管理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5绿化成活率 95% 99% 落实责任人,进行养护,实行巡查制度、建档记录,并由管理处主管监督执行,确保公寓公共绿化绿地无破坏、无践踏、无黄土裸露现象,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6清洁、保洁率99%100%落实责任人进行24小时保洁工作,实行巡查制度,建档记录,并由综合部主管监督执行,以确保公寓内垃圾日产日清,空气清新,设施完好。
7道路完好率及使用率 90% 99% 落实责任人进行养护,实行巡查制度,建档记录,以确保道路完好、畅通。
8雨、污水井、排水管、明暗沟完好率 100% 落实责任人进行养护,实行巡查制度,建档记录,管理处主任监督执行,以确保道路、沟、渠、井完好。
9路灯完好率 85% 95% 落实责任人,实行巡视制度,建档记录,公司总经理监督执行,以确保路灯无损、正常使用并进行定期清洁、养护。
10公共设施完好率 95% 落实责任人进行养护,实行巡查制度,建档记录,公司总经理监督执行,以确保设施完好,方便使用。
11重大责任发生率 0% 保安员经培训考核后方能上岗,并每周训练三次,每次两小时,以保障保安队伍的素质和状态;落实保安岗位职责,明确责任,实行24小时巡视制度,以确保公寓的安全。
12消防设施设备完好率 100% 100% 落实责任人,实行巡视制度,建档记录,公司总经理监督执行,并定期维护和检查以确保消防设施完好无损、正常使用。
13火灾责任事故发生率 1‰以下 0公司实行全员义务消防员制,并定期进行培训和演习,加强宣传,设置专人负责日常巡视,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并通知管理处,以确保公寓消防安全。
14住户投诉率及处理率投诉率0.5%以下月处理率95% 0.5%以下 100%
按照政策规定,做好各项工作,同时加强与住户的沟通,定期举行业主恳谈会,了解客户愿望和要求,满足客户需要,发生投诉及时处理并记录,同时建立档案,跟踪处理结果。
15业主对物业管理满意率 95% 96% 在日常工作中及时收集客户的需要信息,尽可能满足客户的需要,加强双方沟通,以确保业主对物业管理工作的满意。
第13篇 加强技术管理 实现煤矿安全规范
1 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的关系
煤矿要做到安全生产,就必须综合地运用多种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因为煤矿安全管理时刻存在于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之中,涉及到煤矿生产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而煤矿生产的过程又十分复杂,而且环节众多。因此,必须把技术管理看成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煤矿生产管理的全过程,指导煤矿生产管理工作,使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适应,避免因某一环节发生故障而打乱正常生产秩序甚至酿成大祸。
矿井开拓开采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煤矿的安全生产。矿井的开拓和开采设计是对巷道布置,采区划分,生产工艺流程,设备选型等的总体规划和安排,为了满足矿井开拓开采部署合理化的需要,在设计时就必须对地质勘探,先进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和使用,先进工艺流程的发展水平进行广泛的了解,设计应贯彻集中化,机械化和技术经济合理化的原则,巷道布置力求简单,各系统的设施和设备能力首先要经济实用,全矿性的防治事故措施要得力,这必须要有技术的支持,必须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技术分析和技术方案的比较,最终制定出最佳方案。一座矿井的开拓设计,甚至一个采区的开采设计,关系到整个矿井的寿命和效益的好坏,所以技术管理在制定开拓、开采设计时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2 技术管理是消除煤矿事故隐患的有效途径
煤矿井下生产过程中,本身就受着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的制约,在生产过程中,采、掘、机、运、通等工序和环节配合不当就会造成故障和事故,甚至可以酿成大祸,严重危及职工的安全,不论任何煤矿均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只有通过不断查处事故隐患,明确安全上的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措施,才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众所周知,煤矿生产隐患与事故是密切相关的,那么预防事故的重点就是消灭隐患,如果对小的隐患或一般的隐患重视不够,治理不及时,不彻底,也可能使小的隐患上升为重大隐患直至造成事故。因此对长期性隐患要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监测手段,实施防治措施,使其不出现危险状态。在开采过程中,对出现的局部瓦斯超限,工掘工作面接近含水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以及过断层和钻空顶等这些短期隐患,应明确责任,制定临时措施,加强管理,使其尽快消除,所以说,煤矿短期性隐患又是技术管理的重点,不仅要有定期分析,还要尽可能做到定量分析,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探讨隐患与事故的关联度,科学合理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3 技术管理要狠抓“一通三防”
近年来,我国煤矿瓦斯事故频繁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这充分说明: “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绝不可疏忽大意,如果稍有不慎,思想上稍有松驰就会酿成大祸,安全生产就没有保证,更重要的是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要想把握安全生产的主动权,就必须把“一通三防”工作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狠抓“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坚决控制瓦斯、煤尘等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要搞好“一通三防”技术管理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及各业务部门的“一通三防”管理责任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实行齐抓共管协同作战。同时要重点把好四关,即:设计关、生产布局关、措施审批关、隐患处理关。
(2)高度重视矿井通风技术管理工作,使其成为矿井防治瓦斯、粉尘和防灭火工作的基础,在具体工作中,要加强通风系统的管理,调整改造不合理的通风系统,管好用好通风设施,建立和完善矿井通风管理制度,做到合理供风、配风。同时要教育广大员工爱护好通风防尘设施,杜绝人为的破坏,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稳定、可靠。
(3)加大“一通三防”安措资金的投入,配齐通风防尘设施,也就是说在“一通三防”设施的资金使用上,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少,以确保通风、防尘设施安全可靠,做到万无一失。
4 技术管理要依靠科技进步
要想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改进采煤工艺,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高广大员工的综合素质,努力改善井下的工作环境,大家都知道,煤矿安全状况不好,除受地质和开采的特殊条件制约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装备和工艺落后,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素质和员工的综合素质不高而造成的。因此依靠科技进步来加强技术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最大动力。但推广新技术应因地制宜,做好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论证工作,不要盲目行事,另外还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来保证,对改善安全条件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应予以充分重视,因为,对一部分新技术存在着二次开发的问题,应注意新条件下推广使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适应性和可靠性,避免形成新的隐患,使其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
5 技术管理要以人为本
煤矿安全生产的大量事实证明,加强对生产技术的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建立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责任制的技术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没有一套有效的技术管理机制,没有一个完善的技术管理机构,技术管理就必然带有随意性,也必然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技术管理同样应坚持以人为本,为了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各级党组织一定要从生活上关心工程技术人员,工作上帮助支持工程技术人员,工资、待遇上倾斜工程技术人员,充分把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煤矿安全生产建设中去,发挥聪明才智。
总之,在实施科技兴煤战略的新形势下,煤矿安全管理体制和安全监察体制也在进行改革,要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好转,稳定煤矿安全生产的良好局面,必须大力加强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