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一、总则 煤矿技术规程旨在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高效、环保,规范作业流程,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矿工生命安全,提升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本规程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各类煤矿企业。
二、安全生产
1. 矿山必须设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
2. 所有矿工应接受安全生产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定期进行复训,保持安全知识更新。
3. 矿井通风系统应保持良好,防止瓦斯积聚,定期进行通风效能检测。
4. 安装并维护好防爆设备,如灭火器、避难硐室等,定期检查其有效性。
三、开采工艺
1. 煤矿开采应采用科学合理的采煤方法,如长壁开采、短壁开采等,根据地质条件选择适用方式。
2. 严格遵守开采顺序,避免空顶作业,确保支护及时到位。
3. 实施动态监控,利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地压、瓦斯浓度等参数,及时调整开采策略。
四、机电设备管理
1. 机电设备应定期保养,确保设备运行状态良好,减少故障发生。
2. 设备操作人员应具备专业技能,持证上岗,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
3. 建立设备档案,详细记录设备的使用、维修、更换情况。
五、运输与提升
1. 矿井运输应采用安全可靠的运输设备,确保运输过程平稳、高效。
2. 提升设备应定期检验,确保其安全性能,严禁超载运行。
3. 运输巷道应保持畅通,设置清晰的交通标志,防止碰撞事故。
六、环境保护
1. 制定并执行废水、废气、废渣处理方案,确保达到国家环保标准。
2. 合理规划排土场,防止水土流失,恢复地貌。
3. 噪声控制和绿化工作应纳入日常管理,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七、应急救援
1.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矿工自救互救能力。
2. 设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必要的救援装备,确保快速响应。
3. 与地方救援机构建立联动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得到及时支援。
八、监督与考核
1. 内部设立安全生产监督部门,负责监督规程执行情况,定期进行考核。
2. 接受政府安监部门的监管,积极配合各项安全检查,及时整改问题。
标准
本规程的制定依据包括但不限于《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炭行业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内通行的安全生产实践经验。各煤矿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细化执行措施,确保规程的有效实施。对违反规程的行为,将依照相关法规进行处罚。规程的修订和完善应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变化而适时进行,以保证煤矿生产活动的安全、合法、高效。
煤矿技术规程范文
第1篇 煤矿技术操作规程
一、开工前守则
(一)规程的学习和考试
1、凡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学习该项工程的施工作业规程或施工组织措施,要学懂弄通。尤其要熟悉工程的规格质量、施工方法、安全措施和避灾路线,没学习者不得施工。
2、参加施工作业规程或施工组织措施学习的每个人员,都要在该作业规程或措施的学习贯
彻记录表内签字或盖章。
3、参加施工的每个干部和工人,对其工作地点的作业规程或措施学习后,还要参加考试,经评卷及格者才能参加施工。不及格者要补考及格后才能参加施工。
(二)开工前的检查与准备工作
4、开工前准备好所用的工具。如镐、锤、锯、锛、钎子、钎头、钻头、锨等,并检查这些工具是否锐利、牢固、可靠。
5、检查工作范围内的顶板支架是否完好。如发现支架损坏等不安全因素,要先处理好后再干其它工作。
6、检查工作面的通风情况。风筒口距迎头的距离是否超过规定,观看瓦斯检查记录牌,沼气、二氧化碳、温度是否符合标准规定。如超过规定,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汇报调度室,采取措施处理。
7、检查迎头空顶距是否超过作业规程规定。如超过规定,应立即采取临时支护。
8、有中、腰线的巷道,开工前必须先看中、腰线和工程质量。中、腰线如有问题,要汇报调度室,请有关人员进行校正。如质量不合格,要返工处理好再掘进。
9、开工前要检查机电设备。如凿岩机、电钻、耙斗装岩机、小绞车、水泵等。试运转是否正常,有问题立即进行处理。
10、新开门的架棚巷道,在开门前必须先将开门口前后的其它棚子进行加固,而后开宽、架好抬棚。
11、准备好所使用的支护材料及放炮器材。
12、在上、下山开门时,提升信号必须先在开门口设好。
(三)顶板管理
13、每班开工前及放炮后进入工作面,首先要进行找顶工作,将松动岩石清除掉。
14、找顶人员要站在安全地点,并要保证后退路畅通。
15、找顶工作应从有支架的地点开始,由外向内。上山迎头则站在一侧进行找顶,先顶部后两帮依次进行。顶板较高,用手镐够不着时,用长把工具进行找顶,找顶时要防止矸石顺杆而下。找顶地点不准同时进行其它工作。
16、找顶工作要有两名有经验的工人担任,一人找顶,一人观察顶板,观察顶板的人要站在找顶人的侧面。
17、遇有大矸石或岩石离层,巷道压力加大,应采取加固措施。
18、敲帮问顶时,找顶人要戴手套,以防矸石掉落擦伤手。
19、敲帮问顶时,顶、帮敲击发出“空空”的声音时,就立即找下,要顺着裂隙、层理慢慢找下,不得硬刨。
20、用手镐找顶,禁止用大抡镐的方法,而应采取背镐的方法,以免碰伤他人或自己。
21、找顶时,只准一组进行,禁止两组同时作业,以防出现险情躲闪不及而发生事故。
22、要经常敲邦问顶,发现问题要立即处理。
23、按作业规程进行支护,严禁空顶作业。
第2篇 煤矿机械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煤矿机械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 机械安装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熟悉安装知识和操作程序,搞好自主保安,对本岗位的安全工作负责。
2)根据作业计划,上岗前备齐工具、材料、备件及安全防护用品等。
3)高空作业前,要检查周围环境,作业时,要系好保险带,并加强联系。井架、井筒作业时,要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工作中要采取防滑、防坠措施,下方不得有人。
4)起吊物料前,要检查周围环境。起吊时,要加强联系,听从指挥,并进行试吊,起吊物下不得有人。
5)安装设备,必须认真按设计图纸及标准要求施工。
6)安装工作结束后,要详细检查,清理现场,并试运,还要认真填写记录。
二 刮板输送机司机操作规程
1.刮板输送机运转前检查:
(1)机头、机尾处的支护完整牢固;
(2)机头、机尾附近10米以内无杂物、浮煤、浮渣,洒水设施齐全无损;
(3)机头、机尾的电气设备处如有淋水,必须妥善遮盖,防止受潮接地;
(4)本台刮板输送机与相接的刮板输送机、转载机,带式输送机的搭接必须符合规定,无拉回头煤;
(5)机头、机尾的锚固装置牢固可靠;
(6)各部轴承、减速器和液力偶合器中的油(液)量符合规定、无漏油(液) ,易熔合金塞等是否正常良好;
(7)防爆电气设备完好无损,电缆悬挂整齐;
(8)各部螺栓紧固,联轴器间隙合理,防护装置齐全无损;
(9)牵引链无磨损或断裂,调整牵引链及传动链,使其松紧适宜;
(10)检查信号联络系统是否灵敏清晰可靠;
(12)检查转载点灭尘设施效果;
2.运行应做到以下几点
(1)试运转:首先发出运转信号,先点动二次,然后再正式正常起动,刮板链运转半周后停机,检查已翻转到溜槽上的刮板链,同时检查牵引链紧松程度,是否跳动、刮底、跑偏、漂链等,空载运转无问题后,再加负载试运转;
(2)试运转中发现问题应与班长、电钳工共同处理,处理问题时先发出停机信号,将控制开关的手把扳到断电位置并锁好,然后挂上停电牌;
(3)正式运转:发出开机信号,等前台刮板输送机开动运转后,点动二次,再正式开动,然后打开洒水开关;
(4)设备运转中,司机要随时注意电动机、减速器等各部运转声音是否正常,是否有剧烈震动,电动机、轴承是否发热(电动机温度不应超过80度,轴承温度不得超过70度),机头链轮有无卡,跳链现象,溜槽内有无过大煤矸,过长物料和火工品等,发现异常立即停机处理;回采工作面刮板机必须保持平直,不得过度弯曲,拉溜前应把机头机尾的浮煤清理干净,防止机头机尾翘起,溜槽最大弯曲率半径不超过厂家规定;
(5)一般情况下刮板机不得重负荷停机,必须将刮板机上的煤运空,方可停机,停机时应先停回采工作面运输机,再停转载机;
(6)刮板机超负荷启动困难时,不得反复倒转启动,应查明原因并处理;
3.发现下列情况应停机,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作业
(1)超负荷运转,发生闷机时;
(2)刮板链出槽、漂链、掉链、跳齿时;
(3)电气、机械部件温度超限或运转声音不正常时;
(4)液力偶合器的易熔塞熔化或其油(液)质喷出时;
(5)发现大木料、金属支柱、大块煤矸等异物快到机头时;
(6)运输巷转载机或下台刮板输送机停止时;
(7)信号不明或发现有人在刮板输送机上时;
(8)回采工作面片帮冒顶,输送机内有过大煤矸,过长的物料;
(9)其它意外
事故。
4.检查、检修设备时应注意的事项
(1)刮板输送机运行时,不准人员从机头上部跨越,不准清理转动部位的煤粉或用手调整刮板链;
(2)检修、处理刮板输送机故障时,必须闭锁控制开关,挂上停电牌;
(3)进行掐、接链、点动时,人员必须躲离链条受力方向.正常运行时,司机不准面向刮板输送机运行方向,以免断链伤人;
(4)检查齿轮箱等部件时,必须先清净盖板周围的一切杂物和煤矸,防止煤矸及其它杂物进入箱体.
(5)检查机械时手不要放在齿轮和容易转动的部位;
(6)检查后必须保证松动的螺栓紧固齐全可靠,并认真清理现场和工具,无误后方可试运转,运转中先空载试运转,无异常情况时再重载试运转;
5.收尾工作
(1)班长发出收工命令后,将刮板输送机内的煤全部运出,清扫机头、机尾附近的浮煤后,方可停机,然后关闭洒水开关并向下台刮板输送机发出停机信号;
(2)将控制开关手把扳到断电位置,并拧紧闭锁螺栓;
(3)清扫机头、机尾各机械、电气设备上的粉尘;
(4)在现场向接班司机详细交待本班设备运转情况,出现的故障,存在的问题.升井后按规定填写本班刮板输送机工作日志。
三 胶带输送机司机操作规程
1)上岗前,衣着要利索,袖口、裤角、衣襟要扎紧,长发必须盘在安全帽内。
2)交接班要交清接明,共同对胶带机控制装置、声光信号、照明、电器防爆性能、电缆悬挂及滚筒、减速机、联轴器、胶带接头、托辊、润滑情况、防尘设施、环境卫生等进行检查,对安全保护装置进行试验,并试运转。
3)开机前,要先发出预告信号,开机时,要先点动后运行,严禁超负荷启动。
4)运转中,要重点检查以下内容:
(1)电机、减速机、滚筒响声、轴承温度;
(2)胶带接口、跑偏、打滑、撕裂及松紧程度;
(3)托辊转动等。
5)发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立即停机、停电、挂牌、加锁,并进行处理:
(1)胶带严重跑偏、打滑、撕裂、断带;
(2)温度超限,响声异常;
(3)保护失灵;
(4)防逆转或制动装置失灵;
(5)底胶带拖地;
(6)胶带上有大炭(矸)及其它物料。
6)当设备启动困难、出现速度不匀、突然停运等情况时,要立即停机,查明原因进行处理,不得强行启动。
7)清理、检修滚筒等转动部位前,必须停电、挂牌、加锁。
七 小绞车操作工操作规程
绞车操作工必须持证上岗
一、严格交接班,接班后要认真检查工作区是否有不安因素,并及时处理。
二、要认真检查小绞车各部件是否灵敏可靠,小绞车的点柱是否齐全牢固,并试车运转。
三、严格检查绞车绳和老钩护绳板的完好状况,如有异状,要及时处理。
四、集中精力,听准信号,开车要作到两慢一快、两禁止(即:起钩慢、落钩慢;车到中间快;禁止多松绞车绳,禁止打倒转刹车)。
五、运行中,要时刻观察运转情况及电机声音,若有异常,立即停车,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六、不准断电,放飞车。
七、严格执行安全规程,严禁站在出绳侧开车。做到开车不行人,行人不开车。
四 主井提升绞车司机操作规程
1)交接班时就检查下列内容:
(1)检查闸木是否过度磨损,闸是否灵活可靠,手把行程是否过长。
(2)检查减速器齿轮、油质、油量情况。
(3)检查各轴承润滑情况及温度。
(4)检查电控部分;开关盖进、出口密封等情况;电机滑环;进行电缆等部分。
2)开车要听清信号,按指令进行。
3)运转中注意绳的排列、深度指示器、各种仪表读数以及各转动部声音,一旦发现绳松和跳动及时停车查明原因。
4)开车必须精力集中双手不得离开手把。中途停车,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5)不得带电刹闸;下放重物不准溜车,必须送电运行。
6)紧急刹车后,应作如下检查:
(1)制动部分有无裂纹;
(2)齿轮、轮辐有无裂纹;
(3)专责人检查钢丝绳、连接装置及链环有无断裂,绳卡是否滑动。
第五节 井筒设备维修工操作规程
1)熟悉掌握维护设备、设施的结构、性能、技术原理及检修
标准,搞好自主保安。
2)交接班时,要交清接时设备运行、安全设施、保护装置、井筒装备等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签字。
3)接班后,必须对提升、传动、安全保护装置和制动、润滑系统以及提升信号进行检查、试验。
4)每班升降人员前,要对罐笼及保护装置、保险装置等进行认真检查,并监督空车试运。
5)按规定要求检查钢丝绳。
6)对井架、井筒进行检查、维护时,要做到加强联系,使用专用信号。搞好自身防护、系好保险带。检查中,要注意防滑、防坠物等。
7)经常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重大问题,报告领导。
第六节 把钩工、信号工操作规程
1)交接班时,应检查阻车器、保险绳、老钩、连接、防跑车装置。检查工作地段道岔、转辙器等是否符合要求。
2)倾斜井巷运输时,禁止任何人通行,做到 “开车不行人,行人不开车”。
3)操作信号必须做到听清、看清、打清,不准私自变动信号。
4)倾斜井巷运输时,坚持防跑车装置经常处于常闭状态,只有当车辆通过时,方能打开。
5)倾斜井巷车辆提升前,要检查各处连结装置、车辆完好状况、物料装载等情况,无误后,方可通知信号工发出信号。不得提升超挂、超长、超宽、超重或捆扎不牢的车辆。
6)立井提升过程中,斜井车辆运行时,立井、斜井信号工手不离按钮,时刻观察(直视)钢丝绳、容器到位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发出停车信号。
7)对入罐下井人员进行检身,控制入罐人数。
8)制止任何人穿越井底。过井底,必须从罐笼内通过。
第七节 主通风机司机操作规程
1)掌握通风机运转及反风知识,搞好自主保安。
2)交接班时,要交清接明,共同对电气、传运系统、仪器仪表和安全设施等进行检查。
3)离心式风机不准带负荷起动。
4)运行时,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先停机关立即汇报:
(1)电气部分着火,电动机冒烟。
(2)轴承冒烟、抱轴、断轴、风叶折断等。
5)当接到反风命令反风时,接反风系统图标示进行反风操作。反风操作须在10min内完成。
6)如发生事故或因停电造成停运,应立即上报,同时打开进风巷风门和旁风门、防爆门进行自然通风。
第八节 主水泵司机操作规程
1)掌握设备性能,搞好自主保安。
2)交接班时,要交清接明。共同对水泵、管路、闸阀、水仓水位、笼头及电气设备、防爆性能、保护装置等进行检查。
3)起动水泵前,应做好以下工作:
(1)盘动联轴器;
(2)点动观察动向;
(3)打开放气阀,灌满水,待空气排净后,再关闭放气阀;
(4)关闭出水闸阀。
4)起动后,应注意如下情况,如有异常立即停机处理:
(1)缓慢打开水闸阀;
(2)水泵上水情况;
(3)水泵转动部位漏水及轴承润滑、进气情况;
(4)声响、振动、温度及水位、笼头等。
5)经常清挖小水仓,清理吸水罩上的杂物。
第九节 螺杆式空气压缩机司机操作规程
螺杆式空压机操作规程
一、 起
动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空压机各零件部分是否完好,各保护装置、仪表、阀门、管路及接头是否有损坏或松动。
2.略为打开油气桶底部的排水阀,排出润滑油下部积存的冷凝水和污物,见到有油流出即关上,以防润滑油过早乳化变质。
3.检查油气桶油位是否在油位计二条刻度线之间,不足时应补充。注意加油前确认系统内无压力(油位以停机十分钟后观察为准,在运转中油位较停机时稍低)。
4.新机第一次开机或停用较长时间又开机,应先拆下空气过滤器盖,从进气口加入约0.5升左右润滑油,以防起动时机内失油烧损。
5.确认系统内无压力。
6.打开排气阀门。
二、起动步骤
1.合上开关手把。
2.点动,检查电动机转向是否正确,有加装换相保护装置的除外。
3.确认手动阀处于“卸载”状态,按下“起动”按钮即正式运转,于数秒后,将手动阀拨至“加载”位置,压力逐渐上升至额定压力,而润滑油低于排气压力0.25mpa左右。
4.观察运转是否平稳,声音是否正常,空气对流是否畅通,仪表读数是否正常,是否泄漏。
三、运转中注意事项
1.经常观察各仪表是否正常。
2.经常倾听空压机各部位运转声音是否正常。
3.经常检查有无渗漏现象。
4.在运转中如发现油位计上看不到油位,应立即停机,10分钟后再观察油位,如不足,待系统内无压力时再补充。
5.经常保持空压机外表及周围场所干净,严禁在空压机上放置任何物件,如工具、抹布、衣物、手套等。
6.遇有特殊情况,按“急停处理”。
四、停机
先将 手动阀拨至“卸载”位置将空压机卸载,十秒左右后,再按下“停止”按钮,电机停止运转,开关手把打至零位。
五、紧急停机
1.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紧急停机:
(1)出现异常声响或振动时;
(2)排气压力超过安全阀设定压力而安全阀未打开;
(3)排气温度超过100度时未自动停机;
(4)周围发生紧急情况时;
2.紧急停机时,无需先卸载,可直接按下“停止”钮。
第十节 司炉工操作规程
一、生火前注意事项
1、进行烟道内的检查,看是否有妨碍排烟的东西及爆炸物;
2、锅炉水面应保持在最低水位以上(一般不超过30毫米);
3、注意校对汽压表,保证灵活、准确;
4、检查安全阀是否在原来位置;
5、详细检查各部分的接缝和附属零件是否漏水,位置是否正常;检查在检修后各管子上所有装置的堵头是否完全拆去;锅炉内部及烟道中是否有无取出的工具。
6、检查入孔、手孔是否严密,烟道闸板等是否灵活可靠;
7、生火前必须打开所有烟道闸门或挡板,使烟道通风,以免内部积存爆炸性气体。
二、生火和运行
1、生火时的炉子温度不可猛然升高,应慢慢加热;
2、蒸汽产生后,应检查和校对水位表、汽压表等附件是否正常,水位是否高低;当汽压升到1-1.5个大汽压时,应二次校对汽压表、水位表,并冲洗;
3、当汽压升到3个大气压时,检查入孔、手孔及法兰接头是否有渗漏现象(特别是拆开修理过的),并拧紧松动的螺母;
4、加煤时,要勤添、少添,并且均匀地补送到全部炉排,不许有薄厚不一的情况;每次添煤以前,必须把燃烧的煤层扒严,并注意不能把煤与渣混在一起。
5、添煤和整理火层时,必须做到动作快,以免降低温度、气压、使冷空气进入炉膛内部;
6、火钩、火把应放在固定地点,炉床下不要积存死灰,并经常保持清洁卫生,以免影响通风;
7、适当给锅炉补水,保持水位正常,并保持正常的气压、气温;
8、应给锅炉加续补水要每次少补水、多次补;
9、保持正常水位的方法:应随时注意给水及负荷两方面关系,当负荷增加时,适当增加补水量;负荷降低时,相应减少补水量,为了防止有假水位的现象,必须时常冲洗水位计。
10、保持锅炉本体的附属零件和锅炉间的清洁。
三、一般注意事项
1、水位经常保持60毫米,不得低于50毫米;
2、气压不得超过6公斤,不得低于4公斤;
3、安全阀不能超过最大气压6公斤;
4、保持风道门严密,非洗炉不得打开,以免进入冷风引起锅炉膨胀不均衡造成事故;
5、当
通风阻力增大时,应分片整理,燃烧完的清在一起,再清渣灰,把未燃尽的煤清在一起,而后再进行另一边的清理工作;
6、清炉应在负荷稳定或负荷要增高之前进行,暂时停炉或负荷小时不应清炉,清炉前应适当往锅炉加水,以免降低气压。
四、排污
1、排污时应注意水位,一般为玻璃管全长的四分之三;
2、排污应间歇开放,连续几次,沉淀物出的多,且节省水量;如出水过急或震动时应停止排污;
3、排污应在轻负荷时进行,每班必须排污一次。
五、灭火
1、将火扒出;
2、将锅炉水用冷水循环排出;
3、注意水位不得低于炉芯,以免冷水进入引起锅炉爆炸;
4、炉温降低到60-70℃时,水方可放完,各处炉门方可打开;
5、认真填写锅炉的气压、水位及运行情况记录,交班时做到地面、设备清洁卫生,记录清楚,工具齐全。
十二、水质化验操作规程
1. 实验室内须设各种必备和安全设施(通风橱、防尘罩、消防灭火器材等),并应定期检查保证随时可供使用。
2. 实验室内各种仪器,器皿应有规定的放置处,其它地方不能任意堆放,以免错拿错用,造成安全事故。
3. 使用各种仪器设备时,必须严格遵守其安全使用规则和操作规程,认真填写使用登记表。
4. 使用易燃、易爆和剧毒试剂时,必须遵守有关规定进行操作。易燃易爆试剂要随用随领不得在试验室内大量积存,剧毒试剂应有专人保管,经批准方可使用,再进行清洗排放。
5. 清洗实验仪器时,应注意不使用含有多量剧毒试液的废液直接倾入下水道,必要时可先经适当转化处理,再进行清洗排放。
6. 使用和清洗玻璃仪器(容器)时,要求操作正确,读数准确,避免发生差错。
7. 根据所测项目选用正确合理的分析方法,配制所需的各种标准溶液,对化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数据处理,懂得误差分析。
8. 使用有标签各种试剂瓶时,操作方法正确,标签应在手心一侧,以防标签损坏,一旦发现标签损坏或模糊不清,应重新用空白标签贴上,并写明试剂名称、重量、失效期等内容。
9. 使用电、气、水、火时,应按有关使用规则进行操作,保证安全。
10. 实验室发生意外事故时,应迅速切断电源、火源,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并上报有关领导。
11. 下班时要有专人负责检查门、窗、水、电、气,切实关好,不得疏忽大意。
12. 实验室的消防器材应妥善保管,不得随意挪用。
十三、井下电气维修工操作规程
一一般规定
1.凡井下电工必须熟悉井下电气作业安全规程,并受过触电急救、人工呼吸的培训。
2.井下电工必须熟悉井下采掘各巷道系统、通风系统,熟悉所辖区域的供电系统。
3.按规定经过《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安全技术培训和有关专业培训的人员才能独立从事工作。
二、停送电工作
4.停送电必须遵守下述规定:
⑴ 6千伏高压停送电必须坚持操作制度,其办法与地面高压停送电制度相同。
⑵ 6千伏高压停送电工作票由机运科电气负责人签发,并以调度室同意,做好区域人员撤离,排放瓦斯安全工作后,方能执行。
⑶高压停、送电操作,必须执行二人作业制。一人操作,一人监护。事故情况下可由一人操作。
⑷660v以下电压的整个系统停、送电,由停、送电单位书面申请,由机运科电气负责人同意签字,经调度室做好安排后,由申请单位指定专人负责。
⑸采区变电所低压分路开关停送电,由维修单位或维修人员直接向调度室报告,经同意后即可操作。
⑹“三专”电气设备停电,一般情况必须提前一天向机运科报告,经机运科同意,调度室安排后,第二天才能实行。在有故障情况下,可先停电,但停电后必须立即向调度室报告。
⑺操作千伏级以上电气设备主回路时,必须戴绝缘手套,必须穿电工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
⑻停电后,必须验电,闭锁挂牌,并留有专人守护后,方能从事工作。
⑼掘进区域停电后,送电程序按排放瓦斯规定执行。
⑽停电时,必须先停负荷,后停主线路,以免造成跑车及掘进瓦斯积聚来不及撤人的事故。
三、电器检修
5.电器检修必须熟悉电器原理图及接线图,准确做出事故定性判定。
6.电器、电缆漏电事故,有低压选择性漏电保护的采区变电所应跳控制的分路开关无低压选漏保护的采区变电所应跳低压总馈,此时应根据保护方式以判别漏电线路。
7.电器、电缆、开关负方短路,一般引起磁力开关烧断熔断器或分路开关跳闸。或开关电机综合保护动作。可根据熔断器熔断开关、跳闸分路开关及电机综保的负方寻找短路点。
8.电机故障可根据电机发热程度,接线室内气味,电气绝缘程度等判定是否烧毁,电压等级是否符合要求,是否缺相,是否过负荷等判定故障。
9.变压器可根据油位、温度、输入输出是否平衡,有无异响等现象判定事故。
10.高压开关可根据合闸动触头是否顺利插入静触头,机构是否打滑,输入是否缺相,隔离刀闸是否接触良好等判定故障。
11.电煤钻综保等电气可根据本身的指示判定故障性质。
12.根据事故性质和事故程度,可就地检修或更换设备、线路。
13.设备检修后,应测试绝缘,清理工具,防爆面处理,检查失爆后,方可通电试车。
14.设备检查不能直接发现故障需用摇表检查时,应根据瓦斯浓度按规定执行(瓦斯浓度1%以下)。需带电测试时,应拟定专门措施,经机运科批准后才能实施。
15. 所修设备主方必须停电,严禁带电检修。
四、电气试验、检查
16.检漏继电器必须每天试验一次。试验时,对“三专”电器,应先合上试验开关,然后试验。其它低压系统,也应视绞车等突然停电会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电器未开动时,方能试验。
17.远方漏电试验应按照低压供电系统和试验规程选择试验点,制定专门措施,由主管部门组织专门人员进行。
18.井下电气设备保护接地,必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448.条、第449条、第450条和第451条的规定。
19.井下电气的日常检修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井下电气线路每天、每区域必须派专人进行巡检。巡检下述内容:
⑴电器、电缆失爆检查。
⑵电缆悬挂是否符合规定。
⑶各接地极、接地线是否损坏,是否符合规定。
⑷各电器温度、声音是否正常。
⑸各保护装置是否灵敏、可靠,整定值是否与名牌值相符合。
五、电器安装
21.采区变电所和采区工作面新安装时,安装人员必须熟悉设计的供电系统图及安装区域巷道。
22.安装前应按标准化要求验收采区变电所硐室是否合格,巷道有无电缆挂钩等安装条件是否具备。
23.安装前应按质量标准检修、试验电器和电缆,并按防爆标准验收合格,取得合格证后方能入井安装。
24.安装中如无与设计图纸相符合的电器、电缆,安装人员不得擅自修改图纸,经设计人员同意并重新计算整定后,方能实施。
25.采区变电所安装后,经主管部门验收批准送电,方能投入使用。任何人不得擅自命令送电。
26.零时拆搭火的电器设备,由主管部门出具搭火通知后,施工单位才能实施。
十四、维修钳工操作规程
1.钳工工作台应在中间设金属挡网,以免铁屑飞溅,榔头脱手等伤人事故。
2.禁止使用有缺损的工具和工艺装备。手锤把必须装配牢固,并加铁木楔子。锤子、冲子、夹钳、手锤、锉刀、搬手等工具,不得有裂纹、飞边、卷口等缺限。
3.各类扳手应按照螺丝、螺栓、螺母的规格选用,松紧零件应注意正反方向。
4.凡属淬火和其他硬脆材料、配件,严禁用锤猛击。打锤操作不许戴手套,并注意是否威胁他人安全。
5.在下列情况下应立即切断电动工具的电源:
5.1 停电时。
5.2 休息或离开工作岗位时。
5.3 处理故障时。
5.4 换工具、夹具和工件时。
6.设备安装
6.1 新到设备必须熟读设备说明书,看懂图纸资料及技术资料、参数、掌握设备性能,熟悉设备结构和动作程序,按照设备管理规程规定验收设备,并清洁注油,有条件时必须地面试车。
6.2 设备安装前,必须按照设计要求或有关规定验收安装场所是否满足要求,验收安装基础是否符合要求。
6.3 设备安装结束后,对于混凝土浇灌的基础,必须进行必要的保养期。进行必要的试车,并配合电工进行必要的技术测试。
7.设备检修
7.1 检修人员必须熟悉设备结构、性能、所用配件规格型号,熟悉设备部件、配件拆卸安装顺序。
7.2 按照运转人员提供的情况,检查确定故障部位。
7.2.1 设备故障一般应停机检修,凡停机检查发现的故障未处理前,严禁再次开车检查。
7.2.2 设备需开机确诊时,必须根据司机提供的现象:声音、温度等,在确保不导致事故扩大时,方可开机诊断事故。
7.3 检修中更换的零件、配件,必须与原件具有相同型号、相同材料、相同技术性能。代用品亦必须保证技术性能。
7.4 零件的拆装必须视材质、膨胀系数、包容面积、配合情况等因素而定。对于热装、热拆必须控制温度,以免降低材料性能。用油加热时,其温度不得超过所用油的闪点。
7.5 在需用锤击打零件进行拆卸时,必须垫木垫或金属物,决不可直接打击,击打力的作用点应对准零件中心,击打力适当
。不允许击打的零件严禁击打。
7.6 设备检修中润滑油、液压油的添补,应与原油具有相同的牌号和粘度,严禁不同牌号的润滑油液混用。
7.7 设备检修后,维修人员必须全部清理检修工具,并试车检查,作好各种记录。
7.8 设备调试。特别是液压系统调试,必须按照调试要求,按顺序进行,切不可颠倒调试程序,以免造成事故。
8.设备、备件保管
8.1 设备、备件必须防锈、防腐。要妥善保存,并建帐、上卡。
8.2 重要备件必须严格存放地点的温度、湿度、空气中的粉尘及酸碱性。
8.3 细长轴类零件必须垂直悬挂存放,以免弯曲。
8.4 做好零件回收,维修与报废的检查、测量和标定工作,为零件的修理和报废做准备。
十五、 空气锤操作规程
一、班前检查、准备工作。
1 各紧固件,应封件的紧固应封要完好,三角带传动松紧度要适当,安全保护罩要完整。
2 电气设备的接线、接地状况必须良好。
3 按规定检查各储油部位的油质、油量、注油的冬季和夏季分别用6#和10#机油,齿轮箱用10#或11#压缩机油,各滚动轴承用4#钙基黄油润滑。
4 电动机启动或停止时,操作手柄应在空转位置。
5 冷车启动时,应先空运转5~10分钟,并立即检查各润滑油路是否畅通,待运转正常方可投入锤打工作。
二、操作注意事项
1 提锤时间(指锤头悬放上部连续运转),尽可能缩短不超过1分钟,并保持两气缸温度不超过1200c。
2 锺打毛坯最大尺寸不许超过方钢210×210mm,元钢不超过ф200mm,操作中尽量避免偏心的打击,严格禁止冷击和锤打低于锻造温度的工作。
3 若发现机身、锤墩、砧块、锤杆等的裂纹及机器的异常声时,须立即停止锤打工作,进行处理。
4 使用的模具、夹钳、卡钳等应搁放在操作人员工作位置的右手方,锻坯放在左手方,不许在空中投递锻坯,所放物件应离开操作人员工作位置2米以外。
十六、 修配钳工操作规程
一、手锤(榔头)
1、操作中必须戴眼镜;
2、锤把要牢固,锤面不得有卷边和裂纹现象,不得有油或水,以免松动或掉头伤人;
3、手锤不得作垫铁用,前后不准站人观看,以免锤头或铁屑飞溅伤人。
二、凿子(手铲)
1、使用凿子时,所用的榔头大小要合适;
2、凿子顶端不得沾油,以防滑锤伤人;
3、凿子因长期使用产生飞刺,要及时修理,否则不得使用;
4、使用凿子时,思想要集中,以免损坏工件和伤人;
5、用凿子切削铁块至最后部分时应轻击,避免铁刺飞溅伤人;
6、根据工件的性质,手铲应选择适当的淬火硬度。
三、锉刀
1、锉刀应装有木柄,如柄松动,要安牢后方可使用;
2、锉刀不得当作手锤、撬棍或铳子用;
3、锉刀用后须用刷子清理干净。
四、手锯
1、使用手锯前,应先将工件固定牢;
2、锯工件时,推拉用力要适当,锯条要拉直;
3、锯熟铁物件时,应适当加一些油;
4、不得锯削1毫米以下的金属材料。
五、扳手
1、使用前应注意扳手和螺丝帽上是否有油脂,如有应擦去,开始时不要猛力扳动,应逐渐用力,以免滑脱伤手;
2、扳手不准当榔头敲打,有裂纹的扳手不准使用;
3、在正常情况下,不准使用反扳手或加力杆。
六、板牙和攻线锥
1、在攻丝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丝锥切断;
2、使用板牙和攻丝锥时,要与工件相平衡,稳加压力;
3、工作中丝锥折断,可用小锤冷凿或喷灯烧热,使折断的丝锥退火后,用钻头将中心钻一个小孔,然后绞出;
4、套扣时,不得将丝锥留在丝孔上,去做其它工作。
七、绞刀与刮刀
1、不准使用尺码不正确的绞刀绞眼;
2、绞刀只能正转不许反转;
3、绞刮钢材和熟铁时,使用切削油或普通机油做润滑;绞生铁时,可用煤油;
4、使用刮刀时应安上木柄,不准使用没有木柄的刮刀;
5、在砂轮上磨刮刀时,要沾水,防止刮刀退火。
八、台虎钳改锥、平板
1、使用改锥不准用锤打其手柄;
2、不准在虎钳平面或平板上锤击工件;夹小物件时,手指要离开,以免夹伤手指;3毫米以上的材料不得在钳口上铲削;
3、加紧或松动虎钳时,应注意虎钳把的活动,以免夹伤手指;
4、夹空心工件时,钳口须用木板衬垫,以免夹扁工件;
5、不准用榔头打紧钳把。
十七、 矿车检修工操作规程
一、做好检修矿车前的准备,带全工具和矿车配件,并保证检修安全。
二、检修矿车用的大锤锤把,要用坚韧的木质,安装要牢固可靠。
三、抡大锤不准戴手套,抡锤前要察看四周1.5米内是否有站立或行走的行人,不安全不得工作。
四、检修工程中使用电焊机时,必须严格执行电焊工操作规程。
五
、经常给矿车车轮加注黄油,认真检查矿车各部件的完好情况(螺丝有无丢失损坏、车轴是否弯曲、车销是否齐全、车厢是否扭斜等),发现问题及时修理。修理过的矿车必须达到完好标准,保证车辆安全运行。
六、搞好车辆编号,加强车辆管理。
第3篇 煤矿机械岗位安全技术规程
1、电机车检修工作是在繁杂的环境中,多工种联合作业,工作人员要精力集中,相互照顾和密切配合,防止事故的发生。
2、抬车前必须检查抢车吊具完好,确认车上、车内、车下无人;钢绳悬挂正确,无其它障碍,征得各专责同意后由专人组织,专人指挥,方可起吊。事故修时,当转向架向外推出2/3时,于推出端横放枕木,再推出车架。分解友轴箱时,工具要放置安稳,机件要把牢,至少两人作业防止掉下伤人,吊起主电阻时,下方不准有人,防止掉件伤人。
3、使用天车时,要先检查好各种吊具。搬动较大机件时,应有两人以上协同作业。
4、分解连接口、各部弹簧装置时,要使用专用工具,相互配合,防止弹簧崩出伤人。
5、分解制动拉板装置时,必须有两人以上方可作业,严禁用手指触摸肖孔和校正肖孔。
6、使用通用机具和400t压力时,严格执行标准化作业卡。
7、退小齿轮时,必须使用齿轮加热器,确认无漏电、接地良好,方可送电,严禁带手套打锤。
8、主电机—动轮组空载试验时,应按标准作业卡执行。
9、煮洗机件时,应轻轻放入煮洗槽内,防止碱水溢出伤人。
10、研配小齿轮,主、友轴瓦时,刮刀应放置稳妥,不准用刮刀尖对准他人,使用手砂轮研配小齿轮时,手砂轮线路无破损,接地可靠。研主,友轴瓦时,必须在轮对固定不动的情况下进行。向轴上放瓦时,防止挤伤手指。
11、使用钨金锅浇注时,至少有两人以上作业,佩戴好劳动保护,不得有潮物和水滴注入锅内。拉瓦时应密切配合,互相照顾,浇注后,将炉火熄灭和切断电源,防止火灾。
12、浇车时,应确认吊具良好,场所无障碍,车内、车上、车下无人,各专责同意,发出警告方可徐徐吊起。
事故修落车时,当转向架推入1/3时,将“铁马”撤出,再徐徐推入转向架,待车体各部落靠后方可连接各部件。
13、使用库内空气压缩机打风时,必须要有专人监管,用后及时切断电源开关。
14、检修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标准化作业卡。
第4篇 煤矿防爆开关技术要求规程
一、防爆真空智能型馈电开关技术要求
1. 具有相关资质的证书、证件。
2. 具有资质单位检验的检验报告。
3. 开关具有煤安标志和防爆标志。
4. 开关具有防爆性和耐爆性。
5. 海拔高度为2000米。
6. 开关具有选择性漏电和漏电闭锁。
7. 开关保护灵敏可靠,测量精度高,具有极高的抗干扰能力;当供电线路中出现过载、短路、断相或漏电时能自动切断电源。
8. 全数字化,液晶汉显,故障自诊断,有记忆功能,可通过在线远程查询、修改,具备事件顺序记录,瓦斯电闭锁,通信传输。
9. 能集中控制、保护、监测、通信为一体,用于交流50hz,电压为1140v至3300v电网中,与其他自动化设备或系统接口。
10. 隔爆接合面完好标准要求:
①当操纵杆杆直径d<6.0mm时,l须不大于6.0mm;d<25mm时,l须不小于d;d>25mm时,l须不大于25mm。
②滚动轴承结构,轴与轴孔的最大单边间隙mm,须不大于w值的2/3。
11. 隔爆接合面表面粗糙度不大于6.3;操纵杆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3.2。
12. 隔爆接结合面的缺陷或机械伤痕两侧高于无伤表面的凸起部分磨平后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① 局部出现的直径不大于1mm,深度不大于2mm的砂眼,在40、25、15mm宽的隔爆面上,每1cm2不得超过5个;10mm宽的隔爆面上,不得超过2个。
② 产生的机械伤痕,宽度与深度不大于0.5mm;长度应保证剩余无伤隔爆面有效长度不小于规定长度的2/3。
13. 防爆面不得有锈蚀或油染,应涂防锈油或进行磷化处理。如有锈迹,用棉纱擦净后,留有呈青褐色氧化亚铁痕迹,用手摸无感觉者算合格。
14. 用螺栓固定的隔爆接合面,其紧固程度应以压平弹簧垫圈不松动,间隙不超过规定为合格。
15. 观察窗孔胶封及透明度良好,无破损,无裂纹。
16. 螺丝隔爆结构:螺纹精度不低于3级;螺距不小于0.7mm;螺纹的最少啮合扣数、最小拧入深度符合规定。
18.操纵杆直径与隔爆接合面长度必须符合规定。
二、防爆智能真空组合开关的技术要求
1. 具有相关资质的证书、证件。
2. 具有资质单位检验的检验报告。
3. 开关具有煤安标志和防爆标志。
4. 开关具有防爆性和耐爆性。
5. 海拔高度为2000米。
6. 开关保护灵敏可靠,测量精度高,具有极高的抗干扰能力;具有过载、过流、断相或漏电闭锁保护。
7. 全数字化,液晶汉显,故障自诊断,有记忆功能,故障模拟试验,可通过在线远程查询、修改,具备事件顺序记录,通信传输,远程操作采煤机或采面刮板输送机。
8. 采面刮板输送机停止运行时,采煤机必须实行闭锁。
9. 有程序控制开停操作,实行三机配套,全自动集中控制。
10. 能集中控制、保护、监测、通信为一体,用于交流50hz,电压为1140v至3300v电网中,与其他自动化设备或系统接口。
11. 可实现单机控制,多回路程序控制,单机双速控制,双机双速控制。
12. 隔爆接合面完好标准必须符合下表:
①当操纵杆杆直径d<6.0mm时,l须不大于6.0mm;d<25mm时,l须不小于d;d>25mm时,l须不大于25mm。
②滚动轴承结构,轴与轴孔的最大单边间隙m,须不大于w值的2/3。
13. 隔爆接合面表面粗糙度不大于6.3;操纵杆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3.2。
14. 隔爆接结合面的缺陷或机械伤痕两侧高于无伤表面的凸起部分磨平后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③ 局部出现的直径不大于1mm,深度不大于2mm的砂眼,在40、25、15mm宽的隔爆面上,每1cm2不得超过5个;10mm宽的隔爆面上,不得超过2个。
④ 产生的机械伤痕,宽度与深度不大于0.5mm;长度应保证剩余无伤隔爆面有效长度不小于规定长度的2/3。
15. 防爆面不得有锈蚀或油染,应涂防锈油或进行磷化处理。如有锈迹,用棉纱擦净后,留有呈青褐色氧化亚铁痕迹,用手摸无感觉者算合格。
16. 用螺栓固定的隔爆接合面,其紧固程度应以压平弹簧垫圈不松动,间隙不超过规定为合格。
17. 观察窗孔胶封及透明度良好,无破损,无裂纹。
18. 螺丝隔爆结构:螺纹精度不低于3级;螺距不小于0.7mm;螺纹的最少啮合扣数、最小拧入浓度符合规定。
18.操纵杆直径与隔爆接合面长度必须符合规定。
三、电缆的技术要求
1. 必须选用经有资质单位检验合格,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阻燃屏蔽电缆。
2. 有电缆资质单位检验合格试验报告。
3. 有资质的相关证书、证件。
4. 电缆芯线数、截面由三机配套厂家按供电细则进行确定,长度根据控制地点确定。
5. 严禁采用铝包电缆和铝芯电缆。
6. 接地不得使用铝芯电缆。
7. 敷设的高、低压电缆,必须采用符合mt818标准的橡套软电缆。
8. 专用控制、通讯电缆的芯线数,要按通讯、信号及控制系统的实际要求数选取留有一定数量的备用线数。
9. 电缆接地芯线除用作监测接地回路外,不得兼作它用。
10. 按电缆实际通过的最大工作电流,不超过电缆长时允许电流。
11. 按机械强度选择电缆截面,其芯线截面应不小于各种用电设备按机械强度要求所规定的最小截面。
12. 不同耐压等级电缆绝缘摇测必须符合绝缘摇测标准。
13. 电缆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必须用与电气设备性能相符的接线盒。电缆线芯必须使用齿形压线板(卡爪)或线鼻子与电气设备进行连接。
14. 不同截面的橡套电缆严禁直接连接,必须经过符合要求的接线盒、连接器或母线盒进行连接。
15. 低压橡套电缆与电气设备连接,密封圈材质用邵氏硬度为45~55度的橡胶制造,并按规定进行老化处理,并符合完好要求。
16. 进出线嘴连接紧固。接线后紧固件的紧固程度,压叠式线嘴以抽拉电缆不串动为合格,螺旋线嘴以1只手的五指使压紧螺母旋进不超过半圆为合格。压盘式线嘴压紧电缆后的压扁量不超过电缆直径的10%。
17. 电缆芯线的连接应采用压接或焊接,严禁绑扎。连接后的接头电阻不应大于同长度线芯电阻的1.1倍,其抗拉强度不应小于原线芯的80%。
18. 屏蔽电缆之间连接时,必须剥除主线芯的屏蔽层。
第5篇 煤矿顶板事故预防技术措施规程
矿井开采过程中的采掘工作面或在已掘的巷道内所发生的冒顶、片帮、掉矸等造成的人身伤亡和生产事故统称为顶板事故。顶板事故是煤矿五大灾害之一,掌握冒顶事故的预兆及其预防措施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顶板事故对矿井安全生产危害极大,据统计,冒顶事故所占的比例占其他事故的60%以上,伤亡人数占40%左右。因此,我们必须分析掌握煤矿发生冒顶事故的原因、预兆、研究有效预防措施,以降低煤矿顶板事故的发生,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一、顶板事故的分类
赋存在煤层之上的邻近岩层称为顶板。煤层顶板自上而下分为老顶(基本顶)、直接顶和伪顶。伪顶是直接位于煤层之上较薄的软岩层,通常是泥质页岩、泥岩,富含植物化石,在采煤时随落煤而跨落,不易支护,容易影响煤质。直接顶是位于伪顶或煤层(无伪顶时)之上的泥岩、页岩、粉砂岩或细砂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它随回柱而跨落。老顶(基本顶)是位于直接顶或煤层(无直接顶时)之上较坚硬、较厚的岩层,多为砂岩、砾岩、石灰岩,它能在采空区较长时间内维持很大的面积而不跨落。按冒顶范围,可将顶板事故分为局部冒顶和大型冒顶两类;按发生冒顶事故的力学原因,可将顶板事故分为压垮型冒顶、漏垮型冒顶和推垮型冒顶三类。
1、局部冒顶
局部冒顶是指冒顶范围不大,有时仅在3-5支架范围内,伤亡人数不多(1-2人)的冒顶。实际生产中局部冒顶的次数远大于大型冒顶事故,约占采场冒顶事故的70%,危害比较大。
2、大型冒顶
大型冒顶是指范围较大,伤亡人数较多(每次死亡三人以上)的冒顶。
3、压垮型冒顶
因支护强度不足,顶板来压时压垮支架而造成的冒顶事故。
4、漏垮型冒顶
由于顶板破碎。支护不严而引起破碎的顶板岩石冒落的冒顶事故。
5、推垮型冒顶
因复合型顶板水平推力作用使支架大量倾斜而造成的冒顶事故。
二、冒顶事故原因
冒顶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其根本原因在于开采过程中矿山压力的活动所造成。顶板的矿山压力活动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先是沿着顶板节理出现裂隙,产生离层现象。此时,如果顶板管理不当,支护质量不好,压力继续增大,岩石变形超过弹性变形极限,就会出现断裂、垮落、片帮或局部冒顶。从发生冒顶事故的原因分析,有的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足,而较多的则是现场管理不善所造成。
三、冒顶的预兆
冒顶的预兆是多方面的,有声音方面、顶板上的、支架及棚子上的及煤帮上的预兆等。
1、声音方面的预兆
采掘工作面冒顶前会发出多种声音,如:采煤工作面老顶断裂时发出的鸣炮声、直接顶受压时的破裂声、掘进工作面棚子及背顶材料受压后的劈裂声等,都是冒顶的预兆。
2、直接顶上的预兆
采煤工作面直接顶在受到老顶压力后,会更加破碎,裂缝条数会增多、加宽,出现掉渣甚至下矸雨。同时,直接顶的下沉量也会增大,下沉速度加快。在掘进工作面,顶板同样会出现裂缝、掉渣、离层等,所有这些现象的出现都表明冒顶事故即将来临。
3、支架及棚子上的预兆
采煤工作面冒顶前反映在支架上的预兆有活柱下缩速度加快,下缩量加大,支柱被折断、压弯或整体向一方倾斜推到。在掘进工作面,棚子及前探支架被压弯、压劈。
4、煤壁上的预兆
顶板来压时,工作面煤壁会因受压而片帮,且片帮速度比平时快,片帮程度严重。同时,由于煤壁片帮,导致顶板裸露,破碎的直接顶失去支撑也会发生冒顶。
四、顶板事故的预防
顶板事故的发生会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会造成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极大损失。防止冒顶事故的措施有:
充分掌握顶板压力分布及来压规律
采煤工作面冒顶事故大都发生在直接顶初次跨落、老顶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
过程中。掘进巷道在布置及支架形式的选择上也要充分考虑压力的分布规律及顶板来压的大小,把巷道布置在压力降低区内。根据掘进工作面岩石的性质,严格控制空顶距。
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
在采煤工作面,根据顶板特性及压力的大小采取合理、有效的支护形式控制
顶板,防止冒顶。当掘进工作面遇到断层、褶曲等地质构造破坏带或层理裂隙发育的岩层时,支架应紧靠掘进工作面。在地质破会带或层理裂隙发育区掘进巷道时,要缩小棚距;在掘进工作面附近应采用拉条等把支架连成一体防止支架被推跨,必要时还要打中柱以抗击突然来压。
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在进入采掘工作面装煤、支护前,首先要敲帮问顶、处理活矸。具体方法是:
人员站在有支架掩护的安全处,用长把工具由轻到重敲击顶板,根据声音判别顶板是否离层。一般而言,实心声,说明顶板没有离层;空心声,说明顶板已经离层。危石必须挑下。危石无法挑下时应采取临时支撑措施,严禁空顶作业。
及时处理局部漏顶
采掘工作面如果出现局部掉矸、漏顶时,必须及时处理。否则,会出现漏顶
处支架受力不均,受力大的支架被压断而引起大型冒顶。
五、顶板事故的处理
(1)首先要加固冒顶边缘支架,防止冒顶范围扩大。其次,设法控制冒顶区上方顶板,严禁空顶作业。只有在控制冒顶区顶板后,才能展开抢救工作。
(2)发生冒顶埋人事故时,要以最近的途径、最快的速度搬运矸石,接近被埋人员。搬矸中,只能用手扒,不许用镐挖。人员救出后,先进行现场急救后再升井救治。
(3)采煤工作面处理冒顶时,要用木垛刹实顶板,不能架空棚。
(4)掘进工作面的冒顶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木垛法或撞楔法处理。
(5)在处理冒顶和抢救人员的整个过程中,应设专人观察顶板,发现有二次冒顶危险时必须立即撤人,防止事故范围扩大。
发生冒顶事故有些属于对客观事物认识有限,而更多的则是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思想不集中,麻痹大意,对地质构造不清、地压规律不明,支护质量不好、检查不及时,因此,通过本文的论述,在做好以上各项工作的同时,要切实抓好容易冒顶的薄弱环节,坚持必要的敲帮问顶制度、验收支架制度、岗位责任制度以及认真做好回柱放顶制度等都是预防冒顶的有力措施。另外,研究事故发生的原因及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是预防事故发生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6篇 煤矿测风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主要危险源
1.仪器不完好。
2.作业地点支护不完好。
3.作业地点有害气体超限。
二、适用范围
第1条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矿井测风、测压等作业。
第2条 测风工应完成以下工作:
1.定期测定矿井风量、风压、漏风量。
2.测定矿井各用风地点的风量,及时提出风量调整方案。
3.测定矿井各用风地点的温度、湿度及所需检测气体的浓度。
4.及时准确填报通风报表和各种记录。
5.计算矿井通风参数(有效风量率、外部漏风率、等积孔等)。
6.监测各用风地点的配风是否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7.在瓦斯等级鉴定、反风演习时,测定有关参数。
8.协助开展矿井通风阻力测定和风机性能测定等工作。
9.通风构筑物的漏风测定。
10.局部通风机风压测定。
三、上岗条件
第3条 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第4条 测风工需要掌握以下知识:
1.掌握《煤矿安全规程》有关风量、气体浓度、温度以及测风的规定。
2. 掌握风表和其它仪器的性能、参数。
3. 熟悉矿井通风系统,掌握各用风地点所需风量。
4. 熟悉测风方法、过程、注意事项。
5. 掌握测定瓦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气体浓度的方法。
6. 掌握测定局部通风机风量、风压的方法。
7. 掌握测定井下温度、湿度、风速等的方法。
8. 掌握测量井巷点压力(静压、速压、全压)和一段巷道压差的方法。
四、安全规定
第5条 在作业前必须进行危险源辨识,作业过程中必须执行“手指口述”。
第6条 携带和使用仪器仪表时,必须轻拿轻放,避免碰撞。
第7条 测风时,应在专门的测风站进行。没有专用测风站时,必须选择巷道顶帮完好、断面规整、无障碍物且前后10m无拐弯的直巷作业;在牵引车或胶轮车运行的巷道中测风时,必须在牵引车或胶轮车停止在100m外或车辆通过5min后方可进行作业。
第8条 在斜巷测风时,人员必须站稳,防止滑倒。
五、操作准备
第9条 入井前必须根据工作任务携带所用的风表、秒表、温度计、瓦斯检定器、便携式报警仪、皮尺及记录本等有关仪器仪表。
第10条 入井前应对仪器仪表进行检查,并符合以下要求:
1.风表开关、回零装置和指针灵活可靠,外壳及各部位螺丝无松动,风表校正曲线吻合。
2.秒表的开关和指针灵活。
3.计算器电量充足、按钮有效。
4.皮托管的中心孔和管壁孔无堵塞。
5. 压差计液量符合规定,各器件完好。
第11条 井下测风地点的选择:
1.测风地点应选择在:矿井一翼、水平进回风巷;采区进、回风巷;采煤工作面进、回风巷;掘进巷道;井下主要用风硐室;其它需要测风地点。
2.主要风道中的测风工作应在测风站内进行;在无测风站的地点测风时,应选择巷道断面规整、支护良好、无空顶片帮且前后10m巷道内无障碍物和拐弯的地点。
第12条 根据测量风速的大小,选用合适的风表。
第13条 矿井每10天至少进行1次全面测风,测风地点、位置、测风周期应符合相关规定。
第14条 测风操作顺序:检查仪器→入井测风→测温度→测气体浓度→填测风手册→填测风记录牌板→整理仪器→升井填测风报表→报审。(测压、测巷道空气参数时顺序同测风顺序)
六、正常操作
第15条 用侧身法测风时,测风工在测风断面内应背靠巷道壁站立,手持风表将手臂向风流垂直方向伸直,风表叶片迎向风流并与风流垂直,在巷道横断面内均匀移动。为消除人体对风速的影响,应将测得的风速乘校正系数。校正系数按式(1)计算:
k=(s-0.4)/s (1)
式中 k—校正系数;
s—测风巷道断面积,m2;
0.4—测风工人体所占面积,m2。
第16条 风表测风的方法有定点测风和线路测风两种:
1.定点测风:巷道断面在10m2以上时测120s;巷道断面在4~10m2时测60s。
2.线路测风:风表在测风断面内按规定线路、规定时间(60s,120s)匀速移动。根据断面积大小,线路分四线法、六线法、迂回八线法,如图1所示。
第17条 测风时,应先将风表记数器指针回零或记下始读数,待风表叶轮转动30s左右后,再同时启动风表记数器和秒表进行测定,测定结束同时关闭。风表开(停)应与秒表开(停)一致。
第18条 根据测得的表速在风表校正曲线上查得对应的真风速。
第19条 在每个测风断面测风至少3次,风表多次转动格数误差[(最大读数-最小读数)/最小读数]不超过3%时取其平均值。
第20条 测得的风速乘以巷道断面即为该断面的风量值。
第21条 各种风量的测算:
1.矿井主要通风机的工作风量用下述方法测定:
(1)在风硐内测风时,可使用自动测风仪表或超声波风速仪。
(2)在主要通风机出风口测风时,轴流式通风机测风断面应选在环形扩散器断面,用等面积环的原理在断面内布置测点;离心式通风机测风断面应选在扩散器出口,在断面内按网格状布置测点。测3~5次后,取其平均值。
2.局部通风机工作风量用下述方法测定:
(1)用风表测定时,先在局部通风机吸风口前l0m巷道内(图2中a-a断面)用风表测风速,求得风量值;再在局部通风机后5m巷道内(图2中b-b断面)用风表测风速,求得风量值,a、b断面的风量差即为局部通风机的工作风量。
(2)在局部通风机的进、出风口直接用高速风表测定时,应手持风表紧靠防护网按绕线法在吸风口全断面内均匀地移动lmin而测得。测风人员必须站在风机一侧,不可正对吸风口。
3.测定全风压供给掘进工作面的风量时,测点应选在局部通风机吸风口前l0m的进风巷内,如图2中的a-a断面。
(2)
式中 v均—断面平均风速,m/s;
ρ—测点的空气密度,kg/m3;
hvi—各测点测得的速风压,pa;
n—同一断面内布置的测点数。
4.掘进工作面的风量测定应在风筒出口以外10~20m的巷道内进行,如图2中的c断面;也可在风筒内c断面(图2)用皮托管、压差计测得。
5.测定风筒百米漏风率按式(3)计算:
(3)
式中p—风筒百米漏风率,%;
qf一局部通风机的工作风量,m3/s;
q—掘进工作面风量(风筒末端风量),m3/s;
l—风筒长度,m。
6.矿井有效风量按式(4)计算:
(4)q = q i +∑q i+∑q i十∑q其他i
式中q i──第i个采煤工作面进风流实测风量换算成标准状态的风量,m3/s(可以用测量风量_测量点空气密度/1.2);
q i──第i个掘进工作面实测风量换算成标准状态的风量,m3/s
q i──第i个碉室进风流实测风量换算成标准状态的风量,m3 /s;
q其他──第i个其他用风地点迸风流实测风量换算成标准状态的风量,m3 /s;
7.矿井有效风量率按式(5)计算:
(5)c=(q / ∑q i)_l00%
式中 q i一一第i台主要通风机实测风量换算成标准状态的风量。m3/s
8.矿井外部漏风量的计算按式(6)计算
(6)q =∑q —∑q
式中 q ── 第i号风井实测风量换算成标准状态的风量,m3 /s;
式中△q外漏—矿井外部漏风,m3/s;
∑q主通—各台主要通风机工作风量之和,m3/s;
∑q总回—各回风井的风量之和,m3/s。
9.矿井外部漏风率按式(7)计算
(7)l= q /∑q i l0%
式中 l—矿井外部漏风率,%;
∑q外漏—矿井外部漏风量之和,m3/s;
∑q主通—各台主要通风机工作风量总和,m3/s。
10.计算矿井有效风量、漏风量时,风量应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风量,可按式(8)计算:
(8)
式中 q标—标准状态下的风量,m3/s;
q测—测定地点的风量,m3/s;
p测—测定地点的空气密度,kg/m3;
1.2—标准状态下矿井空气密度,kg/m3。
第22条 矿井等积孔的计算,可按式(9)计算:
(9)
式中 q—实测矿井风量,m3/s;
h—矿井的通风阻力,pa。
或
式中 h—矿井的通风阻力,mmh2o。
第23条 测风注意事项:
1.测风时风表不能距人体及巷道顶、帮、底部太近,一般应保持200mm左右的距离。
2.各类风表要配有长0.5m左右的非导电表把。
3.在倾斜巷道内测风时,要注意使叶轮与风流方向始终保持垂直。
4.在遇到有车通过或风门开启等情况时,要等待一定时间,待风流稳定后再进行测风。
5.及时记录和换算测定结果,发现偏差较大时应重新测定。
6.风表叶片不得和其它物体接触、倒转或用嘴吹,风表用后应放入盒内,不得交给非测风人员保管。
七、收尾工作
第24条 测风结束,及时填写测风手册、测风牌板。升井后及时填写测风台帐,编制测风报表。
烟雾法测风量
当巷道风速低于0.3 时,可以用烟雾法测定。即选一段10m长、巷道断面规整、无拐弯的直线巷道,1人在起点释放烟雾(可以选用四氯化锡、四氯化钛),另1人在终点用秒表记录烟雾到达的时间,然后采用下式算出风速。
v=kl/t
式中k一一系数,0.8~0.9;
l——起点到终点的巷道长度,m;
t一一间隔时间,s
第7篇 煤矿水文地质观测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适用范围
第1条 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本矿井的水文地质观测工。
二、上岗条件
第2条 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第3条 必须熟悉《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中的有关技术规定。
第4条 必须经过煤矿安全知识培训,掌握一定的防灾和避灾知识。
三、安全规定
第5条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操作。
第6条 必须掌握矿井水文地质的观测、分析方法,以及仪器、仪表的定期检校、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
第7条 提交的各类成果资料必须经技术主管或分管科长把关审核。水文地质观测结果应及时复查、核实,确保提供的水文地质资料真实可靠。
第8条 严禁在水文地质观测、计算、资料编录、总结等工作中弄虚作假。
第9条 发现重大水害隐患,必须及时汇批,紧急情况应直接向矿凋度室或矿有关领导报告,并做好记录。
第10条 对小煤矿、老窑、老空积水区的观测,必须有两人以上,严禁单人进行观测。严禁擅自进人通风不良或空顶区域内观测水情。
四、操作规定
第11条 水文地质观测应根据观测项目及有关规定,确定观测的内容、目的及观测方法。
第12条 必须备齐观测工具、专用记录簿,并且统一编号,妥善保管。现场记录应用铅笔填写,以防水浸后造成记录模糊不清。
第13条 检查地面观测孔,其中的淤积物必须低于观测层底面,导水应畅通,否则要注意用水冲洗或用液体二氧化碳冲洗。
第14条 检校观测水位、水压、水量的仪表器具,使之符合精度及安装要求。
第15条 备齐原始记录表。
第16条 固定观测人员,检查排水设备能力和放水路线。
第17条 地面水文地质观测应根据需要进行观测。地面水文地质调查与观测的内容要符合《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 的要求。地面水文地质观测包括水文气象及地面水文地质点的观测。
第18条 对地面气象观测的要求
1.凡距离气象台(站)较远的矿井,应在设立的气象观测站内进行观测;距离气象台(站)较近的矿井,应在设立的雨量观测站内进行观测。
2.矿井气象观测项目与气象调查内容相同。观测降水量常用的仪器为自记雨量计。自记雨量计需经常调整自计钟,换白记纸,添加墨水,并应经常观测仪器运转情况。
3.观测降雨量记至0.1mm,不足0.05mm时可不作记载,历时记至分。
4.每日降水量以早8时为每日分界,从本日8 时至次日8时的降水量为本日的降水量。
5.观测降水量应采用定时分段观测制,非雨季可只分一段,每日8时观测。
6.降水间隔等于或小于15min可看作一次降水,间隔15min上可看作两次降水。
7.降水量的量法
(1)将储水瓶内的水倒人量杯,运杯呈垂直状态,使视线与量杯水面平齐。
(2)观测量杯中水面的凹下面,记至0.1mm。每次观测后应立即记入记录簿中。
(3)如降水量较多,不能一次量完,可分次量,将总数记人记录簿内。
(4)每次水量待复测后方可倒去。
(5)自记雨量计应按说明书规定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使用。
8.降水量观测记录的统计。
(l)每日观测完毕后,应检查观测记录簿各段(或各次)降水量记录是否正确、齐全。发现有错误或不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正。
(2)月终应在降水量统计表中填写旬、日最大降水量及出现日期。
(3)自记雨量计的记录还要做时间订正、虹吸订正和记录纸倾斜订正。
第19条 地表水观测
1.井田范围内及其附近地表水流系统(包括塌陷积水区)的观测站应统一编号。
2.观测站应建立在地基牢固、观测方便并具有代表性的地点,并且便于观测。河流、渠道水文站应尽量选择在顺直、稳定、水流集中、便于布设测验设施的河段;堰闸、桥涵等水文站,一般应选在建筑物的上游,避开水流紊动的地方;水库、湖泊、塌陷区水文站,应选在岸坡稳定、水文有代表性且便于观测的地方。所设置的固定观测标尺及测量坐标和标高,每年复测一次,发现有变化应随时补测。
3.地表水观测时间一般为每月一次,雨季或暴雨后根据需要增加观测次数。
4.地面水文地质观测按规定的时间同步进行,若达不到同步,则应按顺序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5.地表水体的水位观测应使用水位标尺或自计水位计。
(1)水位标尺读数应读至厘米,记载以米为单位。直接观测读数时,应使视线尽可能地接近水面,读取水面截于水位标尺上最近的一个读数。当水面落到水位标尺零点以下时,使用标尺量取的水面到水位标尺零点的距离为负数。
(2)在有风浪的情况下,应将波浪的峰顶和谷底在水位标尺上所截取的最大和最小值读数都记下来,取其平均值。
(3)必须保证测得关键地形点的最高洪水位,如发现漏测,应立即在断面附近找出两个以上的可靠洪水痕迹,及时测下高程。如果在断面附近找不到洪水痕迹,则应在断面上游及下游各找出一组洪水痕迹记录下来。
6.使用自计水位观测水位,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校正。自记纸应按其周期记录形式,每个周期结束时及时更换。
7.对塌陷积水区和水库,除观测水位外,还应在地形图上圈出积水范围,用求积仪分段计算不同水深的面积,求得塌陷积水区、水库的总积水量。同时,要根据地形图和地表水面积,预计不同降水强度下的可能汇水量和水位上升情况。
8.汛期或暴雨后要配合有关部门及时观测地面陷落,特别是向井下充水的情况。观测项目与地表水调查内容相同。观测时间一般为每月一次,雨季或暴雨后根据需要增加观测次数。
第20条 井下水文地质观测的目的和任务。
1.为矿井建设、采掘、开拓延深、改扩建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2.在采掘过程中进行水害分析、预测、预报和防探水。
3.为防治水工程提供水文地质资料。
4.为钻探、堵水注浆提供观测资料。
第21条 井下水文地质观测的内容
1.矿井、水平、含水层、煤层、采区和采掘面的涌水量观测。
2.井巷及采面的突、涌、淋、渗、滴水点的水量、水质、水温观测。
3.井下各类水文地质钻孔、地质孔的水量、水位(压)、水质、水温的动态观测。
4.井巷及井下钻孔揭露含水层、导(阻)水断层、陷落柱、喀斯特裂隙、喀斯特暗河洞穴、涌砂点等的水文地质调查及编录。
5.矿井可能的充水通道的水文地质编录。
6.定期检查各类防(隔)水煤柱的留设情况。
第22 条 地下水位观测
1.井田内的地面水文观测孔、井、泉应统一编号。
2.在使用铅钟、电极、水位计或自计水位计等器具测量水位时,严禁使用标志不准或滑动的测绳和电线。
3.当测绳和电线标记与标准钢尺的比长误差超过1/1000时,应重新标定或更换。水位遥测仪每半年要用测绳实测检校一次。
4.每个测点使用固定的测量工具,不得随意更换。必须更换时,要用新旧测量工具同时各观测一次,并进行一误差改算。
5.每次水位观测要进行两次实测和读数,读数读至厘米。以米为单位时,估读至小数点后二位。水位观测取二次平均值为采用值。
6.水井或水文钻孔水位观测结束后,必须妥善保护井口装置,切实防止钻孔被破坏和堵塞。
7.每年必须进行一次水井和钻孔的深度测量,发现淤堵应提请领导采取清除措施。
第23条 地下水动态观测应在下列地段网点进行观测
1.对矿井生产建设有影响的含水层。
2.影响矿井充水的地下水集中径流带(构造破碎带)。
3.可能与地表水有水力联系的含水层。
4.矿井先期开采的地段。
5.在开采过程中水文地质条件可能发生变化的地段。
6.人为因素可能对矿井充水有影响的地段。
7.井下主要突水点附近或具有突水威胁的地段。
8.疏干边界或隔水边处。
9.观测点的布置,应尽量利用现有的钻孔、井、泉。观测内容主要是水位、水温和水质,对泉水还应观测流量。
第24 条 观测钻孔、井、泉涌水量时,应根据涌水量的大小,分别采用容积法、堰测法、流速仪法、浮标法、喷水钻孔法、流量计(水表)法等不同方法。地表水体和地下水的水位观测,只准使用测绳、铅钟(或电极接头)和自计水位计、水位遥测仪等测量工具。
第25条 地下水温度的观测,应根据地下水的深度、温度、井(孔)口径及要求测量3~5min,读至0.1℃。使用高灵敏测温仪时,需按仪器说明书的要求操作和记录。
第26条 矿井涌水量观测
1.一般应分井口、分煤系、分水平、分采区和主要测水点设站观测,观测站进行统一编号。根据本井田精查地质报告及实测矿井涌水量,本矿井属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型的矿井,每个水文观测站每月观测1 次,雨季观测次数应适当增加。
2.新凿立、斜井,垂深每延深10m时,观测一次涌水量。掘凿至新的含水层时,虽不到规定的距离,也应在含水层的顶底板各测一次涌水量。
3.矿井涌水量的观测,应注重观测的连续性和精度,要求采用容积法、堰测法、流速仪法或其他先进的测水方法。测量工具仪表要定期校验,以减少人为误差。
第27条 用水堰观测涌水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堰要坚固,槽(箱)内壁要光滑、不易变形。水堰要安装在平直、坡度不大于0.5%的水流平稳的水沟内,安装时要用水准尺找平。如必须安置在水流湍急的地点时,则必须采取消能整流措施,使流过水堰的水流保持平稳。
2.观测前应检查水堰是否变形、倾斜、漏水,堰根外侧通气带是否堵塞等。
3.水堰内及其附近如有杂物沉积,必须清理。读数标尺应设在堰板的迎水方向,与堰板的距离应不小于3倍的堰口高度。每次观测至少测量两次水头值,取其平均值。
第28条 用流速仪测定涌水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根据水流速度、水深状况,选择不同型号的流速仪。
2.流速仪一般应每年校正一次,并重新标定流速参数。
3.测流速时断面的位置应选择在河流(水沟)平直、河底比较平坦、水流平稳的地段。根据河段(水沟)实际情况布置测速垂线,然后在各侧线断面上实测数点的点流速,取其平均值即为测线断面的平均流速。
4.流速测定时,首先应确定流速垂线的数目,一般视河流(水沟)的宽度及断面的形状而定。在流速有很大变化的转折点处必须测定流速。
第29条 在特殊条件下,如需采用浮标法测定涌水量时,应符合下列条件和要求
1.在难以使用流速仪或缺少测速仪器的情况下采用。
2.浮标法的实测断面应选在顺直且比较规则的地段,其长度为井下水沟宽的5~10倍。水沟水流应均匀平稳,无旋涡及回流,无阻碍水流的杂物等。
3.实测时按下述程序进行
(1)选定实测地段后,按相等距离布设2~3个断面,即上断面、基断面(中断面)、下断面。
(2)对每个断面进行横断面测量,水深点距应为0.3~1.0m,并用坐标纸绘出横断面图。井下水沟横断面测量水深不得少于3个点。
(3)根据实测地段水的深浅选择浮标种类,从上游断面以上5~20m 处投放,以便使浮标在接近上断面时,已具有同行水流的速度,测出浮标从上游断面至下游断面的时间,求出流速。
4.浮标可采用水面浮标及浮游浮标。井下可用木片、乒乓球、纸片等代替水面浮标。
第30条 井巷水文地质素描
1.井巷及井下钻孔揭露含水层时,要确定含水层的层位、名称,详细观测、记录含水层的产状、厚度、岩性、成分、颜色、构造、裂隙和宕溶发育情况,揭露点的位置、坐标、标高、出水形式、涌水量及水温等,并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必要时应进行水中环境同位素比值及特殊元素的测定。
2.井筒或穿层石门揭露中等以上含水层时,要绘出四壁或顶、帮、底三面l:100~l:500 的展开图,应较全面地反映含水层及顶底板的地质特征,岩溶、导水裂隙及有意义的构造等在空间的展布情况。绘制展开图时,两壁应采用同一起点、同一方位、同一坡度的观测基线。
3.观测岩溶时,要注意其形态、方位、大小、所处标高和岩石层位及其与断层裂隙和上下层的关系,有无充填物及充填物成分和充水状况。
4.绘制岩溶素描图或进行实测编录的步骤
(1)确定实测范围及方向,说明岩溶赋存的地点及相应的坐标、标高,确定素描图的比例尺。
(2)进行实测描绘,整理清楚绘制成图。
(3)重点地段的岩溶形态除进行实测索描外,应摄影或录像记录。
5.观测含水裂隙时,较密集裂隙可取1~2m2的范围内进行观测。应测定其产状、长度、宽度、数量、形状、尖灭情况,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测定岩石的裂隙率,观测允填程度及充填物,观察地下水活动的痕迹,绘制裂隙玫瑰图,测定面积。
井下突、淋、滴、渗水点的观测
1.观测出水时间(年、月、日、时、分)。
2.观测出水地点,以巷道最近的导线点控制其位置,以便算出准确坐标、标高。将突、涌水.点填绘在采掘工程图和充水性图上。
>;3.观测出水层位、岩层厚度、岩层岩性,岩溶裂隙发育情况,出水形式,出水点顶底板围岩压力的显现变化情况。
4.观测出水点水的颜色、温度、透明度、口感、气味等物理性质,并取样进行水质分析。
5.观测周围出水点和观测孔的水量、水位(水压)变化情况,判断出水水源及影响范围。
6.对井下新揭露的出水点,在涌水量尚未稳定和尚末掌握其变化规律的情况下,应根据矿一井水文地质条件和突水量大小设定观测时间,一般情况下可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观测:
(l)对小突水点(<60m3/h),突水量每天观测1 次,并观测临近出水点的动态变化。
(2)对中等突水点(60~600m3/h),突水量每8h观测l次,并对附近钻孔水位及临近出水点的动态变化每天观测1次。
(3)对大突水点(600~1800m3/h),突水量每2h 观测l次,地面钻孔每12h观测1次,对临近矿井进行水位、水量观测,及时掌握地下水动态,判断突水水源及其变化。
(4)对特大突水点及溃入性涌水(>;1800m3/h),在未查明突水原因前,应每隔1~2h观测一次,以后可适当延长观测间隔时问。涌水量稳定后,可按井下正常观测时间观测。
第32条 当采掘工作面上方影响范围内有地表水体、富含水层、穿过与富含水层相连通的构造断裂带或接近老窑积水区时,应每天观测充水情况,掌握水量变化。
第33条 井下水文观测孔要观测疏水降压(疏放老空水)钻孔涌水量、水压,在涌水量、水压稳定前,应每小时观测1~2次。涌水量、水压基本稳定后,按正常观测要求进行。
第34条 在开采受地下水威胁的煤层时,所揭露的断层在其出水或有出水征兆时应记明断层的位置,确定其坐标、标高,并观测断层的产状及落差,断层带的宽度及其力学性质,断层两盘含水层的岩性、厚度、破碎程度、顶底板承受的水头压力,断层带充填物的成分及胶结程度。判断其含水性、导水性及隔水性。观测出水情况、出水方式和出水部位,测定其出水星,并观测变化趋势。观测水的物理性质(温度、颜色、气味等),必要时取样进行水质分析或环境同位素比值的测定。
第35条 对井下揭露的出水或有出水征兆的小型褶曲构造的观测。
1.观测褶曲的产状及力学性质。记录观测点位置,观测其坐标、标高。
2.观测裂隙的产状、发育程度及充填情况。
3.观测出水状况、出水方式和出水部位,测定水量,观测变化趋势。
4.观测水的物理性质(温度、颜色、气味等),并取样进行全分析,必要时应测定环境同位素比值。
第36条 井下探到或揭露陷落柱的观测
1.观测陷落柱的位置(坐标及标高),尽量圈定其范围。
2.详细观察陷落柱内充填物的岩性、胶结程度、柱体周边围岩裂隙发育情况等。
3.涌水的陷落柱要测定涌水量,并要取水样做水质分析。
4.必要时要取样进行特殊项目分析,判断涌水水源。
5.有钻孔探到陷落柱时,要做出钻孔柱状图或剖面图。孔内如有出水现象,则要测定水量、水压、水温等。
第37条 对矿区(井)范围内的小煤矿(包括已关停的小煤矿)及老空积水区的水文地质调查。
1.调查井口坐标、标高、井深和到达煤岩层位。
2.调查小煤矿、老窑的开采时间及范围、充水特征、出水点、老空充水区、充水巷道的位置,开采的上下限、涌水量及排水设施等。
3.调查小煤矿是否越界开采、是否向矿井排放水、与矿井之间是否有完整的防隔水煤柱、是否有因小煤矿开采而引起危害矿井的可能充水因素等情况。
4.小煤矿开采结束后,要收集报废井筒的封闭日期、封填材料及深度等资料。
第38条 对井下的涌(突)水点,必须跟踪观测,掌握其动态特征,并及时收集邻近区域的水文地质资料。
第39条 如发现突水预兆,立即向矿调度室和领导报告,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避免酿成大的灾害。
第40条 井下水文钻孔进行水量、水位、水压观测应注意:
1.测压用的压力表要校验合格、反应灵敏,最好用专用的高精度压力表或高精度压力表传感器进行观测,并根据孔口标高及时换算出水位标高。
2.钻孔在钻进过程中,应记录初见涌水的孔深、水量、水位(压)等,且每进尺5~10m 或按设计要求测定水量、水压和水位。发现水量突变时,应停钻测算深度和进行水量观测。
第41条 原始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并记录在专门的水文地质原始记录簿上。每次观测必须记录观测的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姓名。记录簿应统一编号,妥善保存,不得缺页、破损。认真完成观测结果的计算、校对、分析工作,及时填给各类台账、图纸资料。
五、资料管理
第42条 原始资料整理
1.必须使用专用的记录本填写水文地质观测试验记录、并分页编码,附必要的草图,写明观测地点、日期、观测者姓名、使用仪器及编号。
2.必须同时记录影响观测实验资料精度、质量的各种因素和主要原因,供分析资料时参考。
3.每项测试所用记录本要按时间顺序进行编号,注明目录索引后,归档保存。
4.测试资料应在当天进行计算整理,并将计算结果和计算公式填写在专用台账上;原始资料的计算,必须由两人对算复核,发现问题要及时核实或补测。汇总表要经技术主管或分管科长审核。
5.填写各类台账、图表和成果表时,必须使用钢笔或碳素笔,要求字迹工整、图文清晰、数据准确,影响观测资料精度的各种因素也应同时填写在备注栏内。
第43条 填写各类水文地质观测台账
1.矿井涌水量观测基础台账。
2.矿井涌水量成果台账。
3.气象资料台账。
4.地表水文地质成果台账。
5.钻孔水位及井泉动态观测台账。
6.抽(放)水试验成果台账。
7.矿井突水点卡片和台账。
8.井下水文地质钻孔台账。
9.水质分析成果台账。
10.水源水质受污染观测资料台账。
11.水源井(孔)台账。
12.封闭不良的钻孔台账。
13.矿井分水平涌水量及泵房排水设施能力汇总台账。
14.其他一专门项目台账。
第44条 填绘各类水文地质图纸
1.矿井充水性图。
2.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3.综合水文地质图。
4.水文地质柱状图。
5.水文地质剖面图。
6.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还应具备主要含水层等水位线图、井上下防治水系统图以及专门水文地质图(如区域水文地质图、岩溶图、地下水化学图)等。
第45条 每一种成果表或台账、图表填写后必须进行校对,并需经技术主管或分管科长签字。
第46条 资料分析及归档保管。
水文地质工应如实向技术主管或分管科长汇报当天观测的情况,当天的资料必须及时整理并妥善保管。图纸、资料不得随便携带到公共场所,不得私自向外单位提供图纸、资料。所有整理好的资料、图纸必须及时上缴归档,防止丢失、泄密。
第8篇 煤矿测压操作安全技术规程
(一)测压前的准备工作:
l、按测定要求准备测压仪表、工具、材料等。
2、入井前应检查测压仪表,空盒气压应经过标定,外壳玻璃应无破损。刻度及温度校正表应齐全,量程合乎要求,压差计或补偿微压计应不漏气、并装有酒精,精密气压计应充足电、且其数字显示要稳定,皮托管不堵塞,胶皮管气密应良好。
3、选择测压仪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测量绝对压力时用空盒气压计、精密气压计。
(2)测量相对压力或压差时用“u”形水柱计、单管倾斜气压补偿微压计。
(3)测量静压差时,也可用精密气压计。
(4)用精密气压计测定时,要同时测定测点的标高和空气密度。
(二)测压操作及注意事项
l、用空盒气压计测压时,应将仪器盒面平行于风流方向放置,等待10一20min,一面注意指针位置,一面用于轻击气压计的玻璃,巨指针稳定后,直接读出测点的大气压力。
2、“u”型压差计或“u”型倾斜压差计在测压前应注入蒸馏水或酒精,“u”型管两侧的液面应处于同一水平。
3、操作单管倾斜压差计时,应遵守以下原则:
(1)用单管倾斜压差计测压时,应配备皮托管和胶皮管,皮托管的管嘴要正对风流方向。
(2)测定时,先将仪器调平,把三通旋钮转到测压位置,用短胶管排除积存于仪器中的气泡,把仪器的液面调到零位,确定仪器的校正系数_值,然后把上风侧测点皮托管一端连到测压仪的“十”端,把下风侧测点皮托管的一端连到测压仪的“一”端,稳定后,读出刻度数。
(3)将测得的读数记入记录本,同时,记下测定时仪器的校正系数k值,读数乘以k值即为两测点间的压差。
4、使用单管倾斜压差计时的注意事项是:
(1)测定时,应防止水、杂物堵塞胶皮管,防止车辆、设行人挤压坏胶皮管。
(2)仪器和胶皮管的所有接点要严密,防止漏气影响精度。
(3)携带压差计行走时要小心,防止损坏和溢出酒精。
四、其他参数的测定
(一)空气相对湿度可用手摇湿度计或风扇湿度计测定:
湿度测定仪的两支温度计应完好,盒中钥匙、纱布、滴水管对相对湿度的牌板应齐全。
(二)操作湿度计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人员不能对着仪器呼吸;
2、必须在温度计的数值变化稳定后再读数;
3、旋转风崩湿度计的发条时,不要过紧、过猛,以防止上断发条。
第9篇 煤矿防治水的安全技术规程措施
1.相关部门必须做好工作面的探放水工作,防止含水层或与工作面相邻老空积水在煤层开采过程中突然涌水,发生水害事故。
2.探放水打钻钻进时,如发现煤矿安全规程291条中的预兆时,必须停止钻进,严格按照291条的规定执行。
3.定期观察地表塌陷区塌陷情况,对容易积水的地方必须填平填实或采取排水措施,防止积水渗入井下。
4.地表裂缝和塌陷地点必须填塞,防止地表水沿裂缝流入井下。填塞裂缝时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防止人员陷入塌陷坑内。
5.严禁在各种防隔水煤柱中采掘,不得开采已留设的防水煤柱。
6.地测部门必须做好水文地质预报,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施工单位必须做好疏排水和防水工作。
7.开采过程中遇到煤矿安全规程266条规定的突水征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8.工作面必须在风、机两巷建立疏排水系统,及时将工作面涌水、积水排出。
9.排水系统使用的水泵、水管、闸阀、排水用的配电设备和疏电线路,必须经常检查和维护,保证排水系统能够正常运转。
10.施工单位必须在机巷迎头准备一台37千瓦的备用水泵,当工作面涌水超过正常涌水时能将涌水排出工作面。备用水泵必须完好。
第10篇 煤矿粉尘防治技术规程
随着综采、综掘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高产高效工作面和综放工作面的广泛应用,我国煤矿粉尘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经“八五…‘九五”期间的科技攻关,防降尘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在煤层注水、采煤机防尘、液压支护防尘、放煤口防尘及综掘面粉尘高效控制、呼吸性粉尘测试仪器的研究和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综采工作面防尘技术
(1)煤层预湿注水技术。煤层注水是煤炭开采中一项有效的预防性减尘措施,早在20世纪40年代,国外已开始采用此法减尘,至今已成为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比利时和波兰等主要采煤国家广泛采用的减尘措施。我国从1956年在本溪彩屯煤矿首次试验煤体预注水防尘技术,到1990年已有40%的采煤工作面实施煤体预注水防尘技术。经过多年科研实践,煤层注水预先湿润煤体已经成为我国综合防尘技术核心,开发了长钻孔、短钻孔和深钻孔等煤层注水的成套技术,开发了水泥砂浆封孔泵,解决了封孔难的问题,提高了煤层注水降尘的效果。研制了自动化控制的注水系统。
随着综采放顶煤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但由于综放开采的开采厚度大多在5m以上,最大厚度已达10m,而一般煤层在垂直于顶板方向上的渗透性较差,传统的注水工艺不能满足厚煤层开采的需要,“九五”期间,兖矿集团有限公司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联合攻关,研究开发出适合厚煤层开采的煤层注水技术。
在“九五”期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与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研制了由流量和压力传感器、比例控制阀、计算机、泵、液压系统组成的全自动控制的注水系统。煤层注水自动化控制系统与装备属于典型的机电液一体化设备,为了保证系统能够可靠工作,各子系统均具有手动和自动控制功能。
(2)采煤机防尘技术。自“八五”以来,重点开展了对采煤机、液压支架及放煤1:3粉尘的高效治理技术的研究,先后研究出采煤机含尘气流控制、高压水外喷雾降尘技术,对液压支架、放煤口实施自动控制水喷雾降尘技术,使采煤机司机处空气中的含尘浓度在使用含尘气流控制技术和高压外喷雾降尘技术后分别下降了60%~70%和82%~93%,液压支架、放煤el自动喷雾降尘技术的使用,使放煤工操作处的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分别下降了84.7%和67.5%,使支架移架时下风流7m处的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分别下降了74.6%和61.1%,较好地降低了含尘气流的粉尘浓度。在破碎机处研究出破碎机声波雾化降尘技术、磁化水降尘技术、预荷电喷雾降尘技术和高压喷雾降尘技术,对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降尘效率分别高达85%~97.7%和87.1%~97.9%,极大地降低了破碎机工作时空气的粉尘污染。
2.综掘工作面除尘技术
随着综掘水平的提高和掘进防尘技术的发展,粉尘治理的重点由治理总粉尘向治理呼吸性粉尘转移,先后研究成功一些粉尘防治技术和装备。
在“七五”期间研究的附壁风筒配合湿式除尘器解决机掘工作面高浓度粉尘问题的基础上,“八五”期间,研制出煤矿用袋式除尘器及其专用的kdz对旋轴流式通风机。该除尘器的处理风量230~250m3/min、工作阻力2000pa(接近湿式过滤式除尘器)、电机功率2×26kw,对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除尘效率分别高达99%和90%,配合附壁风筒在断面积为10m2以上的机掘面使用后,使司机处的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分别下降到21.4mg/m3和9.7mg/m3,降尘效率分别达93.27%和90.53%。与此同时,为了解决小断面巷道掘进的粉尘治理,开发出处理风量较小(90—130m3/min)的机掘面湿式_zc型旋转栅除尘器,其对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除尘效率分别达到99%和88.5%。机掘面干式除尘技术的研究成功,标志着我国机掘防尘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九五”期间,为了降低袋式除尘器的体积,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干式除尘技术的研究和广泛推广工作,研究出达到:mtll3—1995《煤矿井下聚合物制品阻燃抗静电性通用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中规定的抗静电、阻燃性能的要求,且在高过滤风速(3.5—4.0m/min)条件下具有高集尘效率的矿用安全高效除尘滤料,填补了我国滤料在煤炭行业的一大空白,其技术性能达到了国外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由于滤料过滤风速的提高,在相同处理风量(230~250m3/min)条件下,使袋式除尘器的体积在“八五”基础上减小了41%。该除尘器的处理风量224m3/min,工作阻力2083pa,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除尘效率分别达到99.3%和95.5%。在煤矿井下工业性试验时,掘进机司机处的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分别下降到18.38mg/m3和8.89mg/m3,除尘效率分别达到了91.1%和92.25%,有效地降低了综掘面的粉尘浓度。该除尘滤料及新型袋式除尘器的研究成功,对干式除尘技术在我国煤矿的推广应用起到重大促进作用,对提高我国煤矿机掘防尘技术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由于湿式除尘技术与干式除尘技术相比具有投资少、体积较小的优点,因此,针对我国煤矿机掘巷道较小、经济效益普遍不太景气的特点,在进行干式除尘技术完善提高的同时,又与波兰komag采矿机械化中心合作,开展了适合中国煤矿机掘面生产技术条件的高效湿式除尘技术的研究。该技术包括高效涡流控尘装置、高效旋流除尘器及其配套移动系统。高效涡流控尘装置比原来的附壁风筒产生的附壁效应强7倍左右,控尘效果更好;高效旋流除尘器的处理风量为250~350m3/min、工作阻力为1800pa,它集多种除尘器原理于一体,对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分别达到99%和94%一98%,其技术性能已接近袋式除尘器的水平,并且其脱水效果十分理想。它的研究成功使我国煤矿机掘湿式除尘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3.粉尘采样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研究成功ain一95型粉尘粒度分布和浓度测定仪和azf一01型呼吸性粉尘采样器。
aln一95型粉尘粒度和浓度测定仪集粉尘粒度分布和浓度测定于一体,它利用光吸收原理测定粉尘浓度;利用斯托克斯(stokes)定律结合光吸收原理测粉尘粒度分布,其粉尘采样、粉尘浓度和粒度分布测定的数据储存均实现了自动化。该测定仪的采样流量为15l/min,粒度分布测定范围1~1501~m,浓度测定范围不限,目前已在我国部分煤矿推广使用。
为了准确测定含尘空气中的呼吸性粉尘浓度,以评价呼吸性粉尘对环境污染的程度,成功研制出azf一01型呼吸性粉尘采样器,它是一种长周期呼吸性粉尘采样器,能连续工作8h,其呼吸性粉尘浓度测量范围达1—300mg/m。,采样流量3—4l/min,负载阻力大于1000pa,采样准确度±10%,分离效能符合bmrc国际标准曲线(各控测点允许偏差±5%)。该仪器双薄膜泵加稳流装置的抽气系统具有采样流量稳定、负载能力大的特点,其旋转式压紧结构及水平布置的采样滤膜头解决了高浓度、长时间采集粉尘易脱落的难题。它的研究成功,填补了我国便携式本质安全型、长周期定点呼吸性粉尘采样器的空白,其主要技术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第11篇 非煤矿山凿岩机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进入工作面首先必须严格做好以下几点:
1通风防尘效果良好,风筒、 水管按要求跟上迎头,必须冲洗好工作面;平巷要顺、反向冲洗10米的顶邦;天井要冲洗工作台以上部分;采场要冲洗好顶邦。
2认真检工作面是否有盲炮和残药,发现盲炮必须处理好。
3检查供风、水是否正常,风、水各接头是否有松动。
4天井掘进必须检查工作平台和吊盘撅是否牢固可靠,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必须了解和熟悉作业地点技术要求,坚持正规化作业,不违章操作,按设计施工。
6工作时必须保证照明良好。
二、禁止打残眼和带盲炮作业,反对图省事和找便宜,不管安全的坏思想、坏作风。
三、禁止带浮石(包括掘进和回采)作业,必须全面仔细地进行敲邦问顶,不准用风钻去代替撬棍去顶浮石,禁止在活毛上打眼。
四、禁止打干眼,开钻时先开水门后开风门,开始(点眼)要开半风门,把钎人躲开后才准开全风,换钎不要开全风门,操做要准、稳。
五、打眼者要站在风钻的右侧,手扶风钻,不准坐或跨在风钻的气腿上,风水绳只准从凿岩机工身体的一侧通过,禁止从两腿之间跨过。
六、打眼过程中任何人不准从风钻的下面通过或前面停留,不准从风钻、钎子的上部越过,随时注意风水绳接头是否松动。
七、在打眼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作业区的顶板和两邦、棚子和支柱是否有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钻检查处理,重大问题及时向车间(队)汇报。
八、矿房回采和天井(竖井)打眼时必须两人。禁止单人作业,在不安全的矿房禁止两台(多台)凿岩机同时凿岩。
九、在矿房溜矿井上口打眼时,溜井上口必须用4公分木板以十字花盖严,气腿下部必须双行木板,否则不准打眼。
十、吹炮眼时,吹眼人不要对着炮眼,主机和助手两人要配合好。
十一、采用新型凿岩机凿岩时,要遵守新的凿岩机操作规程。
十二、在高空或在有坠落危险的地方作业时,必须系好安全带。
十三、在可能出现老硐及大量积水的区域内进行采掘作业时必须按设计打好探水眼。当作业面岩石出现“冒汗”、滴水增大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及时向有关人员汇报,在确认无安全隐患时方可继续作业。
第12篇 煤矿工人工作面胶带运输机司机技术操作规程
煤矿工人工作面胶带运输机司机技术操纵规程
(一)、一般规定
第1条、经过专门培训并获得合格证的职员方可持证操纵。
第2条、所有保护装置,如跑偏、低速、煤位、信号闭锁系统,制动及制动闭锁系统均应正确使用,且灵敏可靠。
第3条、使用具有灵敏可靠的超温洒水、烟雾报警系统。
第4条、禁止超负荷运转。
第5条、禁止任何职员在任何情况下乘坐胶带运输机。在职员跨越处须设有过桥。
第6条、对违章指挥,司机有权拒尽执行。
(二)、开机前的预备
第7条、检查动力传动系统,各种保护装置,连接件的紧固情况,信号闭锁系统的完好情况。
第8条、检查动力传动系统的油质、油位是否符合规定。
第9条、检查清扫器的磨损情况。
第10条、检查胶带的张紧程度是否适当,胶带接头是否良好。
第11条、检查胶带有无跑偏,中间架是否歪斜。
第12条、检查底胶带是否有摩擦异物的情况。
(三)、启动运行
第13条、发出启动报警信号方可开机运转。
第14条、禁止甩掉任何一种保护强行开机运转。
第15条、胶带运输机启动后,留意观察胶带运输机的运转状况,检查各部轴承的温度是否正常(温度不得超过75°),检查电动机温度是否超过厂家铭牌的规定(温度不得超过110°),检查液力偶合器温度(温度不得超过110°)。若有异常及时停机检查处理,杜尽拼设备现象。
第16条、胶带运输机运转过程中要巡回检查各部运转效果,集中精力听清开停车的信号,杜尽误操纵。
(四)、停车
第17条、停车时使胶带处在最小的负荷状态下,避免胶带运输机重载启动。
第18条、停车后重新检查各种保护及各部位的状况,处理异常现象。
第19条、离岗时,要切断电源。
(五)、缩胶带操纵
第20条、空负荷情况停车,切断电源并在胶带运输机尾打上闭锁。
第21条、检查缩胶带锚固装置是否安全牢靠。
第22条、根据胶带运输机尾承载段的长度拆除相应长度的中间架及托辊。
第23条、操纵收缩千斤顶,使承载段和装载机头的搭接间隔有半米为止。
第24条、启动张紧车进行储带。
第25条、胶带张紧好后,空机运转,检查调整胶带运输机尾和机头储带仓跑偏情况。
第26条、胶带运输机代载试运转,进一步检查胶带的跑偏和张紧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六)、收胶带操纵(无卷带装置)
第27条、空负荷情况停机并切断电源。
第28条、停机前应使要收的胶带停在离收带绞车最近处。
第29条、停机后在收带处钉上闭锁。
第30条、在收带接头处把非收的胶带用专用的带夹夹住,并利用专用生根柱生好根,用带夹把所收的带连到绞车钩头上,绞车绳不对向时应加滑轮导向。
第31条、张紧绞车送电、松胶带。收带绞车司机根据专人的指挥中断地牵引收带,直到所收的带被全部拉出方可停止张紧绞车。
第32条、除往所收的带,接上胶带接头,整理好收带处的中间架,最后打开闭锁。
第33条、启动张紧绞车,使胶带紧张,主电机送电,打点空机试车,检查跑偏情况。
第34条、重负荷试机,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七)、收胶带操纵(使用专用裁带装置)
第35条、胶带空运转,将所要裁的胶带接头转到卷带滚筒处。
第36条、利用卡带装置卡住带。
第37条、松张紧绞车,抽开胶带一端接头,将储带端与卷带滚筒相接。
第38条、开动卷带滚筒,将胶带卷起,抽开胶带另一端并与主胶带空端相连,抽出卷带滚筒。
第39条、松开卡带装置,开动张紧绞车,将胶带张紧到规定要求。
第40条、空机试运转调整跑偏,然后再重载试机调整。
第13篇 煤矿锻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锻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 准备工作:
1. 上岗前工作服穿戴整洁,齐全、袖口扎紧,女工必须将长发盘起并戴好工作帽。
2. 工作前要整理工作场地,检查气锤油路是否畅通,在未修复前严禁使用。
3. 空气锤的三个水平旋塞和止回阀是否在“空行程”位置,传动部分有无卡死现象,锤杆是否干燥,零件有无损坏,若有上述现象,处理后方可开机。
4. 使用的砧块是否合适,若调换上下砧块时,应选用适当的砧块,将锤头托住,并且电动机停止。如果上下砧块未装好前,不能使用。砧块出现倾斜,应修复后再使用。
5. 使用工具发现裂纹,严禁继续使用。
6. 模锻工具和其它较大的自由锻工具,使用前必须按规定进行预热,冬季天气,寒冷的锤头和砧子要预热。
7. 生炉加热时,要留有火眼,保证鼓风畅通。
二、 操作过程:
1. 先合刀闸,再起动按钮,进行试车。在试车过程中检查工作机构是否平稳,冲气漏气有无异响声音。
2. 不得做闭式模锻使用。
3. 不得利用锤头上升时作握料或做其它影响锤头上升的工作。
4. 不得重锻温度较低或厚度较簿的工件。
5. 不得在锤头装上过重的砧块。
6. 延伸锻件所用的钳子,一定要套上钳子箍。
7. 开锤和拿钳必须协调一致,工作中不充许与别人说笑。
8. 要经常清除砧子上的氧化皮,砧子上严禁放任何东西。
9. 人身体任何部分不能进入锤头之下。
10. 严禁远距离抛扔锻件。
11. 受打击的工具,上面不准有油。
12. 料要放在砧子中间锻造,如果必须在砧子边缘上打,则一定要轻打。
三、 安全及维护:
1. 应经常注意机床外表的清洁,不要使污物染于其上,滑动表面要经常涂油,门窗关好,以防止灰尘侵入。
2. 电气设备的触头使用一段时间,因氧化损耗而接触不良,应请专职电工进行修理。
第14篇 攀煤集团公司大宝顶煤矿机电运输规程安全技术措施
(一)、运输
每一次作业时,必须明确安全负责人、施工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负责工程施工的安全、进度和质量,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
本次施工,40t中部槽从井下+1539m石门装车运输至4221-36运输巷,其他电机、减速器、机头、机尾等大件和开关等电气设备由机电科安装队厂房运输至4221-36运输巷;
从地面往井下运输的设备必须完好,电气设备不失爆,有三证(产品合格证、防爆合格证、入井许可证)和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方可入井;
机械设备无缺件,零部件无变形失效不好使现象,不完好的设备严禁运往井下使用;
从地面往井下运输的设备,物料等必须绑稳、绑牢,不得有松动滑脱现象;
用平板车运送设备时,必须将设备与平板车绑稳绞紧,设备与平板车之间垫木料防滑,运输推车时,两车严禁撞击;
过+1400m运输大巷时,必须事先与井下运输调度联系,经同意后,方可推车进入;
> 推车时,必须严格遵守人力推车的有关规定,1次只准推1辆车,严禁在矿车两侧推车;
同向推车的间距,在轨道坡度小于或等于5‰时,不得小于10m,坡度大于5‰时,不得小于30 m,坡度大于7‰时,严禁人力推车;
推车时,必须时刻注意前方。在开始推车、停车、掉道、发现前方有人或有障碍物时,从坡度较大的地方向下推车以及接近道岔、弯道、巷道口、风门、峒室出口时,推车人必须及时发出警号;
过风门时,必须提前打开风门,通过后,及时将风门关闭,严禁车速过快撞击风门;
推车时,严禁蹬车、坐花架车,严禁放飞车;
从+1539m石门运输中部槽装车时,必须四人一组,将中部槽向平板车上装,不准超重、超高和重心偏载;
车装好后,必须用手动葫芦将平板车和中部槽牢牢锁成一个整体,严禁松动,滑脱,未锁好就推车运输;
过二采jd-55绞车道时,必须严格遵守该材料上山的管理规定;
提升下放时,必须经安全负责人和持证上岗的把钩工检查完装车情况和车辆及连接装置情况,无误后,方准打点作业;
提升下放时,各石门设人警戒,严格执行“行人不行车,行车不行人”的管理规定;
严禁蹬钩,随料车一同上下;
设备到达4221-36运输巷入口时,根据该巷道的实际情况,经机电科研究决定,采取措施后,用皮带将设备运输至安装地点;
皮带运输的安全规定:
本次用皮带运输是将皮带反转,运行方向为皮带机头→皮带机尾,作业前,必须先拆出皮带的逆止器,运输完后进行恢复;
用皮带运输时,皮带上必须垫木板,木板长度为压住三组三联托辊为准,宽度不低于600mm,厚度1寸;
运输时,木板放在皮带径向中心上,在皮带上用钉子打孔,用铁线将木板固定在皮带上,防止木板跑偏,并同时在该处的皮带边缘做一记号,以备下一次在同一地点放置木板;
在紧靠皮带机头架的位置,用起重器将设备吊起轻放在木板的中心上,和木板绑稳绑牢,以防跑偏;
运输时,皮带司机必须由经过培训,考试合格,操作熟练的人员持证上岗,信号用皮带道的每隔60m安设的一组信号传递;
运输时,皮带机尾必须打好压柱,设人警戒,观察机尾的运行状况和禁止人员通行;
运输作业时,皮带道除信号打点人员和随设备前行的人员外,禁止其他人员作业或逗留;
设备在皮带上运输作业时,司机必须精神集中,注意听清信号;
皮带上运输设备必须点动运行,点动一次的距离为10-20m,不准常开不停;
设备在皮带上运行时,必须安设一名人员随设备前行;
随设备前行的人员,必须站在设备的运行后方相距5-10m远,随时注意观察设备的运行状况,发现设备跑偏、重心偏移、挂防偏轮等问题时必须及时发出停机信号进行处理;
设备在到达距机尾50m远左右的位置时,必须及时停机,用起重器卸下设备靠帮放好;
(二)、安装
安装前必须先检查现场的安全情况,在无顶板垮落及片帮时方能施工作业;
作业时必须指派一人监视现场的安全情况,发现安全隐患必须及时处理后方能再次作业;
安装时,应按“煤矿矿井机电设备完好标准”的要求按装,不得有缺件、零部件变形失效现象,各连接部位应紧固,转动部位灵活好使,无卡阻现象;
溜子和皮带的搭接高度不低于300mm,长度不低于800mm;
施工中,抬、拉、撬设备时,应同起同落,协调一致,不准蛮干;
使用手锤、二锤时,前后不准有人,并严禁使用者戴手套;
施工中,使用起重机时,必须选好起吊用的锚杆,锚索或棚梁,对支护不良失效的严禁采用,必要时重新打柱架设;
安装完后,运输机应平、稳、直,链条松紧适度,刮板齐全,无弯曲,中部槽无变形和有漏洞,整体无缺件,运转无抖动、跳牙现象,正反转无卡、碰现象,刮板不倾斜(倾斜不超过一个链环的距离),声音正常,所有的螺栓必须齐全紧固;
设备外露的转动部位以及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部位,均应设置防护罩;
每一次施工作业时,必须有科(队)干部现场跟班;
所有作业人员必须学习本措施,签字后认真执行。
机电科安装队运输、安装sgw-40t运输机的安全技术措施
第15篇 煤矿运输设备完好技术要求规程
一、运输设施通用完好标准:
1、紧固件
1.1、螺纹连接件和锁紧件齐全,牢固可靠。螺栓头部和螺母无铲伤或棱角严重变形,螺纹无乱扣或秃扣。
1.2、螺母拧紧后,螺栓螺纹应露出螺母1~3个螺距。不得在螺母下面加多余的垫圈来减少螺栓的伸出长度。
1.3、同一部位的紧固件规格应一致。主要连接部件或冲击载荷容易松动部位的螺母应使用防松螺母(背帽)或其它防松装置。使用花螺母时,开口销应符合要求;螺母止动垫圈的包角应稳固;铁丝锁紧螺母时,其拉紧方向应和螺旋一致,接头应向内弯曲。
1.4、螺栓不得弯曲。螺栓螺纹在连接件光孔内部分不少于两个螺距。沉头螺栓拧紧后,沉头部不得高出连接件的表面。
二、电机车完好标准
1、车架
1.1、车架无裂纹或明显变形,无严重锈蚀,侧板及顶板凸凹深度不超过30mm。
1.2、蓄电池机车托辊板平整,托辊转动灵活。
1.3、缓冲装置(碰头)固定牢靠。弹簧无断裂,伸缩长度不小于30mm。连接装置可靠,碰头销孔、连接销的磨损量不超过原尺寸的15%,钢性碰头不超过25%。
1.4、均衡梁、弹簧、吊梁等无裂纹或严重磨损,板弹簧各片厚度要一致,承载时应保持弓形。
2、轮对
2.1、轮箍(车轮)踏面磨损余厚不小于原厚度的50%,踏面凹槽深度不超过5mm。
2.2、轮缘高度不超过30mm,轮缘厚度磨损不超过原厚度的30%(用样板测量)。
2.3、同一轴两车轮直径差不超过2mm,前后轮对直径差不超过4mm。
2.4、车轴不得有裂纹,划痕深度不超过2.5mm;轴颈磨损量不超过原直径的5%。
3、轴承箱、齿轮箱(罩)
3.1、轴承箱与导向板间隙:沿行车方向不大于5mm;沿车轴方向不大于9mm。
3.2、齿轮箱(罩)固定牢固,无损坏,不漏油。
4、制动装置
4.1、机械、电气制动装置齐全可靠。
4.2、制动手轮转动灵活,螺杆、螺母配合不松旷。
4.3、各连接销轴不松旷、不缺油。
4.4、闸瓦磨损余厚不小于10mm,同一制动杆两闸瓦的厚度差不大于10mm。在完全松闸状态下,闸瓦与车轮踏面间隙为3~5mm。紧闸时,接触面积不小于60%。调整间隙装置灵活可靠,制动梁两端高低差不大于5mm。
4.5、抱闸式制动装置,闸带磨损余厚不小于3mm,闸带与闸轮的间隙为2~3mm,闸带无断裂,铜铆钉牢固,弹簧垫不失效。
4.6、撒沙装置灵活可靠,砂管畅通,管口对准轨面中心,沙子干燥充足。
4.7、制动距离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5、控制器
5.1、换向和操作手把灵活,位置准确,闭锁装置可靠。
5.2、消弧罩完整齐全,不松脱。
5.3、触头、接触片连接线应紧固,触头接触面积不小于60%,接触压力为15~30n。
5.4、触头烧损修整后余量不小于原厚度的50%,连接线断丝不超过25%。
6、电阻器
电阻器连线牢固无松动。电阻元件无变形及裂纹;绝缘管(板)无严重断裂,绝缘电阻不低于0.5mω。
7.1、电源引线截面符合规定,护套无破裂、无老化,线端采用接线端子(或卡爪)与接线螺栓连接牢固。
7.2自动开关零部件齐全完整,电流脱扣器要与电动机容量相匹配,动作灵敏可靠。
7.3、插销连接器零件齐全,插接良好,闭锁可靠,无严重烧痕。隔爆型插销的隔爆面、接线符合规定。
8、蓄电池、蓄电池箱
8.1、蓄电池的电解液密度、液面高出极板高度、电解液温度应符合规定。
8.2、单只蓄电池的端电压:酸性不得低于1.75v;碱性不得低于1.1v。
8.3、蓄电池不渗漏电解液。碱性蓄电池壳体无严重锈蚀;酸性蓄电池槽和上盖无破损及明显变形,封口胶无裂纹。注液孔盖齐全完整,封盖紧密,排气良好。
8.4、蓄电池橡胶套、绝缘隔板齐全完整,无烧焦、老化或破损,连接线(片)截面符合要求,不脱焊,无断裂,螺栓紧固。
8.5、防爆特殊型电机车应使用特殊型蓄电池,电池组绝缘良好,极柱及带电体不许外露,特殊工作栓(透气帽)齐全,透气良好。蓄电池任一极柱对地漏电电流不大于100ma;相邻两电池极柱之间漏电电流不大于100ma。极柱间漏电距离不小于35mm。
8.6、蓄电池箱固定稳妥,锁紧装置可靠。箱盖、箱体无严重变形及破损,复盖良好,绝缘衬垫齐全完整。箱内不得有积水、电解液及其结晶。防爆特殊型电池箱内氢气浓度不得超过3%。
9、熔断器、照明灯、警铃(笛)
9.1、熔断器的熔体与插销闭锁可靠,隔爆面符合规定。
9.2、照明灯齐全明亮,照明有效光距离不小于40m,防护装置齐全,与控制器有闭锁装置。
9.3、警铃(笛)完整,声音清晰宏亮,音响距离大于40m。
三、小绞车完好标准
1、滚筒装置
1.1、滚筒无裂纹、磨损或变形。固定螺栓和注油不得高出滚筒表面。
1.2、钢丝绳在滚筒上固定牢靠,绳卡不少于2副。钢丝绳无打结。
1.3、使用的钢丝绳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条款的规定。
2、闸和闸轮
2.1、闸把及杠杆系统转动灵活可靠,施闸后闸把位置不超过水平位置。
2.2、拉杆螺栓、叉头、闸把、销轴无损伤变形,拉杆螺栓应有背帽紧固。
2.3、闸带无断裂,磨损余厚不小于3mm,铆接可靠不松动。
2.4、闸轮磨损深度不大于2mm,闸轮表面无油迹。
3、安装
3.1、底座无裂纹,基座螺丝紧固,护板完整齐全、无变形。
3.2、安装平稳牢固。转动无异常,无甩油现象。
3.3、信号装置应声光兼备,清晰可靠。
3.4绞车安装:
小绞车安装地点巷道无失修,绞车突出部分与巷道、轨道行驶车辆突出部位间距不得小于0.5m。小绞车必须采用混凝土基础(按图纸设计要求固定)或地锚固定,绞车使用槽钢底座,锚杆穿过槽钢座锚固在坚实的岩石地板上。小绞车突出部位距轨道边必须大于500mm。锚杆直径不小于20mm,长度不小于1.8m,岩石地板上长度不小于1m,根数不少于4根,绞车每个角1根,采用全长树脂药卷锚固带双螺母、拧紧,每根的锚固力不小于5t。
3.5、小绞车钢丝绳不得损坏,钩头和保险绳必须有绳皮。小绞车滚筒上不得乱绳,滚筒上方闸把处必须采取固定木条或钢棍等乱绳防护措施,必须使用好小绞车挡绳板。
三、轨道要求
1、大巷轨道和副暗斜井质量必须达到主要轨道质量标准要求。采区轨道质量必须达到一般轨道质量标准要求。
2、坡头变坡点和凸起的变坡点必须装地滚。其它区段也应装地滚,间距不宜超过20m,以不磨钢丝绳为标准。
3、轨道质量要求:
主要运输线路质量标准及允许偏差
序号
检查项目
单位
主要运输线路质量标准
及允许偏差
备注
1
◆
接头平整度
毫米
轨面及内侧错差不大于2,不应有硬弯
2
方向
毫米
直线目视直顺,用10米弦量不超过10;
曲线目视园顺,用2米弦量相邻正矢差:半径50米以上不超过2,半径50米以下不超过3;
在接头前后各5米内选点检查。用2米长细绳在外轨内测量取曲线的正矢值
3
◆
轨距
毫米
轨距符合设计,允许偏差:直线段+5,-2;曲线段加宽后+5,-2
(轨面以下13毫米处测)
4
◆
水平
毫米
直线段两股钢轨应水平,误差不大于5;曲线加超高后误差不大于5
用水平尺检查
5
轨缝
毫米
井下不大于5;焊缝无裂纹
量最小间隙。井下推广无缝线路
6
接头方式
毫米
轨面及左右侧错差不大于2mm不应有硬弯,接头应采用悬接:直线段应对接,曲线段应错接。
7
扣件
鱼尾板、螺栓、弹簧垫与轨型配套,规格符合设计要求,数量齐全、密贴、紧固有效
8
轨枕间距
毫米
600±50
注:有◆符号的是主要检查项目
三、信号
1、坡底和中间片口必须设信号峒,坡头空间较小时也必须设信号峒。
2、必须设声光打点信号。每处信号装置超过2件时要上板。
3、坡底和片口必须设行车警告红灯,坡长超过50m时,必须在红灯处设语音警告信号。
五、小绞车钢丝绳使用技术要求
一、提升验算
1、钢丝绳安装时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6.5,即钢丝绳的最小破断拉力总和与钢丝绳承受的最大静拉力之比大于等于6.5。钢丝绳破断拉力总和可取其最小额定值。
计算钢丝绳最大静拉力公式:
pma_=wg(sinα+f1cosα)+qlg(sinβ+f2cosβ)
式中:
pma_--钢丝绳最大静拉力,n;
w--绳端荷重最大值(车辆与物料质量之和),kg;
α--斜坡中产生最大拉力处的倾角,可取最大倾角,度;
f1--车辆在轨道上运行时的阻力系数(0.010-0.015),取0.015;
q--钢丝绳单位长度的质量,kg/m;
l--斜坡中产生最大拉力处至绞车滚筒切点的钢丝绳长度,m;
β--斜坡中产生最大拉力处至绞车滚筒切点的平均坡度,应根据两端点的标高差和投影长度,通过三角函数算出,不得采用各倾角的平均值,度;
f2--钢丝绳在运行时的阻力系数(0.10-0.15),取0.15。
钢丝绳额定最小破断拉力总和:
φ24.5--314090n、φ21.5--240590n、φ18.5--176400n、φ15.5--122500n、φ12.5--78498n。
2、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根据选定或现有绞车确定提升量。计算提升量公式:
w=pma_/g(sinα+f1cosα)+qlg(sinβ+f2cosβ)
每种规格型号的绞车,说明书中均规定了其使用钢丝绳的规格。
jd-40--φ18.5
jd-25--φ15.5
jd-11.4--φ12.5
钢丝绳的破断拉力总和与绞车的最大牵引力之比均大于6.5,因此应按绞车的额定牵引力推算提升质量,即pma_取绞车额定牵引力。
jd-40-- 25kn
jd-25--16kn
jd-11.4--10kn。
二、钢丝绳检验管理
1、钢丝绳必须有出厂厂家的合格证。
2、绳径超过18的钢丝绳,应由检验单位进行验收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且保存期不得超过1年,否则应重新检验。钢丝绳安装后,12个月时进行第1次检验,以后每隔6个月检验1次。
3、合格证及检验证书由供应科或使用单位保存。
三、钢丝绳日常管理
1、钢丝绳必须每日检查1次,并做好记录。
2、钢丝绳在一个捻距内断丝超过11丝(6×19钢丝绳)必须更换。采用运行钢丝绳挂棉丝法发现断丝。
3、钢丝绳直径减小了标称值的10%时,必须更换。φ24.5达到φ22.1、φ21.5达到φ19.4、φ18.5达到φ16.7、φ15.5达到φ14.0、φ12.5达到φ11.3时,必须更换。
由于钢丝绳制造时粗细不匀,可能椭圆,尤其在松绳状态下,用卡尺测量其直径,实际意义不大。在实际工作中,可观察钢丝绳外层钢丝的磨损量,当平均磨下钢丝直径的76%时,必须更换。一般磨损量达到50%时,就应该考虑换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