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范文

创新管理制度10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11

创新管理制度

创新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激发员工创新精神,推动技术、产品、服务和流程的持续改进。它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包括创新文化、资源分配、激励机制、风险管理和知识管理。

包括哪些方面

1. 创新文化建立:鼓励开放思维,培养员工勇于尝试和接受失败的环境。

2. 资源分配策略:确保创新项目得到必要的资金、人力和技术支持。

3. 激励机制设计:通过奖励和认可制度,激发员工创新动力。

4. 风险管理框架:建立对创新失败的包容性处理方式,降低创新风险。

5. 知识管理机制:促进知识共享,确保创新成果的传播和应用。

重要性

创新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在于:

1. 提升竞争力:通过持续创新,企业能保持产品和服务的领先地位,增强市场竞争力。

2. 优化运营效率:创新可以改进工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3. 吸引和保留人才:良好的创新环境能吸引有才华的员工,并促进他们的职业发展。

4. 适应市场变化: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方案

1. 构建创新文化:举办定期的创新研讨会,鼓励员工提出新想法,设立“创新日”,庆祝成功的创新尝试。

2. 灵活的资源分配:设立创新基金,根据项目潜力动态调整资源分配,优先支持有前景的创新项目。

3. 创新奖励制度:为成功创新的团队和个人提供物质和精神奖励,如奖金、晋升机会和公开表彰。

4. 建立风险管理小组:负责评估创新项目的潜在风险,制定应对策略,允许合理的失败。

5. 推行知识管理系统:利用数字化工具,建立知识库,鼓励员工分享创新经验和学习资源。

创新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全员参与,管理层需以身作则,通过持续的沟通和反馈,不断调整和完善制度,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要注重制度的执行效果,定期评估并调整策略,确保创新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

创新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创新管理制度(范文)

创新评审及奖励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营造创新的环境氛围,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提高集团公司竞争力,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公司各部门、子(分)公司。

第二章 创新类别

第三条 本制度所指创新为集团公司各部门、子(分)公司为了解决问题,实现目标,所进行的一切有价值的、能够产生持久影响力的改进和创造活动,包括经营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第四条 经营创新指公司在产供销过程中,进行的经营方法、程序、措施、渠道等方面的创新。

第五条 技术创新指为了提升各专项技术能力、技术水平而做出的各项改进、改善与发明(论文、专利)等:

(一)产品技术创新:创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新配方,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性能及开发新产品,节约原材料等;

(二)工程技术创新:对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技术、工、夹、量具、试验方法、计算技术、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劳动保护、运输及储藏等方面的改进或建议;

(三)其它创新: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引进技术,以及长期未解决的技术关键和质量关键等。

第六条 管理创新指利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手段,为提升公司管理水平而提出的建议、方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制度方面:制度改进、建设等方面创新;

(二)组织方面:组织结构的调整、工作流程改造等方面创新;

(三)机制方面:各种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的应用、引进、改进等方面。

第三章 创新评审及奖励机构

第七条 集团公司成立由分管副总裁领导,总经办等部门总经理组成的创新管理委员会,领导集团公司创新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一)根据集团公司生产经营需要,公布创新需求,指导集团公司有关机构、人员的创新工作;

(二)对集团公司重大创新项目进行评审;

(三)对有关较大、重大创新项目进行奖励。

第八条 集团公司总经办代表创新管理委员会履行创新管理日常职责;

总经办可召集创新管理委员会对创新工作进行指导,对创新项目进行评审。

第九条 集团公司设立创新奖励基金。

总经办负责管理创新奖励基金。

创新管理委员会可利用创新奖励基金对集团公司较大、重大创新活动进行奖励。

第四章 创新项目评审

第十条 申报评审的创新项目必须符合以下标准: (一)必须是已实施的;

(二)经验证创造实际经济价值或取得良好管理效果的;

(三)需附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图纸资料和技术总结等;

(四)创造的经济价值需经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受益单位负责人签字确认。

第十一条 各部门、子(分)公司每月自行组织内部创新评审,并实施奖励;

同时将两至三项重大创新项目报送总经办。

第十二条 总经办每月将送达的创新项目进行验证、整理,并将结果提交创新管理委员会。

第十三条 创新管理委员会每三个月组织对集团公司重大创新项目进行评审,并实施奖励。

第十四条 创新项目经审核通过后,可纳入集团公司有关正式制度、标准当中,由有关部门、子(分)公司负责推广落实,并考核实施情况。

第五章 创新激励

第十五条 重大创新项目由创新管理委员会利用集团公司创新奖励基金实施奖励,每季度奖励一次。

第十六条 集团公司采取多样化的创新奖励方式,包括奖金、实物、带薪休假、公费旅游等。

第十七条 集团公司鼓励团队创新,对做出贡献的创新团队实施团队特别奖励。

第十八条 各部门、子分公司每月应拨付一定额度专项资金用于对评审通过的创新项目实施奖励。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制度为集团基本制度,解释权归制度管理委员会,监督执行权归集团总经办。

第二十条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试行期三个月,前期相关规定自行废止,未尽事宜另行规定。

第2篇 税收管理员制度创新的思考

税收管理员制度创新的思考

一、税收管理员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我们在税收风险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中发现,传统的税收管理员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开展税收风险管理的需要:

一是基层税收征管力量相对薄弱和税收管理员职能设置宽泛之间存在矛盾。税收管理员人均管户数量较多,每月既要确保纳税人按时申报、缴纳税款,又要完成新办企业的户籍调查、一般纳税人认定等事务性工作,还要承担上级部门临时布置的工作事项。时间、精力远远不够。

二是税源管理工作重点事项不突出和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目标之间存在差距。税收管理员制度是以科学的管理理念为基础,以加强税源控管、提高纳税遵从度为目标的税收管理手段。但现在的税收管理员往往忙于应付大量的事务性和突击性工作,对深层次的税源分析、税源预测、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等税源管理工作无暇进行。制约着基层税源管理质量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是税收管理员能力差别与税源管理要求之间存在矛盾。一方面,基层税收管理员的知识层次、年龄结构、工作能力存在较大差异,部分管理员已无法适应重点税源个性化管理、中小企业行业化管理的税源管理要求。

四是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与开展税收风险管理的要求之间存在矛盾。传统制度下的税收管理员的职能偏重执法,对风险应对的职责划分不清,风险识别、评估、防范的手段普遍不足,征纳双方涉税风险居高不下。

二、税收管理员制度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有效配置征管人力资源,合理分解税收管理职能

按管户、管事适当分离的原则,科学整合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分局根据岗位要求,把现有税收管理员按年龄、知识结构划分为税源管理员和责任区管理员两类,并赋予不同职责,将日常的责任区管理与风险识别、应对等职能分离。注重挑选学历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担任税源管理员,主要负责辖区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提醒等工作。责任区管理员主要负责实地调查、数据维护、核查、执行等工作。

(二)设立两级税源管理岗,实现联动管理模式转变

为了更好地推动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创新,节省制度转换成本,分局在不打破原有科室、岗位格局的基础上,采用科室内岗位职责“内分离”的方法,在职能科室专设一个“税源管理综合岗”;在各管理科增设“税源管理员”,并分别明确相应的工作责职,使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风险管理职能,从责任区税收管理中真正分离出来。

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是分局开展风险管理的“发动机”和“整合器”,侧重依据上级风险管理要求,对重点行业及系统数据进行宏观分析,并指导管理科税源管理员开展工作;管理科税源管理员是分局开展风险管理的“中转站”,侧重在日常管理中主动对辖管企业开展典型剖析,对零散风险信息进行归集提炼,并指导责任区管理员开展工作。

(三)以基层管理平台为依托,优化税收风险应对流程

分局积极依托省局基层管理平台、市局联动信息平台、网上办税厅,加强对上级各类预警、风险信息的比对、筛选、过滤,注重拓宽两级税源管理员职能范围,强化其直接应对职能,从而来优化税收风险的应对流程。

1、有效过滤重复风险信息。对上级各类风险信息统一由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接收,结合已完成的风险应对结果,筛选、过滤以前已处理过的重复风险信息,由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直接应对,不再向管理科税源管理员或责任区管理员进行任务派送,减少了管理科税源管理员和责任区管理员的重复识别、应对环节,提高了流转速度。

2、高效应对一级风险信息。对于经评定为一级的风险信息,由税源管理综合岗制作《案头分析工作底稿》,注明分析情况,提出处理建议,经科室和分局审批后,以发送提醒单为主要手段作直接应对处理,并完成基层管理平台、市局联动信息平台的反馈操作。同时,为提高直接应对一级风险信息的效率,我们构建了“网上办税服务厅低等级风险应对模块”,专门用于批量发送纳税提醒单。而纳税人也可以通过该模块回复整改、自查结果。责任区管理员则可以通过该模块查询风险信息应对结果以及纳税人的查看和回复情况,结合日常工作加强后续管理。

3、强化二级以上风险信息应对。对于确定的二级以上风险信息,我们注重细化风险识别、分析、应对、处理等环节各类人员的职能,着力提高二级以上风险信息的应对质量。一是由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对

二、三级风险信息,标注科室、管理员及其他相关信息,以方便甄别。同时分类别、分科室制作《业务传递单》,向各科税源管理员进行派送。二是管理科税源管理员接收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下发的风险信息后,对其进行案头分析,经分析确定属于低风险或无风险的信息,由本岗位做直接应对处理;经分析无法排除风险的,制作《案头分析工作底稿》,注明分析情况,提出处理建议后,向责任区管理员传递;经分析需调高风险等级的,向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反馈。三是责任区管理员接到税源管理员的《案头分析工作底稿》,按照所注要求采取约谈、督促纳税人自查或 实地核查等防范性应对措施。四是分局评估员接到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传递的由两级税源管理员评定为四级的风险信息后,按评估流程做应对处理。

(四)充分发挥税源管理员作用,提升基层税收风险联动管理效能

合理明确税源管理员职能,加强深度税源管理,以提高税源管理的效率是我们这次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核心环节。

1、注重发挥税源管理员的分析识别职能。在确定重点风险行业,制定分局行业税收风险管理计划时,各管理科税源管理员加强案头分析,对辖区内的行业有重点地进行风险认别和排序,分局则根据管理科税源管理员的分析结果,结合上级税收风险管理要求,借鉴其他单位的税收风险管理经验,选择特点最明显、风险最突出、问题最集中的重点行业或重大税务事项,来启动行业风险管理计划。

2、注重发挥税源管理员的归集提炼职能。在日常征管中,税源管理员在做好行业税收风险信息分析识别的同时,充分利用自身在层级税源管理联动模式中的岗位优势,对责任区管理员在日常巡查、评估中所反映的异常情况,结合省、市局下发的法定风险信息源和公开的第三方风险信息,灵活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所获信息进行归集提炼。对于具有代表性并能够形成风险信息源的,形成《案头分析工作底稿》,建议将其归入分局风险信息特征库。对于不能形成风险信息源但有助于规范行业管理的风险信息,在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的协助下进行典型案例的分析,寻找此类企业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提出建立行业管理办法的建议,提高了分局行业管理、重点税源管理、重大税收事项管理的针对性。

3、注重发挥税源管理员的指导监督职能。我们在创新管理手段,建立税企联防排除涉税风险长效机制的同时,注重发挥税源管理员在行业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指导监督职能,对已经形成的行业税收风险管理办法中涉及的风险指标,做到定时检查、分析、复核,适时提醒责任区管理员开展涉税风险调查、发出纳税风险提醒,从而确保分局行业税收风险管理长效机制落到实处。

三、税收管理员制度创新取得的成效

通过近一年来的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实践,分局提高了税收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行业税收风险也得到了有效防范:

首先,制度创新后,由于设置了两类税收管理员,岗位职责和人员配置变得更为合理,基层税源监控分析、提醒服务等工作内容得到重视和加强,基层税收风险管理的关键点和着力点更加明确。同时责任区管理员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强深度税源管理,提高了征管资源利用率和税源监控的针对性、有效性。

第二,将税源管理的重点事项与一般事项进行分离,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分局内部的相互监督和制约机制,解决传统制度下的税收管理员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尽可能减少执法风险和控制不廉行为的发生。

第三,两级税源管理岗的设立,形成了“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管理科税源管理员——责任区管理员”的层级税源管理联动模式,特别是管理科税源管理岗的设立,使分局层面的税收联动管理机制得到了有效的衔接,增强了科室、岗位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升了税源联动管理效能。

第四,实践证明,在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和优化税收风险应对流程后,大量低等级风险信息由分局税源综合岗直接应对,使分局税源管理科和专业评估科能够集中时间和精力开展重点风险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征管资源配置的效能,提升了分局税收风险联动管理水平。

最后,在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时,我们坚持寓管理于服务,在服务中体现管理的原则,广泛实行纳税提醒服务,坚持对涉及风险的纳税人发送涉税风险提醒单,引导纳税人自主排险,提高纳税人识别和防范风险的能力,真正构建了税企良性互动的征管环境。

第3篇 冶炼厂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管理制度

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鼓励全体职工积极参与生产工艺、设备以及安全、环保设施等的技术改造,改变不适应的生产工艺和运行不良的设备,进而更好地为生产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1、合理化建议的提出,要本着“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延长设备运行寿命”,“为生产服务,为工艺服务”的基本原则。

2、凡是提出合理化建议者,经设备科确认可行后,因故暂时不能实施,但确实有改造价值的,根据价值大小给予20~200元奖励。

3、凡是所提建议被采纳,并得到实施改造,确实有价值的小型项目,根据价值大小给予100~500元奖励。

4、对于重大改造项目,经研究后切实可行,实施后创造效益在20万元以上的给于300~1000元奖励,或申报总公司,申请“爱安泰树新风”活动奖励。

5、凡是所提建议对安全、环保等其它方面有重大改善的,经相关处室或厂部相关领导确认后给予30~200元奖励,贡献突出的给予重奖。

6、各车间每月月底将技术改造意见或相关材料以书面形式由车间主任签字确认后上报设备科。

第4篇 食品公司技术创新与技术交流管理制度

食品股份公司技术创新与技术交流管理制度

第一条 技术创新与技术交流,是公司创新新挖潜、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第二条 创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新配方,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性能及开发新产品,节约原材料等。

第三条 对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技术、工、夹、量具、试验方法、计算技术、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劳动保护、运输及储藏等方面的改进或建议。

第四条 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引进技术、进口设备的消化吸收和创新以及长期未解决的技术关键和质量关键等。

第五条 对公司技术管理方法、手段的创新和应用,促进公司技术全面提高等方面的建议或改进。

第六条 技术创新与技术交流优秀成果评定小组成员由:(公司生技副总经理)及生技部门,工艺部门,质量管理部门,设备部门,设计研发部门等负责人和其它有关人员组成。

第七条 技术创新与技术交流是在(公司分管技术工作的副总工程师)领导下进行工作,由生技副总经理统一管理,技术创新与技术交流管理员具体负责。基层单位设技术创新与技术交流联络员。

第八条 技术创新与技术交流管理员职责:

1.汇编全公司技术改进措施计划,掌握并督促其实施情况,收集资料,在适当的时候提请评定小组进行评定,总结上报重大技术成果。

2.负责全公司技术创新与技术交流资料处理,收集并推广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配方、新结构的应用与交流。

3.负责接待外单位有关技术改进方面的叁观学习,并建立谘询业务关系。

4.协助领导组织对公司内重要的非标设备设计方案的论证及会审,并办理下达设计任务书。

5.负责公司内技术攻关或招标的具体组织工作。

6.定期召开基层技术创新与技术交流联络员工作会议,安排与检查该方面的工作。

第九条 基层技术创新与技术交流联络员职责:

1.编制上报本单位年度、季度技术创新与技术交流计划专案,经批准后协助实施。

2.对本单位实施的技术创新与技术交流专案验证、考核、分析和预鉴定,组织整理有关资料上报(各子公司技术研发部门)。

3.总结推广技术创新与技术交流成果,协助实施人员解决有关问题。

第十条 第十条 经营管理与合理化建议(以下简称管理建议)由生技副总经理统一管理,公司各管理系统(不含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实现的现代管理优秀成果均需报副总工程师,由生技副总经理审查并定期提请公司评定小组进行评定(具体组织工作叁照第八条,第九条进行)。

第十一条 公司科协组织实施的管理建议由科协归口提请公司评定小组定,并报zz股份公司生技管理部备案,具体工作叁照第八条,第九条。

第十二条 属全面质量管理的tqc成果,由质管部管理,并报质量管理部备案。

第十三条 技术创新与技术交流专案必须做到:

1.经过试验和应用,并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图纸资料和技术总结。

2.按照技术创新与技术交流(现代化优秀管理)成果报表逐项填写,并经单位主管和受益单位签证。

3.凡属于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节约原材料、改进设备(备件)、新的非标设计等必须要有相应的工时定额员、质量管理部门、材料定额员、设备动力部门和使用单位等签署的效果证明。

4.一般专案经所在单位考察后签署意见,报(各子公司技术研发部门)。较大专案须经3个月的生产试用验证,连同有关资料上报(技术研发部门)。重大专案须经6个月的生产验证,整理全套资料上报,由副总工程师组织,生技副总经理主持经公司评定小组评定后,报上级主管领导副董事长。

第十四条 凡经鉴定的技术创新与技术交流和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其鉴定材料应包含以下内容:

1.能否纳入正式技术文件用于生产或经营管理工作。

2.能否进行推广应用与交流。

3.详细分析与核算经济效益,对无法计算出经济效果的应提出结论性意见,并由有关领导签字。

第十五条 凡纳入正式工艺规范的技术创新与技术交流专案,由有关部门与车间进行工时或材料定额的修改,并考核实施情况。对改变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性能的专案,根据产品图纸审批程序办理更改手续,并考核其批量生产情况。

第十六条 凡申请技术创新与技术交流成果或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奖励的集体(个人),应由实施者提出申请,填报专案成果申报表,并附第十四条所规定具备的材料(管理优秀成果须附论文或文字总结)报有关部门立案,交财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最后由有关部门组织公司评定小组进行评定审查,副董事长签字,需要上报的则逐级办理报批手续。

第十七条 凡成功且投产(或用于管理)的专案,以修改技术文件的日期作为该专案的投产日期,以连续12个月为计算经济效益的有效期。实际年节约额计算公式为: 年节约价值=(改进前成本-改进后成本)×年产量 -(一次性投资费用+报废损失费用+时间费用)

第十八条 凡被采用的技术创新与技术交流和现代管理优秀成果,根据其贡献大小,给予荣誉和适当的经济奖励。

第十九条 技术创新与技术交流专案和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原则上每年5月至6月各评定一次。

第二十条 对借鉴已经应用的科技(或管理)成果,应降低一个等级奖励。

第二十一条 奖金的分配应按叁与实施工作人员贡献的大小合理分配,落实到人,各单位不得留成克扣。

第二十二条 获奖专案不得重复得奖,如专案在如下名目下均可获奖(技术创新与技术交流成果奖、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奖、tqc成果奖、节约奖等),则以获其中金额最高的一种奖励。

第二十三条 获奖专案如果经再次评审提高了奖励等级时,可补发差额部分的奖金。

第二十四条 对弄虚作假骗取荣誉与奖金者,一经查出,应撤销其荣誉,收回全部所得奖金,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五条 本管理办法如与上级文件精神有抵触时,以上级精神为准。

第5篇 冶炼厂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管理制度

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从而鼓励全体职工积极参与生产工艺、设备以及安全、环保设施等的技术改造,改变不适应的生产工艺和运行不良的设备,进而更好地为生产服务,特制定本办法:

1、合理化建议的提出,要本着“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延长设备运行寿命”,“为生产服务,为工艺服务”的基本原则。

2、凡是提出合理化建议者,经设备科确认可行后,因故暂时不能实施,但确实有改造价值的,根据价值大小给予20~200元奖励。

3、凡是所提建议被采纳,并得到实施改造,确实有价值的小型项目,根据价值大小给予100~500元奖励。

4、对于重大改造项目,经研究后切实可行,实施后创造效益在20万元以上的给于300~1000元奖励,或申报总公司,申请“爱安泰树新风”活动奖励。

5、凡是所提建议对安全、环保等其它方面有重大改善的,经相关处室或厂部相关领导确认后给予30~200元奖励,贡献突出的给予重奖。

6、各车间每月月底将技术改造意见或相关材料以书面形式由车间主任签字确认后上报设备科。

第6篇 税收管理员制度创新思考

一、税收管理员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我们在税收风险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中发现,传统的税收管理员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开展税收风险管理的需要:

一是基层税收征管力量相对薄弱和税收管理员职能设置宽泛之间存在矛盾。税收管理员人均管户数量较多,每月既要确保纳税人按时申报、缴纳税款,又要完成新办企业的户籍调查、一般纳税人认定等事务性工作,还要承担上级部门临时布置的工作事项。时间、精力远远不够。

二是税源管理工作重点事项不突出和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目标之间存在差距。税收管理员制度是以科学的管理理念为基础,以加强税源控管、提高纳税遵从度为目标的税收管理手段。但现在的税收管理员往往忙于应付大量的事务性和突击性工作,对深层次的税源分析、税源预测、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等税源管理工作无暇进行。制约着基层税源管理质量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是税收管理员能力差别与税源管理要求之间存在矛盾。一方面,基层税收管理员的知识层次、年龄结构、工作能力存在较大差异,部分管理员已无法适应重点税源个性化管理、中小企业行业化管理的税源管理要求。

四是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与开展税收风险管理的要求之间存在矛盾。传统制度下的税收管理员的职能偏重执法,对风险应对的职责划分不清,风险识别、评估、防范的手段普遍不足,征纳双方涉税风险居高不下。

二、税收管理员制度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有效配置征管人力资源,合理分解税收管理职能

按管户、管事适当分离的原则,科学整合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分局根据岗位要求,把现有税收管理员按年龄、知识结构划分为税源管理员和责任区管理员两类,并赋予不同职责,将日常的责任区管理与风险识别、应对等职能分离。注重挑选学历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担任税源管理员,主要负责辖区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提醒等工作。责任区管理员主要负责实地调查、数据维护、核查、执行等工作。

(二)设立两级税源管理岗,实现联动管理模式转变

为了更好地推动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创新,节省制度转换成本,分局在不打破原有科室、岗位格局的基础上,采用科室内岗位职责“内分离”的方法,在职能科室专设一个“税源管理综合岗”;在各管理科增设“税源管理员”,并分别明确相应的工作责职,使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风险管理职能,从责任区税收管理中真正分离出来。

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是分局开展风险管理的“发动机”和“整合器”,侧重依据上级风险管理要求,对重点行业及系统数据进行宏观分析,并指导管理科税源管理员开展工作;管理科税源管理员是分局开展风险管理的“中转站”,侧重在日常管理中主动对辖管企业开展典型剖析,对零散风险信息进行归集提炼,并指导责任区管理员开展工作。

(三)以基层管理平台为依托,优化税收风险应对流程

分局积极依托省局基层管理平台、市局联动信息平台、网上办税厅,加强对上级各类预警、风险信息的比对、筛选、过滤,注重拓宽两级税源管理员职能范围,强化其直接应对职能,从而来优化税收风险的应对流程。

1、有效过滤重复风险信息。对上级各类风险信息统一由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接收,结合已完成的风险应对结果,筛选、过滤以前已处理过的重复风险信息,由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直接应对,不再向管理科税源管理员或责任区管理员进行任务派送,减少了管理科税源管理员和责任区管理员的重复识别、应对环节,提高了流转速度。

2、高效应对一级风险信息。对于经评定为一级的风险信息,由税源管理综合岗制作《案头分析工作底稿》,注明分析情况,提出处理建议,经科室和分局审批后,以发送提醒单为主要手段作直接应对处理,并完成基层管理平台、市局联动信息平台的反馈操作。同时,为提高直接应对一级风险信息的效率,我们构建了“网上办税服务厅低等级风险应对模块”,专门用于批量发送纳税提醒单。而纳税人也可以通过该模块回复整改、自查结果。责任区管理员则可以通过该模块查询风险信息应对结果以及纳税人的查看和回复情况,结合日常工作加强后续管理。

3、强化二级以上风险信息应对。对于确定的二级以上风险信息,我们注重细化风险识别、分析、应对、处理等环节各类人员的职能,着力提高二级以上风险信息的应对质量。一是由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对二、三级风险信息,标注科室、管理员及其他相关信息,以方便甄别。同时分类别、分科室制作《业务传递单》,向各科税源管理员进行派送。二是管理科税源管理员接收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下发的风险信息后,对其进行案头分析,经分析确定属于低风险或无风险的信息,由本岗位做直接应对处理;经分析无法排除风险的,制作《案头分析工作底稿》,注明分析情况,提出处理建议后,向责任区管理员传递;经分析需调高风险等级的,向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反馈。三是责任区管理员接到税源管理员的《案头分析工作底稿》,按照所注要求采取约谈、督促纳税人自查或实地核查等防范性应对措施。四是分局评估员接到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传递的由两级税源管理员评定为四级的风险信息后,按评估流程做应对处理。

(四)充分发挥税源管理员作用,提升基层税收风险联动管理效能

合理明确税源管理员职能,加强深度税源管理,以提高税源管理的效率是我们这次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核心环节。

1、注重发挥税源管理员的分析识别职能。在确定重点风险行业,制定分局行业税收风险管理计划时,各管理科税源管理员加强案头分析,对辖区内的行业有重点地进行风险认别和排序,分局则根据管理科税源管理员的分析结果,结合上级税收风险管理要求,借鉴其他单位的税收风险管理经验,选择特点最明显、风险最突出、问题最集中的重点行业或重大税务事项,来启动行业风险管理计划。

2、注重发挥税源管理员的归集提炼职能。在日常征管中,税源管理员在做好行业税收风险信息分析识别的同时,充分利用自身在层级税源管理联动模式中的岗位优势,对责任区管理员在日常巡查、评估中所反映的异常情况,结合省、市局下发的法定风险信息源和公开的第三方风险信息,灵活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所获信息进行归集提炼。对于具有代表性并能够形成风险信息源的,形成《案头分析工作底稿》,建议将其归入分局风险信息特征库。对于不能形成风险信息源但有助于规范行业管理的风险信息,在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的协助下进行典型案例的分析,寻找此类企业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提出建立行业管理办法的建议,提高了分局行业管理、重点税源管理、重大税收事项管理的针对性。

3、注重发挥税源管理员的指导监督职能。我们在创新管理手段,建立税企联防排除涉税风险长效机制的同时,注重发挥税源管理员在行业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指导监督职能,对已经形成的行业税收风险管理办法中涉及的风险指标,做到定时检查、分析、复核,适时提醒责任区管理员开展涉税风险调查、发出纳税风险提醒,从而确保分局行业税收风险管理长效机制落到实处。

三、税收管理员制度创新取得的成效

通过近一年来的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实践,分局提高了税收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行业税收风险也得到了有效防范:

首先,制度创新后,由于设置了两类税收管理员,岗位职责和人员配置变得更为合理,基层税源监控分析、提醒服务等工作内容得到重视和加强,基层税收风险管理的关键点和着力点更加明确。同时责任区管理员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强深度税源管理,提高了征管资源利用率和税源监控的针对性、有效性。

第二,将税源管理的重点事项与一般事项进行分离,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分局内部的相互监督和制约机制,解决传统制度下的税收管理员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尽可能减少执法风险和控制不廉行为的发生。

第三,两级税源管理岗的设立,形成了“分局税源管理综合岗――管理科税源管理员――责任区管理员”的层级税源管理联动模式,特别是管理科税源管理岗的设立,使分局层面的税收联动管理机制得到了有效的衔接,增强了科室、岗位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升了税源联动管理效能。

第四,实践证明,在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和优化税收风险应对流程后,大量低等级风险信息由分局税源综合岗直接应对,使分局税源管理科和专业评估科能够集中时间和精力开展重点风险管理,极大地提高了征管资源配置的效能,提升了分局税收风险联动管理水平。

最后,在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时,我们坚持寓管理于服务,在服务中体现管理的原则,广泛实行纳税提醒服务,坚持对涉及风险的纳税人发送涉税风险提醒单,引导纳税人自主排险,提高纳税人识别和防范风险的能力,真正构建了税企良性互动的征管环境。

第7篇 改革创新社会管理制度体系

构建新型社会管理制度体系,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构建健全的新型社会管理制度体系的主要任务是,着力从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和应急处置三个层面,构建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一整套规范、机制和制度体系,尽可能减少社会问题,及时化解社会矛盾,果断处置社会冲突与社会对抗,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和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加强源头治理体系建设

源头治理是治本之举。加强源头治理,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特别是要着力解决好民生、民主、民心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从社会管理本身讲,就是要构建源头治理体系,使关口前移,尽可能防止、减少、弱化严重社会问题和社会冲突的产生。这不仅是社会管理部门的职责,也是各部门、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强化动态协调机制建设

社会管理不是也不可能消灭所有社会矛盾。抓好源头治理可以尽可能地减少社会问题,但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仍然会有大量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存在,旧的矛盾和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为此,必须构建动态调节和化解机制,以使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得到及时化解和向好的方面转化,尽最大可能做到不积累、不激化、不蔓延、不升级、不向坏的方面转化,使社会处于动态平衡、动态优化、井然有序、健康运行的状态。

推进应急管理体制建设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即便抓好源头治理和动态协调,仍然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加上自然灾害引发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任务十分艰巨,需要构建应急管理体制。

第8篇 班组创新管理制度(范文)

制丝车间班组创新管理制度

1. 目的

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动力,为激发班组成员的创新积极性,踊跃参与公司举办的各项创新活动,提高员工创新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2. 适用范围

班组创新适用对象为班组全体成员,每个班组、每个员工都负有创新的使命。

班组长(或班组长指定的成员)、班组创新管理员负责引导班组的创新文化和成员的创新理念。

3. 职责

班组创新管理主要指对创新活动的管理,旨在树立全方位创新理念,建立创新机制,倡导学习和提升个人工作技能,利用资源配置上的倾斜,加强班组成员创新方面的训练,提升员工创新技能。

各班班长对本班创新活动负有全面管理责任。

4. 管理规定

4.1 班组创新活动应渗透于班组活动的每一时刻,贯穿班组项目工作、日常工作的始终。

配合公司开展的创新活动,班组创新活动应与公司创新活动保持同步,开展季度或年度创新激励行动。

4.2 本班组建立创新管理制度,旨在建立人人有创新、时时有创新、事事有创新的创新制度,争取做到每人每季度有一条创新提案;班组每年向公司申报一个创新成果。

4.3积极参加公司创新活动

4.3.1公司创新活动目前主要有技术创新、操作创新和管理创新活动。

各类创新活动根据所处阶段又可以分为创新提案、创新项目和创新成果。

公司员工可以通过书面形式、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申报创新提案。

创新提案提交后,将进入评选、孵化阶段,优秀的创新提案经过完善、优化和孵化后,可以形成成熟的创新项目,即进入实际实施阶段,经过推广应用、取得一定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管理效益等)后,形成了创新成果,即可参加公司组织的创新成果申报。

4.3.2班组的创新活动一方面表现在积极参加公司创新活动,做好创新的培训、宣贯和辅导。

另一方面,班组内部也可以举办一些创新比赛和创新活动评比活动。

4.3.3创新提案的数量、质量可以直接与班组个人绩效挂钩。

4.4创新工作开展方式

4.4.1班组成员要解放思想,勇于打破常规,在各项工作中能认真总结找出可创新改革之处。

4.4.2认真学习各种创新经验和创新工具方法,用新思路、新工具、新方法的工作方式。

4.4.3每月召开至少一次创新例会,在会议中大家可以畅谈创新,互相

学习,互相补充,互相完善。

4.4.4设立一名创新激励员,负责评审本班组的创新题案,并激励班组

创新活动的顺利、持续开展。

4.4.5每个季度最后一天以前上交创新题案。

5 奖励和考核

5.1积极参与班组创新活动,积极对班组建设和发展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和建议,班组将根据其日常表现,奖励100-500元。

5.2主持、参与班组创新项目,效果显著,推荐到到公司参加评比,给予奖励100-500元。

第9篇 创新工作室管理制度(范文)

“唐川林创新工作室”管理制度

组织机构

主 任:唐川林 技术顾问:周勇 王朝军 陈沭锟 副主任:王显才

成 员:姜小军 吴祖平 许勇 廖嘉德 朱大明 刘德贵 黄秀明 阳贤前 蒋裕斌 李军华 申开明

职责与任务

一、职责

1、创新工作室领导小组负责考察交流等活动的组织,负责项目立项决策、推荐等工作。

2、创新工作室负责制定工作计划、日常的组织管理、项目跟踪等,负责创新工作的安排、分解、实施、总结工作。

3、负责不定期召开专业会,由创新工作室指定人员负责主持,工作室负责人参加,专业会要请工作室有关专业人员参加,针对“五小”成果,群众性创新、专业技术、教育培训等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推荐。

4、负责创新成果的收集、整理并上报矿技术成果申报室。

二、任务

推广普及先进的创新理念、技术和工作方法,带动专业技能素质水平的提高,围绕降低成本、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安全生产等主题,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技能培训、管理创新、科学研究、学习交流等活动,特别是针对矿的发展,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快科

技成果转化,最大限度地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培养企业发展所需的科技、生产、管理人才队伍。

工作制度

为鼓励广大职工积极向企业献计献策,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发展,逐渐本队的“创新工作室”活动的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目标

1、实施科技兴矿、科技兴安战略,围绕业务保安、提效、降耗进行技改攻关。

2、优化生产工艺、环节,便于员工操作,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3、改进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不断增强安全可靠性,追求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

二、具体制度

1、创新工作室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会议,谋划布置本月的创新工作,研究解决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每月对创新团队成员组织一次培训,每季度组织一次考试,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素质。

3、建立项目日常管理档案,将每月创新项目均纳入档案管理。

4、加强团队成员的日常管理,广泛吸纳创新意识强、技术素质高、肯钻研的员工加入创新团队。

对不注重学习提高,不主动参与项目创新人员,经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讨论,及时调整出创新团队。

5、注重创新成果在安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针对应用过程中存在

的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三、工作要求

1、加强本岗位专业知识的学习,尽快掌握本区引进和应用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为技改攻关打牢基础。

2、立足本岗,苦练技术,刻苦钻研,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关注生产过程中的环节、细节,培养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把握创新点,每人每月提合理化建议不少于1条。

4、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主动参与、共同研究,发挥团队智慧优势,每年每名成员技改攻关参与不少于6项。

5、广泛征求操作员工对设备、技术、工艺等方面的建议,扩大技 改攻关范围。

学习制度

一、工作室全体成员要坚持不懈地学习煤矿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现代科技及相关的业务技能知识,开拓知识渠道,增加知识积累,不 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学习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和生产现场状况,学以致用,讲求实效。

三、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规定每星期二下午为集中学习日;学习内容由创新领导小组根据上级要求和工作需要具体安排。

四、严格遵守学习制度,除特殊情况外,不得请假,按时参加学

习,保证有效的学习时间。

五、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学习的,要向组长及负责人请假,事后要自学补课。

对无故不参加学习者,在学习会议上予以通报批评。

六、每一阶段学习结束后,每位成员都要认真做好学习总结和心 得体会,并由组长进行检查并将学习情况进行通报。

名师带徒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操作技能队伍建设,提高操作技能人员素质,增强员工整体技术水平,规范名师带徒管理制度,结合本单位“师带徒”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名师带徒培训工作原则

1、坚持工种对口原则。

2、坚持分层次培训原则。

3、坚持培养与考核评价相结合原则。

二、工作室内所有技师必须带徒,中级技师不得少于两人,初级技师不得少于一人,并签定师徒合同。

三、名师带徒中师徒合同期满要进行理论与实际考试,考试不合格要进行处罚,师傅罚款200元,徒弟罚款400元。

四、师傅每月要对徒弟进行理论与实际培训,理论不得少于10小时,实际操作培训不得少于15小时。

五、名师带徒中师徒合同期满经考核合格,对电钳师傅奖励300元,其他师傅奖励200元。

六、学徒期满未出师的职工,延长学徒期,延长期过后仍不能出

师者,将对其工种进行调整。

七、名师带徒合同期满,徒弟出师后要重新带徒,由工作室指定徒弟并与之签定合同。

八、名师带徒过程中必须完成单位交办的其他临时任务。

经费管理制度

为规范有效地使用创新科技经费,根据矿队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创新科技经费是为实现业务保安,技术保安而进行新技术推广、技术改进、新产品试制等的投入,主要用于:

1、矿下达的年度五小计划;

2、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引进过程的产生的费用;

3、新产品的试制;

4、“五小”成果展览、技术交流、技术咨询;

5、购买科普刊物;

6、“五小”成果评审、鉴定;

8、科普工作:包括资料、培训、摄影、音像、复制等;

二、 经费的申报和审批

1、经费应由工作室成员申请,申请班组在充分确定申请理由、具体项目的基础上,在当月例会上报工作室主任。

2、组长根据申请事项,组织相关工作室成员审查后,提出经费使用计划建议,报工作室会议审核,并下达计划。

由工作室负责具体实施并监督检查。

3、申请项目必须具有新颖性或实用性,并经充分调查;4、凡未经工作室成审查调研的申请项目,原则上不予;6、科技经费的使用,按照“组长领导下的项目小组长;7、所拨付的经费要专款专用,不得支付与本项目无关;奖惩制度;为有利于工作室开展带徒传技,实施技术技能革新成果;1、工作室成员必须按规定完成授徒计划,并实行年度;2、工作室成员提议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技改项目及合;

3、申请项目必须具有新颖性或实用性,并经充分调查研究,必要时可经矿将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专项考察、论证后,上报矿列为科技进步项目。

4、凡未经工作室成审查调研的申请项目,原则上不予考虑。

5、申请使用的经费由工作室组织审查后,组长审核批准,由财务人员拨付申请班组。

6、科技经费的使用,按照“组长领导下的项目小组长负责制”的管理模式,由组长核销。

7、所拨付的经费要专款专用,不得支付与本项目无关的费用,工作室将组织相关人员,对拨付给各班组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如发现滥用资金,违反规定的要将该部分资金追回,情节严重的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奖惩制度

为有利于工作室开展带徒传技,实施技术技能革新成果的应用推广,激励工作室成员在技术创新、技术攻关方面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思维,充分发挥技能团队在解决企业安全生产技术难题中的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1、工作室成员必须按规定完成授徒计划,并实行年度考核、评测,对达到预期效果的师徒双方,工作室将分别给予100-300元不等的专项奖励,未完成授徒工作计划,将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对应的相关处罚。

2、工作室成员提议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技改项目及合理化建议

在付诸实施后,经考评、验证取得明显效果,已达到预期目标,工作室将给予项目合理化建议提议人50—100元/项的奖励。

3、凡在集团公司及矿的合理化建议评比活动中获得奖项的技改项目,工作室将对该项目的相关人员给予获奖等级金额20-100%的额外奖励。

4、工作室成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工作室各项管理制度,相互协作配合,共同完成工作室各项年度计划。

如有违反,将按各项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给予违犯者相应的处罚。

5、“五小”成果申报表每月(次月民管会)上交一次,按班组人数10%的比例上报,未按规定上报按50元/件给予处罚。

6、队每半年由领导小组对各班组上报项目(已实施,并产生一定效益)进行评审,并评选出特等奖一个、优秀奖一个,组织奖一个,分别给予500、300、100元的奖励。

项目实施、申报流程图

第10篇 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实践与认识

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实践与认识

对税源实行以行业为主的税收风险差别管理和以户为主的基础信息标准化管理是改变不适应经济形势发展要求、提高税收服务科学发展效能的具体表现。今年以来,市国税局针对存在问题,创新税收管理员制度,积极探索实践“双层架构、团队管理”的税源管理方式,促进了税源管理和纳税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一、当前税收管理员制度下存在的主要问题

税收管理员制度自推行以来发挥了重要而又积极的作用,但在具体操作实践中也逐渐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事多人少任务重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国税局为例,在现行税收管理员制度下,共有税收管理员46人,担负着全市9941户企业和个体户的征管工作,人均管理216户左右,同时,这46人还要忙于纳税评估、查找税收风险点、税源预测以及事务性工作。这种模式使得大多数税收管理员疲于应付日常工作,无暇集中力量开展税源风险管理,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税源精细化管理的实现。

创新管理制度10篇

创新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激发员工创新精神,推动技术、产品、服务和流程的持续改进。它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包括创新文化、资源分配、激励机制、风险管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创新信息

  • 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包括哪些内容(36篇)
  • 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包括哪些内容(36篇)98人关注

    篇1公共停车场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停车场的运营与管理,确保车辆停放的安全有序,提升服务质量,有效利用停车资源,并维护公共秩序。内容概述:1.停车场的规划与设计:明确车位 ...[更多]

  • 创新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内容(20篇)
  • 创新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内容(20篇)96人关注

    篇1创新工作室管理制度是针对创新工作环境制定的一套规则体系,旨在激发团队创造力,推动项目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并确保工作流程的有序进行。内容概述:1.组织架构与职责 ...[更多]

  • 技术创新管理制度(5篇)
  • 技术创新管理制度(5篇)93人关注

    技术创新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企业持续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它涵盖了研发管理、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成果转化、创新激励机制等多个方面。 ...[更多]

  • 创新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内容(20篇)
  • 创新管理制度包括哪些内容(20篇)90人关注

    篇1部门人员管理制度创新旨在提升团队效率,优化工作流程,激发员工潜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环境。这一制度创新涉及人员选拔、职责分配、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等多个 ...[更多]

  • 创新管理制度方案(20篇)
  • 创新管理制度方案(20篇)89人关注

    方案11.实施定期评估: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的部门绩效评估,以便及时调整策略。2.建立反馈系统:设立匿名建议箱,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管理层定期回应。3.推行导师制度:资 ...[更多]

  • 部门人员管理制度创新(2篇)
  • 部门人员管理制度创新(2篇)88人关注

    部门人员管理制度创新旨在提升团队效率,优化工作流程,激发员工潜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企业环境。这一制度创新涉及人员选拔、职责分配、绩效考核、激励机制等多个层面 ...[更多]

  • 厂务管理制度创新(3篇)
  • 厂务管理制度创新(3篇)84人关注

    厂务管理制度创新是企业提升运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内部管理的关键环节。它涵盖了生产流程、质量控制、安全管理、人力资源、环保政策等多个领域,旨在通过改 ...[更多]

  • 协同创新管理制度
  • 协同创新管理制度83人关注

    协同创新管理制度是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团队合作的重要手段,它涵盖了从项目发起、团队组建、资源分配到成果评估等一系列环节。通过明确的规则和 ...[更多]

  • 创新工作室管理制度
  • 创新工作室管理制度80人关注

    创新工作室管理制度是针对创新工作环境制定的一套规则体系,旨在激发团队创造力,推动项目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并确保工作流程的有序进行。包括哪些方面1.组织架构与职责 ...[更多]

  • 创新管理制度饭店方案(20篇)
  • 创新管理制度饭店方案(20篇)80人关注

    方案11.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设立专门的协调小组,解决各部门间的问题,确保流程顺畅。2.引入数字化工具:利用erp系统、物联网技术等,实时监控生产状态,优化决策。3.实施定 ...[更多]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