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篇 建设企业安全生产文化的几点思考
安全是企业发展重要保障,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头等大事。生产事故对企业生产有严重的影响,要把事故控制在最小限度内,必须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大力推行企业的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确保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促进职工安全素质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企业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需要全员参与的动态管理过程。建立完善良好的安全作业环境和自我约束的管理体系,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规范作业行为,减少违章引发的事故,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建设安全文化,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是推动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保障。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做到安全生产,实现文明生产,其关键在于开发和发展企业安全文化。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建立起安全自护、互爱、互救、应急的安全文化体系,在职工中树立起安全、高效的个人和群体的安全行为规范以及安全与健康的目标追求。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当今企业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扩大生产规模、调整产品结构、占领市场及取得好的经济效益,都需要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企业要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将安全事故、伤害事件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使生产经营环境长期处于相对安全稳定状态。更重要的是使员工的思想素质、敬业精神、专业技能等方面稳步提高,才能推动与安全管理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工作的平衡发展,这对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和增强综合竞争实力大有益处。
安全文化建设是安全生产管理向深层次发展的需要。安全文化建设是安全科学领域内提出的一项安全生产保障的新对策,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也是企业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是企业达到本质化安全的有效手段。违章行为都不是员工故意为之,而是因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素质不高而造成的。因此,只有以安全文化建设为抓手,才能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执行力由强制性到自觉性的转变,员工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飞跃。
二、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融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工作中
第一,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增强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在安全文化建设中,最核心的起决定作用的是广大员工的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为准则,安全道德和价值观。可见,要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就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安全思想。把“人”作为培育安全文化的对象和立足点,工作的开展围绕着“人”的安全需求出发,凡事责任到人,杜绝安全管理缺位现象。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引导职工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良好的工作习惯一旦养成,习惯性违章自然迅速减少,管理流程自然畅通有序,工作效率自然持续提高。因此,企业安全教育要在培养员工走程序化管理和标准化作业的道路上下功夫,培养员工在安全问题上遵章守纪、标准化作业的良好安全行为习惯。
第2篇 煤矿安全生产的文化思考
近年来,煤矿企业不断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安全管理,可重特大事故却不断发生。笔者认为:其中原因主要是因为煤矿企业对安全生产的文化思考知之甚少。
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国家对矿山安全生产工作十分重视,煤矿企业瓦斯爆炸、人身死亡事故居高不下,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但不少企业领导职工并未对安全工作引起高度重视。突出表现在:一是大量使用轮换工、临时工、协议工,这些职工安全知识缺乏、素质差、盲目冒险作业,遇险后手足无措,缺乏应变能力和自身防护能力;二是煤矿生产条件不达标,煤矿企业领导忽视安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劳动保护资金严重投入不足,生产设备隐患未能有效治理;三是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十分薄弱,部分领导忽视法律法规和生产企业规程的贯彻执行;四是以包代管职工文化技术素质低劣,缺乏基本安全常识;五是部分工人把安全操作与提高效率对立起来,盲目追求产量和奖金而误入危险的怪圈,有的井下采煤工习惯性违章严重,一味拼设备拼体力,缺乏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意识差;六是基层队(班)安全管理落后,班组长安全文化涵养差,班组人际关系、班长素质也影响着一线安全生产。
煤矿安全文化与管理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是指矿区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煤矿特色的安全思想和意识、安全作风和安全工作态度、安全管理机制的行为规范。它包括安全奋斗目标、安全进取精神;保护职工身心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安全舒适的生产生活条件;防灾避难应急的安全设备和措施等企业安全生产的形象;安全的价值观、审美观、心理素质和企业安全风貌等种种安全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之总和。煤矿安全管理中,仅靠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即追事故查责任者的事后总结、简单的物质惩罚是被动的管理。要使煤矿企业从被迫到自觉地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煤矿安全管理就应突出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把它看成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加速建设的今天,要有效控制事故减少灾害,仅靠安全工程技术、卫生工程技术和安全管理科学是不够的。要使企业中的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处于和谐平安,最根本的是要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管理者应当认识到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是企业管理、管理科学的升华。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个煤矿企业要想抓好煤炭安全本质化建设,应在企业的一切方面、一切活动、一切时空过程中形成一个强大的安全生产氛围。煤矿企业党政领导应组织人力物力制定矿区安全文化建设发展战略规划,并动员企业内各级职工参与实施这个规划。建设煤矿安全文化应着力抓好职工安全教育,从安全方针政策和目标教育、安全法规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措施教育、事故案例教育等五个方面加强企业安全文化教育。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全体煤矿职工安全文化修养,形成自保互爱互救、心和人安,以安全生产为荣的企业形象和风貌,从而在职工心灵深处树立起安全高效的个人和群体奋斗意识。
高国民
第3篇 关于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的思考
摘要 电力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也就是必须有系统地抓好9个方面的工作,而且要长抓不懈,才能保障职工生命安全,保障企业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
关键词 安全文化 危险点预控 反习惯性违章 标准化作业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预防事故,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这是防患于未然,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保障企业长治久安,稳定发展的根本措施。笔者认为,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应从以下几方面抓出实效。
1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提高职工安全素质
1.1强化安全培训工作,提高职工安全素质
实践证明: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是预防事故的根本措施,必须加大力度,分层次对企业安全第一责任者、主管生产副职、二级单位行政正职、安监系统人员进行正规系统的安全培训,以帮助各级领导掌握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企业亦应对中层干部、工程技术人员、班组长尤其是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许可人、工作负责人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以提高职工尤其是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增强防范事故的能力,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培训后要进行严格的闭卷考试,生产人员安全考试不合格者一律不准上岗,如因培训不良导致事故,应严肃追究领导责任。企业应建立规范化、标准化、模拟化和经常化的培训手段,对主要岗位都应通过培训考核,竞争上岗。
1.2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开展各种安全教育活动
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主题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在安全生产月活动时间,企业应采用走上街头和举行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观看安全录像等多种形式宣传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主题和重要意义,达到以周促月,以月促年的目的。
1.3设立安全教育室
根据国网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的要求,企业应设立安全教育室,经常对职工进行生动形象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应做到:常教常新、晓知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1.4营造安全生产氛围
生产作业现场应设置醒目的安全标识和警语,在一次变电站和基建施工现场设立醒目的安全警语和安全传画,增强现场安全氛围。
2树立风险意识,开展安全性评价,实行闭环管理,持结改进
安全性评价,作为新的现代管理方法,对企业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和管理水平作用极大。
安全性评价是风险管理的闭环控制手段,核心是“风险辨识、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辨识就是找出人、设备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即风险;风险分析就是分析风险产生的原因;风险评估就是评估和分析风险手危害及危急程度,提出应对措施和策略;风险控制就是采用适用性措施去控制和管理风险。企业要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通过安全性评价的动态管理,不断夯实安全基础,以便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安全性评价工作贵在真实,重在整改。它有利于企业摸清安全底数,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打牢安全基础。这一工作如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并与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
3切实搞好危险点分析预控,防患于未然
一般来说,作业中存在的危险点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显现的危险点,通过现场考察或认真预想就可以发现。比如:正因为人们知晓电气作业会有触电的危险,所以事戴好绝缘手套、穿好绝缘鞋,与带电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登杆作业前,人们也会预感到存在坠落的危险,因此,上杆之后,上心地挂好安全带。另一类是潜在的危险点,人们仅凭经验或想象难以作出准确的判断,这就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预控。潜在的危险点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只要是客观存在的事物,人们就有能力去认识它和控制它。
预控作业中存在的危险点,是有目的地运用相关科学技术知识,根据豰和现在已知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危险点进行分析、判断和推测。分析预测得出的结论正确,符合实际情况,采取的控制危险点的措施才越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所以,在进行危险点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以各类电力作业安全工作规程作为分析预控作业中存在危险点的行动指南。
收集的资料必须实。一般地说,在以过去作业情况作为依据时,其作业情况与将要开展的作业情况(时间、地点、作业过程、使用的工器具、作业人员的素质等)越类似,相比照而推断出的危险点就越准确。因此,选择过去进行的作业一定要有类比之处。
对时间较长,过程较复杂的作业,除了对其可能存在的危险点作出概略的预测外,应把整个作业过程分为若干小阶段,预测出每个小阶段有可能存在的危险点。作业阶段越短,预测出的危险点越可靠。
围绕确定的危险点,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向所有参加此次作业的人员进行交底,同时加大管理力度,使危险点得到有效控制。
实践是检验预测正确与否的标准。在作业前预测到的危险点和采取的防范措施是否与实际作业情况相符,还必须接受实践的验证。同是与实际作业情况相符,则说明所作出的预测是准确无误的;反之,与实际作业情况不符或部分符合则说明所作出的预测有误,应该及时总结并依照实际情况重新作出预测和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危险点分析预控要和安全性评价工作结合起来,安全性评价侧重于设备和管理的评价,而危险点分析预控侧重于人身事故的预防。
危险点分析预控要与开展标准化作业工作结合起来,以不断增强职工的风险意主只和遵章守规观念。
危险点分析预控要注重实效性,实行动态分析预控,结合作业现场实,补充预控措施,以防意外。
危险点分析预控作为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以胑抓一阵子,不能一劳永逸,必须常抓不懈。企业应结合“春、秋检”等工作,充发发挥班组的作用,深入持久地开展好危险点分析预控工作,求真务实,抓出成效。
4加强班组安全建设,夯实安全基础
班组作为安全大厦的基石和反事故斗争的前沿阵地,作用十分突出。因此,加强班组安全建设,十分重要和紧迫。一是要选拔一个好班长;二是要规范班组班前、班后会和安全日活动,注重安全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要实行“安全目标管理、事故分级控制”,班组重点防止异常和未遂;四是要组织班组成员深入开展危险点分析预控和标准化作业工作,超前预防各类事故。
5反违章,除隐患,预防事故从源头抓起
习惯性违章是安全生产的大敌,是长期存在又较难铲除的痼疾,要从根本上纠正预防它,必须加大力度,实行综合治理。
5.1反习惯性违章的重点是基层班组
根据电力系统统计,企业存在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和由此而诱发的事故中,有90%以上发生在基层班组,可见,基层班组是习惯性违章的多发区。因此,基层班组是反习惯性违章、消灭事故的前沿阵地。只有基层班组杜绝了习惯性违章,实现了安全生产,才能为整个企业的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5.2反习惯性违章的关键是企业各级领导
反习惯性违章能否取得成效,不仅仅取决于各级领导的决心、态度是否坚决,制定的措施是否得力,而且取决于他们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怎样。如果企业领导带头遵章守纪,杜绝习惯性违章指挥,职工就能跟着学,照着做,就能带出遵章守纪的职工队伍。反之,“上梁不正下梁歪”,习惯性违章指挥不根除,习惯性违章操作和作业也不可能杜绝。所以说,反习惯性声音,必须抓住企业各级领导这个关键。
5.3反习惯性违章的基点在预防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揭示了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是我们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的准则,反习惯性违章也不例外。如果发生习惯性违章甚至造成事故后才去抓,不仅难于纠正,而且损失也大。只有把功夫下在预防上,抓苗头,抓异常,抓未遂,把习惯性违章制止在萌芽之前,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把反习惯性违章的基点放在预防上。
5.4对习惯性违章要严厉处罚
一些企业存在的习惯性声音现象所以屡禁不绝,一个重要的教训就是处罚不严失之于宽。事实证明,只有从严惩处,罚得使人心痛并彻底醒悟,才有可能铲除习惯性违章。
5.5依靠科技手段,完善安全防护设施
要预防因习惯性违章而诱发的事故,既应解决好习惯性违章者晕个主导因素,又应注意解决好操作对象、作业环境这些客观因素。单调人这个主导因素、而忽视客观条件,这不符合预防事故的客观规律。因为人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到自身的技术、经验、能力、体力以及情绪、情感、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制约和影响,难免出现差错。箉是有的职工往往因固守不良的传统做法和习惯方式,虽然身临险境而不知避险,再加上有的企业设备陈旧,存在许多缺陷和隐患。因此,必须增强安全管理的技术含量,不断完善安全记设施,依靠高、新科技手段,防范习惯性违章及可能此发的事故。
6树立科学的大安全观
以人为本,珍惜生命,已成为21世纪的热门话题。所谓大安全观就是把以生产为主的生产领域的安全,不断扩展到生活安全、生存安全领域,说到底就是把安全和环境、健康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大安全的目的不仅要保证企业实现安全生产,更为了追求人类的安全生存,社会的和谐和稳定。人作为劳动者,是社会生产力的决定因素,保护人就是保护社会生产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安全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要做好安全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即把保护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及工作、生活环境,作为安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必须扩对安全认识的视野,树立科学的大安全观,学习国内外安全管理的先进经验,如南非nosa安全管理系统;“三标一体化”管理;同业经等,以此推动大安全行动的进程。
7深入开展标准化作业工作
标准化作业就是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按事先设定的唯一的程序作业,一丝不苟地执行安全、技术、组织措施,实现作业人员行为和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要大力推进安全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规范生产、施工现场的一切作业活动,实现安全生产的有序进行和有效控制。企业应编制安全作业指导书,统一并规范现场作业行为。每个企业都要选定各专业标准化作业示范项目,通过试点,取得经验,全面推广。从现实情况看,变电检修作业现场必须以遮栏实行全封闭,作业人员通道合理布置,特殊情况下应设临时警示标志呀专人监护;送电检修作业要逐步完善标准化的安全设施;配电系统要严格执行配电安全管理规定并逐步实现配电管理规范化。施工企业应继续推进并完善施工现场安全设施标准化工作;修造企业要加大标准化作业的力度,实现安全文明生产。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者要恪尽职守,重心下沉,深入班组,指导班组卓有成效地开展好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作业工作。
8实现多支点管理
各级领导应树立多支点、多层次的管理意识,安全生产管理必须立足于多支点、多层次,实行技术、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的综合利用,要不断增加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作业的技术含量,每一项作业都要有保障安全的技术措施,现场作业除了具体的安全防范措施和监督、监护、警示手段外,还要主尖用科技设施保障,做到万无一失。
8.1抓好“春秋检”两个重要环节
借鉴历年“春秋检”事故教训,以防止误操作和人身感电为重点,企业应揣摩计划和措施并认真组织落实。各级调度部做好综合平衡,统筹
安排,严格组织好倒闸操作。各级生技、安监部门认真组织好运行人员、检修人员严格按章办事,严把“两票”关,做秷措施到项、责任到人、监督到位、周密组织、精心安排,确保万无一失。
8.2抓好“两措”落实
全面落实国家电网公司颁发的25项反事故措施,切实落实防止继电保护的“三误”措施,发电企业要重点防范燃运伤害事故、电缆火灾事故;供电企业要重点防范网改和配电作业事故、杜绝小动物短路和误操作事故;施工企业要重点防范高处坠落、机械伤害和起重伤害事故。要有效地增加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用好“安措”经费,通过技术改造,消除设备隐患,改善劳动条件。要认真研究制订“两措”项目,找出带有共性和困扰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着务从安全监督的角度狠抓落实,实实在在地解决几个重点问题。
8.3完善安全监督体系
企业必须建立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激励的安全生产机制,从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出发,自觉而主动地了安全生产工作。在改革与发中,安全监督工作只能加强,不以削弱。电力企业必须设立专门的安全监督机构,充实安监人员,要自上而下地完善安全监督网。各级领导应支持安监工作,使安监人员真正有职有权。各级安监人员要本着威严于外,慈爱于心的精神,敢抓善管,真抓实管,为领导当好安全参谋和助手。
9安全生产管理必须求真务实
安全生产实现事故零目标,必腨以求真的精神,务实的作用,严、细、实的工作,才能开创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局面。
严,就是严字当头,做到严格、严肃、严厉、严密。严格就是严格管理,严要求。实践表明,安全管理,一严百实,一松百空。严肃就是要严肃追究事故责任,维护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尊严。严厉就是狠狠打击违章违法行为,不讲情面,嫉恶如仇。严密就是精心组织,严密安排,如“春、秋检”工作,务必做到有效控制,万无一失。
细,就是细心,细致。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安全生产工作提倡小处着手,小题大做,从预防异常和未遂抓起,从夯实班组安全基础抓起,常抓不懈,抓出实效。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往往是由量变而引起质变的。成功者不积跬步何以致千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联系到安全生产工作,一个员工淡薄的安全意识,极易导致违章行为,违章行为有可能造成事故,事故可能导致员工的家破人亡,甚至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所以,我们必须做好每一件小事,注重每一个细节。
实,就是扎实,落实。各级领导不干不净以求真的精神,务实的作风,扎实的工作,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上级安全生产要求一丝不苟地落到实处。
求真务实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安全生产工作求真务实就是安全生产管理者此导职工,求班组安全建设之真,务打牢安全基础之实;求预防事故规律之真,务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之实;求现代安全管理之真,务提高安全生产客理水平实。
求真务实,各级领导是关键。各级安全第一责任者应拿出主要精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重心下沉,狠抓落实。依据“木桶理论”,推进安全生产工作。一个班组,乃至一个公司,即使绝大多数职工都很重视安全,也不能说安全生产就有了把握,因为还有极个别职工忽视安全,而一些事故恰恰发生在这些极个别职工的违章行为中,而影响全局的安全生产。因此,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解决“短木板”的问题,由短变长。我们也可以把容易发生的事故的薄弱环节,当作“短木板”,常握其现状和防范事故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症下药,达一病除根,确保安全生产的目的。
各级领导应增强安全责任感和使命感,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保玣一级。要使每个领导,每个相关的职能部门,每个专业岗位都有明确的安全职责,各负其责,属尽职守,通过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把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变成全员参与,全面管理,全过程预防的共同工作和自觉行动。
第4篇 电力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的思考
引言
2010年3月初,新疆伊犁地区220kv皇林ⅰ、ⅱ线由于发生雪崩灾害,造成5基铁塔损坏严重,造成伊犁电网与新疆主电网分网运行达两个多月。面对受灾范围广、程度深,损失大的严峻形势,新疆有关电力企业坚决贯彻新疆电力公司的应急部署,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按计划提前完成了恢复重建任务,保障了电网的正常运行,履行了应尽的社会责任。
今天,当我们在不可抗拒的灾难面前,在突如其来的事故面前,在宝贵的生命与社会责任面前,不能不引发我们对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深层次思考。
1.电力安全与应急处理的关系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搞好安全生产,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可靠供电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想向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促进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就要不断强化电力企业的安全。
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但在不可预见的灾难和突如其来的事故面前,我们往往显得无可奈何,束手无策,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保证电力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尽全力做好在紧急状况下的应急管理。电力企业的应急管理就是企业对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员工生命安全,保证设备安全运行,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活动。
2.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内容。
电力企业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公司到班组、岗位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应急处置方案应做到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清楚,应急管理责任明确,应对措施正确有效,应急响应及时迅速,应急资源准备充分,要将电力应急体系建设纳入企业总体发展规划,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推进电力应急组织体系、指挥平台、监测预警、预案体系、培训演练、物资保障、科技支撑等方面建设,提升电力企业综合应急能力。
2.1必须编制应急预案。制订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规范电力生产的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
2.2编制多少应急预案才能符合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电力企业编制应急预案的数量应当包括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所要求的全部内容,以此来有效地控制各种事故、灾难的发生和发展;与此同时,又要与自身的应急能力相适应,这就要结合电力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编制的数量。
2.3电力企业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编制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
第5篇 现代发电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电力事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许多现代新型发电公司相继成立和运营,电力企业的深化改革使原有的生产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和调整。如何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在现代电力公司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对增强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从思想上提高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认识
安全生产是企业获得效率、效益的基础,是保障经济发展、保障人权、稳定社会的必需。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首先要保护生产者和人们的生命健康,其次就是保护社会生产力,使之能正常生产;保护生产关系,使股东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
电力企业及发电公司是电力生产的主要单位,具有技术密集、专业知识密集、独立垄断生产等一系列特点,其安全生产管理更不容忽视。因为电力企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但直接威胁到现场工作人员和运行人员的生命和人身安全,而且直接影响到人民生活的正常用电及企事业单位的正常生产,社会影响较大。
现代发电公司的特点是采用新型现代公司制运营模式,固定职工与原来的国营企业相比大大减少。一般都不设立检修、维护和运行部门,从发电企业所需的几大专业出发设立专责工程师,涉及到检修、维护工作时进行外包或雇用。安全管理的大部分工作均在安全质量部门,一般由副总经理分管。各大专业部门的专责工程师的工作量都较大,工作任务烦琐,许多安全工作可能落不到实处。所以从思想上提高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认识,并且以实际行动将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是现代发电公司各级领导应该重视的首要问题。
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有其固有的一部分特性,这是每一位负责安全生产的领导和每一位电力生产工作者都应该了解的。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坚持到了长期的安全生产,那么这个企业一定是正确认识和掌握了安全生产规律,真正做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因为长期的安全生产不但为企业职工带来了生活的幸福,而且保证了企业效益和企业的长期发展,维护了整个社会的稳定。
二、对公司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安全责任机制
现代发电公司的人员素质和知识水平都较高,从各级领导到工程师都应该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人。所以应该以对企业干部的要求来要求每一位员工,对公司所以人员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其教育培训的目的是获得科学的、稳定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能力。即自觉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能力;在紧急、危险、关键时刻能够正确处置的能力;在各项工作中对影响安全因素的预见能力;在规章制度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作出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的能力。上述各种能力的培养和获得对保障电力企业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意义重大。
这种安全管理能力的全员培养,将是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过程。因为现代发电公司涉及的外包工程和项目较多,对这些外包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只有通过每一位员工的切实可行的逐步落实安全规章、规定和制度,形成一股安全生产的潮流,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发电公司的安全生产运行。当然,安全生产是各方面长期努力的结果。发电公司只有做到了全员参与的全过程安全生产管理,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就能显示出成效。
另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和机制,这是实施和保证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健全完善强化安全责任机制。从上到下都要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要量化、细化、具体化,并要把安全责任制汇编成册,发到员工手中。其次要健全完善安全责任考核机制。要从现代发电公司的实际出发,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方案。不同级别的领导干部和员工分别由相应的上级部门领导进行考核。对于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要按月度和季度进行。考核工作一定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考核面前一视同仁、考核结果要公布于众,接受监督。
第6篇 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思考
近年来,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着一些来自客观和主观方面的问题,既有领导认识上的问题,也有措施不力,管理松懈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宣传力度不够。按投资比例,在安全生产方面明显投入不足,安全基金的设立有待完善,安全培训、安全教育抓得不紧,致使有的职工安全知识贫乏。同时,安全生产器具的配备、维修、试验未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在安全宣传方面,力度不够,很少见到遵守安全生产纪律,在安全方面做出成绩的先进个人介绍,树典型、介绍经验不多。所有这些,不同程度影响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
■习惯性违章未从根本上解决,反事故演习较少,从近年来发生的事故看,多数是由于习惯性违章引起的。如有的职工班前饮酒,造成上班后精神恍惚;有的执行工作任务时,不戴安全帽,当班时打瞌睡;有的抢修线路、爬杆作业时违反操作规程,这些现象严重违反有关规定。由于条件和培训手段的限制,反事故演习较少,尤其对复杂的技术操作平时练的不多,遇到难度较大的技术操作时,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责任心不强,维护和运行人员素质低。供电企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企业,职工素质和责任心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抓安全方面,一忌上边紧,下边松,调查表明上面领导抓得紧,大会讲、小会说,反复强调,但是到了工区、班组,仍重经济效益而轻安全,对隐患和“三违”现象睁只眼,闭只眼,不出事故就算了,结果使许多安全管理措施失灵,工作被动。二忌喊得紧,抓得松,对生产中的“三违”现象,职工群众都深恶痛绝,全公司上下都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但在实际中鉴于人情、关系等,不敢真抓实管,使安全工作落不到实处。
■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教育不具体、流于形式。一个单位安全生产抓得差,经常出事故,与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教育不具体、流于形式有关。安全教育是企业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必不可少的“工序”,忽视安全教育,等于放任事故发生。为什么上级一而再,再三的要求,要重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但事故仍不断发生呢,究其原因主要有:
其一有的领导干部重效益,轻安全生产的思想作怪,把主要精力放在完成年度任务上,而对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未能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加以解决。其二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落实不够,奖罚不严。抓好安全生产,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建立一整套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包干。虽然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但抓落实不够,不深入,讲的多,做的少,号召多、检查督促少,流于形式。对事故的奖罚避重就轻。其三各级安全第一责任人到位率不高,强调客观原因多,在参加安全会议、执行工作任务、重大施工、抢修工作时往往有时不到位,安全观念不强。其四工作负责人(监护人)监护不力也是造成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执行工作任务时,工作负责人应在工作现场实施监护,不能只安排工作,自己不履行职责,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其五经常性的安全专题教育抓得不够。重技术培训,忽视安全专题教育,职工的安全意识淡薄。其六纪律松弛,管理不严,有章不循,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人有一些粗浅的认识,对抓好安全生产有几点建议——
■加强领导,把安全生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安全生产抓得怎么样,是供电企业兴衰的重要保证。为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确实把安全生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要加大安全投入,设立安全基金,从上到下,从各部门到各班组,层层设立安全第一责任人,在管理上突出重点,采取党、政、工、团共管的工作网络,使安全生产工作形成强有力的领导层。
第7篇 现代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定位思考
在当代中国,企业安全生产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党和国家一系列文件、法律法规的出台并实施以及安全生产问责力度的加大,人们普遍对安全生产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我们经过认真总结思考认为:在现代企业,尤其是现代煤炭企业,安全是最大的政治、安全是最高的责任、安全是最佳的政绩、安全是最好的和谐。
一、安全是最大的政治
假若问,在现代煤炭企业,什么是最大的政治?可能回答会有多种多样。而我们的回答是:抓好安全生产、维护职工的生存权是最大的政治。
1.人的生命至高无上。人是世界上最为宝贵的,人的生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类改变了世界、创造了历史,推动了社会发展。在现代企业,职工是企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主体,是企业的建设者、管理者和企业发展成果的享有者。企业必须把保障职工生命安全、维护职工的生存权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大于一切、压倒一切的位置,必须为职工创造安全的、舒适的工作环境,让每一个职工体面地工作、有尊严地生活,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释放能量、施展才能,为企业发展贡献聪明才智,做到职工和企业一起成长,进而实现职工生命的价值。假若没有安全的工作环境,职工连最起码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甚至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或者发生了安全事故,不仅会给国家财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且严重侵犯了人的生存权利,无异于是一种犯罪、是一种极大地犯罪。
2.党的方针至高无上。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方针传达了党的执政意识、执政主张,必须把党的各项方针落实到党的全部工作中去,这是不可违背的,也是不能含糊的。“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党的安全方针,是以人为本重要思想的充分体现,是指导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的纲领,必须贯彻落实到企业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各层次和各岗位。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严肃认真地贯彻落实党的安全方针,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维护职工的生存权利,是企业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是义不容辞的。否则,就是一种失职、一种严重地失职。
3.法律法规至高无上。依法治国我国确立的基本方略,建设法治国家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当代中国,任何党派、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现代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模范地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生产经营等其他活动。企业生产作为企业主要的经营活动,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遵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不能有任何的马虎、含糊。否则,就是对法律的藐视、亵渎,就是一种违法、一种严重地违法。
二、安全是最高的责任
现代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肩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我们觉得,蕴含在中央企业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之中的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安全生产。在当代中国,安全生产既是个政治问题,又是个经济问题,还是个社会问题。在现代企业,实现了安全生产,就是忠实地履行了企业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1.安全是各级组织最高的责任。在现代企业,有党政工团等各类组织,有集团公司、二级企业、三级企业和生产车间、班组等各层级组织。在各类组织、各层级组织中,有着许多的责任、不同的责任,但有一种责任是共同的、相同的,那就是安全生产的责任,而且安全生产的责任是处在所有责任之上的最高的责任。试想,不论是哪类组织,还是哪个层级的组织,离开了具体的人、鲜活的生命,组织还会存在吗?因此,企业的各级组织、各类组织都必须真正地关心、关爱组织内部的每一个成员,而最为核心的、最为关键的应该是关心每一个成员的安全、关爱每一个成员的生命,要切实把安全的责任落实到生产的全过程、全方位和每一个职工。
2.安全是各级干部最高的责任。各级干部是本单位、本部门的管理者和职工的带头人,其使命崇高、责任重大,而其中最大的、最为重要的、最高的责任是安全生产的责任,因为各级干部能否尽安全生产之责关系到职工的生命安全、企业的生命安全和自己的生命安全。每一个职工都是一个生命体,都具有鲜活的生命,无论是对自己、对家庭、对企业、对社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的。每一个干部都只有保障职工生命、维护职工生存的责任,而没有任何忽视安全、淡漠职工生命的权利。每一个干部都要树立安全为天、生命至尊的理念,并且要把这种理念落实到整个领导活动、安全生产过程的始终,不能有任何的疏忽大意和任何的闪失。企业是有生命的,每天都有大量的企业诞生,每天也都有大量的企业死亡,每天也都有大量的企业正在走向死亡。现实中,不仅经营不善可以导致企业倒闭,而且出现安全事故、重大安全事故同样可以把企业送上不归路。各级干部尽到了安全之责,也就为现代企业做强做大、又好又快发展、走向卓越、基业长青、永续经营出了一份力。每一个领导干部成长起来,走上领导岗位,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是组织培养、自己奋斗和机遇综合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作为一个领导假若没有尽到安全生产之责,就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就会给职工生命带来威胁,就会给国家财产带来损失,就会给企业带来不稳定,还会对自己造成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和损失,甚至会葬送自己的政治生命、带来牢狱之灾。
3.安全是职工群众最高的责任。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不仅各级领导要尽到安全生产之责,而且每一个职工也必须尽到安全生产之责。每一个职工的安全、自己的生命,不能只指望或单纯地依靠别人来保障、来维护,自己必须从灵魂深处充分认识安全的重要、生命的珍贵,要自己管理自己、自己保障自己、自己维护自己,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并积极主动地管理他人、保障他人、维护他人的安全。唯有此,安全生产才会有坚实的基础,自己的生命、大家的生命才会有可靠的保障。
第8篇 对创新建筑安全生产监管机制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设领域突出的变化是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和市场行为的多样化,这种变化给建筑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如何创新建筑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长效监管机制,做好新时期安全生产工作是政府主管部门首先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此,笔者结合青岛创新建筑安全生产监管机制的具体做法,谈一点认识和体会。
一、 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实现政府监管方式的转变
要做好新时期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政府主管部门首先要更新观念、转换角色,尽
快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包揽式的管理,改变过去政企不分,政府部门越俎代庖,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直接替代企业行使安全生产管理的弊端。政府部门要通过制定政策法规,严格依法监督,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意识,充分发挥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还要改变过去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单靠施工单位“单打独斗”的管理局面,从机制上构筑建设、施工和监理单位三方共同管理模式,尤其要充分发挥监理单位在安全生产监管中的作用,增强安全生产管理的合力,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从推行建筑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入手,大胆尝试安全生产监管机制的创新。自去年6月开始,实行了建筑安全监管人员资格认定制度:规定凡新开工的工程,建设、施工、监理三方必须在施工现场配备专职安全监管人员,面积在4000m2以下的须配备3名,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各一名;4000~10000m2的配备4名,其中建设单位一名,施工单位一名,监理单位一名;10000m2以上的配备5名以上,建设单位一名,施工、监理单位各两名以上。所有安全监管人员经建委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安全监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检查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排除事故隐患,对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必须马上向建委施工安全监督部门报告。这样,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做到了人员到位、责任到位。在此基础上,建委施工安全监督部门通过指导、监督安全监管人员工作,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强化全市建筑安全生产管理。通过实施这项制度,政府管理部门从繁重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完成了从市场“守门员”到“裁判员”的角色转换。全市建筑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由过去政府几十个人疲于应付的被动管理,变为全市几千人主动管理的良好局面。
强化企业的安全责任,并不意味着政府放松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为强化政府监管力度,青岛市建委在去年机构改革中,组建了青岛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建管局下设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站,为处级法人单位,并将编制充实到28人,从体制上保障了我市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县级市、区也建立了相应的机构,形成了健全的监督管理网络。通过实现政府监管方式的转变,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形成了一道严密的组织防线。
二、 联动考核,强化监督,实现政府监管内容的转变
当前国家经济处于转轨时期,非国有和以非国有控股为主的经济已成为市场的主导成
份,在目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制体系不完备的情况下,建设主体重经营、轻安全的思想还较为普遍地存在。政府主管部门要充分运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把企业的安全生产与市场评价、经济效益及社会信誉结合起来,紧紧抓住施工企业法人代表和项目经理这两个关键,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由过去单纯对企业要求,转变为对企业和责任人间同时要求,推行人格化管理,从源头上增强市场各方主体抓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此,我们从四个方面做出了探索和尝试。
第一、实施项目经理安全生产考核制度。项目经理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提高项目经理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强化对项目经理安全生产管理至关重要。我们制定了项目经理安全生产考核办法,并在施工现场设置了项目经理安全生产责任牌,按年度对全市项目经理进行安全生产计分考核。安全生产成绩优异的项目经理,全市通报表扬,颁发荣誉证书,给予物质奖励,并在年度先进评选及资格晋级中予以优先考虑;对管理不善,施工现场存在事故隐患的,予以警告,并责令改正,严重的取消招标投标资格、降低资格等级或吊销资格证书处罚。为强化项目经理的责任意识,我们还实行了“连带”政策:凡项目经理受到表彰或处罚的,本人所在企业的法人代表也同时予以表彰或处罚,增强了安全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实行了企业安全生产综合评定联动制度。提高企业法人代表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全面落实法人代表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对实现安全生产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起到重要作用。我们充分运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运行机制,严格市场准入与清出实施了安全生产综合评定与资质管理、招标投标管理联动制度。每年度,由建筑施工安全监督部门对所有工程项目和施工、监理单位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综合评定,评定结果作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项目经理、项目总监资质(资格)年检、招标投标和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
第三、全面实行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为充分运用经济杠杆的作用,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我们全面实行了建筑施工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将安全保险办理情况作为安全报监、施工许可的备案材料之一,并开始探索试行浮动投保费制度,对连续两年安全生产搞得好的单位,下一年度降低一定比例的投保额;对年度安全生产搞得差、发生伤亡事故的,在下一年度中相应增强加投保额,有力地调动了企业抓好安全生产的自觉性。为方便企业办理保险,我们还在建设工程报建服务大厅设立了专门窗口,进行现场办理和政策咨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这项制度的顺利实施。
第四、强化社会监督制度。发动全社会力量对建筑安全生产状况进行监督,是增强安全生产监管力度、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此,我们从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以及纪检监察、新闻部门等聘请了部分安全生产社会监督员,赋予他们相应的职责,大大丰富了政府安全监管工作的内涵。我们还公布了举报投诉电话,设立了“举报奖励基金”,举报违法违规现象属实的,对举报人最高给予一万元的奖励。通过实现政府监管内容的转变,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形成了一道有效的制度防线。
三、 突出重点,严管重罚,实现监督检查机制的转变
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从源头上治理,增强事故的预控能力,
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转变,真正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切实转移到预防为主上来。
第一、严格查处无证施工现象。无证施工、违法建设是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从根本上解决不办理施工许可即开工建设的问题。我们与规划、监察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法定程序的通知》,建委和规划部门高度联动,相互把关,做到了无规划许可,不办理施工许可;无施工许可,不办理开工验线;并将工程项目办理规划许可,施工许可、开工验线的时间在施工标志牌中标示出来。为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我们规定:质量、安全监督部门在首次进场检查时,必须首先查验“两证”,对无证施工的一律予以停工,并依法做出处理。这项措施的实施,对杜绝不履行法定建设程序,强化政府监管,保障安全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实施周边环境安全评估制度。为杜绝和减少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造成安全影响,我们实行了建筑工程周边环境安全评估制度。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必须会同建设、监理单位对施工现场的周边环境,包括周围边交通、行人、集贸市场和学校等人流密度集区域;毗邻的高压线及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状况;周边山体、水体、油库、地下管线、堤坝、军事设施;临建设施选址是否合理,结构是否安全;围挡墙是否牢固等进行安全评估,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将安全评估报告上报建委施工安全监督部门,作为安全报监备案的内容之一。
第三、加大对易发重大事故源的专项治理。我们不断加大施工现场的起重机械、深基坑开挖、脚手架等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力度,强制性淘汰了井架式塔吊,严格实行塔吊拆装许可制度,强化对起重机械的检测检查;同时规定,凡将深基坑开挖作为单项工程发包的,工程造价30万元以上的,必须进行工程报建,招标投标深度超过1.5m的,必须办理施工许可手续。从今年开始,新开工高度在10m以上的工程,必须搭设双排脚手架。这些措施的实施,突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对建立和完善建筑安全生产长效监管机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四、突出重点,严管重罚。为进一步强化监督检查,我们改变了以往单一、分散的检查方式,建立了多部门综合执法的新机制。在安全检查时,安监部门与质监部门、执法检查处、监察部门联合组成检查组,针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防护措施落实情况,项目经理、安全监管人员在持证上岗情况,履行职责情况等,召集建设、施工、监理三方召开“安全质量交底会”,及时提出事故隐患整改意见,把发现的问题消灭在萌芽中。我们对事故隐患严重、整改不力或发生重大事故的,坚决依法查处,对法人代表一律全市通报,对项目经理取消一年参加招标投标的资格或直接吊销资格证书;我们还实行了安全生产不良行为记录制度,凡不良行为累计达到一定次数的,视其不同情况给予相应处罚。
在此基础上,加大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通报和曝光力度。实行了安全生产定期通报制度,定期召开通报会,并将安全生产动态情况及时通过互联网、公示栏、触摸屏予以通报;我们还在安全检查时,随身携带摄像机、照相机进行拍摄,并在适当时段播放讲解和剖析,对严重违反强制性标准的,直接在全市大会上或送交省、市电视台公开曝光。通过实现执法检查机制的转变,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形成了一道很强的监督防线。
四、 开展强化教育,实现安全培训机制的转变
教育培训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对提高人员素质和安全管理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首先要提高全体从业人员尤其是一线人员的素质。我们通过开展教育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实现了教育培训机制的新转变。
对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实行了年度安全继续教育制度。我们在对项目经理、监理工程师的年度继续教育中,将安全生产知识列为必考内容,提升了现场管理层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水平。建立了法人代表、项目经理,项目总监的安全教育制度。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生产不达标的法人代表、项目经理、项目总监等进行安全生产强化培训,通过组织观看现场录像,当场进行讲解,当场指导学习,提高企业领导层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管理水平。我们还通过举办“建筑工地职工夜校”,对建筑工人强化安全生产教育和基本素质教育,提高一线工人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建委对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的安全监管人员进行了大规模地培训,已有7000多名安监人员经考试合格,获得了上岗资格证书。通过教育培训机制的转变,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形成了一道教育防线。
安全生产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关系到投资环境的改善和提高。创新建筑安全生产监管机制,理顺市场各方主体安全生产的责任,对提高建筑安全生产整体管理水平、开创新时期安全生产管理局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葛黎)
第9篇 对确保班组安全生产的一点思考
班组长是做好企业安全工作的基础,是企业安全工作各项措施、政策、制度得到有效落实的关键因素。作为兵头将尾的企业班组长,手握着最直接的生产管理指挥权,既要搞好班组管理,又要完成生产指标,事情多工作忙,难免顾此失彼,加之,管安全是一项出力不讨好、得罪人的事情。所以,班组长在许多环境、条件下,碍于情面,不能大胆管理,听之任之,心存侥幸心理,认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不说也不要紧等等的错误思想,为了让班组长在安全方面做到敢管、会管、懂管、管得了,应该赋予他们八大特权。
一是参与安全生产管理权--对不符合或不适应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的制度,有权提出修改意见;
二是安全生产监督权--有权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法规、管理制度、干部安全行为、作业现场安全情况及安全技术措施等进行监督;
三是安全生产知情权--有权了解企业安全情况,作业现场,作业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制定执行情况及有权要求跟领导检查工作面,制定具体安全措施;
四是参与事故隐患整改权--发现隐患及不安全因素,有权要求有关部门组织整改并提出整改措施及建议;
五是遇到不安全状况停止作业权--当作业现场发生重大事故隐患,可能危及职工生命安全并无法及时排除时,有权停止作业;
六是紧急避险权--在出现重大事故隐患并危及生产安全的情况下,有权采取紧急避险措施;
七是反映举报权--有权向上举报违反有关安全生产的人和事及不安全因素;
八是投诉上告权--如受打击报复,有权向上投诉,发现隐瞒事故者有权控告。
第10篇 关于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几点思考
如何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是电力企业领导人共同关注的话题。笔者曾工作过的三个供电企业,均创造了较长的安全记录,除了人们常说的运气之外,我想谈几点个人体会:
要抓好安全生产,就应当突出“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动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电能的依赖越来越强烈,使它几乎成为继阳光、空气、水之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四要素。去年,美加大停电和国内21个省市先后出现的“电荒”,已把电力安全生产从一般的行业问题演变成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社会政治问题。搞好企业安全生产不仅是供电企业领导人的工作职责,更是实践“____”的具体体现。作为供电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只有把安全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来抓,重锤猛敲,警钟长鸣,才能牢牢把握住工作的主动权、制胜权。也只有把全部精力用在搞好工作上,把主要精力用在抓好企业的安全生产上,才能真正落实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职责。同时,更应正确把握安全、稳定、速度、质量、效益、发展之间的关系,当各项工作与生产发生矛盾时,要坚决服从生产;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要坚决服从安全,“两个服从”对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把“安全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要抓好安全生产,就应当突出“超前管理、突出预防”的管理理念
要抓好安全生产,重要的是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可控”意识。据统计,安全方面发生事故,人为因素占的比例可以达到98%。所以讲,只要突出“超前管理、突出预防”的管理理念,做到事故提前预防,漏洞提前堵塞,安全生产是完全可以实现可控、在控的。要实现“超前管理、突出预防”,首先,用于强化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必须健全。自去年5月份以来,渭南局先后修订完善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规定》、《生产日(周)报管理规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例会制度》、《反违章工作制度》、《施工检修安全管理规定》等10余项规定和办法,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责任、做到工作有章可循。其次,渭南局认真落实省公司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严肃工作的计划管理,坚决杜绝临时动议,严格控制工作点、工作面,现场“三措”及危险点分析预控措施必须经过基层单位、业务部门和局领导“三级”审批并确保在现场得到真正落实。坚持领导干部到位标准,确保每一个工作现场至少有一名科级以上领导到位监督安全,把“超前管理、突出预防”的管理理念落实到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
要抓好安全生产,就应当突出一个“实”字
安全问题有积累效应,发生事故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对于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久拖不办、日积月累,甚至听之任之,就必然导致事故的发生。事实证明,安全生产是靠干出来的,而不是靠吹出来的。作为供电企业干部职工,如果一天坐在办公室高谈阔论、海阔天空,而不去实实在在地抓生产现场管理,抓电网设备消缺、预试以及电网设备健康水平的提高,安全上就肯定会出问题。突出一个“实”字,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落实,二是要实干。安全管理不是会上一布置、一要求或发个文件和通知就了事了,而是要俯下身子,去督促、去检查、去落实,只有这样,安全生产才能取得实效。抓落实的力度大不大、效果好不好,关键是看领导、看干部表率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到渭南局主持工作以来,我坚持每周至少有两天深入工地检查监督安全工作,班子其他成员也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班子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身体力行的做法,带动了中层干部工作作风的进一步转变。去年,渭南局遇到了预防“非典”、迎审、抗洪保电、电网建设、设备整治等急事、大事、难事,但领导干部冲锋在前,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我们推广集中会战,搞短、平、快项目,大大缩短了基建项目的建设工期,加快了工程进度。我们搞集中“歼灭”战,计划利用1年时间对全局输变电设备缺陷及装置行违章开展系统整治,全面提高设备健康水平,为实现长周期的安全生产记录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抓好安全生产,就应当突出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干部职工工作责任心的强弱,将直接影响我们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成与败。工作责任心强不强的衡量标准一是看能否把公家的事当作自己家的事来干,能否多想事、多谋事,爱岗敬业,发扬企业主人翁精神。二是看对安全生产工作能否做到认识到位、思想(操心)到位、责任到位、管理到位、工作到位、检查到位、考核到位、信息反馈到位。干任何工作、安排的任何事情,能否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掷地有声,管理是不是形成闭环,对任何工作能否有始有终,一抓到底。三是看有没有“不干则已,干要干好”、敢于争先、敢拿第一的争先意识。渭南局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中,认真坚持了“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谁安排、谁负责,谁布置、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验收、谁负责”的分级管理原则,坚持局领导抓好各单位、各部门一把手责任的落实,各单位、各部门一把手要抓好各分管副职的责任落实,各分管副职要抓好管理干部及班组长的责任落实,一级抓一级,一直落实到班组的每一个成员,确保了在安全上领导到位、监督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只要工作到位,就没有干不成的事情。
要抓好安全生产,就应当突出抓住一个“细胞”
抓住一个“细胞”,就是要抓住班组。班组习惯性违章、凭经验工作、野蛮施工、违章指挥等现象不根本解决,安全工作就无法实现长治久安。抓住班组首先是抓好工作班成员的安全思想保证和能力保证,把安全工作重点真正放到班组,放到每一个工作人员身上,放到具体作业中去。其次是坚持“以人为本”,着重抓好“五类”人员。即抓好班组的安全第一责任人和技术负责人的选用。抓好班组安全监察人员。抓好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监护人)和工作许可人的教培考核。抓好每一个作业人员。抓好班组安全把关群体的培养和形成。渭南局结合班组建设管理活动,下大力气培养“重视安全、重视生命、遵章守纪”的班组文化,把“安全第一”的理念根植于每一名职工的心灵。全局坚持每周五开展的安全活动日,为班组安全管理提供了时间保证,局里每周五召开安全生产办公会和隔周组织相关部室检查班组安全活动落实情况,确保了活动的质量和效果。班组每一名成员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安全责任的落实才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真正到位,才是真正实现了安全的可控、在控。
要抓好安全生产,就应当突出抓好规范化作业及职工经常性的教育培训
目前,供电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有所提升,但同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仍有一定的距离。习惯性违章尤其是人员素质不高给安全生产带来的巨大隐患不容忽视。不按照程序做好各项安全防护措施、违章作业和盲目施工成为困扰安全的“瓶颈”问题。今年,渭南局从企业安全实际出发,在全局范围内大力开展了“规范化作业及教育培训年”活动。活动由生技、安监等部门牵头,已编制下发了9个工种的现场作业指导书,各基层单位采用现场施教和理论教学的办法,先在变电、送电专业面试点,然后在各专业面推广,达到依据作业指导书指导、规范现场工作,进一步减少和杜绝违章的目的。同时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以开展各种劳动竞赛及技术比武为载体,坚持系统培训与专业培训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建立完善职工培训、考试、考核、上岗、待遇、晋升等激励机制,不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逐步达到从“企业要我安全”到“我要企业安全”的转变,不断夯实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
事物都有其规律性,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也不例外。只要我们不断探索并为之付出了辛勤的、不懈的努力,那么获得的回报也是丰厚的。一个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安下心来,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地把安全管理一抓到底,才能真正读懂其中的苦与乐,企业的安全记录也才能不断地刷新。
第11篇 关于现代发电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电力事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发展。许多现代新型发电公司相继成立和运营,电力企业的深化改革使原有的生产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和调整。如何适应电力体制改革的要求,在现代电力公司中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对增强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从思想上提高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认识
安全生产是企业获得效率、效益的基础,是保障经济发展、保障人权、稳定社会的必需。安全生产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首先要保护生产者和人们的生命健康,其次就是保护社会生产力,使之能正常生产;保护生产关系,使股东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
电力企业及发电公司是电力生产的主要单位,具有技术密集、专业知识密集、独立垄断生产等一系列特点,其安全生产管理更不容忽视。因为电力企业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但直接威胁到现场工作人员和运行人员的生命和人身安全,而且直接影响到人民生活的正常用电及企事业单位的正常生产,社会影响较大。
现代发电公司的特点是采用新型现代公司制运营模式,固定职工与原来的国营企业相比大大减少。一般都不设立检修、维护和运行部门,从发电企业所需的几大专业出发设立专责工程师,涉及到检修、维护工作时进行外包或雇用。安全管理的大部分工作均在安全质量部门,一般由副总经理分管。各大专业部门的专责工程师的工作量都较大,工作任务烦琐,许多安全工作可能落不到实处。所以从思想上提高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认识,并且以实际行动将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是现代发电公司各级领导应该重视的首要问题。
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有其固有的一部分特性,这是每一位负责安全生产的领导和每一位电力生产工作者都应该了解的。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坚持到了长期的安全生产,那么这个企业一定是正确认识和掌握了安全生产规律,真正做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因为长期的安全生产不但为企业职工带来了生活的幸福,而且保证了企业效益和企业的长期发展,维护了整个社会的稳定。
二、对公司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安全责任机制
现代发电公司的人员素质和知识水平都较高,从各级领导到工程师都应该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责任人。所以应该以对企业干部的要求来要求每一位员工,对公司所以人员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其教育培训的目的是获得科学的、稳定的、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能力。即自觉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的能力;在紧急、危险、关键时刻能够正确处置的能力;在各项工作中对影响安全因素的预见能力;在规章制度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作出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决策的能力。上述各种能力的培养和获得对保障电力企业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意义重大。
这种安全管理能力的全员培养,将是一个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过程。因为现代发电公司涉及的外包工程和项目较多,对这些外包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只有通过每一位员工的切实可行的逐步落实安全规章、规定和制度,形成一股安全生产的潮流,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发电公司的安全生产运行。当然,安全生产是各方面长期努力的结果。发电公司只有做到了全员参与的全过程安全生产管理,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后就能显示出成效。
另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和机制,这是实施和保证安全生产管理的有效途径。
首先要健全完善强化安全责任机制。从上到下都要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要量化、细化、具体化,并要把安全责任制汇编成册,发到员工手中。其次要健全完善安全责任考核机制。要从现代发电公司的实际出发,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方案。不同级别的领导干部和员工分别由相应的上级部门领导进行考核。对于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要按月度和季度进行。考核工作一定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考核面前一视同仁、考核结果要公布于众,接受监督。
要健全完善安全责任奖罚机制。安全生产工作也需要市场经济的杠杆进行调节,为此,发电公司有必要设立发电公司安全生产专项基金,制订发电公司安全生产监督奖罚办法,专门用于落实安全责任的奖罚。对于安全责任落实得好、安全工作搞得好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于安全责任落实差,安全工作搞得差的部门给予处罚,对于在安全生产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领导要给予重奖,对于经常发生事故的部门和领导或发生重特大人身伤亡或重大设备损坏事故的部门和领导要给予重罚。在完善安全责任奖罚机制中,要坚持重奖重罚的原则,要认真执行发电公司安全生产监督奖罚办法,奖要奖得让别人眼红,罚要罚得让本人心痛,通过奖罚机制,把安全责任进一步落到实处。
最后,要健全完善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凡是发生的各类事故,发电公司都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认真进行分析、追查和处理。在分析、追查各类事故中,首先要从各级领导责任查起,在查清各级安全第一责任人责任的同时,还要追查分析各类管理干部和专工的安全责任。
三、现代发电公司领导层的安全管理思想和安全生产工作方法
领导层应该首先树立科学的安全生产战略思想。事故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事故与安全是一对永恒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建立积极的预防思想。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就是决策,管理缺陷是发生所有事故的普遍原因。
在此,现代发电公司应该加强和注重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工作。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安全性评价和风险评估就是对一个单位安全基础的现状和水平进行正确的评价,并对各方面危险因素的多少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以明确反事故斗争的重点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实现超前控制,减少和消灭事故。二是积极推行发电设备状态检修,提高设备可靠性。状态检修实行设备点检定修制,在许多发电厂得到了应用。设备点检定修制就是以设备点检为核心的设备维修管理体制,是实现设备可靠性、维护性、经济性,并使这三方面达到最佳管理的体制。点检定修制从过去传统的以“修”为主的管理思路转变到以“管”为主的思路上来,变过去发电设备坏了再修或周期到了就修为设备的预知检修,通过对发电设备的状态检修管理,有效防止设备过维修和欠维修,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安全稳定运行,提高发电设备利用率。
四、结束语
二十一世纪是人类保护自身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的一个崭新的世纪,安全和环保将被提升到一个新的认识高度。安全将是人类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永恒主题。作为经济发展命脉的电力企业保持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和秩序是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使我国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快速发展,我们每一位管理者和生产工作者就必需更加重视安全生产,使安全生产管理真正成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重要力量。
第12篇 对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一些思考
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供电企业因其具有公益性的行业特性,其生产安全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息息相关。搞好安全生产管理,在供电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分析与探讨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一些问题。
一、正确认识事故风险存在的客观性与规避事故风险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任何事物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安全事故的发生也不例外。引发安全事故的种种隐患得不到控制和消除,一旦出现了某种特定条件,事故就会发生。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自然灾害、地理环境恶劣、供电设备老化、运行检修人员违章作业等,这些风险因素都有各自发生的概率,它们对引发事故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因此“特定条件”的出现又是随机的,事故的发生又具有偶然性。从理论上来说,除了难以预料的自然灾害,电网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可以避免的。其实,即使对于有些自然灾害,其发生时点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具体表现为季节性、可预测性,从而可实现提前防范。但在实际工作中,为什么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安全事故呢?这是由于人们识别风险、防范风险和规避风险的态度和能力不一样。要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克服畏难心理、麻痹心理、侥幸心理和偷懒心理,牢固树立“没有消除不了的隐患,没有避免不了的事故”的安全理念,控制和消除各种事故隐患。
二、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要处理好安全、成本和效益的关系
安全、成本和效益的关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1、安全就是效益。供电企业只有确保安全,才能实现多供少损,保证电能质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实现自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2、讲安全也有个效益问题,即安全与成本的关系问题。有的生产班站为了省事,以频繁更换设备的办法来确保生产的安全,这是不可取的。为了降低安全生产的成本,在供电工程设计和采购材料设备时,就要选用性能优良的设备,以免留下不必要的隐患,增大以后的改建、维修费用和安全风险。总之,安全生产要有成本观念,在确保安全供电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3、安全生产搞好了不一定就有效益。假设一个供电企业的安全搞好了,但成本却大幅度增加,电力销售款收不回成了呆坏帐,企业的经济效益从哪里来?这样,企业安全生产和设备更新的必要投入就会受到挑战和限制,反过来影响安全生产。
三、以人为本,夯实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人文基础
许多安全事故是由于职工有章不循、循章不严、工作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不高,发生误操作、误调度造成的。因此,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策略,从思想上,技术上、组织上采取强有力的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首先,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营造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人文环境。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深厚的安全文化,增强全员安全意识,是确保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为此,供电企业要采取丰富多样的安全教育形式和活动,如创建安全文明岗位活动,设立安全光荣榜和曝光栏,制作安全宣传展板;开展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和演讲会、安全征文、安全警句征集以及为安全生产献建议活动;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进行安全教育培训;针对实际工作中的典型安全事例,举办领导与职工安全生产座谈会;举行反违章、反事故演习等活动,从而营造事事讲安全、处处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良好氛围。
其次,建立学习型组织,使职工不仅具有强烈的安全意识,而且具有“我会安全”的本领。生产一线职工和安全管理人员要通过深入学习安全规程、运行规程、检修规程,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学习同事和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技能和专业素质,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中不断进行安全管理创新。
最后,要根据生产一线职工的技术水平、健康状况、性格特点和心理素质等合理调配工作,使得他们处于最佳的工作环境。生产一线职工也应尽量避免在思想情绪不稳定或精力难以集中的情况下从事危险性较高的作业。尤其对于参与供电工程施工和供电生产作业的临时工来说,由于他们本身的素质较低,对现场环境不熟悉,容易出事故,供电企业应特别注意搞好对他们的安全教育、安全技能培训以及安全监督。
四、拓宽安全生产管理的思维方式,多视角地查找安全隐患
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是防止安全事故的前提。但安全隐患的发现,有时会受到习惯性思维方式的阻滞,因此要拓宽安全生产管理的思维方式。
1、要善于运用逆向思维去查找问题。逆向思维是相对正向思维而言的。所谓正向思维是假定设备、线路是好的,现在要检查它有没有缺陷;而逆向思维则是假定设备、线路有缺陷,现在就是要把缺陷找出来,果真找不出来的话,那就表明假定不成立,设备、线路正常。
2、借助横向思维,多视野地查找事故隐患,如在班站之间建立互查制度:当别人发生了安全事故时,由于事故隐患常常具有相似性,自己就要吸取别人的事故教训,积极检查整改,防止同类事故重演,从而树立“别人发生的安全事故,我一定不发生;我没有发现的安全隐患,别人一定不能发现。”的安全防范意识。
3、充分利用外部思维,认真开展安全评价活动,并将安全评价结论与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结合起来,达到超前预防和控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
五、不仅要注重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还要把关口前移,进行全过程的安全管理
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是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主战场。在生产现场的安全管理中,要正确看待生产现场工作质量与安全生产的关系。生产现场工作质量是安全生产的基础。虽然生产现场工作质量低劣不一定会导致安全事故,但安全事故大多是由低劣的生产现场工作质量引起的。需要注意的是,一定时期内没有发生安全事故,并不能证明生产现场工作质量就是好的。在一定时间、地点和环境下,工作粗心、懒散、不负责任,事故隐患未能发现并消除,并不一定会发生安全事故,这只是事故隐患的积累没有达到质变的程度而已。所以,我们不能以有没有发生事故作为衡量生产现场工作质量的标准,而要通过建立现场工作质量标准,如线路的维护与检修,变电站的运行、维护检修,调度通讯等都要建立统一的现场工作质量标准,以扎扎实实的现场工作来达到保证安全生产的目的。
将安全关口前移,也就是说,要把安全管理的触角追溯到供电设备、线路的规划、设计、采购、安装调试以及验收上来。这些前期工作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电网规划不合理,供电工程设计考虑欠周或草率行事,采购的物资材料质量不过关,设备的安装不合标准、调试不全面或未能达到要求,工程完工验收时,验收人员责任心不强,导致验收项目不全、不细,甚至以权谋私,隐瞒问题不报。对此,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追溯制度,一旦出现安全事故,问题出在哪个环节,就应由哪个环节的责任人负责,防止出现安全隐患最终酿成事故时相互推脱责任的现象。
六、制定与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时的责任、风险与利益的均衡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作为安全生产制度的核心,在其制定与执行当中,要做到个人承担的责任、风险与个人应享有利益的一致性。一般来说,生产一线职工是安全生产责任和风险的直接承担者,他们的主要工作是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为了强化其安全责任意识,应当改变“没有安全事故受奖,出了安全事故挨罚”的奖惩制度,而将安全责任与工资挂钩,每月扣除一定比例的工资作为安全责任保证金,这比单纯的奖惩制度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在执行安全生产奖惩时应注意拉大部门之间的安全奖金系数,少担责任和风险者少拿奖金;事故责任不能让生产一线职工负担太大,管理层和领导层也应负一定责任,不然一线职工会有“做得多,责任多,风险也多”的想法,而不安心本职工作。
七、注意电力体制改革和发展对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的影响
电力宏观环境变化会对电网安全运行带来一定影响。电力体制改革形成了“厂网分开”,电网调度部门要处理好电网与电源的安全关系,认真做好发用电平衡。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十五”发展规划的实施,跨大区联网全面实施,全国联网实施进程加快。全国联网使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出现新的特点,如频率合格率提高,“小网大机”矛盾也随之得到解决;但联网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弱交流联网带来动态稳定性能恶化的问题,直流联网带来的次同步谐振问题、交直流协调问题等。
第13篇 安全生产培训的实践思考
安全生产培训是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劳动者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治本之策。
安全生产培训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意识理念培训、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和安全生产操作技能培训。企业法人、安全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通过科学的安全生产培训,有了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知识,增强了自我防范能力,就能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时刻关注安全,做到“三不伤害”,安全生产才能真正落实到位,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笔者结合自己的调查和监管实践,针对安全生产培训的现状,思索探讨一些安全生产培训的措施和对策,仅供读者参考。
一、统一培训认识
1.安全生产培训是安监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民生问题,安全第一,安全问题,生命至上。坚持科学发展观(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党中央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包含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深刻内涵,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也为安全生产、安全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人作为包括安全生产在内的一切工作的着眼点和出发点,安全生产为了人,人同时也是安全生产的实践主体。人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管理水平、操作技能等直接作用于安全生产,而重视程度、管理能力和操作技能的提高,源于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因此,强化安全生产培训是安监部门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从业人员特别是高危行业职工安全素质的有效途径。
2.安全生产培训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迫切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企业有义务对员工的安全知识,技术,技能等方面进行培训,是安全培训的责任主体。同时,安全生产培训成本低、见效快、回报率高,是企业节本增效的有效途径。
近段时期,全国,全省其他地方安全事故连续发生,我市兴山发生了“3•31”较大事故,这些事故都是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这些不安全行为具体表现为安全知识不够,安全意识不强,安全习惯不良,安全防护不当,而掌握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改善安全习惯最有效、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强化安全教育培训。
3.安全生产培训是预防安全事故的有效对策。
从本质上说,任何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教育培训就是通过多种形式、持续不断的培训,使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特别是从事高危行业的农民工,从不同层次和领域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识别重大危险源,明白所处岗位的危险有害因素,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从思想上重视到位,从源头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4.安全生产培训是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文化”的重要内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可分为自然本能期,强制监管期,自我管理期,团队文化理念期,即安全管理从原始的自然本能反应,到政府部门的强制安全监管,安全执法,再到企业的自我管理,自我规范,最后发展到崇尚安全、关注生命的安全文化,是“物本”到“人本”的升华。只有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达到了相应的水平,企业的管理才能上升到新的阶段,其根本手段别无他法,就是安全教育培训。
二、找准培训症结
当前安全生产培训存在的薄弱点主要表现在:
1.认识不统一。
少数地方、部门和企业,特别是返乡创业的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漠视安全防范,忽视培训投入,安全培训意识不强,重要性认识不足,淡化安全操作规程,处险境而不自知,遇险情而难自救,常因小小失误或操作不当而引发事故,教训极其深刻。
2.针对性不强。
安全生产管理涉及面广,必须针对不同高危行业组织安全生产培训,重点区分不同类别和岗位层次及实际岗位技能要求,有针对性设置课程,聘请专业人员授课,使参训者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克服只懂理论,只讲法律法规,不懂操作规程,只懂生产经验,不懂生产特性和安全性能,顾此失彼,特别是有些培训机构受利益驱动,存在只管收钱发证,忽视培训效果的现象,培训无的放矢,无针对性。
3.考核不严格。
培训质量低,考核走过场,发证秩序乱,是培训中的又一顽症。
具体表现在:培训空点多,新注册的民营企业负责人,新上岗的农民工未参加培训大有人在;特种作业人员未经过培训和考核无证上岗擅自进行特种作业,有的特种作业人员未满18周岁,也取得了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证;有的生产经营单位把对新进企业员工的岗前培训,误作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有的人文化层次低,不具备特种作业所需要的文化程度,也取得了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证;有的安全生产培训考试考核,让他人代替答题,自己只签名,成绩不真实;有的培训档案资料不全,甚至人档不符,造假蒙骗安全监管人员等等,诸如此类,考试考核规章形同虚设。
4.经费投入不足。
培训是需要投入的,企业应从安全费用提取中支付培训费用。少数企业认为,培训是安监部门的职责,没有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只顾眼前利益,重视企业生产,忽视安全培训,舍不得花钱培训工人,无法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
5.培训流于形式。
培训机构的人员队伍素质、培训资源远远不能满足日益提高素质的安全队伍的知识需求,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培训内容急待更新,培训方法急需改进,避免受训对象参训热情不高,或自以为是,或被动应付,使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培训作用。
三、强化培训实效
1、明确培训责任。
安全生产培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安监总局3号令)规定的法定职责和义务,是安全生产治本之策之一,既是安监部门依法履责,坚持前瞻思考、未雨绸缪,贯彻落实“预防为主”安全生产工作方针的需要,也是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有效措施。
2.突出培训重点。
安全培训工作重点集中在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新上岗农民工等四类人员上。在安全生产培训实践中,有些安全意识和投入能力强的企业自觉利用党校阵地开展封闭式“三级教育”和全员培训,有些安全意识强、管理力度大的企业在安全培训中,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将培训向跟班安全员等重点岗位前移,拓展了培训的空间,使培训重点突出,效果明显。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培训落到实处,有效降低了事故发生的几率。
3.创新培训方式。
全员培训工程要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安全发展为总揽,树立大培训、广参与的观念,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企业全面负责,社会广泛支持”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培训、整体推进的思路,加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教育培训力度。一是编印培训教材,首先针对不同行业分门别类,聘用专家教授编写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各类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从事故危害因素,技术操作规程,相关法律法规,必备的专业知识入手,引导学员通过培训后有自学的教材和空间,让受训者喜闻乐见、开卷有益,温故而知新。二是改进教学方法,当前培训质量不高的深层次原因就是教学方法僵化,一般都是注入式教学,教员讲的口干舌燥,学员听的一知半解,培训往往走过场,所以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实行20%法律法规,30%的操作技能,50%的具体案例,用案例现身说法,切忌从条文到条文,从概念到概念,必须用幽默的语言,通过图文并茂的投影或光碟为受训学员释疑解惑,活跃课堂氛围,确保入耳入脑入心,提高安全素质。三是实施分类培训。安全生产培训对象各异,素质参差不齐,必须根据培训需求调研分析,按照“因人施教,学以致用”的原则,据不同行业,不同对象优选教材,深入乡镇和企业,合理布局,统筹安排,既可避免人财物的无形消耗,为企业节约费用,又能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4.强化培训运用。
培训的结果在于运用。因此,对培训的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应统一制定培训手册,载明培训的内容、成绩及实际操作中“三违”情况的考核记录,随时跟踪考核,实施网上公开,与企业资源共享。同时,围绕安全生产对人才的需求,拓宽用人视野,开展人才交流,培养土专家,发挥监管所长,用于行业监管,鼓励大专以上毕业生参加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学习考试,培养专家型的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5.建立长效机制。
加强对安全生产培训的检查考核,建立健全安全培训的考核机制,将安全生产培训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内容,既可以奖优评先,又实施执法监管,把安全生产培训情况作为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发现职责不清,无证上岗,未进行全员全过程教育培训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为建立长效机制,降低事故几率奠定良好基础。
安全生产培训是以保护人的生命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必须按照教育规律办事。让我们在培训实践中,增强服务意识,适应企业需求,尊重学员主体地位,创新培训理念,让安全生产培训发挥应有效应,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而不懈努力!
第14篇 火力发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思考
现代发电企业生产管理从体制上应当推行运行管理的“值建制”、设备管理的“点检定修制”、维修管理的“项目管理制”和安全监察管理的“安全点检制”,从体系上应当实行“4a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认证”基础上的标准化和以eam、mis、sis等为标志的信息化。这样纵向是“四制”,横向是“两化”,“四制”以“两化”为基础,“两化”以“四制”为载体,通过“四制两化”保证发电企业生产的安全和经济。
一、发电企业生产管理的“四制”
(一)运行管理值建制
随着科技进步,发电设备的技术水平和控制水平显著提高,发电企业运行管理也由传统的分场制过渡到值建制,现代发电企业值建制内涵至少应当包括:值长负责制、集控制、全能值班员制、专业工程师负责制等。
1.值建制与集控制。值建制是以值为单位,值长为本值安全第一责任者的运行组织体制,集控制是相对于分专业控制模式的主机运行控制的技术措施。值建制包括集控制,集控制是值建制的前提和基础。
2.值长负责制。“值长是当班厂长”是对值长负责制最好的诠释。值长对当班期间的安全经济运行、维修隔离、运行调度等负责,有权调度全企业各种资源为机组运行服务。当值的运行人员打破行政隶属界限,组成一个以值为单位的运行团体。当值的运行人员不论是集控人员还是辅控或者外围系统运行人员,不管其行政隶属关系,都必须按照分工对值长负责,接受值长的指挥、考核和管理。企业应当强化值长负责制,明确值长的责、权、利,真正落实责任制。值长负责制需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⑴值数和每值的人员配备根据机组和各厂的具体情况确定,但必须制定当机组大小修、备用、消缺等当值人员不能全面完成隔离、操作时,学习人员补入当值的管理规定,保证在所有条件下隔离和操作人员充分。
⑵值建制是以值为单位的运行组织体制,强调当值人员按照分工在值长的统一指挥下,完成安全经济运行的任务。目前新厂新制模式下,几乎所有的外围系统的运行工作无一例外地委托项目公司完成,这样就形成了在值中不同岗位人员的身份不同。所以,值建制必须打破身份界限,项目公司的运行人员在工作中完全隶属于值长管理,其奖励考核、请假、调离和调入等事项都必须经过值长的签字认可。
⑶对部分辅助设备运行人员是否适合外委的思考,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辅助设备(包括:化学制水、循环水处理、工业污水处理、输煤、除灰以及脱硫和脱硝等)系统,特别是作为运行集控制发展方向的“辅控集中控制”的运行人员,采用外委项目部方式弊多利少。首先,外委项目部运行管理与值建制的精神相左,使值建制很难真正实行。外委项目部制与以前的“主机大运行加外围小车间制”的运行模式没什么两样,同样,外委系统的人员在工作上隶属值长管理,在行政上隶属项目部,对这些人员的奖金考核和升迁等基本需求,值长的决定程度有限。其次,随着“主控加辅控”运行体制甚至打破主辅界限的“全面集控制”的实行,对辅控运行人员的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必须是掌握多门专业的全能值班员,项目部的人员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而且,新厂新制模式要求编制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解决辅助系统运行人员的问题,采取与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合作的模式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3.全能值班员制。所有运行的值班人员打破专业界限,从生产准备到运行调试到正式上岗,电厂都应按照全能值班员的要求进行岗位培训和认证,存量电厂在向值建制过渡的过程中,首先应当进行值班员的全能培训和考试。全能值班员制使运行人员更精简,运作更高效。全能值班员制包括主控和辅控人员,即主控人员和辅控人员都必须是全能值班员。主控值班员至少掌握汽机、锅炉、电气主设备和主要辅助设备的全面操作与控制;辅控人员至少掌握化学、除灰、输煤、脱硫脱硝等专业设备操作与控制。主控和辅控人员要逐步向掌握所有专业操作技能的真正全能值班员培养和发展,最终实现彻底的全能值班员制。
4.集控制。主机、主要辅助设备和外委设备都应当实行集中控制,新建电厂在布置主机集中控制的同时,外围系统诸如输煤、化学、除灰、燃油、脱硫、脱硝、污水处理等所有辅助系统,都应当按照集中控制的要求进行辅控网的设计。辅助设备在集中控制室同样可以进行操作和监视。存量机组的技术改造应当按照集控制的原则进行,逐步向集控制过渡。集控制使值长负责制得到更好的落实,值长可以更好地把握全局,指挥更有力,更畅通。随着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成本的进一步降低,集控制的发展方向应当打破主控和辅控的限制,实现一体化的集中控制系统,即全面实现集控制。
5.经济运行和绩效考核。运行人员的基本职责是保证机组的正常启动、运行调整和停用、事故处理、提出设备缺陷以及进行相应的隔离和操作等。随着电力市场的不断完善以及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和社会的总体要求,在保证安全基础上的经济运行成为运行人员的当然职责。经济运行的标准是设备制造厂的允许值和设计值以及国家标准和同类设备的最佳值,应当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来保证经济运行的良好进行。绩效考核体系应当对运行人员的所有活动实行量化考核,至少包括:企业生产所关注的所有指标、各种工况下的启停操作、工作票和操作票的执行操作、日常点检、发电量等,实现以值为单位的经济考核。
6.两票三制。工作票和操作票制度、日常点检制、定期切换制和交接班制,即“两票三制”,是发电企业多年来保证生产安全和秩序的最有效的制度之一,必须实现标准化。企业应当编制所有维修行为的标准工作票和所有隔离行为的标准操作票,按照定时间、定操作、定设备、定标准的要求,制定巡回检查、定期切换和交接班制的标准。
7.日常点检。日常点检作为点检制最基本的点检形式之一,同样必须按照点检定修“六定”的原则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
8.值建制的主要技术标准。所有设备、系统各种工况的运行规程;事故预案;标准操作票;日常点检、定期切换、交接班技术标准;系统图;绩效考核的技术标准等。
9.专业工程师(高级主管)技术负责制。专业工程师技术负责制是值建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主要负责专业技术管理工作,负责运行所有技术标准的编制、审核和修订,所有技术方案的审核,事故预案的编制和技术培训工作的组织实施等。
10.事故预案的演练和技术培训工作。事故预案的演练和模拟是运行工作的一项经常性定期工作,应当包括已经编制的成型的预案演练和其它单位、本企业其它值的经验反馈中的事故演练。技术培训工作应当引入“驾驶证”计分考核办法,运行人员在持证上岗的基础上,按照工作实绩进行量化考核和再培训,每一次不安全的操作和指标的偏离量化为一定的分值,对月度或年度分值未达到规定数值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再培训取证并处以相应的经济和岗位处罚。
(二)设备管理点检定修制
设备的点检定修制是在按照“八定”标准对设备进行点检的基础上,及时发现设备缺陷,掌握设备的劣化规律,实现优化维修的一种设备管理体制,在各发电企业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国家发改委下发了相应的管理导则,认为应当在现代电力企业中全面实施。
1.将传统的以“修”为主的设备管理理念转变为以“管”为主。点检员不是传统的检修工或生产技术部专工,他的定位为设备管理者,承担着设备的终生管理,是设备管理的策划者、组织者、协调者、指挥者,其主要职责是管理、策划、组织、协调和指挥。这样就形成了“管”和“修”的分离,更容易区分各自的责任,更容易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容易实现安全质量和工期费用的控制,更容易实现标准化作业,使管的更精,修的更好,在检修和维修全过程中体现出了极大的优势。
2.点检员是设备主人,自主管理和设备终身管理的理念贯穿始终。点检员是设备的惟一主人,点检员自主管理和设备终身管理,设备与点检员一一对应,真正落实了设备责任制。点检员与运行人员之间的关系类似于承租人和出租人之间的关系。点检员就像对待自己的财产一样对待自己对应的设备,负责所分工设备的管理和检修组织,负责编写检修作业指导书,提供给项目公司作为检修作业的标准,而且负责设备的安全管理和文明生产管理。维修项目公司(或检修公司)只负责按照点检员提供的检修作业指导书完成指定的检修工作,由于作业指导书不标准引起的检修质量不合格由点检员负责,没有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的工序和质量标准完成检修任务,由检修项目公司负责。点检员在设备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点检员、运行人员、项目公司三者之间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合作有序,保证了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点检员的责、权、利有机统一。这应当是点检定修能很好落实的关键,已经明确了点检员是设备主人的定位,也就明确了点检员的责任,但还必须赋予其充分的自主管理的权利。点检员负责设备的全过程管理,是项目经理,就有对设备管理的所有权利,包括检修费用的控制。点检员的待遇与部门相当。明确了责任,赋予了权利,给予了待遇,点检员就可以心情舒畅地、不遗余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锻炼自己、发展自己。
4.合理进行点检员设备分工。根据企业特点和点检人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高低,按照机组和专业设备类别进行点检员设备的划分,实行a/b角制。
5.应减少管理层次,使管理扁平化。实行点检定修制以后,最直接的设备管理者是点检员,根据机组数量和点检员的人数,按照管理学的要求最大可能减少管理层次,一般应为两层,即部门高级主管负责专业层面的精密点检、技术监控等技术管理工作,点检员对部长负责。管理层次的减少,使信息传递的失真度缩小,使设备管理能够更加具体,更加细致,决策层领导能工作下沉,使决策更加迅速。由于高层领导的工作下沉,能够及时组织分析,正确决策,每位点检员工作的好与差,高层领导都很清楚,有利于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利于及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6.工序服从原则。主工序的点检员有权要求辅助工序的点检员或其他部门人员协助完成工作,辅助工序的点检员和部门必须服从。强调以工序为中心,任何部门和员工不论职位高低,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主工序的点检员,主工序的点检员提前半小时通知,辅助工序的点检人员必须做好准备,以保证指挥系统的畅通,减少决策层的工作量,实现“零”接口。
7.积极有序开展定修工作,实施优化检修策略。a类设备的大、小修计划完全按照点检和状态诊断的结果来制定,机组投产第一年不一定进行传统计划检修的大修,小修周期也应根据设备状态确定。b类设备完全按劣化倾向分析确定检修,能在机组可用期间进行的检修不得列入大、小修计划。真正实现了点检基础上的优化检修。
8.对项目公司的管理。项目公司作为企业点检定修制的执行层,对维修作业过程的安全、质量、工期起着关键的作用。企业需制定项目公司的考评管理标准,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公司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但必须注重过程管理,因为项目公司的更迭必然是一种两败俱伤的结果,带来工作和经济上的损失,因此我认为在工作上必须明确双方职责,严肃执行合同有关条款,管理上把项目公司当作公司的执行层对待,安全管理、培训教育、后勤保障、思想教育、党政管理等各方面与企业的部门一视同仁,执行共同的标准,努力实现双赢。
9.大、小修管理。由于现代发电企业人员精简,无法全面完成小修项目的管理和监督职能,在大、小修中引入监理制,监理在大、小修全过程代表公司行使安全、质量和工期的监督和保障权利,监理单位不仅完全按照合同对承包商进行监理,而且按照合同对甲方的管理行为同样进行监督。
在大修中需要根据工作量确定维修项目部的专业人员转变职能,变乙方为甲方,与企业点检员共同完成部分制定的大修管理工作。
10.点检定修的主要技术标准。点检定修的主要技术标准至少应当包括:《设备abc分类标准》、《设备点检标准》、《点检员设备责任制标准》、《设备技术标准》、《检修作业指导书》。
(三)维修管理项目管理制
现代发电企业应实行设备管理与设备维修的分离,设备管理在本企业设职能部门——设备部,设备维修工作以合同关系外委项目公司完成,均实现项目管理。这种维修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制落实,机构人员精简高效,应该可以极大提高维修管理的有效性。
(四)安全监察管理安全点检制
在安全保障体系中引入点检理念,实行区域安全督察负责制。安全监察部按照专业配备高级主管,主要职责是安全监督,在安全生产的四级控制(个人控制差错、班组控制异常、部门控制障碍、厂部控制事故)中主要起到监督和控制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事故的作用。除了每年必须的春检、秋检、安全性评价、各种检查情况落实和安全例会、事故分析之外,日常工作的重心下沉在生产现场,实行区域督察负责制。
安全点检与设备点检的不同之处,在于安全点检的对象是作业人员的行为和作业环境,执行的标准是安全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工作规程,安全点检只对应当检查和合理延续到应当检查时间区段的不安全行为和环境的不安全状况负监督责任,是一种抽查性质的监督责任制;设备点检对设备的终身负责,点检员是设备的终身主人,是一种全方位、全过程、全时间的责任制。二者都意在落实责任制,安全点检是监督责任制,设备点检是保证责任制。
⒈安全监察部各高级主管按区域制定督察路线图,按照“六定”(定人、定时间、定点、定设备、定路线、定方法)的原则制定督察标准。主要督察的对象应当是人和作业环境,即在本区域内的作业人员、作业、作业现场和安全生产环境。
⒉督察的技术标准主要是:《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发电企业制定的安全工作规定以及各种安全生产标准和规章制度。
⒊督察的方法是目视。
⒋督察的内容有:
⑴检查现场作业人员是否按照规程和标准进行工作,检修工作票、运行操作票是否符合工作票安全规程,安全措施是否齐全、是否得到完全落实,检修、维修作业指导书中的危险点分析是否得到全部执行,所有工作人员是否明白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项,现场作业完成后的安全措施是否全部得到恢复。这里的安全措施不仅包括运行布置措施,还包括检修过程中变更了的安全措施,比如打开或移动了的井、坑、孔、洞等等。及时发现和纠正习惯性违章并提出考核意见。
⑵检查本人所负责区域现场环境的安全情况,即装置性违章情况。每天应当检查现场作业环境的变化情况,包括运行中发生的危及人身安全的区域安全设施的变化情况和检修工作影响的安全环境的变化情况,及时提出纠正计划,下达整改通知单并监督执行。
⒌督察的周期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记录督察日志、督察月报,对相应的不安全事件按照厂部制定的标准进行考核。
⒍公司层面按照日常工作考核标准对安全监察部门的督察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和评价,对已经发生了不安全事件而区域安全监督负责人没有提出考核及整改通知的事件进行考核。
二、发电企业管理的“两化”
(一)标准化
难事始于易,大事始于细。标准化管理是电力企业过去、现在和将来一直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们在标准化管理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大家都在引进国外先进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却不知道我国的标准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年来,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率先在一些行业试行“4a”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确认,已经取得成效,发电企业应当成为“4a”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国家标准体系主要有gb/t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gb/t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gb/t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等。企业标准体系是以实现技术标准体系为目标,建立管理标准体系,制定人员的工作标准,实施标准化运作的一整套完整标准,发电企业应当按照上述标准体系的要求,在生产管理的“四制”中全面落实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并不断进行评价和改进。
发电企业的技术标准包括相关的国家标准、电力行业标准和企业值建制、点检定修制、安全点监制和项目管理制等的技术标准,企业必须全面落实国家、行业技术标准,全面彻底完善企业技术标准,建立不断更新的长效管理标准。
发电企业应在完善技术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特点制定管理标准,明确所有管理工作的工作流程,解决“5w1h”的问题,制定所有工组人员的工组标准及相应的绩效考核标准。
发电企业应当完善和制定企业标准体系的评价和改进标准,通过不断的pdca,提高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提高“四制”的执行能力。
(二)信息化
信息技术为发电企业生产管理提供了很好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为企业赶超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创造了捷径,通过计算机实现的标准化生产管理,“一览无余,一点到底”,更有效、更便捷,信息量更大、更及时,更便于监督检查和评价考核,使生产管理实现集团化运作成为可能。
现代发电企业至少应当建立生产信息系统、党群信息系统和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各系统之间有独立的模块,也有互相交叉公用的模块,比如eam、oa、人力资源系统等。各分系统必须实现统一平台,分系统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同时必须考虑与上级公司和电网调度机构系统管理要求的一致性。这样把信息化应用在企业生产管理的“四制”中,适应建立资源节约型企业和竞价上网的需要。
第15篇 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现状的思考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与交通运输业、采掘业一道也是国家的高危行业。除了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与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的因素制约之外,其中政府、施工企业、项目现场三方各自所应承担的管理责任,没有完全履行,也是建筑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的一个主要因素。
一、建筑业安全生产的现状
1、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国民经济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建筑业2006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10万亿元人民币,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25%左右。全国建筑企业有10万多家,从业人数5000多万人。
2、建筑业是高危行业。建筑业的死亡人数从2001年的1160人上升到2006年的2538人,年均增长9%左右,基本上与国民经济的每年增幅相同。建筑业的死亡重伤在全国的生产安全事故中的比重约为23%,是仅次于交通、矿山的第三高危行业。
3、高坠、物体打击、触电是建筑业的三大危险因素。据有关资料显示,建筑业的安全事故中,高坠占37%,物体打击占24%,触电占13%,其它占26%。
二、建筑业国家安全监管的现状
1、国家从宏观层面对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自1997年11月国家颁布建筑法以来,陆续制订了一系列的配套法律法规。主要有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等。
2、法律法规的一些条款在实际执行中可操作性不强,配套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建筑法中规定了建设、施工、勘察设计、监理单位的安全责任,但实际工程建设中,还涉及设备租赁、劳务承包、工程造价咨询等建设参与者,对这些主体的安全生产责任缺乏明确规定。另外,对安全监督的执法主体设置不规范。安全监督机构国家设有安全生产监督局,行业设有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或独立的安全监督站,各职能部门职责重叠、交叉,存在监管不到位、监管力度不够的弊病。
3、安全监管队伍素质不高,安全监管机构不键全。很多安全监管人员进入监管队伍之前从未搞过安全管理工作,不懂安全,不懂业务,同时存在经验型人员多,技术型人员少的现象。安全监管机构有的只有专兼职人员2~3名,安全监管机构形同虚设。
4、安全监管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监管手段。由于投入经费不足,技术装备、监测器具落后,安全监管人员到施工现场检查,仍然靠眼睛看、耳朵听、手摸的传统方法,主观随意性很大,对被监管单位缺乏说服力。
三、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现状
1、工程安全生产投入不足,而且安全措施资金还经常被占用或挪用。现在的建筑市场,从建设方来看,投资主体已经多元化,有国家、国有企业、合资企业、私营企业、自然人,不论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如何,除国家为主的公益性项目以外,投资的目的已经严重商业化,少投入又多又快地产出,是业主投资项目的必然选择。虽然在《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规定,建设单位应在工程概算中确定并提供安全作业环境和安全施工措施费用,但投资概算里的安全措施费通常不会列出,往往是含在间接费的百分之零点几里边。因此安全费用成了无源之水。从施工单位看,通过招投标得到的工程项目,安全措施费通常不能过多考虑,建设单位从本身的利益出发,通常也是在最低价和次低价中选择。因此安全投入不足也是施工方心中永远的痛。
2、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在低水平上徘徊。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多限于突击性、运动性、通知式的安全生产大检查,缺少日常的具体监管制度和措施,或者是制度和措施难予落实。一些企业没有制订应急救援预案,或预案没有演练属纸上谈兵。
3、施工单位项目点的安全管理忙于应付各种检查,在纠正一些不戴安全帽、喝酒上班等显而易见的问题上抓得紧,而对一些投入较大的预防措施上,如临边防护、漏电保护、一机一闸,侥幸心理占得比较大,往往做不及时、做不到位。这也是高坠、物体打击、触电产生伤害的直接原因。另外,项目经理部是临时组织,往往是包交管理费,节余自支,因此短视、侥幸、一次性的行为比较普遍。检查出的安全隐患重复率高。这也使得各种、各级安全检查的收效甚微。
4、施工现场的监理一方,是代表业主,最直接与施工方打交道的单位,但监理的依据是与业主的监理合同,是服务性的中介组织,与施工单位并无直接的合同关系,因此在施工现场这一微观安全监管环节,并无强制力。发现不整改的重大安全隐患,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只能采取的最终办法是及时向建设单位或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因此,具体生产环节上的安全监管,还是以施工企业内部管理为主。
四、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现状的思考
1、国家首先应理顺国家监管、行业监管、地方监管、企业监管等方面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其次国家要强化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已经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要查清事故原因,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2、国家应实行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经济政策。在我国现行的建设工程造价体系中,安全施工费被列入直接费中的措施费一栏中,而定额测定费却被列入规费一栏中,二者在国家和社会中孰重熟轻,自不明而喻。但在实际操作中,措施费是可以优惠和不计的,规费却是政府有关部门强制征收的。笔者以为,安全作为人的最基本需求,国家对其投入也应当列入规费强制征收和使用。
3、政府应加强对建设方的管理。建设方作为项目的投资主体,在工程建设中起主导作用,过多地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企业在社会中的责任。法律法规规定的安全义务不履行或履行不到位,招投标时一味降低工程造价,不科学地、盲目地要求施工单位赶工期,从源头上埋下了安全隐患。笔者以为,国家在建设单位申领施工许可证时严把安全施工措施关,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4、施工企业应建立自身的安全保证资金或安全风险抵压金制度,这些资金一部分用于企业的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安全宣传、工伤保险等管理性开支,一部分用于施工现场的安全警示、安全防护、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支出。这方面靠企业的自律行为在现阶段难予落到实处,可以借鉴住房公积金的方式,由政府从税收中投入一点,从建设和施工单位两方面征收一些,由安监部门监督使用,彻底解决安全资金投入不足,建立长效的安全保障机制。
5、安全监管是法律赋予政府安监部门的职责,在现阶段政府安监部门存在队伍素质不高,安全监管机构不键全、缺乏必要的监管手段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具体项目上的具体微观监管行为,委托给监理公司,委托中注明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代表政府安监部门,对重大事项采取强制手段,避免反复报告而耽误重大隐患的最佳处理时机。真正做到温家宝总理提出的监管重心下移、监管关口前移,实现安全管理,预防为主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