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管理制度是企业运营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定义了组织的行为准则和工作流程,确保各项业务活动有序进行。有效的管理制度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员工权益,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包括哪些方面
管理制度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
1. 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规定决策流程。
2. 员工管理: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评估、薪酬福利等政策。
3. 运营流程:规定业务操作步骤,保证服务质量和产品生产效率。
4. 质量控制:设定质量标准,实施监控和改进机制。
5. 法规遵从:确保企业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定。
6. 风险管理:识别潜在风险,制定预防和应对措施。
7. 沟通与协作:建立内部沟通机制,促进团队协作。
8. 客户服务:设定客户服务标准,提升客户满意度。
重要性
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升效率:通过标准化流程,减少决策延误和工作混乱。
2. 维护秩序:确保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降低冲突和误解。
3. 保护资产:通过风险管理,防止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害。
4. 吸引人才:良好的管理制度能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
5. 促进合规:遵守法规,避免法律纠纷,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方案
构建和完善管理制度的方案如下:
1. 诊断现状:分析现有制度的优缺点,了解员工需求和业务挑战。
2. 制定策略:确定改进目标,明确制度优化的方向。
3. 设计制度:结合业务特点,设计实用、灵活的管理制度。
4. 征求意见:广泛收集员工、管理层的意见,确保制度的接受度。
5. 实施与培训:发布新制度,提供培训,确保员工理解和执行。
6. 监控反馈:定期评估制度执行情况,收集反馈,及时调整完善。
7. 持续改进:建立动态更新机制,适应企业变化和发展。
通过以上步骤,企业可以建立起一套符合自身需求、有效推动业务发展的管理制度。然而,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只有当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并不断优化,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推动企业持续进步。
分析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矿业瓦斯超限分析追查管理制度
(一)为落实“瓦斯超限就是事故”的理念,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瓦斯事故,根据《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通风专业工作要求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以及基本要求中“有完善的煤矿通风、瓦斯防治、综合防尘、防灭火和安全监控等专业管理制度”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发现煤矿各作业地点瓦斯超限,必须首先通知受瓦斯威胁区域的现场作业人员立即停止作业,切断电源,撤出作业人员,再按照规定程序汇报。现场安全员必须监督现场停电撤人的执行情况。无现场作业人员的,按规定程序立即汇报,由调度室决定停电撤人事项。
(三)采掘工作面风流及回风流瓦斯浓度大于 1.0% 小于 1.5% 或矿井一翼总回风巷
风流中瓦斯浓度大于 0.75%,机电硐室、进风巷瓦斯浓度大于 0.5%,由煤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追查。
(四)采掘工作面风流瓦斯浓度达到 1.5-3%,回风流瓦斯浓度达到 1.5-2%,由矿长负责组织追查。
(五)上述瓦斯超限因无计划停电停风造成的,由安全副矿长、机电副矿长负责组织追查。
(六)采掘工作面瓦斯浓度大于 3.0%、回风流瓦斯浓度大于 2.0%,上报上一级煤矿企业进行追查处理。
(七)每月由通风管理部门对当月瓦斯超限情况进行分析汇总,按规定进行处罚。(八)如果不按要求进行瓦斯超限追查、处理的,一经查出,加倍惩处。
(九)对连续三天发生瓦斯超限的采掘工作面,必须停产整顿,待采取有效措施并经矿长核查批准后,方可恢复生产。对应停产处理而不停产的以瓦斯超限作业论处。
(十)瓦斯超限分析追查要形成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瓦斯超限地点、时间、原因分析、措施、责任人、处理结果等内容。
第2篇 z发电厂职工思想动态分析管理制度
1范围本制度规定了厂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的管理职能、管理内容与要求、制度的实施与监督检查。本制度适用于厂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的管理。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制度中引用而构成为本制度的条文,在制度出版时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制度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3管理职能3.1管理职责与分工3.1.1党委负责对全厂职工思想动态分析的领导和管理,政治工作部是全厂职工思想动态分析的归口管理部门,对全厂职工思想动态负有调查、监督、分析、反应的职能,负责对全厂职工思想动态情况的汇总,并上报厂党委。协助党委根据职工思想动态分析情况,制定有关对策并组织贯彻实施。及时正确的引导广大职工队伍,稳定职工队伍。3.1.2各党支部是本支部范围内职工思想动态分析的具体管理部门,对本支部范围内的职工思想动态负有调查、监督、分析、反应的职能,负责对本单位职工思想动态情况进行汇总、报政治工作部或向厂党委汇报。根据本支部范围内职工的思想动态,制定有关对策并组织贯彻实施。及时正确的引导、稳定本支部范围的职工队伍。3.1.3各行政部门负有本部门职工思想动态的调查、监督、分析、反应的职能,对本单位职工思想动态情况进行汇总并向所在党支部汇报。协助党支部根据本部门职工的思想动态,制定有关对策并组织贯彻实施。及时正确的引导、稳定本部门的职工队伍。3.2管理权限3.2.1政治工作部有权对全厂职工思想动态分析工作的管理进行监督、检查、考核,有权对全厂职工思想动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组织对职工思想状况中的不正常现象进行
教育和纠正。3.2.2各党支部有权对本支部范围内职工思想动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上报,并对职工思想状况中的不正常现象进行教育和纠正。3.2.3各行政部门有权对本部门职工思想动态进行调查、分析,并向所在党支部进行汇总汇报,有权对职工思想状况中的不正常现象进行教育和纠正。4管理内容与要求4.1各级领导要及时的深入基层,同广大职工群众打成一片,及时的了解和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4.2党委每季召开一次职工思想动态分析会议,党委书记主持,厂长参加,政治工作部负责人、宣传干事和各党支部负责人参加;遇有企业重大改革及发生重大事件时应及时召开。4.3党支部每月召开一次职工思想动态分析会,党支部书记主持,各行政领导、分会主席、团支部书记参加,分析情况并及时向政治工作部汇总,向厂党委汇报。4.4各行政部门随时了解分析职工思想动态,及时向所在党支部汇报情况。4.5各级组织主要分析当前职工队伍的主要思想倾向和存在的问题,广大职工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党委各项政策落实情况,以及可能影响职工积极性的因素,研究提出措施,落实责任,认真解决。4.6各党支部每月25日前将本支部的思想动态报告以电子版的形式报政治工作部;政治工作部每月负责汇总各支部的思想动态报告,形成书面材料报党委。遇有异常职工思想动态应立即向党委报告,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帮教。政治工作部每季汇总月度职工思想动态情况,写出季度职工思想动态报告,向厂党委汇报,同时上报集团公司政治工作部。5检查与考核5.1检查5.1.1制度一经发布生效,有关各方都必须严格遵照执行,标准化管理机构和被授权有该项管理职能的部门将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5.1.2各党支部、各部门都必须按本制度的规定,对分管和归口管理的内容实行制度化管理,达到制度的要求,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5.2考核5.2.1政治工作部负责对各党支部执行本制度的情况进行考核,据实提出考核意见报厂
经济责任制考核委员会。5.2.2各党支部负责对本支部内部执行本制度的情况进行考核,据实提出考核意见报厂经济责任制考评委员会。5.2.3不能按时完成职工思想动态分析,每次考核责任支部50元。5.2.4对应付工作,责任心不强,由于思想动态分析不深刻,造成全厂工作被动的支部考核100-500元,同时给予全厂通报。我绝对支持您,今日强帖湖南卫视.
第3篇 煤矿安全事故分析矿山监察安全管理制度
一:煤矿;安全事故;分析;对策
我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采煤国之一,煤矿多,分布地域宽,涉及面广,就业人员多,是世界上其它国家无法相比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煤矿安全管理的难度。近年来,受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拉动以及煤炭作为我国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料的战略地位的影响!煤炭产量激增,未来仍将处在高位增长阶段,而与此同时,煤矿安全事故也频发不断,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过去经常见诸中小型乡镇煤矿的矿难,现在却开始向国有大矿蔓延,给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在国内外产生恶劣影响。本文就我国近年来国有大矿事故频发的根源作分析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超能力生产与设备老化
2004 年我国煤炭产量为19.56 亿吨,但其中有安全保障能力的只有12 亿吨,其余将近8 亿吨的煤炭是在没有安全保障的条件下生产出来的。2005 年我国原煤产量可能按近22亿吨,没有安全保障的煤炭产量将会更高。什么是有安全保障的煤矿生产能力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研究中心发布的《全国国有煤矿安全保障能力调研报告》将此定义为:一是生产具有合法性,证照齐全;二是安全管理体系完整有效;三是矿井生产系统协调、合理;四是矿井灾害防治系统健全,安全技术措施完备;五是应急救援体系完整有效。按照此标准,许多国有煤矿在某些方面都难以达标。
当前,煤炭价格大幅上扬,受行情看好与高额利润刺激,煤炭行业超设计能力生产与频繁“扩能改造”现象成风,许多煤矿纷纷挑战生产能力的“极限”,这不仅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和加速煤炭资源枯竭,更成为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祸首”。
据统计,在全国27 个产煤省区中,有20 个省区超产,其中19 个省区超产10%以上,有些甚至达到了50%。据国务院安委会煤矿安全检查组对某省四大煤业集团进行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显示,这些煤炭企业2004 年超产情祝十分严重,最多的超产达800 万吨,最少的超产也达400 万吨以上,而在这些企业的2005 年生产计划中仍表现出了相当严重的超产倾向,这都将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极大的隐患。超能力生产另一个突出表现是严重的超通风能力生产。据某煤业集团提供的资料,该集团目前所属的四个矿井都存在超通风能力生产情祝,超产范围在20%~32%。在当前煤炭如此紧俏的形势下,全国其他煤炭集团所属矿井平均超通风能力也基本在20%左右。然而,由于我国煤炭赋存和开采条件差,95%以上都是井下开采,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按近一半,因此煤矿通风能力是安全生产的前提,对此国家早就提出“先抽后采,以风定产,监测监控”方针。如果煤炭生产企业将通风能力置于不顾,势必给安全生产埋下极大隐患。
谈到煤矿的安全生产能力,让我们追溯历史,不难发现其中诸多历史的深层次原因。自上世纪80 年代初起,由于国家实行“有水快流”政策,小煤矿滥采乱挖现象十分严重,煤炭生产逐渐出现供大于求局面而到了1993 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煤炭市场则呈现萧条景象。加之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到1998 年煤炭市场陷入历史最低潮。20 多年来,煤炭工业满足了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但十几万煤矿工人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目前,1/4 的矿井通风压力偏大或通风困难,只有60%的国有煤矿建有集中监测监控系统,国有煤矿高瓦斯矿井只有60%建立了瓦斯抽放系统,而且主要是原国有重点煤矿。1/3 的煤矿存在防尘设施不足、老化的问题,部分国有煤矿机电设备超期服役。根据对某省四大矿业集团的调查,其主要设备超期服役率高达40%,其中上世纪50 年代的设备占30%,机电固定设备新度系数仅为0.5。各地煤矿的防灾减灾能力很难令人满意。近年来,国家在煤炭的安全生产上不论从财力物力人力上,都下了大功大,使了大力气。2000 年到2003 年国有煤矿安全资金投入总计124.14 亿元,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远远没有满足产量猛增的需要。
(二)安全管理与监督不到位
长期以来,原国家劳动部一直是国家职业安全监察的执法主体。1998 年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之后,新成立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不再履行这一管理职能,煤矿安全监察及安全生产综合管理职能,交由国家经贸委新设立的安全生产局承担。由于煤矿事故频发,1999 年12 月30 日,国务院批准了《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设立一个专门机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履行全国煤矿行业安全监察职能。2001年初,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国家经贸委安全生产局基础上成立,与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行使国家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职能,归国家经贸委管理,但涉及煤矿安全监察方面的工作,仍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名义实施,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体制不变,煤矿安全监察实行垂直管理,分级监察的管理体制。
在安监局成立后的4 年时间里,煤矿安全“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基本格局确定,但在实践当中出现了一些不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是,如何把国家监察与煤矿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提高安全监察执法的权威性,如何发挥地方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管理等诸多问题。一位从事煤矿安全工作的资深人士评论说,“管生产的管安全,把己经与国际按轨的由劳动部门作为第二方进行监督的安全生产体制,改得反而缺乏第二方监督了,大批安全工作者无奈离去或者改行”。而直接主管安全监察工作的地方政府也设有类似机构,主要监管地方国有煤矿、或者私有的小煤矿。然而,有关专家指出,当前地方机构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是,对这些属于当地政府税收来源的煤矿企业,地方政府的“保护情结”依然严重,很难真正起到第二方监督的作用,直接关系中国煤矿职业安全的第二方监管还面临相当大的挑战。
(三)煤炭高素质人才严重缺乏
煤炭人才紧缺是矿难频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煤炭行业技术人才多年流失,缺乏补充,各地煤矿人力资源青黄不接,处于“断档”状态。这不仅制约了煤炭产能提高,还严重影响到煤矿安全生产,使煤矿陷入“扩产一事故一减产”的怪圈,成为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的一个“瓶颈”。某省一位安全监察局局长说,几乎每一起矿难的背后都可以找到煤矿人才缺乏的身影。大部分煤矿事故都与井没有专职技术员、矿工不懂安全规程违规操作有关。国家总局副局长王显政在通报辽宁阜新“2·14”特大瓦斯事故调查处理结果时指出,这起事故的直按原因就是由于工人违章带电检修,产生电火花引起瓦斯爆炸。煤矿人才紧缺直接导致安全生产无人落实。煤矿采区技术员在处理突发事件、确保井下安全生产中不可或缺,以前每个采区一般有2~3 名技术员,但现在很多煤矿采区没有了技术员,仅有的几个懂安全、通风和机电的,都集中到生产科去了。
没有专业的技术员,生产方案拿不出来,安全措施制定不了,制定了也落实不上去,有重大危险源无法识别,有效的安全装置不会使用,很多不该发生的事故就发生了。比如,近年来,各地都加大了安全生产投入,很多煤矿都装上了“瓦斯报警断电仪”,这本来可以有效减少瓦斯爆炸事故,可是由于没有技术人员及时调试,这些昂贵的仪器就像聋子的耳朵一样形同虚设。不仅如此,煤矿人才紧缺还使得产能难以提高。由于基层矿井没有技术员,很多原来由技术员把关的采掘方案都交给了总工程师,不少工程由于人手紧缺,造成采掘接替脱节,不得不中途停工。关于煤矿人才紧缺的原因,恐怕是众所周知的。上个世纪90 年代煤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煤炭行业艰苦、高危,煤校招生困难,不得不压缩甚至取消煤炭类专业。
目前,全国煤炭行业原有的10 余所煤炭专业院校在大学生就业政策由包分配改为双向选择后,为适应市场需求纷纷改名换姓,脱去了“煤炭”、“矿业”的外衣,其煤炭类专业的学生比例由原来的70%下降到不足10%,造成全国煤炭企业采矿、机电、通风等专业人才只出难进,普遍出现了技术人才紧缺问题,有的煤矿甚至十几年没进过一个大学生而陷入“人才断档危机”。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主要能源,国家应站在维护能源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到煤矿人才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加大对煤炭产业扶持力度,增强煤炭产业竞争力、吸引力的同时,加强舆论引导,出台优惠政策,创新培养模式,使更多的学生就读煤炭专业、就业煤炭行业。只有这样,才能切实解决煤炭生产与安全的瓶颈问题,才能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当然,我国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远远不止这些,造成矿难的原因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有历史的深层次原因,也有当前煤炭供求关系的影响。因此,治理煤矿事故要多管齐下,既要治标,又要治本。只有标本兼治,才能真正从源头上杜绝矿难的发生。
二:煤矿监察健全制度安全管理
1 问题的提出
《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第五条规定:“煤矿安全监察应当以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有效纠正影响煤矿安全的违法行为,实行煤矿安全监察与促进安全管理相结合、教育与惩处相结合。”这是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在进监察工作中必须遵循的方针,所以,探讨如何实现煤矿安全监察与促进安全管理相结合,是搞好安全监察,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根本出路。
我们进行安全监察的目的,在于依照有关煤矿的法律法规,运用法律手段,及时发现和消除现场的事故隐患,保证煤矿实现安全生产。但是,我们煤矿安全监察员不可能时时刻刻都盯在现场,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最主要的还是依靠企业自身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因此,必须着力于构建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和挖掘企业搞好安全生产的内部潜力。这是因为,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搞好安全生产决定性因素在于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如果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缺乏安全生产的自律意识,那么,任何外部的监督检查,都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如何通过安全监察,促进安全管理是我们作好监察工作的新课题。
2 煤矿安全监察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通过我们的安全监察发现,国有重点煤矿的安全管理机构比较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等管理制度比较完善,相对来说,安全管理水平比较高,但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比较低下,安全装备水平普遍较低,煤矿企业领导的管理水平大多数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粗放型管理水平上,难以适应现在安全形势的发展;与国有重点煤矿相比,地方煤矿,特别是乡镇煤矿在安全管理方面,是比较原始的,一些乡镇煤矿甚至没有起码的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制度上,有的甚至是空白,在装备上有的还停留在非常原始的生产水平上,在职工的素质方面,大多数是临时工、季节工,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非常低,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也相当落后。试想,处于这样的煤矿企业管理水平,如果煤矿的安全执法监察不与企业的安全管理相结合,单纯的安全执法力度再大,也无法实现煤矿安全的根本好转。
对于煤矿安全来说,煤矿安全监察与煤矿企业的关系,是外因和内因的关系。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水平关键的因素在于煤矿企业本身。这是因为:一是煤矿是安全生产的主体,安全贯穿于煤矿一切生产活动之中,所以说日常的安全管理决不能脱离企业的经营活动而独立存在,也就是说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才会有提高;二是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在于企业是否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也就是说煤矿是否有安全生产的自律意识,完全依靠外部的监督,自身没有安全的自律意识,是不会搞好安全生产的;三是煤矿生产的主体是煤矿职工,因此职工是否有较高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成为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实质是同井下现场的各种自然灾害和违章现象作斗争,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建立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提高每一个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四是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起决定性因素的也是最为基础的是企业安全管理机构是否完善,管理层是否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只有企业具有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领导层具有较高的安全管理意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五是现场的装备水平也对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煤矿安全监察不仅可在现场及时地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制约煤矿的违法行为,而且要通过行政执法,依靠法律手段,强制性地促使煤矿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管理机构,加强考核,加大对煤矿的安全投入,提高煤矿的装备水平,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所以说煤矿安全监察作为外因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实现根本性的好转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3 加强安全监察促进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1)严格监督监察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煤矿的各级安全生产管理者落实党的安全第一的方针和有关煤矿法律法规的责任制度,是企业的一项最基本的责任制度和所有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它的建立健全和考核落实,使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煤矿法律法规在现场得到正确答案,它使每一个管理者明确了安全管理责任,增强了安全管理的责任心,能够真正做到依法办矿、依法管矿;业务保安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是煤矿的专业部门和个人根据部门和个人专业的范围,在制度上确保专业范围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如果部门业务保安做得好,每一个人在岗位上都能够按章作业,每一个专业都能够得到安全生产,那么全矿也就做到安全生产了;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制度是落实“预防为主”的重要基础工作,它要求每一个专业和部门在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生产现场的事故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各专业和部门在一定的时间内根据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制定措施,落实时间、资金、人员、责任,限期整改,并进行验收,使事故隐患真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事故责任追究制是发生事故后对事故责任者根据责任的大小进行责任追究的制度,它促使煤矿管理者增强责任心,使管辖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达到标准要求,实现安全生产。
安全投入和职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等都对煤矿安全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必须作为重点进行安全监察。
(2)监督监察现场生产情况。煤矿安全管理的结果反映到现场,就是现场是否具有较好的工程质量和完善的安全设施,职工是否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一句话,现场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有关煤矿的法律法规是否真正落实到现场。当然在现场的安全监察过程中,会发现事故隐患和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要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制止违法行为,防止事故的发生。
(3)监察煤矿的安全管理机构是否健全。安全生产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是一项全面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涉及到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和诸多专业的正确配合。在生产的过程中,每个方面,每个过程,每个专业,每项工作和每个人、每个部门有缺陷或有漏洞,都会给煤矿的安全生产造成不安全因素。当前由于一些煤矿企业盲目的追求改革,减少机构,裁减了一些必要的煤矿安全管理机构,如有的煤矿将企业的内部监察机构裁减了,大大削弱了企业的内部制约机制,特别是一些乡镇煤矿没有技术科、安全科、调度室等一些煤矿必须具备的安全技术管理机构,这样就造成了煤矿安全管理机构的不健全,使煤矿的安全管理无法正常进行,现场的事故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和消除,时刻存在发生事故的危险,这是煤矿最大的事故隐患。
第4篇 管理处投诉处理分析制度
管理处投诉处理和分析制度
1目的:
及时了解管理服务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了解顾客对管理处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从而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服务质量。
2范围:
适用于__嘉园管理处的全部工作和服务内容。
3职责:
管理处负责进行宏观管理和较大型活动的组织和主持,各班组负责人负责本责任范围内服务质量回访和记录。
4工作要求:
4.1凡业主单位对管理处管理、服务方面的投诉,不论采取何种方式(如信函、电话或面谈),业业主/用户服务中心均需进行接待、记录,然后按照投诉内容通报给各相关责任部门,各责任部门应做好相应记录。
4.2各责任部门接到投诉后,在预定时间内向业主答复采取何种补救处理措施,答复时间最长不超过三天。
4.3各责任部门按照业主投诉的内容,安排相应人员解决问题,并将结果反馈给业主/用户服务中心。
4.4对重大问题的投诉,各责任部门不能处理的或需统一协调的问题,直接报管理处总主任。由管理处总主任作出处理决定。
4.5客户服务中心应通过电话或采用其它形式跟踪投诉处理结果,未解决的,责成有关部门迅速处理。
4.6对业主单位的投诉,分半年和年终进行分析总结,对反复出现的问题,客户服务中心应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深入探讨并找出解决办法,防止重复发生类似问题。
第5篇 工作安全分析管理程序制度
管理程序
1 范围与应用领域
1.1 目的
为规范作业危害分析,控制作业风险,确保作业人员健康和安全,特制定本程序.
1.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西安长庆钻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所属单位,以及为公司服务的承包商.
注:以下方面需要用其他专门的方法进行危害分析:
—— 与工艺安全管理有关的危害识别和风险控制;
—— 其他专业领域:如消防安全,人机工程学,职业病等.
1.3 应用领域
工作安全分析应用于下列作业活动:
—— 评估现有的作业;
—— 新的作业;
—— 改变现有的作业;
—— 非常规性的作业;
—— 承包商作业.
注:工作安全分析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培训过程.
2 参考文件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工作安全分析管理规范》
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作安全分析管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3.1 工作安全分析(job safety analysis简称jsa)
事先或定期对某项工作任务进行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达到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风险的方法.
3.2 暴露频率
单位时间内某事件发生的(或估计发生)次数.
3.3 严重性
可能引起的后果的严重程度.
3.4 可能性
后果事件发生的几率.
3.5 危害
能引起人员的伤害或对人员的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危害=暴露频率×严重性)
3.6 风险
危害发生的可能性.(风险=暴露频率×严重性×可能性)
4 职责
4.1 公司技术服务科组织制定,管理,维护,推行实施jsa管理程序,并提供资源保障.
4.2 各单位安全环保部门提供咨询,支持和审核.
4.3 基层单位按要求执行本单位jsa管理程序,组建jsa小组,指定jsa组长,由jsa小组组长具体负责开展jsa工作.
4.4 基层单位安全人员协助jsa组长确定需要进行jsa的工作,对直线管理人员提供jsa培训,咨询并参与jsa活动.
4.5 作业人员参与jsa过程,识别,认知作业活动风险,掌握风险控制措施,并监视工作环境的变化.
5 管理要求
5.1 工作任务初步审查
5.1.1 工作任务分为新工作任务,以前作过分析或已有操作规程的工作任务,低风险工作任务.现场作业人员均可提出需要进行jsa的工作任务.(jsa流程见附录a)
5.1.2 基层单位负责人对提出的需要进行jsa的工作任务进行初始审查,确定工作任务内容,判断该工作任务是否需要做jsa,明确执行jsa人员所需要的能力,制定jsa计划.
5.1.3 若初始审查判断出的工作任务风险无法接受,则应停止该工作任务,或者重新设定工作任务内容.一般情况下,新工作任务(指以前没做过或分析过的工作任务)在开始前均应进行jsa,如果该工作任务是低风险活动,并由有胜任能力的人员完成,可不作jsa,但应对工作环境进行分析.
5.1.4 以前作过分析或已有操作规程的工作任务可以不再进行jsa,但基层单位应审查以前jsa或操作规程是否有效,如果存在怀疑,应重新进行jsa.
5.1.5 做过的低风险工作任务且由有胜任能力的人员完成,可不作jsa,但应对工作环境进行分析.
5.1.6 紧急状态下的工作任务,如抢修,抢险等,执行应急预案.
5.2 工作安全分析步骤
5.2.1 基层单位负责人指定jsa小组组长,组长选择熟悉jsa方法的管理,技术,安全,操作人员组成jsa小组.小组成员应了解工作任务及所在区域环境,设备和相关的操作规程.
5.2.2 jsa小组审查工作计划安排,分解工作任务,搜集相关信息,实地考察工作现场,核查以下内容:
—— 以前此项工作任务中出现的健康,安全,环境问题和事故;
—— 工作中是否使用新设备;
—— 工作环境,空间,光线,空气流动,出口和入口等;
—— 实施此项工作任务的关键环节;
—— 实施此项工作任务的人员是否有足够的知识技能;
—— 是否需要作业许可及作业许可的类型;
—— 是否有严重影响本工作任务安全的交叉作业;
—— 其他.
5.2.3 jsa小组识别该工作任务关键环节的危害及影响,并填写jsa表(见附录b).识别危害时应充分考虑人员,设备,材料,环境,方法五个方面和正常,异常,紧急三个状态,同时还应识别危害的影响和可能影响的人群,并应考虑工作场所内所有人员.
5.2.4 对存在潜在危害的关键活动或重要步骤进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宜选择半定量风险矩阵法或esp法(附录c:半定量风险矩阵;附录d:esp方法),两种评价方法各有优劣,公司推荐采用esp方法进行评价,当风险明显易见,作业内容简单,参与人员较少时也可采用半定量风险矩阵法评价.
5.2.5 jsa小组应针对
识别出的每个风险制定控制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控制措施的优先顺序.该过程宜参照风险控制措施优先顺序示意图(见附录c).
5.2.6 制定出所有风险的控制措施后,还应确定以下问题:
—— 是否全面有效的制定了所有的控制措施;
—— 对实施该项工作的人员还需要提出什么要求;
—— 风险是否得到有效控制.
5.2.7 在控制措施实施后,如果每个风险的残余风险均可以接受,进行作业前准备.作业应得到jsa小组的一致同意,若残余风险不可以接受,则应制定附加控制措施.
5.3 作业许可和风险沟通
5.3.1 需要办理作业许可证的作业活动,作业前应获得相应的作业许可,才可开展工作.作业许可的级别应同原始风险等级高低相当,原始风险较高时,应获得较高管理层的许可.具体执行《作业许可管理标准》.
5.3.2 作业前应召开班前会,进行有效的沟通,确保:
—— 让参与此项工作的每个人理解完成该工作任务所涉及的活动细节及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和每个人的分工及责任;
—— 参与此项工作的人员进一步识别可能遗漏的危害因素;
—— 如果作业人员意见不一致,异议解决后,达成一致,方可作业;
—— 如果在实际工作中条件或者人员发生变化,或原先假设的条件不成立,则应对作业风险进行重新分析.
5.4 现场监控
5.4.1 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落实控制措施,根据作业许可的要求,指定相应的负责人监视整个工作过程,特别要注意工作人员的变化和工作场所出现的新情况以及未识别出的危害因素.
5.4.2 任何人都有权利和责任停止他们认为不安全的或者风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工作.
5.5 总结与反馈
5.5.1 作业任务完成后,作业人员应总结经验,若发现jsa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向jsa小组反馈.如果作业过程中出现新的隐患或发生未遂事故,事故,小组应审查jsa,重新进行jsa.
5.5.2 根据作业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情况,jsa小组提出更新完善该作业任务程序的建议.
5.5.3 由作业任务负责人填写jsa跟踪评价表(附录d),判断作业人员对作业任务的胜任程度.
6 管理系统
6.1 资源支持
公司现有资源都是协助实施本程序可利用的资源.
6.2 管理记录
公司技术服务科负责本程序各版本的留存,记录和修改明细.
6.3 审核要求
公司及所属单位都应把jsa作为审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必要时可针对jsa组织专项审核.
6.4 复核与更新
本程序应定期评审和修订,最低频次自上一次发布之日起不超过3年.
6.5 偏离管理
公司所属单位执行jsa管理程序时发生的偏离,应报公司技术服务科审查,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偏离应书面记录,其内容包括支持偏离理由的相关事实.每一次授权偏离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年.
6.6 培训和沟通
本程序由公司技术服务科组织培训,纳入公司人事劳资科培训计划管理,技术服务科提供技术支持.相关管理,维护和操作人员都应接受培训.
本程序应在整个公司内沟通.
6.7 解释
本程序由公司技术服务科负责解释.
第6篇 分析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仪器使用人员要经过认真学习,熟悉仪器的工作性能,掌握仪器的工作原理,认真操作。
2.大型精密仪器要专人专管专用,责任到人,其他人员不得随意操作,一般仪器也不得随意搬动。仪器离开、返回实验室均应通知班长或者技术人员,仪器返回后,在使用前由技术人员对其性能进行核查,显示满意结果方可使用。
3.仪器使用后要记录仪器的工作情况、使用时间、使用人员,有无异常现象发生等,填写仪器使用记录表。仪器使用完毕后,要做好现场清理工作,切断电源、热源、气源等,并做好防尘措施。
4.按照仪器规定达到的指标或调试时的性能指标定期进行检验,并且登记备查。(大型仪器半年一次,常规仪器三个月一次,检验项目包括仪器的稳定性、灵敏度、精密度与精度等)。
5.不是经常使用的仪器要定期通电检查(梅雨季节每周通电一次,其它季节半月通电一次)和更换防潮硅胶(硅胶发红即更换)等,并且登记备查。
6.与仪器配套使用的电脑不得安装与仪器使用无关的软件。
7.有特殊要求的仪器要按特殊要求进行维护。
8.仪器室内要穿工作服,不准吃零食,不准吸烟,保持室内整洁、卫生、干燥,一切有腐蚀性物质不得存放在仪器室内。
9.每台仪器应有固定标识牌,包括仪器名称、仪器型号、仪器出厂号、固定资产号、购置日期、化验员等。
10.每台仪器由技术人员建立仪器档案。内容包括仪器使用说明书、生产厂家、生产日期、购进时间、启用时间、验收报告、调试报告、使用登记、维护和维修记录、仪器故障记录及检定记录(检定合格证书),交由档案员存档。
11.仪器使用人员要经过严格培训,要能独立熟练地操作仪器。其中仪器责任人要负责仪器的日常维护。
12.所有仪器设备应配备相应的设施与操作环境,保证仪器设备的安全处置、使用和维护,确保仪器设备正常运转,避免仪器设备损坏或污染。
13.必须搬运仪时,重新安装后应对仪器进行调试。严禁未经车间同意私自搬运挪动仪器。
14.所有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异常现象发生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终止测试。并及时向车间负责人员汇报,按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维修程序申请维修。在维修期间应加以“停用”标识,避免其他使用人员误用。
15.属于国家法定计量检定的仪器设备,应按有关文件规定,送计量部门定期检定,经检定合格方可使用。按检定结果在仪器醒目位置贴上仪器使用“三色标识”。即:“合格”、“准用”、“停用”。
第7篇 公路工程施工 安全管理分析
一、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轻视安全管理,片面追求眼前经济利益
在目前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下,施工主体大多追求的是直接经济利益,不注重施工安全管理,普遍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松懈麻痹现象。
2、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教育、安全技术管理、现场安全措施、安全检查和评估。安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执行、检查、监督不力,安全管理体系形同虚设。二是公路施工企业虽然都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工程项目部和各作业队也都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但有些施工单位的安全制度仅是锁在文件柜中的制度;有的只是挂在墙上、说在嘴上,但就是没有落在实际行动上。三是项目部编制的安全施工方案、安全保证体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往往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东拼西凑,缺乏针对工程项目的实际性,使其无法得到具体落实。四是项目部不设专职安全员,没有专门人员来做安全管理方面的具体工作;有的安全岗位由其它管理人员来兼任;有的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偏低,起不到安全监督和管理的作用。五是在劳务工管理、施工机械检测、持证上岗等方面的管理上存在薄弱环节。
3、现场施工人员安全素质低、自我防护意识差
安全管理归根到底是对施工主体行为的安全管理。要建立一种人人讲安全的文化氛围,关键是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最终才能真正做到“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他人、我不被他人伤害”。由于公路施工行业的特点,施工人员的流动性很大,绝大部分施工人员都是来自于农村的劳务工,施工安全知识相对缺乏,即使采取了三级安全教育,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还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有的现场管理人员自身都不了解安全知识,不懂安全制度,现场违章指挥,工人违章操作,“三不伤害”无法得到保证。
4、安全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多数施工单位安全投入远不适应安全生产需要,安全投入欠账太多。一些基层施工队伍和个体承包者,怀着一种侥幸的心里认为安全投入不值得,一些必需的施工安全措施得不到落实。施工安全防护及其简陋,特别是连高空、水上、深基坑和高边坡下以及隧道开挖道坑内等高危施工作业区域的安全措施也得不到有效保障。有的施工设备陈旧落后(甚至锈蚀不堪),施工支架变形严重仍强行使用,为了眼前经济利益,而置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于不顾。
5. 发生事故不进行认真处理,不认真查找事故的原因和责任
工地上一旦出现人身伤害或伤亡事故,有的施工队伍往往采取私下赔偿的办法进行处理,以致对责任者无法进行处罚和教育,不能吸取教训,造成事故再次发生。
二、导致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
公路工程施工中的“人、设备、环境和安全管理”4个因素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缺陷、安全管理出现问题,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1. 人的安全意识是起主导作用的
如果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就会存在不安全的行为,违规施工、违章作业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形成“我要安全”的局面,施工人员就会自觉地抵制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施工工作。
2. 施工设备的安全管理是工地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很多安全事故都是由于施工机械和设备存在的隐患及违章操作引起的。设备在使用中出现各种故障是在所难免的,还有一些设备是因保养不善引发故障的,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就会带来安全隐患。加强施工现场设备安全管理,对机械设备运行情况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不能拼设备。所以,设备的定期维修、保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提高设备完好率和按章操作。
3. 公路施工环境差,自然条件恶劣,工作条件艰苦
山区公路的施工穿越崇山峻岭,施工场地大多处在山高坡陡的地方,无法找到较好的施工场地和作业面。工程施工一方面受雷电、洪水、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另一方面还会受到当地群众的干扰,甚至无理滋事。
4. 项目施工主体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安全与生产、安全与工程质量、安全与效益的关系
一个质量和安全意识淡薄的施工主体是难以干出优质工程的,施工安全也是无法保障的。如果项目部安全机构不健全、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安全技术措施不到位、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违章指挥、违规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工地安全事故将不可避免。
5. 工地安全管理普遍存在的工程分包问题
工地安全管理必须正视普遍存在的工程分包问题(甚至有些工程层层分包),总承建商与分包商的关系及互相配合对工地安全极为重要,那种以包代管、包而不管的做法是工地安全管理上的最大缺陷。光依靠分包合同中的安全责任条款来约束分包商是远远不够的,不能指望管理水平不高、安全意识低下的现场作业队伍自身能够管理好施工安全。
6. 大多安全事故都是来自于违规作业的情况
一些施工条件差的队伍不能配备符合要求的施工设备,往往因陋就简、土法施工,违规作业。也有一些是由于受到了来自于外界的压力,如赶工期,急于求成,不按程序施工造成的。如结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就急于拆卸模板和支架,桥梁结构物施工时不按对称加载的要求或卸载的顺序进行,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公路工程施工建设涉及面广,具有点多、线长,建设周期长,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等特点,施工作业在野外,工程施工又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过程。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做好施工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评价未来的风险,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针对重大危险源,通过制定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管理方案和预防措施来消除或降低风险。识别潜在的事件或紧急情况,制定应急计划(或应急预案),预防和减少可能随之引发的伤害和疾病。
惠水至兴仁高速公路zjlb4-h驻地办
2022年5月5日
第8篇 安全事故汇报、调查、处理、分析及归档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我矿生产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管理责任,明确生产 安全事故管理责任,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管理程序,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第493号令)、《安全生产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1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制度。
(一)伤亡事故
伤亡事故按伤害程度分为以下三类:
1、轻伤事故
2、重伤事故
3、死亡事故
(二)非伤亡事故
非伤亡事故,划分为一级非伤亡事故、二级非伤亡事故和三级非伤亡事故三类。
1、一级非伤亡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一级非伤亡事故。
(1)发生的事故使全矿停工8小时以上,或采区停工3昼夜以上;
(2)瓦斯、煤尘燃烧或爆炸;
(3)煤与瓦斯突出,其突出煤量超过50吨(含50吨);
(4)井下发火封闭采区或影响安全生产;
(5)水灾使矿井全部或一翼停止生产;
(6)采区通风不良,风流瓦斯超限或瓦斯积聚,造成停产24小时以上;
(7)采煤工作面冒顶长度在10米及以上;
(8)掘进工作面冒顶长度在5米及以上;
(9)巷道冒顶长度在10米及以上;
(10)矿用火工品爆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万元及以上;
(11)因生产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5万元及以上;
(12)造成设备直接损失价值超过50万元;
(13)地面车间供电中断7天以上或地面中断供电2天以上;
(14)主扇风机和分区扇风机停止供风30分钟以上;
(15)运输设备撞车、追尾造成设备严重损坏,斜井跑车,皮带、电缆或电气设备着火;
(16)3千伏级及以上变配电设备误停、误送电;
(17)压风机凤缸、风包和风管爆炸或着火;
(18)主排水系统故障造成泵房进水;
(19)基建施工企业造成全矿工程停工8小时以上;
(20)上级认为应调查处理的其它非伤亡事故;
2、二级非伤亡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二级非伤亡事故;
(1)发生的事故使全矿井停工2小时以上,但不足8小时或采区停工8小时以上,但不足3昼夜;
(2)井下透水或突水致使淹采掘工作面;
(3)采区排水系统故障造成泵房进水;
(4)采区或采、掘工作面通风不良,风流中瓦斯超限或瓦斯积聚造成停产8小时以上;
(5)采煤工作面冒顶长度达5米及以上,但不足10米;
(6)掘进工作面冒顶达3米及以上,但不足5米;
(7)巷道冒顶长度达5米及以上,但不足10米;
(8)化工、火工品爆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2万元以上但不足5万元;
(9)因生产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2万元以上但不足50万元;
(10)主排水泵停泵,造成泵房进水或淹泵;
(11)全矿井停电10分钟以上;地面车间供电中断4小时以上至7天,或地面供电中断30分钟以上至2条;
(12)矿井主要通风机(含分区通风的扇通风)停风10分钟以上30分钟以下;
(13)上级认为应调查处理的其他非伤亡事故。
3、三级非伤亡事故,凡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三级非伤亡事故;
(1)发生的事故使全矿井停工30分钟至2小时或使采区停工2小时至8小时;
(2)通风不良或局扇无计划停运,使风流中局部瓦斯积聚,瓦斯浓度超过3%及以上;
(3)矿井主要通风机(含分区通风的扇风机)停风10分钟以下;
(4)因水灾迫使一个采掘面停止生产;
(5)采煤工作面冒顶长度超过3米(含3米),但不足5米;
(6)掘进工作面冒顶3米以下;
(7)巷道冒顶长度5米以下‘
(8)化工、火工品爆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5-2万元;
(9)地面造成车间供电中断1-4小时或地面供电中断10-30分钟;
(10)因生产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价值0.5-2万元;
(11)造成设备直接损失价值0.1-2万元;
(12)因设备故障影响生产(或基建施工)1小时及以上或产量损失200吨及以上;
(13)未列入矿井一、二级非伤亡事故范围的其它非伤亡事故;
4、矿井地面非伤亡事故划分,比照《公司关于生产安全事故汇报程序集调查处理有关规定》中地面生产经营单位非伤亡事故相关划分标准。
(三)人身未遂事故
按事情情节和危害程度分为重大人身未遂事故和一般人身未遂事故。
1、重大人身未遂事故。指事故性质恶劣,情节与历史上所发生的重大伤亡事故相似,一旦发生将会造成3人以上(含3人)死亡,只是凭侥幸才未酿成后果的事故。
(1)采掘工作面冒顶、片帮埋、堵人超过3人及以上;
(2)采掘工作面未撤出人员提前放炮;
(3)采掘工作面及其它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0%以上或爆破地点附近20米以内瓦斯积聚仍进行爆破作业;
(4)有害气体使多人被熏事故;
(5)斜井内有人员工作或行走同时开动车辆,或斜井跑车事故;
(6)运人车辆行驶中颠覆矿车事故;
(7)运输皮带电缆冒烟或着火未造成严重后果;
(8)3千伏级以下的变配电设备误停、送点事故;
(9)压风设备、管路爆炸事故;
(10)火工品爆炸或丢失事故;
(11)水或煤水使3人及以上被冲事故;
(12)上级认为应由上级调查处理的其他未遂事故;
2、一般人身未遂事故。指事故情节与历史上所发生的死亡事故相似,如果发生将会造成人员伤亡,只是因侥幸才未造成死亡后果的事故。
(1)顶板冒落、掉顶或片帮埋人、砸人事故;
(2)工作面倒柱险些砸人事故;
(3)工作面放炮险些崩人事故;
(4)皮带或刮板运输机刮人、挤人、铰人、物料顶人事故;
(5)人身触电或电弧烧人事故;
(6)运输设备、车辆刮、挫、撞、轧人事故;
(7)人员高处坠落或坠物险些砸人事故;
(8)机组锚链断裂崩人或大链弹人事故;
(9)设备检修时误动作伤人事故;
(10)水或煤水冲人事故;
(11)其它由事故调查小组认定为一般人身未遂事故。
二、事故汇报
1、事故发生后,跟班队长或班组长立即责令停止作业,安排现场人员救护伤者,及时采取措施制止事故蔓延扩大,并保护好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现场相关物体时,必须做好标记,以利于现场勘察。‘
2、现场事故发生或接到事故发生信息后,跟班队长或班组长立即亲自或安排专人将事故情况(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单位性质、影响范围、人员伤害程度及数量等)向矿调度室汇报。自发生事故10分钟内事故单位未向调度室汇报的。视为故意隐瞒事故。
3、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时,调度室接到汇报后立即向矿值班领导汇报,安排运输队准备好人车及罐笼,保证运输畅通;同时通知矿医院做好接诊工作,并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值班人员做好应急准备;矿值班领导根据伤情汇报给矿长和党委书记。
4、发生重伤及以上事故、三级及以上非伤亡事故,未遂事故和永煤公司有关文件规定的其它事故,矿值班领导根据事故情况安排救护工作并决定向矿长、党委书记汇报,矿长或调度室接到事故报告后相当于30分钟内报告永煤公司调度室、公司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
第9篇 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室管理制度
1. 各实验室管理人员和相关实验员负责实验室设备及人身的安全,加强防火、防盗、防水、防事故的建设和培训。
2. 实验室参加协助的工作人员,必须有公共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场或经过上机操作培训与考核。
3. 实验前要全面检查安全,在检测前必须熟悉检测内容、操作步骤及各类仪器的性能,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作好必要的安全防护。若仪器设备在运行中,实验人员不得离开现场。
4. 易燃、易爆物品必须存放在安全处,严禁带电作业。
5. 如遇火警,除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消防措施灭火外,并马上报警(火警电话为119),同时及时向上级报告,火警解除后要注意保护现场。
6. 如有盗窃和事故发生,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处理,不得隐瞒,应及时报告主管和保卫部门,并保护好现场。
7. 进行有毒、有害、有刺激性物质或有腐蚀性物质操作时(如微波消解、特殊样品制备、启动激光、高频脉冲、使用有毒有害气体等),应佩戴防护手套、防护镜等安全配置。
8. 实验室内使用的空调设备、电热设备、冰箱设备等的电源线,必须经常检查有否损坏。移动电气设备时,必须先切断电源。电路或用电设备出现故障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后,方可进行检查。
9. 实验室应配有各类灭火器,按保卫部门要求定期检查,实验室人员必须熟悉常用灭火器材的使用。
10. 高压气体钢瓶的存放应满足实验环境条件的规定。
11. 下班前,实验室人员必须检查操作的仪器及整个实验室的门、窗和不用的水、电、气路,并确保关好。
12. 与实验室无关的易燃、易爆物品不得随意带入实验室。
第10篇 事故调查、统计、分析、上报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使职工伤亡事故报告的调查、分析、处理、统计和上报工作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特指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矸石公司各部门、专业。
3、引用标准:
3.1国务院第75号令 国务院《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3.2劳计字[1992]74号 劳动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统计报表制度》
3.3国电电源[2002]49号 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
4、内容:
4.1记录事故(不含严重未遂事故)由事故当事人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向班(组)长报告,由班组长主持调查、处理。吸取教训,登记后向专业负责人和安全员报告。
4.2严重未遂事故要按已遂事故处理,由车间主任主持,(生产办有关人员参加)按“四不放过”原则认真调查、分析、处理,将调查材料上报生产办,生技科负责将《事故调查表》上报公司项目管理部。
4.3发生轻伤事故,车间主任必须立即将事故概况,报生产办。车间主任主持对事故的调查、处理,生技科人员参加。事故单位必须于事故发生三天内填写出“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和调查材料及处理意见等材料报送生产办生技科,医院对伤员诊断证明书、照像底片一同报上。生产办生技科将《轻伤事故报告》报公司人力资源部。
4.4发生重伤事故,事故单位或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生产办生技科人员及生产办领导,生技科在4小时内报公司领导和人力资源部并同时报当地劳动部门并保护好事故现场。重伤事故由矸石公司经理主持,安全、生产、工会等有关人员参加,由生技科填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书”,于事故发生一个月以内报送公司及当地劳动部门批复。
4.5发生死亡事故及重大伤亡事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生产办领导和生技科。生产办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迅速抢救伤者,保护事故现场,查清事故的基本情况(如时间、地点、伤亡人数、姓名及简要经过等),并立即报公司领导及项目管理部,当地劳动、公安、工会等部门。生产办同时还要成立事故调查组配合上级事故调查组对事故的调查、处理,同时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
4.6无论发生何种事故都不得隐瞒,超出24小时不向生产办生技科报告者,一经查出按隐瞒事故严肃处理。
4.7分包商发生死亡事故后应向其上级的主管部门报告,同时也应向当地劳动部门、甲方生技科等有关部门报告。生产办也要向公司报告,并认真帮助分包商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共同制定防范措施。
4.8发生重伤、死亡、重大伤亡事故,就近作业人员应立即停止工作,迅速采取措施抢救伤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并保护好事故现场。(因抢救伤员需动用事故现场物品时,应做好标记)。
4.9按规定每月填报《职工伤亡事故月报表》,并于当月25日报公司人力资源部。
第11篇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与分析统计管理规章制度
1.0目的
为了建立一个有效的事故处理机制,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故,尽快地开始事故调查,做好事故报告和处理工作,并采取有效纠正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减少事故损失,特制定本程序。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内的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
3.0主要职责
3.1综合管理部负责事故的统计,并主管、协调事故的调查、处理和报告工作。
3.2 行政办公室负责组织职业病原因调查、防范或应急处理工作,并对事故调查与处理进行监督检查。
3.3 事故单位应积极配合综合管理部的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故,要尽可能及时临时性处理并尽快地向公司领导(如有重大伤亡发生时,还应在24小时内向政府安全、监察、工会等管理部门)汇报。
4.0程序内容
4.1事故报告
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4.1.1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直接或逐级报告公司领导。
4.1.2各部门发生轻伤事故,应立即报告主管、管理处主任;发生重伤事故,应立即报告部门经理或在现场行政职务最高的人员,并在24小时内报告公司主管部门;发生伤亡事故,除按上述要求进行报告外,还应在24小时内向当地劳动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织报告。
4.1.3公司机关发生轻伤事故,应立即报告行政办公室;发生重伤事故,应立即报告公司主管领导;发生伤亡事故,除按上述要求进行报告外,还应在24小时内向当地劳动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织报告。
4.1.4重大、较大事故发生后,在报告的同时,应按《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要求,开展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扩大。
4.1.5发生火灾事故后,应立即向消防部门报告;发生服务过程、设备、交通事故后,应立即向公司职能部门报告,并尽快通知公司综合管理部和其他相关部门。
4.1.6当公司职工确认患有职业病后,公司行政办公室应负责按有关规定上报行政主管部门。
4.2事故调查
4.2.1一般事故由部门负责人负责调查,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并于三日内将调查报告报公司综合管理部,由综合管理部报主管领导以及总经理。
4.2.2重大或较大事故由综合管理部经理或其指定人员组织管理处等有关人员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4.2.3死亡事故由公司主管部门会同劳动部门、公安部门、监察部门、工会组成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伤亡事故,应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进行调查。
4.2.4行政办公室负责组织职业病原因的调查工作,必要时成立调查组。对职业病的发病原因、病情、防范或应急措施等提出书面报告,报主管领导、总经理或上级主管部门。
4.2.5事故调查组成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组长由副总或其指定人员担任。
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特长。
与所发生的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4.2.6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确定事故责任者。
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
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4.2.7事故发生责任部门应尽可能地为事故调查组提供方便,不得干涉事故调查组的正常工作。
4.3事故处理
4.3.1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应先由事故单位负责处理,并把处理意见上报综合管理部,由综合管理部报管理者代表以及总经理,事故责任的判定依据公司有关规定进行。
4.3.2对于死亡或伤亡的重大、特大事故,副总经理或其指定人员应组织、主持召开事故现场会,与会人员应包括事故发生责任部门相关人员。
4.3.3事故处理应按照“四不放过”(①事故原因查不清不放过;②事故责任没有查清不放过;③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④职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进行,防止类似事故发生。
4.3.4综合管理部对已经结束的事故处理结果,以通报形式,下发给各部门,达到事故警示和预防的目的。
4.3.5对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
患有职业病职工应享受待遇,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行政办公室应根据国家规定的要求,对职业病患者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并确保患有职业病的员工的合法权益。
行政办公室有权监督患有职业病的员工有关待遇的落实情况 ,并确保患有职业病的员工的合法权益。
5.0相关文件; 6.0相关记录
2、安全警示
患病率统计
表示在某时点检查时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患有某病的病人总数。
计算公式:某病患病率=检查时发现的现患某病病例总数/该时点受检人口数×100%
其中某病病例总数包括新病例和旧病例,凡患该病的一律统计在内。同一人不应同时成为同一疾病的两个病例。
这一指标最适合用于病程较长的疾病的统计研究,用于衡量疾病的存在,反映某病在一定人群中的流行规模或水平。
二、重大事故统计
序 号 | 部 门 | 时 间 | 事故类别 | 财产 损失 | 死亡 人数 |
1 | 火灾 | ||||
2 | 盗窃 | ||||
3 | 高空抛物 | ||||
4 | 工伤 | ||||
5 | 公共卫生 | ||||
6 |
第12篇 危险点分析预防控制措施票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规范盾安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能源公司)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的开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任何生产工作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危及人身及设备安全的因素,凡进行运行、维护、检修、试验工作必须进行危险点分析。外来人员参与现场工作时,风电场必须事先做好危险点分析与交代工作,并要求在控制措施的签字栏签字。
第三条开展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旨在不断提高员工对作业风险的认识,认真分析可能危及人身、设备安全的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保证员工在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发电设备安全。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新能源公司各子公司所属的各风电场。
第二章管理机构设置及职责
第五条新能源公司的工作职责
(一)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集团公司有关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的规章制度;
(二)指导新能源公司下属风电场开展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组织推广先进的危险辨识方法和手段;
(三)规范新能源公司下属风电场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的管理,监督各风电场工作的开展情况。
第六条子公司的工作职责
(一)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新能源公司的有关办法;
(二)监督指导所属风电场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的开展,规范管理;
(三)对所属风电场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考核。
第七条 风电场的工作职责
(一)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生产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新能源公司的有关规定,组织开展本企业的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
(二)落实本企业开展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责任制,把工作分解落实到现场和自然人;
(三)规范管理本企业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抓好过程控制,将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和工作票、操作票及现场作业指导书有机结合,指导现场作业;
(四)组织工程技术和安全监督人员,附件为风电场《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手册》,组织培训工作,并根据对工作经验的总结,不断补充和完善。
第八条 有关人员的职责
(一)工作票签发人的职责
1.审查工作票时,必须检查作业危险点控制措施是否齐全、正确。签发工作票的同时签发《危险点分析和预防控制措施票》(见附表);
2.多班组配合工作时,负责组织各班组按照《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手册》,结合具体工作的特点,补充和完善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多专业共同作业时要重点抓好结合部的危险点分析与控制,以防止出现漏洞。
(二)值长的职责
1.组织或指定单元长(班长)进行复杂的电气倒闸操作的危险点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并进行审查。不得签发没有《危险点分析和预防控制措施票》的操作票;
2.在审查和办理工作许可手续时,要审查是否有与工作相应的《危险点分析和预防控制措施票》。
(三)班组长的职责
1.根据工作任务安排,组织班组工作人员按照《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手册》,认真分析设备系统运行方式、工作环境特点、参加工作人员的精神状况,对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进行补充和完善;
2.班前会,组织工作组成员学习,检查和督促每个成员了解和掌握具体工作的危险点。开工前,认真检查控制措施的落实;
3.班后会,要对当日本班组工作过程开展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的落实进行总结,不断提高危险点分析的准确性和控制措施的针对性。
(四)工作负责人的职责
1.工作前结合工作内容,组织工作班人员进行危险点分析;
2.按照《危险点分析和预防控制措施票》制定组织控制措施;
3.开工前,认真检查核实控制措施;
4.工作中,监护和检查工作班人员落实危险点控制措施;
5.收工后,对本工作的危险点控制措施进行总结。
(五)工作许可人的职责
对没有危险点分析及控制措施的工作票不得许可开工。
(六)工作班成员的职责
1.工作前应学习《安全工作规程》、运行及检修工艺规程中与本作业项目有关规定、要求;
2.认真学习《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手册》,积极参加本班组危险点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在工作中认真落实;
3.严格遵守有关规定,落实危险点分析所提出的控制措施,规范作业行为,确保自身和设备安全。
(七)监护人的职责
1.认真组织开展危险点分析工作;
2.在操作过程中监督落实危险点措施票,对执行危险点控制措施的正确性负主要责任。
(八)操作人的职责
1.认真进行危险点分析工作;
2.在操作过程严格执行危险点措施票,规范操作行为,对执行危险点措施票的正确性负责。
第三章开展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的程序
第九条 各单位要成立以主管生产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本单位的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对每项作业、每项操作结合以往的事故通报,以《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为指导,对各项作业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制定相应的措施。按照标准化作业的要求,每一张工作票、操作票都必须有相应的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并与标准票一并存入标准票库。
第十条 各风电场要不断总结班组在使用过程中补充和完善的措施内容,及时修订完善《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手册》,并及时更新标准票库中的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
第十一条 《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手册》、安全生产危急事故处理预案等作为企业向员工进行危险告知的必备材料。
第十二条 由于每次作业时的工作环境、人员状况不尽相同,在使用《危险点分析和预防控制措施票》时,必须结合作业的具体情况,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并补充完善。
第十三条《危险点分析和预防控制措施票》要同工作票、操作票一起办理签发和许可手续。
工作开始前,必须认真落实危险点控制措施。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总结危险点分析控制措施的准确性、严密性,提出改进措施,为下次作业提供经验。危险点控制措施随工作票、操作票一并保存。
第十四条 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要实施动态管理。
由于更改等原因,设备、系统发生变化后,要及时修定危险点分析和控制措施;时间跨度较长的检修工作,要分阶段针对作业方式的变化,组织学习和落实控制措施;如作业人员发生变化,也要及时组织学习预控措施。
第四章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的重点
第十五条危险点控制措施的重点是:预防人身伤亡事故、误操作事故、设备损坏事故、机组强迫停运、火灾事故。
应重点防范: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等发生频率较高的人身伤害事故。
第十六条 危险点分析及控制措施要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一)工作场地:如高空、立体交叉作业、容器内、井下、邻近高压管道、邻近带电设备等可能给作业人员带来的危险因素;
(二)工作环境:如高温环境、大风、易燃、易爆、有毒、缺氧、邻近或相关班组作业、照明等可能给作业人员带来的危险因素;
(三)工具、设备:如电动工具、起重设备、安全工器具等可能给工作人员带来的危险或设备异常;
(四)操作程序及工艺流程的颠倒、操作方法的失误可能给作业人员带来的危害或设备异常;
(五)作业人员的身体状况不适、思想情绪波动,不安全行为,技术水平及能力不能满足作业要求等可能带来的危险因素等。
工作负责人在组织作业时,要特别重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情况、思想情绪的异常波动,并作为首要的危险因素加以控制。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盾安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安全监察与运行部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13篇 锅炉水质分析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gb1576―85标准,加强水质监督。
二、化验员每2个小时,测定一次给水硬度(≤0.03mmol/l),炉水硬度(≤0.03mmol/l),碱度(6~26)及ph值(10~12)。
三、对离子交换器的操作,要针对设备特点,制定操作规程,并认真执行。
四、水处理人员要熟悉并掌握设备、仪器、药剂的性能、性质和使用方法。
五、分析化验用的药剂妥善保管,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药剂要严格按规定保管使用。
六、化验员应对水处理设备的运行和水质化验记录地填写完整正确。
七、检验室应保持清洁卫生,有防火设施。
八、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
设备定期检修制度
一、每月必须保证不少于24小时的检修时间,全年检修时间不得少于12――15天。
二、对三班运转的设备,除月检外,必须坚持班检制度,巡检制度,每班保证1――1.5小时的检修时间。
三、重要设备的检修有检修标准、措施,检修后要验收总结,检修结果要填入设备检修记录本,报送机电科。
四、每次检修时间超出计划检修时间要提前报机电科,经矿领导批准后方可进行。
五、做到“三无”、“四有”、“二齐”、“三全”、“一坚持”。
六、设备达到90.5.1
第14篇 关键任务识别、分析与观察管理制度
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要求,为确保关键傻观察与分析过程的有效性,提高控制作业风险的效力,防止事件、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制度,完成关键任务风险分析,编制作业指导书,确定工作票与许可证任务管理,建立关键观察制度。
二、建立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制度
通过对关键任务存在危险源的识别与分析,做出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束,编写作业指导书。确保下列活动有作业指导书:采掘作业,员工培训、角色分配,与员工沟通,小组会议等,完成的风险分析要用于作业人员培训、生产预算、分析、事故调查物料评价等到。执行任务分析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
三、建立关键任务制度,确保在此需现场按照计划执行完任务观察与局部任务观察。
执行观察的人员,应接受观察方法的培训,根据观察结果确定训练与培训的特殊需求。观察人员应按计划执行观察任务。针对观察发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正意见。任务观察时对好的行为给予赞誉与强化。在观察的同时,辨识危险源和评估风险,及时指出观察中发现的可能导致伤损的行为,了解员工的工作习惯,检查现有的工作方法与制度,跟踪当前培训效果。
四、实施关键任务分析,并编任务清单
关键任务分析与关键任务清单,可按相对独立的采矿工艺系统及各系统中相对独立的工工艺环节划分单元,用表清列。
五、编写与使用关键任务作业指导书
编写作业指导书由创办标准化系统工作小组成员完成编写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能力,并充分吸收具体作业操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依据关键任务分析和作业操作实际情况编写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简明扼要,步骤清楚,完整,危险辨识全面,强调关键步骤确定准确,安全措施齐全,以及执行效果。
作业指导书应旋转在使用部门和工作现场。
作业指导书应在下列活动中使用:员工培训、一对一沟通、小组会议、作业场所执行关键任务。
六、建立强制性授权工作流程识别制度
当需要许可时,其制度可保证:申请与批准许可 的人员已确定,许可申请正确完成并递交、许可需求与最后期满足要求并文件化、建立并满足报告和通知的要求、保持报告、监测数据与其他外部相关的沟通记录、识别并满足新的或修订的许可要求等。
依据关键八分析,认定需许可的范围。、
将认定许可 的范围清单发放给受其影响的部门。
为确保许可分配的一致与正确,确定识别分配许可的责任人,并提供培训和进行能力评估。
七、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及培训记录
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培训按标准化系统记录要求进行记录和保存。
八、关键任务识别分析责任部门
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由企业案值环部门负责,并具体组织 指导企业标准化系统工作小组完成。
第15篇 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管理制度
1、公司应设立各类事故、事件统计分析组织机构,办公室设在公司安环部;
2、组织机构成员由公司各部室、各专业技术主要人员组成,各成员须具备国家行业资格证且有多年实际工作经验等条件;
3、事故、事件统计分析要完成和满足指标要求、内容要求、时间要求等;
4、统计、计算的指标及计算方法为工伤事故频率、百万工时死亡率、未遂率;
5、公司为事故、事件统计分析提供人员、资金、设备、运输等足够资源;
6、事故、事件的统计整理以本月及过去12 月的死亡、受伤(重、轻伤)、职业病、疾病、未遂事故的统计资料为准;
7、所有事故、事件以事故性质、类别等数据通过条型统计表、折型统计表等图形形式显示,并通过图形反映、寻找事故规律及特点;
8、寻找事故规律及特点主要针对事故原因种类、伤害发生的时间特点、伤害发生的地点、致害物、伤害部位、职业卫生重要分析、工伤事故率分析、事故事件费用分析、标准化元素分析等;
9、依法定期对职业病症进行评估、辨识非职业病和职业病,并公布统计分析结果;
10、及时向政府、上级主管部门汇报事故事件统计分析结果;
11、统计过程应做到统计项目齐全、统计范围全面、数据准确、真实完整、统计方法科学合理;
12、事故、事件统计分析的有效性应体现数据合理且有针对性、数据有可比性、明确规律和趋势变化等;
13、以会议、培训或通过报纸、板报、电视等方法对事故事件进行回顾,起到总结经验、警钟长鸣;
14、事故、事件统计分析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为纠正错误行为提供有效信息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