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教学范文

雪中送炭作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20

雪中送炭作文

雪中送炭作文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189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1分钟,共有220位用户关注,41人点赞!

1、如虎添翼,好像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2、雪中送炭,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3、如鱼得水,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4、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来源:文章屋网 )

雪中送炭作文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06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8分钟,共有110位用户关注,34人点赞!

情暖除夕夜 雪中送炭人

徐少华是广东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代表省委分管残疾人工作,他常说,建立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要求决定的,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他连续11年与残疾人共度除夕夜;与省政府分管副省长李容根紧密合作,力推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真心做一个为残疾人雪中送炭的为政者。

11载共度共享团圆,情暖除夕夜

2010年2月13日大年三十,下午5点下班后,徐少华一行便驱车赶往广州市安养院,代表省委、省政府慰问这里的400名残疾人院友,和他们一起参加除夕大联欢。这是徐少华调任省委常委、秘书长后,连续第二年到安养院与残疾人共度除夕。此前,他任湛江市市长、市委书记期间,曾连续9年到湛江市福利院与残疾人和孤儿同吃年夜饭,欢度除夕夜。与残疾人共度除夕、共享团圆,已成为徐少华的一个习惯。

2009年除夕,徐少华首次来安养院,特意为残疾人院友送来3万元的音响设备。吃年夜饭大联欢时,因持续时间较长,饭菜有些凉了,徐少华记挂在心上,今年除夕前,他专门派人送来了20个电磁炉。他还细致地交代省委办公厅,为这顿年夜饭买单,并开列出一份标清采购数量、品种颇丰的年夜饭菜单。在菜单上,他亲笔批示:好,就这样!

下午6点,徐少华来到兴高采烈的残疾人院友中间。未到开饭时间,他先巡视一番,看到一个班院友正在学烹饪、包饺子,他走过去,饶有兴致地亲自动手煮了一锅饺子。联欢会开始后,徐少华致了新年致辞,和大家一起,边吃饭边唱卡拉ok,安养院的除夕之夜,一片暖意融融。

目前,全国还没有脑瘫和智障儿童少年教育的统编教材,省委书记要求广东省有关部门率先组织编写。安养院遵照省领导的嘱咐开始编写教材,徐少华在安养院听到这一消息,非常高兴,当即拍板,从每年办公经费中拨出10万元,用于鼓励安养院教师边实践边写书,并吸引大学生志愿者,共同编好这套教材。

与残疾人共度除夕,徐少华感触颇深,他曾为此写下《除夕之夜》、《又到除夕夜》等数篇散文,他认为那不是单纯的帮扶,更是一种精神的激励和大爱的享受。

力推两个体系建设,雪中送炭人

党中央国务院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分别明确一位领导同志联系和分管残疾人工作。广东省委贯彻落实中央意见精神,确定省委常委、秘书长徐少华分管残疾人工作。从此,徐少华和省政府分管残疾人工作的副省长李容根紧密合作,共同组织协调,研究制定《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决定》,有力地推动了残疾人事业发展。

工作中,徐少华秘书长与李容根副省长配合非常默契。

中央意见出来后,他们分别多次深入广州市残疾人展能中心、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广州市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中心、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等机构调研,为制定省委省政府的决定打下基础。调研后,他们共同商量文件起草工作,哪些是残疾人事业急需的,哪些是需要坚持的。比如把康复经费按当地人均从0.4元提高到1元;又比如全省各地征收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提取15%由省里统筹,转移支付等等,最终都写进了《决定》。

省委、省政府《决定》出台后,他们又一起商量如何推进落实,商定由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贯彻《决定》分工方案的通知,对《决定》中需组织实施的任务做了明确分工,明确了牵头和协办单位以及完成任务的时间。分工方案通知的下发,对省里《决定》的实施起了切实的保障作用。

为推动省委、省政府《决定》落到实处,徐少华和李容根及省残联同志一起开会,具体商量如何进行分工。徐少华说,为更好地推进两个体系建设,是否由省委办公厅加强督办,他点了8类12件工作,李容根当即表示支持。

2010年春节刚过的年初八上午,徐少华率领省委副秘书长杨桐和省委办公厅督查室领导到省残联召开两个体系建设督查座谈会,专题听取贯彻落实中央《意见》和省委《决定》精神,加强两个体系建设情况,部署《决定》下发一周年之际,开展系列督查活动,进一步推动落实。3月10日,徐少华出席在珠海市召开的全省两个体系建设情况分片汇报会,对推进两个体系建设进一步做出部署。

目前徐少华正督促协调残联及有关部门加紧调研,探讨残疾人工作及资金安排,如何更准确而实在地写入全省“十二五”规划。

徐少华常说,要设身处地为残疾人办实事,残疾人工作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声音・

建立两个体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

记者:您连续11年与残疾人共度除夕,提出要多为残疾人雪中送炭,为什么对残疾人怀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徐秘书长:首先感谢中国残联对广东残疾人事业的有力支持。我确实连续11年除夕夜与残疾人、孤儿在一起。这么做是基于3点认识:第一,残疾人、孤儿缺少家庭关爱,除夕万家团圆时,领导跟他们一起过除夕夜,共同营造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我觉得,各级领导应该在这个关节点上去,提前两天去行不行?也行,但感觉不一样,这时才有真切的家庭温暖。第二,各级领导要起示范作用,牺牲一点个人团圆机会,呼吁更多的人来眷顾这些孩子。我们是为政者,不但要顾自己的小家,更要有顾大家的观念和行动。第三,激励、温暖是相互的,我们不但给别人送去温暖,也从中得到爱的熏陶和精神激励。不少人都觉得我牺牲了什么,其实我一点不觉得。因为我年迈的父母很支持,妻子小孩没怨言。更重要的,我在那里感受到一种爱的享受。假如抱着牺牲的态度,我未必能坚持。到省里后,省委让我分管残疾人工作,我就延续了一贯的做法,这也是我的幸运。

记者:您分管残疾人工作后,与李副省长共同商讨调研,全力推进两个体系建设,您是怎么认识这个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的?

徐秘书长:党中央发出《意见》,省委省政府发出《决定》,推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意义深远。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和谐社会讲的是关爱帮扶。总书记强调,改革发展成果要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我认为党中央《意见》强调建立两个体系,就是从制度上解决怎么惠及广大百姓的问题。人民群众是共性,残疾人是人民中的个性,是最困难的群体,建立两个体系,是党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要求决定的,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

我们需要为人民幸福锦上添花,但我们更要注意到真正需要雪中送炭的人。只要对残疾人事业有深入了解,就会感到雪中送炭的深刻本意所在。我最近在珠海两个体系建设分片汇报会上说了一个观点:要切实克服对残疾人忽视、轻视、歧视的倾向。第一是忽视,残疾人的概念、数量、需求、两个体系的内容,你不知道就是忽视。第二是轻视,也说解决问题,但位置排得很后,残疾人工作排不上号,更别说优先了。第三是歧视,残疾人已经很痛苦,周边人还用另样的眼光看待。必须解决领导层和社会层存在的这“三视”倾向。对残疾人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残疾人工作要优先排上日程,及时优先解决。我觉得,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建立残疾人两个体系,我们就要为这个体系添砖加瓦。

记者:您最近提出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残疾人工作的领导,是基于什么考虑的?

徐秘书长:党中央《意见》要求,党委要有一名领导同志分管残疾人工作。重要意义在于决策层中有一个分管领导代表党委协调残疾人工作,增加工作权威性,使残疾人工作情况有了便捷通道,能及时传达到决策层。决策层做出决定,又有较通畅方式推动落实。党委和政府分管领导合理分工,有助于形成合力,执行力会更强。

党委分管领导要从3方面推动残疾人工作。第一,决策层讨论残疾人事业,他能及时反映问题,决策层有了直接反映残疾人事业的声音。第二,代表党委抓协调。两个体系建设涉及政策法律、舆论社团,有党委领导同志在,增强了协调性。第三,抓督查督办。及时发出党委文件合理分工,及时发出简报通报情况,及时督查落实情况。更重要的他要善于发现问题,完善政策,不断打好两个体系建设基础。

记者:总书记去年底视察广东提出,广东要争当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您也提出广东残疾人事业应该在科学发展、两个体系建设上当好排头兵。您是怎样思考的?

雪中送炭作文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46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104位用户关注,35人点赞!

1月9日,兵团召开工业、信息化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各师、各单位、各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推进经济结构大调整和发展方式大转变,抓住结构调整及国家政策倾斜的机遇,以重大项目、支柱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为突破口,突出抓好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突出抓好工业同区建设和小小企业发展,突出抓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应用,积极培育信息网络等新兴产业,促进兵团工业经济、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高利)

兵团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1月12日,兵团召开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会议指出,2010年兵团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将全力以赴做好就业工作,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完成各项就业目标任务;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结合实际开展职工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劳动者生产技能;认真贯彻实施《新疆生产建设兵剧团场章程(试行)》,切实加强职工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大维权力度,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高利)

农二师公安系统开展“暖春”行动

农二师公安系统从2010年1月5日起,将利用3个月的时间,以进一步深化“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为重点,以进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情、解百家忧、暖百家心“五百”活动为主要内容,认真落实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各项措施,最大限度地预防重大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纠纷,以实际行动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切实树立起新时期人民警察亲民、爱民、服务社会的良好形象。

(刘星)

农八师13个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授牌

1月4日,农八师、石河子市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授牌仪式在石河子市档案馆举行。石河子档案馆、石河子图书馆等13个单位成为石河子市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查阅点将为市民提供政府52个部门2003年以来产生的政府信息公开纸质文件2000多份,以及各种便民信息、政府及各部门信息,市民还可以登陆石河子市政府网站设置的信息公开栏、政府文件栏、市民办事栏、企业办事栏等进行查阅。(倪磊

梁睿)

农十师全力抵御暴雪灾害

受强冷空气影响,1月4日至7日,农十师各同场连降数天十年不遇的大雪,局部地区还出现器雪。灾情发生后,农十师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就如何开展抗灾自救工作,确保出行安全、市场供应和民心稳定进行全面部署。该师紧急调拨救灾物资,保障职工群众生活不受影响;师、团机关、企事业单位放弃休息,组织干部职工日夜清理积雪;道路交通运输部门临时将线路贯通的夜班车全部调整到白天开行,及时为乘客办理免费退票手续:物资供应部门按照就近、就地的原则,对居民急需的蔬菜、肉食品和其他物资进行调控,以平抑物价,确保职工群众生活不受影响。

(卢友东)

农十三师因地制宜调整种植业结构

农十三师因地制宜,根据“减棉、保粮、增果、兴牧,发展龙头企业”的总体思路,提出了“围绕市场、围绕龙头企业、围绕高效作物、围绕农十三师的特色”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并确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特色、高效、设施、精品”。其中,“设施”主要是指发展温室大棚种植业。

目前,农十三师共有温室大棚4000余座,对职工增收的拉动作用已显现出来。

(李瑞)

2009年12月29日,武警兵团指挥部官兵与驻地群众载歌载舞,共庆元旦佳节。图为哈萨克族演员在表演舞蹈《最美还是我们新疆》。

刘鸿斌摄

1月12日,农二师30团民政部门为6名贫困残疾学生发放了公益助学金。图为该团水管站职工邝瑞芝从民政科领导手中接过2000元助学金。

邓玉珍摄

“雪后”也需“送炭”

赵阳 任成辰

“雪后送炭”多指那种“马后炮”的行为,对此世人大多持否定态度。笔者却认为“雪后”也需“送炭”。如帮扶后进,对较为落后的单位,领导机关派出工作组,帮其查找问题、解决困难,寒中送暖、雨季堵漏固然适时必要。然而,对工作较差的单位,既要“雪中送炭”解一时之难,更要“雪后送炭”,帮长久之需:如建班子、壮胆子、出路子、补脑子等等,恐怕才是长久之计。“雪中送炭”是一种救急的必要行为,而“雪后送炭”则是一种亡羊补牢的必需措施,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笔者希望领导同志在办事情、做工作的时候,既要努力做好“雪中送炭”“雨季堵漏”的事情,也要做好那些有的放矢、审时度势的“雪后送炭”工作,打牢基础,管住长远。

■在科技文化之冬培训中,农一师2团将“低碳经济”作为培训内容之一,培养职工环保、节能、低耗的意识和习惯。

(陈兴明)

■1月12日,农一师3团拿出5万元对优秀通讯员进行奖励,个人最高获奖8000元,有效提高了通讯员的积极性。

(任世华吴勇)

近年来,农二师29团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突出特色,做大做强养殖业。目前,该团共有养殖小区12个,牲畜存栏量达11.47万头(只)。

(张华敏)

■1月2日,农三师48团四木王油脂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该团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伏照磊)

近日,农四师62团2009年兑现工作全部结束,兑现金额达1.25亿元,较2008年增长4.2%。

(袁长城 来永红)

■近年来,农四师79团加大新疆褐牛、土种羊的品种改良力度,免费对团场土种羊进行萨福克肉羊品种改良,对褐牛改良实行半价收费。2009年,全团改良新疆褐牛2000余头、萨福克羊万余只,牛羊品种改良率达65%。

(李念臣)

■农五师84团把调结构、保增长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确保团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09年,这个团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亿元,达到1.19亿元,较2008年增长26.35%

(张国栋)

2009年,农五师90团从事养殖、加工、运输、商品零售、餐饮等行业的职工户数已达1980户,户均纯收入5100元。

(刘裕新)

■2009年,农六师芳草湖农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场职均收入2.5万元,较上年增长50%。

汪珊

■今年,农七师131团党委为提高职工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一改往年“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为集中授课与田间示范操作、专家讲课与经验交流、点菜式与互动式相结合的多种授课方式,使职工培训做到了合民意、受欢迎、有实效。

(刘英)

■农八师133团重新制订了科学统一的考评考核标准,考核与单位经济发展、职工收入挂钩,使经济建设和政工工作同步推进。

(朱玉)

■2009年,农九师i68团自营经济总收入9908.4万元,户均收入1.05万元,人均收入4149元。

(高剑平)

农九师近日为18名贫困大学生发放了“西部助学”奖学金9万元。“西部助学”工程实施十年来,该师已累计向贫困大学生发放奖学金100多万元。(柯萍)

雪中送炭作文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4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208位用户关注,59人点赞!

今天,我看了《雪中送炭》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宋太宗想到京城那些缺柴少米的人家,一定在挨冻受饿,就带上粮食和木炭,送给他们。受救济的人,无不万分感动。于是,历史上就留下了“雪中送炭”这段佳话。

看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就好比雪中送炭。

雪中送炭作文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73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249位用户关注,32人点赞!

一、从课题处猜想促多元体验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课题处猜想,能让学生走进文本,产生个体的独特体验,在交流互动中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乌鸦喝水》一课时,可以让学生猜想一下,从《乌鸦喝水》的课题你能想象到什么?这篇课文可能讲些什么?并引导学生进一步猜想:乌鸦口渴了真难受,怎样才能喝着水呢?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猜想自读课文,知道课文中的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接着,让学生讨论:在乌鸦喝水这么多的方法中,假如你就是文中的那只聪明的乌鸦,在当时十分口渴的情况下,你会选择哪一种呢?学生通过比较、辨析就能很快体验到教材中乌鸦喝水所采用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之一。

二、从标点处猜想促释疑解疑

教材中有些标点符号用的很“别扭”,而这种“另类”的标点符号往往因其特殊的用法传达着文本中人物的一种特殊情感。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的“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三个词语后面不用顿号,也不用逗号,而是用上了三个句号。这表示了什么呢?细细一想,就不难体会到这里用句号表示等的时间很长,从而突出“我”焦急等待的心情。这三个句号与后边的“还”字连起来,会让读者会产生无限遐想。这个“特殊”的标点符号的特殊作用在这里发挥到了极致。因此,教师在教学要抓住这三个句号引导学生猜想,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1.第一次猜想:填一填,走进错误。课件出示句子:“七点( )七点一刻( )七点半( )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让学生自己猜一猜、填一填。当很多同学都填上顿号或逗号并读得快速以表示“我”内心的焦急时,课件再出示文本中的句子:“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从而让学生发现自己猜错了。2.第二次猜想:比一比,走出错误。“课文里为什么用句号呢?请同学们读一读、比一比、想一想”。让学生在发现“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与“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这两个句子表示“‘我’等的时间更短”。而课文中的句子“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则表示“‘我’等的时间特别长”,可是“父亲还没有回来”,体现“我”内心的焦急程度比用顿号、逗号的句子要深得多……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这“另类”的标点符号,让学生在猜中思考,在读中质疑与探究,既让学生感悟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动奇妙,从小小的标点符号中深刻地领悟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从语句处猜想促情感体验

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往往起着统领全文、升华情感的作用,教学中紧扣关键语句让学生进行猜想,就可以找准文章的切入点,让学生体验人物的情感,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在理解“雪中送炭”一词时,可以先让学生望文生义,猜猜“雪中送炭”的字面意思,再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的“雪”指什么,“炭”又指什么,谁给谁“雪中送炭”,然后让学生查查词典验证自己的猜想。因此让学生既知道“雪中送炭”这个词语的字面意义与文中的内涵,也明白了“雪中送炭”的比喻意义,再现了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的感人场面,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了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中在阅读“救伤员、失孙子”一段时,要抓住“救出”“失去”“唯一”这三个词语,引导学生先猜猜“救出”的是谁,“失去”的是谁,“唯一”的亲人又是谁,再现出大娘救出伤员再来救孙子时,房子已经被炸平了,她失去唯一亲人时的情景,使一位可亲可敬的朝鲜大娘形象跃然纸上,让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深深地感染学生,让猜想大放异彩。

四、从空白处猜想促文本丰盈

想象丰富是神话故事的主要特点之一。教学中通过猜想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课文深邃的内涵,理解课文的内容,感悟文本中人物的高尚品质。如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一课时,可以抓住文本空白处“几天几夜”“五天五夜”让学生想象女娲是怎样找到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的?女娲在找石和炼石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哪些困难甚至危险?让学生通过阅读透过文字进行合情合理的猜想,以充实文本内容,超越文本,使女娲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在拓展学生的想象思维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从结尾处猜想促读写结合

雪中送炭作文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52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142位用户关注,57人点赞!

一、建构相似块积累词语

苏教版中词串的编排,非常有助于词语的积累运用。所谓词串识字,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将一组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词语串连起来,用以展现某类事物或描绘某个场景。词串形成的张力,似一幅迷人的画,生动传神,形象逼真。人教版中也有类似的相似块词语积累。比如:二年级上册《识字1》

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 秋高气爽 山河壮美

这种由词语之间产生的场景或情境,与要积累的词语融合在一起,表象(情境)非常丰富,多个词语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图式,存储在学生的脑海中,久之沉淀进人的潜意识内,当外界有相似情境的诱发,凭借语感,便能不假思索地表达出来,这就是为什么要用词串或相似组块来学词语的根本原因。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把词语组成相似块,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提高学习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效果。

二、在上下文语境中积累词语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比如教学五年级下册《再见了,亲人》中的“雪中送炭”这一新词。单单让学生查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或比喻义是不够的,而应当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画出描写“雪中送炭”的句子,(“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在上下文中去体会“雪”“炭”的文中义和整个词语的意思。把词语的意思与语境中大娘送打糕的事例结合一起积累,就能加深对“雪中送炭”意思的理解与运用。有的老师不仅引导学生当堂积累词语,而且创设机会让学生课上运用词语。比如:教学《丑小鸭》一文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变成了白天鹅的丑小鸭什么样呀?文中是怎么形容这只白天鹅的?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生填:(雪白的)羽毛 (长长的)脖子

(宽阔的)翅膀 (高贵的)样子 (优雅的)姿态

师:请你们同桌之间试着用上我们积累的这些短语,用一段话说说丑小鸭到白天鹅样子的变化,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

这样,在理解中运用,又在运用中积累,使词语与相关的情境在运用中建立起稳定的图式。

三、从生活情境中积累词语

经常注意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去积累词语,效果往往更好。比如在夏季时,常常有雷阵雨。让学生注意观察雨前天空的变化,想想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并积累下来,像乌黑密布、狂风大作等。下雨时,想想又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像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等。雨后,可以用上翠滴、雨过天晴等。常常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的情境来积累词语或运用词语,不但可以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的习惯,而且使这些词语与相关的表象(情境)构成牢固的图式,遇到相似的情境,学生便能运用自如了。

四、在创设情境中积累词语

除了可以借助图片、实物、影视等常用手段,指导学生积累词语,建立词语和图像的表象联系外,还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生活情境,理解、积累词语。比如《从现在开始》第2自然段教学片段:

师:猫头鹰上任后,为动物们下了一道什么命令?

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并回答: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白天休息,夜里做事!

师:猫头鹰宣布这道命令时什么样?

生:神气极了。

师:谁能学学这位猫头鹰大王,很神气地下这道命令?

(学生练读,教师相机指导)

师:猫头鹰要求大家――

生:白天休息,夜里做事!

师:而我们平时呢?这样要求行不行?大家讨论一下吧,为什么不行?

(学生讨论,气氛热烈)

师:刚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的,这种样子,用书上的一个成语就叫――

学生:议论纷纷。

师:大家都不习惯这样的生活方式,可又不得不服从命令,这可真难受啊!课文还用了一个词――

学生:叫苦连天!

师:对!咱们现在就来分角色朗读这一自然段吧。

教学中,教师巧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童话场景中体会了词义,积累了词语。

五、从词语出处中积累词语

雪中送炭作文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84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194位用户关注,46人点赞!

纵观四年级的造句训练,其中用意思比较抽象的词语造句7个,成语造句6个,近义词造句7个,介宾短语造句2个,关联词造句13个。显然,落实这些造句训练,对学生准确用词,用比较复杂的句式表达意思,发展语言能力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四年级的造句必须精心指导,重在训练能力。下面对几种情况加以说明。

1.用意思比较抽象的词语造句。

课本中要求造句的有名词“代价”、形容词“唯一”、动词“沉浸”、时间副词“终于”等7个。这些词语比较抽象,必须以具体形象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使学生真正懂得这些词语和意思和使用范围,造句时才不会出现失误。现以“代价”一词为例,说明这一类词语造句的指导过程:(1)从课文中找出例句,或提供范句,让学生从句中体会这些词语的意思。例句:①您为我们付出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②为了教好这个乱班,林老师付出了很大代价。③战士们以很小的代价换来了这场战斗的胜利。提问:三个句子中的“代价”分别指什么?使学生明确“代价”指的是为了某种目的而付出的物质和精力,也可以指时间,甚至流血牺牲。(2)提供材料指导。提供的材料尽量涉及到词语运用范围的方方面面,使学生独立造句进出现的语病减少。(3)独立造句。

2.成语造句。

四年级课文中出现大量成语。成语精练,富有表现力。理解、运用成语的训练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现以“雪中送炭”为例说明指导过程。(1)学习课文中的句子或其它范句,联系句子内容或上下文理解成语意思。例如: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这真是雪中炭啊!提问:这句话里,志愿军遇到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得到朝鲜妈妈怎样的帮助?什么叫雪中送炭?(2)比较句子,体会运用成语的好处。通过比较让学生体会到用成语表达语言简练、生动。(3)提供材料或引导举例,使学生明确成语的使用范围。举例如:天大旱,田里急需水,供销社及时运来了抽水机,这真是雪中送炭。使学生明确“雪中送炭”不仅适用于战场,更常用于形容日常生活、工作中别人的帮助。同时还应通过举例让学生明白“雪中送炭”在句子中的次序,它可以用在句末,也可以用在句中,如:这种雪中送炭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们。(4)独立造句。

3.近义词造句。

辨析近义词、运用近义词造句的训练,能使学生在表达时注意推敲词语,逐步做到用词准确和用词丰富。课文中近义词造句有两种作业形式,一是先选词填空,再用指定的词语造句;二是直接要求造句。显然,第一种是基础,第二种是提高,现以第一种作业形式“意思”、“意义”为例说明教学步骤如下:(1)运用例句辨析词语,理解词义的差异及适用范围的不同。例如:①这句话没多少意思。②党的十四大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通过辨析,使学生明确二者都可以表示事物的价值、作用。“意思”都指一般事物,一般价值、作用;“意义”多半指非一般的事物,非一般的价值、作用。(2)选词填空,要说明理由。除课本中的作业外可适当补充练习。(3)独立造句。

4.介宾短语、关联词造句。

通过训练要使学生掌握介宾短语的表达方法;掌握复句的基本句式。现以“即使……也……”说明关联词造句的指导步骤:(1)讨论例句,分析前后分句的关系,从感性上认识关联词在复句中的作用。例句,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前分句表示假设,后分句表示转折。(2)出现几个句子,有的宜用上“即使……也……”,有的则不宜用,引导学生辨析,进一步认识这一句式的特点。(3)补句。补上分句,或补下分句。通过补句练习,进一步理解前后分句的关系。如①

,我们也要去春游。②在学习上即使遇到很大困难,

。(4)独立造句。

5.喻词造句。

在小学阶段,比喻是学生要着重掌握的修辞方法。二年级要求用“像”、“好像”造明喻句,四年级则要求用“是”、“成了”造比喻句。教学步骤如下:(1)讨论带“是”和“成了”的比喻句。例句:①陈秉正的手成了一把小铁耙。②共产党是太阳,把温暖送到人们的心里。讨论:这两句话里的“是”、“成了”可以换一个什么词表示?这两句话分别用什么比喻什么?被比喻的和用来比喻的事物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似?为什么这两个句子喻词不用“像”、“好像”,而用“是”、“成了”?(2)辨析带“是”、“成了”的比喻句和非比喻句。如:①雷锋成了毛主席的好战士。②他是我的好兄弟。这两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为什么?从而让学生明确,看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主要看是不是有被比喻和用来比喻的事物,两者不同类或有质的不同,但却有某方面的相似。上述两句都缺少用来比喻的事物,所以都不是比喻句。(3)提供材料,要求学生用暗喻的方法把句子续完整,并要求说明理由。例:①少年儿童是

。②老师是

。③柔软的草地成了

。④在烈日下,大地成了

。(4)独立造句。

雪中送炭作文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8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191位用户关注,49人点赞!

雪中送炭,汉语成语,拼音是xuě zhōng sòngtàn,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雪中送炭的成语接龙,供大家参考。

一、雪中送炭成语解释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宋·范成大《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送炭,聊装风景要诗来。”

二、雪中送炭成语典故据说,宋太宗贵为帝王,却知道创业不易,因此生活很俭朴,也很能体恤百姓。

有年冬天很冷,太宗穿着狐狸皮外套,坐在温暖的屋子里还觉得冷。他思虑道:“天气这么冷,那些缺衣少柴的百姓肯定也很冷。”于是,他把开封府尹召进宫,对他说道:“现在这么冷,我们这些吃穿不愁的人都觉得冷,那些缺衣少食、没有木炭的百姓肯定更冷。你现在就带人拿着衣食和木炭去城里走走,帮帮那些无衣无柴的百姓。”开封府尹听后,立刻带人拿着衣食和木炭,去问候那些贫困的百姓。受到救助的人们都很感激。于是,历史上便留下了“雪中送炭”的佳话。

雪中送炭作文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70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36位用户关注,43人点赞!

我们与之结对的家庭是一个居住在郊区的农户。由于突如其来的疾病打击和意料之外的家庭变故,缺少劳动力,收入低微,经济非常困难,孩子上学也难以维继。尽管我们所捐的款物数量极其有限,但他们接过之后,感谢之情溢于言表,一再说这是“雪中送炭”!

“送炭”和“添花”,单从字面上来看,都含有“给予”的意义。但由于施助的动机和出发点不同,效果也就有明显的差异。“雪中送炭”是在冰天雪地的隆冬时节送上取暖的火炭,送去的是关心和关怀,因而也就成了“送温暖”的代名词。古代思想家老子在其著名的《道德经》中提出:'损有余而补不足,天之道也。”认为捐献出自己拥有且是多余的物品而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当然,'损有余而补不足”这种高尚的行为,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那么,“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道者指有修养、有道德真正得“道”的“圣人”。反过来说,以帮助别人为快乐是加强个人修养、通往高尚的重要途径。

“锦上添花”,则是在华贵美丽的织锦上再绣漂亮花朵,使之美上加美,好上加好。“锦上添花”,多为应景之作,有些像人们常说的“马太效应”,即“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足”。 其结果,往往是使得到“花”的人飘然若仙,处于晕眩状态。譬如在文化界和体育界,一旦有“新星”出现,一些包装公司和媒体就贴上去,众口一词地赞赏,言不由衷地恭维,甚至动用重金重点扶植。被扶植的人呢,因为承受不了如此殷切期望所带来的压力而早夭,锦上添花变成了拔苗助长。对于这种结果,鲁迅先生在其《骂杀与捧杀》中就已有预料,教训十分深刻。不过,这些“添花”者的动机比较复杂,最常见的是 “投之以桃”,期望“报之以李”。无论“送炭”,还是“添花”,凡是在对别人实施帮助时,只有不把太多的附加意图加在上面,把好事做好,方才能称得上为至善至美。

雪中送炭作文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10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286位用户关注,36人点赞!

关键词:研读策略 对话 语用 高效

课堂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151

学生是阅读实践中的主体,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内涵时,要善于优化阅读策略,努力拓宽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寻找文本趣味性的内涵,采取多角度的阅读策略,运用阅读思维与情感和文本、作者进行充分的对话,品味与分析文章的中心,使学生阅读个性获得张扬,锤炼和提升学生个性阅读能力,构筑高质量、高效的阅读课堂。

一、入情入境品读,品味文本内涵

教师应挖掘教材中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阅读的因素,立足于学生阅读学习情况,运用多样化朗读方式,利用具体形象的多媒体,或者立体的挂图,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文本阅读活动,激发学生深入文本内涵,让学生的情感与文本情感共鸣,入情入境地品读文本内涵,激发学生解决文本问题的需求,促使学生品味、揣摩文本的内涵,体验文本的独特思想内涵。

例如,教学《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时,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聆听教师范读。接着,学生采用自由读、同桌对读的方式朗读课文。教师通过声音辨别学生在朗读中是否读准字音,是否读通语句。等待学生朗读几遍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及时进行评价,指出朗读中的优缺点。朗读课文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开始解读课文内容,紧扣文中重点段落,进行熟读、细读,采用指名读、男女生对读、接读、引读等朗读方式,通过反复地读,把课文的重点章节读得有节奏,读懂、读透,引发学生全身心地走进文本,与文本情感相互共鸣,产生阅读体验,展示了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又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可运用多媒体屏幕出示文中第四节语句,辅以朗读。在激情的语言渲染下,教师提出:“大家听了朗读后,眼前仿佛出现什么画面?”学生抒发个性阅读见解时,教师应给予评价,以无比愤慨的语调提出要求:“地球是哺育人类的母亲,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场所,而人类却肆意运用化学武器和化学药品,让人类自身生活在这样的阴影中。如今,你看到在电视的画面上,讲述了人们生活在被破坏的地球环境里,那种绝望、痛苦和哭泣的表情。此时此刻,同学们的心情怎样?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这一片段。”在带着悲愤情怀朗读文中片段时,形象的阅读情境与文本内涵相互融为一体,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解读能力。

二、品味研读语句,建构对话阅读

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挖掘小学教材文本中的传神语句,并紧扣这些语句,通过研读与品味,揣摩文本语言中的精彩地方,在阅读对话中发表独特的见解,积极地表达对文本的个性化感悟,懂得文本作者如何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理解和掌握文本的思想内涵。同时,教师应采取相应的阅读策略,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时空,培养学生敏锐的阅读感悟能力,逐步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训练学生良好的阅读语感,实现个性化的阅读课堂教学。

例如,教学《再见了,亲人》时,教师出示思考题目:“课文的哪一部分或哪一个人物最令人感动?为什么?”有的学生说:“文中大娘带着全村妇女……这真是雪中送炭啊!”这时,一个学生提出:“‘雪中送炭’的意思是什么?”另一个学生回答:“‘雪中送炭’意思是指下雪时把炭送给别人取暖。”其他学生补充回答:“当有的人出现困难,急需别人的帮助时,我们及时给予帮助,就是‘雪中送炭’。”有的学生联系文中上下文,说:“文中勇敢的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跟敌人战斗了长达三天三夜,急需食物的时候,朝鲜大娘带着全村妇女,穿过硝烟,冒着生命危险,到阵地上给志愿军战士送来打糕。这就是雪中送炭。”有的学生说:“从朝鲜大娘带着全村妇女送来打糕的事,可以看出朝鲜人民已经把志愿军战士看作自己的亲人了。”有的学生补充回答:“所以志愿军战士才会说:‘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学生感悟课文深刻的内涵,相互弥补自身认识的不足,达到了知识与能力共同促进、共同发展。又如,教学《生命 生命》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提出:“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内容?”然后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把它们画下来,提出自己的疑问。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课文后,有的学生提出:“文中的‘但它挣扎,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它跟课文的题目又有什么联系呢?”教师及时赞赏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在疑问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讨论交流,学生在激励的氛围里热情地释疑。经过一番探究、点拨,学生感悟小飞蛾的挣扎是生命面临着严重威胁时的一种抗争,它丝毫没有放弃求生的努力。在词句研读过程中,相互糅合阅读情感与文本情感,学生以自己的心灵去品读文本,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阅读见解。

三、深化阅读感悟,发展语用能力

寻找文本语言点,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人物的对话活动,引导学生把个性阅读情感与文本人物情感相互融合,达到对文中人物个性和文本思想内涵的掌握;可以紧扣教材中的空白之处,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阅读想象能力,进行补白活动,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深化解读文本内涵;可以采取角色演绎活动,再一次展现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把枯燥、深奥的文本语言,转化成平面、直观的生动阅读场景,有利于学生锤炼阅读思维,训练学生运用文本语言进行表达,深入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作者的表达方式,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

雪中送炭作文

1、如虎添翼,好像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2、雪中送炭,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3、如鱼得水,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雪中送炭信息

  • 雪中送炭作文
  • 雪中送炭作文20人关注

    1、如虎添翼,好像老虎长上了翅膀。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加强有力。 2、雪中送炭,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3 ...[更多]

教学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