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探索安全管理15篇

发布时间:2022-12-07 17:03:07 查看人数:57
  • 目录

探索安全管理

第1篇 厂内车辆安全管理的探索和实践

__集团公司各类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原材料的运进、成品的输出,以及半成品在车间与车间、工序与工序之间都需要经常进行运输、装卸,堆垛等项作业,这就形成了内部(也称厂内)运输。厂内运输是集团公司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采、选、冶整个生产过程,每种产品的生产、储运等工序都离不开厂内运输。国内外大中型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生产率,不仅从机器设备、生产工艺,企业管理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同时还把厂内运输的技术和安全管理现代化作为整个生产技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厂内运输是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各道工序之前的联系的纽带。生产效率的提高,必须依赖于良好的运输效率,而运输效率的提高,必须有安全作保障。随着集团公司的迅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厂内物流运输的机动车辆品种日益繁杂,数量日益增多,这不仅提高了厂内物流运输的工作效率,也减轻了作业人员的体力劳动强度。

但由于机动车辆的广泛使用,加之厂内运输作业的复杂性,很容易发生即给公司造成损失,又危及到个人的生命安全事故。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许多严重后果。所以,加强厂内运输安全管理,不仅是有益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利于集团公司的发展生产,也是公司广大职工的共同愿望。

一、厂内车辆安全管理的现状和面对的难点

从2001年____成功实现下井车辆集中管理开始,集团公司陆续把大板车、客货车、叉车、通勤车等近___余台车辆统一划归汽运分公司管理,后期又准入将近____台外协车辆交付汽运分公司管理。汽运分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加大细节管理的力度,完善安全创新机制,抓好出车前、出车中、归队后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把任何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缺陷都排除在安全“门槛”之外。随着车辆安全管理精细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安全设施的持续完善,厂内运输安全形势日益好转且保持平稳态势,在车辆总数每年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各类车辆伤害事故起数大幅度下降,各层级的车辆安全管理水平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但是,由于车辆安全管理的特殊性,它受到厂区道路状况、道路行人、作业环境、驾驶员技能、车辆本质化安全水平及安全管理水平的多方制约,每年仍有1-2起车辆伤害事故的发生,从中暴露出车辆安全管理上的不足和厂内车辆安全管理的特殊性和困难所在。

1、目前,95%的操作人员能自觉遵守各项安全规程和制度,规范驾驶、按规作业已经成为一种日常习惯和行车文化,但从每月通报的违章现象看,习惯性违章仍然是一小部分人的顽疾,是车辆安全管理的瓶颈。

2、安全管理还依赖于各级人员督促和检查,有管理人员在场和不在场不能做到安全行为一个样,尤其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仍然存在走过场、应付检查的现象,没有真正落实好层级责任,很多隐患和问题被人为掩盖。表现在行为,但根子还在认识上。

3、虽然在车辆本质化安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在厂内交叉作业安全管控方面仍然没有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这也是目前厂内车辆安全管理的难点之处。

4、厂内作业车辆由于环境的特殊性,无法对驾驶员实施有效的监控,完全依赖于驾驶员个人安全意识的高低和自觉程度。

二、从集团公司以往的厂内车辆事故案例来看,厂内运输车辆伤害事故一般造成的主要原因不外乎如下方面:

1、车辆安全状况不良:车辆性能,可靠性、机械故障以及内设施不良等均会危害人体,有关人员对厂内物流运输车辆安全技术状况的好坏、缺乏足够的重视,错误地认为在厂内行驶问题不大,对车辆的检查不经常、不严格,即使发现问题也不及时解决,常常凑合使用,带病上路,结果往往其转向、制动、灯光等部位机件突然失灵、导致事故的发生。

2、厂区道路狭窄,运行环境不佳。照明不良、安全行车标志等设施很不完善,不符合国家有关企业厂内物流运输安全规程的要求,由此致使车辆缺乏安全行车的必要条件。

3、驾驶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差。常见不按规范行车、精力不集中、判断错误、措施不力、客货混装、病车上路、疲劳开车、技术不熟练、思想麻痹等表现,某些管理人员对此却视而不见,极不重视司机的安全技术培训,尤其安全教育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效果差。因此一些司机常常麻痹大意违章行车,突然遇到情况就手忙脚乱,措施不力而造成不应发生的事故。

4、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不健全,考核不严。一些单位对车辆在厂区行驶范围、路线、速度、货物装载等,虽然做了明确的规定,但安全管理不善,制度不落实,甚至无章可循。

三、车辆安全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安全行车是运输企业车辆管理的主要任务和追求目标,也是我们每个管理者与驾驶员的共同心愿。要实现安全行车,光有良好的愿望是不行的,将愿望化为现实是要通过正确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来实现的。

车辆安全管理必须有超前意识,要在预防控制上做文章,下功夫。

“海恩法则”是一条从安全事故总结出来的规律,即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起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我们且先不谈这些数据的准确度,但“海恩法则”以事实告诉我们,严重事故是由轻微事故、事故未遂先兆和事故隐患所引发造成的,一句话,就是“事故背后有征兆,征兆背后有苗头”。在车辆作业中,把危机管理放在第一位,由被动付学费变为超前预防抓细节,把对结果的控制转向对过程的控制是相当的重要!因为事故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同“青蛙效应”一样,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若每一位员工都能时刻提高警惕,超前思考,预见事故的可能性,把隐患消灭在结果发生之前,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的发生。因为我们知道出了事故再来严肃处理教育,已是管理的失败。

预防控制就是要对可能影响安全行车的各个环节和各方面因素,有预见地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加以控制,来降低事故的发生。车辆安全控制要点是对影响行车安全的驾驶员、车辆、方法和环境四个要素加以预防控制。通过按年龄、文化、驾龄、性格等方面对驾驶员进行全面分析,查找“人险”,针对不同人群,确定不同的监控重点;按车辆使用年限、承担风险大小等因素,以设备管理为重点,查找“机险”。对车辆进行动态管理,随时跟踪车辆的运行状况;根据矿山井下路面状况、选冶化厂区、长途运输路线危险识别等,对路况进行评价,查找“路险”。采取的控制方法是严格执行流程化和模式化的管理;控制目标是实现安全行车。

1、对驾驶员的控制。

人是车辆作业的直接或间接参与对象,直接参与者是指驾驶员,修理工和管理者是间接参与对象,其中的直接参与对象--驾驶员是安全行车中最主动最活跃的因素,所以对驾驶员的控制尤为重要。

1)在安全意识方面,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学习和教育以及岗前五项准入、出车前教育和危险预知活动;狠抓车辆驾驶员的a、b、c分类管理,根据其年龄结构,文化技术素质,操作熟练程度,以及性格特征的不同进行分类,对其中重点(即有不安全隐患的)驾驶员要采取相应的监督措施,重点管理。

2)对驾驶技术一般和危货车辆及拉人车辆的驾驶员,在驾驶技术上、例保作业上及驾驶作风上进行带教,定期进行测评考核;

3)在驾驶作风方面,注重培养和控制驾驶员遵章行车的自觉性,对工作认真的态度,要求他们掌握自身的性格习性,把握好自控能力;

4)在驾驶适应性方面,对驾驶员在生理、心理上开展测试,结合行车业绩的分析,对驾驶员作出评估和合理建议。

5)交通安全管理重点是抓好事前预防、防患于未然,而事故预防必须采用一定的宣传教育手段去实现。

2、 对车辆的控制。

如果说驾驶员是决定安全行车的首要因素的话,那么车辆就是保障安全行车的重要因素。对于车辆,全面实施全员规范化标准点检和标准维护保养模式以及强化车辆的回队检查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防止车辆不正常损坏和非计划性检修,时刻保持车辆具有良好的技术状况。

1)通过认真推行三级点检,使得人人参与车辆管理。按照“定机、定点、定人、定方法、定标准、定周期”的原则,全力推行好点检体系的运行,杜绝车辆带病运行。

2)持续培养驾驶员认识例保作业的重要性,严格按照作业内容要求做好例保,每周组织车容车貌和车况检查,保证例保的质量,开展例保样板车的考核评比活动等;

3)对于危货车辆和拉人车辆,要建立专门的车辆检查、维护保养体系,并建立配套的制度体系、考核体系和评价体系,确保车辆始终处于完好状态。

4)要认真落实好驾驶员自检、设备员周检、责任区成员抽检这个行之有效的三级检查制度,确保车辆在良好的技术状况下运行。

5)抓好机动车辆的安全性评价检查,找出不良隐患、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车辆的安全技术性能。并做好车辆的日常维修和保养工作,使车辆经常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确保安全行车。

3、对方法的控制。

方法即是科学的流程和模式。运用标准化、流程化和制度化的管理原理,从制度建设、把握重点、激励机制、信息反馈、融洽关系、事故违章处理和科学管理等方面来开展预防控制管理。

1)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强调制度先行,制度的建立要有预见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要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并且制度要形成机制和流程。

2)在把握重点方面,要抓牢违章事故频率高的驾驶员及关键和要害岗位进行重点管理,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有重点的组织解决,对事故多发的路段要重点加强管理。

3)在激励机制方面,通过标杆驾驶员和标杆车辆评比、“星级”驾驶员评比、业绩考核等对优秀人员进行奖励,以此带动大家学先进,争先进。

4)在信息反馈方面,强调原始记录的管理,注重数据分析和评价,做到以小见大,举一反三,防微杜渐,从而来提高管理效果。

5)在融洽关系方面,从处理好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矛盾,适时改善驾驶员的工作休息环境,关心解决职工的疾苦和困难,营造团结、融治、活跃的氛围来做文章。

6)在事故违章处理方面。要及时对原因、责任进行调查分析,严格按章处理,适时验证整改效果,做到事故、违章“四不放过”。

7)在科学管理方面,充分利用车载gps仪和行驶记录仪,加强对车辆车速、行驶路线的监控。同时努力争取在矿山路和井下主要路段安装雷达测速仪,有效遏制超速这一造成行车事故的主要因素。

8)加强安全绩效考核力度,做到安全与经济挂钩。奖励安全行车标兵,处罚违章行车肇事个人;经常采取简报形式,宣传安全行车先进单位和个人典型经验;通报交通事故案例,以教育司机吸取教训。

4、对环境的控制。

车辆作业环境的控制包括实施时间隔离和空间隔离,对164个作业环境的梳理分析,制定有效管用的保命条款;在矿山井下实施“人动车不动,车动人不动”和红区准入,并积极推进巷道的修整、路面的平整、粉尘的治理和井下信息系统建设。作为服务单位来讲,虽然对以上方面没有实施的能力,但可以通过与主流程单位积极的沟通、协调和配合,及时消除影响行车安全的环境因素。

1)配合矿山单位,逐步建立井下车辆数字信息化控制系统和井下关键路段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井下车辆管理的及时性和同步性。

2)有效发挥现场调度和驾驶员的监督作用,第一时间掌握井下环境的变化,及时协调、督促矿山单位进行治理。

3)不断改进运行环境和道路条件。厂区道路和作业环境,要进行综合治理,要结合技术改造,逐步改善道路条件,以符合厂区物流运输安全规程的要求。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借助文化的力量,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人性化的安全管理新机制,这也就是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管理创新的出路。

厂区交通运输安全是相对、暂时的,不安全则是绝对、长期的,大家日常生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或多或少潜伏有危险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事故便会发生,而在另一条件下,事故可以不发生。我们做安全管理就是做条件转化工作。我们要谨记“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事故皆可避免”的方针,将不安全条件转化为安全条件,必将实现安全行车。

第2篇 安全管理机制的探索与创新

社会越发达,安全越重要。生产安全、社会安全和国防安全是社会发达的重要标志。企业生产安全对和谐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安全管理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百余年,成功的管理机制不乏有之。但是照搬移植到国内企业来,仍然很难起到理想的作用。这是由于文化差异的原因造成的。因此,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文化、民众、企业现状的安全管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1 安全管理通用的现行机制及运行

机制一词最早源于希腊文。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生物学和医学通过类比借用此词。机制这个概念用以表示有机体内发生生理或病理变化时,各器官之间相互联系、作用和调节的方式。人们后来将机制一词引入经济学的研究,用经济机制一词来表示一定经济肌体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关系及其功能。生产安全管理机制是指国家或企业内安全相关部门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关系。

我国大型煤矿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通用的现行机制是:企业集团和二级公司均设置有各职能部门和安全监察局;三级公司设有各职能部门和安监处;四级公司(煤矿)设置有各职能部门和安监科;五级是区队,设有安全区队长或技术员等。上述的一、二、三级公司的各部门都对四级公司(煤矿)实施各种形式的安全检查。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所谓“安全检查”是重复性的、走过场性的、无效性的。安全监管一竿子插到底式的安全检查,是一群人在看一个人或几个人干活,形成“一人干大家看”的局面。一二级公司经常组织名目频多的、轮番轰炸式的安全检查,且每次每级检查都直接到矿井去,矿井及其上一级公司根本没有时间来干自己应该干的安全工作,只能频繁的天天迎接检查、应付检查。不论那一级到矿井安全检查,总是“匆匆忙忙跑一天,走马观花看条线,去的都是工作面,忽视隐患一大片”。这也就是某些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庞大,安全管理人员众多,安全检查特别勤,安全事故照发的原因所在。这样的检查,实际上是一、二、三级安全监管人员都仅仅充当了“矿井”安全检查员,并且是重复劳动、重复检查,看到的可能是同样一个问题(也不一定是隐患),说法可能不同罢了。真正的安全隐患查出来的较少。这样的安全检查对基层的安全工作并非有益,甚至有害。从表面上看,是上级重视了安全,实际上是相对削弱了整体的安全管理工作。重复的检查是技术的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现行的安全检查机制如图1所示。

2  安全管理新机制探索

各层级做好各层级的工作。安全监管的上一层原则不应当替下一层或下二层干工作,大多数情况下最好不要一竿子插到底,那样不能调动下级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能促使下级的等待、观望、依靠、应付。针对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安全管理新机制。安全工作要达到“人人有责、系统抓、检查不重复、人员不浪费、压力层层有、严格事故前责任追究,落实安全关口前移”。安全机制设计合理,安全管理人员少而精,让安全检查人员“一变十、十变百、百变千千万”。形成安全管理人员和技术不浪费、安全检查不重迭的安全管理新机制。如图2 所示:

矿井(四级)一级负责全面安全检查,但突出重点是“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安装缺陷”、“管理缺陷”和“设计缺陷”等;

区域公司(三级)做好重点补漏检查,查矿井安全检查中存在的遗漏方面,一月一个安全重点的巡检,逐个消除重大安全隐患,保持某类的安全隐患消除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能再重复出现。

煤业公司(二级)重点做好大系统、设备配套方面和管理方面的安全检查,认真严格落实重大隐患和非伤亡事故的责任追究,安全关口前移。督查区域公司安全工作,帮助区域公司检查“系统缺陷”、“设备缺陷”、“管理缺陷”和“环境缺陷”等;

大集团(一级)做好安全督导工作。安全管理重在垂直考核;责任追究重在事故发生前;生产安全事故重在预防,重点突出安全关口前移。大集团注重寻找并推广下级机构的先进管理经验,查找下“一”级的“管理缺陷”;研究解决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研究深入检查的方法和排查安全隐患的方法;不断研究更新安全考核的办法,督促各层级做好安全考核工作,促进企业安全程度的不断提高。

2.1  用企业文化统一安全理念

企业文化建设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保障。搞好安全管理工作可以为建设企业文化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强化安全管理,河南煤化集团用企业文化的核心“用心做事,追求卓越”统一安全管理新理念----“从零开始,向零奋斗”;要求全体员工必须牢固树立“一切隐患都可控,一切事故都可防”的安全预控思想;在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中必须做到:“安全事故零目标、安全管理零缺位、执行制度零距离、生产组织零违章、操作过程零失误、隐患排查零盲区、隐患整改零搁置、系统运行零隐患、设备状态零缺陷、发生事故零效益”。把安全新理念向各级管理环节、人的行为、生产要素等方面延伸、细化,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实现安全理念与各项工作的有机融合。

2.2  机构健全人员精干

河南煤化集团内设立有安全监察局配备6人。对集团公司所属的煤炭、化工、冶金、电力、非煤矿山、装备制造、矿井建设、铁路运输等行业实施全面的安全管理。二级煤业公司设有安监局配备人数不超10人,另配有10人左右的安全检查小分队。二级化工公司设有安环部配备3~5人。其他行业和三级煤业公司(矿)设有安检处(科),配备专职人员5~20人不等。各区队、车间配有安全员。兵不在多在于精,将不在多在于勇,帅不在多在于谋。河南煤化集团的安监队伍健全,人员精干,管理方法得当,工作成绩显著。一年半来,全集团公司消灭了3人以上事故和煤矿瓦斯、水害事故的发生。

2.3  安全双基建设重在考核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什么工作只要“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生产安全管理同样如此。河南煤化集团以“双基”建设考核为总抓手,做好安全工作,为企业生产保驾护航。

安全“双基”建设,指的是基层建设和基础建设。

“双基”建设考核涵盖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的内容。每年或半年修改考核内容,把已经完善的工作内容不再考核,加上还需要完善的工作内容。一个阶段一部分重点的建设。建设好了形成习惯,巩固下来。

具体思路是:一二级安全监察局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机构、从企业垂直层面上,组织一级考核一级,层层传递压力;从本级横向层面上,考核部门(系统)的工作到位情况。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系统)的作用,落实安全工作“综合治理”。

具体方法是:集团公司安监局制定适应全集团公司的安全管理考核及兑现办法。认真严格推行“双基”建设每月百分制考核,建立了“集团----公司----矿(厂、车间)----区队----班组”五级安全考核体系,直至考核并兑现到每个员工。

安全“双基”建设考核结果,必须与下一级公司全部人员的工资30%以上挂钩,与下一级公司领导的当月奖励挂钩。考核要特别注重及时兑现。河南煤化集团安全管理实行正向激励措施,煤业公司和矿井以90分为基础,化工企业以95分为基础,考核得分每超1分奖工资总额的0.3%。逐级考核后,安全工资或奖励注重月月兑现到职工。通过安全双基建设的考核和兑现,把职工练好基本功、干好标准活、规范化操作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河南煤化集团通过安全“双基”建设的层层考核,公司的煤矿、化工等危险行业的安全程度、文明生产、员工技能、精神状态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安全有了保障。化工企业的“跑、冒、滴、漏”现象得到了治理,厂区异味问题基本解决,厂容厂貌焕然一新。通过考核,全体员工的技术创新积极性得到了空前提高,解决了企业多年来不能解决的安全技术和生产技术难题。通过考核,促进了安全工作的层层落实。制度再也没有假、大、空、套话现象,落实再也没有棚架现象。因为,考核方法是要对照制度去跟踪查看落实情况,要求闭合管理。如:二级煤业公司通风或机电部门制度规定:每月到矿井去检查一次。安全“双基”建设考核组针对这个规定,查看其到矿检查的记录、隐患整改通知单和整改闭合单,从隐患单和整改闭合单上选择某个矿的某几个问题,再到某矿去核查;核查矿井是否按“五定”原则进行了整改?整改的时间是否与闭合单相符?在核查的同时,检查发现在此方面是否还存在有其他安全隐患?如果存在有,说明该系统(部门)安全职责仍有不到位之处,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该部门考核得分就会低。通过类似的考核和检查,促进了系统(部门)和每级机构的业务水平、责任心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矿井和各部门安全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迈进。通过考核,形成了企业安全管理的合力,“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得到了真正落实。

2.4  安全关口前移重在落实事故前责任追究

等出了事故再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实际上已经晚了。安全关口前移就是要在事故没有发生前进行责任追究,即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发生非伤亡事故就要实行问责制,消灭人身伤亡事故于萌芽状态。

矿井检查出来的重大安全隐患由矿井自己组织追究,涉及到矿井无法解决的,报告上级协助解决;一二三级公司检查出来的重大隐患,原则上由本级负责追究。如果发生非伤亡事故的,根据事故等级分层级追究。通过事故前责任追究,也是安全隐患排查的过程,也是教育干部职工的过程,也是完善相应措施弥补漏洞的过程。如:河南煤化集团通过对中原大化公司一次非伤亡事故的认真调查和责任追究,引导中原大化公司安全管理适应了新机制,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安全知识水平得到了提高,企业干部认真履行职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提高,分公司和车间主动进行事故预想、排查和整改安全隐患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安全关口得到了真正的前移。

2.5  安全综合治理重在“抓系统、系统抓”

“系统”是指集团所属各级公司的业务部门。企业安全管理不能仅靠“安全监管机构”的单打独斗,要充分发挥各业务部门(系统)的功能和技术,要充分发动并依靠广大的职工群众,形成企业安全人人关心人人干的“人民战争”局面,安全工作才能真正搞好,企业安全形势才能真正好转。

企业的各系统(部门)的职责不是只管生产或运营,业务保安也是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系统的技术人员所熟悉的技术,实际就是围绕“安全高效”而产生的技术。因此,各系统不能等安监部门检查出了安全隐患,他们才去处理,而是应当各系统自己去发现本系统的问题,想方设法去整改、完善,达到安全运转的目标。

“抓系统”如何抓,安全监管机构建立对“系统”的安全双基建设考核和兑现标准,考核系统的管理制度和职责是否到位,月月严格考核到位,安全工作“系统抓”就可以得到有效开展,企业安全基础就有了保障。系统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如果被安监部门或其他系统检查出来、而本系统没发现或发现了没整改,那就是分管“系统”(部门)的失职,就是进行安全管理责任追究,落实“安全关口前移”,消灭事故于萌芽状态。

职责是否落实到位,不听汇报的怎样,主要看系统检查或排查的安全隐患情况、督促整改情况。抽查系统(部门)检查的问题是否形成了“检查-整改-复查-解决”的闭合程序。

3  结语

安全管理是一门学科,是需要认真研究的。安全管理机制的创新,是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探索的。安全管理创新的主题,就是围绕“安全关口前移”,把事后追究变成事前追究,运用某种方法为载体得到真正落实,企业安全工作就有可能搞好,企业安全就有保障。

安全管理创新机制在河南煤化集团的实践----落实事故前追究,抓双基建设考核兑现,通过对所属的煤炭、化工等高危行业实施后的一年半来看,新机制是适应的,效果是显著的。河南煤化集团涉及煤炭,化工,非煤矿山,冶金、矿建、轴承、装备制造、电力等众多行业。人员19万,煤炭产能已达7000万吨∕年。经营收入、资产总额双双突破1000亿元,利税超110亿元∕年,2009年比上年煤炭产量增长29.1%、利说增长24.44%。一年半来,河南煤化集团公司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0.07,企业全面消灭了一次3人以上事故,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第3篇 电力行业“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的探索与实践

1   概述

“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是国际上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通过推行“手指口述”——心想、眼看、手指、口述的工作方式,能够促使员工深思牢记安全操作过程及作业要领,是规范员工安全生产行为,落实安全技术措施的现场确认,确保安全生产的有效管理模式。

山东华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煤泥、煤矸石综合利用发供电企业,成立于2002年5月。下辖六座总装容量144mw的热电厂,以及44条110kv、35kv、6kv高压线路、3座35kv变电所、1座6kv开关站,担负兖州矿区供电、供热任务,拥有输电线路维护、热工仪表检测、电气试验、汽轮发电机组大修等装备设施和专业队伍,年发电10亿度、供热97万蒸吨。自2006年开始研究并探索“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在发供电行业中的创新性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2   “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的起源

“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源自于日本的“零事故战役”。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工作现场的死亡人数也曾逐年增加。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历了一个事故高发期,特别是1963年三池煤矿煤尘爆炸事故,导致458名矿工死亡;1965年山野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导致237名矿工死亡。为了有效遏制这种局面,日本自1973年起开始推行“零事故战役”——旨在解决工作现场职业健康和安全问题,确保工人身心健康,实现工作现场“零事故”和“零职业病”的战役,其实施方法就是“手指口述”法,通过30余年的努力,全国百万人工伤事故率降到2005年的7。

“零事故战役”由3个基本单元构成:其一是基本目标,就是“尊重人的生命”,即作为每个个体,无高低贵贱之分,其生命都是无可替代的,都不应在工作中受到伤害;其二是“零事故战役”实施的方法,主要包括“危害辨识、预防和培训”及“手指口述”法(它是一种手指目标物并出声确认的方法),参加人员包括企业的工人、管理人员等各阶层,通过对工作场所风险的预先识别和确定控制措施,达到健康和安全的预期;其三为执行环节,通过全员参与,建立积极、主动、和谐的工作环境;通过危害辨识、预防和培训等方法的日常应用,使安全预防意识深入人心,在具体工作中实施并成为人们的行为习惯,最终使企业达到安全、质量和产量完美而和谐的统一。

3   国内“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的应用情况

“十五”期间,我国颁布实施《安全生产法》和一系列法律法规,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改革调整国家安全生产监管体制,确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出台一系列经济政策,加大安全投入;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事故多发的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专项整治,依法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趋于好转。“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和“工矿商贸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两个综合反映安全生产状况的规划指标首度出现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国家统计局在《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也首次将上述两个综合指标和“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和“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两个专项指标纳入国家统计指标体系。 这些标志着从“安全生产”到“安全发展”这一理念的变化,“安全发展”概念首度出现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重要文件里。

尽管如此,我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统计表明:2005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717938起,死亡127089人。2001~2005年,全国平均每年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15起、一次死亡10~29人特大事故117起。2005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134起,其中煤矿58起,发生了百人以上的矿难4起。

作为高危行业之一的中国煤炭生产企业,近年来重大事故频发,事故发生的原因大多数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安全管理混乱造成的。随着国家和地方在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执法的加强,以及事故责任追究力度的加大。目前国内一些大中型国有煤炭生产企业自动自发地从生产矿井开始推行“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并在国有煤炭生产企业呈现逐渐推广和从矿井延伸到地面生产经营单位的发展趋势。

煤炭行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

4   电力行业开展“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的必要性

中国目前的安全管理情况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很相似,只要很好地借鉴世界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中国目前的安全管理状况将在短时期内取得明显成效。

按照现代安全管理理论,所有事故的直接原因都可以归纳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享有“全球最安全公司之一”美誉的美国杜邦公司是当今西方世界200家大型化工公司中的第一大公司,其业务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00多家子公司、联合公司,雇员约有20万人,产品超过2000种,年销售总额超过270亿美元。该公司保存着自1911年以来的所有安全操作记录,通过对可记录的损工事件的原因分析和统计得出:96%以上的事故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如不用劳保用品、不当反映、所处位置危险、使用不当工具、工作场所杂乱无章等。这些原因均是人的行为,不是技术因素。

电力行业发生的事故绝大多数也是因为人的误操作和现场安全措施未落实造成的。既然如此,规范人的安全行为和现场安全措施的落实确认工作至关重要。电力行业开展“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有无必要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

电力行业电气操作一直严格执行“唱票监护复诵”制度,单人操作也要高声唱票复诵。操作过程中按照操作票填写的顺序逐项操作,每一步操作前先进行确认、操作后再检查确认无误做一个“√”记号,全部操作完毕后进行复查。而且电业安全规程明确监护操作时,操作人在操作过程中不得有任何未经监护人同意的操作行为。

实际上,“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与电力行业电气操作一贯倡导的“唱票监护复诵”制度一脉相承。如何将“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用于电力行业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值得我们探索。

5   电力行业实施“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的探索

山东华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实事求是、科学管理、力戒形式、确保实效”的原则,力求“简化、简洁、准确”。按照“先易后难、先重点后次要”的顺序,采用“先试点运行,再总结、完善、推行”的方法,对岗位、设备、设施、工艺程序及作业现场等逐步实行安全确认管理。结合电力行业“两票三制”管理制度,华聚能源在全公司范围内下列安全生产工作中推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岗位工作交接班、巡回检查、倒运系统操作、系统设备的正常起停机操作、操作作业和施工作业的安全措施卡、安全评估卡实施“手指口述”安全确认。具体做法如下:

5.1   加强组织,强化领导

华聚能源成立以总经理、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为副组长、总部机关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推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的组织、协调、检查、指导等工作,由公司安监部门牵头组织生产、技术、企管、党群部门具体负责推行工作。公司领导及各部门按照安全包保督察分工,对安全生产包保的下属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督导。下属生产经营单位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结合各自的安全生产实际工作,具体负责实施“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

5.2   广泛宣传,全面发动

公司各级党群部门,利用各类宣传手段,大力宣传推广“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的重要意义和典型经验,营造浓厚的推进氛围。既要积极推行,又要保证现场安全生产,做到“两不误、两促进”。使“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尽快融入到公司日常安全生产工作中,实现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不断创新发展。

5.3   选点试行,总结经验

华聚能源公司选择下属东滩电厂、输配电分公司的变电所为试点,先行一步推行“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结合电厂、变电所的实际情况,制订实施意见,明确推行范围、执行标准。电厂实施过程中,在发电车间电气专业运行岗位首先试行,总结完善后推行到各生产检修岗位。东滩电厂、输配电分公司结合本单位实际,组织技术人员编制切实可行的“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的规范标准。并将规范标准的具体内容,纳入安全技术培训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演练,做到口述准确、动作规范。同时在试行中发现问题,及时修订、补充、完善。

5.4   现场推进,全面推广

在东滩电厂、输配电分公司取得实际经验后,公司及时组织召开 “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现场推进会,组织现场观摩、播放示范录像、介绍典型经验、查找工作不足、改进提高水平。同时整理材料,形成汇编,发放各单位借鉴参考,在全公司生产作业场所及生产作业岗位全面推行“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

6   结语

如何结合电力行业安全生产实际,探索开展“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山东华聚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半年多的前期调研和研究,经过半年多的运行实践表明:电力行业实施“手指口述”安全管理确认法,在电力生产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对设备、设施、工艺程序及岗位、作业环境等逐步实行安全确认管理,对于规范人的安全行为,防止作业性违章、指挥性违章、管理性违章,现场落实安全技术措施,杜绝安全生产工作的“三惯”,更好地促进电力安全生产、强化安全基础工作、深化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防范事故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示范意义。

第4篇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情况介绍及分析探索

随着集团升特以来,集团对现场安全文明管理做了大量的细致的工作,对广大职工进行了全方位的安全培训考核。制定并细化了安全文明管理制度,使安全管理制度更具人性化,更好的服务于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但是,经过近两个月的实施,发展很多工地,安全隐患依然较多,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根据本项目实际,结合集团相关安全制度规定。项目部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进一步整改和落实,加强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一、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他们的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性。

一是进一步强化项目部管理人员的“我要安全”的主观意识,通过示范,带头效应,奖惩等方法使项目部管理人员主动的,有意识的去自觉管理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二是加强项目部与配属队伍的联系沟通,做好班前,班中,班后的安全文明教育培训工作,鼓励项目部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进行一对一教育,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手把手,面对面指导,进一步增强配属队伍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的主动安全意识。三是规范项目部安全自检制度,加强项目部巡检与配属队伍自检相结合制度,定期定时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力争做到施工现场无隐患。四是针对当前配属队伍工作人员现状,加强配属队伍管理教育的同时,通过鼓励,诱导,奖惩等措施提高配属队伍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的主动安全意识,争取让施工人员做到“我想安全,我要安全,我去安全”工作境界。

二、进一步规范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程,做到全方位全时域安全生产,不留死角。

根据集团及分公司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程,结合项目部施工现场实际,进一步制定并规范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管理规定,力争做到有规可依,有规必依。一是根据现场情况认真组织重大危险源分析,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制定实施细则,做到一对一排查,一对一管理。二是根据现场危险源分析及隐患排查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各种危险源风险控制规程及操作方法,并定期组织培训,进行手把手教学,做好全员参与,全员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三是细化定期检查,巡检,自检制度,加强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现场配合协作,坚决杜绝“交班”现象的出现,做到人人管安全,人人心里有安全。四是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及风险分析交流会,鼓励广大施工管理人员踊跃发言,集思广益,共同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献言献策,提高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文明管理意识。

三、进一步明确奖惩制度,做到奖罚分明,落实坚决。

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在工程建设施工当中是重中之重,没有安全,任何事都无从谈起,根据集团及分公司的指示安排,在做好鼓励、教育、培训的同时,制定采取强有力的奖惩制度也是十分的必要。俗话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通过有效的奖惩手段去管理、约束、警示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也是非常的必要。目前,项目部都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缺乏有力的奖惩实施手段,赏罚不清,执行不严,造成了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成了鸡肋。落实奖惩制度一是要做好现场管理人员及配属队伍的思想工作,通过制度解释,奖惩公开,量化合理等方式让全体现成施工管理人员自觉的接受执行,二是积极鼓励监察举报制度,促使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相互监督,协作规范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施工行为。三是加强沟通,使现场全部人员通晓安全管理奖惩方法,和量化标准,做到以奖罚促管理,以管理促安全,从源头上杜绝重施工、轻安全的思想冒头。从思想上增强广大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及时排查安全隐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针对目前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结合集团及分公司的安排部署,项目部积极分析排查安全隐患,加强项目部人员及配属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严格落实现场巡检、自检、奖惩制度,鼓励管理人员及配属队伍积极主动的进行安全隐患分析排查,自觉的在安全环境下工作,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项目工程的顺利进行。

第5篇 广州蓄能水电厂工作安全管理探索

广州蓄能水电厂a厂(以下简称“广蓄”)4×300mw抽水蓄能机组成套机电设备由法国引进。建厂初期,聘请法国人担任第一任厂长及各生产部门的部长,同时,香港中华电力公司也委派了十多位员工参与电厂管理,这样,就带来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观念及电厂管理经验。

广蓄以部颁《安规》为基础,参考了法国电力公司《工作安全条例》及香港中华电力公司的做法,结合广蓄人员精简的特点,制定了工作安全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原则上符合部颁《安规》,但在具体做法上有所不同。

下面简单介绍这一管理模式。

1 工作安全等级资格授权制度

电厂每位员工根据职位都有相应的工作安全等级资格授权,员工只能在相应的工作安全等级资格授权的范围内做相应的工作。

安全等级资格分类及说明如下:

h1-可进行高压设备之电气作业;

h2-高压设备之电气工作负责人;

h3-可进行高压设备之电气安全措施工作;

l1-可进行低压和甚低设备之电气作业;

l2-低压和甚低压之电气工作负责人;

l3-可进行低压和甚低压设备之电气安全措施工作;

m1-可进行机械类各种作业;

m2-机械工作负责人;

m3-可进行机械类工作之安全措施工作;

w1-可进行土建工程作业;

w2-土建工程工作负责人;

w3-可进行土建工程安全措施工作;

r-可参加维修、试验及检查等方面的工作;

t-可进行带电作业;

s-具有运行隔离、恢复操作监护权;

i-具有签发工作票资格。

例如;运行值长安全等级资格为电气方面h3―l3―l2r―l2t―s,机械方面m3―m2r―s。

电气技术员安全等级资格为电气方面h2―l2―l2r―l2t,机械方面m1。

机械技术员安全等级资格为电气方面h1-l1,机械方面m2。

安全等级资格授权每年由安监部门根据职位变动情况调整,个人签名确认。

2 工作安全文件管理制度

2.1 工作安全文件分类

工作安全文件分为工作通知、工作票、工作许可证及电气高压试验许可证(以下简称试验许可证),不再分类为电气第一种工作票、电气第二种工作票及热力机械工作票。

2.2 工作安全文件格式设立项目

对每一类工作安全文件格式规定了必须包含的相关项目。

②风险声明是指工作如有跳闸、负荷限制、火灾、高处坠落、窒息等风险,则必须声明,以引起各方高度重视,并采取进一步的安全措施。

③工作中断、转移记录项目包括:交还时间及签名(原工作负责人)、收回时间及签名(值长)、重发时间及签名(值长)、接受时间及签名(原工作负责人或变更后的工作负赠人)。

2.3 工作申请程序、说明及特点

工作负责人接到工作任务后填写工作通知,经过工作票签发人签发后,提前送到运行值长处,由运行值长签收,运行值长如发现通知中有明显的错误,则坚决退回,并要求重新填写工作通知。运行值长根据检修计划、运行情况等考虑如同意做该项工作,则参考工作通知中要求的工作条件及安全措施填写工作票(工作许可证、试验许可证),并做好安全隔离措施,办理工作许可开工手续。工作负责人、工作票签发人对工作通知的正确性负责,运行值长对工作票、工作许可证、试验许可证的填写与执行的正确性负责。

区分使用工作票或工作许可证以该项工作是否需要做安全隔离措施并上锁为标准,凡需要做安全隔离措施并上锁的工作,就使用工作票,反之,则使用工作许可证。试验许可证只适用于电气高压试验工作,对于同一电气连接部分,既有检修工作,又有电气高压试验工作,发出试验许可证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先收回工作票。办理工作票中断手续,然后才能按试验许可证安全隔离措施要求做好隔离措施,办理试验工作开工手续。只有待试验工作完成,试验许可证办理结束,并按工作票安全措离要求做好隔离措施后,才可重新发出工作票,继续进行检修工作。

这样做的优点,一是区分使用工作票或工作许可证的界限简单明确。二符合工作负责人与工作许可人的特点。一般来讲,工作负责人对具体设备比较熟悉,但对系统、运行方式不太熟悉,填写出来的工作票很难规范,作为工作许可人的运行值长,对系统和运行方式比较熟悉,填写出来规范性相对较好。所以,先由工作负责人填写工作通知,运行值长根据工作通知中要求的安全措施等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后再填写正式的工作票(工作许可证/试验许可证),这样比较符合工作负责人与工作许可人的特点。三是单独设立试验许可证后,当在同一电气连接部分,既有检修工作,又有试验工作时,检修工作与试验工作的转换、安全措施的更改、前后工作顺序的安排,就有根有据有签名,避免在进行电气高压试验工作期间,由于联系失误,检修人员继续进行检修工作,发生触电事故。

3 操作票管理制度

如果出现工作票、试验许可证安全隔离措施栏内容写不下的情况,则注明“具体安全隔离措施详见此工作票(试验许可证)有关附页”,隔离操作完成后,操作票作为工作票(试验许可证)的附页,用订书机将其与工作通知、工作票(试验许可证)订在一起,组成一份完整的工作凭证。

广蓄规定隔离操作尽量使用标准操作票,标准操作票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组织运行值长按系统,按设备编写;二是以前为一些特殊检修隔离操作而编写的经操作后没有问题的操作票。经运行部长审批后的标准操作票输入电脑,用时调出标准操作票并打印来之后,值长对照设备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审查,然后才能操作。

如检修工作范围小,则在标准操作票多余的操作项后注明“不执行”,并在备注栏内注明不执行的原因;如检修工作范围大,则在标准操作票后另附补充操作票,补充操作票上的操作项一般不超过10项。

标准操作票尽量覆盖所有可能出现的设备检修隔离操作,虽然编写量大一些,但一劳永逸,因为如果没有标准操作票,当接到操作任务后,再临时考核写操作票,反而容易出错。

另外,运行部每年组织力量对已有的标准操作票进行审查和补充,定期组织运行人员学习考试,使其熟悉所有标准操作票和确保检修人员安全的隔离措施、原则等。

4 工作安全钥匙管理系统

根据南非国际职业安全协会(nosa)“安全五星”管理系统专家统计分析观点:在工伤事故中,由于设备、环境因素导致的工伤占20%,由于工作人员本身因素导致的工伤占80%;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有多有少,安全意识有强有弱,工作时的精神状态有好有差,一些人很难做到时时处处都按规定去做,所以,防止这些人出事的最好办法就是设备上锁,层层设防,不给这些人出事的机会。

广蓄的工作安全钥匙管理系统包括设备

上锁及检修工作安全钥匙箱上锁两个方面。

4.1 设备上锁

广蓄规定在做安全隔离操作过程中,所有阀门、500kv隔离刀闸18kv/6kv小车式开关、400v辅机电源开关等,一经安全隔离操作,则必须全部上锁,其中阀门可用塑料链条缠绕操作手轮与管道之后上锁。每把钥匙和锁都用数码冲打有对应的号码,上锁后将锁号登记在操作票上的锁号栏内。另外,广蓄的主变、电动发电机组、厂用变等电气设备设有严密的机械程序闭锁装置,对于防止误操作起到重要作用。

4.2 检修工作安全钥匙箱上锁

(1) 首先设有一个钥匙箱,该箱再分成许多小格,小格的门上编有号码。

(2) 同一检修设备进地隔离后所收集的钥匙放入一格内,每了出一张与该检修设备有关的工作票,就在格门上加一把锁,其钥匙随工作票交给工作负责人。例如1号冷却水泵检修,泵本体与拖动电机都有工作,发现了机械和电气两张工作票,其隔离阀门、电源开关等上锁后的隔离钥匙放在b2格内,格门上两把锁,两把钥匙分别保存在电气和机械工作负责人手中,必须等到电气和机械检修工作全部完工,工作票办结束后,才能收回两把格门钥匙,打开b2格门,取出隔离钥匙解除隔离措施。

这样做的优点一是由于解除隔离措施的控制权掌握在工作负责人手中,检修人员比较放心;二是易于运行人员掌握各工作面的工作进度,避免运行人员因疏忽大意忘记了工作地点还有人在工作却解除隔离措施,启动设备,造成检修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这种做法特别适合于保护多专业、多班组工作人员在同一机电连接设备,如水电厂的水泵、水轮发电机组,火电厂的泵与风机、静电除尘装置、输煤皮带等设备上检修时的人身安全。

5 结束语

广蓄机组投产8年以来,没有发生工作人员人身伤亡事故,证明实行这些制度和做法对于保证检修人员工作安全,尽量减少运行人员误操作,是行之有效的。

第6篇 对安全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陕煤彬长矿业集团煤化工分公司成立于2009年3月,是陕煤彬长煤化工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主体。该项目含年产400万吨原煤矿井项目和18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矿井项目已开工建设,煤制甲醇项目现处于前期工作阶段。

矿井位于彬长矿区东部,行政区域属咸阳市彬县管辖。矿井井田东西宽10.22km,南北长10.81km,面积87.39km2,地质储量7.29亿吨,可采储量5.07亿吨,年设计生产能力400万吨/年,井筒采用立井开拓方式,主采4#煤层,项目建设期5年。矿井于2009年3月开始施工准备,同年10月正式开工。目前,主、副、风三条井筒已落底,进入平巷施工阶段;地面生产系统全面开工;浴室灯房联合建筑、办公楼、职工食堂、1#职工宿舍等办公生活设施年内可交付使用。预计2013年底项目建成投产。

根据分源法预测,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480m3/t,绝对涌出量为47.136m3/min,属高瓦斯矿井。井筒开凿以普通法施工,主、副、风井均要通过厚度达260米的洛河组强含水层,井筒开凿过程中,实际涌水量远大于井检孔预测数据,平均涌水量为90m3/h,有时高达115 m3/h,普通法施工难度大。项目建设期内,安全生产的风险、隐患、压力主要来自于涌水量大和瓦斯涌出量大。因此,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重点是矿井项目建设的现场管理,是“一通三防”和防治水管理。

公司成立以来,在陕煤化集团、彬长矿业集团的正确领导下,在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连续两年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目标,连续两年被评为彬长矿业集团先进单位,并多次在彬长矿业集团安全知识竞赛、班组安全建设和岗位“双述”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进行的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一、安全源于深刻的思想认识

我们都知道,安全生产事故除了极少数是由不可抗拒力引起的以外,绝大多数都是人为的事故,或者说是责任事故。和其他的事物一样,对安全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仍然是人,是人的思想、人的认识。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安全生产隐患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就在你身边、眼前、手上;你看得见、摸得着、测得到。你对它漠然视之,隐患就会发展为事故;你对它敬畏有加,在思想上极端地重视它,你就能发现它、整治它、排除它,就能在萌芽状态把它给“跌”了。因此,抓安全生产管理,不能就事论事,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常常强调:要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塑造本质安全型员工。《大学》中有这样一句话:“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什么是“本”?什么是“始”?做好人的思想工作,提高人的思想认识,致力于塑造本质安全型领导班子、本质安全型管理团队、本质安全型员工队伍,是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目标的前提、基础和根本。归根结底一句话:安全生产管理本质上是思想层面、精神层面、文化层面上的工作。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在煤化工项目建设中,自始至终把安全生产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通过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特别是国发23号文件,通过加大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生产管理力度,通过认真贯彻落实陕煤化集团、彬长集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通过建立健全一把手负总责、部门按职能负责、施工单位和监理公司依合同、协议负责的“四位一体”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通过强化全员安全生产知识和岗位安全技能教育培训,通过以“一通三防”、防治水为重点,深入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强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安全基础管理考核工作,使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和广大干部职工清醒地认识到安全是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的综合反映。讲政治,安全就是最大的政治;讲效益,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讲责任,安全就是最大的责任;讲福利,安全就是员工最大的福利。为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年年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思想认识基础。

二、安全源于健全的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安全文化乃至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全管理的依据,是执行力的保障。我们公司在坚决贯彻执行陕煤化集团、彬长集团有关煤化工项目的决定、决议、指示和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结合公司实际和项目建设需要,以安全基础管理与考核、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为重点,不断建立和健全公司自身的规章制度体系,公司成立两年以来,制定并下发了100多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使公司安全生产管理走上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轨道。

煤化工项目由煤矿、化工两个子项目组成,安全生产涉及到煤炭、化工两个行业。针对煤化工项目煤化一体化的特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既要体现共性,把握不同行业安全生产的普遍规律和共同要求,制订综合性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又要体现个性,区分不同行业安全生产的特定情况和特殊要求、制订专业性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一是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以与彬长集团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进行年薪考核和执行公司领导值班跟班、下井巡查和公示制度,落实安全生产一把手负责制和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制。以与安全监管部门和其他部门按职能签订年度目标任务书等形式,规定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班组安全建设和岗位“双述”活动,明确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依法、依合同对各施工单位、监理公司进行安全生产管理,通过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工地创建等活动对各施工单位、监理公司进行安全生产管理;通过制定安全检查、安全考核奖惩等制度对各施工单位、监理公司进行安全生产管理,把安全生产责任制向各外协单位延伸。形成了公司领导班子、各部门、各岗位、各外协单位“四位一体”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使安全生产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二是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例会制。公司坚持了一天一次调度会和一天一次项目经理点名制度,坚持了每周一次监理例会和一次部门工作汇报会、每月逢“3”进行三次安全大检查和逢“5”召开三次安委会会议。及时传达学习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案例通报和重要文件;安排日常安全事务和重点工作,处理安全隐患预防、排查、整改等事项,预防突发安全事件和重、特大安全事故;审定安全文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审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谋划开展群众性安全活动;分析总结上一阶段安全生产工作和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安全生产工作。坚持了一季度一次安全基础管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自查并迎接彬长集团检查考核,按季度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集中整改提高;坚持了一年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对全年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和回顾反思,对下年安全生产工作提出目标任务和思路措施。

三是建立和健全安全规划、计划制。制定并执行安全文化建设中长期规划,注重安全工作的前瞻性、全局性、长期性,把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体系中去,在该体系中进行谋划安排。制定并执行安全工作年度计划和月计划、按周、按天明确安全工作重点,并与绩效考核挂钩,既对煤化工项目予以通盘考虑,同时也针对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进行统筹安排,重点放在日常性、当前性、基础性安全管理工作上。

四是建立和健全安全考核奖惩制。坚持责权利相结合,风险与利益相结合,考核与奖惩相结合,建立和健全各种安全管理考核奖惩制度和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

三、安全源于科学的体制机制

安全管理体制是企业安全机构设置和安全管理权限划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制度,是企业有关安全管理组织形式的制度。在安全管理体制建设方面,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结合公司的实际和煤化工项目的实际,以“精干、高效、前瞻、务实”为原则设立安全机构、确定人员编制、配置安全资源、划分安全权责。

(二)成立公司安委会,总经理任主任,公司其他领导任副主任,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出任,安委会办公室设在安全部门,安全部门负责人出任办公室主任。

(三)成立了公司安全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书记任组长,成员由各部门负责人出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党支部,支部委员出任办公室主任。

(四)我公司成立后,最早设立的部门是安监部,最先任命部门经理的是安监部,适时配备和不断充实专职管理人员的也是安监部。在安监部对公司安全生产进行综合性监管的同时,根据项目建设的需要,及时设立了通风部、工程部、机电部等业务部门。根据部门职能,以专业对口为原则,明确公司所有部门的安全管理权责。对公司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专业化、精细化、系统化管理。

机制就是制度加方法或者是制度化了的方法。在安全管理机制建设方面,我们除了如前所述,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例会制、安全规划计划制、安全考核奖惩制外,还重点建立了安全隐患预防、排查、整治、处理机制。

我们根据项目建设现场及办公生活区可能存在或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和各管理主体的权责范围,科学地划分并落实公司各部门、各级管理人员、监理公司和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安全隐患预防、排查、整治、处理的责任,并进行检查、考核和奖惩。

在预防方面,作为新上项目,在前期工作期间和建设期间,我们按照国家规定的安全生产准入前置条件的要求,严格执行安全标准核准制度、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按照国家规定的“三同时”要求,把包括安全监控设施和防瓦斯等有害气体、防尘、排水、防火、防爆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按照国家规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要求,选用先进适用的技术装备,设计、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一言以蔽之,我们在项目的设计、建设过程中,就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以满足安全质量标准化要求的先进适用技术、装备、设备设施、物质材料和优良的工程质量,实现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本质安全型企业的目标。

在排查方面,以施工现场管理为重点,安全检查做到过程细、项目全、无死角、不漏项,重点查处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三违”现象和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等“三超”行为。

在整治方面,做到“五落实”即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任务,并进行建档登记,整改完成经验收达到整改要求后方可予以销号。

在处理方面,在做到 “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严肃处理不放过,广大职工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的同时,还要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一事故一分析一处理,处理事故不过夜,对有关责任者,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及本公司有关规章制度严肃处理;坚持把“小”事故当“大”事故处理,增强“小事故也能导致大灾难”的意识,严防任何性质的事故反复发生;坚持把隐患当作事故处理,加大隐患预防、排查、整治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三违”、“三超”回头率,从思想上、行为上杜绝“三违”、“三超”现象的发生,从源头上、根本上对隐患、对事故进行围追堵截。

四、安全源于突出监管重点

安全管理工作要面面俱到,不能放过哪怕是细微末节的任何安全隐患。更要突出重点,合理地配置有限的安全管理资源。在建矿井项目安全管理的重点在施工现场,现场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井筒开凿工程和贯通工程,井筒开凿和贯通工程安全管理的重点在防治水和“一通三防”。

(一)突出地抓好防治水工作

在建矿井三条井筒开凿都要通过洛河组强含水层,该地层一是厚度大,达到260米;二是涌水量大,平均为90多m3/h,有时高达115 m3/h。通过洛河组时,除了要预防透水、突水等水害事故外,由于涌水量大,对井壁的侵蚀破坏严重,还要预防片帮、抽帮、冒顶等事故。因此,普通法施工通过洛河组工期长、难度大、安全压力大,防治水工作极其重要。

为此,我们采取如下积极有效的安全措施,确保三条井筒开凿全部按期安全通过洛河组:

一是以陕煤化集团、彬长集团2010年工作会精神和矿井井筒开凿现场办公会精神统一思想,坚定普通法施工的决心和信心。

二是成立了公司防治水领导小组,形成了本公司、施工单位、监理公司和中国矿大四位一体的防治水管理体系,专人、专班负责防治水工作。

三是高度重视防治水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了防治水四项管理制度,按规定编制五种图纸和建立十五种基础台帐。

四是贯彻落实“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十六字方针和“防、堵、疏、排、截”综合治理措施,针对文家坡矿井井筒水文地质实际情况制订、实施防治水应急预案并进行了多次演练,建立安全、高效、可靠的排水系统,当发现透水、突水、雨水倒灌预兆时,坚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并及时处理,排除隐患。

五是制定并严格执行了《煤化工分公司领导干部现场巡查带班制度》、《煤化工分公司领导带班现场交接制度》、《煤化工分公司领导干部现场巡查带班档案管理制度》以及配套的公示制度和工程技术人员、监理旁站制度,切实加大对安全生产、工程质量和防治水工作的现场监管力度。

六是与中国矿业大学进行防治水技术合作,在风井井筒开凿中进行工作面预注浆试验,在主、副井进行壁后注化学浆试验,并先后取得成功。通过对比试验,针对不同的水文地质情况制定最合理、最有效、最经济的防治水方案,采取边注浆、边探水、边掘进的方法和综合治理措施,保证了三条井筒于2010年8月全部按期安全通过洛河组,并于2010年12月全部按期掘进到底。

矿井井筒开凿以普通法施工,三条井筒全部按期安全通过洛河组强含水层并掘进到底,在保证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的基础上,与冻结法比较,有效地缩短了工期,明显地降低了投资成本,并实现了效能监察成果941万元,同时为同类矿井以普通法施工突破强含水层探索了科学、有效的方法和积累了值得借鉴、推广的经验。

(二)突出地抓好“一通三防”工作

矿井属高瓦斯矿井,三条井筒开凿过程中共要揭9层煤,同时,井筒贯通过程也要在煤层中进行,因此,“一通三防”工作,特别是防瓦斯工作极其重要。

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确保井筒安全揭煤:

一是成立了以公司总经理任组长的揭煤领导小组,加强对揭煤工作的领导。

二是结合三条井筒各煤层的实际情况,分别编制并严格实施了有针对性的《井筒揭煤施工组织设计》和《煤层瓦斯防治技术实施方案》。

三是召开揭煤专题会议,形成《揭煤专题会议纪要》,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在揭煤期间的职责、任务和工作要求,并严格执行。

四是邀请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专家提前进驻现场,从技术上负责揭煤工作。

五是揭煤当日,公司领导率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坚守揭煤现场,组织指挥揭煤工作;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专家、彬长集团救护队人员及设备到达揭煤现场,负责揭煤技术指导和瓦斯检测防治工作。

通过采取上述得力措施,三条井筒9个煤层全部按期安全揭煤。

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确保井筒安全贯通:

一是成立公司“一通三防”领导小组,建立和健全“一通三防”责任制和有关规章制度,结合井筒贯通工程实际,制定并实施《施工组织设计》和《煤层瓦斯防治技术实施方案》。

二是增加安监部人员编制,壮大安监队伍。

三是成立通风部,配备专职管理干部和管理人员,从生产性矿井调入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瓦检员,建设政治素质好、技术水平高、安全责任意识强的瓦斯监测防控队伍。

四是配备先进实用的瓦斯监测防控设备。

五是建设瓦斯抽放站,对瓦斯进行综合治理和综合利用。

六是建设“六大系统”,从技术上、装备上为建设期内井筒安全贯通及投产后安全生产予以可靠保障。

五、安全源于系统的教育培训

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从根本上要求塑造本质安全型员工。企业的安全工作从“要我安全”的被动管理模式,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自主管理模式转变,是一种质的飞跃。要让员工真正做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除了要养成强烈的安全意识外,还要练就过硬的安全本领,即要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特别要注重对员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岗位安全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持之以恒的、系统的教育培训,使全体员工都成为本质安全型员工,一个都不能少。

(一)系统地开展全员教育培训工作

2010年,公司以内外结合的方式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外部培训以各种资格证培训为重点,全年外出培训50多人次。其中:安全生产管理岗共培训22人,培训率达到100%,特殊工种6人,全部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内部培训以提高全员安全知识水平和岗位安全技能为重点,以周三、周五全员学习为主阵地,严格按公司年度、月度培训计划执行并进行考试和考核。公司全年共开展全员培训200多课时,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24期。公司全员学习培训的创新模式和明显成效得到了彬长集团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被兄弟单位学习借鉴。

公司建立的周三、周五全员学习制度,是指每逢周三、周五,晚7时至9时,利用2个小时时间,以煤矿三大规程、“一通三防”和防治水专业知识和技能为重点,全员集中学安全知识、业务知识和管理知识。使全体员工通过组织的系统化、计划的系统化和内容的系统化为特色的集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掌握安全本领,从而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煤化工项目的建设期长达五年,企业的存续期更是长达百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在企业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将不断面对新形势,面对新问题。我们认为,员工不学习就会落伍,最终被企业淘汰;企业不学习,就会丧失竞争力,最终被市场淘汰。因此,全员学习决不能搞短期行为,而是要长期坚持,不断创新。要把周三、周五全员学习内化于心,强调自觉性;外化与行,强调组织性;固化于制,强调实效性。学习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此,针对项目建设期内的主要工作是矿建、土建,我们组织全体员工着重学习矿建、土建安全知识、业务知识,有效地提高了新员工的岗位技能,有效地更新了老员工的知识结构,使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履行职责,并能在安全生产、基本建设会战等日常管理、现场管理活动中,预防、排查、发现、整治安全生产隐患和工程质量问题。从而确保了自开工以来至今,公司没有发生任何安全生产事故,任何环境污染事件,任何工程质量问题,为全面完成公司当期各项目标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重点地开展班组安全建设和岗位“双述”活动

2010年,公司重点开展了班组安全建设和岗位“双述”活动。公司参加彬长集团安全知识竞赛,获得第一名;参加岗位“双述”决赛,3人获得“十佳”称号。

公司在开展班组安全建设和岗位“双述”活动方面有如下几点值得保持和发扬:

一是领导重视。成立了公司岗位“双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召开专题会议传达贯彻了陕煤化集团、彬长集团有关文件精神,制订了工作计划,明确了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任务;

二是目的明确。“爱岗敬业”基于对自身岗位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双述”的本质就是要明确岗位工作职责、界定岗位工作权限、规范岗位工作流程、制定岗位工作标准、提炼岗位工作理念、提升岗位工作绩效,最终真正实现“因事设岗、以岗谋人、人岗合一”的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

三是精心组织。岗位“双述”是一项群众性活动,也是一项要用较长的时间真抓实干才能见成效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针对岗位“双述”活动的特点,公司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四是锐意创新。抓重点:抓重点人,以党员和优秀团员青年为重点;抓重点岗位,以6个“双述”示范岗为重点,做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抓结合:把“岗位描述”和“手指口述”结合起来,通过“岗位描述”使“手指口述”内容丰富;通过“手指口述”使“岗位描述”生动活泼。把岗位“双述”和“安全生产年”、“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活动、“争先创优” 活动结合起来,以“争先创优”的精神推动岗位“双述”工作,通过岗位“双述”深化安全生产和“争先创优”活动。抓培训:以“内外结合、以我为主”的模式开展岗位“双述”培训。一方面积极参加彬长集团岗位“双述”培训,并组织员工到兄弟单位观摩学习;另一方面以周三周五全员学习为主阵地,把周五晚2小时学习时间专门用来进行全员岗位“双述”培训和演练,帮助每位员工针对自己的工作岗位,在写好岗位说明书、设计好“手指口述”方案的基础上,都能脱稿并纯熟地进行“岗位描述”和“手指口述”。抓演练:分部门演练和公司集中演练相结合;在岗演练和上会演练相结合;演练和比赛相结合;领导点评、员工互评、自评相结合;演练与修改完善相结合。从而使员工在演练中深化对岗位工作的认识,提高岗位工作的能力,最终达到“人岗合一”的境界。

六、安全源于正确的舆论导向

要把党的政治优势、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生产管理的优势,就必须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聚人、引导人、鼓舞人”的作用,不断拓展宣传思想工作“灌输先进理念、形成正确导向、造就浓厚氛围、提升企业文化”的功能,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固占领思想阵地。

基于以上认识,2010年,我们不断加大群众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发挥公司党政领导班子的表率作用,充分发挥公司党、团组织和工会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公司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地把公司各方面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安全优势。一是在工业广场和办公区分别建立公示屏和公示栏,对公司领导履行“一岗双责”、值班跟班情况进行监督;二是以安全生产年、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班组安全建设和岗位“双述”等活动为重点,开展群众性系列安全活动20多项;三是在各种媒体发表宣传稿件78篇;四是在职工活动室、临建外墙和工业广场开辟了以安全文化为主题的文化长廊;五是编写安全文化丛书5辑,编印安全宣传资料10多期。通过创新安全宣传教育载体,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浓厚了公司安全氛围,增强了员工安全意识,为实现全年安全生产“零事故”目标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煤化工项目建设期长达五年,企业的存续期更是长达百年,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以“安全生产零事故、环境保护零事件、工程质量零问题”为年度目标,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进行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思考与探索,为实现“塑造本质安全型员工、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的长期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7篇 山区桥梁施工安全管理措施探索

当前,桥梁建设进入人烟稀少、环境恶劣的西部崇山峻岭。山区桥梁的特点:桥梁纵坡大、平面半径小,位置地形陡峭,高架桥比较多,材料、机械运输困难,施工条件差。在这些不利因素下,很多施工单位施工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事故,极大的影响了施工顺利进行,并且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及施工现场财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施工现场安全是桥梁施工质量、进度、效益等的根本保障,它是桥梁工程建设的最基本保证。作为跨越地面障碍的一种重要结构物,桥梁具有施工周期长、特殊工种多、设备投入量大、交叉作业面多等特点,加之桥梁施工为露天作业,其施工风险性较大。一旦工程事故发生,不仅会影响施工进度,也会给职工人身安全带来危害,同时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不良社会影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影响我们单位稳步健康快速发展。因此,对施工安全管理和控制进行分析势在必行。

一、山区桥梁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在工程施工中,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一般分为两大类,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生产技术解决的只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在于项目管理安全生产设施投入,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和隔离危险物质、个体防护、应急救援等方法进行控制。桥梁建设工程可能遇到不可预测的各种自然灾害引发的风险,必需采取预测、预防、应急计划和应急救援等措施进行防范,以尽可能消除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是不得不承认,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是有局限性的,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技术水平发展不够,另一方面可能是经济上不合算。因此,控制、改善人的不安全行为也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我们安全管理人员在现场必需做到的工作。控制人的行为一般采用管理的方法,即用管理的强制手段约束被管理的个性行为,让被管理者切实做到安全生产严禁“三违”,使其符合管理者的需要。综合分析各类型安全事故,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人为因素。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如未戴安全帽,未系安全带。未穿安全防护鞋等施工现场安保设施不齐全,如高空作业未设置安全网、防坠网等未制定紧急事故处理措施,如人员落水,人员触电,临边、井口封闭围挡等未设置明显安全标志。作业人员习惯性违章、存在侥幸心理等酿成安全事故。②物的因素。施工机械故障和技术方案不安全等。如塔吊控制开关失灵、支架等承载力、安全宽度不够等技术措施不及时,如基坑处理不及时、基坑防护不到位等施工操作不规范,如清孔排水过快等。

二、对桥梁安全风险控制的原则

1、尽可能完全消除有不可接受风险的危险源,如用材质比较好的木板或竹跳板替换易折断的木板或竹跳板铺设工作平台;

2、如果是不可能消除有重大危险的危险源,应努力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如桥墩台上照明采用低压照明等;

3、在条件允许时,应使用工作合适于人,如能用机械设备的工作尽可能使用机械设备工作,降低人的精神压力和体能消耗;

4、应尽可能利用技术进步来改善安全控制措施,如挖孔桩采用取芯机取芯开挖,避免爆破对岩体扰动和产生废气;

5、应考虑保护每个工作人员的措施,如高处作业每个工作人员必需佩带安全防护用品;

6、将技术管理与程序控制结合起来;

7、应考虑引入如塔吊、架桥机、龙门吊等安全防护装置的维护计划的要求,确保限位装置等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8、在各种措施还不能绝对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作为最终手段,还应考虑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9、应有可行、有效的应急方案,确保紧急情况处理的方法得当。

三、施工工序的安全控制

1、基坑开挖安全措施

基坑开挖时现场安全人员要严格根据编制的施工方案监督实施,边坡支护要根据施工方案加强支护,加强位移观测,如对邻近建(构)筑物或临时设施有影响时,要采取安全防护;采用摇头把杆吊斗出土时,应检查吊斗绳素、挂钩、机具、电器等是否完好牢固。吊斗升降时,坑内作业人员应躲离吊斗升降移动范围以外。吊斗不使用时要及时摘下,不得悬挂;人工挖孔桩应及时检测孔内有无有害气体,并加强通风;基坑支撑拆除时,应在施工负责人指导、安全员监管下进行。拆除支撑应与基坑回填相互配合进行。有引起坑壁坍塌危险时,必须采取加固措施;在围堰内作业,必需紧密观测天气预报和上游涨水情况,遇有洪水或流冰时要立即撤出作业人员。

2、挖孔桩施工安全措施

挖孔桩应优先采用取芯机取芯开挖的施工方法;挖孔较深或有渗水时,要采取孔壁支护及排水、降水等措施,严防坍孔;对孔壁的稳定、位移监测及吊具设备等要经常检查,孔顶出土机具要专人管理,并设置高出地方30cm的井圈,孔口设防护栏杆,人员上下设爬梯和安全绳保护;孔口不得堆积碴土及沉重机具;夜间作业要悬挂警示灯;挖孔暂停时孔口要设置牢固的罩盖及安全警示标志标牌,复工时应先检查有无有害气体,二氧化碳含量超过0.5%时,要采取通风措施;相邻两孔中一孔进行混凝土浇注时,另一孔的挖孔人员必须停止作业,并撤出井孔;挖孔深度超过10m时,要采取机械强制通风;提升卷扬机要有双保险的自锁装置,每班下孔前要对钢丝绳、卡头、挂钩、卷扬机进行检查无误并记录详细后方可开工;提升料斗的吊环采用钢丝绳,严禁用铁丝捆绑,每次装料为吊斗溶剂的2/3,严禁超出,严禁从孔内直接捆绑石块吊出或用吊斗吊大于吊斗容积的土石块。

3、高墩台施工安全措施

与当地气象部门取得联系,及时收集天气预报资料,遇恶劣天气立即停止施工,及时预警,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及时拆除有关机具、材料及构件,并固定安放牢固;脚手架搭设必需按照施工方案进行监管和检查,脚手架等高大设备设置缆风绳,防止被风吹倒发生安全事故;施工现场悬挂醒目的防坠落标志、穿带防护用品等警告牌;墩上作业人员必需戴安全帽和安全带,设置安全通道和安全防护网,严禁双层作业;起重及垂直运输安全保障措施,吊车、塔吊由专业司机操作,禁止由其他人员代替,每次起重时由专人负责指挥,以保障安全;劳动安全措施,施工人员注意劳逸结合,防过度疲劳,施工人员配备各种防护用品等劳动保护用品。

4、防高处坠落安全措施

高处作业前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用于高处作业的设施、设备和安全标志,在投入使用前,检查确定完好后使用;遇恶劣天气不得进行高处作业;用于高处作业的防护设施不得擅自拆除,确因作业需要临时拆除必需经施工负责人同意,派专人24小时监管,并采取相应措施,作业完后立即恢复;高处作业必需系安全带,严禁在一个物件上栓挂几根安全带或一根安全绳上栓几个人;临边作业要设置防护围栏、安全警示标志标牌和安全网;悬挂作业应有可靠的安全防护设施;高处作业人员按规定着装,穿软底防滑鞋,严禁穿拖鞋、硬底鞋和带钉易滑的靴鞋;高处作业中所用物料均应堆放平稳,不得置放在临边或洞口附近,更不得妨碍通行和装卸,对于有坠落可能的任何物料、工具都应一律先行撤除或加以固定;发现高处作业的安全设施有缺陷或隐患,必需立即解决,危及人身安全时要停止作业;高处作业遇有架空电线路时,要与电线路保持规定安全距离,当保持安全距离有困难时,要停电作业或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措施。

5、预应力张拉施工安全措施

张拉时千斤顶的对面及后面严禁站人,作业人员应站在千斤顶两侧;张拉操作中若出现异常现象(如油表震动剧烈、发生漏油、发生断丝、滑丝等)应立即停机检查;张拉钢束完毕,退销时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人工拆销时不得强击。

6、架梁施工安全措施

移梁或运梁铺设的专用轨道应平顺,轨道接头不得有错台、错牙、道床无沉陷;梁片的起顶、支垫应对称平衡,支垫牢固;移梁时两端行程应同步,钢丝绳任何一个断面内的断丝量不得超过此断面总根数的5%,钢丝绳应在滑槽内并排摆紧密整齐,不得有互压乱绕现象;起吊梁时,当梁体吊离支承面10~20cm时,应暂停起吊,对吊机各重要受力部位及关键处所进行检查,确认一切正常后方能继续起吊,梁在起落过程中应保持平稳,两端高差不得大于30cm,吊车在吊梁过程中,吊装前应打好支撑,做好吊机稳固工作,如地面不密实时,必须经过碾压或在吊车支腿下面铺设枕木,以增加其稳定性;在恶劣天气下严禁架梁作业。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桥梁的承载能力和通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要加强桥梁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以保证我国桥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桥梁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时桥梁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保障,所以,加强桥梁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对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及桥梁事业的稳健发展都具有十分有益的意义。我们各级管理干部必须清醒认识“安全是生命、是效益、是责任;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安全是谁主管都不越权,安全管理怎么严格都不过分;任何风险都可以控制、任何违章都可以预防、任何事故都可以预防”,只要我们齐心协力,采取良好的安全措施将确保桥梁安全生产。

二0一二年二月

第8篇 创新体制、完善机制、探索实践新形势下安全生产管理新方法

九十年代至今,上海城市建设连续保持高强度投入,投资规模呈持续增长态势。在几轮城市建设发展中,上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在建设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市各级监督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兄弟省市大力配合支持下,取得一定成绩,总体受控,保持平稳。在加强常规管理的同时,这几年,我们不断学习和吸取先进国家经验,结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的特点,在创新管理体制,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实践,现向大会作简要汇报。

一、探索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和建筑市场需求的监督管理体制和机制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发展,上海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已基本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轨道,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科学的管理体系,形成一支高度机动、覆盖全市、反应迅速、处置有效的监管队伍。但随着建筑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管理职能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满足形势的发展和需要,改革创新势在必行。主要做法:

(一)引入风险机制,培育建筑安全中介机构。建筑职工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安全管理的必然要求。我们根据建设部的统一部署,确定了“行业管理、市场运作、社会中介参与”的保险运作机制,充分运用费率调节机制,改变“重理赔轻预防”的状况,鼓励保险公司聘用安全服务事务所、监理公司等安全服务中介机构,到施工现场进行咨询服务。这类安全预防服务中介机构在业务上接受安监站指导,并定期报告工地安全生产状况,起到了安全监管的信息员、报告员、服务员的作用成为政府安全监管的协同力量。这样一方面增强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力量,强化了过程监督,中小企业安全技术服务也有了保障。同时保险公司预防成本也得到合理开发使用,“业绩效益”两挂钩的激励机制,更促进中介服务到位有效

(二)推行安全监理制度,补充监管力量。从1996年开始,在市政工程领域试行了安全监理制度。2002年,我们又在闵行、虹口区试行安全监理制度,都收到较好效果。尤其是市政工程领域、闵行区实行了安全监理之后,安全事故高发的形势较快地得到了控制。2003年,开始在全市范围推广安全监理制度。要求现场监理人员在监理质量的同时,要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审查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并督促实施,定期组织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检查,每月向安监站报告工地安全生产情况。这样既补充了现场监督力量,又使得安监站可以根据现场监理定期安全报告,有的放矢地对问题严重的工地进行集中执法整治,提高了监管效能。

(三)建立社会、职工和舆论监督机制。一是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监督机制。我们聘请一些人大、政协委员等社会知名人事担任社会义务督察员,定期组织他们开展检查活动,听取他们的意见。二是公开承诺机制。我市部分地区要求施工工地以告示形式,向职工和社会做出遵守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承诺,并报监督部门备案,自觉接受职工和社会的监督;三是舆论监督机制。通过新闻媒体,及时曝光安全隐患和事故,营造重视安全生产的舆论氛围。

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监督管理新模式:一是减低政府行政管理成本,逐步实现监督管理政府归位,企业到位;二是进一步了增强企业风险意识;三是大大激活了企业安全管理内在需求;四是促进和鼓励企业加强管理的积极性;

二、坚持科教兴业方针,探索实现监督管理手段现代化

上海建设工地量大面广,每年高大精深且科技含量较高的项目占不小比例,监督难度和深度在不断上升,建立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和监督措施是提高效率、降低事故的有效途径。

(一)探索打造“数字化工地”,提升监管科技含量。一是建立隐患预防预控系统;在部分重大工程和高大精深项目,以及一般项目关键部位中,试点建立了施工现场电脑安全监视指挥系统,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二是实行高危环节“以机代人”监控方式。对进入地下施工或隐蔽施工阶段工程,以及在升降设备运行中,更新传统监督方法,试点采用红外线探头监控监视作业方式实施监督,减少高危领域作业安全事故和监督过程中事故的发生。三是建立全市工地短信群发系统,应对大面积公共安全事故,提高预警和处置能力。

(二)采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政府管理效率。一是建立了建设工程安全质量计算机申报系统。全市所有项目的申报统一进入计算机系统,达到信息采集及时,办理规程透明,信息共享充分,监管数据准确完整。二是探索建立现场安全监督计算机系统。通过全面采用手持式安全监督信息采集系统(掌上电脑),实现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监督标准一致、查处依据规范、告知文本统一,杜绝行政监督与查处裁量的随意性。

三、紧抓传统监督管理方法不放,安全监督有效有力

近几年,我们在大力探索实践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新模式的同时,正确处理科技创新与传统管理的关系,始终抓住传统的、科学的、以及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不放,在监督机构完善、监管措施改进和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等几大领域继续强化建设和引导,为大规模城市建设的推进发挥重要作用。

(一)继续大力推进现场管理标准建设。《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标准,是全面建立企业安全自控机制的重要基础。通过对现场“人、机、物、料、环”五个方面进行全过程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得到有效监控。目前这项工作已向分包作业班组延伸。

(二)安全专项整治不放松。根据季节特点和安全防范重要时期,不间断地对深基坑、脚手架、活动房、升降设备以及电器设备等开展各项安全整治活动,严肃查处违规企业和个人。

(三)建立层次培训制度。一是加强一线工人培训,成立流动安全学校,把安全学校办到建筑工地,试点取得较好的效果,试点企业事故下降趋势明显。2003年下半年,在扩大办学机制上进行改革,实施社会化办学新思路,扩大办学力量,力争全覆盖。并规定从2004年4月开始,未经安全基础知识教育培训且考试合格的,不准上岗。现在,这项培训工作正在上海蓬勃开展。二是建立项目经理、安全监督各类从业人员的年度强制培训制度。目前上海已初步经形成门类齐全、形式多样的建筑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初步满足了上海建筑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

2004年,上海城市建设仍将保持较大的投资规模,建设项目总量呈稳中有升的态势。面对新一轮城市建设发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任重道远。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以及《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继续努力探索,大胆实践,用“____”重要思想统领安全生产工作,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始终作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握处理好建设与城市安全运行、环境改造、社会稳定的关系。坚持“安全生产重于泰山”,以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科技兴业”为手段,以教育培训为基础,以建立“预案、预控、预报、预警”长效机制为重点,求真务实,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实现“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管理工作格局。依照“项目抓标准、企业抓许可、监督抓机制”的总体思路,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突破:

(一)调整完善管理体制。按照差别化原则,建立市、区、街道(镇)分级分类安全管理新模式,实现安全生产全覆盖、网格化监督。

(二)研究建立符合上海实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指标控制体系。明确各级政府和建设参与各方在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和责任,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地。研究安全事故责任分解方法。突出企业责任主体地位,建立以总承包单位为主线的安全责任分解体系,体现“责随事转、责权对等”原则。

(三)实施建设工程从业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探索建立以中介机构评估为主要手段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审核制度。整合管理资源,探索建立企业资质和安全许可联动管理新机制,研究安全许可纳入“三色通道”管理新途径。

(四)继续探索安全监督市场化社会化运作体制与机制。一是研究建立建设工程领域系列保险制度。逐步实现建设单位一切险和第三者责任险、本市施工企业职工意外伤害保险、沪外企业职工综合保险的建设工程保险制度体系。在高危领域试点安全信用担保制度。二是构建齐抓共管支撑体系。发挥建筑业管理各部门以及相关协会、学会、检测认证机构、培训机构合力作用,构建法律、信息、技术装备、宣传教育、培训和市场监管等安全生产支撑体系。自觉引入社会监督机制,争取全社会广泛支持。

(五)深化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建设。建立以政府引导为基础、企业自主贯标为主、工程项目为落脚点的现场标准化管理模式。坚持量质并举,提高达标项目覆盖面。完善认证管理办法,提高认证水平。改革安全评优方法。将评优创优融入项目建设始终,变“集中应对”为“常规长效”,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安全常抓不懈。

(六)大力推行安全监理制度。确立安全监理在建设全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安全监理市场化运作机制,充实扩大队伍,提高工作质量。完善安全监理规则。明确从项目的监理规划到现场监督全过程的职责任务。用1至2年时间,对监理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监理知识培训。

(七)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立“预警、预报、预控、预案”机制。健全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市、区(县)、管理大口和工地相互衔接的建设工程“三级”应急救援预案制度。各区(县)和管理大口应建立工地应急救援预案备案制度,防患于未然。

近几年,上海在创新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上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在一些领域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国务院、建设部以及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仍然有较大差距,与兄弟省市同行先进做法相比,上海还有许多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下一步我们要在建设部、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以贯彻“量条例一决定”为契机,以降低伤亡事故,遏止重大事故为基本目标,全面做好2004年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工作,为上海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9篇 从管理理念中探索安全管理新方法

泰州供电公司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紧密结合企业安全生产实际,积极引导职工学有所思,思有所行。通过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寻找对策,检验效果,持续改进,闭环管理。探索出一条打造电力系统安全生产长周期的新方法,营造出职工人人讲安全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从“木桶定律”中探索安全教育新思路

“木桶定律”来源于一个很简单的自然现象。一桶水的盛水量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移高才能盛满水,如果有一块木板不移高,那桶水不可能是满的,要想增加木桶的容量,只有加高最低木板的高度,因为比最低木板的所有木板高出的部分都是没有意义的。根据“木桶定律”,决定一个单位的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不是能力最强的人,而是能力最弱、表现最差的人。依照“木桶定律”,该公司在开展全员安全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安全教育新思路,将一线工人和新进大学生作为安全教育的重点,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扬“没有消除不了的隐患,没有避免不了的事故”安全理念,使新员工明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道理。公司规定班组每周一次的安全活动必须雷打不动,由部门根据季节变化、生产情况确定教育内容。大学生进公司第一课就是安全教育,凡《安规》考试不达100分不能上岗,使其在工作之初就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同时,积极开展“师带徒”活动,让新进人员和年青工人与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签订师徒合同,在实际工作依靠老师傅的言传身教,加速提高生产一线新人员的安全生产技能水平,并进而促进公司安全生产水平的整体提升。

从“破窗理论”中探索安全管理新举措

多年前,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进行过一项试验。他找了一辆汽车摆在一个中产阶级社区,摆在那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在此基础上,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一个“破窗理论”。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

借鉴“破窗理论”,该公司总经理姜志军认为: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安全生产工作是由无数细节组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每一个环节都决定着安全生产工作的成败。有些违章者心存侥幸,如不及时禁止,看惯了、干惯了,最终酿成事故也就不可避免了。企业目前并不缺少安全规章制度和作业规范,缺少的是没有把每一个细节克隆到规章制度中去。因此,公司十分重视对现场违章行为以及未遂事故的查处,组建了市、县两级安全督察队,专职现场安全监督检查,努力以认真的检查、严肃的考核,将各类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生产人员“恶小而为之”心态的形成,2008年共查处各类违章行为40余起,处罚责任人员32名。针对部分职工平时存在的“小疏忽、小过错、小违章”,公司组织员工自我排查,小题大做,并将这些违章现象带来的后果制作成漫画,巡回展览,印制成小册子,使职工看到很小的一次违章都可能带来令人悔恨终生的后果,从而明白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另外,为使员工进一步增强安全责任心,养成自觉将日常工作与安全标准相结合的良好习惯,公司还采取各种有效载体,逐步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如:利用“黑匣子”(小型录音机),对操作、调度、开收工会进行全程录音,强化安全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坚持利用小广播,每天早上工作前,对安全注意事项进行提醒,以充满人情味的的安全警示,提高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在职工家属中开展“十叮嘱”活动,让职工家属常念安全经、常吹安全风,构筑安全生产的第二道防线。

从“路径依赖”中探索安全文化新内涵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路径依赖”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概念,它强调的是惯性的力量能把人们带入思维定势的死角,人们一旦选择了某个制度,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把这个制度不断“自我强化,让你轻易走不出去”。

经济学家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并在笼中挂一串香蕉,只要有猴子想伸手去拿,就用高压水枪狠狠的教训笼中所有的猴子,直到最后没有一只猴子敢动手了。然后,用一只新猴子替换出笼里的一只猴子。当新来的猴子看到了挂着的香蕉,于是伸手去取。结果原来的4只猴儿代替人执行了对这个新来的猴子的惩罚任务,试验人员继续这样不断将最初经历过高压水枪惩罚的猴子换出来,最后笼子里中的猴子全是新猴子,但再没有一只敢去碰香蕉。从这个实验中人们看到了路径依赖存在的可怕与不合理。猴子天性爱吃香蕉,可是出现一个“不许拿香蕉”的规矩后,谁都不可以触犯,否则就会遭到众怒。这一违背猴子天性的规矩居然能够让猴子自觉遵守。

借鉴“路径依赖”,该公司在“路径选择”上下功夫,以加强制度路径和激励路径建设为抓手,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十八项反措”,大张旗鼓宣传安全生产法规,按照《安全生产奖惩规定》、《安全监督工作规定》的要求,建立安全生产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强化安全监督,严肃责任追究,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做到安全生产奖惩分明、以责论处。实行了行政一把手定期安全问责制、述职制、事故责任单位“说清楚”制,并坚持将安全目标、安全业绩列入公司年度综合责任制考核中,将安全生产与经济利益挂钩,从机制上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有效落实,为安全目标的实现提供组织保障。利用路径依赖的威慑力,该公司结合企业实际,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完善安全生产安全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突出了以安全第一责任者为核心的安全保证体系的作用,努力构筑“四清”(清晰责任界面、清理管理流程、清通反馈渠道、清楚责任铸就)安全管理模式,践行闭环管理理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形成了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立体防护闭环管理机制”,做到安全生产有据可查、有章可循,进一步促进了安全生产的稳定局面的形成。

从“狭管效应”中探索安全活动新效果

“狭管效应”出自气象常知。所谓“狭管效应”就是由于城市高层建筑间距极小,大风迎面吹来后无法顺畅通过,只能聚集在很小的空间内,气象部门测试显示,在城市刮起六七级大风时,“狭管效应”能使通过高楼之间的瞬间风力达到12级,“身单体薄”的广告牌和一些院墙很难抵御。“狭管效应”的威力大小,与一个城市高层建筑的数量、间距、建筑物的位置有着密切关联。高层建筑物越多、体积越大、间距越近,出现“狭管效应”的机会越大,反之则越小。运用“狭管效应”该公司每年都要根据春、夏、秋、冬四季对安全生产的要求,和公司的安全生产实际,有重点的开展四次“地毯式”安全大检查。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检查分别由公司领导带队,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专职参加,通过深入基层、班组、现场,对重点区域、重点岗位、重点人员进行查、看、问,对各缺陷整改情况的回头看、对单位安全基础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考评。同时要求各单位事前做好迎检工作,事后要举一反三,深入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设备隐患,抓好日常管理,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和限期整改工作,超前防范各种不安全现象的发生,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全面实现安全生产的闭环管理。

从“风筝理论”中探索安全生产新局面

“风筝理论”告诉我们,在放风筝时,只要你手中的线不断掉,不管风筝飞多高、多远,它都在你的控制范围内,不会飞掉;但是你如果手里的线挣脱了、断掉了,那它就会离你而去,或消失天际,或栽跌下来。同样的道理,作为供电企业,安全生产如同放风筝,永远面临风险与挑战,要实现安全生产的持续发展,保持稳定局面,企业手中也要有根线。那么,这是根什么线?总结多年电力安全生产的经验,该公司领导认为,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安全生产永恒的主线,只要牢牢抓住“安全生产责任制”这条主线,安全生产的过程就像放风筝一样,既放得开、飞得远,又能稳得住、收得回,使其始终可控在控。为此,多年来该公司始终把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为每年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建立了以行政一把手为核心的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使公司内每个岗位都有了明确的安全职责,并结合公司实际和岗位变动情况及时进行修改,防止出现安全管理中的漏洞和真空。对每年的安全工作目标和任务,各单位和班组结合工作实际,按三级控制原则,进行了层层分解和细化,制定了具体的保证措施,做到了责任明确、各负其责,有效地避免了安全生产中责任不清相互扯皮的现象。坚持定期检查各级人员履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情况,特别是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履行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情况,促使每个人真正感受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促使他们真正把安全生产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真正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本单位安全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上,放在对安全工作的组织和协调上,放在对安全工作的投入上,放在完成安全目标的工作上,从而形成一级对一级考核、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安全生产机制,促进了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落实,夯实了公司安全生产的基础。

(高伯平)

第10篇 蓄能水电厂工作安全管理探索

广州蓄能水电厂a厂(以下简称“广蓄”)4×300mw抽水蓄能机组成套机电设备由法国引进。建厂初期,聘请法国人担任第一任厂长及各生产部门的部长,同时,香港中华电力公司也委派了十多位员工参与电厂管理,这样,就带来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观念及电厂管理经验。

广蓄以部颁《安规》为基础,参考了法国电力公司《工作安全条例》及香港中华电力公司的做法,结合广蓄人员精简的特点,制定了工作安全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原则上符合部颁《安规》,但在具体做法上有所不同。

下面简单介绍这一管理模式。

1 工作安全等级资格授权制度

电厂每位员工根据职位都有相应的工作安全等级资格授权,员工只能在相应的工作安全等级资格授权的范围内做相应的工作。

安全等级资格分类及说明如下:

h1-可进行高压设备之电气作业;

h2-高压设备之电气工作负责人;

h3-可进行高压设备之电气安全措施工作;

l1-可进行低压和甚低设备之电气作业;

l2-低压和甚低压之电气工作负责人;

l3-可进行低压和甚低压设备之电气安全措施工作;

m1-可进行机械类各种作业;

m2-机械工作负责人;

m3-可进行机械类工作之安全措施工作;

w1-可进行土建工程作业;

w2-土建工程工作负责人;

w3-可进行土建工程安全措施工作;

r-可参加维修、试验及检查等方面的工作;

t-可进行带电作业;

s-具有运行隔离、恢复操作监护权;

i-具有签发工作票资格。

例如;运行值长安全等级资格为电气方面h3―l3―l2r―l2t―s,机械方面m3―m2r―s。

电气技术员安全等级资格为电气方面h2―l2―l2r―l2t,机械方面m1。

机械技术员安全等级资格为电气方面h1-l1,机械方面m2。

安全等级资格授权每年由安监部门根据职位变动情况调整,个人签名确认。

2 工作安全文件管理制度

2.1工作安全文件分类

工作安全文件分为工作通知、工作票、工作许可证及电气高压试验许可证(以下简称试验许可证),不再分类为电气第一种工作票、电气第二种工作票及热力机械工作票。

2.2工作安全文件格式设立项目

对每一类工作安全文件格式规定了必须包含的相关项目。

②风险声明是指工作如有跳闸、负荷限制、火灾、高处坠落、窒息等风险,则必须声明,以引起各方高度重视,并采取进一步的安全措施。

③工作中断、转移记录项目包括:交还时间及签名(原工作负责人)、收回时间及签名(值长)、重发时间及签名(值长)、接受时间及签名(原工作负责人或变更后的工作负赠人)。

2.3工作申请程序、说明及特点

工作负责人接到工作任务后填写工作通知,经过工作票签发人签发后,提前送到运行值长处,由运行值长签收,运行值长如发现通知中有明显的错误,则坚决退回,并要求重新填写工作通知。运行值长根据检修计划、运行情况等考虑如同意做该项工作,则参考工作通知中要求的工作条件及安全措施填写工作票(工作许可证、试验许可证),并做好安全隔离措施,办理工作许可开工手续。工作负责人、工作票签发人对工作通知的正确性负责,运行值长对工作票、工作许可证、试验许可证的填写与执行的正确性负责。

区分使用工作票或工作许可证以该项工作是否需要做安全隔离措施并上锁为标准,凡需要做安全隔离措施并上锁的工作,就使用工作票,反之,则使用工作许可证。试验许可证只适用于电气高压试验工作,对于同一电气连接部分,既有检修工作,又有电气高压试验工作,发出试验许可证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先收回工作票。办理工作票中断手续,然后才能按试验许可证安全隔离措施要求做好隔离措施,办理试验工作开工手续。只有待试验工作完成,试验许可证办理结束,并按工作票安全措离要求做好隔离措施后,才可重新发出工作票,继续进行检修工作。

这样做的优点,一是区分使用工作票或工作许可证的界限简单明确。二符合工作负责人与工作许可人的特点。一般来讲,工作负责人对具体设备比较熟悉,但对系统、运行方式不太熟悉,填写出来的工作票很难规范,作为工作许可人的运行值长,对系统和运行方式比较熟悉,填写出来规范性相对较好。所以,先由工作负责人填写工作通知,运行值长根据工作通知中要求的安全措施等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后再填写正式的工作票(工作许可证/试验许可证),这样比较符合工作负责人与工作许可人的特点。三是单独设立试验许可证后,当在同一电气连接部分,既有检修工作,又有试验工作时,检修工作与试验工作的转换、安全措施的更改、前后工作顺序的安排,就有根有据有签名,避免在进行电气高压试验工作期间,由于联系失误,检修人员继续进行检修工作,发生触电事故。

3 操作票管理制度

如果出现工作票、试验许可证安全隔离措施栏内容写不下的情况,则注明“具体安全隔离措施详见此工作票(试验许可证)有关附页”,隔离操作完成后,操作票作为工作票(试验许可证)的附页,用订书机将其与工作通知、工作票(试验许可证)订在一起,组成一份完整的工作凭证。

广蓄规定隔离操作尽量使用标准操作票,标准操作票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组织运行值长按系统,按设备编写;二是以前为一些特殊检修隔离操作而编写的经操作后没有问题的操作票。经运行部长审批后的标准操作票输入电脑,用时调出标准操作票并打印来之后,值长对照设备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审查,然后才能操作。

如检修工作范围小,则在标准操作票多余的操作项后注明“不执行”,并在备注栏内注明不执行的原因;如检修工作范围大,则在标准操作票后另附补充操作票,补充操作票上的操作项一般不超过10项。

标准操作票尽量覆盖所有可能出现的设备检修隔离操作,虽然编写量大一些,但一劳永逸,因为如果没有标准操作票,当接到操作任务后,再临时考核写操作票,反而容易出错。

另外,运行部每年组织力量对已有的标准操作票进行审查和补充,定期组织运行人员学习考试,使其熟悉所有标准操作票和确保检修人员安全的隔离措施、原则等。

4 工作安全钥匙管理系统

根据南非国际职业安全协会(nosa)“安全五星”管理系统专家统计分析观点:在工伤事故中,由于设备、环境因素导致的工伤占20%,由于工作人员本身因素导致的工伤占80%;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有多有少,安全意识有强有弱,工作时的精神状态有好有差,一些人很难做到时时处处都按规定去做,所以,防止这些人出事的最好办法就是设备上锁,层层设防,不给这些人出事的机会。

广蓄的工作安全钥匙管理系统包括设备上锁及检修工作安全钥匙箱上锁两个方面。

4.1设备上锁

广蓄规定在做安全隔离操作过程中,所有阀门、500kv隔离刀闸18kv/6kv小车式开关、400v辅机电源开关等,一经安全隔离操作,则必须全部上锁,其中阀门可用塑料链条缠绕操作手轮与管道之后上锁。每把钥匙和锁都用数码冲打有对应的号码,上锁后将锁号登记在操作票上的锁号栏内。另外,广蓄的主变、电动发电机组、厂用变等电气设备设有严密的机械程序闭锁装置,对于防止误操作起到重要作用。

4.2检修工作安全钥匙箱上锁

(1)首先设有一个钥匙箱,该箱再分成许多小格,小格的门上编有号码。

(2)同一检修设备进地隔离后所收集的钥匙放入一格内,每了出一张与该检修设备有关的工作票,就在格门上加一把锁,其钥匙随工作票交给工作负责人。例如1号冷却水泵检修,泵本体与拖动电机都有工作,发现了机械和电气两张工作票,其隔离阀门、电源开关等上锁后的隔离钥匙放在b2格内,格门上两把锁,两把钥匙分别保存在电气和机械工作负责人手中,必须等到电气和机械检修工作全部完工,工作票办结束后,才能收回两把格门钥匙,打开b2格门,取出隔离钥匙解除隔离措施。

这样做的优点一是由于解除隔离措施的控制权掌握在工作负责人手中,检修人员比较放心;二是易于运行人员掌握各工作面的工作进度,避免运行人员因疏忽大意忘记了工作地点还有人在工作却解除隔离措施,启动设备,造成检修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这种做法特别适合于保护多专业、多班组工作人员在同一机电连接设备,如水电厂的水泵、水轮发电机组,火电厂的泵与风机、静电除尘装置、输煤皮带等设备上检修时的人身安全。

5 结束语

广蓄机组投产8年以来,没有发生工作人员人身伤亡事故,证明实行这些制度和做法对于保证检修人员工作安全,尽量减少运行人员误操作,是行之有效的。

第11篇 北京地铁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共安全、生产安全等越来越受到政府、社会及广大市民的关注。北京地铁作为首都的重要交通命脉,以它所处的特殊地位,尤其如此。然而,经历了三十几年发展历程的北京地铁,在安全管理上,既有取得了连续安全运营3000天的可喜成绩,也有痛苦的教训。如何探索发现并把握好地铁安全管理的规律,对企业、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北京地铁的安全工作面临巨大压力

(一)北京地铁基本概况

北京地铁是中国第一个地铁系统,第一条线路自1969年开通运营以来,已有35年运营历史。现有1号、2号、13号和八通线四条运营线路,总长114公里,车站70座。现日均客运量约179.7万人次,最高日客运量270万人次(如表1)。随着线路的延长,线长、点多、客流大,安全工作的难度随之增大。

表1四条运营线路简况

注:其中1号线复兴门至四惠东通车日期为1999年9月。

(二)安全运营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老线车辆设备的老化问题

地铁1、2号线由于早期设计、制造水平所限,其车辆设备总体技术性能偏低,经多年运行后,老化严重,其安全性、可靠性较差。早期投入使用的设备虽经部分消隐改造,但仍有不少设备老化严重。

2、老线的设备改造问题。

车辆设备老化问题得到市政府高度关注,决定并已开始更新改造。边运营、边改造、交叉干扰,改造会给安全运营带来冲击和影响,将面临新的压力与风险。

3、新线的初期运行不稳定问题。

地铁13号线、八通线虽已开通运营,但仍有部分尾工尚未完成,有些系统尚未投入使用。已投入使用的设备和设施尚处于不稳定期,部分设备的故障率较高。

(三)社会各界的要求越来越高,外部压力愈来愈大

1、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大命脉,客流大、人员密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反之,地铁发生问题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轻则影响乘客出行,重则引起沿线大面积交通混乱,甚至可能发生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

2、首都无小事。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政治敏感性强,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具有很强的放大效应,容易造成政治影响,产生国内甚至国际影响。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乘客的要求越来越高。群众利益无小事,地铁又是涉及广大市民的公益事业,广大乘客对地铁寄予很高的期望值。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北京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办法》以及《北京市安全生产领导责任追究规定》等法规的颁布,既给我们做好安全运营工作创造了条件,增加了动力,同时,越来越严厉的处罚也给了我们实实在在的压力。

5、地铁已成为关注的焦点,来自各方的检查、要求和整改通知单越来越多。“外事当家事”,外界出事故,地铁也是举一反三、吸取教训的重点。这些提醒,有利于我们安全运营,但同时也增大了传达贯彻的工作量,应对的压力也大。

二、关于地铁安全运营的基本认识

地铁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八个字虽为我们所熟悉,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落实,却非易事。如何从理论和实践去认知地铁安全运营的特点和预防事故的途径,既是我们安全管理的重要任务,又是我们确保安全运营的关键所在。

(一)安全的基本概念,安全是相对的

目前,关于安全的认识尚不统一。归纳起来,可分为二种,即绝对安全观和相对安全观。

绝对安全观认为,安全是“不存在危险或风险”;“安全意味着系统没有引起事故的能力或条件”;有时还将安全称为无事故。

相对安全观认为,“所谓安全系指判明的危险性不超过允许限度”;“安全意味着可以允许的风险程度,比较地无受损害之忧和损害概率低的通用述语”。

从相对安全观可知,安全是在具有一定危险或风险条件下的状态,它是一个动态过程,是关于时间的连续函数,安全并非绝对无事故。而按照绝对安全观,安全就是无事故,它是安全的一种极端理想的状态。事实上,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

从系统安全上分析,人机系统的可靠度(reliabilityofmen-machinesystem)ks为:ks=km_kh

式中:km,kh分别为设备的可靠度和人的操作可靠度。无论是km还是kh均受很多因素影响,不可能是100%,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地铁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人机系统,也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socia--technicalsystem),其情况更是如此。

众所周知,自从有了人类生产活动,也就有了安全问题。安全或者不安全始终伴随生产过程而存在,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安全科学已经揭示,系统故障或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系统诸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危险或隐患,正是这些危险或隐患经过积累或加强并获得适当条件组合而产生事故。故障或事故只是系统的危险或隐患在一定条件下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不出事故并不等于安全,反之,出了事故并不一定就是不安全,关键在于事故的损失是否处于可接受水平,系统的危险性是否仍不超过允许限度。

(二)事故可以预防,安全是可控的

虽然安全是相对的,绝对安全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事故面前就是无能为力。事实上,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来看,我们在预防事故方面可以大有作为,我们可以预防事故,减少事故的发生。

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影响安全的诸多因素可以归结为人、机、环境和管理。早在40年代后期,美国康耐尔(cornell)大学的t.p.wright就提出,按人、机、环境分类是检查事故起因和事故预防机理的理性模型。1976年,纽约工业学院的e.j.cantilli等人揭示了以管理为边界的人、机、环境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由上图可知,以管理作为约束的系统各要素(人、机、环境、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按照社会可接受的安全水平,可将系统状态分为正常状态(normalstate)、近事故状态(near—accidentstate)或事故状态(accident-state)。将系统状态的数据反馈给管理系统,便可通过管理改变系统行为,并产生不同程度的安全接受水平和系统状态。系统状态数据还可用于改进系统安全管理方法,从而得到更为安全的系统。由此,可以看出管理的重要性。

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通过管理改善系统的安全状态或提高系统可靠度?这是需要我们进行理论和实践探讨的重要问题。

首先,事故具有因果性,即关联性。我们可以通过理论和实践来分析总结事故的因果关系,并经常性地检查分析系统存在哪些事故起因,即检查分析在人、机、环境方面所出现的隐患。按照可接受的安全水平,通过管理来治理或消除上述有关隐患,从而使系统的危险性不超过允许限度。这一点非常重要,试想一个隐患丛生的系统,又如何能保证安全呢?

其二,从人机系统的可靠度来分析,往往人机系统并非单纯的串联系统,而是串并结合的系统。对于某些重要环节,我们可以采取并联措施来提高其可靠度,如图3所示。这些措施,在地铁系统均有大量应用案例。

其三,一般来说,地铁事故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如果单一因素可以造成事故,说明其系统设计不合理),而是需要一定条件的组合。因此,虽然系统存在各种隐患,但只要我们能认知并切断有关条件组合,一些事故便不会发生。充分认识这一特点,有利于我们分轻重缓急,有针对性地开展事故防范工作。

(三)安全运营,基础取胜

近年来,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深度思考和探索,北京地铁深刻认识到:地铁的安全运营必须靠基础取胜。为此,我们始终不懈地开展以提高员工队伍综合素质、狠抓车辆设备质量,注重改善运营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基础建设,努力治理或消除安全隐患。基础得到加强,安全运营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1、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机制并重,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提高人员综合素质,爱岗敬业的精神是根本。“不爱岗就下岗,不敬业就失业”。它激励人们告别各种不良行为,引导人们奋发向上、刻苦钻研、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

为此,我们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对广大员工进行深入持久的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地铁优良传统教育。利用企业改革、减员增效的契机,加强对员工进行改革发展的形势教育,教育员工树立“不爱岗就下岗、不敬业就失业”的新观念。与此同时,我们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待岗制度和竞争上岗机制,对少数责任心差、造成一定后果的员工坚决采取内部待岗措施。从而,广大员工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逐步增强,爱岗敬业的良好风尚逐步形成。

麻痹出事故,通过安全教育和持之以恒的管理,克服周期性松懈麻痹思想,始终保持良好的安全意识,是打破所谓事故周期性定律的良方。

北京地铁历来高度重视并较好地坚持了安全教育制度。然而,安全意识并非一牢永固,员工队伍的安全意识始终动态变化。“出了事故讲安全,没出事故忘安全”。这正是导致事故周期性的主要原因。要打破事故的周期性,就必须首先打破员工特别是管理者安全意识的周期性。

基于这一认识,总公司于1997年5月举办了“让过去告诉未来--安全是地铁的生命线”大型图片展览。生动的案例图片使广大员工深刻理解了“安全是地铁的生命线”,认识了违章违纪的危害性。在这次次展览奠定了良好的群众思想基础之后,总公司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向违章违纪宣战”活动。一系列举措震憾了每个人的心灵,使员工的思想经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礼,并产生了深远影响。之后,总公司和各单位不失时机地将一系列举措形成制度,使其成为对广大员工的工作行为能持久地发挥制约作用的机制。这对员工始终保持良好的安全意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地铁是技术密集的现代交通,安全运营必须拥有一支具有较高技术业务素质的员工队伍。然而,人事相宜永远都是相对的,人的业务素质问题始终是安全运营的重要问题。

长期以来,部分员工钻研技术业务的积极性不够。尽管我们不断加强培训,部分人仍不能适应岗位要求。为此,1998年,我们结合推行标准化作业和各岗位要求,进行了大规模全员持证上岗工作。对经培训后考试不合格,仍不能满足岗位要求的员工实行内部待岗。对已经取证的员工实行跟踪考核和动态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为今天的竞争上岗。此举不仅增大了运营安全系数,而且有效地调动了员工自觉学习技术业务的积极性。

进入2000年,我们吹响了调整运营组织和管理格局的改革号角,对员工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岗位必定有新要求,有些岗位要求一专多能。为此,我们又开始了新一轮大规模的岗位技术业务培训,并竞争上岗,直接推动了员工思想转化,增强了竞争意识,自觉学习已蔚然成风。

2、不断进行技术改造,精检细修,确保车辆设备良好状况

高度重视技术改造,全面实施消隐工程,不断提高车辆设备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是我们始终如一的追求。

近年来,为了适应日益发展的运营需要,一是全面完成了一号线扩能技术改造工程;二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1997年开始实施15项消隐工程,对存在严重隐患的设备进行更新改造。老的隐患消除,新的隐患又出现,这是一个三十年的老系统必然存在的现象。在完成计划的消隐工程之后,我们又尽可能地安排资金,对存在隐患的设备进行不断的更新改造。三是对车辆设备易出现故障和安全问题的薄弱部位加强了技术攻关,采取了技术改进措施。消隐工程、技改项目的实施,使车辆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为安全运营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面对车辆设备技术水平不高和日趋严重的老化问题,我们不是强调客观困难而是强调主观努力,精检细修,确保质量。

首先,针对质量意识淡薄和严重的侥幸心理,我们开展了深入持久的质量教育,树立“质量问题就是安全事故”的新观念。结合修订运营事故处理规则,明确将质量问题按事故论处,有效地增强了质量意识。其二,漏检漏修、维修不到位现象不仅是影响车辆设备质量的主要原因,而且是难以根除的顽症。为此,我们又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向漏检漏修和维修不到位宣战活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并形成制度。其三,进一步修订完善了车辆设备维修质量标准并大力推行标准化作业。其四,进一步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坚持“记名修”、“三检制”和“质量项点控制”的过程管理,强化质量检查和验收,加大日常考核力度,将工艺标准和各项规章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因此,车辆和设备的维修质量不断提高,故障率逐年下降。

3、改善运营环境,营造良好氛围,减小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安全。诸多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安全运营。为此,我们始终重视环境改善。

我们不仅逐步改善了车辆和设备的运行环境,而且不断改善车辆设备维修现场的周围环境;不仅逐步改善员工的作业环境,而且注意了工作间休条件。我们不仅注重提高员工的待遇,而且注重培育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不仅加强了精神文明和职业道德建设,而且逐渐形成了“安全第一”、“安全是地铁生命线”等安全文化。我们不仅努力防止和减少乘客各种不安全行为对安全运营的干扰,而且有效地控制了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以及各种破坏活动对安全运营构成的威胁。

(四)安全运营,管理是关键,创新是动力

近年来,通过安全管理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地铁的安全运营,管理是关键,改革创新是动力。无论是推动上述的安全基础建设,治理或消除隐患,还是分析监控系统的安全状态,防止事故的发生,都要依靠科学管理。而实现科学管理又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1、思想理念是管理的灵魂,科学管理必须有科学适用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我们必须针对安全运营的实际,不断地进行思想和理念的更新。

首先,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我们提出并树立了“抓小防大,安全关前移”的思想。一方面,大家清醒地认识到,小与大只是相对而言,是大家可接受的安全水平即安全的标准不同而已。从此,我们的安全管理逐步深入细致,过去被忽视的所谓小问题已成为今天大家高度重视的大问题,有效地克服了过去对所谓小问题司空见惯的危险现象。安全工作实现了从被动的事后处理型向主动的超前防范型的转变,工作重心也从疲于应付各种突发事态转移到安全基础建设。另一方面,我们加强了安全信息管理,分析评价安全状况与形势,及时发现苗头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安全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克服了随意性和盲目性。

树立了“安全运营,基础取胜”的思想。它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安全无捷径、更不能心存侥幸。它指导和鼓励我们在基础建设的征途上顽强地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几分辛勤,几分收获。我们逐步改变对安全运营提心吊胆、疲于应付的被动局面,步入了对安全运营充满信心、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良性轨道。

树立了“安全运营,关键在管理”的思想。我们郑重地指出:除不可抗力外,每件事故,无论多么微不足道,均是由于管理上的缺陷。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各级管理者,特别是包括班组长在内的基层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有效地促进了层次管理,落实逐级安全责任制。

2、科学适用的规章制度是我们强化科学管理的前提。我们强调科学管理,就必须首先强调各项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为此,我们针对技术设备和情况的变化,于1998年开始全面清理和修订有关安全运营各项规章制度,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措施、新的要求纳入其中。结合“向违章违纪宣战”、“向漏检漏修和维修不到位宣战”以及持证上岗工作,相应修订出台了总公司劳动合同实施办法、职工奖惩条例实施细则和辞退违纪职工办法,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内部待岗制度。根据改革创新、调整运营组织和管理格局的需要,在原有规章制度基础上编制新的和更加科学的规章制度。每项改革措施的出台均配套相应的规章制度,为改革的成功奠定基础。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的作用渗透于安全的每一个要素,离开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综合应用,就不可能有真正现代意义的科学管理。

科学技术促进人员素质提高。我们始终用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思想观念武装广大员工,使他们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工作方法,掌握岗位所需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科学技术提高车辆设备水平。我们通过消隐工程,不仅消除了隐患,而且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增大了科技含量;通过采用先进的维修检测技术设备,不仅提高了效率,而且增大了安全系数;通过科研技措和群众性qc小组活动,不仅获得了大量奖项,而且提高了车辆设备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

科学技术推动管理现代化。科技设备能使原来限于技术条件而难于做到的事成为可能,直接推动管理方式的发展变革。如电视监视车门系统投入使用,不仅改变了运营组织方式,节省了人力,而且强化了科学管理、消除了隐患。科学的方法同样有效地推动运营管理模式的发展变革,同样起到节省人力、强化科学管理的效果,变包乘制为轮乘制以及一系列设备值守和维修方式的变革就是很好的例证。

4、安全组织是实施安全管理的主体,是安全工作的组织保证。北京地铁已形成一个从总公司直到班组的比较健全的安全组织体系,实施着有效的安全管理。

一年一度的安全工作会,分析安全形势,明确工作思路,制定安全目标,研究有效对策;坚持每年一次的署期和冬季运输会,对如何克服由于气候环境带来的问题做出部署,进行动员;坚持一月一次的安全例会,及时分析安全状况和形势,力图把握安全动态;坚持每周一次安全生产交班会,协调解决运营生产中每一个实际问题。就这样,过好每一个安全日,做好每一个安全周,完成每一个安全月,实现每一个安全年,年复一年。

每一天的安全来自每一日每一个人的责任落实,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和与之相配套的安全目标及考核体系使我们的安全管理做到责任层层落实,目标明确合理,考核严格兑现。

安全检查是安全工作抓落实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的查思想、查隐患、查整改、查落实,有效地控制了人的不安全行为、车辆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不良因素对安全运营的影响。

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我们安全运营所出现的问题是地铁的优良传统,不仅追究直接责任者,而且追究相关管理者的责任,有效地维护了安全的严肃性和铁的纪律。

三、北京地铁安全运营的思路和对策

通过总结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北京地铁安全运营的基本思路是:始终如一地坚持安全第一,毫不动摇地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抓小防大,安全关前移”的思想,通过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调整运营组织和管理格局,进一步深化安全基础建设,进一步强化对系统隐患的分析监控,进一步增强抢险救援能力,使运营组织和管理更加精干高效,使安全运营更加科学可靠。

(一)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抓小防大,安全关前移”的思想,努力加强安全基础建设,治理或消除隐患。突出一个“治”字

“安全运营,基础取胜”。安全科学揭示,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系统诸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危险和隐患。无论是从绝对安全观还是相对安全观出发,我们都必须努力识别并治理或消除系统存在的各种隐患,才能使系统具有一定的可靠度,实现和确保我们所期望的安全水平。

根据事故致因系统理论,影响安全的诸多因素最终可归结为人、机、环境和管理四大要素。反之,也正是这四大要素构成了整个系统的基础安全保障体系。实践也清楚地昭示,我们的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人员、车辆设备、环境和管理等方面。为此,我们明确提出并始终坚持以提高员工队伍综合素质、狠抓车辆设备质量、不断改善运营环境和强化科学管理为内容的安全基础建设,以期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隐患影响,构筑较为可靠的基础安全保障体系。这是我们的安全工作之所以由被动变主动的根本原因,我们将继续坚持,在未来几年将以车辆和设备更新改造为龙头,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深化安全基础建设,使系统的安全可靠性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高。

(二)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抓小防大、安全关前移”的思想,努力强化科学管理,严密监控系统各要素的变化及其可能出现的隐患。突出一个“控”字

基础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且不可能完全彻底消除隐患而使整个系统处于无隐患状态。这正是相对安全观。

地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些隐患已经存在,但我们由于受到科学知识、认识能力的限制而无法认知;隐患都是逐步发展加强,今天不存在隐患,并不意味着明天没有隐患;有些隐患虽已被发现,但由于技术能力和种种原因,我们暂时无法解决。也就是说,系统始终存在着隐患,并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安全运营,特别是重点部位隐患,一旦酿成事故,将产生严重后果。

为此,一方面我们必须按照“抓小防大、安全关前移”的思想,加强对整个系统特别是重点部位的监控和互控,及时分析和发现隐患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防范。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对已发现但尚未解决的重点隐患“死看死守”,确保安全。因此,我们明确要求和部署“在全面加强安全基础建设,夯实安全基础的同时,进一步落实责任制特别是重点部位承包责任制,并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隐患部位死看死守,确保隐患和重点部位的安全”。这也是北京地铁多年来形成的一条重要经验和优良传统。未来几年,我们将结合车辆设备更新改造,进一步调整运营组织和管理格局,建立精干高效的运营管理模式,强化监控和互控,从管理上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安全技术的研究应用,装备科学适用的检测分析和监控手段,以提高分析和监控能力。

(三)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抓小防大、安全关前移”的思想,提高抢险救援能力,筑起最后一道安全防线。强调一个“救”字

尽管我们大力加强基础建设,构筑基础安全保障体系,安全系数逐步增大,但隐患不可能完全消除。尽管我们加强对重点和隐患部位的严密监控,制定并落实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监控措施,但对地铁这样一个复杂的系统来说,有些事情可能防不胜防。列车救援、车辆设备故障及其它险情尽管可以不断减少,但不可能完全消灭。

为此,我们强调提高抢险救援能力,努力控制各种事态的发展,将其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筑起安全运营最后一道有效防线。一方面,自1996年编制下发《北京地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办法》以后,我们针对有关情况的变化,特别是恐怖活动和非典等事件,积极补充完善应急预案。另一方面,加强专兼职抢险队伍建设,强化各岗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并始终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和演练,做到“人员、器材、预案”三落实。随着地铁线网的扩展和反恐形势的发展,我们将进一步突出现场执岗人员的抢险能力建设,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提高现场执岗人员的先期处置能力。

四、需要共同探讨的几个问题

(一)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的安全观

相对安全观认为,安全是相对的。所谓安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能将人员和财产损失或某种不良影响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安全并非绝对无事故。然而,在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当中,人们对安全的认识还很不统一,不少人认为安全就是无事故,即绝对安全观。这种观点往往导致单纯以事故来衡量安全状况,其可能的结果,一是当事故多时,为了压事故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使安全始终处于被动局面,难以扭转。二是当没有事故时,则认为安全状况好而盲目乐观,没有意识到不出事故并非安全,因此,丧失治理隐患和预防事故的时机,使安全状况恶化。三是为了追求绝对安全、无事故,就必须使整个系统处于无隐患状态,这不仅无法实现,而且其人力财力也无法支撑。对于地铁来说,由此还会引发乘客和社会各界对地铁寄予过高的期望,使政府和企业承受一些不必要的和过大的压力。然而,相对安全观也有可能因误解而导致对发生事故也感到心安理得,相对安全观是科学的,但其科学性还有赖于“可接受安全水平”的合理性。

由此可见,树立并正确理解科学的安全观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安全工作能否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我们有必要将认识统一到相对安全观,并正确理解和运用。

(二)如何研究建立地铁行业安全标准

安全是相对的,但也是可控的。对于地铁这样的城市交通大动脉,安全运营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把安全放在至高无尚的突出位置,既要高标准严要求,制定其安全标准,但又不能陷入绝对安全观。关键是如何按照相对安全观,研究确定“可接受的安全水平”,这是需要我们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和难题。它既要考虑地铁行业可能达到的水平,更要充分考虑乘客和社会各界的期望值和认可度。与此同时,如何将“可接受的安全水平”具体化,即制定统一的安全标准,包括事故分类、事故等级及其划分标准,并分别确定各类、各等级事故的允许事故率,更是需要我们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地铁行业安全标准的建立,对规范企业的安全运营必将起到重要作用,既使企业的安全运营和政府的监管有据可依,更是为广大乘客营造安全和良好的乘车环境。

(三)如何加强关于地铁系统安全管理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安全科学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门新兴综合学科,它包括系统安全工程理论、风险评价理论、多目标决策理论、控制理论、人机工程学和安全心理学等,正逐渐成为指导各领域安全工作的重要学科。然而,这些理论在地铁行业的应用研究还很少。如何将安全科学与地铁运营实践相结合,比较系统地形成地铁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并加以运用,也是需要我们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这对我们减少经验管理,强化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第12篇 探索以人为本的供电安全管理新思路

〔摘 要〕 分析了供电企业安全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以人为本、全员参与、全过程抓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实现员工安全意识根本转变的新思路。鉴于目前供电系统抵御自然因素破坏的能力较低,单一线路供电的情况还普遍存在,供电可靠性还不是很高,需要强化4个体系建设,提高企业安全管理中的执行力,并不断创新管理。

〔关键词〕 供电;以人为本;安全文化;安全管理

1 供电企业面临的形势与安全现状

进入“十一五”,我国经济改革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快速发展国民经济,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原动力的电力工业,担负着推动经济发展的重任,这也给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工业生产要求电网供电安全可靠,2003-08-14的“美、加”大停电及2005-05-25的莫斯科大停电,充分地证实了电力安全在国家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不仅要保证企业自身免遭损害,还应该把对公众的危险降到最低。供电企业应该逐步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避免因停电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但是目前供电系统抵御自然因素破坏的能力较低,单一线路供电的情况还普遍存在,因而供电可靠性不是很高;同时企业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现场违章时有发生,生产、施工场所点多面广,易发生交通事故和火灾事故。因此现代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应是广义上的安全管理,不只是人身、电网和设备的安全管理,应该包含供电可靠性管理。如何在新时期形势下保证安全供电,提高供电可靠性,杜绝违章和预防电力系统中各类事故的发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2 以人为本是供电企业安全管理的必然选择

美国管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 gregor)于1957年提出了_-y理论。麦格雷戈把传统管理学称为“_理论”,他自己的管理学说称为“y理论”。_理论认为:多数人天生懒惰,尽一切可能逃避工作;多数人没有抱负,怕负责任;对这些人必须采取强迫命令。y理论的看法则相反,它认为一般人并不天生厌恶工作,多数人愿意对工作负责,并有相当程度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唯一办法,可以通过满足职工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使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融合一致。麦格雷戈认为:人的行为表现并非固有的天性决定的,而是企业中的管理实践造成的。剥夺人的生理需要,会使人生病;同样,剥夺人的较高级的需要,如感情上的需要、地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也会使人产生病态的行为。人们之所以会产生那种消极的、敌对的和拒绝承担责任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被剥夺了社会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产生的疾病的症状。必须充分肯定作为企业生产主体的人,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是处于主导地位的,他们乐于工作、勇于承担责任,并且多数人都具有解决问题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关键在于管理方面如何将职工的这种潜能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供电企业历来强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也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通过多年的事故分析总结也看到人在安全生产中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认为: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引发的,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人们自身的缺点和对事物认识的不足或错误认识,会在生产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暴露出来,产生事故。因此需要把人的管理引入安全管理之中,帮助从事工作的员工纠正违章,克服缺点,减少事故,避免人身伤亡和重大设备损坏等恶性事故的发生,用企业文化的内在力量凝聚人的智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地夯实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

3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实现员工安全意识的转变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安全生产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和恪守的共同价值观及行为准则,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构建坚固的安全基础就必须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开展“爱心活动”和“平安工程”,建设以“人人想要安全”、“人人有能力安全”、“人人做到安全”的安全文化体系,营造和谐、稳定、亲情的安全工作氛围。

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仅仅在“要我安全”这一层次去做文章,通过强化管理来约束员工的安全行为,那么在实践中会有局限性和不到位的地方。员工在工作中总是被动地执行,不能发挥其主动性,导致在安全认识上不到位,出现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进度、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在安全工作中就会留有死角,思想麻痹、习惯性违章,自我保护意识差。

安全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全方位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素质,把“要我安全”转化为“我要安全”进而达到“我能安全”。我要安全的意义就在于员工真正将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自己很清楚安全的重要性和不安全的后果,积极主动进行预防,按章办事,规范操作,自觉学习,自我保护,主动纠正并制止不安全行为。

从“要我安全”转化为“我要安全”是安全生产从被动转化为主动的重要转变,但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还必须达到“我能安全”的层次。如何达到“我能安全”的层次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 提高员工安全认识,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没有正确的认识,就没有积极工作的主动性,也就谈不上良好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

(2) 明确事故的危险性。通过案例学习,警示教育员工安全生产是关系到个人、家庭、企业、国家的头等大事,任何疏忽与放松都可能导致事故,彻底克服麻痹思想,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

(3) 提高员工的安全能力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员工的安全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安全作业能力,必须明确哪些行为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在不同工作中安全管理共性与个性的具体区别,采取不同措施来保证自身与他人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二是专业技术能力,明确具体工作应该怎样去干,遇到问题如何分析处理。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使用新设备,用高超的专业技术能力来保证设备、生产全过程安全。

(4) 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对工业事故的统计概率分析得到“1:29:300”,即在发生的330起同种习惯性违章行为中有300起没有造成伤害,29起曾引起过轻微伤害,有1起造成了严重伤害。该比例说明习惯性违章作业发生事故是随机的,但它是必然的。因此员工的安全行为必须是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

4 强化安全管理4个体系的建设

供电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建立覆盖各个层面的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管理的“四大体系”建设,即以单位行政第一责任人为首的生产指挥体系,与单位行政机构设置相同;以党委书记为首的思想政治工作保障体系,与单位党群关系机构设置相同,包含单位工会及共青团机构;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保障体系,主要由单位技术主管部门和各基层单位技术负责人组成;以上级安全监督部门为首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包括各级独立的安全监督机构和专责安全监督员。4个体系的建设应有组织、有目标、有考核、有激励;要做到责任明确,奖惩分明,考核严格,监督有力。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真正形成企业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

5 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执行力

执行是领导者的工作,不能执行的领导是不完整不合格的,如果各项决策得不到执行,领导的所有工作都会变成一纸空文或一场空谈。杰克·韦尔奇在他管理过程中的铁腕手段,有时被称为冷酷无情。实际上他是通过一种强制性手段把现实主义注入通用公司管理的各个流程当中,并以此建立一个注重执行的企业文化。事实上,供电企业的安全管理规范、技术标准、现场检修标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修订不可谓不完善,然而安全形势却并不乐观,关键是执行不到位。因此,安全管理要树立大安全观念,重控制、抓考核,从源头开始抓质量、保安全,从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全过程抓安全管理,但是各阶段的重点是不一样的,各有侧重;要抓检查控制,实现动态的长效管理;要积极开展安全性评价活动,采用自我评价和外部检查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专业技术人员、专家进行评价检查,实现供电企业全方位安全性评价的动态管理。坚持安全性评价工作与危险点源的分析与控制工作相结合,重在整改,使安全管理在监督控制中得到加强。

6 探索供电安全生产管理创新

早期,人们把安全管理等同于事故管理,仅仅围绕事故本身做文章,因此安全管理效果是有限的。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安全系统工程强调了系统的危险控制,揭示了隐患管理的机理。安全管理由近代的事故管理,发展到现代的隐患管理。

安全性评价与危险点预控是两个比较科学的系统工程方法,在供电企业已经广泛推广与应用。 现场作业标准化是近年来新生的安全管理的科学方法。长期以来,供电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效果不令人满意。因此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是现代供电企业管理的需要。绩效管理是企业衡量员工工作的标准,也是牵引机制,它通过记录、奖惩,告诉员工哪些行为值得鼓励,哪些行为应当禁止,指引员工学习和提高。企业对员工实施绩效考核,就是要通过对员工业绩的评价,来实现对员工在工作过程中行为的约束和限制。

参考文献:

1 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美) 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

2 田 锋.谈我要安全与要我安全.电力安全技术,2004,6(4):30

3 刘光明.企业文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4 余世维.赢在执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第13篇 积极探索矿区铁路安全管理新模式

义煤集团公司铁路运输处地处豫西丘陵山地,横跨宜阳、新安、义马、渑池三县一市。管辖线路总长89.7公里。担负着义煤集团公司50%以上外运任务。由于铁路专用线穿山爬坡,越村过镇,且与交通繁忙的310国道两处交叉,不安全隐患多,安全管理难度大。因此,安全一直是铁运处的天字号工程。长期以来,义煤集团铁运处以安全为主线,以强化管理为手段,以建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为目标,大胆探索安全管理的新方法、新模式,使安全运输水平明显提高,企业效益显著增强。连续六年被集团公司命名为双文明单位,被三门峡市评为市级文明单位,被河南省命名为煤炭系统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被原国家煤炭工业局评为全国煤炭行业质量标准化铁路运输处。

一、建章立制,强化措施,建立起矿区铁路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义煤集团铁运处组建于1989年,组建之初,安全管理仍然沿袭旧的管理方法和模式。2003年领导班子经过深入研究,一致认为,要使运输安全有大的改观,就必须建立起系统的规章制度,建立起科学的作业规程,打破旧的管理模式,逐步探索出一套新形势下适应矿区铁路运输需要的新模式。

1.建立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组建三级安全监控网络。思想明确以后,我们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一个强有力的班子,南下北上,取经求教,并结合我处实际情况,建立各种完善的规章制度148条,车、机、工、电都制定了详细的作业规程和技术标准,逐步形成了系统科学的安全监控体系、安全检查体系、安全技术培训体系和安全信息反馈体系等四大安全管理体系。制度完善以后,我们又抽出技术骨干,培训了一批专职安全员和兼职安全员,加上青年安全监督岗员和群众安全网员,目前这支队伍已经达到50余人,占职212,沫数的10%以上,这些人员遍布处、段、站点、班组各个生产现场,覆盖面达100%,初步形成了立体的三级安全管理监控网。

2.明确安全目标,强化责任意识。每年我们都以安全一号文的形式,制定出全年的安全目标,并且将目标细化量化,分解到各个月份和各个生产单位,平时以安全大检查、安全抽查和自查、安全互查等形式进行严格检查,严格考核,严格奖罚。为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使之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1998年我们制定了《铁运处安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工作条例》,2003年又制定了《重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暂行规定》、《事故追查分析制度》、《行车事故调查及处理规则》,并且全员逐级签订了《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处长与集团公司签定责任书,并向集团公司负责,段长与处长签,班组长与段长签,个人与班组长签,逐级负责,并实行了个人自保,班组成员互保,班组间联保制度。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以后,各级责任人都成了安全第一责任者,责任意识明显增强,自我约束力大大提高,在工作中普遍做到了四个到位:思想认识到位,履行职责到位,措施执行到位,监督整改到位。各级领导变过去的“要我管”为“我要管”,职工们也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

3.奖罚并重,重拳出击反“三违”。制定了《三牌一卡处罚办法》,“三牌”即:红牌、黄牌、白牌处罚,“一卡”就是警告卡。其中红牌规定了7项违章条款,处罚最重,直至开除公职;接下来的处罚依次是黄牌、白牌,黄牌规定了97项违规条款,白牌规定了86项违规条款,警告卡适用于一般性违章,情节较轻。《三牌一卡处罚办法》的规定,有效量化安全目标、安全责任。作为处罚的执行者,机关各科室和中层干部都分配了“三牌一卡”指标,为了把牌发到违章人员手中,机关干部和基层干部跟班、添乘和现场检查的次数增多了,违章违纪泛滥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同时这个办法与安全效益工资相结合,将职工工资与安全挂起钩来,奖罚并重,用经济杠杆激发广大职工的安全自律意识,效果非常显著。在职工中呈现出“三多”、“三少”的新局面,即职工学《规程》、学《条例》的多了,“马虎”、“凑合”的少了;遵章守纪的多了,违章违纪的少了;说安全话、干安全活的多了,各类事故减少了。

二、规范管理,强化达标,夯实安全基础,提高运输水平

近几年来,我们以“规范管理,强化达标”为主线,以保证行车安全为目的,强化职工培训,加强现场管理,提高质量标准化水平,为安全运输打下了坚实基础。

1.强化安全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快高素质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步伐,积极改变内部环境和外部形象,吸引铁路行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逐步解决了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同时还一直把职工技术培训作为提高全处安全运输水平的重要途径,抓紧抓好。做到了近期有目标,长期有规划,年度有计划,每季有安排。严格按照计划安排进行培训。做好岗前培训和日常培训,并选送业务骨干和青年技术人才进行铁路运输知识专业培训,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储备了动力。

2.积极转变工作作风,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专门下发了《关于在铁运处范围内开展作风纪律整顿的实施意见》和《关于铁运处机关干部转变作风,深入基层的有关规定》,同时建立了签到制度和不安全隐患巡查登记制度。各级领导干部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安全责任制,建立起了联系点制度和包保制度,做到了分工负责,明确目标,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关口前移,靠前指挥,坚持了“四亲自,四必开”,强化了安全现场管理,解决了实际问题。领导干部长期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和夜查制度。同时坚持开好每月一次处长办公会和处长扩大办公会,每周一次的安全运输办公会和每天早晨的安全调度会,及时通报安全情况,做好信息汇总和各种问题的研究处理工作。

3.加强安全监督检查,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在安全监督管理上,实行党、政、工、团、纪、检、保七条线管理,多管齐下,共抓安全。完善了班组长职能转变,实现了安全工作“四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四群”(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管理。安全管理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一级对一级负责,形成了一个完整闭合的管理体系。安全管理机构健全,制度落实,要害部位做到有专人管理,有措施,有制度和有人员的四落实。安全检查形成制度,坚持了每月一次的安全大检查和每周安全检查,同时不定期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自查、互查、夜查和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各类不安隐患要求及时整改,凡检查不到位或整改不到位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然不断加大安全投入,近两年累计投资100余万元,先后对庙头道口、耿村站场信号系统进行了改造,各段都逐步建立了一批样板线路、样板工区和样板车站,继续保持了全国行业质量标准化水平不降低。

三、选准载体,加强宣传,强化安全文化和环境建设,为安全运输营造良好氛围

长期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加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和安全环境建设,可以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运输氛围,有利于企业安全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加强了安全文化和安全环境建设,对安全运输工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选准栽体,开展各项活动,有效促进安全运输。在企业安全文化和安全环境建设中,选准了符合我处实际的“六好区队”建设、“五好班组”建设和“青年文明号”创建等活动,以此为载体,将这些活动全面铺开,深入推进,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六好区队”活动开展以来,有效地和安全运输相结合,制定了《铁运处六好区队建设考核细则》,并且每季度都组织检查,对安全运输、经营管理和运输效率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每年根据不同时期的安全运输工作特点,积极组织阶段性的专项治理和竞赛活动,做到了“季度有活动,月月有重点”,加大了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安全运输。

2.哭出思想政治工作,加大安些宣传力度。注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安全运输中的作用。首先,发挥典型引路,先进带头作用。每年我们都对安全运输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树立一批典型,号召全处职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爱岗敬业精神,学习他们遵章守纪行为。其次,发挥广大党员在安全运输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广大职工和党员中开展了“我为党旗添光彩,我为安全做贡献”、“党员无违章,身边无事故活动,带动全处职工共同搞好安全运输。第三,强化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安全宣传力度,利用全处大会、干部会、职工大会、班组会,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标语等多种形式,宣传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指令和法规,使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

3.外树形象,内强素质,营造良好的运输环境。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我们仍狠抓了内部环境治理,对站场路面进行了硬化,植草种树,先后创建了一批“文明车站”、“文明工区”和“青年文明号”机车。在职工中开展了争创“文明家庭”,争当“文明户’’活动和道德规范进万家”活动,使广大职工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环境变了,心情变了,职工安全观念也大为转变,一个说安全话,干安全活现象已蔚然成风。路风建设是铁路运输企业对外的窗口。从树立企业形象的高度予以充分重视,处纪委根据有关规定,严抓细管,对违规违纪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近年来“吃、拿、卡、要”现象基本杜绝,维护了我处良好的外部形象。我们还积极走访用户,征求用户意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开拓了外部市场,创出了义煤集团公司铁运处的服务品牌。

第14篇 电力企业对安全管理新思路的探索

安全工作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是电力企业生存发展的大局。电力企业在安全处理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电网的发展仍有一定的差距。例如,还存在对安全生产思想认识不够,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进度的关系,安全投入不足,抓安全生产的态度不坚决,作风不扎实,习惯性违章现象屡禁不止等现象,安全生产管理呈现要前进一步都难的局面。这些现象只是问题的表面,其本质主要还是观念和认识的问题。在新形势下,要取得安全管理新的突破,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探索新思路。

一、更新观念,提高对安全管理的认识

(一)树立安全系统管理理念

安全工作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开放系统,它包含人员、设备、物料、检测手段、工艺方法、信息和环境等多种因素,是一项系统工程。安全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全天候”的特点,受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制约,需要在从生产到流通直至消费的各个环节中,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技术、法制、宣传教育等各种手段,促进各方面通力合作,共同努力,协调好整个系统中每个要素,使其运转处于正常、平稳状态,达到保障安全的目的。

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要摒弃一些错误认识,如认为安全管理主要局限于生产领域,只针对生产领域去了解和处理存在的危险和隐患,片面、零碎地解决安全问题,认为安全生产主要是安全管理部门的事等等。要树立以安全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由人员、设备、电网、自然和社会环境等要素构成的动态安全系统,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对企业安全各要素进行战略重组,树立全方位、多层次、全员参与、全过程、一体化地解决具体问题的安全系统管理理念。

(二)树立安全人本管理理念

在安全管理中,人既是保护的对象,又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第一要素,人是事故的受害者,又往往是肇事者,当然要强调以人为本。

所以,我们在管理安全生产中,要摒弃由于受封建社会文化和传统计划经济影响而形成的重物轻人,或重技术不重人,靠权力不靠人的以物为中心的思想。要把安全管理活动中人的因素提到中心地位,深入细致地研究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和不同时期的安全工作方法,树立安全人本管理理念。

(三)树立动态管理理念

在建设、生产过程中,受科学、技术、经济等的限制,我们的认识有局限性,从而引发或加剧各种事故隐患,而且还会导致一些新的事故产生;人的生理极限也会造成某些行为失误,引发事故,人的智力局限也会引起种种失误,受社会、心理、教育等因素影响会不自觉地制造危险,所以不可能杜绝一切事故。安全活动中人、物、人与物三要素均衡协·23·理想化的绝对安全,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安全只是人们生理上和心理上对伤害和损失这种概率事件的承受、容忍程度。安全度和危险度是一种互补关系:安全度=1-危险度,危险度=危险发生后果×危险发生概率。社会把能够满足大多数人安全需要的最低危险度定为安全指标,只要事故率低于此指标,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在不同地区经济、技术条件下和不同环境中,安全指标往往是不同的。

安全系统中的人、设备、环境等,随时间推移、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变化,不变是相对的,变是绝对的,它是一个人、物、人与物的关系三者有机结合的动态系统。

所以,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要摒弃那种把安全理解为绝对,制定不切实际的高指标的做法;摒弃那种只注意安全相对静止的一面,对安全生产中的人、设备、电网结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认识不足,依靠突击式、运动式的方法抓安全生产的思想和行为。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技术条件和不同环境,科学制定不同的安全指标;同时安全管理要立足于变,密切注意、跟踪内外条件随时间、空间的变化,及时适应变化,不断变革、改进,不断提高应变力,安全工作永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四)树立追求长期利益理念

安全活动是为了获得安全而进行的一种投资活动,以获得良好的安全经济效益为目的,安全投入包括进行事先预防、控制事故发生的主动投资和为处理事故的被动投资。和其他有投入产出的经济活动相比,短期内安全的产出与投入并不是简单对应的,即不一定多投入就多产出,少投入就少产出,而表现为长期过程,并借助实际事故的少发生才会表现出来,安全投入在短期内往往给人以劳而无功的错觉。

安全不仅可以减少负效益———事故损失,而且可以带来间接的正效益———良好的安全生产秩序可大大提高工效、降低消耗,还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声誉,不仅有经济效益而且还有社会效益,具有高收益的特点。安全管理追求的是企业和社会的长期利益。

所以,我们要摒弃只顾眼前经济利益,忽视安全投入的思想和行为。树立追求长期利益的理念,处理好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即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第15篇 建筑安全管理方法探索

一、国外先进的安全管理举措及二十一世纪安全管理发展趋势

1 国外的安全管理形势及相应举措

新西兰结合有关政府机构、民间组织机构、社区和个人的活动,通过在所有场所开安全文化建设和促进安全环境活动,以改进国家职业健康安全工作。

职业安全民间服务机构是德国国家管理机构和工伤保险机构安全管理工作的一种补充。他们在安全技术、劳动安全、防火、环保以及生产安全方面有很高的专业水平; 精通安全法律、法规并随时掌握着本业务范围内法律法规的变化;有完善的服务方式,主动上门服务,为企业提供咨询,安排安全负责人,设计安全方案,编制数据保护档案等,还常年跟踪服务,使每一个客户成为永久客户。这些措施赢得了企业和管理部门的信赖。通过他们的工作,使所有被服务企业和单位事故减少,职业健康安全得到改善,员工劳动保护意识得到提高。

美国安全卫生署为了防患于未然,该署特别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做到;设立一定的安全程序,确保主管人员识别现场可能面临到的所有危险并制定可行的办法;对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有妥善的安排,使他们尽量避免暴露于任何危害中;工具、设备和材料的选择,必须适合从事的工作;业主更须确保所有人员,包括主管人员,在从事工作前,都要获得安全程序的训练。

由以上各个国家的举措,可以看出政府部门对职业健康安全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对工伤及职业病加以防范,进行事先控制并提出未来规划。

2 二十一世纪的安全管理趋势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立法将更为全面、通用和实用。

管理方法将强调隐患控制,强调安全系统的人、机、料、法、环等因素的协调控制,同时以安全文化的手段作为主要方法。

2)管理方法将强调隐患控制,强调安全系统的人、机⒘稀⒎ā⒒返纫蛩氐男骺刂疲币园踩幕氖侄巫魑饕椒ābr>;

3)在管理理论上将体现为现代的科学管理,如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安全行为科学、安全法学、安全经济学、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等。

4)在管理模式上将采用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环境、质量相结合的管理体系模式,这对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从国家大安全模式上将展现为国家、社会、企业、企业安全目标相结合,从而更有效的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二、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在建筑安全方面的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条例及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已走向法制化、科学化的正轨,然而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仍屡禁不止,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事故发生频率已高居全国各行业第三位。原因主要集中在:建筑业人员流动分散,作业地点变换不固定;施工组织结构和隶属关系复杂,承包和用工形式多样;大量农民工抽入建筑市场;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建筑队伍条件不一致,市场竞争不规范,不平等,低价招标等等均是安全管理的重大障碍。另外,我国现有的专门安全监督检查机构只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下设的安全监督检查机构。而这些机构只能实施宏观监督、重点监督与抽查。

探索安全管理15篇

**集团公司各类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原材料的运进、成品的输出,以及半成品在车间与车间、工序与工序之间都需要经常进行运输、装卸,堆垛等项作业,这就形成了内部(也称厂内)运输。厂内运输是集团公司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采、选、冶整个生产过程,每种产品的生产、储运等工序都离不开厂内运输。国内外大中型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生产率,不仅从机器设备、生产工艺,企业管理等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探索信息

  • 探索安全管理15篇
  • 探索安全管理15篇57人关注

    **集团公司各类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原材料的运进、成品的输出,以及半成品在车间与车间、工序与工序之间都需要经常进行运输、装卸,堆垛等项作业,这就形成了内部(也称 ...[更多]

相关专题

安全管理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