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
公路规程
公路规程涵盖了从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到维护管理的全过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核心部分:
1. 公路路线选择:确定公路的走向、等级、线形标准,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2. 设计规范:涉及道路的宽度、坡度、曲线半径、桥涵构造、交通安全设施等具体设计要求。
3. 施工标准:涵盖材料选用、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定。
4. 验收准则:规定公路工程完成后的检查、测试及评定标准。
5. 运营管理:包括公路养护、交通管理、应急处理、服务设施运营等日常管理工作。
标准
公路规程的标准制定旨在确保公路的安全、效率和耐久性,主要依据如下:
1. 国家法规:国家层面的公路建设和运营管理法律、法规是制定规程的基础。
2. 行业规范:交通部门发布的公路设计、施工、验收等行业技术标准。
3. 国际最佳实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成功案例,提升我国公路建设水平。
4. 环境影响:考虑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规程中会包含环保措施和绿色施工的要求。
5. 经济效益:平衡建设成本和长期效益,确保公路项目经济合理。
是什么意思
公路规程的意义在于为公路建设和管理提供统一的操作指南,确保公路工程的质量、安全和效率。其内涵包括:
1. 规范化:通过明确的规则和流程,确保公路建设的标准化和一致性,减少人为错误和风险。
2. 法律约束:规程的执行具有法律效力,违反规程的行为将受到相应处罚。
3. 技术指导:为设计人员、施工队伍和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指导,提高工作效率。
4. 质量保证:通过严格的验收标准,保证公路工程达到预期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5. 安全保障:强调安全设施的设置和交通管理,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6. 社会效益:良好的公路系统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改善人民出行条件,提升社会福祉。
公路规程是公路行业的基石,它不仅规范了公路建设的各个环节,也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每个参与公路工程的个体都应深入理解和严格遵守规程,共同构建安全、高效、可持续的公路网络。
公路规程范文
第1篇 高速公路养护安全作业的交通控制规程
第一章安全作业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运营里程的增加以及路面使用年限的增长,高速公路维修的数量也将逐年增长,因此养护作业诱发事故的概率也随之增加。为保证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安全通行,养护管理人员要进行公路的路况调查、检测和维修。由于路面上的车辆行驶速度较快,在不封闭或不完全封闭交通的情况下,在路面上从事调查、检测和维修工作都会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危险,显然,危险对过往车辆的司乘人员和公路维修的作业人员两方面同时构成威胁。这种危险来自于高速行驶的车辆,因此有必要规范作业现场及车辆通行。在以往公路或高速公路上发生各类交通事故中,因维修作业原因导致交通事故,致使作业人员或过往车辆受到伤害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甚至造成巨大损失。
在高速公路上维修作业现场或附近发生的交通事故,事故责任裁定时,养护部门工作中是否有缺陷,往往会对事故结论和谁承担主要责任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无论从对社会负责的角度,还是对养护员工负责的角度,都要求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和从事维修作业的人员必须重视养护作业的安全管理。
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和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因作业而发生事故,应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严格按照标准和规定布设作业场区的标志和设施,并精心照管,保持正确。上路作业的人员要着装明显的作业服饰,依法作业,努力营造好的作业环境和通行环境,杜绝因安全作业措施不当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保证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章养护安全作业的影响因素
影响高速公路养护安全作业的因素,归纳起来,可以将其分为主观环境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主观环境因素是由管理部门营造的,是需要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不断规范和完善的,也是养护安全作业要做好的主要工作。客观环境因素是道路、交通和气候特点本身存在的,由于公路交通流和气候的特点的复杂和随机性,所以客观环境因素是难以控制的。要保证养护作业的安全,就需要在主观方面努力,并不断认识和适应客观因素。
2.1影响安全作业的主观因素
2.1.1作业组织的因素:在高速公路上实施养护维修作业,需要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管理。从作业准备、进入现场、布置设施、维护交通秩序,到作业结束、清理现场、恢复交通,每个环节的安全措施都要正确、有效。
经常发生作业人员对安全的重要性及规范了解不深,常常存在着懒惰和侥幸心理,不按标准设立标志,划分作业区。管理人员有时也存在着特权思想,对作业现场的管理疏忽,检查要求不严而引发事故,为此-定要通过教育员工规范行为,严格制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2.1.2作业方式的因素:选择何种作业方式,可能决定作业现场周围的安全程度。临时作业为节省时间,不愿设置过多的标志与设施;而长时间作业又希望作业区划定的越大越好,有时甚至全幅封闭。此时,作业场地大了,认为安全了,其实通行空间变得狭窄,交通拥挤,更易引发交通事故,甚至波及到作业人员的安全。合理划定作业区与作业方式的选择将影响到安全。
2 影响安全作业的客观因素
2.2.1道路本身的因素,包括路面的状态,坡道、弯道、桥梁,以及承担的交通流量情况等。这部分因素有些管理部门能够了解和掌握,但行驶的车辆不一定了解掌握。有些可以是偶然或随机发生的,管理部门能够预料,但不能确切掌握。特别是在维修路段附近,路面的工作状况往往不会令人满意,加之行车断面狭窄,车速减慢,会造成某种程度的拥挤或暂时滞留,这会在-定程度上恶化不安全因素。
2.2.2天气的因素,包括气象、季节以及由此带来的光线、视线等因素,及对行驶车辆性能及路面状况带来的各种影响。这类影响具有双重性,既有-定的规律性和预见性,也有偶然随机性。管理部门可以根据经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将此类影响减至尽可能小。
2.2.3交通方面的因素:这方面的因素是管理部门最难以把握和控制的,它包括有行驶车辆本身的技术性能、行驶状态和载重情况等,除此之外,还包括驾驶员的因素,如驾驶员的技术水平,经验、工作状态。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车辆进入作业区后,采取措施不当都可能引发事故。
第三章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控制
3.1本规程适应高速公路维修保养和专项、大修工程工作。
3.2交通安全控制,用以保证公路畅通、生产安全和行车安全,并随时保持路容的整洁;
3.3作业人员应着标志服,夜间为反光标志服;作业机械必须按标准涂以桔黄色,且按标准安装黄色示警灯。悬挂养护作业和限速30km标志牌,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不受行驶路线的限制;
3.4养护作业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集中作业区域,尽量减少在高速公路上的作业时间。硬路肩上一般不允许堆放建材、设备或者其它物品,如作业需要时应规则堆放,并设置安全标志,堆放时间不应超过3天;
3.5交通控制分两类:第一类为占用车道养护作业的交通控制,封闭一个车道的,车辆不改变车流方向,仍在原路幅通行;封闭两个车道的,车辆改变车流方向,绕到另一幅路上通行。改变车流方向需控制两路幅的交通,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采用封闭一个车道的交通控制。第二类为不占用车道养护作业的交通控制;
第2篇 露天矿公路维护-作业规程
一、作业前穿戴好劳保用品,检查好劳动工具,观察好作业环境及周围情况,确证安全后方可作业。
二、作业时两人之间应保持安全距离,与铲车、平道机械等设备配合作业时必须设专人指挥。
三、作业区域前后高专人瞭望,距来车50米通知作业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待车辆离去安全时,重新作业。
四、封闭交通作业时,施工地点前后设好禁止通行标志。
五、公路、掌子檐侧按规定设好安全土墙。
第3篇 铁路公路两用车安全操作规程
1.班前充分休息,严禁饮酒。上岗前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2.公铁两用车在公路起重作业时,按qy16型汽车起重机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操作。
3.公铁两用车在铁路起重作业,汽车起重机部分除方向盘不起作用外,其他的操作全同在公路作业。
4.启动发动机,各仪表、信号显示均正常,手动换向阀置于“导向位”,操纵取力器接合,油泵启动工作,检查导向系统是否正常。
5.上道(铁路)作业时,:将车开至平交道口(宽度不小于15米),使前、后导向轮对正钢轨后,操纵多路换向阀,落下前、后导向装置,使钢轮落在钢轨上,前桥两个橡胶轮胎离轨面,后导向装置落下时,注意保持油压。上道后,将前胶轮摆正。
6.铁道上起重作业:将手动换向阀向外拉,置于“起重位”:将水平支腿伸出:在支腿下垫枕木与轨面等高。将垂直支腿落下,使橡胶轮胎脱离轨面,并调整起重机回转支撑平面到水平状态。
7.吊物卸放后,摘钩抽绳时,应检查有无挂住,抽出绳子一方不得站人,以免绳头弹出伤人。
8.起重作业,必须在起重指挥人员指挥下进行,不得听从无指挥权人员的指挥,严格执行起重标准。
9.作业完了,收回支腿时,观察调整导向装置到位。将手动换向阀向里推,迅速置于“导向位”,通过公路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停车时,应进入定点停车位置,松开油门,施行制动(先车辆后本车),柴油机停机。
第4篇 公路工程施工混凝土机械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 基本要求
第一条:作业场地应有良好的排水条件,并不得有积水。机械近旁应有水源,机棚内应有良好的通风、采光及防雨、防冻设施。
第二条:固定式机械应有可靠的基础,移动式机械应在平坦坚硬的地坪上用方木或撑架架牢,并应保持水平。
第三条:当气温降到5℃以下时,管道、水泵、机内均应采取防冻保温措施。
第四条:作业后,应及时将机内、水箱内、管道内的存料、积水放尽,并应清洁保养机械,清理工作场地,切断电源,锁好开关箱。装有轮胎的机械,转移时拖行速度不得超过15km/h。
2. 混凝土搅拌机
第一条:固定式搅拌机应安装在牢固的台座上。当长期固定时,应埋置地脚螺栓;在短期使用时,应在机座上铺设木枕并伐平、放稳。
第二条:固定式搅拌机的操纵台,应使操作人员能看到各部工作情况。电动搅拌机的操纵台,应垫上橡胶板或干燥木板。
第三条:移动式搅拌机的停放位置应选择平整坚实的场地,周围应有良好的排水沟渠。就位后,应放下支腿将机架顶起达到水平位置,使轮胎离地。当使用期较长时,应将轮胎卸下妥善保管,轮轴端部用油布包扎好,并用枕木将机架垫起支牢。
第四条:对需设置上料斗地坑的搅拌机,其坑口周围应垫高夯实,应防止地面水流入坑内。上料轨道架的底端支承面应夯实或铺砖,轨道架的后面应采用木料加以支承,应防止作业时轨道变形。
第五条:料斗放到最低位置时,在料斗与地面之间垫木。
第六条:作业前重点检查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源电压升降幅度不超过额定值的5%。
(2)电动机和电器元件的接线牢固;电动机及金属构架应按本规程第十五章的有关规定,作保护接零或保护接地;
(3)各传动机构、工作装置、制动器等均紧固可靠,开式齿轮、皮带轮等均有防护罩;
(4)齿轮箱的油质、油量符合规定。
第七条:作业前,应先启动搅拌机空载运转。应确认搅拌筒或叶片旋转方向与筒体上箭头所示方向一致。对反转出料的搅拌机,应使搅拌筒正、反转运转数分钟,并应无冲击抖动现象和异常噪声。
第八条:作业前,应进行料斗提升试验,应观察并确认离合器和制动器灵活、可靠。
第九条:应检查骨料规格并应与搅拌机性能相符,超出许可范围的不得使用。
第十条:进料时,严禁将头或手伸入料斗与机架之间。运转中,严禁用手或工具伸入搅拌筒内扒料出料。
第十一条:搅拌机作业中,当料斗升起时,严禁任何人在料斗下停留或通过;当需要在料斗下检修或清理料坑时,应将料斗提升后用保险铁链或插入销锁住。
第十二条:作业中,应观察机械运转情况,当有异常或轴承温升过高等现象时,应停机检查;当需检修时,应将搅拌筒内的混凝土清除干净,然后再进行检修。
第十三条:加入强制式搅拌机的骨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允许值,并应防止卡料。每次搅拌时,加入搅拌筒的物料不应超过规定的进料容量。
第十四条:强制式搅拌机的搅拌叶片与搅拌筒底及侧壁的间隙,应经常检查并确认符合规定,当间隙超过标准时,应及时调整。当搅拌叶片磨损超过标准时,应及时修补或更换。
第十五条:作业后,应对搅拌机进行全面清理;当操作人员需进入筒内清理、维修时,必须切断电源或卸下熔断器,锁好开关箱,挂上“禁止合闸”标牌,并应有专人在外监护。
第十六条:作业后,应将料斗降落到底,当需升起时,应用保险铁链或插销扣牢。 第十七条:冬期作业后,应将水泵、放水开关、量水器中的积水排尽。 第十八条:搅拌机在场内移动或远距离运输时,应将进料斗提升到上止点,用保险铁链或插销锁住。
3. 混凝土搅拌输送车
第一条:混凝土搅拌输送车的燃油、润滑油、液压油、制动液、冷却水等应添加充足,质量应符合要求。
第二条:搅拌筒和滑槽的外观应无裂痕或损伤;滑槽止动器应无松弛和损坏;搅拌筒机架缓冲件应无裂痕或损伤;搅拌叶片磨损应正常。
第三条:应检查动力取出装置并确认无螺栓松动及轴承漏油等现象。
第四条:启动内燃机应进行预热运转,各仪表指示值正常,制动气压达到规定值,并应低速旋转搅拌筒3-5min,确认一切正常后,方可装料。
第五条:拌运输时,混凝土的装载量不得超过额定容量。
第六条:装料时,应将操纵杆放在“装料”位置,并调节搅拌筒转速,使进料顺利。
第七条:运输前,排料槽应锁止在“行驶”位置,不得自由摆动。
第八条:搅拌筒由正转变为反转时,应先将操纵手柄放在中间位置,待搅拌筒停转后,再将操纵杆手柄放至反转位置。 第九条:行驶在不平路面或转弯处应降低车速至15km/h及以下,并暂停搅拌筒旋转。通过桥、洞、门等设施时,不得超过其限制高度及宽度。 第十条:搅拌装置连续运转时间不宜超过8h。 第十一条:水箱的水位应保持正常。冬期停车时,应将水箱和供水系统的积水放净。 第十二条:作业后,应先将内燃机熄火,然后对料槽、搅拌筒入口和托轮等处进行冲洗及清除混凝土结块。当需进入搅拌筒清除结块时,必须先取下内燃机电门钥匙,在筒外应设监护人员。
4. 混凝土泵
第一条:混凝土泵应安放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周围不得有障碍物,在放下支腿并调整后应使机身保持水平和稳定,轮胎应楔紧。
第二条:泵送管道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水平泵送管道宜直线敷设。
(2)垂直泵送管道不得直接装接在泵的输出口上,应在垂直管前端加装长度不小于20m的水平管,并在水平管近泵处加装逆止阀。
(3)敷设向下倾斜的管道时,应在输出口上加装一段水平管,其长度不应小于倾斜管高低差的5倍。当倾斜度较大时,应在坡度上端装设排气活阀。
(4)泵送管道应有支承固定,在管道和固定物之间应设置木垫作缓冲,不得直接与钢筋或模板相连,管道与管道间应连接牢靠;管道接头和卡箍应扣牢密封,不得漏浆;不得将已磨损管道装在后端高压区。
(5)泵送管道敷设后,应进行耐压试验。
第三条:砂石粒径、水泥度等级及配合比应按出厂规定,满足泵机可泵性的要求。
第四条:作业前应检查并确认泵机各部螺栓紧固,防护装置齐全可靠,各部位操纵开关、调整手柄、手轮、控制杆、旋塞等均在正确位置,液压系统正常无泄漏,液压油符合规定,搅拌斗内无杂物,上方的保护格网完好无损并盖严。
第五条:输送管道的管壁厚度应与泵送压力匹配,近泵处应选用优质管子。管道接头、密封圈及弯头等应完好无损。高温烈日下应采用湿麻袋或湿草袋遮盖管路,并应及时浇水降温,寒冷季节应采取保温措施。
第六条:应配备清洗管。清洗用品、接球器及有关装置。开泵前,无关人员应离开管道周围。
第七条:启动后,应空载运转,观察各仪表的指示值,检查泵和搅拌装置的运转情况,确认一切正常后,方可作业。
第八条:泵机运转时,严禁将手或铁锹伸入料斗或用手抓握分配阀。当需在料斗或分配阀上工作时,应先关闭电动机和消除蓄能器压力。
第九条:不得随意调整液压系统压力。当油温超过70℃时,应停止泵送,但仍应使搅拌叶片和风机运转,待降温后再继续。
第十条:水箱内应贮满清水,当水质混浊并有较多砂粒时,应及时检查处理。
第十一条:泵送时,不得开启任何输送管道和液压管道;不得调整、修理正在运转的部件。
第十二条:作业中,应对泵送设备和管路进行观察,发现隐患应及时处理。对磨损超过规定的管子、卡箍、密封圈等应及时更换。
第十三条:作业后,应将料斗内和管道内的混凝土全部输出,然后对泵机、料斗、管道等进行冲洗。当用压缩空气冲洗管道时,迸气阀不应立即开大,只有当混凝土顺利排出时,方可将进气阀开至最大。在管道出口端前方l0m内严禁站人,并应用金属网篮等收集冲击的清洗球和砂石粒。对凝固的混凝土,应采用刮刀清除。
第十四条:作业后,应将两侧活塞转到清洗室位置,并涂上润滑油。各部位操纵开关、调整手柄、手轮、控制杆、旋塞等均应复位。液压系统应卸载。
5. 混凝土泵车
第一条:泵车就位地点应平坦坚实,周围无障碍物,上空无高压输电线。泵车不得停放在斜坡上。
第二条:泵车就位后,应支起支腿并保持机身的水平和稳定。当用布料杆送料时,机身倾斜度不得大于3°。
第三条:就位后,泵车应显示停车灯,避免碰撞。
第四条:作业前检查项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燃油、润滑油、液压油、水箱添加充足,轮胎气压符合规定,照明和信号指示灯齐全良好;
(2)液压系统工作正常,管道无泄漏;清洗水泵及设备齐全良好;
(3)搅拌斗内无杂物,料斗上保护格网完好并盖严;
(4)输送管路连接牢固,密封良好。
第五条:布料杆所用配管和软管应按出厂说明书的规定选用,不得使用超过规定直径的配管,装接的软管应拴上防脱安全。
第六条:伸展布料杆应按出厂说明书的顺序进行。布料杆升离支架后方可回转。严禁用布料杆起吊或拖拉物件。
第七条:当布料杆处于全伸状态时,不得移动车身。作业中需要移动车身时,应将上段布料杆折叠固定,移动速度不得超过10km/h。
第八条:不得在地面上拖拉布料杆前端软管;严禁延长布料配管和布料杆。当风力在六级及以上时,不得使用布料杆输送混凝土。
第九条:泵送管道的敷设,应按本规程的规定执行。
第十条:泵送前,当液压油温度低于15℃时,应采用延长空运转时间的方法提高油温。
第十一条:泵送时应检查泵和搅拌装置的运转情况,监视各仪表和指示灯,发现异常,应及时停机处理。
第十二条:料斗中混凝土面应保持在搅拌轴中心线以上。
第十三条:作业中,不得取下料斗上的格网,并应及时清除不合格的骨料或杂物。
第十四条:泵送中当发现压力表上升到最高值,运转声音发生变化时,应立即停止泵送,并应采用反向运转方法排除管道堵塞;无效时,应拆管清洗。
第十五条:作业后,应将管道和料斗内的混凝土全部输出,然后对料斗、管道等进行冲洗。当采用压缩空气冲洗管道时,管道出口端前方l0m内严禁站人。
第十六条:作业后,不得用压缩空气冲洗布料杆配管,布料杆的折叠收缩应按规定顺序进行。
第十七条:作业后,各部位操纵开关、调整手柄、手轮、控制杆、旋塞等均应复位,液压系统应卸荷,并应收回支腿,将车停放在安全地带,关闭门窗。冬期应放净存水。
第5篇 公路工程机械操作规程
1. 为加强筑养路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管理,保证施工作业安全及施工质量,提高机械设备的完好率,使各级机务管理部门有法可依,同时,也使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能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特制定本规程。
2. 本规程适用于公路工程施工及养护单位的筑养路机械及设备的操作使用。其它有关单位的机械设备可参照使用。
3. 机械设备应按其技术性能要求正确使用,缺少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已失效的机械设备不得使用。
4. 严禁拆除机械设备上的自动控制机构、力矩限制器等安全装置,严禁拆除监测、指示、仪表、报警等警示装置。上述装置的调试及维修应由专业人员负责进行。
5. 新机(进口机械设备按原厂说明书规定)和大修后的机械设备要注意做好机械走合期的使用保养;机械设备冬季使用,应按机械设备冬季使用保养的有关规定执行。
6. 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获得有关部门颁发的操作证或驾驶执照、特殊工种操作证后,方可独立操作机械设备,不准操作与操作证不相符的机械设备。学员必须在师傅指导下进行操作。
7. 机械作业时,操作人员不得擅离工作岗位,不准将机械设备交给非本机操作人员操作。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机械作业区和操作室内。工作时,思想要集中,严禁酒后操作。
8. 操作人员及配合作业人员在工作中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长发不得外露。高空作业时,必须系安全带。
9. 对于违反本规程的指挥调度,操作人员有权拒绝执行;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强迫操作人员违章作业。
10.机械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前,应查明行驶路线上的桥梁的承载能力及隧道、跨线桥的通行净空,确保机械设备安全通行。
11.机械设备在施工作业前,施工技术人员应向操作人员作施工任务及安全技术措施交底;操作人员应熟悉作业环境与施工条件,服从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调度指挥,遵守现场施工安全规则。
12.下挖工程,施工作业区域内有地下电缆、光缆及其它管线时,应查明位置与走向,用明显记号标示,严禁在离上述管线2m距离以内作业。施工前,应征得有关主管部门的同意并取得配合,方可施工。施工中,如发现有危险品或其它可疑物品时,应立即停止下挖,报请有关部门处理。
13.配合作业的人员,应在机械设备回转半径之外工作。如需进入机械设备回转半径之内时,必须停止机械设备回转并可靠制动,机上、机下人员密切联系。
14.机械设备不得靠近架空输电线路作业,如限于现场条件,必须在线路近旁作业时,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机械设备工作装置运动轨迹范围与架空导线的安全距离应符合有关规定。
15.机械设备在夜间作业时,作业区内应有充足的照明。
16.在有碍机械设备安全及人身健康的场所作业时,机械设备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操作人员须配备适用的安全防护用具。
17.机械设备必须按要求配备经公安消防部门检定合格的消防用品。
18.机械设备应按《公路筑养路机械保修规程》的规定,按时进行保养,严禁机械设备带病运转或超负荷运转。
19.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工作前的检查制度、工作中的观察制度和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
1)工作前的检查制度
1.机械设备工作场地周围有无妨碍工作的障碍物。
2.油、水、电及其他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的条件是否完好。
3.安全机构是否正常可靠。
4.操纵机构是否灵活可靠。
5.指示仪表、指示灯显示是否正常可靠。
6.油温、水温是否已达到正常使用温度。
2)工作中的观察制度
1.指示仪表、指示灯有无异常。
2.工作机构、操纵机构有无异常。
3.工作场地有无异常变化。
4.工作质量是否符合工作技术要求。
3)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
1.工作机构有无过热、松动或其他故障。
2.按照保修规范或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例保作业。
3.做好次日或下一班的准备工作。
20.操作人员应认真。
第6篇 如何加强公路系统机械设备管理的安全操作规程
随着整个佛山市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发展与公路建设以及公路养护市场的激烈竞争,公路部门公路养护与工程机械发展也日新月异。经过近5年的大力发展,佛山市公路局下属各个区局购置了各种类型的公路工程机械设备,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工程实力大大壮大,为公路快速养护与市场化打好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来,在机械设备的不断更新与增加以及生产任务的大幅度提高基础上,如何加强机械的管理,是摆在我们工程一线机械管理人员的首要任务。
一、加强机械管理的必要性
1、加强机械管理是适应公路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经济发达地区的公路施工与养护作业经历了手工半机械化机械化等过程。为适应现代化公路快速养护和路面黑色化的发展,佛山市各区局已基本上配备齐全了各种沥青拌和、稳定土拌和、路面破碎、路面铣刨、沥青路面摊铺、压实、维护及土方基层养护机械等进口或国产的技术含量高的大中型路面养护机械,实现了土方施工、路面施工、路面清扫作业的全机械化和现代化施工,逐步走向机械化、现代化和规范化,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公路养护与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然而机械设备的增多及其技术含量的提高,给我们机械人员和机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加强机械管理才能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保障人身及财产安全。
公路部门公路机械设备的管理既是机械设备本身物的静态管理,更重要的是各类机械管理与操作维修人员动态的管理。管理的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公路部门能否持续、稳定和协调地发展。只有提高机械设备的管理水平,才能更好的使机械设备达到良好的运行状态,促进科技进步和企业的发展,以发挥最佳的经济效益,保持科技进步和企业的发展,以发挥最佳的经济效益,保持较长的寿命周期。同时加强机械管理,是保障人身与财产安全,实施和谐公路与安全保障工程的保证,是保障工程进度与质量,提高我们公路快速抢修能力的重要条件。
二、目前公路部门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
机械设备管理的基本内容是“管理、使用、保养、维修和供给”,目前各公路部门都基本上有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很多其它地区的公路部门,因为资金问题,基本上没有什么重点机械设备,更没有机械化发展,在依靠以路吃路,以路养人,属于传统的计划经济管理。但随着公路养护市场化和体制改革的逐步到来,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度与公路行业参/依照公务员管理等制度的推行,原有计划体制下的管理方法将不适应社会的挑战。目前,公路部门的机械管理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重使用轻保养管理,一味追求眼前经济利益,忽视机械保养管理
公路部门使用机械能创造很大的经济效益,在工程当中,很多人员都忽视机械的使用和保养,认为机械设备只要能干活能施工就行,没有分配时间进行机械保养和维护,往往造成机械设备的提前损坏。
2、忽视人员培训和管理,人员庞大臃肿,机械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公路部门由于历史的原因,技术操作类的人员比较少,而闲杂人员比较多,所以在工程紧张的情况下,往往造成一班人员紧张而经常加班赶工;人员培训主要为自行锻炼,比较少接触外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缺少交流,很多流于形式,没有形成适合自己发展的人员培训措施。
3、忽视故障处理,缺少视情维修,没有形成自己的技术维修队伍
很多部门基本上靠的是厂家的售后服务,什么问题都需要靠厂家的解决,这样造成成本高,而且自己的人员也得不到提高。
4、缺少激励机制,人员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
现今公路部门为事业单位,而且目前全员聘用制度刚刚开始,而且有些公路部门是参照或依照公务员管理,这样在工作机制上缺少激励机制,造成人员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
5、机务管理手段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以前的dos系统机务管理系统早已过时,很多单位都废弃使用,现在计算机机务管理水平应用很少,很多机械管理部门使用手工登记和核算,管理水平低下,不科学,不规范。
三、加强机械的管理的具体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重视,变管理为服务
领导重视是实现有效管理的关键,各级领导要对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负领导责任,健全组织体系。建立健全各项设备管理制度,对现场管理行为进行监督。在实际工作中,应变单纯的管理职能为管理+服务职能,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机械设备的操作、使用和维护规程,坚持机械设备巡检、交接责任制,机械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要“四到现场”,即设备管理到现场、设备检查到现场、设备工作协调到现场、设备问题处理到现场。
2、做好机械设备使用与故障维修登记,完善内务管理
做好机械设备的验收、使用、维修、配件和报废等过程的管理,做好机械设备的使用登记和保养、维修资料登记等原始使用记录的登记,加强经济核算管理,公路部门应逐步应用计算机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机务管理,努力提高机务管理水平。
3、要严格遵守《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完善“三定制度”
第7篇 公路施工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一,压路机安全操作规程:
1、开动压路机前,必须注意机械前后,左右有无障碍和人员。
2、作业时应注意各仪表读数,发现异常,必须查明原因并及时排除,严禁带病作业。
3、在压路机运行过程中,严禁进行修理和加油。需要在机底进行修理工作时,应先将发动机熄火,并用三角垫木,垫住滚轮。
4、三轮压路机在正常情况下禁止使用差速锁止装置,特别在转弯时严禁使用。
5、压路机在坡道上行驶时禁止换档,禁止脱档滑行。
6、严禁用牵引法拖动压路机,也不允许用压路机牵引其它机具。
7、在改变压路机运行方向时,应待压路机停止后再拉动换向器操纵杆,严禁利用换向离合器作为压路机制动之用。
8、多台压路机同时工作时,其间距不得小于5米。在坡道上禁止纵向行驶,以防制动器失灵或溜坡而造成撞车事故。
9、在新路基上作业时,必须放慢压路机的速度。不得靠近路基边缘(一般在0.5米以上);并且随时注意路基边缘的变化,以防塌陷,发生翻机事故。
10、压路机停放时,应停在平坦的地方,不准放在路边缘,斜坡或坑洼水之处,如因特殊原因需停放在坡路上时,应打好木桩,以防溜坡。
二,装载机安全操作规程:
1、操作人员在进行驾驶与作业之前,应熟知装载机的各种性能、结构、技术保养、操作方法、并按规定进行操作。
2、除驾驶室外,机上其他地方严禁乘人。
3、向车内卸料时必须将铲斗提升到不会触及车箱档板的高度,严防铲斗碰车箱,严禁将铲斗从汽车驾驶室顶上越过。
4、下坡时采用自动减速,不可踩离合器踏板,以防切断动力发生溜车事故。
5、装载机涉水后应立即停机检查,如发现因浸水造成制动失灵,则应进行连续制动,利用发热排除制动片内的水分,以尽快使制动器恢复正常。
6、装载机工作时,正前方不许站人,铲斗不许载人升降。
7、工作时,铲臂下面严禁站人,禁止无关人员和其他机械在此工作和通行。
8、严禁采用高速档作业。
9、操作人员离开驾驶位置时,必须将铲斗落地,发动机熄火,切断电源。
三,平地机安全操作规程:
1、检查平地机四周有无障碍物及其他危及安全的因素,并要求无关人员离开作业区。
2、检查各仪表、灯光、喇叭等信号装置是否正常;液压系统有无渗漏;转向装置和制动装置是否灵活可靠。
3、下坡时必须挂档,禁止空档滑行。
4、行驶时,必须将刮刀及齿耙提到最高处,并将刮刀斜置,刮刀两端不得超过后轮外侧。
5、制动时要先踏下离合器踏板,在变矩器处于刚性闭销状态时,不能用制动器。
6、不论作业或行驶,变矩器油温超过120℃时,应及时停车,待油温下降后再继运行。
7、以推土作业为主时,应用较小的铲土角(40°),以摊铺及平整作业为主时,应用较大的铲土角(60°)。
8、应将平地机停放在平坦安全的地方,不得停放在坑洼有水的地方或斜坡上,并将所有作业装置落地或刚性固定。
四,汽车驾驶员安全操作规程:
1、检查汽车各部的完好情况,制动器、转向器、灯光装置、喇叭,刮水器,后视镜必须保持齐全有效。
2、必须遵守一切交通管理规则和有关规章制度,严禁酒后开车和车辆带病行驶。
3、在陡坡、冰雪、泥泞的滑道,交通情况复杂的路段,禁止采用拖、推、溜及倒车等方法起动发动机。
4、严禁在山区及陡坡地带脱挡熄火滑行。
5、卸料时,应检查车上方和车帝有无电线、障碍物。
6、向坑洼地带卸料时,必须和坑边保持适当的安全距离,防止塌陷翻车。
7、严禁在坡上横向停置卸料,以防车箱顶起后重必偏移,造成翻车。
8、自卸车车厢内严禁乘人。
9、必须在车箱落下就位后方可起步、不允许在车箱停留于倾卸状态下行车。修理保养倾卸装置时,应用撑杆顶住车箱。
10、按规定做好汽车例保和防寒冻以防缸体冻裂。
11、来严禁超重,超长(长度前端不准超出车身,后端不准超出车厢二米,超出部分不准触地);超宽,(宽度不准超出车厢),超高(从地面算起4米),装运、装载物品要捆绑稳固牢靠。
12、关门起步,严禁抢上跳下,脚踏板、保险杠严禁站人。
五,挖掘机安全操作规程:
1、挖掘机工作时,应停置在平坦的地面上,并应刹住履带行走机构。
2、挖掘机通道上,不得堆放任何机具等障碍物。
3、挖掘机工作范围内,禁止任何人停留。
4、挖掘机作业中,如发现地下电缆、管道或其他地下建筑物时,应立刻停止工作,并立即通知有关单位处理。
5、挖掘机在工作时,应等汽车司机将汽车制动停稳后方可向车厢回转倒土,回转时禁止铲斗从驾驶室上越过,卸土时铲斗应尽量放低,并注意不得撞击汽车任何部位。
6、在操作中,进铲不应过深,提斗不宜过猛。一次挖土高度不能高于4米。
7、正铲作业时,禁止任何人在悬空铲斗下面停留或工作。
8、挖掘机停止工作时铲斗不得悬空吊着。司机的脚不得离开脚踏板。
9、铲斗满载时,不得变换动臂的倾斜度。
10、在挖掘工作过程中,应做到“四禁止”即:
① 禁止铲斗未离开工作面时,进行回转。
② 禁止进行急剧的转动。
③ 禁止用铲斗的侧面刮平土堆。
④ 禁止用铲斗对工作面进行侧面冲击。
11、挖掘机动臂转动范围,应控制在45°--60°,倾斜角控制在30°--45°之间。
12、挖掘机走行上坡时,履带主动轮应在后面,下坡时履带主动轮在前面,动臂在后面。大臂与履带平行。回转机构应该处于制动状态,铲斗离地面不得超过1米。上下坡不得超过20°,下坡应低速,禁止变速滑行。
13、禁止将挖掘机布置在上下两个采掘段(面)内同时作业;在工作面同转动时,应选取平整地面并排除通道内的障碍物如在松软地面移动时,须在行走装置下垫方木。
14、禁止在电线等高空架设物下作业,不得在停机下面作业,不准满载铲斗长时间滞留在空间。
15、挖掘机需在斜坡上停车时,铲斗必须降落到地面,所有操纵杆置于中位,停机制动,且应在履带或轮胎后部垫置楔块。
六,推土机安全操作规程:
1、推土机起动前,应将操纵杆及主离合器(东方红牌的主离合器除外)放在空档位置。对采用油压操纵机构的操纵杆应在中间位置。发动时注意倒车,防止击伤。用手拉绳启动时,不得把绳子缠在手上。
2、在陡坡(25°以上)严禁横向行驶和急转弯。必须正车上坡、倒车下坡,上坡坡度不得超过35°,下坡不得超过30°,横坡不得超过10°
3、除驾驶室之外,机上其它地方禁止乘人,行驶中任何人不得上下推土机。
4、驾驶员离开机械时,应摘档、熄火,铲刀落地。
5、严禁在运转中、在斜坡上进行紧固、保养润滑和修理推土机。
6、在回填时,禁止铲刀超出土坡边沿,防止因边坡坍塌造成机械翻倒,必要时可以采用一铲顶一铲推土法。
7、下坡时,不准切断主离合器滑行,否则推土机速度不易控制,造成机件损坏或发生事故。
8、几台推土机同时作业时,前后距离应大于8米,左右距离应不小于1.5米。
9、推土机在推树时,应注意高空杂物和树竿的倒向;推倒围墙时,大型推土机,墙高不得超过2.5米;中、小型推土机墙高不得超过1.5米,在电杆附近推土时,应保持一定的土堆,土堆半径一般小于3米,左右距离不小于1.5米。
10、东方红推土机在1米深的沟槽里作业时,禁止侧铲推土。
11、大型推土机在垂直边坡的沟槽里作业时,应有专人指挥,沟深不得超过2米,东方红推土机不得超过1.5米。
12、履带推土机不准在沥青路面上行驶。
13、推土机不得作吊车,胶盘,固定装置(地锚)使用,也不得压石方等工作。
第8篇 露天矿公路维护作业规程
一、作业前穿戴好劳保用品,检查好劳动工具,观察好作业环境及周围情况,确证安全后方可作业。
二、作业时两人之间应保持安全距离,与铲车、平道机械等设备配合作业时必须设专人指挥。
三、作业区域前后高专人瞭望,距来车50米通知作业人员撤到安全地点。待车辆离去安全时,重新作业。
四、封闭交通作业时,施工地点前后设好禁止通行标志。
五、公路、掌子檐侧按规定设好安全土墙。
第9篇 高速公路养护安全作业交通控制规程
第一章安全作业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运营里程的增加以及路面使用年限的增长,高速公路维修的数量也将逐年增长,因此养护作业诱发事故的概率也随之增加。为保证高速公路上的车辆安全通行,养护管理人员要进行公路的路况调查、检测和维修。由于路面上的车辆行驶速度较快,在不封闭或不完全封闭交通的情况下,在路面上从事调查、检测和维修工作都会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危险,显然,危险对过往车辆的司乘人员和公路维修的作业人员两方面同时构成威胁。这种危险来自于高速行驶的车辆,因此有必要规范作业现场及车辆通行。在以往公路或高速公路上发生各类交通事故中,因维修作业原因导致交通事故,致使作业人员或过往车辆受到伤害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甚至造成巨大损失。
在高速公路上维修作业现场或附近发生的交通事故,事故责任裁定时,养护部门工作中是否有缺陷,往往会对事故结论和谁承担主要责任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无论从对社会负责的角度,还是对养护员工负责的角度,都要求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和从事维修作业的人员必须重视养护作业的安全管理。
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和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因作业而发生事故,应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严格按照标准和规定布设作业场区的标志和设施,并精心照管,保持正确。上路作业的人员要着装明显的作业服饰,依法作业,努力营造好的作业环境和通行环境,杜绝因安全作业措施不当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保证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第二章养护安全作业的影响因素
影响高速公路养护安全作业的因素,归纳起来,可以将其分为主观环境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主观环境因素是由管理部门营造的,是需要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不断规范和完善的,也是养护安全作业要做好的主要工作。客观环境因素是道路、交通和气候特点本身存在的,由于公路交通流和气候的特点的复杂和随机性,所以客观环境因素是难以控制的。要保证养护作业的安全,就需要在主观方面努力,并不断认识和适应客观因素。
2.1影响安全作业的主观因素
2.1.1作业组织的因素:在高速公路上实施养护维修作业,需要有严密的组织和严格的管理。从作业准备、进入现场、布置设施、维护交通秩序,到作业结束、清理现场、恢复交通,每个环节的安全措施都要正确、有效。
经常发生作业人员对安全的重要性及规范了解不深,常常存在着懒惰和侥幸心理,不按标准设立标志,划分作业区。管理人员有时也存在着特权思想,对作业现场的管理疏忽,检查要求不严而引发事故,为此-定要通过教育员工规范行为,严格制度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2.1.2作业方式的因素:选择何种作业方式,可能决定作业现场周围的安全程度。临时作业为节省时间,不愿设置过多的标志与设施;而长时间作业又希望作业区划定的越大越好,有时甚至全幅封闭。此时,作业场地大了,认为安全了,其实通行空间变得狭窄,交通拥挤,更易引发交通事故,甚至波及到作业人员的安全。合理划定作业区与作业方式的选择将影响到安全。
2 影响安全作业的客观因素
2.2.1道路本身的因素,包括路面的状态,坡道、弯道、桥梁,以及承担的交通流量情况等。这部分因素有些管理部门能够了解和掌握,但行驶的车辆不一定了解掌握。有些可以是偶然或随机发生的,管理部门能够预料,但不能确切掌握。特别是在维修路段附近,路面的工作状况往往不会令人满意,加之行车断面狭窄,车速减慢,会造成某种程度的拥挤或暂时滞留,这会在-定程度上恶化不安全因素。
2.2.2天气的因素,包括气象、季节以及由此带来的光线、视线等因素,及对行驶车辆性能及路面状况带来的各种影响。这类影响具有双重性,既有-定的规律性和预见性,也有偶然随机性。管理部门可以根据经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将此类影响减至尽可能小。
2.2.3交通方面的因素:这方面的因素是管理部门最难以把握和控制的,它包括有行驶车辆本身的技术性能、行驶状态和载重情况等,除此之外,还包括驾驶员的因素,如驾驶员的技术水平,经验、工作状态。疲劳驾驶、酒后驾驶车辆进入作业区后,采取措施不当都可能引发事故。
第三章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控制
3.1本规程适应高速公路维修保养和专项、大修工程工作。
3.2交通安全控制,用以保证公路畅通、生产安全和行车安全,并随时保持路容的整洁;
3.3作业人员应着标志服,夜间为反光标志服;作业机械必须按标准涂以桔黄色,且按标准安装黄色示警灯。悬挂养护作业和限速30km标志牌,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不受行驶路线的限制;
3.4养护作业应充分做好准备工作,集中作业区域,尽量减少在高速公路上的作业时间。硬路肩上一般不允许堆放建材、设备或者其它物品,如作业需要时应规则堆放,并设置安全标志,堆放时间不应超过3天;
3.5交通控制分两类:第一类为占用车道养护作业的交通控制,封闭一个车道的,车辆不改变车流方向,仍在原路幅通行;封闭两个车道的,车辆改变车流方向,绕到另一幅路上通行。改变车流方向需控制两路幅的交通,一般情况下应优先采用封闭一个车道的交通控制。第二类为不占用车道养护作业的交通控制;
3.6占用车道的养护作业开工前,应由养护作业实施单位向所在高速公路段路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要求对其进行安全监督和管理,路政部门有权要求不符合安全操作规程的作业停工,确保行车安全畅通;
3.7高速公路养护作业交通控制方式如下图,分为六个部分:
(1)警告区 (2)上游过渡区 (3)缓冲区 (4)作业区 (5)下游过渡区 (6)终止区 (1)警告区
警告区长度不得小于450m,具体根据高速公路的设计时速而定,当设计时速为120km/h,lookm/h、80kn/h、60km/h,警告区长度分别不得小于1500m、900m、450m,具体参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警告区内应设置限制速度标志,前方施工标志,并道标志,禁止通行标志。
(2)过渡区
上游过渡区的长度宜在65-loom,在过渡区前设置禁止驶入标志。下游过渡区的长度应大于30m。
(3)缓冲区
缓冲区的长度为80m,缓冲区与上游过渡区之间应设路障。
(4)作业区
作业区是养护工作人员活动和工作的地方,长度一般根据养护作业或施工的需要而定,车道与作业区之间必须设置隔离装置。作业区布置还应为工程车辆提供安全出口。
(5)终止区
终止区的长度不应小于30m,在终止区的末端应解除所有限制标志。
第四章高速公路养护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一般规定:上路养路工要经过严格考核,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必须着黄色反光标志服,戴安全帽;不得穿硬底和易滑的鞋如拖鞋上路,严禁在危险处停留;严禁在酒后上路。上路思想要集中,服从领导和安全检查人员指挥,未经许可不得从事非本工种作业。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其重要性已越来越多地被广大干部职工所共识,为进一步加强全局安全管理工作,现做如下补充规定:
4.1各单位要认真总结多年来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对本单位安全工作的领导。要在职工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宗旨,做到警钟长鸣,不能有丝毫的麻痹松懈,特别是在一线工作的路政、养护、收费人员更要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要结合本单位工作的实际,把各项安全措施、责任落实到班组,落实到每个人,做到措施得力,职责分明,警钟长鸣。哪个单位由于措施不力,安全管理混乱,在安全管理工作上出了问题,首先要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
4.2要强化安全监督。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安全工作的实际,开展“四查”,即查思想、查管理、查落实、查隐患为主要内容的安全自检自查活动,消除事故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局安委会将不定期组织有关部门人员进行抽查。
4.3 做好冬季安全生产的准备及教育工作。
4.3.1各收费站要确保冬季收费车道、收费广场内无积雪、无结冰,保证车辆的安全畅通。要将责任范围内的收费广场、车道的除雪、除冰任务落实到每个班组,落实到每个人。
4.3.2各养护工区要及时处理好管辖路段的路面病害,并将冬季路面防滑、除雪的任务落实到每个班组,落实到每个人,同时加强巡查密度,及时处理隐患。养护作业人员,要做好上岗前安全嘱咐,做到衣冠整齐,符合安全规定。养护作业区、作业车,要按规定设置养护作业施工标志,做到标准规范,杜绝违章作业。 4.3.3路政人员要加大巡逻密度,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对施工路段要进行检查,对不听劝阻,整改不力的施工单位要责令其停工整改;内部单位要限期整改,直至给予责任人必要的经济处罚。
4.3.4各单位交通安全委员会,要教育本单位司机,确保冬季行车安全,并配全必要的安全器材。坚持“周五”安全例会制度,做好记录,对不按安全操作规程行车的司机要加强教育,对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事故的司机要严肃处理,责任者调离司机岗位。
4.3.5各单位要加强对全体职工的安全教育,对防火、防盗等工作要采取得力措施,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4.4 加强高速公路养护、工程作业车辆安全控制。
4.4.1为避免和减少交通责任事故发生,养护作业现场要严格按照部颁养护技术规范摆放安全标志。特别强调要根据设计时速保证警告区的长度,并保证有足够长度的渠化标志和缓冲区。
4.4.2坚决杜绝“三无”车辆在高速公路上作业,车况不好的车辆严禁上路作业,驾驶员素质不高的严禁驾车作业。养护、工程作业车辆要有黄色示警灯和明显的作业标志,要注意避让过往车辆。如需雇用社会车辆上高速公路作业时,要经所属单位的路政大队和机械大队审批备案,并签定安全协议。养护中心路面病害集中处治雇用社会车辆和外系统、外单位因其他原因确需上高速公路作业时,经局路政科、机务科审批备案,并签定安全协议。所有高速公路作业车辆需办理免费通行手续的,有关部门出具证明后在局收费科办理并登记造册。
4.4.3高速公路养护作业人员要着统一安全标志服,并面向来车方向作业;在穿越高速公路时要注意行驶车辆,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快速通过。养护作业人员不能随便拦截、指挥行驶车辆。
4.5 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活动护拦开口要定点、定位。中央分隔带开口是为便于养护和清障作业车辆不受行驶路线限制和实行紧急交通控制时使用的。各单位路政、养护部门要联合调查,根据安全和需要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具体开口位置,原则上每6km保留一个,其他进行封闭处理。
4.6 日常养护作业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
4.6.1路面出现坑槽时,要及时进行修补,坚持当天开挖当天补好的原则,如当天无法补好已开挖的坑槽要及时用废料回填,并设立明显的养护施工标志,保证车辆安全行驶。
4.6.2开挖出的废料,要及时安排车辆清除,保证路面清洁。
4.6.3施工车辆、设备不能随便停放,特别是晚上需在路上停放的一定要有明显安全标志。
4.6.4对于已出现坍方、碎落、沉陷等对行车安全有隐患路段,应及时排除清理,并设置明显标志。
4.6.5加强对高填深挖大护面墙等特殊路段的观察,特别是雨前雨后,组织专人进行观测,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并组织人员尽快抢修处理。
第10篇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措施技术规程
2 一般规定
2·o.1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必须详细核对设计文件,根据施工地段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资料,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2·o.2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技术教育,熟知和遵守本工种的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应定期进行安全技术考核,合格者方准上岗操作。对于从事电气、起重、建筑登高架设作业、锅炉、压力容器、焊接、车辆驾驶、机动船艇驾驶、爆破、瓦斯检验等特
殊工种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获得合格证书后,方准持证上岗。
2.o.3施工单位均应按国家规定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管理机构和设立专职或兼职安全检查人员。
2.o.4施工现场要设置足够的消防设备。麓工人员应熟悉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并应组织一支经过训练的义务消防队伍。
2.o.5施工单位应加强与气象、水文等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气温、雨雪、风暴和汛情等预报,做好防范工作。
2.0.6施工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2.o.7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施工负责人和安全检查员应随时检查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情况,不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的人员不得上岗。
2·0.8施工所用的各种机具设备和劳动保护用品,应定期进行检查和必要的检验,保证其经常处于完好状态;不合格的机具设备和劳动保护用品严禁使用。
2·o·9下挖工程,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复查地下构造物 (电缆、管道等)的埋置位置及走向,并采取防护措施}旄工中如发现有危险品及其它可疑物品时,应即停止下挖,报请有关部门处理。
2.o.10重要的安全设施必须执行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的原则,即;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入使用。
3 施工准备
3.1施工现场
3.1.1施工现场应有利于生产,方便职工生活,符合防洪、防火等安全要求,具备文明生产、文明施工的条件。
3.1.2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必须避开泥沼、悬崖、陡坡、泥石流、雪崩等危险区域,选在水文、地质良好的地段。施工现场内的各种运输道路、生产生活房屋、易燃易爆仓库、材料堆放,以及动力通讯线路和其它临时工程,应按照有关安全的规定制定出合理的
平面布置图。
3.1.3施工现场的生活生产房屋、变电所、发电机房、临时油库等均应设在干燥地基上,并应符合防火、防洪、防风、防爆、防震的要求。
3.1.4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标志,并不得擅自拆除。
3.1.5施工现场内的沟、坑、水塘等边缘应设安全护栏。场地狭小,行人和运输繁忙的路段应设专人指挥交通。
3.1.6生产生活房屋应按防火规定保持必需的安全净距,散情况下活动板房不小于7m,铁皮板房不小于5m,临时的锅炉房、发电机房、变电室、铁工房、厨房等与其它房屋的间距不小于自15m。
l 3.1.7易燃易爆品仓库、发电机房、变电所,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严禁甩易燃材料修建。炸药库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工地的小型临时油库应远离生活区50m以外,并外设围栏。
3.1.8工地上较高的建(构)筑物、临时设施及重要库房,如炸药库、油库、发(变)电房、塔架、龙门吊架等,均应加设避雷装置。
3·l·9对环境有污染的设施和材料应设置在远离人员居住的较为空旷的地点。污染严重的工程场所应配有防污染的设施。
3.2施工测量
3.2.1密林丛草间进行施工测量时,应遵守护林防火规定,严禁烟火,并需预防有害动、植物伤人。 .
3.2.2测量钉桩要注意周围行人的安全,不得对面使锤。钢钎和其它工具不得随意抛掷。
3.2.3测量人员在高压线附近工作时,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遇雷雨时不得在高压线、大树下停留。
3.2.4在陡坡及危险地段测量时应系安全带,脚穿软底轻便鞋。在桥墩上测量时应有上下桥墩及防止人体坠落的安全措施。
3.2.5在公路、街道、交通繁忙的道路上测量时,必须有专人警戒,防止交通事故。
3.2.6水文测量人员应穿救生衣。在陡峻的河岸进行观测时,应有简易便道和防护措施。
在通航河流上,测量船应有信号设备。在江中抛锚时应按港航监督部门的规定设置信号并有专人负责嘹望。
夜间进行水文测量时,必须备有足够的照明设备。
3.2.7冰上测量时应向当地有关部门了解冰封情况,确认无危险后,方可作业。遇有封冰不稳定的河段及春季冰融期间,不得在冰上进行测量。
3.3场内交通及水电设施
3·3.1场内道路应经常维护,保持畅通。载重车辆通过较多的道路,其弯道半径一般不小于15m,特殊情况不得小于10m。手推车道路的宽度不小于1.5 m。急弯及陡坡地段应设置明显交通
标志。与铁路交叉处应有专人照管,并设信号装置和落杆。
3.3.2靠近河流和陡壁处的道路,应设置护栏和明显警告标志。
3.3.3场内行驶斗车、车的轨道应平坦顺直,纵坡不得大于3%,车辆应装制动闸,铁路终点应设置倒坡和车档。
3.3.4 生产生活用水应进行鉴定,其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水源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水质污染。
3.3.5场内架设的电线应绝缘良好,悬挂高度及线间距必须符合电业部门的安全规定。
3.3.6现场架设的临时线路必须用绝缘物支持,不得将电线缠绕在钢筋、树木或脚手架上。
3.3.7 电工在接近高压线操作时。其安全距离为:lokv以下不得小于o.7m,20~35kv不得小于。lm,44kv不得小于1.2m,否则必须停电后方可操作。
3.3.8各种电器设备应配有专用开关,室外使用的开关、插座应外装防水箱并加锁,在操作处加设绝缘垫层。
3.3.9在三相四线制中性点接地供电系统中,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做接零保护;在非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做接地保护,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12,并不得在同一供电系统上有的接地,有的接零。
3.3.10各种电气设备的检查维修,一般应停电作业;如必须带电作业时,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并派专人监护。
3.3.11工地安装变压器必须符合电业部门的要求,并设专人管理。施工用电要尽量保持三相平衡。
3.3.12现场的变(配)电设备处,必须备有灭火器材和高压安全用具。非电工人员严禁接近带电设备。
3.3.13使用高温灯具,要防止失火,其与易燃物的距离不得小于lm,一般电灯泡距易燃物品不得小于50cm。
3.3.14移动式电气机具设备应用橡胶电缆供电,并经常注意理顺i跨越道路时,应埋入地下或做穿管保护。
3.3.15有雷雨天气不得爬杆带电作业;在室外无特殊防护装置时必须使用绝缘拉杆拉闸。
3.3.16施工现场的临时照明
3.3.16.1室内照明线路应用瓷夹固定。
3.3.16.2电线接头应牢固,并用绝缘胶带包扎。
3.3.16.3保险丝应按用电负荷量装设。
3.3.17能产生大量蒸汽、气体、粉尘等工作场所,应使用密闭式电气设备。有爆炸危险的工作场所应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3.3.18电气设备的传动带、转轮、飞轮等外露部位必须安设防护罩。
3.3.19检修电气设备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电气设备的检修必须由电工进行,他人不得任意操作;
(2)工作中如遇停电应拉下开关,切断电源;检修结束必须仔细检查各项设备的情况,没有异常,方可合闸;
(3)大型电气设备检修应在切断电源、设好防护后进行,并在开关处设置警示标牌,工作完成后方可拆除;如需进行送电试验时,必须在认真检查并与有关部门联系后,方可进行。
3.3.20大型桥梁施工现场、隧道和预制场地,应有自备电源,以免因电网停电造成工程损失和出现事故。自备电源和电网之间,要有联锁保护。
3.4砂、石采集及堆放
3.4.1人工沿河采集砂石料,宜在河滩采集或在浅水处打涝,采集时应注意水情变化。
使用机械在深水处采挖砂石,集料船、采挖船应锚固牢靠,但不得阻碍通航。长期定点采挖时应取得港航监督部门的同意,并设置警示标志。
3.4.2石料开采应由上而下逐层采取,并根据石崖高低,修成阶梯。如有松动石块应先予清除,上下层不得重叠作业。
3.4.3有关石料开采的凿眼、爆破和搬运应符合本规程4.3节有关规定。 3.5施工机械
3.5.1操作人员在工作中不得擅离岗位,不得操作与操作证
不相符合的机械;不得将机械设备交给无本机种操作证的人员操
作。
3.5.2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本机说明书规定,严格执行工作前
的检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观察及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
工作前应检查: ‘
(1)工作场地周围有无妨碍工作的障碍物;
(2)油、水、电及其他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的条件是否完备;
(3)安全、操作机构是否灵活可靠;
(4)指示仪表、指示灯显示是否正常可靠;
(5)油温、水温是否达到正常使用温度。
工作中应观察:
(1)指示灯和仪表、工作和操作机构有无异常;
(2)工场地有无异常变化。
工作后应进行检查保养:
(i)31作机构有无过热、松动或其他故障;
(2)参照例行保养规定进行例保作业;
(3)做好下一班的准备工作;
(4)填写好机械操作履历表。
3.5.3驾驶室或操作室内应保持整洁,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酒后操作机械,严禁机械带故障运转或超负荷运转。
3.5.4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停放时,应选择安全的停放地点,关闭好驾驶室(操作室),要拉上驻车制动闸。坡道上停车时,要用三角木或石块抵住车轮。夜间应有专人看管。
3.5.5用手柄起动的机械应注意手柄倒转伤人,向机械内加|油时附近应严禁烟火。
3.5.6柴、汽油机的正常工作温度应保持在60~90~c之间,i温度在40~c以下时不得带负荷工作。
第11篇 公路汽车计量操作规程
1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司磅岗位的操作方法
本规程只适用于司磅岗位使用操作
2概述
司磅岗位主要负责我厂油品汽运出厂和进入我厂的物质过磅称重。
3 车辆过磅注意事项
3.1 车辆上磅前的检查
a) 车辆上磅前,岗位人员先开磅秤电源,先将磅秤预热15分钟;
b) 检查磅秤显示屏是否归零,未归零时按“清除”归零,车辆方可上磅。
3.2 车辆上磅时注意事项
a) 车辆上磅时,检查车辆是否停车到位,车辆是否熄火;
b) 凡是车辆过磅,岗位人员要检查车辆是否完全上磅,有无作弊现象;
c) 车辆的最大载重符合不允许超过磅秤的最大称量。
3.3 过磅车辆票据的检查
a) 检查提油单据手续是否齐全,必须有销售部门的公章和销售部门领导的私章,没有销售部门领导的私章就应该有财务部门的公章和财会人员的私章;
b) 检查提油单据是否经门卫登记签字。
c) 票据如有涂改,要问清楚当事人原因,看涂改处是否有开票据方的签名或盖章,如果没有,不得给予过磅。
3.4 过磅记录
a) 做好过磅登记记录:日期、车号、发货单位、承运单位、收货单位、皮重、毛重、净重、磅单号调拨单号、进厂时间、出厂时间、品名;
b) 记录要仔细填写,字迹清晰,不得乱涂改,保持记录清洁,计量准确无误;
c) 若提油单上有规定的装车数量,在车辆过磅时油品超出所规定的吨位数时,应通知门卫该车不予放行,并及时通知财务部门,让司机去财务部门补钱,由财务部门开出补款完毕的书面证明交给磅房人员后方可放车出厂。
3.5 交班工作
a) 交班时,当班人员整理好票据,算好当班的进出厂油品量,做好当班记录;
b) 交代好交班时厂内装车(卸车)数量及装车(卸车)油品。
第12篇 公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规程
公路交通事故是指在公路交通系统中,因过失原因引起的交通协调关系的破坏,并造成直接损失后果的事件。它包括普通公路交通事故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两大类。据不完全统计,自自行车问世以来,全世界死于公路交通事故的人数达3200余万,超过同期战争的死亡人数。
一、公路交通事故的种类
公路交通事故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将其分为以下各类。
(一)按照事故的危害结果分类
可将交通事故分为特大事故、重大事故、一般事故和轻微事故4类。这一分类在不同时期,其具体标准有所不同。
特大事故: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重伤11人以上;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财产损失6万元以上。
重大事故:一次造成死亡1——2人;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
一般事故:一次造成重伤1——2人;轻伤3人以上;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
轻微事故:一次造成轻伤1——2人;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
(二)按照事故的发生状况分类
按照事故发生状况可将交通事故分为驶出公路事故,路上非碰撞事故和路上碰撞事故等。有的更进一步将碰撞事故分为:角碰、追尾碰、迎面碰、后退碰等。
(三)按照事故第一当事人分类
可分为货车事故、客车事故、摩托车事故、非机动车事故、行人事故等。
(四)按照损害结果分类
可分为死人事故、伤人事故、物损事故、混合型事故。
二、公路交通事故伤情分类
公路交通事故伤情严重、发生频繁、分布广泛、形成复杂,至今还未见系统而全面的伤情分类标准。下面就通常遇到的情况,结合事故损伤特征,作一简单介绍。
(一)按照创伤的部位分类
可将其损伤分为:头部损伤、胸部损伤、腹部损伤、盆腔损伤、脊柱损伤、肢体损伤等。若涉及到内脏器官的,还可分为心脏损伤、肺损伤、肝损伤、脾损伤、胃肠损伤、胰腺损伤、大血管损伤等。若涉及到多个部位,可以按系统进行分类,如神经、呼吸、循环、消化、泌尿、运动系统损伤等。
(二)按照公路使用者类型分类
可将其损伤分为行人损伤、驾车人损伤、乘车人损伤、摩托车骑车人损伤、自行车骑车人损伤、摩托车搭乘者损伤等。
(三)按照损伤性状分类
分为擦伤、挫伤、创伤性骨折、脱位、肢解等。
(四)按照损伤程度分类
可分为致命伤、重伤、轻伤、轻微伤。
致命伤:直接导致死亡的损伤。
重伤:严重大面积的撕脱伤、骨折、视力、听力丧失、内脏破裂、内出血等损伤。
轻伤:一定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关节脱位等。
轻微伤:皮肤的一些小擦伤和轻微挫伤等。
(五)按照损伤形成方式和致伤原因分类
可分为撞击伤、辗压伤、跌倒伤、挥鞭样损伤、装载物损伤等。
(六)按照损伤与外界相通与否分类
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开放性损伤系指损伤与外界相通,这类损伤污染重、易感染。损伤与外界不相通者,称之为闭合性损伤。这类损伤皮肤和粘膜完整,污染轻,但易被漏诊。
三、公路交通事故的特征
(一)公路交通事故的一般规律
1、发生多车连续相撞的现象越来越多
随着我国公路质量的逐步改善,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行车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导致的交通事故出现多车相撞的恶性事故越来越多,恶性程度越来越严重。2005年1月23日18时左右,广东省开阳高速公路开平驶往阳江方向69㎞加580m处发生一起特大多车相撞事故,致使13辆大小车辆损毁,24人死亡,31人受伤。几乎就在同一时间2005年1月23日19时左右,广东广东省开阳高速公路(开平至阳江)江门恩平段又发生一起10车连环相撞的事故,造成14人死亡,多人受伤。2004年1月5日上午8时左右,京沈高速公路沈阳致北京方向637至641㎞路段发生多车相撞事故,造成30余辆车损毁,4人死亡,7人受伤。
2、造成多人死亡的特大交通事故越来越多
近年来由于公路客运日益竞争激烈,每辆客运汽车的载客数量也越来越多,所以,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也就会很多。2000年7月7日晚10时30分,在柳州市壶东大桥上一辆公交大客车坠入柳江,车内司乘人员79人全部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20万元;2005年1月6日福建高速公路莆田仙游灵川段(同三线福建段338千米处)发生的造成28人死亡的特大交通事故,就是由一辆福建长乐籍集装箱车失控越过中线,与对面驶来的“闽西快运”大巴相撞造成的;2005年1月3日中午12时许,一辆车牌号为藏ab0244的康明斯货车,运送104名从拉萨朝拜后返回四川省甘孜、阿坝等地的群众,该车途经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玉治公路80多千米处(玉树县隆宝镇以西10㎞处的阔拉山)时翻车,造成95人死亡,其中55人死亡,40人受伤。
3、发生事故的时间,每天以7时至14时和16时至18时的车祸较多。
每年以6月至10月,周末及年底期间,机动车致伤的人数较多。由于驾驶员在恶劣天气里行车,注意力特别集中,行车速度慢,所以,在风雨、风雪或大雾时的车祸发生率反而比晴天时的低。如从深圳市和福建省的交通事故调查中发现:
晴天的车祸发生率为73.2%~87.2%,阴天的为15.2%,雨天的为10.8%,雾天的为0.5%,大风时为0.2%。并且晴天时每起事故死亡数为135人,为各类天气类型中的最高,此与驾驶员和行人在晴天里麻痹大意有关。
4、发生交通事故的地点,最多为平直路线,约占事故总数的58.1%,急弯段次之,为12.5%,交叉路口为10.0%,陡坡为5.7%,其他占13.7%。但是急弯段每百起事故死亡人数为136人。为各个路段的最高,此与驾驶员未能及时判断路面状况有关。市区内的交通事故多为于小轿车所致,约占47%,其次为面包车,还有公共汽车及卡车等。
在车祸的伤员中,骑自行车者和行人常常是主要的受害者。在自行车事故中,自行车与机动车相撞的发生率为45.0%。而行人以17岁以及17岁以上者为交通事故高发人群,尤以36岁~59岁之间者最高。死者以农民居多,占全部死亡人数的52.4%。
(二)公路交通事故人员伤害的表现特征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居世界首位。公路交通事故上的死亡率为2.7%至22.1%,死亡原因主要是严重的颅脑损伤(占50%~70%),其次为失血性休克(占20%以上)和内伤损伤(占10%),抢险救援之前和期间死亡人数占死亡人数的2/3。在受伤人员中,不仅有车上的人员,还有车下的行人等。他们的创伤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在抢险救援中应当根据各自的受伤状况和具体部位采取合理恰当的有效方法,避免发生救援性伤害。
四、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特点
(一)成因多样
车祸大多属于人祸,其成因与空难、海难相比虽要简单一些,但其种类要多的多。从车祸资料上分析,造成车祸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路况恶劣。由于一些公路设施不完善或年久失修而造成车祸。如1998年10月12日,陕西咸阳汽车公司的一辆大客车行驶在乾县城外的公路上,由于公路狭窄,路边水渠没有防护栏,加上渠岸泥土松软等原因,在会让迎面来车时,跌入水渠并爆炸起火,死亡43人。
2、违章操作。主要指因驾驶员违章操作而造成的车祸。1988年,辽宁省大洼县一辆满载民工的大客车在铁路道口抢道,与298次直快旅客列车相撞,当场死亡46人,车翻到车厢1节、脱轨3节。1998年4月30日,在山西省交城县公路上,一辆载有89名春游学生的大客车,由于驾驶员违章操作,在陡坡弯道上放开空档滑行,使车辆失控,迎头撞与山崖,死亡31人,重伤32人,轻伤18人。
3、气候原因。因气候原因如大雾、暴雨、冰雪等,致使视线不良、路面打滑而造成的车祸。1985年1月11日,西德的高速公路经过连续10多天的严寒风雪袭击,路况极差,当日下午又浓雾弥漫,致使高速公路发生车辆连锁碰撞爆炸,毁车155辆,死亡11人,受伤41人。
此外,还有因驾驶员酒后驾车、居民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车辆故障失控、油罐车燃烧爆炸、车厢内失火及车体内有毒化学物质泄漏等原因造成的车祸。
(二)频发率高
车祸尤其是公路车祸,整个世界范围内,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世界每年平均1万人中就有1人死于车祸,每1000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撞死人。公路交通事故的死亡率为2.7%至22.1%。随着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交通负荷日益繁重,车祸问题也将日益突出。
有人估算,进入21世纪,世界每年因车祸死亡人数将达到100万人,伤残数将达3000万人。因此,加强对车祸救护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然而车祸发生次数虽多,但因其个案死亡人数较少,不像空难、海难那样规模巨大,故造成的社会影响没有空难、海难严重。
(三)连锁性强
车祸危害具有很强的连锁性,不仅车辆本身可以车毁人亡,还可能殃及四邻,祸及无辜。车辆发生碰撞或颠覆,其油箱和发动机及车载燃爆物均有可能发生爆炸,而且威力大、势头猛,对其附近的车辆、设施都会产生连锁性灾害。如2001年西班牙的一辆液化石油气汽车罐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爆炸,气浪将火焰射向四方,引燃了前后100辆汽车,还烧着了路边的丙烯储存罐,当场烧死150人,烧伤100多人。又如2002年5月,美国芝加哥市的一辆满载乘客的公交车与一辆载有8000加仑汽油的油车相撞,引起满街大火,8幢住宅楼被烧毁。车内乘员也因失事地点的一些因素而遭受连锁灾祸。1987年12月22日,我国重庆市永川汽车运输公司一乐山牌大客车在泸县玄滩区境内坠落山崖,先是甩到60米深的岩崖下,再掉落到水塘中,车上人员先是被撞昏,继而又被水淹,造成30人死亡,,10人重伤,24人轻伤。另外,车祸发生后,有的不法分子往往趁火打劫,哄抢财物。如在河北常州至山东德州的公路上,一辆中巴和一辆大卡车相撞,过路的人不是抢救伤员,而是蜂拥而上,哄抢车上车下的包裹和物品,很多受伤者得不到及时抢救而死亡。
(四)影响面大
车祸的社会影响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车祸导致交通中断,影响正常的交通运输秩序,并由此而引发许多社会和经济问题。如1982年7月31日法国博内市高速公路上一辆长途客车失去控制,不仅先后撞击了两辆小轿车和一辆大客车,导致50多人死亡,还使高速公路中断数小时之久。如果发生公路和铁路交叉车祸,交通中断的时间将更长,经济损失也更大。而且,对车祸问题若处理不好,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二是境外乘客越来越多,容易造成一定的国际影响。1988年3月24日,上海市郊发生了一起汽车火车相撞事故,造成64名日本乘客死亡,惊动了中日两国总理。三是对受难者家属打击大。由于车祸发生突然,而且大多又属人为因素造成,往往给受难者家属造成精神创伤,有的甚至一时难以接受车祸造成的现实而引发失常行为。此外,车祸频发还会引起社会舆论,并导致人们对交通运输失去信赖。
五、对抢险救援行动的影响
(一)交通容易受阻
交通事故发生后,往往会引起人员围观和交通阻塞,造成交通秩序混乱,甚至可能因此引发新的车祸,这些情况都直接影响抢险救援力量的快速行动和投入。
(二)险情隐患突出
交通事故发生后,往往会潜藏多种险情隐患,如车体内的油箱、机械以及车载危险品,都有可能发生爆炸而形成次生灾害,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危及抢险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
(三)救援作业复杂
交通事故紧急救护,是异常紧张而又复杂的救援行动。车祸发生后,现场秩序混乱,影响和妨碍救援作业的实施;抢救爆炸和失火性车祸,既要灭火救援,又要救人救物;既要紧急抢险,又要缜密排险;既要快速救助人员,又要认真清理货物,还要防止哄抢,这些都会使救援作业变得更加复杂困难。
六、抢险救援的行动原则
公路交通事故发生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不仅伤亡率越来越高,而且对交通秩序乃至社会的影响亦将愈加严重,甚至可能引发新的连发灾害。因此,对车祸的抢救,必须争取时间,快速反应,力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伤亡。
(一)迅速就近调集力量到场
消防指挥中心或调度通讯时接到报警或听到车祸消息后,应立即就近调集抢险救援力量,迅速前往车祸现场。其主要任务是:对车祸现场进行警戒,并疏导围观人员;查明灾情,并确定救援方案;积极有效、科学合理地采取针对灾情的相应方法,抢救生命,进行交通疏导或交通管制。
(二)所需的器材装备
公路交通事故救援的器材装备,应以多功能抢险救援车为主,尽可能多的携带具有破拆、切割、剪切、扩张、顶撑、拖拉、牵引、吊升等功能的器材。同时尽可能保证同一种器材数量要多,以便在现场抢险救援中采取组合式操作的需要。此外还要准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包括消防车、灭火器、手抬泵以及脸盆、水桶等。
抢救人员或其他动物时需要的器材,包括医疗器具、担架、麻袋片、食品袋,冬天要准备棉被、棉衣等。此外,还要尽可能多的准备一些躯体和肢体固定气囊。
(三)组织力量准确迅速到达现场
第一出动力量在行进途中,指挥员要保持和119指挥中心的联系,及时掌握事故现场的发展变化情况,要注意行进的公路是否畅通,特别是高速公路事故,要注意取得高速公路交警的配合和帮助,选择合适的入口和行进方向进入。到达现场后要及时向119指挥中心报告向现场行进的最佳线路,给后续增援力量提供方便快捷的行车信息。
(四)快速展开抢险救援作业
第一出动力量到达事故现场后,指挥员应立即简单侦察,根据事故情况进行大致编组和概略分工,采取组合式操作,迅速组织部队展开抢险救援作业。为了使现场的抢险救援行动规范有序进行,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最好把力量分成若干个小组。具体分几个小组应视情况而定,可以组成的小组有:
救援组,可以是若干个,每个小组至少需要3至5人,通常需要剪、扩、撑、切、锯、吊、拉等组合式操作,所以对人员、器材需求很大。
警戒组,主要负责维护现场秩序,照看被疏散的人员和物资,并控制现场。
隐患排除组,主要任务是对可能发生的爆炸、有毒、倾翻等潜在的灾害隐患进行清除;对已经发生的燃料泄漏、运输车上的物质泄漏进行控制、回收、输转、堵漏,已经着火的迅速扑灭火灾。
救护组,主要负责抢救车内乘员和物资。
遗物收置组。主要任务是收集遗物,搞好登记统计和移交。
部队展开抢救时,应对车祸地域进行简易划分和标示,以免救护行动交叉而产生忙乱。一般可划分为人员看管区、伤员救治区、遇难者尸体停放区和遗物堆放区等。
七、抢险救援的实施程序和方法
(一)控制事故现场
第一出动到场后,应迅速会同当地警力和有关人员对车祸现场进行有效控制。一是划定警戒区,设立警戒标志,疏导围观人员。二是强化交通管制,维护交通秩序。三是严格看管人员和物资,防止发生哄抢和混乱。
(二)清除连锁隐患
第一出动力量到场后,应立即派出隐患排除组迅速对车体内的发动机、储气箱、储油箱、油路、随车危险物等一切可能爆炸和引发火灾的隐患进行消除,以免发生次生灾害,并对周围的地形进行勘察。对可能因车祸造成的山体滑坡、地质下陷、隧道倒塌、桥梁断裂等情况,应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或进行防范标示。当车体处在悬崖、斜坡或其它不稳定的位置时,应对车体进行固定,防止车体滑落翻倒。固定方法有三种:一是用就便器材顶住,如木棍、三角木、砖块等顶住车体支架和轮胎。二是用钢丝将车体与大型固定物体连接。三是用重型消防车或抢险救援消防车将车体拉住。
(三)救护受伤人员
救护伤员时车祸抢险的主要任务。救护时,应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对危重伤员,应先抬离车体,再进行救治;对于被车体或其他器具挤压的人员,应使用相应的抢险救援器材采取锯、割、撬、扩、搬、拉、吊等方法,先破拆排除障碍,再将其救出;对于躯体、肢体损伤严重的伤员应尽可能利用躯体或肢体固定气囊进行固定,以防发生救助性伤害;如车体着火时,应边灭火边救人,并迅速对未着火的车厢进行水幕隔离和防护;如因爆炸引起隧道倒塌并压住车体时,更应集中力量或抢救受伤人员。
(四)救助破拆的方法
1、人员被挤夹在车内时
a、车辆变形不大时,可用手将车门打开;
b、使用橇棍等工具将门撬开;
c、使用救助气垫和液压式救助器具将车门打开;
d、使用无齿锯、空气锯等器具切断车门的合叶等部位,有燃料泄漏时,注意不要引发燃料起火。
2、人员夹在座席内时
a、使用座席的调整杆,移动座席;
b、取下可卸的座席;
c、用液压式救助器具将座席与其它相连部位拉开;
d、进行切割作业时,在紧靠被夹住的待救者旁边,切割容易切断的部位。
3、人员被夹在事故车辆之间时
a、当事故为小型车辆时,队员们之间要相互配合,将车的前部或后部稍微移动(向车道方向);
b、放掉被夹人员相反方向的轮胎内气,以扩大间隙;
c、使用液压式救助器具制造间隙,在适当的部位,设定支撑点,运用移动式卷扬器牵引事故车辆;
d、用吊车移动车辆;
4、人员被压在事故车辆下面时
a、拉上手制动器,特别是在倾斜地面上,防止车辆移动;
b、使用千斤顶将车辆的前部或后部顶起,制造间隙;
c、使用液压式救助器具,将车体或车轮分开。
〈作业时的注意事项〉
a、仔细观察待救者的情况,鼓励待救者增强信心;
b、在救助行动中,注意不要给待救者造成痛苦。同时,给待救者盖上毛巾等,防止被火花灼伤。特别注意不使待救者在事故车辆受到撞击或者在某部位加力时,产生反作力的伤害。
c、认真检查后再操作救助器具;
d、受伤人员较多时,要明确本队队员的任务,同时,寻求其他中队的协助,保证灾害现场的救助行动顺利进行。
(五)清理事故现场
当人员、物资全部救出以后,应及时清理现场,尽快恢复交通秩序。
1、搞好登记统计,核查人数,查明死者身份,列出遗物清单。交
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往往是非常悲惨的,有的尸体肢离破碎。
2、清除因车祸引起的路障,抢修遭破坏的路段,指挥疏导滞留车
辆通行。
3、与当地警方或地方有关部门移交遗物,并协同地方组织遗物和
死者遗体后送。
4、如果需要可以积极协同交通部门对车祸现场进行勘察,查明事
发原因。
5、有条件时或者及时通知卫生防疫部门对车祸地域进行卫生防
疫,并进行洗消和清理。
八、公路交通事故救援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车祸发生后,应严格加强交通管理,必要时,应建议交通管理部门紧急关闭交通道路,特别是高速公路,防止其它车辆拥入相撞或严重堵塞交通。
2、注意自身安全,加强自身防护,火灾扑救过程中,要注意防止油箱爆炸、车胎爆裂,装载危险物品发生爆炸及腐蚀液体烧伤。遇到有毒物品时,应及时佩戴呼吸器着封闭式防化服。破拆时,应注意玻璃碎片、角铁等尖锐物品。车祸抢险救援时,应组织部分力量对现场外围实施警戒,以配合交通管理部门判断事发原因和车祸性质。
3、发生车祸的地点如靠近危险地域,应该对周围的地形进行勘察,察看是否有滑坡、地层下陷和高压线杆倒落等情况,并固定车体,以免造成车体滑落或翻车。
4、对未受伤的或轻伤的乘客要集中管理,防止扰乱救护秩序;对闻讯赶至的受难者家属要派人做疏导和解释工作。
第13篇 公路施工安全措施技术规程
2一般规定
2·o.1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必须详细核对设计文件,根据施工地段的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资料,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2·o.2参加施工的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技术教育,熟知和遵守本工种的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应定期进行安全技术考核,合格者方准上岗操作。对于从事电气、起重、建筑登高架设作业、锅炉、压力容器、焊接、车辆驾驶、机动船艇驾驶、爆破、瓦斯检验等特
殊工种的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获得合格证书后,方准持证上岗。
2.o.3施工单位均应按国家规定建立健全各级安全管理机构和设立专职或兼职安全检查人员。
2.o.4施工现场要设置足够的消防设备。麓工人员应熟悉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并应组织一支经过训练的义务消防队伍。
2.o.5施工单位应加强与气象、水文等部门的联系,及时掌握气温、雨雪、风暴和汛情等预报,做好防范工作。
2.0.6施工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
2.o.7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施工负责人和安全检查员应随时检查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情况,不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的人员不得上岗。
2·0.8施工所用的各种机具设备和劳动保护用品,应定期进行检查和必要的检验,保证其经常处于完好状态;不合格的机具设备和劳动保护用品严禁使用。
2·o·9下挖工程,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复查地下构造物 (电缆、管道等)的埋置位置及走向,并采取防护措施}旄工中如发现有危险品及其它可疑物品时,应即停止下挖,报请有关部门处理。
2.o.10重要的安全设施必须执行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的原则,即;同时设计、审批,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入使用。
3施工准备
3.1施工现场
3.1.1施工现场应有利于生产,方便职工生活,符合防洪、防火等安全要求,具备文明生产、文明施工的条件。
3.1.2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必须避开泥沼、悬崖、陡坡、泥石流、雪崩等危险区域,选在水文、地质良好的地段。施工现场内的各种运输道路、生产生活房屋、易燃易爆仓库、材料堆放,以及动力通讯线路和其它临时工程,应按照有关安全的规定制定出合理的
平面布置图。
3.1.3施工现场的生活生产房屋、变电所、发电机房、临时油库等均应设在干燥地基上,并应符合防火、防洪、防风、防爆、防震的要求。
3.1.4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标志,并不得擅自拆除。
3.1.5施工现场内的沟、坑、水塘等边缘应设安全护栏。场地狭小,行人和运输繁忙的路段应设专人指挥交通。
3.1.6生产生活房屋应按防火规定保持必需的安全净距,散情况下活动板房不小于7m,铁皮板房不小于5m,临时的锅炉房、发电机房、变电室、铁工房、厨房等与其它房屋的间距不小于自15m。
l3.1.7易燃易爆品仓库、发电机房、变电所,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严禁甩易燃材料修建。炸药库的设置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工地的小型临时油库应远离生活区50m以外,并外设围栏。
3.1.8工地上较高的建(构)筑物、临时设施及重要库房,如炸药库、油库、发(变)电房、塔架、龙门吊架等,均应加设避雷装置。
3·l·9对环境有污染的设施和材料应设置在远离人员居住的较为空旷的地点。污染严重的工程场所应配有防污染的设施。
3.2施工测量
3.2.1密林丛草间进行施工测量时,应遵守护林防火规定,严禁烟火,并需预防有害动、植物伤人。.
3.2.2测量钉桩要注意周围行人的安全,不得对面使锤。钢钎和其它工具不得随意抛掷。
3.2.3测量人员在高压线附近工作时,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遇雷雨时不得在高压线、大树下停留。
3.2.4在陡坡及危险地段测量时应系安全带,脚穿软底轻便鞋。在桥墩上测量时应有上下桥墩及防止人体坠落的安全措施。
3.2.5在公路、街道、交通繁忙的道路上测量时,必须有专人警戒,防止交通事故。
3.2.6水文测量人员应穿救生衣。在陡峻的河岸进行观测时,应有简易便道和防护措施。
在通航河流上,测量船应有信号设备。在江中抛锚时应按港航监督部门的规定设置信号并有专人负责嘹望。
夜间进行水文测量时,必须备有足够的照明设备。
3.2.7冰上测量时应向当地有关部门了解冰封情况,确认无危险后,方可作业。遇有封冰不稳定的河段及春季冰融期间,不得在冰上进行测量。
3.3场内交通及水电设施
3·3.1场内道路应经常维护,保持畅通。载重车辆通过较多的道路,其弯道半径一般不小于15m,特殊情况不得小于10m。手推车道路的宽度不小于1.5 m。急弯及陡坡地段应设置明显交通
标志。与铁路交叉处应有专人照管,并设信号装置和落杆。
3.3.2靠近河流和陡壁处的道路,应设置护栏和明显警告标志。
3.3.3场内行驶斗车、车的轨道应平坦顺直,纵坡不得大于3%,车辆应装制动闸,铁路终点应设置倒坡和车档。
3.3.4生产生活用水应进行鉴定,其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水源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水质污染。
3.3.5场内架设的电线应绝缘良好,悬挂高度及线间距必须符合电业部门的安全规定。
3.3.6现场架设的临时线路必须用绝缘物支持,不得将电线缠绕在钢筋、树木或脚手架上。
3.3.7电工在接近高压线操作时。其安全距离为:lokv以下不得小于o.7m,20~35kv不得小于。lm,44kv不得小于1.2m,否则必须停电后方可操作。
3.3.8各种电器设备应配有专用开关,室外使用的开关、插座应外装防水箱并加锁,在操作处加设绝缘垫层。
3.3.9在三相四线制中性点接地供电系统中,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做接零保护;在非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做接地保护,其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12,并不得在同一供电系统上有的接地,有的接零。
3.3.10各种电气设备的检查维修,一般应停电作业;如必须带电作业时,应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并派专人监护。
3.3.11工地安装变压器必须符合电业部门的要求,并设专人管理。施工用电要尽量保持三相平�。
3.3.12现场的变(配)电设备处,必须备有灭火器材和高压安全用具。非电工人员严禁接近带电设备。
3.3.13使用高温灯具,要防止失火,其与易燃物的距离不得小于lm,一般电灯泡距易燃物品不得小于50cm。
3.3.14移动式电气机具设备应用橡胶电缆供电,并经常注意理顺i跨越道路时,应埋入地下或做穿管保护。
3.3.15有雷雨天气不得爬杆带电作业;在室外无特殊防护装置时必须使用绝缘拉杆拉闸。
3.3.16施工现场的临时照明
3.3.16.1室内照明线路应用瓷夹固定。
3.3.16.2电线接头应牢固,并用绝缘胶带包扎。
3.3.16.3保险丝应按用电负荷量装设。
3.3.17能产生大量蒸汽、气体、粉尘等工作场所,应使用密闭式电气设备。有爆炸危险的工作场所应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3.3.18电气设备的传动带、转轮、飞轮等外露部位必须安设防护罩。
3.3.19检修电气设备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电气设备的检修必须由电工进行,他人不得任意操作;
(2)工作中如遇停电应拉下开关,切断电源;检修结束必须仔细检查各项设备的情况,没有异常,方可合闸;
(3)大型电气设备检修应在切断电源、设好防护后进行,并在开关处设置警示标牌,工作完成后方可拆除;如需进行送电试验时,必须在认真检查并与有关部门联系后,方可进行。
3.3.20大型桥梁施工现场、隧道和预制场地,应有自备电源,以免因电网停电造成工程损失和出现事故。自备电源和电网之间,要有联锁保护。
3.4砂、石采集及堆放
3.4.1人工沿河采集砂石料,宜在河滩采集或在浅水处打涝,采集时应注意水情变化。
使用机械在深水处采挖砂石,集料船、采挖船应锚固牢靠,但不得阻碍通航。长期定点采挖时应取得港航监督部门的同意,并设置警示标志。
3.4.2石料开采应由上而下逐层采取,并根据石崖高低,修成阶梯。如有松动石块应先予清除,上下层不得重叠作业。
3.4.3有关石料开采的凿眼、爆破和搬运应符合本规程4.3节有关规定。3.5施工机械
3.5.1操作人员在工作中不得擅离岗位,不得操作与操作证
不相符合的机械;不得将机械设备交给无本机种操作证的人员操
作。
3.5.2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本机说明书规定,严格执行工作前
的检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观察及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
工作前应检查:‘
(1)工作场地周围有无妨碍工作的障碍物;
(2)油、水、电及其他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的条件是否完备;
(3)安全、操作机构是否灵活可靠;
(4)指示仪表、指示灯显示是否正常可靠;
(5)油温、水温是否达到正常使用温度。
工作中应观察:
(1)指示灯和仪表、工作和操作机构有无异常;
(2)工场地有无异常变化。
工作后应进行检查保养:
(i)31作机构有无过热、松动或其他故障;
(2)参照例行保养规定进行例保作业;
(3)做好下一班的准备工作;
(4)填写好机械操作履历表。
3.5.3驾驶室或操作室内应保持整洁,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酒后操作机械,严禁机械带故障运转或超负荷运转。
3.5.4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停放时,应选择安全的停放地点,关闭好驾驶室(操作室),要拉上驻车制动闸。坡道上停车时,要用三角木或石块抵住车轮。夜间应有专人看管。
3.5.5用手柄起动的机械应注意手柄倒转伤人,向机械内加|油时附近应严禁烟火。
3.5.6柴、汽油机的正常工作温度应保持在60~90~c之间,i温度在40~c以下时不得带负荷工作。
第14篇 公路燃料油装车操作规程
一、 装车前准备
1、调度室接到发油任务,如需伴热,提前8小时通知泵房开启伴热,根据油品规定温度确定伴热温度。
2、燃料油罐车入库上地磅前,门卫值班员检查车辆防火帽等安全设施是否齐全有效;手机、汽车收音机等通讯设施是否关机;车内可移动重物、水桶等统一交于门卫值班员管理,车辆出库后交还司机。待一切检查无误后,指挥车辆上磅按《地磅管理制度》称空车车重,车速不得大于5km/h,车辆停在地磅的中心位置。
3、司磅员称空车车重,填写《出库单》。
4、生产中控室通知泵房做好装车准备,将电话记录在《生产调度电话记录》上。
5、中控室给泵房下发《工作票》,司泵人员根据《工作票》开通流程。
6、装车人员做好装车准备,通知车辆到达指定位置,通知司机接好接地线,检查泄油阀门是否关紧。
7、打开安全插销,将垂管牵引至罐口,拉下外臂,使垂管伸至罐车最底部,插好安全插销,打开手阀、电动阀。
二、 公路装车操作
1、装车操作员在装车过程中密切注意并询问司机液位变化情况;当液位离罐顶50cm,将电动阀关到50%,离罐顶20cm,将电动阀关到20%,差10cm满罐时,手动控制时,离罐顶20cm,将阀关到50%,离罐顶5cm,将手动阀全部关闭。打开真空断流阀,拔起安全插销,提起鹤管,排尽管内残液,挂好小桶,关闭真空断流阀,收回内外臂,插好安全插销,收好接地线。
2、指挥下一辆车进场,通知司机接好接地线。重复操作(一、6)
3、如装车量较小时,在装车即将结束时,根据装车鹤位减少启泵数量(减少流量),装车全部结束时,停止所有燃料油装车泵。
4、装车完毕后,装油车到地磅按照(一、2)要求称重,完成《出库单》,打印《出库单》一式五联,司磅员每班合计出库单,送计量班一份。
5、计量员对燃料油罐进行检尺,填写《油品计量原始记录》。
6、装车操作员清理现场卫生,一切无误后,方可离开现场。
三、 注意事项
1、启动螺杆泵时,流程一定要全部打开,注意压力表的变化,出口压力不得大于0.6mpa。
2、燃料油装车时,如有禁止打回流装车时,须关闭回流管线回流阀,并确保同时至少有7辆车装车,若车同时满罐,应通知泵房先停泵后关阀。大流量装车时,注意系统压力变化,操作人员可以通过调节各个车的装车速度来保证装车台有7辆车同时装车,若只有少量车辆车装车时,必须降低装车流量或打开回流调节流量(紧急状态)。
3、操作过程中,鹤管内臂、外臂不要超过规定的极限角度;操作外臂时不要用力过猛,应均匀用力。
第15篇 公路架桥机安全操作规程
1. 架桥机纵向运行轨道两侧规定高度要求水平,保持平稳.前、中、后支腿个横向运行轨道要求水平,并严格控制间距,三条轨道必须平行;
2. 架桥机纵向移动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要求一次到位,不允许中途停顿;
3. 架桥机天车携带混凝土梁纵向运行时,前支腿部位要求用手拉葫芦(5t)与横移轨道拉紧固定,加强稳定性;
4. 架桥机安装作业时,要经常注意安全检查,每安装一孔必须进行一次全面安全检查,发现问题要停止工作并及时后才能继续作业.不允许机械电气带故障工作;
5. 安装作业不准超负荷运行,不得斜吊提升作业;
6. 连接销子加工材质必须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不得用低钢号加工代替;
7. 五级风以上严禁作业,必须用索具稳固架桥机和吊天车,架桥机停止工作时要切断电源,以防止发生意外;
8. 由于架桥机属桥梁安装大型专用设备,架桥机作业必须明确分工,统一指挥,要设专职操作人员、专职电工和专职安全检查员.要有严格的施工组织及措施,确保施工安全.人员基本条件如下:
指挥员1名:熟悉桥梁结构及起重工作的基本要求.首先熟悉架桥机的结构、拼装程序、操作方法和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并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熟悉指挥信号,责任心强;
电工1名:能看懂架桥机电路图并能按图接线,能在工作中迅速排除故障,责任心强,业务熟练,反应敏捷者担任和负责架桥机的操作;
液压工1名:熟悉液压系统的基本知识和使用及危险技能,能正确操作和排除有关故障;
起重工3名:具有多年从事起重工作的经历,责任心强,具备一定的力学知识.熟悉起重机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辅助工3名: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身强力壮,能吃苦耐劳,肯钻研业务的青年,并作为培养的对象使用.
9. 中顶高支腿顶高时,前天车必须退至前支腿处;后天车必须退至后支腿处;
10. 前支腿或后顶高支腿顶高时,两天车必须退至中腿附近;
11. 前支腿顶高就位后,必须采用专用夹具将顶高行程段锁紧,以免千斤顶长时间受力;
12. 液压系统:
(1) 属于同一液压缸上的两个球型截止阀,必须同时关闭或同时打开,切不可只打开一个而关闭另一个,否则将会造成事故甚至使软管爆裂或液压缸损坏;
(2) 根据前、中、后三个支腿和吊梁千斤顶的不同工况来确定溢流阀的整定值,但最大不得超过31mpa.整定后即用螺帽锁紧,并不可任意改动整定压力,过小则工作中经常溢流,造成油温升高甚至不能工作;整定压力过大则不能起保险作用,使元件损坏.具体整定数值由现场技术人员确定;
(3) 当油温超过70c时应停机冷却,当油温低于0c应考虑更换低温液压油;
(4) 各部元件、管路如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机,由经过训练的专职技术人员检查修理,操作人员不可擅自拆卸.
13. 架桥机必须设置避雷装置,有使用单位自行解决;
14. 架桥机大车行走方梁的承载能力应满足有关要求,两自由端必须设置挡铁.大车行走箱处配备有专用工具(契铁)和警示牌,若由于机械、电气或操作引起大车行走失控时,将契铁塞入行走轮于轨道之间,使架桥机不能继续滑移;
15. 在架桥机纵移或横移轨道两端,必须设置挡铁,以保证架桥机的移位安全;
16. 架桥机纵向行走轨道的铺设纵坡<3%,不满足时应调整至此要求;
17. 架桥机在下坡工作状态下,纵行轨道的纵坡>1%~3%时,必须用卷扬机将架桥机牵引保护,以防止溜车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