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 安全管理

激励安全管理3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94

激励安全管理

第1篇 感情激励在班组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素质并不是单以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班组职工作为一个社会人,不仅有物质上的需求,更需要感情上的交流、关心和尊重。那种忽视人的社会属性,主张“有钱能使鬼推磨”,只讲物质激励或经济处罚,忽视精神作用的安全管理方法,实践证明是不可取的。它不仅会造成“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泛滥,导致”钱多多千、钱少少千、没钱不干”的消极后果,同时还会淡化班组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削弱班组安全生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情感纽带是维护班组内部团结一致的最重要的纽带。班组成员之间、上下级之间,只有具备共同的情感基础,才会形成共同的安全生产目标、共同的安全工作信念和统一的安全作业行动。

(1)要在班组内部形成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群体意识 首先,要注意发扬民主、平等待人。要尊重职工的人格、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倾听职工的意见和呼声、尊重职工的首创精神,绝不能高高在上、唯我独尊、不讲民主,对职工动辄训斥。

其次,处事要客观、公平、公正。特别是在分配问题上,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让那些安全思想作用好、安全技术水平高、对企业及班组贡献大的人得到较高的报酬,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同时,对那些一时有困难的职工给予精神上的关怀和物质上的帮助,使他们感到企业、班组的温暖。

再次,作为班组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真心实意地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关心职工的衣食住行,在发展企业的同时,努力改善的安全工作环境,减少事故的发生。

(2)要把提高人的安全素质作为企业和班组发展的首要条件要想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消灭各类事故,消灭事故取决于职工队伍整体安全素质的提高。一个成功的班组不仅要重视少数的高、精、尖安全人才,更要着眼于大多数普通职工,要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创造必要的条件,使每一个职工都能成为具有较高的安全道德修养,掌握一定安全技能,并创造性地进行安全工作的人。对待班组职工,特别是大多数普通职工,不能仅仅把他们当作劳动力来使用,更应把他们当作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人来对待。作为班组长,既要研究安全生产的规律,更要下力气研究人的安全思想、安全心理和安全行为规律。要运用各种方式对职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增强他们的安全生产责任感和主体意识,使职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班组安全生产中的地位、作用、责任和利益,形成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并自觉地为实现班组安全生产目标而奋斗,使班组与职工形成休戚相关的安全利益共同体。

当今的社会已进入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个班组,只有不断地对职工进行安全技术业务培训,使职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安全技能、安全科学水平不断跟上时代的发展,始终站在安全科学技术的前沿,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胜不衰。同时,对班组的职工而言,如果不注重安全学习,就可能被社会淘汰。因此,班组要把对职工的安全培训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为职工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他们在完成本职安全生产工作的同时,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3)要重视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作用,激发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在深化企业改革的过程中,班组长更应进一步重视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作用,拓宽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渠道。应当看到,职工在班组中虽然分工不同,但都是班组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职工对班组安全管理参与得越深,主人翁意识就越强,与实现企业整体安全生产目标的要求也就越趋于一致,也就越能形成安全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好形式,其中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就是落实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主渠道。通过厂长(经理)定期向职代会报告工作,让职工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安全生产状况;重大问题包括重大安全问题提交职代会讨论,广泛征求职工群众意见;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建议权、监督权和决策权,维护职工的合法法益……使职工真正感受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与企业形成了“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的命运共同体。

总之,把感情激励运用到班组安全管理中,使班组内部形成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把提高人的安全素质作为班组发展的首要条件,使班组每个职工增强安全生产责任感,把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作用渗透到班组的各项安全生产任务中,使班组形成了安全工作命运共同体。这样,感情激励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第2篇 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激励原则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重”是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用以调动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积极性的基本激励原则。

物质激励主要指满足职工物质利益方面需要所采取的激励,例如,奖金、奖品、增加工资、提高福利标准等;精神激励主要指满足职工的精神需要所采取的激励,例如,表扬、评先进、委以重任、提升等。这两种激励手段,从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区别,但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以安全奖金为例,它属于物质激励的范畴,职工从金钱、物质上获得利益,具有经济上的刺激作用,这仅为其外显部分。但是,有限的奖金常常成为人们估价自我价值的存在和工作绩效的大小的一种心理上满足的尺度,人们总是将其在安全生产中的贡献值与奖金分配的实现值的相对比值与他人比较,因此,在安全奖的分配中,蕴含着较大的精神激励成分。企业对职工在安全生产中贡献的肯定程度,可激发职工的成就感。以评选安全先进个人(集体)而论,它是一种精神激励的方式,通过评选活动不仅对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绩效或贡献,以社会承认的形式予以肯定,从而满足了人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先进工作者(或集体),由于获得先进称号而产生荣誉感,这种荣誉感会导致积极的心理不平衡,从而形成内在“压力”,激发人的积极性。虽然,精神激励的表现形式上可有物质利益的内容,但并非一定有着必然的联系(如能通报表扬并不一定发奖品)。

从人的需要来讲,物质需要是基础,而精神需要属较高层次的需要,物质激励反映了人对物质利益需要的满足,因此,它是企业基本的激励形式;精神激励反映了人对需要追求的升华,它是不能以物质激励所能代替的,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逐渐丰富,人们对自尊、成就、理想的实现等精神上需要的满足欲望越来越强烈,对精神激励的要求必然显得更加突出;再者,物质奖励的作用遵循“边际效应”递减的原则,在短时期作用明显,但当达到一定程度时,激励作用就开始消退,其“边际效应”将趋向为零。而精神激励的作用一般比较持久,而且对人的激发更加深刻,但是精神激励在一定条件下也是有限的。

企业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适时地应用多种形式的奖励方法,以丰富激励的内容,满足员工的合理需要,以使职工处于最佳激励状态,从而达到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效果。

第3篇 安全管理的行为激励

行为科学认为,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引发人的行为。企业领导和职工能在工作和生产操作中重视安全生产,有赖于对其进行有效的安全行为激励。激励是目的,创造条件是激励的手段。行为学家把激励分为“外予的激励”和“内滋的激励”,外予的激励是通过外部推动力来引发人的行为,最常见的是用金钱作诱因。此外还有提高福利待遇、职务升迁、表扬、信任等手段。内滋的激励是通过人的内部力量来激发人的行为,如学习新知识,获得自由,自我尊重,发挥智力潜能,解决疑难问题,实现自己的抱负等,这些激励不是由外部给予的,而是自己给自己的激励。'外予的激励'和‘‘内滋的激励”虽然都能激励人的行为,但后者具有更持久的推动力。前者虽然能激发人的行为,但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建立在自觉自愿基础之上的,后者对人的行为的激发则完全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它能使人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指导、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

一、激励理论

(1)_—y理论这一理论建立在对人的基本看法基础上,提出激励人行为的方法。如果对人从“恶”的方面认识,其对行为的控制,就严厉、强制;如果从“善”的方面认识人,其行为的控制方法则采取温和、诱导的方式。_理论对人的看法是:天性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需要漠不关心;缺乏进取心、怕负责任;趋向保守,反对革新。为此,主张采取强硬的管理办法,包括强迫、威胁或严密的监督,或者采取松弛的管理办法,包括顺应职工,一团和气。事实证明这种理论有明显的不足。y理论对人的看法正好相反,认为:人并非天生厌恶工作;能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外部惩罚和威胁不能促使人努力;具有想像力和创造力;能接受责任和主动承担责任。因此,主张采取激励的办法是:分权和授权;扩大工作自主范围;采取参与制;鼓励自我评价。以上两种极端的理论和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应该综合两种理论特长,具体对象,具体对待。这种综合_理论和y理论的方法也称为权变理论。目前现实中很多管理的实践中,都采用权变理论的方法。在管理中,采取强硬与温和相结合;分权与调控相结合;自主与控制相结合的管理方式。

(2)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也称保健因素一激励因素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在管理中有些措施因素能消除职工的不满,但不能调动其积极的工作行为,这些因素类似卫生保健对人体的作用,有预防效果而不会损害身体健康,所以称为保健因素,如改善环境条件,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监督、检查、奖励等;而能起激励作用,调动领导和职工自觉的安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因素是激励安全需要、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得到家人和社会支持与承认、安全文化的手段等。双因素理论是针对满足人的需要的目标或诱因提出来的。在实用中有一定的道理,但在某种条件下也并非如此,即在一定条件下,保健因素也有激励作用。

(3)强化理论强化指通过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或否定(奖励或惩罚)使行为得到重复或制止的过程。强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如下。①人的行为受到正强化趋向于重复发生,受到负强化会趋向于减少发生。例如,当一个人做了好事受到表扬,会促使他再做好事;当一个人做了错事受到批评,就会使他减少做类似的错事。②欲激励人按一定要求和方式去工作,奖励(给予报酬)比惩罚更有效。③反馈是强化的一种重要形式。反馈就是使工作者知道结果。④为了使某种行为得到加强,奖赏(报酬)应在行为发生以后尽快提供,考虑强化的时效性,延缓提供奖赏会降低强化作用的效果。⑤对所希望发生的行为应该明确规定和表述。只有行为的目标明确、具体,才能对行为效果进行衡量和及时予以奖励。强化理论在安全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安全奖励、事故罚款、安全单票否决、企业升级安全指标等。

(4)期望理论这一理论用如下公式表述:激励力一目标效价×期望概率。激励力是指调动积极性发挥内部潜力;目标效价指个人对某一行为成果价值的主观评价;期望概率指行为导致成果的可能性大小。这一理论说明,应从提高目标效价和增强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两个方面去激励人的安全行为。人对目标价值的评价受个人知识、经验、态度、信仰、价值观等因素影响,而期望概率受条件、环境等因素制约。提高人们对安全目标价值认识、创造有利的条件和环境,增强实现安全生产的可能性,是安全管理和工作人员应努力的方向。

(5)公平理论公平理论认为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到所得到的绝对收益的影响,而且受相对收益的影响。即一个人仅看到自己的实际收益,还要把其与别人的收益作比较,当二者相等或配置合理,则认为是正常和公平的,因而心情舒畅,积极工作,否则会产生不公平感,影响行为积极性。这一理论告诉我们,应重视“比较存在,,的意义及作用,不仅要实行按劳付酬的原则,还要考虑同类活动及周围环境的状况,尽量做到公平合理,否则会挫伤人的积极性。

二、安全行为的激励

安全行为的激励是进行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之一,在我国长期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管理工作中,这种方法被安全管理人员自觉或不自觉的使用,特别是随着安全管理学和安全行为科学的发展,这一方法及其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安全行为激励的原理,可把激励的方法分为两种。

(1)外部激励所谓外部激励就是通过外部力量来激发人的安全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设安全奖、改善劳动卫生条件、提高待遇、安全与职务晋升和奖金挂钩、表扬、记功,开展安全竞赛等手段和活动,都是通过外部作用激励人的安全行为。严格、科学的安全监察、监督、检查也是一种外部激励的手段。

(2)内部激励内部激励的方式很多,如更新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技能、强化观念和情感、理想培养、建立安全远大目标等。内部激励是通过增强安全意识、素质、能力、信心和抱负等来起作用。内部激励是以提高职工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自觉性为目标的激励方式。

外部激励与内部激励都能激发人的安全行为。但内部激励更具有推动力和持久力。前者虽然可以激发人的安全行为,但在许多情况下不是建立在内心自愿的基础上,一旦物质刺激取消后,又会回复到原来的安全行为水平上。而内部激励发挥作用后,可使人的安全行为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能对自己的安全行为进行自我指导,自我控制,自我实现,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而不是控制行为。从安全管理的方法上讲,两种方法都是必要的。作为一个安全管理人员,应积极创造条件,形成人的内部激励的环境,在一定场合下和特定的人员中,也应有外部的鼓励和奖励,充分地调动每个领导和职工安全行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激励安全管理3篇

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激励原则,“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重”是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用以调动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积极性的基本激励原则。 物质激励主要指满足职工物质利益方面需要所采取的激励,例如,奖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激励信息

  • 激励安全管理3篇
  • 激励安全管理3篇94人关注

    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激励原则,“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重”是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用以调动职工在安全生产中的积极性的基本激励原则。 物质激励主要指 ...[更多]

相关专题

安全管理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