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操作规程 > 规程范文

防治规程15篇

更新时间:2024-05-15 查看人数:56

防治规程

有哪些

防治规程是指一套详细的操作程序和指导原则,旨在预防、控制和消除可能存在的问题或风险。在企业管理中,这些规程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

1. 安全生产规程:确保工作环境安全,防止工伤事故。

2. 质量管理规程: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客户期望。

3. 环境保护规程:遵守环保法规,减少污染。

4. 危机应对规程:处理突发事件,减少损失。

5. 人力资源管理规程:规范招聘、培训、考核等流程。

6. 信息安全管理规程:保护企业数据,防止泄露。

7. 财务管理规程:确保财务活动合规,防范财务风险。

标准

制定防治规程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点:

1. 明确性:规程应清晰易懂,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述。

2. 实用性:规程应具有可操作性,适合实际工作场景。

3. 全面性:涵盖所有关键环节,无遗漏。

4. 可更新性:随着业务发展,规程应及时调整更新。

5. 法规遵从性: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

6. 内部一致性:各规程间应相互协调,避免冲突。

是什么意思

防治规程的含义在于通过建立一套系统化的规则,确保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能够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应对突发状况,降低潜在风险,并提升整体运营效率。这不仅涉及到企业的日常运作,也关乎企业的长期稳定和发展。规程的意义在于:

1. 风险防控:通过规范操作,降低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2. 提升效率:明确的工作流程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误解和混乱。

3. 培训新员工:新员工可以通过规程快速了解并适应工作。

4. 保障合规:遵守规程有助于企业避免法律纠纷,维护良好形象。

5. 促进持续改进:规程的执行和反馈机制能推动企业的持续优化。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管理者应重视防治规程的制定与执行,将其融入企业文化,确保全体员工理解并遵循,从而构建一个高效、安全、有序的企业运营环境。

防治规程范文

第1篇 井下防治水措施规程

矿井采掘活动总会直接或间接破坏含水层,引起地下水涌人矿坑。井下防水的目的是防止矿坑突水,尽量减少矿坑涌水量。井下防治水的主要措施如下。

(1)超前探放水是指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段施工井巷时,先于掘进,在坑内钻探以查明工作面前方水情。“有疑必探,先探后掘”是井下生产中必须坚持的原则。

(2)留设防水煤(矿)柱是在煤(矿)体与含水层(带)接触地段,为防止井巷或采空空间突水危害,留设一定宽度(或高度)的煤(矿)体不采,以堵截水源流入矿井。

(3)构筑水闸门(墙)水闸门(墙)是大水矿山为预防突水淹井、将水害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构筑的特殊闸门(墙),是一种重要的井下堵截水措施。水闸门(墙)分为临时陛的和永久性的。

(4)注浆堵水注浆堵水是指将注浆材料(水泥、水玻璃、化学材料以及黏土、砂、砾石等)制成浆液,压入地下预定位置,使其扩张固结、硬化,起到堵水截流,加固岩层和消除水患的作用。注浆堵水是防治矿井水害的有效手段之一,当前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井筒开凿及成井后的注浆、截源堵水、减少矿坑涌水量、封堵充水通道恢复被淹矿井或采区、巷道注浆保障井巷穿越含水层(带)等。

第2篇 煤矿防治水安全技术规程措施

1.相关部门必须做好工作面的探放水工作,防止含水层或与工作面相邻老空积水在煤层开采过程中突然涌水,发生水害事故。

2.探放水打钻钻进时,如发现煤矿安全规程291条中的预兆时,必须停止钻进,严格按照291条的规定执行。

3.定期观察地表塌陷区塌陷情况,对容易积水的地方必须填平填实或采取排水措施,防止积水渗入井下。

4.地表裂缝和塌陷地点必须填塞,防止地表水沿裂缝流入井下。填塞裂缝时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防止人员陷入塌陷坑内。

5.严禁在各种防隔水煤柱中采掘,不得开采已留设的防水煤柱。

6.地测部门必须做好水文地质预报,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施工单位必须做好疏排水和防水工作。

7.开采过程中遇到煤矿安全规程266条规定的突水征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

8.工作面必须在风、机两巷建立疏排水系统,及时将工作面涌水、积水排出。

9.排水系统使用的水泵、水管、闸阀、排水用的配电设备和疏电线路,必须经常检查和维护,保证排水系统能够正常运转。

10.施工单位必须在机巷迎头准备一台37千瓦的备用水泵,当工作面涌水超过正常涌水时能将涌水排出工作面。备用水泵必须完好。

第3篇 焊接烟尘防治规程

1、焊接烟尘颗粒的形成

焊接工艺在整个钢结构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各类钢构件产品中,焊接构件的重量占钢材总产量80%以上。电弧焊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一种焊接方法,在施焊时,焊条、焊件和药皮在电弧高温下,发生蒸发、凝结和气化,产生大量的烟尘和气体,污染车间的焊接作业环境,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2、焊接烟尘各成分的允许浓度

我国国家标准gb16194-19965《车间空气中电焊烟尘卫生标准》规定,焊接烟尘的允许浓度为6mg/m;,车间卫生标准规定,一氧化碳每立方米小于30毫克,二氧化碳每立方米小于10毫克,二氧化锰每立方米小于0.2毫克,二氧化硅每立方米小于2毫克,氮氧化物每立方米小于5毫克,臭氧每立方米小于0.3毫克,氟每立方米小于1毫克。

3、焊接烟尘的危害性

焊接烟尘的危害主要由下列成分产生:金属和非金属的氧化物、氟化物包括各种盐类以及一氧化碳,臭氧,氮氧化物等。这些成分中的不可溶物质会引起矽肺病,某些金属氧化物容易引起金属热症状,如流泪、噪子干、恶心、记忆力衰退等不良感觉。

4、焊接烟尘污染防治方法

(1)、焊接烟尘的净化方法

为了达到改善焊接作业环境和防止大气污染,就要把施焊过程中产生的烟尘收集起来,不让其在车间扩散,然后用高效净化设备把其除下。

焊接烟尘的收集有以下两种方式:a、局部抽风:在固定焊接作业点的侧面或顶部设排烟罩,利用风机的力量,就地把烟尘抽走,达到改善室内环境的目的,这种办法风量省,效果好,节约能量,常用的净化设备就是移动式焊烟净化器。b、全面换气:大多数的情况是工位移动工件不动,烟尘产生点不断变化,无法用局部排烟罩收集烟气。这时为了使车间内保持一定的清洁度,就需采用全面换气的办法。即在车间一定的高度上,烟气最密集的区域内,设置全面换气罩;或采用一边吹一边吸的方式,使车间上部一定高度上形成一道气幕,把上升的烟气锁住,并推赶至排烟罩,达到排除烟气的目的。全面换气与局部抽风法相比,风量大,排烟效果差,能消耗大,特别是在冬季采暖的地区,为了补充排风热损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全面换气应该按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后合理采用,常用的设备就是中央式焊烟净化器。

(2)、个体防护

在车间作业时,加强个体防护是防止个人被伤害的重要办法,根据不同的危害因素可选择:面罩、头盔、口罩、防毒面具、护眼眼镜、耳塞、安全帽等防护用品

焊接车间污染因素多,应从污染源、污染途径、个体防护三个方面综合治理,应结合车间工位的具体情况制定方案,不能够脱离实际,影响正常生产操作,治理方案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各种污染治理方式在保证治理效果的前提下,设计采用一体化设备或设施,从而起到减少设备占用和节约投资的目的。

第4篇 转载司机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

1、生产作业中要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各项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2、作业人员要按规定正确佩戴、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不得随意取下不用。

3、在作业过程中要爱护劳动防护用品和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各种危害标识,不得故意损坏。

4、作业人员要按规定要求及时更换防护用品,不得使用损坏、到期和不能够防护的防护用品。

5、作业人员要经常对作业场所进行洒水、通风、卫生清理,保持作业地点清洁、干净。

第5篇 职业病防治操作规程

一般规定

1、优先采用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旧技术、旧材料、旧工艺。

2、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场所必需设有公告和警示标识,标明危害因素、后果、急救措施等。

3、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人员必须按规定佩带防护用品 。

4、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场所,设报警装置,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和应急通道和泄险区。

前期预防

1、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

2、配备与职业病防治相适应的救护设施 。

3、生产布局合理,符合有害与无害相分开的原则 。

4、设备、工具、用品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 。

防治措施

1、要建立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浓度测定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消除泄漏源,防止因密闭性能不好、设备管理不善、检测检修不到位,而造成“跑、冒、滴、漏”现象严重,有毒有害气体大量逸出,而酿成急性职业中毒等伤亡事故。

2、对进入高毒物品作业场所人员要加强劳动保护措施。需要进入存在高毒物品的设备、容器或者狭窄封闭场所作业时,应事先保持作业场所良好的通风状态,确保作业场所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用品,要设置现场监护人员和现场救援设备。

3、维护、检修存在高毒物品的生产装置,必须严格按照维护、检修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维护、检修现场应当有专人监护,并设置警示标志。

4、设置有效的通风装置与自动报警装置。可能突然泄漏大量有毒物品或者易造成急性中毒的作业场所,应设置自动报警装置和事故通风设施;对少数高毒物质,必须采取严格密闭,隔离式操作,以避免或减少直接接触等。

5、作业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作业场所不得住人;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分开,高毒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高毒作业场所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

6、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应当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中毒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以及应急救治措施等内容。高毒作业场所应当设置红色区域警示线、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并设置通信报警设备。

7、对职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有关职业卫生知识,熟悉操作规程,指导其正确使用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中毒危害防护用品。

职业病管理

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 。

2、对以确诊的职业病人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

3、按照国家职业病防治的要求,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监护档案 。

4、发生职业病人或疑似职业病人时,应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确诊为职业病的,还要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 。

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矿山机械厂,建厂几十年来,没有发现一例职业病患者,这和搞好职业防护、职业卫生是有很大关系的,笔者总结出“三招”,化解职业危害。

一要增强学习职业防卫知识。自己的岗位有什么危害,一定要通过深入学习搞清楚。是锰还是苯还是粉尘,心中要有数,并且要知道怎样去预防。有个工友问我:“我烧了电焊后就感到脚粑手软,这是什么原因”,我回答说:“你肯定没有保护好自己,长时间受到电焊时的电弧光辐射,就会出现浑身无力的状况”,他恍然大悟地说:“那几天几个人在一起操作,我眼睛和脸巴儿都遭弧光打惨了,原来是这么回事嗦!”。其实,职业防护知识,本专业的书籍上都找得到,但没有认真地学,还有许多防护知识都没有学到家,就容易遭受到职业危害隐患的侵害。

二是职业防护用品不能“短斤少两”,不能缺少职业防护用品。发现有的工友,发的劳保用品在使用时有“打折”的情况,如电焊工的皮手套戴起来干工作不方便,干脆不戴或戴帆布手套干工作,则容易被烫伤和遭到电击及弧光辐射;如粉尘大的岗位,有的人嫌戴着口罩碍事,经常没有戴,检查的来了,才应付地戴一会儿,我听到过最雷人的说法:“呼吸到的煤尘肺可以自己排出”,“这条贱命保护好做啥子!”;嫌穿着劳保皮鞋笨重穿轻便式鞋上班,因工件砸伤脚的情况没少发生,这些不正确的想法和做法,导致出现劳保用品穿戴不全的情况,职业危害这个隐患却能见缝插针,给粗心大意的人猛的一击,劳保用品千万不能吃“折扣”啊。

三是要经常总结职业防护经验。如电焊工总结的职业防护经验:在上风口施焊,不易受到电焊金属粉尘和烟尘的侵害。钳工总结的:打錾子时不要对着其他人用力打,以免金属飞屑伤到别人;车工总结的:戴着平光镜,不会遭飞出的车屑烫伤眼睛。油漆工总结的:天气再热也要戴好口罩刷漆。女职工总结的:工作再忙,也要先把头发盘好;每个岗位,都要不断地总结职业防护知识,从而远离职业危害这个隐患。

只要能按安全操作规程穿戴好劳保用品,职业危害就能得到有效的预防,辛勤劳作养家糊口的同时,更应该关爱和保护好自己,想方设法去根除影响职业健康的隐患,把职业危害化解为零。

第6篇 地测防治水技术规程实施细则和技术补充规定

一、实施细则

(一)测量部分

1、中腰线标定及时、准确、无责任工程事故。

1)巷道开工通知单要提前3天发送地测部门。

2)重要巷道的开门应有标定工作设计图。

3)巷道开口时须对作为起算数据的上一级导线(点)进行检测。

2、3000米以上贯通测量应有设计、审批、总结,贯通测量精度符合规程规定或工程要求。

3、坚持巷道开门、贯通、停头、复工、停采及工程进度等通知单制度

4、贯通通知单应提前(岩巷20-30米,煤巷30-40米)发送施工单位、矿分管领导及技术、安全、通风等单位。

5、煤矿必备的图纸

(1)井田区域地形图(1:2000或1:5000)

(2)工业广场平面图(1:500或1:1000)

(3)采掘工程平面图(1:1000或1:2000)

(4)井上下对照图(1:1000或1:5000)

(5)主要保安煤柱图(1:1000或1:2000)

(6)井筒断面图(1:200或1:500)

(7)井底车场平面图(1:200或1:500)

(8)矿井水文地质图(1:2000)

(9)矿井综合柱状图(1:2000)

6、矿图内容、精度符合要求,图上符号、线条符合《煤矿地质测量图例》要求,并且每月填绘一次。

7、各种防水、建筑物保护煤柱设计合理,并有设计,有批文,如有水害威胁而不需留设煤柱的,应标有探水警戒线。

(二)地质部分

(1)矿井必须具备精查或最终地质勘探报告、补充勘探报告、储量复核地质报告,并且经过验收,结论明确,能够指导生产。

(2)地测部门必须按规定时间提供掘进地质说明书。

(3)必须有由设计部门提供的经总工程师批准的“委托书”。

(4)“三书”必须做到文字、原始资料、图纸数字相符,内容达到要求。

(5)地质预报做到月有月报,年有年报,必要时有临时预报。

(6)预报内容准确无误,预报结果应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7)水情水害预报应包括周分析、月预报、季预报、年预报。

(8)预报内容齐全,描述准确、措施有针对性,签字齐全。

(9)预报结果应保证煤矿安全生产,不出现误报、漏报现象。

(10)建立水文观测系统,并按规定时间定期观测。

(11)防治水工程有方案设计并按规定程序审批。

(12)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对不清楚地段要进行探放水,并有设计和措施。

(13)每月进行一次防治水隐患排查,并有书面分析记录。

(14)矿井范围内钻孔经过注浆封堵处理,达到防治水要求,对封闭不良钻孔要建立台帐,揭露时要制定专门探放水措施。

(15)对井田范围内小窑进行调查、分析、记录在案。并和相邻矿井建立资料交换制度。

第7篇 防治瓦斯煤层自燃发火技术措施规程

(一)监测系统

利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监测一氧化碳的变化情况,在可能发生自燃的地点安设一氧化碳传感器,实时检测巷道内气体变化,以掌握各种可靠数据。

对监测系统的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发现温度上升明显、一氧化碳浓度超过0.0024%或增加较快时,必须及时组织人员撤离、按照矿井《灾害与预防处理计划》和《矿井事故救援预案》等程序、措施进行防灭火工作。同时向矿调度汇报情况。严格执行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认真填写自然发火预测预报记录。预测重点:采煤工作面上下隅角,采空区,通风构筑物附近。

(二)综合防灭火措施

1.加强通风管理,满足矿井通风要求,确保通风质量。

2.确保工作区域空气成份满足要求,正常情况下氧气浓度不得低于20%,二氧化碳浓度不得超过0.5%,其它气体符合规程规定。

3. 如发生高温点、一氧化碳等异常现象及时报告矿调度室,矿调度室及时通知通安科、救护队,迅速查明原因,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同时要向矿长、总工汇报。必要时按要求组织人员撤离。

4. 认真执行综合防灭火措施,保障防灭火用水有充足的水量和符合要求的水压。

5.对有发火危险的地区,采取喷射阻化剂,封闭注氮,调风均压等技术措施进行综合防灭火措施。

(三)防灭火要求

1.本工作面煤层有自燃发火倾向,在回采期间保证将工作面浮煤清扫干净,应尽量保持设计的推进速度,在临时停产期间,要加大综合防灭火措施。

2.调整通风系统,确保通风系统合理,稳定可靠。

第8篇 某某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划规程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加强我矿职业卫生与健康管理,改善劳动条件,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22-2022年)的通知》(国办发〔2009〕43号)精神,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旨在阐明2022年-2022年期间,发达煤矿在职业病防治领域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明确主要任务,落实保障措施,动员全员共同参与,保障职工的健康权益,促进煤矿安全发展、和谐发展。

一、工作现状

发达煤矿历来高度重视职工安全与健康工作,各单位加强粉尘和有毒有害物质监测、综合防尘措施落实、职业危害劳动合同告知、职业健康监护及个体防护用品配备等工作,着手建立技术支撑体系,加强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培训,积极开展职业危害防治,煤矿全体职工职业危害防治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基础工作不断稳固,职业健康工作总体上不断发展进步。

当前,煤炭生产行业进入危害较为严重的领域,国家有关部委不断加强职业健康管理,巩固煤炭生产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基础,高起点开展煤炭等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全面治理职业危害防治的薄弱环节,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护劳动者健康为根本目的,认真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等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落实各级责任,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依靠科技进步,立足煤矿实际,突出煤矿重点,全面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促进煤炭生产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综合治理,控制职业病危害源头,采取工程技术、个体防护和健康管理等综合治理措施,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

2、突出重点,有序实施。

既着眼长远,不断完善制度和监管体系,又立足当前,着力解决目前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煤矿企业按照“源头治理、科学防治、严格管理、依法监督”的基本要求,以防治煤矿尘肺病为重点,加强煤矿职业危害防治工作基础建设,全面提高煤矿企业职业健康水平。

3、依法依规,规范落实。

全面落实《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关于职业病防治和作业环境职业危害的有关部署和要求,规范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

4、宣传动员,全员参与。

广泛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增强各单位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充分发挥职工工会等监督作用。

(三)规划目标

建立煤矿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用人单位负责、规范管理、职工群众监督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机制,着力提高职业病综合防治能力,增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职业病防治意识,改善工作场所作业环境。

--到2022年,煤矿企业新发尘肺病病例年均增长率控制到5%以内;杜绝重大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有效减少硫化氢、一氧化碳等主要急性职业中毒事故,主要慢性职业中毒得到有效控制,基本消除急性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到2022年,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负责人、劳动者职业卫生培训率达到90%以上,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到10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告知率和警示标识设置率达到90%以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率达到70%以上,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80%以上。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预评价率达到100%,控制效果评价率达到100%。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体检率达到100%,接触放射线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达到85%。

--到2022年,职业病防治能力、应急救援能力不断提高,管理能力不断提高。职业病防治监督覆盖率100%。

--到2022年,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工伤保险覆盖率达到100%;职业病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各项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三、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机构

一是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组织、配备专职或兼职专业人员。

二是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培训,配备必要的设备,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

三是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

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机构。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为我矿提供服务。

(二)着力抓好职业危害源头控制

建设工程项目的职业危害防护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从源头控制职业危害;对存在职业危害的作业场所,必须采取综合防护措施,使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减少和降低对作业人员健康的损害。各级企业要配备足够的监测仪器设备和专兼职人员,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及时掌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以监测促防治;必要时,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与评价。

(三)加强对作业环境中职业危害管理和控制

一是通过优化生产布局和工艺流程,使有害作业和无害作业分开,确保从事无害作业的职工避免接触职业危害因素,尽可能减少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职工数量。

二是加强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与控制,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工作场所、环境和条件。

三是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要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在产生严重危害的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

四是使用有毒物品作业要依法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五是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救援器材、设备,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六是要依法如实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确保申报率达到100%。

(四)进一步规范劳动者职业健康管理工作

一是要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

二是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要依法组织其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本人。

三是按要求为职工配置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并引导和督促其坚持正确规范使用。

四是要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要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五是及时安排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做好职业病病人的治疗、康复、定期检查和妥善安置,确保职业病病人的权益。

(五)重点强化对煤矿企业和重点职业病的防治

1、尘肺病防治。煤矿企业以防治煤工尘肺、矽肺、石棉肺为重点,实施粉尘危害综合治理工程。提高煤炭生产机械化水平,推进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逐步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艺、设备和材料。

2、重大职业中毒防治。加强有限空间安全作业管理。实施硫化氢、一氧化碳、氨气、重金属等重大职业中毒隐患防范治理工程,开展中毒隐患排查,对生产设施、设备、场所进行治理。

3、职业性放射性疾病防治。实施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治理工程,开展危害控制试点,落实关键防治技术和措施,降低因放射线造成的矿工肺癌等疾病发病率。根据煤矿的发展,加强对职业病危害评价和放射卫生监督管理,完善安全防护措施,降低作业场所的放射性危害;落实接触放射线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和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4、加强对重点职业病的监测与预警。重点开展对煤矿职工尘肺、矽肺、石棉肺和放射性职业病危害等的监测,及时掌握职业病在高危人群、高危行业和高危企业的发病特点和发展趋势,研究职业病危险源的分布情况,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和预警。

(六)推进职业病防治信息化建设

构建职业病危害动态监管及监控预警体系。加强职业病信息监测、报告与管理,建立和完善职业病信息监测、报告与管理网络,建设职业病监测点,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的方针政策提供基础数据。按照动态监控、及时预警、准确计量的要求,根据职业病危害的性质和程度建设职业病预警体系。加强职业病危害动态监测工作,开展信息定期报告、分析和管理工作。

(七)完善企业工伤保险等各项制度

一是加强劳动用工和劳动合同管理,规范用工行为,在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要履行职业病危害告知义务,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二是落实有害作业岗位津贴和女职工、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政策。

三是按照规定参加工伤保险,提高工伤保险覆盖率。

四是完善特殊工时审批制度和职工休息休假制度,加强女职工的特殊劳动保护。

五是完善工伤预防与保障相结合的机制,将工伤保险基金部分用于职业病防治的预防和宣传工作,逐步建立职业病治疗、康复制度。

六是推行职业卫生专项集体合同制度。

(八)加强培训和宣传教育

一是制定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计划,健全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体系和网络。

二是加强对各级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强化对存在职业病危害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和劳动者的培训,积极推进作业场所健康教育。

三是把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纳入企业普法教育范围,列为健康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四是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在全企业形成关心劳动者健康、重视职业病防治的良好氛围,发挥工会监督作用,鼓励举报职业病防治违法行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基层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职业健康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切实抓紧、抓好。煤矿主要负责人是职业危害防治的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体系,严格管理,保障投入,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标准、规程,确保作业环境和防护达标。要制定本单位职业病防治规划,层层分解目标,明确具体措施,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要逐步建立先进的职业卫生与健康管理体系,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和持续改进机制。

(二)全面落实责任

一是煤矿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依法认真履行职业卫生管理职责。安全生产部负责作业场所职业健康(卫生)监督检查,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不安全事件和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参与、配合政府查处有关职业危害事故。工会负责群众性劳动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

二是基层单位要针对本单位职业病危害特点,加大重点(煤炭)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人群的监督检查力度。要设置或指定有关部门,负责对本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规范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的诊断与鉴定工作。

三是对职业危害事故,要按照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三项基本要求和“四不放过”原则,依法调查处理,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员的责任。

(三)完善规章制度

落实职业病防治法配套法规、规章。要制订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危害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性能评价、职业健康监护与职业病诊治等方面管理制度,狠抓各项制度的落实。

必须建立、健全下列职业危害防治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职业危害告知制度、职业危害申报制度、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培训制度、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从业人员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从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危害防治制度。

(四)保证经费投入

煤矿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生产成本中据实列支。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投入,保证必需的工作经费。煤矿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煤炉职业安全健康和财务规定提取防治费用。

工会必须适时开展《规划》实施的督查和评价工作。

第9篇 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安全技术规程

第一章 平整

第一节、采空区安全处理措施

1、采空区作业

(1)采空区探测

采空区的探测以物探手段为主,以钻探为辅并作为物探的验证。为了节省投资,采空区钻探探测可利用爆破钻机。采空区内可能遗留炸药、雷管等,采取有效的探测和安全作业措施。

(2)标志

将图纸及探测成果反映的井下全部巷道及采空区的位置、范围重新编绘在治理各片区工程平面图上,并进行现场测量标定,设置警示牌。

(3)穿孔

考虑物探结果的误差等因素,采用钻探法确定爆破范围。从采空区内开始打爆破钻孔,只要钻杆穿透到采空区,就一直向外布孔,直到完全不出现透孔为止,以保证采空区在爆破范围之内。

(4)采空区爆破不是松动或标准爆破,而属于加强抛掷爆破,以保证爆破后岩石破碎粒度适当并充实充满采空区空间,不能出现需二次破碎的大块,否则充填不实。因此,采空区爆破的炸药单耗要大于正常台阶爆破。

(5)采空区爆破前co/ch4测试。

应制订专门的采空区爆破作业规程,并经批准后方可实施。在井巷、采空区爆破作业前应对炮孔的co/ch4含量进行检测,如果co/ch4超标,应采取向孔内进行通风的措施,直至降到co/ch4规定值之下。

(6)剥挖

由挖掘机站立在旧巷及采空区暴露端头的一侧进行挖掘。

(7)运输

将原有井下全部巷道及采空区的位置、范围反映在治理各片区工程平面图上,进行井上下严格对照,并在现场进行测量标定,设置警示牌示警;

在上部10m以内进行剥离作业时,采、运及辅助设备不得横垮旧巷及采空区,必须由挖掘机站立在旧巷及采空区暴露端头的另一侧进行挖掘,使旧巷及采空区顶板冒落充实后,挖掘机及其它设备才可横垮旧巷和采空区进行作业。

在旧巷及采空区上部覆盖层厚度超过10m进行剥离作业时,可以横跨旧巷和采空区作业,但要随时观察。为了确认采空区具体位置,可用钻机对整幅采掘带先进行穿孔前探,对危险地段提前爆破处理,促使采空区彻底塌陷,然后采装设备再进入现场作业。

(8)各治理片区应设立采空区作业的专门管理机构,对采空区作业进行专门管理,采空区作业必须实行特殊作业专项负责制,确定专项作业负责人。

(9)管理机构要对生产作业情况经常进行核查,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制定突发事故的抢险救援预案。

(10)制定具体的采空区生产作业规程,对具体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使作业人员对面临的现实危险有足够的认识,能够严格按作业规程进行生产,对异常情况有思想准备;

(11)生产中如发现情况异常,应及时撤出人员和设备,采取相应措施。

2、高温孔爆破

爆破装药前要测试爆孔温度,如温度高,按高温孔爆破的安全技术规程处理。

第二节、火区作业

1、本区如有火区,特制定如下措施。

(1)挖掘机在火区作业时,首先检查工作面的温度、有无明火,严禁将明火装在汽车上。

(2)如果火区工作面有明火或工作面温度超过40℃时,挖掘机应停止作业、洒水降温,待无明火和温度降到40℃以下,方可作业。

(3)汽车在火区作业时,应注意路面和装车地点的温度,超过40℃时应洒水降温。

(4)汽车在火区作业时,司机应精神高度集中,经常观察火区情况,不准将车停在水煤气涌出处和明火高温区上,防止中毒和车体着火。

(5)严禁漏油的挖掘机、汽车、推土机在火区工作面上作业。

(6)火区作业,挖掘机、汽车、推土机每台设备必须按照消防要求配备消防器材。

(7)挖掘前,必须用束流或喷雾状态的水将灼热体、燃烧体预先冷却,揭露区必须用水彻底扑灭余火。

(8)挖掘作业由火区边缘向火源中心进行,边降温边挖掘。

(9)挖掘出来的灼热体、燃烧体残渣,应排放到煤系地层以外。

(10)挖掘区内不得留有灼热体、燃烧体残渣。

2、、发火区治理方法和防灭火措施应由有关单位编制安全技术规程。

第三节.平整区的作业

一、挖装

1、分层厚度10米。挖机一次挖深约3米多,3-4次挖深并段形成10米台阶,作为一个分层。挖掘时要帮齐底平、不留伞檐,工作面要整洁。

2、挖装安全距离

挖掘机站立在采掘带中部即可完成采装作业,其挖掘及回转作业时,尾部至台阶坡面的安全距离不小于1米,可保证挖装作业的安全。

3、最小工作平盘宽度

工作平盘最小宽度组成要素包括采掘带宽度、卡车运输道路宽度、台阶坡底线与运输道路间的安全宽度以及运输道路外侧至台阶坡顶线间的安全土堤等占用宽度。平整区工作平盘最小宽度确定为45m。

4、工作线长工度

汽车运输时,单斗挖掘机的工作线长度不宜小于300m。

二、大型设备沉陷的可能性及技术安全措施

治理区局部土岩较软,尤其是地表第四系黄土,在雨季瞬间含水率较高,采掘及运输的大型设备有发生沉陷的可能,提出如下防治沉陷措施:

1、加强对地面防排水工程的管理,避免雨水流入治理范围内,同时对治理片区本身汇集的雨水采取及时排放的方法,降低岩及黄土层的含水率。

2、在进入雨季前,采取相应生产管理协调措施,将大型采掘及运输设备调离易发生沉陷区域;如遇特殊情况,在采掘设备进入工作面前对沉降量超过100mm/m的地段,应预先采取以推土机压实的措施,并在设备作业过程中注意实时观察地面情况。

三、冬季作业防寒和防冻技术措施

1、松动措施:对于冬季地表的第四系黄土层应预先用推土机进行犁松处理,以降低冻结后剥离物的强度。

2、怠速措施:在寒冷季节作业时,自卸卡车如短时间待荷可采取发动机不熄火的怠速工作方式;如长时间停止作业,检修、处理故障等,应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

3、专用工具措施:液压挖掘机和自卸卡车,在冬季作业时需要经常的对挖掘机勺斗和卡车厢斗进行清理,为完成此项工作,需配置专用工具。

4、特殊劳保措施

对在严寒条件下作业的工作人员,做好劳动保护工作。如单斗挖掘机、自卸卡车、推土机等操作室均需安装防寒保温设备,无固定作业点的工作人员设置活动保温房等。

四、挖掘设备安全作业措施

为了保证挖掘设备安全作业采取如下措施:

1、在治理过程中各片区应加强生产技术管理,严格按开采程序作业。

2、操作设备的机组人员必须事先进行严格培训,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使用设备。

3、在治理过程中严格按设计参数和工作平盘规格进行作业。在挖装过程中如果发现台阶崩落危及挖掘机安全时,挖掘机应停止挖装,并退到安全地点,待检查处理后,方可重新挖装。

最小工作平盘宽度必须保证采掘和运输设备能安全作业,并能正常布置供电线路、电缆、排水沟等设施。

4、挖掘机装车必须待卡车开到正常装车位置停稳后方可装车。不允许挖掘机勺斗从卡车驾驶室上方越过。挖掘机工作半径范围内严禁站人;设备作业时未经特殊许可严禁人员上下。

5、现在的设备比较先进,一般都设有自身的安全监测系统,一旦发现安全监测系统故障,设备必须停止作业。必须保证设备安全监测系统的完好。

6、设备调动,尤其是挖掘机升降段行走时,必须对行走路线的技术条件进行预先检查,并有专人指挥,主要机械部件应保持正确位置,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7、在液压挖掘机、进入作业区域之前,作业平盘预先整平压实,作业平盘横向和纵向坡度均<5%。严格控制大型设备作业中心线至坡顶或坡底距离。

8、挖掘设备功率大、内部电路、油路布设复杂,因此,应经常检查可能发生的管路漏油、电路短路等现象。随机必须配备灭火器。

9、挖掘作业必须按设计进行,坡底线不得超挖;临近到界台阶时,应采用控制爆破,不得超钻并采取减震措施,严禁采用硐室爆破。

10、治理过程所使用的设备,主要包括液压挖掘机、穿孔机、自卸卡车及推土机等,在作业中的相互配合要求非常严格,且移动频繁,必须严格遵守各自的操作规程,以避免相互砸、擦、刮、碰及撒料等危害发生。

五、接近最终帮最下部时作业安全措施

接近端帮下部时挖掘作业最具有危险的时期,需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1、在治理中必须加强到界边坡的管理、维护,随时观测边坡情况;加强边坡巡视,发现有台阶崩落或滑动迹象时,及时清除边坡不稳定因素。

2、在雨季前做好各个平盘排水沟,保证雨水及时彻底排出,确保边坡整体稳定。

3、采掘场底部的挖空后,应及时安排进行内排,保证采空区及时得到回填,以确保边坡的整体稳定。

4、液压挖掘机靠近边帮底部作业时,应设有监测人员,如发现危险发出警报,确保设备及人员及时撤出。

5、临近端帮事先采取预裂爆破措施,保证边坡完整性,提高端帮的边坡稳定性。

六、平整区深部设备防淹措施

治理设备如液压挖掘机、自卸卡车、推土机、穿孔机等多为重型、移动缓慢的设备,雨季在平整区深部作业的设备应采取以下防淹措施:

1、确保平整区深部有足够容量的积水坑,防暴雨泵数量足够且运转正常,确保随时可启用。

2、现场管理人员对每天的天气预报情况清楚,确保设备有随时撤离的道路,停放位置,在突发暴雨时应能及时将设备调离危险作业区域。

3、雨天无法作业时,操作人员不能擅自离机。如需操作人员离机,首先应将设备停放在不被水淹的较高处、并远离台阶坡底。

4、雨季来临时,安全人员应对平整区周边进行检查,对地表汇水可能涌入平整作业面的地段进行堵截,以防平整区底部的积水水位突然上升。

七、采场深部有害气体的防治及监测

在治理过程中必将产生大量的粉尘和浮尘,尤其是随着治理深度的增加,坑内会处于逆温和环流状态,坑内粉尘浓度较大,空气稀薄,坑底部会积聚有害气体,导致坑底大气质量极差。为此将采用以下措施来防治采场深部的有毒有害气体的的产生。

1、采场内的工作面及运输道路要经常洒水,减少灰尘的产生。

2、安装有害气体监测设备,做到实时监测。

八、暴风雪天作业安全措施

本区气候属黄土高原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炎,年温差较大。最低气温-20.3℃,最高气温37.5℃。

各片区要建立健全暴风雪天气气候事件的相关应急预案,落实应对暴风雪天气气候事件的应急队伍、设备和物资,以及通信、交通、电力供应等应急保障设施。认真做好对灾害性天气、气候的监测和预测预报、警报的及时发布,

在实际中要加强对从业人员防御暴风雪灾害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认真落实预案的学习、贯彻和演练工作,落实基层单位防范应对暴风雪的应急准备情况,切实做到有备无患。

遇到暴风雪天气时,要立即停止作业,撤离工作现场人员,按不同设备的具体停机要求,关闭运行的机械设备、电气,加强从业人员应对暴风雪天气的个人防护,确保安全。

造田区

一、造田区参数

1、分层台阶高度15米;

2、最终稳定边坡角不大于22度;

3、台阶坡面角为自然安息角35-37度;

4、大块滚动距离10米;

5、安全平台宽度

6、造田区最下一个台阶坡底线与挖掘台阶坡底线最小距离不小于50米;

7、造田区至重要建(构)筑物的安全距离应满足大于排弃总高度1.5倍的要求;

8、造田区最下一个台阶坡底线距淤地坝不小于50米;

二、造田区周围防洪和排水设施

1、在造田区下游修筑淤地坝或一定宽度的保安条带;

2、在造田区修盲沟;

3、造田区将原有地面冲沟填平,为减少地面汇水渗入和冲刷对其稳定造成影响,在造田区修截洪沟和两侧设置地面排水沟拦截地面汇水,排水沟底宽1m,边坡系数1,设计水深0.5m;

4、在平整回填区修截洪沟或防洪提,回填部分修排水系统。

三、卡车运输造田工作面安全防护措施

1、造田排土时应严格按排弃参数作业,排弃总高度及台阶高度均不得大于设计所确定的高度要求,总排弃帮坡角不得超过最终稳定帮坡角22°,以保证造田区的稳定和设备作业安全。

2、卡车重大事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是卸车之前倒车速度过快、过猛以及倒车方向不准,为此对司机必须坚持长期教育,牢固树立安全观念,必须熟练掌握慢速倒车技术(垂直工作面倒车)。

3、卡车重大事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二是制动失灵,因此司机必须熟练掌握制动技术,在自卸位置要停准、停稳;并及时排除机械电气故障,设备要始终保持完好状态。

4、卡车重大事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三是工作面没有安全车挡或安全车挡不合格。卸载区排弃台阶坡顶边缘用推土机堆筑安全车挡,其高度不小于轮胎直径的2/5倍(约1m)。

5、卡车重大事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之四是工作面没有照明或亮度不够, 司机视觉不清,造成倒车方向不准、停不准、停不稳、甚至翻车,为此,必须设置照明。

6、造田作业面内行车通路必须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远离台阶坡底10m,以免发生上部台阶排弃物中大块滚落砸车事故。

7、造田顶部应有一定坡度,以防造田区内积水渗入排土场,从而降低物料强度导致排土场滑坡。

8、确保造田区基底排水顺畅,减少造田区底部积水,保证造田区整体稳定。

9、保持工作面应有不小于3%的反向坡,一为沉降留有系数,二为防止存水,三为倒车停车方便和安全,以保证卡车卸载安全。

10、卸土时,汽车应垂直排土工作线,严禁高速倒车、冲撞安全墙。

11、推土机或装载机平行排土台阶,靠近甚至骑在台阶边沿推土,容易失误造成外侧履带悬空掉至坡顶线以下斜坡上,推土机或装载机侧向倾斜,失稳,翻滚,落下台阶。因此,推土时,严禁推土机或装载机沿平行坡顶线方向推土。

12、在排土工作面要保持经常洒水,防治粉尘飞扬,污染周围环境。

13、排土时需将不同岩性及不同湿度的物料进行混合排弃,较硬剥离物尽量排在下部,较软剥离物排在上部,以保证整个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和设备安全。

14、加强造田区的生产管理,不同规格卡车分区作业,避免设备碰撞或擦刮设备。

第三章运输

一、运输道路技术参数

1、设计最大行车速度35km/h;

2、最小平面曲线半径25m;

3、最大纵坡8%;

4、路面宽度12m;

5、路基宽度15m;

6、路面结构采用泥结碎石,厚度25cm。

二、道路安全防护措施

1、道路的填方路堤段及道路曲线外侧设置挡车墙(土堤),高度不小于汽车轮胎直径的2/5~3/5,底部宽度不小于3m。在汽车排土台阶的边缘设置防滑堆,其高度不低于轮胎直径的2/5。

2、、道路两侧根据实际情况设有排水沟。

3、在道路急转弯处以及大坡度地段设警告、禁令、指示标志;在道路交叉口设指路标志并值守人员。

4、在平整区、造田区设照明设施,保证夜间行车与作业安全。在道路边缘设置夜间反光标志;

5、道路的维修养护

道路应经常维修和定期养护,并洒水降尘。

6、运行车辆间隔

运行车辆间隔安全距离不应小于50m;停车时车与车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3m

第四章边坡管理与监测

一、平整区边坡技术参数

台阶高度10米

台阶坡面角黄土岩石

安全平台宽度

运输平台宽度

最终帮坡角度

二、造田区边坡技术参数

分层台阶高度15米

台阶坡面角为自然安息角35-37度

安全平台宽度

最终稳定帮坡角小于22度

造田区排弃高度不大于90米,平整区排弃高度不大于150米

三、安全措施

1、严格按照边坡设计参数施工作业。

2、严禁挖边坡各台阶坡底。

3、靠近最终边坡爆破作业时,应采取控制爆破和防震措施。

4、平整区、平整回填区和造田区周边修筑完整的防排水系统,修筑边坡各水平的排水沟,并经常检查维护。

5、及时清理边坡平台上的堆积物。

6、治理过程中关注隐伏的地质构造如断层,如发现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7、在造田区未建立之前,造田区周边的排水系统必须尽早建成;

8、地下水对边坡稳定有影响,要进行疏干排放。

9、造田区基底和平整回填区基底做必要的处理。基底应尽量排弃块大的、坚硬的、遇水不易软化的岩石,并保持其连续性。

10、对边坡进行动态监测,并做监测记录。

四、边坡监测

1、选择符合实际的监测设备和监测方法。

2、监测制度

1)、最终边界线200m范围内,应建立地表位移和地下位移永久监测线,其数量应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监测周期根据地表位移和地下位移的情况确定,每年不得少于4次,每年应提交监测报告。

2)、到界边坡上,应建立永久观测线,其间距一般应为200m~400m,观测点间距应为30m~50m,观测周期应根据地表位移和地下位移的情况确定。在降雨期间、春季解冻或当位移速度加快时,应增加观测次数,并及时提交观测报告。

3)、对出现地表和地下位移或地质构造复杂、稳定性较差的重要边坡,应建立地表和地下位移的监测系统,地表和地下观测线数量,应根据地表和地下位移的走向长度确定,但不应少于2条,每条线上不应少于3个观测点。

第五章 防排水及地下水位控制

第一节 平整区排水

一、设计各治理片区的汇水量、排水量和排水设备及材料。

二、平整区排水安全措施

1、因暴雨期间坑底积水量较大且排除时间较长,所以每年雨季前应做好生产设备及人员的防护工作。雨季前,按设计要求超前开挖集水坑并安装暴雨排水泵及排水管路。集水坑边坡坡度应放缓,可采用1:1的边坡坡度,靠近排水管路一侧的边坡可采用干砌块石护坡;在集水坑内安装潜水电泵时应设水泵支架。为保障人员、车辆安全,集水坑周边应设置围栏格栅等安全措施,并设置具有一定高度的安全警示标志。

2、雨季主要挖、运、排设备应尽量避免在露天采场底部低洼处作业,大型设备附近应备有适量露天剥离物,用于修筑临时防水围堰,保证坑底积水不淹没采掘设备主电机。

3、潜水电泵、排水管路应保证正常运行并留有充足的备用量。雨季前及每次洪水过后需及时检修潜水电泵、排水管路等排水设备,保障排水设备的良好工作状态。

4、各片区应编制防治水应急救援预案,内容应涵盖坑底排水、地面防排水及地下水控制的各个环节。在实际生产建设中要认真落实预案的学习、贯彻和演练工作,确实做到有备无患。

第二节地面防排水

一、设计各治理片区地面防排水系统图。

二、地面防排水安全措施

1、建立防洪设施巡查制度,经常对排水沟、防洪堤坝及排水设施进行检查。清理水沟淤积物保证水流畅通,堤坝有裂缝或下沉,必须立即抢修加固、确保拦截有效。

2、汛期前防洪堤需要的土砂石料等物资及时准备充足,防洪抢险的人员、设施、车辆等要落到实处。

3、随着治理工程逐步推进,造田区面积逐渐扩大,由于造田区和平整回填区为人工塑造地貌,因此在排弃时可以有意识的改造区域地貌,形成倾向场外的反坡,防止平整区汇水流入采掘场,雨季前,应在靠近采掘场一侧的平整回填区最上面的平盘上修筑防洪围堤,严防平整回填区最上面平盘的汇水流入采掘场。

4、建立防治水组织机构,编制防治水应急救援预案,内容须具有针对性,措施具体、可靠。在实际生产建设中要认真落实预案的学习、贯彻和演练工作,切实做到有备无患。

第三节 地下水控制

一、含水层水

太原组灰岩裂隙含水层组中出露的地下水,采用平行疏干方式,即采用平盘集水沟、集水坑,设排砂潜水泵将水逐步引至采掘场坑底,由坑底采掘场排水泵站一并排除。

二、采空区积水

随着治理工程的发展,后期将揭露采空区,200m,宽度25m,深度2m,利用暴雨及正常潜水电泵将其排出采掘场以外。此项工程由各治理片区安全管理人员监督实施,事先做好工程实施计划,以保证人员及设备的安全。

三、地下水控制安全措施

1、加强建立疏排水设备检查制度,确保疏干排水设备正常运转,备用设备也必须保证完好,严禁设备带病运转。

2、平盘集水沟、集水坑必须经常清淤,保证集水沟水流畅通,防止倒灌或漫流。潜水电泵应保证正常运行并留有充足的备用量。雨季前及每次洪水过后需及时检修潜水电泵,确保排水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3、平整区分布有小窑采空区,达产时采掘场虽然未发现与采空区接触,但生产过程中应做好采空区探查工作,如果存在老窑积水,可采用提前开挖截水沟或采用降水孔疏干方法,利用排水设备排除老窑积水,保证安全生产。

第10篇 电工岗位职业危害防治操作规程

1、电气操作人员应思想集中,电气线路在未经测电笔确定之前,应一律视为“有电”不可用手触摸,不可绝对相信绝缘体,应认为有电操作。

2、工作前应祥细检查自己所用工具是否安全可靠,穿戴好必须的防护用品,以防止工作时发生意外。

3、维修线路采取必要的措施,在开关手把上或线路上悬挂“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的警示牌,防止他人中途送电。

4、使用测电笔时要注意测试电压范围,禁止超出范围使用。

5、工作中的有拆除的电线要处理好,带电线头包好,以防发生触电。

6、所用导线及保险丝,其容量大小必须合乎规定标准,选择开关时必须大于所控制设备的总容量。

7、检查完工后,送电前必须认真检查,看是否合乎要求并和有关人员联系好,方能送电。

8、发生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干粉灭火器或黄沙扑救,严禁用水扑救。

9、工作结束后,必须全部工作人员撤离工作地段,拆除警告牌,所有材料工具、仪表等随之撤离,原防护装置随时安装好。

10、操作地段清理后,操作人员要亲自检查,以免发生意外。

第11篇 地测防治水技术规程实施细则技术规定

一、实施细则

(一)测量部分

1、中腰线标定及时、准确、无责任工程事故。

1)巷道开工通知单要提前3天发送地测部门。

2)重要巷道的开门应有标定工作设计图。

3)巷道开口时须对作为起算数据的上一级导线(点)进行检测。

2、3000米以上贯通测量应有设计、审批、总结,贯通测量精度符合规程规定或工程要求。

3、坚持巷道开门、贯通、停头、复工、停采及工程进度等通知单制度

4、贯通通知单应提前(岩巷20-30米,煤巷30-40米)发送施工单位、矿分管领导及技术、安全、通风等单位。

5、煤矿必备的图纸

(1)井田区域地形图(1:2000或1:5000)

(2)工业广场平面图(1:500或1:1000)

(3)采掘工程平面图(1:1000或1:2000)

(4)井上下对照图(1:1000或1:5000)

(5)主要保安煤柱图(1:1000或1:2000)

(6)井筒断面图(1:200或1:500)

(7)井底车场平面图(1:200或1:500)

(8)矿井水文地质图(1:2000)

(9)矿井综合柱状图(1:2000)

6、矿图内容、精度符合要求,图上符号、线条符合《煤矿地质测量图例》要求,并且每月填绘一次。

7、各种防水、建筑物保护煤柱设计合理,并有设计,有批文,如有水害威胁而不需留设煤柱的,应标有探水警戒线。

(二)地质部分

(1)矿井必须具备精查或最终地质勘探报告、补充勘探报告、储量复核地质报告,并且经过验收,结论明确,能够指导生产。

(2)地测部门必须按规定时间提供掘进地质说明书。

(3)必须有由设计部门提供的经总工程师批准的“委托书”。

(4)“三书”必须做到文字、原始资料、图纸数字相符,内容达到要求。

(5)地质预报做到月有月报,年有年报,必要时有临时预报。

(6)预报内容准确无误,预报结果应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7)水情水害预报应包括周分析、月预报、季预报、年预报。

(8)预报内容齐全,描述准确、措施有针对性,签字齐全。

(9)预报结果应保证煤矿安全生产,不出现误报、漏报现象。

(10)建立水文观测系统,并按规定时间定期观测。

(11)防治水工程有方案设计并按规定程序审批。

(12)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对不清楚地段要进行探放水,并有设计和措施。

(13)每月进行一次防治水隐患排查,并有书面分析记录。

(14)矿井范围内钻孔经过注浆封堵处理,达到防治水要求,对封闭不良钻孔要建立台帐,揭露时要制定专门探放水措施。

(15)对井田范围内小窑进行调查、分析、记录在案。并和相邻矿井建立资料交换制度。

(16)水文地质原始资料建立台帐保管安全可靠,有目录、有索引。

(17)坚持防治水安全检查,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二、技术补充规定

随着矿井采深的延伸,地质情况逐渐复杂,地质测量、防治水工作任务日益艰巨。为切实加强地测防治水技术管理,明确责任,严格落实有关地测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防止重大水灾及贯通事故的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现将我矿区在地测防治水方面的管理规定要求如下,望各部门严格遵守:

1.技术员每月要对地测科提交工作小结内容包括:本月施工范围内防治水工作开展情况,排水设备选用情况及排水设备的安置位置,头面出水情况,区域内揭露构造断层情况,煤岩层产状及相对位置、巷道中腰线及激光导向仪使用情况等,每月月底前交到地测科,并会同地测科共同分析总结本月施工区域水文地质概况及次月地测防治水方面工作重点。

2、各类巷道开工前,技术人员要提前一个月向地测科申请编写各类地质说明书。

3.由于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需掘进技术员协助地质人员搞好重点岩巷、煤巷的地质调查工作,地质技术员应了解岩层变化、地质构造、煤层等情况;当岩巷掘进时,必须配合地质人员对巷道进行编录,杜绝漏编构造、标志层、煤线等情况,当煤巷与预想误差较大时,必须重点关注煤层产状变化,及时反馈信息。

4.掘进技术员要参照地质及水文地质预报,了解施工巷道水文地质情况。巷道施工中遇见出水现象或有出水预兆,要及时通知调度室和地测科,出现突水现象,未进行及时汇报造成突水事故的,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矿有关规定执行。

5.掘进技术员要掌握所施工的巷道和工作面具备的排水能力,对施工巷道前方的水文地质和对施工区域的排水现状要清楚,所在巷道按照要求配备排水设备,备用水泵按照要求处于备用状态,水沟必须按照要求及时施工,出现问题及时整改,不整改或情节严重的下发通报处理。

6.掘进班组要积极配合地测科进行探放工作,短探工作定期探煤厚(每30米探一次),与地测科结合,提前做好人员安排等工作,对超前探工作不予配合,造成超前探工作无法进行或物探效果失真的,按矿有关规定执行。

7.探放水组负责探放水任务,跟班副矿长要对本矿所管理的探放水牌板进行监督,对超前探要掌握和控制,除超前距30m外,施工巷道应提前至少40m通知地测科,以便地测科及时安排超前钻探或物探。

8.掘进班组所施工的巷道,需要有明确的计划,并有生产科或地测科下发的书面通知,严禁未经允许私自施工。施工时要严格按照地测科和生产科设计要求。

9.施工时掘进技术员必须在现场做好巷道开口准备工作,提前一天通知地测科准备情况,并积极配合测量人员进行现场开口中腰线标定等工作,测量部门接业务联系通知单后给线,掘进队在现场应积极配合测量工作,确保施工工作面达到放线条件,如有问题应现场提出。

10.严格执行巷道中腰线日常技术员检查制度,巷道开口位置及中、腰线标定后,地测科以书面形式向施工单位下发,施工队严格按照通知单有关数据进行施工,不得随意更改,所有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测量业务通知单数据执行。

11.技术人员要随时对中、腰线进行检查,成型巷道中、腰线要及时标记。每班工作前,跟班副矿长、班组长都要对施工中、腰线进行校核并延至迎头,对上一班中、腰线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本班中、腰线进行标定。对每班不检校中、腰线及不按线施工的,按矿有关规定处理。

12.使用激光指向仪的班组应每班对激光光斑进行检查,无误后方可使用,相关参考数据必须严格按照地测提供施工联系通知单的有关数据执行。

13.技术员积极主动向地测科汇报进尺以方便及时给线,掘进队应认真对照设计图,技术员积极主动上报进尺情况,在巷道需要拐弯及给线时,至少提前一天通知地测科,否则由此产生的后果由区队负全部责任。

14.技术员对巷道贯通距离要实时掌握,技术员每天汇报一次贯通剩余距离,并按照贯通措施的要求探透,并向地测科汇报。

16.地测科下发的施工联系通知单是各科室施工的重要依据,各科室要妥善保管、存档。

盘县柏果镇麦地煤矿

2022年3月22日

第12篇 矿井火灾防治措施规程

1、 一般性技术措施:采用不燃性支护材料;设置防火门;设置消防材料库;设置消防水池。

(1) 新建矿井的永久井架和井口房,以井口为中心的联合建筑,井筒、平硐、各水平的连接处及进底车场,主要绞车道同主要运输巷、回风巷的连接处,井下机电硐室,主要巷道内的胶带输送机的机头前后两端各20米范围内,都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建筑和支护。

(2) 进风井口和通风平硐口都要装设防火铁门。如果不设防火铁门,必须有防止烟火进入矿井的安全措施。

(3) 矿井必须在井上、下设置消防材料库。井上消防材料库应设在井口附近,并有轨道直达井口;井下消防材料库应设在每一个生产水平的井底车场或主要运输大巷中,并应装备消防列车:消防材料库储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种和数量,由矿长确定,并备有明细卡片,指定专人定期检查和更换,及时补齐。

(4) 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井下消防管路系统应每隔10o米设置支管和阀门,但在胶带输送机的巷道中应每隔50米设置支管和阀门。消防水池必须经常保持足量的水量。

2、预防外因火灾的措施:预防明火、放炮引火、电气引火、摩擦生火。

(1) 严格杜绝火源。严禁将烟和火带下井,更不许在井下吸烟与使用明火;地面井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米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炉取暖;地面木料场、矸石山、炉灰场与进风并的距离不得小于80米;并下严禁使用灯泡取暖和使用电炉。

(2) 井下和地面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使用喷灯等工作。如果必须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风井巷和井口房内进行电焊、气焊和使用喷灯等工作,必须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206条的规定。制订安全措施,经矿长批准,并由矿长指定专人在场检查和监督。

(3) 按矿井瓦斯等级,使用规定的安全可靠的炸药和雷管,并严格执行放炮的有关规定。

(4) 所有机电设备必须采用防爆型或防火花型。在必须使用某一种不防爆或防爆性能不好的仪表或设备时,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安全措施。

(5) 井下爆破材料库、机电硐室、检修硐室、材料库、井底车场、使用胶带输送机或液力耦合器的巷道以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都应备有灭火器材。所有井下工作人员都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职工作区域内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3、预防内因火灾的措施: 合理布置巷道,采用合适的采煤法,封闭采空区等。

(1)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的煤层时,采煤工作面必须采用后退式开采,并根据采取防火措施后的煤层自然发火期确定采区开采期限。

(2) 回采过程中不得任意留设设计外煤柱和顶煤。采煤工作面采到停采线时,必须采取措施使顶板冒落严实。

(3)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的煤层时,必须对采空区、突出和冒落孔洞等空隙采取预防性灌浆或全部充填、注惰性气体等措施,编制相应的防灭火设计,防止自然发火。

(4) 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在45天内进行永久性封闭。

第13篇 矿井老空积水防治措施规程

1、 坚持“全面分析,逐头逐面排查,多找疑点,有疑必探”的基本原则。

2、 建立专业探放水队伍,专人负责管理。

3、 对矿井老空积水资料调查,系统分析核实,判别可靠程度,找出疑点和问题,本着“留有余地,以防万一”的原则,在有关图纸上圈定积水线,积水线外推50m 为探水线,探水线外推50m为警戒线。

4、 对有测绘资料作依据的积水区,要标测绘日期,外推30m圈定探水线。

5、 对确定的积水疑问区,通过逐级审定,然后作为老空积水防治的依据。

6、 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标绘矿井出水点位置及涌水量,分析有积水的井巷及采空区积水范围、标高和积水量。

7、 接近有老空积水疑问区时,利用物探和钻探探明、核实积水区的积水量及范围,确定积水线、探水线和警戒线的位置。

8、 对需探放的老空积水分析、查明后,在确定的探水线位置布置钻场和积水区下部布置辅助水仓等排水设施进行探放水前的准备。

9、 加强钻场附近的巷道支护,并在工作面迎头打好坚固的立柱和拦板。

10、 清理巷道,挖好排水沟。在放水巷道两侧堆积高度不低于0.5m的沙袋,防止冲倒支架。

11、 在打钻地点或附近安设专用电话。

12、 测量和防探水人员必须亲临现场,依据设计,确定主要探水孔的位置、方位、角度、深度以及钻孔数目。

13、 预计积水区水压较大的地区,探水钻进之前,必须先安好孔口管和控制闸阀,进行耐压试验,达到设计承受的水压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14、 钻孔内水压过大时,应采用反压和有防喷装置的方法钻进,并有防止孔口管和煤(岩)壁突然鼓出的措施。

15、 钻进时,发现煤岩松软、片帮、来压或钻孔中的水压、水量突然增大,以及有顶钻等异状时,必须停止钻进,但不得拔出钻杆,现场负责人员应立即向矿调度室报告,并派人监测水情。如果发现情况危急时,必须立即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区的人员,然后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6、 老空积水区高于探放水点位置时,只准打钻孔探放水;探放水时,必须撤出探放水点以下部位受水害威胁区域内的所有人员。探放水孔必须打中老空水体,并要监视放水全过程,核对放水量,直到老空水放完为止。

17、 钻孔接近老空,预计可能有瓦斯或其他有害气体涌出时,必须有瓦斯检查工或矿山救护队员在现场值班,检查空气成分。如果瓦斯或其他有害气体浓度超过本规程规定时,必须立即停止钻进,切断电源,撤出人员,并报告矿调度室,及时处理。

18、 钻孔放水前,必须估计积水量,根据矿井排水能力和水仓容量,控制放水流量;放水时,必须设专人监测钻孔出水情况,测定水量、水压,做好记录。若水量突然变化,必须及时处理,并立即报告矿调度室。

19、 探水工作面一切电气设备的防爆性能必须良好。

20、 加大探水工作面供风量,加强局扇、风筒的维护管理,防止漏风和发生循环风,并将风筒末端接到探水工作面迎头,对着钻孔及时吹散瓦斯,避免积聚。

21、 加强探水地点的瓦斯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必要时

还要设瓦斯自动监测报警断电仪。

22、 确认钻孔内无回水,表明钻孔已穿过老孔无水流时,可用黄泥、破布、木塞等将钻孔临时封闭。

第14篇 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规程

一、目的:

为了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政策、法规和规定,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健康安全,提高经济效益,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措施。

二、适用范围:

公司从事高温、有毒、粉尘、噪声、电气焊操作等作业时均应执行本措施。

三、防治方针:

本措施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指导思想,积极主动的引导公司的各项职业病危害防护工作的展开。

四、职业危害种类:

根据公司的生产和现场的具体情况确定的职业危害为五大类:

1、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在生产岗位有大量的粉尘产生,长期吸入直接影响职工的身体健康。

2、焊接作业产生的金属烟雾危害:在焊接作业时可产生多种有害烟雾物质,如电气焊时使用锰焊条,除可以产生锰尘外,还可以产生锰烟、氟化物,臭氧及一氧化碳,长期吸入可导致电气工人尘肺及慢性中毒。

3、生产性噪声和局部振动危害:生产岗位的机械设备都可能产生较强的噪声和局部的振动,长期接触噪声可损害职工的听力,严重时可造成噪声性耳聋,长期接触振动能损害手的功能,严重时可导致手臂振动病。

4、高温作业:长期的高温作业可引起人体水电解质紊乱,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人体虚脱,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5、氮氧化物、碳氧化物、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氮氧化物与水结合会转化成硝酸和硝酸盐,增加慢性咽炎、支气管哮喘、眼部发病率。碳氧化物主要是指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会使人中毒,甚至造成死亡。硫化氢中毒表现为畏光、流泪、眼刺痛、异物感、流涕、鼻及咽喉灼热感等症状。

五、防护措施:

1、各部门要以预防为主为方针,实行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全员职业病危害防治素质,普及预防知识,开展群众性的防治工作。

2、加强职业病危害防治教育培训。注重职工上岗前和岗中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不断提高职工的职业卫生水平,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

3、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组织体系和责任制。建立健全职业危害防治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职业危害防治日常管理工作。公司成立职业病危害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公司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的组织领导工作。公司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其他各部门、岗位按《公司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制度》要求,对本部门、本岗位职业病防治工作负责。

4、加强个体防护,确保员工身心健康。由于煤矿井下作业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和一些有毒有害气体,严重的威胁着广大职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各相关单位要按aq1051-2008标准和《从业人员防护用品配备发放和使用管理制度》要求,建立《公司职业病危害个体防护用品发放台账》,加强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管理。

5、加强现场监测,及时发现危害因素。为了控制作业环境中的温度、一氧化碳和瓦斯气体等对人体的危害,通风区对监控系统进行合理布置,对井下各区域进行连续监控,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6、建立综合防尘制度,完善综合防尘体系建设。一是建立了完善的防尘洒水系统。按要求对巷道定期进行清扫和冲洗。特别对容易积尘的巷道、运输转载点等每班进行冲洗灭尘。二是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安装防尘设施,并对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落实。三是加强对采掘工作面防尘管理,并严格执行湿式打眼、放炮喷雾、开机开水等管理制度,有效降低了粉尘浓度,确保防尘设施全部能正常、有效运行。四是加强通风管理,确保供风充足。

7、噪声防护措施。优先选用噪声小的设备,减少噪声危害。一是在购进设备选型时优先选用噪声小的设备。二是保持设备的经常性完好,发挥设备本身的消音降噪功能,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噪音指标超过国家环保标准时,要立即进行检修,减少机械老化带来的噪声。三是控制噪声的传播,采用隔音、吸音设备设施减少噪声危害。四是工作人员配备切实有效的劳动保护用品。

8、有毒有害气体防护措施。电气焊作业场所加强机械通风,以降低现场浓度,尽量采用低尘低毒焊条或无锰焊条,为了保护眼睛不受电弧的伤害,焊接时必须使用镶有特制防护眼睛片的面罩。为防止弧光灼伤皮肤,焊工必须穿好工作服,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井下实施爆破后,为防止氮氧化物中毒,局部通风机风筒出风口距工作面的距离不得大于5m。加强通风增加工作面的风量,及时排除炮烟。人员进入工作面进行作业前,必须把工作面的炮烟吹散稀释,并在工作面洒水。爆破时,人员必须撤到新鲜风流中,并在回风侧挂警戒牌。

工作面采空区应及时予以封闭,设立警示牌,需要进入时,必须首先进行有害气体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需要进入闲置时间较长的巷道进行作业的,必须先通风、后作业。盲道或废弃巷道应及时予以密闭或用栅栏隔断,并设立警示牌。

9、高温防护措施。一是在高温季节来临时,准备好职工的防暑降温用品和物资。二是加强工作现场温度监测,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30℃;当空气温度超过上述要求时,必须缩短超温地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并给予高温保健待遇。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超过30℃、机电设备硐室的空气温度超过34℃时,必须停止作业。三是局部热害严重的工作面应采用移动式制冷机组进行局部降温,非空调措施无法达到作业环境标准温度的,应采用空调降温。

10、各相关单位要健全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及其台账。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配备齐全有效,要求各种防护设施完好,有定期维护记录。

11、加强管理,对职业病危害重要部位,悬挂警示牌、告知牌、公告牌。标识牌板应载明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产生的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产生职业危害的施工地点的醒目位置公布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必须按照《公司职业危害岗位操作规程》要求执行。

12、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公司井上下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并将检测结果予于公布。

13、健全职业卫生档案,以保证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有效控制。

14、每年公司制定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以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危害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全体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

15、健全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保护员工健康及相关权益。档案包括劳动者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职业健康监护以及劳动者职业史、既往病史和职业病接触史等内容。

16、完善劳动合同,落实职业病危害预告知制度。签订劳动合同时,要在合同中载明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危害后果、防护措施和相关职业病防治、待遇等条款。

17、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确保劳动者依法享受工伤社会保险。

18、加强全员监护,普及职业健康检查。按上级管理规定对接触职业危害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本人。

19、保障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投入。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经费纳入安全费用预算,包括预防和治理职业危害、防护设施配置与维护、个人防护用品配置、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危害防治培训、职业病病人诊断等费用。职业病防治工作所需的费用按《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中 “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费用”中列支。

20、落实《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确保一旦发生急性职业危害事故,能做到行动迅速,救治及时,把灾害降到最低限度。

21、开展群众性劳动保护方面的监督检查活动。工会和职工代表应对企业违反职业危害防治相关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监督,对安全健康方面的隐患问题建立跟踪监督整改档案。

22、本措施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对违反本措施而造成职业病事故的,将追究主要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作出相关处罚。

2022年1月18日

第15篇 煤矿粉尘防治技术规程

随着综采、综掘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高产高效工作面和综放工作面的广泛应用,我国煤矿粉尘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经“八五…‘九五”期间的科技攻关,防降尘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在煤层注水、采煤机防尘、液压支护防尘、放煤口防尘及综掘面粉尘高效控制、呼吸性粉尘测试仪器的研究和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综采工作面防尘技术

(1)煤层预湿注水技术。煤层注水是煤炭开采中一项有效的预防性减尘措施,早在20世纪40年代,国外已开始采用此法减尘,至今已成为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比利时和波兰等主要采煤国家广泛采用的减尘措施。我国从1956年在本溪彩屯煤矿首次试验煤体预注水防尘技术,到1990年已有40%的采煤工作面实施煤体预注水防尘技术。经过多年科研实践,煤层注水预先湿润煤体已经成为我国综合防尘技术核心,开发了长钻孔、短钻孔和深钻孔等煤层注水的成套技术,开发了水泥砂浆封孔泵,解决了封孔难的问题,提高了煤层注水降尘的效果。研制了自动化控制的注水系统。

随着综采放顶煤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但由于综放开采的开采厚度大多在5m以上,最大厚度已达10m,而一般煤层在垂直于顶板方向上的渗透性较差,传统的注水工艺不能满足厚煤层开采的需要,“九五”期间,兖矿集团有限公司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联合攻关,研究开发出适合厚煤层开采的煤层注水技术。

在“九五”期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与兖矿集团有限公司研制了由流量和压力传感器、比例控制阀、计算机、泵、液压系统组成的全自动控制的注水系统。煤层注水自动化控制系统与装备属于典型的机电液一体化设备,为了保证系统能够可靠工作,各子系统均具有手动和自动控制功能。

(2)采煤机防尘技术。自“八五”以来,重点开展了对采煤机、液压支架及放煤1:3粉尘的高效治理技术的研究,先后研究出采煤机含尘气流控制、高压水外喷雾降尘技术,对液压支架、放煤口实施自动控制水喷雾降尘技术,使采煤机司机处空气中的含尘浓度在使用含尘气流控制技术和高压外喷雾降尘技术后分别下降了60%~70%和82%~93%,液压支架、放煤el自动喷雾降尘技术的使用,使放煤工操作处的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分别下降了84.7%和67.5%,使支架移架时下风流7m处的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分别下降了74.6%和61.1%,较好地降低了含尘气流的粉尘浓度。在破碎机处研究出破碎机声波雾化降尘技术、磁化水降尘技术、预荷电喷雾降尘技术和高压喷雾降尘技术,对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降尘效率分别高达85%~97.7%和87.1%~97.9%,极大地降低了破碎机工作时空气的粉尘污染。

2.综掘工作面除尘技术

随着综掘水平的提高和掘进防尘技术的发展,粉尘治理的重点由治理总粉尘向治理呼吸性粉尘转移,先后研究成功一些粉尘防治技术和装备。

在“七五”期间研究的附壁风筒配合湿式除尘器解决机掘工作面高浓度粉尘问题的基础上,“八五”期间,研制出煤矿用袋式除尘器及其专用的kdz对旋轴流式通风机。该除尘器的处理风量230~250m3/min、工作阻力2000pa(接近湿式过滤式除尘器)、电机功率2×26kw,对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除尘效率分别高达99%和90%,配合附壁风筒在断面积为10m2以上的机掘面使用后,使司机处的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分别下降到21.4mg/m3和9.7mg/m3,降尘效率分别达93.27%和90.53%。与此同时,为了解决小断面巷道掘进的粉尘治理,开发出处理风量较小(90—130m3/min)的机掘面湿式_zc型旋转栅除尘器,其对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除尘效率分别达到99%和88.5%。机掘面干式除尘技术的研究成功,标志着我国机掘防尘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九五”期间,为了降低袋式除尘器的体积,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干式除尘技术的研究和广泛推广工作,研究出达到:mtll3—1995《煤矿井下聚合物制品阻燃抗静电性通用试验方法和判定规则》中规定的抗静电、阻燃性能的要求,且在高过滤风速(3.5—4.0m/min)条件下具有高集尘效率的矿用安全高效除尘滤料,填补了我国滤料在煤炭行业的一大空白,其技术性能达到了国外同类技术的先进水平;由于滤料过滤风速的提高,在相同处理风量(230~250m3/min)条件下,使袋式除尘器的体积在“八五”基础上减小了41%。该除尘器的处理风量224m3/min,工作阻力2083pa,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除尘效率分别达到99.3%和95.5%。在煤矿井下工业性试验时,掘进机司机处的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分别下降到18.38mg/m3和8.89mg/m3,除尘效率分别达到了91.1%和92.25%,有效地降低了综掘面的粉尘浓度。该除尘滤料及新型袋式除尘器的研究成功,对干式除尘技术在我国煤矿的推广应用起到重大促进作用,对提高我国煤矿机掘防尘技术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由于湿式除尘技术与干式除尘技术相比具有投资少、体积较小的优点,因此,针对我国煤矿机掘巷道较小、经济效益普遍不太景气的特点,在进行干式除尘技术完善提高的同时,又与波兰komag采矿机械化中心合作,开展了适合中国煤矿机掘面生产技术条件的高效湿式除尘技术的研究。该技术包括高效涡流控尘装置、高效旋流除尘器及其配套移动系统。高效涡流控尘装置比原来的附壁风筒产生的附壁效应强7倍左右,控尘效果更好;高效旋流除尘器的处理风量为250~350m3/min、工作阻力为1800pa,它集多种除尘器原理于一体,对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除尘效率分别达到99%和94%一98%,其技术性能已接近袋式除尘器的水平,并且其脱水效果十分理想。它的研究成功使我国煤矿机掘湿式除尘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3.粉尘采样器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研究成功ain一95型粉尘粒度分布和浓度测定仪和azf一01型呼吸性粉尘采样器。

aln一95型粉尘粒度和浓度测定仪集粉尘粒度分布和浓度测定于一体,它利用光吸收原理测定粉尘浓度;利用斯托克斯(stokes)定律结合光吸收原理测粉尘粒度分布,其粉尘采样、粉尘浓度和粒度分布测定的数据储存均实现了自动化。该测定仪的采样流量为15l/min,粒度分布测定范围1~1501~m,浓度测定范围不限,目前已在我国部分煤矿推广使用。

为了准确测定含尘空气中的呼吸性粉尘浓度,以评价呼吸性粉尘对环境污染的程度,成功研制出azf一01型呼吸性粉尘采样器,它是一种长周期呼吸性粉尘采样器,能连续工作8h,其呼吸性粉尘浓度测量范围达1—300mg/m。,采样流量3—4l/min,负载阻力大于1000pa,采样准确度±10%,分离效能符合bmrc国际标准曲线(各控测点允许偏差±5%)。该仪器双薄膜泵加稳流装置的抽气系统具有采样流量稳定、负载能力大的特点,其旋转式压紧结构及水平布置的采样滤膜头解决了高浓度、长时间采集粉尘易脱落的难题。它的研究成功,填补了我国便携式本质安全型、长周期定点呼吸性粉尘采样器的空白,其主要技术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防治规程15篇

有哪些防治规程是指一套详细的操作程序和指导原则,旨在预防、控制和消除可能存在的问题或风险。在企业管理中,这些规程涵盖了各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1.安全生产规程:确保工作环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防治信息

  • 粉尘防治基本要求规程
  • 粉尘防治基本要求规程98人关注

    有哪些1.环境评估:进行工作场所的粉尘污染状况评估,确定粉尘种类、浓度及可能的危害。2.工程控制:实施源头控制,如封闭作业区域,安装除尘设备,减少粉尘的产生和扩散。3. ...[更多]

  • 井下防治水措施规程
  • 井下防治水措施规程94人关注

    有哪些井下防治水措施规程1.地质勘查与预测:定期进行地质勘探,评估地下水分布和动态,预测潜在的涌水风险。2.防水工程设计:在矿井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防水需求,包括防水 ...[更多]

  • 房屋白蚁检查防治规程
  • 房屋白蚁检查防治规程92人关注

    有哪些房屋白蚁检查防治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定期检查:定期对房屋进行白蚁危害的排查,特别是木质结构和湿润区域。2.环境治理:改善房屋周围环境,减少白蚁滋生的 ...[更多]

  • 防治水监控防范措施规程
  • 防治水监控防范措施规程91人关注

    有哪些1.水质监测:定期采集水样,分析化学成分,确保水质安全。2.设备维护:定期检查供水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防止泄漏和污染。3.风险评估:识别潜在水源污染源,制定应对策略 ...[更多]

  •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规程
  •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规程87人关注

    有哪些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措施规程1.基本原则-安全第一:确保矿工生命安全,优先预防和控制煤与瓦斯突出风险。-科学预测:利用地质、钻探、监测等手段,准确评估突出危险性 ...[更多]

  • 局部冒顶事故成因防治措施规程
  • 局部冒顶事故成因防治措施规程80人关注

    有哪些局部冒顶事故成因1.地质构造因素:如断层、节理、层间滑动等导致岩体稳定性下降。2.工程开采方式:不合理的工作面布置、过大的开采强度可能导致顶板压力失衡。 ...[更多]

  • 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规程
  • 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规程77人关注

    有哪些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规程一、安全教育与培训1.提供全面的职业健康和安全培训,确保所有员工了解煤矿作业中的潜在危害。2.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对职业 ...[更多]

  • 职业危害防治规程11篇
  • 职业危害防治规程11篇77人关注

    有哪些1.环境监测:定期评估工作场所的空气、噪音、辐射等环境因素,确保符合安全标准。2.个人防护装备:为员工提供适当的防护设备,如头盔、护目镜、呼吸器等,防止物理伤 ...[更多]

  • 煤矿井下防治水规程
  • 煤矿井下防治水规程74人关注

    有哪些煤矿井下防治水规程一、水源识别与监测1.1确定井下水源类型,包括地表水、地下水、老空水等。1.2建立完善的水文地质资料库,持续更新井下水文条件。1.3定期进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