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篇关于农资打假的督察调查报告 第2篇调查报告:安徽农资系统支农的调查 第3篇财政对农资补贴增减调查报告 第4篇2023调查农资市场情况的工作报告 第5篇道县邮政局农资配送业务调查报告 第6篇农资质量及售后服务状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第1篇 关于农资打假的督察调查报告
根据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斗争部际协调小组第三次会议的决定,由农业部牵头,会同公安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供销合作总社、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监察部等部局,开展农资打假联合行动。十月份,对全国14个省进行了联合督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今年农资打假工作的总体情况
《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违法犯罪活动联合行动》的通知下发后,农业部、公安部等五部局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农业生产资料打假联合行动的通知》,就农资打假联合行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密切配合,落实责任,在全国范围开展农资打假联合行动。经过几个月的工作,农资打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据对14省的统计,今年农资打假共出动检查人员33.1万余人次,检查各类农资市场1.3万多个,检查各类农资经营网点、门市部27.2万个,检查各类农资生产企业2.46万家,捣毁各类农资制假售假窝点1342个。共查处违法违纪案件31326起,涉案货值5.01亿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案件190多件。查处不合格种子398.1万公斤,劣质肥料2.5万吨,假冒伪劣、禁用和过期不能使用的农药36.85万公斤,伪劣兽药1万多公斤,各种无证冒证和伪劣农机及其零配件16万台/件。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6亿元。
工作中有以下比较成功的做法:
(一)领导重视,组织工作得力
各地参与农资联合打假部门的领导都较重视农资打假工作,大多数地方成立了农资打假协调小组,设立了农资打假办公室,明确了专职人员,公布了举报电话,将农资打假列为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各省农业厅把农资专项打假作为重点工作抓,以此来促进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职能转变,发挥行政监督职能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服务。形成了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总负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各部门相互配合开展农资打假的局面。
为了确保农资打假专项斗争顺利开展,各省认真贯彻国务院、有关部局关于农资打假工作的精神,及时将有关精神传达下去,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通过联合发文,召开会议等方式安排农资打假工作。
(二)综合执法,农资打假工作逐步规范
近年来,许多地方实行农业综合执法,探索农业行政执法新的运行机制。福建、江苏、贵州等省农业厅成立了农业执法总队。湖南省农业厅今年从厅内各有关执法单位抽调了16名执法人员组成农资打假队伍。全国有77个地(市),815个县(市)成立了农业执法支队、大队。在今年的农资打假专项斗争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山西省为了加强农业执法机构建设,今年2月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以晋办发〔XX〕9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加强农业和农村法制建设的意见》,要求各级农业部门结合市(地)、县机构改革,按照“先行试点,先易后难,分步实施,逐步到位”的步骤,力争三年内在全省全面实施集中综合执法,使农资市场的监管经常化、规范化。
四川省成都市编委专门发文组建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落实编制20名,市政府发文进一步明确了编制、人员管理(按公务员管理)和经费问题(纳入财政预算)。该市执法大队成立后,XX年就查处违法案件650起,比1999年增长60多倍,没收、转商假劣农资产品32.4吨,是1999年的6倍;XX年1-9月,查处违法案件1086起,比XX年同期增长30%;没收、转商假劣农资产品94.9吨,比XX年增长192%。
(三)广泛宣传,营造农资打假氛围
为使农资打假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各地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了对农资打假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少地方在电视台、电台、报纸上开设了农资打假专栏,加强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农资方面法律规章的普及和宣传,报道农资打假活动信息,并对大案要案、典型案件进行跟踪报道,对制假售假窝点进行曝光。
浙江省农业厅召开了三次农资打假工作新闻发布会,各新闻单位多次派员参加省执法检查组,赴各地进行现场采访和报道。河南省共出动宣传车3865车次,悬挂条幅760个,张贴标语53670条,在广播、电视、报刊上播放、刊登农资打假信息849次,举办大型咨询活动87次,印发法律法规等宣传资料27.91万份。福建省执法总队在省电视台制作了7个农资打假专题节目。广东省农业厅召开了由省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公安、供销社领导与执法人员和新闻记者参加的销毁假劣兽药、饲料及添加剂现场会,公开销毁查获的假劣兽药、饲料及添加剂近100个品种,共25吨,货值100多万元。
(四)突出重点,抓好关键时段的整治行动
江苏省农林厅先后组织开展了5次专项整治行动,在春播期间,开展了以春播用种、夏季作物用肥、春季畜禽用药、饲料为重点的春季打假护农大行动;夏季与省质监局联合开展了肥料专项整治行动;7月至9月开展了农药市场专项整治;8月至10月部署了全省畜牧行业生产资料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秋季开展了以小麦、油菜为重点秋播种子专项整治行动。浙江省农业厅针对养猪户和饲料经销户使用违禁药物、私屠滥宰、违规经营病猪等现象,开展了“劣病毒”猪肉专项整治工作。河北采取整治重点市场,按农时季节,适时开展专项斗争的方式推进农资打假工作。种子整治的重点是玉米杂交种子和抗虫棉种子,主要集中在石家庄市和保定市种子市场以及棉花集中产区;农药整治的重点是“三证”不全、假冒伪劣以及国家禁用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农资专业市场以及生产工艺落后、群众投诉较多的农药生产厂;肥料以复混肥料、叶面肥、微生物肥料为重点,以登记证号、产品标识和使用说明为主要内容,主要集中在专业市场;农机及零配件集中检查生产和销售企业(网点)、农机维修市场和有影响的农机市场集散地。
(五)集中力量,加大大案要案查处力度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积极与工商、质监、公安、供销社、经贸委等部门紧密合作、协同办案、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江苏省公安系统全年出动XX多人次进行农资打假执法活动。四川、重庆两省(市)都十分重视大案要案的查处,四川省查处典型案件16起,重庆市查处典型案件6起,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的四川宜宾县水稻种子案、重庆国威农药案和四川省武胜县杂交玉米种子案等三起案件都迅速按有关法律程序进行了查处。
农资打假涉及的范围广。各省在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农业、技术监督、工商、公安、监察、畜牧、饲料、农机、供销等部门互相配合,立足本职,积极行动,共同开展打假整治工作,形成了合力,使农资打假效果显著。湖南省华容县制售假农药案的侦破就是技术质量监督部门依法查处,公安、监察、农业等部门密切配合,各部门联合行动取得的成果。经侦查,犯罪嫌疑人到案发为止,已产销杀虫脒170多吨,销售货值71万多元。犯罪嫌疑人被公安机关收审,涉案的国家工作人员多人受到党纪、政纪处理。
针对农资打假工作的特点,为提高办案速度,提高办案效果,各级农业部门无论在市场检查还是在典型案件查处过程中,都主动取得当地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公安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河北今年查处的标值10万元以上的大案要案,基本上都是农业、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联合办案,相互支持,积极配合的结果。山西省农业部门在工商、公安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整顿忻州市忻府区奶牛市场取得了良好效果。
(六)依法行政,确保农资打假工作持续健康进行
为了进一步规范农资市场,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各省加快了一些配套法规的建设,加强了对执法人员的培训,提高了打假人员的素质。许多省根据《种子法》、《渔业法》、《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先后出台了可操作的配套的地方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了规范行政执法工作,一些省还建立了农资打假工作制度。如江苏省农林厅建立了打假信息报送制度,要求县农业局每周五报市局,市局每周一报省厅,对于重大突发情况和重大事件即查即报,并根据事态进展随时续报。为确保农资打假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各省还加大农资打假工作督查力度。江苏省采取自查与抽查相结合、一级督查一级的方式今年已组织了两次督查活动,除检查面上工作外,重点对领导批办案件、上级交办案件、大案要案进行督查。
为了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各地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培训班。河北省今年组织了1095人次的种子法知识培训和576人次的种子检验知识培训。山西省农业厅今年举办了5期执法人员培训班,有1200名市(地)、市县执法人员和分管农业执法的领导参加了培训。
一些省制定了农资投诉(举报)案件的登记、处理程序等制度。使农资打假案件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结果。
福建省农业执法总队印发了《福建省农业执法总队科室、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及内部管理规定》,包括了总队科室的责任制,人员岗位责任制、人员工作守则、“十不准”规定、学习制度、办公室管理制度、队务会议制度、受理投诉或举报工作人员岗位工作制度、外勤执法人员岗位工作制度、罚没物品交接管理工作人员岗位工作制度、案件受理工作人员岗位工作制度、文件或文书管理工作人员岗位工作制度等17项。
二、农资打假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资市场、农资产品问题仍很严重
从督查情况看,农资管理和打假面临的形势仍很严峻,由于农业生产资料,量大面广,假冒伪劣由来已久,并逐年呈蔓延趋势,许多领域的问题积重难返。虽然今年全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资打假行动,但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是农资经营主体不规范。目前农资市场无证经营或超越经营范围的现象仍然很突出,不具备经营资格和经营条件而挂靠经营的现象比较普遍,非法经营者在农资销售旺季走村串户销售农药、化肥的现象比较严重。
二是经营行为不规范。销售过期、失效农药和劣质种子坑农害农的现象不断出现;农资和百货混合经营现象不在少数。兽药经营中的主要问题还有兽药、人药同时经营的现象。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资市场的经营秩序,如:
(1)无证生产和造假状况还比较突出。制假售假活动由公开、半公开向地下、半地下,组织性、隐蔽性、对抗性增强,手段趋向智能化,增加了打假工作的难度。
(2)假冒伪劣农资充斥市场的状况尚未根本扭转。农业部今年春夏对市场上的农药质量抽查结果显示,不合格农药为16%,有1/5的单位经营了不合格农药,这些是在合法的经营单位里抽出的登记过的农药产品,非法生产和经营的假劣农药就更多了。据陕西省畜牧部门抽查,“九五”期间,兽药质量抽检合格率为77%;近期对市场质量抽检合格率为50%。青海省西宁市经销的蔬菜品种近百种,但通过审定的只有20多种,大部分种子没有生产许可证,没有标签。
(3)农资产品标签不规范。农业部今年抽查了2586个农药标签,不合格率为54.6%,有的地方农药标签不合格率高达80%。有的擅自修改已审定的标签内容,有的扩大使用范围,有的盗用、冒用他人登记号,有的用一个登记证用于多个产品,还有的采用光写商品名而不写含量和使用情况等欺骗手段坑害农民,严重干扰了农药市场的正常秩序,危害了农民利益和农业生产安全。引起了农民与合法生产企业的强烈不满,国务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责成农业部立即进行整顿。
(4)误导消费的广告多。主要是兽药和农药表现最为突出,虚夸产品质量的不少。有的企业还用“农业部推广新产品”、“中国农学会推荐产品”等来误导消费者。
(二)少数农业部门对开展农资打假的认识还不到位,执法意识薄弱
一些地方认为农资打假是工商、技术监督部门的事,和农业部门关系不大,有的地区和县级农业部门甚至放弃法定职权,不闻不动,根本没有安排部署和组织检查。农业各行业之间发展也不平衡,地区间发展也不平衡。
(三)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严重
由于受利益的驱使,一些地方对农资制假售假不仅不打击,而且还加以庇护。如有的农药生产厂家在生物农药中添加大量化学农药,使用在禁止使用的作物(果菜)上,坑害消费者。当检查发现后,地方出面说情、辩解,难于处理。另外,农业部门内不少单位也经营农药、兽药、种子、肥料、农机及零配件等,有不少单位,既进行经营活动,又有管理职能,还有的审批、登记、检测、监督集一体,使本应互相制约的监督机制失效。
(四)农资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在农资打假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按现行的农业法律法规无法处理,如化肥、农机质量管理等尚缺乏相关的法规和强制标准,农药、饲料、水产种苗等其他农资管理相应的配套办法或实施细则也要修订和完善。渔药、渔具市场的监管不明确,个别地方存在空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一些农资产品管理法律法规已不适应当前农资生
产和市场监管的要求。
(五)参与农资执法的机构多,执法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国务院抓农资执法、打假的机关如工商、技术监督、供销和农业部门等多个单位。农业部门内又分散在种子、土肥、植保、蚕种、畜牧兽医、饲料、农机、渔业等多个机构。但真正对农资市场和生产单位的执法起震慑作用的不多,力量分散,多部门协调困难,责任不明确。适应农资执法特点要求的,既具备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较强的法律素质,又具有为人民服务宗旨观念和较强的职业道德水准的执法人员缺乏。
督查中也发现一些地方部门之间配合得不是很好,案件主办单位与协办单位沟通不够。有的省反映,由于各部门各自行使管理职能,缺少沟通与协调,往往出现多部门对同一行政管理对象多次检查的情况,生产、经营单位意见很大。此外,农资打假工作多部门操作,部门之间通气不够,发文多,部分内容交叉重叠,形式主义的东西也不少,工作实效不高。有的反映泛泛的执法检查多,实际查处的案件少。农资质量抽检工作开展不够,结果公开不够。多数地方的农资执法,仅仅检查销售机构,从销售机构查出农资产品质量问题时,对销售者做出处罚后便草草收兵,不再顺藤摸瓜,追究更深背景和生产者的责任,使更大违法者逃避了法律制裁,制假售假的源头未得到有效控制。形成了农资违法案件中,小案多,大案少的假象。
(六)农业行政执法缺乏必要的经费和装备,执法机构不健全,执法队伍不稳定
各地普遍反映,缺乏农资打假专项经费,缺少必要的交通、通讯、取证等工具,抽样检查、假劣产品的销毁、联合执法等系列费用难以解决。参加农资打假的人员大部分是临时从各系统抽调的,执法意识不强。
基层反映,上级多头管理,缺乏统一的系统的农业行政执法指导,影响了农业执法的顺利进行。
三、农资打假工作的改进意见
(一)从“五不放过”入手,找准农资打假切入点
这次督查组共带回102个需要督办的案件,至目前已有85个查处完毕,剩下的17个,还将继续督办。有关领导批转的案件有10起,有9起通过督办已依法查清并进行了处理,还有1起正在查处中。各地投诉的转有关业务司局的案件10件,已有1件查清,其余9件正在追查中。
我们将对这些案件进行分类总结,追根溯源。
在大案要案查处过程中,各级农业执法单位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的同时,对于该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并与司法机关保持密切联系,了解案件的处理结果,还要认真查清伪劣农资源头和流向。对于源头非本省、市、县辖区范围内伪劣农资,要及时向有关省或市、县通报情况,请其他省或市、县查清和处理,或请上级单位处理。
要做到查处的案件有始有终,办事程序规范,档案齐全。对领导批示的重大案件,要及时研究处理,做到件件有结果。
(二)建立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尤其是我国已加入wto的新形势,建立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是十分迫切和完全必要的,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农资打假方式只能是暂时的应急措施,今后要从机构设置、人员调配、管理机制和经费保证等方考虑这个问题。
在当前农资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农资猖獗的严峻形势下,组织有关部门,建立联合打假是不可少的。因此,九个部委要继续加强部门间协作,建立联合打假的长效机制,进一步认识农资打假的重要意义,在农资打假方面形成合力。在联合执法检查过程中,各单位应根据各自的职责在执法过程中各负其责,如技术监督部门主要负责好从源头打假和从源头抓质量的工作,工商部门检查营业执照和市场秩序等,农业部门检查经营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以及产品的包装标识等。
(三)健全完善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
结合我国加入wto后,当前正在清理修改有关行政法律法规文件之机,加速健全完善农资市场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有的省反映,一是尽快制定肥料法;二是出台农机管理、水产种苗等方面法律法规;三是修改《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四是制定农药、兽药、种子、肥料等包装标签准则,统一标签规范等。
(四)农资打假的当务之急是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加大农资打假案件的查处力度,关键的是要有健全的执法队伍,大量农资案件的查处需要专职农业执法队伍负责。这是在新形势下,赋予给农业部门的一项新的重要的职能。目前农业执法队伍很薄弱,近两年各级农业部门在农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如把原来比较分散的农业行政执法职能集中起来,实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建立专职农业行政执法队伍,就是一个成功的经验。从各地实践的情况看,农业综合执法是值得推广的。各级农业部门应结合机构改革和调整,理顺各相关机构的管理权限,明确责任。避免部门间或部门内执法不一致,造成多头执法,损害国家形象。各相关执法部门均应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五)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执法程序,严格依法行政
一是依法开展农资市场准入工作。对实行许可证管理的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要依法定条件和程序进行审查。对不具备生产经营条件的,不予办理生产经营许可证。工商机关结合企业登记注册、年检换照等工作,对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进行全面清查。对违法生产、经营者,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对实行许可管理的农资产品,农业部门要认真进行检验、实验、鉴定,对不符合条件和质量标准的,不予办理产品许可、登记手续,不允许进入生产流通领域,从源头上防止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农资产品进入市场。质监部门要按照国务院领导关于从源头打假和从源头抓质量的要求,切实负起责任,加快研究制定必要和有效的管理措施,确保不合格农资产品不出厂。
二是建立农资打假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要对农资打假工作不力,消极应付甚至失职渎职的领导干部和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查处。
三是建立农资打假执法情况报告制度。各级农资执法机关要建立农资打假情况月报或季报制度,逐级上报农资打假工作情况、遇到的主要问题、大案要案情况等,以便及时指导和协调。
四是要严格执法,依法行政。执法一定要严,不能以罚代刑,以情代法,不追源头,不追究相关责任,包庇纵容,甚至知法犯法,否则就无法开创农资打假的新局面。
(六)保证农资打假经费
农资打假应有专项经费,建议国家把农资打假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设立农业行政执法财务项目,解决联合打假日常工作开支,用于购买必要设备及举报奖励等。
第2篇 调查报告:安徽农资系统支农的调查
增强合力 强化服务:来自安徽农资系统支农的调查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产业,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产和生活,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做为农资经营主渠道的农资公司如何保证市场供应,强化为农服务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
安徽省农资公司通过不断的摸索,走出了一条以服务为主,以服务促经营,以服务促管理的兴业之路。安徽省农资公司紧紧围绕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在行业管理方面,他们摆正系统内部关系,提出了“恢复系统、增强合力、强化服务、振兴基层”的系统管理观点,明确了系统工作的整体思路,树立维护主渠道的观点、服务的观点、开拓的观点;以相互支持的观念处理好系统内部关系,使全系统有了明确的思路和奋斗目标,使系统面貌焕然一新。
他们还加强了系统内部信息服务。全省96年县以上农资公司已有60个配备传真机。先进的传播工具保证了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他们通过提供市场供求形势、政策、资源、价格、经营管理等方面信息,为下级公司和基层企业排忧解难。在农资供应工作中,安徽省农资公司系统上下共同努力,克服困难,狠抓货源。
据统计:1995年全省购进化肥506万吨;购进农药近2.1万吨,均比1994年有较大的提高。省农资公司坚持加大省级调控肥落实力度。95年全省共落实调控肥174.5万吨,完成年计划的102.2%,比94年货源量增加50多万吨,各地还在算好区域平衡帐的基础上,克服货源紧、资金缺的困难,扩大外采,增加有效供给,充足的货源,为供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系统95年供应化肥521万吨,农药2.0392万吨,农膜418吨,有力地稳定了农资市场。
他们在狠抓货源的同时,加大整顿市场力度,净化农资市场环境。
省农资公司在省物价、工商等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对全省所有农资经营单位进行审查,据省工商局统计,全省农资市场整顿前,从事化肥等农资经营的有14130户,通过清理整顿,吊销、注销了7564户不符合条件的经营单位,理顺了经营渠道,保护了农民的利益。望江、寿县等地的化肥、农药销售占社会需求量的90%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为农服务”是农资公司经营的宗旨和灵魂,安徽省农资公司总经理蔡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应该居安思危,从现在开始,把过去常讲的‘围绕经营搞服务,搞好服务促经营’调整为‘围绕服务搞经营,搞好经营增效益’,农资系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通过系列化服务同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农资系统的根本任务是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他们在全省大力推广“庄稼医院”,据统计,全省已有“庄稼医院”1374家,全省还开展了“庄稼医院评审达标活动,制定下发了《安徽省农资系统庄稼医院达标评审暂行办法》,经综合评比,95年评出“aaa”级“庄稼医院”3个,“aa”级“庄稼医院”6个,“a”级“庄稼医院”9个。他们还定期进行庄稼医生的培训,保证了庄稼医生的业务素质。省公司还建立了12个“农资系统化服务联系点”,作为公司有关科、部对口开展系列化全程服务的示范基地,探索集进货、调运、供应、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一条龙服务体系,广泛同农业科技部门联合,变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
省公司还聘请了植保、土肥、农业专家,组建了“安徽省农资公司专家顾问组”,并在县一级的分公司建立试验示范基地,既增加了化肥、农药、农膜销售量,又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辛勤的劳动,扎实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95年全省县以上农资系统销售51.12亿元,比94年增长63.4%,综合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创建国以来最高水平。他们在成功面前,没有急于庆功封赏,而是将目光又一次投向更高更远的未来。96年,安徽省农资系统确定的工作思路是:以农资系列化服务工作为基本点,坚持强化宏观调控,坚持深化农资流通体制改革,完成稳价、多供、调控市场的三大任务,以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企业管理水平、主渠道市场占有率和综合经济效益再上新台阶;用省农资公司蔡总经理的话说就是:“总结成绩,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的进步,我们应该面向未来,以更高的服务质量,团结改进真抓实干,为安徽农业的丰收,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致富奔小康做出我们的贡献。”
第3篇 财政对农资补贴增减调查报告
经国务院同意,近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的实施意见》。日前,记者就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有关问题采访了财政部有关负责人。
农资涨价影响农民收益
问: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农资综合补贴是我国重要的支农惠农政策。它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化肥、柴油等主要农资价格的上涨情况,在综合考虑当年粮价变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合理安排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实行动态调整,补贴规模只增不减,以更好地保护农民种粮收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问:为什么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
答:近年来一些农资价格上涨较快,种粮成本有所上升,迫切需要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补贴长效机制,以确保农民种粮收益不因农资价格上涨而下降,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建立健全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一是有利于稳定种粮农民的补贴预期,以更好地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二是有利于财政部门科学、合理安排补贴预算;三是有利于加强补贴资金的管理;四是有利于促进补贴政策更加公开、透明,便于社会监督。
补贴规模不会减少
问: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后,如何确保补贴规模只增不减?
答:为确保农民种粮收益,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遵循了价补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基本原则。
价补统筹,即统筹运用国家财政补贴与调控粮价两方面措施弥补因农资涨价而引起的农民种粮增支。当农资价格上涨时,如果粮价涨幅不大,弥补农资增支则以财政增加补贴为主,适当考虑粮价增收因素;如果粮价涨幅较大,农资增支原则上主要靠粮价增收消化,适当增加财政补贴。
动态调整,即中央财政安排补贴增量资金与农资涨价引起的种粮增支联动,补贴额度动态调整。如果当年农资价格水平较基期上涨较大,导致农民种粮增支较多,中央财政相应多安排增量补贴资金;当年农资价格水平较基期没有上涨或略涨,农民种粮不增支或少量增支,中央财政不安排或少安排增量补贴资金。
只增不减,即中央财政上年已安排的补贴规模在当年不减少。上年补贴规模自动作为次年的存量补贴,由中央财政继续安排。
从具体操作上讲,即以__年亩均化肥、柴油支出水平为初始基期水平(以后年份高于初始基期水平的,则以该年作为新的基期年)。综合考虑当年农资价格和粮食价格变化以及国家财力情况,确定次年农资综合补贴规模。与基期相比,当年化肥、柴油价格上涨影响农民种粮增支较多时,则在上年补贴规模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农资综合补贴;当年农资价格不涨或下降时,原则上保持基期补贴存量不变,如果连续三年粮食亩均化肥、柴油支出不高于基期水平,可以统筹当年财力情况适当增加农资综合补贴。
春耕前补贴兑付到户
问:中央财政如何确定年度补贴规模?如何分配和拨付补贴资金?
答: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后,中央财政将根据当年农资实际涨价情况,统筹粮价上涨因素后,合理安排补贴规模,在次年年初分配、拨付到省。
具体来说,第一步,测算当年因农资涨价引起的增支总额。主要依据国务院价格、农业主管部门统计的全国亩均化肥、柴油增支额、当年粮食播种面积等因素来测算。第二步,确定当年补贴规模。按照补贴只增不减的原则,基期补贴存量如数安排。同时,财政部会同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当年农资增支总额,粮价上涨因素和财政承受能力,提出新增补贴额,报国务院批准后确定当年补贴增量。基期存量与当年补贴增量之和为补贴总规模。第三步,分配补贴资金。存量补贴资金按基期分配基数不变。增量资金分配,原则上主要考虑各省(区、市)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商品量等因素,并适当考虑地区农资价格差异。补贴资金分配向粮食主产省倾斜。第四步,拨付补贴资金。每年年底确定补贴规模和资金分配方案后,在次年初将资金拨付到地方,要求各地在春耕前将补贴兑付到农户。
问:实施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为什么要选择化肥、柴油两大类农资作为测算种粮农资增支、安排补贴规模的依据?
答:种粮农资按大类划分,主要包括化肥、柴油、种子、农机、农药、农膜等。选择化肥、柴油两大类农资品种作为测算种粮农资增支、安排补贴规模的依据,主要有以下考虑:一是化肥、柴油增支占农资增支的大头,一般占70%多,对种粮农民收支影响大,且全国种粮农民普遍使用,易监测、好算账;二是农药、农膜支出占种粮农资成本的比例小,对农民种粮影响不大,而且品种多、差价大,价格、用量等均难以监测核实;三是国家已安排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专项补贴,种子和农机不宜再重复补贴。
第4篇 2023调查农资市场情况的工作报告
为贯彻落实省、市__年农资打假和农资整治文件精神,保障我市农业生产安全,及时了解、发现和解决农资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5月17-18日、20-21日,市农委分二期组织8县市区农委开展了农资市场互查和农资整治工作督查活动。各互查、督查组分别听取了被查县市区农委农资整治工作汇报,查看了农资整治资料、案件卷宗,对所查辖区内的部分农资生产经营企业、乡镇农资集散地进行一次认真、全面的检查,并现场对22家涉嫌违法生产经营的企业(户)进行了产品抽样、证据登记保存及立案调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各县市区农委认真落实全国农资打假电视电话会议和省、市农资整治文件精神,按照保障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总体要求及标本兼治、打防结合和属地管理原则,坚持突出重点和整体推进相结合、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积极谋划农资整治各项工作,认真开展农资市场检查,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资等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切实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1、强化领导,制定方案,明确工作职责
农资打假和整治工作得到当地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主持召开农资打假工作会议,亲临“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和农资打假活动现场,发表讲话,带领农委、工商、质监等部门开展农资市场检查和宣传活动。二是农委积极谋划。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分管领导具体安排农资整治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紧密配合,各司其职。三是按省、市农资打假和监管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当地农资监管工作实际,县市区农委认真研究,精心制定了__年农资打假和监管、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和种子执法年等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
2、广泛宣传,加强培训,营造农资监管良好的法治氛围
通过乡镇庙会、物质交流会等,大力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及宣传周活动。充分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4.12”综治宣传日及通过设立宣传咨询台、发放明白纸、农资市场张贴宣传资料及新闻媒体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农资法律法规、农资辨别常识宣传,不断提高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假冒伪劣农资的鉴别水平,增强了农民依法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其次,利用阳光工程培训等平台,颍东、颍州、太和等农业部门组织对农资经营人员进行了农业法律法规、市场营销、农技专业知识等专题培训,共培训1600多人次。阜南农委还开展了诚信经营户评选活动,通过诚信经营户的评选,把经营户的资格、抽检结果、违法行为记录、消费者投诉、公众评价等信息纳入数据库,建立信用平台,扶优罚劣,大力弘扬诚信经营风尚,为农资监管创造了良好环境。
3、加强市场监管,加大抽检力度,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违法行为
充分发挥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主力军作用,集中执法力量,根据不同季节、农时确定监管工作重点,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市场检查与接受举报相结合等,对辖区内农资市场、生产经营企业(户)进行监管。一是开展了农资产品抽检活动。组织种子、农药、化肥抽检,共抽检农资产品813组,已检出不合格农资产品53组。临泉农委在完成市农委布置的抽检任务后,又组织抽检农资产品102组,做到应检尽检。二是组织开展农资市场大检查。县市区农业执法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1691人次,出动执法车辆471台次,检查经营网点3616家次,重点检查假劣农资、未审先推、无登记证农资产品等违法行为。颍上等县农委发挥农委在农资打假中的牵头作用,按国家九部委农资打假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要求,联合当地工商、公安、质监等部门,对城区农资批发市场和重点乡镇农资集散地进行了执法检查,各部门紧密配合,重拳出击,依法从重从快查处了一批不法经营商户。据统计,今年以来,县市区农业部门共立案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83起,严厉打击了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
4、加强调处,化解矛盾纠纷,努力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全市农业执法部门坚持把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摆在农资监管的首要位置,坚持预警、惩治、调解相结合,科学处理执法与服务的关系,确保农资使用纠纷得到化解。农业执法单位进一步完善了农资纠纷调处机制,实行专人负责,对每起投诉都认真对待,对因气候或因农资使用不当造成的纠纷,认真做好解释工作,说明原因,使投诉人明白、满意;对于因农资质量造成的损失而引发的纠纷,认真安排进行调处,要求商家依法赔偿,确保农民的损失及时得到赔付,矛盾得到及时化解。界首市农委通过调处农资纠纷,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0多万元。
二、存在问题
1、市场上仍存在未经审定的玉米、大豆、水稻种子,有的种子虽经相邻省审定但未经省农委批准引种;存在无登记或未续展登记的农药、肥料产品。
2、一些农资企业(户)没有按规定建立、保存种子生产经营档案、农药和肥料销售记录。
3、农业综合执法机构不健全,专职执法人员少,执法车辆不完备;存在监管死角的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1、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农业部门应用新的理念、新的机制和新的对策扎实地推进农业执法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农资监管工作的领导,按农业部文件要求继续强化和规范农业综合执法和队伍建设,为农资监管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对此次市场互查中发现的涉嫌违法生产经营的企业、经营户,各县市区农委要立案调查,6月底前将查处结果报市农委。
3、市种子管理站、农技推广中心要积极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对县市区农资整治工作的指导和重点市场的执法检查,上下联动,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
4、各县市区农委要继续大力开展保夏种夏管农资专项整治活动,特别是加大乡镇农资经营户的检查频次,从重从快打击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确保农民用种、用肥、用药安全。
第5篇 道县邮政局农资配送业务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局农资分销业务发展情况,并为下步工作及农资业务渠道建设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在局领导的安排下,8月7-10日,县局分管副局长及经营部主任分别带两个调查小组深入寿雁、仙子脚、白马渡等支局,就农资分销业务进行了重点抽样调查。
一、基本情况
截止7月底,全县邮政累计农药要数125万元,肥料要数218吨(其中,金秋肥料要数103吨,农药要数47万元),累计形成收入42万元,实际上缴市局收入53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5%。各网点累计欠缴货款65万元,其中,梅花欠7万元,仙子脚欠2.8万元,清塘欠6.5万元,祥林铺欠8万元,公坝欠8万元,白马渡欠9万元,柑子元欠2万元,寿雁欠13万元,发投中心欠5万元。业务发展不平衡。从网点来看,缴款最多的是仙子脚支局,1-7月份累计缴款12万元,最差的是发投中心,只有1万元。从投递员个人来看,最多的四马桥支局投递员曾德春要数4万元,形成收入1.5万元,最少的梅花支局投递员何永善要数只有1300元,形成收入280元,收入绝对值相差1.22万元。全县40个乡邮员,有40个乡邮员形成差价收入在1000元以下。
二、存在的问
从客观上来讲,资金瓶颈的制约、一季度旺季时来货不及时及金秋公司的竞争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局农资业务的发展。除此之外,以下问题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归纳起来,有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从员工层面上来看,不少员工,甚至包括个别网点负责人对待农资分销业务抱着消极应付和无所谓的心态。县局领导推一下则动一下,有的甚至连再怎么推也不动。主要有以下原因:
1、认识上的不足。按照省公司李雄总经理的定位,以后的农村支局,主要是抓好两个体系建设,一个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另一个是农资配送服务体系建设。有的员工对农资分销业务的战略地位认识不足,对邮政企业的认识还停留在寄信送报的老套路上,认为邮政搞农资是不务正业;有的员工则担心邮政搞农资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他们以邮政以前和“亚华种业”合作搞种子邮购为例,担心销路一打开,该农资企业又和邮政取消合作了,这样邮政又会从头开始,出现年年发展年年难的局面,这种认识具有普遍性。这种认识上的不足,与企业的宣讲、培训及员工思想教育、形势教育工作不力有关。
2、部分投递员纪律性差、团队意识、企业忠诚度较差。这部分员工对分配的个人任务有抵触情绪,主动接受任务的少,大部分是被动的,有的即使勉强接受一点任务,其处理方式却是将领来的货堆在某个熟人或者代办员家里,不闻不问,几乎不去销售。另外,在现有体制下,乡邮员是委代办性质的,不是劳务工,也不能享受劳务工的相关政策。因此,几乎所有的委代办投递员对企业都没有什么归属感,直接导致其纪律性、团队意识及企业忠诚度较差,其配送积极性也因而受到影响。
3、欠款回收难。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邮政配送下去的农资产品全部是赎销铺货的,有的人则认为,反正自己不出钱,对货款何时收回、收不收得回没有紧迫感。二是农产品收回周期较长,不少用户承诺的还款时间较长,在客观上导致上欠款回收难。三是由于局里资金紧张,部分业务发展政策兑现不及时,有的员工则以此为借口,拒不缴款。在一方面,寿雁支局有代表性,该支局一些投递员和代办员表示,局里何时兑现奖励政策则何时上缴农资欠款。
4、畏难情绪和消极心态严重。有的人认为任务太重,反正完不成,干脆不搞。有的人甘于平庸,宁愿一个季度1200元的农资挂钩考核奖金不要,每个月领几百元钱也心安理得。
(二)从管理层面上来看,部分单位管理上的滞后也影响了农资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1、个别网点负责人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员工有抵触情绪。
2、部分网点没有制定相应的二级考核办法,或二级考核办法不合理。体现为分配任务时有的搞平均主义;收入二级收入分配时没有体现多劳多得,按效益分配的原则;甚至有的搞暗箱操作,三人民主理财小组或没建立,或名存实亡。
3、有的网点对市场的认识不足,盲目大量要货,往代办点铺货没有针对性,导致货物大量积压,不仅影响了资金的周转,甚至还对货物造成了损毁。例如寿雁支局,往金秋公司要了大量的化肥没销出去,大部分堆在支局的走廊上,由于长时间在日光作用下,包装物风化损毁严重达20余袋,结果退货给金秋公司时被拒绝接收,只有自己降价处理。
4、企业员工家族化增加了企业的管理难度。邮政企业的员工,大部分是职工的子弟和亲戚,家族化严重,管理难度大,不少网点负责人怕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不敢管理,在制度与人情的较量中,往往选择人情。
(三)从产品层面上来看,邮政配送的农资与农民朋友的消费需求差距明显。
1、产品结构单一。我县邮政配送的农资产品主要是正邦、中邦公司的农药和广东宏远集团的保得生物有机肥,另外还有一部分金秋公司的化肥和农药。以化肥这一块为例,我县大部分农民往往习惯于在开春前就备好了各类肥料,且是氮(如氮铵、尿素)、磷(如过磷酸钙)、钾(如氯化钾)、复合肥搭配购置。社会上的其他农资经销商,根据农民朋友的这一消费需求,在头一年冬储时就将各种化肥基本上配齐了,且以复合肥为主要赢利点,而氮铵、尿素等产品几乎是微利,甚至略有亏损,其基本销售策略是氮铵、尿素等微利产品与复合肥搭在一起卖,采取组合营销策略。而邮政提供的化肥只有保得生物有机肥一种,农民没有选择的余地。今年4月,县局与县金秋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但毕竟时间上已经迟了,大部分用户,特别是一些种植大户已基本上备货完毕,营销空间大大缩小。另外,保得生物有机肥笨重(50公斤/袋),上下车不方便,企业装卸成本因此大大提高,平均每包增加装卸成本高达4元以上,营销人员送货上门也不方便。
2、产品价格偏高。以保得有机肥为例,含硫的110元/袋(50公斤),含氯的100元/袋,且有效肥质只有15%,价格远远高于市场上的同类产品。不少投递员戏称,邮政配送的农资产品的批发价比个体户的零售价还要高。这种情况造成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从经营者(投递员、代办员)来讲,利润空间有限,能销售折扣有限,经销人员的预期收入较低,影响了员工的销售积极性。从消费者角度来讲,价格更是影响购买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我县农村,青壮年大部分外出打工去了,在家种田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妇女,这类消费者对价格比较敏感,尽管邮政提供的产品质量不错,但由于价格较高,消费者往往会选择其它价格较低的产品。其它农资经销商,因为冬储做得好,价格优势明显,产品价格竞争力大大强于邮政。
3、宣传不到位,产品知名度较低。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并不知道邮政企业能分销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邮政的农资产品推广基本上依赖乡邮员的上门营销,其它宣传几乎是一片空白,产品知名度低。而同类竞争者的产品却恰恰相反,且不说氮铵、尿素、过磷酸钙等传统产品,西洋、洋丰、鄂中等品牌的复合肥的电视广告、墙体广告到处都是,产品知名度相当高。而消费者普遍有从众的消费心理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也增加了邮政农资产品的营销难度。如对保得产品的认识,消费者几乎没听说过,因而持怀疑的态度。
4、产品价格刚性,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社会上其他的农资经销商对市场的反映很灵敏,其产品销售价随市场的变动而变动。邮政企业则不行,其产品定价是刚性的,不能随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四)从技术层面看,从业人员农资知识薄弱,大大影响了营销效果。
1、技术力量薄弱,缺乏精通农资知识的人才。邮政企业配送农资,有其网络、人员、百年邮政的品牌形象等优势,但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即不懂农资知识,影响了从业人员的营销效果。例如在对含氯保得有机肥的使用上,这种肥料对冷浸田使用效果不明显,如使用必须要晒田,必须要多搭配一些氨铵、尿素等氮肥。而我们的营销人员不懂这一点,在营销时没和用户讲清,结果仙子脚、小甲、富塘等部分种植冷浸田的稻农见效果不明显,意见很大。技术力量薄弱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邮政企业本来就缺乏这方面的人才且培训又不到位,二是部分员工学习的主动性差,不愿意自学,有的员工甚至错误地认为,学得越多就做得越多,不懂最好,什么也不用做。
2、营销手段单一。目前我局主要有三种营销方式,一是乡邮员上门营销,基本上是种感情营销;二是社会营销,即村邮代办;三是网点柜台营销。以第一种方式为主,后两种为辅。村邮代办由于点较少,达不到一定的规模效应,且赢利空间较小,代办员积极性并不高。而网点柜台营销由于各支局都没有专门的农资经销门面,基本上仅靠赶集时稍稍卖一点点(每赶一个集,少的只有几十元,多的可上千元),效果也非常有限。
3、渠道建设滞后。县——乡——村三级销售渠道没有建立,仅仅靠乡邮员在送邮件的过程中顺便搭点农资,其效果非常有限。
4、售后服务及反馈机制不到位,重销售,轻服务轻反馈现象严重。
三、下步工作建议
邮政配送农资的市场空间非常大,但挑战与机遇共存。那么我县邮政如何克服现有的不足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进一步将农资业务做大做强呢?现以金秋公司为参照物,并结合邮政企业的实际,笔者提几点建议。
(一)金秋公司基本情况:
该公司是国家商务部“万村千乡工程”在道县的试点企业,人员主要来于县生资公司。企业性质:私营股份制企业;渠道建设:网络已遍及全县城乡,在县城、各乡镇及一些大的行政村都设有代办店,渠道完善,这些代办店大部分为夫妻店,大部分有自己的配送车;技术力量:有多名专职技术员,技术力量雄厚,能上门服务;营销模式:主要是店面式营销及大客户营销;要货方式:主要是带款要数,也铺少量的货,基本上是要第二批货时必须上缴一批的货款,有效避免了货款欠缴问题。激励措施:对完成一定销量的奖励代办员旅游指标;货源:由于冬储做得较好,货源充足,品种较多,且高、中、低档产品搭配得当,便于用户选择,便于实行组合营销策略;服务:病虫灾害预警及时,技术人员随时随地都能上门服务,较重视售后服务工作;培训:有自己的一套培训机制,不仅培训到技术员,还培训到代办员,另外,还重视请生产产家来开产品说明会及提供技术培训。销量:不详,据说仅化肥一项每年的销量可达5-6万元。可见,作为邮政最大的一个竞争对手,金秋公司的机制、产品组合、渠道建设、技术、服务、结算方式等方面与邮政相比更具优势。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金秋公司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该公司的竞争。另外,据了解,从明年开始,粮食系统,供销系统也准备大搞农资,竞争将空前激烈。如果我们不做好准备积极应对,邮政的农资配送业务就会被边缘化甚至被淘汰。
(二)下步工作建议:
1、强化教育,切实转变员工,特别是一线营销人员的观念。省局李雄总经理指出,以后农村邮政重点抓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和农村农资配送服务体系”两大建设。县局领导将这一定位在会上多次进行了宣讲,有的支局长有所触动,但也有个别支局长认识不足,重发展、轻管理、轻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常常强调一些客观理由,存在畏难情绪。在政策宣讲及形势教育上,支局长到支局员工及代办员这一条线上基本上是脱节的,这也是一线营销人员认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建议支局一定要根据县局的要求,开好会,在转变员工思想这一工作上做细做实。
2、强化团队建设,建议和完善支局二极考核办法。目前,个别支局员工凝聚力不强,团队精神欠缺。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例如,网点负责人的魄力、管理艺术等等,另一重要原因是支局二级考核办法不健全,在任务分配及收分配上不能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建议经营部指导各支局(含发投中心)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二级考核办法,并在县局工会的指导下,通过“三人民主理财小组”规范支局二级分配。同时,网点负责人也要注意管理艺术,切忌以权力压人,切忌恶语伤人,要努力建设和谐支局,提高团队凝聚力及协作精神。
3、灵活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实践证明,如果只指望市局拨款是不现实的。我局为解决资金瓶颈问题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如职工集资,对集资方返点优惠。另外,还有一种方式,是不是可以做一做存单小额质押贷款的文章?在确保手续完备、合规的条件下,鼓励支局通过存单小额质押贷款解决要货资金问题,贷款利息由企业负担。凡自筹资金要货的,给予更高的销售折扣。这样可一举三得,一是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同时发展了局里的小额质押贷款业务,三是可解决货款回收难的问题(用自己的钱要货,回收体货款的积极性一定高些)。
4、重视冬储工作。据了解,农资经销商的利润来源大部分靠冬储(产品进货价格便宜,可增加15%以上的进销差)。如果邮政搞冬储,其资金来源和小额质押贷款解决,当然,这需要通过上级的同意。也可通过集资的办法解决。冬储的重点,应放在化肥的产品组合上,氮、磷、钾及复合肥都要备齐,这方面,可通过与金秋公司加强合作来解决。到底应该冬储多少货?也就是讲要准备多少钱搞冬储,应本着稳妥和量力而行的原则。这方面要根据农资分销店(含三农服务站)的多少来定。以全县开10个农资门面,200-300个三农服务站来测算,如果要搞好冬储,估计需要准备100万元左右的资金,资金及管理方面的风险压力还是很大的,当然,利润也是可观的。
5、重视产品组合营销,努力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在目前的消费市场上看,对于肥料这一块,用户使用的最多的还是氮(主要是氮铵、尿素)、磷(主要是过磷酸钙)、钾(主要是氯化钾、硫酸钾)及复合肥(目前道县市场西洋、洋丰及鄂中等复合肥卖得较好),对生物有机肥使用并不多。而邮政企业提供的化肥,目前主要是保得生物有机肥。这样,与消费者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为解决这个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与金秋公司的合作(为解决货款回收难的问题,可采取带款要数的方式)。今年以来,我局个别支局在满足消费者消费需求,搞好产品组合营销方面,走出了可喜的一步。如仙子脚支局,支局长自己垫资3万余元搞产品组合,因而营销效果也较好,值得借鉴推广。
6、完善农资收入结算及要货方式。目前,我们与投递员的结算方式是按差价收入的30%结算,例如每销售1吨含氯保和有机肥的进销差价是400元,销售人员按进销差价的30%结算,可得120元。而在邵阳、衡阳等地一些县局,他们的销售折扣远远高于我局。例如绥宁县局,他们按进销差价的40%结算,同样卖1吨含氯保得有机肥,绥宁局的投递员可得160元。据说有的兄弟局是按销售额的15%提成,以此计算,他们卖1吨含氯保得生物有机肥可得300元。以此比较,他们的投递员积极性较高就可以理解了。包括金秋公司在内,他们的代办员一般采取带款要货的方式,这样有效解决了货款回收难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一做法。一是改革结算方式,最好按销售额提成,可根据不同产品差价收入的不同,给予10-20%的折扣,该销售折扣可直接从上缴的货款中坐扣,个人超过县局下达的计划的,对于超额部分与县局进行__分成。改革结算比率,凡带款要数的,给予的销售折扣要高于县局铺货的。三是完善考核方式。给支局长一定的考核自主权,即县局只考核到支局,并负责抓好支局的账务清查工作,做到每月一查,由支局对投递员、代办员进行二级考核。四是改革产品定价模式。对部分市场竞争激烈的产品,适当允许其价格随市场波动而波动。
7、强化宣传,提高产品知名度。邮政可能没有更多的钱大规模打电视广告;但可根据邮政的特点推出其它方式的宣传。一是利用邮政服务三农这个平台打政府牌,如通过新闻、政府会议、文件等形式推介邮政农资配送。这需要与各级政府部门多汇报,多争取政策支持,如隆回局,政府专门下文支持邮政服务三农,由主管副县长亲自抓,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利用邮政名址信息库进行入户宣传,例如,我局代发涉农财政资金、移民资金用户高达15万户,几乎覆盖了全县所有的农民。我们有这方面的名址信息,可以借鉴常德澧县的经验,联合县财政局,以“财政对农补贴资金发放温馨提示”邮政明信片的方式进行入户宣传,或者以“致农民朋友一封信”的方式宣传到各家各户。三是通过墙体广告、宣传车下乡赶集促销等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内容要通俗易懂。例如“邮政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服务三农”这个宣传口号就不如“欢迎广大农民朋友来邮政局购买农药化肥”、“到邮政购买农资质量好无假货”这类宣传口号让老百姓更清楚更明白。前不久,国家邮政集团公司与国家工商总局已达成一致,同意将农资配送列入邮政自有业务范围,这意味着邮政不仅仅是配送,而且可以销售农资。这对邮政来讲,是一个利好的消息,宣传和销售都可以大胆地搞(第二、三种宣传方式还可增加局里的函件收入)。关于宣传费用来源问题,一部分可通过单位自筹,另一部分可通过市局要求厂家提供,由县局统一支配定向使用。
8、搞好技术培训工作。大家都知道邮政缺乏懂农资知识的人才,技术力量薄弱。对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大家也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希望厂家加强技术指导,有的想从当地农业部门聘请专家提供技术指导。这些意见虽然可行,但笔者认为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非长久之计。因为厂家来的技术人员服务的区域太广,往往一个人要管一个市,他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分不过身来;并且,厂家的技术人员最终维护的还是厂家的利益,万一邮政部门和厂家有利益冲突时,他从技术解释的角度出发,最终维护的还是厂家的利益。而从当地聘请农业部门的专家,这是一种纯市场的手段,他们与邮政企业是经济利益关系,讲一句蠢话,你提供他多少钱他就提供你多少服务。为长期计,笔者的建议是,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培养自己的技术员。可通过厂家开产品说明会、集中培训、鼓励员工自学等方式,有条件的甚至到高校脱产学习,培养一批而不是一两个技术员,不仅三农中心的员工要懂农资知识,每一个支局长、每一个投递员也要懂得一定的农资知识。另外,从长远讲,从学校招收一些植保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进行重点培养也很必要。
9、重视售后服务和信息反馈工作。目前,我们还普遍存在重销售轻服务轻反馈的问题。搞好这方面的工作,实际上就是一个经常回访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细做实客户信息资料。二是经常性回访,了解用户需求。白马渡支局乡邮员熊昌贵同志这一方面做得较好,他专门准备了一本记事本,从客户姓名,使用了什么产品,使用了多少,效果怎么样,都记录得一清二楚,并经常性回访,了解用户需求,通过这个办法来稳定老客户,发展新客户。兴桥乡一脐橙种植大户曾向笔者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最希望技术人员经常上门指导用药用肥。其实,客户的这种需求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课题,即在邮政现有农资技术薄弱的情况下,需要我们搞好信息反馈工作,如果我们信息反馈及时,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时,可及时请厂家技术员和专家给予指导解决。
10、下大力气狠抓渠道建设。市局何运松副局长今年7月21日在全市上半年经营活动分析会上讲了一个新的观念“渠道为王”,其紧迫性和重要性毋需重述。最近三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对邮政服务三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今年6月25日,商务部、国家邮政局联合发文,推出《关于共同推进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的通知》(商建发[__]236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邮政企业参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可见,邮政企业抓渠道建设已经有了“上方宝剑”。根据我局的实际,笔者认为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个方面是做好政府文章,需要向县委县政府及县商务局、农业局、工商局、技监局等职能部门多汇报,取得他们的支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争取纳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另一方面,精心抓好渠道建设。以下几个问题要认真考虑:一是支局开店的问题。目前我局还是仙子脚、白马渡、柑子园、蚣坝等四个支局没有门面用于开农资店,需要租赁解决。租赁的门面位置如何,租金如何?二是三农服务站的建点问题。具体到各个支局应建多少个点,如何解决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三是人员的问题。一方面支局如果开门面经销农资,确定谁来负责日常销售工作,需不需要支局另外增加人?另一方面是代办员人选问题,如何充分调动代办员的展业积极性,提高其对邮政的忠诚度?四是费用问题,不仅是支局开门面还是建三农服务站,都需要较大一笔资金,资金来源如何,如何尽量降低渠道建设的边际成本?上述问题归纳起来重点就是两点:一是确保有人为你办事,即渠道成员有钱赚,展业要积极,要有效果;二是企业成本要合算,要确保一定的利润。其中工作的难点在三农服务站的建设上,笔者认为,关键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到底要建多少点,这需要各支局按投递段逐一进行摸底,笔者认为,凡800人以上的行政村都要建一个点。二是人选问题,重点应放在代销店、种养大户、村干部及其他有一定经验,懂得一定农资知识的人身上。三是科学叠加业务,确保代办员有钱赚(每个点年均收入至少要在3000元以上,才有积极性),以确保其企业忠诚度,像报刊、保险、手机放号、充值卡销售都可叠加上去,储蓄这一块也可以考虑,但一定要想办法避免代办员和支局营业员串通套取酬金。
11、抓好大客户营销,特别是水果大客户。道县是全省的水果基地,仅脐橙的种植面积就超过4万亩,其中成年水果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目前,这一块的用药用肥基本上由农业局和金秋公司所垄断。邮政要想从别人碗里抢所吃,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我们配送的产品质量用户大都反映较好,目前欠缺的是技术指导的售后服务。只要我们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如网络、人员、百年邮政的信誉品牌等,认真克服自身的不足,大客户营销这一块还是有文章可做的。另外,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县面临着严重的干旱,许多地方二季稻无法插田,也迫使我们需要调整,水果种植大户是我们必须要重点考虑的对象。
第6篇 农资质量及售后服务状况的调查报告范文
我会接浙消协关于农资质量及售后服务状况的文件后,即转发至各消协分会进行问卷调查,现就农户反映的情况及建议总结如下:
一、 基本情况:
1、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小学占10%、初中80%、高中10%。
2、关于农业收入:最低收入每年1000元,最高35000元,平均收入每户4728元。
3、农资支出,最低每年400元,最高3000元,平均支出1695元。
二、农资质量:
1、农资产品的价格425的农户认为普遍偏高。30的农户认为一般,25的农户认为普遍偏低。
2、买哪类农资产品价格偏高问题,221的农户认为农药价格偏高,240的农户认为化肥价格偏高,57农户认为种子价格偏高,57的农户认为农机价格偏高。
3、于通过哪些渠道了解农资产品的问题,148的农户主要通过经营者介绍,品牌知名情况得以了解,86属亲戚朋友推荐,57属看产品说明书、新闻媒体广告得以了解。
4、购买农资产品时,从哪些方面把握其质量好坏,297的农户主要看商品合格证书(包括农药“三证”等),120的农户看品牌,86的农户看说明书。
5、现在农资产品的质量,360的农户认为一般,120的农户认为较差。存在质量问题最多的农资产品,360的农户认为是农药,148的农户认为是种子,57的农户认为是农机化肥。
6、认为存在质量问题最多农资产品是:384认为农机问题多,120化肥、农药问题多、148是种子问题。
7、关于农资产品中存在虚假宣传的问题,268的农户认为较普遍,120的农户认为较少,86的农户认为是农机化肥。
8、买使用的化肥产品,326的农户认为氮肥(尿素、碳铵)最放心,57的农户认为磷肥(过磷酸钙、钙镁磷肥)最放心,28的农户认为氯化钾、国产复合肥最放心。148的农户认为氮肥(尿素、碳铵)、磷肥(过磷酸钙、钙镁磷肥)最担心,86的农户认为国产复合肥最担心,57的农户认为进口复合肥最担心,20的农户认为氯化钾最担心。
9、购买使用的农药产品,297的农户认为杀虫剂最担心,206的农户认为除草剂最放心,28的农户认为杀菌剂最放心。240的农户认为杀菌剂最担心,177的农户认为杀虫剂最担心,28的农户认为除草剂、植物生产调节剂最担心。
10、农资商品过程中有没有出现过问题,297的农户说有,177的农户说没有。如果有,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40的农户认为是质量原因,177的农户认为是使用原因,57的农户认为是天气原因。
三、售后服务:
1、关于购买农资产品,268的农户到供销社购买,206的农户到农技推广部门购买,120的农户向个体经营者购买。
2、购买农资商品对经营者售后服务评价如何?326的农户认为基本满意,86的农户认为满意,57的农户认为不满意。
3、关于是否有农资连锁经销店,480的农户回答有,对是否希望设立农资连锁店,268的农户认为希望设立,120的农户不希望设立。
4、购买农资产品时,除农资质量外,你最希望得到的服务是:
268的农户回答是给你介绍产品使用方面和使用该产品的注意事项,148的农户希望告诉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方法。
5、购买和使用农资商品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你最希望得到谁的帮助解决?268的农户回答是希望得到农业技术人员的帮助解决,206的农户希望得到政府执法部门的帮助解决,57的农户希望得到经销商的帮助解决。
6、当受到假劣农资产品的坑害时,一般选择什么方式维权?150的农户回答是消费者
协会,86的农户回答是农业执法部门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57的农户回答是工商部门,28的农户认为是新闻单位。
7、投诉后,你对已有的处理结果是否满意?56%的农户认为较为满意,18%的农户认为满意,0.06%的农户认为不满意。
8、你是否认为政府部门或其他组织应出台一些政策措施,促使企业诚信生产经营?81%的农户回答是,12%的农户回答否。
9、你认为今年农资价格涨幅最大的是什么?240的农户认为是化肥,206的农户认为是农药,148的农户认为是种子。
10、今年农业中获得的纯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会如何?177的农户回答是和去年差不多,148的农户认为比去年高,86的农户认为比去年低。
通过以上调查所得数据,我们认为近年来农民的收入是逐年增加了,但同总的收入相比,农资价格还是偏高的,而且农资商品的质量一般,虚假宣传较普遍,尤其在氮肥、磷肥、杀菌剂、杀虫剂等农资商品,农户意见较大。
售后服务现状现在农民购买农资商品的主要向供销社、农技推广部门购买,极少农户向个体经营者购买,对经营者售后服务评价基本满意,个别农户也有不满意的,主要是经营者没有向农户认真讲清产品的使用方法,比如:每亩农田使用农药多少?什么时候使用较好?需要注意事项等等,由于农户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只知道某种商品以前怎么使用,一旦成份有所变化就麻烦了,出了问题,经营者只讲农户自己没听清、看清,这些情况是有的。
农户普遍要求政府各部门对农资经营厂家、经营者多开展一些诚信教育,普法教育,提高广大经营者的经营素质,严把质量关,价格上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给各方带来实惠,尽一切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将放心农药、化肥等农资商品销售给农户,对擅自提高价格者,给予严肃处理,对制假售假者坚持以予严厉打击。对广大农户多宣传一些农技、农科知识和维权方面的知识,可以采取黑板报、广播、电视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