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论文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1189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3分钟,共有282位用户关注,35人点赞!
鼓励式的教育理念是我一直坚持的,建立一个适用于高职学生的评价准则。要时常鼓励他们,肯定他们的进步,让学生们觉得学习英语是一件开心的事情,而不是一件没有面子的事情;下点功夫,去发觉高职学生们喜欢什么,什么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们自愿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这一点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给高职的学生们上课,发现他们绝大多数底子都非常薄,有的甚至连一个完整的句子都读不出来,词汇量少,发音不准确,听说的能力更是成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经常是干起不发,提出的问题没有学生响应,读一段课文让你纠正起来都觉得无从下手。课堂也比较沉闷,不活跃。为了让他们对学习英语有信心,真的需要下一番工夫的。起初我鼓励大家张开嘴大声的读课文,不怕错,只要有勇气读出来就是好样的。然后根据教材中的情景对话,用自己可以理解何接受的方式表演出来。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开口说英文的机会。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开展教学。让小组间的同学纠正彼此的发音,对有勇气张口说英文的同学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赞扬。让同学们明白,只要够努力,每个人都会进步飞速。
二、加强实用交际能力的培训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法中,我们通常把翻译课文讲解词汇当作重点,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听说练习。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没有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设置英语口语课程,因为没有了这方面的训练,大多数的高职学生在用英语和人交谈时,就有苦说不出了,有的甚至根本不明白别人说的是什么。稍微好一点的学生可能能听懂觉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想要说的话。“以应用为目的”的目标根本没有得以实现。为了实现孩子的实际应用能力,我们必须得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我的方法是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材,每次课结束以后都给学生们留一个话题,让学生们回去反复的琢磨,通过交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和听说能力。自己悟出来的东西永远比别人教出来的记得扎实。
三、阅读、翻译一个也不能放松
高职高专的学生有好多看见长篇的英文课文,还没开始学呢,就从内心开始排斥了,就已经觉得自己肯定学不会了。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应对今后在工作中实际应用的需要。因此在选择教材上就应该区别于其他院校的教材,多选用实用性较强的教材,以听说为主。阅读、翻译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要求一字不漏的翻译,只要符合文章的主旨,段落大意翻译正确,这就是一次成功的学习。要让学生们在学中扩大词汇量,而不是单纯的记单词而不应用。
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人在社会上生活,需要交流,我们每天都要与人打交道,表达自己的想法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何能让学生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用英语流利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是我们高职院校英语教师面对的另一难题。我鼓励学生们每天利用早自习何晚自习做一个简单的freetalk。人人有份,用这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人人有机会,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结语
教学方法论文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08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125位用户关注,55人点赞!
青年学生不可避免地对古代文学感到隔膜。他们认为在他们面前的就是一堆历史资料,一堆死材料,只有入乎其内才能很好地理解古代人的所感所思,对古代人的生活对古人消除距离消除陌生消除隔膜,还原画面即把死材料转换为心中活的画面。还原作品所描写的镜头、画面和场景,让学生置身于词作构筑的具体情境之中,真切感悟和深入理解词作的审美功能与抒情效应,进一步开掘学生形象思维的潜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与审美创造性的目的。这种方法适合于画面感非常强烈的古文或诗词。例如在讲到欧阳修的《踏莎行》这首词画面感非常强烈,但是如果不理解词境的话理解是会出现很多中偏差的。我就让学生先自己结合注释理解词义,然后根据作品构思出一幅画。然后选取两个同学到黑板上画一下,大家评点一下,哪幅画更符合作品的意境。可以请绘画天才的学生站出来展示自己的作品,“候馆梅残”。首先展现出的是旷野上有一个旅店,旅店旁边,有几枝快要凋零的梅称。这也暗示着季节,既是环境的描写,又像一个舞台背景。“溪桥柳细”旅馆旁有小溪,溪边是成行的柳树,溪上还有一座小桥。“楼高莫近危阑倚”就有学生画出小楼,楼上还有一个哭泣的美女来表现“寸寸柔肠,盈盈粉泪”。你别到楼上去望我,因为你想看也看不着我,我已经走得很远很远了。“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这一句用画面展示是最难的,比如说这是高楼,这是栏杆,下面是平芜草地,草地的尽头是春山。佳人睁大眼睛看得再远,也只看到春山的脚下,而我呢?已经到了春山的那一边了。这时候当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出来之后,教师再去讲解作品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都会变得很容易,达到了辅助教学的效果。再如晏几道的《鹧鸪天》“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讲到这首作品的时候,因为它是动态的,所以我会让学生画完之后,再用语言去描述一遍作品的情境。许多学生的理解是不准确的,有偏差的,但是就在这种讨论辨析中学生的画面意识越来越强烈,最后老师再抛出正确答案“从月亮升起来的时候跳,一直跳到月亮西下,跳了好几个小时,也许是从七点跳起,一直跳到晚上十一二点了。”舞低杨柳楼心月“这七个字,不仅仅是句法比较奇特,而且意蕴深厚。这是个典型的蒙太奇镜头:室内是人在跳舞,尽情地狂欢。既有跳舞的人,又有晏几道,即使抒情者和朋友们在欣赏,并且摇头晃脑地说:”好,好。“这是一个画面。也可能还有音乐在伴奏。同时有另一个画面,你可以用蒙太奇的镜头将两个镜头叠映在一起。这另一个画面是,窗外有杨柳和月亮,月亮上升到柳梢头以后再慢慢地往下滑落,下沉。月亮的升降,又表明时间的迁移。这七个字构思极其巧妙。所以写出好的词需要锤炼词句。如果让我们用七个字,把室内的人物活动是室外的景物如此鲜活地表现出来,真是不容易。”学生就会心领神会,收到了的事半功百的艺术效果。
二、将学生的角色扮演穿入理论教学
学生于教师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互动相合。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与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能否形成教学合一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一方面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另一方面为了让老师对作品情节的讲述立体生动。因此让学生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完成作品情节的叙述。要求学生按照老师设置的几个命题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题目自由分组。角色小组内部讨论决定,要求作品在忠于原著基本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前提下。可以做适当通俗化的语言处理,包括有限的合理想象。很多同学都表演的非常出色,全部脱稿。营造了充满激情高潮迭起的课堂氛围,同时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辩论式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
《西游记》四大名著之一,由于之前有电视剧的广泛传播,因此学生对西游记的故事情节耳熟能详。但是作为四大名著又不能跳过去。因此在教学《西游记》时,常识性知识介绍之后,我就会采用辩论式教学法。即将全班同学分为四组。喜欢孙悟空的学生集中到一组,喜欢猪八戒的一组,唐僧和沙僧各一组。我请四组同学作为四个辩论代表队。给四个代表队时间进行商议。首先阐述一下你方喜欢某个人物的理由,需要有论点和具体的论据做支撑,然后谈谈你最不喜欢哪个人物,也需要有论点和具体的论据作支撑。这就要求学生充分熟悉作品。阐述之后进入自由辩论时间。往往都是猪八戒代表队和孙悟空代表队之间的辩论最为激烈。在辩论过程中,教师提取学生辩辞中的关键词,将人物的优缺点都在黑板上呈现出来。辩论结束,基本上四个人物的形象就都呈现在黑板上了,一目了然,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点评和补充和延伸。比如学生辩论之后,老师可以出几道简单的性格测试题,即按照唐僧师徒四人性格特点涉及的。唐僧是完美型、孙悟空是力量型、猪八戒是活泼型、沙僧是和平型。结果发现往往自己就是自己讨厌的那个类型的人,而自己喜欢的人往往是与自己互补的。由此可以抓住时机砥砺学生,应该客观第看待别人更应该客观地看待自己。辩论式教学不但引发学生读书的热情,而且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且也对学生进行了人格的砥砺,收到的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教学方法论文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38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274位用户关注,25人点赞!
一.提高认识
首先要提高作文教学重要性的认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作文教学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学生知识积累和语言能力的集中反映,也可以说是学生语文考试成败的关键。每一个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可以借助中外名家的故事或名言警句来增强成功信念,端正作文的态度。中学生想象力丰富,我们应该以此为突破口,借助优秀高考作文或情真意切的美文佳篇,引导他们感知汉语言文字的精美和中华文化的灿烂瑰丽,激发其写作的兴趣。
二.教会观察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作文教学似乎无章可循,难究其理。学生每每感到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无理可寓,故写作时要么无病,要么生拉硬拽,胡乱拼凑,缺少写作素材、写作技巧和真情实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从平常生活中发现诗意的境界,美的情趣,画的意境。“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它一定也有值得喝彩的地方。”(克雷尔特)米开朗基罗在被视为平常的大理石中发现“大卫”,牛顿在苹果落地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卞和在执着信念中发现和氏璧。“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要培养学生感知生活中真善美的能力。母亲的呵护,朋友的问候,老师的关心……一丝一缕中都寓含浓浓深情。朱自清在《背影》中发现浓浓的父爱,鲁迅在《一件小事》中发现车夫的崇高的品德,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感受到爱的温馨。引导学生从身边生活中去感知美。从花的香、草的绿中感味自然,从阳光的明媚感受到生活的快活,从绚丽多彩中感受到生命的丰富。感觉到世界丰富多彩,体会生活绚丽缤纷,感动于社会中事、物、人,并且能激荡内心的扬善溢美的思想情感,作文就成了“有源之水”。
三.注重积累
学生觉得写作难,是因为生活积累少。“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渊智达洞,累学之功也”。要调动学生自觉积累有意涵蓄的能力。要教给学生积累的方式方法,使他们学会从自然撷取鲜花,在生活中积累智慧,在生命中品味价值。
1、从书本上积累写作素材
书本上的知识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要善于从书本汲取写作素材。古今中外书本中的人、事、理应该成为中学生学习的根本,其中优秀人物应该成为他们学习的楷模,名言警句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和人生的座右铭。
2、从日常生活汲取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一花一世界中感受生命的情趣,从朋友亲人那里感受情深意重,从同学老师的关怀中体会关爱。“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的昼夜不息。”(叶圣陶)从一滴水中看到世界,从一朵花中品味芳醇。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司马迁写作《史记》,都应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从掌握素材到筛选,提炼,化用。要根据作文需要,进行选择取舍,整合出符合要求的丰富且生动的材料。
四.大胆创新
文章写作贵在创新,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文章当出机杼,成一家风景,不可寄人篱下”。要能不落窠臼,立异标新。立意上要有独到见解和认识,对材料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力求旧中见新,俗中见新。选材用材上,要努力在自己生活学习中思考获得,要能够旧瓶装新酒,更要新瓶新酒。构思形式上可以采用对话、辩论、题记、书信、报告、小小说、散文诗等多种多样的文学形式,让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特点的文学形式来充分构思写作。“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朽”。在自然中求变化,流畅中求跌宕,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感到生活像广阔的海洋,在它深处埋藏着无数宝藏,需要用眼睛、用智慧去发现创造。要充分发挥学生个性能力,给予正确引导,相信每个孩子都应在我们教师手里茁壮成长,焕发个性的魅力。
教学方法论文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73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146位用户关注,52人点赞!
对于统计学来说,其主要内容是学习统计的方法。由于该科目的学习内容属于较为实用的理论知识,因此,要针对这一点向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学习思想的灌输。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统计学,并非是一项纯粹的理论学习,它在现实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而学会统计学,再学习本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的时候,就会倍感轻松。改变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的态度,让学生明白,来到高职院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一种生存的技能,而并非是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而学习统计。
二、让统计学的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如何让学生学好理论知识,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就要看教师如何引导教学。例如一个事件的统计,通过不同的方法统计计算的结果一定是不相同的,而最终事件得出的结论应当是相同的。让学生明白各种统计方法的计算方式,是为了让学生在应对各种各样的事件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而并非是要学生做过多的无用之功。统计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应当注重课堂与学生的互动,如果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就说明学生在课堂上是听讲的,千万不要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课后。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热情本就不高,如果把问题留在课下,期待于学生在课下解决,那是几乎不可能的。因此对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当堂解决。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该问题的答案或结论是什么。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教师所起到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朝着答案的方向去进行思考。在讲述理统计学的理论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举出实际例子,让学生清楚明白的学习统计学的统计方法。
三、实施项目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统计学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统计学所讲讲述的内容。在统计学的教学内容中,主要是讲述统计方法统计计算等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形成小组式学习,4-5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在这个教学方法中值得一提的是,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力,这在统计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当一个统计方法学习完毕之后,就可以实施这种项目教学法。启动一个统计项目。由两到三个小组负责一个统计项目的统计工作,他们相互之间不会做出任何交流,只有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这样他们采取的统计方法就可以区分出来。只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即可。每个小组使用的方法不同,他们所用的统计时间也不相同,所以,找出该事件中用时最短的一个小组,就说明他们所用的统计方法是最为恰当的。对于统计工作来说,统计的方法不同,计算得出的结果不同,但是针对同一事件统计出的结论是相同的。因此对于统计学的教学来说,统计方法的使用是没有对错之分的,真正值得区分的是统计方法是否得当。而让学生理解是否恰当的巧妙途径,就是让学生亲自验证这些统计方法是否真的适用于统计此类事件。学生通过接受项目,对项目事件进行讨论及分析,可以正确判断该事件统计工作适用于哪种统计方法,一旦确定了统计方法后,只需要注意数据计算过程中的准确性就可以了。那么这样的项目训练既可以让学生迅速掌握统计的计算方法,也可以让学生熟悉该类事件的数据特点。只要根据特点去讨论分析使用统计方法,那么对于统计学的教学就可以轻松很多。当学生最终将统计学课程学习完毕后,可以让学生负责一个综合性的事件统计。运用统计学的各种统计方法对事件中需要统计的项目进行统计。当然还是以小组套论的形式进行,在综合事件中,统计事件多种多样,而适用的统计方法也是不尽相同,因此,这个测试是对于统计学教学结果的最好验证。学生将该综合事件中的统计事件合理应用统计方法进行统计者,则视为运用统计学精到学生,给予成绩为优秀;对于该综合实践中运用统计方法并不得当,但最终得出正确结论者,则视为不能灵活应用统计学,给予该学生成绩为良好;对于使用统计方法得当,而未能得出准确结论者,则视为对统计学的内容未完全领会,对于数据计算等不能精准给予答案,给予这样的学生成绩为及格;而未能完成统计工作的,并且对统计方法混乱不知所用者,则视为对统计学内容未完成学习任务,给予成绩为差。如此,项目教学法就完成了。该方法的使用不仅仅可以让教师知道学生是否理解所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去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还可以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让学生遇到问题时尽可能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四、结束语
教学方法论文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65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159位用户关注,29人点赞!
目前的教学模式是,课堂是属于学生的,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的发挥自己,把自己的地理知识尽可能的展示出来,并且,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的去探索地理知识,遇到不能解决的能够与同学教师一起分享,一起探讨,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战胜自己,丰富自己,致使自己成为地理课堂上的主人。这样一来,就要求教师在教授地理知识时,应注意自身的角色,不应再像过去一样,依然把自己当作课堂的主体,自顾自的讲解知识。教师应积极主动的配合学生的自主学习,随时为学生的学习做指导,牵引着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学习地理知识。教师还要在学生需要一起讨论、一起探讨时,能够以平和的态度做一个忠实的听众,让学生自由、轻松的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自己的才能,说出自己的不解,大胆的寻求帮助。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教学活动,像是游戏、视频、课外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只有自己参与,自己思考、自己解决的问题,才算是有效的学习地理知识,才算是真正的体验地理的学习,懂得地理知识。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今后的地理学习中,有新的感悟、新的理解,才能够愿意在遇到问题时,积极的去探索,从而自主的解决问题。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想提升教师的素质,创造高效率的、完美的地理课堂,首先,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认真负责的将地理知识简单、清晰的教授给学生,还要在课余时间不断的充实自己,严格的要求自己,每天都去学习,接触新的教学理念,不断的充实自己,使自己更有文化内涵,素质修养,让高中地理教学的发展越来越美好;其次,教育还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教师应保持一颗与时俱进的心,一直跟随者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的去充实自己,填补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让自己的地理课堂更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的工程中,应认清自己在课堂中的位置,尽可能的让学生接收到更为清晰、明了的地理知识,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与质量;最后,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学习地理的方法去学习地理知识,致使学生学习地理的状态达到最佳,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用适当的方法去教导学生,使其每天都能抽出一点时间去学习地理,让学生的地理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三、高中地理教学应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高中,学生所要学习的科目很多,所要记住,练习的知识点也是数不胜数,课下几乎没时间练习地理知识点,也有很多时候学生会忽略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误的学习心理,觉得学习地理会影响自己其它科目的研究与探索。在高中,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心理,主要还是因为地理没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重要的印象,还不能够让学生主动的想起学习地理知识,探索地理知识,总而言之,就是地理没能够及时的打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没能够产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因此,在高中地理的教学中,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地理教师就要在教学方法方面做努力,尽可能的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让其能够在课余时间想要去学习地理知识,想要去知道关于地理更多、更广、更深层次的知识。在高中地理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先从教学方法上入手,在传统、死板、枯燥的教学方法中,引进新的教学理念,逐渐的改变课堂氛围,增加课堂教学的多样化,让其地理教学丰富多彩,引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关注度,让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求知欲,愿意主动的学习、主动的去课外实践,强化自己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度。教师还可以根据每堂课所要教授的地理内容的不同,合理、科学的安排教学方案,让地理课堂更加有趣、更加的适合学生听讲,学习地理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节时,可以灵活的借助多媒体,把我国的气候状况用视频的方式介绍给学生,也可以把视频设计成漫画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此章节学生的印象。其实,学生也很喜欢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会感觉这样的地理课堂是比较轻松的,也是丰富多彩的,学生也很愿意在这样的课堂上尽情的发挥自己,展示自己,提高自己学习地理知识的主动性。
四、结束语
教学方法论文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15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239位用户关注,43人点赞!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方法阅读技巧
阅读是一种交际行为,是人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融合。人们为了直接获取所需的信息,必须运用语言知识,使用各种阅读技能,进行判断、推论,找出所读语篇承载的观点和信息,并对这些观点和信息做出估价。这种阅读活动无疑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一种交际活动。现代社会,信息源种类繁多,而阅读是获取信息的主渠道。学习任何一种语言的目的都是为了交际,对学习者而言,应试是手段,而交际才是目的。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试题中,阅读占的比分很大,因此,阅读在英语学习中占很重要的位置。如何提高阅读能力,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阅读的几种方法
阅读一般分为精读(intensivereading)、泛读(extensivereading)、略读(skimming)和查阅(scanning)。阅读方法不同,对阅读者的要求也不同。
精读。要求学生毫无遗漏地仔细阅读全部语言材料,并获得对整篇文章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在精读课本中,每篇课文后的词汇、语法、句型及注释都应仔细领会。
泛读。也可称为普通阅读,要求学生读懂全文,对全文的主旨大意、主要思想和次要信息及作者的观点有明确的了解。对全文只做一般性的推理、归纳和总结,无需研究细节问题和探讨语法问题。但要求阅读速度高于精读速度的一倍。
略读。是一种浏览性的阅读,指学生以他能力达到的最快速度浏览阅读材料。略读不需通读全文,只跳跃式地读主要部分,主要部分一般指第一段、最后一段及中间衔接段,因为第一段一般为全文概述,最后一段为归纳总结,中间衔接段一般为上下文关系段落或者有递进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目的是为了获取全文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一般来说,略读的速度应快于泛读速度的一倍。
查阅。指一种有目的地查找个别资料的浏览性阅读。在语言材料中查找某一专题信息。在一般的考试中,如对数据、年代或某一具体信息的查找。可先浏览一下所提问题、明确所需信息,利用此方法阅读最为快捷。
二、阅读的技巧
1.强调动词的重要性,提高辨认词汇的能力。在英语中句子时态和语态的构成都是靠动词,通过动词可以推断句子主旨,获取主要信息,然后根据名词的数来获取句子大意。特别是在考试阅读中,为了争取时间提高速度,需把目光关注动词和主要名词,就可获取主要信息。
2.浏览所提问题,提高寻找具体信息的技能。一般来说,作者根据自己的意图和思维模式,通过一定的语言手段,把分散的、细节的、具体的材料组织在一起,在训练或测试中,命题者往往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提问,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但不管怎样,命题范围和思想基本与作者一致。阅读者首先要搞清楚问题的要求,带着问题和所需的信息去查询,以提高阅读速度。
3.扩大知识领域,提高猜词悟意的技能。语言学家把猜词悟意的方法归纳总结为“定义法、同位法、反义法、上下义法”等方法。但这些方法都离不开两大要素,首先是阅读者本身的文化修养,既语言、文化素质。其次是通过全局识破个体的能力。这就要求读者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懂得社会、天文、地理、财经、文体等科普性知识。另外,要通过上下文的联系来猜测一个词的涵义或一个段落的大意。4.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首先,要避免以单词为注视点,要按意群进行阅读,这样才符合眼睛与大脑的协调。其次,避免出声阅读。出声阅读实际上是喃喃自语地把每个词读出来。西方人说话的速度为150w/pm,而阅读的速度则在250w/pm以上。另外,要避免心读,心读实际上还是一种声读形式,只是没有声音,也看不到嘴唇的蠕动,也许发音器官没有动用,但在内心想象各个单词的发音,存在着一种内心说话的形式。要认识到阅读是一种视觉过程,是靠眼球自左向右的转动大脑的协调来获取信息的。
三、阅读教学与交际能力的培养
“交际能力”这个概念是由美国的人类学家和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hymes)在六十年代中首先提出。八十年代初,卡纳尔(canale)和温斯(swain)提出了著名的“交际能力模式”,认为交际能力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语法能力。指对语言特征和规则的掌握,包括词汇、词法、语法、拼写及语义等内容;语法能力强调正确理解和表达语句的字面意义所需的知识和技巧。(2)社会语言能力。包括语言使用的社会文化规则。(3)话语或语篇能力。即如何将语法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语篇。(4)交际策略能力,即应付交际困难的系统性技能。现在,外语界一般认为交际能力指的是,在语篇水平上恰当得体地使用各种语言技能,获取或表达信息的能力。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但阅读教学的过程总是涉及上述(2)和(4)的有关知识及能力的培养。在五项英语技能(听、说、读、写、译)的教学中,阅读教学对发展和培养交际能力的作用可以说最大,在实现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方面作用也最大。
四、阅读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地位
英语课型的设置一般以培养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为目的,因此,产生了所谓的“听力课”“会话课”“阅读课”(包括精读课、泛读课和快速阅读课)、“写作课”和“翻译课”等课型。由于大学英语学时数极为有限,不少院校则只开设集听、说、读、写、译等多种技能培养于一身的“英语综合技能课”。也有把听、说合并为“听说课”,把读、写、译合并为“精读课”,使其成为特殊课型。把“听、说”和“读、写、译”分别地列为两个大的课型,是个可取的做法。但无论是综合课还是“合并课”,都不可忽视《大纲》对阅读教学地位的规定,以及对阅读的质和量的要求。
教学方法论文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72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190位用户关注,50人点赞!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虚词;结构分析;句型归纳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因为和现代汉语语法构成不同,导致同学们理解、记忆相对比较困难。据调查,同学们普遍感觉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一词多用,难以详细把握,考试常常丢分。确实,虚词是学文言文躲不开的一道坎,然而它又不像实词那样有具体的指向和意义,它们在句子中或者起到一定的粘合、转折、语气缓冲等作用,或者就只是语气助词无实际意义。总的来说,文言虚词虽然不多,但是用法各异,如不能以合理的方法给同学们捋顺和指导,他们可能就无法找到掌握文言虚词理解和运用的方法。所以,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用法不同,来引导同学们进行文言虚词归纳和理解,确切的语境中逐步体会虚词的意义和功能,这样才能对文言虚词形成系统的认知。鉴于此,下面我就结合教学经验对怎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文言虚词进行几点分析和讨论。
一、对称推理法
文言文比较优美,其中的对偶和骈句比较常见,这样的句子上下意思表达一致,所以我们可以结合上下句相互推理其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例如: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舟遥遥以轻飓,风飘飘而吹衣”和坡《前赤壁赋》中“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这两个例句都是对偶骈句,句型结构意义,处于相同语法结构位置上的“以”与“而”都是连词起到表达修饰的作用。还有一种虽然不是在对偶句中,但是虚词两边都是意思相似的名词或动词,这样才也是起到连词作用。荀子《劝学》“蟹六跪而二螯”其中的“而”就是连接“六跪”和“二螯”……由此可见,文言虚词学习单拆开来让同学们死记每个词的意义,要能有效引入具体的语句情境进行分析。虚词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实际意义的词,离开具体的语境它就一点意义也没有了。因此,虚词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具体的例句语境来对虚词进行条理的归纳和总结,只有这样才能让同学们体悟语境,摸索规律,逐渐养成观察和分析的良好习惯,进而对虚词有更为明确地认识。
二、结合语法模式分析
文言文和现行的白话文语法结构不同,而虚词往往在特定的语法结构中起着特定的作用。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特定的语法分析来认知虚词的对应意义。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在平时就引导同学们积累文言特定句式,进而指导大家归纳出特定的文言虚词模型句式。这样一来,在以后遇到类似结构的语句时,就能很好地分析和理解其中文言虚词的作用了。
1.同词异意归纳
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虚词是18个,但是这18个虚词各自在不同的句子里又起到不同的作用。为了让同学们详细掌握,我们可以抓住某个词,从横向例句它在不同语句中的用法,进而一一分析其作用。
就拿上文提到的“而”字来说。“蟹六跪而二螯”这样的句型中标连接并列;但是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就是表递进关系;在“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句子中就表示承接关系;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示转折关系……这样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给同学们举出例子,然后引导他们针对每一种情况举出类似例子并加以分析。这样以来虚词固然散漫,但是只要我们抓住语法这个框架就能让同学们掌握分析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这样就能生成知识脉络进而举一反三,形成知识脉络,提升理解能力。
2.虚词特定句型归纳
文言文定的语言结构比较常见,而虚词往往充当重要作用。所以,要想让孩子们系统地掌握就得挠锓结构上进行概括性分析,这样同学们才能在以后看到虚词在句式中的位置就能判断虚词的意义。
我们常用虚词来表示的语句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其中倒装句子还分为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主谓倒装等。这些句子的特殊结构形式往往与虚词的用法存在关联。例如:怅恨久之。(《陈涉世家》)这句话省略了主语,“久”是个时间词,作谓语的补语,而补语之后的“之”就是句子中可有可无的存在了,因此可以通过句子结构的划分来确定,这句话之中的“之”字可以不译。再如,虚词在句子中作宾语前置的标识:如,“是”(如“马首是瞻”),“之”(如“夫晋,何厌之有?”)等。文言文别常见类似的句子,我们都可以按这个模式来理解虚词的意义和句子的含义,类似的句型有:唯利是图、如何是好;何陋之有,何罪之有……
从这些语言现状可以看出,对于虚词的用法总结和教学,教师必须要借助句子结构的讲解,教师可以在进行句子结构教学的过程中渗透虚词理解教学,让学生能够在文言文的其它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虚词功能。
教学方法论文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74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152位用户关注,39人点赞!
大学语文之所以不被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家对学习语文课程对于学生、国家甚至整个民族的重要性认识不清。一个普遍的认识是:目前就业形势那么严峻,教会学生生存工作的手段更为重要,至于语文课就少开甚至不开了,再加上从小学到中学我们开设了12年语文课,到了大学就没有开设的必要了,大学语文只是中学语文的延续,甚至有人认为大学语文就是“高四语文”。然而一个民族之所以得以保存和延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语文课作为国人学习和掌握本国语言和文化,培养其高尚的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在民族特性的保持和民族文化的传承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培养和学习是长期的、终身的、潜移默化的。大学和中学作为学习和培养的重要阶段,在人的综合素质的养成中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二、大学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
总体来讲,大学语文课是大学里最重要的一门课。这门课在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等各个方面的强大作用是任何一门课程都无法替代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的核心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综合素质的竞争。在新的形势下,大学语文的主要任务归纳起来就一句话: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基础教育由于教育的目的和教育制度的原因,在学生的思维培养方面更加注重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培养,注重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多年的标准答案让学生习惯了非此即彼、非对即错的思维模式。学生在生活中为人处世十分的简单,说好听叫单纯,说不好听的叫傻,这样的人到社会上是会吃亏的。大学教育的目的不是高考而是面对社会,不需要那么多的标准答案,他需要学生走出思维的直线模式,敢于创新,敢于发散,敢于表现自己的个性和特色。文学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中:在对优秀作品进行赏析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主题和文章的意境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对历史名人的思想和成就进行介绍时,引导学生结合当代生活的实际提出一些新颖的想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大学语文在高校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是文化素质课。大学语文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文学是人类思想的营养剂,不懂文学的人,思想难免会“缺氧”,一个文学素养差的人,其创新能力必然很差。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不论是科学巨人,还是思想泰斗,凡是能取得巨大成就的人,莫不得益于扎实的文学功底。不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一味地教给学生实用知识,就有可能把学生培养成只会干活的机器。大学语文可以通过大量的优秀作品的欣赏和历史文人们的思想的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文学沉淀和促成学生思想境界的升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培养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原动力
大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完善学生的人格,赋予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些比教给学生实用知识和培养学生现实的技能更为重要。一味地强调传授实用技术和培养实用技能,是急功近利的教育短期行为,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极不负责任的行为。终身学习能力是每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再好的大学也不可能教给学生一生中要用到的全部知识,更不可能培养好学生一生所需要的所有能力。尤其是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新技术层出不穷,终身学习能力对理工科大学生来说显得更为重要。学习能力的核心是语言的感受、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大学语文课在这两个能力培养方面的巨大作用是任何一门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三、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建议
大学语文作为当代大学生在大学教育过程中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在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老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喜欢语文课程,如何让我们的文学知识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如何让学生在每一次课上都学有所获,笔者都做了一些尝试和探讨,归纳总结出以下几条建议:
(一)在教学理念上,树立大语文观,确立“文学即人学,语文即生活”的教学理念
教育为本,理念先行。没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我们的语文教学要么成为“高四语文”为高中语文补课: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分析文章段落,归纳段落大意,提炼中心思想,老手段、老路子、老方法,千年不变;要么最求时髦开设所谓的“人文素质教育”课,学生学了一大堆,换个时间、换个形式啥也不会;要么纯语文、纯文学,满嘴之乎者也,迂腐到家、惹人笑话。只有把语文融入生活、融入时代,把语文知识和学生自身的需要结合起来,把文学知识和学生做人做事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体现“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思想,真正体现语文课程基础性、工具性、实用性、审美性的课程特点。
(二)在教学目的上,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
在高考体制下,我们对语文、对作家、对作品进行机械式、肢解式的学习,学生很容易失去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大学生读书也比以前少了。因此,大学语文教学可以把短期目标定在“重新引起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上面,其实这也可以达到长期的效果,只要有了一些兴趣,学生学习就可能变被动为主动。长期目标可定位在培育学生“语文素养”上,这是为了让学生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有感性的和一定系统性的了解,学会欣赏文学与文化精品,不断丰富自己的感受力、想象力,养成高品位的阅读和写作习惯,甚至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终生受用。大学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我们的学生更深刻地接触到中华民族的文化,成为植根于他们的灵魂、支撑他们精神的文化,并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三)在教学内容上,选取经典的、有代表性的、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作品,一定要让学生开卷有益
目前,大学语文在教材建设方面存在着太多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大学语文课功能的发挥,给人们造成了这门课似乎可有可无的错觉。目前国内出版的大学语文课教材有一百二十多个版本,起码有九成以上质量不合格。有的教材错误颇多,有的教材内容空泛,思想单薄,选文规范性差等等,各种问题都十分严重。因此,选取规范的教材、选取经典的对学生各方面有帮助的篇目进行教学十分重要。此外,各学校还可以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特点编著一些适合专业特点的课外阅读物,如:《三字经》、《百首经典唐诗选读》、《百首经典宋词选读》、《百篇经典散文选读》、《百首经典歌曲选唱》等等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增加学生的文学修养,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
(四)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把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现代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增加语文的吸引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计算机技术的推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灵活。多媒体教学、电子版教材不断出现,它们具有的大信息量,视听结合,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等特点,大大地增强了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大学语文教学服务也是我们教师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于是许多老师开始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味的追求新奇:动不动ppt,动不动多媒体,非常时髦。但我们恰恰忽略了,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它不能代替教师个性化的讲授,不能代替师生间感情的交流,也不能代替老师人格力量的熏染。所以我们必须把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通过观看相关影片、记录片,把语文与音乐、美术等结合起来;通过在课堂上增加讨论时间,多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通过在网上开辟各专题论坛,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通过成立读书协会,增加讲座.组织辩论赛、诗歌朗诵、对联、集句,表演话剧等等非常好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地增强语文的吸引力,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在教学形式上,改变传统教室、书本、粉笔的教学模式,让语文教学走出课本,走出教室
首先,把课文讲解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我们在课文讲解时要改变知识灌输式的教育模式。把文章当成一个审美的对象,以引导学生欣赏文学名著,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我学习能力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真实感受语言的美、语文的魅力,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把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语文虽说是感性的,但文学知识是抽象的,学生在理论学习时和容易就懂得其中的道理,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把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在教授学生一些有针对性的语言和写作知识与技巧的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现学现用,活学活用,真正把知识转化成能力。最后,把文学思想的熏陶和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具有无可替代的人文精神传播、道德熏陶与思想教育的功能,这种功能不是靠空洞的说教,而要让学生在各个经典文章的感染教育下,在各种文学思想的讲授和传播中,促成学生思想境界的升华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其爱国情感与高尚的道德情操。这种感染和熏陶一定要结合当前时代的特点和当代大学生的性格特点,一定要把这种思想和情操化为学生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实际需要
四、结语
教学方法论文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49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147位用户关注,20人点赞!
教学理念首先要转变就是要转变应试教育为目的和导向的教学思维,以素质教育为指导理念,改变教师为“分数至上”的教学思维,摒弃题海战术,要让学生做经典的题目。让学生做能够举一反三的类型题,而不是重复性的做海量的题目,增加学生的负担。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为教学目的,启发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明确教学重点,努力寻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形成互动,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来。
二、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一)教师科学合理的选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由于现在的学生都是伴随网络长大的一代,对于网络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倾向。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程的内容选择合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例如选用多媒体、幻灯片和录音等方式进行辅助教学,便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巩固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教授古诗《短歌行》的时候,教师除了对古诗的背景作详细阐述之外,还要通过选用多媒体的资源来向学生们展示当时作者曹操求贤似渴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教师最好能选用合适的影视视频片断来给学生们进行分析讲解,使得学生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更加深刻的理解每一句诗词的含义,便于学生理解背诵,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二)教师根据课文的类型选用表演法进行教学
实践证明,采用表演法进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于高中语文学习教学方法的探讨山西省介休市职业中学冯利琴互动性,巩固了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雷雨》这篇文章时,由于这是一部话剧,作者曹禺对每个人物的刻画都有很强的时代背景特点,而且课文描述的人物关系比较复杂。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讲授,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混淆,甚至不明白里面错综复杂的内在关系。此时,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来进行对课文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记住自己的角色定位,而且学生还会主动搜集资料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并很好地揣摩人物的一言一行来尽量表演好这个角色,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也深刻的理解了这篇文章的内在含义,而且印象深刻不容易遗忘。实践结果表明,学生们也乐于参与这种教学方式,从而巩固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善于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选用竞赛的方式进行教学
在高中的学习中,学生的竞争意识明显增强,有了自己奋斗的目标和理想,为了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大学,学生们刻苦努力,相互竞争看谁的成绩排在前面。此时,教师就要善于发觉这一点,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划分学习小组,设定比赛的时间和标准,对学生提出物质和精神的奖励。这种做法既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为以后走上社会很好地与人相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教师采用启发法进行题目训练教学
启发法的教学方式主要体现在做题的环节,由于部分教师想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会出现教师不断地给学生布置很多题目去做的情况。教师大搞题海战术,使得学生忙于做题,没有空间和时间对题目进行总结和思索,只是停留在重复的做题层面,反而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考试中一旦出现变换题目学生就会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要注意给学生选择经典的题目去做,而且提示学生可以尝试用多种思维方法去做同一道题,或者是通过一道题的解答来总结一类型题的解答方法。然后教师在进行题目的改变来考察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类型题的解法。尤其是针对高中的语法题目,学生们普遍出现错误率高,而且提升不明显的情况。此时教师应选择启发式的方法使得学生掌握做题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
三、结语
教学方法论文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92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33位用户关注,36人点赞!
一、精心设计导入语
一个吸引人的导入语,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促使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1、用多媒体课件引入课文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辞优美的文章,读着那些文章,眼前就浮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放西沙群岛美丽的图片,有五光十色的海水,各式各样的珊瑚,海参,大龙虾,成群结队的鱼,有趣的海龟,栖息在茂密的树林中的各式各样的鸟,配以悠扬的古铮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都有美的感受。把学生带进一个如诗如画的境地。然后,我问学生: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你们想去看看吗?”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乘飞机去看一看,好不好?“
在美丽的风光图片和柔和的音乐声中,学生很快进入课文的学习中。
2、以趣开头。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兴味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他们就会去思考,去理解。在学习《会摇尾巴的狼》一课中,我让学生说说狼和羊是怎样的动物,狼和羊会发生什么故事?狼会不会摇尾巴?课文为什么以《会摇尾巴的狼》课题?一石激动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在小组合作中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讲究提问的方法
汉语是一门充满趣味的语言,不同的句子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语调、语气不同,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提问的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对问题的思维和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一定要争气》一文时,我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当学生说到课文讲了童第周两次争气的事,一次为自己,一次为国家。我表扬后学生后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童第周为什么要给自己争气?他又是怎样给自己争气的?结果怎样?从童第周为自己争气这件事你想到了什么?问题虽然简短,但结合课文内容,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认真思考,踊跃发言。
三、注意处理课堂的冷场
冷场是学生遇到问题不知如何时的反应。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在问题难度的设计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课堂上及时表扬学生,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问题太难,学生望而生畏,问题太简单,学生又觉得没意思,为此,在备课时,在问题的设计上我是花了大量的功夫,以其问得巧,问得妙。在教学《曼谷的小象》时,我问学生:你认为这是一头怎样的小象?你是从课文哪里看出来的?学生很快就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课堂气氛也在学生的思考中活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