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设备、设施及大部件移设安全管理规定
一、本规定适用于露天矿设备、设施及大部件拆卸、移设、安装,以达到避免事故发生的目的。
二、设备、设施及大部件移设时由部门负责人或班组长统一指挥,统一分工,统一调动;要边作业,边检查,严禁盲目作业。
三、管理内容和方法 (一)、 设备拆卸原则及一般要求
1. 先小后大,先易后难,先高空后地面,先外围后主机,必须要解体的设备要尽量少分,同时又要满足运输要求。加强岗位责任,采用分工负责制,谁拆卸,谁安装;避免因人员交叉作业发生事故。
2. 拆卸前,首先切断并拆除该设备的电源,并做好安全措施。
3. 所有的电线、电缆不准剪断,拆下来的线头都要有标号;防止安装后电线、电缆接头接触不良起火或接头保护不到位漏电。 4. 拆卸中要保证设备和人员的绝对安全。
5. 吊装中设备不得磕碰,要选择合适的吊点慢吊轻放,钢丝绳和设备接触处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钢丝绳断股或设备拉伤。
6. 利用铲车及运输车辆运输设备时要把设备捆牢、绑紧,以免在下坡或受震动时掉下损伤设备或发生人员伤害事故。
7. 对设备上的一些可动部分,要降低重心,用可阻其运动物将其锁紧。
8. 拆下的设备要按指定地点存放。
(二)、 设备移设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 对所有参加作业人员进行工程的技术交底,并对每一个单项目的具体作业人员进行施工工艺要求,质量要求,作业注意事项等进行交底,所有参加作业人员均应熟悉现场、图纸及规范、规程要求,作到人人心中有数, 不盲目操作。
2. 熟悉环境,了解电力控制的操作位置,拆卸时必须明确停断状态方能操作。
3. 严格按电气安全规程作业,停断必须挂有“禁止合闸”的标志牌,并有防止误送电的安全措施。
4. 正确使用现场工、机具,了解其使用性能,避免工具带来伤害。
5. 严格遵守防火规定,需要明火操作时,必须有防火措施,并有专人监护,在易燃、易爆物周围,要严格禁止明火作业。
6. 应尽量避免交叉作业,高空作业必须携带安全带,安全带悬挂必须符合安全规程要求。
7. 拆卸设备时,必须先熟悉相关图纸及设备,禁止盲目操作。
8. 拆卸设备和吊运时,必须注意不得损坏厂房及设施。
9. 要做到文明施工,及时清理现场和废弃物。
(三)、 设备吊装及运输作业相关要求
1. 设备起吊时,部门负责人或班长必须在现场协调统一指挥,确保安全无误。
2. 在任何情况下,严禁用人体重量来平衡被吊运的重物,不得站在被起吊重物上起吊;进行起吊作业时,不准站在重物下面作业,严禁用手直接校正已张紧的吊绳。
3. 根据物体重量、体积、形状,合理选择吊运方式。
4. 熟悉作业环境、吊运安全措施及相关外围环境的情况,清理干净工作现场的杂物。
5. 设备搬运起吊前,由作业负责人对起吊操作人员、监护等有关人员交待确定工作内容、时间和联系信号。
6. 设备起吊时,将起吊绳逐渐张紧,使物体微离地面,进行试吊。起吊物体应平衡,捆绑无松动,吊运工具、机械应正常无异响。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吊运,将物体放回地面进行处理。
7. 试吊1-2次,确认可靠后再正式起吊,将物体吊至指定位置卸下,卸下吊运物体时要垫好衬物,放置平稳后,拆除绳索、吊具。
8. 应将物体平稳吊至车辆中心位置,垫好衬物,平稳下放,并用绳索或螺栓固定牢靠。
9. 起吊支承点,必须有可靠的承受强度;起吊时发现吊梁变形、绳索断丝、物体倾斜等异常情况时,必须立即停止起吊,及时处理。
10. 移设电气设备及大部件时,需用货车运送到指定地点,拉运之前要将电气柜进行固定。特殊情况用铲车进行移设作业时,应设专人指挥、监护并做好呼唤应答。
11. 电气柜移设时,其电源及负荷的电缆应拆除后才能进行作业。如电气柜供电电源及负荷电缆长度在10米之内,可以盘放、固定在电气柜底脚上进行移设。
12. 铲车进行吊装移设时,要确保吊装带及固定绳索的完好无损。并且保证路面的平整,铲车缓慢移动,防止因磕碰导致电气柜的损坏。
(四)、 设备安装
1. 熟悉安装地环境,清理地面杂物及阻挡物,保证地面无油污、水迹因湿滑造成意外发生。
2. 设备从拆卸地点移至安装位置使用的吊车、叉车、运输车等在启用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
3. 地基基础检查、清理及安装器材准备,防止出现部件不齐全,设备临时存放时间过长,影响区域运输通畅及人员通行带来安全隐患。
4. 设备吊装、就位、一次找正,避免反复就位,增加安全风险。
5. 电气线路、桥架铺设、端口链接及各管线安装必须按照各规
范标准链接,避免安装后制造新的安全隐患。
6. 在设备安装地悬挂警示标示,告知危险性,防止人员误入。
7. 设备擦洗、现场清理。
第2篇 如何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促进安全生产
1.概述
机电设备在煤矿生产安全中占据着越来越重的位置,贯穿于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遍布于矿井上、下各个生产角落,涉及范围广,技术性强。同时由于煤矿生产条件和生产环节的复杂性,给机电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传统的机电设备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因此,大力加强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对提高管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现状
2.1 机电设备存在隐患较多,很多煤矿的机电设备老、旧、杂,带病运转,安全设施和保护装置不全,距《煤矿安全规程》需求差距较大。很多煤矿中老绞车、老的防爆高压开关、未更换的旧阻燃带、老主扇等数量很多。这些设备中,主提升单线制动,高压开关保护不全,主扇满足不了矿井风量负压的要求,存在隐患很多,加之这些年对设备的技术测定不及时,测试手段落后,对存在的问题难以发现,事故隐患不少。
2.2 机电技术力量薄弱,煤矿因自然条件差,不安全因素较多,因而一些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不愿进入煤矿企业。加上大部分煤矿认为机电属于辅助性职业,不加重视,不提待遇,造成机电人员思想情绪波动较大,一些技术人才纷纷跳槽,人才极为缺乏,特别是近几年经过资源整合后并入国有集团公司的原地方煤矿。
2.3管理理念落后。现在很多煤矿领导对机电设备重视不够,只注重产量,没有突出机电设备作为现代化煤矿生产的重要性,把机电管理部门看作是一个辅助性生产工区,淡化部门职责,管理制度不完善,有时落实不到位,机电管理人员无实际职权,仅应付当前的生产。
2.4没有充分发挥机电管理职能部门的作用,尽管现在煤矿一般都设置了机电管理部门,但大多数矿井机电设备科却承担两种职能:一是机电管理,另一是机电生产。机电科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放
在应付生产上,管理职能没有能充分发挥。甚至有些煤矿机电管理机构大量压缩机电人员,造成管理人员不足,机电管理职能作用淡化。
2.5 机电监察力度和深度不够,在专业性很强的机电安全监察中,又由于专业监察人员少,而机电运输系统战线长,范围广,安全监察普遍采用抽查式,监察的随机性大,缺乏全面性和主动性,而现行的执行标准有时又无详细的操作说明,甚至有的还有一定的回旋余地,没有十分准确又清晰的界限,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监察过程中有时难以把握。
3.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3.1增加投入,优化机电设备水平,先进的科技装备是煤矿企业实现可靠性作业条件,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是避免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和支撑。首先要增大装备资金的投入力度,该提的相关资金足额提取,保持设备的新度系数持续上升。改造不合理的机电系统,打通瓶颈阻滞环节,提高主系统设备的可靠度,发挥生产能力,高度重视采区流动设备的升级换代,淘汰高耗低效、不合理、不安全的工艺装备,杜绝设备拼装、改造、合用现象,老化该报废、停用的坚决不再使用,其次要按照“科技保障,灵敏可靠”要求追逐并大力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来改造传统的设备,对保护装置不齐的设备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完善保护或加以更换。
3.2努力提高矿井机电管理和职工的技术素质,要管好、用好、修好机电设备,必须有掌握先进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才能发挥先进设备的优势,业务技术培训是机电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受培训人员,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学习当前管理,使用和修理设备应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设备管理工作取得较好的效益。
3.3完善机电专业管理组织,矿井要按照新的煤矿机电管理质量标准,完善规章制度。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完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二要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严格落实生产责任制,工种岗位责任制,事故责任追究制,做到日常安全生产工作, 事事有人抓,处处有人管,人人有专责;三要全面协调好机电与生产关系,严格机电管理制度,使矿井机电管理有章可循,要把机电部门真正作为一个全矿机电管理职能部门看待,赋予一定权利,让机电管理人员充分发挥作用,搞好机电管理工作;四要完善机电管理队伍,合理配置专业管理人员,减少一人兼数职的现象,保持队伍的稳定,以便开展工作,发挥好职能。
3.4加强设备的现场管理与合理维修,要抓好机电设备的现场管理,首先要发挥机电科生产与管理的双重职能,配好企管、安监部门,切实做好检查和考核工作,制定机电经营管理标准化检查评分办法,严格干部跟班上岗制,防爆设备入井检验制,设备维修制,使现场管理有章可循,要严格监察检查考核,各生产职能科室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职能,坚持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严把检验考核关,使机电设备满负荷,高效率地服务矿井生产。同时我们要针对生产实际,生产单位要制订机电设备日常检查,检修管理办法,并确定每日检查、检修时间。
4.结束语
机电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煤矿的机电设备管理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以提高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为中心,以经济杠杆为手段,扎扎实实地搞好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工作,消灭机电事故隐患,确保矿井机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生产,从而推动煤矿生产安全健康持续的发展。
第3篇 高层楼群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康居高层楼群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的要求,使用施工机械,按施工进度分期组织进场。
机械设备进场后由技术、生产、机械及有关部门组织正确安装调试及验收,要经常性保养,保持施工机械完好状态。
对机械设备使用贯彻管用结合,人机固定的原则,每台机械必须有专人负责管理使用,严格执行三定(定人、定机、定制度)制度。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熟悉所操作机械情况,做到'四懂三会'即懂原理、懂构造、懂性能、懂用途,会操作、会维修保养、会排除故障。
对大型机械特别是塔吊、垂直提升机械,外用电梯等设备各种限位装置必须灵敏、齐全可靠。
每台塔吊至少要有两名持证上岗的信号指挥员,非信号不得指挥塔吊。信号应清晰准确,各工种应配合一致,协调工作。严禁超负荷起吊,斜吊或斜拉挂钩,五级以上大风或下大雨严禁作业,超吊重物大臂下和物料超吊运行方向下方,尽量减少人员作业和活动。
第4篇 信息技术设备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为了适应公司物理与环境安全管理的需要,保障公司生产和办公系统的正常运行,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依据:本管理办法根据《信息安全管理策略》制订。
第三条 范围: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公司。
第二章 基本要求
第四条 公司员工应根据公司运营需要对资产进行保护。公司的资产保护要求通过完成以下目标来实现:
(一)确保所有资产的物理和环境保护能得到公司的有效控制。
(二)减少擅自访问或损坏或影响公司控制的资产的风险。
(三)防止公司控制的资产被人擅自删除或移动。
第五条 安全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各项:
(一)公司的场地(机房、办公室)的信息处理设施周围设置实际安全隔离措施,如门禁系统等。
(二)公司的大楼入口安全防范措施。
(三)防护设备避免发生火、水、极端温度/湿度、灰尘和电产生的危害。
(四)设备维护。
(五)清理资产。
第三章 安全区域
第六条 公司的安全区域包括中心机房和敏感部门办公区域。
第七条 安全区域的划分与管理参见《物理安全区域管理细则》。
第八条 物理安全边界
所有进入公司安全区域的人员都需经过授权,公司员工之外的人员进入公司安全区域必须登记换取不同的授权卡或访客证才能进入(持有效证件,得到被访者允许)。
第九条 安全区域出入控制措施
(一)物理控制措施
1、机房的门禁系统必须启用,任何人都必须刷卡后才可进入机房;
2、出入机房必须登记《机房出入登记表》,记录姓名、出入时间、事由等;
3、一段时间内不会频繁进入的机房应上锁,需要时由运维人员开启进入工作,并确保办公完成后锁好;
4、机房应安装闭路电视监控。在所有安全区域的工作均应接受监督或监控。
(二)合同方及第三方
1、要在主要出入口处填写《来访人员登记表》;
2、在显眼处佩戴公司发出的临时出入卡或访客证。
(三)公司工作人员的控制措施
1、公司工作人员都必须在显眼处佩带胸卡;
2、公司工作人员调离公司时,其实际进入权也同时相应取消;
(四)审查访问
信息部应定期(每三个月)审查访问公司中心机房的人员名单并将进出权过期或作废的人员从名单上划掉。
(五)外部和环境威胁的安全防护
1、机房建设应符合gb 9361中a类安全机房的要求;
2、危险或易燃材料应在离安全区域安全距离以外的地方存放。大批供应品(例如文具等)不应存放于安全区域内;
3、恢复设备和备份介质的存放地点应与主场地有一段安全的距离,以避免影响主场地的灾难产生的破坏;
4、应提供适当的灭火设备,并应放在合适的地点。
第十条 交接区安全
(一)公司应设立交接区,同时:
1、向公司发送货物必须预先通知货物资产所属部门的资产管理员和信息安全管理员;
2、送货公司名称和交货时间应当在接收货物之前由货物资产所属部门的资产管理员和信息安全管理员确认;
3、送货公司在进入安全区域之前要经过物理环境主管部门有关人员的鉴别确认;
4、货物资产所属部门的资产管理员和信息安全管理员应检验货物,以保证没有潜在的危害。
第四章 设备安全
第十一条 设备安置与保护
(一)公司中应考虑以下控制措施:
1、设备应进行适当安置,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对工作区域的访问;
2、应把处理敏感数据的信息处理设施放在适当的限制观测的位置,以减少在其使用期间信息被窥视的风险,还应保护储存设施以防止未授权访问;
3、要求专门保护的部件要予以隔离,以降低所要求的总体保护等级;
4、应采取控制措施以减小潜在的物理威胁的风险,例如偷窃、火灾、爆炸、烟雾、水(或供水故障)、尘埃、振动、化学影响、电源干扰、通信干扰、电磁辐射和故意破坏;
5、应建立在信息处理设施附近进食、喝饮料和抽烟的指南;
6、对于可能对信息处理设施运行状态产生负面影响的环境条件(例如温度和湿度)要予以监视;
7、所有建筑物都应采用避雷保护,所有进入的电源和通信线路都应装配雷电保护过滤器;
8、对于工业环境中的设备,要考虑使用专门的保护方法,例如键盘保护膜;
9、应保护处理敏感信息的设备,以减少由于辐射而导致信息泄露的风险;极其重要设备应部署在不同位置。
第十二条 支持性设施
(一)应有足够的支持性设施(例如电、供水、排污、加热/通风和空调)来支持系统。支持性设施应定期检查并适当的测试以确保他们的功能,减少由于他们的故障或失效带来的风险。应按照设备制造商的说明提供合适的供电。
(二)对支持关键业务操作的设备,推荐使用支持有序关机或连续运行的不间断电源(ups)。电源应急计划要包括ups 故障时要采取的措施。如果电源故障延长,而处理要继续进行,则要考虑备份发电机。应提供足够的燃料供给,以确保在延长的时间内发电机可以进行工作。ups 设备和发电机要定期地检查,以确保它们拥有足够能力,并按照制造商的建议予以测试。另外,如果办公场所很大,则应考虑使用多来源电源或一个单独变电站。
(三)另外,应急电源开关应位于设备房间应急出口附近,以便紧急情况时快速切断电源。万一主电源出现故障时要提供应急照明。
(四)要有稳定足够的供水以支持空调、加湿设备和灭火系统(当使用时),供水系统的故障可能破坏设备或阻止有效的灭火。如果需要还应有告警系统来指示水压的降低。
(五)连接到公共提供商的通信设备应至少有两条不同线路以防止在一条连接路径发生故障时语音服务失效。要有足够的语音服务以满足地方法规对于应急通信的要求。
(六)实现连续供电的选项包括多路供电,以避免供电的单一故障点。
第十三条 电缆安全
(一)敷设到公司内各个区域的电缆线的保护方式如下:
1、进入信息处理设施的电源和通信线路宜在地下,若可能,应提供足够的可替换的保护;
2、网络布缆要免受未授权窃听或损坏,例如,利用电缆管道或使路由避开公众区域;
3、为了防止干扰,电源电缆要与通信电缆分开;
4、使用清晰的可识别的电缆和设备记号,以使处理失误最小化,例如,错误网络电缆的意外配线;
5、使用文件化配线列表减少失误的可能性;
6、对于敏感的或关键的系统,更进一步的控制考虑应包括:
(1)在检查点和终接点处安装铠装电缆管道和上锁的房间或盒子;
(2)使用可替换的路由选择和/或传输介质,以提供适当的安全措施;
(3)使用纤维光缆;
(4)使用电磁防辐射装置保护电缆;
(5)对于电缆连接的未授权装置要主动实施技术清除、物理检查;
(6)控制对配线盘和电缆室的访问;
第十四条 设备维护
(一)应按照供应商推荐的服务时间间隔和规范对设备进行维护。
(二)由供货商维护的设备。各种维护活动要按照合同协议或设备购买时的维护计划进行。
(三)只有已授权的维护人员才可对设备进行修理和服务
(四)原则上应保存所有维护记录
(五)要保证所有可疑的或实际的故障以及所有预防和纠正维护的记录;
(六)设备资产的管理部门和人事部应当向外包维护单位索取维护计划和记录。
(七)设备资产的管理部门和人事部定期审核维护记录和计划。
(八)当对设备安排维护时,应实施适当的控制,要考虑维护是由内部人员执行还是由外部人员执行;当需要时,敏感信息需要从设备中删除或者维护人员应该是足够可靠的;
(九)应遵守由保险策略所施加的所有要求。
第十五条 场外设备的安全
(一)离开办公场所的设备的保护应考虑下列措施:
1、离开建筑物的设备和介质在公共场所不应无人看管。在旅行时便携式计算机要作为手提行李携带,若可能宜伪装起来;
2、制造商的设备保护说明要始终加以遵守,例如,防止暴露于强电磁场内;
3、家庭工作的控制措施应根据风险评估确定,当适合时,要施加合适的控制措施,例如,可上锁的存档柜、清理桌面策略、对计算机的访问控制以及与办公室的安全通信;
4、足够的安全保障掩蔽物宜到位,以保护离开办公场所的设备。安全风险在不同场所可能有显著不同,例如,损坏、盗窃和截取,要考虑确定最合适的控制措施。其它信息用于家庭工作或从正常工作地点运走的信息存储和处理设备包括所有形式的个人计算机、管理设备、移动电话、智能卡、纸张及其他形式的设备。
第十六条 设备的安全处置与重新使用
(一)设备报废处置时,存有敏感信息的存储设备要从物理上加以销毁,或用安全方式对信息加以覆盖,而不能采用常用的标准删除功能来删除。
(二)所有带有诸如硬盘等储存媒介的设备在报废前都要对其检查,以确保其内存储的敏感信息和授权专用软件已被清除或覆盖。存有敏感数据的已损坏的存储设备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估,以决定是否对其销毁、修理或遗弃。
(三)为保证信息安全,必须在处理介质前擦除有关的敏感信息:
1、用碎纸机销毁所有的敏感纸质记录。废纸可在碎纸后立即处置掉。
2、公司内部不应积累过量纸质记录。所有的纸质记录都必须在处置前销毁。
3、磁带和磁盘必须在处置前实际销毁和核对。
4、数据存储光盘应在处置前实际销毁。
(四)凡敏感性介质的处置都必须填写《信息介质处置申请表》,经部门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进行处置。并记录在《信息介质处置记录表》,留待审计时备查。
第十七条 设备的移动
(一)应考虑如下措施:
1、在未经事先授权的情况下,不应让设备、信息或软件离开办公场所;
2、明确识别有权允许资产移动,离开办公场所的雇员、承包方人员和第三方人员;
3、应设置设备移动的时间限制,并在返还时执行符合性检查;
4、若需要并合适,要对设备作出移出记录,当返回时,要作出送回记录。
(二)应执行检测未授权资产移动的抽查,以检测未授权的记录装置、武器等等,防止他们进入办公场所。这样的抽查应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执行。应让每个人都知道将进行抽查,并且只能在法律法规要求的适当授权下执行检查。
第五章 附则
第十八条 本管理办法由信息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十九条 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5篇 机械设备管理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机械设备是施工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根本,随着《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设备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已经引起制造厂家和使用单位的高度重视,各种性能优良,安全可靠的设备已逐步取代了老化、陈旧、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正在取代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观念,机械设备管理正在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但是,不可忽视的是,部分设备制造企业由于技术陈旧或技术力量不足造成设备本身具有潜在安全隐患,个体挂靠企业的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购买在选型、认证方面没有进行充分的安全评价的设备,或是没有对操作,机械设备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细致规范的培训考核,导致设备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下面就机械设备管理中的几个问题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进行了浅析。
一、安全与危险的关系 安全与危险乃至事故,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即共存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一切活动中,这是不以人们的美好愿望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用它们的一种近似客观量来表达这种关系时,可以这样用公式描述:s=1-d
式中:s为安全,d为危险
可见安全与危险是相辅相成的,即互为条件,又相互转化,在人们的一切活动中,为了赢得安全,必须要设法把危险减至最低限度,进行设备选型的目的就是认识了解其中的危险并且将危险减至最低限度的综合过程。
二、安全问题的复杂性、严峻性
安全问题存在于各种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已经成为当代经济运行,生产运作的前提条件,安全生产问题在有些重大经济技术决策中成为核心问题。主要问题和原因有:
第一:没有处理好发展经济与安全生产的关系。机械设备管理thldl混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别企业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甚至放弃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形同虚设,没有必要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安全生产投入不足,企业安全技术装备老化、落后。
第二:企业从业人员违章现象突出。
第三: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安全生产监管不到位,导致的结果是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安全生产的环境混乱。
三、设备选型的重要性及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正是由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复杂性、严峻性,要求设备选型必须持科学发展的态度,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对设备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客观公正的评价,尽可能从机械设备管理的角度提高设备的本质安全,杜绝或降低设备存在的潜在危险。
1 设备的选型认证就是对设备本身的安全评价。所谓安全就是对危险的辨识,大小的估计与有效的对策,否则就是盲目的安全,所以建立在科学的安全评价基础上的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
2 设备选型认证中必须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片面追求价格,生产效率,成本的思路而忽视或降低安全指标,必然给设备留下难以弥补的安全隐患,这种不安全状态迟早要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3 广泛搜集信息以及相关技术资料是基础。同一性能用途的设备,国内国外必然有很多生产厂家,而各个厂家也都有其所长和不足,只有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和信息,才能拓宽我们的视野,加深技术人员的了解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为保障生产安全奠定良好的基础。
4 建立完善的、合理的选型认证机构进行科学、民主的认证决策是组织保障。领导重视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不能搞形式主义,更不能搞一言堂,不能因为领导的好恶而影响选型认证的科学性、合理性、客观性,只有从多角度,多学科集思广益,才可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得出最佳决策。
机械设备是施工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根本,随着《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设备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已经引起制造厂家和使用单位的高度重视,各种性能优良,安全可靠的设备已逐步取代了老化、陈旧、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正在取代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观念,机械设备管理正在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但是,不可忽视的是,部分设备制造企业由於技术陈旧或技术力量不足造成设备本身具有潜在安全隐患,个体挂靠企业的伪劣产品充斥市场,购买在选型、认证方面没有进行充分的安全评价的设备,或是没有对操作,机械设备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细致规范的培训考核,导致设备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下面就机械设备管理中的几个问题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进行了浅析。
一、安全与危险的关系
安全与危险乃至事故,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即共存於人们的生产、生活和一切活动中,这是不以人们的美好愿望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用它们的一种近似客观量来表达这种关系时,可以这样用公式描述:s=1-d
式中:s为安全,d为危险
可见安全与危险是相辅相成的,即互为条件,又相互转化,在人们的一切活动中,为了赢得安全,必须要设法把危险减至最低限度,进行设备选型的目的就是认识了解其中的危险并且将危险减至最低限度的综合过程。
二、安全问题的复杂性、严峻性
安全问题存在於各种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已经成为当代经济运行,生产运作的前提条件,安全生产问题在有些重大经济技术决策中成为核心问题。主要问题和原因有:
第一:没有处理好发展经济与安全生产的关系。机械设备管理thldl混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别企业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甚至放弃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形同虚设,没有必要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安全生产投入不足,企业安全技术装备老化、落後。
第二:企业从业人员违章现象突出。 第三: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安全生产监管不到位,导致的结果是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安全生产的环境混乱。
三、设备选型的重要性及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正是由於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复杂性、严峻性,要求设备选型必须持科学发展的态度,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对设备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客观公正的评价,尽可能从机械设备管理的角度提高设备的本质安全,杜绝或降低设备存在的潜在危险。 1 设备的选型认证就是对设备本身的安全评价。所谓安全就是对危险的辨识,大小的估计与有效的对策,否则就是盲目的安全,所以建立在科学的安全评价基础上的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
2 设备选型认证中必须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观念,片面追求价格,生产效率,成本的思路而忽视或降低安全指标,必然给设备留下难以弥补的安全隐患,这种不安全状态迟早要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其後果是不堪 设想的
3 广泛搜集信息以及相关技术资料是基础。同一性能用途的设备,国内国外必然有很多生产厂家,而各个厂家也都有其所长和不足,只有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和信息,才能拓宽我们的视野,加深技术人员的了解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为保障生产安全奠定良好的基础。
4 建立完善的、合理的选型认证机构进行科学、民主的认证决策是组织保障。领导重视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不能搞形式主义,更不能搞一言堂,不能因为领导的好恶而影响选型认证的科学性、合理性、客观性,只有从多角度,多学科集思广益,才可能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得出最佳决策。
第6篇 某某公司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
1.目的
为加强对起重机械、电梯、公司内机动车辆、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确保其安全运行,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的安装、修理和使用起重机械、电梯、公司内机动车辆设备、压力容器的部门。
3.起重机械、电梯的安装、维修和验收
3.1所有来我公司安装和维修的单位必须经安全保卫审核。
3.2承担安装和维修的单位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3.2.1安装和维修单位必须具备国家规定安装和维修资格。
3.2.2负责安装、维修的技术工人,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并持有劳动部门下发的特种操作证的人员来施行。
3.2.3具有完善的设备安装、维修用工具和检测手段
3.2.4制定有关保证设备安装、维修质量的检验管理制度和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认真贯彻执行。
3.3起重机械、电梯设备安装必须具有完整的图纸和有关技术资料,包括:
3.3.1土建布置图
3.3.2产品合格证(包括电动机、限速器和控制屏等主要部件的检验合格证)
3.3.3电气原理图
3.3.4电气原理说明书
3.3.5电气调度说明书
3.3.6安装图册
3.3.7安装工艺说明书
3.3.8使用维护说明书
3.3.9装箱目录和装箱单
3.3.10产品保修单
3.4起重机械、电梯设备修理的各项质量标准必须符合国家、行业有关标准。
3.5起重机械、电梯设备安装和修理竣工时,必须经当地的技术监督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3.6起重机械、电梯设备安装和修理竣工验收项目各项技术标准、程序和手续,按郴州市技术监督局相关的安全技术监察检验报告进行,起重机械、电梯设备的验收由施工单位和使用单位共同主持。
4.起重机械、电梯维修技工、操作工的岗位要求
4.1身体健康检查合格。
4.2须经起重机械、电梯维修和操作专业技术培训,取得相关特殊作业人员操作许可证后,才能持证上岗。
4.3操作证和维修证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复审培训。
5.起重机械、电梯设备安全管理和运行
5.1使用起重机械、电梯设备的单位,应建立健全起重机械、电梯设备台帐和技术档案资料。
5.2起重机械、电梯设备,应按照起重机械、电梯设备制造提供的《起重机械、电梯设备使用维护说明书》正确使用。
5.3起重机械、电梯设备的大、中、小修,应按照《起重机械、电梯设备运行安全操作规程和定期维护保养及交接班制度》等认真贯彻执行。
5.4起重机械的安全操作
5.4.1桥式起重机安全操作
5.4.1.1起重机械作业人员在工作前应对起重机主要部件以及各安全装置进行仔细检查,每日第一次抓运负载时,应先将重物吊在1米左右,再下降,观其制动情况,当确认安全可靠,再投入正常运行。
5.4.1.2起重机的大车或小车开动时,抓斗在起抓时,运行线路有人时,必须发出警告信号。
5.4.1.3除停车检查外,任何人不得在桥架或轨道上行走。
5.4.1.4起重机需靠边时,驾驶员操作必须以最缓慢的速度进行,在开动起重机时,禁止3个动作同时进行。
5.4.1.5在驾驶起重机时,控制器应遂步开动,不可将控制器手柄从一个极端推到另一个极端,应把控制器从一个极端转到零再转到另一个极端。
5.4.1.6驾驶员在工作时要精力集中,在驾驶室内不准吃东西、吸烟、看书报杂志和闲谈、不准睡觉,严禁酒后开车。
5.4.2手动葫芦起重机的安全操作
5.4.2.1悬挂葫芦的结构必须牢固可靠,工作时葫芦的挂钩、销子、链条、刹车等装置必须保持完好。
5.4.2.2起吊时不准超负荷使用。
5.4.2.3起吊物件时,除操作葫芦的工作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靠近被吊的物件。
5.4.2.4起吊物件时,必须捆绑牢固可靠,吊具、索具应在允许范围之内。
5.4.2.5用两个葫芦同时起吊物件时,必须有专人指挥,负荷分配要合理,操作人员动作要协调一致。
5.4.2.6放下物件时,必须动作缓慢,不准自由落下。
5.4.2.7手动葫芦必须明确指定维护保管人。
5.5电梯的安全管理
5.5.1坚持日常检修制度
5.5.1.1电梯维修人员每天应对所有电梯巡查一次,并做好记录,检查出来的故障,能及时处理的立即处理,不能处理的,报告有关部门,等故障处理完以后,才能运行电梯。电梯维修工每天巡检内容如下:
5.5.1.1.1机房内的卫生环境是否良好。
5.5.1.1.2控制屏内各电气部件是否有异常,变压器是否过热,电压是否正常。
5.5.1.1.3曳引机运行是否平稳无撞击及振动声,曳引轮是否有落槽现象。齿轮箱的油位置是否正常。
5.5.1.1.4曳引电动机的运转是否有异常声音,温度是否偏高,风冷是否良好。
5.5.1.1.5制动器是否动作灵活可靠,制动闸瓦和制动轮表面是否有油污,有无檫皮现象,制动时有无跳动和噪声。
5.5.1.1.6限速器的夹钳口处有无异物,旋转是否良好。
5.5.1.1.7钢丝绳磨损是否符合要求。
5.5.1.2电梯操作人员每天开梯前,应进行以下检查,发现问题,立即停机,报告维修人员,等故障处理完后,才能正常运行电梯。
5.5.1.2.1检查轿箱内的卫生照明状况是否良好,有无杂物。
5.5.1.2.2检查开关门是否正常。
5.5.1.2.3地坎内是否有异物,门机运转是否异常。
5.5.1.2.4检查安全触板是否可靠。
5.5.1.2.5检查运行当中有无异常声音或抖动现象。
5.5.1.2.6检查大厅内是否有杂物影响出入电梯,层楼显示灯是否完好,基站锁有无损坏。
5.5.2电梯维修保养制度
5.5.2.1电梯应由专人负责维修保养,经常检查各工作系统是否正常,如发现异常现象应暂停使用,待修复后方可使用。
5.5.2.2根据使用单位的具体情况,电梯机房内或附近,设置维修人员值班室,并应有电话和卫生设施,无关人员禁止入内,在电梯使用过程中,值班维修人员必须坚守岗位,时刻注意电压的波动和变化,一旦电梯发生故障,做到随喊随到,及时排除,使故障停车时间减少到最少。
5.5.2.3每天对设备的卫生情况进行检查,使机械、电器保持清洁,特别是各继电器的接点保持灵敏,接触良好可靠。
5.5.2.4每周对电梯的主要安全设施和电器控制部分进行一次重点检查,每层的厅门要严格检查,在厅门则边决不允许有扒开厅门的可能,否则予以修复。
5.5.2.5每三个月对电梯的所有机械、电器等传动控制与安全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进行必须要的调整、维修和加润滑油。检查范围包括机房、井道和底坑。
5.5.2.6每年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一次技术检验,检查所有机械、电器安全设施的工作情况,修复、更换磨损严重的零部件。
5.5.2.7根据电梯的使用情况,可在三至五年内对电梯进行一次大修。包括各活动部位的轴承拆洗、加润滑油,调整蜗轮减速机的油箱清洗更换新油等。
5.5.2.8根据电梯的使用情况,做到随时检查及时修理,对在电梯进行检查和修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作详细的记录,以便系统考核各部件的故障情况。
5.5.2.9如电梯长时间不用,没有维修人员值班时,必须拉掉电源开关。
5.5.2.10平动盘车时用的松闸帮手,应悬挂在面房内醒目、方便取拿的地方。
5.5.3电梯维护与检修注意事项。
5.5.3.1电梯处于检修状态时,不允许乘客和载货,大厅入口处应有“检修停用”警示。
5.5.3.2在轿顶检修时,应将轿顶检修开处于“检修”位置,或将轿顶检修箱的急停开关断开,并合上照明开关。
5.5.3.3在机房检修更换零部件时,应将开关电源处于断开位置 。
5.5.3.4在底坑检修时,应将底坑急停开关断开,并合上照明开关。
5.5.3.5维修时严禁将安全回路、门锁回路短接走快车。
5.5.3.6用手动盘车时,应将电源断开。
5.5.3.7维修人员在工作中严格遵守“重复口令”。
5.5.3.8维修时,主修与助修协调进行。
5.5.3.9工作中,如需电梯司机配合进行,司机应注意力集中,严格按维修人员的指令操作。
5.5.3.10严禁脚踏“两坎”长时间工作。
5.5.3.11维修工作完成后,应将所有开关恢复原位,并检查有无短接线存在。
5.5.3.12认真填写维修记录。
5.5.4电梯紧急救援安全操作
5.5.4.1电梯失去控制,虽已按下急停按钮,也无法制止时,梯内人员应保持冷静,切勿打开轿门,企图跳出轿箱。
5.5.4.2电梯在行驶中突然发生停车时,轿箱内人员应用警铃、电话等联系设备通知维修人员,由维修人员在机房设法移动轿厢至附近厅门口,然后将急停按钮按下,用人力打开轿门和厅门,撤离轿厢。
5.5.4.3当电梯在安全钳动作而停止时,应用警铃、电话等联系设备招换维修人员前来营救。在人员从安全窗等处撤离前,应先按下急停按钮。
5.5.4.4在机房内用人力(盘车)驱动曳引机使轿厢移动时,必须将电动机的电动机的电源断开。
5.5.5松闸扳手使用
5.5.5.1松闸扳手须悬挂在房屋醒目易取拿处。
5.5.5.2使用松闸扳手前,须切断总开关电源。
5.5.5.3使用松闸扳手盘手时,必须在2人以上。
5.5.5.4经常检查松闸扳手的可靠性,并由熟练操作性能的人员执行。
5.5.6电梯钥匙使用管理人员职责
5.5.6.1电梯钥匙必须实行专人管理(电梯操作工负责其操作的电梯钥匙)。
5.5.6.2电梯操作工必须妥善保管好电梯钥匙,不得丢失,不提把钥匙交给他人。
5.5.6.3电梯操作工在下班后,必须把钥匙亲手交给下班的接班人员。
5.5.6.4电梯操作工如果发现钥匙丢失后,必须立即报告班长和车间,否则按规定进行处罚。
5.5.7电梯操作工工作职责
5.5.7.1自觉执行国家各项政策和法令,遵守公司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安排。
5.5.7.2熟悉本岗位工作,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
5.5.7.3坚持文明生产,保持工作场地的整洁;坚持八小时工作制,不迟到不早退,不串岗。
5.5.7.4不经请假与准许,不得擅离职守,不准把电梯交给无证人员操作。
5.5.7.5在开梯前,应对电梯进行试梯运转,一切正常,才可开梯工作。
5.5.7.6电梯出现故障,要立即停机,并呼叫维修人员,与维修人员共同检修,待机时间不得离开岗位。
5.5.7.7操作员须持证操作。禁止违章作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5.5.8电梯维修工工作职责
5.5.8.1自觉执行国家各项政策和法令,遵守公司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安排。
5.5.8.2根据电梯安全维护,负责对电梯的电器装置及机械装置进行检修、维护和保养,并负责保持电梯机房的整洁。
5.5.8.3严格遵守5.5.1、5.5.2、5.5.3项的有关规定。
5.5.8.4参与电梯事故的调查分析。
5.5.8.5妥善保管好本人所用的维修工具。
5.5.8.6根据电梯的运行状况和有关规定,向车间建议对电梯进行大修、中修和小修。
5.5.8.7遵守劳动纪律,坚持八小时制,不迟到,不早退。
5.5.9乘客需知
5.5.9.1禁止电梯超载运行,当显示“超载”标志和听见“超载”警铃声时,后上的乘客要主动退出。
5.5.9.2电梯轿厢内严禁吸烟,不允许装运易燃易爆物品。
5.5.9.3不准开启轿厢顶部的安全窗来装运超越轿厢高度的物品。
5.5.9.4严禁配启操作盘小门和摆弄按钮及其它设施。
5.5.9.5无论电梯在运行或停车都不得紧靠轿门。
5.5.9.6严禁一脚在轿内一脚在厅内与人谈话。
5.5.9.7不得在轿厢内跳跃打闹。
5.5.9.8如发现轿内无照明切勿进入,应即时告知维修人员检修。
6.公司机动车辆安全管理
6.1公司机动车辆的购置和维修需经安全环保部审核备案。
6.2公司机动车辆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到相关职能部门办理注册登记,实行挂牌管理。
6.3坚持定人定车管理的原则。
6.4驾驶公司机动车辆的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禁止违章作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6.5车速不得超过5km/h。
6.6公司机动车辆长期未用时,必须按规定停靠在指定的位置。
7.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
7.1锅炉压力容器是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的有爆炸危险的承压设备。各使用和采购部门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行业等有关安全监察规程。
7.2购置新的锅炉、压力容器设备,必须按照国家、行业有关规程,附有与安全有关的技术资料和省级以上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的《锅炉压力容器产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资料。
7.3锅炉压力容器,在安装使用前,按照《锅炉使用登记办法》和《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规则》严格执行,必须填写《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和卡(一式两份),并携该设备与安全有关的出厂技术资料向当地技术监督部门办理登记申报手续。经检验其锅炉房达到“合格”标准;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达到1~2级的要求;发给“运行证”方可运行。
7.4各部门对压力容器必须坚持国家有关《条例》、《规程》,不能擅自维修和制造。
7.5来我公司安装和维修的单位必须具备国家规定的有关安装和维修资格。
7.6来我公司安装和维修的单位必须经安全环保部审核。
7.7压力容器制造和现场组焊,必须持有省级以上相关职能部门颁发的制造许可证,并按批准的范围制造和组焊。各部门邀请外单位对压力容器进行维修,如无许可证,不得擅自维修。电焊工必须是具备一定资格的锅炉压力容器焊工。
7.8使用、运输和储存气瓶的部门,严格执行《气瓶安全监察规程》,按气体性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对管理、操作和运输人员进行专业安全教育。
8.奖惩
8.1按《郴州天泰烟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管理考核实施细则》进行奖惩。
第7篇 设备管理部安全生产职责
在分管设备副总经理领导下,安全生产责任如下:
1、对公司设备、工艺管网、电气仪表等装置的安全状况,负有全面责任,必须保证使其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2、负责对设备动力、装置及工业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管理。
3、负责组织对工业建筑物、构筑物、起重机械、锅炉、压力容器、高压管件、压力管道、气瓶、热力管网和安全装置的定期检测、检验、校验及各类特种设备和其操作人员的登记取证工作。
4、制定或审定有关设备安全隐患整改措施、设备制造、改造方案和组织编制年度大修、中修、小修项目的安全措施计划,并确保实施。
5、在计划和布置检修任务时,同时计划和布置安全工作。
6、在签订设备施工合同时,要对承包施工的单位进行安全资质认定。
7、负责组织本专业安全检查,按时完成安全技术措施和隐患整改计划。
8、负责对购入设备入库前质量验收工作,做到质量不合格不入库。
9、负责设备事故的调查、统计、上报工作,参加有关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8篇 工程设备管理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
工程项目设备管理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贯彻妨行国家、省、市有关安全生产的有关法规、规范、标准及管理规定,加强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
二、负责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制度、交接班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确保安全运转,建立设备台帐。
三、会同有关部门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及进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珠教育,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
四、负责组织编制塔吊、施工电梯、龙门架(井字架)物料提升机的拆装方案,并对拆装队伍进行审查,禁止未取得建设主管部门或安监部门拆装资格的队伍从事上述机械的拆装作业。
五、参与技术部门组织的技术改造、机械设备革新及鉴定工作。
六、参与有关工伤事故的调查、分析和提出整改措施。
第9篇 厂区除尘设备安全管理规定
1. 目的
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为进一步加强企业对粉尘防燃、防爆的安全管理,防止因各种违章行为而引起的安全事故,保证企业财产和人员的人身安全不受损害,现综合我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除尘设备安全管理规定。
2. 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索菲亚家居股份有限公司宁西一厂、二厂所有从事除尘设备日常管理、安全监督管理等人员。
3. 职责
3.1 公司安全管理员负责厂区除尘设备作业范围的日常安全监督管理;
3.2 公司所有从事除尘设备日常管理人员负责除尘设备的日常管理及维护,保证设备安全、有效的运行;
4. 管理内容及要求
4.1行政部
4.1.1负责厂区除尘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编写及颁布实施;
4.1.2办理施工证、高处作业证、动火申请审批及设备安装、维修施工作业时的安全监督;
4.1.3监管除尘设备日常操作管理工作的实施及落实情况;
4.1.4按公司规定安全管理员每天分上、下午两次分别对厂区内除尘设备区域进行例行检查,包括安全隐患、卫生清洁等,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立刻找相关负责人进行相应整改,保证区域的安全及生产的正常;
4.1.5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有关粉尘方面的知识培训,加强员工对粉尘的认识,培养员工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
4.2研究院技改部
4.2.1根据公司生产的实际需要,制定设备增设、改造报废方案,负责设备的申报、购置撤销等手续的办理;
4.2.2除尘设备安装选点的评估,应考虑选点的安全性、合理性、实用性;
4.2.2.1除尘设备生产场所不得设置在危房或违章建筑内;
4.2.2.2除尘设备生产场所有两个以上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疏散门向外开启,通道确保畅通;
4.2.2.3存在可燃爆粉尘的车间宜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单层建筑中,屋顶宜用轻型结构,如设置在多层建筑中,多层建筑物宜为框架结构,墙面处应多开门窗或开口,其中30平方以下的,不少于两对门窗;30平方以上,50平方以下的不少于3对门窗,且门窗开启方向应向外;
4.2.2.4采用机械式通风除尘,安装相对独立的通风除尘装置和设置收尘设施(严禁直排,推荐采用布袋收尘或湿式收尘装置),收尘设施宜设置在建筑物外露天场所,离明火产生处不少于6米,回收的粉尘应储存在独立的堆放场所。
4.2.3全程负责设备的安装监管,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操作流程,按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如:施工人员的施工证办理、高处作业证及动火申请的办理等;
4.2.4负责对相关人员进行除尘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培训;
4.2.5与设备供应商签订有关协议,定期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对公司除尘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及安全系统的使用测试;
4.2.6严格参照安全技术要求、标准,负责设备的验收;
4.2.7对需要更换、报废的设备及时联系专业施工队进行拆除。
4.3机修部
4.3.1设备安装前制定用电施工方案,保证设备用电的安全;
4.3.2合理、科学的制定除尘设备检查流程表(如:日检表、周检表、月检表、年检表),每天对流程表中须检查的项目做到有序、细致,按要求做好相关的登记工作;
4.3.3对在生产中遇故障的除尘设备,进行用时的跟进、维修(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执行),如现有资源无法完成时,立刻通知设备供应商指派专业技术人员前来维修,最大限度降低带来经济的损失;
4.3.4对除尘设备上的沉积粉尘进行及时的清理,尤其设备电机、管线等重要部位,防止因电机电线的故障、短路引发粉尘着火,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
4.3.5熟练掌握除尘设备的相关操作流程、使用方法,其中包括除尘设备的除尘
系统及应急安全防护系统;
4.3.6严格遵守《除尘器使用与维护说明书》中的各项操作规程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
4.4生产车间
4.4.1及时清理车间地面及设备周边的沉积粉尘,保持车间的整洁,严格控制车间粉尘的浓度;
4.4.2车间员工按要求佩戴劳保用品,有效保障一线员工身体健康;
4.4.3车间内部人员负责协助除尘设备场所安全的日常管理,对存在安全问题的设备及时上报;
4.4.4车间相关安全负责人熟练掌握该负责区域除尘设备的应急安全防护系统,确保在遇到突发事故时能及时、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理,最大限度的减少公司的财物损失及人员的伤亡;
4.4.5做好本辖区禁火的相关工作,严禁员工在非吸烟区吸烟,班前、班后会加大安全宣传工作;
4.4.6车间安全负责人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加深一线员工对粉尘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
4.4.7车间安全负责人每日对车间内的除尘设备管道、吸尘口等进行安全排查,做到开机前、开机时的安全确认,发现异常及时上报机修处理;
4.4.8负责车间除尘设备的日常开机、关机的工作,此项工作操作者需经过专业的培训,具体操作细节遵守《除尘设备使用与维护说明》中的相关要求进行;
4.4.9建立安全管理及应急处理小组,负责除尘设备的日常管理及在突发事故时的应急处理。
4.5粉尘回收承包方
4.5.1负责对粉尘回收工作人员进行有关粉尘方面的安全培训,包括操作规程、如何防燃、防爆、防自身危害等方面内容;
4.5.2粉尘回收操作过程中,将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进行,避免因个人的操作不当导致事故的发生;
4.5.3严格遵守本公司的规章制度做好内部的管理工作,包括人员的日常管理、车辆的管理、叉车的使用管理等;
4.5.4按劳动部门要求佩戴合符标准的劳保用品,如防尘口罩,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4.5.5粉尘回收人员严禁带火源进入作业场所,如打火机、火柴等;
4.5.6协助好发包方做好相关工作,保证作业场所的安全、整洁;
4.5.7每天及时清理厂区除尘设备罐体内粉尘,避免因未能及时清理导致不能正常运作,影响生产及存在安全隐患;
4.5.8当天清理的粉尘要做到及时处理,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滞留厂区内,遇有特殊情况,如设备损坏要用人工清理,而清理的时间过长,可向行政部提出申请,获批后方能停留。
5. 其它
5.1 本管理规定由公司行政部负责监督及实施。
5.2 本规定实施后,原有制度与本规定有冲突的以本规定为准。
5.3 其他未尽事宜由行政部负责修订解释
6. 附件
6.1 《除尘设备使用与维护说明》
第10篇 煤矿机电设备安全管理维护
引言
由于煤矿生产条件和生产环节的复杂性,这对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据统计:在我国煤矿的固定资产总额当中,有55%-65%是机电设备和设施,所花费的工资、能耗、油脂、配件、维修费用等的总和要占煤炭生产成本的40%以上。传统的机电设备管理方法已不能够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因此,应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化,提高机电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行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建立质量监控与检修体系,加快机电管理信息化建设和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
1煤矿安全管理和维护措施
1.1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 机电设备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都属于特殊工种岗位,要确保设备的正常安全运行,首先要提高设备维修人员和设备操作人员的责任心。同样的设备、同样的使用环境,有责任心和没有责任心的人员操作设备,其效果大不一样。有责任心的人员操作设备时,能够严格遵守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设备,经常清理设备周围及设备上的粉尘,保持设备清洁,经常注意观察设备的运行情况,一旦发现有异常现象能及时停机,叫维护人员到现场检查维修,及时排除故障隐患。严格执行设备维修人员及设备操作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并与经济利益挂钩,把各种管理措施进行量化管理,每个月由矿机电管理职能部门对维修人员及操作人员所管辖的设备责任范围进行检查验收,设备完好率达到规定要求的给予奖励,设备完好率达不到要求的进行处罚。对设备的维修与使用执行动态管理,机电管理职能部门要经常深入井下检查监督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情况,一旦检查出防爆电气设备失爆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于不按照设备操作规程使用设备而引起设备损坏的,追究使用单位和操作者的责任。
1.2进行机电设备的技术改造 技术改造是企业走向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先进的科技装备是是煤矿企业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装备水平和新工艺水平,提高产业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要想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尽可能的依靠科学进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本着少投入,多技改的原则加大更新改造的力度,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的主体作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率。依靠科技进步,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要大力采用先进的新工艺、新装备。还要成立技术小组,对技术难题进行攻关,鼓励职工进行小改小革, 解决生产中的一些问题,不断推进零缺陷管理的进程。
1.3建立质量监控与检修体系 先在设计方面,一定要坚持标准化设计,做到全面系统规范,在设计环节上不留任何隐患。其次在设备配件购置过程中,要把好购进设备质量关,在购买过程中要辨别真伪,严把采购质量关。再者对设备的到货把好验收关,必要时应进行拆机检查,性能测试后方能下井使用。在安装方面,要坚持把好基础质量关,把好分阶段性验收安装质量关。对于安装的关键工序,要坚持阶段性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要把好调试质量关。
在检修方面,在每次停产检修前,都要制订严格、细致的停产检修计划,编写每个项目的检修安全措施和作业规程,经机电、安全等部门的主管领导进行审核把关,安排队组、职能部门进行项目跟班,重点项目坚持分管矿领导、机电副总进行现场跟班,检修结束后跟班人员要现场盯着进行试运转,不合格的不能进行验收、签字,保证了每一项目的检修质量;同时为了确保检修质量,增强检修人员的责任心,完善了设备检修质量时限责任制,保证了每一台设备的检修质量,促进了机电设备完好、安全运转,降低了机电事故率。
1.4加快机电管理信息化建设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在各生产环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设备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全公司煤炭生产能否正常进行。因此,对机电设备进行系统的综合信息管理至关重要,即对设备选型、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保养、更新改造一直到报废进行过程的信息管理,选好、用好、维护好设备又成为设备综合信息管理的关键。我们建议煤矿企业要逐步建立所有设备的检修、保养档案制度。细化和加强设备的强制保养工作,认真落实包机责任制。并与经济挂钩,与行政处罚结合起来。逐步完善大宗材料和设备的跟踪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设备运行档案,逐步建立设备万吨和百万吨产量的材料、配件消耗档案。通过万吨和百万吨材料、配件消耗,为设备选型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和资料。同时,可以得出对设备基础管理和强制保养、检修等工作做的是否到位,对设备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技术要求。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并从中找出管理上的漏洞与死角。
1.5管理制度化
1.5.1制定设备更新计划 多年来,有相当一部分机电设备长期处于超期服役,给机电设备安全的管理带来不少困难。建议在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要抓紧对一些重要设备、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一些电气设备进行更新,提高其技术先进性以及设备运行安全可靠性,果断地报废一批安全功能差的旧设备、老设备。这就必须从企业制度上人手,制定设备更新计划,保证急需更新的一些设备的投入。
1.5.2完善规章制度 首先我们要依照上级有关设备管理方面的要求,结合我们生产现场实际,制定有关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标准,设备巡回检修检查制度,各机电工、操作工种岗位制,并吊挂到生产现场,督促贯彻执行,从而对设备的管理做到制度化、科学化。
1.6提高机电队伍的整体素质 先进的技术装备需要高技能、高技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否则再先进的技术装备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力。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和自身工作的需要,我认为抓机电管理首先应从提高机电技术队伍的素质做起。机电管理的决策层如同战场的指挥官,应树立超前思维观念和创新思维观念,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要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用新的思维观念去观察本企业机电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敢于突破旧框框,在学习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要转变观念,只有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走出一条向机电管理要效益的路子。
1.7根据我公司煤矿的实际情况和以往的事故案例分析,当前我矿机电运输存在的主要隐患是:1、 煤矿机运事故的原因剖析(1)人员管理存在问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麻痹大意,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违反了“三大规程”及有关安全规定,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时有发生。要加强绞车工和信号把钩工、皮带机工、刮板输送机工的技术培训,随抽随答,落实终端责任。(2)特种作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掌握特种作业技术不娴熟。对技术工种安全操作知识掌握不牢,熟悉程度不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3)由于代岗人员顶替时间短,对顶替工种操作熟练程度差,缺乏顶岗前的安全培训,产生违章指挥和盲目操作双重不安全因素。(4)特种作业人员的频繁调换,岗位的调整,给安全埋下隐患。特别作业人员大都是经过专业培训取得操作合格证后作业者,对他们的工种不宜随意予以变动。但是,矿山某些技术性工种,有些企业领导不去考虑学识水平,不讲究用工要求,而是当作好工种,并通过人情关系把一些不合格的人员充塞进去,加之一些人员不钻研技术业务,违章违纪现象比较突出。另外,临时性工作调整时安全培训工作没有及时到位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5)安全基础工作要长抓不懈,设备的防爆失爆检查要放在首位。2 控制煤矿机运事故对策(1)加强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管理。煤矿机运工种的技术性较强,其各岗位工种都不能以照顾的身份出现,要由思想端正、技术全面的工人来担任。同时加强临时用工的安全管理,尽量少用或不用临时工。除特殊情况外,特殊工种人员不能随意调换,要严格考核发证,持证上岗。(2)加强职工的安全业务培训工作。减人提效后,以岗定人,管理层和工人岗位限额,原有的培训组织形式已不适应,需根据新的形式采取新的对策:一是建立竞争机制,如现在运输队对技术工种和管理人员采取竞争上岗,对所有职工都采用岗位技能工资,划分工资等级,引导和迫使职工自发学习安全业务知识;二是每隔一定时期组织职工进行技术比武,对优胜者给予重奖,以调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岗位上按标准及规程进行作业,目前我们已经实行对掘进工岗位津贴补助和班长津贴补助;三是采用“三结合”的培训方式,即业余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以重点培训为主,内培与外培相结合,以内培为主;对新工人、新岗位、新技术要进行强化培训,以全面提高职工的安全业务素质为目的,为搞好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以人为本”的基础。(5)努力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矿井质量标准化是煤矿安全的基础。实践证明,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投入,能得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效益产出,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经常化的工作来抓,要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实现生产全过程达标。(6)加强安全工作力度,向管理要安全。实践证明,要抓好安全工作,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失去了监督作用,必然助长麻痹侥幸、违章蛮干的现象。监督不到位或流于形式,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现场安监人员的作用;同时,必须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人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职责。另外,采取安全资金激励机制,通过经济杠杆,严格考核,兑现奖惩,从而促进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机电运输工作要想上一个台阶,必须牢牢抓住:
1.8、杜绝电气设备事故设备更新换代要跟上,要尽快把无ma标志的电气设备进行更换。1、矿井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设备管理制度、防爆设备入井检验制度、设备包机制度、设备定期检查制度、各种安全装置定期试验制度和停电检修挂牌制度。建立设备、电缆、小型电器的台帐管理,并能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妥善保管大型设备的技术性能档案。2、认真贯彻执行设备使用与维修相接合的原则,设备谁使用,谁管理,谁维护,负责安全直接责任并实行专责制,主要设备实行包机制,做到定人、定机、凭上岗证操作,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和设备操作规程,对多班制生产的设备,操作工人必须执行设备现场交接班制度,大型设备均有运行记录。3、建立大型机电设备安装验收管理制度。为进一步规范大型机电设备安装、改造、验收管理工作,强化大型机电设备安装、改造工程的设计、选型、设备购置、施工和验收等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强化业务保安部门的管理职能,防止大型机电设备恶性事故的发生,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大型机电设备安装验收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二、矿井主通风机装置1、矿井必须安装两套同等能力的主通风机装置,其中一台备用,备用风机必须能在10分钟内开动。2、矿井的主要通风机必须每三年至少进行1次通风机性能测定。3、生产矿井主要通风必须装有反风设施,并在10分钟内改变巷道中的风流方向;当风流方向改变后,主要通风机的供风量不应小于正常供风量40%。4、矿井主要通风机房内必须安装水柱计、电流表、电压表、轴承温度计等仪表,还必须有直通调度室的电话,并有反风操作系统图、司机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等,主要通风机的运行必须由专职司机负责。5、局部通风机和掘进工作面的电气设备,必须按照新的(煤矿安全规程),安装三转两闭锁锁装置。三、井下防排水装置1、矿井必须配备三台及以上水泵,两趟及以上排水管路,水仓、泵房机电设备安装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278条规定。每年进行1次性能测定。2、排水系统配备与矿井涌水量是否相匹配。四、煤矿提升运输设施1、立井、斜井提升机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427条规定,装设保险装置和提升机后备保护装置,各种保险装置必须灵敏、性能可靠、在正常提升过程中严禁甩掉保护运行。提升机的电控系统,液压及机械制动系统必须可靠,各种闭锁关系正确,制动能力满足运行要求,专门升降人员及混合提升的系统每年应进行一次设备性能测定,其它提升系统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性能测定。提升系统除常用信号装置外,还必须有备用信号装置。2、各种提升装置的滚筒缠绕的钢丝绳层数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19、420条规定。3、立井升降人员必须使用带ma(煤安)标志的罐笼和防坠器并按《煤矿安全规程》第413条规定对防坠器定期进行脱钩和不脱钩试验。4、升降人员与物料的罐笼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381条要求。5、在提升速度大于3m/s的提升系统内,必须设防撞梁和托罐装置。6、倾斜井巷内使用串车提升时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370条规定。7、提升斜井和行驶机车平巷危险区段必须严格执行“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的规定;必须行人,要经信号工、把钩工同意,并停止行车;对通过人员必须清点人数,确定无人时才可发开车信号。8、提升装置使用的钢丝绳及连接装置必须按规定进行检验,对磨损、锈蚀断丝超限的钢丝绳和不合格的连接装置必须及时更换,不得违章使用,严禁超载提升。箕斗提升必须采用定重装载。9、井下绞车安全保护装置、制动系统灵敏可靠,提升系统做到“三固定”(开车司机固定、把钩工固定、信号工固定)、“四保险”(保险闸、保险峒、保险杠、保险绳)。信号系统声光齐全。10、采用钢丝绳牵引带式输送机运输时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374条规定。11、井巷中采用钢丝绳牵引带式输送机运送人员时应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375条规定。12、井下使用滚筒驱动带式输送机时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373条规定。皮带必须选用带有ma(煤安)标志的阻燃带。五、煤矿供电及井下电气1、矿井必须有与实际相符的井上、井下供电系统图,该图的绘制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50条规定。2、矿井至少应有可靠的两回路电源线路。当任意回路发生故障停止供电时,其它任一回路应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3、井下各水平中央变(配)电所、主排水泵和下山开采的采区排水泵房供电的线路不得少于两条回路。主通风机、提人立井提升机、抽放瓦斯泵等主要设备应设置双回路供电。4、井下防爆设备入井前,应检查其“产品合格证”、“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及安全性能;检查合格并签发合格证后方准入井。5、井下防爆电气设备的运行、维护和修理,必须符合防爆性能的各项技术要求。防爆性能遭受破坏的电气设备,必须立即处理或更换,严禁继续使用。6、使用中的防爆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检查,必须严格执行《煤矿电气性能检查细则》的规定。7、矿井严格按照《煤矿井下低压电网短路保护装置的整定细则、《煤矿井下低压检漏保护装置的安装、运行、维护与整定细则》《煤矿井下保护接地装置的安装、检查、测定工作细则》装设过流、漏电、保护接地装置,“三大保护”装置必须动作灵敏可靠。8、井下电缆必须选用带有“ma(煤安)标志的阻燃电缆。电缆的联结和铺设必须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468、469、470、471、472条规定。9、电煤钻必须使用设有检漏、漏电闭锁、短路、过负荷、断相、远距离起动和停止煤电钻功能的综合保护装置。10、井下照明和信号装置,必须采用具有短路、过载荷漏电保护的综合保护。煤矿机电设备的维护工作属于煤矿企业十分重要的技术管理工作。只有保证安全合理的维护工作,才能够保障煤矿机电设备长期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以实现煤炭的生产工作安全、有序、正常的进行,同时有效减少煤矿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其经济效益。
结束语
煤矿机电设备以安全可靠性为中心,以管理、装备、培训为原则,以标准化统揽工作全局,以经济杠杆为手段,扎扎实实地搞好煤矿机电管理工作和维护工作,消除机电事故隐患,确保矿井机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加大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加快用新技术、新装备、新的管理理念来减少机电事故的发生。从而为煤矿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煤炭工业的发展水平。
第11篇 国家对容易发生伤害事故的冲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方面有严格要求
冲压安全管理规程
(1985年5月10日 机械工业部[85]机生字60号文颁发)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冲压安全生产的管理,确保人身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对冲压机械、安全装置和模具的设计与制造,使用与管理等作了规定,各冲压机械的设计制造单位和使用单位,应根据本规程制定实施办法,并 予贯彻执行。
第三条 本规程所适用的设备:机械压力机、冷挤压压力机、剪板机、板料折弯压力机。
第二章 设计与制造
第四条 冲压机械的安全技术要求,应参照jb3350—83《机械压力机安全技术条件》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 冲压机械的设计、制造和验收,应遵照下列有关标准:
1.jb1829—76《锻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2.jb1646—75《开式压力机技术条件》。
3.jb1279—81《闭式单、双点压力机技术条件》。
4.jb1295—77《剪板机技术条件》。
5.jb2936—81《闭式冷挤压压力机技术条件》。
6.jb2257—77《板料折弯压力机技术条件》。
7.其它有关冲压机械的技术条件。
第六条 整机的安全技术要求:
1.床身、滑块、防护罩、安全设施等外露部分,不得有锐利的边缘。
2.外露的飞轮、皮带轮、传动皮带、齿轮等旋转部分,要用防护罩遮住。
3.设备应良好接地,以防触电。
4.设备上应有合适的局部照明,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计移动式或固定式。
5.设备,特别是中大型设备上一般要设置安全支柱,以防在模具调整时滑块下滑或误开设备。安全支柱要与设备的主传动控制联锁,其强度应能支承滑块和上模 的重量。
6.高大设备的最高处应设有红色指示灯显示,并涂以黄黑相间的条纹,以防天车误碰。
7.带有气动摩擦离合器或寸动刚性离合器的设备,应标定实际的急停时间。实际的急停时间是指曲轴转到90左右处,接通急停按钮后至滑块完全停止的时间。
第七条 主要部件的安全技术要求:
(一)床身:
1.床身的强度、刚度必须进行验算和测试。
2.可倾式床身的可倾角度调节和固定机构,必须完全可靠,以防倒落。手动调节和固定位置,一般只允许在设备的侧面。
(二)滑块:
1.封闭高度的调节部分,应设有双向极限限位装置。
2.滑块上不可有过分突出的螺栓、螺母或打料杆,如不得已时,应采用护罩设施。
(三)离合器与制动器:
1.刚性离合器(包括寸动刚性离合器)的转键(包括键钢)或滑锁,应有足够的强度。
2.刚性离合器所配的带式制动器的设计,应按实际制动角度计算强度,并应便于调节。
3.气动摩擦离合器与制动器应有可靠的联锁装置,以防结合的时间过长而引起实际制动角度过大,或相互干扰而引起摩擦片的磨损。
4.寸动刚性离合器所配的制动器的设计,应考虑滑块和上模所引起的制动力矩。
(四)离合器的操纵系统。
1.刚性离合器的操纵凸轮的安装位置,应保证在单次行程时曲轴停在死点处,其允差为正负5度。
2.刚性离合器在单次行程时,必须有防止连冲的机械式保护装置。
3.寸动离合器在单次行程时,必须有防止连冲的双重电器联锁保护装置。
4.气动摩擦离合器在单次行程时,应保证曲轴停在上死点处,其允差为正5度/负10度。
5.气动摩擦离合器在单次行程时,必须有防止连冲的措施,如采用双联电磁阀等。
(五)离合器的起动机构:
1.手柄直接起动的手柄推(或拉或压)力,左手操作时,不得超过1.5公斤力。右手操作时,不得超过2公斤力。双手柄操作时,每个手柄不得超过1.5公
斤力。
2.起动按钮应不高出按钮盒的表面,急停按钮必须是蘑菇式的。
3.脚踏板起动的踏板的左、右、上各面都应封闭,其伸脚的空间应宽敞,踏板表面应有防滑措施。
4.脚踏板起动的踏板力不可过大,坐着操作时不得超过4公斤力;站着操作时不得超过5公斤力。踏板的向下位移不得超过60毫米。
(六)阶梯、平台和护栏:
1.阶梯要与主传动控制联锁,即在爬梯时,应保证断开主动传控制。
2.阶梯的脚蹬间距推荐为300毫米左右,阶梯的宽度推荐为450毫米左右,阶梯与床身面间的最小距离推荐为180毫米。
3.阶梯的高度超过5米后,在阶梯3米以上部位应设置护身圈。
4.设备的机身顶面高度超过3米时,一般设检修平台及护栏。平台上的铺板应是防滑板,边沿至少翘起40毫米,护栏的高度推荐为1050毫米以上。
(七)所有液压系统、压缩空气系统和电气系统应遵照有关的液压元件、气动元件和电器元件的技术要求,压力容器的设计与制造应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
第八条 安全装置的技术要求:
(一)冲压机械的安全装置的功能有下列四种类型:
1.在滑块运行期间(或滑块下行程期间),人体的某一部分应不会进入危险区。如固定栅栏式等安全装置。
2.当操作者的双手脱离起动离合器的操纵按钮或操纵手柄后,伸进危险区之前,滑块应能停止下行程或已超过下死点。如双手按钮式、双手柄式,活动栅栏式等
安全装置。
3.在滑块下行程期间,当人体的某一部分进入危险区之前,滑块应能停止或已超过下死点。如光线式、感应式、翻板式等安全装置。
4.在滑块下行程期间,能够把进入危险区的人体某一部分推出来,或能够把进入危险区的操作者手臂拉出来,如推手式、拉手式等安全装置。
(二)安全装置的设计制造技术要求,应遵照《压力机的安全装置结构》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九条 模具的安全技术要求;
1.模具结构须满足下列安全技术要求:
(1)各外露边缘应为圆角。
(2)要使模具搬移和安装方便。
(3)导柱末端不许外露。
(4)要有适相的挡销、顶件器和卸料板等。
(5)尽可能避免操作者的手、手指进入上下模具空间。
2.在设计模具时必须考虑装设机械化装置的位置。
3.顶件器、推件器和各种卸料板等结构必须可靠。
4.每套模具必须有包括下列项目的登记卡:
(1)使用模具的工序。
(2)模具的使用、安装、调整说明。
(3)模具在冲压设备上的安全措施说明。
第三章 使用与管理
第十条 冲压工人,要经安全技术培训教育,考核合格,取得安全作业证后,才允许独立操作冲压设备。
第十一条 安全技术管理人员,设备、模具设计人员,模具调整、安装工人要进行安全技术和安全知识教育,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第十二条 冲压车间劳动条件应达到工业卫生标准:
1.照明要合适,推荐各处照明的照度不应低于下列数值:地面的垂直照度为20勒克斯;冲压机械工作台面高度的水平照度为60勒克斯。
2.工作环境的噪音应符合国家噪音标准。
第十三条 企业的安技和设备部门必须参加冲压设备的安装,大修后的试运转的验收工作及定期检验工作,验收合格后,方可投产使用。
第十四条 对各种冲压机械要进行编号、登记、建立完整的设备档案。
第十五条 模具要逐套检查,以操作者在上下料过程中手不进入上下模具空间为限,将模具分类,分为安全模具和不安全模具,并加不同的标志。
第十六条 在特殊情况下,非使用不安全模具不可时,必须采用合适的、可靠的安全措施,并编写在工艺卡中;采用安全措施的工序,其产量定额要按实际情况
制定,确保安全生产。
第十七条 工艺卡中应填写所使用模具的安全程度和防止人身事故的具体措施等内容。
第十八条 冲压机械在一般情况下只允许单次行程操作。在以下特殊情况时,才允许连续行程操作:
1.有自动送料装置或机械手操作。
2.采用条料冲压,且手不需要进入上下模具空间时。
3.使用手用工具,操作者的手或手指又没有进入上下模具空间,且在该设备的往复行程一次的过程中能够满足下料的要求时。
4.具有可靠的安全装置,并冲压简单的零件,且在该设备往复一次的过程中能够满足上下料的要求时。
第十九条 对于冲压机械可以连续行程操作的工序,在工艺卡中必须规定有防止人身事故的具体措施。
第二十条 使用光线式或感应式安全装置时,除了根据其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安装、调整、检查外,还要重点检查下列项目:
1.每道光束的遮光检查或感应幕高度检查。此项检查在每次起动主电动机后都要进行。
2.回程期间,遮光时或手伸入感应幕时不停机功能的检查。
3.遮光或手伸入感应幕停机后的自保功能的检查。
4.安全距离(即光幕或感应幕与模具刃口间的最小距离)的检查。此项检查在每次更换模具后都要进行,并按需要调整好。
第二十一条 发生下列情况时,要停机检查修理;
1.听到设备有不正常的敲击声。
2.在单次行程操作时,发现有连冲现象。
3.坯料卡死在冲模上,或发现废品。
4.照明熄灭。
5.安全防护装置不正常。
第二十二条 在下列情况下,要停机并把脚踏板移到空档处或锁住:
1.暂时离开。
2.发现不正常。
3.由于停电而电动机停止运转。
4.清理模具。
第二十三条 只有确认离合器在工作的分离位置时,才可接通设备的主电动机,但是仍不允许任何人和操作者靠近冲模,以防设备发生偶然冲击,造成事故。
第二十四条 带有安全支柱的设备,一定要放上安全支柱。工作完毕后,待设备完全停止,将安全支柱支在滑块与工作
台之间,以防滑块下滑。不带安全支柱的
设备应采取相应安全措施,以防滑块下滑伤人。
第二十五条 不允许用吊车将模具甩进工作台面上;模具校准后,将设备的滑块移至下死点,并调整好封闭高度;装紧凸模和凹模,并注意只能用木锤敲击锻钢
或铸钢件,还应注意导柱末端不能外露。
第二十六条 企业要建立各种安全技术管理制度:
1.冲压机械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2.交接班制度。
3.岗位责任制度。
4.设备、模具、安全装置的维护保养制度。
5.设备和人身事故的登记、报告制度。
第12篇 设备专职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1条 认真执行设备管理制度,搞好分管区域范围内的设备管理工作。
第2条 负责所管辖区域范围内的设备台帐、卡片和分区设备牌板,做到帐、卡、物牌板四对口。
第3条 深入工作现场监督所管辖区域范围的设备达到合理使用,完好运转,闲置或待修设备督促使用单位回收退库。
第4条 参加设备的现场交接和验收工作,负责安全和达标验收,并做好详细记录。
第5条 定期与对口单位的设备网员核对设备,防止设备丢失埋压。
第6条 遵章守纪,搞好安全生产做好信息反馈。
第13篇 设备管理润滑油管理员安全生产职责
1参与拟订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检修规程和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
3参与本单位应急救援演练;
4检查主管车间的安全生产状况,及时排查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提出改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建议;
5制止和纠正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违反检修规程的行为;
6督促落实本单位安全生产整改措施;
7审核与自己业务相关的危险作业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防护措施方案,做好检查落实工作;填写情况;负责检查机组润滑油品质分析的落实情况,检查现场设备润滑情况;
8掌握灭火和火场逃生知识,熟悉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
9积极参加安全文化建设,培养良好的安全习惯和安全价值观;
第14篇 设备机械管理副经理安全生产职责
1、在部经理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标准、规定和安全生产政策,严格执行上级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协助制订或修订相关作业和本部门各工种、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工艺标准,完善本部门的安全管理规章及安全措施,并检查、落实执行情况。
1、 参加公司技术、节能工作会议,汇报设备管理工作情况,按会议部署组织实施技术工作;
2、 负责组织维修、保养和改造计划的实施、验收;
3、 负责组织机械维修工时定额的核定与签发工作;
4、 监控和分析公司生产能耗,编制、考核能耗定额,参与制定本部的各项管理措施;
5、 参加班子会,掌握工作情况,做好公司精神的上传下达;
6、 审核图纸,方案,安全规程,会议纪要等;
7、 组织开展内、外部技术人员的交流,提高部门员工的技术技能水平;
8、 负责接待技术厂家,洽谈相关业务;
9、 负责分配新购买设备的部门使用数量;
10、 协助部门经理完成部门间设备的调度;
11、 协助机械、设备管理和科技管理工作,贯彻执行公司及本部的各项规章制度;
12、 协助组织机械、设备更新计划的实施;
13、 协助组织机械、设备的安全技术检查和管理;
14、 协助处理机械、设备机损事故;
15、 协助本部管辖范围内安全、防火及卫生;
第15篇 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指导书
1目的
充分发挥机械效率、降低消耗,实现安全生产,保证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实现。使施工机械为施工现场保质、保量、保安全地完成施工生产任务,提供可靠的保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
3机械设备购置
3.1由使用单位或设材部根据需要提出设备购置计划报主管经理审批,进行设备的购置。
3.2施工机械的选型原则
3.2.1施工机械产品在结构原理上科技含量高;
3.2.2在环境保护方面考虑周全,真正做到节能、低耗、低噪音、无污染或少污染;
3.2.3在安全上限位、报警、保险,制动装置齐全、合理、有效、可靠;符合社会发展潮流、与企业当前管理、操作、维修水平和投资能力相适应。
3.2.4施工机械的选型绝不仅仅是更新,即同种、同类产品在数量上的简单增加,要优先考虑换代的可能。
3.2.5选型产品要与企业现有施工机械统型或成龙配套,从而能尽快形成专项机械化施工能力。
3.2.6新增的施工机械能填补企业生产方式或生产能力的空白,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或产品质量。
3.2.7对国家明令禁止、淘汰的施工机械产品以及假冒伪劣、无厂家、无铭牌、无型号、无生产合格证的产品,严禁进入选型范围。
3.3设备供应商选择与评价
3.3.2由设材部及相关人员对设备供应商按照以上选择原则进行评价。评价合格的供应商,填写设备供应商评价表,报主管经理审批,建立施工机械合格供(租)方名册。
3.3.3经批准的供应商为合格供应商,可向其进行设备采购。
3.4机械供(租)方的选择与评价
3.4.1机械设备租赁是经常行为,对长期合作供(租)方应在总评价以往长期合作的机械供(租)方设备能力、对安全环境的影响、服务水平、管理水平、租赁价格的基础上选择确定。
3.4.2首次合作的设备供(租)方应参照设备供应商选择原则、经过考察确定。
3.5施工机械的验收
3.5.1外观验收
施工机械进场后应由设材部会同厂方人员共同按合同有关条款和机械装箱单的内容,对施工机械外观、型号、规格、数量、随机零、附、配件及附属装置、随机工具的规格、数量及外观质量逐项验收清点,一一核对。查验产品合格证、产品说明书。在上述确认无误后,方可签署入库验收单。
3.5.2施工机械的试运转
施工机械进场外观验收结束后,双方应按规定首先对下列项目进行检查:
⑴发动机底壳、变速箱、减速箱、分动箱、前后桥减速箱、方向机、油箱、水箱、液压油箱中的加注量是否规范、标号是否正确。
⑵蓄电瓶电解液面高低是否合适、电量是否充足、桩头与导线连接是否牢固。
在上述项目检查无误的基础上,启动机械,进行试运转。试运转应按建设部jb34—1986《建筑机械技术验收规程》相关内容由设材部组织进行。对机械设备在运转中的下列情况进行观察判断:
⑴发动机、各部传动及支撑有无异响、过热及异味;
⑵各部连接及防护装置是否牢固、可靠;
⑶制动、离合装置结合是否可靠、分离是否彻底;
⑷安全、防护、限位、保险、警报装置是否按规定安装齐全,是否灵活、准确、可靠、有效;
⑸内燃机尾气排放量是否达标、内燃机在高、中、底速时机油压力是否满足要求;
3.5.3固定资产登记建账
财务部在接到设材部的入库单后,即可按合同规定付款、结算。按财务管理程序将新购机械设备列入固定资产账。
第16篇 安全设备管理规定
1.消防器材及消防设施各使用单位必须到安环处登记。
2.各使用单位至少每周检查一次,出现问题及时向本单位领导与安全员汇报,有安全员向安环处汇报。
3.消防设施、器材必须放在指定的位置。
4.使用后必须及时到安环处更换,并说明使用原因,因使用单位未及时更换而耽误救火, 一切后果有使用单位负责。
5.各单位对本单位的消防设施必须明确专人负责,丢失、损坏照价赔偿外,追究责任。
6.任何单位、个人不准将消防设施、器材挪作别用,否则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处罚条例》处罚,严重者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7.在无火情况下,擅自放掉灭火器药品,除加倍罚款外,还要追究肇事者责任。
8.车间分管安全的人员及工段长,每天需对辖区内的消防器具全面检查,并做好详细的检查记录。
9.消防器具使用后,要根据情况向公司安环处汇报并申请更换,并做好使用记录。
10.岗位消防器材要严格交接制度,发现问题及异常,要向车间分管安全的领导汇报,并由车间安全员向安环处汇报。安环处接报后要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并达到器具的完好使用。
11.辖区内消防器具如在使用时达不到备用状态,要追究车间分管安全领导主要责任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交司法机关处罚。
12.车间要定期组织职工学习消防知识,掌握各类消防器具使用方法,组织灭火、演练演习,培养一支有过硬本领的消防队伍。
13. 根据作业性质、条件(空气中含氧量、毒物浓度)、劳动强度和防护器材性能及防护范围,正确选用防护器材种类和型号,不准超出防护范围进行使用。
14. 岗位配备的过滤式防毒面具,应与有毒物质的性质和人员头型相适应。
15. 凡空气中氧含量低于18%(体积),有毒气体高于2%(体积)的作业场所,严禁使用过滤式面具代替隔离式面具。
16. 严禁使用防尘口罩代替过滤式防毒面具。
17. 使用隔离式长管式面具应将吸氧口置于空气新鲜的地方,严禁拆、压软管,管长不得超过20米,否则应强制送风并设专人监护。
18. 面具使用人必须受过培训,熟知机具结构、性能、使用和维护方法。
19. 安环处有关人员和各单位专职安全员,要深入生产岗位,组织生产人员或骨干学习各种防毒器材的使用规定和保管、检查、使用方法,使广大职工都会使用、保管防护器材。
20. 配备给车间、岗位的防护器材,应放入救护柜内,救护柜管理应列入车间的岗位负责制,由生产人员与生产设备一起交接班,并设立使用台帐。
21. 各种防毒面具使用前后均需仔细检查,以确保使用安全。
22. 长管式防毒面具每月进行一次气密情况检查,每次用后要进行外观检查,根据情况进行清洗,保持清洁。
23. 过滤式防毒面具滤毒罐每个月进行定期检查一次,一氧化碳滤毒罐每月称重检查一次。
24. 各种防毒面具应定点存放,应放在便于取用,无日光直接照射,温度适宜和不易遭受尘埃和腐蚀性物质污染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