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1篇 配电网生产经营信息管理全面解决方案
摘要:分析了在传统管理体制下配电网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的问题,提出了从根本上提高配电网科学化管理水平的全面解决方案,并详细介绍了北京城区供电局配电网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经验。
关键词:配电网;am/fm/gis;建设经验;信息管理
0引言
当今社会,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供电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经营方式,掌握信息、运用信息,使现有人力、物力和财力得到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不断地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现代供电企业追求的目标。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电力用户对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工作效率和优质服务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供电部门在电网的规划改造、调度管理、运行维护、业扩报装以及故障情况下的快速反应等方面,都对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而面向电业生产的'基于图形处理的配网设施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配网am/fm/gis系统)可在许多方面满足这些需求。
1问题和需求
1.1问题
传统方法是用纸质图册、表格等手段来管理配电设备资料的。为了做好设备的运行维护工作,各设施维护单位除了更新维护好所辖范围内部各种设备的图形和数据资料外,还需要重复建立、更新那些与其他单位相关连的'交叉信息资料'档案。而配电网结构复杂、设备量大、图形和数据资料浩繁,加之用电负荷急剧增长、电网结构变动频繁、设备资料不断更新等。当'交叉信息资料'牵涉的范围较广甚至遍及供电业务的各个相关部门(例如:系统电源的变动信息、局部的网架结构变化信息等)时,传统方法很难做到使所有单位都能及时、准确的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近年来,随着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已经可以及时地获取大量的设备监测信息,为了满足配网的优化运行和快速处理线路故障的需要,充分利用监测信息对配电网络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实现配电网的合理调度和故障的及时处理成为必要。而手工方式的模拟图版无法和设备的监测信息'连接'起来,不能直观地反映供电网络的电源关系和相关信息,也就难以进行必要的系统分析计算。综上所述,这种设备数据和图形资料以纸质介质描述并且分部门、分单位分散管理更新的工作方式,已不能满足部门之间、单位之间及时获取最新'交叉信息资料'、实现数据共享的要求。
1.2需求
解决上述问题的必由之路是在生产单位之间、单位内各生产岗位之间,建立起能够保证需要共享的、与生产实际中数据同步更新的、并能及时传递的'数字化信息神经网络',将企业各个业务环节的'信息化孤岛'连接起来。在各生产单位之间建立起严密的、快捷的信息沟通、共享机制。换言之,即建设起一个覆盖供电企业全部业务环节、贯穿整个生产流程的'电网生产信息共享环境'。以期解决传统模式下因手工处理信息传递速度较慢、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等原因造成的各个供电生产环节中生产信息'不全面、不一致、不及时、不准确'的问题。
供电生产经营活动对该'电网生产信息共享环境'有以下主要需求:
(1)配电网生产运行及设施维护方面的工作特点,使得整个配电网架设施资料的更新、维护分散在不同专业、单位和班组中完成,同时又要求能够共享各种'交叉信息资料',这是配网设施资料管理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即'分散加工'与'整体共享'的矛盾。显然,需要一套能为整个配电设施管理体系提供各种'交叉信息资料'并能及时、准确地传送到各部门的工具。
(2)为有效对配电网进行指挥调度,不仅需要一套能及时地反映电网的动态变化的系统,即一套能够与自动化系统有机结合的、真实地反映电网动态变化情况的、'活
'的系统来描述电力设施的实际运行状况,同时,还需要一幅网架清晰直观、信息全面、维护方便、操作灵活的'数字化图版'。
(3)在用户报修环节,为尽可能缩短停电时间,非常希望将各种故障信息快速转变为精确的报修资料,以指导抢修人员及时进行处理。
(4)配网规划是配网建设发展的战略性工作,需要大量历史信息和规划信息的支持,如何才能将这些信息有效组织起来并进行分析预测,为配电网合理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
(5)配网建设需要一种高效、便捷的设计工具,同时它与现有的、生产运行中的电网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应是设备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可以相互转换。如何描述这种关系,以缩短建设周期。
(6)为了提高服务质量,缩短用户报装时间,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扩大电力市场,需要建设一套在详尽了解现有生产系统运行状况的基础上,提供优化方案的业扩报装系统。
2解决方案
2.1初步解决方案
由于供电生产部门中几乎所有的工作都与空间信息(地理空间)有关系,所以上述'电网生产信息共享环境'的建设可以用现代空间信息管理技术来实现,具体说来就是采用am/fm/gis技术提高配网资料和信息的管理水平。
配网am/fm/gis系统,不仅为配网生产运行管理体系中各管理单元提供了方便易用的设施资料更新、查询的工具,同时还在'协同工作技术'支持下实现了各管理单元间'交叉信息资料'的集中管理和实时交换,促进了设备管理编码体系的建设,合理界定了'管理体系'中,不同管理单元对配电网图形信息和数据资料的维护范围。从而使配网设施信息资料在分散更新维护管理方式下,图形与数据资料'分散加工'与'整体共享'的矛盾得到较好的解决。
2.2全面解决方案
通过建立完备的电网模型和引入配网scada实时信息,以及灵活利用设备生命周期状态描述技术、设备成组建模技术、多空间关联信息自动映射更新技术等各种先进技术,将彻底改变传统工作模式,使am/fm/gis系统成为一个能真正覆盖配电生产经营各业务环节、贯穿整个生产流程的'配电网生产信息共享环境',从而谋求使配网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产生质的飞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通过am/fm/gis系统,配电网模型与配网scada实时信息得到耦合,实现了用数字化模拟图版替代传统的手工模拟图版;利用其网络分析能力,针对配电网的实时运行方式,提出优化运行方案和事故情况下的网络重构方案,为scada系统提供控制管理决策支持;极大地提高了调度部门进行指挥决策的安全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2)通过引入实时信息,使配网设备的运行维护从以往的静态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变被动为主动。在线路故障情况下,抢修部门能够快速作出反应,同时通过提供带有相关图形信息的'事故通知单',使抢修人员能迅速到达现场进行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事故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中压配电网的规划一般是围绕高压配电网规划中的站点建设而进行的二次短期规划。配网am/fm/gis系统依据历史数据进行现状配电网负荷预测,将已报装的潜在负荷进行分布还原统计,将各地区规划部门的信息整理为阶段性的负荷数据,按地域输入系统,从而描绘出不同地域的负荷预测曲线;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网络重构规划,进行经济技术指标的合理性比较,进而进行决策;同时,为高压配电网规划的滚动修正提供支持。
(4)在配网am/fm/gis系统的线路设计功能中
,由于引入了'设备成组建模'技术,从根本上将设计人员从复杂的杆型设计和繁琐的工程配料中解放出来;由于引入设备生命周期描述技术,即对设计→施工→运行的不同状态的描述,实现了智能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施工图制作,大大提高了施工设计图的规范性,为线路数据的准确输入提供了依据,极大地减少了数据重复录入的环节和数据维护周期,并为工程预算的自动生成和工程管理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见,配网am/fm/gis系统是建设配网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与基础工程,它能够提高各种生产经营及管理方面信息的准确性并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进一步强化管理决策过程中信息的分析、利用手段,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但并不是说am/fm/gis就是全部技术手段,应根据需求,全面进行分析,以决定应采取哪种技术手段更为合适。
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配电网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必须以配电网生产和技术管理为基础,以配电网信息管理为核心,面向供电生产需求,灵活地利用各种相关技术,其中包括am/fm/gis技术、数据库技术、通信和网络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等等,建造一系列配电网管理模型,最终设计出配电网信息化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以提高配电网的管理水平,实现增效节能、缩短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综合服务质量,为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3建设经验
北京城区供电局经过5年多的艰苦努力,完成了'北京城区配电网信息管理系统'一、二、三期的工程建设,开发并实现了与配电网生产和管理息息相关的22项功能,将用电营业、配网规划、线路设计、运行管理、调度指挥、用户报修和技术管理等信息进行技术集成,为全面进行配电网管理并制定配电网的改造和建设方案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其中,第三期工程作为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城市供电管理gis示范工程与开发',已于2000年9月29日通过了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会同国家电力公司发输电部和科环部的验收。该系统已在北京城区供电局成功地投入实用化试运行,并已开始在北京和其他省市推广,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同时,该系统的运行有力地促进了传统供电管理体制的改革。
3.1建设历程
北京城区供电局从1994年开始,作了大量的、充分的准备工作,经历了可行性调研、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和系统开发平台的选型调研等阶段,其中包括:国外的arc/info、genamap、mapview、sicad、framme、system9、mapinfo以及国内的grow和mapgis等等。经过认真地分析、比较,我们感到大部分软件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可以满足基本要求,但满足我们的全部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有大量的开发工作要做。于是,我们提出了以优先开发成功且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演示系统作为取舍条件,最后,深圳市雅都图形软件公司以它率先完成的拥有自主版权、并具有国内电力行业特色的电网图形信息系统efgis(该系统是雅都图形公司基于自主版权的am/fm/gis软件开发平台grow开发的),赢得了与我局进行合作开发的机会,于1996年10月开始了我局的配电网am/fm/gis系统的建设工作。经过几年来使用国产gis软件平台的实践,我们认为:国产电力am/fm/gis软件已完全能够满足电力行业的应用需求,无论是从技术的角度、安全的角度还是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国产电力am/fm/gis软件都是我国电力行业促进科技术进步最需要的产品。它完全有能力替代甚至
超越国外am/fm/gis软件,为我国电网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我局整个系统的建设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的:
(1)第一期(1996年10月~12月)为预研期:为考察其系统软件的实用性和可发展性,检查其应用软件是否能满足我局'营配合一'体制下的生产、运行和管理等工作的要求,我们采取'先小范围试点,再全面铺开'的工作方法,对阜成门地区4.8平方公里范围实验区的配电网络做出单机版的演示系统,信息内容包括:从变电站→电缆→开闭站→配电室或从变电站→电缆→10kv线路→柱上变台→低压线路→用户电度表。
(2)第二期(1997年5月~12月)为全面建设阶段:建设完成了具有18个站点的网络版系统(包括3个广域网站点),完成了城区局所辖90平方公里范围(包括149幅1∶2000地形图)的全部10kv、部分380v配网数据以及用户数据的采集和录入,建立了配网管理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些配网管理的实用功能。
(3)实际运行阶段:从1998年1月开始,系统投入实用化试运行,将各终端逐步下放到相关生产单位,一方面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滚动维护;另一方面对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全面测试,摸索系统运行经验,不断完善系统。为保证系统长期有效地稳定运行并全面推向实用化奠定基础,我们还特别制定了'岗位职责和管理制度'。从1999年5月城区局搬到新址开始,系统每天24小时不停机,运行稳定,从未发生事故。
(4)第三期工程:从1999年1月开始,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先后开发了调度管理子系统、线路设计子系统、业扩报装流程管理子系统、负荷预测和分析子系统、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方式的电网信息查询子系统、配网辅助规划子系统、统计线损计算子系统、低压配网管理子系统、安全管理子系统、可靠性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与电缆处mapinfo数据的接口、与scada实时信息的接口等功能子系统。
3.2已实现的主要关键技术
(1)支持分布式协同工作环境及图元级锁定功能;
(2)支持对电网拓扑结构的描述、分析和处理;
(3)支持地理空间、逻辑空间和属性空间信息的多向交叉查询;
(4)由地理空间的电气图自动生成各种专题图(包括线路资产图和各种逻辑图);
(5)故障点的判断及其图形化模拟分析;
(6)网架重构及其图形化的步骤模拟分析;
(7)报装方案的辅助生成;
(8)支持以浏览器/服务器方式对地理空间、逻辑空间和属性空间信息的相互查询;
(9)设备生命周期状态描述技术;
(10)设备成组建模技术;
(11)多空间关联信息自动映射更新技术;
3.3主要功能
我们已经将城区局范围内全部
10kv和380v配网数据以及用户数据进行了采集录入,并开发了大量配网管理的实用功能,如:
(1)图形和数据的录入及编辑工具;
(2)快速故障定位及其故障分析;
(3)开关模拟和停电转供方案的辅助生成;
(4)基于图形的10kv理论线损计算和线损图的自动生成;
(5)基于图形的供电可靠性基础数据计算和可靠性图的自动生成;
(6)线路网络图、接线图、电源图的自动生成;
(7)线路变更时数据的自动更新;
(8)业扩报装方案的辅助生成;
(9)线路设计;
(10)调度管理;
(11)配网辅助规划;
(12)基于配网图形的统计线损计算;
(13)负荷预测和分析;
(14)安全管理;
(15)基于intranet的报装流程管理子系统;
(16)基于intranet的电网信息查询子系统;
(17)与国家可靠性中心可靠性管理程序的数据转换接口;
(18)与北京供电局理论线损程序的数据转换接口;
(19)与电缆处mapinfo数据的接口;
(20)与scada实时信息的接口;
(21)通用数据录入工具;
(22)通用报表输出工具。
3.4系统在管理和生产上发挥的作用
该系统的应用使得北京城区供电局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已经从量的变化导致质的飞跃,其实用性、高效率和易操作性深受使用者的普遍欢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设备资产统计。该统计功能的实现,将以往所有设备运行专责人(约60人)每年末需要10~20天时间完成的现场设备资产统计工作变为一天内全部自动完成(包括打印),效率约提高了900倍。
(2)设施资料的更新和查询。过去采用手工翻阅多本图册和台帐才能完成的查询工作,现在仅用几秒钟就完成了所有相关内容的查阅,效率至少提高了100倍。
(3)设施图纸和资料的共享。过去各部门之间经常要传送一些相关的图纸和资料,以解决交叉资料的使用和维护问题,采用该系统后从根本上解决了各部门之间图形和数据资料的'分散加工'与'整体共享'的矛盾。
(4)系统的快速故障定位。可大大缩短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使城区报修部门的故障响应时间大大缩短,准确指导修理班或各社区服务中心快速到达现场处理事故并恢复供电。
(5)自动查询和统计,显示停电影响范围以及停电设备和用户。可事先通知相关的重要单位,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6)多路转供电方案的自动生成和运行方式模拟。不仅能够提供设备检修或临时改变运行方式时的多路转供电方案,并准确计算出多个优化方案的负荷转移结果,供调度人员选择一个合理方案;而且可验证操作步骤的准确性,以避免失误、保证安全,提高供电可靠性。
(7)线损计算和分析。理论线损计算工具为配网规划和改造方案的指定提供了快速、可靠的依据,是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保证。过去,平均10人需要进行4~5个月的计算数据准备,然后才可进行计算,而采用本系统后,其全部时间只需10天左右
,效率提高了约900倍。今年,理论线损计算工作以往两年一次变为一年两次,工作量之大在过去是难以完成的,但由于使用了该系统使得计算工作顺利完成。分路统计线损计算工具为供电企业按经济指标进行考核提供了便捷的计算工具,也使系统逐步从管理型转为经营型,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8)可靠性基础数据和可靠性图的自动生成。为每季度的可靠性基础数据统计工作提供了高效工具,使可靠性管理工作达到了可以追溯历史的效能,全部城区局的可靠性基础数据(包括电缆网)统计工作20多分钟即可完成,效率提高了千倍以上,使得该项工作变得简单、及时和准确。在1999年的几次可靠性工作检查(包括北京供电局'达标创一流')中,经受了考验,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一致肯定。
(9)线路设计。实现了智能化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施工图纸,大大提高了施工设计图的规范性,为线路数据的输入提供依据,极大地减少了数据重复录入的环节,以达到减人增效的目的。
(10)配网scada实时数据接入本系统。使得配网从以往的静态管理转变成动态管理,使设备的运行维护从被动变为主动,在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消除事故隐患和合理有效地使用维护费用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我们为迎接建国五十周年庆典所加班加点赶制的'会场区7个配电室实时信息引入城区配网信息管理系统'这一项目,为'五十年国庆'、'澳门回归'和'世纪之交'等重要政治活动的值班做出了贡献。
(11)线路变更的批量数据更新。从根本上提高了工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系统中基础数据的滚动维护提供了充实的条件;特别是1999年为迎接五十年华诞的8条大街入地工程所引起的大量线路网架的变更,通过使用这一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网架的变更,使数据得以及时更新,保证了系统中各种功能的正常使用。
(12)由线路图自动生成各种专题图。自动生成棵棵图、线损图、可靠性图、电源图和网络图的功能,为各种图纸的绘制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工具,并且由于只需'一次性'维护线路图,其他专题图可全部自动生成,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13)配网规划及负荷分析预测功能。为配网规划及负荷分析预测工作提供了高效便捷的计算工具,以辅助规划人员快速、准确地制定方案,进行合理性比较,进而进行决策。
(14)调度管理。实现了电子化的调度图版,大大提高了调度工作的效率。
(15)报装流程管理功能。能满足报装工作所具有的阶段性目标管理和流程化操作的特点。各种工作凭证和报表自动生成,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允许用户采用触摸屏进行查询,极大地方便用户了解各种信息,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16)基于浏览器/服务器方式的信息查询。从根本上解决了远程通信的瓶颈问题,通过普通电话线就可以使现场人员查询到系统中的信息。
3.5系统建设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1)在软件开发商与用户之间建立'互动创新发展机制'。电力gis应用系统的实用化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实际应用中会不断地对am/fm/gis提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需求、新问题,需要开发商提供深入的技术支持;要考虑到底层平台软件原厂商能否协助用户建立起实现'跨越发展'所必需的'互动创新发展机制',在这一点上国产软件平台拥有先天性的优势。
(2)必须从组织上建立完善的系统运行支持体系。真正要将电力gis系统实用化,需要从组织上采取措施保证岗位责任、岗位
培训工作的落实:制订起完善的数据滚动更新、数据转换及加工质量控制标准和规范;建立起融合于生产流程之中的数据动态更新机制。
(3)积极促进供电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活动。相对于传统模式来说,电力gis技术的应用实质是对电力生产管理中生产工具的革命性改造。随着电力gis系统建设进入实用化的阶段,将引起生产业务流程重组活动的发生。所以需要从一线作业人员到高层管理人员,都应从观念上正确认识应用这一全新工具的重要意义,并采取积极主动的配合行动。
4结论
综上所述,灵活运用am/fm/gis技术来建设配电网生产经营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提高配电生产现代化管理水平。系统所实现的各种网络分析功能和辅助决策工具,在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和多供少损及增加售电量方面、在提高供电业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方面、在提高配电网的安全稳定和高效经济的运行水平方面,以及在提高事故情况下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树立企业形象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给供电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巨大的;同时,它可以解决传统管理体制下的大量问题,并牵引管理体制的变革。由此可见,由信息化牵引企业现代化是大有可为的
第2篇 建设集团公司部队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
建设集团公司部队化、信息化、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
zz建[2022]第13号文
各部门、办事处、分公司、项目部:
为进一步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夯实管理基础,着眼长远的战略措施,不断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部队化、信息化、精细化”大企业集团为目标,以全面提升执行力、提高效率和效益为出发点,围绕公司中心工作,运用科学适当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把“精、细、实、严”落实到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不断提高公司整体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有效促进集团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目标要求:以“精”为目标,以“细”为手段,把精细化理念贯彻到运营管理的整个过程,以“精细化的规划,精细化的分析,精细化的控制,精细化的操作,精细化的核算”,实现企业管理从机会型到战略型、从经验型到科学型、从定性到量化、从静态到动态、从外延式到内涵式、从粗放型到精细化的转变。实现公司发展思路明晰化、组织体系科学化、绩效考核全面化,提高员工的执行力与服务质量。
二、部队化管理
项目管理军事化是比较好的的点子,当今在企业、学校乃至政府机关的管理中,部队化、军事化管理的影子随处可见。事实上项目管理早已军事化了。
1、筹备。
1)选将派兵。选适合的员工去适合的岗位,民营企业的最大特点是唯亲是用,这样有很大的弊端:首先,因为是亲戚关系,他不可能像外人那样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尽心尽力、全力以赴的去管理项目;其次,也有可能此人并不适合此项目,只是因为亲戚关系就认命于此;再次,其间有很多的利益关系,不能像外人那样的公私分明,不好处理感情和利益的纠纷。
2)组建班子。组建班子要全面的考虑各方问题,业务方面、技术方面、后勤方面、思想管理方面,各方面要协调统一,共同的组建成一个适合项目的团队,才能出大的效益。
3)建立制度。首先,建立纪律制度,纪律是部队战斗力的体现;其次,要建立汇报制度,层层上报,层层负责,比如建立例会,每周至少一次会议,会议的形式可以多样,内容保持不变,包括目的分析、问题的提出、解决方法的探讨等;再次,建立成本制度;最后,建立预算制度,财务汇报,财务运作情况的汇报和分析等。
4)环境制度。要考虑项目管理的外界环境因素,除了卫生、安全等,还包括法律法规的要求,风险等环境因素。
5)建立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生产质量方面、财务成本方面等,进行评估和分析。
6)建立奖惩机制。奖惩机制,不仅要有制度有文件,而且一定要有实效,要落实到位,这样对组建班子的人员来说才有说服力,给大家信心,更好的完成工作。
2、启动。
1)分阶段、定时限,定要求,定质量目标,定责任人。
2)运作机制。第一,定班制:每天进行,层层转述,以业务为核心,以综合管理为支撑。第二,例会制:每周、每半月、每月、每季、每年,主要内容为,工作检查,查找问题,解决方法,确定分期目标,提出要求。第三,风险管理制(评估):涉及到设计方方面面,实现主题分析,寻找解决方案。第四,奖惩制,主抓主要负责人、承包人的责任。
3、管理有条线。(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1)上一级对下一级负责。
2)制度管人,对行为人可作客观评价,可照常规处理。
3)成本评估,钱、财、物、人。
4)统筹法,突出主项,带动副项,达到全面。
4、管理五要素。
1)人,思想组织保障、业务技术保障。
2)财,物质保障。
3)法,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纪律保障。
4)馈,是评估保障。
5)联,是环境保障。
三、精细化管理
实施精细化管理,是针对公司当前项目管理现状,从而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以抓好关键环节、重点细节为着力点,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1、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理念、突破口和基本方法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理念:精、准、细、严。精是做精、做好,精益求精;准是准确、准时,信息与决策准确无误;细是操作细化、管理细化,重视细节;严是严格执行制度标准和程序规定,严格控制偏差。
精细化管理的突破口:完善制度与规范流程、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即通过精细化管理,使岗位责任、流程、制度执行到位。
精细化管理基本方法:细化、量化、实证化、流程化、标准化、协同化。
2、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1)制定并细化落实发展战略和任务目标。根据集团公司发展规划,完善公司的发展规划,对有关任务目标进行细化、落实。
2)完善细化规章制度。对现行规章制度进行全面的清理、修订,细化规章制度的执行程序。
3)细分业务流程,细化产品与服务标准。要全面梳理、细化、再造业务流程,明确管理层级之间、前后工序之间的界面与权限,处理好业务之间的接口。根据实际,将集团公司制定的标准体系落实到管理和员工操作中去,确保执行到位。
4)以贯标为抓手,推行精细化管理。根据自身实际,努力建立质量体系、职业健康安全挂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等。在生产、办公等现场积极推广流程再造、可视化管理等精细化管理方法。通过人的规范化、事的流程化、物的规格化,来提高效率、保证质量、保障安全,使工作环境整洁有序,从而提高员工素养和企业形象。
5)树立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抓好服务与生产过程中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体现管理水平。要把“五精四细”的要求落实到管理与生产的每个环节,积极学习先进企业的管理精华,掌握管理企业的精髓,打造精品和品牌,精通管理的方法、工具和渠道,业务流程之间要做到协同精密;要细分职责岗位、细化任务目标、细化制度流程,培育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结合文明创建工作,树立“以项目管理标准化”的管理理念,全面细化操作规范,提高员工职业素质,实现提升施工人员满意度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标。
6)加强业务流程与管理环节的信息化建设。要加强办公自动化,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投资管理、统计分析、财务管理、设备管理、业绩考核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同时,要加大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规范化。
3、创新活动
创新活动要以精细化管理为基础、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以管理创新为重点、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建立创新型企业。
1)理念创新。加强在发展理念、经营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等方面的创新,加强引导和鼓励。
2)管理创新。针对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从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等方面,加强发展战略、管理架构、绩效考核等领域的创新力度。同时,要加强具体生产活动中的创新工作,关注细节的改进,把创新工作渗透到每个管理环节和生产工序。
3)科技创新。以提高管理效率为目标,加大在管理手段、管理工具等方面的创新,推广与开发相关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4、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公司成立“精细化管理与创新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活动的发动、组织、监督和考核等工作。主要负责人亲自参与其中,抽调精干力量并明确一个职能部门,集中开展相关活动。
2)加强学习培训。要以精细化管理和创新为重点,通过外部学习和内部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相关知识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并制定培训考核标准,强化培训效果;积极组织员工学习精细化管理的知识,调查研究创新的内容、方式和途径。
3)加强监督考核,务实求效。制定精细化管理与创新年活动考核方案,并纳入年度业绩考核,与单位考核结果挂钩。活动办公室将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结果进行通报。
四、信息化管理
1.传达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及有关规范制度,传达上级有关检查结果和奖罚通报的文件。
2.收集、传达有关兄弟单位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方法、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以及在实际施工操作过程中产生的优秀经验。
3.建立材料供应商信息库(附件1),收集、记录价格合理、品质好、送货及时、讲信誉的供应商信息并将记录结果传达各项目部。
4.建立大型设备安拆、租赁单位信息库(附件2)。对大型设备安拆、租赁不按照相关规定、管理混乱以及在其设备使用过程中维修、保养、定期检查、服务等不积极的一律打入黑名单,对价格合理、安拆规范、维修保养服务较好的租赁单位,将其等记至信息库并传达各项目部。
5.清包班组及班组长信息库(附件3至附件11)。建立各工种班组长实名登记表,将在项目完成过程中认真积极、服从项目部管理、按时完成计划、重视质量、安全和工期进度、材料节约、对本班严格管理、文明施工、落手清工作好、善于配合其他班组工作的班组信
息登记入信息库,并提供各项目部;将不按项目部计划执行,不按项目部制度工作、有层层分包、敲诈现象的班组一律打入黑名单。
6.建立建造师信息库(附件12)。了解各项目部建造师的管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将能履行文明施工条件、具备创新精神以及人品良好的建造师等级进入信息库;其他兄弟单位口碑较好的建造师也等级进入信息库,用作备用新项目开工。将管理不力、没有上进心和责任心的建造师拉入黑名单。
7.建立施工专项方案审批信息库。各项目部上报审批时必须以电子档方式报公司备案,便于下个项目交流参考。
8.建立现场各类检查记录信息档案,作为现场部及项目部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督促的依据。
9.成本控制。各清包班组签订合同后必须根据施工图翻样(附件13、14、15),翻样单上报项目部、公司现场部,便于审核、流转、存档,了解以及控制各材料用量。项目部必须严格按翻样单上的参考值,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控制材料的使用。
10.项目出现业主签证。必须及时办理签证单,签好后上报公司经营部审核、流转、存档和结算。
附件1材料供应商名录.doc
附件2设备租赁名录.doc
附件3木工清包班组名录.doc
附件4泥工清包班组名录.doc
附件5脚手架清包班组名录.doc
附件6粉刷清包班组名录.doc
附件7防水清包班组名录.doc
附件8钢筋工清包班组名录.doc
附件9工程项目防水工程分包方名录.doc
附件10工程项目分包方名录.doc
附件11水电安装清包班组名录.doc
附件12企业建造师名册.doc
附件13钢筋翻样单._ls
附件14模板翻样表._ls
附件15水电材料翻样单._ls
zz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第3篇 高校信息化安全管理方案范本
在高校信息化应用日益深化的今天,信息和资源的整合日益密切,如何保障信息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确保信息安全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从调研显示,目前我国高校网络系统存在许多安全问题,如:非授权访问、破坏数据完整性、干扰系统正常运行和利用网络传播病毒等,产生这些安全问题的原因在于:没有建立完善的网络系统安全体系;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组织、管理、技术机构;没有建立完备的网络系统安全措施。
本文从高校信息系统的需求出发,遵从风险管理的理念,在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基础上,借鉴国际最佳实践经验,研究并实施高校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为高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规划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
分层次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手段
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规划是高校安全体系建立的第一步,目的是识别安全问题,明确安全管理的范围和内容,建立安全管理的组织管理机制,从管理和技术两个角度,分层次规划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范手段,形成完整、可行的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我们将高校信息化安全管理规划过程归纳为以下8个步骤:
1. 建立安全管理组织:安全管理组织的成员由机构的战略影响者组成,包括来自行政、it、业务、安全、保卫、风险和规划部门的人员。
2. 识别保护对象:识别学校目前的关注点、面临的风险及威胁,分析它们存在的原因,将分析结果纳入安全管理体系的规划中重点考虑。
3. 评估现有措施:了解学校目前的安全管理措施并评估它们的效力。
4. 考虑长期需要:安全整体规划应考虑长期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如长期的制度适应性、设备老化、安全人员的发展需要等。
5. 纳入学校的建设规划:了解学校新建项目,如办公楼、教学楼、停车场等项目,是否会影响现有的物理安全规划,如有影响,将安全规划纳入学校建设规划中通盘考虑。
6. 建立安全工作机制:形成文件化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条例,明确各岗位的责任、应提供的服务和交付物,这些将有助于确保工作的落实和运作效率。
7. 应对新老技术的混合:新技术的规划应考虑对老技术的冲击,新老技术的融合运用将是一个挑战。
8. 关键设施重点布局:关键设施指校园中那些需要连续、可靠运行而又相互关联的复杂设施集合,这些设施的安全尤为重要,风险也最为突出。
体系框架的内容
上述的规划步骤从组织、管理和技术三方面较全面地考虑高校信息化安全管理的具体问题,有助于形成完整有效的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图1是高校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整体框架,其中包括安全组织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技术体系。
图1 高校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
1. 安全组织体系
它是确保信息安全工作贯彻和落实的基石,基本框架应包含决策、管理、运营和应用4个层次。决策层负责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的规划、管理制度的审定及重大事项的决策等;管理层负责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安全管理工作机制的研究制订、安全管理制度的贯彻和执行、日常安全管理的组织协调等;运营层具体负责机房、网络和服务器、数据库、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和维护;应用层即普通用户,职责包括严格按照系统操作手册正确使用信息系统,不得进行可能危害信息系统安全的操作,不得发布恶意信息等。
2. 安全管理体系
它是整个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作和持续改进的保障,应在实践中逐步实现规章制度的文件化、工作机制的程序化和监控手段的系统化,基本框架具体包括安全制度的建立、建设与运营工作条例的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的建立、审计与评审机制的建立、安全教育与培训。
3. 安全技术体系
该体系有力保障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免受外部攻击,基本框架由网络层安全技术、系统层安全技术和应用层安全技术构成。网络层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病毒防范、入侵检测、vpn等;系统层安全技术包括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库安全审计、应用系统监控、身份认证等;应用层安全技术包括权限管理、信息加密、桌面系统等。
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整改
上海财经大学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包括教学、学生、办公自动化、招生、人事、财务、公共数据平台、校园一卡通等一大批信息系统得到应用。随着应用的深化,系统中积累大量的业务数据和工作成果,这些信息对学校目前的管理乃至今后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因此,信息的安全问题也成为信息化工作的焦点。2009年起,在认真分析学校信息安全管理和技术两方面的问题和原因的基础上,学校从组织、管理、技术三方面入手进行一系列的整改,截至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
完善信息安全管理的组织结构
2009年,学校对信息安全管理的组织结构进行重新梳理,形成包含决策、管理、维护和应用4 个层次在内的较为完善的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工作职责更加明确。上海财经大学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如图2。
图2 财经大学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1. 决策层:在信息化领导小组的职能中明确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职能,由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规划、部署和统筹资源。
2. 管理层:组建安全工作小组作为信息化安全工作的执行机构,工作小组由信息化相关部门领导及专业技术人员和部分管理人员组成。
3. 运营层:完善系统运营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包括机房管理员、网络及服务器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和信息系统管理员。
4. 应用层:进一步明确应用层各院系、部门及用户的安全责任,与各院系、部门签订安全责任书,同时明确各院系、部门信息员的日常信息安全工作职责,使其成为信息安全工作的基础支持队伍。
形成文件化的信息安全整体策略
早在2008年,学校就着手组织制定《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办法》、《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系统建设管理办法》和《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从场地与设施安全管理、设备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信息安全管理、建设安全管理、运行维护安全管理和技术文档安全管理7 个方面详细制定安全管理规定,并明确系统建设和系统运维过程中相关人员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为全校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提供依据。
2009年至2010年,针对信息安全问题突发性强的特点,为建立健全应急工作机制,提高信息系统安全突发事件的组织指挥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学校完成《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系统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定,并在it部门建立起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工作机制。与此同时,为加强日常防控来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学校it部门制定《运行维护工作条例》对硬件维护、操作系统维护、数据库维护和应用系统维护的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进行更加详细的规定,并在工作中增加安全监控、安全检测、安全策略优化、安全审计等环节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
2010年初,为明确和建立学校的信息安全策略,为各部门制定操作规范和开展安全工作提供指导,学校制定《上海财经大学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整体方案》,从信息安全组织体系、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3个层次,详细描述管理策略以及技术手段。该方案的出台极大地推动it部门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技术改进,同时也促进各院系、部门内部安全管理的强化和人员安全意识的提高。
强化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将其纳入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中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信息系统质量的内涵,除了系统功能和性能满足业务要求外,与信息系统安全有关的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也是系统质量控制的范畴。主要采取的管理措施如下:
1.增加建设过程中的评审环节
在项目设计、开发阶段成果接近完成时,由项目组会同相关业务部门共同组织技术评审,包括对系统安全性的审查。评审以项目前期形成的方案、文档及学校的相关标准和规范为依据,对该阶段形成的方案、技术文档及系统进行审查、确认等工作,并形成评审结论。
2.进行内部测试和第三方测试
在项目验收前,除了由项目内部和业务部门参与的集成测试外,聘请专业的第三方测试机构进行测试。
3.安全检测与审计双管齐下,全方位监控安全事件
对应用系统和服务器进行每三个月一次的定期安全检测,有效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定期进行应用系统的安全审计、数据库的安全审计、服务器的安全审计、配置管理的安全审计等,避免越权操作及数据泄漏事件的发生。
4.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
基于《上海财经大学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建立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机制,落实信息系统的服务级别管理,实行应急预案演练制度,建立预案库,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形成处置报告,分析原因,改进工作。
5.加强安全意识宣传与教育
我们可以面向全校师生员工组织一系列的信息安全宣传和教育活动,包括组织面向学生和教师的信息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开展信息安全意识培训等,提高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发挥人在信息安全对策中的主体作用。
加强技术防范,构筑安全堡垒
系统的日常建设与运行管理中,我们通过构建自动化防控系统来加强系统的安全防范,为应用系统和用户构筑起坚实的安全堡垒,具体措施包括:
1.搭建版本控制系统,确保开发中源代码的安全
在程序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多人同时参加和协作,通过搭建版本控制系统,记录系统建设过程中相关文档和源代码的变更过程,防止代码意外丢失、被覆盖等情况的出现。
2.构建三套独立环境,保证正式环境安全
将系统开发环境、系统测试环境和正式系统进行分离,确保开发阶段和测试阶段的工作不影响正式系统的使用。
3.建立备份与恢复机制,保护系统建设成果
建立本地及异地数据备份及恢复规范及方案,研发数据统一管理与备份的相关程序,对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成果进行及时备份,防止因为误操作或机器故障导致数据丢失,切实保证数据的安全。
4.防火墙与入侵监测,构筑网络屏障
在internet和校园网之间以及校园网和信息系统服务器之间架设两层防火墙,防止校内外用户对服务器的攻击;部署网络分析系统,实时监控网络流量、网络攻击和病毒传播,为网络安全事件的定位和取证提供支持;禁止从公网访问关键信息系统,用户需要通过vpn加密链路才能实现从校外访问关键信息系统。
5.漏洞扫描与日志分析,促进应用安全的不断提升
在应用系统层,我们采用系统日志分析平台对应用进行日志分析,捕捉和定位异常事件;定期对应用服务执行漏洞扫描,对出现的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网页非法篡改、强制访问等系统安全风险及时进行分析和整改。
6.主动式监控及时追踪问题
自主完成服务器软硬件运行状态监控系统的开发,实现对服务器运行状态及各信息系统状态进行主动监听和预警;建立统一日志服务器,对所有系统的日志进行集中管理和备份,确保问题发生时通过日志进行定位和追踪。
所谓“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信息化安全管理问题需要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考虑和解决,依靠有效的组织保障、规范的管理流程、安全可靠的系统工具及技术的支撑,才能达到“以较小的代价利用有限资源控制安全风险”的目标,更好地保证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成果。
第4篇 平南医院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应急方案
医院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应急方案
1总则
1.1适用范围与目的:本应急方案适用于某一个或多个部门的信息系统因故障不能正常使用,甚至全院整个系统崩溃。对于某工作站点故障,一般采用备用机器的办法,不启动应急方案。目的是对外保证病人的正常就医,对内帐务不错,秩序不乱,业务不停,措施有效。
1.2应急方案制定原则:
1)重点部门原则。重点部门、关键业务必须得到重点保护,制定应急方案时,应合理安排人力资源、设备资源。
2)重点设备原则。对一些牵涉面较大的设备(如主服务器、主交换机、磁盘阵列等)必须得到重点保护,应该使用双份。
3)风险优先原则。根据风险评估情况,对有可能造成损失的系统,优先制定应急方案,并在发生问题时优先启动、优先恢复。
4)完整性原则。应急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含了预防防范性、应急处理措施、触发条件、启动、恢复措施等。在制定应急方案的同时,必须考虑到成本及可能遇到的风险(其中包括医院信誉、社会影响等风险),达到较好的性价比。
5)有效性原则。必须保证应急措施的切实有效。
6)可操作性原则。应急方案涉及到日常工作的各个部门,具体的应急措施要简单、准确。
7)可恢复性原则。待故障排除或系统恢复后,对于启动应急措施后至恢复前的数据应该能够得到恢复,并与前后数据保持一致。
影响级别 影响 性质 评估标准
4 灾难性 造成全院系统崩溃、数据丢失等灾难性的影响。
3 较严重 严重影响病人正常就医,造成病人或医务人员极大不便。
2 严重 对医院正常工作和病人就医有一定影响,但损失不大。
1 可承受 受影响程度很小,可以接受。
信息系统故障风险等级划分:根据信息系统故障可能对医院运行造成影响的严重性,将信息系统故障风险分为一下几级:
2组织体系
2.1领导机构
1)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分管副院长,副组长:信息中心主任;
成员:信息中心员工及护理部主任、医务科主任、门办主任、医保办主任、检验科主任、放射科主任、药剂科主任等。
2)职责:听取有关事态发生发展的情况汇报,对处置突发事件提出决策性意见和具体工作方针;根据事态发展,及时调整各有关工作机构的工作任务。
2.2办事机构
信息中心为医院信息系统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发生信息系统故障时,及时做出判断,协调软件开发商与设备供应商。负责应急计划的实施,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并与技术小组沟通。对于灾难性的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并建议是否启动相应的应急计划。对于某区域或部门级的故障,及时给予指导,并建议是否启动应急计划。对于某部门内出现故障,由部门负责人启动应急计划,事后备案。
3运行机制
为了应对信息系统突发事件,信息中心下设督查组、技术组、应急组三组。其结构如下,具体见图3.1。
领导小组
监督小组
应急小组
技术小组
业务部门
图3.1
3.1督察组组长:分管信息副院长,成员:信息中心主任。主要职责:负责检查各部门应急准备工作,检查应急启动后的落实情况和评估效果,并督促修订应急方案。
3.2技术组组长:信息中心副主任成员:信息中心各工作人员发生问题时,及时做出判断,协调软件开发商与设备供应商。对于灾难性的问题,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并建议是否启动相应的应急计划。对于某区域或部门级的故障,及时给予指导,并建议是否启动应急计划。
3.3应急组组长:信息中心副主任成员:信息中心各工作人员主要职责:负责对应急计划的实施,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并与技术小组沟通。对于某部门内出现故障,由部门负责人启动应急计划,事后备案。
4各系统应急方案
4.1主服务器、主交换机:责任部门:计算机中心,风险等级:4级(灾难性)。
1)设备:
现状:双服务器,双工。his、lis系统主服务器采用两台ibm3850m5高性能pc服务器和一套ibm ds5020磁盘阵列柜构成双机热备模式高可用性系统(单机配置8个cpu,64gb内存,3tb存储容量),并在此硬件平台上实现两个oracle 11g rac数据库配置和运行(实现两个oracle 11g数据库物理和逻辑上的独立性)。pacs、ris系统主服务器采用两台ibm3850m5高性能pc服务器和一套ibm ds5020磁盘阵列柜(单机配置4个cpu,64gb内存,8tb存储容量)组成双机热备模式高可用性系统、远程实时备份系统采用二台ibm _3650m2服务器和一台ibm ds3400阵列柜作为系统主机,每天实时复制业务数据。核心交换机选用了华三公司的75系列三层交换机。目前配置了1台h3c7506交换机、1台h3c7503交换机,提供384gbps背板交换容量,24个光口,24个电口,6个扩展槽)三层交换机,2台核心交换机之间采用shrp协议实现互为热备份和负载均衡,每台交换机都配置了冗余电源、双引擎,以及n+1的接口模块,增加了网络的可靠性。电源:2台powerware 6kva 2小时ups,互为备份。
2) 应急计划:①日常灾备:在备用服务器上安装与主服务器相同的运行环境,保持同步。定期检查ups使用情况,保证供电正常。防病毒软件(正版)。备用交换机。每日检查服务器、ups运行使用情况,保证发生一台服务器故障后,另一台能够切换。②供电故障。启动ups供电。③服务器硬件故障。启用备用服务器,保证以下关键业务的正常运行:门急诊挂号收费、药房发药、住院结算、病区医生站、病区护士站、病区药房、门诊医生站。④计算机病毒引起系统崩溃。查、杀每个工作站病毒,启用备用服务器,关闭大量查询统计的业务,保证以下关键业务的正常运行:门急诊挂号收费、药房发药、住院结算、病区医生站、病区护士站、病区药房、门诊医生站。 ⑤主交换机故障。用普通交换机替代,保证关键业务。⑦20分钟内不能解决,门诊收费启用门诊挂号收费应急系统。白天1小时内、晚上6小时不能解决,上报领导小组,建议全院各部门启用应急方案。
4.2数据安全:责任部门:计算机中心,风险等级:4级(灾难性)。
1)现状:二台ibm _3650m2服务器和一台ibm ds3400阵列柜作为系统主机的硬件平台构成高可用双机热备份系统。备份策略为:veritas备份服务器对his数据每天全备份1次,归档日志每天备份一次,可恢复两周以内的数据,每周对归档数据恢复两次,以保证
备份数据正确。其它数据每天全备份1次。
2)应急计划: ①磁盘阵列硬盘故障。更换热插拔硬盘。②整个磁盘阵列故障。用普通交换机替代,保证关键业务。③数据丢失。从备份硬盘或磁带机中恢复最近的备份数据。组织人员补充备份数据之后至当前的丢失数据。(如果医保数据,可以从医保前置机或医保中心取得。)
4.3数据库系统:共计有:his、lis、emr系统,pacs、ris系统,财务、病案等。责任部门:信息中心,风险等级:4级(灾难性)。1)应急计划:启用手工替换;诊间启用脱机处理模式。
2)修复方案:将数据从备份服务器重建数据库,会造成当日数据丢失。
4.4网络系统
1)设备:
现状:h3c75系统核心交换机,h3c51系列汇聚交换机,h3c31系列接入交换机,骨干光纤线路备用2根12芯单模光纤,骨干交换机到汇聚交换机线路1根4芯单模光纤备用1根六类双绞线。
2)核心交换机故障:责任部门:信息中心,风险等级:4级(灾难性)。
应急计划:建立网络双机冗余,启用备用网络交换机。若双机均发生故障,应急方案只能启用手工替换;诊间启用脱机处理模式。
3)汇聚、接入交换机及接入线路故障:责任部门:信息中心,风险等级:3级(较严重)。
应急计划:启用备用网络交换机、启用备用线路。
4.5软件系统与终端电脑
1)设备型号:hp/dell/联想商用机
2)应急计划:终端电脑属于1级故障,仅影响本电脑,更换备用电脑;操作系统软件故障属于2级故障,恢复历史镜像,如不能修复更换备用电脑。
4.6设备环境:责任部门:计算机中心,风险等级:3级(严重)。
1)设备:中心机房有山特在线ups 6kva _ 2,2小时在线;备份网络机房有山特在线ups 4.2kva _ 2,2小时在线。
2)ups故障:应急计划:切换到市电,更换故障设备。
4.7备份系统:责任部门:信息中心,风险等级:3级(严重)。
应急计划:更换故障设备。
5部门应急预案
5.1门诊挂号收费:
责任部门:门诊收费处,风险等级:3级(较严重)。
1)现状:当联结主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启动备份服务器,各工作站把网络切换至备份务器上即可。当his主备服务器都出现问题时,可启动应急服务器,各工作站把网络切换至应急务器上即可,可提供划价,但只能开手工发票。
2)应急准备:手工发票、复写纸、笔、算盘、计算器等记帐用品,检查化验收费价目表。保证应急服务器工作站每日更新一次数据字典,每周测试应急服务器,保证应急时能够启动。应急计划:网络、服务器故障时,启用门诊挂号收费应急系统;系统瘫痪时手工划价记帐。
5.2门诊药房(中、西、急诊):
责任部门:门诊药房,风险等级:2级(严重)。
现状:收费后确认发药及退药确认。
应急计划:凭处方或发票发药。待系统恢复正常后,确认发药以减库存。
5.3药库(中、西):
责任部门:药库,风险等级:2级(严重)。
应急计划:先用手工记帐,把药品分发至药房,保证药房的供应。待系统恢复,再补发放。对于调价,直接通知门诊收费处。
5.4门诊医生站:
责任部门:门办,风险等级:3级(较严重)。
1)应急准备:手工处方及各类检查单、门诊日志表。
2)应急计划:手工处理。
5.5门诊叫号:
责任部门:门诊护士,风险等级:2级(严重)。
应急计划:人工叫号。
5.6医技管理系统:
责任部门:各医技部门,风险等级:2级(严重)。
1)应急准备:医技记帐单。各自医技项目单价表。
应急计划:手工登记、划价。对于住院病人,及时把划价单送住院收费处。
5.7lis系统:
责任部门:检验科,风险等级:3级(较严重)。
1)现状:lis系统单独备份服务器。必要时可以脱离医院主服务器工作。
2)应急准备:化验收费价目。定期检修ups。手工化验报告单。
3)应急计划:服务器故障时,存在各检验仪器的工作站上,改集中打印。
为到每个站点打印报告单。然后送到门诊、病房;系统瘫痪。各仪器独自工作,人工抄写报告单。待系统恢复后,再人工输入。
5.8pacs、b超图像系统:
责任部门:放射科、b超室,风险等级:3级(较严重)。
1)现状:b超图像系统有独立的服务器。且每台b超各配有工作站,可以单机操作。
2)应急准备:手工报告单。
3)应急计划:网络、服务器故障。单机操作,保存图象和报告,但不能打印,要手工报告单;系统瘫痪。手工出报告单,但无图象。
5.9门办管理系统:
责任部门:门诊办公室,风险等级:1级(可承受)。现状:门办系统主要用于统计和查询工作量。 待系统恢复即可。
5.10住院收费:
责任部门:住院收费处,风险等级:3级(较严重)。
现状:当联结主服务器出现故障时,启动备份服务器,各工作站把网络切换至备份务器上即可。
应急准备:笔、预缴款收据。保证应急服务器工作站每日更新一次数据字典,每周测试应急服务器,保证应急时能够启动。
应急计划:网络、服务器故障时启用应急系统;系统瘫痪时手工开预缴款收据,手工办理入院手续。对于出院病人,记录通讯地址,先出院。待系统恢复再补办。
5.11住院药房:
责任部门:住院药房,风险等级:3级(较严重)。
1)应急准备:记帐单。
2)应急计划:先发药,再到住院处记帐或系统恢复后记帐。
5.12住院护士站、住院医生站:
责任部门:住院护士,风险等级:3级(较严重)。
1)应急准备:医嘱单、化验单、手术单等。
应急计划: 手工处理。开临时医嘱先取药。
5.13手术、麻醉管理系统:
责任部门:手术室、麻醉科,风险等级:3级(较严重)。
应急计划: 手工处理。
所发生费用直接在住院处记帐。
5.14血库管理系统:
责任部门:血库,风险等级:2级(严重)。
1)应急准备:记帐单,项目单价表。
2)应急计划:手工登记、划价。及时把划价单送住院收费处。
5.15院长查询系统:
责任部门:院领导,风险等级:1级(可承受)。
现状:待系统恢复即可。
5.16病案统计系统:
责任部门:病案统计室,风险等级:1级(可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