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管理制度 > 管理制度范文

液氯管理制度(12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26

液氯管理制度

液氯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规范液氯的存储、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理等环节,确保生产安全,防止环境污染,保障员工健康。

包括哪些方面

1. 液氯的采购与验收:规定液氯供应商的选择标准,明确验收流程,确保液氯的质量合格。

2. 储存管理:设定液氯储存区的安全标准,包括通风设施、监控设备、应急器材等。

3. 运输规定:制定液氯运输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装载、卸载、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 使用规程:规定液氯的使用方法,包括人员防护、操作程序、事故预防等。

5. 废弃处理:设定液氯废弃物的处理方式,遵守环保法规,防止二次污染。

6. 定期检查与维护:安排液氯相关设施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完好。

7. 培训与教育:对涉及液氯操作的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8. 应急预案:制定液氯泄漏等紧急情况的应对措施,确保快速、有效响应。

重要性

液氯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具有高度危险性。其泄漏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甚至造成严重中毒事件。因此,建立健全的液氯管理制度,对于预防安全事故、保护员工生命安全、维护企业正常运营、保护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方案

1. 设立专门的液氯管理小组,负责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定期报告管理情况。

2. 对液氯储存区进行物理隔离,安装报警系统,确保24小时监控。

3. 与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液氯来源可靠。

4. 定期对液氯运输车辆进行安全检查,驾驶员需接受专业培训。

5. 确保所有操作人员了解并熟悉液氯的性质、危害及应急处理方法,定期进行安全演练。

6. 对废弃液氯采取专业处理,不得随意丢弃,防止环境污染。

7.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疏散路线、急救措施、封锁区域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我们将建立起全面、有效的液氯管理制度,以科学的管理方法,确保企业在使用液氯过程中实现安全、环保、高效的目标。

液氯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液氯钢瓶储存管理规定

1 液氯钢瓶应存放在专用的仓库内,气瓶仓库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2 液氯钢瓶仓库必须有掌握气瓶安全知识的专人负责气瓶的安全工作,并对液氯钢瓶的入库和出库进行登记和巡查仓库内的液氯钢瓶是否有泄露和有异样并作好相应的记录。

3 液氯钢瓶库房内不得有地沟、暗道,严禁明火和其它的热源,库房内应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射;

4 液氯钢瓶库房内的实瓶的存放时间不的超过三个月;

5 液氯钢瓶专用库房内不得存放任何气瓶,只能储存液氯钢瓶;

6 液氯钢瓶库房附近应避开放射源、腐蚀气体、瓶内气体接触能引起燃烧、爆炸、产生毒物的气体;

7 空瓶和实瓶应分开存放并作好明显的标志牌,在库房的附近应配备防毒面具(隔离式的氧气呼吸器或空气呼吸器)和灭火器材,消防器材。

8 液氯钢瓶放置应整齐,配戴好瓶帽。卧放时应妥善固定防止滚动和塌陷,液氯钢瓶的瓶口应朝同一方向。

9 液氯钢瓶实瓶存放高度不得超过二层,空瓶存放高度不得超过三层。

10 液氯钢瓶入库前必须对气瓶进行安全状况检查,并对盛装气体进行确认,符合规定的气瓶才能入库,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气瓶严禁入库。

11 液氯仓库内应留有保证吊装的空间和过道。

第2篇 液氯钢瓶装卸运输储存管理规定

1、液氯钢瓶装卸、搬运时,必须戴好瓶帽、防震圈等安全附件,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或撞击。

2、在钢瓶装卸开行车时,铁钩下严禁站人,运行钢瓶时,要观前顾后,防止撞击物体而发生意外。

3、充装量为500 kg和1000 kg的钢瓶卸时,应采用起重机械,其起重量应大于瓶体重量的一倍,并挂钩牢固。严禁使用叉车装卸。

4、起重机械的卷扬机勾要采用双制动装置,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确保正常。

5、夜间装卸时,场地必须有足够的照明。

6、液氯钢瓶装卸在车上应妥善加以固定,汽车装运钢瓶必须横向放置,头部瓶阀朝向一方,满瓶只允许单层放置,且装车空瓶高度不得超过车厢高度。

7、高温季节,装运车辆必须有遮阳设施,防止暴晒,装卸人员发现没有帆布等遮阳设施时,应拒绝装卸发货。

8、液氯钢瓶不得与易燃品、油脂和带油污物品以及其他任何气体、腐蚀性物质等同车运输,装卸人员发现有上述物品及其他介质气体瓶时,应拒绝装卸。

9、液氯钢瓶装车完毕,必须再次检查确认钢瓶安全附件齐全、装载符合要求和固定可靠后,钢瓶检验站方可出具出厂证,准予发火,若发现漏氯或发热或有其他异常的钢瓶,应妥善处理,严禁出厂。

10、用氯单位返回的空瓶,必须安全附件齐全和瓶体完好,由钢瓶检验站进行检查验收和记录,并开出相应票据交有关部门。

11、用氯单位在装卸、运输、使用液氯钢瓶过程中,若发生摔落、撞击、无余压、进入异物等异常情况,必须做好详细记录,在返回空瓶时,一并向钢瓶检验站报告。

12、运输液氯,必须执行国务院颁发的《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有关规定,遵守《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及《氯气安全规程》有关规定。

13、运输液氯车辆的车况必须良好可靠,且应备有固定钢瓶用的三角木、紧固器,必要的抢修器材和有效的防护用品及消防器材。

14、运输液氯车辆必须符合安全要求且证件(危险品运输证、驾驶证、押运证等)齐全,否则销售公司不得开票销售,氯气站不得发货。

15、液氯运输、押送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特种作业合格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16、运输液氯的车辆,驾驶室前方应悬挂规定的危险品标志,旗帜和标志灯。

17、机动车辆运输液氯钢瓶时,应严格遵守当地公安、交通部门规定的行车路线,不得在人口稠密区明火、高温等场所停靠,车辆停靠时,应可靠制动,并留人值班看管。

18、高温季节,应根据当地公安部门规定的时间运输,且应有有效的遮阳用具,防止液氯钢瓶暴晒。

19、车辆运输液氯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

20、充装量为500 kg和1000 kg的钢瓶装运,只允许单层设置,并牢靠固定,防止滚动。严禁同车混装易燃、易爆、腐蚀性及有抵触性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

21、运输液氯钢瓶的车辆不得从隧道过江。

22、车辆在运输途中,行车要平稳,尽可能避免急刹车,不准高速行车、空档溜车和强行超车,应及时检查排除故障,不得带病行驶

23、在运输途中,钢瓶泄漏时,运输人员必须采用抢救措施。瓶阀泄漏时,先后拧紧阀杆及六角螺母,易溶塞处泄漏时,应用竹签、木塞做堵漏处理,焊缝或其它部位泄漏时,应用内衬橡胶垫片的铁箍箍紧。处理人员必须戴好有效防护用品在上风向位置。

24、采取了堵漏措施,仍难以奏效时,应将载有泄氯钢瓶的车辆开到无人的偏僻处,使氯气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25、若发生突然性严重泄氯事故,确已无法堵漏和将车辆开离现场时,应立即设法通知过往车辆和周围群众远离现场或疏散,并迅速向当地交通运政和有关部门报告,以便妥善处理。

第3篇 液氯使用管理规定

为加强对液氯使用的管理,杜绝一切事故的发生。现根据国家有关安全规程、规定、

要求和我公司实际,对液氯的使用作出以下管理规定:

1.水厂须指定一名专职人员负责液氯的使用管理。

2.值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并实行持证上岗。

3.氯瓶使用前,值班操作.人员必须对其进行检查:目测氯瓶不得变形,瓶体清洁,防震橡胶圈、总阀塑料保护帽、出氯口保护帽、低熔点安全塞完好,充装记录标签完好,充装记录清晰、准确、正常,如有异常不得使用。

4.氯瓶摆放位置正确,摆放平稳、固定,氯瓶连接后要保持两只总阀,朴心线与地面垂直。

5.检查加氯管路是否完好畅通,是否漏气。如管路堵塞,宜用钢丝清通,再用气吹去垃圾碎屑,严禁用水冲洗。

6.氛瓶使用时,要先到先用。氯瓶上的螺纹都是右旋螺纹,使用时一应注意开关的方向。

7.打开上部总阀,气相投加,打开下部总阀,液相投加。在使用过程中,遇到氯瓶总阀打不开现象时,应通知供货商检查调换填料。

8.值班操作人员应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做好液氯投加过程的巡视,侮小时检查一次加氯,系统的运行情况,并做好用氯量、剩余重量等投加情况的运行记录。停止加氯时(检修、换瓶)关闭氯瓶总阀。

9.氯瓶使用时,应距明火10米以上,当氯瓶总阀冻结时,严禁用火烤或开水淋,可采用红外线灯泡或其他措施升温,室温不得超过3 50c。

10.开启氯瓶总阀时,须用专用工具,并缓慢进行,不得用榔头及长扳手等启闭,防止总阀受损。

11.值班人员交接班时应认真负责,查看氯瓶的压力情况,氯瓶存抓亚量,清点安全用具和专用工具,认真做好记录。

12.氯瓶应经常检查,发现渗漏、锈蚀严重应及时调换。

13..使用中如发现漏氯、管破等现象,现场人员应戴好空气呼吸器/防毒而具,关闭氯瓶总阀,开启排风设施,进行应急处理。

14.氯瓶内的液氯不能完全用尽,一般要求使用后必须留有0.05—0.1mpa余压(或保留5kg以上的余氯),以免遇水受潮后腐蚀钢瓶。

15.氯瓶要保持附件完好,氯瓶表面应保持清洁。

16.1大气压和0.oc时,每升氯气重3.22g,每升液氯重约1.5kg,同样重量的氯气和液氯,积相差457倍。

第4篇 液氯充装安全管理制度

1岗位目的

将液氯贮槽的液氯按照工艺操作要求进行液氯钢瓶充装。并负责辖区范围内的设备、管线、阀门的正常维护保养。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液氯包装岗位

3主要设备

3.1液氯钢瓶

现在使用的液氯钢瓶主要1吨装的大瓶。瓶体是薄壁焊接压力容器。它的结构包括瓶体、针形阀、导管、易熔塞及保护罩等,每个钢瓶上有两个针形阀(即瓶嘴),还有三个熔化温为64-68℃堵头。合金塞的作用在于当钢瓶温度升高到64℃以上而出现超压时,它自行熔化并泄漏出氯气,从而降低瓶内压力,保护钢瓶不致爆炸。但是合金塞在低于 64℃条件下,对其它原因造成的超压是不起保护作用的。因此不能认为合金塞就是安全阀,而产生麻痹思想。

液氯钢瓶

3.2纳氏泵

纳氏泵是一种液环式气体压缩机,它的外壳略似椭圆形,内有一旋转叶轮,壳体内贮存有适量的液体(当氯气压缩时用浓硫酸),叶轮旋转时,其叶轮带动此液体一运动,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液体被抽向壳壁形成椭圆形液环。由于在运动中上的液体量是相同的,所以在椭圆的长轴两端有两个较短轴方向大的月牙形空间。在叶轮旋转一周时,叶轮每个间隔中的液体轮流地趋向和离开叶轮的中心,液体的运动情况就仿佛许多液体活塞,在椭圆长轴方向,使气体容积增大,作为气体吸入的地方,面在短轴方向,由于气体体积缩小,气体被压缩并排去。气体的吸入与压出通道是指在壳体及不运动的部分。

由于液体在泵内旋转摩擦会产生热,气体的压缩也将机械能变为热能,液体在气体的压力过程中部分地被带至出口通道随气

体压出,所以压出的气体及液体的混合物需要在气液分离器中分离,作为需要重复使用的液体(硫酸)则需要通过冷却后返回吸入口。

在纳氏泵中,要求硫酸的浓度在93%以上,以减少泵在高温下腐蚀。由于氯气中还含有少量的水分,在泵内部分地被硫酸吸收,所以硫酸的浓度会降低,需要经常地用98%的浓硫酸去替代被稀释的硫酸。

3.3液氯液下泵

3.3.1液氯输入量:10m3/h

3.3.2输出压力:1.4mpa

3.3.3扬程:65m

3.3.4电机功率:15kw

3.3.5液氯最低液位:≥300mm

3.3.6密封 n2压力:≥0.3mpa

3.4液氯贮槽

3.4.1容积:

3.4.2充装重量:kg

3.4.3公称直径:

49.7m3

50000

2600mm

3.4.4总

长:

9828mm

3.4.5工作压力:

3.4.6工作温度:

3.4.7安全阀起跳压力:

3.4.8材质:

3.4.9水压试验:

3.4.10氮气气密性试验:

2.5mpa

-30±5℃

1.1mpa

16mndr

3.0mpa

2.0mpa

4

工艺指标要点

4.1液氯液下泵压力

1.0mpa

4.2钢瓶充装重量

1吨

充装系数:

4.3钢瓶抽负压:

4.4废气纳氏泵入口负压:

4.5废气纳氏泵出口(分配台)压力:

990-1000kg

≤1.25kg/l

-0.005mpa

-0.015±0.005mpa

0mpa(用废气拉走)

4.6钢瓶空瓶重量

1.0吨

-2-

0.44吨左右

4.7钢瓶定期检验期限

4.8气瓶水压试验压力

4.9瓶内最高温度:

4.10液氯中间槽液位:

4.11排污吸收碱液浓度:

4.12钢瓶充装压力:

2年

3.0mpa

≤60℃

≤80%

12%

0.78~1.08mpa(表压)

5

操作要点

5.1工艺流程简述

来自液氯贮槽 v-20503a/b/c的液氯经过自流入液氯中间槽 v-20504a/b,液氯中间槽内的液氯经液氯液下泵 p-20501a/b,供包装使用。

将经过专人检查合格的钢瓶,由行车吊往磅称上,使液氯钢瓶的上下充装嘴的连线与地面保持平行,准确称量钢瓶的重量并认真记录。再将液氯钢瓶上、下瓶嘴分别与废气吸收管线、液氯充装管线通过瓶卡与钢瓶相接,依次打开废气吸收阀门、液氯钢瓶入口上瓶嘴针形阀,抽去钢瓶内压及剩余的氯气,当钢瓶内压抽到-0.010±0.005mpa时,关闭废气吸收阀门,打开液氯贮槽去液氯中间槽的阀门,控制液氯中间槽液位在80%以下,然后启动液氯液下泵,打开液氯充装阀门,控制液氯液下泵压力在1.0~1.5mpa之间(实际1.2左右),进行液氯充装,将

1.0吨的钢瓶充装净重99%~100%:

1000-10kg,充装完毕后,依次关闭液

氯充装阀门、液氯钢瓶入口针形阀,经过复称,作记录后,并将充满的钢瓶用行车吊往重钢瓶区存放。

在包装步骤开始及结束过程中,产生于原充装钢瓶内及充装管线内的残存氯气,通过由氯气缓冲罐、纳氏泵、废气分配台组成的废气抽出输送系统送往废氯处理工序处理。

5.2液氯包装的安全技术要求

5.2.1液氯钢瓶在充装前必须认真检查。

a瓶色为草绿色,用白色喷上“液氯”字样。

b瓶上应有两个防震圈、安全阀(易熔塞),瓶阀上有中心由巴氏合金浇成的小保险螺丝。

5.2.2对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妥善处理;否则严禁充装。

a漆色,字样和所装气体不符合规定的,或漆色,字样不易辩认的。

b安全附件不全,损坏或不符合的。

c未判明装过何种气体或瓶内无余气的。

-3-

d钢印标记不全或不能识别的。

e钢瓶每2年要进行试压及技术检查一次,过期未检查的。

f外观有缺陷不能保证安全的。

g检验后的首次充装未经臵换或抽空的气瓶沾有油脂的

5.2.3液氯钢瓶在充装时要注意

a气瓶充装后经3小时压力不得大于其设计压力(3mpa):cl2充装系数不得大于1.25kg/l。

b严禁超装。

c磅称准确度应保持在1000-1kg之内。

5.2.4空瓶称重

a称重前磅称校正零位,钢瓶称重要求精确到1kg。

b充装量为500kg的钢瓶,空瓶重量应为230-280kg,包括瓶阀,金属堵、防震圈在内,余气量应小于50kg,如大于50kg,并且分析氯气纯度在95%以上者,返回使用。

c充装量为1000kg的钢瓶,空瓶重量是440-520kg,余氯量应小于80kg,若大于80kg,并且查证氯气纯度在95%以上者,返回使用。

d新瓶一定要用实际重量值作为瓶重。

5.2.5钢瓶余气分析

a余气纯度分析按分析规程进行。

b瓶内余气分析纯度在95%以上者可送去包装。

c瓶内余气分析纯度在95%以下者应清洗钢瓶。

d若发现钢瓶进水,报请生产技术科处理。

e若发现化学介质倒灌,必须申报生产技术科处理。

5.2.6试压及试压操作

为了保证钢瓶在使用中的安全,《气瓶安全监察规程》中规定钢瓶每两年检验一次。

检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5.2.6.1清洗试压操作:

(1)抽空余氯

a将需清洗、试压的钢瓶,外观检查合格后,将瓶内余氯用真空泵抽空除氯,必须为负压才能清洗。

b余氯超过50kg以上的,不预抽空,应另行处理。

c瓶内进水或有其他化学介质倒灌等异常情况,严禁抽空除氯。

(2)碱液除氯

a钢瓶内抽成真空后,关闭抽空阀卸下紫铜管,利用抽余氯的真空往瓶内加碱性水(每瓶大约加碱250克),加满为止。

b浸泡24小时,放掉碱水用清水把瓶内冲洗干净。

(3)水压试验

a试验环境气温和试验用水温度保持在50-35℃。

b钢瓶加满水后,在试压前停留4-5小时,排除瓶内残留气体,试压用的计量瓶同时加满水。

c试压系统不得渗漏和存留气体。

d试压前首先检查压力表是否准确完好,试压泵上的压力表两只,且级别不低于1.5级,压力表的检验期不得超过三个月。

e试压时开启试压泵,应先开至设计压力1.96mpa,然后缓慢卸水(表压为零)反复数次,以排除水中空气。

f再将计量箱内的水的液面调至0m处,然后关闭好卸水阀。

g再缓慢升压,如无渗漏现象继续开压,升至试验压力2.94mpa(相当于30kgf/cm2),然后保持1-2分钟,对钢瓶全面检查。

5.2.6.2检查内容:

a钢瓶表面渗漏情况(视压力表有无变化)

b钢瓶变形情况,有无鼓泡膨胀现象。

c检查钢瓶的各处焊缝。

钢瓶检查后,应记下记量瓶内水的液面读数(总压入水量),2分钟后,表压不变

打开卸水阀使水缓慢降压卸水,使水回到计量瓶内,降至压力表读数为零,并准确记录计量瓶内的液面读数(亳升数)。

5.2.6.3严禁连续对同一钢瓶重做超压试验。

5.2.6.4清洗、干燥

a拆下尾部安全堵,接管加水,排除试压水,继续冲洗,注意出水无色透明为止。

b排除冲洗水,拆卸全部阀门、堵头、将钢瓶倒臵,出水口向地面将瓶内水放尽,再通蒸汽,如此反复洗蒸至瓶内出水无色透明为止。

c用蒸汽加热,将瓶内水份蒸干,加热程度以用手摸瓶底有明显烫手感,方可关蒸汽。干燥温度≥60℃。

d钢瓶干燥以后,用压缩空气吹扫瓶内杂质。

5.2.6.5钢瓶内检

a用220v/6.3v低压防爆行灯伸入瓶内检查,腐蚀情况,有关沟痕、凹状、渣子等,若有渣子等需要重新清洗与干燥。

b检查各丝口有无损坏,若有必须检修或更换新的。

c装上阀门,安全堵如有损坏的应更换新阀门及安全堵。

d准确称量干燥后的钢瓶重量(不包括钢瓶附件)记录读数。称重后在规定的位臵上打上钢印(钢印必须明显清晰)写上检验日期及瓶重,还用白油漆在瓶尾部写上检验日期编号及单位和瓶重。

5.2.6.6气密性试验

经检验试压合格的钢瓶,首次充装时作气密性试验,气密性试验采用化学方法,用浓氨作检验试剂,用棉纱沾氨水检验钢瓶,如发现有白色烟雾产生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处理或报废。

5.2.6.7测厚度

测厚用测厚仪,凡需测厚的钢瓶,申报生产技术科处理。

6生产调节,不正常现象处理及事故处理

6.1气瓶使用年限虽在12年以内,若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严重腐蚀或损伤的应提前测厚检验。

6.2气瓶无余压呈负压的应查证有无物料倒灌,若发现瓶内进入其它化学介质,必须进行清瓶处理,并申报生产技术科。

6.3气瓶非本单位检验的钢瓶未得到制造及使用单位的技术鉴定的,申报生产技术科。

6.4凡经检验,降压或报废的气瓶应打上钢印负责处理。

6.5报废处理

a严格执行国家劳动总局和我公司关于液氯钢瓶充装、贮存、运输及检验试压的具体规定,经检验不合格的气瓶坚决报废,不能继续使用。

b试压不合格的应预报废。

c报废的钢瓶要进行破坏性处理。

7

设备开停及倒换

接到调度开车通知需通知废氯气处理岗位准备接收废氯。

7.1开启废氯输送泵(纳式泵)p-0902a/b。

7.1.1打开废氯输送泵(纳式泵)循环酸冷却器 e-0902的冷却水进、出口阀。

7.1.2.打开气液分离器 v-0907的出口阀、纳式泵平�阀。

7.1.3启动纳式泵电源按钮。

7.1.4打开纳式泵硫酸加酸口阀,冷却器硫酸回流阀,视硫酸冷却器回酸平稳,硫酸分离器液位在视镜1/2处时,关闭硫酸加入阀。

7.1.5打开液氯包装废气去废气缓冲罐 v-0905的入口阀、打开酸雾分离器 v-0908去废氯处理的出口阀。

7.1.6逐渐打开纳式泵废气入口阀、并同逐渐关闭纳式泵压力平衡阀。

7.1.7调节氯气压力平�阀的开度,控制纳式泵入口压力在-0.015±0.005mpa。

7.2给液氯中间槽 v-0903a/b加液氯(原始开车步骤)

7.2.1打开液氯中间槽去废气缓冲罐的阀。

7.2.2打开液氯中间槽氮气臵换阀门,控制氮气流量适中。

7.2.3将液氯中间槽内的气体臵换5分钟左右后,关闭臵换废气出口阀、氮气入口阀。

7.2.4打开液氯贮槽 v-0902a/b/c去液氯中间槽的过液阀门,液氯中间槽液氯入口阀门。

7.2.5打开臵换废气出口阀约1分钟后,迅速关闭该阀,如此2-3次使液氯中间槽槽内的氮气臵换干净。

7.2.6控制液氯中间槽的液位在80%以下,关闭液氯贮槽下的过液阀、液氯中间槽入口阀。

7.3启动液氯液下泵(液氯液下泵原始开车步骤)

7.3.1打开液下泵轴承油箱注油排气帽,油杯密封帽,给轴承箱内加油,控制注入的油量使油杯的油位保持在1/2以上。

7.3.2打开液下泵轴封氮气出口阀(即入口阀)。

7.3.3打开液下泵停车气囊的氮气出口阀。

7.3.4点动启动电源,检查泵运转是否灵活好用。

7.3.5启动液氯液下泵电源,使电机运转20分钟左右,检查电机运行中有无杂音,电机是否发烫。

7.3.6打开液下泵去包装的出口阀,控制出口压力0.78~1.08mpa之间。

7.4液氯充装

-7-

7.4.1充装前的准备工作

7.4.1.1被充装钢瓶应检验合格。

7.4.1.2检查各阀是否处于关闭状态,并检查压力表及其对接钢管是否好用。

7.4.1.3检查防毒面具是否好用,并准备好专用工具,记录纸等。

7.4.1.4检查确认磅称是否准确正常备用。

7.4.1.5检查纳式泵是否正常备用。

7.4.1.6通知废氯处理岗位开车。

7.4.2充装前抽除原钢瓶内剩余氯气的操作步骤:

7.4.2.1把待充钢瓶放臵在磅称上并卸下瓶帽,将两个瓶阀一上一下放好。

7.4.2.2称好皮重并记录

7.4.2.3将液氯进液充装卡子与液氯钢瓶下阀相连;将液氯抽气管与液氯钢瓶上阀相连。

7.4.2.4先打开抽氯总阀,且顺序打开分配台上各抽氯阀,使液氯总阀至钢瓶阀和抽氯总阀至钢瓶下阀之间的管道保持负压。压力控制在-0.05mpa。

7.4.2.5关闭抽氯分配台上的与钢瓶上阀连接的抽氯阀

7.4.2.6打开液氯贮槽去液氯中间槽阀门

7.4.3充氯操作

7.4.3.1开始充装时,一边从气相管抽瓶内余气,一边用液相管充氯臵换后,先关闭抽氯分配台与钢瓶上阀连接的抽氯阀,打开液氯分配台与钢瓶上连接的液氯阀,然后从钢瓶两个口同时充氯。

7.4.3.2充装开始要观察(手摸)瓶壁温度是否正常,并用氨水检查各接口、瓶阀和易熔合金塞是否漏气,如果漏气应停止充装,待妥善处理后再进行充装。

7.4.4停车操作

7.4.4.1充装到规定数量时,应同时关闭钢瓶上下阀和各个液氯阀。

7.4.4.2打开抽氯管道的抽氯阀,抽除对接管内的存氯至没有为止。

7.4.4.3卸下对接管,填写记录。

7.4.4.4用氨水检查瓶阀和易熔合金塞处是否泄漏,如无泄漏,带上瓶帽,卸下气瓶。

7.4.4.5如不继续充装时

a通知液化岗位充装完毕,关闭液氯去包装总阀。

b打开废气抽除阀,将充装管线内的液氯抽尽,使管道压-8-

力控制-0.005mpa。再关闭废气抽除阀。

c卸下对接管,填写好记录。

7.4.5紧急停车操作

7.4.5.1立即停止充装,并将钢瓶的上下阀门关闭。

7.4.5.2如果超装,应用氯气泵从钢瓶出口阀处抽出至规定重量。

7.4.5.3如果泄漏,应立即上紧或用夹具堵漏,如仍不能止漏,应推到碱池处理。

7.4.5.4发现瓶体发热,立即关闭瓶阀,卸下钢瓶,打开瓶阀推下碱池内。

7.4.6充装异常现象及其原因分析和处理办法

7.4.6.1如果因误操作砝码定错,或�器误差过大,或皮重不对,使液氯充装过量,应以抽氯管倒出至规定充装量。

7.4.6.2如充装速度过慢,其原因可能是充装压力低,或分配台有堵塞物。处理办法是提高充装压力,或卸下对接管或分配台用蒸气吹扫。

7.4.6.3充装时瓶体发热,表明瓶内已产生化学反应,立即关闭瓶阀,卸下钢瓶,打开瓶阀推下碱池内。

7.4.6.4如有氯气味,说明有泄漏的地方,应立即停止充装,找出泄漏处,并按规定进行处理。

8

液氯包装的安全技术要求

8.1严禁敲击、碰撞、推拉。

8.2钢瓶冻结时,不得用火烤。

8.3气瓶不得靠近热源。

8.4不能有电磁起重机搬运。

8.5不能在日光下曝晒,重瓶堆放时不能超过两层。

8.6瓶内必须留有余压。

第5篇 液氯储罐区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1 目的

根据《安全生产法》和《重大危险源辨识》、《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

为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有效防范危险化学品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重大危险源管理。

3 重大危险源定义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以及其他存在危险能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设施。包括: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

4 职责

5 内容

5.1重大危险源辩识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通过危险源辨识评价结果,根据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确定公司重大危险源为液氯储罐区。

重大危险源辨识评价结果见附表

5.2 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

5.2.1 建立重大危险源台账

台账内容包括:危险源名称、危险物质名称、危险源存在的位置、危险货物编号、 易导致的事故类型、主要危害、最大储存量、正常储存量、设计压力、设计温度、操作压力、操作温度、安全技术措施内容、安全管理措施内容、应急措施等内容。

5.2.2 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

根据重大危险源管理职责分工,每一类管理项目都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档案,维护保养部门要建立相应的记录。

5.3 重大危险源管理

5.3.1安环部每年应至少组织一次危险源辨识,当有新的设施或场所构成重大危险源时应纳入重大危险源管理,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

5.3.2 对构成重大危险源场所,公司应每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并出具安全评价报告。

5.3.3 重大危险源的检查严格执行公司安全检查制度和巡回检查制度,并做好检查记录。

5.3.4 严格值班制度:公司24小时值班,夜间由生产调度负责,白天由车间当班人员负责,遇有问题及时处理、报告。

5.3.5 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安全消防例会,针对上月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布置下月的安全消防工作。

5.3.6 制定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

5.3.6.1 建立各级安全管理网络;

5.3.6.2 安全设施定期检验;

5.3.6.3 设置液氯泄漏监测报警仪,并定期检验;设置安装监控系统,对液氯系统随时进行监控;

5.3.6.4 采取措施尽量减少液氯的贮存量,并设置备用应急储罐(槽);

5.3.6.5 液氯储槽区封闭管理。

5.3.6.6 严格执行液氯生产工艺规程、设备规程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5.3.6.7 定期对防雷、防静电设施进行检测,确保自然因素对重大危险源无毁灭性的破坏。

5.3.6.8 生产系统中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起重设备按规定要求进行定期检测,保证系统安全运行。

5.3.6.9 安全附件(压力表、液位计)应定期检测。

5.3.6.10劳动防护用具如呼吸器、防毒面具应进行定期检查。

5.3.7 根据《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预案编写导则》(单位版),编制××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演练,对预案的适宜性、有效性、充分性进行评审。

6 重大危险源备案

按照《安全生产法》、《重大危险源辨识》和申报登记范围的要求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并填写《重大危险源申报表》报烟台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登记备案。

7 变更管理

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应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辨识评价,并将有关情况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6篇 液氯充装及钢瓶槽车管理规定

1目的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对特殊工种的安全管理,确保液氯充装过程中钢瓶使用及操作人员的安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2.工作程序

3. 门卫登记

液氯瓶车及槽车进入公司,必须按公司规定规范安装阻火器,严禁超车、超速行驶。

4.开具计划单的审核程序

4.1计划员在开具计划单前对驾驶员和押运员进行安全告知,并认真填写《相关方安全告知登记表》,并告知购货单位人员严禁私自装车以及无关操作,以规范其在公司内的行为。

4.2计划员在开具计划单前要认真查验提货单位以下资质和要求,并填写《危险化学品装车查验、核准登记表》

4.2.1购货单位的资质。具备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

4.2.2运输车辆所在运输企业的资质。具备《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许可证》;

4.2.3运输车辆的资质。具备:①机动车辆行使证;②与核准经营范围一致的《道路运输证》;③运输车辆及罐体与行使证照片一致;④《道路运输证》核定载质量与行使证标注的载质量一致;⑤移动式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承压罐车)最大充装量应不大于行使证核定载重量。

4.2.4驾驶员和押运员的资质。具备①驾驶员驾驶证、《营业性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②押运员《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操作证》;

4.2.5安全警示标志、标识。运输车辆、罐体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安装告示牌和喷涂“毒”、“爆”、“腐”等文字及道路运输危险货物标志。车顶应有三角形黄色危险品标识的顶灯。

4.2.6开具计划单前还要查验公安部门出具其他凭证:是液氯的还要检查其:①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或准购证;②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

4.3缺少上述任何一种证件和不符合要求的,均不予开具计划单。

5.液氯运输车辆的停放管理规定

5.1液氯车辆进厂后必须停放在规定的《液氯车辆专用停车场》内,不得堵塞消防通道。

5.2接到通知需要装车时开车到包装现场,装车完毕后立即驶离充装现场。

6.检验钢瓶、槽车

6.1验瓶

6.1.1钢瓶由专门验瓶人员进行检验。

6.1.2钢瓶检验人员必须对客户的待充钢瓶逐只检验。

6.1.3钢瓶吊下后方可进行检验。

6.1.4检验分为两级:

6.1.4.1一级检验为外观检查,包括以下内容:最近一次打压时间必须在两年之内、外表的腐蚀情况、针型阀和安全堵是否齐全完好、鉴别瓶内气体性质。

6.1.4.2二级检验为检验瓶内余氯纯度,须符合《工艺安全操作规程》中的相关要求。

6.1.4.3检查钢瓶安全帽和小六角帽是否齐全,是否有防震圈,钢瓶缺少配件应详细填写记录,并及时通知营销公司领导。

6.1.4.4 目测钢瓶,瓶体严重变形、外表腐蚀严重、漆色改变的要做好标记,并与合格钢瓶分开放置。

6.1.4.5钢瓶检验人员必须对检验的钢瓶及槽车贴标签进行标识并做好记录,对未贴标签或记录不全的一经发现罚款20元/瓶。钢瓶及槽车充装人员在充装完毕之后,马上贴上充装标签和安全标签,注明充装数量、充装人、充装时间等相关信息。一经发现不按照要求及时粘贴罚款20元/瓶。

6.1.5钢瓶检验人员负责检验器具的日常维护。

6.1.6不合格钢瓶吊至不合格钢瓶贮存区或通知让客户拉回。

6.1.7不合格钢瓶处理由营销公司负责联系客户拉回或者进行其他处理,并确保现场存放的钢瓶安全可靠。

6.2装载前槽车查验

6.2.1液氯包装人员应穿戴相应的劳保用品,严格按照《工艺安全操作规程》或者物品标明的装车方法进行,确保装车过程中操作安全。

6.2.2装载前,液氯验货人员须查验运输车辆应急器材安全配置情况、槽车外观检验及槽车储槽检验证明,准确掌握液氯槽车的充装、使用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液氯验货人员认真填写槽车检验记录台帐,达不到相关安全要求的不予装载危险化学品。

6.2.3液氯包装人员查验液氯充装平台防毒面具等应急器材的配置情况,必须完好备用并定期维护保养。

6.2.4液氯包装人员和客户必须同在充装现场。

7.钢瓶入库

7.1 钢瓶入库由吊装人员执行。

7.2 返回公司的钢瓶应写明单位,记清瓶号、数量,并检查钢瓶是否损坏。发现记录不全的,一次罚款50元。

7.3钢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卸车。

7.4合格钢瓶卸至包装厂房钢瓶待充区;不合格瓶卸至不合格区或通知营销公司让客户拉回。

7.5液氯在充装过程中要保证包装厂房的通道、安全通道畅通无阻,严禁钢瓶、车辆堵塞通道,一经发现,因钢瓶堵塞通道的,对吊装人员罚款100元;因车辆堵塞通道的,对保卫科罚款100元。

7.6液氯钢瓶在吊运过程中严禁碰撞,要轻起轻放。

7.7 加强钢瓶存放管理,重瓶和空瓶要严格分开,严禁合格钢瓶和不合格钢瓶混放,营销公司负责液氯充装现场钢瓶的标识的设立和维护工作(应设立:重瓶区、空瓶区;合格钢瓶区、不合格钢瓶区等区域标识)。原则上夏天满瓶不过夜。出厂的液氯要有验瓶合格证并标明充装数量。

8.液氯充装

8.1钢瓶充装

8.1.1液氯充装严格执行《氯气安全规程》及《工艺安全操作规程》,避免发生事故。

8.1.2充装人员必须对合格钢瓶进行充装,不合格钢瓶严禁充装,未经检验进行充装的,一经发现,对包装人员罚款200元。

8.1.3液氯充装严格控制在下列规定范围内:

8.1.3.1半吨钢瓶充装控制在500kg以内,具体充装数量严格执行岗位《工艺安全操作规程》中的要求;

8.1.3.2一吨钢瓶充装控制在1000kg以内,具体充装数量严格执行岗位《工艺安全操作规程》中的要求;

8.1.6 液氯充装过程中如发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立即停止充装并由包装人员进行及时处理:

8.1.6.1 瓶嘴关闭不严或不通。

8.1.6.2 安全堵漏气。

8.1.6.3 钢瓶充装时发热。

8.1.6.4 钢瓶的其它异常现象。

8.2槽车充装

8.2.1液氯充装管道连接和我公司液氯充装阀门的开关必须由液氯包装人员操作,严禁运输单位驾驶员和押运员私自充装,以确保人员安全。

8.2.2液氯充装原则上以气相为主,若客户有特殊要求,营销公司业务员要以书面告知的形式通知液氯包装人员液相充装,液氯包装人员在液相充装前必须及时通知生产调度员,并且在充装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槽车压力,用平衡管及时卸压,防止出现压力波动影响正常生产。

8.2.3槽车充装期间严禁充装人员离开现场,待达到规定的压力之后立即关闭充装阀门。严禁超压力、超重量充装。充装期间未在现场,一经发现,罚款200元。

8.2.4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发货和装卸环节管理规定》,严禁超装、混装,装车数量不得超过《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证》核定载数量。

8.2.5槽车的最大载重量,除不得超过车辆底架所允许的承载能力外,还不得超过按下式计算所确定的允许最大充装重量;

w=qv 式中:w一一槽车的最大充装重量t;

v一一罐体的设计容积m^3;

q一一重量充装系数1.2t/m^3

8.2.6液氯槽车出现故障,原则上不允许在公司内处理。

9.液氯钢瓶复称

9.1 液氯复称由吊装人员负责。所有钢瓶未经复称不得出厂。

9.2 每天早晨对全部磅秤进行一次校准。每天不定时对包装钢瓶进行复磅,复磅瓶数不得低于当天全部总包装瓶数的20%,如当日瓶数较少,复磅数量不得低于5个。对未复秤或记录不全的,一经发现,罚款50元。

9.3 发现超装必须立即通知包装人员,包装人员应立即泄压,并做好有关记录。

9.4 两次称重误差不得超过充装量的1%。

9.5 复称记录交至本部门存档至少半年。

9.6 液氯充装后必须经过复称,充装量在规定的范围内,方可销售出厂,如发现超装要及时处理,并追查超装原因。

9.7对未按规定复秤或复秤不严格的罚款100元,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按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10.车辆出厂前的安全核准管理规定。

装载完毕后,验货员必须对装载重量(液位)、系固情况及装载安全防护措施配置情况进行检查核准,对超载、系固不牢或安全应急器材配备不全的,严禁出厂。

11.液氯钢瓶、槽车泄漏应急措施

11.1 钢瓶泄漏应急预案

11.1.1转动钢瓶,使泄漏部位位于氯的气态空间。

11.1.2当出现大量泄漏时,应将钢瓶放入事故碱池或开启事故风机进行处理。

11.1.3 安全堵泄漏时,应用竹签、木塞做堵漏处理;瓶阀泄露时,拧紧六角螺母;瓶体焊缝泄漏时,应用内衬橡胶垫片的铁箍箍紧。

11.1.4 严禁向泄漏的钢瓶上喷水。

11.1.5 在运输途中钢瓶泄漏无法处理时,应将车辆开到无人的偏僻处,使氯气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11.1.6 氯车间负责锤子、竹签、木塞和铁箍的准备和事故处理工作。

11.2液氯槽车泄漏应急预案

11.2.1液氯充装现场配备必需的防护用品,并定期维护保养。

11.2.2发生大量氯气泄露时,应及时关闭充装阀门,打开事故风机进行抽空处理。

11.2.3在运输途中槽车泄漏无法处理时,应将车辆开到无人的偏僻处,使氯气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12. 用户须知

12.1 所有液氯用户在使用液氯的流程中都必须设置氯气缓冲罐,缓冲罐上必须装压力表并有计量器具,严防其他物质倒入钢瓶之内发生危险。

12.2 用户不得互相借用钢瓶。

12.3 液氯钢瓶使用过程中,禁止用火烤和用蒸汽直接加热气化,可采用45℃以下的温水加热。

12.4 使用液氯钢瓶,瓶内须留有1-5kg的余氯,不得用尽。

12.5槽车的罐体内应留有不低于0.5kgf/cm^2余压,不得用尽。

12.6 装卸钢瓶时,严禁碰撞。钢瓶不得靠近热源,不得受日光曝晒,并要远离易燃易爆物品,严禁损坏瓶嘴和安全堵。

12.7用户的业务人员和押运员必须遵守《氯气安全规程》、《气瓶安全监察规程》。不得私自动用液氯充装设备和设施。运输车辆要排列整齐,不得防碍交通,不得损坏厂内安全设施,违者罚款50元,造成损失的一并赔偿损失。

12.8 液氯钢瓶要专用,不得混装、混运,重瓶存放不得超过三个月。

12.9液氯槽车的设计、制造、使用、检修和运输应符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有关规定。

12.10车辆一律到包装厂房东重瓶区装车,不得堵塞应急通道。厂内车辆交通由保卫科负责管理。

12.11夏季运输时必须对钢瓶重瓶做遮盖处理。

12.12本制度由营销公司负责向客户宣传、贯彻。

二〇一〇年六月一日

第7篇 液氯包装岗位安全管理规定

第1条 氯属于ⅱ级(高度危害)物质,直接接触氯气生产、储存、运输等作业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方可上岗操作。

第2条 氯气生产、储存、运输等现场,应配备抢险器材,如六角螺帽、专业扳手、手锤、竹签、木塞等有效的防护用具及消防器材,如过滤式防毒面具、隔离式防毒面具、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靴等。

第3条 定期清理滞留在反应设备和管道内的反应生成物,消除堵塞。

第4条 生产氯气的车间(作业场所),空气中氯气含量最高允许浓度为1㎎∕㎡.

第5条 充装的液氯钢瓶,必须执行《气瓶安全检测规定》

第6条 设备、管道检修时,必须切断物料来源和传动设备电源,,然后泄压,放尽物料,进行气体置换后,取样分析气体合格,方可操作。操作时应有专人监护。需动火时,必须事前办理动火手续。

第7条 液氯的充装压力不得超过1.1mpa。

第8条 严禁将油类、棉纱等易燃物和与氯气易发生反应的物品放在钢瓶的附近。

第9条 应采用经过退火处理的紫铜管连接钢瓶。紫铜管应经耐压试验合格。

第10条 开启瓶阀要缓慢操作,关闭时亦不能用力过猛或强力关闭。

第11条 液氯钢瓶的充装安全应遵守如下规定:

1. 充装前要校准计量衡器,检查台面和计量杠杆。充装用的�器每三个月检定一次,确保准确。

2. 充装前必须有专人对钢瓶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缺陷和异物,方可充装。

3. 钢瓶充装系数为1.25㎏∕l,严禁超装。

4. 充装后的钢瓶必须复验充装量。两次称重误差不得超过充装量得1%。复磅时应换人换衡器。

5. 充装后的重量均应登记,作为使用期中的跟踪档案。

6. 出库前应有产品合格证。合格证必须注明:瓶号、容量、重量、充装日期、充装人和复磅人姓名或代号。

7. 钢瓶有以下情况时不得充装:

① 漆色、字样和气体不符合规定或漆色、字样脱落,不易识别气体类别。

② 钢印标记不全或不能识别。

③ 新瓶无合格证。

④ 超过技术检验期限。

⑤ 安全附件不全、损坏或不符合规定。

⑥ 瓶阀和后封头丝堵上紧后,螺口外漏不足三扣。

⑦ 瓶体温度超过40℃时。

⑧ 液氯钢瓶外观有严重变形、腐蚀及凹凸不平现象。

第11条液氯钢瓶的储存安全应遵守如下规定:

1. 钢瓶禁止露天存放,也不准使用易燃、可燃材料搭设的棚架存放,必须储存在专用库房内。

2. 空瓶和充装后的重瓶必须分开放置,禁止混放。

3. 每天包装完的重瓶不允许放在现场,必须要求司机拉走。

4. 充装量为500㎏和1000㎏的重瓶,应横向卧放,防止滚动,并留出吊运间距和通道。存放高度不得超过两层。

第12条 液氯钢瓶的运输安全应遵守如下规定:

1. 钢瓶装卸、搬运时必须戴好瓶帽、防震圈、严禁撞击。

2. 充值量为50㎏的钢瓶装卸时,要用橡胶板衬垫,用手推车搬运时,应加以固定。

3. 充装量为500㎏和1000㎏的钢瓶装卸时,应采取起重机械,起重量应大于瓶体重量的一倍,并挂钩牢固。严禁使用叉车装卸。

4. 起重机械的卷扬机要采用双制动装置,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确保正常,严禁外来人员动用起重机械,每天使用完起重机械必须断电后方可离岗。

5. 夜间装卸时,场地必须有足够的照明。

第13条 液氯充装过程中的泄露应急措施:

1. 液氯钢瓶泄露时,严禁想瓶体喷水,应立即转动气瓶,使泄露部位朝上,位于氯的气相空间。

2. 瓶阀密封填料泄露时,应查压紧螺帽是否松动或拧紧压紧螺帽;瓶阀出口泄露时,应查瓶阀是否关紧或关紧瓶阀,或用铜螺帽密封瓶阀口。

3. 瓶体泄露点为空洞时,可使用竹签、木塞、止漏器堵漏处理。

第8篇 液氯槽车管理规定范本

为了更好地发挥企业自备铁路罐车的作用,加强企业自备罐车的管理,确保正常生产和运输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一、内部产、运、销的主要分工

1.要严格按照签订的供货合同安排生产计划,每月(或旬)由产、运、销三个部门共同安排发货计划的顺序和数量。

2.运输部门负责及时调配技术状态良好的罐车,均�发货并掌握用户卸车情况。

3.生产和运输部门应及时组织装车,并负责解决货物的质量与计量问题,杜绝超重,确保运输安全。

4.因分配不当而造成用户压车,应由销售部门负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因到达车辆不均�而造成用户压车应由用户与运输部门解决。

二、车辆保养与使用

1.公司自备罐车应同生产设备一样纳入维修计划,建立定期维修保养制度。

2.根据产品不同性质。确定使用的车种,严禁混装乱用。

3.罐车要进行全国统一编号标记,涂刷规定的保护色,并定期进行喷漆,补打标记,以便识别和运用管理。

4.除按规定的修程进行施修外,还要经常进行小修小补,配齐零部件,确保运行安全。检修结束投入使用前,要有正式交接手续,确保质量。

5.逐车建立健全罐车档案,除收集原有罐车出厂合格证等资料外,对检查、检修、鉴定、运行、事故等要随时整理归档。

6.罐车检修、使用、管理按1982年4月20日原国家劳动总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的相关规定执行。

三、押运工作

1.罐车运输液氯时,在往返途中必须派二名押运人员。押运员必须熟悉液氯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防护办法,遇有异常情况能及时处理。押运人员须经安全考试合格,获取押运证后,方可押运。在押运过程中不得擅离职守,并要从供货单位开始的灌装、发运到收货单位各个环节都要做出详细记录(包括罐压、各部件变化情况及沿途情况、卸后余压和余量等)。如发现不符合液化气体罐车安全规定时,押运人员要积极主动向有关单位进行汇报求得解决,否则可拒绝发车。

2.公司要建立对押运员的考核制度,安排好他们的生活,解决实际困难,使之能按规定完成押运任务。要做到有奖有惩。

3.要建立健全使用罐车的各项原始记录,如“罐车运输分户台帐”、“罐车进出厂记录”等。

4、装卸和运输

4.1 装卸要求

4.1.1 装卸人员应选用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有经验的成年人担任。

4.1.2 液氯装卸必须在专人指导下和有充分照明条件下进行。装卸时要谨慎小心,严防管线、阀门的碰撞和破损,严禁外溢。装卸液氯时,应有警告标志,不让闲人进入,作业人员要佩戴防毒面具、穿着防护服装。

4.1.3 装卸人员在作业中不准抽烟渴酒,不许吃东西,不得用手擦嘴、脸、眼睛、禁止赤膊。

4.1.4 每次装卸完毕,作业人员必须及时用肥皂(或专用洗涤剂)洗净面部、手部、用清水漱口;防护用具应及时清洗。

4.2 运输要求

4.2.1 运输液氯的罐车上应备有必要的消防器材和急救药箱;车上应标示“剧毒” 、“小心中毒”等标记。

4.2.2 运输人员必须携带“危险品运输许可证”,许可证应注有:运输公司地址和电话、运输物品名称、特性、危险性以及应急防御措施。

4.2.3 运输要正确选择路线,时速不宜过快,力求平稳行驶。运输途中禁止在居民集中点停留休息,必须停留时,应远离居民区200m以上。

4.2.4 驾驶员、押运员应熟悉运输液氯的安全要求。运输过程中不抽烟喝酒,进食前脱去工作服、洗净手、脸并漱口。

4.3 事故应急处理

4.3.1 装运中一旦出现渗漏,应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妥善处理,防止对水、土、物的污染,如一时不能解决,应将其转移到离开住宅区、水源的安全地方,操作人员要使用防护器具。

4.3.4 运送液氯的驾驶员、押运员的服装、皮肤如被污染,应及时洗净。

液化气体罐车是指罐体的设计压力为0.8~2.2mpa,设计温度为50℃的罐车。

液化气体罐车适用的液化气体包括:液氨、液氯、液态二氧化硫、丙烯、丙烷、丁烯、丁烷、丁二烯及液化石油气(指丙烯、丙烷、丁烯、丁烷、丁二烯中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

液化气体罐车除具备一般压力容器的特点外,还由于其充装、卸料、运输频繁等特殊性,更易发生事故,因此,罐车的管理较一般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严格。

汽车罐车罐体的容积一般大于1m3,铁路罐车罐体的容积一般大于30m3。

一、载重量及充装量

罐车的最大载重量,除不得超过车辆底架和转向架所允许的承载能力外,还不得超过按下式计算所确定的允许最大重量: w=φv

式中w——罐车的允许最大充装质量,t;

v——罐车罐体的设计容积,m3;

φ——质量充装系数,t/m3。

二、安全附件

罐车必须按规定装设以下主要安全附件。

(一)装卸阀门

罐车上至少装设两个液相和一个气相装卸阀门;阀门的水压强度试验为罐体设计压力的1.5倍,阀门应分别在0.1mpa和罐体设计压力的全开和全闭两种状态下进行严密性试验并合格,阀门结构可为球阀、直角截止阀,阀门应有产品合格证和有关性能检验报告。

(二)安全帽

罐车顶部必须设置全启式弹簧安全阀。液氨和液化石油气罐车的安全阀应为内置全启式弹簧安全阀。安全阀排气位置应为罐体上方,并设保护罩。

安全阀的设计必须考虑在罐内压力出现异常情况能迅速排放。槽车的安全阀必须设计成全启式。安全阀的开启高度与阀座喉部直径之比应不小于1/4。安全阀的弹簧应能耐介质腐蚀。安全阀露出罐外部分的高度不得超过150mm,并应加以保护。

安全阀的开启压力应高于罐体设计压力,但不得高于罐体设计压力的1.20倍。

安全阀的回座压力应不低于开启压力的0.8倍。

(三)紧急切断装置

罐车的液相和气相出口处,必须设置紧急切断装置,以便在管道破裂、阀门损坏或环境发生火灾时,进行紧急切断。

紧急切断装置应动作灵活,性能稳定可靠,便于检修。

(四)液面计、压力表、温度计、消除静电及消防灭火装置

罐体至少必须设有一套液面测量装置。液面测量装置必须灵敏、可靠,并具有足够的精度和牢固的结构。其露出罐外部应加以保护。

槽车不得使用玻璃板式液面计。

罐体上至少必须设有一套压力表(包括阀门)。

压力表的精度等级应不低于1.5级。表盘的刻度极限应为罐体设计压力的2倍左右,并在对应于介质温度40℃和50℃时的饱和蒸气压处涂以红色标记。

罐体必须设有一套温度测量装置,以测量介质的液相温度。测量范围应为-40~60℃,并应在40℃和50℃处涂以红色标记。

罐车必须装设可靠的静电接地装置,接地链上端应与罐体和管道相连,下端触地。槽车进入装卸罐区,其接地链应该提起。

罐车应配备随车灭火器材。

三、罐车的使用与管理

(一)投用前的管理

(1)罐车投入使用前,应由罐车所属单位组织专人按产品合格证、质量证明书等技术文件及规定进行验收。在劳动部门办理《压力容器使用登记证》。铁路罐车向铁路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部门登记,取得罐车安全运输许可证。汽车罐车向当地公安局车辆管理部门或交通监理部门申请办理准予运输使用的有关手续。

(2)罐车投入运行后,罐车所属单位应指定专职或兼职的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并按本规程要求进行定期检验和修理,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制造、使用、维修、检验、事故等记录)。

(二)充装和卸料作业

(1)罐车的充装单位应建立、健全充装管理制度,充装人员由经企业技术考核的合格者担任,充装、卸料作业时,操作人员和押运员不得离开现场。罐车每次充装都要按《液化气体铁路罐车安全管理规程》等有关规定的要求作详细充装记录。

(2)罐车充装前,充装单位必须有专人对罐车进行检查,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事先进行妥善处理,使其能符合充装安全要求,否则严禁充装;

①罐车未按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

②罐车的漆色、铭牌、字样、标记与所装介质不符,或字样、颜色、标记脱落不易识别;

③外表腐蚀严重或有明显损坏、变形、罐体密封不良、附件等处有泄漏;

④安全附件不全、损坏、失灵或不符安全规定;

⑤罐内残留介质种类、质量无法判明或罐内没有余压(新罐车或检修后罐车除外);

⑥液化石油气和液氨罐车罐内气体氧含量超过3%;

⑦铁路罐车底架超过检修周期,汽车罐车无公安车辆管理或交通监理门发给的有效检验证明和行驶证明;

⑧汽车罐车罐体号码与车辆号码不符;

⑨汽车罐车罐体与车辆之间的固定装置不牢靠或已损坏;

⑩汽车罐车的司机和押运员无有效证件或无押运员。

(3)液氯、液态二氧化硫罐车充装前应用干燥空气进行密封试验,检查合格后需将罐体内气体排净方可充装(干燥空气的标准为含水量小于或等于80mg/m3)。密封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的0.9倍。

(4)罐车充装量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充装量充装,严禁超装,并以重量计量为准。

(5)铁路罐车充装完毕后,应进行下列检查并认真填写罐车运输交接单;

①关闭压力表座阀和紧急切断阀;

②各密封面进行泄漏检查;

③气、液相阀门加盲板;

④检查封车压力(不得超过罐内介质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力);

⑤用轨道衡复检充装量。

(6)罐车卸料时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①卸料间必须对罐车的装载量、阀门和压力表等附件进行详细检查,无异常情况方可卸车,并详细填写卸车记录;

②用户及时将料卸净,并按规定保留罐内有0.05mpa以上余压,但余压最高不得超过当时环境温度下介质的饱和蒸气压力。

③液氨、液化石油气罐车卸料时,不得用空气压料,也不得用有可能引起罐体内温度迅速升高的其它方法进行卸料。液氨、液态二氧化硫罐车可用不高于45℃温水加热升温或用不大于设计压力的干燥压缩空气压送;

④罐车卸料完毕后,关闭紧急切断阀,并将气液相阀门加上盲板,罐车所有配件及卸车记录随车返回。

(7)充装和卸料的设备管线应定期进行检查,装卸管线应选用相应压力等级的材料,并可靠连接。

(8)充装卸料场所应符合有关防火、防爆规定的要求,并配备一定量的防毒面具等防护器材。作业时铁路线上要设置防护信号或标记,出现雷雨天气,附近有明火、易燃、有毒介质泄漏及其它不安全因素时,禁止装卸料作业。

(9)罐车不得兼作贮罐使用,也不得从罐车直接灌瓶。

(10)汽车罐车装卸料时,应按指定位置停车,发动机熄火,并采取有效制动措施;接好接地线;正常装卸时不得随意起动车辆。

(三)运输

罐车在运输液化气体时,必须有押运人员监护,铁路罐车按铁道部的规定,应有两名押运员跟车监护。汽车罐车应有固定的驾驶员和押运员。

押运员在上岗工作前,必须经过安全技术培训并考试合格。

铁路罐车押运员的培训工作由铁道部和各铁路局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统一进行,押运员经考试合格,取得《液化气体铁路罐车押运员证》,方可上岗工作。

汽车罐车的驾驶员和押运员必须经本单位安全技术管理部门培训合格并发给证书。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取得押运员资格证的押运员,应熟悉罐车运输的有关规定;懂得罐车结构及各安全附件的工作原理性能;懂得液化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能熟练使用紧急切断等安全装置及随车灭火器材;能处理罐车充装、卸料及运输中出现的异常情况;押运中应携带必要的防护及检修工具。

汽车罐车的罐内有液体时,不得停放在车库内;运输途中停放时,驾驶员和押运员不得同时远离车辆;不得停放于人员稠密处;途中检修时,不准有明火作业。

罐车在运输中出现严重泄漏时,应采取措施紧急止浦,并报告公安等有关部门,设立警戒工区组织抢救,疏散周围人员。

(四)罐车的定期检验及检修

罐车的定期检验及检修,包括罐体和车辆底架的检修。罐体及其附件的大修全面检验间隔期不得超过六年,可与车辆大修同期进行;中修每年一次;小修每次充装前进行;新罐车使用一年后必须进行大修(全面检验)。

罐体的检验,必须由取得《压力容器许可证》的单位进行。

罐车在检验、修理前,罐内液化气体必须排空,并用氮气、水或水蒸气置换干净,严禁用空气置换。

罐车定期检验、修理的内容及要求,按《液化气体铁路罐车安全管理规程》和《液化石油气汽车槽车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执行。

第二十九条经营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应当分别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提出申请,并附送本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条件的相关证明材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接到申请后,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对申请人提交的证明材料和经营场所进行审查。经审查,符合条件的,颁发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并将颁发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通报同级公安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申请人凭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第三十条经营危险化学品,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从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或者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采购危险化学品;

(二)经营国家明令禁止的危险化学品和用剧毒化学品生产的灭鼠药以及其他可能进入人民日常生活的化学产品和日用化学品;

(三)销售没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的危险化学品。

第三十一条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不得向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销售危险化学品。

第三十二条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储存危险化学品,应当遵守本条例第二章的有关规定。危险化学品商店内只能存放民用小包装的危险化学品,其总量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限量。

第三十三条剧毒化学品经营企业销售剧毒化学品,应当记录购买单位的名称、地址和购买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及所购剧毒化学品的品名、数量、用途。记录应当至少保存1年。

剧毒化学品经营企业应当每天核对剧毒化学品的销售情况;发现被盗、丢失、误售等情况时,必须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

第三十四条购买剧毒化学品,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生产、科研、医疗等单位经常使用剧毒化学品的,应当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申请领取购买凭证,凭购买凭证购买;

(二)单位临时需要购买剧毒化学品的,应当凭本单位出具的证明(注明品名、数量、用途)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申请领取准购证,凭准购证购买;

(三)个人不得购买农药、灭鼠药、灭虫药以外的剧毒化学品。

剧毒化学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不得向个人或者无购买凭证、准购证的单位销售剧毒化学品。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准购证不得伪造、变造、买卖、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不得使用作废的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准购证。

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和准购证的式样和具体申领办法由国务院公安部门制定。

第四章危险化学品的运输

第三十五条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运输实行资质认定制度;未经资质认定,不得运输危险化学品。

第三十六条用于危险化学品运输工具的槽罐以及其他容器,必须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的规定,由专业生产企业定点生产,并经检测、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质检部门应当对前款规定的专业生产企业定点生产的槽罐以及其他容器的产品质量进行定期的或者不定期的检查。

第三十七条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应当对其驾驶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进行有关安全知识培训;驾驶员、船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人员必须掌握危险化学品运输的安全知识,并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部门考核合格(船员经海事管理机构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方可上岗作业。危险化学品的装卸作业必须在装卸管理人员的现场指挥下进行。

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驾驶员、船员、装卸人员和押运人员必须了解所运载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危害特性、包装容器的使用特性和发生意外时的应急措施。运输危险化学品,必须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

第三十八条通过公路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托运人只能委托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运输企业承运。

第三十九条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托运人应当向目的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申请办理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

办理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托运人应当向公安部门提交有关危险化学品的品名、数量、运输始发地和目的地、运输路线、运输单位、驾驶人员、押运人员、经营单位和购买单位资质情况的材料。

第四十条禁止利用内河以及其他封闭水域等航运渠道运输剧毒化学品以及国务院交通部门规定禁止运输的其他危险化学品。

利用内河以及其他封闭水域等航运渠道运输前款规定以外的危险化学品的,只能委托有危险化学品运输资质的水运企业承运,并按照国务院交通部门的规定办理手续,接受有关交通部门(港口部门、海事管理机构,下同)的监督管理。

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船舶及其配载的容器必须按照国家关于船舶检验的规范进行生产,并经海事管理机构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检验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第四十一条托运人托运危险化学品,应当向承运人说明运输的危险化学品的品名、数量、危害、应急措施等情况。

运输危险化学品需要添加抑制剂或者稳定剂的,托运人交付托运时应当添加抑制剂或者稳定剂,并告知承运人。

托运人不得在托运的普通货物中夹带危险化学品,不得将危险化学品匿报或者谎报为普通货物托运。

第四十二条运输、装卸危险化学品,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要求并按照危险

化学品的危险特性,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槽罐以及其他容器必须封口严密,能够承受正常运输条件下产生的内部压力和外部压力,保证危险化学品在运输中不因温度、湿度或者压力的变化而发生任何渗(洒)漏。

第四十三条通过公路运输危险化学品,必须配备押运人员,并随时处于押运人员的监管之下,不得超装、超载,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禁止通行的区域;确需进入禁止通行区域的,应当事先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由公安部门为其指定行车时间和路线,运输车辆必须遵守公安部门规定的行车时间和路线。

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禁止通行区域,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划定,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运输危险化学品途中需要停车住宿或者遇有无法正常运输的情况时,应当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

第四十四条剧毒化学品在公路运输途中发生被盗、丢失、流散、泄漏等情况时,承运人及押运人员必须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并采取一切可能的警示措施。公安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其他有关部门通报情况;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第四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邮寄或者在邮件内夹带危险化学品,不得将危险化学品匿报或者谎报为普通物品邮寄。

第四十六条通过铁路、航空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按照国务院铁路、民航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危险化学品的登记与事故应急救援

第四十七条国家实行危险化学品登记制度,并为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提供技术、信息支持。

第四十八条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以及使用剧毒化学品和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向国务院经济贸易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登记的机构办理危险化学品登记。危险化学品登记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经济贸易综合管理部门制定。

负责危险化学品登记的机构应当向环境保护、公安、质检、卫生等有关部门提供危险化学品登记的资料。

第四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其他有关部门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五十条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应急救援人员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备案。

第五十一条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按照本单位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立即组织救援,并立即报告当地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和公安、环境保护、质检部门。

第五十二条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做好指挥、领导工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和环境保护、公安、卫生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当地应急救援预案组织实施救援,不得拖延、推诿。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并应当按照下列规定,采取必要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一)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

(二)迅速控制危害源,并对危险化学品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危害程度;

(三)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洗消等措施;

(四)对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处置,直至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第五十三条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须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指导和必要的协助。

第五十四条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环境污染的信息,由环境保护部门统一公布。

第9篇 液氯库区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对公司化学剧毒物品的安全管理,特制订和执行本制度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剧毒物品液氯库区安全管理。

3.引用标准

3.1国务院颁发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3.2宁波市、区公安部门《关于规范剧毒物品安全管理的办法》。

4.执行程序

4.1液氯库区,必须设置明显警示标志、设定黄色警戒线,增装照明射灯,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液氯库区内严禁堆放其它危险化学品。

4.2购买液氯,必须办理准购证,并委托具有化学剧毒物品运输资质的单位,在办理剧毒物品准运证后进行委托运输。

4.3液氯进出仓,实行“双收双发”,由两名仓库保管员现场清点、验收,经确认无误后,在进出单上签字,并及时做好进出仓登记。

4.4液氯装卸,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负责,装卸时必须要轻放轻卸,避免碰撞,堆放必须整齐有序,仓库保管员应在现场监督装卸作业和进出货验证。

4.5生产车间领用液氯,应由两人负责领用,开具领料单时,必须由两人同时签名;生产用氯时,应有两人在场。

4.6液氯使用过程中,班与班之间要严格交接制度,交接时,应注明本班接班时液氯的数量,本班使用量、交班时液氯的数量,保证不出差错;交接班时,双方应有两人在场并做好交接记录。

5.由生产车间负责剧毒物品液氯库区的日常管理工作,行政部负责定期检查监督管理工作。

第10篇 液氯安全管理标准

1 目的

为了切实加强液氯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根据《氯气安全规程》、《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pvc项目实际,特制定本标准。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pvc项目生产、经营、运输、贮存、使用液氯或氯气的安全管理,液氯充装见《液氯钢瓶(罐车)充装管理标准》。

3 管理要求

3.1在生产、经营、运输、贮存、使用氯气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氯气安全规程》、《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气瓶安全监察规定》、《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以及pvc项目有关的规程和制度。

3.2氯气生产、使用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必须向公安、卫生、环保和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报,获得批准后方可建设。

3.3氯气生产、使用的厂房、库房建筑必须符合《建设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

3.4氯气生产、使用场所的卫生和环境条件应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有关规定。

3.5液氯储存和充装岗位的作业为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特种作业操作证》方可上岗操作。

3.6氯气生产、使用、贮存、运输车间(部门)负责人(含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工艺过程和设备性能,并能正确指挥事故处理。

3.7从事氯气生产、使用、贮存、运输的管理及操作人员,应懂得氯气物理化学性质、中毒原理、急救方法,并掌握急救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

3.8氯气生产、使用、贮存、运输现场,应配备足量的抢修防护器材,并定期检查和保养。

3.9氯气生产、使用、贮存等厂房结构,采用机械通风,但不宜使用循环风。

3.10液氯储槽区应配套事故氯气吸收处理装置。

3.11生产、使用氯气的作业场所应设置氯气泄漏报警仪,空气中氯气含量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3。

3.12液氯、氯气管道的设计、制造、安装,必须符合《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有关规定。

3.12.1氯气系统管道必须完好,连接紧密,无泄漏;

3.12.2氯气设备和管道外的连接垫料应选用石棉板、石棉橡胶板、氟塑料、浸石墨的石棉绳等,严禁使用橡胶垫;

3.12.3定期清除滞留在设备和管道内的反应生成物,消除堵塞;

3.12.4氯气设备中,应使用与氯气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润滑剂;

3.12.5液下泵、贮罐等必须装有压力表、液面计、温度计等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必须保持灵敏、好用。

3.13设备管道检修时,必须执行相关安全作业管理制度、检维修管理制度。

3.14液氯钢瓶的管理,执行《气瓶安全监察规定》的有关规定。

3.15销售液氯时要向用户提供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3.16不得向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单位或者个人销售液氯。

4 液氯的安全使用

4.1pvc项目新液氯用户,须经安全环保部审核确认符合安全使用条件方可供氯,氯气供应部门应当建立供应台帐,用户不得任意将液氯钢瓶自行转让他人使用。

4.2液氯钢瓶使用时应卧式放置,两瓶阀连线与地面垂直,用上面的阀为气相氯气,用下面的阀为液态氯气,钢瓶须牢靠定位。

4.3使用钢瓶时,必须有称重�器,使用前和使用结束后均应登记重量,瓶内液氯不能用尽,应保留5kg以上的余氯。使用氯气系统应装有膜片压力表(如采用一般压力表时,应采取硅油隔离措施)、调节阀等装置。操作中保持钢瓶内压力大于使用侧压力。

4.4严禁使用蒸气、明火直接加热钢瓶。可采用45℃以下的温水加热。

4.5严禁将油类、棉纱等易燃物和与氯气易发生反应的物品放在钢瓶附近。

4.6钢瓶与反应器之间应设置截止阀、止逆阀和足够容积的缓冲罐,防止物料倒灌,并定期检查以防失效。水处理用氯应在钢瓶和水管之间设置安全、可靠的加氯设施。

4.7连接使用装置的金属软管应经耐压试验合格,如果用紫铜管应预先经过退火处理。

4.8不得将钢瓶设置在楼梯、人行道口和通风系统吸气口等场所。

4.9应有专用钢瓶开启扳手,不得挪作它用。

4.10开启瓶阀要缓慢操作,关闭时不能用力过猛或强力关闭。

4.11钢瓶出口端应设置针型阀调节氯流量,不允许使用瓶阀直接调节。

4.12作业结束后必须立即关闭瓶阀。

4.13使用液氯钢瓶处应有遮阳棚等,钢瓶不得露天曝晒。

4.14空瓶返回时,应保证安全附件齐全。

4.15烧碱分厂每月对到期待检钢瓶进行统计,并进行处理。

5 液氯的贮存安全

5.1液氯钢瓶的贮存安全

5.1.1钢瓶禁止露天存放,也不准使用易燃、可燃材料搭设的棚架存放,必须贮存在专用库房内。

5.1.2空瓶和充装后的重瓶必须分开放置,并不得与其它气瓶混放,严禁同室存放其它危险物品。

5.1.3重瓶存放期不得超过三个月。

5.1.4应横向卧放,防止滚动,并留出吊运间距和通道(至少1.5米)。存放高度不得超过两层。

5.1.5仓库内钢瓶瓶嘴严禁靠墙,且瓶嘴一律朝同一方向。

5.1.6仓库内应放置防毒面具和灭火器材。

5.1.7保管员每天对库内存放的液氯重瓶进行检查,采用摸(摸每一只钢瓶外表温度是否升高)、听(听每一只钢瓶是否有泄漏的异常声响)、嗅(闻一下库内是否有氯气味),库内要建立《安全检查记录本》,每一次检查要详细记录。

5.2液氯罐车的贮存安全

液氯罐车应停放在遮阳处,避免曝晒,防止压力异常升高。

5.3液氯钢瓶的装卸安全

5.3.1液氯钢瓶的装卸必须在有资质的装卸管理人员的现场指挥下进行。

5.3.2钢瓶装卸、搬运时,必须戴好瓶帽、防震圈,严禁撞击。

5.3.3钢瓶装卸时,应采用起重机械,起重量应大于瓶体重量的一倍,并挂钩牢固。严禁使用叉车装卸。

5.3.4起重机械的卷扬机构要采用双制动装置,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确保正常。

5.3.5夜间装卸时,场地必须有足够的照明。

5.4液氯贮罐的使用安全

5.4.1贮罐输入或输出管道,应设置双阀,定期检查,确保正常。

5.4.2贮罐的贮存量不得超过贮罐容积的80%。

5.4.3贮罐设置的安全要求

5.4.3.1在贮罐20m以内,严禁堆放易燃和可燃物品;

5.4.3.2液氯贮罐基础每两年检测一次,发现基础下沉必须及时处理;

5.4.3.3贮罐区应设置安全标志,配备相应的抢修器材,有效防护用具及消防器材;

5.4.3.4贮罐应定期检验。

5.5液氯钢瓶发货管理

5.5.1液氯购货单位必须提供《液氯购买证》或《液氯准购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或《安全经营许可证》及《营业执照》等复印件,由烧碱分厂负责建档、备查。

5.5.2通过公路运输液氯钢瓶的液氯用户必须提供《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复印件,由烧碱分厂负责建档、备查。

5.5.3烧碱分厂发货前,应对运输单位、运输车辆的资质和驾驶员、押运员的从业资质进行审核查验。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必须提供“四证”的复印件(即《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许可证》、《驾驶员从业资格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操作证》,烧碱分厂负责建档(包括记录台帐、资质复印件等)、备查。

5.5.4pvc项目负责送货的,《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由烧碱分厂负责申办和建档。

5.5.5审查合格的运输单位,烧碱分厂根据车辆行驶证核定的载重量予以发货,绝不允许超过核载量,同时,每次液氯运输量不得超过10吨。

5.5.6烧碱分厂保管员发货时,应再复称,并做好记录。

5.5.7烧碱分厂保管员负责检查运输液氯钢瓶的车辆是否配备了灭火器、竹签、木塞、铅封等堵漏抢险器材和防毒面具等抢险防护器材;是否配备了木楔、钢缆或钢索等系固工具;要检查危险化学品警示灯具、标志是否齐全;检查危险化学品告示牌和“毒”、“爆”文字是否清晰;否则,不予发货。

5.5.8液氯钢瓶装车时,只允许单层放置,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

5.5.9液氯钢瓶按要求装上车后,应用木楔塞紧,防止上路后前后滚动;

然后用钢缆或钢索拴牢,防止上下坡时,因钢瓶后压或前挤而发生事故;车后挡板挂钩要拴牢。

5.5.10司机和保管员共同检查确认套圈、瓶帽、系固牢靠后,双方在《瓶装液氯发运记录》上签字。

6 液钢瓶采购要求

6.1生产技术部根据生产需要,提供液氯钢瓶的采购计划。

6.2采购部门负责液氯钢瓶的采购,采购时必须查验液氯钢瓶生产厂家的资质(包括生产许可证和其他有关证明),查验液氯钢瓶是否有检验机构的检验合格证。

6.3设备部负责液氯钢瓶的质量验收(包括液氯钢瓶实物和技术资料的验收),并负责建档登记。

6.4设备部负责新购进钢瓶的质量再检验,合格后登记在册并投入使用。

7 本标准由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考核,下发之日起开始执行。

第11篇 液氯钢瓶罐车充装管理标准

1 目的

为了规范液氯充装作业,确保液氯充装过程中钢瓶(罐车)及操作人员的安全,预防各类事故发生,特制定本标准。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液氯充装过程安全管理。

3 钢瓶安全检查

3.1检查有关资料及钢瓶本体

3.2新瓶应随带钢瓶质量合格证;

3.3液氯充装车间应对周转瓶本体进行外部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钢瓶漆色、字样清楚;安全附件齐全;瓶内余压、钢印标记识别;在技术检验期限内;钢瓶阀门整修、顶针(阀芯)密封面检查、皮重检查;瓶体外观洁净、完好无损,确认该瓶完全符合规定方可进行。

4 罐车安全检查

装载前,液氯充装人员须查验运输车辆应急器材安全配置情况、槽车外观检验及槽车储槽检验证明,准确掌握液氯槽车的充装、使用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液氯充装人员认真填写槽车检验记录台帐,达不到相关安全要求的不予充装。

5 充装安全管理

5.1液氯气瓶的充装安全

5.1.1每班应对计量器具检查校零。充装用的计量器具应由具有计量器具检验资质的检验检测单位每三个月检验一次,计量器具的最大称量值应为常用称量的1.5-3.0倍。计量器具应设有超装警报或自动切断液氯装置。

5.1.2液氯气瓶的充装系数为1.25kg/l,不应超装。

5.1.3充装前的检查记录、充装操作记录、充装后复验和检查记录应完整,内容至少应包括:气瓶编号、气瓶容积、实际充装量、发现的异常情况、检查者、充装者和复称者姓名或代号、充装日期,记录应妥善保存、备查。

5.1.4气瓶充装前应有专人对气瓶逐只进行充装前的检查,确认完好无缺陷和无异物方可充装,并做好记录。气瓶有以下情况时,不应充装:

5.1.4.1颜色标记不符合《气瓶颜色标志》规定或未对瓶内介质确认的;

5.1.4.2钢印标记不全或不能识别;

5.1.4.3新瓶无合格证;

5.1.4.4超过技术检验期限;

5.1.4.5瓶体存在明显损伤或缺陷,安全附件不全、损坏或不符合规定;

5.1.4.6瓶阀和螺塞(丝堵)上紧后,螺扣外露不足三扣;

5.1.4.7瓶体温度超过40℃。

5.1.4.8未判明装过何种气体及瓶内余压低于0.05mpa以下。

5.1.4.9瓶体或瓶阀处沾有油脂或污物,瓶阀外腐蚀严重。

5.1.4.10新瓶无检验合格证,钢印标识与合格证不符。

5.1.4.11新瓶制造厂生产的钢瓶未经有关部门批准。

5.1.4.12瓶体上检验钢印系未经批准的气瓶检验单位。

5.1.4.13改装不符合规定的或用户自行改装的。

5.1.5充装后的气瓶应复验充装量,两次称重误差不应超过允许充装量的1%。复称时应换人换衡器。充装后应逐只检查气瓶,发现泄漏或其他异常情况,应妥善处理。

5.1.6入库前应有产品合格证。合格证应注明:瓶号、容量、重量、充装日期、充装人和复称人姓名或代号。

5.2液氯汽车罐车充装安全

5.2.1充装前应有专人对汽车罐车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缺陷,充装用装卸软管应每半年进行一次水压试验并有试验结果记录和试验人员签字。

5.2.2汽车罐车充装前应采用汽车衡核验罐车的重量,充装后的罐车应再次称重,其充装系数为1.20kg/l,不应超装。

5.2.3罐车充装结束后,应进行下列检查并认真填写罐车运输交接单:

5.2.3.1关闭压力表座阀和紧急切断阀;

5.2.3.2各密封面进行泄漏检查;

5.2.3.3气、液相阀门加盲板;

5.2.3.4检查封车压力(不应超过环境温度下的液氯饱和蒸汽压力)。

5.2.4充装前后和复检的计量值均应登记,作为使用期的跟踪档案。

5.2.5充装后按规定填报运输路单及充装记录。

5.2.6罐车有以下情况之一时,不应充装:

5.2.6.1新罐车无合格证;

5.2.6.2超过技术检验期限(包括车辆行驶部分);

5.2.6.3安全附件不全、损坏或不符合规定;

5.2.6.4车辆行驶部分或罐体部分有缺陷不符合规定;

5.2.6.5罐体温度超过40℃;

5.2.6.6其他有安全隐患的情况。

5.2.7罐车上卸液氯用的压缩空气,应经过干燥处理,保证干燥后空气含水量低于0.01%。

5.2.8罐车液氯卸车完毕后,应通过气相连接管将罐车气体进行泄压处理。罐体内应保留有不少于充装量0.5%或100kg的余量,且应留有不低于0.1mpa的余压。

5.2.9液氯充装车间应负责液氯气瓶和罐车的统一管理,包括统一编号、原始档案、检验周期和周转去向等。

6 液氯充装和钢瓶检验资料管理

6.1液氯包装班应做好《液氯钢瓶充装原始记录》、《液氯充装前后验瓶记录》、《液氯钢瓶复称记录》,对每月收集的原始记录应即时安排人员进行整理,并按检查和充装的时间分册按月进行装订,并登记归档,充装的原始资料保存日期为一年。

6.2液氯钢瓶技术资料包括:制造质量证明书、制造合格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监检证(若无此证,在质量证明书上必须有质监章)、使用(许可)证书、液氯钢瓶检验记录、气瓶检验报告书、气瓶判废通知书、钢瓶附件检查记录、钢瓶附件合格证书等由烧碱分厂妥善保管,其保存期限为钢瓶的一个检验周期。

7 本标准由安全环保部负责解释、考核,下发之日起开始执行。

第12篇 液氯安全管理使用 操作规程

一、液氯钢瓶的贮藏

1、液氯钢瓶应存放在既通风良好,又能密闭的贮藏室。严禁爆晒、雨淋,在明显位置应挂有“有毒”明显标志牌,非值班人员不得随便进入。

2、氯瓶严禁和易燃、易爆物品堆放在一起,拧紧瓶阀和瓶帽,距明火10公尺以上。

3、存放的液氯钢瓶应排列整齐,头朝一方,堆高不得超过一层,有防止滚动、碰撞措施,钢瓶间要留有适当通道,保证非常时期钢瓶可以运出。

4、钢瓶存放期不得超过三个月,以先到先用为原则,防止阀门长期不用锈蚀损坏,钢瓶应健全使用记录制度。满瓶要挂上“满瓶”标志牌,并注明进厂日期,防止钢瓶长期遗忘不用。

5、值班人员每半小时对液氯进行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当室温超过35℃时,立即通风降温,发现氯瓶温度高于40℃时,应立即用淋水冷却,马上减压使用,并保留残液待查。

6、液氯钢瓶贮藏室和加氯间必须严格分开,严禁非值班人员随意搬运氯瓶,启用安全附件及主阀、动用专用工具。

二、液氯的使用

1、各厂必须指定一个领导和有关人员管理使用氯气。

2、使用前必须对氯气钢瓶进行清理和检查各部件安全情况,无异常方可投入使用。

3、液氯钢瓶使用必须安装缓冲器和相应的压力计、调节阀等。防止造成负压回水腐蚀钢瓶。

4、缓冲器必须是定点厂家生产,并按时进行试压,自制缓冲器必须经有关厂家试压后方可使用。

5、液氯钢瓶应卧放使用,两针型阀中心连线应垂直于地面,这样,上阀可放出氯气,下阀可放出液氯。

6、液氯钢瓶高压出气管应用紫铜管,禁止用塑料管代替。

7、开启液氯钢瓶必须用专用工具,缓慢进行,禁止用活络扳手启闭,防止主阀损坏,严禁对空开启氯阀。

8、液氯钢瓶内的液氯不能完全用尽,应留有余氯5公斤或余压0.5公斤/平方厘米。

9、液氯钢瓶主阀冻结,严禁用火烤或开水烫,必须加热时应用低于45℃的温水。

10、氯气投入使用后,应检查缓冲器压力表是否正常。加氯机氯气浮飘是否转动正常,有无氯气泄漏现象。

11、加氯值班人员要认真负责,严守工作岗位,做到三勤四到(即勤检查、勤调整、勤维护、人要到现场、眼睛看到、耳朵听到、鼻子闻到)。

12、每班必须指定专人对氯气进行管理使用,每小时对氯的用量、余氯等情况作好记录,每半小时对液氯岗位进行一次巡视了解。

13、如果发现泄氯或破管现象,现场人员应戴好氧气呼吸器,首先关闭液氯钢瓶主阀,然后进行处理。

14、在处理泄氯事故中,应有专人监护、避免处理泄氯事故人员熏倒而无人抢救,并设法通知无关人员离开危险区。

15、每个加氯岗位除活性炭式防毒面具外,应具备一至两套氧气呼吸器,便于特殊情况作用。

三、使用液氯的交接班制度

1、交接班是衔接生产、保障安全、交清责任的基本制度,交接时应认真负责,做到上不清,下不接。

2、接班人员应提前十分钟到达,听取上班人员对液氯使用情况说明,查看使用氯瓶重量的其它设备完好情况,点清保安用具和专用工具,认真做好记录,双方在记录簿上签字。

3、有不符合安全状况的,接班人员拒绝验收签字,因交接不清出现的问题,由当班人负责任。

四、钢瓶的维修、保养

1、液氯钢瓶是充装液氯的专用压力容器,严禁充装其它物质。

2、氯瓶表面应保持绿色,编号不得随意涂改。

3、液氯钢瓶的压力试验,主阀的更换,由供应科委托其它单位进行。

4、液氯钢瓶发现机械损伤,严重变形,因泄漏补焊,不能投入使用。

5、液氯钢瓶应建立使用卡片,详细记录使用、试压、维修情况,存入档案。

胜利路水厂

液氯管理制度(12篇)

液氯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规范液氯的存储、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理等环节,确保生产安全,防止环境污染,保障员工健康。包括哪些方面1.液氯的采购与验收:规定液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液氯信息

  • 液氯管理制度3篇
  • 液氯管理制度3篇77人关注

    液氯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规范液氯的存储、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理等环节,确保生产安全,防止环境污染,保障员工健康。包括哪些方面1.液氯的采购与 ...[更多]

  • 液氯管理制度(12篇)
  • 液氯管理制度(12篇)26人关注

    液氯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规范液氯的存储、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理等环节,确保生产安全,防止环境污染,保障员工健康。包括哪些方面1.液氯的采购与 ...[更多]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