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
物体打击事故预防及应急规程
1. 安全教育与培训
2. 工作现场管理
3. 设备设施安全检查
4. 个人防护装备使用
5. 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
6. 事故报告与处理流程
标准
1. 安全教育与培训标准:
- 所有员工应接受定期的安全培训,了解物体打击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 新入职员工必须完成安全入门培训,并通过考核后方可上岗。
2. 工作现场管理标准:
- 现场应保持整洁,无杂物堆积,减少绊倒和物体坠落的风险。
- 工作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
3. 设备设施安全检查标准:
- 定期对工具、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其稳定可靠,防止因设备故障引发物体打击。
- 对高处作业的设施进行防坠落检查,如脚手架、吊篮等,确保安全装置完好。
4. 个人防护装备使用标准:
- 员工在可能遭受物体打击的工作环境中必须佩戴安全帽、护目镜和防护服。
- 确保防护装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并定期更换磨损或损坏的装备。
5. 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标准:
- 制定详细的物体打击应急预案,包括疏散路线、急救措施和联络机制。
-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演练,评估并改进预案的有效性。
6. 事故报告与处理流程标准:
- 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保护现场,救助伤员。
- 按照公司规定及时上报事故,进行事故调查,分析原因,制定预防措施。
是什么意思
物体打击事故预防及应急规程是指一套旨在防止物体撞击伤害事件发生的管理规则,包括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规范工作环境、确保设备设施安全、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以及制定和执行有效的应急预案。这些规程旨在降低物体打击风险,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同时在事故发生时能迅速、有序地进行应对,减少事故损失,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环境的持续改善。
物体打击事故预防及应急规程范文
物体打击伤害是建筑行业常见事故中四大伤害的其中一种,特别在施工周期短,劳动力、施工机具、物料投入较多,交叉作业时常有出现。这就要求在高处作业的人员对机械运行、物料传接、工具的存放过程中,都必须确保安全,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事故发生。
物体打击事故基本安全要求:
① 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按规定配戴好安全帽。应在规定的安全通道内出入和上落,不得在非规定通道位置行走。
②临时设施的盖顶不得使用石棉瓦作盖顶。
③边长小于或等于250mm的预留洞口必须用坚实的盖板封闭,用砂浆固定。
④作业过程一般常用工具必须放在工具袋内,物料传递不准往下或向上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所有物料应堆放平稳,不得放在临边及洞口附近,并不可妨碍通行。
⑤高空安装起重设备或垂直运输机具,要注意零部件落下伤人。
⑥吊运一切物料都必须由持有司索工上岗证人员进行指挥,散料应用吊篮装置好后才能起吊。
⑦拆除或拆卸作业要在设置警戒区域、有人监护的条件下进行。
⑧高处拆除作业时,对拆卸下的物料、建筑垃圾要及时清理和运走,不得在走道上任意乱放或向下丢弃。
发生物体打击应急措施:
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
① 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② 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事故后处理工作
1)查明事故原因及责任人。
2)以书面形式向上级写出报告,包括发生事故时间、地点、受伤(死亡)人员姓名、性别、年龄、工种、伤害程度、受伤部位。
3)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此类事故再次发生。
4)组织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
5)向所有人员进行事故教育。
6)向所有人员宣读事故结果,及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