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应急管理办法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3228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9分钟,共有173位用户关注,27人点赞!
一、满足各项事业和人民群众基本需求是档案部门应尽职责。“十一五”以来,提供各类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参考和凭证价值的档案材料越来越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以国家档案资源建设为核心,加大了收集力度。各级档案部门与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合作,也加强了企业职工、社会保障等方面档案工作。民生档案工作引起高度重视,民生档案包括各类与民生有关的专门档案,各级档案部门大力整合各类民生档案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的新高潮,许多地方档案部门把人民群众利用最多的政策文件、档案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各级档案部门围绕民生指导建档,加大档案资源整合力度,从源头上加强民生档案管理,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十一五”期间,各级档案部门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紧贴百姓需求,出台各种措施,促进档案服务民生;各地区相继加强民生档案工作,大力建立和开发民生档案为民生服务。“十一五”期间,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突破口,提出要转变重事轻人、重物轻人、重典型人物轻普通人物的传统观念和认识,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是构成推动档案工作为科学发展服务和实现档案工作自身科学发展“三个体系”建设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目录》的出台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基本需求。
二、以人为本,树立“大档案”观念,规划专业档案管理。2010年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提出:实施“以人为本”战略,重点在档案资源建设上有普遍改进,全面完善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各级档案部门开始在档案资源建设过程中大力实施“以人为本”战略,凡是涉及人民群众的档案,凡是人民群众需要利用的档案,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用的档案,都逐步纳入档案资源建设体系,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形成的档案应建尽建,全面覆盖。
在全国档案系统内树立“大档案”的观念,即国家档案资源体系既包括国家档案馆已经和准备接收的档案,也包括各级国家档案馆尚未和不准备接收的档案,既包括党政机关、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档案,也包括民营企业、各种经济与组织以及家庭的档案;既包括“红头文件”之类的档案,也包括大量的各类专门业务档案;既包括反映党和国家重点工作及各单位基本职能的档案,也反映个^各方面权益的档案;既包括纸质档案,也包括录音、录像、电子等磁介质档案,从而全面收集、全面管理。2011年开始,国家档案局调研起草“专门业务档案框架体系”,规范业务档案的归档与管理。各级国家档案馆也同时扩大接收范围,调整接收时限,以民生档案资源为重点,进一步丰富档案内容,完善馆藏结构。《基本目录》的出台就是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部分。
三、“求基不求全、求熟不求新、求实不求理、求高不求低、求稳不求急“是《基本目录》的编制原则。所谓“求基不求全”是指现在档案的种类越来越多,《基本目录》只列入“最基本的”部级专业档案目录,就是各项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基本需求必须建立的档案种类。第一批50种里面就包括早期的专门档案,如上世纪50年代就出台了有关会计档案的管理规定,最早的是1956年财政部、国家档案局首次出台的《预算会计帐簿、凭证、报表保管销毁暂行办法》。改革开放后,80年代出台了一大批专门档案管理办法,如地名档案、艺术档案、审计档案、人民法院诉讼档案、人民检察院诉讼档案、商标档案、公证档案等。新世纪之后,又有普查档案、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等一大批专业档案管理办法出台。“求熟不求新”就是强调已经成熟的专业档案列入《基本目录》,如婚姻登记档案、城建档案、气象档案等;这里还包括经过多次修订的许多专业档案管理办法,如会计档案、艺术档案、诉讼档案等。列入《基本目录》的,有些是一直就存在,需要制定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的,如病历档案、地质档案。“求实不求理”就是强调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存在,可能在逻辑关系上不一定完善。如公安业务档案与户籍档案,按逻辑上的从属关系户籍档案应属于公安业务档案的一种,没有必要单列,但户籍档案在基层公安派出所一直是独立存在的,不仅数量大,而且保存时间长,与其他公安业务档案存在明显的不同特点,“户籍档案”一词也已应用多年,深入人心,因此在《基本目录》中将户籍档案单列。城建档案与房屋产权登记档案也是类似情况,许多地方既有城建档案馆,同时也存在房地产档案馆。“求高不求低”是指在《基本目录》中有些内容强调由较高类目的档案综合出台,不单一出台,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就包含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多个险种内容,不再单一出台医疗保险档案的管理办法。现已出台的一些专业档案管理办法经过一定时间运行,在一定时期后经过修订可以合并,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档案,伤残抚恤人员档案、殡葬服务单位业务档案等可以合并为民政业务档案。“求稳不求急”是指《基本目录》的编制力求稳妥。根据《基本目录》编制前的调查,我们了解到现实中存在大量不同种类的专业档案,粗略统计就有300余种,这其中许多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甄别、论证工作,不能急于求成,我们将分批推出,这次《基本目录》的50种,都是最成熟、争议最少的专业档案。
第一批专业档案大部分是比较成熟,或是原来已有,或是刚刚修订过的,如2006年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办法》,就创新地提出保管期限为100年;2010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与国家档案局新修订的《电影艺术档案管理规定》,为适应电影体制的多元化,提出向电影资料馆移交档案,给予一定的补偿。有些是需要或计划要修订的,如会计档案;有些以前已有专业主管部门制定的管理办法,现在要专业主管部门与国家档案局联合制定管理办法;有些是在基层已经存在,群众生活也急需规范管理的。
四、《基本目录》的出台,将引领、规范专业档案的管理,加强专业主管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进一步合作,加大对重点专业档案项目的监管力度。《基本目录》对当前档案工作也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各专业主管部门应根据本目录会同国家档案局负责编制相应种类的专业档案归档范围和管理办法。在国家出台相应制度前,各省级机关专业主管部门可以会同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编制本地区的相应种类的专业档案归档范围和管
理办法。要求对于已有管理办法的专业档案,超过5年的,专业主管部门要启动审查程序,需要修订的,分批进行修订。
各级档案部门应积极联系、协商、推动专业主管部门联合编制相应种类的专业档案归档范围和管理办法。各级档案部门尤其是省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国家出台相应制度前,要积极探索、总结本地区已经出现的专业档案种类,会同专业主管部门编制本地区相应种类的专业档案归档范围和管理办法。实际上,以前出台的管理办法,也是地方先出办法,国家总结地方经验,再出台国家办法。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就是总结了天津、山东、浙江、上海、广东等地的经验,再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国家档案局制定《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地方在这方面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许多专业档案只产生在地亢最终也主要是移交给地方国家综合档案馆保存,中央、国家机关并不一定形成这方面的档案,档案的产生和利用主要在基层。
五、《基本目录》单列出的“文化类”专业档案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举措,也是多年来档案部门积极主动加强档案文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真实写照。艺术档案有的已有上百年历史,改革开放后,艺术档案管理办法就较早由文化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出台,1983年11月,文化部和国家档案局颁布《艺术档案工作暂行办法》,这个管理办法在2001年又重新修订,包含文学创作,艺术表演,美术、摄影,艺术教育,文化交流,个人艺术等活动的档案,为艺术的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基本目录》“文化类”中新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是亟待重点保护的文化类专业档案。在当前全国上下共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下,档案部门既义不容辞也责无旁贷,必须承担起“文化类”专业档案的监督、指导及管理等重任,为文化建设作出档案部门应有的贡献。
档案应急管理办法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88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185位用户关注,47人点赞!
指导意见(试行)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促进全省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体系完善和执法能力提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意见>;的通知》等规定,现就推进全省应急管理部门安全生产分类分级执法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职责,推进安全生产分类分级执法工作,不断提升执法效能,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严防较大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工作目标。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依规查处违法行为,消除事故隐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明确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监管执法职责及事权划分,统筹执法资源,完善执法体系,解决多层级重复执法、选择性执法和执法“宽松软”等突出问题。到2021年底,完成安全生产执法的分类分级工作,确保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层级分工清晰、监管执法事权划分明确,实现每一家生产经营单位对应一个层级监管执法主体,持续推动执法效能提升,为实现安全生产执法体系和执法能力现代化提供基础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规划推进,按照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要求,厘清不同层级执法管辖权限,明确监管执法职责、执法范围和执法重点,避免多层多头重复执法、层层下放转移执法责任。
──坚持先分类、后分级,科学划分生产经营单位类别,合理划分省、市、县三级应急管理部门执法事权,结合执法情况实施动态调整。
──坚持执法重心下移,安全生产执法职责主要由市、县两级承担,日常执法检查、一般违法案件查处以县级为主。省应急管理部门强化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职责。
──坚持突出重点,优先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地域和重点环节监管执法分类分级,确保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年度执法全覆盖。
三、分类标准
各级应急管理部门组织开展辖区内监管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摸排工作,以安全生产风险等级为基本依据,结合生产经营单位行业类别、所有制及隶属关系、生产经营规模等因素,科学划分企业类别,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信息和名录库,为分级监管提供基础性支撑。
(一)行业领域类别
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为基准,分为煤矿、非煤矿山(含尾矿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企业类型,其中工贸八大行业参照《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行业安全监管分类标准(试行)》(应急厅〔2019〕17号)执行。
(二)生产经营规模
以国家有关企业规模划分标准为基准,将生产经营单位分为大型、中型、小微型等类型。同时,根据所有制及隶属关系,划分为中央、省属、市属企业和其他类型。
(三)风险等级类别
1.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和一般生产经营单位。根据生产经营单位所属行业特点、安全生产风险等,将其划分为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和一般生产经营单位。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包括安全生产风险等级较高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采场或者排土场边坡高度200米以上的露天矿山,建设在大型工矿生产经营单位、大型水源地、重要铁路和公路、水产基地和大型居民区等重要生产生活设施上游的尾矿库,高压高含硫石油天然气开采生产经营单位;涉及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和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烟花爆竹生产、批发单位;金属冶炼生产经营单位;涉爆粉尘生产经营单位等。近三年发生过造成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经营单位、纳入安全生产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对象的生产经营单位、检查发现存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试生产或者复工复产的生产经营单位均列入重点单位。重点生产经营单位以外的为一般生产经营单位。
2.建档管理。以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等级为基本依据,结合生产经营单位自身安全生产特点、重大隐患情况、发生事故情况以及守法情况等,参考以下分类标准,将辖区内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和一般生产经营单位划分为“a、b、c、d”四档,进行差异化精准执法。
(一)a档。主要是三年内未发生过造成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且未被应急管理部门实施过行政处罚的一般生产经营单位。对a档生产经营单位以提供政策辅导宣讲、强化服务为主。
(二)b档。主要是三年内未发生过造成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但是被应急管理部门实施过行政处罚的一般生产经营单位。对b档生产经营单位原则上采取“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三个执法年度内实现“全覆盖”。
(三)c档。主要是三年内未发生过造成人员死亡的生产安全事故,或发生过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或被应急管理部门实施过行政处罚,且不存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对c档生产经营单位原则上在一个执法年度内实现“全覆盖”执法。
(四)d档。主要是三年内发生过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或一年内发生过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或一年内被应急管理部门实施过行政处罚,或存在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重点生产经营单位。对d档生产经营单位,确保一个执法年度内最少实现一次“全覆盖”执法,必要时可在当年适当增加检查频次。
四、分级执法
根据全省安全生产执法实际,合理划分省、市、县三级应急管理部门的执法事权,确保每一家生产经营单位原则上对应一个层级监管执法主体。
(一)关于安全生产执法分级
1.省级应急管理部门。省应急管理部门强化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职责,承担法律法规规定由省级承担的安全生产执法职责。负责辖区内中央管理企业一级分公司、子公司总部和省属企业总部,以及经营范围涉及全省的、风险等级较高的大型民营企业或其它所有制企业总部的监管执法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随机抽查或交叉执法等方式,每年抽查一定数量的由市级、县级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的生产经营单位。组织查办辖区内重大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案件。
2.市级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协调和监督本地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工作,承担法律法规直接赋予本级的执法职责,负责辖区内中央管理企业二级及二级以下层级分公司、子公司,省属企业的一级分公司、子公司和市属企业总部,以及安全风险等级较高的民营或其它所有制企业的监管执法工作。根据实际情况,每年抽查一定数量的由县级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的矿山和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以及规模以上其他工矿商贸企业。组织查处辖区内跨区域和具有重大影响的复杂案件。依法查办园区、开发区等管理机构移送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案件。
3.县级应急管理部门。县级应急管理部门主要承担法律法规赋予本级的执法职责,负责辖区内除省级、市级应急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以外企业的监管执法工作,组织指导乡镇及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的执法工作,依法查办上级交办的有关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案件,依法查办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园区、开发区等管理机构移送的违法行为案件。
(二)关于行政处罚案件办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县级以上应急管理部门均有行政处罚权的违法案件,由具体实施监督检查的应急管理部门按照上述分级原则实施行政处罚。依法应当由上级应急管理部门作出吊销相对人的许可证件等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逐级报请上级应急管理部门作出处理决定。
(三)关于举报办理。举报一般按照分级管理权限由市、县应急管理部门核查处理。上级应急管理部门指定下级应急管理部门直接核查处理的,下级应急管理部门不得再行移交。上级应急管理部门对交办的举报案件办理情况进行监督指导。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全省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一盘棋”的思想,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积极推进,于2021年6月底前制定本地区分类分级执法实施具体办法,确保分类分级执法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扎实有效推进。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立足本地区安全生产实际,建立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信息和名录库,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分类,合理划分执法层级,并进行动态调整,着力破解重复执法、选择性执法。在分类分级基础上科学编制执法计划,确定辖区内重点企业名单,按明确的时间周期固定开展“全覆盖”执法检查,在此基础上,对其他企业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抽查。
(三)规范执法行为。实行“启动会+现场执法检查+总结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全过程在场”和“执法+专家”的“三位一体”执法模式,寓服务于执法之中,进行“说理式执法”。综合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落实“互联网+执法”工作要求,提升监管执法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建立完善联合执法机制,依法依规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严重违法失信行为惩戒制度,提高执法效能。
(四)强化监督考核。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要把推进分类分级执法作为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重要任务,纳入年度安全生产考核内容。上级应急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下级应急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科学合理划分执法事权,既要防止多层多头重复执法、又要防止层层下放转移执法责任,弱化执法效果。
档案应急管理办法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66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159位用户关注,59人点赞!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规范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和处置工作,推进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预案。修订了《河北省气象局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应急预案建设指导工作。组织收集了全省气象部门应急处置案例,其中2项入选《全国气象部门应急处置案例库选编》。参与了省政府关于突发事件应对法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二是优化机制。建立健全了气象应急部门联动机制,确定了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部门联系人。组织与省安监局签订了气象灾害防御联动机制合作协议。三是提高能力。组织编写了“河北省突发公共事件综合预警信息系统”项目建议书,并得到省发展改革委批复立项。组织建立了气象应急处置现场服务队伍,为省政府推荐报送了气象灾害应急处置专家,加大了应急物资储备力度。四是规范值守。牢固树立政务值班无小事思想,从制度、人员、纪律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明确了值班责任,规范了值班处置程序,抓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工作,年内共向中国气象局、省委、省政府报送各类突发事件信息报告53期。五是应急处置科学有效。面对春季罕见气象干旱、石家庄重大雷击倒塌死亡事件、国庆气象安保、初冬暴雪天气等严峻形势,多次启动应急预案或进入特别工作状态,应急响应时间达22天,尤其是11月份首次启动河北省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也是省政府首次启动政府专项预案。应急响应期间保持清醒、科学应对、措施有力、效果明显,得到中国局和省领导高度评价。
(二)加强综合协调与督查督办,推进党组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
一是改进完善目标考核评价方法,做好日常管理。优化全省气象部门目标管理考评机制,加强了督查督办、日常管理以及各市气象局社会满意度等方面的考核。组织开展了20xx年河北省气象部门创新工作评比,5项被评为河北省气象部门创新工作。
二是加强督查督办和提案督查办理,推动各项重点任务高标准完成。修订完善了《河北省气象局督查督办工作实施办法》,加强对省领导批办事项、省气象局党组会议和局长常务会议以及局领导批示的督查,全年发出专项督办通知书16份次,努力做到交办到位、督查到位,推动了重点、热点和难点工作的落实。深入开展调研,较好地办结了省人大和政协提案交办件,被评为省政府系统良好承办单位。较好的坚持了每月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和下月工作计划内网通报。
三是强力提高公文质量和运转效率。制定了《河北省气象局机关公文处理考核暂行办法》、《关于切实提高公文质量和规范公文报送有关事项的通知》、《局文印室发送公文暂行规定》等一些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坚持公文运转第一时间协商办理、第一时间送审签批、第一时间传达落实。全年共收办机要文件1118件,普通文件1320件,领导批示26件次。送审签批正式文件近600件,并将省局下发普通文件全部上网公开。开发了基于notes的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组织开展了相关培训,印发了《电子公文传输系统管理暂行办法》,与各市气象局和省气象局各单位实现公文无纸化传输。
四是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规范机关行政行为。规范了请示报告程序和相关材料报送工作;调整和明确了部分议事协调机构和人员;改进了省气象局领导到市县局考察调研接待工作;完善了政府信息公开程序并及时更新,气象局在省政府非重点联系单位中公开信息数量居前完善印章管理办法,监督用印949次无差错。
(三) 统筹信息宣传资源,构建良好舆论环境。
一是完善机制。改进了宣传工作奖励办法,规范了气象信息报送工作,加强了对新闻采访的管理。二是加强培训与实践。上半年组织了全省气象信息宣传会议暨培训,下半年组织各市局通讯员到中国气象报社实习一周,同时抓住重大事件、重大活动组织联合采访,深入一线进行报道,并与媒体加强联系,取得较好效果。三是开辟资源。在省政府门户网站和河北新闻网开办了气象专栏,改版了气象政务内网和河北省气象局门户网站,举办了内、外网站应用开发培训班,对网站运行管理机制进行了优化调整。四是宣传稿件数量居全国气象部门前列。截至11月底,中国气象报刊发全省稿件496篇(列全国气象部门第2位),《中国气象报内参》刊稿10篇,cma和新气象网站刊稿710篇。据不完全统计,省级以上地方媒体刊稿500篇,省级以下地方媒体刊稿680篇。五是重要信息编报数量和质量得到提高。中国气象局《要情摘报》采用省局信息48条(列全国气象部门第4位)。全年向省委、省政府报送信息近200条,省气象局办公室被省政府办公厅评为信息工作优胜单位,省委办公厅采用信息分数在各非重点联系省直78个单位中名列第6位,已达到优胜单位的标准。
(四)加强综合服务,保障机关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做好会议服务。圆满完成全省气象局长会议、半年工作汇报会议、月度全体处长会等重要会议的筹备组织,参与了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气象文艺汇演的会议服务,组织协调召开了19次局长常务会、20次党组会。承担了全省气象局长会议主报告和总结、省局党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报告和整改落实方案、向沈晓农副局长、张和副省长等领导汇报材料等重要文件的起草、修改。完成了省部合作协议的前期协调及材料编写。
二是做好文印服务。通过notes接收中国气象局文件1589份,秘密级以上文件5份。发送中国气象局文件130份。省政府电子公文交换系统接收公文35份。打印正式文件近625份,一体机印刷文件9万多张,复印机印刷文件7万多张。
三是做好文书档案服务。整理局办公室20xx年档案文件169卷,对各内设机构纸质档案文件进行了统一电子档案文件的归档工作。修订了《河北省气象局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印发了《河北省气象局机关档案平时归档类目与保管期限对照表》。
四是加强机要保密。就秘密载体销毁、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管理、保密及普通密码工作制定了相关制度,组织开展了保密承诺书签订,订购和发放了《保密工作手册》,开展了全局性的保密大检查,向省委保密局申请开通了“机要交通”。全年接收密码电报5份,销毁密码电报10份。五是加强部门安全稳定。积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三项行动”,7-9月开展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年无重特大责任事故发生。
六是史志年鉴工作取得新进展。编制了xx年度全省气象部门大事记;完成了《气象年鉴》、《河北年鉴》、《河北经济年鉴》和《河北统计年鉴》有关气象内容的编写上报。地方气象志修订初稿基本完成。
七是为三批4人(次)办理了出国手续;接待各级领导来访20批(次);组织完成省气象局、各市气象局和直属单位宣传册的设计印刷工作;对机关空调、办公家具及时进行了添置、检修。
八是增加了省局机关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责,配合计财处开展了全面清查,认真做好清理报废废旧设备和资产移交工作。
档案应急管理办法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17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103位用户关注,33人点赞!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249-02
急救中心档案信息是以不同载体保存的历史记录。这些具有利用价值的资料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必须具备一定的完整性。但由于对其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急救中心档案基础工作还不够完善;人员操作随意不规范;资料收集不够及时;工作欠协调;借阅手续不严格;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致使档案资料分散,收集遗漏,以至导致一些资源的损失。因此,必须加以进一步规范与改进,从档案信息的内容要素、收集传递,到保存利用等,形成一整套科学严谨的管理系统。
一、档案信息资源收集范围的界定
档案资料的收集是档案管理的主要业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与个人的信息利用需求日益强烈。这就给急救中心有用信息的获取和收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救过程中,急救中心客观地记录有病人急救全程实时全方位录像录音以及纸质数据信息,不仅是医患纠纷处理的法律依据,还是医院应急能力及专科特长的实际体现,是考核评价急救人员绩效的客观依据。档案部门必须将其无一遗漏地尽收囊中。
1.急救中心历史沿革资料。急救中心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支到独立,整个发展历程全貌的信息资料是重要的档案信息资源。中心档案中必须如实记录反映。诸如中心的场地、设施、设备、规划、设计、建设等原始影像、视频、图纸资料,以及组织机构的变迁;印模式样的启用更改;文化、科技、制度、管理经验等传承资料都在收集之列。
2.院前急救全程信息资料。院前急救全程档案所记载的内容不同于医院门诊与住院部门。急救全程档案必须从急救中心受理报警、调度员派车开始,到现场抢救,送达医院全部过程的信息资料无一遗漏地记录在案。大到病名病因、责任大夫护士、救治用药措施,小到出车车型、车速、行车公里数,细到调度员接警的对话语态、派车指令的录音资料,都要收集在案。病人姓名、地址、起止时间以及各项收费等信息资料也自然照收不误了。这些档案信息资料收集后,还应按照病种、发病年龄与地域、发病原因及时进行分类、整理、编目、归档。并通过计算机系统,实现档案统计、保存、检索及应用的系统而科学的管理。不仅方便卫生主管部门及科研工作人员的快速查询,而且在发病规律研究、抢救经验总结及预防方法的探索方面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3.中心行政活?幼柿稀t谠呵凹本热?程信息资料收集的同时,急救中心还要拓宽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收集开发工作。一是上级机关下达的决定、制度、通知等指导性文件;二是本中心上报的总结汇报材料、请示报告及相关批件; 三是大型会议纪要、重大事件、学术研讨、医疗保健、人才培训,及其党办、工会、团委活动及各科室日常例行活动情况等材料的完整收集,以充实档案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二、收集方式的创新
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是做好档案服务工作的基础。新颖的信息资源收集方式,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收集效果。因此,很有必要打破按部就班的收集习惯,多管齐下,迅速及时地获取完整齐全的档案信息。
1.主动出击收集法。急救中心档案工作人员可以改变坐等报送档案资源或被动接收的传统做法,采取积极采集方式,真正走出办公室,加强与各科室相关人员的联系和协调,确保档案信息能及时收集,了无遗漏。档案工作人员还可以自己动手,亲自进行中心召开的大型会议的拍摄,或参与重大事件与活动的拍摄,直接获得齐全完整的第一手照片与镜头资料。
此外,为方便应急事件的处理,档案部门还可以主动建立以辖区户主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为内容的社区居民急救信息档案。并收集辖区范围内医院的地理位置、急救设施、专家优势、血量存储,以及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确立处置预案,为病人赢得更多抢救时间。
2.档案组织网络收集法。急救中心可以成立自上而下的档案组织管理网络机构,在各科室设立兼职档案员,正式行文明确要求其负责本科室档案收集与报送,并对收集时间、归档内容及其目录编排做出具体规定。档案部门针对所收集报送的信息资料,在鉴别分类的基础上,整理归档,统一进行分卷编号,列出目录明细,以备检索查询。
3.“非常规资料”的追踪催交收集法。“非常规资料”是一些临时性工作形成的文件资料。诸如赴外地参会的会议文件资料;同合作单位业务洽谈形成的合同或协议等契约资料;机关工作人员调离退休变动?r需要移交的文件材料;上级部门授予的荣誉证书;以及一些专项活动的文字、声像、图片等。这些资料如不及时收集,极易散落在部门或个人手中,档案工作人员要主动提醒,及时追踪收集催交。
4.电子文档网络上传收集法。随着办公自动化和档案信息系统计算机管理的普及,急救中心各部门对档案信息资源实现了联网互通。档案部门要充分利用网络功能,通过上传方式进行文件和图片资料的收集,形成电子文档,方便查询与共享。
三、档案管理制度的完善
急救中心档案信息管理体系的健全与完善,不仅要明确档案信息收集的范围,在收集手段方面还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和变化,建立一系列档案管理制度,用健全与完善的管理制度做保证。
1.档案管理人员职责的制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为依据,结合院前急救医疗工作的特殊性,制定《专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兼职档案员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强调档案集中统一的管理原则,在明确专职人员收集、整理、归档、保管、保密、监督等方面的责任的同时,明确各科室兼职档案员的职责,要求将分散在各科室的文件、信息资料随时收集整理,送交归档。
档案应急管理办法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40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9分钟,共有178位用户关注,23人点赞!
如2008年中国“汶川大地震”,使得大量的档案资料因为掩埋而遭受重创,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2011年3月,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遭受持续的雨袭击,致使一部分公共机构及商业机构的档案文件受到一定程度的损毁,不过这些机构都能够科学有序地对于已经受损的档案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与修复。其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就是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的档案抢救应急预案。所以,我国各级档案部门要积极地预防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必须不断地提高档案应急预案的管理能力与水平,尽可能地降低各类突发事件对于档案的危害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和降低档案人员与各类档案信息可能遭受的损失。
1 加强应急预案管理是档案部门成功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基础和保证
档案的应急管理是指档案部门通过对于自然界与社会所产生的各类突发事件的原因、经过与后果进行综合分析,在有效整合档案领域当中有关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的一整套积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事前防范、事中反应和事后处理的管理程序和手段。档案应急管理通常具有突发性和非程序性的特点,但同时又必须满足预见性、系统性和创新性的要求。所以应急预案也是成功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基础和前提。
1.1 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属于档案安全的最迫切要求。在过去,世界很多国家的珍贵档案资料,都曾经遭受自然和人为灾害的毁灭性打击,产生了巨大的难以估量的损失。如2001年发生在美国的“9・11”恐怖袭击事件,让位于世贸中心的很多金融机构的计算机数据档案瞬间被毁。而各类频发的突发事件,不仅增加了档案管理的难度,也为档案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这就迫切要求各级档案部门必须展开积极的行动,不断加大应急预案的管理力度,以便于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
1.2 应急预案管理能够提升档案部门的应急管理能力。实践证明,应急预案是积极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各级档案部门通过制定和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从而规范档案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不仅有利于使各级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树立高度的风险防范意识,而且有利于及时鉴别和处理各类档案的安全隐患,并增强应急管理工作的能力,在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上,在应急预案的各个环节上,都能做到未雨绸缪,并提高应急决策的主动性、时效性与科学性要求。
1.3 应急预案管理可以增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保障力。2010年5月12日,国家档案局局长兼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建立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并根据《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与《档案馆防治灾害工作指南》等规定,明确要求我国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必须重视应急预案在档案安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并明确了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完善应急预案管理标准和要求。这也表明,强化档案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能够促进档案安全体系的构建,并为提升档案管理安全增强保障力。
2 国外应对档案管理突发事件的有效设计
2.1 重视档案工作人员的责任与分工。在档案部门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国外非常重视档案人员的分工和合作,档案馆(室)的工作人员队伍通常非常精简,因此,要求各工作人员在平时的档案管理突发事件中,各项预防工作和应急处理都非常明确。如加拿大温莎大学所制订的档案防灾减灾计划把档案工作人员分成三类,分别是灾害预防小组和灾害行动小组以及灾后恢复小组,分别负责在档案灾害发生前的预警预防、灾害发生时的应急救援以及灾害后期的档案修复工作,并且均依据不同的职责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培训工作。
2.2 加强档案部门可能遭受的灾害研究力量。在国外,档案部门比较关注可能面临的灾害和突发事件研究,并热衷于突发事件对档案建筑和馆藏档案造成的危害,并高度重视各项预防策略。如美国档案机构就非常重视自档案馆(室)建筑和应急设备以及应急人员培训等各个方面来采取措施,以便于更好地降低对档案机构的各种危害。在2008年举办的国际档案大会上,日本某档案学界专家曾指出,对于文件管理机构来说,预防和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是保护档案文件资料安全的重要措施。全部文件保管设备都应当在紧急状况时,确保档案实体不会遭受严重的损坏。
3 目前档案部门在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档案应急预案的严重缺失,管理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目前,很多档案部门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重视不够,很多还是缺乏高度的防范意识,即使制定有应急预案,在体系上还很不健全,甚至有很多的档案管理部门,根本就没有制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另外,大部分的档案部门也大都将重点放在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制定上,往往忽视了事故灾难、社会不稳定事件和网络冲击等应急预案的制定,比如对于网络侵入和篡改等方面的威胁甚至没有丝毫防范意识,这就出现了档案部门应急预案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的状况。
3.2 应急预案内容空洞,风险评估体系不够合理。 现阶段的各级档案部门,在应急预案的内容方面,大多是因为仅仅注重形式而脱离实际,并且存在着相互抄袭的现象,结果造成在操作时受到很大的局限性。另外从总体范围看,由于很多档案部门尚没有完善的档案风险等级评估体系,还没有进行档案的安全分级管理,这就造成在各类档案的实际存放过程中,往往忽略将珍贵、重要的档案进行集中存放,这样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就会乱成一团,反而使珍贵的档案得不到及时抢救,造成巨大损失。
3.3 没有明确的奖罚标准,缺乏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在各级档案部门已经公布的应急预案中,很多缺乏档案应急管理的绩效考核机制,这样就会对于考核标准的界定不够明确,缺乏绩效考核的标准和奖励机制,档案应急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与成就感就会明显下降。而应急预案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惩罚机制,主管部门对于失职人员的惩罚没有依据,无法实现绩效考核的公正和公平,使各项工作难以推进。
3.4 应急预案的演练流于形式,其联动能力缺乏协调和统一。目前,许多档案部门还处在“纸上谈兵”阶段,不能够实现应急预案的演练和应急联动能力的密切联系。而事实上,应急预案的演练不足,则应急联动的能力就必然较弱,结果造成档案应急处置中出现“不联不动,联而乱动”的混乱现状。在电子档案信息应急处理方面,往往在广域网外部线路中断、局域网中断,以及档案馆业务管理系统出现了严重漏洞,而造成业务数据错误和操作失误时表现得束手无策。这在实践中也必然会降低应急效率与水平。
4 档案部门应急预案管理体系的科学设计与构建
4.1 加快档案应急预案管理的职能和组织建设。要组建应急预案的编制队伍,具体负责应急预案的各项管理工作。要明确预案编制小组的具体职能,不仅要确定预案编制小组的人员和职责,而且对于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类别、范围和适用等还要做出明确阐述。至于编制小组的组成,最好邀请相关政府部门的应急管理人员参加,通过广泛参与和相互协作,真正实现明确分工,高效运行。
4.2 提高档案管理内在风险的监控,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当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大部分可以从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和预测。在特殊时期,档案信息技术部门还要加强对网站、网络运行和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密切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与持续的监测。同时,还要从档案部门的自身出发,及时排除档案管理过程中所可能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风险因素产生的可能。
4.3 重视档案应急预案的编制,努力完善应急预案的管理体系。科学严密的应急预案,能够让档案部门的各项应急管理做到有条不紊和有章可循。档案部门在组织应急预案的编制时,应当对内容框架进行科学设置,并明确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和依据及实施的范围,力争所制定出的应急预案,可以应付所有的突发事件发生。同时,对于档案信息系统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其应急处置预案应当尽可能细化,比如,在档案馆官方网站或者微博中,出现非法言论和黑客攻击事件以及网络病毒感染等,都有积极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在确保应急预案拥有完善运行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地发挥出积极功能和作用。
4.4 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活动,以检验档案应急预案的效果。实践证明,积极开展应急演练,是考验应急预案科学性和可行性的最有效方式。所以,在档案安全应急演练开始以前,应当预先熟悉已经编制的预案,充分了解该演练所主要考核的各项技能,尽可能地掌握该演练的组织策划和进度控制等演练模拟方案的要点。应急演练结束后,还应当迅速针对应急预案的效果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从而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只有通过这种方式的应急演练,才能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同时有效提高档案部门的应急救援水平。
档案应急管理办法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02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3分钟,共有144位用户关注,31人点赞!
抓紧构建三维档案安全管理体系,是适应我国改革开放新形势、促进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的档案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尚处在初级阶段,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工作者都在积极探讨和推进这项工作。湖北省档案局(馆)在探索和实践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实际,与时俱进,始终把档案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把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湖北省档案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认真贯彻落实档案安全有关法律法规,以强化档案工作者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为前提,以加强档案安全设施建设为基础,以健全和落实档案管理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制度为重点,狠抓定岗定责、硬件建设和制度保障,逐步形成了以职责明确、制度完备、齐抓共管、综合全面为特色的三维档案安全管理体系。
一、狠抓教育培训。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思想素质和安全责任意识
档案工作者是三维档案安全管理体系的主体。档案工作者思想素质的好坏、安全责任意识的强弱,对能否做好档案安全管理工作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确保馆藏档案的完整安全,杜绝档案损毁、丢失、失泄密事件的发生,是档案馆工作的第一要务。在构建三维档案安全管理体系过程中,首先必须联系实际对全体档案工作者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档案工作者的思想素质和安全责任意识。
按照国家档案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履行监管职责”的要求,湖北省档案局(馆)把档案安全管理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坚持把提高档案工作者的思想素质和责任意识作为构建档案安全管理体系、强化档案安全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档案安全事故的首要任务,结合开展“作风建设年”、“加强政府执行力大讨论”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大型活动,下大力气进行思想教育和作风整顿,强调档案工作者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形势,克服被动和消极的档案安全意识。坚持不懈地把档案安全融人档案部门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倡导“以馆为家”、“确保馆藏档案的完整安全”精神,要求每一位档案工作者自觉履行档案安全管理职责。
1 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湖北省档案局(馆)始终把档案安全放在首位,认真贯彻实施《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等档案法律法规,把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湖北省档案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确保国家档案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局(馆)党组成员和各处室负责人严格执行档案安全“一岗双责”制度,把档案安全作为机关建设一件大事,纳入局(馆)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以局(馆)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建立了局(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有关部门具体实施、机关全员参与、人人有责的档案安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做到了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管。每年局(馆)党组书记都与各处室主要负责人签订责任状,并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处室把档案安全作为干部年度工作业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处室全力抓、处室之间配合抓的齐抓共管格局。
2 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强化档案安全责任意识。抓好档案安全工作,宣传教育引导是关键。局(馆)充分利用宣传栏和大屏幕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档案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表彰档案安全工作方面的先进典型,反映和交流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经验,积极引导处室和职工重视档案安全工作,树立“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档案安全意识。
3 开展业务培训,提高档案安全管理水平。一是认真学习有关法规和重要文件,增强档案安全意识。先后组织开展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条例》和《突发事件应对法》、《加强国庆安全保卫和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通知》等学习活动。二是强化保密教育,落实安全保密承诺,三是加强消防培训,提高防火意识。定期举办消防安全教育图片展览、特邀省消防专业技术人员来局(馆)进行消防安全常识讲座和疏散逃生演练等活动,大大提高了全体干部职工的消防技能,增强了主动抓安全、切实保安全、用实际行动搞好平安建设的积极性,四是加强对全省档案系统档案安全管理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提高了全省档案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安全保密意识,促进了持证上岗制度建设,为确保档案管理和利用安全奠定了基础。档案工作人员通过参加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和培训活动,理论素养和思想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工作作风明显好转,业务能力明显提高。
二、完善安全设施,构筑档案安全管理体系的物质基础
配备和完善必要的档案安全设施是构建三维档案安全管理体系的物质基础。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应用,档案工作方式、安全管理的对象、安全设施及技术装备都在发生重大变化。档案的保管利用已由主要依靠传统人工操作方式去完成,发展为主要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来实现;安全管理的对象已由以传统纸质档案为主,发展为以数字化档案为主,档案安全设施设备也已由以传统实物档案安全设施设备为主,发展为以电子档案安全设施设备为主。这就要求档案部门不仅要配备对纸质档案等实物档案的存储、传输和服务的档案安全设施,管理好传统的纸质档案,还要配备对电子文档的安全设施,肩负起管理好电子档案的使命。
目前,自然灾害、电磁干扰、电源故障、线路中断、设备被盗被毁及人为操作失误等各种因素,仍然时刻威胁着档案的安全。同时,由于我国的档案信息化网络建设处于内网、专网和外网同时使用阶段,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水平有限、应用尚不够全面,病毒侵袭、黑客攻击等人为恶意破坏因素大量存在,致使档案信息网络管理系统还非常脆弱,极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破坏和威胁。因此,配备和完善必要的档案安全设施,增强档案抵御外界环境危害的能力,仍然是保障档案安全的基础性措施。
近几年来,为了构建三维档案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档案安全,湖北省档案馆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强化了“物防技防”。2009年,局(馆)投资925万元对办公区和档案库房的消防系统、供电设施的进行了更新改造,基本消除了电线老化和负荷过重可能引发火灾等隐患;添置档案查阅电子监控系统,对档案查阅室、复印室等重点区域进行全程监控,安装安全防盗预警系统,对馆藏珍贵档案进行全方位的安全监控防护。更新灭火器62个,并对旧的报警装置进行定时维护;落实检查整改措施,对检查发现的薄弱环节、重点部位的安全设施进行了修缮与加固。
2010年,省档案馆办公区和档案库房的防盗监控、温湿度、防雷等系统更新改造项目已获省发改委批准立项,投资38097元,正准备实施。
根据国务院及有关安全保密部门的网络安全规定,湖je省档案局(馆)对可能的局(馆)内网络和国际互联网进行了物理隔离,严防不宜公开的内部档案信息通过网络连接泄露到外部公众网。为有效避免自然灾害、非法访问、非法操作、病毒侵袭等可能引发的档案信息数据受损,采取系统安全防范对策,配备磁盘阵列等设备。为确保数字档案馆的安全运行,还建立了数据冗灾备份系统。
三、建章立制,构建档案安全管理保障机制
建立健全档案安全制度,形成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是促使档案工作者自觉遵守纪律,自觉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的重要保证。湖北省档案局(馆)坚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档案安全工作的各个环节,先后制定t--系列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档案安全制度,形成了用制度规范管理、按规章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责任,促使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实到位,对确保档案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1严格执行制度
加强法规制度的宣传教育,使广大档案工作者了解有关制度,增强制度意识,营造良好氛围。发挥领导干部带头表率作用,要求各级领导不仅带头遵守制度,自觉用制度约束自己的言行,同时要敢抓敢管,督促分管部门和单位严格落实制度。建立健全督办机制,强化对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处置突出问题,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对于制度不健全、责任不落实、人员不到位或因忽视预防、疏于管理等造成档案安全责任事故的,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和领导者的责任。要严把“六”关:
一是严把安全隐患排查关。落实分析排查制度,做到每月各处室上报一次安全隐患自查整改情况,由保卫部门及时排查整改。每季度由分管安全的副局(馆)长,主持召开一次各处室安全负责人参加的矛盾排查与安全形势分析会议,及时掌握情况,妥善处置,做到隐患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在第一线解决、作用在第一线发挥。
二是严把档案库房安全管理关。局(馆)长每月都到档案库区检查《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做到及时发现、解决安全问题;按照档案库房保管安全要求,注重物防技防有机结合,严格落实“九防”(即防火、防盗、防泄密、防高温、防潮、防有害生物、防鼠、防紫外线光、防毁坏);特别做好灾害性天气期间的库房安全检查。
三是严把档案对外利用安全关。严格执行国家档案保密开放利用规定,严格控制涉及政治、经济、国防、外事、知识产权、隐私等档案的安全解密开放;严格办理档案利用查阅登记与出库入库手续,防止失窃毁坏。选用5名素质高的专职人员,专门负责档案对外利用服务工作。
四是严把档案整理安全关。为了加速电子档案对社会的开放利用,局(馆)今年加大了数字化建设力度,在档案整理中,把防火、防盗、防泄密、防毁坏等安全管理放在第一位。选用合格的档案整理人员,并对其进行审查登记和安全保密教育,档案整理场地设置在局(馆)办公楼内,达到档案整理不出大楼、场地禁止吸烟、整理工作房有防盗网等安全防范要求,严格电子档案数据及时备份转存和入库安全保管,并加强电子加工设备管理和电子档案数据清理,防止失窃和泄密事件,严格档案出入库数量登记和对档案整理后入库案卷页数的检查,防止发生失窃毁坏档案事故。
五是严把基建施工安全关。局(馆)在消防和供电系统改造、档案防磁库及展览大厅等改造项目施工中,针对项目多、时间长、人员杂和档案安全管理要求高等实际情况,采取了有效管理措施;制定了《局(馆)基建施工安全管理责任制及管理规定》、《档案馆库安全管理规定与细则》等安全制度,明确了一名局(馆)领导负责基建施工和安全管理,并要求基建办、行保处、保管处在安全管理上做到任务明确、协同配合、分区管理、督促落实;加强施工人员管理,基建办和行保处共同负责施工人员的个人资料登记并办理出入证件,基建办和保管处共同负责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跟班安全管理和监督,加强库区现场施工安全管理,要求在档案库区启用电焊氧割等施工设备时,必须经基建办和行保处批准,并共同派人到场,清理施工现场物品,准备灭火器材,严格执行施工操作程序,切实杜绝火灾隐患;严格执行基建工程安全报批程序、建筑设计规范,落实消防等部门的批复要求,做到了手续完备,设计规范,杜绝事故,安全达标。
六是严把内部安全关。在内部安全防范方面,坚持局(馆)领导在特殊时期、节假日带班值班;局(馆)配备7名安全保卫工作专职干部,实行保卫干部日常24小时昼夜值班;加强办公区域安全管理,严格执行保安值班巡查制度,并与专业保安公司合作,聘请了4名专职保安人员,对局(馆)大院实行24小时昼夜巡逻值班。
2 立足实际,开拓创新。不断完善三维档案安全管理体系
制度建设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随着情况变化和工作实践的不断深入,应有针对性地做好制度的修订完善工作。构建三维档案安全管理体系,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实现制度建设的与时俱进。2009年以来,在构建三维档案安全管理体系的实践中,湖北省档案局(馆)按照“落实制度,创造条件,确保档案安全管理机制的平稳运行”的要求,及时总结经验,不断修订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切实提高了三维档案安全管理体系的实际效能。
一是湖北省档案局(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国家档案局《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了《湖北省档案局(馆)突发事故及灾害应急预案》。该应急预案在坚持档案优先、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基础上,从组织领导体系及相关处室和人员职责、应急保障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明确了启动条件和奖惩措施,加大了执行的力度。
二是结合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创建”活动,局(馆)先后研究制定了((2009年度局(馆)综治工作要点》、《局(馆)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局(馆)保密工作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并对《湖北省档案局(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保卫工作实施细则》、《湖北省档案局(馆)突发事故及灾害应急预案》、《湖北省档案局(馆)政务快捷反应机制实施方案》、《档案馆库安全管理规定与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进行了认真修讯这不仅保证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有章可循,而且进一步促进了安全防火、防盗、防泄密等安全管理工作。
档案应急管理办法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10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82位用户关注,47人点赞!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规范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和处置工作,推进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建设。
一是完善预案。修订了《河北省气象局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应急预案建设指导工作。组织收集了全省气象部门应急处置案例,其中2项入选《全国气象部门应急处置案例库选编》。参与了省政府关于突发事件应对法贯彻落实情况的检查。二是优化机制。建立健全了气象应急部门联动机制,确定了气象灾害应急处置部门联系人。组织与省安监局签订了气象灾害防御联动机制合作协议。三是提高能力。组织编写了河北省突发公共事件综合预警信息系统项目建议书,并得到省发展改革委批复立项。组织建立了气象应急处置现场服务队伍,为省政府推荐报送了气象灾害应急处置专家,加大了应急物资储备力度。四是规范值守。牢固树立政务值班无小事思想,从制度、人员、纪律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明确了值班责任,规范了值班处置程序,抓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工作,年内共向中国气象局、省委、省政府报送各类突发事件信息报告53期。五是应急处置科学有效。面对春季罕见气象干旱、石家庄重大雷击倒塌死亡事件、国庆气象安保、初冬暴雪天气等严峻形势,多次启动应急预案或进入特别工作状态,应急响应时间达22天,尤其是11月份首次启动河北省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也是省政府首次启动政府专项预案。应急响应期间保持清醒、科学应对、措施有力、效果明显,得到中国局和省领导高度评价。
(二)加强综合协调与督查督办,推进党组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
一是改进完善目标考核评价方法,做好日常管理。优化全省气象部门目标管理考评机制,加强了督查督办、日常管理以及各市气象局社会满意度等方面的考核。组织开展了20xx年河北省气象部门创新工作评比,5项被评为河北省气象部门创新工作。
二是加强督查督办和提案督查办理,推动各项重点任务高标准完成。修订完善了《河北省气象局督查督办工作实施办法》,加强对省领导批办事项、省气象局党组会议和局长常务会议以及局领导批示的督查,全年发出专项督办通知书16份次,努力做到交办到位、督查到位,推动了重点、热点和难点工作的落实。深入开展调研,较好地办结了省人大和政协提案交办件,被评为省政府系统良好承办单位。较好的坚持了每月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和下月工作计划内网通报。
四是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规范机关行政行为。规范了请示报告程序和相关材料报送工作;调整和明确了部分议事协调机构和人员;改进了省气象局领导到市县局考察调研接待工作;完善了政府信息公开程序并及时更新,气象局在省政府非重点联系单位中公开信息数量居前完善印章管理办法,监督用印949次无差错。
(三) 统筹信息宣传资源,构建良好舆论环境。
(四)加强综合服务,保障机关工作有序开展。
档案应急管理办法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94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260位用户关注,45人点赞!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由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突发性危及或可能危及档案安全和严重干扰档案工作秩序,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以应对的事件。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国家档案馆、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部门应急处置其辖内突发事件。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军队系统档案部门及其他档案机构可参照执行。
第四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应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及时反应、果断决策、合作互助的原则。
第五条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国家档案馆、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部门应建立严格的突发事件防范和应急处置责任制,制定相关工作预案,切实履行各自职责,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有序进行。
第六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编制和实施预案的有关危机情况和背景;
(二)应急处置工作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
(三)应急指挥机构的建立及其人员组成,应急处置工作队伍的数量、分工、联络方式、职能及调用方案;
(四)有关协调机构、咨询机构以及能够提供援助的机构、人员及其联系方式;
(五)抢救档案的顺序及其具置,库房常用及备用钥匙、重要检索工具的位置和管理人员;
(六)档案库房所在建筑供水、供电开关及档案库区、重点部位的位置等;
(七)向当地党委和政府、有关主管机关和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的联系方式;
(八)其他预防突发事件、救灾应注意事项。
第七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应向当地党委和政府、有关主管机关和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八条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国家档案馆、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部门应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做好档案安全保管工作,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应定期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组织救灾演练和对所属防灾、救灾设备设施进行检查;对本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知识教育,增强对档案工作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第九条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国家档案馆、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部门应指定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突发事件的日常监测工作,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时收集有关政府机构、气象部门发出的预警信息。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突发事件,应及时启动有关预案,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处置,防止危害和事故的发生。
第十条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国家档案馆、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部门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要采取下列应急处置措施:
(一)及时报警,在第一时间通知抢险负责人和相关人员,通知专业抢险救援部门等。在可能的情况下,采取行动消除事故。
(二)组织救援遇险人员,转移和妥善安置受威胁档案。迅速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关闭和限制使用有关设备、设施,采取防止发生次生、衍生事件的必要措施。
(三)对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做出初步判断,启动相关应急处置预案。
(四)对灾害事故造成的受损档案,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抢救。特别是对受水淹档案,要及时采取冷冻或干燥的办法稳定档案的状态,避免灾情进一步恶化。
第十一条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国家档案馆、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部门应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立即向当地党委和政府、有关主管机关和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国家档案馆在向当地党委和政府、有关主管机关和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的同时,需向国家档案局报告:
(一)因人为、自然原因或其他原因造成档案严重损坏或丢失的;
(二)因人为、自然原因或其他原因造成档案馆库房建筑损坏,危及档案安全的;
(三)国家档案馆工作秩序受到冲击,危及档案安全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重大安全事故。
第十二条突发事件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
(一)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的地区(单位、部门)、时间、地点和现场情况;
(二)事件的简要经过和档案损失情况的初步估计;
(三)事件原因的初步分析;
(四)事件发生后已经采取的措施及效果;
(五)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第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第十四条接到突发事件报告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依照本办法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核查情况。
第十五条省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应视事件严重程度,决定是否有必要组成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人员构成应包括突发事件所涉及的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档案业务方面的专家。
第十六条国家档案局应根据接报突发事件的情况,及时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有关部门报告。突发事件发生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根据突发事件发生的情况,向相关单位通报。
第十七条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各级国家档案馆、中央和国家机关档案部门未依照本办法规定履行相应职责的,由其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
档案应急管理办法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42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222位用户关注,33人点赞!
一、目前基层法院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法院档案工作重要性的日益显现,多数基层法院在加强领导、注重软硬件建设方面狠下功夫,如常州市天宁区人民法院拨出专款建立了400多平方米的档案中心,做到办公、库房、阅卷三分开,购置高新档案密集架等现代化设备,并采取措施强化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电子档案、纸质档案双式管理,取得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基层法院档案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诉讼档案的数量急速递增。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普法教育的深入,人民群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不断增强,诉至法院的各类纠纷也不断增长。同时由于2007年4月1日实施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从多个方面降低诉讼费用收费标准,直接导致基层法院收案数量的大幅度上升,档案数量也随之急速增长。如常州市天宁区法院1980年至1990年的库存档案数量为465卷732册,1991年至2000年的库存档案数量为27407卷48351册,到2008年8月,全院库存档案数量已经达到66378卷116953册,其中仅2008年8个月的归档数量即有10452卷18712册,增长速度可见一斑。
2、人员配备相对不足。根据《人民法院档案管理办法》中的机构和职责的第五条规定,各基层法院相继都设置了档案机构,配备了专职档案干部,这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必要条件。根据有关规定保存档案一万卷(件)应该设专职档案干部一名为基数,超过部分每超过一万五千卷再增配一人,但受案多人少矛盾的影响,大部分基层法院的专职档案员仅有1-2名。档案工作人员的相对不足与急速增长的档案量和工作量之间的矛盾,导致档案人员每天只能疲于应付档案的有关事宜,无法抽出更多的精力做好档案的开发利用、信息化管理等工作。
3、法律规定的相对滞后。最高人民法院于1991制定并实施《人民法院档案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世界经济突飞猛进的迅速发展,该办法存在的弊端日益突出。如《办法》规定“经济合同纠纷案件诉讼标的在十五万元以上的,保管期限为永久,诉讼标的在五万元以上十五万元以下的,保管期限为长期”,然而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诉讼标的数十万元甚至百万元的案件大量涌进法院,若仍旧以十五万元的标的作为永久保存的标准,必将导致档案库存量过大,笔者认为将诉讼标的在一百万元以上作为永久保存,五十万元以上作为长期保存更为适宜。《办法》规定“缺席判决的民事案件为永久卷”。如果公民的一件普通离婚案件,因被告下落不明,缺席判决就定为永久卷,或是一件标的不满1000元标准的普通案件,仅因被告经传唤未到庭应诉缺席判决就定为永久卷,笔者认为不妥,定为短期卷即可。《办法》还规定“经上级法院复查改判的民事、经济、行政诉讼案件定为永久卷”。一般上诉案件有三种结果:维持原判,依法改判、发回重审,而改判又分为部分改判或变更原判决的全部,此项规定较难执行,这样的案卷定为长期卷即可。因此,《办法》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法院应当以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态度,根据新形势新特点,重新确定相关管理办法,发挥法院档案利用的实际效益,更好地服务审判。
二、解决问题的相关对策建议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档案工作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事业,也必须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要求不断创新,如何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如何做到档案信息在诉前、诉中、诉后的有效服务,是提高办案效率、体现司法公正的内在要求。笔者试就如何做好基层法院档案管理工作谈几点意见。
1、抓领导,积极争取支持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档案管理体制,是档案工作在新形势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应确立院长直接领导、办公室具体负责、各部门协同配合的档案工作体系,注重检查档案工作进展情况,帮助协调工作中的矛盾,解决实际困难。在每年度的工作意见、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全年工作总结,院领导都要突出强调档案工作,真正做到档案工作与审判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时院领导还应重视提高干警对档案管理工作在法院审判工作中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干警主动参与档案管理的积极性。
2、抓队伍,提高人员素质
注重加强专职档案人员培训,参加上级法院、档案局组织的档案业务培训,并邀请上级档案局的有关领导具体指导,主动向先进单位学习,通过学习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寻找差距、取长补短。同时加强档案管理网络员的培训,重视加强对各部门书记员、内勤、特别是档案管理网络联络员的业务指导,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对新到工作岗位的书记员,应进行手把手地业务指导,使他们正确掌握诉讼档案的收集、整理、装订要求,确保归档质量。及时订阅有关档案管理书刊,督促其自觉学习,促使其掌握必要的档案知识。
3、抓质量,严格把好“四关”
为确保以高质量的档案管理工作促进司法公正,一要把好质量评查关,把“诉讼档案是否规范”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认真评查;二要把好归档关,应对各部门上交的各类档案坚持原则,严格把关,不符合归档要求的,及时指正,并督促整改;三要把好保管关,库存档案要经常检查,确保库房“八防”措施到位,保持库存档案整齐、美观、牢固;四要把好利用关,重视档案利用工作,充分发掘档案资源,提高利用率,为案件的申诉复查、专项检查、质量评查及司法机关的侦破工作等提供全面、有效、良好、高效的服务。
4、抓规范,实现长效管理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档案管理,是科学管理档案工作的保证。一要规范工作规程,依据《档案法》、《人民法院诉讼档案管理办法》等要求,严格制定归档、保管、鉴定、借阅等各项操作规范和工作规程;二要实行报结案审查制度,每月报结案的同时应将案卷材料整理装订后送审判监督庭审查;三要确定归档限期制度,严格办理诉讼案卷移交手续,编制归档目录,做到归档及时、归档文件材料齐全、完整、规范;四是要实行借卷登记审批制度,制定一此借阅、查阅档案规定,严格诉讼档案的管理,对所借档案由专人负责及时将借档人姓名、单位、时间、件数等信息输入数据库;五要规范通报制度,不定期地对各部门归档数量、质量情况以及超期未还或未办理相关手续等情况在局域网上通报。
档案应急管理办法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3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91位用户关注,57人点赞!
一、加强学习,提高服务质量。为提高婚姻登记员业务素质,加强对婚姻登记员业务培训,安排婚姻登记员参加省厅、市局组织的业务培训。在实际工作中组织登记员通过案例分析、互相探讨等形式开展学习,让婚姻登记员熟悉婚姻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政策,做到将各种法律法规融会贯通,很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提高了登记员依法办证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截止20__年11月,全县已办理结婚登记13300多对,离婚登记1100多对,补发结婚证900多对。
二、完善制度,加大执行力度。为更好依法行政、为民服务,我和科室同志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修订了岗位责任制度、印章管理和使用制度、证件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和保密制度、学习制度、政务公开、服务承诺、督促检查等各项规章制度,加大执行力度,确保创建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合格单位的工作持续良性发展。
三、加强公开,坚持依法行政。根据规范化婚姻登记单位建设的要求,我和科室同志共同研究进一步完善了公开内容,对工作人员的照片、工作守则、服务承诺、办公时间、办理时限、办公地点、办事依据、收费标准、咨询电话、监督电话等内容进行公开,要求婚登工作人员挂牌上岗,并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提高了依法行政的水平和婚姻登记质量。
四、加大宣传,提高婚检率。充分利用印制的婚前检查手册和婚前检查宣传片广泛宣传婚前医学检查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对前来办理结婚证的青年男女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其对婚前检查的认识。因宣传到位,措施得力,我县今年的婚检率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全县共参加婚检6000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