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教学范文

以泪为话题的作文

发布时间:2024-04-13 15:14:02 查看人数:46

以泪为话题的作文

以泪为话题的作文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3680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10分钟,共有239位用户关注,21人点赞!

其实,因为原著是法语,中文译者对这段内容的标题翻译各不相同。苏教版《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选自陈敬容翻译的人民文学社2002版《巴黎圣母院》,该书第六卷第四部分标题即为《一滴眼泪换一滴水》①。同样也是陈敬容翻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版的第六卷第四部分使用的也是这一标题。此外,程曾厚等人翻译的《雨果文集(第一卷)・小说・巴黎圣母院》,原译文的第六卷第四部分标题也是《一滴眼泪换一滴水》②。而陈筱卿翻译的《巴黎圣母院》,其第六卷第四部分标题译为《为一滴水而流出一滴眼泪》③;李玉民翻译的《雨果小说全集・巴黎圣母院》,其中第六卷第四部分标题为《一滴眼泪报一滴水》④;管震湖译的《雨果文集・巴黎圣母院》,其第六卷第四部分的标题译为《一滴水,一滴泪》⑤。到底哪个更合适?

第一,从标题翻译来看,主要在于“pour”的意义选择。

这里要追究一下法语原文,原文标题为:une larme pour unegoutte d'eau。在法语中,une larme的意思是一滴眼泪,une goutte d'eau的意思是一滴水,这两个词的理解不成大碍。要正确理解这个标题,关键是要知道pour的意思。

pour在法语中有多种词性,运用十分广泛,用法也比较复杂,在这个标题中,是作动词用的。在纷繁的意义中,作为动词,pour主要有以下几个意思:1.对于,适合于;2.为了;3.由于,因为;4.[表示等值或比例关系]用……代价换、替代,比;5.作为,当作;6.代,替。

这滴水是什么样的水?联系前文,我们知道因为伽西莫多为克洛德神甫劫持美丽的吉普赛姑娘爱斯梅拉达事情败露而在格雷沃广场受刑,他被打得鲜血淋漓,受尽了毫不相干的围观者的侮辱诅咒和养父的漠视。在无法忍耐的情况下,伽西莫多乞求人们给他水喝,可是回应他的仍然是侮辱和嘲笑。他第一次是用“动物的咆哮”在要求,第二次是“用更加令人心碎的声音”在喊,然后是“喘息着喊了第三遍”。不但没有得到人们的同情,反而遭到更严重的侮辱:有人把阴沟里泡过的海绵扔到他脸上,有人把破瓦罐扔到他的胸脯上,连一个老妇人也向他扔了一块瓦片。受到他伤害的爱斯梅拉达却走上前给他水喝,“一滴”水其实是爱斯梅拉达倒出的一葫芦水的虚化,这“一滴”水是善良、宽恕的心灵之水。

“一滴眼泪”是什么情况下流的眼泪?残酷的刑罚没有使伽西莫多流泪,群众的冷嘲热讽与打骂没有使他流泪,副主教的忘恩负义没有使他流泪。但是当爱斯梅拉达“一言不发地走近那扭着身子枉自躲避她的犯人,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沿着那长时间被失望弄皱了的难看的脸颊慢慢流下来。这也许是那不幸的人生平第一次流出的眼泪。这时他竟忘记要喝水了……”这是什么样的眼泪呢?可以说这是感激之泪:对爱斯梅拉达在他极其口渴时喂水给他喝,充满了无限的感激;这是自责之泪:伽西莫多原以为爱斯梅拉达上刑台也是来报复他的,但是他错了,他为自己误解爱斯梅拉达而流下了自责的泪;这是悔恨之泪:伽西莫多不辨好坏,听信克罗德的话,劫持爱斯梅拉达。他为自己的荒唐行经感到悔恨;这是也觉醒之泪。

放在这里,“由于,因为”是可以的,“一滴眼泪”因为“一滴水”,陈筱卿翻译为“为一滴水而流出一滴眼泪”是有道理的;“[表示等值或比例关系]用……代价换、替代,比”也可以,即陈敬容、程曾厚翻译的“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李玉民翻译的“一滴眼泪报一滴水”是这个意义的意译;管震湖的“一滴水,一滴泪”则忽略了“pour”,从“信、达、雅”的角度就已经略逊一筹了。

第二,从汉语语言表达角度来审视,化错为美意蕴无穷。

以“为一滴水而流出一滴眼泪”为题,固然严谨,但过于实在也就失去了审美的空间。如果说“一滴水”对文章的概括也并不全然准确,这“一滴眼泪”除了表示伽西莫多流出了一滴泪,也缺少内涵。

“一滴眼泪报一滴水”,“报”有“报答”之意,此处断无道理认为爱斯梅拉达是为了赢得一滴眼泪而以手掬水的,爱斯梅拉达的这滴水不是专为伽西莫多而掬,而是为任何处于干渴中的人献上,她人道主义精神和行善的对象是所有人。

于这个角度而言,一滴水承载的是启蒙者和引导者的角色,爱斯梅拉达的善良启蒙了伽西莫多的蒙昧;而一滴眼泪是被启蒙和被引导者的象征,伽西莫多感受到了这份善良才报以感激之情。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貌似不合逻辑,也不合情理,但充满了想象力。现实生活中,“一滴眼泪”和“一滴水”显然不是对等的,但正是通过这种不合逻辑的表述,给读者一种冲击感,表现“一滴水”之珍贵,爱斯梅拉达善良和宽容之可贵。汉语的表达中有一种现象,叫“化错为美”,即依赖特定的语境,“错”的语言也能获得美的效果。语言同思维之间可能存在着离异现象,思维与现实之间也可能出现复杂的矛盾,某些不合语法的现象只是不合在语表上,不合逻辑只是不合在这种错误语表所表达的概念、判断、推理上;其语里则是语言表达真正的宗旨,如果它正确地反映语言表达者的意图,又不会引起话语接收者的费解、误解,那就获得存在的可能性,有的还能取得好的表达效果⑥。“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就是如此。

第三,从情节的角度看,善美逆袭,这滴“水”无比珍贵。

选文主要有两个场景:伽西莫多受刑和爱斯梅拉达给伽西莫多喂水。受刑的伽西莫多对笞刑的疼痛麻木不仁,对市民的行为保持“默不做声”,而后至于“愤怒、憎恨、失望”逐渐增多,只是因为他愚昧无知,没有任何羞耻之心,他的痛苦表情源于剧烈的肌体惩罚。当伽西莫多看到孚罗洛时的微笑、期待旋即转变为加倍的失望时,他进一步确认了自己的处境和遭遇。因为失望,他“一直固执地保持着”缄默。他对于水的三次呼唤只是他出于干渴本能的表达,也是绝望的呼喊。当“一滴水”出现后,前面所有的麻木失望乃至残忍绝望都涣然冰释,这一滴眼泪不是普通的感激的泪水,而是他自我觉醒的开始。

个人认为“一滴水”和“一滴眼泪”并没有先后之说。如果一定要说先后,那么也是爱斯梅拉达挟着葫芦,带着宽恕和仁慈出现在伽西莫多的面前,她“从胸前取出一只葫芦,温柔地举到那可怜人干裂的嘴边。这时,人们看见他那一直干燥如焚的独眼里,滚出了一大颗眼泪”,所以要从情节上来区分“水”在前,还是“眼泪”在前并不存在依据。而这感化的“一滴泪”唤醒的不仅是伽西莫多,还有众多的看客人性中的良知:“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着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于是就有了后文的情节:爱斯梅拉达被当作女巫抓了起来。就在她要被处死的时刻,卡西莫多冲进刑场,把她救到圣母院的钟楼上,并亲手把克洛德从钟楼顶上推下;法院逮捕爱斯梅拉达时,流浪汉们赶来营救,攻击教堂。

这滴象征着善与美的“水”一下改变了中世纪黑暗冰冷的丑恶,让坚硬的心灵开始柔软,“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眼泪”的悔恨与“水”的珍贵崇高相得益彰,摇曳生姿。

第四,在“美与丑的看台”上看主人公,体会作者的“良心觉醒”。

我们不难看到,在主人公爱斯梅拉达和伽西莫多身上,作者寄予的浪漫主义理想。

如果说,爱斯美拉达正是雨果带着这样的人性观、人道观塑造的理想的、完美的艺术典型,那么伽西莫多就是作者希望转化改造的人性的典型,并且希望可以以点及面。

作者用灵魂铸造了伽西莫多。伽西莫多是作者理想中“善”的化身。他外表奇丑,受尽欺凌,因而变得麻木冷漠,只知道撞钟和服从克洛德的命令。当他受刑口渴难耐时,爱斯梅拉尔达送水给他喝的举动使从未感觉人间温暖的他第一次认识到了善与美,流下了生平第一滴眼泪。从此他变成了爱斯梅拉达忠实的保护者⑦。

强烈的对比是选文塑造人物最突出的手法。看客们与伽西莫多毫无仇怨,但肆意侮辱、恶意咒骂伽西莫多,受害者爱斯梅拉达不计前仇,以德报怨,给伽西莫多水喝;民众为之欢呼,正是对人性之美的呼唤,与前文的冷漠麻木形成对比,伽西莫多外形丑怪而心地善良,受副主教克洛德指使劫持爱斯梅拉达,事情败露,甘愿承担罪名;残酷的刑罚没有使伽西莫多流泪,群众的冷嘲热讽与打骂没有使他流泪,副主教的忘恩负义没有使他流泪……而爱斯梅拉达的“一滴水”却唤醒了伽西莫多几乎已经接近僵化的人性,生平第一次流出了眼泪。

伽西莫多是雨果钟爱的人物。“说雨果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尤其是因为他不仅揭示出人性冲突中实在的社会内涵,而且自己就在生活中断然做出抉择,强烈地爱所应爱、憎所应憎,并在作品中以引人入胜的笔法诱导读者爱其所爱、憎其所憎。如果说这恰似雨果自己津津乐道的‘良心觉醒’,这个觉醒在《巴黎圣母院》中即已开始⑧”,确切地说是从伽西莫多那里开始的。

“一滴眼泪换一滴水”这个标题可以更好地寓示着伽西莫多惨痛的觉醒,这是打破中世纪黑暗愚昧关键一步。美改变丑恶,赢得了掌声和追随,体现了作者“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人性美才是人类的希望”的写作意图。

【注释】

①(法)维克多・雨果 著,陈敬容 译. 巴黎圣母院[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②(法)维克多・雨果 著,程曾厚 等人译. 雨果文集(第一卷)・小说・巴黎圣母院[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③(法)雨果 著,陈筱卿 译. 巴黎圣母院[m].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④(法)维克多・雨果 著,李玉民 译. 雨果小说全集・巴黎圣母院[m].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⑤(法)维克多・雨果 著,管震湖 译.《雨果文集・巴黎圣母院》[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⑥ 张炎荪、张宏梁. 试论语言表达中的化错为美,《苏州大学学报》,1984年第4期.

以泪为话题的作文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64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123位用户关注,34人点赞!

一、北大荒的汗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从“百里无人断午烟,荒凉一望杳无边”直到“一望无际,沃野千里”。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大规模开发时期,十四万转业官兵、二十万支边青年、五十四万知青先后来到了这个地方。当年,他们在这个地方爬冰卧雪。他们在这个地方用汗水浇灌土地,用汗水孕育希望,用汗水创造人间奇迹。头顶蓝天、脚踏荒原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他们居住的是马架子、地窨子,他们在烈日中挥汗如雨,忍受沼泽密布,蚊虻成群;他们在严寒下汗如雨下,忍受天寒地冻,白雪无边。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来,不分季节,不分年份,不分性别,不分职位,就这样缓缓流入黑色的大地,他们将汗水献给这片神奇的土地,将生命中可贵的光阴献给这片神奇的土地。开荒中,北大荒人试验人拉犁开荒,50人拉一台双轮单铧犁,20人拉一台双铧犁,你可以想象,广阔的黑土地上北大荒人喊着号子,奋力拉犁的壮观场面。我不敢说他们究竟流过多少汗,如果每人一天至少一百滴汗,这十万人每天就是一千万滴汗水,一年就是三十六亿五千万滴汗水,换算成体积,就是3650立方米,而黄河平均秒流量是1774.5立方米,这是黄河每秒流量的2倍。这是真实的数字,可不就是千吨汗嘛!无数人在这里洒下汗水,在这片土地上无私的奉献。他们在这片荒原上艰辛劳作,你可以想象的出,他们每天又何止百滴汗,千滴汗……至今所流淌的汗水又何止千吨呢?这所有的一切,北大荒永远都不会忘记。

二、北大荒的泪

正如艾青的那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有汗的地方一定会有泪的存在。他们在辛苦劳作时流下忍住痛苦的泪水,在每个漆黑的深夜流下思念家乡亲人的泪水,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前流下坚定的泪水。那些被遣送到北大荒的老眼中常含泪水,他们之中最小的才20岁出头,最大的已经年近60岁。1957年,丁玲被扣上了“”的帽子,发配到荒凉、寒冷的北大荒,开始了在北大荒劳动生活12年的艰辛历程。她和爱人陈明被分配到汤原农场养鸡厂,居住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空屋子里,里面只有两张木板床,少不了的是满满的灰尘和鸡粪。刚开始丁玲被安排在孵化室拣鸡蛋,在堆满鸡蛋的屋子挨个进行挑选。原以为这是轻劳动,但没多久就会感到腰疼,手指发麻,坐不住,这使丁玲原本就有的脊椎骨质增生更加严重。后来的日子里,红卫兵故意给她存活率很低的鸡,养不好就要被处罚。她在后来说:“我可以把它们养得非常好,存活率都在80%以上。”让一个作家去养鸡,可是她说“我养得很好”。丁玲的心中未尝没有泪水,她将泪水深深埋在心里,依旧建设着北大荒。剧作家吴祖光被送到北大荒云山农场劳动改造时,正好40岁,那是一个作家的黄金时期,竟然被剥夺了写作的权利,他的心中同样有泪。他含泪奋斗着,在开垦同时,帮助文工团修改了话剧《北大荒人》,与人合作创作了话剧《卫星城》、《回春曲》,还把话剧《夜闯完达山》改编成了京剧。为了完成《夜》剧,他甚至比其他晚回北京两个月。1994年,吴祖光重访北大荒时,挥毫泼墨写下“三十六年如一梦,几生修得到云山”。即便是若干年后老们回忆当年垦荒的日子,他们的眼中也是饱含热泪,那是一段艰苦的岁月,那是一段虽然很痛很苦却充满希望和爱的岁月。有泪但有梦,我想得出老们艰辛而悲凉的日子,更能想得出他们饱含泪水的样子。北大荒这片神奇的土地,在吸收北大荒人汗水的同时,也在吸收他们的泪水,泪水在漆黑的夜晚无声地没入黑土地,转眼就不见了,第二天,他们又开始了继续的开垦。但见悲凉气,不见人心寒。他们在内心悲凉痛苦的同时,仍深爱这片土地,仍把青春献给这片土地。他们已把生命融入了这片荒原,用青春和智慧征服了这片荒蛮的黑土地。泪水是情感的结晶,百吨泪水,是千千万万开垦者至真、至善、至美的情感融合,汇成江河融入黑土,正如挠力河之水,千回百转源远流长,滋养着黑土地,建构着北大仓。开垦北大荒是北大荒人在用生命奉献,北大荒也在他们的眼泪中成长。

三、北大荒的粮

北大荒又叫北大仓,意指开垦后的北大荒产量颇多,被誉为祖国的大粮仓。所以李准老人家在题词之首,先写“万吨粮”,这是对北大荒人所作奉献的首肯。无论怎样的灾荒,只要有了北大荒人们心里就有了底。sars病毒传播期间,北京粮食极度缺乏。时任国家发改委主任的马凯打电话给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吕维峰,向农垦借粮,吕维峰爽快答应。当天开动40条生产线进行大米加工,使用佐竹机械进行碾米。粮食从宝泉岭、建三江源源不断地向北京运送,直到马凯再次打来电话说粮食紧缺问题得到解决。粮食从北大荒到北京,连续运输7天,足见中华大粮仓的实力,亦足见北大荒人对党对社会的忠诚。北大荒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地带之一,土地肥沃,总面积5.53万平方公里,万亩良田一望无边,放眼望去,只见一片看不到尽头的绿色,那无际无边的绿色,是粮食,是希望,是精神。北大荒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每年产量约300亿斤,占全国商品粮总数的四分之一。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美丽北大荒,塞外鱼米香,富饶北大荒,中华大粮仓”。北大荒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年复一年地在养育着我们的父老乡亲。那是因为有着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人在此耕耘。开垦北大荒时期,无数人生命埋葬在了这里,他们长眠于此,将生命奉献给了这片神奇的土地,他们献完青春献终身,献完终身献子孙。我们所吃到的果实里有他们的生命,我们所看见的江河里有他们的血液。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如此神奇的土地,不是每个人都叫北大荒人。北大荒的粮遍布全国,北大荒的精神尽在粮中。

四、北大荒的歌

北大荒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地方,它开发的历史时间并不长,但它的精彩程度可以和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媲美。开垦北大荒的过程是北大荒最悲壮、最辉煌的史诗。北大荒人将内心浓浓的深情融入到歌声中去,刘三姐是面对着山唱山歌,北大荒人是面对着黑土地唱出内心的豪迈与热爱。因为深爱这片土地,北大荒人充满干劲地唱着“用拿枪的手把起锄头,强迫土地交出粮食。让血染的军装,受到机油和泥土的赞赏……”。因为深爱这片土地,北大荒人深情的唱着“即使明朝我逝去,也要长眠在你的怀抱里”。因为深爱这片土地,北大荒人高昂地唱着“你不是黑色的土地,你是金色的土地,绿色米都,金浪连天际,从此天下不缺米”。这里虽是严寒的世界,呼吸为霜,滴水成冰,赤手则手僵,裸头则断耳,每逢大烟炮,时见雏鹰于树下,孤狼陈尸于河谷,但北大荒人依旧歌唱,他们放声歌唱着“献青春,献终身,大荒从此变了样”,北大荒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书写盖世华章。北大荒用它厚实肥沃的土地,养育了三代人,人们在这片土地上尽情歌唱,歌唱对这片土地炽热而浓烈的爱,歌唱北大荒精神的不朽。北大荒的歌唱出的是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唱出北大荒人的一汗一泪,一颦一笑。北大荒的歌唱出的更是北大荒的精神“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北大荒的歌在畅想北大荒人的梦。第一代北大荒人的梦,是把北大荒建成中华大粮仓。第二代北大荒人的梦,是享受城市文明,耕作在广袤的田野上,居住在现代化城镇中。第三代北大荒人的梦,是打造百年垦区,建设超大型企业,挺进世界五百强。北大荒的梦,一个比一个更加进步,北大荒的歌也是一样,一首比一首更加激情。北大荒人不单是用嘴歌唱,更是用梦想歌唱。我深爱这北大荒的歌声,它唱出了北大荒人心中动人的天籁。十吨歌,这些歌的分量又何止是十吨呢。

如果你来到北大荒,你一定会爱上这个地方。爱上它,与风景有关,它有着一泻千里的黑龙江,九曲十折的松花江,温和恬静的乌苏里江,有着广袤无垠的田野,景色如画的湿地,美丽清新的自然环境,现代化的农业。爱上它,与人有关,他们有着坚韧不拔的北大荒性格,他们在垦荒中战严寒、驱野兽、开荒原,他们忍受痛苦把泪水深埋心中并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勤劳质朴,在黑土地上艰辛地耕作。爱上它,更与精神有关,你看到的是如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你看不到的是北大荒的几经风雨,几度沧桑。你看到的是人民安居乐业,你想不到的是第一代北大荒人开垦时究竟有多么苦,第二代北大荒人多么努力地维护和发展老一辈的成果。北大荒,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但你需要去了解,去感悟这片神奇的土地,如果你真的这么做了,我想,你一定会爱上北大荒。

李准老先生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了北大荒的汗、北大荒的泪、北大荒的粮、北大荒的歌。它们是用吨来计算的,吨是最大的重量单位,这正是北大荒厚重内涵的体现。北大荒是数十万人挥汗如雨、泪洒荒原的结果,是数十万人奋力耕耘、竭力开垦的结果。北大荒是北大荒人的北大荒,更是中国的北大荒,是党的北大荒。没有党的领导,人民的支持,北大荒是无法取得今天的成就的。我们在弘扬北大荒精神的同时,更要弘扬党的精神。感谢为了这片土地而无私奉献的人们,是他们用青春和汗水把生机与活力注入到了这片曾经荒无人烟的土地。感谢为了这片土地而无私奉献的共和国,是她把数十万劳动力引入北大荒,让北大荒有了生息与希望,垦区始终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垦区的开发建设史也正是共和国发展史的一个缩影。感谢为了这片土地而无私奉献的中国共产党,是她制定正确的政策和方针,把荒原变成沃土,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

以泪为话题的作文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03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75位用户关注,43人点赞!

“把建筑的出现视为人性的表达,是极为重要的,因为我们活着是为了表达。”--路易.康,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的心好像回到几年前的一次旅行,只记得那个时候当我面对一座古建筑时,既然泪流满面,我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面对这座冷冰冰和没有生命的建筑物,会落泪,而且眼泪似乎控制不住不停地流落下来,到最后我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这座建筑物到底是什么震撼了我,又是什么触动了我的内心,我一直也没有搞清楚,对建筑和艺术,我不仅仅一巧不通,也不懂的欣赏,但那次面对这座古建筑流泪却让我一直非常迷惑不解,带着这种迷惑和不解,我很想去了解建筑,一定能解答我心中的迷题。

旅途归来,也就把这个迷题忘到脑后,今天在微博中无意中读到这句话时,我好像有点明白点什么,虽然不是那么准确,我还是把今天的思考用文字记录下来,建筑和艺术虽然离我太遥远、太遥远了,但就从那时起,却让我迷上了古建筑,过去旅行时一直不喜欢拜访古建筑。但现在每一次的拜访,在我内心总会有许多想象,对建筑虽然不懂,在我的内心冥冥中认为任何一座建筑并不是无生命的、冷冰冰的建筑物,建筑师在设计每一座建筑时,一定很想表达他(她)内心的情感,每一个建筑师一定想用他们的作品向世人展现他们自己的思想情感,就像作家和诗人一样,作家和诗人是用文字表达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内心情感,建筑师就是用建筑物表达他们内心情感和内心世界。

那次面对建筑物流泪,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迷题,天生好奇的我总喜欢带着自己的疑问和带着自己的思考去探索这个迷一样的世界,去探索我的内心世界,遇到迷惑总喜欢寻求一个能让自己满意的解释,今天读到这句话时,好像有一点点明白其中的原因,也许当时的流泪正好同当时的心境,当时的所思有关,看到这座建筑物却勾起了我脑海中某些回忆,触及了我内心的某种情感,也就是触景生情吧,当时的心情也许正好同那位建筑师当时设计这座建筑物的心情一样,所以让我一下非常伤感,才会有那不可思议的一幕。

今天我从这句话领悟到,建筑实际上是有生命的,并不像我过去认为建筑是无生命的,是冷冰冰的。每座建筑都倾注了建筑师当时的所有情感,只要我们用心去欣赏和体会每一座建筑,也许每一座建筑都有一个故事,而且想要表达的情感也是不同的,这同建筑师的性格、思想、还有当时设计时的心情有关。像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一生中有无数个作品,虽然每个建筑除了考虑到这个国家的宗教信仰、人文、自然地理环境等等,然后再倾注他全部的内心的情感,也就是建筑师想向世人极力表达他们当时的思想感情。

以泪为话题的作文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40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144位用户关注,42人点赞!

想哭你就哭吧

“号哭族”最早从日本兴起,研究显示,哭泣能够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随着现代人生活压力增大,很多白领特别是职业女性主动选择了加入“号哭族”,他们借大哭一场来释放心中的压力……这是网上关于“号哭族”的一段简单定义。

不得不说,“号哭族”在几年前的初次亮相确显得有些尴尬,记者搜索发现,当时与之相关的新闻多举这样的事例:某女白领夜夜悲恸,四邻受惊,上门一探究竟,被告知“我正在自我减压呢”;某精英人士素以干练成熟形象示人,却每每在闲时隐入郊区某处,行踪举止甚密,终有一日被人撞见他悲伤莫名的哭相,随之引出“再坚强的人也有脆弱一面”这个千古命题……总之,彼时的“号哭族”,虽有心理学、医学等诸多理论证明“流泪有益”,可他们仍然哭得低调,哭得保守,哭得含蓄,族人们的种种“哭行”传诸于外则显得神秘甚至诡异,一时间形象尽毁,备受质疑。

“号哭族”的旗号暂别江湖,可以哭减压的秘笈仍在代代相传,当股市的乍涨还跌,天气的乍暖还寒让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到网上骂几句粗口,找朋友灌几口老酒这些屡试不爽的法子已不足以宣泄心中郁闷,他们开始想起那个匿迹许久的古老门派――几年的韬光养晦让“号哭族”洗尽铅华,没有主题网站,没有固定论坛,不需要发起人,不需要建群,所有这些被还原成一个简单的概念:想哭你就哭吧。

流泪的感觉很奇妙

是的,正如网友“云雨之后”在自己的博客里提到“号哭族”所说的那样:同样是心理宣泄,“号哭族”比网上那些“哭墙”、“许愿树”真实,它其实倡导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为你的内心打开了一扇门。而有别于时下层出不穷的“××族”,“号哭族”的群体特征并不明显,毕竟,再如何光明正大,“哭”也是一件与隐私有关的事,而且心理学专家也曾经说过,一个人流泪最容易放得开,而越放得开,对心理问题的疗效越好。

不过记者注意到,要想成为“号哭族”也并非那么容易,“欲哭无泪”可是现代人经常遇到的事。在网上可以看到,“号哭族”们聚到一起时,会互相推荐一本催人泪下的书,一部让人心酸的电影,或者一首引人共鸣的歌。在百度有一个成立不久的哭吧,吧内置顶的几个帖子中,“求让人一看就哭的文章”、“让人5分钟落泪的视频推荐”、“你知道几首歌让人一听就流泪”的点击率是最高的。

对此,一位在线等待“催泪文章”的网友“sjkkk”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从小就很少哭,工作以后就更没流过眼泪了,总觉得对男人来说那是懦弱的象征。直到有一次在家里看一部好莱坞的电影,主角是跟我一样的小白领,情节是讲他如何遭受命运的各种戏弄,最后又是如何有志者事竟成。本来是喜剧片,可我看到最后竟然泪流满面,真的,我从中看到了自己很多影子,不知不觉就代入了。”说起那种流泪的感觉,“sjkkk”说,真的很奇妙,先是背脊一阵阵发凉,鼻子就开始发酸,“整个过程很短,也就几秒钟,几滴眼泪而已,但我承认我迷上了那种哭完以后如释重负的感觉。”

流南京哭吧已开6年

其实,说起“号哭族”,南京人罗俊绝对是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6年前,他在南京创建了全国首家“哭吧”,专门接待那些为了各种理由谋一哭的人。昨天,记者电话采访了罗俊。

罗俊告诉记者,6年来“哭吧”的客流量一直维持在日均10人左右,“顾客的层次比较高,以白领、商人或者大学生为主,女性占8成以上。”罗俊说,就在记者打电话的前两个小时,刚刚有一个小伙子在他那里哭足了两个小时,“他是博士生毕业,进了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本以为可以大展拳脚出人头地,却发现机关里人员升迁并不完全看工作能力,他说自己在一次岗位竞争中输给了一个大专文凭却人脉熟络的同事,心理非常不平衡,已经连续一个多礼拜没有睡好觉了。”

以泪为话题的作文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0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29位用户关注,58人点赞!

“痛恨”来到“高墙”下,用尖锐刻薄的话语中伤“高墙”,还用花言巧语煽动无知的人群,攻击“高墙”,而“高墙”无动于衷,反而比以前更高、更坚固。不过,“高墙”看着仇恨它的人们,心中的悲凉愈益加深,不由默默地流下了孤单的泪水。

“坚毅”趾高气扬地对着“高墙”大呼:“我就不信,用我比愚公移山的毅志与精卫填海的决心砸跨不了你这堵废墙。”就这样,“坚毅”开始了砸墙行动,年复一年,“高墙”不仅毫发未损,反而比以前更坚硬,而“坚毅”仍“辛勤”地劳作着,“高墙”不禁感到好笑,“真是个蠢材,以个人的力量就想毁了我,做梦吧!”人们听到的只是一串阴森的冷笑。

“关爱”闻此笑声,觉得这人傲慢而又寂寞,渴望得到别人谅解却又心胸狭窄。于是,她来到“高墙”之下。“高墙”望着“关爱”,轻蔑地说:“有什么方法,尽管使出来!”“关爱”微笑着,眼里的泪光闪耀着,她用手抚摸着“高墙”曾经因流泪而长满了苔藓的痛处,温和地说:“你就那么想控制你阴影底下的人,比如‘痛恨’、‘坚毅’、‘嫉妒……’,他们想冲破你,得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你却狠狠地压抑着他们,致使他们的灵魂变得丑陋。你以为自己很快乐,可事实恰恰相反,你在与他们斗争的时候根本就忽视了外面的阳光世界。”

“高墙”听到“关爱”的话,泪水不由自主地流淌着,最后“高墙”倒下,变成了一块块石头,静静地躺在溪水边,为行人休憩;变成了一枚枚透亮的鹅卵石,为城市增添了色彩;变成了一颗颗尘埃,快乐地飞舞在空中。

关爱能化解怨恨,溶解嫉妒,蒸发疑虑,它能使我们心胸更广阔,越过心之墙,做自己快乐的事。

以泪为话题的作文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6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67位用户关注,57人点赞!

我是个怪人,会写不会说的怪人,只会文字来表达心声怪人,所以才会经常惹你生气。

我是个怪人,情绪只为你波动的怪人,开心时,是因为你笑了。伤心时,是因为你烦了。你的一点一滴都牵扯着我的心弦,我真的很在乎你,宝贝!

宝贝,你不懂我我不怪你,因为没有一个人真正的读懂我的人,包括我家人,所以你不懂我,我不怪你。

宝贝,我真的好像和你一直开心的聊着,话题不断,可我却找不到话题,我也很痛苦,我知道你也烦,你挂电话,也不说一声,挂得是那么突然,那么的静,静得让我感到呼吸都困难。却还傻傻对着手机说“宝贝,晚安”!

你挂电话后,我插上耳机,听着我最爱的那首歌《我是一个被爱伤过的人》听着听着眼里就溅起了泪花,因为这首歌,让我想起了从前。为了不让眼泪流出来,我拔出了耳机,跑了出去,抬起了头,望着天空,我想望着望着也许就忘了,天空那么大,他会包容我所有的委屈和伤痛,可我发现连老天都不怜悯我,因为我是自作自受,于是我嘲笑了几声,开始在无人的路上疯狂的奔跑,脚步是那么大声,步伐是那么的极速,我以为这样可以减轻我内心的痛苦,可最后我发现,我踏得越使劲,心就越痛。

以泪为话题的作文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00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05位用户关注,31人点赞!

小旦心里难受极了。汪老师平时最喜欢他,上次看到他的指甲里藏了不少泥垢,亲自用指甲钳替他整理干净了。上学期,小旦的语文考了全校第一,汪老师当即就从自己的书橱里拿出同学们都垂涎三尺的《草房子》奖给了小旦,上面还有作者曹文轩的亲笔签名,神气得不得了。

小旦看出来,这会儿汪老师真生气了。从全校第一到零分,就是从老柳树上摔下来也不会这么惨。小旦叹了口气,含着泪回家去。

路上的油菜花都开了,金灿灿的,黄色的花粉沾到小旦的身上,好香啊。小旦的家在一片油菜地的后面,门口有一棵高大的柳树,上面住了一窝灰鸟。正在家门口等小旦的老黑一看到小主人,摇着尾巴迎上来。小旦没心情理它,手里的试卷攥得更紧了。

爷爷坐在院子里的槐树下,一树的槐花白得像雪,香气四溢。爷爷的手里抓着那把乌黑梢子的二胡,眼睛微闭,吱吱地拉着,喑哑的琴声,在静静的院子里显得很特别,小旦找不出词形容。但他知道爷爷拉的是什么曲子,自从爷爷动手术以后,老是拉这首《病中吟》,有时候会把老泪拉出来,小旦也跟在后面流泪。过去的爷爷多么壮实,像谷场上的公牛,可一场病,爷爷就像泄了气的皮球,说话都抖个不停。小旦再不敢惹他生气了。

小旦啊,回来了,锅里有好东西,你去看看。知道今天你们发榜,犒劳你的。

小旦揭开锅,几个长相喜人的嫩玉米卧在清水里。小旦拿起一个,咬咬,真甜。小旦拣了一个大的给爷爷,站到旁边,等爷爷问他。爷爷心情很好,竟然没有问他成绩,很难得地拉了一曲《良宵》,琴声俏皮得像枝头的小鸟。

小旦转身到屋里写作业。作业写完,天已经黑了。挂在天上的月亮很亮,院子里洒下一片银光。爷爷忽然喊小旦出去,让他坐到自己身边。小旦,你要什么奖赏?这次考试又是第一吧?

小旦不敢说话,把试卷递给爷爷。爷爷看完脸色就变了,鼻子里呼哧呼哧出粗气。小旦害怕了。爷爷你咋了?

爷爷不答话,老泪下来了。人一老,眼泪就多。爷爷走回自己的屋子,一声巨大的叹息,差点把小旦的心砸碎。小旦咬咬牙,跟爷爷进了屋。

老师说让爸爸签字,你打电话让他们回来吧。小旦说。爷爷不理他,没有开灯,脸朝墙躺到床上,月光从窗外照进来,把爷爷的睡影沉重地映在墙上。

爷爷你让爸妈回来吧,上次王小锐考了个不及格,她爸妈就从沈阳回来监督她了。我好不容易考了零分,你为什么不让他们从黑龙江回来?爷爷,我求你了,打电话给爸爸吧,我想他们了……

小旦的泪再也忍不住了。他抱住了老泪纵横的爷爷。

【阅读训练】

1、理解文中“垂涎三尺”的含义。

以泪为话题的作文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32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1分钟,共有267位用户关注,33人点赞!

关键词:爱斯梅拉达 伽西莫多 美女 野兽 童话 原型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作为浪漫主义文学的里程碑,最鲜明的特点,即运用了“美丑对照原则”。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中节选自《巴黎圣母院》的课文《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通过多角度的美丑对比,表现人物性格,歌颂人性的美好,尤其是主人公爱斯梅拉达与伽西莫多,对比鲜明,让人印象尤为深刻。

只是透过这对比,我想起了一个著名的童话——《美女与野兽》。

一.童话——《美女与野兽》

“美女与野兽”本是一个流传于法国民间的古老传说,博蒙夫人在此基础上,为儿童读者重新编写了童话《美女与野兽》,于1756年发表。此后这个故事被反复改编,但基本内容是:王子被施了魔法而变成野兽,只有美女的爱,才能解除巫婆的魔法,使他恢复原形。

这个故事深入人心,甚至演变出许多新故事,如《青蛙王子》《人猿泰山》《金刚》《暮光之城》等,但这些故事无论怎样变化,“美女与野兽”这一内核模式始终相随。可以说,“美女与野兽”已经成为了西方文学中一个重要原型,这个故事所表现出的主题也成为了西方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母题。

在《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美女与野兽”的影子。

二.爱斯梅拉达与伽西莫多——“美女与野兽”的组合

我们以图表的形式比较这两个文本:

“美女与野兽”这一故事可以归纳为如下模式:

被施魔法—成野兽—得解救—变王子—二人幸福生活。

首先美女与野兽在外形上形成鲜明对比,野兽也并不是生来丑陋,而是因为被施了魔法才变成野兽,要让他变成王子,就必须用爱来解除魔法,之后,二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这个童话故事宣扬的主题也是许多童话都在表现的:

宣扬爱与善良,爱能战胜邪恶。

而爱斯梅拉达与伽西莫多,与“美女与野兽” 这一模式十分契合。

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具体分析:

1、二人外貌的巨大反差

伽西莫多:

那四角形的鼻子,那马蹄形的嘴巴,那猪鬃似的红眉毛底下小小的左眼,那完全被一只大瘤遮住了的右眼,那像城垛一样参差不齐的牙齿,那露出一颗如象牙一般长的大牙的粗糙的嘴唇,那分叉的下巴……请你想象一下那整个相貌吧,要是你能想象的话。

或者可以说,他全身都是一副怪相。一个大脑袋上长满了红头发,两个肩膀当中隆起一个驼背,……两股和两腿长得别扭极了,好像只有两个膝盖还能够并拢,从前面看去,它们就像刀柄连在一起的两把镰刀。他还有肥大的双脚和可怕的双手。

(第一卷)

爱斯梅拉达:

她个儿并不高,但她优美的身材亭亭玉立,……她伴随着鼓声这样跳着舞,窈窕、纤细、活泼得像一只黄蜂,……她那的双肩,她那偶尔从裙里露出来的一双漂亮的腿,她乌黑的头发,她亮晶晶的眼睛,真的,她真是一位神奇的妙人儿。

(第二卷)

从雨果的原著中,我们不难发现,二者的反差巨大,一个美丽得如同仙女下凡,让人为之倾倒;一个丑陋得无以复加,让人噩梦不断。

《美女与野兽》亦如此,在外形上,二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2、公牛:伽西莫多的动物性

雨果三次把受刑时的伽西莫多比成“公牛”。

“他听任人家捆绑,只不过时时粗声地喘气,就像一头牛垂头耷脑地绑在屠夫的车沿上。”

“但是他没有叹一口气,只是把头向后转转,向右转转,又向左转转,并且把头摇得像腰上被牛虻叮过的公牛。”

“对西班牙斗牛士的打击向来不在意的阿斯杜里公牛,却被狗和枪刺激怒了。”

这个比喻非常鲜明形象地勾勒出了他的形象---丑陋且充满动物性。这一点在他“要水喝”的情节中亦得到了见证。

“他打破了一直固执地保持着的缄默,用又嘶哑又愤怒的声音吼叫,这声音不像人的声音,倒很像动物的咆哮声:‘给水喝!’”

而在爱斯梅拉达给他水喝以后,伽西莫多被感动,生平第一次流下了眼泪,这个细节也表明他身上动物性的一面,这意味着此前他从未流过泪,即便是遭受鞭刑,被人谩骂侮辱。伽西莫多虽是一个人,却并没有表现出人应该有的正常反应,他更多的是麻木、凶悍和冷漠。

而这一点,与野兽正相契合。伽西莫多不仅外貌像野兽般丑陋,表现出来的行为也像野兽一般蒙昧、凶狠。

3、魔法:周围人的谩骂嘲讽

伽西莫多的动物性是天生的吗?不是。他从小就被抛弃,被克洛德收养之后,成了钟楼敲钟人,因为相貌丑陋,总是被人厌恶、嘲讽,即便在受刑时,人们仍然嘲笑诅咒他。“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从周围发现的只是憎恨,他也学会了憎恨,他有了人所共有的凶狠,他拾起了别人用来伤害他的武器。”(第四卷)他的心越变越硬,他以恶报恶。

显然,人们的嘲笑、讥讽就像巫婆的魔法,施与伽西莫多,使之压抑了人性,如同野兽。

4、一滴水与一滴泪:魔法解除,人性复苏

《美女与野兽》中,美女对野兽产生了爱,在她答应嫁与野兽的那一刻,魔法就解除了,野兽重新变回了王子,与美女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爱,有强大的力量。

而爱斯梅拉达的一滴水,同样具有强大的力量,这是一滴心灵之水,饱含人性的善良与美好,它用爱消除了伽西莫多身上无形的魔法,让他流下了生平第一滴眼泪。

伽西莫多的泪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说明他人性的一面,逐渐复苏。从如同公牛一般野蛮、麻木到觉得愧疚、悔恨,并感受到了爱与美好。甚至在第十一卷中,“他那只独眼在此之前还只流过一滴眼泪,这时却默默地泪流如河。”此时的伽西莫多,完全摆脱了动物性的一面,显示出作为人,应该有的善良,包容,仁爱。眼泪,成为他人性复苏的重要象征。

伽西莫多从野兽变成了王子,只是这个王子的英俊体现在内心,他是一个心灵高贵美丽的王子。

5、结局:意犹未尽的浪漫

美女与野兽,因为爱,最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故事到此结束,留给人无尽遐想。

爱斯梅拉达与伽西莫多之间同样有爱,只不过爱斯梅拉达没有像“美女”那样对伽西莫多有爱情,但是她的感情难道不是一种更广博的爱吗?

而且,这两个人物的结局虽具悲剧性,也具有浪漫色彩:伽西莫多的尸骨紧紧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骨,当人们试图分开他们时,伽西莫多便化为了尘土。而小说结尾取名“伽西莫多的婚姻”,从某种意义上也可理解为他们从此也幸福地在一起了。

我们可以从以下图表清晰地看到二者的高度契合。

三.浪漫主义与童话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也是一个值得深究的现象。“《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所有作品中最最浪漫主义的作品。”①而法国童话有许多特点与浪漫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来比较一下浪漫主义与法国童话。

第一,浪漫主义与民间文学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浪漫主义作家都特别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而《美女与野兽》就是一个起源于民间传说的著名童话。

浪漫派从民歌民谣、民间传说中撷取题材,学习表现手法,采用民间口语、民歌韵律创作,大大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带来了清新、健康、活泼的新气象。②

许多浪漫派作家甚至转而收集民间故事,编写童话。比如德国的格林兄弟,他们编成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所搜集的童话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等成了典范的童话作品。③

作为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雨果同样十分重视民间文学。例如,他的史诗著作,三卷本的《历代传说》就是以圣经故事、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为题材创作的。

一部出色的童话对于孩子甚至大人都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美女与野兽”的故事也是起源于法国民间,经博蒙夫人的整理、改编、加工、创新,最终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童话。从童话本身来看,也充满了对比与夸张,浪漫与想象。

可以说,这个童话故事与《巴黎圣母院》,不论是形式上,还是主题上,二者均有高度的相似之处。民间文学对于浪漫主义,对于雨果的影响可见一斑。

第二,浪漫主义和童话在创作上有相通之处。

1、对比与夸张

浪漫主义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巴黎圣母院》就淋漓尽致地运用了“美丑对照”,美则美到极致,丑则丑到顶点,这可以说是作家的一种有意夸张。

而法国童话也往往通过鲜明的对比,无情嘲讽和鞭笞贪婪、愚蠢、专制横暴的封建统治者,热情歌颂广大被压迫和被歧视者勇于斗争的反抗精神。④比如《列那狐的故事》《小红帽》等。《美女与野兽》也充分运用了对比与夸张,来表现主题。

2、想象与幻想

童话具有浓厚幻想色彩,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奇异与荒诞成为童话最重要的审美品质。而雨果在谈到《巴黎圣母院》时说:这本书“如果有什么优点,是在想象、多变、幻想方面”。

由此可见,浪漫主义与童话亦有相通之处。

3、追求纯净与自然

由于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厌恶,对庸俗丑恶现实的反感,雄伟瑰丽的大自然和远方奇异的情景,便成为浪漫主义作家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卢梭曾倡导“回归自然”,浪漫主义接过了这个口号,用以反对当时正在兴起的工业文明和城市文化。

而浪漫主义所向往的没有工业文明污染的纯净、自然的世界,在童话里能找到。童话营造的世界就是一个纯净、自然,充满丰富想象,充满真善美的世界,没有现代工业文明的污染。

四.隐身的原型

事实上,许多童话模式就包含有或已成为影响文学创作的原型,比如《白雪公主》《灰姑娘》。

原型这一概念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荣格认为,原型是人类长期的心理积淀中未被直接感知到的集体无意识的显现。⑤

加拿大著名思想家和文艺理论家弗莱在荣格的基础上,形成了原型批评理论。弗莱发现了文学中的“无意识的结构”——原型,而建立起他的文学批评。

他认为原型就是“典型的即反复出现的意象”。一个原型就是“一个象征,通常是一个意象,它常常在文学中出现,并可被辨认出作为一个人的整个文学经验的一个组成部分”。⑥弗莱认为,文学的结构是神话式的,不同类型的文学构成“一个中心的,统一的神话”的不同方面,而在各种文学的具体作品中,人们可以发现相似的原型和模式。⑦原型以各种不同方式显现在梦和精神病中,也显现在童话、神话和宗教等人类幻想和想象的产物中。原型的存在为文学艺术提供了创作灵感和基本母题。⑧

“美女与野兽”正是起源于民间的,带有浓厚魔怪色彩的童话故事,其中的王子、巫婆、魔法等童话元素在西方文学中屡见不鲜。这个故事模式也在不断以不同形式出现,除了前文所提的《青蛙王子》《金刚》外,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天鹅湖》等均有“美女与野兽”的痕迹。应该说“美女与野兽”是西方文学创作的重要原型,成了西方文学的“集体无意识”,它让许多作品连成一体,最终“使我们的文学经验成为一体”。同时,它也提供了爱战胜邪恶的母题。

美女与野兽,隐身于《巴黎圣母院》,让爱斯梅拉达和伽西莫多走向了前台。

参考文献:

①张德明:《世界文学史》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

②③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修订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

④博蒙夫人:《美妞与怪兽》倪维中王晔译 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年5月

⑤⑦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第2版 增补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4次

⑥弗莱:《批评的解剖》普林斯顿1957年版,转引自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第2版 增补版

⑧张德明:《批评的视野》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4年3月

以泪为话题的作文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47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239位用户关注,54人点赞!

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在阅读时,每个人都能轻而易举地接纳多重世界。书本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纷繁杂芜,层层堆积。书本并非逃避,它们本身就是一个出口。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父亲丢失了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父亲丢失了查一路

他拦住我,急切地和我说话。眼眶里的泪和两鬓的白发,显得极不协调——在我看来,这个年龄应该懂得克制。

这位中年汉子突然抓住我的胳膊,我感到有些不适,试图挣脱,可是他抓得更紧。眼眶里的泪几乎要涌出,他说:“我父亲丢了,你可曾看见一位老人,满头白发,胸前挂着钥匙。”

“他脑子不好,硬要去我妹妹家,今天是他生日,我就让他去了,可现在是下午了,就几步路,还没到我妹妹家。”他认定父亲走失了,急切而又悲伤,向迎面走来的人一个个打听,其中包括我。

我记下他的手机号。其实这只是一种安慰的方式,我去哪儿能帮他找到他的父亲?只是多一个人参与进来,就多一个人负担他心灵的痛苦罢了。

五十出头的汉子,父亲丢了,竟至哭肿了眼睛,罗兰?巴特说过一句话,眼泪的存在,证明悲哀不是一场幻觉。动了感情才能留下泪,孝心感人。我真想帮他找找,希望突然间,就走过来那位满头白发,胸前挂着钥匙的老人。可是,没有。

街边的树影延伸到对面,夕阳沉沉欲坠。转过背,我去街边杂货铺买饮料。一位中年妇女边打开冰柜边问,你认识他?刚才那人。我说不认识。她用很肯定的口吻说,一定是问你可看见他父亲了!

我有些吃惊,她怎么会知道呢?她说,他就住在她楼下,中午就在家里嚎了,不过告诉你,他是装的,绝对是装的,他巴不得他父亲走失呢!

装的?我大吃一惊。这话给了我截然不同的印象。怎么可能?我分明看到了他眼中的泪和哭肿的眼睛。可是,这位妇女接着说,她干嘛要在一个陌生人面前冤枉他?他平时对老人可凶了,一直恶声恶气的,从不给老人好脸色。

不过,她最终还是帮他说了一句,这人也挺不容易,五十多岁的汉子,没有正式工作,靠开个电瓶车给人拉货挣点小钱度日,生活压力大……

这事过了很久了,我希望自己能把它忘记。

在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之前,它却很顽固、顽固地从心底蹿出来,变成挥之不去的疑问。

中年汉子的泪水是不是真的?杂货铺女店主有没有撒谎?在是与非的两极,我不知道我的天平倾向谁。我觉得,当我试图来解答这个疑问时,内心感到的总是苦涩,仿佛有一种美好的伦常在眼前崩毁。

解答中有许多个“或许”,最终我选择了一种。《父亲丢失了》阅读答案

或许中年人的泪和女店主的话都是真的,只是在父亲走失后,这位中年人才有所触动,所有日子里犯下的错,瞬间变成了芒与刺,刺出了内心真实的痛。

(选自2009年10月10日《温州都市报》)

真情浅露

父爱如山,为你撑起蓝天;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中,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父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父爱,深沉而不外露,强烈而无声。而这种爱,往往被我们忽略了,其实,父亲更需要我们的关怀。本文借“父亲丢失了”呼唤人间亲情,人物描写真切生动,主题挖掘深刻、独到,不能不说作者对生活的体察的细致和构思的别具匠心。

且读且思

1.题好一半文,本文拟题很有新意,试结合全文说说好在哪里。

2.你认为杂货铺女店主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文中说“当我试图来解答这个疑问时,内心感到的总是苦涩,仿佛有一种美好的伦常在眼前崩毁”,为什么?

4.中年汉子的泪水是真的,还是装的?认真揣摩原文,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

1.标题新颖醒目,点出了写作的由头,便于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

2.插入杂货铺女店主这一人物,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揭示出更深刻的主题。

是作者在听了杂货铺女店主的话以后产生的困顿与迷惘的心情:父母对子女作了那么多,作子女的怎么可以抛弃他们呢?

4.真的。

以泪为话题的作文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77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67位用户关注,40人点赞!

12爸爸很平凡,既不是政坛中赫赫有名的领袖,也不是经济圈里腰缠万贯的富豪,更不是娱乐圈里呼风唤雨的明星,他只是一个在一家证券公司工作的普通劳动者。他个子不高,体型不胖,戴着一副银色宽边眼镜,一看就是个知识分子,满头黑发之中夹杂着几根银丝,平时总爱穿西装,配一双皮鞋。12121

爸爸总是风里来雨里去,四处奔波。前段时间,又从深圳调到梅州工作,每天都要加班加点,目的是为了多赚点钱,供我读书。他一个月才能回来一趟,十分不容易。于是渐渐地我与爸爸之间便产生了一些小小的隔阂。回想五六年级时,爸爸打来电话,我总是不想听,也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学习压力大了,或是想逃避些什么。因此现在一想到自己如此不理解爸爸,心中就有一种愧疚感。

每次爸爸从梅州回来,都会带回一些小礼物,给我以惊喜。平时,他不惜牺牲宝贵的休息时间,晚上与我在qq上视频聊天,帮助我解决学习上的难题;每次回家,他都会不知疲倦地陪我复习到深夜,我这个做儿子的能不心疼吗?但是,我没有为爸爸流过一滴泪。

随着我慢慢长大,岁月的风霜雪雨使爸爸高大的身躯日渐佝偻,也令爸爸那自信的容颜日渐苍老,每每看到爸爸日渐苍老的容颜,心里都会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觉,但却一次也没有在爸爸面前流泪。12但是前不久那次家长会,我给爸爸写了一封小小的感谢信,只有短短的几行字,来参加家长会的爸爸看到后,却感动地流了泪,要知道,那只是短短的几行字啊!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爸爸流泪,而我看到平时如此坚强的爸爸为我流泪,我的眼泪也禁不住夺眶而出。

朋友,你曾因为爸爸严厉训斥而怨恨过他吗?你曾因为他醉酒而轻视过他吗?你曾因“代沟”而与他产生过隔阂吗?曾经一定有过,对吧?但是,请大家记住:这个世界上,最疼你、最爱你、最了解你的就是爸爸呀!

为爸爸流一次泪吧!那泪是感激、幸福,还有在乎。请你看看爸爸那双粗糙、干燥、布满老茧的手,这都是为我们操劳所致。

以泪为话题的作文

其实,因为原著是法语,中文译者对这段内容的标题翻译各不相同。苏教版《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选自陈敬容翻译的人民文学社2002版《巴黎圣母院》,该书第六卷第四部分标题即为《一滴眼泪换一滴水》①。同样也是陈敬容翻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版的第六卷第四部分使用的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泪信息

  • 以泪为话题的作文
  • 以泪为话题的作文46人关注

    其实,因为原著是法语,中文译者对这段内容的标题翻译各不相同。苏教版《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选自陈敬容翻译的人民文学社2002版《巴黎圣母院》,该书第六卷第四部分标题 ...[更多]

教学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