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操作规程 > 安全规程

卫生安全技术规程15篇

更新时间:2024-11-12 查看人数:17

卫生安全技术规程

内容

一、卫生安全技术规程概述 卫生安全技术规程旨在确保工作环境的清洁卫生,预防疾病传播,保护员工健康,提高生产效率。规程涵盖食品处理、个人卫生、设施清洁、废物处理等多个方面,适用于各类企业和机构。

二、食品处理

1. 员工在接触食品前应洗手并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2. 食品储存应遵循先进先出原则,防止过期变质。

3. 加工设备需定期清洁消毒,确保食品安全。

三、个人卫生

1. 员工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等。

2. 疾病期间,员工应遵循医疗建议,必要时居家隔离。

四、设施清洁

1. 工作场所每日进行清洁,重点区域如厨房、卫生间增加清洁频率。

2. 清洁用品应定期更换,避免交叉污染。

五、废物处理

1. 废弃物应分类收集,按规定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2. 定期清理垃圾,防止滋生细菌。

六、应急预案

1. 制定疾病暴发应急预案,包括员工教育、隔离措施和卫生强化。

2. 定期演练,确保员工熟悉应急程序。

七、培训与监督

1. 对员工进行卫生安全培训,确保其了解并遵守规程。

2. 设立监督机制,定期评估规程执行情况。

标准

1. 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卫生法规与标准。

2. 企业内部应设立卫生安全委员会,负责规程制定、修订和执行监督。

3. 规程应每年至少审查一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

考试题及答案

1. 问:食品处理中,如何确保食品安全?

答:员工应遵循清洁操作规程,如洗手、佩戴防护装备,并定期清洁消毒加工设备。

2. 问:个人卫生规程中,员工在疾病期间应如何行动?

答:员工在疾病期间应遵循医疗建议,必要时居家隔离,防止疾病传播。

3. 问:废物处理的两大要点是什么?

答:废物应分类收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定期清理以防止细菌滋生。

4. 问:应急预案应包含哪些内容?

答:应急预案应包括员工教育、隔离措施、卫生强化,以及定期的应急演练。

5. 问:如何确保员工遵守卫生安全规程?

答:通过定期培训使员工了解规程,同时设立监督机制评估执行情况。

卫生安全技术规程范文

第1篇 玻璃工厂工业卫生与安全技术规程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玻璃工厂工业卫生与安全的有关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以玻璃窑炉为熔化设备的平板玻璃、日用玻璃(含医药、电子玻璃等)工厂的新建、扩建和改造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与验收,以及现有工厂的生产、维护和管理。

本规程适用范围不包括玻璃深加工部分。

2 引用标准

2.1 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2.2 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3 jcj04―90《平板玻璃工厂工艺设计规范》。

2.4 gb6528―86《玻璃生产配料车间防尘技术规程》。

2.5 gbj211―87《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3 基本要求

3.1 一般要求

3.1.1 玻璃生产企业应达到该产品相应的经济规模,为采用先进的配料、熔化、成形、检验包装及贮运技术装备创造条件,提高企业整体的安全素质。

3.1.2 玻璃生产应采用切合实际、经济合理、职业危害降到最低程度的先进技术和措施。在新建、扩建和改造的工程项目中必须执行主体工程与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原则。

3.1.3 玻璃生产过程应尽量提高生产的综合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不安全因素,应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告的原则,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实行文明生产。

3.1.4 玻璃熔化宜采用重油、天然气等高热值燃料;凡使用煤为热源熔化玻璃的企业,宜将煤转化为气体燃料(煤气)使用有条件的企业,宜结合工艺要求的采用电加热。

3.1.5 玻璃生产设备的设计应符合gb5083-85《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的有关规定。

起重机械的设计、制造、检验、使用与管理等方面的安全要求,应符合gb6067-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的规定》。

电梯的制造、安装、检验、操作与维修等方面的要求,应符合gb7588-87《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程》的规定。

3.1.6 容易发生事故的工作场所及工艺设备,应按gb2894-88《安全标志》的规定,设置相应的安全标志或信号报警装置。

3.1.7 生产车间或工作场所的采光和照明应符合gb50033-91《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及tj34-97《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规定。

3.1.8 玻璃工厂辅助用室的设置应符合tj36-79和gbj19-8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规定。

3.1.9 玻璃工厂主要燃料动力设施的设计和各项安全措施,必须严格遵守gbj16-87和相关的专业性规范、规程要求。

3.1.1 0.1 油站应遵守gbj74-84《石油库设计规范》。

3.1.1 0.2 发生炉煤气站应遵守gb6222-86《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和jbj11-82《发生炉煤气站设计规范》。

3.1.1 0.3 液化石油气站应遵守tj28-78《城市煤气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3.1.1 0.4 天燃气配气站应遵守gb6222-86《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

3.1.1 0.5 氢氧站、氨分解制氢站应遵守gb4962-85《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3.1.1 0.6 氮气站应遵守gb50030-91《氮气站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3.1.1 0.7 压缩空气站应遵守tj29-90《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

3.1.1 0.8 锅炉房应遵守gbj41-79《工业锅炉房设计规范》及现行的《锅炉房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和《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1.1 0.9 供电和用电应遵守现行的各项有关规范及规定。

3.1.1 1 安全操作基本要求

a. 操作者应熟悉所使用设备的性能及安全操作规程,应经常检查安全装置的可靠性,不得随意拆除。

a. 操作者上岗前应将所需使用的工具准备齐全,严格按规定要求穿戴工作服、工作鞋和其它劳动保护用品。

a. 操作时必须认真负责,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

d. 共同操作时须分工明确,相互之间应随时保持联系和协调一致。

a. 正在运行中的各种机械、电气、热工设备,不得在有伤害危险存在的情况下进行调试或检修工作,不准跨越传动物件或触及危险部位。

a. 生产设备本身和周围操作场地应保持整洁有序,保持运输和人行通道畅通,及时清除地面的油、水、碎玻璃等废弃物。

a. 操作者应按设备保养规定的要求,定时定员完成设备注油、清洗等维修工作内容,按时记录设备运行情况,完善交接班制度。

第2篇 喷漆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1.工作场地和库房严禁烟火。操应熟悉灭火器材的位置和使用方法。

2.要保持工作环境的卫生与通风。浸漆、喷漆量较大的连续作业线,必须安设抽风罩和废漆处理装置。操作时必须戴防毒口罩或通风面具。

3.高处作业应扎好安全带,防止滑跌。工具、漆桶要稳妥放好。在容器内作业,必须采取有效通风措施或戴通风面具。

4.在油漆作业场所10米以内,不准进行电焊、切割等明火作业。

5.需油漆、喷漆的工件,应放置稳固,摆放整齐。

6.带电设备和配电箱周围一米以内,不准喷漆作业。在装配试车地点进行工作,要间隔一定距离。严禁在运转的设备上刷漆或喷漆。装配输送线上的产品或悬链上的工件喷漆时,应在喷漆室内进行。操作时,必须戴好口罩或面具。

7.打光除毛刺时,要戴口罩和防护眼镜,要经常检查锤柄是否牢固,对面不准站人。手提式砂轮必须有防护罩,操要戴胶皮手套。

8.调配含有铅粉或溶剂挥发浓度较大的油漆时,应戴防毒面具。禁止用汽油和香蕉水洗手。

9.增压箱内的油漆和喷漆枪所承受的空气压力,应保持稳定不变。

10.调合漆、腻子、硝基漆、乙烯剂等化学配料和汽油易燃物品,应分开存放,密封保存。

11.溶剂和油漆在车间的储备量不许超过两天的用量,并且要放在阴凉的地方。

12.油漆和有机化学配料等,易燃物品,只能领取当班的用量。用不完时,下班前退回库房,统一保管。

13.空气压缩机要有人专管,开机时应遵守空压机安全操作规程,并经常检查、加油,不准超压使用。工作完毕,应将储气罐内的余气放出,断开电源。

14.下班前清扫工作场地,存好工具,废棉纱应放到指定地方。

第3篇 铅作业安全卫生规程gb13746-92

发布时间:1992-11-1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铅作业的工艺设备、通风净化和劳动管理等安全卫生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铅冶炼行业的熔铅作业;铅盐生产;铅蓄电池生产;印刷作业的熔铅作业;车辆挂瓦;电缆行业的熔铅、压铅作业及其他行业的熔铅作业。

2.引用标准

tj 3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j 4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gbj 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11504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3.术语

3.1 铅--本标准所指的铅是指纯铅以及含铅10%以上的合金和化合物。

3.2 熔铅作业--是指铅的熔化作业及与此有关的作业。

4.工艺设备

4.1 铅冶炼

4.1.1 铅的熔化与铸造车间应采用自然通风换气设施,该车间在厂区的位置应按tj 36的规定执行。

4.1.2 电解车间必须与其他车间隔离,必须设置自然通风换气设施。

4.1.3 铸造极板、铅锭的熔铅锅及其浇铸口应设置局部排风装置和净化装置。

4.1.4 熔铅锅必须设置自动控温或超温报警装置,铅熔液温度不得超过650℃。

4.1.5 极板和铅锭应放在确定地点。

4.1.6 熔铅锅和浇铸口旁应设置存放浮渣的容器。

4.1.7 浮渣和电解泥等的存放必须有确定的地点和容器。

4.2 铅蓄电池

4.2.1 制粉车间与其他车间隔离,该车间设置在厂区的下风向位置。

4.2.2 合膏、涂片、灌粉车间地面应便于清洗或回收。

4.2.3 熔铅锅必须设置局部密闭式排风装置和净化装置,铅熔液表面应加覆盖层。

4.2.4 铸球(条)机、分片机、灌粉工作台、自动焊机和手工焊台、装置工作台等必须设置局部排风装置和净化装置。

4.2.5 球磨机必须整体密闭,必须经过两级以上收尘净化装置,尾气应符合gbj4的要求。

4.2.6 铅粉的收集和输送设备必须密闭,其进出料口必须设置局部排风装置和净化装置。

4.2.7 合膏工序应采用湿法,湿法以外的方法必须设置局部排风装置和净化装置。

4.2.8 化成酸槽必须设置局部排风装置和净化装置。

4.2.9 极板化成应采用无焊接化成法。

4.2.10 熔铅锅必须设置自动控温或超温报警装置,铅熔液温度不得超过450℃。

4.2.11 装填过铅粉和铅膏的极板的吊装搬运设备必须设置铅粉收集槽。

4.2.12 所有原料和半成品的存放必须有确定的地点和收集铅粉尘的容器。

4.2.13 熔铅锅旁应设置存放浮渣的容器。

4.3 铅盐

4.3.1 铅盐生产车间应为筛网式地面,筛网下要便于清洗。

4.3.2 有铅烟尘发生源的车间必须与其他车间隔离,并设置在厂区的下风向位置。

4.3.3 熔铅锅必须设置局部密闭式排风装置和净化装置,铅液表面应加覆盖层。

4.3.4 巴尔顿炉必须整体密闭。

4.3.5 球磨机必须整体密闭,必须经过两级以上收尘净化装置,尾气应符合gbj4的要求。

4.3.6 铸球(条)机、氧化炉、粉碎机和收料设备必须整体密闭,进、出料口必须设置局部排风装置和净化装置。

4.3.7 炸铅花用水槽必须设置密封盖。

4.3.8 反应釜储料罐和干燥器必须整体密闭。

4.3.9 流体输送泵必须采用无泄漏泵。

4.3.10 黄丹直接制铅盐的工艺必须采用湿法收料、送料。

4.3.11 熔铅锅必须设置自动控温或超温报警装置,铅液温度不得超过450℃。

4.3.12 收料、计量、包装工作台必须设置局部排风装置,湿法收料除外。

4.3.13 输送、储存粉状铅的设备必须整体密闭,装取粉状铅时应设置局部排风装置。

4.3.14 熔铅锅旁应设置存放浮渣的容器。

4.4 印刷

4.4.1 热铅操作车间应与冷铅操作车间隔离。

4.4.2 冷铅操作车间地面应便于使用吸尘器或用水冲洗。

4.4.3 熔铅锅和铸字(条)机的化铅锅必须设置整体密闭装置和净化装置,熔铅锅的铅液表面应加覆盖层。

4.4.4 熔铅锅必须设置自动控温或超温报警装置,铅熔液温度不得超过360℃。

4.4.5 铸版机、铸锭机、修版和拆版工作台必须设置局部排风装置。

4.4.6 压铅机的铅泵和管路系统必须密封不得泄漏。

4.4.7 熔铅锅旁应放置存放的容器。

4.4.8 旧铅字(条、版)等的收集、存放必须有确定的地点和容器。

4.4.9 旧铅字(条、版)进行熔化前必须进行碱洗去油污及干燥去水分处理。未油污及水湿的可免。

4.5 挂瓦

4.5.1 挂瓦车间必须与其他车间隔离。

4.5.2 退瓦及挂瓦设备应自动化。

4.5.3 退瓦炉、预热炉、铅合金熔炼炉、挂瓦机、铅合金的机加工及退瓦过程的轴瓦冷却处、涂药工作点等必须设置局部排风装置;铅合金熔炼炉铅液表面应加覆盖层。

4.5.4 挂瓦车间铅烟尘必须经净化装置处理,尾气排放需符合gbj 4的要求。

4.5.5 退瓦炉、预热炉、铅合金熔炼炉必须设置自动控温或超温报警装置,铅熔液温度分别不得超过400℃、300℃、450℃。

4.5.6 退瓦工艺必须设置碱洗槽,洗掉旧瓦的油污,经干燥处理后投入退瓦炉。

4.5.7 熔铅锅旁应设置存放浮渣的容器。

4.6 铅缆

4.6.1 压铅机熔铅锅必须设置整体密闭式排风装置和净化装置,铅液表面加覆盖层。

4.6.2 压铅机熔铅必须设置自动控温或超温报警装置,铅液温度不得超过400℃。

4.6.3 压铅机出口和铅焊工作点应设置局部排风装置。

4.6.4 原料和成品的堆放应有确定的地点。

4.7 其他

4.7.1 钢丝淬火炉铅液表面必须加覆盖层,钢丝绳进、出口熔液处应设局部排风装置和净化装置。

4.7.2 钢丝淬火炉必须设置自动控温或超温报警装置,铅液温度不得超过450℃。

4.7.3 钢丝绳淬火车间必须设置自然通风换气装置。

4.7.4 制造铅衬里、铅焊工作点、对含铅工作表面进行机加工以及铅的熔融、熔接、熔断、熔着、熔射、蒸着等工艺必须设置局部排风装置,尾气排出口超标时应设置净化装置。

4.7.5 各行业熔铅锅旁应设置存放浮渣的容器。

4.7.6 铅料进行熔化前必须进行碱洗去油污及干燥去水分处理。

第4篇 焦化厂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一、总则

1、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作为工作规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为了搞好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避免伤亡事故的发生,促进公司协调发展,特制定此操作规程。并要求职工在作业中不折不扣执行操作规程。劳动者遵守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等于珍惜生命、保护健康。

2、职工在作业活动中要互相提醒,共同遵守,不能认为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是保护个人的,可以不予遵守。培训职工遵守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是劳动者的法定义务。

二、操作事项

1、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创建清洁工作场所

(1)整理—做到物品有毒、无毒分开,有用、无用分开,无用物品及时处理。

(2)整顿—有用物品须分类存放,取放简单,使用方便,安全保险。

(3)清扫—随时打扫、清理垃圾、泄露物、灰尘和污物。

(4)清洁—保持服装整洁,车间干净。

要求各部门严格实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创建安全、舒适而清洁的工作场所,要做到及时清理无用物品,归整有用物品,物品拿取方便,有毒无毒分开,确保职业安全卫生。

2、安全装置和防护设施是预防职业安全卫生事故的有效手段

安全装置和防护设施是预防职业安全卫生事故的有效手段,要经常检查,不得擅自拆除。当操作人员发生错误操作,或者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安装在机械设备上的安全装置便起到保险作用,从而能够预防机械设备引起的伤害。工作场所配置通风、除尘、排毒、净化、防暑降温、抗震、防噪声等防护设施,能有效降低粉尘、毒物、物理因素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从而保障劳动者健康。

安全装置和防护设施应当定期维护,并遵守:

(1)不得随意拆除,不得使其失效。

(2)发生故障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尽快维修。

(3)即使安全装置正常,也不得接触危险部位,必须接触时应使用辅助工具。

(4)必须拆卸安全装置或防护设施时,应切断电源,并加强信号联络。

3、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个人职业安全卫生防护用品在预防职业病和工伤事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受限空间,应当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在粉尘、毒物浓度超标的作业环境下工作,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可以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目的。

公司应当按规定为劳动者发放、维护个人防护用品,并通过培训使每个员工能正确使用和维护个人防护用品。如果使用方法不当,也会损害健康。例如,“粉尘通过佩戴的防尘面罩与面部留有的缝隙进入机体而危害健康”等。因此,要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4、正确选用适宜的防护用品

4.1如何选择个人防护用品

4.1.1头部防护:佩带安全帽,适用于

(1)环境存在物体坠落的危险;

(2)环境存在物体击打的危险。

4.1.2坠落防护:系好安全带,适用于

(1)登高作业时(2米以上);

(2)有跌落的危险时。

4.1.3眼睛防护:佩戴防护眼睛、眼罩或面罩,适用于

(1)存在粉尘、气体、蒸气、雾、烟或飞屑刺激眼睛或面部时,佩戴安全眼睛、防化学物眼罩或面罩(需整体考虑眼睛和面部同时防护的需求);

(2)焊接作业时,佩戴焊接防护镜和面罩。

4.1.4手部防护:佩戴防切割、防腐蚀、防渗透、隔热、绝缘、防滑等手套,适用于

(1)可能接触尖锐物体或粗糙表面时,防切割;

(2)可能接触化学品时,选用防化学腐蚀、防化学渗透的防护用品;

(3)可能接触高温或低温表面时,做好隔热防护;

(4)可能接触带电体时,选用绝缘防护用品;

(5)可能接触油滑或湿滑表面时,选用防滑的防护用品,如防滑鞋等。

4.1.5足部防护:佩戴防砸,防腐蚀、防渗透、防滑、防火花的保护鞋,适用于

(1)可能发生物体砸落的地方,要穿防砸保护的鞋;

(2)可能接触化学液体的作业环境要防化学液体;

(3)注意在特定的环境穿防滑或绝缘或防火花的鞋。

4.1.6防护服:保温、防水、防化学腐蚀、阻燃、防静电、防射线等,适用于

(1)高温或低温作业要能保温;

(2)潮湿或浸水环境要能防水;

(3)可能接触化学液体要具有化学防护作用;

(4)在特殊环境注意阻燃、防静电、防射线等。

4.1.7听力防护:根据《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选用护耳器;提供适宜的通讯设备。

4.1.8呼吸防护:根据《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选用。要考虑是否缺氧、是否有易燃易爆气体、是否存在空气污染、种类、特点及其浓度等因素之后,选择适宜的呼吸防护用品。

5、如何配置个人防护用品

劳动防护用品品种繁多、涉及面广,正确配置是保证生产者安全与健康的前提。公司应当为劳动者配备适宜的防护用品,劳动者有必要了解配置防护用品是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护要求。我国《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89规定。

5.1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方法

5.1.1过滤式防护用品的选择

应根据空气污染物选择过滤式防护用品,并注意:

(1)防尘口罩不能用于防毒;

未配防尘过滤元件的防毒面具不能用于防尘;

(2)当颗粒物有挥发性时,如喷漆产生漆雾,必须选防尘防毒组合防护;

(3)当有害物刺激眼和皮肤时,应选全面罩;

(4)当颗粒物具有放射性、致癌性等高毒性时,应选过滤效率等级最高的过滤材料;

(5)当没有适合的过滤元件时,应选择供气式呼吸系统防护用品。

5.1.2防尘面罩的正确用法

(1)佩戴严实,吸气时,粉尘不得从脸和防尘面罩的缝隙间进入。

(2)必须按规定使用防尘面罩。

(3)不得在氧气稀薄处或有毒气体中使用。

(4)保管于通风处,防止挤压变形,勤换滤膜。

5.2化学物质危险性的具体防护措施

工作环境中化学物品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可通过呼吸道、胃肠和皮肤进入人体。

5.3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影响

5.3.1急性中毒

在短时间内吸入浓度极高或毒性级强的有害物质,使身体产生了迅速而剧烈反应。

(1)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头痛、晕眩和麻醉等症状。

(2)呼吸系统:引起咳嗽、呼吸加速、窒息甚至死亡。

(3)五官:引起咽干、皮肤红肿和发炎、眼结膜炎和眼痛等现象。

5.3.2慢性中毒

由于长时间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而形成中毒现象,其病症可能经过数年或数十年后才显露出来,形成职业病。可能引起的健康损害归纳如下:

(1)神经障碍:如头痛、头晕、睡眠障碍等。

(2)呼吸系统:引发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哮喘、气管炎等肺部疾病。

(3)损害肝脏及肾脏:出现黄疸、肾炎、肝功能衰竭、中毒性肝炎等症状。

(4)消化系统:出现胃肠功能失调、呕吐、腹绞痛等症状。

(5)造血系统:引起血细胞减少、贫血等。

(6)泌尿及生育系统:引发肾病、不孕不育症等。

(7)致癌:可致肺癌、白血病、膀胱癌、皮肤癌等。

5.4使用化学物质的安全操作规程

5.4.1通用操作规程

(1)从事有中毒危险的作业时

a有毒无毒分开。

b尽量受限或隔离毒物污染源。

c保持通风排毒。

d定期监测有毒气体浓度。

e必要时使用防毒面具、空气面罩、氧气面罩或送气面罩。

使用化学物质前必须认真阅读容器标签的资料或该化学物质的安全资料,并遵守职业安全卫生规则。

5.5有机溶剂作业的防护措施

有机溶剂种类繁多,各种工作场所甚至家庭均有使用。有机溶剂挥发性强,易燃易爆,有些能在常温下挥发为气体,可经多种途径进入人体,损害多个器官。使用时应熟悉溶剂性质,尽量选用危险性小的溶剂。

5.5.1防止洒漏。

5.5.2切记容器加盖。

5.5.3禁用溶剂洗手。

5.5.4保证通风系统畅通,不得在通风口堆放物品。

5.5.5不得在烟火附近或火星飞溅处使用。

5.5.6作业时必须使用规定的防护用品。

5.5.7不得擅自关闭通风装置。

5.5.8避免在下风处工作或停留。

5.6预防高毒物品的健康损害

高毒物品是指广泛生产和使用的化学物质中,引起工人患职业病、皮癌、职业中毒、神经损伤等疾病危险性大的化学物质。目前我国2003年颁布的高毒物品目录有54种化学物质。

5.6.1如何防止高毒化学物质的健康危害

(1)防止洒漏。

(2)作业前需检查密封装置、局部通风装置等是否正常。

(3)按操作规程作业。

(4)经常检查容器的完好性。

(5)工作中不得吸烟或饮食。

(6)不得徒手触摸沾有化学物质的物品。

(7)使用防护服及防护用品作业。

(8)不得将高毒化学物质擅自带出车间。

(9)不得穿工作服就餐或穿带回家。

谨记:不熟悉的物品千万不要经易触摸!

5.7加强通风换气

为保证劳动者健康,车间需充分进行通风换气。

尤其在高温高湿岗位和产生有机溶剂气体、蒸气的场所,若不加强通风,不仅会引起头痛、恶心等不适感,还会导致其他健康问题。

自然通风时,应根据需要打开门窗。局部通风装置和全面通风装置的设置,应考虑有害物和操作人员的位置等因素,以利于提高通风效果(使用通风装置时,若打开门窗往往会影响通风效果)。

5.8受限空间职业危害的具体预防措施

5.8.1什么是受限空间

受限空间应当满足三个条件:空间足够大但又有限;进出口受限制、入口或入孔仅能够容纳一人进入、通风不良,但能进行指派的工作;非常规、连续作业场所。如炉、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池、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藏室、地窖、谷仓等。

5.8.2受限空间存在的职业危害

(1)可燃性气体、蒸气、烟雾、超过爆炸下限(lel)10%;

(2)空气中可燃性物质浓度达到或超过可燃下限,引起爆炸;

(3)空气中氧浓度低于18%或超过22%,引起缺氧或爆炸;

(4)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引起职业中毒;

(5)存在其他任何含有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idlh)的环境条件。

5.8.3受限空间对健康的损害

(1)死亡:如硫化氢、一氧化碳等中毒引起窒息死亡;

(2)丧失能力;

(3)损坏自救能力(无法从许可空间逃生);

(4)造成损伤或引起急性疾病的环境。

5.9受限空间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

5.9.1预防受限空间职业危害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1)持续监测浓度(包括防爆、缺氧和有毒气体)。

(2)持续通风换气。

(3)应急救援。

(4)在进入坑窖或罐内等受限空间时,应先充分通风换气(不得送入纯氧,有危险),使氧气浓度达到18%以上,并保持通风换气,使氧气浓度始终保持在18%以上。随时监测有害气体浓度。

(5)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受限空间。

(6)许可进入者进入受限空间工作前,应得到作业负责人许可,并随时与监护人保持联络。

(7)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而不能通风或情况不明时,应使用空气面罩、氧气面罩或软管送气面罩等呼吸防护用品。

(8)若有滚落、附落危险时,应系安全带、安全索等。

(9)作业前对防护用品、防爆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等进行检查。

(10)一旦发生缺氧窒息、中毒等事故,救护人员需使用空气面罩、氧气面罩或软管送气面罩等呼吸防护用品(防毒面具对缺氧环境无效),迅速将窒息者或中毒者移至户外露天处,施以人工呼吸或其他急救措施。

5.10用法律知识维护职业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5.10.1什么是法定职业病

法定的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1)法定职业病分为10大类115种,主要有:

a尘肺病:矽肺、煤工尘肺、电焊工尘肺等。

b放射性疾病。

c职业中毒:铅、汞、锰、镉及其化合物、光气、一氧化碳、汽油、正己烷等。

d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中暑、高原病等

e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

f职业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电光性皮炎等

g职业性眼病:电光性眼炎、职业性白内障等。

h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噪声聋、铬鼻病等。

i职业性肿瘤:石棉所致肺癌、苯所致白血病等。

j其他职业病:金属烟热、职业性哮喘。

5.10.2到哪里进行职业病诊断

(1)职业病诊断机构

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本人居住地的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2)申请职业病诊断需要提供的资料:

a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进行职业病诊断,或直接到诊断机构申请。

b申请职业病诊断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职业史、既往史;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

◇诊断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必需的有关材料。

(3)劳动者日常需要注意收集以下相关资料。

b诊断签定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应当在接到诊断证明书之日起30日内,可以向作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对鉴定结论不服的,应当在接到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原鉴定机构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省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为最终鉴定。

c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时,需提供以下材料:◇职业病诊断鉴定申请书;◇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材料;◇其他有关资料。

劳动者对参加鉴定的专家有申请其回避的权利。

5.11劳动者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劳动者享有的职业卫生权利包括:⑴教育培训权;⑵健康服务权;⑶知情权;⑷卫生防护权;⑸批评、检举和控告权;⑹拒绝违章作业权;⑺参与决策权;⑻工伤社会保险权;⑼获得赔偿权;⑽特殊保护权。

5.12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尽的义务

5.12.1遵守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的义务: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职业病防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5.12.2接受教育培训义务:应当接受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和培训,自觉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提高职业病防治技能,增强职业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5.12.3隐患报告义务:即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时应当按规定报告。

5.13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的事项

5.13.1劳动者在与有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以下条款:

(1)劳动合同期限;

(2)工作内容;

(3)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4)劳动报酬;

(5)劳动纪律;

(7)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8)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9)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后果;

(10)职业病防护措施。

5.14职业病患者应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

5.14.1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5.14.2职业病患者应依法享有获得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的待遇。

5.14.3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5.14.4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最后的用人单位承担;最后的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该职业病是先前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由先前的用人单位承担。

5.14.5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三、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

岗位

职业病危害因素

对操作者危害

临床症状

防护措施

应急救援

洗煤操作工

煤尘、噪声

可通过呼吸道引起尘肺。通过耳朵接触引起噪声聋。

尘肺:胸闷、咳嗽、咯痰、气短。噪声聋:听力严重下降。

加强通风,必须戴防尘口罩、必须戴护耳器。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就医。

皮带工

煤尘、噪声、电离辐射

可通过呼吸道引起尘肺。通过耳朵接触引起噪声聋。电离辐射可引起放射病。

尘肺:胸闷、咳嗽、咯痰、气短。噪声聋:听力严重下降。电离辐射:皮肤损伤、造血障碍。

加强通风,必须戴防尘口罩、必须戴护耳器。间隔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就医。

备煤操作工

煤尘、噪声

可通过呼吸道引起尘肺。通过耳朵接触引起噪声聋。

尘肺:胸闷、咳嗽、咯痰、气短。噪声聋:听力严重下降。

加强通风,必须戴防尘口罩、必须戴护耳器。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就医。

运焦操作工

粉尘、噪声

可通过呼吸道引起尘肺。通过耳朵接触引起噪声聋。

尘肺:胸闷、咳嗽、咯痰、气短。噪声聋:听力严重下降。

加强通风,必须戴防尘口罩、必须戴护耳器。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就医。

焦炉操作工

焦炉煤气、高温

焦炉煤气可通过呼吸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高温天气可引起中暑。

头痛、头晕、恶心、乏力、呼吸困难。

加强通风,操作者必须穿防护服、防护鞋、戴防护手套、防毒面具,高温天气供应防暑降温饮料。

一旦发生急性中毒,立即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并及时送医院抢救,急救电话:120。

冷凝操作工

焦油、氨水、噪声

焦油:通过皮肤接触引起皮炎、中毒性黑皮病,可引起鼻中隔损伤。氨水: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溅入眼睛内可造成灼伤,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口服灼伤消化道;可致皮炎。噪声:通过耳朵接触引起噪声聋。

焦油:皮肤搔痒、起红疹;氨水:咳嗽、气短和哮喘;

噪声聋:听力严重下降。

全面通风,严格佩戴防护用品;浓度超标时,必须佩带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必须戴护耳器。工作场所禁止吸烟;

一旦发生急性中毒,立即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并及时送医院抢救,急救电话:120。

脱硫操作工

氨水、液碱、噪声

氨水: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溅入眼睛内可造成灼伤,皮肤接触可致灼伤,口服灼伤消化道;可致皮炎。液碱:摄取对消化系统造成严重的和永久的损伤,吸入刺激呼吸道,腐蚀鼻中隔;对皮肤可引起灼伤;对眼睛可引起烧伤甚至损害角膜或结膜。

氨水:咳嗽、气短和哮喘;液碱:呼吸道粘膜糜烂、出血、休克;皮肤溃疡。噪声聋:听力严重下降。

全面通风,严格佩戴防护用品;浓度超标时,必须佩带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工作场所禁止吸烟;工作后,淋浴更衣;必须戴护耳器。

一旦发生急性中毒,立即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并及时送医院抢救,急救电话:120。

硫铵操作工

硫酸、噪声

可通过皮肤和呼吸道引起皮肤灼伤、眼及呼吸道刺激症状,可通过耳朵接触引起噪声聋。

眼红、流泪、咳嗽、头痛、呼吸困难。噪声聋:听力严重下降。

加强通风,操作者必须穿防护服,戴防毒面具、防护手套、护耳器。

一旦发生急性中毒,立即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并及时送医院抢救,急救电话:120。

粗苯操作工

苯、甲苯、二甲苯、洗油、噪声

可通过皮肤、呼吸道进入人体,引起苯、甲苯、二甲苯中毒。噪声:可通过耳朵接触引起噪声聋。

头痛、头晕、恶心、乏力、呼吸困难、昏迷。噪声聋:听力严重下降。

加强通风,操作者必须戴防毒面具,护耳器。

一旦发生急性中毒,立即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并及时送医院抢救,急救电话:120。

生化操作工

噪声

噪声:可通过耳朵接触引起噪声聋。

噪声聋:听力严重下降。

必须戴护耳器。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就医。

电厂操作工

焦炉煤气、噪声

焦炉煤气可通过呼吸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噪声:可通过耳朵接触引起噪声聋。

头痛、头晕、恶心、乏力、呼吸困难。噪声聋:听力严重下降。

加强通风,操作者必须穿防护服、防护鞋、戴防护手套、防毒面具,必须戴护耳器。

一旦发生急性中毒,立即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并及时送医院抢救,急救电话:120。

司炉工

焦炉煤气、高温、噪声

焦炉煤气可通过呼吸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高温天气可引起中暑。

头痛、头晕、恶心、乏力、呼吸困难。噪声聋:听力严重下降。

加强通风,操作者必须穿防护服、防护鞋、戴防护手套、防毒面具、护耳器,高温天气供应防暑降温饮料。

一旦发生急性中毒,立即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并及时送医院抢救,急救电话:120。

机修工

电焊烟尘、紫外线、氮氧化物、润滑油

可通过眼睛、皮肤、呼吸道引起电光性眼炎、皮肤灼伤、电焊工尘肺、一氧化碳、氮氧化物、锰中毒等。

一氧化碳中毒为头痛、头晕、恶心、乏力、呼吸困难、昏迷等。

加强通风,操作者必须穿防护服、戴防尘口罩、防护眼镜。

一旦发生急性中毒,立即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并及时医院抢救,急救电话:120。

采制样操作

煤尘、噪声

可通过呼吸道引起尘肺。通过耳朵接触引起噪声聋。

尘肺:胸闷、咳嗽、咯痰、气短。噪声聋:听力严重下降。

加强通风,必须戴防尘口罩、必须戴护耳器。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就医。

铲车司机

煤尘、

可通过呼吸道引起尘肺。

尘肺:胸闷、咳嗽、咯痰、气短。

加强车辆驾驶室的密封。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就医。

第5篇 粉厂卫生班安全操作规程

1、凡进入工作岗位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2、保护车间的消防器材,不得擅自挪动。

3、严禁酒后进入工作岗位。

4、严禁烟火。

5、在工作前先检查本岗位有无异常,工具是否齐全,有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

6、在擦玻璃时,应遵照执行关于擦玻璃的安全注意事项的规定、高空作业注意事项的规定。

7、在使用清扫吸尘器时,检查长线是否有插头,导线有无断、漏处,吸尘器是否正常,有问题及时找有关人员处理后再使用。

8、在工作中要精神集中,不触摸转动部位,注意衣服、手套、棉丝等被转动部位缠绕危及人身安全。

9、在清扫工作完成后,先断开电源,再收导线。

10、在协助其它岗位工作时,要服从领导安排,听从统一指挥,执行该项工作的安全操作规程。

第6篇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劳动安全劳动卫生管理

第一篇 总则

1 总则

1.1 为了保证《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国家标准的贯彻执行,加强涂装作业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下称劳动安全卫生)的科学管理,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保障国家财产的安全,以建立正常的生产安全秩序和充分发挥社会效益,特制订本规程。

1.2 本规程适用于涂装作业。与涂装作业有关的涂料及有关产品的研制、出厂,涂装设备的设计、制造、出厂,亦应遵守本规程。

1.3 涂装作业场所的公用建筑物、电气装置、通风净化设施、设备器械等,应符合国家有关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相互协调配套,做到涂装作业场所整体安全。

第二篇 工 业 管 理

2 涂料及有关产品

2.1 限制使用严重危害作业人员安全健康的下列涂料及有关产品(下称国家限制的涂料及有关产品):

a. 禁止使用含苯(包括工业苯、石油苯、重质苯,不包括甲苯、二甲苯,下同)的涂料、稀释剂和溶剂(下称含苯涂料、含苯稀释剂、含苯有机溶剂)。船舶等涂漆工艺有特殊要求,必须选用含苯涂料时,应选用含苯量低的涂料和稀释剂;

b. 禁止使用含铅白的涂料;

c. 限制使用含红丹的涂料。防锈工艺有特殊要求时,应选用含红丹量低的涂料。

2.2 使用的新型涂料,应有毒性鉴定报告。

2.3 涂料及有关产品入厂时,应有完整、准确、清晰的产品包装标志、检验合格证、说明书和“涂料及有关产品劳动安全卫生技术资料”(下称劳动安全卫生技术资料),其内容应符合以下规定。

2.3.1 产品包装标志应有下列内容:

a. 化学危险物品的类别、级别及危险物品的包装标志;

b. 概要的劳动安全卫生防护事项;

c. 生产厂名、地址、型号、批号、出厂日期。

2.3.2 产品说明书中应有下列内容:

a. 主要成膜物质;

b. 颜料基本成分;

c. 溶剂主要成分;

d. 比重、闪点、爆炸下限;

e. 简要的劳动安全卫生防护事项;

f. 贮存温度。

2.3.3 向工业用户提供的“劳动安全卫生技术资料”的内容,应参考附录b的规定。

3 工艺

3.1 选择涂装工艺时,应遵守下列原则:

a. 优先选用无毒害、低毒害和易于组织机械化、自动化的涂料及有关产品;

b. 优先选用涂料、有机溶剂耗量少和易于组织机械化、自动化的涂装工艺;

c. 有利于设置局部排风;

d. 尽可能组织隔离操作。

3.2 研究涂装工艺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同时研究工艺过程的有害、危险因素,作业环境质量指标,提出劳动安全卫生防护措施。

b. 同时鉴定涂装工艺的劳动安全卫生性能,提出劳动安全卫生评价,作出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的劳动卫生标准鉴定结论。

3.3 设计涂装工艺时,应提出下列资料:

a. 涂料及有关产品的耗量;

b. 工艺过程有害物质的名称、状态、数量。

3.4 编制涂装标准时,应有下列内容:

a. 工艺过程的有害、危险因素;

b. 劳动安全卫生措施。

3.5 限制采用严重危害作业人员安全健康的涂装工艺(下称国家限制的涂装工艺)。

3.5.1 限制使用的工艺:

a. 火焰法除旧漆;

b. 含游离二氧化硅70%以上的干喷砂除锈(下称干喷砂除锈);

c. 大面积使用汽油除油;

d. 使用国家限制的涂料及有关产品的工艺。

3.5.2 限制使用的范围:

a. 各种工艺标准;

b. 新工艺;

c. 交流与推广的先进技术经验。

3.5.3 选用国家限制的涂料及有关产品、涂装工艺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a. 严禁在可燃结构厂房及易燃、易爆场所,密闭空间内用火焰法除旧漆;

b. 严禁敞开式干喷砂除锈;

c. 禁止操作者进入密闭空间内进行干喷砂除锈;

d. 禁止喷涂红丹防锈漆;

e. 禁止在无有效通风作业场所,施涂含苯涂料(包括含苯稀释剂)和使用含苯有机溶剂。

3.5.4 有特殊工艺要求,无替代工艺或涂料及有关产品,必须采用国家限制的涂装工艺,作业场所达到本规程1.3条规定的整体安全要求时,可不受本条限制。

4 设备

4.1 涂装设备的设计、制造与出厂,应符合gb 6514-8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gb 6516-86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漆工艺通风净化》、gb 7692-8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gb 7693-8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通风净化》中有关工艺设备的标准,并应遵守以下规定。

4.1.1 喷漆室(柜)、静电喷漆(粉)设备、烘干设备和净化设备,应按照由持证书的专业设计院或省级以上主管部门批准的单位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制造。

4.1.2 涂装设备出厂,应有下列的产品标志和技术文件:

a. 产品铭牌(型号、主要参数、制造厂名、制造时间);

b. 使用说明书(包括安全说明);

c. 检验合格证。

4.2 喷漆室(柜)是劳动安全专用设备,产品的设计、制造、出厂,除应遵守本规程4.1条的规定外,还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商品制造单位,应有国家劳动安全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审查同意发给的制造许可证;

b. 产品出厂,应有国家劳动安全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参加鉴定的技术文件。

4.3 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使用、管理应遵守国家有关的法规和标准。

5 工程建设

5.1 涂装工程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审查,应遵守以下规定。

5.1.1 审查前,应具备下列技术文件:

a. 区域图;

b. 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c. 工艺布置图与设备明细表;

d. 建筑平面图;

e. 安全与工业卫生的设计(其具体内容见5.1.2);

f. 工艺复杂的大型涂装工程项目的劳动安全卫生防护设施设计方案技术经济论证。

5.1.2 “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应阐明下列内容:

a. 工艺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有害物质的名称、状态、数量;

b. 改善劳动条件的工艺措施;

c. 保证具有良好的劳动安全卫生作业环境的总图、建筑措施,涂漆区、电气防爆区、火灾危险区的说明;

d. 劳动安全卫生防护设施的设计依据;

e. 生产卫生用室、生活用室、妇幼卫生用室的说明;

f. 劳动安全卫生设计的预期效果;

g. 选用国家限制的涂料及有关产品、涂装工艺的特殊工艺原因;

h. 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利用原有厂房、设备的劳动安全卫生防护分析说明。

5.1.3 审查批准的设计项目,应达到下列标准:

a. 工艺设计符合本规程第3章的规定;

b. 作业场所设计,符合本规程1.3条规定;

c. 劳动安全卫生设计基础资料齐全、准确,达到本规程5.1.1款的规定;

d. 劳动安全卫生防护设施的设计,符合国家有关的标准,技术可靠。

5.2 涂装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时的劳动安全卫生验收,应遵守以下规定。

5.2.1 竣工验收应达到下列标准:

a. 涂装、输送、通风、净化、电气设备和安全、消防装置的出厂产品铭牌或标记、使用说明书、检验合格证齐全完整。

b. 通风净化系统,防爆电气系统和建筑防火、防爆设施,已按设计要求建完,经联动负荷试车测定与调整,按本规程9.7条的规定进行检测后,能满足涂装作业场所整体安全要求;

c. 主要工艺设备的安全、联锁、消防、信号装置,随同主机负荷试车,达到设计要求;

d. 生产卫生用室按设计要求建成。

5.2.2 验收结论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涂装作业场所有害物质浓度及有害物理因素,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b. 经联动负荷试车,劳动安全卫生防护设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技术是否可靠;

c. 经全面检测鉴定,涂装作业场所是否达到本规程1.3条规定的整体安全的要求;

d. 经综合分析,涂装工程项目是否全面符合国家有关的标准,是否可以保证涂装作业的劳动安全卫生要求。

5.3 涂装工程项目生产准备工作的劳动安全卫生应达到下列标准:

a. 生产人员已掌握安全生产技术和熟悉工艺;

b. 涂装作业人员,已经涂装专业劳动安全卫生培训;

c. 建立了涂装作业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5.4 涂装工程项目投产使用,应有国家劳动安全监察机构颁发的许可证。

6 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

6.1 涂装工程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项目的设计、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应符合gb6514--6515-86 的要求,并应遵守下列原则:

a. 提高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时,应同时提高劳动安全卫生技术水平;

b. 改造厂房、工艺、设备等时,应同时改造相关的劳动安全卫生防护设施。

6.2 编制与审批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时,确定的涂装工程项目,应包括劳动安全卫生防护设施和其投资计划。

6.3 具有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的涂装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应遵守本规程第5章的规定。

6.4 涂装工程的小型技术改造项目(规模较小,内容简单,下称小型项目),应遵守以下规定。

6.4.1 技术改造方案(或设计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a. 同时提高劳动安全卫生水平所采取的工艺等主要技术措施;

b. 同时进行技术改造的劳动安全卫生防护设施;

c. 对整体安全影响的分析说明。

6.4.2 技术改造方案(或设计方案)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经国家安全卫生监督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准进行施工。

a. 选用国家限制的涂装工艺;

b. 工艺过程增加新的危险、有害因素,或加剧原有的危险、有害因素。

c. 降低涂装作业场所的整体安全水平。

6.4.3 竣工验收应达到下列标准:

a. 设备检验资料及检测资料齐全;

b. 劳动安全卫生防护设施同时建成;

c. 带生产负荷试车,达到原设计的劳动安全卫生要求。

6.4.4 交付使用前,应将包括劳动安全卫生验收结论的竣工验收报告书报送国家安全卫生监督部门备审。

7 技术引进和设备、涂料及有关产品进口

7.1 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项目(下称引进项目),应遵守以下的劳动安全卫生规定。

7.1.1 引进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禁止引进国家限制的涂装工艺技术和装备;

b. 劳动安全卫生水平,不得低于gb 6514--6515-86的规定。

7.1.2 编制项目建议书时,应考虑劳动安全卫生要求,必要时进行劳动安全卫生分析。

7.1.3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时,应收集与引进技术有关的国内外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情报技术资料,进行研究和对比分析,提出下列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化审查意见,并做出优选结论。

a. 使用的有害物质和可能产生的危险、有害因素;

b. 对危险、有害因素的控制,是否能够达到国际标准或转让厂、商所在国家的国家标准;

c. 是否符合我国现行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

7.1.4 与外商签订的合同,应明确规定必须达到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对方应提供的劳动安全卫生技术资料。

7.1.5 分交国内制造和同外商合作制造的设备和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应符合gb6514--6515-86的规定。

7.2 凡属基本建设的引进项目,应遵守本规程第5章的规定。

7.3 禁止进口国家限制的涂装设备和涂料及有关产品。特殊情况下,持有国家劳动安全质量监督检验机构许可证的,可进口限额的国家限制的涂料及有关产品。

第三篇 企业管理

8 生产技术

8.1 安排生产计划时,在涂工件的有机溶剂挥发量,不得超过审定的最高允许值。

8.2 产品有涂漆要求时,应编制符合gb 6514--6515-86的规定,并应遵守以下规定。

8.2.1 编制工艺文件时,应遵守本规程第3章的有关规定,并应有下列的劳动安全卫生内容:

a. 工艺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有害物质的名称、数量和最高允许浓度;

b. 劳动安全卫生防护要求;

c. 故障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d. 安全技术操作要求。

8.2.2 审查工艺文件时,应有下列的劳动安全卫生审查结论:

a. 涂装作业场所的劳动安全卫生防护设施,是否能够满足涂装工艺的劳动安全卫生要求;

b. 涂装工艺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

8.3 涂装作业场所的设备,应建档管理、计划检修、指定专人维护,并应遵守以下规定。

8.3.1 喷漆室(柜)、通风净化设备和电气装置,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通风系统效能技术鉴定、电气安全技术鉴定,并将鉴定结果记入档案。

8.3.2 喷漆(粉)设备和具有通风净化设施的设备,应定期检查和清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及时进行检修和调整。

a. 涂装作业场所的有害物质浓度超过国家标准规定;

b. 连接件松动;

c. 通风机外形、叶轮变形;

d. 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失灵。

8.4 涂装作业必须在划定的专门区域内进行。特大型件临时原地进行涂装作业,亦应划出专门区域。涂装作业场所应遵守以下规定。

8.4.1 应按照gb 6514--6515-86的有关规定,划出涂漆区、火灾危险区、电气防爆区、审定涂装作业场所有机溶剂最高允许挥发量。

8.4.2 应按照gb 2894-82《安全标志》的规定,设置安全标志。

8.4.3 应制定动火条件。在火灾危险区进行热工作业,必须经过批准。

8.4.4 应及时清理废物、废料、漆垢。

8.5 密闭空间从事含有有机溶剂的作业前,负责生产技术的人员应检查下列项目:

a. 测爆、测氧和测定有害物质浓度的记录;

b. 通风状况;

c. 涂装作业场所附近的热工作业状况;

d. 电气、照明设施;

e. 个人护具及救护设施;

f. 监护措施。

9 劳动安全卫生

9.1 应根据gb 6514--6515-86的规定,组织制订包括下列内容的涂装作业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a. 工艺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b. 设备的操作与维护;

c. 安全技术操作;

d. 防火防爆管理;

e. 检测管理;

f. 涂装作业场所与个人的卫生管理。

9.2 涂装作业人员应经涂装专业劳动安全卫生培训(下称专业培训),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9.2.1 涂装工艺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应包括下列内容:

a. 工艺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作业环境质量指标,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b. 劳动安全卫生防护措施,改善作业环境的途径和措施;

c. 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标准。

9.2.2 涂装工艺技术负责人应对涂装管理与操作人员(包括干部、外包工,下同),进行专业培训,指导安全技术操作。专业培训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涂装作业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b. 工艺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劳动安全防护措施,故障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c. 所使用的有害物质,对人体(包括对妇女婴儿)的危害,个人防护知识,中毒急救措施;

d. 所使用的化学危险物品,火灾爆炸危险特性,防止火灾的措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e. 个人防护用品的性能及其使用方法。

9.3 涂装作业场所发生的工伤(包括急性中毒)、火灾(包括火警)、爆炸、设备事故,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分析、统计和报告,查清组织管理和技术原因,拟定与实施防止发生重复事故的措施。

9.4 对涂装作业人员应按以下规定进行健康管理。

9.4.1 新参加涂装作业的人员,应进行就业前健康检查。

9.4.2 涂装作业人员,应每年进行一次职业健康检查。

9.4.3 观察对象(可疑职业病患者),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复查。

9.4.4 发现职业病患者,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报告。

9.5 对涂装作业应按以下规定,进行监测管理。

9.5.1 应按照附录a的规定,进行定期劳动卫生检测。

9.5.2 应按照下列规定,进行劳动安全检测。

a. 密闭空间作业时,应测氧;密闭空间从事含有有机溶剂作业时,应按国家有关的规定测爆;

b. 发生急性中毒时,应及时对可能造成中毒的毒物进行分析与测定。

9.5.3 应对下列情况进行劳动卫生检测和通风系统效能测定。

a. 新建、改建、扩建及技术改造的涂装工程项目竣工验收;

b. 采用新的或代用的涂料及有关产品、涂装工艺;

c. 调整通风系统。

9.5.4 检测资料应记入检测档案和定期分析,研究采取改进措施,并向涂装作业人员宣布。

9.6 应给涂装作业人员发放专用清洗剂,禁止用含苯有机溶剂洗手。

9.7 应根据涂装作业场所不同的有害因素,发给涂装作业人员适用、有效的防护用品,并应符合以下规定。

9.7.1 应给密闭空间的涂装作业人员,发放符合下列规定的个人呼吸防护器。

a. 直接向操作者供给新鲜空气;

b. 可以隔离有害物质。

9.7.2 个人呼吸器应由单位集中保管,定期检查,保证性能有效。

10 劳动人事

10.1 不准安排下列的人员从事涂装作业:

a. 未经专业劳动安全卫生培训的人员;

b. 有职业禁忌症者;

c. 职业病患者。

10.2 分配妇女(不包括涂装工艺技术人员、生产指挥人员)从事涂装作业,应遵守以下规定。

10.2.1 禁止妇女从事密闭空间和国家限制的涂装工艺的涂装作业。

10.2.2 禁止怀孕期、哺乳期的妇女,从事含铅涂料及含苯涂料(包括含苯稀释剂)、含苯溶剂的涂装作业。

10.2.3 末婚和已婚尚未生育的育龄期妇女,不宜从事含铅涂料及含苯涂料(包括含苯稀释剂)、含苯溶剂的涂装作业。

10.3 禁止未成年人从事下列的涂装作业:

a. 密闭空间作业;

b. 含有机溶剂的作业;

c. 含铅涂料的喷涂作业;

d. 粉尘作业。

10.4 禁止外包国家限制的涂装工艺的涂装作业。在企事业生产区域内,委托加工单位从事涂装作业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10.4.1 加工单位提供劳务,使用企事业单位设备时,企事业单位应将劳务人员纳入本单位的涂装作业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10.4.2 加工单位提供劳务,使用自己设备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加工单位应按本规程的规定,进行涂装作业的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并应遵守企事业单位有关的劳动安全卫生规程;

b. 企事业单位应向加工单位提供符合本规程规定的涂装作业场所及其危险、有害因素等劳动安全卫生技术资料,并进行劳动安全卫生的技术指导和检测。

附 录 a

劳动卫生检测的基本要求

(补充件)

a.1 检测的有害物质,应包括下列项目:

a. 苯、甲苯、二甲苯和涂料及有关产品中或所使用的主要有机溶剂;

b. 铅(烟、尘)、铬(尘);

c. 氧化锌(烟雾);

d. 甲苯二异氰酸酯;

e. 粉尘;

f. 其他严重危害作业人员的有害物质(例如:有机锡化合物)。

a.2 定期检测的时间,应遵守下列规定:

a. 有毒物质、有害物理因素每半年至少检测一次;

b. 粉尘按有关规定检测。

a.3 检测时机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连续性均衡生产的,可选在作业时的任何时间;

b. 非均衡生产的,应选在作业饱满的时间。

a.4 检测的方法,应遵守下列规定:

a. 有毒物质和粉尘,应按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规定执行;

b. 噪声应按有关的规定执行。

附 录 b

“涂料及有关产品劳动安全卫生技术资料”的基本内容

(参考件)

b.1 涂料及有关产品的劳动安全卫生技术资料,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a. 比重、闪点、燃点、爆炸下限;

b. 涂料及有关产品中的主要有机溶剂名称及其在涂料及有关产品中所含重量组分(分为1--5%、>5--10%、>10--15%、>15--20%、>20%五类,下同);

c. 颜料、填料中的有害物质名称及其在涂料及有关产品中所含重量组分:

d. 有害的固化剂名称;

e. 船用底漆热加工与打磨作业时,产生有害烟雾、粉尘的有害物质名称及其在涂料及有关产品中所含重量组分;

f. 有害物质在车间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

g. 固化时间;

h. 挥发性。

b.2 涂料及有关产品的劳动安全卫生说明,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a. 前处理、涂漆、干燥固化、热加工与打磨作业时,劳动安全卫生的主要要求与措施的建议;

b. 中毒后现场抢救措施的建议;

c. 消防措施的建议;

d. 个人防护(呼吸道、皮肤、眼等)用具的建议。

附 录 c

涂装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

(参考件)

c.1 危险因素

c.1.1 火灾

火灾发生必须具备氧气、可燃物质、着火源三个条件。

c.1.1.1 可燃物质

a. 有机溶剂在存放、清洗、稀释、加热、涂覆、干燥固化及排风时挥发、蒸发的易燃易爆蒸气;

b. 污染有机溶剂涂料的废布、纱头、棉球、防护服等及漆垢、漆尘;

c. 涂料中的固体组分、粉末涂料、轻金属粉。

c.1.1.2 着火源

a. 明火(火焰、火星、灼热):涂装作业场所内部或外部带入的烟火、焊接火花、烘干设备及灯具破裂时的明火,加热的钢板,照明灯具灼热表面,设备、工件、管道、散热器、电器等表面的过高温度等;

b. 摩擦冲击:工件、钢铁工具、容器相互碰撞或与地坪撞击,钢铁导管与容器破裂,机械轴承发热,风机叶轮与外壳或脱落零件相互碰撞,带钉鞋与鞋底夹有外露金属件与地坪撞击等;

c. 电器火花:电路开启与切断、短路、过载,行灯破裂,线路电位差引起的熔融金属,保险丝熔断,外露的灼热丝等;

d. 静电放电:静电喷漆枪与工件间距离过近,有机溶剂设备、容器、管道静电积累或容器、管道破裂,倾倒有机溶剂等;

e. 雷电;

f. 化学能:自燃(如亚麻籽油、漆垢、沾污涂料的纤维堆积蓄热),物质混合剧烈放热反应(如聚酯漆与引发剂),加热涂料时添加有机溶剂,铝热受潮产生氢气放热自燃等;

g. 日光聚集。

c.1.1.3 增加燃烧危险性的因素

a. 密闭空间富氧状态;

b. 火灾时继续通风;

c. 盛装涂料的压力容器、管道破裂与容器倾复后液体的流淌和扩散;

d. 比空气重的有机溶剂蒸气积聚的地方(如地沟等);

e. 室内气温高。

c.1.2 爆炸

密闭空间及通风不良处所,易燃气体及粉尘积聚达到爆炸极限,遇到着火源瞬间燃烧爆炸。

c.1.3 电泳、静电喷涂和电热干燥设备所致触电。

c.1.4 密闭空间缺氧窒息。

c.1.5 酸、碱溅落灼伤、烫伤。

c.2 有害因素

c.2.1 生产性粉尘

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可造成尘肺等呼吸道疾病等。

a. 矽尘:喷砂作业;

b. 氧化铁尘:喷丸、抛丸及机械、手工干式打磨、磨光等作业;

c. 有机粉尘:喷涂粉末涂料及打腻子、磨光、除旧漆等作业。

c.2.2 生产性有毒物质

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侵入人体。有的可刺激粘膜(上呼吸道),有的引起过敏反应或皮炎,有的造成急、慢性中毒,有的可以或可能致癌、致畸、致突变等。

a. 有机溶剂:涂漆及有机溶剂除油等作业;

b. 漆雾:喷涂作业;

c. 含有毒物质的粉尘(铅、铬等):喷涂及打磨等作业;

d. 其他有毒粉尘、烟雾:打磨、热加工作业;

e. 酸、碱蒸气:使用酸、碱的前处理作业。

c.2.3 有害物理因素

a. 噪声、振动:通风机及喷、抛丸机、空压机和电机等设备运转;喷砂、机械打磨等作业;

b. 高温、辐射热:烘干作业;

c. 有害辐射线、微波:光固化、红外线干燥、静电喷涂等作业及涂料中的荧光物质。

第7篇 清扫卫生安全标准化作业规程

适用范围

1. 本规程适用于洗煤生产所有部位、转载点、胶带走廊、原煤场地、产品场地、浓缩池、厂区及所有需要清扫作业的场所;

2. 适用于给煤机、胶带、筛子、破碎机、刮板机、螺旋分选机、离心机、泵类等洗煤生产各类设备的清扫;

3. 长期或短期从事清扫工作的各类人员以及清扫工作管理人员;

4. 清扫人员作业范围为承包区域的设备卫生、地面卫生、灭火器、消防箱、玻璃、各牌匾等,还包括承包区空间范围内的横梁、溜槽等的卫生,但不包括配电箱、各控制按钮、检修电源箱、照明电源箱、配电室、配电柜、变压器室等电器场所;

5. 对清扫工作的要求,工作现场应经常保持整齐清洁,地面做到“四无”:即无积煤、无积水、无积尘、无杂物;

6. 清扫人员上班前不得饮酒或服用麻醉性药物,当班期间不应擅自离岗、换岗、脱岗。

班前准备

一、作业程序及标准

执行《通用标准》的有关程序。

二、安全注意事项

执行《通用标准》的有关要求。

接班:

一、作业程序及标准

1 进入接班地点

1.1 必须准时进入接班岗位。

2 上岗前准备

1. 检查个人防护用品应齐全、穿戴应正确;

2. 检查铁锹、扫帚等应完好;

3. 携带清扫工具到工作现场。

作业:

1. 按清扫标准沿清扫路线逐一对责任区进行清扫;

2. 将车间、胶带走廊、转载点等高处积煤、积尘清理干净;

3. 将设备积尘积煤清扫干净;

4. 将地面用水冲洗干净;

5. 用抹布将设备、玻璃、灭火器、消防栓、窗台、护栏、各标识牌、牌匾等进一步擦干净。

交班:

1. 将所有清扫中产生的垃圾,如棉纱条、扫帚丝等清理干净;

2. 将工器具放回原位。

二、安全注意事项

1. 无论胶带运转与否,都禁止在胶带上站、行、坐、卧,并禁止用胶带机搬运工具及其它物件;

2. 听到起车信号时,应立即停止手中的工作,并离开运转设备到安全地点;

3. 清扫工在工作中必须认真,不得靠近运转设备,不得操作任何设备,不得进入高低压配电室,设备需要清理时必须通知岗位工停机、停电,严禁运转清理;

4. 禁止任何人跨越运行的设备,如胶带、刮板机等;

5. 清扫工作现场时,严禁用水冲洗电器设备、电缆、照明、信号线以及设备转动部件;严禁给胶带洒水;严禁将其它杂物扔上胶带及系统内的其它设备,防止杂物进入产品仓;

6. 冬季有部分工作场所气温较低,地面容易结冰,对结冰处必须进行防滑处理才允许行人,在行走时应集中精力;

7. 夏天雨季,打雷下雨时禁止露天作业,应在室内作业或休息,待雨停后,方可作业;

8. 6级以上大风天气禁止在高空露天作业;

9. 临时休息时严禁坐、靠在设备上,防止设备随时启动,禁止将使用的工具放在设备内或转动部件上;

10. 严禁从仓上、胶带栈桥上及车间门窗、吊装孔内等高处向下抛投物品,如必须进行此项工作,下面必须设专人监护;

11. 禁止清扫人员移动、拆除栏杆、安全罩、井盖、盖板等安全设施,如必须移动需经厂值班领导同意,并在作业完毕后立即恢复;

12. 擦玻璃时,如需悬空,必须系安全带;

13. 正常时,不允许清扫工进行高空作业,如临时安排高空作业必须按《选煤厂安全规程》中高空作业规定进行;

14. 正常情况时,浓缩池清扫范围为过桥及站在过桥上可以清扫到的地方,禁止站在无栏杆的池边缘清理杂物,如确因工作需要,必须系好安全带,并设专人监护;

15. 清理胶带下积煤及机头接煤槽时,人整个身体必须在外,用专用耙子将煤清出。清理驱动滚筒、机尾滚筒,拉紧导向滚筒及拉紧滚筒下积煤必须停车后进行;

16. 清扫工在清理除杂箱时,如发现雷管等物品,应立即上交;

17. 清扫人员发现任何问题都应向清扫工管理人员、当班班长或调度室汇报;

18. 任何人都有责任制止各类“三违”现象,有权拒绝任何人的违章指挥。

第8篇 人工喷漆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1、 喷漆开始前,必须先打开送排风装置保证良好通风,以降低溶剂的挥发浓度,结束后关闭送排风装置,漆液及挥发剂必须上盖;

2、 在喷涂前必须戴好工作手套、防护眼镜和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用品,爱护使用并定期更换;

3、 根据生产单上的工艺要求将调配好的漆液用喷枪喷于产品上;

4、 完成每批喷漆工作后必须将原材料空桶和废抹布清理干净;

5、 喷漆结束后,在搞卫生清洁工作时,不能将有机溶剂直接洒在地面上;

6、 一旦发生职业卫生事故,漆液溅入眼睛等,应该立即用清水冲洗10-15分钟,再送至医院治疗;

7、 对于违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职工,生产管理人员有权纠正,并视情节轻重开具违章通知单,并予以罚款,以示教育。

第9篇 木工刨光类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1、操作人员在操作时须穿适当的衣服,不准戴手套,不准留长发,女工把长头发盘入工作帽内,非操作人员不得接近工作机器。

2、操作人员佩戴防护眼镜、防尘口罩和耳塞(罩)。

3、检查设备上所有转动部分的安全防护罩,并正确使用。

4、进行切削时要启动中央吸尘系统的吸气门,检查是否有足够的吸力,以防止木屑堵塞,再开动刨机;停机前,先停刨机,间隔30秒后再关闭吸气门。

5、操作人员在续料时应站在机台侧面(闪开续料口)不允许正对机台。

6、时刻观察进料是否通畅,如有卡料现象应分析原因后及时处理;

7、筛选材料,虎斑、虫眼、死节、开裂、色差、朽木等不良材料不能进行加工;

8、生产中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机,故障排除后方可生产;

9、工作完毕后,切断电源,清理机台和环境卫生。

10、禁止在工作场所吸烟。不应在工作场所喝水、进食、休息。

11、对于违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职工,生产管理人员有权纠正,并视情节轻重开具违章通知单,并予以罚款,以示教育。

第10篇 铅作业安全卫生规程

发布时间: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铅作业的工艺设备、通风净化和劳动管理等安全卫生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铅冶炼行业的熔铅作业;铅盐生产;铅蓄电池生产;印刷作业的熔铅作业;车辆挂瓦;电缆行业的熔铅、压铅作业及其他行业的熔铅作业。

2. 引用标准tj 36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j 4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 gbj 19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11504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3.术语

3.1 铅--本标准所指的铅是指纯铅以及含铅10%以上的合金和化合物。

3.2 熔铅作业--是指铅的熔化作业及与此有关的作业。

4.工艺设备

4.1 铅冶炼

4.1.1 铅的熔化与铸造车间应采用自然通风换气设施,该车间在厂区的位置应按tj 36的规定执行。

4.1.2 电解车间必须与其他车间隔离,必须设置自然通风换气设施。

4.1.3 铸造极板、铅锭的熔铅锅及其浇铸口应设置局部排风装置和净化装置。

4.1.4 熔铅锅必须设置自动控温或超温报警装置,铅熔液温度不得超过650℃。

4.1.5 极板和铅锭应放在确定地点。

4.1.6 熔铅锅和浇铸口旁应设置存放浮渣的容器。

4.1.7 浮渣和电解泥等的存放必须有确定的地点和容器。

4.2 铅蓄电池

4.2.1 制粉车间与其他车间隔离,该车间设置在厂区的下风向位置。

4.2.2 合膏、涂片、灌粉车间地面应便于清洗或回收。

4.2.3 熔铅锅必须设置局部密闭式排风装置和净化装置,铅熔液表面应加覆盖层。

4.2.4 铸球(条)机、分片机、灌粉工作台、自动焊机和手工焊台、装置工作台等必须设置局部排风装置和净化装置。

4.2.5 球磨机必须整体密闭,必须经过两级以上收尘净化装置,尾气应符合gbj4的要求。

4.2.6 铅粉的收集和输送设备必须密闭,其进出料口必须设置局部排风装置和净化装置。

4.2.7 合膏工序应采用湿法,湿法以外的方法必须设置局部排风装置和净化装置。

4.2.8 化成酸槽必须设置局部排风装置和净化装置。

4.2.9 极板化成应采用无焊接化成法。

4.2.1 0 熔铅锅必须设置自动控温或超温报警装置,铅熔液温度不得超过450℃。

4.2.1 1 装填过铅粉和铅膏的极板的吊装搬运设备必须设置铅粉收集槽。

4.2.1 2 所有原料和半成品的存放必须有确定的地点和收集铅粉尘的容器。

4.2.1 3 熔铅锅旁应设置存放浮渣的容器。

4.3 铅盐

4.3.1 铅盐生产车间应为筛网式地面,筛网下要便于清洗。

4.3.2 有铅烟尘发生源的车间必须与其他车间隔离,并设置在厂区的下风向位置。

4.3.3 熔铅锅必须设置局部密闭式排风装置和净化装置,铅液表面应加覆盖层。

4.3.4 巴尔顿炉必须整体密闭。

4.3.5 球磨机必须整体密闭,必须经过两级以上收尘净化装置,尾气应符合gbj4的要求。

4.3.6 铸球(条)机、氧化炉、粉碎机和收料设备必须整体密闭,进、出料口必须设置局部排风装置和净化装置。

4.3.7 炸铅花用水槽必须设置密封盖。

4.3.8 反应釜储料罐和干燥器必须整体密闭。

4.3.9 流体输送泵必须采用无泄漏泵。

4.3.1 0 黄丹直接制铅盐的工艺必须采用湿法收料、送料。

4.3.1 1 熔铅锅必须设置自动控温或超温报警装置,铅液温度不得超过450℃。

4.3.1 2 收料、计量、包装工作台必须设置局部排风装置,湿法收料除外。

4.3.1 3 输送、储存粉状铅的设备必须整体密闭,装取粉状铅时应设置局部排风装置。

4.3.1 4 熔铅锅旁应设置存放浮渣的容器。

4.4 印刷

4.4.1 热铅操作车间应与冷铅操作车间隔离。

4.4.2 冷铅操作车间地面应便于使用吸尘器或用水冲洗。

4.4.3 熔铅锅和铸字(条)机的化铅锅必须设置整体密闭装置和净化装置,熔铅锅的铅液表面应加覆盖层。

4.4 .4 熔铅锅必须设置自动控温或超温报警装置,铅熔液温度不得超过360℃。

4.4 .5 铸版机、铸锭机、修版和拆版工作台必须设置局部排风装置。

4.4 .6 压铅机的铅泵和管路系统必须密封不得泄漏。

4.4 .7 熔铅锅旁应放置存放的容器。

4.4 .8 旧铅字(条、版)等的收集、存放必须有确定的地点和容器。

4.4 .9 旧铅字(条、版)进行熔化前必须进行碱洗去油污及干燥去水分处理。未油污及水湿的可免。

4.5 挂瓦

4.5 .1 挂瓦车间必须与其他车间隔离。

4.5 .2 退瓦及挂瓦设备应自动化。

4.5 .3 退瓦炉、预热炉、铅合金熔炼炉、挂瓦机、铅合金的机加工及退瓦过程的轴瓦冷却处、涂药工作点等必须设置局部排风装置;铅合金熔炼炉铅液表面应加覆盖层。

4.5 .4 挂瓦车间铅烟尘必须经净化装置处理,尾气排放需符合gbj 4的要求。

4.5 .5 退瓦炉、预热炉、铅合金熔炼炉必须设置自动控温或超温报警装置,铅熔液温度分别不得超过400℃、300℃、450℃。

4.5 .6 退瓦工艺必须设置碱洗槽,洗掉旧瓦的油污,经干燥处理后投入退瓦炉。

4.5 .7 熔铅锅旁应设置存放浮渣的容器。

4.6 铅缆

4.6 .1 压铅机熔铅锅必须设置整体密闭式排风装置和净化装置,铅液表面加覆盖层。

4.6 .2 压铅机熔铅必须设置自动控温或超温报警装置,铅液温度不得超过400℃。

4.6 .3 压铅机出口和铅焊工作点应设置局部排风装置。

4.6 .4 原料和成品的堆放应有确定的地点。

4.7 其他

4.7 .1 钢丝淬火炉铅液表面必须加覆盖层,钢丝绳进、出口熔液处应设局部排风装置和净化装置。

4.7 .2 钢丝淬火炉必须设置自动控温或超温报警装置,铅液温度不得超过450℃。

4.7 .3 钢丝绳淬火车间必须设置自然通风换气装置。

4.7 .4 制造铅衬里、铅焊工作点、对含铅工作表面进行机加工以及铅的熔融、熔接、熔断、熔着、熔射、蒸着等工艺必须设置局部排风装置,尾气排出口超标时应设置净化装置。

4.7 .5 各行业熔铅锅旁应设置存放浮渣的容器。

4.7 .6 铅料进行熔化前必须进行碱洗去油污及干燥去水分处理。

第11篇 有毒有害气体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结合各岗位实际,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按照不同岗位,正确佩戴防毒口罩(面具)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对岗位配置的通风设施进行检查,确认通风设施正常运转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3、如通风设施出现故障时,致使岗位操作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过正常范围(0.3mg/m3),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及时安排对通风设施进行维修处理故障,确保操作现场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浓度正常后,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4、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规程进行岗位操作,避免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引发安全事故。

5、岗位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定进行岗位操作,对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6、生产现场严禁吸烟、饮水、就餐。吸烟、饮水、就餐必须在无污染源的值班室进行、并认真对面部及手部进行清洗后方可吸烟、饮水、就餐。

7、下班前将工作服等生产现场所使用的各类劳保用品进行更换后离开工作岗位,预防将污染源带离工作岗位后传播给其它人员。

8、离开岗位后,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对身体及衣服上粘附的污染物进行彻底清理,并及时清洗身体接触有毒有害气体的各个部位,避免污染物进入体内。

9、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下班洗澡等措施有效预防职业病。

第12篇 职业卫生安全小知识规程

职业病,是指用人单位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我国规定职业病有10大类115种。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种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因素。

国家《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将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10类: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等),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二、国家规定的职业病

1、尘肺;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3、职业中毒;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6、职业性皮肤病;7、职业性眼病;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9、职业性肿瘤;10、其他职业病。

三、目前存在职业危害的主要行业和造成职业中毒的主要物质

目前,我市存在职业危害的主要行业有:蓄电池、电镀、人造皮革、皮具箱包、it电子制造业等。造成职业中毒的主要物质有三氯乙烯、正己烷及相关的有机溶剂(如洗网水、洗板水、清洗剂、去渍油等)、二甲基甲酰胺、二硫化碳、苯系列物、铅等。

四、职工预防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措施和方法

1、严格执行单位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按作业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和作业。

2、正确使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设备和佩戴提供的职业危害防护用品。

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五、职业危害企业在预防职业危害时必须落实的工作措施

1.有害作业和无害作业应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要隔离,作业场所设置通风、排毒、降温、除尘等防护设施、设备,保持良好状态、正常运行。

2.为职工正确配备有效的个体劳动防护用品。

3.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向职工公布。

4.建立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体检结果告知职工。

5.必须与接触有毒有害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同时书面如实告知作业岗位存在的职业危害及其后果、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6.组织接触有毒有害物品职工进行职业卫生知识培训。

第13篇 遵守职业安全卫生规程

●遵守职业安全卫生规程等于珍惜生命、保护健康

职业安全卫生规程作为工作规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前人用众多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伤亡事故而制定的。因此,仅靠用人单位制定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是不够的,重要的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操作规程。劳动者遵守职业安全卫生规程等于珍惜生命、保护健康。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要互相提醒、共同遵守,不能认为职业安全卫生规程只是保护个人的,可以不予遵守。如果一个人不遵守职业安全卫生规程,就会逐渐影响到很多人都不去遵守。培训劳动者遵守职业安全卫生规程是劳动者的法定义务。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创建清洁工作场所

◎整理—做到物品有毒、无毒分开,有用、无用分开,无用物品及时处理。

◎整顿—有用物品须分类存放,取放简单,使用方便,安全保险。

◎清扫—随时打扫、清理垃圾、泄露物、灰尘和污物。

◎清洁—保持服装整洁,车间干净。

凡严格实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的用人单位,其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一定会取得成效。创建安全、舒适而清洁的工作场所,要做到及时清理无用物品,归整有用物品,物品拿取方便,有毒无毒分开,确保职业安全卫生。例如,现场工作中发生有毒物品泄漏,由于没有及时清理,造成职业中毒。

●安全装置和防护设施是预防职业安全卫生事故的有效手段

安全装置和防护设施是预防职业安全卫生事故的有效手段,要经常检查,不得擅自拆除。当操作人员发生错误操作,或者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时,安装在机械设备上的安全装置便起到保险作用,从而能够预防机械设备引起的伤害。工作场所配置通风、除尘、排毒、净化、防暑降温、抗震、防噪声等防护设施,能有效降低粉尘、毒物、物理因素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从而保障劳动者健康。

安全装置和防护设施应当定期维护,并遵守:

◎不得随意拆除,不得使其失效。

◎发生故障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尽快维修。

◎即使安全装置正常,也不得接触危险部位,必须接触时应使用辅助工具。

◎必须拆卸安全装置或防护设施时,应切断电源,并加强信号联络。

◎保证安全连锁装置的正常运行。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个人职业安全卫生防护用品在预防职业病和工伤事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敞开的袖口或衣襟,有卷入机器的危险。进入密闭空间,应当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在粉尘、毒物浓度超标的作业环境下工作,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可以达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目的。

用人单位应当按规定为劳动者发放、维护个人防护用品,并通过培训教会劳动者正确使用和维护个人防护用品。如果使用方法不当,也会损害健康。例如,“粉尘通过佩戴的防尘面罩与面部留有的缝隙进入机体而危害健康”等。因此,要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正确选用适宜的防护用品

◎如何选择个人防护用品

○头部防护:佩带安全帽,适用于

◆环境存在物体坠落的危险;

◆环境存在物体击打的危险。

○坠落防护:系好安全带,适有于

◆需要登高时(2米以上);

◆有跌落的危险时。

○眼睛防护:佩戴防护眼睛、眼罩或面罩,适用于

◆存在粉尘、气体、蒸气、雾、烟或飞屑刺激眼睛或面部时,佩戴安全眼睛、防化学物眼罩或面罩(需整体考虑眼睛和面部同时防护的需求);

◆焊接作业时,佩戴焊接防护镜和面罩。

○手部防护:佩戴防切割、防腐蚀、防渗透、隔热、绝缘、防滑等手套,适用于

◆可能接触尖锐物体或粗糙表面时,防切割;

◆可能接触化学品时,选用防化学腐蚀、防化学渗透的防护用品;

◆可能接触高温或低温表面时,做好隔热防护;

◆可能接触带电体时,选用绝缘防护用品;

◆可能接触油滑或湿滑表面时,选用防滑的防护用品,如防滑鞋等。

○足部防护:佩戴防砸,防腐蚀、防渗透、防滑、防火花的保护鞋,适用于

◆可能发生物体砸落的地方,要穿防砸保护的鞋;

◆可能接触化学液体的作业环境要防化学液体;

◆注意在特定的环境穿防滑或绝缘或防火花的鞋。

○防护服:保温、防水、防化学腐蚀、阻燃、防静电、防射线等,适用于

◆高温或低温作业要能保温;

◆潮湿或浸水环境要能防水;

◆可能接触化学液体要具有化学防护作用;

◆在特殊环境注意阻燃、防静电、防射线等。

○听力防护:根据《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选用护耳器;提供适宜的通讯设备。

○呼吸防护:根据《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选用。要考虑是否缺氧、是否有易燃易爆气体、是否存在空气污染、种类、特点及其浓度等因素之后,选择适宜的呼吸防护用品。

●如何配置个人防护用品

劳动防护用品品种繁多、涉及面广,正确配置是保证生产者安全与健康的前提。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配备适宜的防护用品,劳动者有必要了解配置防护用品是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护要求。我国《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gb11651—89规定。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方法

◎过滤式防护用品的选择

应根据空气污染物选择过滤式防护用品,并注意:

○防尘口罩不能用于防毒;

未配防尘过滤元件的防毒面具不能用于防尘;

○当颗粒物有挥发性时,如喷漆产生漆雾,必须选防尘防毒组合防护;

○当有害物刺激眼和皮肤时,应选全面罩;

○当颗粒物具有放射性、致癌性等高毒性时,应选过滤效率登记最高的过虑材料;

○当没有适合的过滤元件时,应选择供气式呼吸系统防护用品。

●防尘面罩的正确用法

◎佩戴严实,吸气时,粉尘不得从脸和防尘面罩的缝隙间进入。

◎必须按规定使用防尘面罩。

◎不得在氧气稀薄处或有毒气体中使用。

◎保管于通风处,防止挤压变形,勤换滤膜。

●化学物质危险性的具体防护措施

工作环境中化学物品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可通过呼吸道、胃肠和皮肤进入人体。

●化学物质对健康的影响

◎急性中毒

在短时间内吸入浓度极高或毒性级强的有害物质,使身体产生了迅速而剧烈反应。

○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头痛、晕眩和麻醉等症状。

○呼吸系统:引起咳嗽、呼吸加速、窒息甚至死亡。

○五官:引起咽干、皮肤红肿和发炎、眼结膜炎和眼痛等现象。

◎慢性中毒

由于长时间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而形成中毒现象,其病症可能经过数年或数十年后才显露出来,形成职业病。可能引起的健康损害归纳如下:

○神经障碍:如头痛、头晕、睡眠障碍等。

○呼吸系统:引发咳嗽、咳痰、气短、呼吸困难、哮喘、气管炎等肺部疾病。

○损害肝脏及肾脏:出现黄疸、肾炎、肝功能衰竭、中毒性肝炎等症状。

○消化系统:出现胃肠功能失调、呕吐、腹绞痛等症状。

○造血系统:引起血细胞减少、贫血等。

○泌尿及生育系统:引发肾病、不孕不育症等。

○致癌:可致肺癌、白血病、膀胱癌、皮肤癌等。

●使用化学物质的安全操作规程

◎通用操作规程

○从事有中毒危险的作业时

◆有毒无毒分开。

◆尽量密闭或隔离毒物污染源。

◆保持通风排毒。

◆定期监测有毒气体浓度。

◆必要时使用防毒面具、空气面罩、氧气面罩或送气面罩。

使用化学物质前必须认真阅读容器标签的资料或该化学物质的安全资料,并遵守职业安全卫生规则。

●有机溶剂作业的防护措施

有机溶剂种类繁多,各种工作场所甚至家庭均有使用。有机溶剂挥发性强,易燃易爆,有些能在常温下挥发为气体,可经多种途径进入人体,损害多个器官。使用时应熟悉溶剂性质,尽量选用危险性小的溶剂。

◎防止洒漏。

◎切记容器加盖。

◎禁用溶剂洗手。

◎保证通风系统畅通,不得在通风口堆放物品。

◎不得在烟火附近或火星飞溅处使用。

◎作

业时必须使用规定的防护用品。

◎不得擅自关闭通风装置。

◎避免在下风处工作或停留。

●预防高毒物品的健康损害

高毒物品是指广泛生产和使用的化学物质中,引起工人患职业病、皮癌、职业中毒、神经损伤等疾病危险性大的化学物质。目前我国2003年颁布的高毒物品目录有54种化学物质。

◎如何防止高毒化学物质的健康危害

○防止洒漏。

○作业前需检查密封装置、局部通风装置等是否正常。

○按操作规程作业。

○经常检查容器的完好性。

○工作中不得吸烟或饮食。

○不得徒手触摸沾有化学物质的物品。

○使用防护服及防护用品作业。

○不得将高毒化学物质擅自带出车间。

○不得穿工作服就餐或穿带回家。

谨记:不熟悉的物品千万不要经易触摸!

●加强通风换气

为保证劳动者健康,车间需充分进行通风换气。

尤其在高温高湿岗位和产生有机溶剂气体、蒸气的场所,若不加强通风,不仅会引起头痛、恶心等不适感,还会导致其他健康问题。

自然通风时,应根据需要打开门窗。局部通风装置和全面通风装置的设置,应考虑有害物和操作人员的位置等因素,以利于提高通风效果(使用通风装置时,若打开门窗往往会影响通风效果)。

●密闭空间职业危害的具体预防措施

◎什么是密闭空间

密闭空间应当满足三个条件:空间足够大但又有限;进出口受限制、入口或入孔仅能够容纳一人进入、通风不良,但能进行指派的工作;非常规、连续作业场所。如炉、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池、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藏室、地窖、谷仓等。

◎密闭空间存在的职业危害

○可燃性气体、蒸气、烟雾、超过爆炸下限(lel)10%;

○空气中可燃性物质浓度达到或超过可燃下限,引起爆炸;

○空气中氧浓度低于18%或超过22%,引起缺氧或爆炸;

○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限值,引起职业中毒;

○存在其他任何含有立即威胁生命或健康(idlh)的环境条件。

◎密闭空间对健康的损害

○死亡:如硫化氢、一氧化碳等中毒引起窒息死亡;

○丧失能力;

○损坏自救能力(无法从许可空间逃生);

○造成损伤或引起急性疾病的环境。

●密闭空间职业危害的预防措施

◎预防密闭空间职业危害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持续监测浓度(包括防爆、缺氧和有毒气体)。

○持续通风换气。

○应急救援。

○在进入坑窖或罐内等密闭空间时,应先充分通风换气(不得送入纯氧,有危险),使氧气浓度达到18%以上,并保持通风换气,使氧气浓度始终保持在18%以上。随时监测有害气体浓度。

○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密闭空间。

○许可进入者进入密闭空间工作前,应得到作业负责人许可,并随时与监护人保持联络。

○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而不能通风或情况不明时,应使用空气面罩、氧气面罩或软管送气面罩等呼吸防护用品。

○若有滚落、附落危险时,应系安全带、安全索等。

○作业前对防护用品、防爆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等进行检查。

○一旦发生缺氧窒息、中毒等事故,救护人员需使用空气面罩、氧气面罩或软管送气面罩等呼吸防护用品(防毒面具对缺氧环境无效),迅速将窒息者或中毒者移至户外露天处,施以人工呼吸或其他急救措施。

●用法律知识维护职业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什么是法定职业病

法定的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法定职业病分为10大类115种,主要有:

◆尘肺病:矽肺、煤工尘肺、电焊工尘肺等。

◆放射性疾病。

◆职业中毒:铅、汞、锰、镉及其化合物、光气、一氧化碳、汽油、正己烷等。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中暑、高原病等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炭疽、森林脑炎、布氏杆菌病。

◆职业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电光性皮炎等

◆职业性眼病:电光性眼炎、职业性白内障等。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噪声聋、铬鼻病等。

◆职业性肿瘤:石棉所致肺癌、苯所致白血病等。

◆其他职业病:金属烟热、职业性哮喘。

◎到哪里进行职业病诊断

○职业病诊断机构

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本人居住地的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申请职业病诊断需要提供的资料:

◆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进行职业病诊断,或直接到诊断机构申请。

◆申请职业病诊断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职业史、既往史;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

◇诊断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必需的有关材料。

○劳动者日常需要注意收集以下相关资料。

◆诊断签定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应当在接到诊断证明书之日起30日内,可以向作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对鉴定结论不服的,应当在接到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可以向原鉴定机构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省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的鉴定为最终鉴定。

◆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时,需提供以下材料: ◇职业病诊断鉴定申请书; ◇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材料; ◇其他有关资料。

劳动者对参加鉴定的专家有申请其回避的权利。

●劳动者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劳动者享有的职业卫生权利包括:⑴教育培训权;⑵健康服务权;⑶知情权;⑷卫生防护权;⑸批评、检举和控告权;⑹拒绝违章作业权;⑺参与决策权;⑻工伤社会保险权;⑼获得赔偿权;⑽特殊保护权。

●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应尽的义务

◎遵守法律法规各项规章制度的义务: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守职业病防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接受教育培训义务:应当接受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和培训,自觉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安全卫生知识,提高职业病防治技能,增强职业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隐患报告义务:即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时应当按规定报告。

●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的事项

◎劳动者在与有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应注意以下条款:

○劳动合同期限;

○工作内容;

○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劳动报酬;

○劳动纪律;

○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

○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后果;

○职业病防护措施。

●职业病患者应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职业病患者应依法享有获得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的待遇。

◎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劳动者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最后的用人单位承担;最后的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该职业病是先前用人单位的职业病危害造成的,由先前的用人单位承担。

◎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根据《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参加工伤保险的,患职业病的劳动者有权按照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享受下列工伤保险待遇。

◆医疗费:因患职业病进行诊疗所需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规定标准支付。

◆住院伙食补助费:由用人单位按照当地因公出差伙食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

◆康复费: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规定标准支付。

◆残疾用具费:因残疾需要配置辅助器具的,所需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普及型辅助器具标准支付。

◆停工留薪期待遇: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用人单位支付。

◆生产护理补助费:经评残并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生活护理补助费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规定标准支付。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经鉴定为十级至一级伤残的,按照伤残等级享受相当于6—24个月的本人工资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伤残津贴:经鉴定为四级至一级伤残的,按照规定享受相当于本人工资75%—90%的伤残津贴,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死亡补助金:因职业中毒死亡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不低于48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一次支付。

◆丧葬补助金:因职业中毒死亡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一次支付。

◆供养亲属抚恤金:因职业中毒死亡的,对由死者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的亲属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抚恤金,对其生前供养的直系亲属每人每月按照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发给。

◆国家规定的其他工伤保险待遇。

第14篇 食品卫生与安全规程

食品卫生与安全 (课程代码:9005)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 至 页,第ii卷 至 页。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 (共3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课程代码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1再涂选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30分)

下列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2004年11月中国餐饮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考试(中级)

,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下列食品污染物中属于生物性污染物的是

a)农药残留物 b)兽药残留物 c)激素残留物 d)霉菌毒素残留物

2.具有特殊催化能力的蛋白质是

a)肽 b)酶 c)生物碱 d)毒素

3.吞服下列哪种鱼的胆易引起中毒

a)沙丁鱼 b)鲨鱼 c)青鱼 d)鳝鱼

4.健康人食用数量正常、外观呈可食状态的带毒食物可引起

a)慢性中毒 b)食物中毒 c)食物过敏 d)传染

5.传染病在人群中的流行过程是指其

a)发生过程 b)发展过程 c)转归过程 d)发生、发展和转归过程

6.细菌一旦适应环境,就以最快的速度繁殖,细菌呈指数增加,细菌增代时间最短,此期为

a)对数期 b)延缓期 c)稳定期 d)衰老期

7.我国食品卫生法规定,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者应依法追究其

a)违法所得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行政责任

8.患有化脓性皮炎的餐饮从业人员当与食品接触后,食品易受下列哪种细菌的污染

a)沙门氏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肉毒梭菌 d)蜡样芽孢杆菌

9.剩米饭放置过久,食用前未炒熟,易造成下列哪类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a)副溶血性弧菌 b)变形杆菌 c)蜡样芽孢杆菌 d)大肠杆菌

10.食品市场准人标志“qs”源自

a)质量标准 b)质量安全 c)质量控制 d)质量管理

11.形态细小、只有核酸而无细胞结构并寄生在活细胞内的一类微生物称为

a)细菌 b)霉菌 c)酵母 d)病毒

12.被疯犬咬伤时,应立即

a)包扎伤口 b)免疫注射 c)干扰素治疗 d)全销毁疯犬肉

13.“米猪肉”中有下列哪类寄生虫的幼虫寄生

a)绦虫 b)线虫 c)吸虫 d)原虫

14.蟑螂最喜食

a)肉类食品 b)鱼类食品 c)瓜果食品 d)来香味的饴糖食品

15.鸭肉烤制不当发生焦化时最易产生

a)焦糖 b)多环芳烃 c)亚硝胺 d)杂环胺

16.位于食物链最顶端的食品受到某一有毒物质污染后,其浓度通常比环境中该物质浓度高出

a)数十倍 b)数百倍 c)数千倍 d)数万倍至数百万倍

17.在面点加工中加入的能使面坯发起,使制品疏软或松脆的添加剂是

a)增味剂 b)增稠剂 c)发酵剂 d)膨松剂

18.aa级绿色食品的要求是

a)不使用农用化学物质 b)限量使用少量农药

c)限时使用少量农药 d)限量限时使用少量农药、化肥

19.根据食品易腐性高低,叶菜类蔬菜属于

a)最易腐食品 b)半易腐食品 c)不易腐食品 d)稳定性食品

20.当肉类原料ph值最低时所处的状态称为

a)尸僵 b)成熟 c)自溶 d)腐败

21.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水果、蔬菜中的酚类物质氧化聚合而形成红褐色色素的现象称为

a)衰老 b)变色 c)褐变 d)萎蔫

22.由于接触化学物质或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导致人体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

a)急性中毒作用 b)慢性中毒作用 c)致突变作用 d)致畸作用

23.下列烹调方法中灭菌时间最长、效果最好的是

a)煮 b)氽 c)焯 d)涮

24.酸菜类火锅汤汁加热过程中,下列哪类物质含量显著增高,从而影响其食用安全性

a)细菌毒素 b)食盐 c)亚硝酸盐 d)抗坏血酸

25.萝卜生食菜所用调味品的味型中杀菌效果最好的是

a)糖醋味 b)酸辣味 c)麻辣味 d)咸鲜味

26.腌肉的三步检验法不包括

a)看 b) 扦 c)斩 d)尝

27.食品置于-40~c条件下30~60分钟内冻结后,再于—18℃低温保藏的技术称为

a)缓冻技术 b)慢冻技术 c)速冻技术 d)超冷却技术

28.评价餐厅空气卫生质量的指标中“可吸人颗粒”不包括

a)尘 b)烟 c)雾 d)粒

29.我国食品卫生法中对下列哪种设备未作必须消毒的规定

a)餐具 b)饮具 c)炊具 d)熟食品容器

30.餐具消毒时,限用漂白粉是因为

a)杀菌不彻底 b)不能灭活病毒 c)成本高 d)游离性余氯污染周围环境

第15篇 井下卫生工安全操作规程

一、适用范围 tfbmrif

第1条 本规程适用于井下卫生工。 {abqaw

二、上岗条件 d[2i_3[wp

第2条 必须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资格证,持证上岗。 zgt:zo

第3条 井下卫生工需要掌握以下知识:

1、熟悉入井人员的有关安全规定。

2、掌握本人工作任务。

三、安全规定

第4条 井下卫生工在进行清扫时,注意来往机车,如有机车通过应及时让开。

第5条 在人员集中的地区应设厕所,厕所应设在空气清新、风流畅通的地点,不得设在盲巷内。

第6条 厕所要有明显的标志。

第7条 严禁进入忙巷。

四、操作准备

第8条 井下卫生工入井前必须检查所需使用的工具是否齐全、完好,同时必须带有足够的白灰,以满足工作需要。

五、正常操作

第9条 厕所清理,包括以下内容:

1、按照规定定期清理厕所。

2、每次清除粪便后,都要洒上白灰,以保持厕所清洁。

第10条 大巷清扫包括以下内容:

1、上班后,对大巷进行杂物清扫。并对水沟内杂物进行清理。

2、每周对大巷电缆、水管、标志牌、灯具进行擦洗一次。

3、每周对大巷地面冲洗一次。

4、每月对大巷整个断面冲洗一次。

5、下班前要对工作面巡查,确定没有较大杂物方可离岗。

卫生安全技术规程15篇

内容一、卫生安全技术规程概述卫生安全技术规程旨在确保工作环境的清洁卫生,预防疾病传播,保护员工健康,提高生产效率。规程涵盖食品处理、个人卫生、设施清洁、废物处理等多个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卫生信息

  • 食品卫生与安全规程
  • 食品卫生与安全规程97人关注

    内容一、食品卫生管理1.原料采购:所有食品原料必须来源于合格供应商,附带有效的检验报告,确保无污染、无病虫害。2.存储与运输:食品应储存在清洁、干燥、通风的环境中 ...[更多]

  • 喷漆安全卫生操作规程汇编(15篇范文)
  • 喷漆安全卫生操作规程汇编(15篇范文)83人关注

    内容一、准备工作1.确保工作区域清洁,无尘埃和其他杂物,以减少漆雾的产生。2.检查喷枪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无泄漏或其他潜在故障。3.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毒面具、 ...[更多]

  • 铅作业安全卫生规程3篇
  • 铅作业安全卫生规程3篇63人关注

    内容一、作业环境控制1.1设立专门的铅作业区域,确保与生活区分离,防止铅尘扩散。1.2保持工作场所清洁,每日至少清扫一次,使用湿法清扫减少粉尘飞扬。1.3安装有效的通 ...[更多]

  • 遵守职业安全卫生规程
  • 遵守职业安全卫生规程40人关注

    内容一、安全意识的树立每位员工都应将职业安全卫生视为工作的一部分,理解并接受“安全第一”的原则。时刻保持警惕,预防潜在的危险,识别工作场所的安全隐患,并及时报 ...[更多]

  • 有毒有害气体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
  • 有毒有害气体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25人关注

    内容一、岗位职责1.识别有毒有害气体:员工需熟悉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气体种类,如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气等,并能识别其特性。2.使用防护设备:正确佩戴呼吸器、 ...[更多]

  • 职业安全卫生规程9篇
  • 职业安全卫生规程9篇18人关注

    内容一、安全责任1.所有员工必须遵守公司制定的职业安全卫生规程,对自身安全负责,同时关注他人安全。2.管理层需定期进行安全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并掌握安全操作流程。 ...[更多]

  • 卫生安全技术规程15篇
  • 卫生安全技术规程15篇17人关注

    内容一、卫生安全技术规程概述卫生安全技术规程旨在确保工作环境的清洁卫生,预防疾病传播,保护员工健康,提高生产效率。规程涵盖食品处理、个人卫生、设施清洁、废物 ...[更多]

  • 安全卫生规程14篇
  • 安全卫生规程14篇15人关注

    内容一、安全卫生基本要求1.所有员工应接受安全卫生培训,并理解其职责和应急程序。2.工作场所应保持清洁,无垃圾、无积水,确保无滑倒、绊倒风险。3.个人防护设备(ppe) ...[更多]

  • 工厂安全卫生规程汇编(15篇范文)
  • 工厂安全卫生规程汇编(15篇范文)13人关注

    内容一、安全卫生责任1.所有员工需了解并遵守本规程,确保个人行为符合工厂安全卫生标准。2.管理层应定期检查安全卫生状况,及时识别并消除潜在风险。3.工厂应设立专 ...[更多]

安全规程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