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优质范文

我的家

发布时间:2024-03-10 06:19:01 查看人数:92

我的家

我的家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742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2分钟,共有108位用户关注,49人点赞!

忙碌中的驿站,风雨中的港湾。我的家也是这样一个和睦与温暖的地方。

我爱我的家,也真想好好儿夸夸它。为啥?就为那别具一格的固定节目“新闻讨论30分”!

傍晚7:30分,当我和爸爸妈妈看完“新闻联播”节目后,讨论大会正式开始了。从7:30到8:00我们都会针对新闻中播放的大事儿亮观点,摆看法,提建议。短短的30分钟里我们引经据典、口若悬河。因此,无论您谈“美伊战”还是“非典病”,我都能滔滔不绝的来上一段儿。现在,同学们都夸我是“新闻小灵通”呢!

光谈还不够,我还买了一个漂亮的笔记本,和爸爸妈妈一起整理出了“世界大事风云录”。把每天听到、看到的世界或国家的大事全都分门别类的记在“风云录”上。翻开扉页,“和平展望”、“环保之行”、“身边点滴”等板块一一映入眼帘。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大事也许早已被人们渐渐忘却,可我家的“风云录”上却永远能留下这些事情的始末足迹,成为历史的见证。

现在,我家的“风云录”已经记了厚厚的一大本了,上面也不再仅仅是些文字,还有配套的图片,和我写的点评。瞧!这张图片上的白衣天使还扬着笑脸接受记者的采访呢!旁边的报道告诉我们:他叫何颖竹,是我市胸科医院在抗击非典一线的一位勇士。为此,我满怀敬佩地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用你我的心/用你我的情/结成温暖的世界/结成人类的同心/有赤诚的心能让风住雨停/无畏的情能让尘埃荡尽/共同搀扶走过的这段路程/泥泞中写下爱和永恒

一周结束,我和爸爸妈妈还要举行一个“总结会”,把大家所记下的新闻做一个回顾,并分析小结出这些新闻的利与弊等等。然后我们会选出其中得意之作寄给报社的叔叔阿姨,肯请他们的指点和帮助。

我的家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0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53位用户关注,43人点赞!

我的家乡在鄂州市一个偏远的小镇里,叫莲花吴。那儿山清水秀,地灵人杰,十分美丽。

家乡的南面是连绵不断的群山,这些山一座连着一座,就好像许多小朋友手牵着手做游戏,显得亲密无间,谁也不想离开谁。它们好像在告诉人们要团结起来。每次到了春天,连绵起伏的群山里的映山红就会开放,十分美丽。

映山红又名杜鹃,泛指各种红色的杜鹃花。其实杜鹃花不是只有红色的。杜鹃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正如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写得非常好:“闲折二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是西施,其蓉芍药嫫母。”“回看桃季都无色,映得芙蓉不是花。”山上的映山红开后,远远望过去,宛如一片火红的朝霞。凑进去一闻,哇!好香啊!一股淡淡的百合香沁人心脾的散发着,它仿佛知道人们为它而陶醉,所以香气扑鼻而来……

大山前面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它们唱着动听的歌曲,欢快地穿过山林,好像永远不知疲倦。溪边有数不清的野花,在溪水的滋润下显得格外精神,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的美丽。

我的家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91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48位用户关注,53人点赞!

我爱我的家

家,人们通常都以为只是一个居住的地方。但我认为,家是父母用慈爱的伞为子女撑起的一方晴空;是每个人成长的避风港。实际上家就是温暖的代名词。

我爱我的家,那是因为家中有爸爸妈妈的保护和关怀。记得有一次,放学了,我刚想回家,可六月的天好象孩子的脸一样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朗的天空,此时已经蒙上了一层阴影。忽然,一道闪电划过了天空,雷声也一个接着一个的打了起来。接着下起了大雨。我发愁了!爸爸工作忙,有时甚至住在公司,外婆家又远,妈妈又生病了,这可怎么回家呀!看着同学一个一个被父母接走,我好似热锅上的蚂蚁,更加焦急不安。我只好在学校门口等着。这时,我看到一辆黑车向学校开来,我仔细一看,原来是爸爸的车,我激动的冲出了校门,这时,从车中走出两个熟悉的身影-??爸爸、妈妈,我快哭了,一下子扑到爸爸妈妈的怀里。爸爸妈妈把我带到了车,妈妈说:“女儿,对不起,爸妈接你晚了,你一定冻着了吧!”说着,将她的衣服披到了我的身上,这时,我看到妈妈的脸上布满了血丝。我开始后悔,我开始埋怨我自己,为什么这么不争气,都这么大了还不自己回家。

我爱我的家,那是因为家中一家五口的欢乐笑声。记得爸爸不忙的时候,那家里可热闹了!爸爸做在客厅的电视旁看nba,而我却要爸爸换到少儿频道,于是抢过了爸爸手中的遥控器,换到了少儿频道,而这时正是投篮的那一瞬间,爸爸都气坏了。看着爸爸生气的样子,我津津有味的看起了动画片,而爸爸好象也学会了我的那一招,正当我看到小樱收服塔骆牌的那一瞬间,爸爸将遥控器夺过,迅速的换到了体育频道,而这时火箭队的队员齐心协力,最后以两分赢得了比赛的胜利。爸爸象小孩子一样从沙发上跳了起来,连声叫到:“好,漂亮!”看到这,我气级了,跑到正在干家务的妈妈身边撒娇,妈妈说:“让女儿看,快换台!”而爸爸却理直气壮的说:“我工作忙,好久没回来看电视,你们天天在家看,让我看看也没什么!”“妈,我想看!”妈妈听了这话,放下了手中的活,抱着我家的两只小狗,做到了沙发上,一把抢过遥控器,换到拉少儿频道,爸爸只好跟着我和妈妈看动画片。

我爱我的家,更爱我的爸爸妈妈,生活在这个家中,我感到幸福和快乐。

我的家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4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60位用户关注,24人点赞!

家是忙碌中的驿站,风雨中的港湾,迷茫时的明灯,无助时的希望……

我就有一个这样温暖、快乐、让我依靠的家。

我爱我的家——温暖的家

爸爸妈妈对我百般的疼爱,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家中的温暖。每逢放学回来,推开门便看到的是妈妈正忙着在厨房为我做着可口的饭菜,吃饭时,桌上全是妈妈为我准备的营养晚餐,吃着妈妈可口又充满爱意的菜,我的心里甜滋滋的。吃过饭后,妈妈是在厨房里为我准备热牛奶而爸爸则是坐在我的一旁,陪我学习,当遇到不会的题时,爸爸便会耐心地给我讲解,

这样的家很温暖,让我的每一天都充满爱。

我爱我的家——快乐的家

在我家里,总是充满了祥和的气氛,我们一家三口总是和睦相处。爸爸妈妈的感情非常好,几乎不吵架。我们家最high的时候是每周六的晚上七点半,因为在那个时候,我们家会举办各种节目,比如说:“爱拼才会赢”“卡拉我ok”“我的showtime”等等。那个时候我们各展才艺,各自拿出看家本领,俗话说的好啊:赛场无父女。我们这个赛场没有家人,只有对手。比完赛后,我们还会互相鼓励,指出不足。这样的家很快乐,让我的烦恼都散尽了。

我爱我的家——让我依靠的家

每当我在外面遇到困难或委屈;是爸爸妈妈帮助我排解困难,听我诉说心里的苦闷,是他们教会了我如何面对生活,面对事实;是他们教我懂得了人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一个人要懂得面对生活的挑战与考验。“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这样的家很好,让我无助的时候找到依靠。

我的家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72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57位用户关注,40人点赞!

当家的,就是一家之主,是“说了算的”。可你知道我姥姥家的“当家的”是谁吗?你一定会以为是我的姥姥或姥爷,我原先也这么以为,但是,我现在是越来越看出来,我们这个大家的“当家的”,就是那个“说了算的”是我那刚满4岁的小表弟!

你还别不信,我现在就说给你听。

我的小弟,是我姥姥的孙子,舅舅的儿子,刚过完4岁生日不久。长的白白净净的,挺着一个“将军肚”,一看就是营养过剩。小弟在我的爸爸和大姨夫心目中是个顶级的“神童”。由于小弟识字很多,看到电视里的一些字都会念(其他的我倒没看出什么聪明),爸爸经常说:“把他好好培养一定是个人材。”于是小弟在长辈们心目中便很有“地位”。在姥姥家也是个“小当家的”。

就比如说前几天吧,电视里有一个关于北京奥运会的新闻,大家都在聚精会神的看着。突然,小弟说:“我要看vcd!”新闻还没看完,大家也没理他。小弟一看自己这个“当家的”受了冷落,立刻把声音提高了八度:“我要看vcd嘛!!”于是所有人都开始为“当家的”忙活起来,vcd开始播放军歌,因为只有这一张光盘。小弟根本不爱听,去别的屋玩去了。姥爷又换回了新闻。我们刚看了一会,小弟出来时,看见又是新闻,马上又哭又闹。舅舅赶忙换回vcd,小弟才破涕为笑,又跑去玩了,其实他根本不听这军歌。

再说说今年春节吧。我们一大家子都在看春节联欢晚会。小弟看不太懂,也不愿意看,非吵着要看少儿频道。舅舅耐心的劝他:“儿子呀,大家都在看这个呢,不能依你的性子看别的。”小弟一听不乐意了,一屁股坐在地上,两条腿一伸,眼皮耷拉着,一副受了老大委屈的样子。舅舅看了小弟一眼,换了频道,然后哄着小弟:“好了好了,这回是少儿频道了,快起来看吧!!”小弟这才站起来看电视。我正看小品呢,结果又被播走了,我气的转身就走。表姐也“切”了一声,躺到床上去了。唉!这“当家的”一句口令,比的上好几个人呐!

我的家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96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20位用户关注,39人点赞!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景象

谁说出塞曲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里闪着金光

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

像那黄河岸阴山旁

英雄骑马壮

骑马荣归故乡

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台湾诗人席慕蓉,在1989年的夏天,圆了她多年的回乡梦。当这位写了几十年乡愁诗文的女诗人,在内蒙古与河北交界处,远远地看见穿着鲜艳蒙古袍的亲戚端着垫着哈达的银碗向她走来时,心潮起伏,深切感受到来自家乡对她的爱。原来这是席慕蓉未曾谋面的侄子,按照蒙古人接待贵客的习惯,从几百里之外的家乡赶来,在草原的入口处,在等候着她这个来自远方的尊贵客人。

按照蒙古人的习惯,席慕蓉的侄子先给席慕蓉敬的是草原上的牛奶。席慕蓉先用双手捧碗,再用右手无名指触及碗中的牛奶,随后微微举起右手,用无名指向前弹指三下,敬了天地和祖先,然后喝下了第一碗故乡的牛奶。接着,席慕蓉的侄子在银碗里盛满了从故乡带来的草原白酒,又托在哈达的上面端了上来。席慕蓉还是双手捧碗,再用右手无名指点了点碗里的白酒,又一次微微举起右手,用无名指向前弹指三下,敬了天地和祖先,干下了银碗里的白酒。此时,第一次尝到家乡白酒的席慕蓉,从酒香中找到了回家的感觉,感到令她魂牵梦萦的“父亲的家乡,母亲的河”,正在敞开胸怀静候着她。

因为路很长,经过几个小时的行驶,席慕蓉按照事先安排的行程,在旗的招待所住下。她父亲年轻时的伙伴们和家族的亲戚们都赶来了。酒席上,那些已经上了年纪的老人们端起酒杯后,在解释与席慕蓉家的亲戚关系、回忆与她父亲当年的手足情谊的时候,不时语言哽咽、潸然泪下。接草原姑娘回家的酒席,让人们联想了过去的欢乐、悲伤、离别和漫漫的月下思念。“孩子,叔叔、伯伯接你回家!”老人们说着颤巍巍地端起酒杯跟席慕蓉碰杯,然后都一饮而尽。眼前不相识的这些蒙古老人动情的语言和饮酒时的痛快淋漓,深深地感染了从海峡彼岸第一次踏上家乡土地的席慕蓉。她在给每一位前来接她的老人敬酒的时候,自己也频频干杯,她的心深深地融化在故乡浓浓的酒香和殷殷的亲情里。仿佛她的家乡蒙古高原赋予了她千杯不醉的酒量和心态。

我的家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76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5分钟,共有273位用户关注,25人点赞!

“我几时说得上,我又不在马背上悬个酒囊。”

这是云南省通海县诗人苏大客专门为居住在凤凰山下的蒙古族写的长篇叙事诗《涅的民族》的题记。在诗前的说明里,他写道――这是一个马背驮来的民族,从游牧到征战,其后裔在西南一隅经历军垦、拓边、网渔、农耕等变迁,生存繁衍,洗涤煎熬、挣扎嬗变。时至今日,不仅仅是个奇迹那么简单――这是一个涅的民族,我们没有理由不进行关注,因为关注它就是关注苦难本身。

涅的民族

云南的世居民族,都是古代越人、濮人、氐羌的后裔,唯有一个例外,是蒙古族。“一只凤凰如何将自己复制成另一只凤凰,其过程必定单纯而复杂。”诗人苏大客在《涅的民族》里说。对于生活在兴蒙的蒙古族来说,这个复制的过程岂止是单纯而复杂,旁观者无法体会这种凤凰涅的痛苦。

吾家籍蒙古,世远年久矣。落籍云南的这一支蒙古族有着久远而独特的历史沉淀。

据《兴蒙乡乡志》记载,云南蒙古族是从元初开始进入云南地区的。元宪宗二年(公元1252年)忽必烈领兵征大理。忽必烈大军分兵三路前进,先后进入丽江地区,12月15日攻下大理城,结束大理国的统治。这是历史上大量的蒙古族第一次进入云南。随着蒙古族在云南统治的建立,蒙古人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云南的就更多了。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王朝派傅友德、蓝玉、沐英率30万大军征云南,元梁王把西拉瓦尔从昆明逃到晋宁自杀,宣告了元朝在云南的统治结束。第二年,蓝玉遣宣德侯金朝兴率兵取临安路,镇守临安路门户曲陀关的旃檀元帅与元右丞海牙和兵在普舍(今玉溪)与明军激战,元军大败,驻守各地的蒙古军多数遇难,幸存者融入其他民族。驻守杞麓山的蒙古军后勤部队因以垦田植稻为主,被视为土著人而幸免于难。这批人就是今天集中在云南通海兴蒙乡的蒙古族,繁衍生息到现在。

从最初时候以征服者的身份进入,到后来成为被统治者,这中间的角色转换,一定是个很精彩的故事。

岁月流逝,这些马背上驰骋万里、弯弓射大雕的骑士后代,在这片有山有水有树的高原上,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变成了渔民和农民。与云南众多民族一起,在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相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具有云南蒙古族特色的民俗风情。现在只能在妇女的服饰和残留的只言片语中,勉强嗅到一点草原的气息。他们像断线的风筝,飘到了一片完全陌生的红土地上,历经种种艰难困苦,成为了这片山水的主人,过上与祖先截然不同的生活。

有时候,我会把定居在通海的这一支蒙古族想象成一个人,一个远离了家乡外出谋生的人,这750年的经历当然是很厚实的。

吾家籍蒙古世远年久矣

20世纪70年代之前。当时所属的河西县的县志上清楚记载:

“今河西下渔村(今兴蒙乡)居住的水边民族,自称为蒙古族,是否为蒙古族,待请后人考证。”

这一行字深深地剌痛了兴蒙人的心,引用《云南蒙古族简史》的作者杜玉亭专家的话说:

“这显然是一种历史的不公正”。兴蒙乡三圣宫的《敕授宣慰司总管始祖公讳阿喇帖木耳蒙古右旃墓志》上有“吾家籍原蒙古,随大元人中国,官于陕西西安府长安县,于至正二十年始祖公讳阿喇帖木耳蒙古左旃奉命平滇。任宣慰司总管”的记载。兴蒙乡三圣宫所存的下村《以垂永久碑》也谈到:

“盖闻本村原籍蒙古,自元时随旃元帅莅任滇南,镇守曲陀关,流落河西东门外土住”。

后来,内蒙古自治区的丹碧、哈西、林色、朝格柱4位蒙古语文教授到兴蒙乡考察,并写成了《云南蒙古族调查报告》。这份报告证实了在云南蒙古族人的语言中,至今仍有20%和内蒙古蒙古族的语言相同。

“每一次内蒙古那边来人看我们,都会有人流眼泪。”采访中,杨必富老人告诉我。至此,至今仍立在凤凰山上那块记有“吾家籍蒙古,自蒙古入滇,居河西下渔村住,世远年久矣!的墓碑不再孤独。这群被历史遗落在云南红土高原、再也回不去草原的蒙古族人的身份得到了公认。

鸿雁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来时的方向,就像杨必富老人说的那样:

“虽然是回不去了,但是总算找着了根。”

如今,每一年的农历六月二十日,是兴蒙蒙古族人的忆祖节。届时,全乡群众都身穿节日盛装,纷纷到三圣宫的“成吉思汗、蒙哥、忽必烈”三位蒙古族祖先的神像面前,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聆听长者讲述那悠远的迁徙史,那坚强的生存发展史,以此来见证兴蒙蒙古族人终于能够走到今天,过上美好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从马背到牛背的距离

元朝以后,留在通海的蒙古人口已无军饷可供,只能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但是,当地没有北方广阔的草原可供放牧,因此,蒙古人传统的牧民生活不得不改变。为了生存下去,当地的蒙古族改为捕鱼为生,由牧民变成了渔民。可以说,蒙古族是杞麓湖西畔的开发者。

杞麓湖有“石头山畔的湖”之意,位于湖边海东村附近的“渔夫堆”,据说就是蒙古族先民撒网捕鱼的地方。由于杞麓湖的水位下降,蒙古族的先民失去了捕鱼为生的环境,只好又另寻出路。杞麓湖的湖水退后,岸边的沼泽地里长满了芦苇,蒙古族先民又在这里围湖造田。他们和大自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先用木棍打桩,并在桩上编上柳条把沼泽地圈围起来,然后把从湖里捞的海泥和从陆上取的土填到里边,成为田地。蒙古族先民先后围湖造田数千亩,在这些田地上种植庄稼,又从渔民变成了农民。

这些从草原打马而来的蒙古族人已经完成了外在的彻底的蜕变,成为了云南红土高原上的农民。到今天,谁也无法丈量这段从马背到牛背之间的距离。这段距离跨越的不仅是700多年的时空变化,更跨越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体系,在700多年的跨越中,这些蒙古族人经历了怎样的疼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让人感动的是,在经历历史、文化等要素的蜕变中,兴蒙蒙古族人唯一没变的,就是他们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蒙古人。他们从喉咙里嘶哑着喊出的仍然是:“我们是成吉思汗的子孙!”

最难忘的是那一缕乡愁

几乎所有到过兴蒙乡的人都要被当地人介绍到三圣宫去参观。三圣宫里祭拜的是成吉思汗、忽必烈、蒙哥。

据《兴蒙乡乡志》介绍,三圣宫是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白阁寺后山辟地建成,建筑结构为土木结构,红瓦红墙,正殿塑着关公泥像,起名为白阁寺关圣殿。在中,关圣宫的泥像被毁,到1985年,三圣宫换了主人,蒙古族3位伟人的塑像进入了三圣宫,从此三圣宫成为了兴蒙蒙古族人心目中最重要的地方。

留在兴蒙乡的蒙古族人共有11个 姓,目前在兴蒙乡共有11个祠堂,其中中村的普家祠堂是保存较好的祠堂。兴蒙的祠堂建设要追溯到明朝的时候,那时兴蒙蒙古族人就有了祭祖的习俗。到了清代,11个姓氏的家族都建立了宗祠,每年的春、秋两季,各家都在祠堂里进行祭拜祖先的活动,这种活动到民国时期尤为盛行。期间,祭祖活动被禁止,祠堂里的很多东西也被毁掉。1978年后,有村民又开始偷偷地搞祭拜。1985年,为了将祭祖活动由地下引入正轨,一些从外面回乡的老干部开始着手这项工作,他们把关圣殿改为“三圣宫”,在宫内塑了成吉思汗、忽必烈、蒙哥的塑像,把农历的六月二十改为纪念蒙古族人入滇的节日――忆祖节。

兴蒙乡的祠堂建设引起很多专家的关注。祭拜祖先是很多民族都有的仪式,但是兴蒙蒙古族人对于祖先的这种祭拜却是周边民族少有的。有专家认为,

“这是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形成的。这个远离家乡,再也回不去草原的民族在建祠堂的背后,隐藏着一种精神力量。祠堂承载着岁月的沧桑和更改,体现在祠堂建筑里的不仅是家族的祭祀和聚会,更重要的是对祖先的追忆。他们这么多年仍然坚持自己是蒙古族,这与祠堂的建设和祭祀活动有着重要的关系,让他们在历史复杂的变化中保留了对蒙古族身份的认同。”

祠堂成了兴蒙蒙古族人对民族情感有力的证明,只要祠堂在,就意味着他们还没有忘记祖先。

游牧生活的记忆

从三圣宫下来,一群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欢呼雀跃迎面走来,把我从厚重的历史中惊醒。巷子中不时有穿着“三叠水”服饰的妇女走过,那鲜艳的色彩不断隐入巷子两边的红墙中。

我们来到了专做民族服饰的奎丽家中,她母亲华美仙曾以精湛的裁剪技术获得云南省首届民族民间艺人称号。奎丽向我们展示并介绍了他们的服饰,这是一种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既不同于云南其他少数民族,也有别于蒙古族的独特服饰,服饰色彩鲜艳、长短相间,当地人称作为“三叠水”。

我问奎丽,这样一件衣服要值多少钱?奎丽说,要值两三百吧。这就是我们兴蒙蒙古族人穿的最典型的服装,她郑重地补充了一句。说这句话的时候,奎丽也许会想起了他们的祖先,曾经唱着牧歌驰骋在蒙古草原上,可以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

我问她,你们还说蒙古族语言吗?说呀!她很干脆地回答,但是我们的蒙语和内蒙古那边的已经大不一样了。我们说的是云贵高原上兴蒙“咔卓语”,她笑。

“咔卓语”是这里的蒙古族人民在和各民族的交流中产生的新语言,“咔卓语”是傈僳、哈尼、彝、汉、蒙五种语言的综合体。“咔卓语”,仅在兴蒙乡的五千多名蒙古族中通用。

岁月流逝,这些马背上驰骋万里、弯弓射大雕的骑士后代,在这片有山有水有树的高原上,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变成了渔民和农民。现在只能在妇女的服饰和残留的只言片语中,勉强嗅到一点草原的气息。

草原在哪里?

“你长得很像蒙古族人。”我说。奎丽不高兴地说:

“什么像蒙古族人?我就是蒙古族人。”

草原在哪里?这是生活在兴蒙乡的蒙古族人心中都难释怀的情结。站在兴蒙乡政府所在地看,凤凰山展翅欲飞。兴蒙白阁村口立有一块纪念碑,碑文记载着白阁村蒙古族的来历,纪念碑后写着二十个烫金大字:“南陲开边苦,滇域埋忠骨,驰骋七百载,北眷草原土。”

白阁村距离草原千万里,而这里的蒙古族对自己故乡的思念,由此可见一斑。在纪念碑顶,塑有骏马一匹,昂首奔腾仰望北方。骏马朝北,再次代表了他们对北方草原的思念。和凤凰山相守的是750多年前南征到此后再也没有回到家园的草原苍鹰,他们世代在凤凰山下繁衍生息。凤凰山不仅是他们身后的靠山,那也是他们最后的归宿。“我们这儿的蒙古族人去世后都埋在凤凰山上,在这座山上没有外族的坟头。”杨必富老人说。在远离草原的群山之中,一群蒙古人守着这座山,守着祖辈,从未离开。

黄昏,金色的阳光撒在村庄里,天空蓝得似乎一吹就会破,我在公路上仰头看,凤凰山上的坟墓很多,多到离得很远就可以看见密密麻麻的墓碑。凤凰山下面的村庄静谧、祥和。这一幅生死相守的画面让人有种要窒息的疼痛。

杨必富老人告诉我,蒙古族老人去世以后,用白布给老人抹身,在老人下葬后,用火烧掉白布,有时候白布会出现类似于草原或者蒙古包的图案。这就说明死者已魂归草原。在出殡时,要用纸扎成一个蒙古包,表示死者在阴间可以住上蒙古包了。凤凰山上所有的坟墓都面向北方,说是这样,死后逝者可以魂归草原。

这座凤凰山下的蒙古族人经历了750多年的涅之变,那片遥远的草原依旧藏在心里。

有专家感慨说,这一批人在一种完全不同于草原文化的高原农耕文化的文化体系中生存并发展,对于这个群体而言,能把蒙古族的特色保持到现在这样一个程度,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我终于明白了“血脉”这两个字的深刻内涵。

“草原在哪里,草原在哪里,草原就在我的心里……”优美的歌声飘扬在南方温暖祥和的村庄上空。

就像歌里唱的那样,草原就在兴蒙蒙古族人的灵魂里。

灵魂中的声音

我曾经试图要去描述这个民族的成长和他们在蜕变中所经历的疼痛和收获,但是到现在我突然明白,我还是在他们的生活之外,对于他们曾经经历的一切,我还是没能感受那种刻骨铭心的东西,我只是一个旁观者。

兴蒙,这是一个怎样的蒙古族人的世界呢?小到一个村落,大到一个民族。从牧民到渔民,又到农民,直到今天这个祥和安宁的村落,他们始终没有放弃的是什么呢?是一种执着,一种热爱,以及一种对自我生存把握的权利?还是人类亘古自有的一种梦想?

坐在这些其实已经“云南味”十足的农户家里,与他们交谈着,却总是免不了想用心捕捉某种与草原有关的气息。700多年过去了,这些远离了大草原的蒙古人,与他们远方的同胞已有很大的差异,但他们牢牢记住了他们的祖籍在蒙古草原,他们的祖先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1976年,当第一批内蒙的学者到这里调查时,人们惊异地发现目不识丁的老人们居然能那样清晰地讲述几百年前元朝的历史、元朝的先人以及元朝的遗迹,对故土的思念之情令人潸然泪下。

在历史的长河中,元朝统治中国的历史只是短暂的瞬间,对于蒙古族本土的人们说来,之后经历的社会变迁对其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有限的。但是,对于被这段历史抛到遥远的异乡的人们来说,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这段历史是他们生活的重大转折,各种碑文都是对这段历史的铭记。因此,无论他们的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在异民族文化的冲击下,他们的文化传统怎样地更新和发展,都有一个根本的中心是不变的,那就是对祖先的追思和对故土深深的怀恋之情。

黄昏的时候,我即将离开叫兴蒙的这个村落。天上不时有鸽子飞来,一个小女孩正从巷子里跑过,她纷飞的头发,刹那间在我的镜头里定格。另一条巷子里,传来欢快的笑声,几个骑着自行车放学归来的孩子,正在相互追逐。

我忽然就想,这些降落在云贵高原上的蒙古族后裔,这些依然有着一些蒙古族名字的小孩,他们是否还会梦见一匹灵魂中的奔马时常在嘶鸣?他们能够在冥冥中听见那种声音吗?像大风吹过原野,像原野一直在仰望着蓝天。

“我从草原来,我从草原来,草原那边花正开。我从草原来,我从草原来,草原那边花如海。织女星升起时候。小马驹嘬着母奶……”奎丽唱歌的声音很尖,似乎要穿破自己的喉咙,并带着浓重的云南口音,她微微扬起头的那一瞬间泪湿脸颊。作为旁观者,我看见了那些令我感动的瞬间。他们对于草原的那种向往,对于草原的眷恋,对于内蒙古的那种寄托。有时候我甚至想这种情感会不会有些自做多情,但是这对于他们真的无所谓,他们坚持的就是几百年都没有丢弃的思乡情结。

有了这种精神,在哪儿生存又有什么区别呢?即便是隔了几百年又能怎么样呢?兴蒙蒙古族人很喜欢《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我知道,他们唱这首歌时,百转千回,柔肠寸断。

旅游攻略

交通

兴蒙乡位于云南通海县,是云南唯一的蒙古族聚居乡,距省会昆明129公里,距玉溪39公里,距县城11公里,交通便捷。可先从昆明走高速到玉溪,约一个多小时路程,再从玉溪到兴蒙。

住宿

兴蒙的旅游配套设施相对较差,建议住在玉溪或通海城内,如红塔大酒店(四星级)、中玉酒店(四星级)、玉溪宾馆等。

美食

当地蒙古族的美食别具风味,以太极鳝鱼、小烧鸭为当家菜。太极鳝鱼已有一两百年的历史了,是当地招待客人的上等菜肴,几乎每一家都会做,因鳝鱼在锅里卷成了太极图案而得名。小烧鸭是兴蒙乡蒙古族群众根据本民族的生活习惯创造出来的一道风味美食,吃起来香甜鲜嫩,颇受人们欢迎。

特别提示

我的家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0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31位用户关注,59人点赞!

我的家乡后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她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富饶的土地和勤劳的各族人民。

十几年前,这里还是黄沙漫漫,交通闭塞的地方,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农民拉长了与外界的距离,当时唯一的交通工具是又苯又慢的牛车。党的开放政策使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公路铁路四处延伸,纵横交错,长途客车,火车昼夜不停地奔驰。特别是崭新而漂亮的“子弹头”列车在铁路上穿梭,更成为这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后旗的破落景象不见了,呈现在眼前的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丽景象,一条条纵贯东西南北的交通要道成为连接外地的纽带,扩大了我们的生存空间,漫漫长夜,明亮的路灯照亮着人们前进的路,具备现代化的新型住宅小区已经建立起来了,更大的规模建筑正在建设之中,为了满足人民精神生活的需要,朝阳广场的建成添补了这一空缺,音乐喷泉的多种变化方式,在我区也是屈指可数的,在激光灯下的映射下,在天空中星星的点缀下,人们贪婪地呼吸着这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

喜欢内蒙,是从哇哇落地时开始,爱上内蒙,是从学会走路时开始,离不开内蒙,是从以前到现在直至以后,生就内蒙人,长就内蒙骨,成就内蒙汉,就是内蒙情

喜欢内蒙古辽阔的草原,豪爽的人民,醇香的烈酒,悠长的牧歌,温馨的蒙古包,飘香的手把肉,成群的牛羊,矫健的骏马,湛蓝的天空,彤红的落日……

我们内蒙古人既有祝酒歌的豪爽,马背上的英姿,又有敖包相会的温情,篝火边的浪漫

我的家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7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179位用户关注,56人点赞!

泰州市实验小学小四五班

我 的 故 乡

钟伟成

泰州市实验小学小四五班

我的故乡在内蒙古自治区,它位于我国北部边疆,与蒙古和俄罗斯两国相连,这里有山地、高原、平原,几乎包揽了全国的地质特征。这里的平原既有干旱的沙漠,又有一望无垠的草原。古人用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描写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蒙古族人民世世代代都生活在大草原上,人们称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马头琴、马奶酒和蒙古包是那里独特的牧区文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蒙古族人民的英雄,他的陵墓就建在区内的鄂尔多斯高原上。我们很多人都听说过“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她“出塞”的目的地就是内蒙古,至今人们仍赞赏她为蒙汉世代友好所作的贡献。

内蒙古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野生动物也非常多,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鹅喉羚、黄羊,还有斑头雁、三河马、呼伦湖鱼、驯鹿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呈几字形穿过内蒙古。

我的家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21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288位用户关注,57人点赞!

一﹑当前内蒙古自治区收入分配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财富的不断累积,内蒙古自治区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但受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收入分配领域中仍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收入分配差距仍在不断的扩大。

(一)内蒙古居民收入总体上呈稳步增长

(二)内蒙古居民收入分配不均衡

1、城乡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大

表12006-2010年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比较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a 10358 12378 14433 15849 17592

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b 3342 3953 4656 5530 6193

a/b 3.10 3.13 3.10 2.87 2.87

资料来源:《2010年内蒙古统计年鉴》

从表1我们能看出,现今我区的城乡收入差距虽没有明显扩大的趋势,但是仍然是比较大的。这说明,我区的城乡发展仍然是不平衡的。

2、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明显

表2内蒙古自治区垄断行业全部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单位:万元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金融业 24889 30214 31497 33217 34108

交通运输和邮政业 22688 26330 28945 30131 31304

电力、燃气的生产和供应业 33022 36806 38682 39562 40195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26139 26540 28463 31347 32396

全区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 18469 21884 26114 33564 34500

资料来源:2010年内蒙古统计数据

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我区的行业差距不断变大的主要原因就是垄断行业的存在。

3、内蒙古地区间收入分配不均衡

从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区域性发展自主机制的影响下,内蒙古就出现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

二、内蒙古自治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必须承认收入差距扩大有一定的合理性。从内蒙古自治区的实际看,影响收入分配变动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复杂因素造成的。

(一)城乡二元体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明显

内蒙古居民收入差距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历史上就长期存在,并不是近期才产生的。城乡收入差距与城乡二元体制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税收制度的不健全

一方面,个人起征点偏低,使多数人税负过重,收入减少。另一方面,高收入群体税负又过轻,加之逃税、避税,对其收入并没有影响。这样的税收制度并不能调节收入,反而进一步扩大了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

(三)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的社会保障水平还比较低,面还比较窄。城市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部分大型集体所有制职工能享受到社会保障,而私营企业、乡镇企业、个体户等自由职业者却很少享受。每年个人缴纳社会保障的金额又太高,许多人交不起。农村低保水平也很低,而且新农合还没有完全覆盖,且医疗补助比较低。

(四)垄断行业是加大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电力、石油、电信、金融、运输、烟草、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无偿地占有国有资源收益,导致收入的初次分配格局。

三、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内蒙古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内蒙古作为少数民族聚居区,收入差距尤为明显,并且对本地的和谐发展以及经济改革都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要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一)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高内蒙古居民收入

在内蒙古的收入分配结构中,政府和企业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偏高,而居民收入占比偏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1、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实施保护劳动者利益的分配政策,使劳动者的付出和报酬收入相对称,提高劳动报酬在内蒙古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比重,并使其处于主导地位。

2、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行业垄断问题一直都是制约内蒙古甚至我国经济发展,加大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面对这一问题必须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第一,要实行政企分开。第二,加强宏观调控,改善因行业之间的差异而导致职工之间收入差距扩大和贫富悬殊的现状。第三,建立“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垄断行业监督体系。第四,健全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体制,加强对垄断行业的工资监管,深化事业单位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二)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缩小内蒙古城乡差距

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也一直朝着这个方向所努力着,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总体上还是不很健全,所以要求继续大力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一:完善土地征用制度,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第二:逐步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缩小城乡差距

(三)完善税收体系,增强政府调控能力

首先,要积极推进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建立公平的税负机制。

其次,要营造和谐的税收环境。

最后,要使税收制度公开透明,接受百姓的监督。

(四)深化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首先,要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逐步建成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其次,要提高各项保险的待遇。在切实做好企业养老金调标工作的同时,适当提高医保筹资水平和政府对医疗保险的补贴标准。积极推进医疗费用门诊统筹,逐步缩小城镇职工、居民和新农合三项制度医疗费报销比例的差距。

最后,要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五)增加就业机会,有效提高就业率

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是促进内蒙古群众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有效手段。

第一,要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农牧民就业转移的援助工作,努力解决城乡重点人群的就业得以实现。

第二,要强化就业培训、就业服务的举措。就业培训可以提高求职者的技能,提高就业率。

第三,要加大对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等就业容量较大的行业和领域的支持力度,制定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就业容量大的行业加快发展。

我的家

忙碌中的驿站,风雨中的港湾。我的家也是这样一个和睦与温暖的地方。 我爱我的家,也真想好好儿夸夸它。为啥?就为那别具一格的固定节目新闻讨论30分! 傍晚7:30分,当我和爸爸妈妈看完新闻联播节目后,讨论大会正式开始了。从7:30到8:00我们都会针对新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我信息

  • 我懂得了珍惜时间
  • 我懂得了珍惜时间93人关注

    珍惜,它不是一种立体,更不是一种液体,它是人们不经意的一瞬间来到人们身边的。 珍惜是什么?珍惜是湛蓝天空中太阳刚出来时一天的开始,是浩瀚夜空中星星出来时一天的结 ...[更多]

  • 我的家
  • 我的家92人关注

    忙碌中的驿站,风雨中的港湾。我的家也是这样一个和睦与温暖的地方。 我爱我的家,也真想好好儿夸夸它。为啥?就为那别具一格的固定节目新闻讨论30分! 傍晚7:30分,当我 ...[更多]

  • 快乐的我
  • 快乐的我58人关注

    我,散发头,小方脸,大眼睛,一个挺神气、挺精神而又不失聪慧和稳重的孩子。 我很快乐,因为我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孩子。无论是在县城与同楼的小孩相处,还是会老家与左邻右舍 ...[更多]

  • 假如我是班长
  • 假如我是班长57人关注

    其实,每当假期来临前,学校都会给每一位家长发出一封信,信中一一列出假期注意事项,但是收效甚微,往往流于形式。这件事告诉我一个道理,无论教育工作者的出发点多么好,如果 ...[更多]

  • 我的小房间
  • 我的小房间49人关注

    我的小房间 我有一间小小的房间,很温馨,也很漂亮。 我的床上有一只时尚的美羊羊和咖啡猫。旁边还有许多小小的玩具动物,小鸭子、小狗、小兔子等。每天我放学回来,他 ...[更多]

  • 我的眼泪
  • 我的眼泪38人关注

    ——题记 雨一直下,心思凌乱,指尖微凉。不知该以怎样的方式书写你我之间的传奇,悄然而至的雨砸在心坎上,痛得无法呼吸。 泪,瞬间滑落。 抬头仰望天幕,却沾染了满襟的 ...[更多]

  • 不要离开我
  • 不要离开我37人关注

    ——题记 艳,是我在小荷上认识的一位好友。我们认识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总是很说的来,虽然我们的性格不同,但是我们的友情却很深。艳是大大咧咧的女孩子,和梦是金牌同 ...[更多]

  • 我青春的色彩
  • 我青春的色彩31人关注

    1、青春,简单的两个字,却多么的让人念念不忘,流连忘返,却又让多少孩子痛心欲绝,流尽泪水!让已经长大了的孩子不敢再来一次! 2、青春是短暂的,而这短暂的时间里我们的任务 ...[更多]

  • 团员自我评价
  • 团员自我评价23人关注

    一个团员需要时常进行自我反省和自我鉴定的,因为只有诚实的客观的去看待自身和周围事物,才能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作用与价值。今天小编特地整理了一些安监局团员自我评 ...[更多]

  • 我的日记本
  • 我的日记本15人关注

    上三年级了,要初步接触的作文,写日记是提升作文水平的好方法,我也试着去写,不知不觉中,写日记成了我的习惯。我常常将我每天的快乐,不快乐和隐私写在上面。可是,正因为这 ...[更多]

优质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