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创新管理制度,是企业构建竞争优势、推动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它旨在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规范创新行为,引导创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产品升级和服务优化。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可以降低创新风险,提高创新效率,确保创新成果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包括哪些方面
创新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组成部分:
1. 创新策略:明确企业创新的目标、方向和路径,确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等不同层面的战略重点。
2. 创新激励机制:通过薪酬奖励、股权激励、荣誉表彰等方式,激发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创新流程管理:设定从创意产生到产品上市的完整流程,包括项目筛选、研发管理、市场验证等环节,确保创新过程的高效运行。
4. 创新风险管理:建立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机制,防止创新过程中的潜在损失。
5. 创新文化培育:营造开放、包容、协作的创新氛围,鼓励试错和持续学习。
重要性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创新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
1. 提升竞争力:通过制度化管理,企业能更好地把握创新机会,提升市场竞争力。
2. 保障创新资源:有效配置人力、财力等资源,确保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
3. 降低风险:规范创新流程,减少因决策失误或执行不当带来的风险。
4. 增强凝聚力:激发员工创新热情,增强团队的向心力和执行力。
方案
构建创新管理制度,应采取以下策略:
1. 明确创新目标:根据企业战略,设定清晰、可衡量的创新目标,如新产品开发、专利申请等。
2. 设计多元化激励:结合员工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激励措施,如设立创新基金,表彰创新成果。
3. 强化流程控制:制定创新项目管理规范,确保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标准和责任人。
4. 建立风险预警:定期评估创新风险,制定应急预案,确保企业能够应对可能的挑战。
5. 塑造创新文化:举办创新论坛、分享会等活动,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想法,形成尊重创新的企业文化。
6. 持续优化:定期回顾和调整创新管理制度,使之适应市场变化和技术进步。
创新管理制度是企业创新活动的基石,只有通过系统性的制度设计,才能将创新从偶然变为常态,真正驱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创新管理制度(范文)范文
【第1篇】创新管理制度(范文)
创新评审及奖励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营造创新的环境氛围,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提高集团公司竞争力,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各部门、子(分)公司。
第二章 创新类别
第三条 本制度所指创新为集团公司各部门、子(分)公司为了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所进行的一切有价值的、能够产生持久影响力的改进和创造活动,包括经营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第四条 经营创新指公司在产供销过程中,进行的经营方法、程序、措施、渠道等方面的创新。
第五条 技术创新指为了提升各专项技术能力、技术水平而做出的各项改进、改善与发明(论文、专利)等:
(一)产品技术创新:创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新配方,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性能及开发新产品,节约原材料等;
(二)工程技术创新:对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技术、工、夹、量具、试验方法、计算技术、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劳动保护、运输及储藏等方面的改进或建议;
(三)其它创新: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引进技术,以及长期未解决的技术关键和质量关键等。
第六条 管理创新指利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手段,为提升公司管理水平而提出的建议、方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制度方面:制度改进、建设等方面创新;
(二)组织方面:组织结构的调整、工作流程改造等方面创新;
(三)机制方面:各种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应用、引进、改进等方面。
第三章 创新评审及奖励机构
第七条 集团公司成立由分管副总裁领导,总经办等部门总经理组成的创新管理委员会,领导集团公司创新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一)根据集团公司生产经营需要,公布创新需求,指导集团公司有关机构、人员的创新工作;
(二)对集团公司重大创新项目进行评审;
(三)对有关较大、重大创新项目进行奖励。
第八条 集团公司总经办代表创新管理委员会履行创新管理日常职责;
总经办可召集创新管理委员会对创新工作进行指导,对创新项目进行评审。
第九条 集团公司设立创新奖励基金。
总经办负责管理创新奖励基金。
创新管理委员会可利用创新奖励基金对集团公司较大、重大创新活动进行奖励。
第四章 创新项目评审
第十条 申报评审的创新项目必须符合以下标准: (一)必须是已实施的;
(二)经验证创造实际经济价值或取得良好管理效果的;
(三)需附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图纸资料和技术总结等;
(四)创造的经济价值需经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受益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
第十一条 各部门、子(分)公司每月自行组织内部创新评审,并实施奖励;
同时将两至三项重大创新项目报送总经办。
第十二条 总经办每月将送达的创新项目进行验证、整理,并将结果提交创新管理委员会。
第十三条 创新管理委员会每三个月组织对集团公司重大创新项目进行评审,并实施奖励。
第十四条 创新项目经审核通过后,可纳入集团公司有关正式制度、标准当中,由有关部门、子(分)公司负责推广落实,并考核实施情况。
第五章 创新激励
第十五条 重大创新项目由创新管理委员会利用集团公司创新奖励基金实施奖励,每季度奖励一次。
第十六条 集团公司采取多样化的创新奖励方式,包括奖金、实物、带薪休假、公费旅游等。
第十七条 集团公司鼓励团队创新,对做出贡献的创新团队实施团队特别奖励。
第十八条 各部门、子分公司每月应拨付一定额度专项资金用于对评审通过的创新项目实施奖励。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制度为集团基本制度,解释权归制度管理委员会,监督执行权归集团总经办。
第二十条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试行期三个月,前期相关规定自行废止,未尽事宜另行规定。
【第2篇】税收管理员制度创新思考
一、税收管理员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我们在税收风险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中发现,传统的税收管理员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开展税收风险管理的需要:
一是基层税收征管力量相对薄弱和税收管理员职能设置宽泛之间存在矛盾。税收管理员人均管户数量较多,每月既要确保纳税人按时申报、缴纳税款,又要完成新办企业的户籍调查、一般纳税人认定等事务性工作,还要承担上级部门临时布置的工作事项。时间、精力远远不够。
二是税源管理工作重点事项不突出和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目标之间存在差距。税收管理员制度是以科学的管理理念为基础,以加强税源控管、提高纳税遵从度为目标的税收管理手段。但现在的税收管理员往往忙于应付大量的事务性和突击性工作,对深层次的税源分析、税源预测、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等税源管理工作无暇进行。制约着基层税源管理质量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是税收管理员能力差别与税源管理要求之间存在矛盾。一方面,基层税收管理员的知识层次、年龄结构、工作能力存在较大差异,部分管理员已无法适应重点税源个性化管理、中小企业行业化管理的税源管理要求。
四是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与开展税收风险管理的要求之间存在矛盾。传统制度下的税收管理员的职能偏重执法,对风险应对的职责划分不清,风险识别、评估、防范的手段普遍不足,征纳双方涉税风险居高不下。
二、税收管理员制度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有效配置征管人力资源,合理分解税收管理职能
按管户、管事适当分离的原则,科学整合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分局根据岗位要求,把现有税收管理员按年龄、知识结构划分为税源管理员和责任区管理员两类,并赋予不同职责,将日常的责任区管理与风险识别、应对等职能分离。注重挑选学历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担任税源管理员,主要负责辖区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提醒等工作。责任区管理员主要负责实地调查、数据维护、核查、执行等工作。
(二)设立两级税源管理岗,实现联动管理模式转变
为了更好地推动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创新,节省制度转换成本,分局在不打破原有科室、岗位格局的基础上,采用科室内岗位职责“内分离”的方法,在职能科室专设一个“税源管理综合岗”;在各管理科增设“税源管理员”,并分别明确相应的工作责职,使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风险管理职能,从责任区税收管理中真正分离出来。
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是分局开展风险管理的“发动机”和“整合器”,侧重依据上级风险管理要求,对重点行业及系统数据进行宏观分析,并指导管理科税源管理员开展工作;管理科税源管理员是分局开展风险管理的“中转站”,侧重在日常管理中主动对辖管企业开展典型剖析,对零散风险信息进行归集提炼,并指导责任区管理员开展工作。
(三)以基层管理平台为依托,优化税收风险应对流程
分局积极依托省局基层管理平台、市局联动信息平台、网上办税厅,加强对上级各类预警、风险信息的比对、筛选、过滤,注重拓宽两级税源管理员职能范围,强化其直接应对职能,从而来优化税收风险的应对流程。
1、有效过滤重复风险信息。对上级各类风险信息统一由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接收,结合已完成的风险应对结果,筛选、过滤以前已处理过的重复风险信息,由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直接应对,不再向管理科税源管理员或责任区管理员进行任务派送,减少了管理科税源管理员和责任区管理员的重复识别、应对环节,提高了流转速度。
2、高效应对一级风险信息。对于经评定为一级的风险信息,由税源管理综合岗制作《案头分析工作底稿》,注明分析情况,提出处理建议,经科室和分局审批后,以发送提醒单为主要手段作直接应对处理,并完成基层管理平台、市局联动信息平台的反馈操作。同时,为提高直接应对一级风险信息的效率,我们构建了“网上办税服务厅低等级风险应对模块”,专门用于批量发送纳税提醒单。而纳税人也可以通过该模块回复整改、自查结果。责任区管理员则可以通过该模块查询风险信息应对结果以及纳税人的查看和回复情况,结合日常工作加强后续管理。
3、强化二级以上风险信息应对。对于确定的二级以上风险信息,我们注重细化风险识别、分析、应对、处理等环节各类人员的职能,着力提高二级以上风险信息的应对质量。一是由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对二、三级风险信息,标注科室、管理员及其他相关信息,以方便甄别。同时分类别、分科室制作《业务传递单》,向各科税源管理员进行派送。二是管理科税源管理员接收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下发的风险信息后,对其进行案头分析,经分析确定属于低风险或无风险的信息,由本岗位做直接应对处理;经分析无法排除风险的,制作《案头分析工作底稿》,注明分析情况,提出处理建议后,向责任区管理员传递;经分析需调高风险等级的,向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反馈。三是责任区管理员接到税源管理员的《案头分析工作底稿》,按照所注要求采取约谈、督促纳税人自查或实地核查等防范性应对措施。四是分局评估员接到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传递的由两级税源管理员评定为四级的风险信息后,按评估流程做应对处理。
(四)充分发挥税源管理员作用,提升基层税收风险联动管理效能
合理明确税源管理员职能,加强深度税源管理,以提高税源管理的效率是我们这次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核心环节。
1、注重发挥税源管理员的分析识别职能。在确定重点风险行业,制定分局行业税收风险管理计划时,各管理科税源管理员加强案头分析,对辖区内的行业有重点地进行风险认别和排序,分局则根据管理科税源管理员的分析结果,结合上级税收风险管理要求,借鉴其他单位的税收风险管理经验,选择特点最明显、风险最突出、问题最集中的重点行业或重大税务事项,来启动行业风险管理计划。
2、注重发挥税源管理员的归集提炼职能。在日常征管中,税源管理员在做好行业税收风险信息分析识别的同时,充分利用自身在层级税源管理联动模式中的岗位优势,对责任区管理员在日常巡查、评估中所反映的异常情况,结合省、市局下发的法定风险信息源和公开的第三方风险信息,灵活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所获信息进行归集提炼。对于具有代表性并能够形成风险信息源的,形成《案头分析工作底稿》,建议将其归入分局风险信息特征库。对于不能形成风险信息源但有助于规范行业管理的风险信息,在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的协助下进行典型案例的分析,寻找此类企业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提出建立行业管理办法的建议,提高了分局行业管理、重点税源管理、重大税收事项管理的针对性。
3、注重发挥税源管理员的指导监督职能。我们在创新管理手段,建立税企联防排除涉税风险长效机制的同时,注重发挥税源管理员在行业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指导监督职能,对已经形成的行业税收风险管理办法中涉及的风险指标,做到定时检查、分析、复核,适时提醒责任区管理员开展涉税风险调查、发出纳税风险提醒,从而确保分局行业税收风险管理长效机制落到实处。
三、税收管理员制度创新取得的成效
通过近一年来的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实践,分局提高了税收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行业税收风险也得到了有效防范:
首先,制度创新后,由于设置了两类税收管理员,岗位职责和人员配置变得更为合理,基层税源监控分析、提醒服务等工作内容得到重视和加强,基层税收风险管理的关键点和着力点更加明确。同时责任区管理员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强深度税源管理,提高了征管资源利用率和税源监控的针对性、有效性。
第二,将税源管理的重点事项与一般事项进行分离,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分局内部的相互监督和制约机制,解决传统制度下的税收管理员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尽可能减少执法风险和控制不廉行为的发生。
第三,两级税源管理岗的设立,形成了“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管理科税源管理员――责任区管理员”的层级税源管理联动模式,特别是管理科税源管理岗的设立,使分局层面的税收联动管理机制得到了有效的衔接,增强了科室、岗位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升了税源联动管理效能。
第四,实践证明,在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和优化税收风险应对流程后,大量低等级风险信息由分局税源综合岗直接应对,使分局税源管理科和专业评估科能够集中时间和精力开展重点风险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征管资源配置的效能,提升了分局税收风险联动管理水平。
最后,在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时,我们坚持寓管理于服务,在服务中体现管理的原则,广泛实行纳税提醒服务,坚持对涉及风险的纳税人发送涉税风险提醒单,引导纳税人自主排险,提高纳税人识别和防范风险的能力,真正构建了税企良性互动的征管环境。
【第3篇】学生会管理制度创新改革申请书
综合测评管理制度创新改革申请书
**年**月**日
**学生会
前言
为了落实《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使大学生按照社会和时代要求,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我校通过综合测评,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进行综合定量的全面考核和评定。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作为高校对大学生的客观评价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高校的素质教育发展,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使我校培养的人才质量符合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要。
就**学院大一学生而言,综合测评分主要体现形式有:早操出勤情况,上课出勤情况,晚自习出勤情况,宿舍卫生情况等。为了对评先进、奖学金等提供较可靠的依据,这些方面考核的执行者分别来自院学生会的自律部,学习部和生活部。但这些数据统计出之后,由于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限制下,只在学期末由各班独自组织进行一次综合统计,我们认为综合测评分在各方面还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果在严格遵守各方面规定的情况下加以创新管理,经济学院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因此,为了方便执行该创新管理方案并借鉴其他兄弟学院宝贵经验,院学生会特申请由权益部主要管理,学习、自律、生活部协助,共同对今年大一新生的综合测评分进行统一创新管理。
学习部改革制度具体细则
1.严格监督管理上自习情况
(1)申请好教室,按照专业班级为单位,安排自习室。
(2)所有同学要按照学号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这样便于人数的查询,然后,将大一学习部成员按照人数均分为五组,到了教室之后针对教室的空座位,查找所对应的学号同学,查完后由班级负责人(班长或是团支书)再确认信息并签字,对于请假的同学,要以假条为准,没有假条或是口头请假的按照旷自习算,每组安排个小组长(可以使轮流制),负责统计、上报等工作。
(3)统计时,由其中一个小组长统计该组大一各班全部信息,每天贴到**门口,次日换新的,并把前一天的放到学生会学习部的文件夹中,每一个月都制作总汇一个电子表格,期末总汇时直接使用。对于请假的同学,要把假条收好,没有导员假条全算作旷自习。补假条要标明日期和原因。
(4)晚自习扣分细则:旷自习一次扣综合测评分2分,请假次数每月超过三次,每次扣一分。
做好查课工作
(1)首先,部内成员统计好年级无课表,按照无课表上的统计结果,要求部员按照无课时间每天差两个班,并且是,大一每个班级每周查课不少于三次,大二大三每个班每周查一到两次,查课的时候可以采用全班起立,统计人数,然后挨个点名,找出缺勤的同学名单。保证查一次就查的认真,查出些东西来,记得最后要让任课老师和班级负责人在查课表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2)统计时,每次查课的结果名单要当时就统计出来,然后以电子档案的形式统计出来,并且要求每周周五要求大一、大二、大三所有学委把班级考勤表交到学生会办公室,由大一学习部成员统计各班,一周之内的缺勤人数名单。一份上报导员办公室,一份总成电子稿,留着期末统计成绩时使用。
(4)扣分细则:
对于旷课的同学,每次扣综合测评分两分,请假的必须有任课老师或是导员假条。
部内成员的奖罚制度
要求,学习部的每个成员都必须认真工作,并且设立部员考核制度。对于每月都参加查课,查自习的学员加10分的勉励分,对于主动承担组长或是负责人的成员,并且认真负责的成员加10分的奖励分,对于开会缺勤,无故迟到的成员每次扣2分,对于学习部内成员旷课,旷自习等现象要严肃处理,被发现后在扣综合测评分的基础上加扣5分的部内积分,学期末通过组内分数的高低,设立一定的奖励制度。分数高的成员可以有机会冲击学习部部长的职位。
自律部改革制度具体细则
一、早操扣分规则及奖惩制度。
1、以每个学生为单位,实行记分制。
分值为100分,迟到一次扣3分,旷操一次扣5分。可以进行补假条,假条上必须有导员的签名和公章,并且要在当天晚上6点之前送达自律部部长手中;如果没有,将进行扣分,超过时限补上不算。如果最后得分低于60分,则不允许参与早操优秀人员评选。该记录单会由自律部两个部长记录,会定期给常委检查,如果统计不一样,从新一起核对,同时给导员每月的备份和电子稿。自律部会准备自己的记录本,记录下平时的旷操人数,在上面不允许有修改,并且写下记录者的姓名。
如需修改,记录员需要拿到导员的批条后,在和导员核实后才可以修改。否则,一经查实,将开除该学生会成员,并且和非学会成员一起交与导员处理。该记录本由自律部进行保管,定期给监督的常委检查。每周、每月都要进行备份统计,并且整理到自律部专用文件夹和部长的备份电子稿中。
2、女生见习
每个月只允许3次,如果超过3次,那么将超过3次的次数视为旷操处理。
3、关于篮球队、排球队等训练
需要出示写有确切训练时间和盖有公章的批条。如果没有,将视为旷操处理。关于违反纪律的同学,例如假装进入各种球队替补,在宿舍睡觉不来参加早操的,一经发现,取消其奖学金评比资格及早操优秀人员评选,并上报导员。
4、班级奖励制度。以班级为单位,如果一个班级一周内连续4天没有迟到和旷操人员,将在第五天的时候给予整个班级休假奖励。
5、跑操过程中,若出现中途停下偷懒者,予以旷操处理,并且取消个人奖励。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同学,在给出证明后会酌情处理。
6、早操评选优秀者,下学期会有5次休假机会。
生活部改革制度具体细则
1.宿舍卫生检查方法:
查寝每周两次,每次至少两人组队。视实际情况,全查或随机抽查。每周二5、6节为固定查寝时间,另外一次为随机抽查,时间不确定。每次查完,检查当天由检察人员填写好检查表,一式三份。次日,一份交给导员,一份贴于**宣传栏公示,一份存档。
2.奖惩分数:
宿舍卫生以90(含90)分为标准,80-90(含80)每人扣1分综合测评分,60-80(含60)每人扣2分综合测评分,60分以下每人扣3分综合测评分。
3.奖励办法:
对连续取得4周优寝的宿舍,我部将对该宿舍公开表扬,并给予一定的奖励(一周宿舍卫生平均95分以上为优寝)。
对其宿舍成员的综合测评成绩每学期加3分。
对该宿舍进行一定的奖励。
对该学期被评比为院级文明寝室的宿舍的成员综合测评另
外加3分
对该宿舍所在班级评优时进行加分,而优寝比例作为考察
班级的重要的一项。
4.惩罚办法:
对连续取得3周差寝的宿舍(一周宿舍卫生平均分低于宿舍楼平均分),学生会将对宿舍公开通报批评,并给予一定的惩罚:
对其宿舍成员的综合素质测评每次每人扣3分;
组织该宿舍参观学习我院的优秀宿舍;
督促其所在班级班委限期整改;
3次或3次以上被通报批评的宿舍,取消该宿舍成员的评优资格;
对该宿舍所在班级在评优时进行扣分,若班级中有20%的宿舍不合格,则取消该班级的评优资格。
5.公平监督:
为了保证查寝过程的公平公正,同学们可以到**宣传板处核实成绩,也可直接联系本部负责人反映情况。
权益部综合测评分创新管理办法具体细则
1.前期大力宣传
由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复杂性,因此,我们在每学年年初就应该进行综合测评方案的宣传,权益部可联合学习,生活,自律部举办宣传活动。拟定宣传活动简述如下:
(一)五教宣传版展示。由权益部与宣传部共同完成,主题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完成后在五教楼下进行宣传。
(二)组织班干部集体学习。由权益部组织并邀请老师,集体学习后,由班干部转而在班内宣传。
(三)新生学生手册考试。按照惯例,由经济学院学生会统一组织,以考试的形式加深大一新生对大学规章制度的重视程度。权益部负责协助监考等任务。
预期目标:有效地宣传有助于引导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按照学校的素质培养目标发展
,这样不仅有利于辅导员及时、全面了解整理新生的情况,高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引导,而且有利于学校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
2.建立班级档案。以往的综合测评分仅仅统计个人,与班级的联系不紧密,如果建立班级档案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做手写稿与电子稿各一份,以便日后查阅。把班内每人加减分项统计到班级档案中并定期统计评优,设立先进班级循环评优制度
3.每日收集数据
作为日常统计工作的基础,每天统计测评分加减情况是看似复杂而系统的工作,但如合理分配任务,工作量并不是很大,具体流程如下:
一、自律、学习部每天早上都会把出勤情况张贴在五教四楼,我部
成员两人一组在晚自习前负责取回表格并进行简单统计(如遇表格丢失情况可联系以上各部统计原本补齐数据)之后在每周一例会时统一交到学生会办公室中。如有数据遗失,可联系自律学习得到电子稿备份。
二、参加院、校活动并取得名次的同学,先上报给班级,由班长或团支书(为了使过程更加科学,各班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小组,考评组由辅导员指导,成员包括班长、团支书和同学代表(流动形成),主要负责本班同学的申请材料的规范和加扣分记录的审核)。在每月末把本班数据以表格形式交到学生会办公室权益部文件夹下,在部员核实后返还材料。
4.定时统计数据
设立先进班级循环评优制度,每月一评,利用权益部例会时间由全体成员共同完成。原则上时间为月末开始评价审核工作,次月初即1号公布
(考试周或假期时间灵活变动)。具体工作为:
1.对之前每天所统计的记录记入班级档案。上课出勤记录每月一次性从学习部得到。
2.核实每班加分项确认无误后记入班级档案。
具体加减分细则遵照经济学院规定执行。
3.统计完成后,交由辅导员老师审查核实,在辅导员同意后对总分前三名的班级授予“先进班级”称号,并颁发奖状或循环红旗,也可酌情对班委或班级进行物质奖励。
4.每月1号把评优结果张贴于**进行公示,做到信息公开。
5.协助期末统计
按照辅导员老师统一安排,在学期始对上一学期个人综合测评分进行集中统计,数据来源主要为辅导员老师存根数据,以确保期末评优的公平性。部员三到四人一个小组,分别对宿舍卫生,出勤,活动加分进行统计。并作手写稿与电子稿(正式稿)各一份,在利用班级档案中数据认证复查后把成稿交由辅导员老师。
6.事后总结反思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初次实行肯定有不完善的地方。而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并广泛接纳师生的意见,才能暴露其弱点和不足,有利于其改进和发展。因此,测评工作结束或告一段落后,不断根据新情况、新特点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广泛征求和吸收辅导员老师、学生、专业教师等各方面的合理意见并加以总结和反思,作出合理的规范化规定,以求投入运行更完善的系统结构方式。预期目标:方案得到了学生的认同,又使方案较好地适应新的情况,为后来更加成功的工作奠定基础。
7.注意事项
1.建立班级档案过程中,加减分项要统计到人。为日后期末统计减轻工作量。
2.为了保证公开公正,期末统计宿舍卫生时需与生活部成员共同完成,统计出勤情况时需与学习、自律部共同完成。
3.要加强与数据来源方即学习,生活,自律部的联系,确保信息通畅,并重视以上各部的建议与意见。
4.由于宿舍不是按班级分的,按月统计工作量过大;且宿舍管理主要由宿舍内舍长完成,与班级联系不是太大。所以每月班级评优时不统计宿舍分数,该分数会在期末统计时照例按个人进行统计。
【第4篇】班组创新管理制度(范文)
制丝车间班组创新管理制度
1. 目的
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动力,为激发班组成员的创新积极性,踊跃参与公司举办的各项创新活动,提高员工创新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2. 适用范围
班组创新适用对象为班组全体成员,每个班组、每个员工都负有创新的使命。
班组长(或班组长指定的成员)、班组创新管理员负责引导班组的创新文化和成员的创新理念。
3. 职责
班组创新管理主要指对创新活动的管理,旨在树立全方位创新理念,建立创新机制,倡导学习和提升个人工作技能,利用资源配置上的倾斜,加强班组成员创新方面的训练,提升员工创新技能。
各班班长对本班创新活动负有全面管理责任。
4. 管理规定
4.1 班组创新活动应渗透于班组活动的每一时刻,贯穿班组项目工作、日常工作的始终。
配合公司开展的创新活动,班组创新活动应与公司创新活动保持同步,开展季度或年度创新激励行动。
4.2 本班组建立创新管理制度,旨在建立人人有创新、时时有创新、事事有创新的创新制度,争取做到每人每季度有一条创新提案;班组每年向公司申报一个创新成果。
4.3积极参加公司创新活动
4.3.1公司创新活动目前主要有技术创新、操作创新和管理创新活动。
各类创新活动根据所处阶段又可以分为创新提案、创新项目和创新成果。
公司员工可以通过书面形式、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申报创新提案。
创新提案提交后,将进入评选、孵化阶段,优秀的创新提案经过完善、优化和孵化后,可以形成成熟的创新项目,即进入实际实施阶段,经过推广应用、取得一定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管理效益等)后,形成了创新成果,即可参加公司组织的创新成果申报。
4.3.2班组的创新活动一方面表现在积极参加公司创新活动,做好创新的培训、宣贯和辅导。
另一方面,班组内部也可以举办一些创新比赛和创新活动评比活动。
4.3.3创新提案的数量、质量可以直接与班组个人绩效挂钩。
4.4创新工作开展方式
4.4.1班组成员要解放思想,勇于打破常规,在各项工作中能认真总结找出可创新改革之处。
4.4.2认真学习各种创新经验和创新工具方法,用新思路、新工具、新方法的工作方式。
4.4.3每月召开至少一次创新例会,在会议中大家可以畅谈创新,互相
学习,互相补充,互相完善。
4.4.4设立一名创新激励员,负责评审本班组的创新题案,并激励班组
创新活动的顺利、持续开展。
4.4.5每个季度最后一天以前上交创新题案。
5 奖励和考核
5.1积极参与班组创新活动,积极对班组建设和发展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班组将根据其日常表现,奖励100-500元。
5.2主持、参与班组创新项目,效果显著,推荐到到公司参加评比,给予奖励100-500元。
【第5篇】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实践与认识
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实践与认识
对税源实行以行业为主的税收风险差别管理和以户为主的基础信息标准化管理是改变不适应经济形势发展要求、提高税收服务科学发展效能的具体表现。今年以来,市国税局针对存在问题,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积极探索实践“双层架构、团队管理”的税源管理方式,促进了税源管理和纳税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当前税收管理员制度下存在的主要问题
税收管理员制度自推行以来发挥了重要而又积极的作用,但在具体操作实践中也逐渐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事多人少任务重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国税局为例,在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下,共有税收管理员46人,担负着全市9941户企业和个体户的征管工作,人均管理216户左右,同时,这46人还要忙于纳税评估、查找税收风险点、税源预测以及事务性工作。这种模式使得大多数税收管理员疲于应付日常工作,无暇集中力量开展税源风险管理,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税源精细化管理的实现。
【第6篇】改革创新社会管理制度体系
构建新型社会管理制度体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构建健全的新型社会管理制度体系的主要任务是,着力从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和应急处置三个层面,构建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一整套规范、机制和制度体系,尽可能减少社会问题,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果断处置社会冲突与社会对抗,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和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加强源头治理体系建设
源头治理是治本之举。加强源头治理,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特别是要着力解决好民生、民主、民心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从社会管理本身讲,就是要构建源头治理体系,使关口前移,尽可能防止、减少、弱化严重社会问题和社会冲突的产生。这不仅是社会管理部门的职责,也是各部门、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强化动态协调机制建设
社会管理不是也不可能消灭所有社会矛盾。抓好源头治理可以尽可能地减少社会问题,但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仍然会有大量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存在,旧的矛盾和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为此,必须构建动态调节和化解机制,以使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得到及时化解和向好的方面转化,尽最大可能做到不积累、不激化、不蔓延、不升级、不向坏的方面转化,使社会处于动态平衡、动态优化、井然有序、健康运行的状态。
推进应急管理体制建设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即便抓好源头治理和动态协调,仍然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加上自然灾害引发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任务十分艰巨,需要构建应急管理体制。
【第7篇】税收管理员制度创新的思考
税收管理员制度创新的思考
一、税收管理员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我们在税收风险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中发现,传统的税收管理员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开展税收风险管理的需要:
一是基层税收征管力量相对薄弱和税收管理员职能设置宽泛之间存在矛盾。税收管理员人均管户数量较多,每月既要确保纳税人按时申报、缴纳税款,又要完成新办企业的户籍调查、一般纳税人认定等事务性工作,还要承担上级部门临时布置的工作事项。时间、精力远远不够。
二是税源管理工作重点事项不突出和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目标之间存在差距。税收管理员制度是以科学的管理理念为基础,以加强税源控管、提高纳税遵从度为目标的税收管理手段。但现在的税收管理员往往忙于应付大量的事务性和突击性工作,对深层次的税源分析、税源预测、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等税源管理工作无暇进行。制约着基层税源管理质量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是税收管理员能力差别与税源管理要求之间存在矛盾。一方面,基层税收管理员的知识层次、年龄结构、工作能力存在较大差异,部分管理员已无法适应重点税源个性化管理、中小企业行业化管理的税源管理要求。
四是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与开展税收风险管理的要求之间存在矛盾。传统制度下的税收管理员的职能偏重执法,对风险应对的职责划分不清,风险识别、评估、防范的手段普遍不足,征纳双方涉税风险居高不下。
二、税收管理员制度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有效配置征管人力资源,合理分解税收管理职能
按管户、管事适当分离的原则,科学整合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分局根据岗位要求,把现有税收管理员按年龄、知识结构划分为税源管理员和责任区管理员两类,并赋予不同职责,将日常的责任区管理与风险识别、应对等职能分离。注重挑选学历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担任税源管理员,主要负责辖区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提醒等工作。责任区管理员主要负责实地调查、数据维护、核查、执行等工作。
(二)设立两级税源管理岗,实现联动管理模式转变
为了更好地推动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创新,节省制度转换成本,分局在不打破原有科室、岗位格局的基础上,采用科室内岗位职责“内分离”的方法,在职能科室专设一个“税源管理综合岗”;在各管理科增设“税源管理员”,并分别明确相应的工作责职,使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风险管理职能,从责任区税收管理中真正分离出来。
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是分局开展风险管理的“发动机”和“整合器”,侧重依据上级风险管理要求,对重点行业及系统数据进行宏观分析,并指导管理科税源管理员开展工作;管理科税源管理员是分局开展风险管理的“中转站”,侧重在日常管理中主动对辖管企业开展典型剖析,对零散风险信息进行归集提炼,并指导责任区管理员开展工作。
(三)以基层管理平台为依托,优化税收风险应对流程
分局积极依托省局基层管理平台、市局联动信息平台、网上办税厅,加强对上级各类预警、风险信息的比对、筛选、过滤,注重拓宽两级税源管理员职能范围,强化其直接应对职能,从而来优化税收风险的应对流程。
1、有效过滤重复风险信息。对上级各类风险信息统一由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接收,结合已完成的风险应对结果,筛选、过滤以前已处理过的重复风险信息,由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直接应对,不再向管理科税源管理员或责任区管理员进行任务派送,减少了管理科税源管理员和责任区管理员的重复识别、应对环节,提高了流转速度。
2、高效应对一级风险信息。对于经评定为一级的风险信息,由税源管理综合岗制作《案头分析工作底稿》,注明分析情况,提出处理建议,经科室和分局审批后,以发送提醒单为主要手段作直接应对处理,并完成基层管理平台、市局联动信息平台的反馈操作。同时,为提高直接应对一级风险信息的效率,我们构建了“网上办税服务厅低等级风险应对模块”,专门用于批量发送纳税提醒单。而纳税人也可以通过该模块回复整改、自查结果。责任区管理员则可以通过该模块查询风险信息应对结果以及纳税人的查看和回复情况,结合日常工作加强后续管理。
3、强化二级以上风险信息应对。对于确定的二级以上风险信息,我们注重细化风险识别、分析、应对、处理等环节各类人员的职能,着力提高二级以上风险信息的应对质量。一是由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对
二、三级风险信息,标注科室、管理员及其他相关信息,以方便甄别。同时分类别、分科室制作《业务传递单》,向各科税源管理员进行派送。二是管理科税源管理员接收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下发的风险信息后,对其进行案头分析,经分析确定属于低风险或无风险的信息,由本岗位做直接应对处理;经分析无法排除风险的,制作《案头分析工作底稿》,注明分析情况,提出处理建议后,向责任区管理员传递;经分析需调高风险等级的,向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反馈。三是责任区管理员接到税源管理员的《案头分析工作底稿》,按照所注要求采取约谈、督促纳税人自查或 实地核查等防范性应对措施。四是分局评估员接到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传递的由两级税源管理员评定为四级的风险信息后,按评估流程做应对处理。
(四)充分发挥税源管理员作用,提升基层税收风险联动管理效能
合理明确税源管理员职能,加强深度税源管理,以提高税源管理的效率是我们这次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核心环节。
1、注重发挥税源管理员的分析识别职能。在确定重点风险行业,制定分局行业税收风险管理计划时,各管理科税源管理员加强案头分析,对辖区内的行业有重点地进行风险认别和排序,分局则根据管理科税源管理员的分析结果,结合上级税收风险管理要求,借鉴其他单位的税收风险管理经验,选择特点最明显、风险最突出、问题最集中的重点行业或重大税务事项,来启动行业风险管理计划。
2、注重发挥税源管理员的归集提炼职能。在日常征管中,税源管理员在做好行业税收风险信息分析识别的同时,充分利用自身在层级税源管理联动模式中的岗位优势,对责任区管理员在日常巡查、评估中所反映的异常情况,结合省、市局下发的法定风险信息源和公开的第三方风险信息,灵活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所获信息进行归集提炼。对于具有代表性并能够形成风险信息源的,形成《案头分析工作底稿》,建议将其归入分局风险信息特征库。对于不能形成风险信息源但有助于规范行业管理的风险信息,在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的协助下进行典型案例的分析,寻找此类企业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提出建立行业管理办法的建议,提高了分局行业管理、重点税源管理、重大税收事项管理的针对性。
3、注重发挥税源管理员的指导监督职能。我们在创新管理手段,建立税企联防排除涉税风险长效机制的同时,注重发挥税源管理员在行业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指导监督职能,对已经形成的行业税收风险管理办法中涉及的风险指标,做到定时检查、分析、复核,适时提醒责任区管理员开展涉税风险调查、发出纳税风险提醒,从而确保分局行业税收风险管理长效机制落到实处。
三、税收管理员制度创新取得的成效
通过近一年来的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实践,分局提高了税收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行业税收风险也得到了有效防范:
首先,制度创新后,由于设置了两类税收管理员,岗位职责和人员配置变得更为合理,基层税源监控分析、提醒服务等工作内容得到重视和加强,基层税收风险管理的关键点和着力点更加明确。同时责任区管理员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强深度税源管理,提高了征管资源利用率和税源监控的针对性、有效性。
第二,将税源管理的重点事项与一般事项进行分离,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分局内部的相互监督和制约机制,解决传统制度下的税收管理员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尽可能减少执法风险和控制不廉行为的发生。
第三,两级税源管理岗的设立,形成了“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管理科税源管理员——责任区管理员”的层级税源管理联动模式,特别是管理科税源管理岗的设立,使分局层面的税收联动管理机制得到了有效的衔接,增强了科室、岗位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升了税源联动管理效能。
第四,实践证明,在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和优化税收风险应对流程后,大量低等级风险信息由分局税源综合岗直接应对,使分局税源管理科和专业评估科能够集中时间和精力开展重点风险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征管资源配置的效能,提升了分局税收风险联动管理水平。
最后,在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时,我们坚持寓管理于服务,在服务中体现管理的原则,广泛实行纳税提醒服务,坚持对涉及风险的纳税人发送涉税风险提醒单,引导纳税人自主排险,提高纳税人识别和防范风险的能力,真正构建了税企良性互动的征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