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内容
事故处理安全规程
1. 事故报告
- 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立即向部门负责人报告,详细描述事故情况,包括时间、地点、涉及人员、初步损失评估。
2. 现场保护
- 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封锁事故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避免二次伤害。
3. 初步应急
- 根据应急预案,启动相应响应措施,如火警、泄漏、人身伤害等,进行初步救援。
4. 事故调查
- 组织专业团队进行事故原因分析,收集证据,访谈目击者,确保事故调查公正、客观。
5. 安全评估
- 对事故影响进行评估,包括环境、设备、生产等方面,确定恢复工作计划。
6. 应急修复
- 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必要的修复措施,修复受损设施,消除安全隐患。
7. 防止重演
- 总结事故教训,修订和完善相关制度、操作规程,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8. 培训与教育
- 对全体员工进行事故案例分析,强化安全培训,提高应对能力。
9. 沟通与公示
- 向内外部相关方通报事故处理进展,公开透明,维护企业声誉。
10. 后续跟踪 - 对事故影响进行长期跟踪,确保所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恢复正常运营。
标准
1. 符合国家及地方安全生产法规,遵循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体系。
2. 事故报告需及时、准确,不得隐瞒或篡改事实。
3. 现场保护应遵循“先人后物”的原则,确保人员安全。
4. 事故调查遵循“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
5. 所有安全评估、修复措施和预防策略应由专业人员执行,并确保其科学性、有效性。
考试题及答案
1. 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应首先做什么?
答:立即向部门负责人报告事故情况。
2. 事故调查应由谁进行?
答:应由专业团队进行事故原因分析。
3. 事故处理过程中,哪一项是错误的做法? a. 隐瞒事故事实 b. 确保人员安全 c. 启动应急预案 d. 收集事故证据 答:a. 隐瞒事故事实
4. 事故处理后,应如何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答:总结事故教训,修订制度,加强员工安全培训。
5. 企业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应如何对外沟通?
答:向内外部相关方通报事故处理进展,保持公开透明。
事故处理安全规程范文
第1篇 煤气事故处理安全操作规程
一、发生着火事故处理:
1.抢救人员必须同指挥人员商量处理方案。
2.降低煤气压力,迅速用黄沙、湿淋袋、草垫隔绝空气或通入氮气使火熄灭。
3.严禁全部切断煤气源,<100mm的管道可以直接关闭阀门灭火。
二、大量煤气泄漏事故处理
1.发生大量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将无关人员撤离危险区。
2.迅速找出泄漏原因,立即处理。
三、煤气爆炸事故处理
1.立即把相关人员撤离爆炸区域。
2.与有关人员、单位联系,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理。
第五节 氮气使用、操作、检修安全规程
1.使用氮气时要检查管道、法兰、附件确认无泄漏方可使用。
2.使用氮气场所,必须检查含氧量不低于18%,否则要戴上氧气呼吸器和强制通风换气不得少于二人工作。
3.在氮气管道上作业时,应先切断氮气源,堵好盲板,确认与氮气源隔离后才能进行工作。
4.禁止向室内排放氮气,不得用氮气吹风降温。
5.工作人员发生氮气窒息时,应撤离含氮量较低的区域,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并立即做人工呼吸和吸氧气。
6.用氮气场所和管道要有警告标志牌。
第2篇 孔内事故处理-安全操作规程
一、孔内事故处理前,应全面检查钻塔(钻架)构件、天车、游动滑车、钢丝绳、绳卡、提引器、吊钩、地脚螺丝等。
二、处理孔内事故事时,应有机班长或熟练机工操作升降机,并设专人指挥;除直接操作人员外,其他人员应撤离危险区。
三、禁止同时使用升降机、千斤顶或吊锤起拨孔内事故钻具。
四、禁止超负荷强行起拨孔内事故钻具。
五、打吊锤时,吊锤下部钻杆处应安装冲击把手或其他限位装置;禁止手扶、握钻杆或打箍;人力拉绳打吊锤时,应统一指挥。
六、使用千斤顶回杆时,禁止使用升降机提吊被顶起的事故钻具。
七、人工反钻具,搬杆回转范围内严禁站人;禁止使用链钳、管钳工具反事故钻具。
八、反转钻机反钻具,应采用低速慢转。
九、使用钢丝绳反管钻具,连接物件应牢固可靠。
十、钻孔爆破应遵守下列规定:
a.下如爆破筒前,应进行孔径、孔深、偏斜度探测。
b.向钻孔内送药包时,应慢速下放。
c.爆破前应确定爆破危险边界,并做好爆破警戒工作。
第3篇 孔内事故处理安全操作规程
一、孔内事故处理前,应全面检查钻塔(钻架)构件、天车、游动滑车、钢丝绳、绳卡、提引器、吊钩、地脚螺丝等。
二、处理孔内事故事时,应有机班长或熟练机工操作升降机,并设专人指挥;除直接操作人员外,其他人员应撤离危险区。
三、禁止同时使用升降机、千斤顶或吊锤起拨孔内事故钻具。
四、禁止超负荷强行起拨孔内事故钻具。
五、打吊锤时,吊锤下部钻杆处应安装冲击把手或其他限位装置;禁止手扶、握钻杆或打箍;人力拉绳打吊锤时,应统一指挥。
六、使用千斤顶回杆时,禁止使用升降机提吊被顶起的事故钻具。
七、人工反钻具,搬杆回转范围内严禁站人;禁止使用链钳、管钳工具反事故钻具。
八、反转钻机反钻具,应采用低速慢转。
九、使用钢丝绳反管钻具,连接物件应牢固可靠。
十、钻孔爆破应遵守下列规定:
a.下如爆破筒前,应进行孔径、孔深、偏斜度探测。
b.向钻孔内送药包时,应慢速下放。
c.爆破前应确定爆破危险边界,并做好爆破警戒工作。
第4篇 烟煤安全控制事故处理规程
摘要:高炉喷吹烟煤煤一个重要的限制环节是安全问题,本文系统介绍了喷吹烟煤似的安全控制问题,包括系统参数的控制,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高炉喷吹烟煤是高炉喷煤发展的趋势,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从高炉冶炼工艺角度看,烟煤更适合喷吹,因为它含挥发物质高,所以燃烧率高,带入高炉的氢气也多。而氢气既有利于高炉的还原过程,又有利于提高煤气热值。实践证明喷烟煤有利于提高置换比和增加喷吹量。此外,烟煤一般比无烟煤质软、好磨,可以降低磨煤电耗。各厂可就近喷吹。但由于防火防爆问题,喷吹烟煤时对系统的安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包括系统安全控制与事故的处理。
一喷煤系统安全控制
合理控制参数是保证生产安全的关键。只要控制好其中的重要参数,安全生产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1.系统氧含量和温度的控制
根据煤粉爆炸必要条件,煤粉燃烧、爆炸的必要条件包括以下几项
(1) 可燃粉尘浓度处于爆炸下限与上限之间的爆炸区;
(2) 有足够氧化剂支持燃烧;
(3) 有足够能量的点火源点燃粉尘;
(4) 粉尘处于分散悬浮状态,即粉尘云状态。
在制备、输送煤粉的过程中,悬浮浓度很难控制,所以控制系统内部气氛中氧含量和火源是防止煤粉爆炸的关键。根据相关文献记载的实验也表明:在空气中的悬浮煤粉浓度为0.02-2 kg/m3时为煤粉爆炸区间。当气相中氧浓度降至14 % 以下时,煤粉浓度虽在上述范围,即使煤粉达到煤的燃点以上也无爆炸发生。所以在实际生产中,要求制粉系统含氧浓度小于12 %,以保证整个系统氧含量远离煤粉燃烧爆炸的氧浓度的临界值。
喷煤系统控制氧含量的办法是利用高炉热风炉废气,由于热风炉废气氧含量比较低,一般低于4%,同时含有一定热量,可以做为喷煤制粉系统的干燥剂和惰化剂。安钢高炉喷煤系统所用的干燥气为混合干燥气。它由90~95 %的热风炉烟气和5~10 %的燃烧炉烟气组成。经过在磨机入口处实测其氧含量浓度在6 %以下, 收尘器出口氧含量浓度在12 %以下,能够满足制粉系统的安全需要。
系统温度的控制受煤种、生产工艺、生产环境等因素影响。烟煤的着火点在一般在300℃~400℃之间,所以磨机入口温度要低于此值,现在一般最高控制在260℃~290℃。出口温度:夏季控制在90±5℃;冬季由于环境温度低,加之原煤水分含量较高,一般控制在95±5℃。另外,煤粉仓是煤粉停留时间较长的地方。如果储存的煤粉温度较高,煤粉氧化速度较快,易在粉仓中发生煤粉自燃现象。所以粉仓温度应控制在70℃以下。当发现粉仓温度高于70℃并继续上升时,要尽快将仓中煤粉喷出并用氮气进行吹扫。待温度下降到正常范围后,再接受新煤粉。
2.一氧化碳监测系统
根据煤粉自燃时首先释放出co的原理,通过对co浓度监测,可及时发现煤粉的自燃,和温度相比co浓度监测更加灵敏。通过对粉仓、布袋箱co浓度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煤粉自燃的现象,生产过程中,当co的浓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可自动报警并联锁打开粉仓、布袋箱的充氮系统以确保安全。
与防止煤粉自燃
开机时应先降低系统氧含量。具体如下:在磨机开启之前,首先把热风炉废气引过来,降低系统氧含量到12 %以下,然后再开烟气炉升温,当磨机出口到95 ℃左右时再开启球磨机,进入正常生产状态。这样在系统生产之前,驱除了制粉系统内的空气,降低系统氧含量,保证了系统的安全生产。
在喷煤系统中制粉系统生产能力一般均大于喷吹系统能力,以保证稳定喷吹,所以每天制粉系统都有或长或短的停车时间,停车时系统参数和开车时会有较大变化,首先表现在系统氧含量会有所提高。由于停车时,烟气炉一般都要停止烧炉,打开放散进入保温状态,这时,外部冷风会由于其内部热风造成的负压进入系统,造成系统内氧含量升高。根据经验,如果没有特殊措施,半个小时后,系统氧含量可达18 %左右。其次系统内煤粉停止流动,进入静止状态,布带箱、磨机、部分水平管内会残存一些煤粉,同时停车后系统本身还具备一定的温度。如果条件合适,系统内残存煤粉易发生氧化自燃。
煤粉氧化自燃可分为四个阶段
— 缓慢氧化期。在此阶段,其温度不超过100 ℃。在缓慢氧化期,由于温度较低,化学反应速度慢,所以对煤粉喷吹来说是安全期。
— 水分蒸发期。在此阶段,煤粉温度值随含水量不同而不同,但仍是煤粉喷吹的安全期。
— 氧化加速期。在此阶段,煤粉的温度为120~140 ℃。
— 剧烈氧化自燃期。进入此阶段,煤粉温度上升极快,有可能很快发生自燃,乃至爆炸。氧化加速期和剧烈氧化自燃期对煤粉喷吹至为危险,如进入这两个阶段,应马上采取措施。
根据以上情况,这时危险主要是高温环境下存留的煤粉。图1 为某种烟煤在环境温度为50 ℃氧含量为21 %的环境条件下储存时间与表面温度的关系。
影响煤粉氧化自燃的主要因素是煤粉的挥发含量。挥发份含量高,煤粉在升温氧化过程逸出的易燃挥发份越多,而挥发份与煤粉存贮空间空气的化学反应速度与挥发份浓度成正比,因而导致煤粉易于氧化自燃。
煤粉温度是促使其自燃的外在原因。煤粉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氧化反应的进行,如果贮煤仓的散热条件不好,并且煤仓内具备一定的氧的条件,就容易发生自燃或爆炸。
煤粉的存贮状态及气氛是决定煤粉是否能自燃的决定因素。相关的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挥发分高的褐煤还是中等挥发分的烟煤,不管煤粉温度是否已达到着火点,如果氧浓度不达到某一值,自燃不会发生。
根据以上性质,为保证安全,如果煤粉挥发份高,存放时间长,这时应尽量利用放散风机引入热风炉废气控制系统氧含量,或降低存煤环境温度与时间,以保证系统安全。
有时由于检修等原因系统需长时间停车或需人员进入系统,这时系统内氧含量将不可避免地达到空气氧含量浓度。这时控制安全的主要措施是利用各种方法清除系统内积粉,消除安全隐患。清除煤粉的办法为停车前使系统空负荷运转一段时间,同时对布袋除尘器加强反吹,必要时人员进入系统内部检查,确保清除积粉。
喷吹系统短时间停车时可用充氮气的方法保证安全。如长时间停车,应把喷吹罐及管道内煤粉喷吹干净。
明火是导致爆炸的一个原因。明火有各种各样的来源:如原煤中的铁器物质进入磨机与衬板相碰撞产生火花;系统中某处积粉因氧化自燃而产生明火;检修后没有及时清除炙热的焊渣等等。针对以上火种来源,采取了以下措施:
(1) 严格监控原煤质量,及时发现和清理原煤中的杂质,并在输送原煤的两条皮带机头上方安装了大功率除铁器,避免或尽量减少原煤中的铁器进入球磨机。并规定每次上煤前必须先清理除铁器上吸附的铁器物件。
(2) 提高操作工操作水平,控制好球磨机的正常生产,摸索出在不同煤况和送温条件下,球磨机下煤量的变化规律,严防球磨机长时间空转。
(3) 检修前后注意清理现场,防止电焊切割时点燃煤粉。
高温煤粉长期存放是煤粉氧化自燃的重要原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氧含量条件又合适,将不可避免发生煤粉自燃事故。虽然在系统设计时已注意到了这点,尽量避免煤粉有积存现象,但由于设备质量、生产节奏或其它一些原因,仍会有积粉氧化自燃的危险。所以在日常生产中要经常性的检查系统各处积粉情况,改造不适合生产实际的机械设备。
从安全方面看,喷煤系统检修,尤其煤粉区域设备检修与其他设备检修要求不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检修时要充分考虑煤粉的燃烧性爆炸性,根据煤粉燃烧性质,电焊或切割时产生的焊渣足以引燃堆积的煤粉,如果煤粉浓度与氧含量合适,电焊或切割的火花很可能引起煤粉爆炸。所以检修前对于煤粉区域要清扫干净或利用蒸汽或水把煤粉打湿。例如检修球磨机衬板,在检修前先使其负荷运转一段时间,尽量使其煤粉抽干净,停车后打开入孔,进行通风,保证内部氧含量及温度以利于人员检修,由于这时衬板的间隙内仍然存留很多煤粉,需用水把煤粉打湿,然后可以进行焊接和氧气切割。对于其他部位的抢修也一样,一定要把内部或周围的煤粉清除干净后进行切割、焊接,以确保安全。当然也可以利用其他方式,代替电焊切割,这样更有利于安全。
对于喷煤系统尤其对于烟煤喷吹系统,在煤粉区域,选设备时应要求不产生火花。同时要求运转可靠,对于收尘器还应考滤到系统及设备的防静电措施。与煤粉接触的设备要有防粉尘功能。如布袋与旋风下广泛采用的卸灰装置ycd~16型卸灰阀,这种阀门一般用摆线形减速机,这种减速机结构紧凑,减速比大,但对润滑系统要求特别高,而其工作区域条件又经常造成煤粉进入减速机影响其润滑。这时造成磨损加大,不能适应在煤粉区域长时间开车要求。同时该阀损坏后,如不及时发现容易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好多煤粉着火事故都是由于损坏后没有及时发现,造成煤粉长时间堆积而引起煤粉自燃。由于其可靠性无法满足生产需要,于是把其改成了斜板式锁气器,这种锁气器的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性高,运行过程中不需专门控制装置。其工作原理为当开车时其利用坠秤与系统负压自动关闭,当布袋内煤粉堆积到一定程度后,在煤粉重力作用下自动卸灰,这样不但满作了系统工艺要求。而且保证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由于喷煤系统事故处理没有严格的理论,仅以某厂发生的二次事故为例分析一下。1996年7 月白班,发现布袋箱温度升高,局部煤粉已达到200 ℃左右,经检查发现布袋箱下卸灰阀故障,没有及时发现,造成集灰斗内积粉长达20 h以上,为了处理内部煤粉,一方面向布袋箱内充氮,同时打开布袋箱人孔,准备把布袋箱内煤粉倾倒外边处理,打开人孔后,发现煤粉温度特别高,但并没着火,但没过多长时间内部煤粉开始燃烧,同时清到布袋箱外的煤粉也着了起来,造成布袋箱内部分布袋烧毁,当时由于煤粉挥发分不是太高为无烟煤,没有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另一次是1999年8月,当时发生事故的原因及过程基本一致,但根据上次事故处理经验处理方法有所不同,这一次考虑到布袋箱内温度并没有达到煤粉的着火点,煤粉可能仅仅为煤粉在高温环境下发生氧化引起温度升高,并没有着火。如果打开布袋箱人孔,很可能会造成象上次一样,空气进入布袋箱造成内部高温煤粉着火。所以这一次是利用充氮系统向布袋箱、粉仓、喷吹罐内充氮,把系统氧含量控制到最底点,同时用最快的速度把上述积粉通过粉仓、喷吹罐喷吹到高炉内,喷吹完后温度恢复正常。
分析以上两次事故,可以发现,煤粉着火点随环境温度、环境氧含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图1所示,如果布袋箱温度高,氧含量高,即使系统没有达到常温下煤粉着火点。过一段时间后煤粉也会发生自燃。如果发现及时,在煤粉氧化升温阶段采取合理措施,如控制系统氧含量或降低煤粉温度,就可以预防事故的发生。
另外处理事故方法还有以下几种方法
(1)往布袋箱内粉仓内通蒸汽,这样一方面能驱赶系统内空气,另一方面还可以给高温煤粉降温,同时增加煤粉的水分,控制煤粉的燃烧,煤粉中水分与爆炸性质关系如图,但是处理后需重新烘干系统。
(2)利用消防系统,往系统内充水 ,这种方法简单,但应注意由于煤粉一般漂在水面上,所以处理彻底需水量较大。另外需把布袋箱内布袋都打湿,因为布袋上存有煤粉,且着火不易被发现。同时处理后布袋箱需烘干。
总之,煤粉发生氧化自燃后应尽量避免空气进入,以免产生剧烈的燃烧。这时可以控制系统内氧含量,并利用各种措施降温,并把煤粉尽快喷到高炉内,保证系统安全。
9.总结
针对同设备引起的事故,预防措施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设备的可靠性要有保障,如布袋箱下卸灰阀。
加强布袋箱积灰设备点检防止因设备故障产生长时间积粉。
集灰斗、粉仓内测温元件应能与煤粉直接接触,这样能灵敏的反应煤粉温度。
系统内应有充氮或充蒸气、充水口,最好与安全监测系统联锁能及时发现处理事故。
加强对维修工作中切割焊接的管理,工作前后应清理现场。
第5篇 施工安全事故处理四不放过规程
施工安全事故处理四不放过
一、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
二、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
三、广大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四、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