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873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3分钟,共有170位用户关注,42人点赞!
5月1日,《求是》杂志刊登卫生部部长陈竺和党组书记张茅联合署名文章:《取消“以药补医”机制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文章指出,随着医改的顺利推进和成效的初步显现,改革逐步进入“深水区”,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成为“十二五”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推进医药分开,是确保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进一步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关键环节。
一方面,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广覆盖,医保资金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责任更加明确,财政投入持续增加,为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提供了重要财力保障,全面取消“以药补医”机制的时机已然成熟。
国务院部署今年医改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提出2012年度55项具体工作任务,要求各有关部门、各省(区、市)在今年5月1日前完成各项任务分解,作出具体安排。其中,卫生部牵头完成34项,配合完成15项。
在新农合方面,提高最高支付限额到农民人均收入8倍以上,且不低于6万元;对基本药物中的独家品种、经多次集中采购价格基本稳定且市场供应充足的基本药物试行国家统一定价;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提高诊疗费、手术费、护理费等医疗技术服务价格;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药用胶囊行业潜规则遭曝光
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节目《胶囊里的秘密》,曝光河北一些企业用生石灰处理皮革废料进行脱色漂白和清洗,随后熬制成工业明胶,卖给浙江新昌县药用胶囊生产企业,最终流向药品企业,进入消费者腹中。次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4月16日~17日,包括修正、海外、蜀中等一众著名药企均成涉案公司,至此,又一行业潜规则浮出水面。
国家质检总局于4月19日下发通知,要求对所有明胶生产企业和使用明胶的食品生产企业一个不漏地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依法处置。截至4月22日,各地警方对相关案件共立案7起,依法逮捕犯罪嫌疑人9名,刑事拘留45人,查封非法生产线80条,查扣用工业明胶生产的胶囊7700余万粒。
卫生部、公安部联合打击医闹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63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2分钟,共有295位用户关注,40人点赞!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尽快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要求和《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平发63号)、《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县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发79号)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根据“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根本性转变,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扎实稳妥推进。以坚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质为核心,落实政府责任,完善财政保障机制,突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改革。
2、坚持综合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以推进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进一步完善财政补偿机制、药物供应采购机制和管理体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建立充满活力的长效机制。
3、坚持绩效考核,提升服务效益。以让人民群众受益、满意为目标,建立健全以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重点的绩效考核制度,促进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的转变。
(三)任务目标
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在全县16处乡镇卫生院建立起公益性的管理体制、竞争性的用人机制、激励性的分配机制、规范性的药品采购机制和长效性的多渠道补偿机制,医务人员队伍结构明显优化,人员素质明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四)实施范围
全县政府举办的16处乡镇卫生院(含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主要任务
(一)明确机构职责。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由县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
1、乡镇卫生院的职责。乡镇卫生院以维护农村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受县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承担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和新农合基金管理工作,负责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等工作,对实行一体化管理村卫生室的人员、业务、药品、房屋、设备、财务和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
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提供与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内容相关的中医药服务。执行医疗保障制度有关政策规定,履行定点医疗机构职责,做好有关的政策宣传、监督及服务工作。对实行一体化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业务、药品、房屋、设备、财务和绩效考核等进行统一管理。
(二)核定机构编制。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要按照市编办、财政局、卫生局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核定的批复文件执行。核定的人员编制,作为其确定岗位数量和核拨人员经费的依据。要加强编制管理实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总量控制、统筹安排、动态调整。
(三)设置内部岗位。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根据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在核定的人员编制结构比例内,科学合理设置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三类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以医、药、护、技、公共卫生等岗位为主体,优先满足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专业和中医药岗位需要,专业技术岗位不得低于总岗位的90%。其中,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不低于专业技术岗位的90%,用于全科医生、专业公共卫生、中医药岗位分别不低于专业技术岗位的20%、20%和10%,并逐步到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每万名居民配备2-3名全科医师,1名公共卫生医师,同时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类执业医师。
(四)人员竞聘上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机构编制等部门要根据《关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聘上岗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规范的竞聘程序和办法,严格组织实施。
1、机构主要负责人的选聘。积极推行乡镇卫生院院长聘任制和任期制,由县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招聘或竞争上岗等方式,择优聘任,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每届任期一般为3年,可按规定程序连续聘任。
2、其他人员的竞岗。乡镇卫生院要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专业类别、技术等级及数额要求,实行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聘期一般为2年。乡镇卫生院中符合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进入的人员,以及通过各种公开招聘方式聘用的现职人员中具有符合要求的执业(从业)资格和其他具备同设置岗位专业对应的正规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要求的,均可按照岗位任职条件和规定程序参加竞聘。同等条件下,在编正式工作人员可优先聘用。实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不具备执业(从业)资格的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卫生专业技术岗位。优先聘用全科医生、公共卫生、中医药人员等急需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明确竞聘人员范围、确认竞聘资格、组织竞聘上岗、签订竞聘合同的程序,抓好人员竞聘工作。通过竞聘用人改革,做到定编定岗不定人,建立起优胜劣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
(五)招聘新进人员。乡镇卫生院在核定的编制限额内出现岗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一律按照政策规定实行公开招聘,优先聘用定向培养的医学生、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培养计划的培训学员。招聘的医疗、公共卫生人员一般应具备卫生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护理人员应具备护理专业学历和护士执业资格,其他紧缺的专业人员也应具备专科以上学历。鼓励探索实施全科医生特设岗位项目、全科医生县乡联动试点项目,推动乡镇卫生院全科医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加大全科医生吸引和培养力度。
(六)安置未聘人员。按照鼓励竞争、促进流动、提高素质和以人为本、依法办事、维护稳定的原则,妥善做好未聘人员的安置工作。对在编正式工作人员中的未聘人员,采取系统内统筹调剂、实行三年待聘制、允许提前退休、鼓励自谋职业、支持继续学习等多种方式妥善安置。对编制和人事计划外的未聘人员,要按照上级编制人事管理制度规定和安置工作的政策要求,从我县实际出发,制定具体的办法和措施,妥善处理。
(七)开展绩效考核。县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认真组织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工作。考核主要包括综合管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和满意度评价等内容。其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具体考核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的数量和质量等,基本医疗服务职能具体考核工作效率、医疗质量、规范用药和医疗费用控制等。乡镇卫生院建立以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工作绩效为重点、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基础的工作人员考核办法,完善考核标准,规范考核程序,定期组织内部绩效考核工作。
(八)实施绩效工资。绩效工资水平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按照与我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的原则核定,并制定具体核定办法。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绩效工资和奖励性绩效工资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一般按月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在绩效工资中所占比例不低于40%,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发放,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奖励性绩效工资,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适当拉开差距,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倾斜。
(九)规范药品采购。严格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要求,规范操作,高效运行。乡镇卫生院配备使用的基本药物要全部通过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平台统一采购,严格执行零差率销售政策,坚决杜绝网下采购行为。要严格执行基本药物货款结算制度,及时上缴基本药物货款,确保基本药物足额供应和及时配送。
(十)完善补偿机制。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大落实力度,尽快完善多渠道补偿机制。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制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严格执行并将一般诊疗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结合乡镇卫生院服务收费和医保报销政策调整情况,合理核定乡镇卫生院的经常性收支,依据绩效考核结果落实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三、实施步骤
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改革任务于底前完成。各有关部门要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强对综合改革工作组织领导,要切实承担起实施主体的责任,按照制定方案、核定编制、设置岗位、竞岗聘用、绩效考核、实施绩效工资、总结验收的顺序,深入扎实地推进综合改革工作。
(一)学习培训,制定方案。县卫生部门要围绕落实综合改革任务,开展学习培训活动,使广大基层卫生人员明确要求,掌握政策,增强信心,积极投身改革。要深入学习改革文件,准确把握政策要求,理清工作思路和方法,找准改革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
(二)核编定岗,竞聘上岗。县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编制等部门要在中旬完成设岗工作,要确保底完成竞聘上岗工作。竞聘上岗工作结束后,乡镇卫生院要及时同上岗人员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责任、权利、义务、聘期等内容,确立聘用关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部门按规定对乡镇卫生院人员竞聘上岗和签订聘用合同的情况进行审核认定。
(三)妥善安置,保持稳定。县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编制部门要根据省、市有关部门关于妥善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聘人员安置工作的有关政策和要求,制定具体办法和工作方案,并于中旬前完成人员安置工作。
(四)绩效考核,兑现奖惩。考核按县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有关单位确定考核等级的程序进行,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资金安排挂钩;乡镇卫生院定期对内部职工进行工作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挂钩。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月底前全面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并规范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月底前实现绩效工资制度入轨运行。
(五)考核评估,总结验收。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完成后,要及时组织人员考核评估,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确保改革成效。同时做好迎接市医改部门的考核验收工作。按市政府安排,在各县区总结自评的基础上,按照省制定的考核评价标准,市对各县区逐一考核验收,验收结果于月底前上报省政府。
四、保障措施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扎实有序推进。
(一)加强组织协调,建立责任制度。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和协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县医改办要切实承担起统筹协调的责任,县卫生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具体组织实施的责任,机构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物价等部门要切实承担起相关的职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强大的推进合力。要建立包保责任制,落实“一对一”责任包干,对辖区内每个乡镇卫生院明确一名县级干部包干负责,确保各项改革任务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和时间要求扎实推进。
(二)加强财力保障,确保资金需求。要切实保障改革所需资金,确保各项补助经费及时足额到位。要切实做好资金调度和经费保障工作,落实财政的专项补助和收支差额兜底作用,加强资金监管,明确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要建立健全乡镇卫生院财务公开制度,确保资金分配使用规范安全有效,严禁挤占、截留、挪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03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178位用户关注,48人点赞!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紧密围绕公立医院改革各项工作任务,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进一步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工作目标
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医院服务,全面系统推进优质医院创建工作,引导医院加强内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提高运行效率,做到“安全上更有保障,质量上更加可靠,成本上更为合理,效率上更加提高,服务上更为改善”,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改善医疗行业形象,提高患者满意度,努力缓解我市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截止到活动结束,全市力争创2所“区域优质医院”和3所“优质县医院”,以点带面,引领全市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
三、活动主题与范围
(一)活动主题
以病人为中心,保障安全,提升质量,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二)活动范围
全市各级各类非营利性医院全部参加创建工作。
四、创建依据
(一)卫生部制定的各级各类医院的评审标准和省的实施细则;
(二)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卫生局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的有关文件。
五、主要内容
(一)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市卫生局关于转发中共省卫生厅党组《印发<关于在全省卫生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争做齐鲁先锋”活动中实行公开承诺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威卫发[2012]15号)和市卫生局《关于在全市卫生系统开展“擦亮窗口、服务百姓”活动的通知》等有关文件要求,把创建工作与创先争优活动密切结合,充分发挥医院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战斗堡垒和示范带头作用。
(二)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市卫生局下发的《全市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各地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客观准确、实事求是地分析当前关系群众利益和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通过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服务好”;通过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努力做到“质量好”;通过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弘扬高尚医德,严肃行业纪律,努力做到“医德好”;通过深入开展行风评议,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做到“群众满意”,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医疗服务改善带来的实惠。
(三)继续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和医院评价工作。将“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督导检查、医院评价与评审紧密结合,评出一批优质医院。
1、医疗机构对照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价标准(2012年版)》、《二级综合医院评价标准(2012年版)》以专科医院评价标准,积极开展自查,发现问题积极整改。力争通过创建活动,全市三级综合医院力争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标准,每个县都有一所综合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
2、市卫生局制定完善2012年“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检查标准,并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完成对全市二级以上医院的检查工作,并启动本辖区内二级综合医院的评审评价工作。
(四)继续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2012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指导纲要各项工作要求,在试点县医院重点改革管理体制和补偿机制的同时,大力推进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在二级以上医院抓好预约诊疗服务、医院志愿者服务、优质护理服务、出院病人随访、远程医疗会诊、院务公开、新农合病人优惠、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医疗服务、绩效考核共“十项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继续推动卫生强基工程和城乡医院分工协作机制建设,切实加强内部管理,确保医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医疗服务,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努力完成各项改革目标任务。
(五)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工作任务。各地广泛深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各医疗机构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机制,使广大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进一步保障群众的用药安全,控制医药费用。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部署(2012年8月)
1、市卫生局根据省卫生厅有关要求研究制定优质医院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我市创建目标要求和工作任务。
2、各市区卫生局和市直各医院根据本实施方案,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安排。
(二)自评自建(2012年9—12月)
1、各有关医院对照本实施方案和卫生部相关标准要求,开展自评自建工作。
2、各市区卫生局组织对辖区内各医院的创建工作进行督查、评价、检查和指导。
(三)推荐遴选(2012年1月—5月)
各市区卫生局根据标准评出本辖区内的“优质县级医院”,原则上每个市区评选出1所“优质县级医院”,在此基础上推荐成绩突出的医院参评“区域优质医院”。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开展优质医院创建工作是卫生行政部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重要举措,也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医疗机构要对此高度重视,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加强领导,认真组织,抓好各项内容和要点的落实,不断改进医院的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效率。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79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42位用户关注,23人点赞!
7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公开《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
《工作安排》共提出26项工作任务,涉及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四个方面。其中健全全民医保体系主要包括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等;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主要包括实施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创新绩效考核机制,落实乡村医生补偿政策等;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主要包括评估第一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经验,启动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拓展深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主要包括加快推进社会资本办医,创新卫生人才培养使用制度等。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要求有,启动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推进检查检验结果共享和远程医疗工作;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制定医疗卫生信息化相关业务规范和信息共享安全管理制度体系,促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药品器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保等信息标准体系,并逐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工作安排》提出了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一是强化责任制,加强领导,密切配合,提高推进改革的协调力和执行力;二是落实政府投入,将年度医改任务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切实落实“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的要求,确保“十二五”期间政府医改投入力度和强度高于2009年~2011年医改投入,加强资金监督管理;三是加强绩效考核,实施医改进展情况监测和效果评估,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医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四是强化宣传引导,做好医改政策解读,合理引导社会预期,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58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205位用户关注,41人点赞!
总的看,我市医改工作起步比较扎实、推进比较有力、效果比较明显,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但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认识。一要充分认识到,医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实现预期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级要进一步提高对医改工作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努力破解各种难题,扎扎实实把医改工作推向深入。二要充分认识到,医改已步入“深水区”,所触及的深层次矛盾越来越凸显,难度也越来越大。三要充分认识到,医改工作成效与群众的需求和期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公立医院改革相对滞后,大病保障制度还不健全,医疗机构补偿机制有待完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还未从根本上解决。各级各有关部门务必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把上级要求与京州实际结合起来,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推进医改工作,坚定不移地把这项重大改革执行好、落实好、实施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医改工作,我们要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基本思路,着力由打好基础向提升质量转变、由形成框架向制度建设转变、由试点探索向全面推进转变,实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公平可及,服务水平和效率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要在公立医院改革上攻坚突破。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是今年全省医改的重点任务,要继续发挥“试验田”、“排头兵”作用,在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全市公立医院改革创造经验、探索路子。其他县市区和有关部门也要不等不靠、超前谋划,本着“患者总体负担不增加、医疗合理收入不减少、政府和医保可承受”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重点做到“三个结合”:
一要坚持公立医院改革与卫生长远规划相结合。我市“十三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医改专项规划都对公立医院改革进行了具体安排,要结合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划,研究制定针对性配套措施。要牢牢把握公立医院改革的公益性方向,学习借鉴北京、深圳等地经验,破除“以药补医”现象,取消药品加成,切断“以药补医”的利益链条,切实减轻患者负担。各级要切实履行责任,加大政府投入,按要求及时拨付补助资金,保障医改工作顺利推进。
二要坚持公立医院改革与社会化办医相结合。要激发公立医院内生动力,就必须鼓励社会办医,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和境外投资者举办医疗机构,形成竞争机制和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多元化医疗需求。市发改、卫生、财政等部门要根据省里出台的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的政策文件,抓紧制定出台我市相关政策,力争到2017年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服务量占到总量的20%。
三要坚持公立医院改革与创新医院管理体制相结合。要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要求,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经营管理和用人自,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要高度重视医疗人才队伍建设,既要注重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更要注重提高医德素质,真正树立起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第二,要在新农合大病保险上稳妥实践。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政策,吃透文件精神,积极稳妥地开展好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由市卫生局牵头,医改办、人社局、财政局、民政局、保监局等部门参与,根据上级要求,制定我市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实施办法,确保2017年筹资标准达到每人15元,20类重大疾病纳入大病保险保障范围,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协调,搞好跟踪分析、监测评价、监督管理、舆论引导等工作,真正把好事办好、办出实效。同时,要继续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工作,按照上级统一部署,探索开展城镇居民大病保险。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ttid,onclick,plnum,totaldown,newspath,filename,userid,username,firsttitle,isgood,ispic,istop,isqf,ismember,isurl,truetime,lastdotime,havehtml,groupid,userfen,titlefont,titleurl,stb,fstb,restb,keyboard,eckuid,title,titlepic,newstime,zhengwen,smalltext,ftitle,p1,p2,p3,p4,p5,p6,p7,p8,p9,p10,p11,p12,p13,p14,p15,su from ***_ecms_zwqk where (classid='8') and (title like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 order by newstime desc limit 1 sql error: select id,classid,ttid,onclick,plnum,totaldown,newspath,filename,userid,username,firsttitle,isgood,ispic,istop,isqf,ismember,isurl,truetime,lastdotime,havehtml,groupid,userfen,titlefont,titleurl,stb,fstb,restb,keyboard,eckuid,title,titlepic,newstime,zhengwen,smalltext,ftitle,p1,p2,p3,p4,p5,p6,p7,p8,p9,p10,p11,p12,p13,p14,p15,su from ***_ecms_zwqk2 where (classid='10') and (title like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 order by newstime desc limit 1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66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7分钟,共有225位用户关注,42人点赞!
今天,县委、政府召开全县卫生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及国家、省、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20*年全县卫生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安排部署2009年全县卫生工作重点。这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我县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和谐*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锐意进取,真抓实干,20*年卫生事业硕果累累
20*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积极应对百年难遇的雨雪冰冻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等各方面带来的严峻挑战,全县经济、社会等主要指标保持较快的良好发展态势,城乡面貌变化显著,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效明显,民生工程扎实推进,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这一年,也是我县卫生事业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我们成功应对了一系列突发事件,积极主动为抗冻救灾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有效控制了狂犬病、手足口病等疫情的流行蔓延;妥善处置了食用“问题奶粉”婴幼儿筛查与医疗救治工作,做到了“不漏诊一个患儿,不延误一个患儿治疗,不发生一个患儿死亡”全县累计筛查婴幼儿5850人次,临床诊断患结石症婴幼儿5例,住院治疗5例,未发生临床死亡病例;农村卫生工作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县8个乡镇109个村委会(社区)783个村民小组31.15万农民,20*年全县共有参合患者49.73万人次就医,减免补偿医药费用2057.80万元,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8个乡(镇)卫生院国债项目建设全部竣工投入使用,新建村卫生所25个,群众的就医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不断提高,全面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传染病发病率173.17/十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3.65%;妇幼保健工作有序开展,系统管理率、新法接生率、住院分娩率显著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明显下降;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全面开展,医疗服务秩序进一步得到规范,确保了医疗卫生安全;爱国卫生运动、血液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卫生系统行业作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市政府年终考核卫生工作目标责任书获得二等奖、艾滋病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获得一等奖,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各级党委、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我县各部门、社会各界和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敬业奉献、团结拼搏的结果。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卫生工作者,向关心支持卫生事业发展的各级各部门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抢抓机遇,统筹兼顾,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卫生事业发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当前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千发展万发展,人的发展是最大的发展。社会事业是实现社会公平、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公平的健康机会,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人的发展离不开健康。没有健康,就没有小康,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民群众对健康越来越关注,卫生环境、医疗保健已经成为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经济再怎么发展,如果人民群众的健康得不到保障,经济就不会健康持续,社会就不会和谐美好;再美满的家庭,如果没有好的医疗体制,也可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只有努力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才能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得以实现,生活更加美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结合实践、推动工作、解决问题。我们要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创新方法、科学管理,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一)卫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规划。规划工作具有全局性、统筹性、先导性的特征,做任何事情都要科学谋划。我们要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科学谋划全县卫生事业发展,努力构建让人民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009年国家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会大大增强,我们一定要抓好规划,做好项目储备工作。
(二)卫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统筹兼顾。我们要着重从六个方面抓好统筹,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在卫生事业建设资金、建设项目安排上,要向农村倾斜。切实缩小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差距,改变城乡居民享受公共服务差距较大的现状。二是要统筹区域发展。县级资金和项目要向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倾斜。三是要统筹人、财物等资源。要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意识,申请项目和资金安排,都要加强与发改、财政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都要听取相关部门的意见,增强项目和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实效性。要建立长效机制,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作为调控手段,引导城市医疗资源到农村特别是少数民族、贫困乡村发展卫生事业。四是要统筹重点和一般工作。我们在抓好重点工作的同时,也要统筹考虑一般工作。只有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才能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三)卫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方法。受资金、人才等条件的制约,卫生事业发展还面临许多难题。我们要转变观念、大胆创新,推动卫生事业向前发展。一是要在排险除患上创新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时有发生,医患纠纷仍然不可避免的存在。我们要把排险除患作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体制,优先安排项目、资金,逐年逐步排除,让县委、县政府省心,让全县人民安心,实现卫生事业安全发展,为科学发展打牢基础。二是要在增强资源利用效率上创新方法。充分发挥县级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形式,调动财政和社会资金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新建项目要整合国家和省、市、县等各级投入的资金、人力、物力,避免重复浪费。三是要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上创新方法。要加强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要采取分级负责,逐级承担的办法,为县级医院培养一支医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医疗卫生骨干队伍,为基层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卫生实用人才队伍。四是要在利用社会力量发展卫生事业上创新方法。一方面,政府对公立医院给予充分保障,并不断加大投入,逐步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另一方面,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完善政策,多方吸引投资发展卫生事业。把民营医疗机构视为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门,在重视程度上、政策扶持上、人员培训上、科研项目上、服务监管上做到公立机构与民营机构一视同仁,不能以所有制为标准,厚此薄彼、有亲有疏。
(四)卫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发展社会事业的制胜法宝。我们要加强科学管理意识,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完善管理机制,规范管理行为,优化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效能,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当前,国家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我们要在资金使用上下功夫,按照“科学预算、公开透明、严格监管”的原则管好用好经费。要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要在经费安排上体现水平、彰显公平、促进和谐、产生效益。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卫生事业发展,要努力培养一批善于综合、善于协调、善于服务、善于应变、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的管理人才。同时,要善于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激发广大干部自觉提升素质、大胆创新科学管理办法,营造人人好学上进、个个创优管理的干事氛围。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水平高、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积极推进我县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抢抓机遇,突出重点,切实促进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克服困难保增长的
关键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和整体推进年,做好今年的卫生工作,意义重大。当前,扩大内需给卫生事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仅去年第四季度,中央财政就增加了58亿元投资用于卫生领域。今年,国家和省、市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改善民生的力度进一步加大。随着卫生投入的增加、卫生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进一步加强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而且可以逐步扭转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中长期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因此,这场金融海啸引发的经济危机,既给卫生发展带来了挑战,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要按照秦光荣省长“危中寻机,危中转机”的要求,早做分析、早做打算、早做准备,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把争取更多的项目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摸透上情、吃透政策,找准切入点,尽量争取上级给予我县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上的支持。同时,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国家、省、市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稳步推进的原则,逐步探索出一套科学、规范、符合县情的改革思路和政策措施,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深化一项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体现。卫生部陈竺部长通俗解释了当前医改的宗旨,其最终目标是“让人民群众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得病后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病有所医”。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已经出台,国务院已明确将在今后三年要着力做好五项重点工作。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医改方案和相关政策,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坚持解放思想,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冲破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与机制的束缚,抓住关键环节,突出重点领域,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一是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已达到89%,今年,新农合制度要以巩固、完善、规范、发展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基金管理,积极控制基金沉淀,进一步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考核与动态管理,严格实行服务承诺、医疗收费、药品价格“三公开”,严格控制新农合基本用药目录,进一步落实基金财务制度和基金会计制度,不断完善基金专项审计制度,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之间政策衔接,确保医疗保障体系全面覆盖。切实加强药品集中跟标、统一配送工作,进一步规范招投标行为,促进医疗机构合理用药,从源头上纠正和杜绝医药购销领域中的不正之风,切实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制度是体现国家公益性药物政策的基石,是针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常见病、多发病,价廉、质优并具有普遍可及性的药物目录。实施好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及相关政策措施,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优质价廉的药品。
三是切实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推进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抓好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达标建设,加快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正确引导乡镇卫生院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切实转变服务方式,在乡村广泛开展巡回医疗。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卫生机构要坚持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体,强化健康教育、免疫接种、妇幼保健、老年保健、慢病管理等预防保健服务功能。从过去管病变成管健康,从管病人变成管家庭,做到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加强社区卫生机构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绩效评估与考核,建立完善城市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促进公立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形成业务联动、优势互补、疾病诊治连续化管理的机制,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就医难和贵的问题。
四是着力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构筑保护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坚固屏障,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卫生部门的重要职责。我们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全面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一要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通过基层卫生机构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预防、免疫接种、妇幼保健、健康教育、职业卫生、精神疾病管理治疗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二要抓好重大传染病防治。认真落实狂犬病、艾滋病、结核病防控措施,坚决防止狂犬病疫情死灰复燃,有效遏制艾滋病、结核病的流行蔓延。三要继续加强卫生应急管理。巩固和完善部门间卫生应急工作联动机制,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强化卫生应急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和依法管理、科学防控水平。
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这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是焦点,是难点,也是重点。要积极争取国家改革试点,同时积极探索改革思路。要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探索建立以医院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开展改革公立医院以药补医机制的试点,并与改革医院人事分配制度、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卫生投入等措施同步推行,切实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医德医风代表了医疗卫生行业的形象,是群众衡量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标尺。医德医风建设是医院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树立良好形象的基础,是培养德才兼备优秀人才的需要;医德医风建设,事关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中,医德医风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我们要从治理“药品回扣”、“开单提成”、“收受红包”等关键环节入手,把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作为医疗机构工作的重点,放在重要位置上,提高认识,认真对待,长期坚持、深入细致、反复不断地抓。通过医德医风建设,努力营造医德端正、医风高尚的医疗卫生发展环境,为公立医院改革打牢基础。
(二)突出三个重点。卫生工作难点多、重点多,2009年特别要重点强调以下三个工作:
一是营造安全稳定的医疗卫生环境。预防和有效处置重大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减少人员伤亡;加强危险源管理,从源头上严防严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持卫生队伍稳定;减少医疗事故,妥善处置医患纠纷;进一步加大信息收集力度,做好信息研究判断工作,强化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做到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准,防微杜渐,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是完成防艾年度工作任务。继续落实防治艾滋病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社会各阶层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加强高危行为干预工作队伍建设;合理设置艾滋病、性病监测点;对发现艾滋病病毒阳性的孕产妇实施母婴阻断措施;推进临床治疗,提高救治能力;落实救助政策,使艾滋病致孤儿童、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庭得到有效救助;要认真做好宣传工作,为防艾禁毒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是加快县级医疗机构建设。积极争取,多方筹集,切实做好县人民医院异地新建、县中医院就地改造建设项目工作,全面提高我县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抓好八项工作。
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明确卫生事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协调解决好卫生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强化政府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责任,特别是坚持政府卫生投入的主渠道,把改善基层卫生条件、建立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减少本地区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人数、保证基层卫生经费支出等目标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要加强组织协调,督导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各尽其职、通力协作,共同推进全县卫生事业健康和谐发展。
二要狠抓扩大内需项目建设,使我县卫生基础设施水平、农村卫生队伍素质、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要积极做好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前期准备工作。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就医问题的关键所在。即使我县今年没有纳入取消医院药品加成试点,但取消医院药品加成是总体趋势,这对公立医院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医院要积极探索建立以医院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医疗机构内部管理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建立以服务质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稳定卫生工作队伍。
四要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出台加快中医药发展的决定和配套措施,促进全县中医药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五要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继续落实国家扩大规划免费接种政策,抓好结核病、狂犬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六要加强食品和药品质量监管。“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药品是治病的,不是要命的,食品药品的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必须高度重视,要以“严”字当头,严肃法规、严格要求、严格监管、严厉执法,发动群众,主动出击,全面做好卫生监督执法工作,让人民群众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七要加强卫生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德才兼备的卫生人才队伍。
八要优化卫生改革发展环境。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社会对发展卫生事业重要性的认识,赢得社会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要有攻坚克难的决心,敢于正视工作中的矛盾、问题和不足,敢于跳出部门利益、个人利益的小圈子,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群众能否享受到安全、有效、公平、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作为检验工作的重要标准,自觉支持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大力营造良好的改革发展氛围。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11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6分钟,共有299位用户关注,38人点赞!
一、工作目标
医院作为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试点单位,拟建设成为市东部地区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和龙头,创建三级综合医院,逐步将编制床位增加到800张,人员编制达到1120人。通过改革发展,维护医院的公益性,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切实履行公共服务功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二、工作任务
(一)开展管理体制改革
1、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构。要在医院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构,实行理事会监督下的院长负责制。医院理事会成员包括区编办、卫生局、发改局、财政局、人事局、物价局、劳动保障局的代表和区人大代表、医院职工代表,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作为政府办医机构的代表为理事会理事长,区卫生局局长为常务副理事长。医院理事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局,工作职责为制定组织章程,明确理事会职责、构成、会议制度,理事的职责、产生方式和任期,以及院长及医院管理层、监事会或职工代表大会等的职责和负责理事日常会议工作。
2、区政府赋予医院理事会行使医院的功能定位、发展规划与建设、重大投融资行为(金额达100万元以上)、重大事项、院长及人员招聘、医院分配制度制定,以及预算、收支、资产、成本核算与控制等财务管理的监管等职权。
3、组建监事会,作为医院的监督层,行使对管理层的监督职能。监事会由区卫生、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代表和医院职工代表组成,区政府监察部门代表为监事会主席,并聘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监督员。主要职责是:对医院管理层贯彻执行卫生工作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医院理事会的决策和决议情况进行监督;对医院的资产、运营进行监督;对管理层履职行为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监督;列席医院管理理事会常务会议,并对会议决议事项提出质询及建议;对医院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情况进行监督,推进医院民主管理;监事会定期召开会议并向理事会汇报工作,履行理事会安排的其他监督职能。
(二)建立医院法人治理机制
1、全面落实医院独立法人地位。保障院长经营管理自,副院长由院长提名并报理事会批准,医院内设的职能部门和科室负责人任免以及人员聘用和内部收入分配由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对医院重大决策、项目投资、大额资金使用等事项,由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并按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报理事会审批后执行。监事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应加强对院长及院领导班子履职情况的监督,积极推行院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
2、建立院长公开选拔聘任制度。采取公开选聘的办法,公开选拔聘用院长,在任用或招聘中突出专业化管理能力。实行院长任期聘用制,每届任期5年,取消院长行政级别,受聘者原行政级别实行档案管理。实行院长任期目标管理,建立院长目标考核管理机制,院长的收入实行年薪制度,院长的年薪与院长年度目标考核相挂钩,目标考核主要包括落实综合改革措施、医院资产保值增值、完成政府公益性任务、完成重点经营管理指标、健全医院内部运行机制等指标,最高年薪金为医院在职在岗职工平均年收入的3倍,对年度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诫勉,连续两年不合格的予以提前解聘。
(三)改革人事管理和分配制度
1、推进医院用人机制改革。医院理事会根据医院发展实际,在医院编制总额内,核准年度医院招聘人员数,由医院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自主招聘、择优录用,报人事、卫生部门备案。落实医院用人自,全面建立岗位管理和人员聘用制度,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逐步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2、完善医院分配制度。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制度,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将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与医疗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群众满意度等挂钩,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优先提高临床一线护士和医师工资待遇水平,重点向关键岗位、薄弱学科、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建立健全以公益性为核心,以医疗质量、工作绩效和社会满意度为主要指标的绩效考核办法,对医院进行目标考核,逐步扩大考核结果公开范围,并将考核结果与院长任免、奖惩和医院财政补助、工作人员平均收入水平等挂钩,形成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机制。医院理事会依据医院年度津贴补贴的实际发放水平、自有资金情况和经费来源情况,以及改革性补贴所需资金等因素,下达医院年度绩效工资总量,扣除基础性绩效工资总额后,其余用于奖励性绩效工资的发放。
(四)开展重大机制改革
1、开展补偿机制改革。逐步改革以药补医机制,实现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向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的转变。医院分五年减少药价15%的加成率(每年减少3%),直至取消药品加成。对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2012年药品年总利润约800万元),区财政按逐年减少数额给予补助。加大对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更新的投入,对医院新院扩建项目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经医院理事会批准后,建立政府专项补助资金项目库,由政府根据医院发展实际需要每年安排10—50万元用于医院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所需资金,向银行贷款部分由政府贴息支持。对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按服务成本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服务经费。无主病人救治费用经审核后按实际发生额补助。扶持医院妇产科、儿科和康复理疗科三个重点学科发展,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作人才培养和外聘专家等支出。增加对医院人员经费的补助,把医院在编人员的社会保障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对医院改革前因发展建设向银行贷款4350万元(其中病房楼、门诊楼建设、广华楼装修以及购置设备共贷款3400万元,国投资金1200万元建设的医技综合楼配套设施建设项目贷款950万元),由区财政承担50%,医院筹集50%。
2、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按省上的规定,在综合改革试点期间,区政府具有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权限,在省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范围内,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通过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价格,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技术价格等措施,合理优化医院收入结构。探索有利于控制费用、公开透明、方便操作的医疗服务收费方式。建议增加优质护理病房比例,凡有卫生间的病房,均列为优质护理病房。此外,参照三级医院目前优质护理收费标准为一级70元、二级50元、三级30元,建议将医院优质护理病房的分级护理收费标准调整为一级60元、二级40元,三级20元。
3、实行基本医疗保障付费方式改革。积极推进按病种付费方式,以新农合10个单病种付费项目为切入点,明确单病种付费准入、实施、结账、报销流程,通过经验积累、总结与持续改进,逐步扩大单病种付费项目,有效缓解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同时探索按总额预付、按人头付费、按服务项目付费等其他支付方式改革。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住院费用总额控制的机制。积极推动建立基本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院通过谈判方式确定服务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
(五)提升医院服务能力
按照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配套的原则,重点加强人才、技术、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建设。
1、加强科室能力建设。加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手术室、血液透析室、产房、新生儿室、病理科、检验科、影像科、感染科、急诊科和预防保健科等基本科室能力建设,做到人员、技术和管理三配套,基本解决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危急重症的诊治,逐步降低向上级医院的转诊率,减轻群众转诊负担。以医院为中心完善农村急救服务体系,2012年完成医院急诊科改建成区急救中心工程,同时加强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提高危重症救治能力,提升急诊急救保障能力。
2、提高医院精细化管理水平。按省级的要求开展医院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医院管理团队整体管理水平。以推行医院成本核算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和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有效控制和降低医疗服务运行成本,提高医院效益和效率。依托信息系统建立医疗、财务、费用、绩效考核动态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
3、改善医院服务。全面落实预约诊疗服务,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优化门急诊服务环境和流程,实行社保卡就诊“一卡通”,开辟急诊抢救“绿色通道”,改善门急诊设施和条件,提供导诊、叫号、咨询、报告单查询与打印服务,增加优质护理服务病房,实施新农合费用交叉定点、即时结报,开展志愿者医院服务和医务人员志愿服务等便民措施,明显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建立医疗服务行为公示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医院医疗质量、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药品及高值耗材价格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医院内部监控机制,严格落实各项质量控制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医务人员人文素质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受理、认真解决患者投诉,提高群众满意度。
4、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贯彻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落实医疗责任保险机制,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着力健全医院内部沟通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落实排查调解责任,提高医院安全防范能力。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妥善处置。完善医院设备、监控设施、后勤、财产管理,严格财务审批管理制度,警示职务犯罪。
5、加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严格准入制度,新进入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执业资格。医院按照年业务收入的1%~1.5%提取科研经费,用于人才培养、项目资助及科研奖励,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医学人才。进一步加大政策优惠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学科带头人,高、中级技术人才,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到医院就业,优化基层医务人员队伍。对学科带头人,每月给予200元政府津贴,学科带头人设10个名额,每3年评选一次,动态考核、动态管理。加强医院业务骨干培训,完善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重点的培训制度,每年不少于10名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遴选不少于3名骨干医师或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提升医务人员专业素质和临床诊疗能力。每年拿出一定名额,对在医院工作满10年的编外聘用优秀护理人员以及在急诊科、儿科、妇产科等重要岗位工作满5年且相应学科取得中级以上职称的编外聘用医师,采取由人事、卫生部门直接面试和考核的方式择优报区编委审批入编。
6、加强医院质量和安全管理。积极创建“三乙”医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保障安全、提升质量、改善服务、提高效率为主题”的创建优质医院活动。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评价体系,加强人员、医疗技术和质量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重点抓好病历书写、手术安全、医院感染和急诊急救工作。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不少于10个。控制和规范医疗技术准入,积极推广应用一批适宜医疗技术,推进合理检查、合理诊疗,合理控制医药费用增长,药品收入占医药收入比重不超过47%。
7、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满足门急诊挂号、收费管理、药房管理、财务管理、医疗保障结算等工作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逐步探索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加强远程医学信息支持系统建设,逐步实现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教育等,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作用。
(六)建立医疗资源共享机制
1、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厅等部门《关于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实施意见的通知》,开展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级医院间的合作,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分级医疗管理制度和双向转诊机制,建立“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分工协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逐步做到小病进乡镇、社区,大病进医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医院要成立双向转诊服务部,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指定专人负责双向转诊工作,设立专线电话,明确服务流程,实行24小时服务。下转病人时要结合国家基本药物用药要求提出下一步的治疗康复方案。对基层上转的患者,免收挂号费,优先安排就诊、检查、缴费、取药、住院,合理安排检查项目,并按协议给予检查费用减免。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从提高转诊病人的医保及新农合报销比例、减免相关检查费用等方面制定鼓励双向转诊的政策措施。对基层上转的患者诊断、治疗不超过3天(含3天)的,转回基层治疗或出院的,在医院的费用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标准执行。同时从医疗服务质量、双向转诊量、帮扶基层情况等方面,制定双向转诊和分级医疗考核指标,并将考核结果与医保支付、院长年终考核挂钩。
2、与三级医院建立对口协作关系。邀请专家到我院进行手术指导、特约门诊,争取三级医院向医院轮换派驻有管理经验的业务骨干,帮助医院提高管理水平。
3、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支持指导。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分工协作、双向转诊协议书,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协作方式以及各方在分工协作机制中的责、权、利。医院要定期分批,每天至少派驻1名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医师或高年资住院医师到协作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坐诊。选派人员中既要有临床专业技术人员,也要兼顾护理、医技、管理和其他方面人员。允许医护人员经办理相关备案手续后,在分工协作的医疗机构间依照职业范围开展多点执业,不需要办理变更注册手续。派驻医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其服务时间可按规定作为晋升前医师下乡累计时间。同时免费接收协作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护人员到医院进修培训,并安排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技术人员进行带教,定期组织专家到基层开展专题讲座,举办教学、诊疗培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培训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医院可根据时间情况为协作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一定的资金和设备,改善其工作条件。
三、实施步骤
试点工作时间为年月至2012年12月,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试点启动阶段(年-8月),主要任务是做好相关基础调查,制定试点工作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9月-2012年10月),分年度实施。
1、年9月-年12月,主要任务是拟定报批区域卫生规划,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包括财政投入,医疗服务、药事服务价格调整,医院管理、院长任用、人事分配制度等);建立试点工作组织领导机构,明确部门工作职责,落实责任;医院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工作,把实施惠民便民措施和试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2、2012年月-2012年10月,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整体推进试点工作,在医院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实施一批看得准、见效快的公立医院改革措施,在机制体制综合等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
(三)总结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2月),主要任务是进行试点工作评估,总结经验。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卫生行政部门和医改办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牵头单位,要加强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检查指导和评估工作。区政府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工作,建立由区长为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方案,要把试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力争突破。要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做好管理体制改革的各项衔接工作。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99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3分钟,共有283位用户关注,27人点赞!
中国政府网17日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以下简称“工作安排”)。《工作安排》分总体要求、工作任务、保障措施等三部分。工作任务包括五大类: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积极稳妥地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五项重点改革确定了17项任务,可以说每一项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国发〔2009〕12号)精神,继续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的重点改革。那该《工作安排》对企业的影响有几何?笔者想就几个方面斗胆阐述一二。
一、 政府投入力度加大,受益的不仅仅是老百姓
《工作安排》中明确提出,“进一步提高筹资标准,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由去年的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所有统筹地区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当地居民年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且均不低于5万元。”,这些政策的出台,无疑能够有效解决基层医院因为政府投入不足使得“基药”无法全面落实的问题,老百姓支付比例的降低,对“因病返贫”的问题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另外,随着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院的推进,政府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补偿机制逐步落地,以及补助标准的提高,“基药”招标的力度会逐渐加强,“基药”采购的规模也会逐步加大,对于那些“中标”企业而言无疑会从中获取更大的利润。而能否有机会获取更大的利润,还要看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工作安排》中再次重申了56号文件,“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鼓励各地采用“双信封”的招标制度,只有经济技术标书评审合格的企业才能进入商务标书评审,商务标书评审由价格最低者中标。”,因此,对企业而言,要想在各个地区的“基药”招标中获得更大机会,就需要从现在起把各项“功课”做好,提高自己的各项“经济技术”标准,“基药”招标如此,非“基药”招标也会紧跟其后。
二、 医保扩容幅度加大,不一定每家企业都受益
从这份《工作安排》提出的时间表当中可以看到,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是2011年医改工作的重点,明确提出2011年实现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将实现基层全覆盖。但,大家都知道对于基层医疗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现有的基本药物目录当中所列入的药品,与实际中药品的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对于基层医疗机构而言根本无法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而且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加强以及疾病谱的增加,这种矛盾会更加突出,甚至会阻碍新医改进程及目标的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原来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很有可能被推回到县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当中。笔者采访过安徽一家乡镇医院的副院长,该乡镇医院是安徽省最早“新农合”试点改革的医院,该院长表示,在“基药”制度没有落实之前,该医院会根据医院面临病人的客观情况,自主采购一些新特药,在加上该医院大部分医生医疗水平较高,医院每天总是“门庭若市”,医生总是下班很晚,医院效益也好,但随着“基药”制度的落实和采购权的“上交”,该医院根本不能满足患者对于药品的需求,医院也就逐渐变得“冷冷清清”了。
要解决“基药”不够吃的问题,医保扩容势在必行,国家版的“基药”目录可能不会增加,但各个省的地方版的“基药”目录可能会大幅度增加,不然就很难做到“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那地方医保的扩容是不是每家制药企业都会从中受益,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真正受益还是很少一部分企业,而且这部分企业一定是与当地卫生的部门有着很好的合作关系,对于那些一直保持与各地医药卫生系统建立良好关系和以为主并致力于强强联合的制药企业无疑会增加更多的产品“扩容”机会和成功博弈的筹码。
三、 鼓励民间资本加入,是不是裹着糖衣的炮弹
《工作安排》再次明确了58号文件,“抓紧清理和修订相关规章和办法,制定和完善实施细则和配套文件,落实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鼓励社会资本举办普通医疗机构,支持社会资本举办高端医疗机构,控制公立医院开展特需服务的比例。”,受此“利好”消息影响,国药、华润、广药等早已对深入医疗机构“垂涎已久的”各大医药巨头开始磨拳搽掌,竞相加注医疗服务领域,要致力于打造“全产业链覆盖”的新医药集团,如此“自产自销”的销售链条似乎能够实现国家与企业的双赢目标,真要是这样,未来几年内的医药大洗牌势必会加速前进,前景真的很乐观吗?
《工作安排》提出,要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完成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任务,在前两年支持建设的基础上再支持300所以上县级医院(含中医院,下同)、1000所以上中心乡镇卫生院和13000个以上村卫生室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有1-3所达标的中心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每个街道都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中西部边远地区、山区配置流动巡回医疗服务车。”这似乎又给那些要致力于打造“全产业链覆盖”的新医药集团创造绝佳的机会,真要如此的话,那现有的国有基层乡镇卫生院日子可就难过了,一直在“第三终端”有丰富开拓经验的制药企业可能会有较大的机会。
政府逐步放开医疗市场,与要实现“全民医保”的目标和每年急剧增长医疗费用投入的压力是分不开的,看看过去曾经放开的煤炭采掘、房地产开发、交通运输、教育等领域,无不在政府资源不足或承担不起的情况下逐步放开的,但结果怎么样呢?房改过后,老百姓买不起房,现在是疯狂打压,连真正需要房子的也一棍子打死;教改过后,孩子们上不起学,现在又出现乱七八糟的什么“北约”、“华约”和“卓约”等怪胎联考组织;交通运输市场化仅仅几年就逐渐收归国有;煤炭采掘,民间资本打好了基础,相关部门以“安全”为由几乎迫使所有“民资”全部退出。国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疗机构,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最早的“宿迁模式”已经市场化十几年了,结果现在如何,那些疯狂的“民资”收获如何?笔者几乎每年都去宿迁,能够看到变化的是不同的病人,但看到多年不变的是那些已经略显破旧的医院大楼。国家放宽医疗市场对那些医药巨头来说,是真的一块糖,还是裹着糖衣的炮弹,那要让时间去验证;而且,从市场发展的规律来说,笔者更是不敢确定是真的是“一块糖”,在市场细化的今天,包括国外任何行业都是专注某一个领域或环节做大做强,而中国这些医药巨头却想走向“大而全”的局面,难道有着中国特色的医药市场比较适合“全产业链覆盖”?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四、 医药招标模板确立,生产与流通谁会真赢家
《工作安排》明确要求各级政府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建立和规范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采购机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5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0〕62号),编制基本药物集中采购计划,确定基本药物采购的具体剂型、规格、质量要求,明确采购数量,并实行量价挂钩。暂无法确定采购数量的省(区、市)通过单一货源承诺的方式进行采购。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鼓励各地采用“双信封”的招标制度,只有经济技术标书评审合格的企业才能进入商务标书评审,商务标书评审由价格最低者中标。从中可以肯定的是,“安徽模式”将以排山倒海之势向全国推进,比如正在进行的山东“基药”招标就是“安徽模式”的“拷贝”版,前有车后有辙,正如前文所言,以后所有的招标可能都会“拷贝”“安徽模式”,甭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有以政策为导向的中国医药发展是不宜人民的意志为转移的。
那,有人会问在“安徽模式”下,生产企业与商业公司谁会是真正的赢家?先看看《工作安排》采购与配送的明文规定:“为保障基本药物生产供应,由供货企业自主选择经营企业进行配送或自行配送。鼓励发展现代物流等多种手段,提高配送效率。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企业优化结构,实现规模经营。”从这个规定上看,无疑是生产企业处主导地位,过去一直以来被商业公司“压抑”的生产企业好有翻身得解放的快感,但,作为制药企业要想真正找到“当家做主人”的感觉还不是那么容易,还有很多功课要做,还需在物流、信息、人力、资金等方面跟得上,否则会欲速则不达!另外,被“边缘化”的商业公司真的会“转型”或淘汰出局吗?不排除在未来医药格局的重新洗牌下,一部分商业公司会被并购或重组,甚至淘汰出局,但不管他们的命运结果会如何,他们手中紧握的市场资源(尤其是医药资源)是不会拱手相让的,对于明智的制药企业还需要善于利用与合作,在当今市场化的今天,实现双赢才是硬道理。
五、 公立医院改革深化,药品价格还会下降多少
卫生部部长陈竺18日在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形势报告时说,公立医院改革始终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点。
《工作安排》要求“加大公立医院(含国有企业医院)改革试点力度,力争形成公立医院改革的基本路子。在16个国家联系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和省级试点城市加快推进综合改革,鼓励在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和非营利分开等重点难点问题上大胆探索。探索建立高效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形成规范化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完善以服务质量和效率为核心、能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的绩效考核和分配激励机制。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落实政府投入政策,完善医药价格机制。”从中可以看到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化是需要完善医药价格机制的,言外之意,公立医院改革,甭管是“政事分开、管办分开、还是医药分开”,也不管是否把“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并纳入报销范畴,伴随着医药价格的调整是永恒不变的真理!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想降低不断增长的医疗费用,除了要降低检查、化验、植(介)入类医用耗材等费用外,药品的价格下调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笔者曾多次说过,每年的药品价格调整一直伴随着20来年的医疗改革,并扮演着改革的“中坚”力量,成为每年每次医改的头号“大餐”,相信在2011年新医改的刚性指标下,药品价格的再次下调不会有什么悬念,而是降多降少或降几次的问题!
六、 临床路径逐步落实,是继指南后的行业竞争
《工作安排》要求“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为重点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研究制定适应基本医疗需求的临床路径,累计达到300种,覆盖绝大多数常见病、多发病。推行电子病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医疗行为管理。”
过去,产品能进入相关疾病治疗领域的“共识”或“指南”成为很多企业每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一旦通过多方努力进入了“共识”或“指南”不仅意味这你的产品在相关疾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确认,并成为该疾病临床用药的首选之一,更重要的是你的产品全国的销售会大幅度的提高。我们知道很多疾病的治疗临床用药很不规范,比如肝病可能是目前临床用药最乱、最多、最没谱的病种之一。近日,安徽省芜湖市第三人民医院(市传染病医院)通过专家多次商讨,出台了《肝病用药专家共识》和《肝病用药品临床目录》,用以规范肝病治疗,减轻患者负担。而临床用药“指南”又在“共识”的基础上更近一步,对相关疾病的治疗在用药方案和选择上更加标准和细化,为指导临床医师规范用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因此对生产企业而言,其产品能否进入相关疾病的“指南”关系到其产品的成长空间和企业的发展前景,行业内为进入“指南”而不惜血本投入的“魄力”也就不难理解了,就现在而言,在医药经济激烈变革的大背景下,企业间关于“共识”或“指南”的竞争仍旧是如火如荼。
那什么是临床路径?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相对于指南来说,其内容更简洁,易读、适用于多学科多部门具体操作,是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流程、注重治疗过程中各专科间的协同性、注重治疗的结果、注重时间性。”。笔者曾在去年6月份采访过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中医院、南京鼓楼医院、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参与相关疾病临床路径制定的一些专家,他们反馈最多的信息就是“路径”的制定很复杂,牵涉的利益集团很大,因此要比指南要“难”的多,很多企业已经就其产品进入临床路径在做大量工作,其竞争态势要远远超过“共识”或“指南”,是继“指南”后又一细化的行业竞争。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07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3分钟,共有187位用户关注,52人点赞!
当城市医疗规划资源、科研项目规划、社保支付资金几乎被公立医院的扩张挤占殆尽时,更多的医疗资源还在不断汇集到大型公立医院。有业内人士指出,大型公立医院的扩张正在不断抽取着医疗改革的“红利”,挤压着基层医院和社会资本办医的生存空间。
“一边是国家、企业对医保的投入,一边被还未改革的公立医院迅速把钱赚走,供、排水,两个水龙头同时开的结果是老百姓得到的实惠打折扣。”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说。
据《2009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00年规模超过800张床位的大型公立医院数量仅为71家,到了2009年这一数字已经激增至498家,新增床位71.62万张,与患者几何级数般的增长同步。同时,公立医院的规模辐射圈也在不断扩大,各地大医院新大楼层层建起。
扩张的另一面
在公立医院扩张背后隐藏着负债的增长。
2008年,中国医院总资产约10191亿元,其中负债约3250亿元,资产负债率约31.9%,其中不少小医院出现了经营困难。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的资料显示,目前全国90%县级医院负有债务,2008年总负债金额为406医院,平均每家县医院负债2600多万元。
北京协和医院系统一位中层管理者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1995年之前,北京协和医院一直只有600张左右床位。随着该院合并邮电医院,以及干部医疗保健基地项目的获批,目前医院床位达到约1200张,并且该院急诊楼及手术科室楼改扩建工程的完工,新近又要增加800多张床位。
北京某三甲医院的一位医务人员向记者透露,“医院为了尽快收回扩张成本,会想方设法让新增床位住上病人。一部分病人都是小病大治,该在门诊手术的,被安排住院;该住院10天的,被安排住院20天,甚至更多”
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一位副院长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在80年代中期,为了改善医院的经济状况,政府从医院制度上对医院进一步放权。“有了国家的政策保障,不愁医院赚不到钱。我们医院的扩建大多数是靠医院的自有资金,只贷了一小部分款,很快就还上了。”
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公立医院改革与管理研究室提供的数据显示,医院的收支结余2003年比1980年增长了36.7倍,次均门诊费用增长了29.48倍,出院者平均医药费用增长了33.25倍。
公立医院为什么热衷于在基建规模、病床数量、医疗服务上进行扩张呢?
《医学与哲学》前主编杜治政曾经算了一笔账:扩张1000张床位需要2亿~3亿元的资金。而一个1000张床位的医院,一年的毛收入一般在7亿~9亿元之间。维持一个2000至2500人的医院,扣除工资和医疗成本外,在不需纳税的情况下,利润一般至少在几千万至亿元之间。正是如此丰厚的利润空间,激发了大医院扩张的动力。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表示,“如果公立医院无限制的扩张,会造成区域医疗资源配置进一步失衡,无形中压制了中小医院的发展,破坏了层次分明的医疗服务体系,导致大型公立医院越是扩张,医疗资源越是紧张,看病越贵、越难的局面。”
财政补贴与医院成本
扩张并不等于改革。
“在公立医院的众多问题中,逐利机制是主要问题。公立医院是政府举办的,问题出在医院,但主要根源在政府的有关政策。”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在公立医院改革政策与管理培训班上也明确指出了公立医院存在问题的根源所在。
然而,如何化解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回归公益性呢?已有的想法包括取消医药加成、取消“以药养医”、实施财政补偿。不过,这些已成为公立医院的众矢之的。
“现在的财政拨款只够全院人员三个月的工资。”北京协和医院系统的一位中层管理者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下称:北大人民医院)院长王杉告诉记者,2010年该院医疗服务费用的亏损额约1.2亿元,即使计算上政府的财政补贴,医院还有将近6000万元的资金缺口无法弥补。
据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0年~2009年收入来源数据显示,医疗收入占全院总收入的53%,药品收入占40%,财政补助收入仅占5%。在全院44个科室中,亏损科室有17个。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表示,医改需要投入的费用为6000亿元,而且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这一数字还在上升。
相关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目前,在基层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中,遇到的一大问题是地方政府补偿不到位。
王杉向《财经国家周刊》表示,目前公立医院资金补偿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额问题,而更多的是牵扯到部门利益。首先是卫生部门缺少相关改革的前期工作。究竟哪些是政策性因素造成的公立医院亏损,哪些又是不合理的医疗费用?目前许多公立医院自己都说不清楚,更缺乏有说服力的基础数据支撑。结果,财政部门、社保部门、卫生部门就很难形成共识并做出协调一致的判断。
王杉为记者算了一笔账,2010年,北大人民医院的总收支基本平衡,达到约21亿元,其中,药品收入接近10亿元。北大人民医院的医药加成的毛加成率只有12%,刨去人员、管理、储存等费用,药品加成的净利润率只有6~7%。也就是说,2010年,北大人民医院通过药品销售创造的利润仅有6000多万元。按照2010年190余万人次的门诊、急诊量计算,北大人民医院平均从每人次患者身上赚取了约31元的药品费用。
“21亿元的资金运营成本,2300多医务人员一年的忙碌,却为了赚取6000万元的药品加成利润,而受到公众的指责,这是作为一名公立医院院长的耻辱。”王杉对记者说。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表示,不能把公立医院自身的不合理医疗费用和浪费、效率低下等,通过医改转嫁给政府财政和社保资金。不把公立医院真实的成本算清楚,就搞不清楚这块湿毛巾里到底藏了多少水。那么,什么医疗改革都可能是空谈。
拧干一条湿毛巾
对于公立医院改革来讲,迫切需要对各层、各类医疗机构进行解剖麻雀似的成本、效率分析,用真正的数据说话,搞清楚到底不同医疗机构需要用什么方式及多少钱来进行改革,才能进行改革制度的顶层设计。
王杉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讲述了他刚刚接任院长时的一段经历。2006年,北大人民医院已经连续三年出现亏损,医院当年支出约10亿元,其中,仅医院清掏粪便一项的支出就达70多万元。为了减少一些开支,王杉对清掏粪便项目进行了院外招标。
然而,当保洁公司的招标价格摆在王杉的办公桌上时,王杉震惊了:6.78万元,整整比原来的支出减少了十倍还要多。
“怎么可能?如果他们能够用1/10的价格完成服务,那么医院原来岂不是成了冤大头?”王杉说,后来事实证明6.78万元的清掏服务居然比之前花费70万元的医院清掏队的工作更加细致、质量更高。
从2006年4月王杉接手北大人民医院开展后勤管理整顿的8个月后,医院仅后勤管理支出账面上就减少2600多万元。
北大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刘帆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在传统管理中,医院财务数据与成本核算系统是两套分别独立的核算系统,数据严重滞后,缺乏准确性。医院财务状况要滞后45天才能知道,住院处日报表累计和月报表相差居然达到120多万元,设备固定资产“一般设备、专用设备”分类差异可达到1230万元。在医院物资供应、药品管理方面不能做到实时监测,漏洞显而易见,私拿冒领、损耗浪费几乎无法统计,只能在最后的总账上人工填平亏空。
“如此滞后又缺乏追溯能力,可以随意修改的统计、监管方式,无疑为公立医院的不合理费用开了方便之门。”刘帆向记者表示。
王杉告诉记者,“现在公立医院改革总是在谈,给医院院长更多管理权的问题。但是,现在的问题恰恰是,医院院长的权力过大,缺乏约束和监督。作为公立医院的所有者,政府没有对作为经营者的医院院长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这等于在事实上基本放弃了自己的权利。”
中国医学科学院下属某三甲医院的中层管理者说:“每年的年终总结大会上,医院只公布全院的收入和支出,但详细的账目只有院长和总会计师知道。如果院方说收入是1000万,支出是1200万,把账做成亏损,我们也无从知晓。谁来监督院长?”
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外资医疗器械销售代表说,她近三年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一家地方医院的院长服务,内容包括院长一家人周末的活动安排、孩子上学、一家三口的生日聚会、朋友聚会等等。“开始时,这位院长还坚持原则,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为他的家人做的事越来越多,他觉得有些过意不去,3年后,这位院长终于在我公司购买了一台价值1000多万元的医疗器械。”
“作为院长,我十分理解我的一些同行的行为。”王杉这样表达了自己的困惑,“这就是现在医改难以推动的根本原因之一。不光对院长,对整个医院管理层都存在这样的利益纠结。”
王杉表示,他个人的职业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疗机构职业经理人。但是,现有的体制却将医院院长作为官员来管理,有任期、有编制。我们的医院院长,基本都是来自医疗业务的尖子。他们成为医院管理者后,业务上基本就被判了“死缓”,5年任期结束后,院长还能做什么呢?
于是,有的院长在任期间着力于专业发展,当院长任期结束后,基本上院士的路也铺好了;还有的院长,就在金钱上捞一把,或是在职期间扶植个私立医院,当任期结束之后继续当院长;又或是搞好上层关系,任期结束之后,去上一层医疗部门担任领导。
这样的结果是,医院管理层人员不得不在金钱与仕途之间寻找自我的实现,从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利益链条。本来是机制的受害者,却成为了现行机制改革的阻碍。
民营医院“搅局”
2011年3月19日,卫生部和国务院医改办在北京召开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对于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改革路径,并首先以300家县级公立医院作为改革突破口,同时在全国选取了17个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进行试点。
有关人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从《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文件中可以看出,对于大型公立医院的改革,目前依旧困难重重,难以列入改革议程。
“现在,公立医院改革遇到很多困难,能不能不要只在自己的圈里打转转,为什么不能跳出这个圈子,看看民营医院是怎么搞的、怎么办的呢?”北京市朝阳区非公医疗机构协会秘书长赵锡银向记者提出了一个问题。
赵锡银表示:“许多社会资本兴办的非盈利医院里,在体制机制、精细化管理、服务意识等方面有很多值得公立医院改革借鉴的东西。为什么公立医院改革进展缓慢?除了公立医院改革本身的复杂性,关键是医疗改革缺乏全社会的参与,公立医院一家独大、缺乏竞争”。
有关人士也强调,“多元办医格局不形成,公立医院改革没动力,引入多元办医,让民营医院参与,不仅增加了卫生资源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体制机制上的创新,一定会形成鲶鱼效应。”
“目前政府所有医院的床位占社会总病床数的95%,这绝对不是正常的。如果,在公立医院对面有一家差不多规模的民营医院存在,我相信每个公立医院院长都会有如坐针毡的感觉。但是,在目前的政策和市场条件下,未来10年都不会出现这样的挑战。”王杉说。
南京明基医院执行长林振坤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目前,南京明基医院是一家台资医院,在“以病患为中心”的台湾医院管理模式和医疗理念指导下,实施了“主诊医师责任制”、“门诊跟诊制”、“主护护理制”,并且通过“药师用药指导制”,使医和药彻底分离。明基医院的鲶鱼效应已经搅动了南京整个医疗机构,目前,南京明基医院已经形成了一二三级医院相结合的多层级医疗体系。在体系内,实行病人双向转诊,资料共享,并且与医保部门进行协调,初步解决了各医院间的费用分配问题。
林振坤表示,当前大陆公立医院存在的诸多问题,正是台湾地区医疗界20多年前所经历的。政府投入不足导致医疗资源供给短缺,“以药养医”的公立医院依靠垄断地位维持收益,高昂的医疗价格令患者不堪重负。当时,在岛内医疗体系中,公立医院占80%。台湾地区开出的改革药方是引入民营资本进入医疗体系,以鲶鱼效应带动公立医院改革,并进入良性竞争。
面对民营医院的强势竞争,台湾地区公立医院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最终被迫改革,以著名的台大医院、台北荣总医院启动改革为标志,台湾地区的医疗服务业就此提高效率,进入良性竞争。至今,岛内80%的医疗份额为民营医院占据,公立医院占20%,和改革前实现倒挂。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北大中国医药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国恩表示,当前只要在医生职业体制和医保支付这两个方面真正实现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的一视同仁,那么,5~10年内,民营医院的发展势头将锐不可当。公立医院再不改革,恐怕将难以有今日风光。
有关人士表示:现在关于大型公立医院的改革,其实正在进行“清理”和“渗透”的工作,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路子。9月1日,国务院医改办公室已经宣布,中国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今年年底至明年初,就要对于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拿出具体方案。目前,对于大型公立医院的工作正在展开试点工作。
(本刊实习记者刘淑琴对此文亦有贡献)
2011年7月23日,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正在建设中的停机坪,公立医院的规模辐射圈正在不断扩大
2010年4月5日,中国,河津:医疗人员在王家岭矿难生还者急救车抵达医院后集体行动展开生命营救大接力
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安排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23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104位用户关注,24人点赞!
腰椎间盘突出,已经困扰钱玉喜多年。早在2008年,医生诊断他必须进行手术,可是县医院开出的两万元的手术费用令这个普通的农民一筹莫展。
“花不起钱,只能拖着。”钱告诉记者。次年,当初给钱玉喜诊断的当玉田县虹桥骨科医院被划归为镇中心卫生院。由于财政补贴,乡镇医院的手术费用要比县医院便宜大约30%,新农合的报销比率也从县医院的15%,提高到了乡镇医院70%的报销比例。2009年6月,钱先生只支付了大约3000元的费用,仅为之前预算的15%。
近年来,随着医改各项政策的落实,特别是政府投入的增加,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逐步下降。2009年,我国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由2000年的58.98%下降为38.19%。
截至目前,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已超过12.7亿人。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建立了基本药物制度。70%以上的地区拥有了达标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的清理化解工作也计划在2年内全面完成。全科医生制度已经获得国务院的审批通过。医生“多点执业”试点也已经逐步展开。
医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些成果中有的就直接展现在普通患者的眼前,有些则属于机制上的优化,还需要时间逐步释放其应有的效果。
患者的实惠
虹桥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刘立峰向记者介绍,在新农合实施之前,乡镇卫生院无论从资金,还是人员上都已经濒临解体。农民有病基本都是到县医院进行确诊,然后拿着处方到乡镇卫生院买药。吃药费已经成了乡镇医院的生存模式。
“新农合实施之后,给基层医院带来了生机。”刘立峰介绍,新农合规定村民每年只需交纳20元的保险,县财政再为其补贴80元。当患者需要住院治疗时,新农合会为患者提供医保报销,最高报销限额为3万元。
在新农合实施后,城市的基层社区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也让城镇居民得到了实惠。
北京市广外社区医院的于姓大夫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介绍,原来病人一次80万单位青霉素500毫升的输液,药费、输液费、床位费等就要将近50元,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后,随着药费的降低、医药加成的取消、医保支付比例的提高,现在,一次这样的输液,患者只需支付十几元钱。
不仅仅是北京,在全国各地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都已经给患者带来了切实的好处。
据江苏省海门市常乐镇陪才村村民的董红兵介绍,他在2010年6月因发热到卫生院就诊,医生给他开出“青霉素”、“病毒唑”和肌肉注射用柴胡,三天仅花费70.4元,而在未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之前,同样的发烧,同样的用药,他两天就花费150多元。
常乐镇卫生院院长王淼表示,没有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之前,乡镇卫生院治疗一个普通感冒一天的药费就是60多元。而海门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之后,据了解,基层医疗机构的门急诊费用仅为47.93元,下降了34.06%,住院人均次费用2012.9元,下降了11.81%。患者明显感受到了实惠。
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全国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超过了12.7亿人,超过80%的统筹地区开展了门诊统筹,超过90%的统筹地区实现基本医保统筹区域内费用即时结算结报。新农合参保比率达到95%左右,参保人数8.35亿,筹资水平从人均30元提高到200元以上。同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25%左右。
机制在进步
在基本药物招标采购方面,过去省级招标采购经常会出现只招标,不采购的现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往往要经过二次议价才能采购药品。其结果出现了省级招标价高于基层实际采购价的不正常情况,而且基层机构采购药品难以保证质量。
以“安徽模式”为蓝本,不断加以完善的“双信封”制度和直接向生产商招标的模式,全程监管、统一配送的模式正是针对这些弊端而研究制定的,目的是优先保证药品质量、有效降低药品价格。截至目前,安徽通过对供应的基本药物全覆盖抽检,没有发现一起基本药物质量安全问题。同时,基本药物两日内配送到位率已经达到95%左右,明显高于集中采购前。
有关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实践证明,这个新办法比老办法有很大的进步,当然也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现在药品价格降下来了,药品质量也得到了保证,基层医疗机构普遍满意,说明新办法治理‘药价虚高’开始起作用,群众得到了实惠。”
截至7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实现了在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其中,部分省份还同步在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方面,基层医疗服务的软硬件建设得到明显加强。70%以上的地区拥有了达标的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通过在岗培训、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为基层补充全科医生。
有关人士指出,总体来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总体进展顺利,但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各地工作进展不平衡,新机制建设明显滞后,特别是基层综合改革明显滞后于基本药物制度覆盖面的扩大。而对于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综合改革,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的运行机制才是此次改革的重点,而不仅仅是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一项内容。其中,建立公益性的管理体制;建立竞争性的用人机制;建立激励性的分配机制;建立长效性的多渠道补偿机制等四项改革工作缺一不可。
据河北省医改办副主任毛宇山告诉记者,截至6月中旬,河北省近90%的县(市、区)完成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核编定岗工作,超过一半的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完成了院长选聘工作,绩效考核、人员分流安置等工作正在按时间节点要求积极推进。吉林、陕西、河南、广东等地,也普遍采取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的方式,制定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责任到人,限时、现阶段目标完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