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662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2分钟,共有200位用户关注,60人点赞!
刚接了个新班级,前任老师出于好心,向我介绍了班里的一些情况,对于一些特别的学生,更是多次关照。于是我就“心中有数”地走进了教室。
因为这个班级是由两个班合成的,所以刚走进教室时,教室里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犹如走进了花果山。狠狠按捺住内心的愤怒,仔细寻找,终于找到一个忙于自己游戏的男孩,因为他没有大吵打闹,于是我大大地表扬了一番,并说:“你叫什么名字,老师想认识你。”其他同学不可置信地看着我,(终于安静下来了)而他则万分激动地、急急巴巴地说:“我叫某某。”原来是他,他可是“黑名单”上的人物哦!惊讶之余我迅速走到他身边,和他握握手,说:“认识你真高兴,到目前为止,你是最令老师满意的!”这堂课这位同学表现得相当出色。
课后我对此事进行了反思:如果一开始我就认识班里的每位同学,在这种场合,我会留意到这位同学吗?即使留意到了,我会轻易地把表扬送给吗?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我们往往把过多的鼓励、表扬大方地留给优等生,即使他们犯了一些错,我们都要以成绩好来将功补过,一白遮百丑;而对于那些后进生,则给予的是责怪、训斥,表扬时特别吝啬,能不给就不给,一定要给时就来个偷工减料。试想一下,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还有积极性吗?他们对学习还有兴趣吗?此事提醒我,进教室,别忘了把有色眼镜脱掉!
种植爱,收获爱
教师,面对着一个个“聪明的”、所谓“愚笨的”学生,谁能准确地说出他们当中谁是未来的栋梁之材呢?教育就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再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如果我们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最起码要有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教育的爱心,这是一个真正的人民教师不可或缺的师德精神根基。
教育随笔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48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236位用户关注,26人点赞!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师爱是教师的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教育情操,在内容上的表现是教师对全体学生每一个人的关爱、尊重、理解和期待。关爱学生是班主任的天职,只有关爱学生,才能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教育活动得以在宽松的氛围中进行,进而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关爱学生,是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努力工作的原动力,也是保证班主任工作顺利开展的根本条件。
岁月如歌、时光如流,从1992年踏上这三尺讲台,至今已有18个年头了。回首18年的教育历程,我一直用一份热爱去守护学生,用一份真诚去履行职责。在我的心中,教师这个工作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责任,一份爱的倾注。回首18年的教育历程,有过哭、有过笑、有过太多太多的感动,有过无数个与孩子心与心交流、情与情沟通的故事,今天,我想撷取其中的一则,与大家分享。
记得五年前,新生刚入学不久,校长找我,说班里要进来一位特殊的孩子,让我心理上有个准备。这天,小宁在妈妈和校长的陪伴下出现在我面前,那个漂亮的小女孩纤细柔弱,除了那怯生生的眼神,你看不出她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看到小宁有点害怕的样子,我蹲下来,微笑着问她:“你叫小宁吧,喜欢来上学吗?”她躲在妈妈的身后,轻轻地点了点头,我就顺手拉住她的小手,小小的、凉凉的,让人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疼惜;开始她有些惊慌,想把手从我手中抽走,但看到我的眼神中的那份温柔和期待,她不再慌乱和挣脱,而是睁着那双纯净的眼睛静静的注视着我。我握着那有点发凉的小手,把她带到了我们一年级六班,安排在早已为她准备好的靠前排的一张桌子上。
小宁的妈妈在教室门口张望着,我走出来,她含着泪对我说了孩子的大概情况:孩子在三岁时,受过伤,跌坏了后脑,后来留下了残疾,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一不如意就破坏东西、大哭大闹,幼儿园期间经常出去看病,没有系统地完成学前教育。她说,孩子的学习可能不会太好,让我一定不要太在意,她只是想孩子能学个基本的生存能力,让孩子有同龄的孩子作朋友,让孩子能快乐成长,......看着小宁妈妈年纪轻轻却已是满头白发,让同是母亲的我很是心酸,我答应小宁的妈妈,一定会好好照顾好孩子的。
开始上课了,我才发现事情并不是像我想象的那样简单。当课堂上静悄悄时,我听到了有点象咳嗽地吭吭的声音从小宁的嘴里发出来,声音很大,她的脸红通通的,用手按着桌子,桌子也在晃动,同桌及后面有几个小朋友用奇怪地眼神看着她,我马上安排同学们先读课文,咳嗽的声音被孩子们朗读的声音盖过去了。我不露声色地走过去,用手轻轻地抚摸着小宁的头,让她慢慢平静下来,可她的身子却仍是控制不住的抽动。这该怎么办?向校长反映一下?让她妈妈把她带回家?说真的,当时我的心里闪过无数个念头,但当我看到小宁那怯怯的眼神时,我决定:一定要让她留下来,一定要让孩子们接纳她,把她当作一个正常的孩子,不能让孩子们用异样的眼光看她。可是都是刚入学的小朋友,该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们接受呢?和教数学的杨老师商量了一下,让她找了个理由,说帮老师做点事把小宁叫走了,利用这点时间我在班里简单开了个班会,我问孩子们:小朋友们你们生病没有啊?有过感冒么?怎么样知道自己感冒了啊?你感冒的时候最盼望什么啊?.....看着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我告诉孩子们:我们班上的小宁同学也病了,她的嗓子难受极了、咳嗽,她怕影响大家的学习,我们该怎么办啊?......在我善意的谎言中,孩子们逐渐习惯了她上课的声音。
时间长了,我慢慢发现,小宁那颗敏感的心特别渴望关注,下了课,没事时总爱呆在讲台边,围着我说会话。每当这时,不管多忙,我都会停下来和她说上几句。为了让大家真正地接受她,在课堂上只要是简单的问题,我都会找机会让她起来回答,并且及时表扬她,奖励她小红五星......,小宁的字写得很漂亮,我就经常拿她的作业展示给同学看,慢慢的,她越来越自信,课堂上回答问题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亮。课外活动时,我还主动带着她,加入同学们游戏中,在不知不觉中,班里有几个同学已经和小宁成为了好朋友。
进入二年级,由于工作需要我改教数学并兼任班主任,我逐渐发现了小宁对于数学的理解相比语文要差得远,课堂上的注意力也不如语文课集中。为此,我对小宁降低了学习要求,只做简单的题目,原则上让她掌握最基本的运算方法,发现她的点滴进步就及时鼓励,而作业则联系好她妈妈做好协助。
不知不觉中五年过去了,每年到了教师节、三八节,我都能收到一份小宁自己亲手做的礼物,有时是一幅画,有时是一份手工制作。今年参加班主任培训,我把班级网站刚建好,小宁就急着加入了,虽然还不会在班级论坛里操作,但是母亲节前一天,我外出考试,晚上回来就看到小宁的留言:王老师你考试完了吗?考得好吗?考完了我们俩在三人行上说说心里话。第二天正好是母亲节,小宁又在班级留言板上写了:老师,您那么关心我、喜欢我,让感觉您真像我的另一个妈妈,祝王老师在母亲节里能够happy过一天。看着孩子诚挚的祝福,作为班主任,那一刻我是幸福的。我知道,这份祝福,来自爱!
在与小宁相处的五年里,看着她一步一步的走出自卑、走向自信,看着她一天天成熟和长大,我的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满足和幸福。我知道,五年里,我已经在她的心中播撒了一颗爱的种子,我相信,有了爱的倾注和支持,孩子的心将不再孤独和压抑,她也会像其他孩子一样“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总结;
由于个性、兴趣爱好、学习基础、家庭环境等不同,每个学生的情况都尽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区别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您”。作为班主任,要建立一份尽可能翔实的学生个人档案。在处理问题时,把人和事具体结合起来,把“爱”落到实处。如对下岗职工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孩子、应区别对待,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般说来,对待品学兼优的学生在肯定他们长处的同时,班主任要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不足,以便促使他们获取更大的进步,这是一种关爱。对待那些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学生,班主任则要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以肯定性的评价,少用并且最好不用否定性评价,帮助他们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这更是一种关爱。
教育随笔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39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202位用户关注,37人点赞!
多人都说,当老师是一份辛苦的工作。回味一年的教学工作,的确感到当一名老师的辛苦,但其中有苦也有甜。一年来,自己有很多感悟。
教师要多赞美学生,教师的赞美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积极,学习的劲头就越足。作为教师我们都有这样一种感觉,每个班总有几个学生既不勤奋上进,也不惹事,对班级的一切活动既不反对,又不踊跃参加。他们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况下,这些同学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得不到老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老师忽视的学生。在我的班里就有一个这样的学生,在我教他的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几乎没注意到他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同时也改变了他自己。一次课间操,下课稍微晚了点,学生都急急忙忙的往外挤。学生光顾着挤,好象没33有注意到倒在地上的垃圾桶。这时,他主动把垃圾桶拿起来,放到柜子里。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做完操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他。以后发现他的闪光点,立即会表扬他,渐渐地我发现他变了,上课特别认真,作业完成得很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件事给我感触很深,我认识到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对自己充满自信。教师一句激励的话语,一个赞美的眼神往往都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后进生比起其他学生更需要老师的耐心、细心的教导。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教育好这些后进生,让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展示自己。在我担任一年级班主任的第一学期里有两个孩子上课听讲很不认真,同时不爱做家庭作业,导致他们两个的学习成绩很差。家长没有时间管孩子。于是,在课堂上我对他俩特别留心,课下找他们两个谈话。发现,他们并不是那种学习成绩较差、无可救药的学生。我开始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刚开始有点效果,没过几天又开始了,我有些失望,不想再管他们了,但是我如果我放弃了他们,他们更会放弃他们自己,所以我不能不管他们。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动了很多脑筋,一有空就把他们叫到办公室让他们做作业,同时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几天之后,我发现他们已经能够自己按时完成作业了,于是,我及时他们进行表扬。当时我很高兴,同时担心他们坚持不了几天又不能坚持下去了,令我感到高兴的是他们不但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作业的质量也在提高,每次的作业我都给他们写上评语,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对于后进生,要想让他们有所提高,老师一定要抓住他们的弱点,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他们,去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老师是关心他们的,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这样让学生从内心发现自己的错误所在,找到提高的办法,从而努力学习,这样的办法的确是很好的。
我们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内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应该积极去听,与学生交谈,从中了解学生的某些动向。老师要多和孩子沟通,特别是学生犯错误时,更是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对学生大加批评,这样不利于教育好学生。当孩子犯错误时,作为教师,仅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去对待学生实在不应该,工作再忙,也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认真倾听他们的说话。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机会听听学生们的心声,听听他们的想法,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教育随笔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9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43位用户关注,40人点赞!
从教经历中,一定会遇到一些学习习惯差,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往往对待学习缺少激情,对待老师的引导教育,难以持续进步,最终无法真正转变。对于这样的学生,我认为应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经过持续激励来进行教育。
小z平时听课不太认真,总是不自觉地走神,课下作业也总是拖拖拉拉,经常完不成,成绩也一直处于下层。一到五年级一直都是这样的状态,尝试过多种方式进行教育转化,效果却总是昙花一现。作为教育者,我没有任何理由不去用心教育转化这样的学生,如何真正改变他的这种不良习惯,还需要一个长效机制来真正改变他的习惯。
这天上语文课,板书课题后,我回头看到第二排的小z正回头看向后面的同学,平时提醒过他多次上课要专心,此刻我不想再提醒。我对学生们说:“课堂上如果有同学发言,大家可以像小z这样回头注视着发言的同学,这样听课既有效,又能表现出对发言同学的尊重。”小z有点脸红,马上转身做好,注意力一下子又回到了课堂,我向他投以赞许的目光。小z心领神会,听课的状态明显提升了。课堂的一个简单的提问,我首先将目光投向了听课认真的小z,在我的示意下,小z缓缓举起了左手,我像发现了新大陆,马上指名让他回答。一句不太流畅的发言同样赢得了我的表扬:“今天小z听课真认真,发言也很有自信,好样的!”一句中肯的评价好像一簇小火苗,一下点燃了小z听课、发言的热情,一节课下来,小z共举了7次手,我特意让他发了4次言。下课后,还能感觉到小z的神采飞扬。
教育随笔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09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168位用户关注,31人点赞!
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习惯对学生发号施令或对学生施以机械的灌输,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接受者和活动的知识容器。而课改新思想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尽可能地表现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其核心问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只注重教师主导、忽视学生需要和情感体验的现状。例如在“开火车”游戏教学中,传统教学就是教师告诉学生怎样做,而新的课改思想只对学生提出条件:用单脚跳的形式自由组合到达终点,让学生自己创新,通过实践,体验失败,体会成功,并适时加以引导,由两三人的组合过渡到多人组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要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对教学情景的体验,激发以前运动基础上的快乐体验,通过回忆、表象、联想等暗示,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要不断给予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教师对一些典型的创意,要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赞扬。当然,体悟是主体的亲历,主体从体验中获得丰富的内心感受,不仅体验运动的,还包括和同伴之间合作的心灵和谐体验,比赛扣人心弦的刺激与胜利的畅然等,有的体验是可以直接言说的,有的则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在教学过程中,有的体验学生不可能获得,这就需要个别对待,做到差异分层,使每一位学生在各个层次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要创造条件尽量使每个学生都亲历,都有所感悟。
2.引进激励机制
学生间交往的主要形式是竞争与合作,竞争通常是一种激励自我提高的动机形式。个体为了取得好成绩而与别人展开竞争,一个团体为了取得好成绩而与别的集体展开竞争。合作则是一种集体齐心协力的协作活动,这种合作是为使这个集体更好地与别的集体展开竞争或为达到一种共同的目标而互相交流。竞争与合作二者互相包含,都意味着在同一团体中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由于体育竞赛本身具有竞争的行为,或是交替引起合作或竞争,同一小组的成员为了共同的目标,或为了能显示个人之间差别的小组目标而努力时,相互之间也可能发生竞争;几个小组在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时,也可能彼此发生竞争,而小组内成员则可能出现高度的合作。体育教学中学生间的相互交往,不仅可以密切同学之间的关系,发挥每个人的体育特长和动作技能,还可以发挥有体育特长学生所产生积极影响作用,提高合作中的竞争,消除竞争中的消极影响,关键在于教师的“导”。要引导学生从广义上理解竞争,展开组与组如何合作又如何竞争的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胸怀大度的良好性格。
3.灵活运用教法
由于体育课是以直接的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体育课时应精讲多练,使学生的练习密度在课的总密度中占最大比例(一般学生在体育课中的练习密度在35%~55%较为适宜)。还应讲练结合。为了加大学生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可多采用同时练习法、鱼贯练习法、循环练习法等方法。还可增加学生练习的次数,扩大其活动范围,增加障碍物,提高练习难度。反之,如果学生的运动负荷已较大,则应通过缩短其练习的时间和距离,变同时练习为分组轮流练习或相互观摩,改变练习内容,缩小活动范围,减少障碍物等手段降低学生的运动负荷。
在各个年级,尤其是低年级,教师应尽量多地采用游戏的形式组织体育课,但所选的体育游戏或游戏形式绝不仅是娱乐性的,更应是针对性强为体育教学服务的。由于低中年级学生对活动结果已变得十分关心,因此,在低中年级可多采用竞赛法,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增强练习效果,还可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
4.预防事故的方法与保护
4.1方法:在体育活动中往往很多学生就是因为自我保护意识太差而引起运动损伤,所以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授予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首先,当发生危险时要心理镇定,如跌倒时,没有了解伤情不要随意搬动,可以用“疼痛法”判断伤情。其次,合理使用保护方法。如根据人体骨骼生长规律,在球类活动中,当身体突然下落用手撑地时应手指向前;跳起下落时要降低身体重心;扭伤后用冰块冷敷或用水冲;还有剧烈运动后不能马上喝凉水或用水冲洗头部,等等。再次,保护方法贯穿教学。如前滚翻教学时,应教育学生人体在受惯性作用将要发生跌倒时,可顺势做滚翻或滚动减慢速度,保护自己,以免损伤。
4.2保护:体育教学中合理的教学保护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措施之一,在体操教学中尤为常见。对此教师应根据项目的特点选择合理的保护方法,如单双杠练习时保护者的站位、保护的时间、手法和力度是保护成功的关键,还有跳马、跳箱、头手倒立和各种翻滚等都需要教师或同伴的合理保护,除提高安全性之外,还可以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互爱互助精神。
5.采取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群的性格
小学阶段是性格形成期,我们应当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使他们乐于交往,兴趣广泛,与人和谐相处和积极进取。如在体育分组活动中,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不愿参加小组活动,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并在巡视中不时地过问该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及时表扬小组成员取得的成绩,使不合群的学生增添信心,融入群体。此外,还可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这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就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
教育随笔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50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294位用户关注,31人点赞!
一个有道德、有理想的人,他会努力地学习;同时,一个正在丰富自己知识的人,他的道德修养也会在逐渐地提高。一棵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其间,她要历经多少风雨,园丁要付出多少心血。土壤、阳光、空气、水分、养料,哪一样少得了?大风来了,你得帮她直起腰干;虫害来了,你得帮她防虫治病;长大些了,还得修枝、剪枝和整形等等。只有这样,小树苗才有希望长成一棵健康、挺拔的树。那么,一个孩子要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需要父母、老师、长辈,乃至社会中的有德之人、有识之士,付出多少关爱和心血呢?得为孩子们创造怎样的教育环境呢?作为一名教师,我从心里呼吁:生活中应处处都是育人的课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学校、家庭、社区、电视传媒等。因为,孩子是我们的希望,孩子是社会的财富。
学校是进行教育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而老师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德育的实施者,为孩子们适应时代竞争的需要,老师要利用形式多样的教育课堂,促进个人素质的全面优化及提高。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在下面的几个方面有一些想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德育功能。众所都知: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首先,我觉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例如:带领学生大扫除,保持室内卫生,节约使用粉笔。锻炼时,我与学生一同做游戏。升国旗时我首先自己严肃认真,站在队伍里端端正正。教师以身作则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另外,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好大量的准备,备好课,做好课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我觉得要学生守的规矩,我们自己要做到,只有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因此,我们老师必须身体力行,走入孩子的心灵深处,用我们慈爱的目光,慈祥的笑容影响他们。用我们温柔的话语感染他们。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论感化学生,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版权所有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例如在计算一道复杂的计算题时,我一步一步认真细致,不怕挫折,一个小地方都不放过进行讲解,培养学生这种认真仔细,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教学中穿插数学家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并在讲述中国数学家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又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很大的作用的,这时候我就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
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好习惯。
教育随笔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83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17位用户关注,42人点赞!
周春梅
周末,接到一位学生家长从外地打来的电话,说给我快递了一套护肤品,感谢我对她女儿的照顾和鼓励。谢过她之后,我告诉她我的原则:不接受家长的礼物与宴请。这位母亲有些尴尬,一再强调不是送礼,说孩子非常喜欢我的课,回家总跟她分享课上的内容;孩子从外地来到这个陌生的班级后,从我这里得到许多鼓励,树立了自信心,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她平时不在女儿身边,有我这样一位老师,她很感激,别无他意,请我理解一位母亲的苦心。
我理解家长的心情。但作为教师,我有自己的底线。原因非常简单——如果我收了这些礼物,却在课堂上宣讲真善美,面对孩子纯洁的眼睛,我会有负罪感。我珍惜我的课堂,珍惜自己在工作中获得的尊严感,虽然因此被家长与一些同事视为不近人情,也不愿妥协。
这位母亲有一个很优秀的女儿。她经常在随笔中记写自己与母亲每天晚上通电话的细节,朴素动人:特别想把生活中最鲜活美好的部分呈现给电话那边那个最懂她的人。碰到心里积雨的日子,那个温柔的声音,会让忍了一天的泪漫溢,她就得吸吸鼻子,然后编个理由应对关于感冒的一连串问题。也有不愉快的争论,距离加深了误解,结局是她“悲愤交加”地放下电话;但到了临睡前,又会“忽然心里沉沉地睡不踏实”,于是再打开手机,迷迷糊糊地发“晚安”。家的感觉,爱的感觉,最重要的,也许就是这一份“心安”。
学生作文,有些长于感性,有些善于议论,她则两者兼具——谈论社会问题,有远超同龄人的见识,客观理性、条分缕析,给我不少启发。读到精彩处,我常常忍不住与同事分享,他们很好奇这是个什么样的女孩。及至见了本人,才发现是个稚气羞涩的小女生,于是他们又惊诧于其外表与内心的反差。每次阅读她的文字,我都充分体验到“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愉快与自豪。我对她的赞扬,是公正的评价,也希望借此鼓励其他学生向她学习,形成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并非特意的关照。
我把这些意思向这位母亲一一讲述,说这就是我从她女儿那里获得的最好礼物——让我体会到一个教师的幸福。最后,她理解了我的想法,与我商定退还礼物的办法。
教育随笔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85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35位用户关注,47人点赞!
张晓华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客观地受家庭环境、地域所处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选素材、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内容、使用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多年的教学使我真正懂得“课标是源、教材是流”,逐渐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的能力。但也留下了一些教学遗憾:一方面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一、用“发展”眼光去评价小学数学教育对象
1.教师要树立“发展”观
“发展是硬道理”,人的发展首当其冲是各种发展的核心,教学必需坚持“以人为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要打破“只注重书本知识,只注重问题结果”,以“结果对错”做为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唯一评价标准,以“得分高低”做为学生学习成效的唯一评价尺度等从眼前出发,急功近利,有损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落后评价观,而应该思考一下我们今天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明天,对于他们能否自主地学习、发展有什么影响。
2.教师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长远的服务
“终身教育”是时代对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所以做为教育者的教师要从“服务”的角度审视每一天的工作,不仅是一本书、一个单元、几道题等该掌握的知识,而是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的同时,是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自觉的学习”将来能够伴随他们的终身。所以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做好今天的服务,从这样的角度加强自我反思和评价。
3.实现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差异性”是人在素养方面的客观存在,它反映了人在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性,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教育,数学教学应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实施有区别的分层教学;
在评价上,教师更要实施分层评价,使评价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实际。我们必须摒弃那种追求高平均分、高优秀率的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符合自身基础的前提下实现真正意义的发展。我们尤其要关爱“学困生”,理解他们的苦恼,帮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也能够在自身的进步中发展,不至于被排挤在数学、乃至整个学习之外。
二、针对个体进行有效评价
教育随笔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82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172位用户关注,30人点赞!
幼儿发脾气的原因
发脾气是每个孩子外在行为的表现方式,受到挫折、不满足、冷落、等等后哭叫吵闹的现象,常常令家长们束手无策。
幼儿发脾气的成因有许多,该行为的发生与儿童自身的成长、生活环境、缺乏有效的指导及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有关。
一、幼儿自身原因:
1、孩子为了吸引家人对自己的关注与注意,当感到自己受到冷落,会借故哭闹发脾气引起妈妈的关注。比如上幼儿园粘妈妈,将安全感移交在妈妈身上,注意力也不能集中自我发展上,拒绝参加活动,封闭自己的行为。
2、用发脾气的方式和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对抗,对自己看到的不文明现象、不平等现象还没有能力纠正,内心渴望平等与规则,就用自己的内心作斗争,用发脾气表现出来。
3、、当孩子得不到正确的方法或指导时,就会胡闹、破坏,一些让成人困惑的行为就产生了。如案例所说妈妈将孩子关起来,当成人不能以最好的习惯、举止、语言面对孩子时,他也会反过来关小朋友。孩子在不明辨好坏时,会吸收模仿成人。当孩子混乱时、做错事情时,不能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孩子就会以发脾气的方式待人待事。
4、为了一些小事情逃避责任,怕受到家长的责罚,就以哭闹来转移注意力。孩子很多时候不能面对自己做的事情并将责任推向家长,如果家长追究,就会发脾气逃避责任。
二、家庭教养方式的原因:
1、家长缺乏耐心,善用发脾气的方式解决问题,以至于发脾气行为影响孩子。不难看出,孩子有暴力倾向与家长的行为方式有关,通过调查了解到,家长遇事着急通常会大喊大叫并说些粗野的话,孩子也会如此。孩子生活在一个不稳定的环境里,成人对他的态度忽好忽坏,所以孩子会遇事时发脾气,使用诅咒的语言,暴力的行为,在成人不断地训斥中,孩子反复使用这样的语言、行为,让周围人感受到威慑力。
2、由于不被理解而发脾气。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对有些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有时候当孩子兴奋地向家长讲述时,家长们却常因忙于自己的事情,没有回应,孩子会十分恼火的。
3、有的家庭过度溺爱孩子,做事的态度不够坚定,溺爱造成孩子不愿去幼儿园、对某些物品占有欲,他们用哭闹威胁家长以达到目的。
4、家庭成员教育态度不一致,一方管教,一方坦护,使孩子觉得有了“靠山”,就会出现无所顾忌、动辄哭闹的现象来满足自己无理要求,并威胁成人。
三、“规则”帮助孩子
遵守规则的生活会节约孩子的成长成本,给孩子的基本规则,必须符合人性、符合社会文明的,无论在什么环境、什么文化中都要遵守。
在孩子有能力做到的情况下,逐步实施。
1、需要让孩子们知道并遵守以下规则:
a、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孩子们自己判断是非善恶,自发地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与和谐的氛围。
b、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坚定地告诉孩子并执行。
c、争抢时告诉幼儿规则:谁先看到的谁先使用,后来者,请等待。
d、面对幼儿发脾气是的暴力行为,告诉他:粗野的事情不可以做,用文明的方式解决问题。
e、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f、不可以打扰别人。
2、在基本规则的问题上是不能商量的,要非常清晰而坚定地传达给孩子,这样他就会非常懂得在什么时候应该适可而止。哭是孩子调节情绪的方法,这就是哭的意义。所以,不要害怕孩子哭,也不要被孩子的哭所控制.一段时期过去就会好的。
3、规则是具有弹性的。比如看电视这件事,成人很容易与孩子发生冲突,引起孩子发脾气。和自己孩子商量好一个小时或固定的时间,成为相互之间的一个约定,它就是一个规则,在这个时间里看电视的自由由孩子自己把握,家人不可以打扰与破坏,一个小时之后孩子并没有离开电视,因为孩子没有看到结尾,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掌握弹性的规则,让孩子看完结尾,保持孩子对一个故事的完整性。
假如规定的时间到了到了,故事也结束了,孩子没有遵守规则,家长要提醒孩子,坚定而亲切的语气告诉孩子,孩子也许会大哭大闹,没关系,这是他调整的一个机会,让孩子哭一会,给他空间,让他慢慢调整,因为我们制定规则的目的是让孩子接纳,这是和他的约定好的,他需要从现在开始遵守自己的约定。
4、购物、买物品、去超市,和孩子商量一个规则:只能挑三样东西,满足孩子的愿望同时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年龄小一些的孩子这样做,对大一点的孩子,给孩子5元钱,让孩子选择适合的商品,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满足孩子内心需要,满足孩子愿望。
5、在交往中让孩子们先制定游戏规则,并共同遵守游戏规则是非常必要的,在游戏中教师要作为一个观察者,培养幼儿逐渐自己解决问题、处理矛盾的能力。
教育随笔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00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15位用户关注,32人点赞!
我是一名刚加入幼教事业的年轻教师,接触幼教之前,只是单纯的喜欢'玩'小朋友,觉得他们很可爱、很天真,待久了后,就发现他们都是小恶魔--对一件事物的耐心较少、很难讲道理、烦了就哭闹,等等一些,让人头疼。
所以,在正式开始这份工作之前,我设想了很多会遇到的问题,尝试着上网查资料来解决问题,但是,这些依然不能满足我对这份工作的好奇和期待。
与小朋友们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这样自然而然的发生了--晨检,开园第一天,我跟着保健医坐在门口对小朋友们进行晨检。对于新的环境,不管是孩子还是我,都好像显得羞涩、陌生跟不自然,一只小手畏畏缩缩、极不情愿的伸给我,另一只手还要牢牢的抓住妈妈,眼睛对我充满了戒备,没有哭闹算是很给面子了,但,依然让我万分难堪,难道我长了张天生的恶人脸?这以后的工作我该怎么进行呢?
后来,通过各方面业务学习以及查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发现:孩子要勇于表现自己,愿意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那么,作为老师呢?作为家长呢?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做的比小朋友们更好呢?作为教师的我,来到新环境应该比孩子适应的更快,以自信可亲的笑容面对他们。
那天起,我告诉自己--不管是在任何地方、什么时候、碰到谁都要主动的亲切问好,孩子们的眼睛是纯真的、雪亮的,教师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感染到他们,让他们觉得自己是被尊重、重视的。于是我向成为'孩子王'迈进了第一小步。
通过不到半个月的努力,我看到了与孩子之间互动的变化,尤其是小(1)班的一位小朋友,让我印象尤为深刻:忙碌的冬日晨检,由远及近的一声声'赵老师,早上好'致使我将疑惑的视线调向园外,看到一位小朋友还坐在妈妈的正在行驶的自行车后座上,挥动小手激动的向我打招呼,小小的个子,使出浑身力气呼喊的声音也没能传多远,一直执着的喊到我答应为止,那呼喊声极其震撼的敲击着我的心房,在回应她的同时我急速走到园外待自行车停稳,伸手将她从后座抱下嘱咐她应该多注意安全,领着她进入园内参加晨检,看着她明亮的笑脸还有一丝我回应她后的得意,那一刻,有一股暖流划过,原来,她小小的身体有这样一股能量向我传来!
那一刻,我知道了,他们,离我又进了一步。
孩子们的世界是单纯的,他们耐心少,那么,是不是因为这件事情对于他们来说太简单或太难,不适合他们认知水平?他们难讲道理,那么,是不是应该弯下腰认真的听一听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他们烦了就哭闹,那么,是不是缺少沟通,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应该有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