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制度范本 > 学校制度

关于现代学校制度汇编建设的调查研究(9篇范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24

关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调查研究

内容包括哪些

关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调查研究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包括教育政策的实施、学校管理机制的优化、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设计,以及学生权益保障机制的完善。此外,它还关注学校的社区参与度、多元文化融合以及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等新兴议题。

流程

1. 政策分析:需要深入理解当前的教育政策,评估其在学校制度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2. 现状评估:接着,对学校的管理结构、教学模式、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现状分析。

3. 问题识别:通过对比和研究,识别出制度建设中的不足和挑战。

4. 对策制定:依据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如改进管理流程、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师资培训等。

5. 实施与反馈:将对策付诸实践,并收集反馈,以便进行必要的调整。

6. 持续优化: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确保学校制度的动态适应性。

重要性和意义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不仅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也是培养未来人才的基础。它有助于确保教育公平,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的学校制度能促进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增强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它为创新和变革提供了框架,使学校能够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因此,这项调查研究对于推动教育系统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调查研究范文

第1篇 关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调查研究

内容提要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与公办学校关系没完全理顺、将学校视为教育行政部门的一个机构,从对校长、教师的选聘到考核进行较多的行政干预,校长一言堂、内部管理同质化、民主监督机制失灵和社区与家长没有真正参与学校管理等。不仅降低了教师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而且也制约了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迫切需要通过排除他律性因素干扰即去行政化来理顺外部制度环境,通过加强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以及通过促进学校管理民主化进程来保障教育的公共性。

对此,我们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就如何落实学校依法办学自主权、落实自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办学、促进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机制的建立等问题进行问卷和访谈,并就促进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等提出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政府放权 现代学校制度 社会参与

一、基本情况

公共教育管理领域内的政府和学校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之间一般有三种管理水平:一是法制管理水平,二是制度管理水平,三是两者在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上的自觉的意识管理水平。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之间关系的根本特征不是制度性的,而是以行政性(上下级的)、管理型(管与被管)、习惯性(随意地、人际的)为根本特征。”这一教育行政管理特征尽管具有的精确、快速、效率、成本低等优点,成为实现政府职能专门化的普遍做法。但这种管理模式暴露的问题也愈来愈突出,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教育行政机关成了“大校长”。公办学学校类似于国家教育行政机关的附属机构、分支机构,学校的主体地位不明,在人、财、物、课程及其它教学业务方面政府对学校统得过死,校本管理远未形成,依法自主管理难以实现。

学习评价评价搞成“一刀切”。现行学校评价制度评价主体是教育行政机关及其指定的机构,功利化取向十分明显,评价指标体系“一刀切”,统得过死,没有顾及学校的差异和特色,对学校多元化、差异化发展,有一定负面引导作用,导致了现代教育观念难以贯穿和指导教育教学全过程,素质教育难以全面实施,学生的充分、全面、多元、终身发展和允许有差异地发展的目标难以全面实现。

人财物上学校成了“肌无力”。在先行管理制度下,表面看起来学校很风光,满身肌肉,实际上是“肌无力”。一些公办学校应获得的公共教育经费难以落实,在人力资源管理、经费的筹集及管理、生源等方面,出现了制度层面的一些亟需研究的问题。如需要的教师进不来,“富裕’的教师出不去,经费筹集渠道单一,开支管得过死,经费常常是捉襟见肘,学校招生权受到限制。制度因素导致部分学校的资源未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

学校管理搞成了“家长制”。首先是学校决策机制存在问题。一是决策权力过分集中于主要负责人,部分学校校长缺乏民主意识,养成“个人说了算”家长制作风,教职工难以有效地介入学校管理工作。二是决策过程简单化、经验化,决策预案不充分,决策程序不民主,决策结果不透明。决策和执行分离,决策的有效性不高、指导力不强。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重大决策失误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处理。管理方式陈旧。学校管理仍沿用传统的金字塔式(层层垂直命令式)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组织上过分庞杂、管理结构上多层次、管理职能上多重叠、管理手段上高集权,因而,在现代组织管理中已经逐步被淘汰。现代管理模式强调实行扁平式管理,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直接面对政策对象,解释政策初衷,增强政策认同,保障信息畅通,从而使管理更加有效。

学校管理相对封闭——搞成了“孤岛”。制度的分割作用,导致部分学校不能与社区、家庭沟通。这一切,都与学校制度的相对落后、现代学校制度尚未系统建立有一定的关系。制度障碍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较大的障碍之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科层制管理难以应对后工业时代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公共管理服务领域在公平、质量、效益等各个方面遭到质疑。教育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化,教育活动的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不断提高,这些变化对学校尤其是校长在处理复杂事态方面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无论是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的转变,还是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在当前都无法回避“去行政化”这一改革命题。为此,我们接受了中国教育学会整体改革委员会课题《现代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制度体系建构研究》,假定在管办评体检成熟的情况下,学校应该如何建构内部管理体系,同时回答建构依法办学内部管理体制需要哪些外部条件。

本文是前期所做的调查研究,是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目的和意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毛泽东同志的经验总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3年)》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构建政校分开、管办分离的新型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可以说,今天我国的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制度变革上,而制度变革的核心是如何对政府与学校之间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进行重新调整和分配。

学校现代教育制度建设的前提是实现教育“管办评”分离、学校“去行政化”它涉及到的核心问题是对公共教育领域里长期存在的政府对学校管理和教育实践活动干预过多,以及服务单一化、僵硬化等弊端而提出的改革问题,目的在于削弱教育行政过程中的权力性、强制性等要素,突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专业技术指导能力。为此,我们必须认真而客观地了解社会各阶层的对此反应,以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现象及去行政化实践探索作为问题焦点,重点分析和探讨去行政化对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目的是为了提高我们研究的实效性和科学性,为学校现代制度建设研究提供基础。

三、调查内容、对象与方法

为此,2023年上半年,我们以“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改革”等内容为主题,分别对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教师、社区及家长代表。采用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表300份,回首250份,回收率80%。同时我们组织访谈5次。然后采用统计分析,形成报告。

四、调查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从对校长、教师的选聘到学校用人制度均有较多的行政干预,不仅降低了师资专业化水平,也制约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实际进程。因此,去行政化不仅局限于高校内,基础教育领域内同样迫切需要去行政化。

当前学校管理中突出的问题有:

(一)教学行政部门对学校管过多。简政放权,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这是伴随政府职能转变、构建现代学校制度而提出的教育改革方向。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教育行政部门事先具备了有关对学校人、财、物的管理权利;而学校作为法人单位,必然希望能够自主、自律地按照各校的办学传统和理念进行改革,然而却因各个学校基本上不具备有关作为组织条件的人、财、物等方面的决定权,而必须依赖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和指导,这就构成了现实中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之间既限制又依赖的矛盾关系,这一矛盾关系也成为制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

多年来,我国形成了公办学校政府办,公办,一直没有很好解决政府怎么管学校的问题,长期以来政府习惯于一手包揽,从校长任命到教师选聘,从学校制度建设(怎么办学)到学校评价都是政府说了算,结果学校千人一面,同质化想想十分突出,不能满足社会对公办学校的多元化需求。对此被调查者颇有微词,

绝大多数人认为“当下的学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是“主管部门管得太多,学校自主权有限” “校长任命制,专家办学特色不明,校长过分依赖主管部门”,学校“管”得太死,制度没有激活教师积极性。教师对于“论资排辈”,绩效分配“大锅饭”现象很是不满。部分家长和社区代表也觉得管理主体单一,缺乏建构社区和家庭参与学校管理的机制。

第2篇 中小学校现代远程教育教室管理制度-4

中小学校现代远程教育教室管理制度(4)

1、现代远程教育教室要配备专职人员进行管理。

2、管理人员必须保障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并根据教学安排,做好所需设备的检测准备工作,协助和指导任课教师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3、学生进入教室必须听从教师安排入座,自觉遵守纪律,保持室内安静。上课时专心听讲、细心观察,做好学习笔记。下课时在教师的组织下清洁教室,并将桌、凳摆放整齐。

4、教师应正确使用电视机、dvd播放机等视听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爱护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管理人员。

5、播放教室使用结束后,任课教师应将所有设备切断电源,关闭电源电闸,罩好护套或放入柜内,登记好设备使用状况表,并向管理人员做好移交工作。

第3篇 学校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管理制度4

中小学校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管理制度(4)

1、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由学校统一负责,实行专人管理。

2、现代远程教育设备登记,按型号分类入帐、入柜妥善管理,不得丢失、损坏,保证配套使用。

3、建立设备使用登记簿,对设备使用和运行情况做出详细记录。

4、熟悉、了解设备的规格、性能、基本结构和操作使用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做到规范操作,正确使用。设备使用后必须断开电源和接收信号源。

5、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做到防火、防盗、防雷、防潮、防尘、防静电。定期检查设备完好率,保持设备良好性能,保障正常的教育、教学需要。

6、禁止带故障运行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应立即停机并及时请专家技术人员处理。同时,建立故障登记簿,做好故障原因、责任、处理和维修等记录。

7、不得以任何借口将设备出借、转让、变卖等,也不允许个人占用。

第4篇 区绿坝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方案

区绿坝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方案

根据《市教育局开展现代学校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绿坝区教育系统2023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紧紧抓住成为第二批现代学校制度试点学校的契机,努力破解阻碍绿坝小学发展的基本的、重大的、亟待解决的制度问题,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现代学校制度,激发学校活力,调动学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办优质特色教育,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现代教育理念和先进管理理论为指导,以建立健全现代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和文化制度为重点,推进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健全学校民主管理机制,努力践行“把师生成长变成精彩故事”的办学理念,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稳步推进绿坝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二、重点工作。

一是建立和完善适应时代发展的现代学校制度。

二是实施民主科学管理的内部机制。

三、目标任务。

(一)构建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1.依法制订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

依据章程自主管理是学校的法定权利。章程是学校内部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依法接受监督的基本依据,是学校制定其他规章制度的基础。学校章程包括培养目标、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学校的组织机构和职责、教职工的权利与义务、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学校的课程与教学、学校资产管理等。学校章程的制订必须体现自身未来发展的方向。

2.健全现代学校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校长负责制,完善校长、中层干部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健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校长、中层干部任用机制。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包括学校重大事项议事制度。以校长的领导艺术与人格魅力影响校班子成员的凝聚与和谐,将校长的办学思想与教育理念转化为学校发展的方向和思路。校长必须建设好校级班子,形成向心力,体现学校发展的主流方向。

3.健全现代学校内部管理制度。

按照“以教学为中心,以人本为基础,以民主为核心,以制度为准绳”的原则,对学校的规章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深化教职工聘用合同制和岗位责任制改革,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健全符合学校发展特点的教师考核奖惩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调整人员岗位、工资以及解除、续订聘用合同的基本依据,并与教师的评先评优、职称评定挂钩。

4.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课堂教学机制。

在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育人原则和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指导下,围绕提高学习效率、掌握学习方法、减轻学生负担这一核心,以“学”为中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方式方法的探索。

--积极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以师生和谐合作为纽带,以自学、互学、提问、释疑为过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品质为目标的生态课堂。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探究。严格控制班额,改变座位编排方式,根据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差异,组建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发挥学生最大的学习潜能。

--积极开展个性化辅导。深入研究作业设计,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在课前、课中、课后积极开展兴趣培养、能力提升、学业进步等方面的个性化辅导。

--积极开展“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设计,切实提高40分钟效率。每节课课时为40分钟,每节课40分钟再按一定比例分给学生自学、讨论和老师释疑、提升。每天最后一节课由学生自主安排作业处理或体育活动。

教师应为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搭建平台,教师是学生学习中的伙伴,主要是在课程兴趣、学习方法、课程设计与课程价值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导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实现学习内容的归纳、梳理与创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建立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

学校应立足岗位,着眼长远,积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持续发展的支持机制,鼓励教师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与风格,成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和教育家。

--建立教师校本研修机制。教师应立足岗位,广泛阅读,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转变教育观念、思维模式,实现教育创新,提升育人水平。教师应在爱与责任的激励下,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关爱学生,淡泊名利,以高尚的人格和渊博的学识感染学生,成为社会楷模。开展以备课组等为单位的课题研究,发挥学科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研发教学资源,撰写教研论文,按学科与年段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建立国内、国际合作培训机制。国内名校合作培训教师。学校每年安排数名教师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省内著名学校考察学习,着力提高中青年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鼓励支持以中青年教师自主提高为主,通过在职学习、挂职进修、网上平台等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及管理水平水平。寻求与海外学校合作培训教师。学校每年安排数名中青年优秀教师或管理人员赴海外参加短期的研修培训,以培养教学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为重点,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提高办学水平。

--建立教师教研成果孵化与推广机制。学校设立教育科研专项基金,用于激励支持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引导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成效显著的教师不断总结、提升自己的教学经验,并向有关报刊杂志推荐发表。学校设立教育科研成果奖。凡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或参加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学会系统组织的评选活动获奖的论文、课题等,都予以一定的奖励。把教师的教研工作实践纳入教职工年度考核体系。

--建立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机制。学校关爱每一位教师,建立促进教师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高尚和社会适应良好的发展机制。倡导教师加强体育锻炼,普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和健身知识,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生活理念。建立教师课余活动系列,丰富教师业余生活,引导教师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追求。

6.推进现代学校文化建设。

学校文化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校风和校貌的综合体现,具体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内容。通过设计、总结、提炼、提升现有学校文化,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构建和谐型的外部合作关系,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建立和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或教育议事会,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

--完善家长委员会。通过完善家长委员会组织,进一步明确职责。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建立电话、短信和书面报告等形式的沟通渠道,搭起家长和学校交流的桥梁和平台,促进家校沟通合作,家长充分参与学校民主管理,体现家长对学校的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家校和谐。

--与社区开展互助共建活动。充分运用社区资源为学生成长、成才创设更多的条件,同时营造全民学习的环境作出积极的努力,实现互利双赢。建立由社区主任为成员的教育议事会,共同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三)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以评价的过程促进结果的完美。

学校工作评价体系的建设,要突出“公平、发展、激励”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既能有效激发部门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也能从本源上杜绝传统管理模式下的独断行为。学校继续推行“目标”管理机制,努力实现“把师生成长变成精彩故事”办学理念。

1、评审目标,有效监控。首先是对目标进行评审,确保总目标有效分解到部门和个人;其次是对目标的实施进行监控,把握各部门及个人目标达成的趋势,及时调整措施,确保目标的达成;三是对目标的达成进行验收。使各项工作、各部门、各岗位、各类人员的工作过程,都处于目标指导之下。

2、依责述职,群众测评。校长分权、放手,绝非不管不问,而是始终保持有效控制。年终,除校长作工作报告外,主管副校长、中层以上领导都要依责述职,由全体教职员工民主测评。依据测评结果,由校务会最终确认其年度工作完成评价,对群众信任度不高的中层干部则诫勉谈话、限期改正。

3、开门办学,社会评价。为及时集众智、纳群言,将完善教代会制度,凡属重大决策或重要项目安排,均请教工代表全程参与决策;计划每学期开展一次教育教学开放日活动,邀请学生家长进校听课;以校务公开栏、校长信箱的方式,诚请师生及家长、社区代表监督评价。认真做好学生、家长评教师,家委会成员评学校,以及教师年度考核工作。及时反馈评议与考核结果,虚心接受家长的合理建议,促进学校工作的发展。

4、动态发展,激励完善。重点深化以教职工考核为重点的学校人员聘用及分配制度改革,完善“重能力、重实绩,以绩效考核为核心”的评价机制,争取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对不能胜任教学岗位工作又不尽心的人员,要轮岗或换岗。健全教职工考核制度,在考核机制上,改变传统的对教师工作绩效的静态结果性考评为主的评价,尝试教师评价多元制,通过设立学校管理奖、班主任工作奖、教育教学成果奖、教学质量奖、科研论文奖、突出贡献奖等奖项,奖励那些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师,调动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加强宣传,制定方案(2023年4--5月)

召开动员会,做好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宣传发动工作,出台《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分层推开阶段(2023年6月-2023年11月)

构建现代学校制度的基本框架,健全各项制度。

第三阶段:全面推行阶段(2023年12月起)

在现代学校制度推行的基础上,不断总结、不断探索、深入研究,不断完善各种管理机制,不断理顺和改善各类关系,逐步形成相关经验、技术和理论,促进现代学校制度深入实施。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是一项全新的全局性工作,学校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工作的统筹、组织、协调和指导。

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加强宣传,营造社会关心支持教育氛围。

围绕加快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任务,加强宣传,为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广大师生和家长关注、支持和参与现代学校制度的构建,营造民主的管理环境。

(三)组织研讨,提高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水平。

学校适时组织以情况汇报分析会、工作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的形式,开展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问题研讨交流活动,相互学习借鉴,全面提高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水平。

第5篇 中小学校现代课堂教学学习管理制度-4

中小学校现代课堂教学学习管理制度(4)

1、成立以学校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现代课堂教学评估领导小组。

2、每学期要制订学校统一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纲目》,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外先进教学理论,定期进行测试。

3、健全教学评估活动档案,做好评估方案的制定、领导小组及评审组的建立、评审过程、验收结果、阶段性总结等活动的档案整理工作。

4、认真按照现代课堂教学学科课型评估标准,对教师进行评估。

5、落实奖惩。达标验收结果要与个人评先,职称评定,年度考核,学校领导的政绩挂钩。课堂教学评估达不到三级者不能被评为校级先进个人。达不到二级者在年度考核中不能被评为“优秀”,达不到一级者不能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人或名教师。到2006年6月,课堂教学评估仍达不到三级者,学校有权不予聘用,达不到二级者,不能晋升职称。

6、当年分配上岗的大中专毕业生顺延一年列入评估范围。

7、认真学习新密市中小学现代课堂教学学科课型评估指导意见,对照自己课堂教学,作好迎接现代课堂教学评估活动的准备。

第6篇 现代实验小学学校图书室管理制度

哲商现代实验小学学校图书室管理制度

一、图书室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室依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要求建立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

二、图书室的书应包含各类图书、报刊和供教师使用的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研究和应用型书籍。图书、报刊的采集收藏应优先选购国家教委和省教委评审推荐的书目。藏书应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三、各类书刊均要建立总括目录和个别登录两种账目,新购进的图书应由图书管理人员验收、学校领导人审批后才能办理报销手续。图书出库时应由管理人员填写出库单,标明书名、册数、单价、金额,经领导审批后方能办理出库手续。有保存价值的报纸和期刊要按年度装订成册。

四、按照《图书借还规定》组织书刊借阅。按规则凭证借阅书刊;借书时要求借阅者当面检查,如发现污损、缺面等情况,要加记印章。

五、按照《阅览规则》组织读者阅览。阅览室里所有资料只能在室内查阅,不许外带和外借;在室内阅读只能带笔记本;各种报刊杂志阅后要放回原处;要保持室内的清洁、明亮、安静、室内不准吸烟、随地吐痰、乱丢乱扔杂物。

六、要严格执行《书刊赔偿规定》。一般书刊按现价2倍赔偿;珍贵书刊按3~5倍赔款;多卷书遗失一册或数册者按全套现价以上规定赔偿。对损坏程度轻微不影响内容完整可续借的,酌情赔偿。

七、图书室工作人员应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要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开办讲座等方式鼓励学生读书、读好书,以提高图书的使用率。

八、要保证图书储藏、管理和流通科学规范有序。新到的图书要及时分类、编号和著录;流动的书刊要及时上架入柜;要按照剔除原则剔除滞书;对残缺不全的书籍清点后报批核销。

第7篇 关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调查研究报告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与公办学校关系没完全理顺、将学校视为教育行政部门的一个机构,从对校长、教师的选聘到考核进行较多的行政干预,校长一言堂、内部管理同质化、民主监督机制失灵和社区与家长没有真正参与学校管理等。不仅降低了教师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而且也制约了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迫切需要通过排除他律性因素干扰即去行政化来理顺外部制度环境,通过加强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以及通过促进学校管理民主化进程来保障教育的公共性。

对此,我们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就如何落实学校依法办学自主权、落实自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办学、促进社会参与学校教育机制的建立等问题进行问卷和访谈,并就促进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等提出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公共教育管理领域内的政府和学校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之间一般有三种管理水平:一是法制管理水平,二是制度管理水平,三是两者在教育管理运行机制上的自觉的意识管理水平。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之间关系的根本特征不是制度性的,而是以行政性(上下级的)、管理型(管与被管)、习惯性(随意地、人际的)为根本特征。这一教育行政管理特征尽管具有的精确、快速、效率、成本低等优点,成为实现政府职能专门化的普遍做法。但这种管理模式暴露的问题也愈来愈突出,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教育行政机关成了大校长。公办学学校类似于国家教育行政机关的附属机构、分支机构,学校的主体地位不明,在人、财、物、课程及其它教学业务方面政府对学校统得过死,校本管理远未形成,依法自主管理难以实现。

学习评价评价搞成一刀切。现行学校评价制度评价主体是教育行政机关及其指定的机构,功利化取向十分明显,评价指标体系一刀切,统得过死,没有顾及学校的差异和特色,对学校多元化、差异化发展,有一定负面引导作用,导致了现代教育观念难以贯穿和指导教育教学全过程,素质教育难以全面实施,学生的充分、全面、多元、终身发展和允许有差异地发展的目标难以全面实现。

人财物上学校成了肌无力。在先行管理制度下,表面看起来学校很风光,满身肌肉,实际上是肌无力。一些公办学校应获得的公共教育经费难以落实,在人力资源管理、经费的筹集及管理、生源等方面,出现了制度层面的一些亟需研究的问题。如需要的教师进不来,富裕的教师出不去,经费筹集渠道单一,开支管得过死,经费常常是捉襟见肘,学校招生权受到限制。制度因素导致部分学校的资源未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

学校管理搞成了家长制。首先是学校决策机制存在问题。一是决策权力过分集中于主要负责人,部分学校校长缺乏民主意识,养成个人说了算家长制作风,教职工难以有效地介入学校管理工作。二是决策过程简单化、经验化,决策预案不充分,决策程序不民主,决策结果不透明。决策和执行分离,决策的有效性不高、指导力不强。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重大决策失误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处理。管理方式陈旧。学校管理仍沿用传统的金字塔式(层层垂直命令式)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组织上过分庞杂、管理结构上多层次、管理职能上多重叠、管理手段上高集权,因而,在现代组织管理中已经逐步被淘汰。现代管理模式强调实行扁平式管理,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直接面对政策对象,解释政策初衷,增强政策认同,保障信息畅通,从而使管理更加有效。

学校管理相对封闭搞成了孤岛。制度的分割作用,导致部分学校不能与社区、家庭沟通。这一切,都与学校制度的相对落后、现代学校制度尚未系统建立有一定的关系。制度障碍已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较大的障碍之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科层制管理难以应对后工业时代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公共管理服务领域在公平、质量、效益等各个方面遭到质疑。教育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化,教育活动的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不断提高,这些变化对学校尤其是校长在处理复杂事态方面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需要,无论是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的转变,还是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在当前都无法回避去行政化这一改革命题。为此,我们接受了中国教育学会整体改革委员会课题《现代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制度体系建构研究》,假定在管办评体检成熟的情况下,学校应该如何建构内部管理体系,同时回答建构依法办学内部管理体制需要哪些外部条件。

二、目的和意义

学校现代教育制度建设的前提是实现教育管办评分离、学校去行政化它涉及到的核心问题是对公共教育领域里长期存在的政府对学校管理和教育实践活动干预过多,以及服务单一化、僵硬化等弊端而提出的改革问题,目的在于削弱教育行政过程中的权力性、强制性等要素,突出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专业技术指导能力。为此,我们必须认真而客观地了解社会各阶层的对此反应,以中小学教师人事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现象及去行政化实践探索作为问题焦点,重点分析和探讨去行政化对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目的是为了提高我们研究的实效性和科学性,为学校现代制度建设研究提供基础。

三、调查内容、对象与方法

四、调查情况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从对校长、教师的选聘到学校用人制度均有较多的行政干预,不仅降低了师资专业化水平,也制约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实际进程。因此,去行政化不仅局限于高校内,基础教育领域内同样迫切需要去行政化。

当前学校管理中突出的问题有:

(一)教学行政部门对学校管过多。简政放权,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这是伴随政府职能转变、构建现代学校制度而提出的教育改革方向。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教育行政部门事先具备了有关对学校人、财、物的管理权利;而学校作为法人单位,必然希望能够自主、自律地按照各校的办学传统和理念进行改革,然而却因各个学校基本上不具备有关作为组织条件的人、财、物等方面的决定权,而必须依赖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和指导,这就构成了现实中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之间既限制又依赖的矛盾关系,这一矛盾关系也成为制约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

多年来,我国形成了公办学校政府办,公办,一直没有很好解决政府怎么管学校的问题,长期以来政府习惯于一手包揽,从校长任命到教师选聘,从学校制度建设(怎么办学)到学校评价都是政府说了算,结果学校千人一面,同质化想想十分突出,不能满足社会对公办学校的多元化需求。对此被调查者颇有微词,

绝大多数人认为当下的学校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是主管部门管得太多,学校自主权有限 校长任命制,专家办学特色不明,校长过分依赖主管部门,学校管得太死,制度没有激活教师积极性。教师对于论资排辈,绩效分配大锅饭现象很是不满。部分家长和社区代表也觉得管理主体单一,缺乏建构社区和家庭参与学校管理的机制。

(二)任命制不利于校长职业专门化。教育人事管理行政化的特色就是实行校长任命制为主,学校校长是靠教育行政部门发现、培养,形成近亲繁殖和裙带繁衍,这无疑把有些具有现代校长素质、办学理想和创新型人才排除在外,有些人当了校长以后,把校长当官做,眼睛向上,只对主管部门负责,缺乏眼睛向下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精神,对学校发展、对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负责的意识淡薄。

在《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改进和完善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积极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要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机制。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80%人拥护自荐竟聘和民主推荐。绝大多是人认为学校去行政化,校长应该实行职级制,走专家化发展道路,一边校长全心全意办好学校。在访谈中大家认为,校长任命制是比较典型的行政化管理模式,这种选拔方法一方面不能保证具有相应资格的人当选校长,使得选拔校长的过程成为一般行政干部交流的过程,不利于校长职业的专门化;另一方面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人权与事权相脱离,教育局一些业务科室与基层学校在行政级别上出现倒挂现象,加大了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对学校进行有效管理的难度。

(三)协调选聘不利于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管理的永恒主题,然而在高度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下,由多部门协调选聘教师的行政化管理模式降低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这一办法是一把具有双刃剑:一方面由多部门协调选聘起到了权力的相互制约和平衡作用,以防权力过于集中到某一部门;而另一方面,教师职业是以作为教育者的使命感和深厚的教育热情为基础的,而且具有广泛的教育涵养,能够深入理解学习能力、教育理念和方法以及人的成长和发育规律,具有出色的教育艺术等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高度专业化的职业。

面对这样一个既要求具有较高专业水准,又要求具有较高责任感的专业群体,有必要由专门的机构对教师进行认证、选聘和考核。采取多个部门选聘教师的做法,难免运用一般行政原理,加大了横向行政部门干预教育的随意性,从而降低了教师这一职业的专业性,这必然很难从入口处把好教师队伍素质关。

调查和访谈表明,在被调查中80%的人希望,专门机构(第三方)选聘,学校使用,主管部门备案,也有部分赞同学校选用,但担心学校领导暗箱操作。

(四)职称评聘分离可谓一把双刃剑。教师职称和职务不搞一刀切和终身制,去年全国人代会上,就有代表提出,目前实行的绩效工资的高低,一个重要的参评依据就是职称的高低,职称终身制使得一些学校的部分教师只要评上高级职称就认为万事大吉,在之后的工作中不再卖力。建议取消教师职称终身制。解决教师不思进取、高原现象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校采用评聘分离,地址高评和高职低聘,行政部门搭建促进教师校际交流的平台,促进教师良性流动。

在绝大多数受访对于教师学校使用教师时,不搞终身制,根据学校编制的职称职数,实行高职低聘、低职高聘,有利于调动中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技术终身发展;有利于教师队伍的正向交流和合理流动;有利于学校对教师的动态管理。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把双刃剑,学校领导必须制定公正公平的制度,将过程公开化、透明化,否则会造成人心惶惶,不利于学校的安定团结。

(五)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要素欠缺。管、办、评分离后,学小现代教育管理制度,依法办学,民主管理,一方面学校必须成立学校民主管理机构,引进现代企业管理你年和模式,实行校长负责制下的扁平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要求扩大学校管理主体的内涵,引进社区、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教育主管部门将引进第三方机构对学校办学质量进行专业评估。而这一切目前都不够成熟。

大家认为,依法成立由校长、学校行政、教代会代表、骨干教师、社区代表和家长代表的学校校务管理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能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作为学校管理的主体的积极性,增加学校的向心力,有利于学校校长依法办学,民主治校的各项制度的贯彻和执行,有利于畅通教师的各项诉求渠道,保证学校管理的公正、公开和透明,有利于减轻校长日常事务管理,专心思考学校发展,体现专家办学的优势。

绝大多数人支持引进第三方评估学校,因为专业机构的评估一般尊重教育规律和学校特色,既体现科学性和有效性,有体现了客观、公正、科学的。但也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因为专业机构是由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换汤不换药;目前专业机构很不成熟,难免出现偏差。

对当前的社区和家委会参与学校办学的普遍看法是很不成熟,社区办学还停留在形式上,.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不一样,目前社区办学积极性不高,很难从实质上参与学校办学。目前家委会大多属于帮、为学校解决具体问题的机构,还没有真正参与到办学过程中。家委会显得比较松散,成员的素质和积极性参差不齐,很难形成一股参与办学力量。

(五)现代学校制度要求高素质校长。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是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要求,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政治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校长作为学校发展和学校管理的首要负责人,应该关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并在校内制度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成为推进和建构现代学校制度的灵魂人物。因此校长必须具有现代眼光和博大情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不断创新的精神,民主的智慧和深厚的情感凝聚力是校长必备的素质,所以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好校长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大家不约而同的认为:好校长应该具有:对我国教育现状保持清醒的头脑,是教育的思考者和实践者,具有教育家办教育的战略思考;要有法制意识,发扬民主,依法治校,满怀激情引领教职工办好学校;要有教育理想和教育激情,主动地为师生服务,具有管理即服务的理念;要有科研思维,沉下身子回到课堂,与老师们一起研究和解决课程设置、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是课堂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有学习和创新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办出学校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六)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一些想法。大家对现代学校的一揽子制度的看法有:一是看好现代学校制度,认为着一揽子制度很系统,如果能变成自觉行为,管理成本会很小,机制的效益会很高;制度很科学,广大教职工通过校务委员诉求和讨论,将自己的意志转化为自觉行为,充分体现民主治校的思想。但也有一部分人不看好,认为制度很繁琐,关键是很难变成自觉行为,管理成本会很高,执行力度很大。这不是制度本身的问题,二是不合符当前实际,因为教师已经适应了为管理而管理的制度。

校长所担心的是现代教育制度将人事权下放、经费包干给学校意味着对校长发出了挑战:.挑战校长的法律意识,校长是否有依法办学,接受民主监督的意识;挑战校长的民主意识,校长能否实行民主管理,依靠广大教职工办好学校;挑战校长的责任意识,校长是否有向政府负责,向社会负责的意识;挑战校长的办学智慧,校长是否具有办学能力,能把一所学校办成好学校;挑战校长的创新意识,校长能否运用教育智慧,以创新思维推动学校特色发展。一句话,校长愈来愈不好当了。

当然要推行现代学校制度路还很长,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的前提是政府松手,简政放权,去行政化,实现管、办、评分离,而实行管办评分离的关键是政府放权,否则一切免谈。

四、思考建议

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从对校长、教师的选聘到学校用人制度的行政干预过多,不仅降低了师资专业化水平,也制约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推进。因此,在基础教育领域内去行政化,建设依法办学的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特提出以下思考建议:

(一)改革校长选拔制度,实行中小学校长专业职级制。一直以来,我国将学校视为教育行政的一个机构,中小学校长也具有行政级别。具有行政级别的校长忙于行政事务,无法将主要精力放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上来,也无法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诉求,容易忽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造成教师从事教育改革的职业权利与职业能力严重缺乏,教师的不支持与不适应使教育改革只能得到有限的、支离破碎的执行,使教育改革形式上变化较多,实际进步很小。

人事部提出对事业单位人事实行脱钩、分类、放权、搞活的总体思路,为此,近年来,在上海、中山、潍坊等地区试点运行了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实践表明,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把校长职位与其原来的行政级别脱离,通过选聘、考核建立起新的一套校长职级系列,目的在于减少学校教育中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培养教育家办学的氛围,这项改革可以视为是当前我国教育去行政化一次试水。

潍坊市在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认识到教育家办学的重要性。从2004年起就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从最初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到实行校长职级制、任期制,确保让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基本上阻断了传统的行政官员担任中小学校长的路径。2023年,该市成为国家试点的校长职级制改革单位。目前,该市正通过采取后备人才制、校长遴选制、校长职级制、校长薪酬制、校长任期制、校长与教育主管部门交流任职制、县市区教育局长任职资格制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继续完善该项改革。

与传统的校长任命制相比,实行校长职级制管理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一是校长的选拔、考核以及调配归口于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减少了横向部门之间的行政干预,实行公开遴选制,为教育家办学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减少了校长过于繁琐的行政事务,增加了投入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精力,有助于校长职业化,为培养教育家办学创设了平台;三是增强了学校办学活力和创新意识,有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不过,在现阶段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进展并不顺利。主要原因:一是校长任命权不在地方教育局,即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实施职级制改革的主观愿望,但很难付诸实施。二是实施校长职级制,必须要有比行政级别更具吸引力的改革条件。潍坊实施职级制改革,是采取与校长职级制改革相适应的薪酬制和任期制等配套改革环节予以保障的,这需要政府统筹支持,单靠教育行政部门是不能够实现的。

(二)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实施依法办学民主管理制度。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国际经验来看,构建现代学校制度主要受制于三方面要素:一是学校自主性的外部保障机制教育行政机关向学校下放包括人事、预算和学校管理规则在内的管理权限;二是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内部保障机制学校内部组织的重建和学校管理者能力的提升;三是保障教育的公共性实行社会参与,促进教育管理民主化。建议今后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1.政府实行简政放权,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首先,要解放思想,推广校长职级制改革,保障校长职业的专业化水平。校长职级制,对于加快实现中小学等事业单位与机关行政级别脱钩,建立校长职级制,不仅可以保障教育主管部门的事权与人权的相对统一,也是教育行政机关向学校放权的重要探索,有利于教育家的培养。实践表明,通过取消校长行政级别的改革举措不但没有影响教育质量,反而唤起了校长和教师的改革主动性和积极性,一些年轻的教育家型的校长正在实践中脱颖而出。

其次,简政放权,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前提是要实行简政放权,也就是教育行政机关向学校教育机关放权。以教师编制为例,目前,结构性缺编问题比较突出,解决好这个问题,就有必要重新研究和制订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适当增设一定的弹性编制给地方,因地制宜地解决结构性缺编的问题。有了一定的弹性编制,既可保障每校每年都有一定比例教师能够脱岗培训,又能保障教师有效流动,同时也有效解决代课教师的问题。实践表明,目前一些地方已经具备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的主动性和相应能力。如山东省寿光市通过政府出资,教育局招聘,学校用人的灵活机制,采取了动态编制办法有效解决了高中教师缺编的问题。实行由教育行政机关向学校教育机关下放权限。在管理学中,自主权包括财权、人权、物权和事权,在确保让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的基础上,将适当的人事权、公用经费使用权转交给学校。

第三,处理好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不能取消对教育必要的行政干预。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首先,教育行政组织与学校教育组织之间的一般关系应是宏观指导与微观实施的关系、一般指导与具体执行的关系。教育行政机关制定的方针政策,归根结底要通过学校教育过程来体现和检验,而学校行政管理过程也不能游离于政府之外成为孤岛。实行由教育行政机关向学校教育机关下放权限也必须具备相应的前提条件,如校长可以有权聘用教师,但必须要事先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得到正式的审批认可才能聘用。同理,学校预算以及经费的使用等都必须事先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申报。

2. 强化学校内部治理,依法建构现代教育管理制度。目前,我市多数学校面临缺乏自身战略发展规划能力、学校领导力欠缺等实际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首先,需要政府层面从教师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性出发,重新明确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身份和地位,通过加强教师资格、校长资格的认定,逐步减少教师选聘过程中不必要的行政干预,真正实现从源头上把关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其次,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改进和完善学校中层管理组织,进一步加强学校自身发展规划和内部治理能力。

第三,加强学校管理领导力专题培训以及内部组织建设,增强校长以及学校中层管理的组织协调能力。只有学校有了自律性、自主性改革的意识和相应的能力水平,才能推进现代学校制度,才能真正落实教育的公平和质量提升。

3.社会参与学校管理,保障教育的民主化和公共性。政府、学校、家庭、社会是教育的核心利益相关者,从教育的公共性考虑,教育利益者彼此间需要平等对话,但在行政垂直管理体制下,学校只对上负责,忽视了家长、社会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在教育需求多元、民主理念日益深入的今天,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这也正集中体现了教育相关者的利益诉求。面对来自社会的压力,一方面需要对教育行政过程实行问责制,实行信息公开,以取得社会对教育的信赖;另一方面需要加强管理的民主化进程,鼓励家长、社会以及社区居民参与学校管理过程。而且社会参与不能仅停留于重大教育改革决策过程中,而是从制度建设的视野加以推进。

仍以教师人事管理为例,教师评价由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既可以发挥社会、家长的民主监督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校长负责制的不足,避免校长的专权,可形成校长负责制与民主参与制度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作的良性机制。

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已先行在社会参与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如南京市的校务委员会制度、我市青羊区的中小学民主管理委员会制度、宁波海曙区的教育议事会制度等等,这些地区的改革经验为促进学校管理民主化进程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不过,社会参与学校管理是需要一定的必要条件的,如合理的民主参与制度、参与者的民主议事水平以及学校管理者的办学理念等。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在缺乏明确理念的前提下提倡社会参与,不但容易带来妨碍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嫌疑,而且也关系到公共教育质量的问题。因此,在实行社会参与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教育的公共性与私有性之间的关系,采取谨慎态度推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进程。

第8篇 现代实验小学学校图书室制度

哲商现代实验小学学校图书室管理制度

一、图书室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室依照《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的要求建立管理机构,落实管理人员,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

二、图书室的书应包含各类图书、报刊和供教师使用的教学参考书、教育教学研究和应用型书籍。图书、报刊的采集收藏应优先选购国家教委和省教委评审推荐的书目。藏书应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三、各类书刊均要建立总括目录和个别登录两种账目,新购进的图书应由图书管理人员验收、学校领导人审批后才能办理报销手续。图书出库时应由管理人员填写出库单,标明书名、册数、单价、金额,经领导审批后方能办理出库手续。有保存价值的报纸和期刊要按年度装订成册。

四、按照《图书借还规定》组织书刊借阅。按规则凭证借阅书刊;借书时要求借阅者当面检查,如发现污损、缺面等情况,要加记印章。

五、按照《阅览规则》组织读者阅览。阅览室里所有资料只能在室内查阅,不许外带和外借;在室内阅读只能带笔记本;各种报刊杂志阅后要放回原处;要保持室内的清洁、明亮、安静、室内不准吸烟、随地吐痰、乱丢乱扔杂物。

六、要严格执行《书刊赔偿规定》。一般书刊按现价2倍赔偿;珍贵书刊按3~5倍赔款;多卷书遗失一册或数册者按全套现价以上规定赔偿。对损坏程度轻微不影响内容完整可续借的,酌情赔偿。

七、图书室工作人员应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要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开办讲座等方式鼓励学生读书、读好书,以提高图书的使用率。

八、要保证图书储藏、管理和流通科学规范有序。新到的图书要及时分类、编号和著录;流动的书刊要及时上架入柜;要按照剔除原则剔除滞书;对残缺不全的书籍清点后报批核销。

第9篇 中小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使用制度-4

中小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使用制度(4)

1、专职管理教师负责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下载、存储、处理、分类、编目、刻录等管理工作。

2、学科教研组要定期对远程教育资源进行研究,指导教师广泛应用在教学活动当中。

3、建立教师使用登记制,逐步将教师每学期应用远程资源空开展教学活动纳入考核指标。

4、鼓励学生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建立和完善学生自主学习远程教育资源登记制。

5、定期收集远程教育资源和应用效果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向上级部门反馈改进远程教育资源的意见。

关于现代学校制度汇编建设的调查研究(9篇范文)

关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调查研究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包括教育政策的实施、学校管理机制的优化、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的设计,以及学生权益保障机制的完善。此外,它还关注学校的社区参与度、多元文化融合以及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等新兴议题。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现代信息

  • 现代学校制度汇编8篇
  • 现代学校制度汇编8篇75人关注

    现代学校制度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管理体系,它涵盖了学校的组织架构、教学模式、评价机制以及学生发展等多个方面。具体来说,这包括:1. 学校治理:涉及学校管理层的构成 ...[更多]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