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桥残雪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1868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5分钟,共有193位用户关注,27人点赞!
月下看西湖美景象品龙井茶一样,需要有一种极好的心态去慢慢品味,毕竟好茶不是靠喝就能喝出其中的韵味一样那么简单!去断桥尤其如此。去过西湖的人无不为西湖独特的江南湖光风景而迷倒,就如乾隆七下江南为其折腰,于是乎感叹天下美景出西湖。其实啊,西湖的精髓应该在断桥!我是这么认为的。尽管这次去得匆忙,断桥的残雪我是看不到了,但有幸见到了月下的断桥。
今日之断桥,横卧西湖的白堤东端。白堤名源于唐李白梳理西湖建堤之时,而断桥之名,最早见唐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民间却流传的版本甚多,其中最有名的有两个,其一为姓段的贫穷夫妇为过路人行善事修桥,后人念记夫妇功德,取其同音字“断”而得名以做纪念,此源值得商榷。其二可以从“断桥残雪”一词中探得根源,断桥美在雪后初晴、大雪初霁,登宝石山往南俯瞰,白堤皑皑如链。日出映照,断桥向日桥面积雪融化露出褐色的桥面一痕,仿佛长长的白链到此中断了,故以“残雪”名之。明人汪珂玉《西子湖拾翠余谈》有一段评说西湖胜景的妙语:“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能真正领山水之绝者,尘世有几人哉!”地处江南的杭州,每年雪期短促,大雪天更是罕见。一旦银妆素裹,便会营造出与常景迥然不同的雪湖胜况。可见断桥之名主要源自断桥自身冬雪冷艳之美。
断桥为拱形独孔环洞石桥,桥面呈长宽等边形状,单孔净跨六米左右,为黄灰麻石砌,桥东题存有康熙御笔的景碑亭,亭侧建水榭,题额“云水光中”,青瓦朱栏,飞檐翘角,甚有古朴典雅之美。曾见诗:“醉里曾登白玉梯,东风吹暖又成泥。玉腰螎暕垂天阔,金脊楼台夹岸迷。”——《断桥残雪》
五月傍晚的西湖依旧人来人往,游人如织。走在西湖的白堤上,已经看不到断桥冬日雪霁,残雪似银,铺琼砌玉,晶莹朗澈,动人心魄的美景;也过了桃红柳绿的三月花景了。但在华灯初照,皓月临空下站在断桥上观西湖却是别有一翻景致。月下的西湖,远处山岚重叠,墨色悬屏,水色空灵,山蒙雾照,湖舟游动,塔影憧憧宛如丹青水墨凝于纸间。岸堤柳树葱绿,路际边的季桂依然挂着一串串沉甸甸米粒般大小金黄灿灿的桂花,淡雅而好闻的香气就从那些繁茂的枝叶间飘逸而出……异香袭人。明画家李流芳《西湖卧游图题跋——断桥春望》称:“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魂销欲死。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盖山水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由此观之,断桥观瞻,可得湖山之神髓,又岂残雪之所独容!夜月悬空,轻轻荡漾的湖水在湖堤的霓虹灯映射下波光鳞磷,湖心柔风吹来,习习拂面见凉,所到之处,枝叶摇曳,暗香浮动,撩人衣裙。走在白堤上,风熏人醉而飘飘然。
断桥,天然娟秀如小家碧玉一般婀娜多姿、素面朝天依旧妩媚迷人。断桥的美自古文人骚客用笔涂墨毫不吝惜,但却只描述了眼睛看见的美,极少深入去寻找断桥的根!
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要数三大情人桥最有名。而断桥成为游人蜂拥而至、声名蜚外,想其原因应该与白娘子与许仙凄美爱情的传说有着很深的渊源有关。断桥享誉天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越剧《白蛇传》中几段广为流传的重要故事情节就发生在这里。白娘子与许仙在此雨中相识,同舟归城,借伞定情;后又在此邂逅,言归于好。越剧《白蛇传》中白娘子唱道:“西湖山水还依旧……看到断桥桥未断,我寸肠断,一片深情付东流!”历来催人泪下。我想来断桥之所以为游人慕名前往的地方,无外乎一个“情”字所系,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白娘子与许仙,每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是带着几许沉甸甸的期盼而来的!为前生、为今世、为来生……我不知道来去匆忙的人是否都得到了自己心中的答案,但从他们微笑的面孔上我看到的是对这个美丽传说的虔诚笃信。期许的也许不在时间,而在心中的一种满足!西湖的美如画廊一般的精雕细刻、呵护有加,这点与每个人都在精心地维系着自己心中的情之圣土一样不谋而合,这就让人容易释怀:与其说来这里的人是看西湖的美,不如准确的说是来寻断桥“情”与“梦”。断桥也早已脱出了凡风俗景的美,成了人人倚景生情,情为景发的心的落脚点。可以说整个西湖的精髓就是在这座看似不怎么起眼的桥上,其美却美在桥外的故事与故事情节所延伸出的一切,人们将自己的情之世界寄托在一个飘渺虚无的感情天堂,那里有西湖一般的美丽,但没有情困与情伤,人人为爱而生、为爱而活!
断桥其实不断!这才是断桥引人入迷的源与根!
断桥残雪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08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86位用户关注,43人点赞!
对窗思忆君何在,清歌吟罢夜更深。
--题记
年前偶遇一场风寒,不料竟久咳不愈,虽不间断地治疗服药,却不见有丝毫的起色。大概便是因人老了的缘故罢,以至于这身子骨竟孱弱到敌不过些微风寒侵袭的地步了。晨起喝了药,恹恹地踱步到窗前,探头看那窗外,早春的细雨正霏霏飘洒。江南,因了这烟雨微岚,愈发显得缥缈。
你说:“想念你,想念江南,想念江南的断桥,想念江南的烟雨飞花。”
我是断桥,我便是江南。
江南梦,梦江南;我在梦里,你在梦外。我是江南的桥,你是塞北的雪。你我之间,痴缠着一段未了的尘缘,奈何却永难相见。
你说:“知道吗?你我距离更近了......”
事实上,从无锡到大连,依然山高水长。距离,使你我错失因缘,你我之间,注定了只能遥遥相望。思与惆怅,此消彼长;若得乘风,我定飞翔,飞至你身旁,与你互诉衷肠。
你说:“不喜欢你笔下的江南,充满了忧伤。”
确实。但你可知,这一切皆因为你?为你,墨染离愁;为你,相思成瘦;为你,思忆凝结红豆。
思你,令我孤僻成狼,一匹凄厉的狼,孤独地在流浪,流浪在了南国,心却一路北上,奔赴去那遥远的雪疆。
思念,是一种病;遥望,是一种痛。因遥望,因思念,我的心已一病不起。杏花烟雨江南,江南年年柳色。我的药在何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纵然江南千般好,我亦无法与你一同终老。
习惯了听忧伤的曲子,写凄清的文字,念更漏声残,数指间流年,不觉间,草长莺飞,人间又是二月天,江南已是草木扶苏,葱茏一片。而我,竟浑然不知春的降临,周遭虽已被春的闹腾气息层层包围,心却仍然一片阒寂。
去年冬天,江南下了一场暴雪,想那西湖边,断桥残雪终得以相守缠绵。断桥曾经下过雪,这已足够。
我说:“我看不得春花与秋月,只缘情缘若烟......”
你说:“你好残忍......”
你说:“为你,我沦落天涯;为你,我一人北上。”
你说:“当我逃遁坐上离家的火车的时候,看着窗外白发的父亲在风里落跑,那种心碎的滋味,你永远都不会明了......”
无语凝噎,悲怆落泪......其实我懂,且让我斟满一杯清酒,长歌一曲,抱恨咽下那情殇的苦涩滋味。
立春时分,我在晴明的日子里种下一棵杏树,每天我给它浇水,期盼它快快发芽长大。我想,等到他年你若能在早春时节来江南,它定会承载我所有的思念,为你,绽开一树繁花。
窗外细雨霖霖,江南的一切便被这濛濛细雨尽笼其中。想那顾山的红豆树必定已经抽出花苞,待到金秋时节,红豆定会缀满枝头。多想到那时采撷一把红豆,与你,寄诉我满腔的相思。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我在江南,我是断桥,一座古朴嶙峋的桥,屹立千年,不朽守望的桥。你在北疆,我在南国,生不相伴,死不相随,唯锦书雁字聊慰相思。
断桥残雪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3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270位用户关注,32人点赞!
一直伴我入天明 日记里那些人 如同一口香茗 在心中挥之不去
那么用日记祭我逝去的曾经。
——题序
那石板桥下的追忆
在你空中愈加神秘
流水落花的秘密
你说你不是福晋
我任不了你
吾撑一叶舟
沿一座断桥上的戏
想对的背影便成隐迹
在茵莱河上模糊不清
弄的时间变成希冀
在烟雨沉迷里
断桥残雪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7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83位用户关注,58人点赞!
是断桥,将两人情丝相连,让两人情根深种,同是断桥,将两人分隔两地,让两人遥遥相望。两人深情,看似断,其未断。
断桥,断桥,意在于一个“断”字。似断非断,看似断,实未断。正如白娘子对许仙的一往情深,即便被压入雷峰塔底,仍至死不渝。
慷慨的西湖水,将他们的恋情拥入怀抱,并连着那延绵的流水,流传至今。
悠悠的西湖水,????流过百年。时光荏苒,物是人非。人面不知何处,人家不知何许。雷峰塔轰然倒塌,只有古朴厚实的断桥,依然静卧在西湖之上。它沉默地看着纷繁的人影,冥灭的碧波。当白娘子的传奇只剩下一纸文书时,它却给追寻那段传奇的游人安下一处落脚点。断桥面目沧桑,用低缓的语调,平静地复述着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游人听闻罢,满足离去。而断桥,依旧静卧于西湖之上。每天,它凝望着朝霞满天,再变为日上枝头,最后直至黄昏无限。无数的游人从它的身上走过,从它的身旁抚过。断桥,以一颗包容的心,装下了一切。包括那凄美的神话传说,包括游人的淡漠不惊。能受的,它都受了,不能受的,它也忍了。
沉默坚忍的断桥,以它一贯的姿势夜阑听雨。
断桥亦是多情物。不能化为春泥护花,也立誓守护西湖的神话。当雷锋塔用冷峻的一对废石,将游人冰冷地拒之门外;当金山寺老态龙钟,名存实亡地盯紧游人的钱袋……断桥,却将它一腔热血,注入游者心中。多情却被无情恼,它亦无悔。
西湖如旧,断桥如旧,白蛇许仙的传说,依然如旧。
断桥,断桥,意在一个“断”字。它使断桥蒙受百世冷眼。俗世之人又怎知,断桥之“断”非“绝”也,乃是不断之意。断桥未断,情亦不断。
断桥残雪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6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79位用户关注,38人点赞!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今天就来到了素有天堂之称的杭州。杭州最有名的就要数西湖了。我们一家人就是冲着西湖来的,我们一下火车就马上联系旅游社,打算go西湖。
我们走进西湖大门,看见两盘摆放着一盆盆各种各样美丽的鲜花,有红的、黄的、白的、紫的,美不胜收。走上石拱桥,我看见碧绿的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闪动,这让我想起了苏轼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夹株杨柳,夹株桃。”西湖的春天桃红柳绿。美丽的桃花笑红了脸蛋;苍翠的柳树长出了嫩绿的新叶子;可爱的黄莺唱起了好听的歌;许许多多的水鸟来到西湖生儿育女。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接天莲叶无穷碧,应日荷花别样红。”曲院风和市观赏荷花的最佳地点: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盘,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一个个嫩黄森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秋高气爽的秋天格外特别。一朵朵带着清香的桂花开了。一阵秋风吹来,清香随风而飘,桂花的清香洒满了每一个角落。“三潭影月”是西湖秋景的经典。每当农历八月十五,就能看到大大小小、真真假假的三十二个月亮。“晴湖不如雨湖,与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西湖的冬天白雪皑皑。断桥残雪市西湖的冬天的一道美景。断桥残雪中的“断桥”为什么叫“断桥”呢?原来他的位置十分奇特,南边雪化得快,所以就是雪残桥不断。
这次旅行真是快乐的记忆!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想不想去西湖看看呢?
六年级:米嘉留
断桥残雪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0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91位用户关注,34人点赞!
余秋雨曾经说过,西湖最美为烟雨蒙蒙之时,于是在某年这多雨的三月我便与父亲一同前往。那日天公作美,雨确是微雨,伞可有可无,雨丝湿湿的打在身上,有些凉意却不寒冷。我俩漫步湖畔,见这雨天的西湖浸润在它特有的矜持中,自顾自美丽着,岸边柳叶早己迎着春风舒展着细小,鹅黄的小嫩叶,一缕缕垂下的柳枝临风婀娜,煞是好看。
相间而种的桃花虽未开,但花苞己竞相而立,含苞待放,只待这春风再暧些,便可一同齐放。虽是雨天,游人却不少,游兴不减,也许他们也如我般喜爱这有情之湖吧。
清波之上,小舟无几,这徐徐微风搅得湖面一刻不得安静,微波粼粼的湖面倒是更加容易惹人遐想。薄霭中的西湖似一幅水墨写意的山水画,虽不刻意渲染却有着她无法比拟的美丽。
脚步轻轻跨上断桥,只因不忍打破西湖的宁静与安怡。微风拂面,丝雨细细地落下,再配上西湖醉人的景色,让人不禁怀念起当年在这断桥之上发生过的凄美的爱情故事。想到这里,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断桥的烟雨朦胧总会让我想象出白雪漫天的场景,偏偏鹅毛大雪从空中缓缓落下,将桥边渲染的粉妆玉砌,银装素裹的天与地之间只剩这唯美诗意的断桥。大雪过后,断桥的残雪,便又是一处吸引人的景。
只是不知断桥的雨雪究竟谁更美些,雨花的“一扫百花园中秋菊之妖艳,牡丹之富贵,”只剩下亲近大自然,问候人世间的感情;残雪的纯洁,残雪的清冷,残雪的阴柔,残雪的我见犹怜;都让人为之动容,为之赞叹不已。至于这谁更美些?我想,该是各有千秋罢。
断桥残雪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5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135位用户关注,48人点赞!
那一年的冬天,我独自一人去了西湖。这个没有雪的城市,我早已厌倦。也许是为了看雪,还是我寂寞的蔓延。那里有我要的答案,雪落满天。
抵达的时候已是傍晚,晚霞渐淡,淡出湖水的迤逦,笙歌四起。擦肩的姑娘,眉眼弯弯,笑靥如花。只是回眸的瞬间,我才发现,繁华散尽后的落寞,恰似花落一地时的凄艳,红尘中的跋涉是另一种无奈的选择。
不知何时,路灯渐渐亮起,泛着暖黄的灯光,驱散了些许寒意,让我顿感温暖。夜下的西湖,令我有一种想伸手触摸的感动,手心感到丝丝凉意,只是我还未曾看清。
抬眼望去,漫天的雪花洒落湖心,淡无痕迹。也许是重逢,我曾轻吻每一朵雪花,她们懂得我的思绪。薄雾渐起,笼罩着湖面,宛若仙境。流水奏出风鸣,桨声划过烛影,直到天明。
循着足迹还是心迹,横斜的小路,洒满月光。我不忍心打扰这安宁,静静的,静静的回到过去。
断桥残雪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3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04位用户关注,53人点赞!
冬日的雪来得那么早,离开的也那么早。
往日的尘埃,早已被白雪覆盖。雪中,露出几丝淡红色微光。
是什么,在这雪白的世界中。夜,静,深。
早晨的阳光,来的如此晚。东至吗?只有阳光中的阴冷。斜阳把人们的影子拖的很长,也把断桥,拉长了。
夜色又在天空中爆炸,树的阴影断桥似乎在歌颂着一段段爱情故事。又是一缕微红,是爱吗?难道是断桥血红的眼泪。红色似乎在西湖中散开来。四周一片血红,在白雪的映衬下,散开,散开。
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断桥的残,残雪的稀。树林里快速闪过的人影,天空中南飞的大雁。
断桥旁,作者上学的情侣,却没有注意到断桥那血红的泪。对着以消失的月。爱,可喜,可忧,可伤,可悲。
是爱吗?在这阴冷中哭泣。是爱吗?在这温暖中开心。
千古名人,终究被爱打败。不锈的钢,终究被爱折断。人生的道路,最终被爱阻拦。
生命,在爱中,也显得如此渺小。为爱牺牲,断桥为你哭泣,残雪为你哀悼。
那份情,那份真,失去了爱,又开始流浪。
爱,可叫浪子回头,又可叫孝子流浪。
但爱,又何曾填补那断桥的残,那残雪的缺。还是哭泣,染红西湖的每一景。
多少年来,人们把爱传给了断桥,传给了残雪,而它们,又默默地接受了每一份的沉重。断桥,也话是为了爱而失去自己一半的身体,不然,又何曾哭泣?
断桥残雪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0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184位用户关注,27人点赞!
我孤独地走在这条桥上,狂风呼啸,雪花漫天。
——题记
一条冰冷冷的桥上有两个身影,一个孩子,一个妈妈。妈妈因有事,急忙走了,而我,孤零零地站在桥上,远望母亲的背影渐渐离去。不幸,就在这一顷刻之间发生了!
断桥残雪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88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01位用户关注,59人点赞!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杭州任职,具有诗人气质的白居易离任时:“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在此湖”。
??范成大夸赞西湖:“风光不与四时同”。
??苏东坡感叹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
??毛泽东则道:“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茑啼”。
??这些名人佳句既表现了杭州西湖的美,也表现了人们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西湖作为一片天然水体,面积不大,小巧玲珑,紧临市区,人们到湖边游览极为方便,远近的山峰也衬托了西湖的秀丽。历史上浙江文人辈出,这些衣锦还乡的文人回到家乡,看到西湖,总爱“若把西湖比西子”,生出许多感慨,编成许多故事,使得本来风光秀丽的西湖,人为地加上了人性化的色彩,以至西湖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砖都写满了故事。让游人赏心悦目的同时,玩得如痴如醉,流连忘返。
??再次来到杭州西湖断桥,伫立断桥之上,环视西湖景色,西子湖就象丰润的少妇,饱满、韵味,又犹如不着浓妆着淡抹的佳人,依然显现出她那美丽的容貌。
??断桥,据说在唐朝时就有了,断桥两端,烟柳葱缘,柳浪闻莺,断桥,犹如西子湖的裙带,点缀湖上,浑然一体。从功能上除却连接湖岸与白提,断桥本身更是一种艺术。
??一直猜想这桥为什么叫“断桥”,按中国人的传统习惯,这种叫法颇有些不吉。带着这个疑问,翻阅了一些资料,原来断桥名称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在宋朝叫宝石桥,到元朝叫段家桥,“断”就是“段”,是在相传中用了谐音。元代诗人杨维祯有诗为证,“下马题诗岳王寺,解貂沽酒段家桥”,此一说。又一说是从前因为从孤山通过来的白提到此而断,是这座桥把白堤和湖岸连接了起来,故而此桥被叫着“断桥”。按常理,前一种说法的历史可靠性大于后一说法,可是我倒赞赏后一种说法,因为它可以激发旅游者的想象,假如:没有这座桥,白堤与这西湖岸就是断开的,假如是断开的,那传说中的许仙与白娘子又怎么能在这断桥上相会呢。
??在中国邮票史上,同一事物两上邮票的不多,而这断桥就得如此殊荣,《杭州西湖》断桥上了邮票,叫《断桥残雪》,在民间传说《许仙与白娘子》邮票中,又有了许仙与白娘子的《断桥相会》。
??断桥,作为西湖上连接两处的一座极平常的桥,人们赋予其如此多的传说故事,又通过这些传说故事,提出了桥的文化内涵,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