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优质范文

互联网有哪些优势

发布时间:2024-03-23 09:01:02 查看人数:75

互联网有哪些优势

互联网有哪些优势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10575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27分钟,共有199位用户关注,45人点赞!

刚才,几位同志讲得很好,分析了当前互联网发展新情况新动向,介绍了信息化发展新技术新趋势,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听了很受启发。你们的发言,体现了务实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强烈的责任感,也体现了在互联网领域较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对我们改进工作很有帮助。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能吸收的尽量吸收。下面,我谈几点意见,同大家交流。

第一个问题,讲讲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人民。

听了大家发言,我有一个总的感觉,就是对互联网来说,我国虽然是后来者,接入国际互联网只有20多年,但我们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推动互联网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现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越来越成为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我国有7亿网民,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从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农业革命增强了人类生存能力,使人类从采食捕猎走向栽种畜养,从野蛮时代走向文明社会。工业革命拓展了人类体力,以机器取代了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了个体工场手工生产。而信息革命则增强了人类脑力,带来生产力又一次质的飞跃,对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领域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目标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说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今天,我们13亿多人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

我国曾经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后来在欧洲发生工业革命、世界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逐渐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华民族更是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悲惨状况。想起这一段历史,我们心中都有刻骨铭心的痛。经过几代人努力,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如此之近,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历史机遇,我们必须牢牢抓住,决不能同这样的历史机遇失之交臂。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责任,是我们对中华民族的责任,是对前人的责任,也是对后人的责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按照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古人说: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要适应这个大趋势。总体上说,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应该也能够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动力,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我们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带动全社会兴起了创新创业热潮,信息经济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不断攀升。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很快,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们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对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战略等作了部署,要切实贯彻落实好,着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推动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挥积极作用。

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相比城市,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是我们的短板。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步伐,扩大光纤网、宽带网在农村的有效覆盖。可以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发展智能制造,带动更多人创新创业;可以瞄准农业现代化主攻方向,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水平,帮助广大农民增加收入;可以发挥互联网优势,实施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可以加快推进电子政务,鼓励各级政府部门打破信息壁垒、提升服务效率,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解决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等等。这些方面有很多事情可做,一些互联网企业已经做了尝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有专家提出,我们的国家治理中存在信息共享、资源统筹、工作协调不够等问题,制约了国家治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这个问题要深入研究。我们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信息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依据,要发挥其在这个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通信息壁垒,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

第二个问题,讲讲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

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同心干,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共同理想,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共同价值观,整天乱哄哄的,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我国有13亿多人,如果弄成那样一个局面,就不符合人民利益,也不符合国家利益。

凝聚共识工作不容易做,大家要共同努力。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什么是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古人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很多网民称自己为草根,那网络就是现在的一个草野。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不断提高这项本领。

网民大多数是普通群众,来自四面八方,各自经历不同,观点和想法肯定是五花八门的,不能要求他们对所有问题都看得那么准、说得那么对。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困难要及时帮助,对不了解情况的要及时宣介,对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谁都不愿生活在一个充斥着虚假、诈骗、攻击、谩骂、恐怖、色情、暴力的空间。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利用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等等,这样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和打击,决不能任其大行其道。利用网络进行欺诈活动,散布色情材料,进行人身攻击,兜售非法物品,等等,这样的言行也要坚决管控,决不能任其大行其道。没有哪个国家会允许这样的行为泛滥开来。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形成良好网上舆论氛围,不是说只能有一个声音、一个调子,而是说不能搬弄是非、颠倒黑白、造谣生事、违法犯罪,不能超越了宪法法律界限。我多次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发挥舆论监督包括互联网监督作用。这一条,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要注意,首先要做好。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

第三个问题,讲讲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

20多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中,包括一批技术方面的成就。目前,在世界互联网企业前10强中,我们占了4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我去看了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来自全球的250多家企业展出的1000多项新技术新成果中,我们也占了不少,这令人高兴。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同建设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相比,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在互联网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产业实力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其中最大的差距在核心技术上。

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一个互联网企业即便规模再大、市值再高,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我们要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保障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就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争取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实现弯道超车。

核心技术要取得突破,就要有决心、恒心、重心。有决心,就是要树立顽强拼搏、刻苦攻关的志气,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向核心技术研发,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有恒心,就是要制定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发展战略纲要,制定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明确近期、中期、远期目标,遵循技术规律,分梯次、分门类、分阶段推进,咬定青山不放松。有重心,就是要立足我国国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紧紧围绕攀登战略制高点,强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任务部署,把方向搞清楚,把重点搞清楚。否则,花了很多钱、投入了很多资源,最后南辕北辙,是难以取得成效的。

什么是核心技术?我看,可以从3个方面把握。一是基础技术、通用技术。二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三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在这些领域,我们同国外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如果能够超前部署、集中攻关,很有可能实现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我国网信领域广大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要树立这个雄心壮志,要争这口气,努力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正所谓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体系相对完善、基础较好,在一些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市场空间很大,有条件有能力在核心技术上取得更大进步,关键是要理清思路、脚踏实地去干。

第一,正确处理开放和自主的关系。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推动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很复杂、很难治理,不如一封了之、一关了之。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国开放的大门不能关上,也不会关上。我们要鼓励和支持我国网信企业走出去,深化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做到国家利益在哪里,信息化就覆盖到哪里。外国互联网企业,只要遵守我国法律法规,我们都欢迎。

现在,在技术发展上有两种观点值得注意。一种观点认为,要关起门来,另起炉灶,彻底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靠自主创新谋发展,否则总跟在别人后面跑,永远追不上。另一种观点认为,要开放创新,站在巨人肩膀上发展自己的技术,不然也追不上。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但也都绝对了一些,没有辩证看待问题。一方面,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有钱也买不来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研发、自己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强调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搞研发,一定要坚持开放创新,只有跟高手过招才知道差距,不能夜郎自大。

我们不拒绝任何新技术,新技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只要有利于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我们都不拒绝。问题是要搞清楚哪些是可以引进但必须安全可控的,哪些是可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哪些是可以同别人合作开发的,哪些是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的根源问题是基础研究问题,基础研究搞不好,应用技术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二,在科研投入上集中力量办大事。近年来,我们在核心技术研发上投的钱不少,但效果还不是很明显。我看,主要问题是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要围绕国家亟需突破的核心技术,把拳头攥紧,坚持不懈做下去。

第三,积极推动核心技术成果转化。技术要发展,必须要使用。在全球信息领域,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整合能力越来越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最终结果,不应只是技术报告、科研论文、实验室样品,而应是市场产品、技术实力、产业实力。核心技术脱离了它的产业链、价值链、生态系统,上下游不衔接,就可能白忙活一场。

科研和经济不能搞成两张皮,要着力推进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经过一定范围论证,该用的就要用。我们自己推出的新技术新产品,在应用中出现一些问题是自然的。可以在用的过程中继续改进,不断提高质量。如果大家都不用,就是报一个课题完成报告,然后束之高阁,那永远发展不起来。

第四,推动强强联合、协同攻关。要打好核心技术研发攻坚战,不仅要把冲锋号吹起来,而且要把集合号吹起来,也就是要把最强的力量积聚起来共同干,组成攻关的突击队、特种兵。我们同国际先进水平在核心技术上差距悬殊,一个很突出的原因,是我们的骨干企业没有像微软、英特尔、谷歌、苹果那样形成协同效应。美国有个所谓的文泰来联盟,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只配对英特尔的芯片。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强强联合比单打独斗效果要好,要在这方面拿出些办法来,彻底摆脱部门利益和门户之见的束缚。抱着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想法,抱着自己拥有一亩三分地的想法,形不成合力,是难以成事的。

一些同志关于组建产学研用联盟的建议很好。比如,可以组建互联网+联盟、高端芯片联盟等,加强战略、技术、标准、市场等沟通协作,协同创新攻关。可以探索搞揭榜挂帅,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在这方面,既要发挥国有企业作用,也要发挥民营企业作用,也可以两方面联手来干。还可以探索更加紧密的资本型协作机制,成立核心技术研发投资公司,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既解决上游企业技术推广应用问题,也解决下游企业缺芯少魂问题。

第四个问题,讲讲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古往今来,很多技术都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另一方面也可以被一些人用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众利益。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日益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特别是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面临较大风险隐患,网络安全防控能力薄弱,难以有效应对部级、有组织的高强度网络攻击。这对世界各国都是一个难题,我们当然也不例外。

面对复杂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各方面齐抓共管,切实维护网络安全。

第一,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理念决定行动。当今的网络安全,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在信息时代,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同许多其他方面的安全都有着密切关系。二是网络安全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信息技术变化越来越快,过去分散独立的网络变得高度关联、相互依赖,网络安全的威胁来源和攻击手段不断变化,那种依靠装几个安全设备和安全软件就想永保安全的想法已不合时宜,需要树立动态、综合的防护理念。三是网络安全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只有立足开放环境,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互动、博弈,吸收先进技术,网络安全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四是网络安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没有绝对安全,要立足基本国情保安全,避免不计成本追求绝对安全,那样不仅会背上沉重负担,甚至可能顾此失彼。五是网络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这几个特点,各有关方面要好好把握。

第二,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金融、能源、电力、通信、交通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是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可能遭到重点攻击的目标。物理隔离防线可被跨网入侵,电力调配指令可被恶意篡改,金融交易信息可被窃取,这些都是重大风险隐患。不出问题则已,一出就可能导致交通中断、金融紊乱、电力瘫痪等问题,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杀伤力。我们必须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

第三,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没有意识到风险是最大的风险。网络安全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一个技术漏洞、安全风险可能隐藏几年都发现不了,结果是谁进来了不知道、是敌是友不知道、干了什么不知道,长期潜伏在里面,一旦有事就发作了。

维护网络安全,首先要知道风险在哪里,是什么样的风险,什么时候发生风险,正所谓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感知网络安全态势是最基本最基础的工作。要全面加强网络安全检查,摸清家底,认清风险,找出漏洞,通报结果,督促整改。要建立统一高效的网络安全风险报告机制、情报共享机制、研判处置机制,准确把握网络安全风险发生的规律、动向、趋势。要建立政府和企业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把企业掌握的大量网络安全信息用起来,龙头企业要带头参加这个机制。

有专家反映,在数据开放、信息共享方面存在着部门利益、行业利益、本位思想。这方面,要加强论证,该统的可以统起来,发挥1+1大于2的效应,以综合运用各方面掌握的数据资源,加强大数据挖掘分析,更好感知网络安全态势,做好风险防范。这项工作做好了,对国家、对社会、对企业、对民众都是有好处的。

第四,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网络安全的本质在对抗,对抗的本质在攻防两端能力较量。要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制定网络安全标准,明确保护对象、保护层级、保护措施。哪些方面要重兵把守、严防死守,哪些方面由地方政府保障、适度防范,哪些方面由市场力量防护,都要有本清清楚楚的账。人家用的是飞机大炮,我们这里还用大刀长矛,那是不行的,攻防力量要对等。要以技术对技术,以技术管技术,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目前,大国网络安全博弈,不单是技术博弈,还是理念博弈、话语权博弈。我们提出了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特别是我们倡导尊重网络主权、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赢得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赞同。

第五个问题,讲讲增强互联网企业使命感、责任感,共同促进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互联网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让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既是企业家奋斗的目标,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企业命运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脱离了国家支持、脱离了群众支持,脱离了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企业难以做强做大。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时强调,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一项大政方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我们党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上的观点是明确的、一贯的,而且是不断深化的,从来没有动摇,这是不会变的,也是不能变的。我不仅讲了话,而且很快就把我的讲话公开发表了,这就是要让广大企业家吃个定心丸。

我们国家这么大、人口这么多,要把经济社会发展搞上去,需要各方面齐心协力干,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非公有制企业搞大了、搞好了、搞到世界上去了,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更大贡献了,是国家的光荣。党和政府当然要支持,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

在我国,7亿多人上互联网,肯定需要管理,而且这个管理是很复杂、很繁重的。企业要承担企业的责任,党和政府要承担党和政府的责任,哪一边都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网上信息管理,网站应负主体责任,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主管部门、企业要建立密切协作协调的关系,避免过去经常出现的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现象,走出一条齐抓共管、良性互动的新路。

第一,坚持鼓励支持和规范发展并行。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处在创新第一线,处在掌握民众需要第一线,市场感觉敏锐,创新需求敏感,创新愿望强烈。应该鼓励和支持企业成为研发主体、创新主体、产业主体,鼓励和支持企业布局前沿技术,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创造和把握更多机会,参与国际竞争,拓展海外发展空间。

当前,我国互联网市场也存在一些恶性竞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情况,中小企业对此意见不少。这方面,要规范市场秩序,鼓励进行良性竞争。这既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升竞争能力、扩大市场空间,又有利于平衡各方利益、维护国家利益、更好服务百姓。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侵权代价和违法成本,震慑违法侵权行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这些要求要尽快落实到位。

第二,坚持政策引导和依法管理并举。政府要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快推进审批制度、融资制度、专利制度等改革,减少重复检测认证,施行优质优价政府采购制度,减轻企业负担,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我当组长,已经推出的很多改革方案都同这些方面有联系。改革要继续推进,也就是我说的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闯难关。

同时,要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完善依法监管措施,化解网络风险。前段时间发生的e租宝、中晋系案件,打着网络金融旗号非法集资,给有关群众带来严重财产损失,社会影响十分恶劣。现在,网络诈骗案件越来越多,作案手段花样翻新,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这也提醒我们,在发展新技术新业务时,必须警惕风险蔓延。

要依法加强对大数据的管理。一些涉及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数据,很多掌握在互联网企业手里,企业要保证这些数据安全。企业要重视数据安全。如果企业在数据保护和安全上出了问题,对自己的信誉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第三,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一个企业既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也有社会责任、道德责任。企业做得越大,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就越大,公众对企业这方面的要求也就越高。我国互联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这一点要给予充分肯定,希望继续发扬光大。

行生于己,名生于人。我说过,只有富有爱心的财富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财富,只有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才是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企业。办网站的不能一味追求点击率,开网店的要防范假冒伪劣,做社交平台的不能成为谣言扩散器,做搜索的不能仅以给钱的多少作为排位的标准。希望广大互联网企业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在自身发展的同时,饮水思源,回报社会,造福人民。

第六个问题,讲讲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网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人才是第一资源。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我说过,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干一番大事业,就要有这种眼界、这种魄力、这种气度。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建设网络强国,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没有人才创造力迸发、活力涌流,是难以成功的。念好了人才经,才能事半功倍。对我国来说,改革开放初期,资本比较稀缺,所以我们出台了很多鼓励引进资本的政策,比如两免三减半。现在,资本已经不那么稀缺了,但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依然稀缺。我们的脑子要转过弯来,既要重视资本,更要重视人才,引进人才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步子要进一步迈开。网信领域可以先行先试,抓紧调研,制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办法。

互联网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是技术更新最快的领域之一。我国网信事业发展,必须充分调动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早年在正定县工作时,为了向全国一流专家学者借智,专门聘请华罗庚等专家学者给我们县当顾问,有的亲自到正定指导工作。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要有国家担当、社会责任,为促进国家网信事业发展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心底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营造宽松环境,提供广阔平台。

互联网主要是年轻人的事业,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要解放思想,慧眼识才,爱才惜才。培养网信人才,要下大功夫、下大本钱,请优秀的老师,编优秀的教材,招优秀的学生,建一流的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互联网领域的人才,不少是怪才、奇才,他们往往不走一般套路,有很多奇思妙想。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

要采取特殊政策,建立适应网信特点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把优秀人才凝聚到技术部门、研究部门、管理部门中来。要建立适应网信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以实际能力为衡量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论文,不唯资历,突出专业性、创新性、实用性。要建立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要探索网信领域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归属、利益分配机制,在人才入股、技术入股以及税收方面制定专门政策。在人才流动上要打破体制界限,让人才能够在政府、企业、智库间实现有序顺畅流动。国外那种旋转门制度的优点,我们也可以借鉴。

互联网有哪些优势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11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3分钟,共有193位用户关注,36人点赞!

无论从国家、产业、企业哪个层面来看,智能制造都如火如荼。

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建设资深专家――兰富荣是天河公司创始人之一,现任天河智造(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对设备制造企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建设领域发展动态有深入研究。他从天河公司创立伊始就负责技术研发和市场化工作,在软件产品的选择、开发时机的把握有自己独到的判断。他不仅关注技术创新,更关注企业管理、产业发展。就智能制造产业热点和企业核心发展问题,《中国信息化周报》与之展开高端访谈。

产业形势

制造行业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企业必须聚焦自己的优势,打造各具优势的产业链大联合体。

《中国信息化周报》:据本报了解,2015年,工程机械、汽车、装备制造等行业都面临经济下行的局面,有些甚至严重下滑,天河所了解和面临的产业形势如何?对接下来几年的产业发展态势如何判断?

兰富荣:作为制造行业的老兵,我已经在行业内服务了20多年。我们来回顾一下近二三十年来制造行业的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整个行业还很沉默,但随着邓小平南巡讲话开始时整个行业逐步兴起,1998年开始上行发展,在2002年左右发展迅速,随着国家投资和经济发展,到2008年金融危机时出现下滑,之后被当时4万亿元的投资政策上拉。

我们今天回头来看4万亿元的投资政策其实是弊端更大,2008年就应该从规模增长向内涵式、调结构增长转变,但当时我们并没有认识到位,以至于让机械行业、装备制造业大部分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的状态,行业企业发展形势严峻。

例如我们公司有两家钢铁产业的老用户,都是国内知名大国企,第一家2008年前后兼并了好几家企业,并新建基地,但最终被压得喘不过气;而另外一家企业原本是中国机械、装备制造的代表,4万亿远政策下它投入50亿元新建第二基地,却成为其发展的滑铁卢。在那之前,该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状况还是不错的,但就是第二基地耗光了它的有效资金,加上经济下滑、重型投资下滑,致使其2014年大规模裁员,处于破产边缘。

由此种种,我们不难看出4万亿元投资的副作用是让制造行业大部分处于产能过剩的状态。

那我们该如何走出这种状态?从国家和行业层面看,有两种破局的方法:一是输出产能,以“一带一路”做法为代表,将我国成熟工业产能输出出去;二是贯彻《中国制造2025》,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

但具体到我们行业内的每个企业该怎么办?在我看来,每个企业需要做的就是真正从调整自身的增长模式开始,找到自己的优势,自己的转型之路。

《中国信息化周报》:制造企业目标是要转型,这是毋庸置疑的,但该怎么转?要素有哪些?

兰富荣:借助互联网思维来转。每个企业都要借助互联网思维和发展视角找到自己的优势。我们知道,互联网的冲击无所不在,接下来还会继续加深,涉及到我们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对制造业来说也是一样。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打破一切界限,能快速地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每个制造企业都要从互联网的角度找到自己的优势,不是按传统思路找优势,比如像以前很多都是基于资源的优势,这种资源很可能是一纸批文、政策壁垒、生产资质或者生产技术,但到互联网世界里,这种资源会越来越透明化,资源优势会相对弱化。

借助互联网思维,打破原有资源优势,这些要找的优势很可能跟自身积累、地域产生很大的关联性,比如内陆区域企业的人力成本成为优势就是一种,在沿海地区需要月薪1万元招技工,而内陆地区可能只需要5000元,区域成本成为优势。另外,企业还得站在全国、全球的角度看自己的比较优势,找到、发展自己的长处,结合自身所在的产业链,形成各自有优势的产业链的合作体。

在互联网大潮下,再过三年,全国哪个企业能生产什么这样的信息就会越来越透明,信息传递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小而全、大而全的企业越来越没有生存空间,自己什么都做的模式会越来越没优势。制造企业必须聚焦自己的优势,形成产业链的联合体,以后的竞争都将是产业链的竞争,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

《中国信息化周报》:有无具体实例?

兰富荣:陕西鼓风机厂,十几年来发展迅速,产值从1998年不到1亿元,到现在的四五十亿元。这家企业的几个特点值得其他企业借鉴。

一是2001年它就提出从产品销售转向以客户为中心从而提供解决方案的服务思路,15年来一直在践行从生产型制造走向服务型制造,从产品推销转向提供解决方案和服务,目前服务收入已占到总收入的一半。

二是它变革内部生产组织模式,把自己的生产制造资源慢慢集中,优势重组,有规划地集中到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涉及专有技术的产品,其他产品一步步全部外包出去,人员和设备一步一步地集中起来。企业规模没有增加,原来是4000人,现在3000人,但产值却翻了很多倍。

三是产品更加自动化、智能化。其风机与用户连接,通过加装传感器和嵌入式系统,让风机本身变成信息端,采集自身运行信息,也能反馈更多信息回来。

《中国信息化周报》:的确,工业4.0和智能制造是产业最火话题。互联网+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传统产业变革发展的一大核心动力。

兰富荣:是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在这样的产业环境下,制造企业得注意两点:一是必须利用互联网思维分析、把握、发展自己优势,强强联合,打造产业链的合作体。二是通过智能制造提升产品本身的智能化水平和生产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水平。产品智能化就是将最终产品变成信息终端,采集、感知、存储自身运行和环境数据,并通过网络传输传递出去。而提高生产和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就是要把生产过程变得可感知,所有信息实时采集反馈,从产品下订单一刻开始,每个组件如何分解、采购,在哪里,加工到什么步骤,质检情况,是用什么设备检验的等信息都让用户可知,企业可控,将制造企业做成透明工厂。我估计,3-5年后就会是这种情况。

《中国信息化周报》:就工业软件产业本身而言,有人认为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国外厂商手中,国产工业软件发展并不如意,也有人认为随着国产化进程推进以及航天航空等领先技术发展,工业软件大有可为。天河对工业软件产业本身的发展如何判断?

兰富荣:工业软件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作用,甚至发挥一定程度的引领作用。我最近一年跑了很多企业,大部分企业领导都在忙碌怎么生存下去,对于转型发展思路还很缺乏。他们没有精力去追踪研究,也没有渠道得到这方面的知识。工业软件应该不只要提供设计、工艺、生产、管理的支撑软件,提高企业创新设计能力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还要想想怎么帮助企业利用互联网思维规划企业转型发展,提供顾问、交流、咨询甚至培训服务。因为任何事情的改变,都离不开观念和理念的改变。

企业发展

针对定制化需求高的客户,天河智造以服务模式与其结成长期合作关系;标准化程度高的业务会通过云来实现。

《中国信息化周报》:您从业20多年,天河发展20多年,公司几次更名,都意味着什么?请您简要概述下天河的发展之路。

兰富荣:公司创建于1995年,是一家专业、专门从事制造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cad/ capp/ edps/ plm/ mes)的开发、咨询、实施、服务和集成的公司,最早名叫清华天河,就是清华几个师兄弟一起创业创办的。1997年,清华天河与重庆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合资,更名为京渝天河软件公司,实现了国有控股,成为公司规范化发展的第一步。2010年,重新创立创新天河(即天河软件),是天河的再创业,成为一个规范的完全民营的工业软件企业。2015年9月,公司聚焦智能制造,更名为天河智造,专门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及服务。天河的产品和定位实质上没有太大变化,一直服务于装备制造业。

《中国信息化周报》:在技术和产品积累方面,天河数字化协作制造平台――t5平台与其他同类产品相比,其优势是什么? cad/capp/plm/mes/edps等支撑套件有何长处?天河对研发的投入情况如何?

兰富荣:2015年我们更新了公司产品,陆续了pccad2015、2016版,t5-2015版、t5-qms等多项新产品,并取得相应的知识产权。其实,四五年前就把天河多年的经验积累整合成t5数字化制造平台,这是天河的独特优势。t5平台特点是:首先它是基于建模技术的平台软件,在这个基础上构建设计解决方案plm、工艺解决方案capp,生产管理的解决方案mes,互联互通dnc的解决方案和虚拟工厂解决方案。t5平台分为三层,一层是驱动和建模,模型驱动、流程驱动,数据建模,报表建模;二层是公用组件,权限控制、表格定制,三层是根据企业需求定制解决方案,设计管理、生产管理、供应管理、设备互联互通。t5平台的优势有三个,第一是本身就解决了集成问题,第二是可扩展性,需求变动调整定制方案即可;第三是可发展性,可升级性。

《中国信息化周报》:平台化一直是包括工业软件在内的管理应用软件的发展方向,主流厂商也都在践行。

兰富荣:平台化还是有门槛的,需要大量的技术投入和多年的积累,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我们非常重视研发,目前研发人员占比约为60%,未来会一如既往地重视、投入研发。

《中国信息化周报》:2015年客户增长情况怎么样?与海尔的合作项目是什么情况?

兰富荣:天河智造的客户增长情况还不错。但实际上,从行业趋势看,2015年企业信息化投入在放缓。全年签订多个大额及战略性项目订单,其中以海尔空调为典型:今年10月,天河智造与海尔空调签订项目开发合同,助力海尔空调打造虚实互联的可视化智能工厂,虚拟工厂与实体一一对应,订单、生产过程随时可见,该项目获得了业内乃至国内外智能制造领域一致好评和认可。

《中国信息化周报》:目前海尔可以说是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的典范。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时代,天河智造的业务模式会有怎样的变化?

兰富荣:工业互联网我们已经涉及得很深,我们的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就是工业互联网,比如企业生产设备和测试设备的互联互通实际上就是一个简单的工业互联网。

天河智造也在摸索自己的业务模式,接下来会呈现出两种模式:定制化需求高的项目和客户,我们以服务模式,与客户结成长期合作关系;相对流程标准化程度高的业务我们会通过云来实现。

《中国信息化周报》:在企业管理方面,您有自己的一套选人、用人、育人、留人的方法,请您结合实践简要介绍。2015年公司与北理工、清华、北邮等高校的合作又有怎样的战略意图

兰富荣:公司跟清华和北理工的合作是天河智造本身发展的需要。商业化软件公司欠缺对前沿新技术的研究探索,而新技术的产业化研究机构也需要找验证主体,我们与清华、北理工合作主要是针对前沿技术进行,也会在教育和培训方面进行合作,比如针对企业中高层进行培训,帮他们建立理念,从而更快地促进制造企业转型发展。我们与北理工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在实现科研技术经济化的同时,也为学校培养实践型人才提供了成长基地。一直以来,我们与清华大学、北理工、北邮等学校都保持着愉快的合作关系。

稍微总结一下,就企业发展而言,天河智造二十年磨一剑,碰到了《中国制造业2025》这样的一个风口,我们用二十年的坚持,等到了一个产业机会,我们会倍加珍惜。

但这其实也同时验证了一个成功学的逻辑,成功不是靠运气,不是偶然,而是会给有准备的人,有准备的企业。对于天河智造的未来发展,我们的规划很大,空间大、机会多,比如企业设备的互联互通是非常大的市场,制造过程可视化、智能化的改造,工业机器人的合理应用。当然,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我们会倍加努力。

挂牌新三板

我们需要突破传统靠自己滚动发展的模式,必须借助资本实现快速、跨越式发展,集合众智,共赢发展。

《中国信息化周报》:据了解,天河正在准备新三板的挂牌工作。请问登陆新三板的动机、目标是什么?一旦成功登陆,会给天河带来什么影响?

兰富荣:我们的初衷很简单,20年的经验让我们有很强烈的感觉,天河的发展太慢了,客户需求发展远远快于天河的发展。

资本+智能的叠加才是行业比较有效的发展模式,符合制造业需求的模式,如果到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这个全球化竞争时代,我们还是要靠自身滚动发展的话,我们会被远远地抛在后面。很多国际企业都是资本驱动的,不借助资本我们就很可能被淘汰,必须借助资本来实现快速发展。这是其一。

其二,我们可以通过新三板实现我们自己集合众智,共赢发展的理念。企业发展需要集合优秀的人才,不借助资本,很难吸引、留住人才。把人聚集起来,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资本是有效的手段。

同时,挂牌新三板,也能让我们公司本身的管理和治理走向规范,对公司壮大很有好处。因为要真正长大,就得变成透明的公司,还需要规范。

《中国信息化周报》:新三板挂牌需要做哪些工作?目前是什么进度?

兰富荣:我们从2015年5月起开始操作新三板挂牌项目,7月完成第一轮融资,9月召开股份公司创立大会,10月完成公司股份制改造,12月正式提交申报材料。资本驱动企业发展。挂牌新三板更有利于实现我们原有的规划,可以提前实现我们的一些想法从而推动智能制造产业更快发展。

记者手记

互联网有哪些优势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90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141位用户关注,37人点赞!

下半场的概念其实一直就是个伪命题。王兴之所以提“下半场”,其实只是指在特定背景下的美团发展进入了下一个阶段,王兴认为和大众点评合并之后,在体量上、市场占有率上,美团都更进了一步,奠定了行业第一的地位,一段时间内市场上的外部竞争没有之前那么严峻,要把力量转入内部创新,对外创造价值。“通过创新为用户创造价值”,是王兴认为的“下半场”的核心。

风雨飘摇新美大

但是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之后,真的进入下一阶段了吗?其实不然。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之后,在2016年的市场表现看来,并没有站稳行业第一,反而在o2o服务、外卖、酒店等多条业务线上,都遭受了竞争对手的夹击。

先来看o2o本地服务业务。合并之后的新美大大幅提升抽成比例,竞争对手百度糯米马上宣布“免费”来讨好商家。新美大想要依仗市场占有率来向商户增加抽成提升利润,结果却遭到了糯米和口碑的夹击。

根据易观智库2016年第一季度的《中国互联网生活服务市场专题研究报告》,百度糯米在生活服务平台占据23.3%的市场份额,在团购市场的份额为22.7%。数据都有所上升,这还不包括口碑的份额。到了2016年底,三方在本地生活服务市场杀得难分难舍。在一些重点城市,后补贴时代还在继续。

在外卖业务上,美团和饿了么、百度外卖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小。从2016年q3即时配送的市场份额来看,饿了么旗下蜂鸟配送仍占据市场首位,订单量市场份额占比26.9%。新达达以22.9%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美团专送占比21.8%紧随其后排名第三。在配送单量上,饿了么已经反超。

美团的酒店业务,之前也爆出了中低星市场失利,高星市场无力,再次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像是汉庭、7天、如家、锦江之星,由于不满其团购模式扰乱现有的价格体系,联合抵制美团,美团引以为豪的中低端酒店市场业务被去哪儿网弯道超车。

在高星市场的开拓也不顺利,高星酒店在线预订这个存量竞争的市场,携程、艺龙已经形成一定的壁垒优势,依靠本地生活服务,美团很难带动高端酒店这块业务。

在o2o本地服务、外卖、酒店业务上,美团其实还都处在高度竞争中,并没有形成寡头优势。

争取用户比造概念有用

要f互联网“下半场”更是个伪命题。虽然确实“新常态”就成为中国经济的主旋律,不管是移动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依靠人口红利带动目前的业务快速增长,已经不现实,的确要适应从追求速度和规模,转向追求纵深和创新。但是这也只是目前互联网发展从原本的初级阶段,进入下一个需要深度耕耘的阶段,远远还未到说已经到下半场的时间。

从1995年邮电局向全社会开放互联网接入服务开始算起,互联网的社会化普及到今年才刚刚进行了22年。如果算是下半场,那么22年之后,互联网就要被全面取代了吗?谁也不敢这么武断地下结论。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还只能算是初级阶段,用户数在未来仍然会有巨大的增量。截止到去年1月,全球互联网用户渗透率是总人口数的42%,到了2017年,做到全民联网的只有冰岛一个国家,欧美发达国家渗透率在90%左右,发展中国家中,我国算是高的,刚刚超过50%,印度才刚超过30%,印尼则仅有20%,可见还是有很大的市场潜能可以继续挖掘。

而且,在互联网社会化发展的这几十年,入口从pc端转移到智能手机端只经历了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而现在,市场就要面对智能手机端的既有app用户增长困难这个现实,像以前那样躺着也能实现爆发式增长已经不现实。pc时代的人口红利吃了几十年,到了智能手机,从爆发式增长到目前的增速放慢,几乎缩短了一半的时间。在技术更迭越来越快的情况下,移动互联网的新载体很快会出现,带动下一个爆发式增长。

信息传播方式经历了从口耳相传到大众媒介再到电子媒介,从书籍、电脑再到智能手机,每一次技术的升级带来的流量入口的变化,都带动了新载体和新传播形式的爆发式增长。移动互联时代,智能手机端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只是相对而言,并不代表技术发展下,新入口的人口红利也已经被吃透。

从目前来看,移动互联技术的突破,带宽的拓展等,都正在为下一个流量入口的出现做准备。不管是客厅的智能电视,还是智能手表、vr眼镜等,这些载体在移动互联时代可能将会发展成新的互联网革命的引子。

智能手机端的增速放缓,只是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必经之路,企业要做的,并不是研究上下半场的节点,而是紧跟技术的发展,抓住每一次入口变迁的机会。就像是在十年前,pc端的领军企业百度占据绝对优势,谁能想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它因为布局稍微慢了几步,就很快被昔日小弟阿里巴巴和腾讯远远甩开呢?

需求在哪里,机会就在哪里。要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而不是通过预测时间节点来进行转型。像是pc时代,互联网媒体资源主要集中在门户,当时还有“七剑下天山”这样的说法。新浪、网易、腾讯、百度、360、优酷、凤凰,这些媒体集中了国内绝大部分用户的流量。

互联网有哪些优势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71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274位用户关注,45人点赞!

我从事母婴行业,很多母婴店(尤其是一二线城市)老板抱怨线上对实体店的冲击,这个我信,因为我知道很多品类产品的线上销售数据比线下高很多!

但是,我们做实体店的真的无路可走了吗?实体店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如果线上销售分的是实体店的流量,那么,在互联网盛行的今天,实体店是否也可以借力互联网做一些销售动作呢?

双十一刚过,大家都在忙着发货或者收快递;京东是有自有物流的,而且双十一的促销力度也很大,于是在“图书节专场”的时候在上面下了两单货,买的书跑了一周,体验很差;活动期间,很多平台上为吸引人气,都在做秒杀,采购了两单产品,产品质量都很差,让我有一种被欺骗感;这可能就是线上购物者的普遍体验吧!

相反,双十一当前晚上,去商场逛了一圈,人山人海,很多商场在做“买200送238”的促销活动,其实算下来也就是5折;与线上一样的价格,在这里购买,体验更好;只是并不是全部品类参加活动,略觉有点遗憾。

还有些商场在做免单活动(整点抽奖免单),吸引了不少人气!

我们也有些母婴店的老板,提前就在与品牌总监沟通,要在双十一期间拿某一款产品进行对折销售,线上旗舰店双十一当天在做这样的活动(多年已经成为惯例),客户提出要求不好拒绝,就批准根据销售与导购晒单给了一些支持。

另外还有一些门店在做一元购(第二件1元)、秒杀等活动!

线上销售有很多优势,比如流量优势、成本、价格优势等等;但是线上销售也有一些问题,譬如,诚信问题、物流问题、购物体验问题等等;线上卖得好的产品,有一部分是专门走电商渠道的,你与他们沟通,你会发现他们的推广投入一点都不比线下少;另外一些是大品牌的旗舰店,一定程度上,品牌可以解决部分“诚信”问题,但是,销售业仅仅是线下的分流,并未对品牌形成太多的销售带动。

今年,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工具,一个潮流,甚至是一个趋势,当互联网可以借力线下打造的产品品牌力进行低价售卖产品的时候,线下门店同样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品牌推广与销售。

双十一是一个互联网上的购物节,这两年越炒越热,有意识的门店经营者已经由前几年的“手足无措”到前两年的“被动应付”发展为今天的“主动迎战、借势发展”了!

上面谈的“买200送238”、免单、秒杀就是典型的例子。

门店能够采取措施击破网上的“低价”,充分利用线下的购物体验与面对面的互动,一样在线上的购物节期间赚的盆满钵满!

我们仔细研究线上的销售,会发现,做得好的电商,都是解决了诚信问题,重视与消费者的互动,更关注产品与消费者购物体验。

而诚信、购物体验、消费者互动本身就是线下实体店的优势,只不过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这波热潮中,我们迷失了方向,不仅疲于与网上进行价格战,甚至还以次充好,丢掉了诚信;降低了服务,丧失了购物体验;而与消费者的互动以及消费者的参与感就更差了。

有很多老字号的品牌与门店,他们靠得是什么呢?是不是产品、是不是口碑、是不是服务?而线上门店是不是就是将这些东西做到极致又反过来攻击我们呢?

我们反思,线上这些做的好的门店,他们唯一赢得线下实体的利器不是价格,而是“专注”,将一件事做到极致,专注于产品与消费者的口碑。

我们都有过在网上的购物体验,你给一个差评,他们的客服会百般沟通、交流,并提出n套解决方案,为的就是让你将差评删除。

线上的差评与口碑与线下的客诉与转介绍是一样的,只不过线上会利用网络将“好与差”进行无限放大,而线下的速度相对要有其局限性。

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另外一个问题,买一本书,你很可能因为5毛钱就会从“当当”转到“京东”,但是线下显然要好的多;我们经常去得哪家餐馆比隔壁的贵上很多,但是服务好、味道好,所以你会经常光顾;我们也经常在实体店购物的时候会与网上进行比较,最终我们发现线下比网上贵了几十元,但是你还是乐意在实体店购买那件服装!

线下的消费者忠诚是不是要比线上的高很多!

再譬如,我们会发现美团、去哪网等等经常也会请人在线下发展会员、与会员进行互动,而这方面是不是本身就是我们的优势。

如果实体店真的不行了,仅仅是o2o的线下体验店,那么今天线上做的好的苏宁易购早就把线下的店面关掉了!

互联网只不过是增加一个新的销售渠道而已,就如你对门开了另外一家门店;互联网只不过是增加了一个品牌推广工具而已,线下实体店一样可以利用。

互联网有哪些优势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955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4分钟,共有188位用户关注,35人点赞!

四大趋势引领方向:企业所处的位置及未来的方向重点;

三大战役明确目标:结合所处行业特性及企业资源能力定义目标;

六大价值指导执行:自上而下落实推进,确保成果及风险可控。

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并正式确立其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已经逐渐跳出一个行业的范畴,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新引擎。

响应总理号召,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在全国各大智库中率先出版“互联网”智库系列图书,本文摘选自全国首部详解“互联网+”理论框架的实践著作——《互联网+:跨界与融合》(100ec.cn/detail--6249575.html)。据目前全国新华书店、机场中信书店,天猫、京东、当当、亚马逊中国、苏宁易购、淘宝、微店、拍拍各大o2o渠道全线热销中,位居畅销书排行榜前列。

本书作者团队汇聚了国内一线互联网+领域权威专家,包括主任曹磊、易观国际互联网+研究院长陈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黄璜、互联网金融专家郭勤贵律师、传统企业转型专家卢彦联合编著,堪称“豪华”,本书是首部真正意义上讲解从“互联网+”的理论与框架到产业、企业实践的专著。以下是本书抢先试读:

四大趋势引领方向

四大趋势,也就是企业“互联网+”的方向所在。有不少企业抱着“走在趋势的前沿,不是先驱而是先烈”的想法,总希望等到市场成熟、成功案例突出的时候再进入;却忽略了另一种说法“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

充分了解趋势并根据自身优劣势做出清醒判断,知道风往哪个方向吹、知道风口在哪里,是不让自身在“互联网+”企业浪潮中被淘汰的关键。

“互联网+”四大趋势,是已经或者正在发生的趋势:

1)从互联网走向移动互联网,以及今后的车联网、物联网;

2)从有形的商品互联网化走向无形的服务互联网化,比如互联网金融、交通、旅游、生活服务;以上两点也催生了一个巨大的o2o市场;

3)从城市互联网化走向农村互联网化,以消费品电子商务为例,农村的渗透率不到10%(对应到城市渗透率在30%以上),这意味着下一步巨大的增长空间,这也是淘宝、京东、苏宁大张旗鼓进军农村市场的原因;

4)从消费互联网化走向产业互联网化,从而拉开了第二个阶段“互联网+产业”帷幕。

“互联网+企业”四大趋势

三大战役明确目标

在对趋势有过充分认知之后,企业需要明确更多利用互联网做什么。

从最开始大部分传统企业将互联网当成品牌宣传和推广的一个渠道;初次试水电子商务时也大多将其当成清理库存的下水道;后续微博、微信等兴起后,也就当其类似于400电话的另一种客户沟通方式。总体而言,由于面向“互联网+”缺乏总体的战略布局思考,大多数企业的“互联网+”零散而价值低下。

在大家积极尝试、前进以及有所收获和成功的同时,也看到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惑和挑战,比如:

企业上电商平台开店越来越艰难,怎么办?

企业上电商平台(天猫、京东等)开店就是企业电子商务吗?

企业电子商务就是企业互联网化的全部吗?

“互联网+企业”,到底可以“+”出什么来?

通过对大量案例的长期跟进与深入分析,对于互联网+企业的本质是什么,企业的出路在哪里?我们可以总结为三大战役:卖货、聚粉、建平台。

1)卖货战役,就是更多的通过互联网来衍生销售渠道,来更好地去消化他的产能;

2)聚粉战役,就是通过微信、微博等一些新的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的工具来汇聚更大范围内的忠实用户,通过忠实用户的意见反馈,定制适销对路的产品;

3)平台战役,就是创造性的用互联网工具,来创新行业价值链,来帮助企业构建面向未来的创新能力。

“互联网+企业”三大战役

首先讲讲卖货战役——网络渠道起销量,指消费品企业上天猫、京东等b2c平台开店做电商业务(也可以指工业品企业上阿里巴巴b2b平台做会员、做销量)。

在这过程中涌现出来非常多的成功案例,比如我们可以看到的,宏图三胞通过与天猫电器城的合作,做到了1天1亿元的销售额;比如我们可以看到每年双十一天猫各大类目销售排行榜的前几位几乎都已经被传统企业所霸占等。本章节出选自出版的”互联网+“智库系列丛书第一部《“互联网+”:跨界与融合》。

但是,以消费品牌商上平台卖货为例,存在4大瓶颈:

1)线上线下冲突;

2)线上规模瓶颈(一般只能做到线下规模的10%~30%);

3)牺牲线上甚至线下利润;

4)线上店铺没有主动权。

同时,线上卖货竞争越来越激烈,后来者更加压力山大。

所以,其中一个出路就是“聚粉”。聚粉——极致产品聚粉丝,用超出想象的产品(或服务)体验,并让用户(粉丝)参与进来共同迭代产品(或服务),形成粉丝对产品(或服务)的狂热甚至宗教式崇拜,进而让粉丝给你打工,主动为你宣传,小众带动大众,最终赢得市场。举个案例:

1)大家熟悉的小米,就是通过“先聚粉、再卖货、进而建平台(比如小米生活方式)”,实现颠覆性创新并取得巨大成功。试想,如果小米手机先只是在天猫上卖“最快的、性价比最高的手机”,他能实现如此大的成功吗?

2)“酣客公社”企业是茅台镇千千万万的一个酒坊,通过“线上线下的酣客公社——白酒品酒鉴赏体验和pk经典白酒”聚粉,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得到了包括各大平台的关注,对下一步在平台上出销量充满信心;

3)上面两个是“光脚”的,再举一个“穿鞋”的客户案例:喜临门,床垫上市公司第一品牌,线上销量已经接近1亿,但老板也在探索立志做“大米式颠覆创新”,打造大学生床垫、智能寝具等极致产品。

那么另一个问题来了,聚粉只适用于消费品企业吗?答案是否定的。举一个案例:科通芯城,中国最大的ic及其他电子元器件交易性电商平台。一个工业品的b2b交易平台,怎么做聚粉呢?他们采用了两个方法:

1)打造基于微信公共服务号的“芯云”,把原来线下客户各个角色(采购员、技术、老板等)通过科通销售随时了解订单和物流信息、新产品新解决方案等服务,搬到了微信上,广受用户欢迎——这就是极致服务的力量!

2)在“硬件创新”的背景下,为满足中小企业需要创新技术人才、方案的需求,打造“硬蛋——硬件创新供应链资源链接平台”,通过线下创新大赛等活动,打造粉丝圈子。科通芯城凭借b2b交易平台不久前已经成功在香港上市,同时资本方更看好“硬蛋”这个业务或商业模式。

科通原来是一家传统的面向大型企业的高端ic贸易商,2011年上线科通芯城,把同样的产品销售给中小企业(卖货),然后开始经营硬蛋(聚粉),同时科通开始打真正的第三场战役:建平台——把采销b2b交易商城,开放成为第三方平台,引入中小型ic供应商入驻,从而做大规模、降低运营成本和风险。所以最后引出平台的话题。

淘宝做成了万亿市值的平台,马云也一度成为中国首富,大家都很羡慕。但做平台有巨大收益的同时也有巨大风险,再有钱有势的企业,如果不讲策略只是模仿,注定是失败(2005年腾讯推出拍拍,2007年、2010年百度分别推出有啊和乐酷天,都惨淡收场就是例子)。

结论是:模仿不行,必须差异化,通俗地讲,就是“找到淘宝的软肋,做淘宝做不到(做不好)的业务”。基于这个思路,传统企业还有4个可能成功的平台模式选择:

1)垂直行业强供应链(拿货)模式,淘宝软肋是不拿货所以无法保证真正的“正品低价”,靠这四个字,3c行业中的京东、奢侈时尚行业的唯品会、化妆行业的聚美优品、家居行业的美乐乐都取得了成功。

2)服务模式,淘宝软肋是强于交易而弱在交往,所以成就了美丽说(社交电商)、微信,淘宝在服务上的另一个软肋是没有线下体验店,美乐乐线下300家家居体验馆就是针对这一软肋的。

3)区域电商平台模式,淘宝的软肋是到了三四级城市有四个做不到(粗重商品、同城速配、生活服务、公共服务),所以成就了类似淘常州(已经获得盛大两轮投资)。

4)b2b模式,淘宝软肋是强于零售端弱于供应链产业端。要说明的一点是b2b模式不仅仅只适用于工业品,也同样适用于消费品:通过b2b把多个渠道环节扁平化,直接供货给线下零售终端,提高供应商销售收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易观把这种模式定义为f2r(工厂到零售商),案例包括家电行业的五星控股、手机行业的天音,等。补充一点的是,在b2b领域或许现在和将来都无法形成“综合型垄断平台”,所以某种意义上无所谓要和谁差异化,你先做让别人去考虑如何与你差异化吧。

总的来说,传统企业互联网化要有全面考虑和布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卖货、聚粉、建平台。哪怕是最早提出“卖货、聚粉、建平台”的易观,也需要考虑自身的三大战役,在一次采访中,易观商业解决方案公司执行总裁冯阳松先生就提到“尽管我们专注企业互联网化咨询服务,但某种意义上我们也是一家传统的咨询公司,我们也在打我们的互联网化三大战役:卖货(咨询服务、教练服务、培训服务)、聚粉(天马帮——致力于成为互联网+第一商圈)、建平台(商刻——互联网化人才评测招聘培训的在线平台)。”

六大价值指导执行

明确了方向,清楚了具体目标与工作重点,企业的“互联网+”也仅仅是刚刚开始。新旧思维发生碰撞时,很容易让步于既有的体量或成功的历史,而不接受有风险的未来方向,哪怕巨人如诺基亚也会犯此毛病并为此付出生存的代价。“互联网+”实施的推进保障,是成败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要素之一。

企业“互联网+”的成功实现需要企业6项内部价值链的再造,分别是:

1)线上+线下的全销售渠道

2)以粉丝经营为典型特点的整合营销

3)产品研发部门打造极致产品和服务

4)以商业模式创新为终极目标的战略部门

5)资本运作加速企业互联网化

6)组织变革植入互联网基因和文化

这六大价值事实上也是“互联网+”企业环境下,企业需要主动寻求的互联网化创新应用六大环节。

1、资本运作将加速企业互联网化

企业互联网创新,除了在自身业务层面利益驱动,资本市场也非常认可。不少公司因为渠道、营销、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的创新在资本市场受到追捧;也有不少业务萎缩的传统企业因为开展新业务而获得新生。

在企业互联网创新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吸收一些跨界知识,甚至整合上下游资源,形成合力,或者跟随最新的创新技术等。互联网+资本运作相对稳健的方式主要有并购和独立融资上市两种。

通过并购快速构建自身互联网体系。

1)主动并购本企业上下游关键环节核心企业,以实现企业对整个产业链的把控能力,稳固企业市场地位;

2)当新创企业在本企业所处价值链上构成一定威胁时,通过并购或注资将威胁转化为自身能力。

将部分业务以互联网化形式独立运作,吸引融资乃至上市。

1)将并非最核心部分的业务剥离开来,采用大量互联网人才,大胆创新模式及运用新技术,在运营上相对独立;

2)当进入新市场或开发新产品时,为了减少对母公司的风险,也会更倾向于独立运作,大多数传统企业的电商业务即是如此。

但稳健的做法同时也意味着不够主动和积极,很容易就错失关键时间窗口。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是一边从内部革新,一边通过资本运作加快步伐。典型的案例如银泰。一方面银泰积极构建自身的电子商务平台,而且是从董事长沈国军层面就产品、会员等资源予以支撑;另一方面阿里巴巴集团将以53.7亿元港币对银泰商业进行战略投资。双方将打通线上线下的未来商业基础设施体系,并将组建合资公司。

2、商业模式的创新首当其冲

商业模式的演变与特定时期的商业环境息息相关。比如九十年代大肆开店用价格冲击百货商场家电销售的国美和苏宁的类金融模式曾经备受推崇,也曾被其他行业学习和尝试复制;但时至今日,该模式不仅面临产业链上下游的挤压,而且不断遭受垂直b2c网站如京东等的挑战。

引用百度百科的定义,互联网商业模式就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介,整合传统商业类型,连接各种商业渠道,具有高创新、高价值、高盈利、高风险的全新商业运作和组织构架模式,包括传统的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和新型互联网商业模式。所以商业模式的创新至关重要。商业模式的设计主要考虑三点:

第一,目标市场的容量有多大,市场总的容量决定了商业模式是否有可能成功。如果是一个很细分的市场,它可能就不是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这个测量可以采用简单的办法来做:有多少人群或者公司有着相似的需求?他们愿意为此付费的意愿和预算是多少?

第二,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是否有足够的优势来设立门槛。没有门槛的话这个商业模式是不能成立的,一个优秀的商业模式必须能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让企业保持竞争优势。

第三,这个需求是否是潜在用户的真实需求。必须得确定是潜在用户的真实需求,而不是“我以为”,这也是非常多热爱产品但疏于关注用户的初创型企业的弊端和失败原因所在。

同时,商业模式需要包含三部分内容:

1)要体现客户的价值。即商业模式中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是满足目标客户的哪种指定需求?其核心痛点在哪里?又是如何满足的?

2)要有一定的盈利模式。即三个要素的考虑:收益、投入和增长性。收益点在哪里?获取客户的成本会有多高?多大投入或什么时间节点上可以获取到收益?其收益与成本分别的增长曲线如何?或者是否能产生足够强的用户黏性以获取长期增值收益?

3)企业本身的资源。是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优势资源和能力还是填补企业的某些短板?有哪些是可以让用户为你工作而不影响体验的?

目前国内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主要有两种方式:

其一、模仿式创新。甚至发展到必须要找一个在国外已经尝试并且初步成功了的案例来证明该模式的可行。这种商业模式一般很容易受到资本的追捧,但由于在体制、文化、需求、技术等方面较大的差异,并不是所有的模仿者都能获得生存与发展。

其二、小而美式创新。虽然没有典型成功案例,但是在一个相对垂直细分的市场抓住了用户痛点进行商业模式的设计。虽然由于小而吸引不到较大的融资,但也因为小而在初期避开行业大佬的关注而获得了发展时间窗口。

3、集合资源与能力打造极致产品与服务

互联网环境下,营销往往被大书特书,相对产品则被放到了靠后的位置,直到小米雷军的七字诀将产品放到了一个更高的地位上:极致产品,产品就是口碑,产品就是品牌。

小米的逆袭让不少企业看到了创新路径的成功曙光。通过抓住用户痛点并进一步升华为创造追求,成功打造极致产品从而成为行业颠覆者,品牌销量双丰收。这让不少企业开始了学习小米的热潮,然而,要成就极致产品成为行业颠覆者,并非易事:

1)找对方向不易!——本行业的“小米”是什么?

2)产品转化不易!——如何能做出小米式的产品?

3)成功运营不易!——如何能做到米粉式的运营?

那么,怎么才能集合资源与能力打造属于自身的极致产品或服务呢?需要遵循四大法则并做好四项工作:

极致产品打造四大法则:

更关注:尤其是在初期,尽可能做减法;

强体验:可衡量的超出用户想象的体验;

重口碑:有趣可晒,让粉丝来宣传产品表达自己;

快迭代:小步快跑,允许犯错,不断迭代。

极致产品打造四项核心工作:

1)明方向:深入诊断分析,准确抓住用户痛点并提炼产品核心价值

本行业可颠覆性有多大?主要可颠覆点在哪里?

本行业用户需求的频率、变化情况及最大痛点在哪里?

企业发展面临的当前或潜在瓶颈和挑战有哪些?

企业转化及运营极致产品的主要资源能力如何?

2)定产品:完成极致体验产品定位,打造超出用户期望的好产品

产品价值挖掘:用户痛点挖掘及对应产品价值提炼

核心价值关注:选择关注最核心价值并细化

核心价值描绘包装:目标客群及最核心价值体现

用户体验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及普适认同

衡量标准定义:提供可评估感性及理性衡量标准

极致体验呈现:确保用户感知可达及相应价值增值

3)运营:选择最适合企业的方式,推进极致产品运营实施

传播要点规划:选择并优化价值传播关键点

营销策略规划:确定总体营销策略、方式

营销策划建议:提供初期营销策划建议方案1个

产品迭代原则建议:设定基本产品迭代关键原则

产品迭代方式建议:明确产品迭代具体方式及要素

产品迭代节奏建议:设计迭代周期方式及具体节奏建议

4、以粉丝经营为核心的用户经营

这确实是过去两三年不少传统企业的感受:看不懂了。为什么有些公司有些产品的用户会如同粉丝一般狂热;而以往屡试不爽的渠道为王,似乎突然间失效了。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企业都被逼着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而企业还没有建立用户经营的基础。对客户的理解还停留在交易额、频率、积分这些孤立的层面,对用户的互动行为、品牌忠诚行为、社交行为、选择行为还是一无所知。

更可怕的是,传统的用户经营还没做好,已经迎来了粉丝经济的降维攻击,新型的企业经营方式正在颠覆着各个高墙坚壁的传统行业!

用户运营对于企业的升级本质在于:从以渠道为支点、营销为支点,转变为以粉丝运营为核心的业务模式转变。本章节出选自出版的”互联网+“智库系列丛书第一部《“互联网+”:跨界与融合》。

1)用户识别:用户运营的前提,是企业必须知道客户是谁,在哪里,做了什么。

a)界——定义用户:亿万用户活跃在各种平台上,哪些才是企业需要的用户?

b)限——寻找用户:如何精确地触达到企业的目标用户?

c)击——接触用户:怎么建立与用户互动的通道?

d)穿——认识用户:多个平台的用户身份如何统一?

2)用户分层:企业的用户经营有三大层次,企业必须了解自己的用户处于哪个阶段,以及可以到达何种目标。

e)甄别用户:用户运营有三大层次,分别对应不同的价值模型,用户级(萍水相逢,以交易行为为主);会员级(呼朋唤友,以互动行为为主);粉丝级(生死之交,以分享“布道”为主),每个层次还有相应的细分属性和独立进化通道,需要甄别;

f)适配路径:根据企业的资源、经营现状、行业水平、产品服务形态等方面的因素,决定企业的用户运营适合何种层级和用户运营的路径。

3)用户运营:用户运营架设了一个小世界,用户运营三大层次的升级实现就是一个世界进化的过程,涵盖四大基本要素,分别有相应的运营动作组合和技巧。

g)创世——信息运营:给予属性,界定用户运营世界观里的角色和分工,世界诞生;

h)土壤——规则运营:规则保证了用户、企业、渠道之间能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这是生命存在的基础环境;

i)生命——活动运营:以核心活动为主导,常规活动和热点活动为辅,类型不同,侧重有别,构成丰富生命活动;

j)进化——体验运营:流程、感受、认知,触发用户这个主要生命体的进化,最终成为粉丝。

4)用户分析:围绕着用户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动态数据和信息,不断调整运营动作,甚至能够帮助业务策略的制定。

k)用户信息:用户属性的变化,会反映出群体的特征;

l)交易信息:用户在各个平台产生的交易数据,指向消费的趋势和偏好;

m)互动信息:用户在企业有意识的运营过程中产生交互和反馈,有助于了解深层次的驱动因素;

n)网络信息:用户在运营的循环里产生的能量,向外部传播和分享的网络,指导企业寻找拓展边界。

5、线上线下全面融合的全渠道销售体系

对于大多数传统企业而言,网上销售依然会是接受度最高的互联网化形式之一。构建线上线下全面融合的全渠道销售体系也越来越成为这一批企业的共识。而这个“线上线下全面融合”和“全渠道销售”分别指的是:

1)线上横向全渠道,自己卖+别人卖+带动线下卖。即构建包括线上自营店、授权线上分销渠道、线上给线下引流路径等1+n+n的多渠道销售体系,对于线上分销体系的管控与业绩推进是其重点工作。

2)线上线下立体全渠道,线上+线下+o2o。即构建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实体店等在内的协同销售,同时线上线下之间的区隔与融合是核心工作之一。

首先,线上横向全渠道,重点在于除了自己卖,还可以让别人帮自己卖,还可以带动线下卖从而逐步进入到线上线下立体全渠道阶段。

我们可以看下这是某企业的多渠道销售体系图。

分为三个阶段:

网上自己卖阶段。如今拥有开放平台的综合性电商平台和垂直型电商平台均不少,这跟无数传统百货商场和超市类似。作为品牌商,在这些平台上开店,一方面可以增加品牌曝光度,完成渠道终端铺货率;另一方面也确确实实会带来更多的销售规模。不过多平台旗舰店的开设和管理是一个较大的工程,因此可以选择最重要的一个平台的旗舰店由品牌商直营,而其他平台的旗舰店可以交给代运营商去直营,企业只需要加强对代运营商的管控即可。

网上别人卖阶段。这时候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供货给一些自采型的电商平台,对于产品较好但对于该平台运营环境不是很熟悉时,不妨可以采用先供货给其自营平台,待产品被该平台用户认可后再申请在开放平台开旗舰店,这样相关于是该平台在帮企业进行“暖场”;另一种形式则是供货给一些网络零售商,比如天猫的一些大专营店、淘宝的一个金冠卖家等。这样需要做的就是做好分销商的筛选、谈判、管控和激励等相关运营推进工作,然后就可以充分利用其平台地位、用户规模及优质免费流量等资源了。

带动线下卖阶段。同样也有两种形式:其一是鼓励线下经销商上网开店分销,一方面是巩固与线下经销商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推动其互联网化有助于其更好地接受与品牌商在互联网环境下合作形式等方面的改变。其二是线上引流到线下成交,这更适合一些网购适配度相对不那么高的品类,也适合已经开始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全渠道的企业。

为什么需要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全渠道?可以看看商业场景十大用户流失黑洞图,然后对照一下,您的企业占了多少个?

每个流失的黑洞都会不断传染和扩散,为企业和企业品牌带来难以估计的长期损失,即使线下加强管理控制、线上进行手段补充,对于多数的黑洞仍然束手无策。而移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消费者已经由pc电商时代的线下线上一分为二,变为边界十分模糊的融合状态,而用户身份的识别和统一,则成为企业提升整体服务和营销水平,中和流失黑洞的关键点,因此,无论企业在线上或是线下有多强,只有打通的o2o体系才能适应环境和用户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

全渠道销售对于企业的升级,本质在于:聚人气,促转化,能留存,快迭代。

1)全渠道规划:

根据所处的行业和业务特征,判断实施o2o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设计适配的o2o模式,设定o2o目标和计划,设计未来的演进路径

2)全渠道打造:

a)线上生态构建:互联网平台生态体系内部的引流、用户互动、支付各端的应用触点整合,跨平台多个生态体系之间的应用触点整合

b)线下生态优化:有效货源的控制能力分析和改造整合,线下调货配货能力分析和提升,原有进销存管理体系的梳理和系统对接等

c)线上线下打通:支付、用户、库存、渠道、价格等数据的打通,以及数据挖掘分析

3)全渠道运营:

活动的策划和具体落地实施,并根据活动留存的用户数据,进行分析并指导后续的运营和产品迭代。

6、组织变革植入互联网基因与文化

组织本质上是企业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也是企业发展战略的有效载体。当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再适用于电商业务的发展,企业在电商组织变革中会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为:

如何打造战略实现所需要的组织互联网能力?如何建设具有互联网基因的组织结构?如何设计互联网机制下的考核激励机制?如何将互联网思维植入企业文化?

一个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团队是上述一切变化的基础。无论是开拓渠道,开展营销,还是创新产品或服务,甚至是创新商业模式,最终在资本市场上有所体现,都必须是通过组织团队执行来体现。放到日常工作中,其实就是企业各部门以终为始,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己任,调动整个团队的力量满足客户需求,体现出互联网组织的快速响应力。如海尔通过“人单合一”发挥出小班组员工的积极性,以一线员工为中心,满足市场需求为团队整体目标,倒逼后端满足前端需求。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智库系列丛书已出版《互联网+:跨界与融合》、《互联网+:产业风口》与《互联网+:普惠金融》,本章节出选自出版的”互联网+“智库系列丛书第一部《“互联网+”:跨界与融合》。

互联网+组织变革主要考虑:

1)建立起快速反应行之有效的扁平化架构:

a)根据市场需求建立起清晰有效的组织架构;

b)选拔出经验丰富权责清晰的领导层;

c)根据市场及用户反馈及实际需求不断优化组织结构。

2)进行科学有效快速决策的数据化流程管理:

a)针对公司内外部流程进行数据化管理,定期收集业务数据;

b)快速整理公司数据,并依据数据管理随时优化商业决策;

c)依据上年数据,为下一年的公司战略提供决策支持。

3)推行以终为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a)以终为始设定好各岗位主要职责;

b)设置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第一目标的绩效考核体系;

c)根据市场及用户需求变化而不断优化内外部服务体系。

4)树立自我实现快乐成长的互联网公司文化。

互联网有哪些优势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16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3分钟,共有290位用户关注,25人点赞!

恰逢5月17日“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之际,在传统的电信行业正在进行重大转型之时,也是在诺基亚公司中国区总裁赵科林执掌帅印1个月后,本报执行总编辑孙定与赵科林先生就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移动互联网正在改变世界

主要观点

目前基于web的电子商务,金融支付、游戏娱乐、信息获取、电子办公、web2.0应用等一切在桌面电脑中能实现的互联网业务,未来都可以通过手机实现,这一趋势正改变着全世界人的生活。

孙定: 互联网已经发展了十多年,近年来,随着全球3g网络的不断部署,移动数据通信带宽和速度的不断提升,通过手机上网的人也越来越多,你如何看待这一新兴的发展趋势?

赵科林: 一份在全球11个国家进行的最新消费者调查显示,在18~24岁的被调查者中,有36%的人表示他们经常通过手机浏览互联网,移动性和互联网正在趋于融合,这是一个全球性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正改变着全世界人的生活,也正在让传统的电信领域发生重大转型。

到今年年底,全世界的移动用户数将达到里程碑意义的30亿;201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40亿。其中一半的移动用户的增长将来自于中国及印度这样的新兴市场。目前,中国有超过1亿的互联网用户,而手机用户数量是这个数字的4倍。 这些手机用户,都是潜在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这对互联网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移动性和互联网结合,将产生难以想像的巨大威力。

也就是说,目前基于web的电子商务、金融支付、游戏娱乐、信息获取、电子办公、web2.0应用等等,一切在桌面电脑中能实现的互联网业务,未来都可以通过你手中的手机实现。同时,你将有机会更方便地享用音乐、视频和基于位置的服务。

这一新兴市场正在一个更加全球化的、充满竞争和公平的环境中涌现。

孙定: 对于中国而言,这一趋势是否与全球一致?中国目前存在哪些差距?

赵科林: 中国是一个跨跃式发展的市场,它跨过了某些发达国家曾经经历过的一些阶段,如中国的许多人首次进行语音通信是通过手机而不是固定电话。不久的将来,可能会有许多中国人第一次接触互联网、使用视频通话或收发电子邮件的体验是通过手机,而不是通过传统的个人电脑。

此外,中国在接受最新的融合了语音、视频、互联网、计算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融合终端方面,比起其他发达国家来说反而更加积极,发达国家的用户有时可能反而不愿意突破传统的、固定的使用习惯。

去年,诺基亚多媒体事业部的手机产品(主要指多媒体电脑手机――编者注)在中国的销售量增长最快,在全球销量最大,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我想,这主要是由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

首先,融合终端的价格容易被中国用户接受,因为,比起要同时购买mp3、数码相机、导航终端等多种设备来说,融合了这些功能的智能手机价格更便宜一些。

其次,中国的用户不但愿意接受新的技术,更愿意尝试新鲜事物。我有时去中国的一些公园走动,看到中国许多年轻人在用手机拍照,尝试各种融合终端中的新功能。

孙定: 诺基亚作为全球第一的手机巨头,将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来顺应这一发展趋势?

赵科林: 正是看到了全球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及电信变革的机遇,今年诺基亚公司进行了重大的战略转型,首先将网络部门拆分出去与西门子成立合资公司,这是为了将西门子的固网优势与诺基亚的移动网优势有效结合,使公司更具有竞争实力。而诺基亚公司本身则将致力于成为一个真正的、融合移动性和互联网的公司。

我们在这种转型中有两个优势:一是不断创新的精神已深深地植入到公司的文化中,我们一定会在各个方面保持创新的做法;二是我们会以不断提升移动用户的体验作为创新的重点。

诺基亚的愿景是,满足未来的10亿新增移动用户市场的需求,让这些人能用上移动电话,同时帮助更多的人通过移动电话连接到互联网上。

以开放式创新迎接产业变革

主要观点

实现移动互联网的愿景,不是哪一家终端厂商或哪一个运营商自己就能够实现的,它需要整个生态链的携手努力,以开放式创新形成推力。

孙定: 正如你所言,移动互联网将改变人们的生活。你认为我们要实现这一愿景,产业还要需具备哪些必要的条件,跨越哪些障碍?

赵科林: 实现移动互联网的愿景,是通信产业的一项重要变革,需要整个生态链的携手努力,而并不是哪一家终端厂商或哪一个运营商自己就能够实现的。

就像目前的信息产业一样,它需要芯片厂商、软件厂商、整机厂商、操作系统厂商、系统软件开发商和应用软件开发商以及用户等完整的产业链的配合,并经过了多年的努力,才形成了今天的局面。对于未来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来说,产业链同样包括移动芯片硬件厂商、未来融合终端厂商、移动操作系统及平台提供方、移动应用开发商以及更为广阔的用户群等,需要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大力配合。但与传统的信息产业不同的是,新兴的ict产业,电信运营商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通过推进各种应用推动整个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诺基亚作为全球融合终端的领导厂商,将与全球各大运营商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诺基亚目前每秒钟生产11部手机,是全球手机领域的领头羊。尤其在融合终端领域,诺基亚已经推出了各种多媒体电脑手机。诺基亚除了要继续保持在手机领域的领先地位外,另一项重要使命就是积极推进产业链的形成并完善,鼓励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这一产业阵营中。

因此,我们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的口号,除了诺基亚公司自己不断积极创新外,还通过与广泛的合作伙伴展开深入合作,来鼓励合作伙伴创新。

孙定: 随着芯片技术、wi-fi技术、移动多媒体技术、通信网络的高速发展,未来的融合终端将承载更多的移动办公、移动娱乐等任务,这意味着,智能终端将朝着更智能化、更小型化、更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毫无疑问,未来的融合终端将是体验移动互联网的核心设备,它的发展直接引导着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诺基亚作为全球融合终端的技术领先企业,你认为未来的融合终端将发生怎样的变革?

赵科林: 移动终端其本身就将是一台多媒体电脑,比如说我手中的诺基亚n95,它具备了mp3音乐播放器、500万像素相机、导航等所有一台多媒体电脑应该具备的功能。

各种硬件技术的融合创新对智能终端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包括影像技术、音频技术、通信技术、电源技术、移动存储技术、芯片技术等,这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诺基亚在这方面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技术储备,除了自己在不断创新外,还与许多全球一流的企业和大学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如与德州仪器、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密切合作,我们将在未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继续保持我们在融合终端领域的领先优势。

此外,作为移动互联网的核心,我认为,让人们在移动终端上有良好的互联网体验和将新兴的web2.0应用搬到移动互联网上将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需要大量的创新,其中包括技术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为了迎接应用的挑战,诺基亚首先在symbian操作系统上开发出了智能手机软件平台s60,这个平台方便各种移动应用的快速开发,是目前最流行的独立智能手机平台,已经授权给联想、三星、lg等手机厂商。

在商业模式的创新上,诺基亚也已有了清晰的思路,通过诺基亚创新业务部与国内新锐的初创公司合作,推动移动生态系统的创新。

孙定: 你认为移动互联网的杀手级应用都有哪些?中国企业的机会在哪里?

赵科林: 移动互联网上的应用很多。比如音乐、导航、游戏、手机电视、视频、电子邮件等应用,都是许多人看好的应用。尤其是web2.0的发展,给移动互联网带来了新的机遇,手机那么普及,很多人可以在社区中一些原创的内容,与亲朋好友分享,这一定是一项重要的应用。

目前,诺基亚论坛在全球已经有250万个成员,在中国也有20多万个成员,他们正在智能手机平台s60上开发着各种新的、适合用户需求的应用。

对于中国的中小企业而言,开发生产手机比较具有挑战性,因为目前手机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必须依靠规模才能取得效益。但中国企业如果能抓住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契机,开发出各种适合中国用户和全球的创新应用,将有很大的商机,在这方面,中国有机会产生世界级的大公司。

合力推进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

主要观点

诺基亚在中国市场将继续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包括与各级分销商、零售商渠道、电信运营商以及大学、应用软件开发商的合作,共同促进中国市场的发展。

孙定: 中国是诺基亚在全球中的重点市场,因为中国有众多的手机人口,你作为新上任的中国区总裁,将采取哪些举措在中国贯彻诺基亚全球转型战略?

赵科林: 诺基亚非常看好中国,将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并深化和中国的合作。2006年,诺基亚在中国的销售额占全球总销售额的13%;在中国,使用诺基亚手机的用户已经达到8500万个,并在每年快速增长,发展潜力非常大,因为中国有全球最多的人口,是下一个10亿移动用户的最大的潜在市场之一。

2007年,诺基亚在中国的工作重心将放在三件事情上。

首先要做的是,我们将继续以用户为中心,向中国市场推出全系列、高质量的手机,使中国用户有很好的用户体验来实现。我们将不断完善网络覆盖,包括销售网络、品牌和售后服务网络。

其次,继续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关系,包括与各级分销商、零售商渠道、电信运营商以及大学、应用软件开发商等合作伙伴保持密切的关系。

第三是引领包括图像、音乐、移动电邮、位置服务等移动互联网应用新功能的体验。

对于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来说,方便、简单的通过手机的上网体验非常重要,它将极大刺激他们的移动上网热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诺基亚不断教育中国的融合终端用户,从他们购买手机就开始,一直持续到购买以后的体验。

此外,在即将来临的3g时代,诺基亚未来将继续与中国的运营商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及新的运营商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在手机定制化、移动互联网新业务开发和分销、零售方面保持密切的合作。因为诺基亚与中国的运营商有着共同的使命――推动中国手机市场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满足市场的需求,我们将为产业做更多的事情,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孙定: 诺基亚在中国如何与合作伙伴合作,继续实践开放式创新的道路?

赵科林: 诺基亚进入中国已经22年了,在过去的22年中,我们在中国的总投资超过了30亿美元。22年的历程,让诺基亚更好地了解了中国市场,也让中国用户更好地了解了诺基亚。到目前为止,我们在中国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包括销售、市场和本地化的生产、研发能力及本地的人才。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与运营商、开发合作伙伴、大学以及中国的广大的消费者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我们将继续基于这一平台,与中国的合作伙伴携手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研发方面,我们与20多所大学在60多个项目上开展了合作。我们去年还启动了诺基亚中国园的建设,建成后,它将成为诺基亚在中国的总部,将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创新中心。

诺基亚在中国有6个研发中心,我们在3g技术领域取得的一些突破就来自于设在北京的诺基亚研究中心,我们在那里完成了全球第一个hsupa演示。

在手机研发方面,中国的研发中心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很少有人知道,诺基亚2100是诺基亚在中国研发设计的。它原本只是为中国及亚太市场设计的, 但却成为我们全球畅销的产品,还赢得了if设计大奖。诺基亚中国产品研发中心开发的诺基亚6108手写输入手机,在亚洲也获得了巨大成功。

在手机生产方面,目前诺基亚在中国有两个生产基地:广东东莞和星网工业园。其中,星网工业园开创了一种新模式,是以诺基亚为龙头,吸纳产业链的上游的供应商加入,实现零库存管理,这一模式创新受到了广泛好评,并被诺基亚印度公司作为学习的模板。

我们一方面通过在中国的成功将诺基亚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另一方面,我们还推动了中国与芬兰两个国家之间的合作。未来,诺基亚将继续开放式创新的道路,与中国的合作伙伴携手共创合作多赢的美好未来,不断提升中国消费者的用户体验。

采访手记:想好了再做

约赵科林采访真不容易,到上周,整整约了一个月,在他于4月1日正式上任一个多月后,才在“517”世界电信日之前正式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作为执掌诺基亚中国区的老总,事务繁忙肯定在所难免,但他给记者的解释是:还没有想好。

这并非他的谦虚,而是他做事的方法:要想清楚后,再坚定不移地去做。

他说话简捷有力,显示出行事的果断。他曾经是“铁人三项”运动员,至今保持每天健身1个小时的习惯,被业界称为“铁人赵科林”。

正由于他钢铁般的意志和强有力的执行能力,才在过去的两年中,在中国激烈竞争的手机市场中,通过建立强大的多级渠道体系,打败所有竞争对手,让诺基亚手机成为中国手机第一品牌。

现在,诺基亚全球工作面临着重大转型,如何在中国市场保持进一步的领先,并将诺基亚公司转型与中国市场情况紧密结合,是他面临的重大挑战。

经过深思熟虑,他在中国确定了两个战略重点:首先进一步以中国用户为中心,为他们提供更好、更广泛的售前、售后服务网络,尤其是通过运营商以及三、四线零售企业,将诺基亚手机向中国更广阔偏远的农村地区渗透;其次,与中国的用户成为更好的伙伴,与中国的运营商共同教育并培育融合终端市场,为公司在中国的转型做准备。

互联网有哪些优势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20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172位用户关注,45人点赞!

苗圩透露,工信部正在加紧研究促进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在制造强国领导小组下建立部际协调机制,下一步将重点在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标准法规、突破关键技术、升级基础设施、加强国际交流、提升信息安全等方面开展工作。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多重战略意义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对国内汽车产业乃至国家战略意味着什么?

苗圩指出,目前随着电子、信息、通讯等技术与汽车产业的加速融合,汽车产品正加快向智能化、网联化的方向发展,生产方式向互联协作的智能制造体系演进,服务模式呈现出信息化、共享化的趋势,带有鲜明的跨界融合特征的智能网联汽车更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最重要的创新载体。智能网联汽车不仅是我国抢占汽车产业未来战略的制高点,是国家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重要突破口,是关联众多重点领域协同创新、构建新型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载体,并在塑造产业生态、推动国家创新、提高交通安全、实现节能减排等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具体而言,例如,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领域、大数据的重要来源、网络安全的关键节点,智能网联汽车对于驱动国家创新发展的作用无法替代。在社会交通领域,智能网联汽车将大幅度降低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节约能源和减少排放,解放驾驶员,将有利于建立全新的社会出行和运输体系。

因此,他强调,应该从国家战略的高度,集中资源、加大力度,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为中国建设汽车强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的优势与挑战

当前,世界主要大国都非常重视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如何看待各国的支持重点和战略倾向的选择?中国有哪些优势?又面临哪些挑战?

苗圩认为,美国的重点在于通过制定国家战略和法规引导产业的发展,2016年,美国自动驾驶汽车政策指南正式,引起了行业的广泛关注;日本政府则积极发挥跨部门协同作用,推动项目实施;欧盟的侧重点在于主要支持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以图保持其领先的优势。

对于中国当前的发展现状,苗圩则提出,值得关注的有三个方面:一是支撑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的信息技术产业的实力在不断增强,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通信设备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二是中国拥有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三是我国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的制度优势。随着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等国家战略的部署,产业的转型升级步伐在加快,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良好的环境正在形成。

但是,苗圩也指出,目前产业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顶层设计和部门间统筹不足、关键法规和标准滞后、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缺失等突出问题。

未来六大工作重点

作为行业的重要管理部门,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工信部已经做了哪些努力?

据苗圩介绍,前期工信部已经在智能网联汽车及相关行业发展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陆续印发了中长期发展规划、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车联网和5g发展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初步确定5g频率规划及测试频段,支持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测试,研究编制标准体系建o指南,起草上路验证管理规范,在上海、重庆、北京等地搭建示范测试区。

工信部在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方面,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据苗圩透露,工信部正在加紧研究促进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在制造强国领导小组下建立部际协调机制,下一步将重点在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标准法规、突破关键技术、升级基础设施、加强国际交流、提升信息安全等方面开展工作。

据了解,下一步具体有6个重点工作: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指导意见。起草并出台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完善政策措施和管理规范,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培育、环境建设和规模化应用,创造有利于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大环境,统筹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交通融合发展。

二是制定技术标准,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智能网联汽车的标准体系,加快关键技术标准制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规范引导产业的发展。积极推动修订适用于智能网联汽车的道路交通规范,完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法律法规,构建符合国情的法律法规体系。

三是突破关键技术,构建产业的生态。统筹利用国家研发计划和重大专项,支持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的建设,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探索智能网联汽车新市场与新业态。

四是升级基础设施,打造服务平台。做好道路的规划、交通标识路面设施等基础设施的升级,提高专用通讯系统的覆盖率,实现车、路、人、云之间的互联互通,建立开放型大数据平台和公共服务与测试平台。

五是加强国际交流,开展产业合作。通过多双边的合作机制,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标准法规、共性技术、规划政策、测试示范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中德智能制造、中美百人计划等桥梁,寻求产业合作的契机。

六是建立保障机制,提升信息安全。建立智能网联汽车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保障机制,加强对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的监管,保护好用户个人的信息,加强数据跨境流动管理,加强跨行业的资源整合,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对联盟成立的四个期待

6月中旬,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正式成立。它将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发挥哪些作用?对于联盟,作为指导单位的工信部提出了哪些期待?

苗圩希望,未来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能够把握方向,发挥行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搭建平台,提供行业的公共服务;创新机制,推动产业的协同创新;推动融合,建设新型的产业生态系统。

互联网有哪些优势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88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258位用户关注,38人点赞!

q:互联网造车在炫酷与噱头下,还剩下哪些实际价值?

近两年,新兴互联网车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乐视汽车、游侠汽车、智车优行、蔚来汽车……尽管他们大多数还停留在研发概念车的阶段,但其受到的关注度却颇高。

值得关注的是,和去年互联网造车被认为是“ppt造车”的阶段相比,今年多家互联网公司都拿出了比较炫酷的概念车。然而,在炫酷与噱头之下,互联网造车还剩下哪些实际价值?

孰强孰弱?

对于互联网造车与传统造车在汽车设计上的优劣势分析,吉利汽车设计师张文利的观点是:传统造车相对互联网造车有着更加完善的组织架构和成熟的技术,推出的产品更有品质保证;不过,在造型设计上,互联网造车相比传统造车更超前,传统造车在消费者眼里跨度小显得较为保守。

据张文利介绍,汽车设计是系统工程,涵盖内容广泛,涉及整个汽车的开发流程,汽车设计不仅仅是好不好看、舒不舒服的问题。其包含安全、成本、品牌、质量、性能,是设计师与工程师、油泥师、数据师、se、pq、供应商、市场部、相互合作的产物。主机厂长时间累积的优势使产品有更好的品质保证。

“如果从造型设计角度比较,主机厂都在围绕自己品牌发展,内外造型会偏向于品牌传承、偏向于精品、安全、性价比,忠实于市场。互联网造车,会将这些团队重组、磨合,没有丰富成熟的平台来支持,短时间里造出一辆车挑战非常大。但是由于互联网企业造车大多以造电动车为主,电动车本身的特性突出,结构上会节省更多的空间,加上电池和电机布置的空间较自由,这会影响到车身姿态以及内饰空间,这让互联网造车在设计上有发挥的空间。另外,由于当下自动驾驶、智能语音、人机交互和互联网生态系统日渐成熟,将这些整合在一起的互联网造车相对传统造车来说,互联网造车当然更超前,而传统造车则在消费者眼里跨度较小。”张文利说道。

对此,有着多年设计工作经验的阿尔特创意设计总监张自然更是有着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在他看来,互联网汽车和传统汽车在汽车设计领域很难说哪个更强,“新的汽车领域的参与者有资金实力也可以快速组建一个强大的具有多年经验的设计团队,甚至是直接从国外企业挖走团队,做个完全与众不同且吸睛的概念车并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量产上如何能继续保持概念车亮点,这不仅仅是关系到设计,还需要强大的工程支持及供应商体系支持,甚至是允许在法规上的突破。”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张自然指出传统汽车因为有着多年的经验累积,短期内在设计领域仍然是具有更多的优势。

“眼见为实,就互联网造车现状来看,目前还没有一个可以让传统汽车感到威胁的作品出现。”广汽研究院副院长张帆质疑道,实际上,很多人对于互联网造车的真正概念还没有弄清楚,难道说汽车上搭载互联网应用就叫互联网汽车吗?另外从专业领域上看,造车是一个体系的周期积累,不是说随便一个外来者就能轻易进入汽车行业,这种机会是非常小的,很多互联网公司通过融资、收购生产线、高薪聘请专业人才等虽已掌握了一定的造车资源,但接下来他们也会经历所有传统汽车行业所要面临的问题和麻烦,最后也只是变成另外一家传统车企。

新思维的开拓者

在时代浪潮的推动下,汽车已经朝着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方向发展,互联网造车更是迎合了这一趋势。

从目前来看,所谓的“互联网造车”并没有超越传统车企的表现。不少所谓的互联网汽车,更多的只是在“互联网思维”主导下在车载触摸屏上做做功夫,如果更超前的则是提出车联网概念,但更多的是通过车内中控屏等来实现,这种难度对于传统车企来说并不大。当然,也有一些科技公司如谷歌、百度等正在开发无人驾驶汽车,目前还不知道的是,它们的无人驾驶车跟沃尔沃、奔驰、丰田、日产这些传统强势车企所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对比起来有没有优势。

在张文利看来,互联网造车更大的价值是给传统汽车注入了新的技术和新的营销模式。他对《汽车观察》解释道:“互联网造车是将车联网整合到物联网,这样一来,消费者的用车体验会丰富多样,这里不仅局限于车内体验,也会结合线上线下,打造一套生态系统,让车如同一部智能手机,与生活的各个环节产生关联。”

同时,张文利指出,正是这种互联网造车的模式的出现,推动了传统造车的演变与发展。“互联网造车模式,更像一个生态系统,就像微信和微博,需要朋友圈来获得更多的关注,要先通过足够的粉丝来点赞围观吐槽来营造用户群体,再优化用户环境和用户行为,然后公司获得利益。而传统汽车是大型消费品,价格不会很亲民,目前还只是一个交通工具,还不是一个生态系统,用户也还不习惯把车当成一个生态系统来用,这会有个很长的周期。但是,互联网造车模式的出现,可以促进传统汽车的发展,会让传统造车也开始变得更智能、更成熟与便捷,慢慢就培养了用户的习惯。”

互联网有哪些优势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35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163位用户关注,32人点赞!

3月31日,中国联通“沃在承载、云创未来”沃云政企行业解决方案推介会上,全面推出沃云政务云及行业云解决方案及产品,包括电子政务云、教育云、医疗云、金融云、环保云、旅游云六大类产品。

无独有偶,在中国联通沃云解决方案的前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也相继在云计算市场布局,中国电信天翼混合云服务近日正式商用,重点关注大中型企业和政府市场。中国移动与百度携手共建新一代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中心。

那么,本次中国联通推出的沃云业务有哪些特色?对于云计算这个庞大的市场,与互联网公司相比,电信运营商有着哪些优势?又存在哪些弊端?

快速成长

中国联通副总经理姜正新表示,中国联通将围绕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快云计算战略实施步伐,发挥云计算对产业生态培养、降低全社会运营成本的重要作用,打造核心能力,形成差异化优势。

姜正新介绍,目前中国联通在全国300多个省级数据中心基础上,规划建设了十大云数据中心,总机架数超过25万架,总带宽超过30t,具备300万台服务器的承载能力。

在中国联通的规划中,云计算业务是基础的、重要的、战略的新兴业务。沃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过去的2014年快速地成长。

中国联通2013年12月12日正式沃云时,沃云只有3个主要公有云产品:云主机、云存储和弹性负载均衡。此后平台、核心区域节点、资源池陆续建设,并且在2014年9月宣布沃云sdn正式商用。截至2014年底,沃云已经包含34个服务单元。中国联通云数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浩宇介绍,2015年底,沃云将推出超过120项产品。

李浩宇表示,中国联通在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战略布局、创新突破、规模发展,已被idc评测为成为国内公有云服务的前三强,拥有客户信赖的服务品质和得天独厚的业务优势。

优势or劣势

艾媒咨询ceo张毅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表示,运营商云服务最大的优势是稳定,并且对于政企客户的服务能力很强。很多大型企业本身就与运营商有着千丝万缕的合作。

相较于互联网企业,运营商在云计算布局上有着天然优势。张毅表示带宽是云计算的先决条件,其对网络的分配具有基础性的平衡作用。运营商发力云计算,可以更好地占用网络资源和基础设施,在稳定性和大数据运行方面都具有天然优势。

也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虽然电信运营商有着基础资源等优势,但在云计算生态建设上已经落后于互联网公司一步。不论是中国电信的“天翼云”还是中国移动的“大云”,以及中国联通在努力推进的“沃云”在知名度和使用广度上均逊色于互联网公司。

与电信运营商还在强调基础资源的多少不同,互联网企业更加注重生态的搭建。3月29日,阿里云“创客+”,将联合百亿元资金,提供从开发组件、分发推广、办公场地、前后期投资到云服务资源的系列创业扶持。4月1日,微软中国启动面向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的微软“凌云计划”。微软将向100家创业企业提供价值一亿元的微软azure公有云服务、软件和开发工具。

上述分析人士指出,云服务不仅仅是传统“机房”的概念,实际上更是一种软件能力。“亚马逊将已经验证过的模式和多余的运算能力开放给新用户使用,最终促成了亚马逊aws服务在云计算市场占据巨大的市场份额。”

开放和差异化

不论对于电信运营商还是对于互联网企业,云计算市场这片新蓝海正成为追逐的新领域。根据《2014-2015年中国云计算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为383.6亿元,同比增长44.1%;云服务市场规模达1645.8亿元,同比增长28.0%。

互联网有哪些优势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02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27位用户关注,24人点赞!

想去旅行?先上蜂窝网或百度旅游攻略研究一下,接着在携程、艺龙或途牛预订机票和酒店,为了找到最便宜酒店,可以直接上去哪儿网货比三家;到了旅游目的地,如果酒店或到达景区不方便,可以在线约车或租车;玩累了想大吃一顿,别急,查看一下美团网或大众点评哪里既好吃又便宜。在线旅游就是这样不断侵蚀传统旅行社的市场份额(图1)。

事实上,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运用已经改变了传统旅游产业链结构及竞争格局,传统旅行社如果不能有效应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增加自身竞争优势,或将受到冲击。传统旅游企业要成功实现o2o转型,需尽快打造两种能力:体验足够好的线上系统,且库存产品足够多,即在宽度上具备“一站式”服务体验,涵盖机票、酒店、门票、团购、自助游、点评攻略、价格对比、支付等一系列功能,同时,在深度上必须有足够多的选择,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有了好产品和好体验,在线旅游企业还必须要有流量的导入,随着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渗透和运用,如果传统旅游企业无法迅速在pc端和移动端占据“入口”,最终仍难逃被“颠覆”的命运。

在线旅游市场集中度高,成长空间广阔

在线旅游业务模式最早萌发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在经历2000年互联网泡沫和2008年次贷危机的洗礼后,美国最终形成集中度极高的在线旅游市场,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公司就占据了一半的市场份额,它们的业务主要集中于酒店预订、汽车租赁和机票预订,这些消费总额在2012年就占据了在线旅游总额的93%(图2)。

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也具有集中度高的特征,cnnic报告显示,国内在线旅游初步形成以携程为代表的ota模式和去哪儿搜索模式两家独大的竞争态势,它们的用户在2013年分别占比为33.9%和22.1%。随着越来越多的ota出现及传统旅行社进入ota领域,携程网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霸主地位至今仍未被撼动。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中国在线旅游市场80%以上交易来自机票和酒店的佣金收入。这从携程的收入上也可以得到反映,其来自酒店和机票的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

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在2008-2013年的复合增长率大约为35%,预计2020年前还能保持20%以上的增长;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产业的渗透率仅为7.5%,相对亚太20%、欧洲45%,以及美国超过50%的渗透率而言,显示出非常广阔的成长空间。

传统旅行社布局o2o转型

美国最大的在线旅游公司priceline 在过去的13年,股价涨幅逾600倍,目前市值过600亿美元。中国最大的在线旅游公司携程目前市值仅为67亿美元,随着携程对同城网、途牛网(tour.nsdq)等一系列投资的完成,中国在线旅游龙头股的空间自然值得期待。

互联网有哪些优势

刚才,几位同志讲得很好,分析了当前互联网发展新情况新动向,介绍了信息化发展新技术新趋势,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听了很受启发。你们的发言,体现了务实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强烈的责任感,也体现了在互联网领域较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对我们改进工作很有帮助。有关部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互联网信息

  • 互联网医疗的市场前景
  • 互联网医疗的市场前景86人关注

    痛点就是机会,这是互联网的名言。曾经,银行里的队伍并不比医院短,中小企业贷款也是一段“血泪史”。“互联网+医疗”能否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或许很难,但是鲶鱼 ...[更多]

  • 互联网有哪些优势
  • 互联网有哪些优势75人关注

    刚才,几位同志讲得很好,分析了当前互联网发展新情况新动向,介绍了信息化发展新技术新趋势,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听了很受启发。你们的发言,体现了务实的态度、创新的 ...[更多]

  • 互联网医疗市场
  • 互联网医疗市场44人关注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之后,各地随之推出优化“互联网+”审批流程的举措,意在打通“互联网+”审批环节的障碍。但由于“互联网+”涉及行 ...[更多]

优质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