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意见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711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2分钟,共有168位用户关注,52人点赞!
一、各校要确定一名教学尖子教师承担教育局下发的有效教学和教学管理创新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讲解任务,要在村校长的带领下深入细致地学习该标准,要把该标准做为今年课堂教学工作的指南。
二、全体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逐条的进行对号入座,找寻差距,以利于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全体教师要围绕有效教学在课堂教学上注重三个方面:一是注重教学方法是否有效,二是注重活动设计是否有效,三是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有效。
四、六个提倡:提倡学生多说,教师少说;提倡多鼓励,少批评;提倡多让学自学自悟,少一些教师的讲解分析;提倡即重结果,更重过程。提倡重学法指导;提倡节节清。
五、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要关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要关注合作意识的培养。
六、课堂教学即要重视学生的发展,也要重视教师的自我提升。
七、要做好学案设计,备学案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心中有学法指导。尤其要切合实际的做好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
八、做好三本作业的管理,自主作业本要真正发挥其作用,尽量不要搞一刀切,对于学习好的学生要让学生自主选择作公文有约采编业,对于学困生要布置难度稍低一些的作业。改错本对于高年级的同学要严加要求
而对低年级的学生要偿试使用,使其养成良好习惯。积累本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尤其是积累本教师要经常在班内举行交流会,要让学生懂得不是只把好词佳句写下来就了事了,而是要会用。
九、关于作业批改。质性为主,量性为辅。提倡使用互动式的作业批改方式。提倡使用人文性的批改方式,教师可以在这个方面加大探讨力度。
十、教师要加强课后的反思,反思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意见,再课设想等。
指导意见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91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15位用户关注,31人点赞!
一、创建目标
提高标准,自加压力,按照“三年工作、两年达标”的序时进度要求,全面推进各项创建任务,着力打造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确保在2012—2013年底前全面达到“四城同创”的各项标准,完成创建目标。
第一阶段(2012年3月—2012年4月):启动实施阶段。就“四城同创”,健全创建机构,分解创建任务,细化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各类创建项目。
第二阶段(2012年5月—2013年12月):深入推进阶段。坚持攻克难点与突破重点两手齐抓,确保2012年底省级园林城市创建达标,2013年底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达标。
第三阶段(2014年1月—2014年12月):总结提升阶段。确保省级文明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全面通过验收、创建达标,转入长效管理阶段,全面提升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
二、主要任务
以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测评标准体系为依据,立足全面达标和创新创优,以“四城同创”为总抓手,积极配合县相关部门推进各项创建工作。
1.打造精品城市,建设生态宜居之城。配合住建、城管等部门全力加快以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实施中心城市出入口美化工程、主次干道改造工程,合理布局公交站点,全面普及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推进户外小广告、占道经营、建筑垃圾处置和违章停车专项整治工作。
2.优化服务效能,建设商旅休闲之城。打造“阳光政务”品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加强“网络问政”平台建设,构建群众诉求与公安服务零距离通道。推进行业服务规范化建设,加强窗口行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定期开展行业文明服务指数测评和信息。
3.提升民生福祉,建设和谐幸福之城。注重倾听民意,关注民生,切实办好解民忧、惠民生的好事、实事,让广大市民共享创建成果。扎实推进平安、法治建设,营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充分发挥“四城同创”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作用,指导、协调、推进各项创建任务落实。各单位、各部门要组建相应的工作机构,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全面落实创建任务,确保具备“四个一”,即有一个主要领导亲自抓的创建机构、有一份具体明确的创建计划、有一套完备整齐的创建档案、有一批特色鲜明的创建阵地和创建现场。
指导意见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18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128位用户关注,44人点赞!
一、奖励项目
本意见所指行政表彰奖励包括:县政府奖励、部门奖励和公务员奖励。
(一)县政府奖励。是指县政府实施的,用于表彰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并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集体和个人的奖励。
(二)部门奖励。主要指县政府各部门按照规定的程序,在本系统内开展的,以本系统内集体和个人为奖励对象的综合性的行政奖励。
(三)公务员奖励。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组部、原国家人事部《公务员奖励规定(试行)》和省委组织部、原省人事厅《省公务员奖励办法(试行)》组织实施。
此外,对于工作成绩突出,确需县政府表扬的,可予以通报表扬;对跨系统和阶段性、临时性工作,可以领导小组(或专业委员会、指挥部)等议事协调机构名义开展表彰活动。县政府的通报表扬和以领导小组(或专业委员会、指挥部)等议事协调机构名义开展的表彰活动,均不视为行政表彰奖励,不享受政府行政奖励相关待遇。
完成与县政府或县政府有关部门签订的目标责任书,按完成或超额完成目标实施奖励,不列入行政表彰奖励。
二、县政府奖励的条件
凡以县政府名义进行的行政表彰奖励,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省、市人民政府有明确规定,要求以县政府名义进行奖励的;
(二)省、市政府已经开展的奖励,需要县政府比照进行的;
(三)涉及民族团结、军政关系等,不便以政府部门或者其他名义进行奖励的;
(四)在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经济发展、改善民生、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依法行政等关系全局性重要工作、中心工作、重大事项或县重点工程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
(五)在处理重大突发事件、抢险救灾等特殊工作中,事迹特别突出,有重大社会积极影响,确需以县政府名义进行奖励的。
三、奖励周期及数量
(一)对个人和集体的记功奖励。对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应当给予奖励。给予嘉奖和记三等功,一般结合年度考核进行,年度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予以嘉奖,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第三年度不再嘉奖,直接记三等功。对在处理突发事件和承担专项重要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应当及时给予奖励。
(二)对个人和集体的命名奖励。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奖励表彰1年1次,奖励表彰按照年度县委、县政府下发的《全县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评意见》执行;各部门以县政府名义奖励表彰的个人和集体,除特殊情况外,每个部门设置一项本系统综合性奖励,与县人社局联合开展表彰,表彰周期一般为3—5年。部门奖励一般冠以“全县××系统先进集体(个人)”称号。每项奖励表彰的个人原则上不超过20名,奖励表彰的集体原则上不超过10个。
四、奖励程序
(一)县政府奖励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由县业务主管部门提出奖励工作方案,按规定的批准权限报批;经批准后开展;将推荐人选在工作单位公示;逐级推荐上报;县业务主管部门会同县人社局组织评审;对拟奖对象按规定征求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组织、监察等部门的意见,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公示;审批机关批准后予以公布。
县政府认为确有必要开展行政表彰奖励的,可批转县人社局办理。
(二)申请开展部门奖励的,须经县人社局审核批准,并由申办部门与县人社局联合开展。
(三)以县政府名义表彰奖励和以县政府名义通报表扬的,由业务主管部门提出奖励申请,将有关材料报县人社局。县人社局提出初审意见,并牵头召开奖励项目审核联席会议,实行集中审核,按批次定期集中报县政府常务会议批准。今后县政府不直接研究各部门上报的表彰奖励项目申请。
(四)申请以领导小组等议事协调机构名义表彰的,须经县人社局审核,并报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批准。
(五)因处理重大突发事件、抢险救灾等特殊工作需要即时奖励的,可采取一事一报办法审批。由相关部门提出方案,经县人社局审核,送县政府办公室复核后,报县政府批准。
五、奖励表彰的方式
(一)对给予嘉奖、记三等功个人或嘉奖的集体以及获得县政府命名奖励的个人和集体,由县政府表彰决定;对其它的获奖个人和集体,由审批机关表彰通报。
(二)对获奖的个人,颁发奖励证书、奖章;对获奖的集体,颁发奖牌。
(三)对获奖个人和集体的先进事迹,可以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报告会等形式,予以宣传和宣讲。
(四)对获奖的个人和集体,给予一次性物质奖励。
六、奖励表彰工作要求
(一)加强协调指导。县政府办公室、县监察局、县人社局等部门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行政奖励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监督。县人社局是负责行政奖励工作的综合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根据国家和省、市政府规定,及时拟定行政奖励的政策规定和实施办法,做好以县政府名义进行奖励的项目审核、对象审核,指导和协调县政府各部门开展表彰奖励工作,加强对行政表彰奖励活动的监管和督查,促进我县奖励表彰工作进一步精简、规范。
(二)严格标准条件。坚持按规定开展表彰奖励活动,严格标准和条件,严格评选和审批程序,严格控制行政表彰范围、对象和数量。县级单位、县级干部原则上不参加行政表彰奖励评选。确需参加的,须经县委组织部同意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单位负责人和所在单位不能同时作为推荐对象上报。凡受到计划生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一票否决”和党纪、政纪等处理的单位和个人,当年度不得参加评选。对同一事迹的集体或个人,上级政府或者行政主管部门已给予奖励的,下级机关不再重复奖励。伪造贡献或者采取其他手段骗取表彰奖励的,由原批准机关撤销其表彰奖励。
指导意见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713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8分钟,共有155位用户关注,21人点赞!
各市、县粮食局,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江苏省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苏政发〔2006〕52号)和《国家粮食局关于“***”粮食科技发展指导意见》(国粮展〔2007〕63号),增强我省粮食流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粮食流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贡献力量,现提出“***”粮食流通科技发展指导意见。
一、“十五”粮食科技工作取得的成效“十五”期间,全省粮食流通科技工作以健全粮食安全体系为主线,以推动粮食产业发展为中心,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目标,开展行业技术攻关,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行业技术水平,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储粮新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应用。推进粮库建设和改善仓库功能,推广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全面应用机械通风、环流熏蒸、计算机粮情检测、低温储粮等新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全省仓储技术和管理水平。“十五”期末,全省科学保粮率达80%以上,处于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应用小型稻谷低温干燥机。应用农户储粮新技术(新型储粮仓),建立农户示范点,指导农村科学储粮,增加无形粮田,促进农户增收,受到农民欢迎。(二)粮油加工业装备和技术水平明显提升。我省无锡布勒、苏州佐竹等外资企业生产的面粉、大米加工装备国际一流,我省牧羊、正昌两企业自主设计开发的饲料机械和饲料成套设备技术全国领先。粮油加工企业引进先进生产线,提升加工工艺和技术水平,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产品质量。全省粮油工业生产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放心粮油”产品数量全国最多,粮油产品品牌影响力逐年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各种畜禽饲料逐步系列化,颗粒饲料比重逐年增加,基本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功能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特种水产饲料生产技术水平居全国前列。(三)粮油深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势头良好。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联合模式初步形成,已经开发出米乳饮料、米糠营养素、小麦胚芽、小麦膳食纤维、生物质等一批粮油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项目,有效地推动了粮油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延长并加粗了产业链,提高了粮食增值转化能力,提升了粮食产业化水平。(四)科学规划并推进江苏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编制完成《2006~2015年江苏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全省“两纵两横、四大枢纽、节点”粮食现代物流体系的总体布局。各地积极培育和建设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整合和优化现有仓储、加工、运输、装卸、批发、信息等各种物流要素,发挥了资源集聚效应,提高了粮食流通效能。(五)粮油质量监测网络体系基本形成。省粮油质量监测所经过扩建改造,配置先进的粮油检测设备,通过了国家实验室验收。各地逐步加强质量监测机构建设,添置和更新仪器设备,调整运行管理机制,全省初步建立起粮食质量监测网络。粮食质量监测机构在粮食收获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储备粮质量监管、市场准入、放心粮油工程、食品安全监督、防止陈化粮流入口粮市场等方面发挥了职能作用。(六)粮食信息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积极探索应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推进机关办公自动化、行业管理智能化、粮食政务公开化、粮食商务电子化。省粮食局和各市粮食局相继建成机关局域网并开通门户网站,发挥政务平台和服务窗口作用。不少粮食企业也建立网站信息,扩大了企业知名度和品牌影响。一些工业企业采用计算机控制生产过程,提高了生产、经营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试用省级储备粮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库存动态管理,增强了政府粮食应急预警和宏观调控的能力。
二、“***”粮食科技面临的环境和需求(一)面临的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自主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全球性竞争的焦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粮食行业也置身于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之中,由于人口、资源、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粮食供需紧平衡的状态将长期存在。江苏是粮食生产大省也是消费大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全省粮食供需将长期紧平衡。为此我省制定了“全省口粮省内自给,工业、饲料用粮缺口市场调节”的粮食安全基本目标,倡导既要藏粮于地,又要藏粮于库,更要藏粮于科技。进入新世纪,我省率先推进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基本化解了历史遗留问题,解除了影响竞争、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的约束,促进了粮食产业化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为粮食科技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江苏是经济较发达地区,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方便、营养、健康的食品、饮品和保健品,逐渐成为生活消费的重要需求,为粮食科技发展确立了依据。江苏拥有一批具有很强研发能力的科研院所、高校以及一批长期从事粮食和食品研究的技术专家、学者,为我省发展粮食科技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二)面临的需求1、全面达小康的需求。江苏全面达小康,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对粮食品质的要求将越来越高,绿色、营养、健康是人们的消费追求,市场的竞争重点由价格竞争逐步转向品牌竞争。“***”期间,应引导无公害和生态种植绿色粮食;实施绿色储粮技术保证品质;改进工艺和提高装备水平,重视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开发营养、健康、保健食品,培育名牌产品,满足人们对食品随时性、安全性、营养化、多样化的需求。2、建设新农村的需求。促进农民增收是我省建设新农村,全面达小康的基本条件。依靠科技发展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降低粮食产后损失、减轻粮食二次污染,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期间,要引导种植优质高产品种,改变储粮方式。通过科技进步增加粮食产量,促进农民增产增收;通过科技进步提高粮食质量,促进农民优质优价增收;通过科学储粮减少粮食产后损失,促进农民减损增收。要大力发展粮食产业化经营,通过提高龙头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通过实施“放心粮油”进农村工程,引导健康消费、安全消费,逐步改善农民生活。3、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求。目前小型粮油加工企业技术装备差,加工质量低,粮食浪费多,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重,生产成本高,这种落后的生产方式阻碍了粮食流通产业高效增长。农村和基层企业存储粮食技术条件低劣,虫、霉、鼠害比较严重,在源头上影响粮食质量安全。“***”期间,在粮食储藏、加工、物流等环节,应积极采用环保、安全、节约、高效的新型技术,逐步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和技术,提高粮油的综合利用和增值转化,改善粮食流通设施条件,减少粮食损失和浪费,发展循环经济,以技术进步推动全行业粮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4、提高粮食产业竞争力的需求。面对外来资本、产品、成熟技术和过剩生产能力不断涌入的国际竞争形势,“***”期间要将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技术尽快引入粮食流通领域,尤其是对现有技术的组合、集成,不断带动粮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升级,拉长粮食产业链,充分提高粮食产品附加值。通过应用高新技术,降低消耗,降低粮食加工、储藏、流通环节的生产成本,稳定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知名度、市场占有率以及企业竞争力。
三、“***”粮食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我省粮食工作“安全、发展、法治”的总体思路,坚持“自主创新、加速转化、提升产业、率先跨越”的基本要求,以支撑粮食流通产业可持续发展为重点,研发及应用安全、环保、节约和高效的粮食流通技术,加快粮食流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基本原则1、创新引领原则。按照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要求,把创新作为促进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以科技创新引领技术发展方向,保护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粮食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培育产业发展的经济增长点。2、因地制宜原则。坚持科技发展与我省粮食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相协调,坚持技术应用与企业发展的基础相适应,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结合我省粮食流通科技实际,突出装备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突出发展粮油精深加工,突出发展粮食循环经济,全面提高粮食流通科技现代化水平。3、优势互补原则。充分挖掘和整合我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及科技研发优势、龙头企业快速发展优势和政府支持“三农”的政策优势,推动产学研紧密协作,促进支撑单位和实验基地有效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发展目标2010年我省粮食流通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为:粮食流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先进适用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应用,科技促进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全省粮食流通科技整体实力国内领先。具体目标是:我省粮食流通科技开发、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能力明显增强,形成较完善的粮食流通技术支撑体系,粮食流通科技总体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力争在重大技术上有所突破,粮食绿色仓储技术达到先进水平,加工技术装备优化升级,粮油精深加工及副产品综合利用取得更大进展,粮食质量标准检测技术不断完善,农村传统粮食流通方式得到改良,现代物流体系初步建立;信息化建设获得较大进展,工业生产自动化得到应用,管理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持续研发能力强的粮食流通科研队伍,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科技资源共享、技术优势互补的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四、“***”粮食流通科技发展的优先方面和工作重点按照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提出我省“***”粮食流通科技发展的优先方面和工作重点。(一)优先方面1、粮食仓储方面。以科学保粮为主要内容,在加快推广应用先进保粮技术的同时,重点研发符合市场需求的绿色、高效、实用的仓储技术,通过试验、集成、推广,促进储粮技术由传统型向绿色生态型转变;推广应用符合农户储粮要求的新技术和设施,实现保质保量、减损增收。2、粮油加工方面。以产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通过生物技术、精细化工技术、智能化设备制造等高新技术在粮油加工业应用,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研发一批粮油深加工新产品、主食工业化产品和营养保健食品,重视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适当发展生物质产品。3、粮食检测方面。以精确、快速检测为重点,促进粮油检测设备和仪器更新换代,积极实施国际国内领先的粮油质量检验标准,推广应用先进检测技术,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质量检测的效率。4、粮食装备方面。以数字化、智能化、精密化和一体化为主攻方向,加强重要装备的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制开发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粮食加工装备关键技术,提高粮食加工关键装备国产化率,积极应用粮食机械成套、集成、功能配套和机电一体化的自动化控制技术。5、信息技术方面。以行业管理智能化为目标,推进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遥感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办公自动化、粮食价格采集、粮食预报预警、粮库管理、粮情监测、储备粮管理、生产流程控制等业务上的全面应用,探索开展以粮食批发市场网上竞价交易为重点的粮食电子商务,加快“数字粮食流通”建设。6、现代物流方面。以现代物流技术为支撑,优化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着力培育和建设区域性的粮食现代物流中心,加快粮食流通“四散化”进程,实现粮食流通过程的无缝化连接,形成专业化、信息化、标准化、国际化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二)工作重点1、着力推进粮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行产学研联动的协作机制。确立粮食龙头企业为粮食流通科技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增强企业的人才集聚和研发能力,使企业成为创新人才和资金的主要投入者、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新技术的创造者和产业先导技术的引领者。选择省内外具有较强粮油产品及其机械研发能力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作为全省粮食流通科技支撑单位,聘请从事粮油产品及其机械研发的知名专家学者成立全省粮食流通科技专家委员会,“***”期间要建成粮油机械实验基地2个,稻米加工实验基地1个,小麦粉加工实验基地1个,油脂加工实验基地1个,仓储实验基地1个。构建联合攻关团队的合作机制。汇集我省科技优势,积极参与国家粮食科技技术攻关和国家粮油及其粮食机械等产品标准化建设,建立联合攻关的合作机制,及时了解粮食高新技术最新发展方向,跟踪国内粮食流通科技发展前沿动向,组织和实施好一批粮食流通科技重大任务和重点项目。积极组织和参与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联合攻关,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和装备,提高我省粮食流通科技开发能力和水平。完善粮食流通科技管理的协调机制。粮食行政部门着力统筹、协调、管理行业科技资源,组织引导社会科技资源向本行业配置,营造上下结合、左右协调的环境。加快建设科技服务管理体系,充分发挥粮食行业协会等中介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信息指导和市场服务。通过行政部门的协调指导、中介组织的服务引导、专家顾问的科技导向、科研单位的技术支撑、实验基地的中试承载,整合配置粮食科技资源,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推进粮食流通科技创新。2、大力构筑科学保粮技术服务平台以科研院所、院校为技术支撑,大型骨干仓储企业为载体,通过技术与资源整合,建立江苏科学保粮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保粮新技术应用示范库和科学保粮实验基地,为保粮新技术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服务。加大对科学保粮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在骨干粮库建设和粮库维修改造中积极推广应用机械通风、粮情检测、环流熏蒸、低温干燥等储粮技术,推行粮库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科学保粮和仓储管理水平;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储粮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应用生态环保绿色储粮技术和低毒高效粮食熏蒸技术,促进储粮技术方式由传统型向绿色生态型转变;加强对粮食加工企业、农户安全储粮的技术指导,开展储粮技术咨询活动,推广适合农户需要的储粮技术和设施,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力争使农民储粮损失从5%降到0.5%,促进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3、全力搭建粮油精深加工技术开发平台以科研院所、院校为依托,成立“江苏省粮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龙头企业联合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开展粮油精深加工、生物工程高新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带动和促进粮食科技向高技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利用产业化经营推动主食品生产的工业化;开发具有营养、健康、保健品功能的精深加工技术、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以粮食或粮食作物废弃物如秸杆、稻壳为原料,生产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加大杂粮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功能性、营养型早餐类食品,拓宽产品的应用范围,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推广应用绿色、环保、无公害饲料生产技术,保证饲料安全和提高饲料的饲喂效能;大力开发秸杆饲料、棉菜籽饼、动物屠宰下脚料等非粮食饲料,鼓励支持蛋白质原料和饲料添加剂研发生产,加大我省特种水产饲料的开发研究,提升产业优势。4、努力完善粮油质量检测服务平台以省粮油质量监测所为龙头,以省辖市粮油质量检测机构为骨干,建立覆盖全省的粮油质量检测平台,认真履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的粮食质量卫生监管职能,切实执行好粮食收购、储存活动中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抽查与监测制度、储备粮质量与品质检测制度、政策性用粮批检制度、粮食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制度,加强粮食品质检测和质量监管能力,推动粮食质量检测从流通领域向消费领域拓展。5、倾力打造粮食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根据江苏“两纵两横”物流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按照“通道网络化、过程四散化、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化、交易现代化”的要求,全面启动建设南京、南通、徐州、连云港4个省级粮食物流枢纽,并辐射带动全省8个(宿迁、淮安、盐城、泰州、常州、无锡、苏州、扬州和镇江)物流节点建设,完善功能配套,使物流中心也成为粮食产业园区和科技成果孵化基地。按照散粮运输无缝化连接的要求,发展实用、高效、经济的散粮接收、计量、发放、运输设施和设备项目。根据国家建立的粮食物流各个环节的标准,推广和完善粮食仓储设施的标准化、运输工具的标准化、装卸设施的标准化、散装作业方式和检测设施及指标的标准化。进一步研究应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电子数据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建立粮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促使粮食仓储、运输、加工转化、批发与配送、价格采集、预报预警、应急调控等各个环节有效衔接,实现粮食流通信息共享,形成集粮食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的综合服务体系,提高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五、夯实粮食流通科技发展的基础保障为确保“***”粮食流通科技较快发展,各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粮食流通科技对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支撑作用,切实加强粮食流通科技的指导管理工作,为粮食流通科技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保障。(一)强化科技投入按照《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发展纲要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6〕6号)的要求,积极争取各级财政、金融、税务等部门对粮食流通科研和高技术项目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投入,逐步增加粮食流通科研经费预算。积极争取粮食产后处理技术、设备享受同等农机的政策性补贴。对“***”粮食流通科技重大专项,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及时组织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报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后,落实专项经费,推行项目管理,督促逐项实施。引导、鼓励科技型粮食龙头企业进行自主研发,研发费用按其当年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二)强化队伍建设深入实施科技兴粮、人才强粮战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调动各类人才的创新积极性,保证一流人才、一流贡献获得一流回报。大力引进优秀年轻的科技人才,建设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尤其要造就一批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组织科技培训、出国深造、学术交流、技术合作,跟踪前沿技术,提高粮食流通科技人员创新能力。建立岗位技能轮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建设高技能实用技术人才队伍。组织广大粮食职工开展粮食流通技术专向攻关、技术大比武、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科技创新热情和创造力。
指导意见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45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9分钟,共有116位用户关注,20人点赞!
增加投资
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全光纤网络城市和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建设,2015年网络建设投资超过4300亿元,2016―2017年累计投资不低于7000亿元。推进光纤到户进程,2015年完成4.5万个铜缆接入小区的光纤化改造,新建光纤到户家庭超过8000万户。完善电信普遍服务,开展宽带乡村工程,加大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力度,2015年新增1.4万个行政村通宽带,在1万个行政村实施光纤到村建设,着力缩小“数字鸿沟”。扩大移动通信覆盖范围,鼓励移动用户向4g迁移,提升移动宽带速率。
点评:提升网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持之以恒地予以推进。目前中国高速宽带网络整体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为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此条意见为运营商未来两年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即加大资金投入,加快网络建设速度,努力缩小“数字鸿沟”。
扩容骨干网
提升骨干网络容量和网间互通能力。适度超前建设高速大容量光通信传输系统,持续提升骨干传输网络容量。优化互联网骨干网络结构,大幅增加网间互联带宽,2015年扩容600gbps(吉比特每秒)。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快互联网国际出入口带宽扩容,全面提升国际互联带宽和流量转接能力。
点评:骨干网是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的大动脉,持续提升骨干传输网络容量才能适应当前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特别是在“宽带中国”战略持续深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出之后。然而三家运营商的骨干传输网络间的互联带宽和国际出入口带宽增容幅度始终不能满足用户对互联网需求的增长,成为中国互联网速度提升的瓶颈,此条意见准确地抓住了问题所在,要求运营商优化互联网骨干网络结构,大幅增加网间互联带宽,并且明确提出,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快互联网国际出入口带宽扩容,全面提升国际互联带宽和流量转接能力。
网络优化
加强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内容分发网络向大容量、广覆盖、智能化演进,不断增强网络流量承载和分发能力。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升级。提升网站服务能力,增加主要业务应用带宽配置,实现互联网信源高速接入、网络流量高效疏通,促进应用基础设施与骨干网络协同发展,持续改善用户上网体验。
点评:“提网速”不能只靠扩容骨干传输网络,还需要互联网各个环节的参与。当前,网络接入、传输、承载、分发能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互联网速度的提升,本条指导意见正是从这个关键问题出发,要求运营商、互联网企业通力合作,解决数据传输网络各个环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以提升网络速度,改善用户上网体验。
共建共享
深入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创新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方式,加快推进集中统一建设和专业化运营,全力保障4g网络建设进度,促进铁塔等电信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共享,提高效率和效益,避免重复建设。全面推进“三网融合”,2015年底前将实施范围扩大到全国。
点评: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优势在于节约高效,目前中国铁塔正在遵循共建共享的原则新建和优化配置铁塔及其附属设施,但是铁塔仅仅是电信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此条指导意见的核心在于“深入”,意在推进电信基础设施的集中统一建设和专业化运营,为“三网融合”和运营商未来网业分离提供了政策依据。
全面开放
有序开放电信市场。充分发挥民间资本的创新活力,推动形成多种主体相互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通过有序竞争持续促进提升宽带服务质量和降低资费水平。宽带接入业务开放试点企业2015年底前超过100家,带动民间资本投资超过100亿元,试点城市由16个增加到30个以上,2017年试点城市范围扩大到全国各地区。继续推进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开放试点,2016年实现全面开放。充分发挥通信网和有线电视网信息基础设施的作用,加快全国有线电视网整合,推动基础信息网络平等互联,尽快提升网络能力,为消费者提供高速优质服务。
点评:民资进入电信业近两年发展迅速,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相比宽带接入业务和移动转售业务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业界更渴望通过试点积极发现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真正发挥民间资本的创新活力。
创新
提高电信企业运营效率。建立健全电信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广电企业、信息内容供应商等市场主体间的合作和公平竞争机制,促进专业化分工合作,探索产业链互利共赢发展模式。推动电信企业加大管理机制创新力度,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加快转型、增强活力,抓住“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发展机遇,积极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丰富业务品种,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
点评:体制问题一直被认为是困扰电信企业转型的桎梏。该条政策为转型发展深化改革指出了“互联网+”、云计算等具体方向。路在脚下,电信企业仍需结合自身特点努力创新实践,再不转型真的老了。
测速标准
完善宽带网络标准。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抓紧完善网络速率监测标准、电信服务质量标准等并抓好组织实施,加快建设“宽带中国”地图及网速监测平台,各地、各企业宽带速率权威信息,促进企业有序竞争,接受用户监督。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要加大对光纤到户国家标准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执行到位。
点评:网速到底提没提,运营商和用户说了都不算。此条政策对电信市场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宽带网络实际速率远远低于理论速率是导致运营商与用户之间矛盾不可调解的主要原因,有关部门加强监管,才有可能真正的做到提速,让广大用户不花冤枉钱。
严格国标
规范通信建设行为。各地要进一步完善新建住宅小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规划建设和验收备案等工作机制,严格执行光纤到户国家标准规范,落实小区红线内通信管道等配套设施建设。支持现有住宅小区光纤改造,禁止任何机构和个人无故阻碍通信设施建设或收取不合理费用,切实保障用户的公平选择权。对因征地拆迁、城乡建设等造成的宽带网络设施迁移或毁损,严格按照有关标准予以补偿。
点评:此条政策解决了“固网光纤入户难”问题。基础通信设施的建设需要协调多方的利益,其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最为繁杂,也最为混乱,有效协调各方利益才能保证光纤顺利入户。
通行权
全面保障宽带网络建设通行。各地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等综合性和专项规划中,同步安排通信光缆、管道、基站、机房等宽带网络设施建设内容。市政设施和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机构等所属公共设施,应向宽带网络设施建设开放,并提供通行便利,保障公平进入,禁止巧立名目收取进场费、协调费、分摊费等不合理费用。积极探索通过推动地方性法规建设,进一步明确宽带网络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属性,切实保障宽带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行权。
点评:国家战略、政策最终都要依靠地方积极落实,此条政策有针对性的解决了审批难、选址难、设施入场难的“三难”问题,要求各地政府为宽带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开了绿灯。
降低网费
推动电信企业降低网费。电信企业要增强服务能力,多措并举,实现网络资费合理下降。鼓励电信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网费明显偏高的城市开展宽带免费提速和降价活动,将具备网络条件的4mbps以下铜缆用户接入速率免费提升到4mbps―8mbps,下调百兆光纤接入网费,更多让利于民。引导和推动电信企业通过定向流量优惠、闲时流量赠送等多种方式降低流量资费水平,提升性价比。鼓励电信企业推出流量不清零、流量转赠、套餐匹配等服务,指导电信企业完善流量提醒服务,让广大用户用得安心、实惠。鼓励电信企业向社会网络提速降费方案计划,并进一步完善具体办法。
点评:该条政策给降网费提出了具体操作流程和相关目标。“流量不清零”的提出将鼓励电信运营商彻底打破固有的套餐模式,可能让一直饱受用户诟病的“流量清零”得到根本转变。
市场监管
加强电信市场监管。加强电信监管队伍建设,进一步维护好宽带市场竞争秩序。加强资费行为监管和宽带接入服务监管,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以及虚假宣传、非法网站和应用程序窃取用户流量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市场秩序。加强互联网骨干网通信质量监管,保障网间互联畅通。加大网络数据和用户信息保护力度,加快网络信息安全配套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对木马和僵尸病毒、移动互联网恶意程序的监测和处置等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安全管理机制,营造安全可靠的网络运行环境。
点评:该条政策明确了电信市场监管范畴和职责。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相比,营造安全可靠的网络运行环境更为急迫。近期,部分互联网公司出现大面积长时间网络瘫痪现象,以及长期困扰用户的手机恶意软件问题得到更高的关注。电信监管已经迫在眉睫,不能让通信服务成为“建在沙滩上的大厦”。
优化考核
指导意见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87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58位用户关注,59人点赞!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云山3月22日在京主持召开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会议,学习贯彻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的工作。
刘云山指出,教育实践活动的首要任务是学习教育,教育实践活动不走过场首先是学习教育不走过场。各级党委要把学习教育摆在突出位置,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在兰考县调研指导时的讲话,学习中央规定的必读书目。要原原本本地学,认认真真地研读原著,不能舍本逐末、重形式不重内容、重方式不重效果。要联系实际地学,把自己摆进去,结合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弄清楚自身差距在哪里、努力方向是什么,不能空对空、大而化之。要分层分类组织学,结合市县领导机关、乡镇街道、社区、村各层级各单位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方式、提出不同要求,不能一锅煮、一刀切。要通过学习更好地固本培元,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切实解决好群众立场、群众感情问题,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刘云山说,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对象是领导干部,市县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要切实履行双重责任,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既带头深入学习又组织好党员干部的学习。要按照的要求,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向焦裕禄同志看齐,在深学、细照、笃行上下功夫,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要以历史先贤、革命先烈、时代先锋为镜,善于从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中汲取精神养分,见贤思齐、奋发向上,更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刘云山指出,学习教育要与听取意见、解决问题同步推进,做到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要坚持开门搞活动,深入基层一线听取群众意见,以虚心诚恳的态度向群众请教,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要持续聚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自身查摆出来的作风问题,要积极主动地改,动真碰硬地改,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坚决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
指导意见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949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4分钟,共有247位用户关注,46人点赞!
关键词 在线开放课程 mooc 慕课 爱课程 中国大学mooc 图书馆 图书馆学
分类号 g250
doi
10.16603/j.issn 1002-1027.2015.06.003
2012年,继麻省理工学院网络公开课之后,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中文译为“慕课”)在全球兴起。同年底,教育部在实施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项目的同时,为“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组织有关部门及专家进行国内外在线开放课程的现状与趋势调研,结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开始规划并于2013年起草mooc背景下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指导性文件。2015年4月,历时近两年,历经10余次修改的《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z2015{3号,简称《意见》)正式。《意见》的将推动我国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走上“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积极、健康、创新、可持续的中国特色良性发展道路。本文综述在线开放课程发展的历程、现状与趋势,就图书馆及相关组织、图书馆学人如何进一步参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1 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
1.1 发展历程
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始于2003年的国家精品课程,采取“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建设方式,经历了精品课程建设、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在线开放课程全面建设应用与管理三个发展阶段。
(1)精品课程建设阶段。
2003年,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z2003{1号),正式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通知》将精品课程定位为“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并提出切实加强教学队伍建设、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教材建设等7个方面的工作重点。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z2007{1号),“继续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遴选3000门左右课程,进行重点改革和建设,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梯队、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全面带动我国高等学校的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启动精品课程集成系统项目,以便集中展示和应用国家精品课程。截至2010年,共建设3910门国家精品课程,其中,本科课程2515门,高职高专课程1043门,网络教育课程209门,军队(含武警)院校课程143门(详见表1)。
(2)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阶段。
2011年7月1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z2011{6号),正式启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项目。该项目旨在建设“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该项目的建设内容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知识文化传承创新作用,组织高校建设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广泛传播国内外文化科技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展示我国高校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独特的教学方法、丰硕的教学成果。按照资源共享的技术标准,对已经建设的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升级改造,更新完善课程内容,建设一批资源共享课。完善和优化课程共享系统,大幅度提高资源共享服务能力”,即包含三个组成部分:部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十二五”期间计划建设1000门)、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十二五”期间计划建设5000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爱课程”网)。其中,2012年、2013年入选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在原有国家精品课程的升级改造的基础上建设的,体现了政策的延续性和发展性。
2011年8月25日,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1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z2011{12号),批准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实施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项目,建设1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7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并建设精品开放课程共享平台。
2012年和2013年教育部分别发文,批准2012年建设35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11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013年建设15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100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继续建设精品开放课程共享平台,推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项目顺利开展。
(3)在线开放课程全面建设应用与管理阶段。
在实施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项目的同时,结合国际上2012年以来mooc的最新发展情况和我国高等教育教学需求的变化,教育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国内外在线开放课程的现状与趋势调研,规划并制订《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简称《意见》),于2015年4月28日正式。《意见》旨在加快推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建设,促进课程应用,加强组织管理,明确提出7项重点任务:(1)建设一批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2)认定一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4)促进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应用。(5)规范在线开放课程的对外推广与引进。(6)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的师资和技术人员培训。(7)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学分认定和学分管理制度创新。《意见》为在mooc背景下继续推进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应用与管理指明了道路。
从教育部历年出台的相关政策可以看出,从国家精品课程到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再到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国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整体进展与国内外教育大环境与实际需求紧密相连,并逐步形成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mooc和在mooc基础上发展的spoc(小规模专有在线课程)等多种类型的中国特色在线开放课程体系。这几类在线开放课程的演变承继关系如图1所示。
2 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现状
2.1 总体成就
(1)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成果丰硕。
陆续上线的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含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2011年11月9日,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系统――“爱课程”网正式开通,由清华、北大等名校名师倾力打造的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首批20门上线。同时,通过镜像网站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同步向公众免费开放。截至2015年4月30日,视频公开课已立项1011门课程,上线810门课程,总讲数为5794集。
2013年6月26日,教育部召开首批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上线会,首批120门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通过改版后的“爱课程”网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截至2015年4月30日,资源共享课已立项2911门课程,上线2630门课程,资源总条数超过72万条。
(2) mooc及平台发展喜人。2014年5月8日,“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开通,首批16所高水平大学的56门课程上线。5月20日,首批10门mooc正式开课。中国大学mooc平台由“爱课程”网与网易公司联合建设,以“爱课程”网为主导。“爱课程”网负责平台的整体设计,与高校签署合作协议,为开课老师提供一对一全程服务,审核课程内容,全程跟踪开课进度,制作证书、发放证书等;网易负责平台开发和技术支持,并利用多年在互联网运营的丰富经验和优势对外宣传推广等;中国大学mooc平台同时为学习者提供两个官方人口:“爱课程”网和网易云课堂。在强强联合的促进下,中国大学mooc发展迅速。2014年9月17日,中国大学mooc用户人数突破100万,成为中文mooc第一大平台。2014年12月2日,中国大学mooc选课人次突破100万。截至2015年6月底,“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已与国内的40余所“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合作,推出mooc265门次,spoc 204门次,总访问量高达1.16亿人次,选课人次接近220万。以参与建设高校及课程团队数量、课程及教学资源数量、选课人数等稳居国内mooc平台之首,而成为中文mooc第一大平台。
除“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之外,其他较成规模的mooc平台还有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等。2015年5月23日于青岛举办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教育部选取了“爱课程”网、学堂在线和好大学在线作为mooc平台代表,参加全国教育信息化应用展览“高等教育应用”板块进行展示。
2.2 “爱课程”网的集成优势
“爱课程”网在承担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项目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完成平台功能和服务,助力优质课程资源的广泛传播和共享,自2011年11月9日开通以来,相继推出三项标志性成果――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中国大学资源共享课和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网坚持立足国情,自主建设,以公益性为本,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具有较大的集成优势,主要表现为:(1)集聚与融通全国高校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mooc和spoc等多类在线开放课程。(2)参与建设的高校、课程团队最多。(3)课程及教学资源数量、选课人数全国第一。(4)首家发放学习认证证书,提供spoc服务。(5)独家全程提供全学科编辑服务。(6)完备的知识产权保障体系。(7)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教、学服务。(8)首家构建中心站、省节点、校园课程平台三级应用服务体系。
自2011年以来,“爱课程”网坚持公益性为本,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免费提供近4000门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和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受到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好评。2014年1月4日,“爱课程”网荣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2015年1月9日,“爱课程”网荣获由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法兰克福书展、法兰克福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创意工业创新奖“新产品金奖”。“爱课程”网已成为我国有影响力的集聚优质课程和资源、开展在线教学活动、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的在线开放课程平台。
3 我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发展趋势
《意见》是政府层面的用以规范的mooc为代表的新型在线开放课程的第一份指导性文件。根据《意见》的指示和部署,我国在线开放课程正朝着建设与应用同步、开放与专业兼顾、公益与市场结合、引进与输出并重等方向发展。
3.1 建设与应用同步
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最终是为了用。不管是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还是mooc和spoc,应用于教学是关键。应用正是mooc与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相比的优势所在。《意见》强调,要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着力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的广泛应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已经为高校提供了7种建用并重的方式:(1)学生免费自主学习mooc,学校认定学分。(2)学校组织学生免费学习mooc,并认定学分。(3)本校老师自建mooc,并在mooc基础上为本校学生建spoc,兼顾大规模的优势和个性化的需求。(4)基于他校mooc建立本校同步或异步spoc(不配老师),常见于文化素质教育类的通识课。(5)基于他校mooc建立本校同步或异步spoc(配老师),老师在spoc中为本校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视频、作业、测验等资源和应用mooc的策略。(6)基于在线课程中心建立本校独立的spoc,用于本校教学,相当于不对外公开的“小mooc”。(7)基于在线课程中心建立本校独立spoc,用于本校教学,并与特定的高校共享,常见于校际共建共享的情况。
3.2 开放与专有多元
mooc和spoc都必须基于平台,因此,平台的选择是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不可回避的问题。建设平台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建设周期也较长,并不适合每个学校去建设。“校校建平台”生长出一批难成气候的“小土豆”,既不利于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与共享,也是一批教育专家和教育行政管理者的普遍担扰。教育部高教司张大良司长在接受访谈时强调:“高校搭建慕课平台要从实际出发,我们并不主张高校都搭建难以形成规模的小平台,可依托公共服务平台采用云服务等方式搭建专属的慕课应用中心,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为此,教育部将在国内已运行的具备良好公益性、开放性的平台中择优遴选几家作为公共服务平台,并鼓励高校使用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2015年5月,“爱课程”网推出在线课程中心云服务,已经为40余所高校建立适合高校个性化需求的小规模专有在线课程平台,支持高校mooc和spoc建设与教学应用,并提供方便高效的管理功能,受到高校的欢迎。
3.3 公益与市场结合
《意见》指出,坚持公益为基础,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在保障公益性的同时,积极探索课程拓展资源与个性化学习服务的市场化运营方式。这一公益与市场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对于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可持续发展,促进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应用奠定了制度基础。以“爱课程”网为代表的平台在保证基本学习免费的前提下,已在认证证书收费、云服务平台建设与维护费、课程租赁等方面进行了市场化的有益探索,初步形成可持续运营的方向。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在“爱课程”中心负责人吴博看来,“除了学分认定之外,还有管理与应用,学校、机构、平台方要形成一个良性的科学化机制,整合技术和应用资源,促进社会参与,促进课程得到最大效率的应用,这是一个生态,要建立起在线开放课程的生态化体系,才有发展前景。”
3.4 引进与输出并重
以mooc为代表的新型在线开放课程通过互联网的形式跨越国界传播,存在一定的监管盲区。《意见》指出,对外推广或引进课程应遵守我国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互联网等相关法律法规,履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关教育服务的具体承诺,并择优推荐。学校或平台承担课程对外推广或引进课程的直接责任。鼓励通过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和境外平台积极对外推广我国优质课程。鼓励优先引进反映学科发展前沿且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的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等学科优质课程。《意见》这一条款既表明了官方对于mooc引进与输出的态度,又明确了引进与输出的责任主体,实际上确立了引进与输出并重的原则,为规范我国mooc的输出与引进工作定了基调。
4 图书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成就斐然
图书馆学一直以来注重课程建设,与其他学科相比,图书馆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成就毫不逊色。在精品课程建设阶段,图书馆学精品课程建设取得了不俗成绩,截至2010年,图书馆学、档案学类共有15门课程入选部级精品课程,其中,有9门是以图书馆学核心课程申报的。这为其后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阶段,图书情报类共人选8门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部级视频公开课,成就斐然。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mooc兴起后不久,马费成教授的“信息管理学基础”和黄如花教授的“信息检索”两门课程在改造为资源共享课后,又于2014年9月率先转型为mooc,这为图书馆学在线开放课程全面建设应用与管理阶段的课程建设工作开了一个好头,并树立了可供借鉴的典范(见表2)。
4 图书馆及相关组织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的作为
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是无可争议的新常态。mooc与图书馆具有共同的内在逻辑起点,主要表现为:(1)均为重要的教育平台。(2)均有广泛的公益性。(3)均以用户为中心。(4)均注重应用。因此,无论是作为个体的图书馆,还是图书馆的联盟或学术组织,如中国图书馆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教育部图书馆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在线开放课程全面建设应用与管理阶段线均大有可为。
4.1 图书馆及其联盟或学术组织
(1)推进终身学习的新工具。
以mooc为代表的新型在线开放课程拓展了教学时空,激发了社会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为推进终身学习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区及所辖区域内的居民提供便利的服务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在利用mooc优质视频、测验作业系统和互动交流机制为读者服务时更为得心应手,图书馆只需要解决mooc与读者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开辟专区,提供学习的终端设备,解决网络流量费用,为老年和特殊读者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等。杭州市图书馆自2014年下半年起组织老年人集中学习mooc,前两期的课程是由“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提供的浙江大学段治文教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武汉大学潘迎春教授的“简明世界史(一)”,深受老年读者欢迎。
(2)高校学科馆员服务的新形式。
学科馆员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特色服务之一。mooc是一个新生事物,教师们接受起来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适应的过程,人文社科类教师和年长的教师尤其如此。学科馆员在提供服务时,可有意识地介绍和推介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的资源(如“爱课程”网免费提供近4000门国家精品开放课程、近300门mooc等),加快教师适应的步伐,帮助教师们抓住时机,更快地将新的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馆员还可作为课程的团队成员或助教参与mooc建设,这不仅有利于创新与深化服务的形式,而且还有助于馆员的职业成长。
(3)馆员继续教育的新样式。
馆员继续教育是馆员素质提升的重要手段。mooc的兴起既为馆员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免费优质的课程资源,其游戏化的任务设计使学习过程充满了趣味,碎片化的短视频更为馆员随时随地学习提供了便利。mooc本身的考评机制也减轻了管理的成本。武汉大学黄如花教授的“信息检索”mooc于2014年9月1日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上线以来,广东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广西图书馆学会及多家图书馆均组织馆员学习并凭成绩或证书认定继续教育的学分。据统计,第一学期结课时共有1.5万人参与学习,1218人获得证书,其中在152名申请认证证书者中,有41人来自图书馆,占27%。
(4)阅读推广的新模式。
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媒体的界限越来越模糊,阅读的范围越来越宽。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在多屏时代成长的新生代读者眼中,阅读的媒体与符号的区隔更趋淡化,纸书、电子书,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均成为阅读的对象,“大阅读”的时代将会到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终身学习重要方式的mooc,也将成为广义阅读的一部分。图书馆推广mooc的应用与服务,也就成为阅读推广的新模式。
(5)公益性的合理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mooc是以公益性为基础的新型在线开放课程,但公益并不等于免费,更不意味其他主体可以随意传播。mooc课程是与平台绑定的,其公益性的权利主体是平台,在该平台或网站上的学习和观看都是免费的,但一旦脱离平台或网站的传播均应得到该平台或网站的授权,擅自“离站”或下载服务均是侵权的。图书馆及相关组织必须对此要有正确认识,在合理使用范围内,结合自身的优势和服务目标用好公益性资源,或与公益性平台合作,征得其同意,真正成为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的积极正面的助推者。
4.2 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作为半官方的图书馆学专业的学术组织,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不仅在推动mooc建设方面负有宏观指导作用,而且还应为mooc的应用与推广提供支撑,通过mooc推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并最终为学科与专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1)落实“国标”的重要抓手。
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是《本科图书馆学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制定的终极目标与意义所在。人才培养是以课程教学为单元进行的,而mooc正在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变革。因此,落实“国标”,作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产物的mooc是当下重要的突破口。教育部要求必须在“国标”中有所反映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也强调,“各地区、各高校要加快创新创业教育优质课程信息化建设,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可见,从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人手,可获一举两得之效。
(2)协调推荐的应有之义。
从整个学科与专业的角度来进行规划、协调和推荐优质课程是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题中应有之义。所谓协调,即对不同学校同一课程建设mooc的轻重缓急的合理调配。所谓推荐,即为集体决议的mooc课程提供专业推荐意见或教学指导委员会集体推荐意见。根据“管办评分离”教育综合改革的精神,学科与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更多承担遴选评估的职能是大势所趋。因此,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其被动接受指令,还不如提前规划,主动将协调、推荐mooc建设与专业发展结合起来。
根据《意见》精神,图书馆学mooc课程的选题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通识课或公共课,如信息检索、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名著导读等;二是专业核心课,《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年版)列有图书馆学基础、文献目录学、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专业)、信息服务、信息分析、图书馆管理、数字图书馆等。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可根据各校优势予以调配。同时,应充分发挥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和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优势与带头作用,积极推进北京大学“信息素养”mooc建设,鼓励武汉大学在已建的两门mooc的基础上扩充图书馆专业系列mooc或spoc。
应看到,图书馆学在多数学校仍属弱势学科,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应发挥集体力量有计划地遴选并加大推荐力度,加大课程在所属学校中的分量,增加图书馆学优质课程面世的机会。
(3)专业课程群的建设重点。
《意见》鼓励高校间通过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的方式建设满足不同教学需要、不同学习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或课程群。而协同创新是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天然优势,因此,多校协同的课程尤其是课程群将主要依托教学指导委员会来组织。在这方面,计算机类等教学指导委员会已经走在了前面。近来,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倡议并联合组建“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组成由相关高校自愿参加的基于“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计算机教育共同体,旨在积极倡导、引领和推进mooc建设,促进计算机教育的创新改革,提高计算机教育的质量,推动教育公平的实践,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在国内外计算机教育领域的地位与影响。
(4)校际共享的突破口。
校际mooc课程的广泛共享与应用,是在线开放课程应用深入的体现,也是《意见》实施的难点。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年的工作会议暨系主任联席会议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设置相关议题,推动在学科与专业内部达成共识,共享建设成果。
(5)培训交流的生力军。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mooc建设已经为图书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开了一个好头,但还需要更多的教师加入。根据教师的现实需求和技术发展,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可牵头组织,开展mooc或spoc课程建设与应用培训,进一步推进图书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事实上,图书馆学已有一批mooc建设的负责人(如马费成教授、黄如花教授)、教务组织者和研究的先行者,也不乏感兴趣的馆员和教师,完全能够组织起理论与实践结合、角度多样的培训与交流活动,整体提升图书馆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水平。
5 图书馆学人的作为
5.1 学mooc
无论是图书馆员,还是图书馆学教师,要想在mooc背景下有所作为,首先要以“学生”身份去注册并虚心学几门mooc,最好能拿一门mooc的证书。只有与众多学习者一起看视频、做作业、参加讨论,才能完整体验到mooc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到底是怎么回事,才能更深理解mooc老师是如何设计和组织知识点、如何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也才能体会mooc学习者的真实感受,还会对mooc平台的功能有感性认识,为自己参与或主持建设mooc打下基础。
此外,学mooc、拿一门mooc证书,还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的最好方式。据悉,天津市教委要求高校给学完mooc的老师提供若干奖励,以鼓励老师在建设mooc之前先学几门mooc,加深认识。河南大学校领导则规定:教务处每个同志和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要先学一门mooc,申请纸质证书的费用由学校支付。
5.2 用mooc
对于教师而言,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开放课程还有一个很大的功能是教学示范。教师可以从观摩其他老师的mooc中借鉴教法,改进教学。例如,许多从事文检课教学的馆员和教师在学习黄如花教授的“信息检索”mooc后,把黄老师的教学案例、教学方法等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
此外,有条件的老师和馆员还可以在其他老师建的mooc的基础上建立本校的spoc,用于翻转课堂或混合式教学。而学习过mooc、了解mooc的馆员,能够更好地解答读者的咨询,向读者推荐适合他们的免费的“潮课”或学习资源;或为教师们更好地提供个性化的学科服务等。
5.3 建mooc/spoc
条件成熟的教师或馆员,可以尝试自己建设一门mooc或独立spoc,或参与建设一门mooc,成为某门mooc的团队成员或助教。通过建设mooc或独立spoc,完成一个教学周期,能够增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际教学融合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上一个台阶。
指导意见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747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9分钟,共有295位用户关注,30人点赞!
根据中央总体部署,教育部党组和机关司局、直属单位、直属高校参加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央4号文件下发和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教育部迅速行动、精心准备,认真学习传达中央文件和等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精神,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组建5个工作组和11个督导组,认真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开展督导人员集中培训。围绕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政府职能,邀请中编办有关负责同志为机关干部作专题报告。结合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三周年,部党组成员分头召开了12场座谈会,广泛听取基层教育改革试点单位和国家教育咨询委员的意见建议,并召开两天党组扩大会,集中研究总结,积极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做好准备。中央第二十五督导组肯定了我部的前期准备工作,并给予了悉心指导和热情帮助。
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教育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等一会,中央督导组组长张基尧同志要代表中央督导组讲话,对我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提出要求,我们将努力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在督导组的指导和帮助下,把教育部的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开展好。这里,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
对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中央4号文件和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一)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
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看:党的十确定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这些奋斗目标,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全党同志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让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看:党的十明确指出,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四大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将起到重要作用。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看:党要管党很重要的就是要管好作风,从严治党关键是要严在作风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增强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利于增强党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
(二)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强大动力
教育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教育联系着千家万户,关乎亿万人的梦想,关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党的十提出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总体要求,多次把教育摆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的首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新进展、呈现出新气象,但人民群众对择校收费、课业负担过重、师德师风等问题反映强烈,要求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和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的呼声很高,这充分说明我们的工作还做得不够好、不够实,不够主动、不够积极,与党和人民的要求存在明显的、相当的差距。我们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的期盼作为努力的根本方向,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最高标准,人民群众的支持作为我们最大的力量源泉,回应社会关切、解决实际问题,努力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
(三)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是教育部改进作风、转变职能的重要机遇
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十和新一届政府的明确要求。指出,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上,如果任由这些问题蔓延开来,后果不堪设想。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结合教育部机关和直属单位实际,在形式主义方面,突出表现为会议多、文件多、迎来送往多;工作举措不实、重点不突出;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有部署没检查、有号召没落实,抓而不紧、抓而不细、抓而不实;有的调查研究做样子、走过场,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在方面,突出表现为有的干部高高在上、官气十足,对群众利益不维护,对热点问题不作为,对师生疾苦不关心;各自为政、被动应付、推诿扯皮、效率低下;有的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作指示,偏听偏信、主观臆断;有的奉行好人主义,不担当、不负责;有的热衷于审批、评审、评比;有的对基层同志态度傲慢、颐指气使,不办实事。在享乐主义方面,突出表现为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追名逐利、贪图享受,信念动摇、意志消沉,拈轻怕重、安于现状,不愿意吃苦出力,不愿意动心动脑;有的热衷于吃吃喝喝、出国考察,游山玩水;有的出门讲排场,到基层兴师动众,喜欢热热闹闹,搞层层陪同。在奢靡之风方面,突出表现为挥霍浪费、生活奢华,热衷出入高档消费场所,浸染不良习气;有的会议找专门的饭店、会堂,甚至开到高档酒店、度假村,还有的收送高档纪念品、变相组织公费旅游;个别干部利用项目、工程、指标等资源。这“”与我们党的宗旨和价值追求水火不容,与党员干部、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品格和品位格格不入,绝不能听之任之。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宗旨意识、树立群众观点,改进工作作风,转变管理职能,营造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的教育环境,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的信心。
二、深刻领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准确把握目标任务和原则要求
(一)深刻领会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
关于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部党组反复学习领会,认为应该把握这样几层含义:一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和十以来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贯彻落实好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二是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反对“”为主要任务。三是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突出作风建设和职能转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服务基层、服务师生的能力。四是保持与广大师生、干部群众的密切联系,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二)牢牢把握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
根据中央要求,结合教育部实际,部党组认为应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一要明确重点对象,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在教育部全体党员中开展,重点抓好部党组及机关司局、直属单位、直属高校领导班子和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二要聚焦作风建设,不“走神”,不“散光”,认真查摆、集中解决在“”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树立群众观点,实现“四个进一步”的目标,即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与广大师生和干部群众的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三要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与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把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任务转化为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优良作风和实际举措。
(三)认真贯彻教育实践活动的原则要求
中央提出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必须把十二字总要求贯穿到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各环节。
一是必须加强正面教育,促进党员、干部树立宗旨意识。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道德品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真正成为一名党的好干部。
二是必须把握精神实质,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锐利武器。现在,有的同志认识不到位,没有勇气自我批评;有的同志碍于情面、碍于上下级关系,不愿意相互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开展得深不深入、好不好,关键在能不能打消“没面子”、“穿小鞋”、“伤和气”、“丢选票”等顾虑,真正做到自我批评触及问题本质、挖到思想根源,相互批评敢于揭短亮丑、坦诚相见、推心置腹,做到查找问题深入、分析问题透彻、改正问题彻底。
三是必须坚持开门搞活动,让群众来参与、监督和评判。干部作风怎么样、存在哪些问题,群众看的最清楚、感受最真切,最有发言权。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把活动过程特别是整改内容向群众公示,让群众知道改什么、怎么改、改得怎么样。
四是必须加强分类指导,防止“一刀切”。教育实践活动在不同的单位和党员、干部中开展,各个单位、各位同志情况不尽相同。部党组和机关司局、直属单位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提出目标要求,找准各自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明确具体办法措施,做到认真负责、求真务实,“规定动作”扎实推进,“自选动作”丰富多彩。
五是必须坚持领导带头,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坚持领导带头,首先是部党组带头,各单位领导班子带头,主要领导带头,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普通党员身份把自己摆进去,力争做到“四个一”,即认识高一层、学习深一步、实践先一着、剖析解决突出问题好一筹。
三、严格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方法步骤,扎实推进每一环节的工作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主要集中在7月至11月开展,活动告一段落后继续抓好整改落实,巩固扩大活动成果。方法步骤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不分段,三个环节紧密相连,是一个整体,要把边学边查边改贯彻始终。部党组要学习在前、调研在前、剖析在前、整改在前,部党组与机关司局、直属单位衔接紧凑、有序推进、有分有合、压茬进行。部党组已研究制订了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每个环节还要制订具体安排计划。要准确把握三个环节的重点和要求,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三个不”的要求,即“不虚”、“不空”、“不偏”。
(一)抓好学习教育、听取意见这一基础环节
要通过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掌握思想武器,掌握改进提高的参考坐标。
学习教育要入脑、入心。要丰富学习形式。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专家辅导与专题研讨、统一组织与各单位自主安排相结合。要原原本本地学。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和党的十报告,学习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学习、研读《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文件选编》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论述摘编》等。要结合实际学。部党组制定了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集体学习方案,分党史国史、党性党纪、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党的群众路线、改进会风文风与调查研究、依法行政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教育系统先进典型等专题,邀请有关领导、专家、模范人物作专题报告。还编印了《教育实践活动重要文件和领导讲话汇编》、《先进典型材料》和《警示教育材料》,供大家学习参阅。在自学和集体学习的基础上,部党组将召开扩大会议,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专题讨论,每位党组成员都要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畅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各单位也要召开学习体会交流会。
听取意见要广泛、深入。要明确重点。围绕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反对“”,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深化教育改革、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广泛听取意见。党组带头研究提出重点调研题目,各单位也要认真研究重点调研内容,做到带着问题听意见,带着问题去调研。要广开言路。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设置意见箱、网上征询、开通专用电话、接收来信来函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党组要带头召开座谈会,听取国家教育咨询委员、教育改革试点单位、学校和教育部门、党员群众代表等方面意见建议,征求教育系统的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学校、机关司局、直属单位、驻外教育机构意见建议。要深入基层一线。部党组成员在直属高校和直属单位分别确定联系点,结合实际工作,突出重点问题,深入开展调研。各单位也要结合实际,制定听取意见方案,真正把群众的呼声反映上来,真正从基层一线吸取丰富的营养和智慧。要梳理意见建议。认真检查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情况,梳理存在的问题及各方面的意见建议,部党组及各单位要集中讨论,汇总形成报告并报督导组。
(二)抓好查摆问题、开展批评这一关键环节
问题找准了、批评搞好了,才能有方向、有目标。
查摆问题要挖根源、触灵魂。正视矛盾、直面问题是整改落实的基本前提。要抓住对照检查的核心,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出发点、落脚点。要遵循“五个对照”。对照、对照廉政准则、对照改进作风要求、对照群众期盼、对照先进典型,深入细致查摆“”方面的问题。查摆问题要突出重点、要全面深刻、要深入细致,不要浮光掠影。要追根溯源。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要深刻剖析其中折射出的工作作风问题及思想根源。自我剖析要触及党性、触及灵魂、触及自己的痛处,不能不痛不痒、不能蜻蜓点水,自我剖析越有深度、气度,别人帮你找问题才能减少顾虑、减少包袱,这样彼此之间也才能真正地敞开胸怀、坦诚相见,思想上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开展批评要敢碰硬、敢交锋。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利器”。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打消顾虑,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真正红红脸、出出汗。要开好民主生活会。党组带头明确民主生活会的主要程序和具体要求,认真听取中央督导组的反馈意见,党组成员自觉接受个别谈话提醒。党组成员之间互相谈心,党组成员与有关司局长个别谈心。部党组和党组成员认真形成对照检查材料。各单位按照要求认真准备并组织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党组成员分别参加。要通报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通报的重点是听取意见、查找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等情况,自觉接受监督。这里,我代表部党组郑重表态:请机关、直属单位广大干部职工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同志负责的态度,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原则,向党组每个成员特别是我本人提出意见建议,我们一定认真听取、认真检查、认真整改。
(三)抓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这一根本环节
教育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整改落实、建章立制。
整改落实要出实招、见实效。部党组及各单位领导班子,要以对照检查报告为依据,针对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制定整改落实方案。对重点问题,要制定整改任务书、时间表,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并明确每位领导班子成员责任,切实抓好落实。着力精简合并各类会议、文件、节庆、评比表彰和达标活动,细化调查研究、会议活动、公文处理、简报编印、出国出访、新闻报道、审批管理、经费公开等方面的管理办法;着力推动职能转变、简政放权,精减项目和行政审批,解决管得过多过细、重审批轻监管问题,提高教育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根治“精神缺钙”问题,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勇于担当、敢于负责、攻坚克难,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推进厉行节约,进一步加强教育经费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大力推动节约型机关建设。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真正把权力行使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总的来说,整改落实要扎扎实实地推进,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凡是群众不满意的就改,凡是群众期盼的就做,坚持说到做到,定下的规矩立即执行,作出的承诺坚决兑现,需要改的马上就改,能做的马上就做,不作秀、不沽名钓誉、不做“夹生饭”,切实让广大群众和师生员工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制度建设要抓根本、管长远。要认真梳理现有制度。好的要继续坚持,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规章制度,要列出清单,该改的改,该废的废。要建立健全制度。把中央要求、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和克服“”的要求,形成制度规范。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度、教育政风行风学风评议制度、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杜绝浪费制度和推进教育科学发展方面的制度。要严格落实制度。坚持一手立规矩、定制度,一手抓整改、抓落实。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种行为。
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要注意把三个环节的要求贯通起来、衔接起来,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同时注意把整风精神、领导带头、制度建设这些关键要求突出出来,做到基本环节不能少、规定动作不变通、重点要求不打折。教育实践活动结束后,教育部将召开总结大会,对部党组和党组成员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情况,特别是解决问题、改进作风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各单位要按要求认真做好总结以及民主评议工作,并向部党组提交书面总结报告。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当前教育部紧迫而重大的政治任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扎扎实实予以推进。
(一)加强组织领导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关键在领导,责任在班子。教育部已经成立了领导小组,部党组带头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各司局、直属单位要成立相应的教育实践活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认真研究制订实施方案。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吃透政策,把握进度,解决问题。领导小组已对机关司局派出联络员,对直属单位派出督导组,全程联络、督导教育实践活动。
(二)抓好统筹安排
要把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与深入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相结合,与促进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相结合,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既要认真落实中央统一部署,又要结合教育工作实际,灵活安排各个环节的工作。集中教育实践活动告一段落后,要继续抓好整改措施的落实,巩固扩大活动成果。
(三)加强宣传引导
指导意见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22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270位用户关注,52人点赞!
目前,全校上下正在按照市教育局的部署,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学校领导班子抓住解放思想这一发展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深入开展查摆问题工作,多形式、多渠道排查问题,征询意见,为学校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形成了人心思进、团结向上、开拓进取的好局面。
第一,设立校园意见箱。在“三新”大讨论活动进入查摆问题阶段的当天,校长闫纲绍就指示办公室,制作了“意见箱”,随时接受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转段动员会上,动员广大教职工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并要求办公室对教职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整理,及时做出反馈。
第二,开好民主生活会。紧紧围绕“三新”大讨论“八自查”、“三征求”内容,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学校班子认真分析了学校教学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班子成员也细查自身存在的问题,诚恳地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生活会明确了学校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加深了班子之间的沟通和团结,真正达到统一思想、解决问题、增进团结、推进工作的目的。
第三,开设热线电话。热线电话是学校听取意见和建议的有效途径之一,校领导通过电话了解社会各界对学校工作和教职工的评价。开展大讨论活动以来,热线电话的功能进一步突出,校长办公室、书记办公室、校办公室的电话都开辟为热线电话,让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到新学期开学前,热线电话接收到的意见和建议达20多条,反馈意见十多条,内容涉及收费、学校管理、学生教育、教师工作态度及工作纪律等方面。
第四,党员干部主动查。进入查摆问题阶段后,学校召开了中层以上干部和党员参加的专题会议。会上,校长闫纲绍要求每一位党员干部认真查摆问题,写出自查报告,处室负责人还要写出本部门的自查报告,要求自查报告要找准问题、一针见血、切中要害,自查报告由校长和书记逐一检查,坚决避免“一阵风”、“走过场”现象。目前,党员干部已上缴自查报告70余份,排查问题400多项。
第五,发放意见征求表。一是放暑假前,向每位家长发放《**市第十六中学教学及管理情况征求意见表》,从师德师风、教学管理、学生管理、食堂管理、宿舍管理等方面向家长广泛征求意见。二是在全体教工会上,发放“三新”大讨论活动意见和建议表,从“学校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管理存在的问题”等三个方面向教职员工广主动征询意见。三是向全体教工发放《中层干部民主评议表》,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等方面进行评议。
第六,教师互相查。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自己存在的问题可能自己觉察不到。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以年级组为单位,积极开展问题互查活动,教职工之间互提意见,互提建议,并由年级长写出互查记录。截止到目前,已有100多名教职工参加了互查活动,占全体教师的90%以上。
第七,认真梳理查摆问题。在广泛征求意见、多角度查摆问题的基础上,认真收集整理、分析梳理学校办学存在的问题,分类、分部门进行研究,提出初步整改方案,采取得力整改措施。各处室坚持边查边改,务求实效,将查摆问题阶段的工作进行到底。
指导意见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08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45位用户关注,28人点赞!
一、领导重视,成立领导小组。
为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正常开展,成立文体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等工作机构,负责全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工作,具体成员如下: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
我局积极按照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结合我局工作特点加大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宣传,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县文化宣传大楼悬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宣传标语,制作了宣传板报,县非遗保护中心以彩调为载体,5月份到各乡镇进行巡回演出,宣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三、加强学习,扎实有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党支部就把学习教育、提高认识、用理论武装作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及时购买学习资料和工作笔记,单位建立了教育实践活动工作记录本,对活动情况适时进行记录。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党支部组织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辅导相结合、撰写心得体会与交流学习成果相结合。
1、领导班子坚持每周一集中学习,第一阶段集中学习8天,并且都做了学习笔记和撰写了心得体会。
2、文体系统全体党员干部开展学习情况。3月20日同志带领文体系统全体党员深入学习了党的群众路线精读篇和必读篇的部分内容,他结合我局各单位的工作情况,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指示。同志结合到兰考讲话内容对我局各单位工作做出了部署,特别指出执法队伍和窗口单位的工作要求。3月25日就我局各单位工作特点: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农家书屋建设;基层文化建设;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召开了专题研讨。4月4日同志带领文体系统全体党员深入学习了《关于学习贯彻和自治区党委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全市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的通知》,要求全体党员干部一定要按照“三严”、“三实”做人做事。4月9日传达了4月8日上午再县党校召开的“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再动员大会暨专题辅导讲座”的会议精神。4月15日同志带领文体系统全体党员深入学习了选读篇目《中国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他强调廉洁从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危害性,拒绝腐败的必要性,指出这是我们实现“中国梦”首要条件。
四、拓宽渠道,广泛征求意见。
我局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通过召开座谈会,民主征求意见、听取服务对象和老同志对我局的意见建议、设立意见箱和热线电话等形式开门纳谏,共收集意见建议23条,梳理后意见建议10条,制定了整改方案并公示。
五、认真开展“书记谈书记”活动。
我局制定了“文体局局长约谈文体系统各单位主要领导活动方案”,并按方案落实约谈,有约谈记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六、边学边改,立行立改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