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优质范文

吴孟超院士

发布时间:2024-04-18 11:25:02 查看人数:19

吴孟超院士

吴孟超院士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1423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4分钟,共有213位用户关注,50人点赞!

他是中国肝胆外科事业的创始人,中科院院士,我国医学界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第一人,第二军医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创下了一个人完成14000多例肝脏肿瘤切除手术的世界纪录;创下了手术成功率最高、患者术后5年存活率最高的世界纪录。年近90岁的他,仍每天坚持工作在手术台前,凭借“吴氏刀法”的高超医术,心怀对病人的热情,一次次挽救病人的生命。

点评:吴孟超总是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他常对医护人员说,病人生病已经非常不幸了,为了治病他们可能已花光了家里的钱,有的还负债累累。他要求医生用最简单、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为病人治疗。吴孟超手术时,用的和消炎药都是最普通的,缝合创面切口从不用专门的器械,他说:“用器械咔嚓一声1000多元,我用手缝合分文不要。”吴孟超不仅是当今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榜样,也是广大领导干部的好榜样。

大学生采煤班:80后矿工挖出“理想之金”

两个硕士、两个本科、八个大专文凭,年龄最大的不过29岁、年纪最小的才22岁,这样的12人组合有一个集体名称: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六矿大学生采煤班。13项技术改造革新、自创“6532管理法”、累计安全采煤300多万吨、12人产量占全矿总产量的1/3、全国同类条件矿井工效排名第一……成立不到三年的大学生采煤班以一串数字交出了一份优良答卷。这个集体在今年五一劳动节荣获 “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

点评:80后大学生、深入井下挖煤,有人可能一时无法将这两个概念画上等号,但西安科技大学硕士毕业生董刚和他的11位同事却用青春和学识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不俗的业绩。是金子总会发光,不管把它在什么地方,即使是被常人冷落的地方;有志者事竟成,不管投入到三百六十行的哪一行,即使成事的过程艰难曲折,朝着目标努力,最终就能获得成功。

曹国伟:抓住机会打造微博网络平台

美国《时代》周刊评出了2011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100强,新浪ceo曹国伟、facebook ceo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和谷歌ceo拉里・佩奇(larry page)等科技领袖榜上有名。这一刻,新浪与当今世界互联网的两个巨头站在了一起。

点评:曹国伟是中国第一个由cfo成功变成ceo的人,现在他又变成一个真正的创业者。《时代》周刊称,曹国伟在形势并不是十分有利的情况下抓住了机会,推出了新浪微博服务,并将其打造成中国最为开放的网络平台之一。如今,新浪微博用户数量已突破1亿大关。新浪微博用户群包括明星、运动员、学者、艺术家,以及成千上万的普通网民。新浪微博已成为中国最为开放的网络平台之一。

林希虹:全面的能力成就优秀

1984年进入清华大学应用数学系学习,1989年毕业后留学美国。1994年获华盛顿大学生物统计系博士学位。1994年起,她受聘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生物统计系担任助理教授,1999年获得终身教授职位,2002年晋升为正教授,2005年受聘为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统计学终身正教授,现兼任清华大学长江学者和讲席教授。所获荣誉包括spiegelman奖、考普斯总统奖、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杰出成就奖等。

点评:林希虹是优秀清华毕业生。一直以来,她追求的都是一种全面发展的人生状态。还在清华读书时,她就接受了“双肩挑”(一肩挑政治工作担子,一肩挑业务工作担子)的教育理念,在学术研究之外,着重培养自己全面的工作能力。在继续深造的日子里,她也在不断增强自己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和领袖能力等。她认为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学者,全面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年轻人要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要培养沟通能力,因为即便你做得很好,但如果不能使自己的东西让别人接受,也是不行的。”

陈一舟:开启社交网站上市先河

吴孟超院士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68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249位用户关注,60人点赞!

8月23日,因故意杀人一审被判死缓的李昌奎,在云南高院二审改判死刑。 李昌奎案件中受害者王家飞姐弟的双亲。

闭庭不到一个小时,被害人王家飞家人电话不断。这些电话多是有类似申诉情节的“苦主”打来。高院再审当天,云南昭通中院门口聚集了数十位与李昌奎案类似的命案被害人家属,他们打着标语,高举被害人遗像,甚至抬出像,高呼死缓判决不公,要求杀人偿命!

业内人士称,由于“死缓”这一独特刑罚和执行中的困难,大陆存在大量类似“苦主”群体,要求将原判的死缓改为立即执行,形成一股翻案潮流。李昌奎案改判对他们具有示范效应。

死缓翻案需求量大

年过半百的吴关云夫妇8月22日在昭通中院门口站了一整天,十几个亲戚赶来声援。吴是来自云南省昭通的农民,3年前,21岁的女儿吴倩在昭通卫校求学期间被追求者赛锐刺了27刀后身亡。

2009年5月,昭通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赛锐死刑。随后,被告人赛锐提起上诉,云南省高院在同年底将此案改判为死缓。“当时我就想捆上一包炸药到省高院去讨说法。”吴关云说。

在他们看来,高院对赛锐案与李昌奎案改判理由如出一辙,即该案系情感纠纷引发,有自首情节。“只不过他们死了两条人命,我们是一条人命。”

李昌奎案再审之际,不少网民给吴关云夫妇发短信或打电话,支持翻案。8月11日,吴关云夫妇在律师陪同下再次前往昆明,向云南高院递交了刑事再审申请书。

远在广西桂林市的成先生也想趁李昌奎案再审的时机,为他含冤死去的妹妹翻案。2006年11月21日下午,成的妹夫梁勇杀害了妻子成女士,酿成轰动一时的广西碎尸命案。

2007年9月10日,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梁勇死刑。2008年1月16日,广西高院驳回梁勇上诉,维持原判。然时隔三年的2010年11月15日,广西高院又作出终审判决,改判梁勇死缓。

今年3月,成先生才获知梁勇被判死缓的消息。四年来,他一直向各级司法机关递送申诉材料,眼下则希望借助舆论关注促使广西高院启动再审。

眼下,湖北省襄阳市出租车司机孟海生被害案再审出现转机。2010年5月22日,孟海生遭遇抢劫杀害和抛尸焚车,身中37刀,襄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主犯王朋死缓。

2010年底一审判决后,被害人孟海生的家属不服,不断向高院和省检申诉。目前襄阳市检察院认为一审法律适用不当,量刑畸轻,决定提起抗诉。

近年来,各地死缓翻案浪潮此起彼伏。律师孙中伟每年大概接触一二十起死缓翻案案件,多半为有被害人的暴力犯罪,案件的共性是杀人情节异常残忍。如2004年甘肃张掖的“少女被掏肠惨案”,被害人一死一终身残疾。同年在贵州安顺的一起重大杀人案件中,两名犯罪嫌疑人持刀两次抢劫、受害少女,并用石头猛砸头部将其杀害。2007年6月,23岁的广东阳山姑娘蔡某被邻居何石德拖入房中致死并分尸。

这些命案的凶手由于各种考量或者存在证据缺陷,最终都由死刑改判死缓。但被害人家属无法接受。

大多数被害人家属长年申诉上访,以至举债破产,被法律界俗称为“苦主”,最近因李昌奎案再审走入公众视线。

“由于内地死刑数据从未公开,这部分‘苦主’群体有多大很难估计,”孙中伟说,最高法院每年不核准死刑的比例大概在10-15%,地方高院二审改判死缓的案件数据很难查到。云南省高院人士曾说,李昌奎案若改判,会导致数十人人头落地。

中国近年死刑数量居高不下,目前各地法院正严格控制死刑的适用。而云南属于犯罪的高发区,这类案件执行死刑的几率很高,云南控制死刑的压力很大。

“苦主”申诉路径进化

平日闷声不吭,连说普通话都很吃力的吴关云开始坐上飞机,去外地电视台参与节目录制。这段时间,吴关云购置了电脑学会了_上网,“我只是希望媒体扩大影响,让外面的人都知道我们的遭遇。”

李昌奎案再审,让吴关云明白网民关注的力量。此前,申诉路基本走不通。终审判决之后,意味着法院系统已经定案。而在公诉案件中,“苦主”一方的律师虽也可参与出庭诉讼(现实中大多数没有实行,由公诉方包办),却没有抗诉的权力,只能申请检察院提起抗诉。

多位受访律师称,因为很多重大案件都是司法系统内部协调,由检察长或办案检察官列席法院的审判委员会内部会议,只要是法院判决的案件,检察院提前知道且当时没有反对的,一般不会提起抗诉。最高院不核准死刑的案件,翻案难度更大,广西梁勇案中的被害人家属成先生即面临这种窘境。

“这条路走得很辛苦,从来没有音信,除了等待。”今年3月,成先生将申诉状递送到广西检察院,最近广西南宁检察院回复称已受理,但还在排队过程中。

当事人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立案再审程序很难启动。李昌奎案件的再审,是在多方压力之下的特殊情形,引发极大争议。

“目前体制内的司法救济途径实际很难走得通。”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洪道德说,他不否定被害人家属尝试体制外的途径,比如上访,或者静坐等方式。

湖北襄阳出租车司机孟海生被杀案,目前湖北襄阳人民检察院决定提起抗诉,被害人的姐姐孟海云说得益于他们三番五次的缠访。“我们几乎每天都去襄阳中院,到他们的接待室诉说冤情。”

赛锐案也出现微妙变化。8月11日上午,吴关云再次向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交再审申请材料和手续。下午,该院办妥了申诉材料的签收的书面手续,申诉窗口值班人员答应申诉材料不会再转云南省检察院。之前,他们的三次申诉分别被该院转到云南省人民检察院。

“如果省高院不接受申诉,那我什么办法也没有了。”吴关云说,他想模仿王家飞的家属,发动亲戚和村民前来声援。吴倩在校时的700余名老师、学生及吴倩所在村的父老乡亲,联名写下请愿书,希望严惩凶手。

北京市律师协会宪法委员会副主任魏汝久说,很长一段时期内,“被告人本位”在刑事诉讼法中处于重要地位,但被害人的法律和经济权利保障却明显被忽视,在公诉体制的审判过程中,人们几乎很难听到来自受害方的诉讼声音。“他们本应得到更多的司法和社会关注。”

据了解,持刃斧砍死9男1女的陕西邱兴华故意杀人案中,由于媒体对被告人的关注远甚于被害人,邱兴华家属收到的社会捐款远远超过被害人家属。近期云南李昌奎案、赛锐案、桂林梁勇案中,被害人家属面临“要钱还是要命”的被动选择,即便能够赢得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也得不到赔偿的执行,

李昌奎案件中,王家举家上访,已向亲友借款近8万元。鉴于李昌奎家无力支付赔偿金,李昌奎辩护律师张青松向法院申请,建议立即启动对被害人家属的司法救助程序,即由国家向被害人家属提供“经济救助”。

近年,青岛、云南、宁夏等地出台法规,对被害人家属实施救助,以减少上访。2009年,中央政法委又联合其他部委规定对被害人进行救助,全国将近十几个地方搞试点。这些救助款大多来自当地财政部门或社会的捐款,救助额从三千到十几万元不等。

少杀、慎杀之窘

一些基层法官由衷感叹,当前“少杀、慎杀”的司法理念确实与“杀人偿命”的传统观念,以及激化的社会矛盾产生了强烈碰撞。

最高法院要求,对因民间矛盾、婚姻家庭矛盾或邻里纠纷引发的案件,适用死刑要十分慎重,而李昌奎、赛锐、梁勇恰好属于这种情况。云南省高院副院长赵建生认为,针对这类凶杀案件社会危害性相对小,应区别对待。

“少杀、慎少,不等于不杀。”成先生始终认为,梁勇理应偿命。广西桂林一位检察官说,梁勇案是他见过的最残忍的凶杀,尸体被分解为数百块。梁勇当时作案的小区,周围的居民胆战心惊。

洪道德认为,故意杀人案件不能单纯以社会危害性大小来论处,而要看其主观恶性大小。“他的杀人手段极其残酷,我们已不能容忍,除非废除死刑。”

作为一名积极主张并推动废除死刑的专业死刑辩护律师,孙中伟也认为,中国现阶段还未废除死刑,法院让李昌奎等罪犯免死难以服众。

“他们内心更渴望和需要的其实是公平正义,所谓的‘一命抵一命’只不过是外在表现形式而已。公众及被害人家属在乎的是在保留死刑的情况下,同类案件是否同一判决。”孙中伟说。

“药家鑫都死了,李昌奎也再审了,为何杀害弟弟的凶手还活着?”襄阳被害司机孟海生的姐姐孟海云说。

2008年4月10日,新任最高法院院长王胜俊曾与珠海中院法官会谈提出,要继续贯彻“宽严相济”的审判政策,对待判不判死刑的问题,他谈到三个依据:“一是要以法律的规定为依据;二是要以治安总体状况为依据;三是要以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感觉为依据。”

实际上,中国近年来社会矛盾激发,与主流的和谐社会理念并不合拍。对矛盾的刻意调和,使得社群关系失去了可靠的法律调解手段,可能是更大危机的伏笔。

但令业内人士担忧的是,一片死缓翻案声中,部分案件其实判决没有问题,只是当事人感情难以接受。一些案件的现有判决甚至存在证据瑕疵。

8月10日下午,广西德崇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肖海峰从深圳赶赴昭通,他意外发现赛锐案中的一个关键证人查无此人。

肖之前凭判决书提出对赛锐自首和吴倩有过错两项关键法律事实的质疑,后来他查看了一二审庭审笔录和一审全部案卷,坚信这是一起错案。

李昌奎再审被判死刑,在业界引发了重大争议。一些法学家担忧,翻案对某个具体案例来讲,可能是得到了公平,但对独立审判原则和整个法治环境的破坏很可怕。

但也有相反的意见。资深法学家陈光中即认为,再审判处李昌奎死刑是适当的。每个案件都有特殊性,不应过多强调李昌奎案件的连带效应,而应注重每起案件本身的公正判决。

“目前地方法院对死刑判决矫正过度,触怒了老百姓的承受底线。”洪道德说,目前大陆从立法上并没有设置一个活刑来替代死刑。

吴孟超院士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67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195位用户关注,50人点赞!

吴孟超!这是一个在中国乃至国际医学界都如雷贯耳的名字,他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就连太空中的一个小行星都被永久命名为“吴孟超星”。走近吴孟超,如同翻开一本厚重的大书,他不畏困苦,用毕生精力为国家和民族无私奉献的精彩篇章总是令人振奋和钦佩不已。

作为国宝级的医学泰斗、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孟超不仅因其精湛的医术令人钦佩,更以崇高的医德、仁爱的心胸获得世人的仰慕。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曾经高度赞誉吴孟超,称他是爱党、爱国、爱民的杰出“人民医学家”,并通电号召全党、全军和全国医疗卫生战线认真学习吴孟超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医德。

中国肝胆外科医学开拓者

抗战爆发后,从印尼辗转回到国内的吴孟超进入同济大学医学院,从此开始了70余年的行医生涯。在世界医学史上,吴孟超堪称一座丰碑,他是全球唯一一位年过90,却依然会上手术台主刀的医生。鲐背之年的吴孟超习惯把做手术说成“开刀”,把手术室称作“开刀房”。他曾这样说:“肝癌是我今生最大的敌人,而开刀房则是我一辈子的战场。”

从上世纪50年代起,吴孟超进行了肝脏解剖的研究,在建立人体肝脏灌注腐蚀模型并进行详尽观察研究和外科实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五叶四段”的解剖学理论;为解决肝脏手术出血这一重要难题,在动物实验和临床探索的基础上,建立了“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的肝脏止血技术;为掌握肝脏术后生化代谢的改变以降低手术死亡率,通过临床和肝脏生化研究发现了“正常和肝硬化肝脏术后生化代谢规律”,并据此提出了纠正肝癌术后常见的致命性生化代谢紊乱的新策略;为进一步扩大肝脏外科手术适应症,提高肝脏外科治疗水平,他率先成功施行了以中肝叶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以上述工作为基础,创立了独具特色的肝脏外科关键理论和技术,建立了中国肝脏外科的学科体系,并使之逐步发展、壮大。

吴孟超针对肝癌发现时晚期多、巨大且不能切除者居多的特点,提出“二期手术”的概念,即对巨大肝癌先经综合治疗,待肿瘤缩小后再行手术切除,为晚期肝癌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针对肝癌术后复发多、但又缺乏有效治疗的特点,率先提出“肝癌复发再手术”的观点,显著延长了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针对中国肝癌合并肝硬化多,术后极易导致肝功能衰竭的特点,提出肝癌的局部根治性治疗策略,使肝癌外科的疗效和安全性得到有机统一。上述研究使肝癌术后5年生存率由60-70年代的16.0%,上升到80年代的30.6%和90年代以来的48.6%,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的肝脏外科事业。为了提高中国肝脏外科的科学研究水平,使肝脏外科事业持续、深入的发展,吴孟超院士组建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脏外科专业研究所,牵头指导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研究工作,研制了细胞融合和双特异性单抗修饰两种肿瘤疫苗,发明了携带抗癌基因的增殖性病毒载体等。

吴孟超领导的学科规模从一个“三人研究小组”发展到目前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和肝胆外科研究所,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设立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基金,奖励为中国肝胆外科事业作出卓著贡献的杰出人才和创新性研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门人才。通过他和同行们的共同努力,推动了国内外肝脏外科的发展,多数肝癌外科治疗的理论和技术原创于中国,使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和诊治水平居国际领先地位。

以医者仁心温暖患者

“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吴孟超常对身边的医护人员这么说。因为这份爱,吴孟超几十年来坚持只给病人开价格最便宜的药,就连给病人问诊的听诊器都会细心地先用手焐热。他是无数患者心中妙手回春的“老神仙”。“病人生病已经非常不幸了,为了治病他们可能已经花光了家里的钱,有的还负债累累。作为医生,一定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替病人算账。”这是吴孟超对年轻医生说得最多的话。

有一次,病房里收治了一位来自浙江农村的妇女。手术后五六天,吴孟超去查房。他仔细检查完病人,又认真看了她的病历,眉头微微皱了起来,半晌没吭气。那时,在场的人都很紧张,“看样子,‘老爷子’准是又看出什么问题来了。”果然,吴老把值班医生叫到走廊里,劈头便问道:“这个病人为啥要用先锋6号?还是进口的?”值班医生答道:“作为常规术后抗感染,现在大家都在用先锋6号,这个病人也就用了。”吴孟超一听就火了,大声说道:“现在有的医院、有的医生不好好给人治病,光知道给病人开贵重药品,凭此赚钱、提成,完成利润指标。你不要学他们!”

平时,吴老总是反复强调,要求医生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哪种药便宜用哪种。在为病人做检查时,如果b超能解决问题,他决不会让病人去做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如果病人带来的片子能够看清楚,他也决不会让他们再做第二次检查。

每次手术结扎,他都是坚持用手、用线。他说:“我们要多用脑和手为病人服务,用一次缝合器械,1000多元就没了,那可是一个农村孩子几年的读学费用啊!我吴孟超用手缝线,分文不要。”

正是这般精打细算,吴孟超和他的团队切除一个肝脏肿瘤的手术费、治疗费等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人曾劝他松松口,也进一些自费的耗材和药品,这样医院一年至少可增加上千万元的利润。可是,吴孟超毫不松口,他说:“我们不能把医院开成药店,把病人当作摇钱树。”

伟岸而谦逊的老者

吴孟超曾历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普通外科主任、肝胆外科主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等职;现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医学专家组副组长,中国癌症基金会副主席,中德医学协会副理事长,中日消化道外科学会中方主席,国际外科学会委员等,12次担任“国际肝炎肝癌会议”等重要学术会议的主席或共同主席。

他从事肝脏外科领域研究五十余年来,发表学术论文796篇,主编《黄家驷外科学》、《primary liver cancer》等专著15部,获得国家、军队、省部级科技奖励26项,获中央军委授予的“模范医学专家”称号和国际肝胆胰协会授予的“杰出成就奖”等26项荣誉。

可就是这位医学泰斗,吴孟超一生中虽然成就卓著、功勋无数,却始终保持着谦逊质朴的本色。他特别强调,为医之道,做人很关键,要善于做人。“一是做一个善于团结人的人,二是要做一个善于思考和总结的人,三是要做一个善于服务的人。”

在吴孟超的从医生涯中,最让他鄙视的是那种不求有功,但求无失的“太平医生”。他说:“救治病人如果怕担风险,前怕狼,后怕虎,那么永远是,病人只能在医生的摇头和沉默中抱憾离开人间。”

如今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名医了,吴孟超依然不忘恩师裘法祖的谆谆教诲,表示自己的成就更多是因为能踩在巨人肩膀上而获得的。他对记者说:“肝胆外科的发展是各级领导的关爱和全体同志一起努力的结果。任何一台手术的成功也不是手术者一个人的功劳。一个病人痊愈出院,护士的功劳占百分之七十,医生只占百分之三十。”

吴孟超院士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18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07位用户关注,36人点赞!

普通医生:巡诊、赠药、座谈、共话爱党情。

初秋江南依然绿意盎然,吴越大地到处生机勃勃。2012年9月7日,91岁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爱党爱国爱民的杰出院士吴孟超,率领该院50多名科室主任和党支部书记赴某集团军装甲团坦克四连当兵锻炼,为一线官兵巡诊、赠药,与干部战士谈人生理想、话爱党情怀。

吴孟超院士要来的消息,让四连的干部战士们惊喜交集:肝脏外科之父、人民医学家、感动中国人物、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这些关键词让吴孟超成为官兵心中的“明星”,大家都想一睹这位“东方神刀”的风采,早已在营区门口列队欢迎了。

一身戎装、鹤发童颜的吴孟超一下车,就对着欢迎队伍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同志们,我们向大家学习来了。”

在热烈的掌声中,吴孟超握着四连长李智林的手说:“我虽然有着50多年的军龄,但在基层连队我是新兵,你们在军事方面可要多帮带我哟!”

医院政委张全民介绍,医院每年都会组织专家教授到基层部队送医送药,深入一线为兵服务。考虑到吴老年逾九十,今年本来没有安排他参加。但吴老得知下连巡诊、当兵锻炼的消息后,执意要来。吴老说,我们是军医,就要为基层一线官兵服务。

吴孟超来到四连一排宿舍,看到“豆腐块”似的内务和整齐划一的摆放,情不自禁地竖起大拇指,对科室主任和支部书记们说:“我们也应当像战士们一样讲条理、讲秩序、讲规矩。”

装甲团政委何少波介绍,四连是标兵连队,曾多次接受中央和军委首长视察,连年被上级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和军事训练标兵单位,曾被评为“硬骨头六连式连队”,是一支名符其实的“拳头部队”。

吴孟超随手翻开排长、士官杨钢的政治学习本,看到“赞颂新成就、迎接十”政治教育的学习笔记和同志重要讲话的学习体会时,连声夸赞。

“我们一定要牢记党的恩情,当好兵、尽好责。”吴孟超深情地对杨钢说,“我是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党员,每一步成长进步都离不开党的教育和培养,没有党的关怀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今年91岁了,和你们一样都是‘90后’,虽然生活的年代不一样,但都是在党的光辉照耀下成长的。”

十代表、“硬骨头六连”连长薛峰得知吴孟超院士来四连当兵锻炼,专程前来看望、交流。他紧紧握住吴孟超的手,激动地说:“您是大名鼎鼎的医学大家,是我们年轻人的偶像和榜样,您爱党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怀激励着我们、也引领着我们年轻一代。”

“你是党的十代表,我是十一大代表,党代表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我们要履好职、尽好责。”吴孟超亲切地拍着薛峰的肩膀,对该集团军政委王平说,“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中的一份子,我们要时刻牢记党的教导,坚定理想信念,铸牢思想根基,听党的话跟党走,让党放心,让人民信赖。”

吴孟超语重心长地对随行的科室主任和党支部书记说,“我们一定要做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为广大群众服务好。我们党现有8200多万党员,每一名党员都代表着党的形象。我们要用好态度、好技术、好服务对待每一个病人,为人民的健康尽心尽力,以实际行动缓解看病贵、看病难。”

吴孟超院士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09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1分钟,共有193位用户关注,57人点赞!

2006年的秋天脚步迟迟,10月初阳光依然热力四射。不过,作为“焦炭配额倒卖第一案”的主角,圈内人称“李大姐”的李涵静在高墙之内,想必已提前感受到秋风的肃杀。

9月18日,身着浅色外套的李涵静被押上河北省廊坊市的法庭。她摘掉了平常那副浅黄色大框眼镜,对照过去相片上的形象,体形略显清瘦,神态已属漠然。

主审法官由廊坊市开发区法院院长马卫国担任,控方由开发区检察院院长率领的三人团组成。北京浩天律师事务所派出两名资深律师为李涵静提供辩护。旁听席上,除一名中纪委特派官员,其余均为河北政法系统的指定人员。

李涵静案因其涉案金额过亿元、由中纪委直接督办而震惊业内(参见《财经》2005年第13期“焦炭配额倒卖第一案”)。此次李涵静被控行贿、非法经营两项罪名,书长达十余页;依次引述的供词,来自山西焦炭集团国际贸易公司董事长范萍、自由职业者姚蔚、商务部工业品出口处处长孟丹、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信用管理组组长吴功阳等人。

记者历时一月的调查发现,李涵静有着20余年外贸业内经历。经她精心编制的一条围绕机电、纺织、焦炭出口配额发放的寻租网络,一端是各地使用或倒卖配额的企业;一端是发放和管理配额的外贸系统官员。过去三年相继落马的20余人中,李涵静以其作为网络的重要中枢而备受关注。

“李大姐”前传

李涵静生于1949年2月15日,祖籍江苏镇江,童年在北京长大。1968年,她中学毕业后进入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身份是“连队干部”;两年后返京,在北京电机厂做工人。

1972年李涵静调至北京无线电仪器公司,工作了11年,这也是她呆得最长的一个单位。1983年,李涵静调入北京微电子技术研究所,担任外经办主任,初次接触外贸工作。此后23年里,除了两年的机关工作经历,她再未离开这个行业,并积累了丰厚的人脉关系。

1988年,李涵静进入国家计委,两年后转入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1995年又转入中粮进出口总公司。进入中粮的第二年,李涵静获得了一个独立的平台――出任中粮机电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粮机电)的首位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

中粮机电由中粮进出口总公司、中粮国际仓储运输公司、中粮糖业杂品进出口公司、中粮包装实业贸易公司共同成立,注册资本800万元。根据国家对外贸易部1996年的“1368号”批文,中粮机电可自营和的范围极广,包括五金机械、电子产品、粮油食品、轻工业口、化工矿产、土畜医保、纺织产品等。

李涵静在中粮机电曾经风云一时,但在2001年8月中粮机电召开的股东会议上,李被免去公司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职务,改任公司总经理,集团另派人员主持工作。自此,李事实上已经“退居二线”。

然而,不再具有昔日的权势后,配额圈内却多了一位神秘的“李大姐”。

涉嫌贾小左串案

2005年10月之后,一度是李涵静的沉寂期。彼时,她的一笔旧账几乎被翻开,而终有惊无险。

据2006年3月10日天职孜信会计师事务所一份审计报告,中粮机电“因涉及经济纠纷,银行账户在2005年继续被冻结”。私产过亿的李涵静,却以债务人身份出现在中粮机电的应收款账单上。

这份审计报告完成时,中粮机电停业已逾一年。由于中粮机电的业务并非集团主业范围,一度被中粮集团列入考虑注销名单。

与此相关的是,此前的2005年3月23日,原商务部机电司副司长贾小左涉嫌受贿案在河北衡水开庭。

贾案因“中国第一贪”李友灿而引发。李是河北省原外贸厅副厅长,他于2001年8月至2003年4月间,利用职务便利,将1249个汽车配额提供给北京森华创业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宁,共收受丁宁给予的4723万元人民币现金。李以日均受贿5万元,创下了“全国纪录”。2004年11月29日,李友灿因被二审判处死刑。

作为李友灿案的重要一环,2000年至2001年间,贾小左在主持原外经贸部机电司进口处工作期间多次受贿:李友灿分三次共送给贾小左人民币50万元、美元8万元。

据介绍,炒卖汽车配额在当时是业界公开的秘密,“灰色交易”利润惊人。一张工本费只有10元的进口汽车许可证,可被黑市炒到十几万元。庭审记录显示,贾小左任期内,每年审批汽车配额10万辆。

贾小左于2004年6月20日被逮捕。据知情人士介绍,李涵静也曾涉足机电配额炒作,在贾小左案发后被要求“协助调查”,最终不了了之。

中粮机电一位管理人员证实了上述说法:“李涵静借用了一些职务上的便利,但处理得比较干净。”但他否认这与中粮机电有关,认为只是李涵静的个人行为。

“女参谋”孟丹

知情者介绍,至2003年年底,李涵静已退出机电配额的炒作。这一方面源于当年9月李友灿外逃,业界已人人自危;另一方面是中国履行wto议定书的承诺后,逐步取消机电产品配额的管理措施,使得这一交易无厚利可图。

据法院人士介绍,此时,一个新人物的出现,使得李涵静得以继续其“倒姐”生涯,并开启了“焦炭配额倒卖第一案”的序幕。此人名孟丹,女性,年届四十;案发前任商务部外贸司工业品出口处处长,涉及石油产品、水泥、钢铁等出口工作,对焦炭市场的走势可谓一清二楚。

由于国际钢铁业需求激增,2003年中国焦炭出口达1500余万吨,接近全球贸易总量的60%。适逢此时,中国为“保护环境和确保国内供应”,对焦炭出口政策由鼓励变为限制。杀手锏有二:其一,当年10月到次年1月,商务部两度下调焦炭出口退税,从15%降为零;其二,公告2004年的出口配额降至900万吨。

国际焦炭价格应声疯涨至每吨400美元,比上一年同期翻了两番。孟丹清楚,彼时实施的焦炭配额分配制度有机可乘。

按惯例,焦炭出口量每年由国家发改委(原为国家计委)确定,再由商务部(原为国家经贸委对外经济协调司)负责分配配额。由于分配者掌握生杀大权,过程极不透明,此制度向来为业界所诟病。

早在2004年,中国炼焦行业协会曾上书商务部,建议对贸易公司与生产企业实行竞标办法,分配出口配额,具体由政府、协会、商会组成管委会监管。但由于相关利益人士的反对,此事不了了之。

此前,焦炭配额的发放曾经采取“二次分配”的方式,即由商务部先行将配额发放到各省商务厅和五矿,由后者二次分发给各个企业。2004年11月,商务部又明令回收了这一分配权。经此番变化,孟丹所在的处室对配额拥有更大的调配度和自。

据法庭上检方提供的证词,孟丹于2004年上半年向李涵静提供了宝贵的市场信息,又助其编制了一张包括自己在内的运作网络。她因此获得李涵静20万元现金的回报。

今年春节后李涵静被查不久,孟丹也被中纪委“”。

“公关能手”吴功阳

李涵静网络的另一角色,由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办公室信用管理组组长吴功阳担任。他的任务是使孟丹初期完成的批文报表上呈商务部高层,并获通过。

吴功阳年近40岁,江西省寻乌县人,早年曾在商务部的前身外经贸部工作。全国整规办成立于2001年4月,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均由商务部委派。

了解焦炭配额行情的人士称,没有资质的企业可从两种渠道获得配额:一是从拥有配额的公司购买,二是争夺商务部的那部分调剂配额。所谓“调剂配额”,是指商务部在下半年针对市场临时新增的部分配额。比如2004年下半年,商务部为避免与欧盟的贸易纠纷,一举增加400万吨焦炭配额。吴功阳正是将此视为“重点公关对象”。

“这个公关不好干。首先要信息灵,能看准机会。因为这个调剂配额是根据实际情况定的;再就是看你在商务部的关系硬不硬。”一位商务部内部人士介绍说。

廊坊开发区法院的人士称,庭审记录显示,李涵静被控罪证之一是向吴功阳行贿20万元。

在9月18日李涵静案的庭审中,检方指控,2003年至2005年间,李涵静借力于孟丹、吴功阳获得16万吨焦炭配额,并分别“倒卖”给山西焦炭集团国际贸易公司(下称焦炭国际)、山西焦煤集团国际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焦煤国际)、山西文峰焦化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文峰焦化)、大化国际。这四家公司各得4万吨配额。

记者获悉,“焦炭配额第一案”事发偶然,其导火索是2005年6月7日山西焦炭集团董事长牛新民被拘,随后牵出焦炭国际董事长范萍;通过对公司账目的追踪,牵出文峰焦化销售负责人孔晓燕,焦煤国际董事长杨学全、焦炭出口部部长高杰。

继而落马的,是李涵静、孟丹和吴功阳三人。

“下家”范萍

今年6月12日,焦炭国际董事长范萍案在太原一审开庭,拉开了焦炭配额系列窝案的序幕。其时,神秘的“李大姐”尚未现身。

在山西市场,李涵静首先接触的“下家”是范萍。2004年下半年,她计划“倒卖”4万吨配额给焦炭国际,前提是按3∶7“拿大头”。这个指标,正是来自当时商务部新增的400万吨“调剂配额”。

范萍放弃了这笔买卖。据其辩护律师照王继军解释,一是“害怕出事”,二是范萍当时有自己的渠道――她曾是山西省商务厅焦炭出口协调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该中心正是山西焦炭企业领取出口许可证的必经之地。

后来,是文峰焦化从李涵静手头接受了这4万吨配额,并支付了每吨约180美元的“中间费”。尽管如此,文峰焦化仍可从每吨400美元的市场售价中获利。

文峰焦化成立于1993年,注册资金1900万美元。其公司简介中称,“年生产优质冶金焦铸造焦100万吨,全部出口海外,年出口创汇2亿多美元”。在范萍案中,该公司一名主管被指通过行贿获得范手中的配额。

2004年11月,商务部回收了配额分配权后,范萍从山西省商务厅获得配额的渠道中断。她不得不再次与李涵静建立关系,并于2005年2月和10月,分两次从李涵静手中获得4万吨焦炭配额。

据范萍案书,2005年10月已值市场回落,范萍从李涵静获得的2万吨焦炭配额转售给文峰焦化,“中间费”为每吨9美元,但范萍为此付出的代价却达每吨数十美元。此役得不偿失,成为范萍2005年年底案发后供出李涵静的原因之一。

余波未了

今年春节后不久,李涵静被“”,其后被捕,由廊坊市开发区检察院提起公诉。《财经》获悉,专案组对李涵静家中进行搜查时,查获大量现金;加之其个人名下十余个银行账号的存款,总额超过1亿元。这些资金除部分被山西方面的法院执行,现已全部冻结。

9月18日在廊坊开发区法院的庭审,自上午9时持续至下午6时许,中午仅约40分钟休息时间。庭审时间虽超过八小时,但控辩双方的辩论时间未超过20分钟,绝大部分时间由检方出具证据。

据廊坊开发区法院一位法官介绍,李涵静案相关窝案中的姚蔚,也将在该法院审理。姚蔚,男,自由职业者,以李涵静“私人秘书”之名现身此案。接近辩护律师的人士介绍,在耳闻中纪委介入调查此案之际,李涵静四处托人走关系,姚蔚曾借此骗得李涵静近100万元。故此,检方拟对姚蔚的指控之一为“诈骗”。

在李涵静的网络中,另一涉案者彦某已外逃,至今未能抓获。这位来自深圳的商人与李涵静多年合作焦炭、纺织品配额的“倒卖”。

吴孟超院士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832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1分钟,共有280位用户关注,46人点赞!

[论文摘要]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由绘画材质的应用变化而引起艺术表现风格形式大变与创新的莫过于元代。本文力图通过对元代山水画家流行在纸地,特别是在生纸上作画的量化分析和现象学定性研究,揭示绘画材质(生纸)的广泛运用是如何引发了元代山水画艺术观念和技术之变,从而又引发了元代山水画文人化、人格化的巨大变革。

中国山水画艺术发展到元代又一大变,是山水画的文人化、人格化。山水画的文人化、人格化,除表现文人士大夫遁世的情怀、抗俗的人格气节之外,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也有独到的创新与创造,那就是他们擅长干笔效擦,水墨渲染,逸笔草草,悠率写意,这是元代文人写意山水画大变的重要风格形式特征。而风格形式之变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绘画材质的变化引起文人水墨写意山水画在观念和技术上的巨变。综观元代文人写意山水画名作,从元初赵孟顺的《鹊华秋色图》、《水村图》、《秀石疏林图》、《双松平远图》,到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丹崖玉树图》、《富春大岭图》、《快雪时睛图》,吴镇的《松泉图》、《洞庭渔隐图》,倪珊的《六君子图》、《渔庄秋界图》、《虞山林壑图》、《江岸望山图》、《容膝斋图》、《紫芝山房图》,王蒙的《青卞隐居图》、《夏日山居图》、《春山读书图》、《花溪渔隐图》、《秋山草堂图》、《西郊草堂图》,曹知白的《贞松白雪轩图》、《溪山泛艇图》、《溪山烟霭图》、《双松图》,高克恭的《雨山图》,盛惫的《秋江待渡图》、《清溪渔隐图》,管仲姬的《竹澳览胜图》,陈汝言的《百丈泉图》,赵雍的《松溪钓艇图》、《采菱图》和刘因的《秋江渔艇图》,郭界的《写高使君意图》,方从义的《武夷放掉图》、《高高亭图》,姚廷美的《有余闲图》、《雪江游艇图》,沈钻的《平远山水图》等等,无一不是纸本材质之作。在纸上(尤其是生纸)能充分发挥笔墨起毛渗化变幻的艺术效果,可在其上尽情游戏笔里,这是元代文人山水画家的重大发现与观念和技法上的变革创新成就所在。

在纸上作书画始于魏晋时代,东吴的曹不兴在纸地上画过《如意轮图》,川但是,这还不是山水画。迄今所发现最早的纸本山水画,是新疆吐鲁番晋墓出土的《地主庄园图》,但晋代通常是用纸书法、东晋时楚帝桓玄曾下过简用纸令,书家盒从,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多用会稽竖纹竹纸,宋代米带的《书史》,记载了从二王书法用黄麻纸开始,一直到宋朝历代书法家用纸情况.其中唐代书家用纸绢共37例,用纸者就高达三十余例。唐代至五代时,书画用纸普遍进步,运用也广。唐高宗(650一683年)时,就常用黄纸为诏救、写书、写经书用、书法家欧阳询曾用黄麻纸书写孝经。唐末,画家贯休和尚还在纸上用“墨笔”绘制十六应真立轴,至于是何质料纸地,却未见记载。不过,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倒记载了唐代已经开始使用宣纸进行绘画幕拓:“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用法蜡之,以备幕写。古时好拓画,十得七八,不失神采笔踪。一一国朝内库翰林集贤秘阁踪写不掇。五代、两宋时在纸上作画开始漫行,出现了书画专用纸澄心堂纸。据史料记载,南唐李后主遣人在庐山精舍爽恺地,为精舍,极一时林泉之胜,命董源以澄心堂纸写其图,董源还用澄心堂纸为南唐中主在庐山五老峰下的开先寺作过山水画。难怪米带著录所见董源画之材质,均为纸地。北宋用澄心堂纸作画的名画家有李公麟,他也爱用澄心堂纸作画,明代屠隆在《纸墨笔砚笺》中说:“宋纸,有澄心堂纸,极佳,宋诸名公写字及李伯时(即李公麟)画多用此纸,毫间有纸织成界道,谓之‘乌丝栏’。李公麟的《白描罗汉卷》,即是用澄心堂纸所画。五代、两宋时的澄心堂纸有所不同,南唐时纸质稍厚而色暗,至北宋李公麟时代已改进成质地坚洁的样子。

宋代叶梦得对书画用纸与笔墨的关系颇有研究,他在《避暑录话》中写道:“世言歇州具文房四宝,谓笔、墨、纸、砚也。……纸则近岁取之者多,无复佳品。余系自不喜用,盖不受墨,正与麻纸相反,虽用极浓墨,终不能作黑字。”叶梦得“不喜用”的是“不受墨”的书写用纸,喜用的是受墨的“麻纸”,因此可见宋人对书画用纸的质地与笔墨效果,已有了相当多的考究。从在纸上书法到在纸上拓画、作画,画材底子的变化为绘画追求笔墨表现效果开辟了新的天地。到南宋时,在纸上作画之风渐开,出现了一批追求笔墨表现效果的优秀作品,诸如杨无咎的代表作《四梅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梁楷的代表作《泼墨仙人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六祖截竹图》轴(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和《踊布袋图》轴(日本香雪美术馆藏)、赵孟坚的《墨兰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陈容的《九龙图》卷(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等等;特别是出现了一批纸本水墨山水画,如牧溪(法常)的《渔村夕照图》卷(日本东京根津美术馆藏)、《远浦归帆图》卷(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平沙落雁图》卷(日本出光美术馆藏),以及玉涧的《山市晴峦图》卷(日本出光美术馆藏)、《远浦归帆图》卷(日本德川美术馆藏)等等。

北宋米萧最了解笔墨与用纸的关系,是最早发现生纸作书画的用途和用生纸作画游戏笔墨的画家,他说:“韩退之用生纸录文,为不敏也、生纸当是草上所用。”宋代赵希鹊在《洞天清禄集》中记载米带“其作墨戏,不专用笔,或以纸筋,或以蔗滓,或以莲房,皆可为画纸不用胶矾,不肯于绢上作一笔。今所见米画或用绢,皆后人伪作,米父子不如此。”可见米莆不但精通生纸性能用途,“生纸当是草上所用”,而且专尚在生纸(不上胶矾之纸)上作画,玩弄笔墨,甚至用纸筋、蔗滓、莲房代替笔在生纸上作墨戏。生纸上可以产生笔墨淋漓渗化层次丰富的艺术效果,这是在绢地上作画所达不到的,因而为文人墨戏之作观念和技术变革提供了材质基础。传世南宋米友仁的《远抽睛云图》轴(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潇湘奇观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潇湘图》卷(上海博物馆藏),皆粗枝大叶,逸笔草草,水墨淋漓,所以他会在《远帕晴云图》轴上自题“元晖戏作”。

宋人开始在生纸上游戏笔墨,对元代文人画家发生了深刻的影响。正如拙文前段所述,元代文人山水画家广泛使用纸张,尤其是使用生纸作山水画。例如,赵孟顺自少习画,“日数十纸”。他喜用江西出产的白鹿纸(系树皮所造的棉纸)“用以写字作画”。‘”黄公望有“纸上难画”之说,但他又发现笔墨“在生纸上有许多滋润处”之优点,那就是可以充分发挥墨的艺术表现力,技法上“先用淡蟹,积至可观处,然后用焦墨浓墨,分出畦径远近。其山水画名作《富春山居图》卷,就是成功地运用树皮棉料纸之半成品生粗易于墨化的材质效果绘制而成。而吴镇“从其取画虽势力不能夺,唯以佳纸笔投之按格需其自至欣然,就几随所欲为,乃可得也,故仲圭于绢素画绝少。”吴镇自己也有“古泉老师每以纸索作墨戏”书画题记可作凭证。王蒙拜访袁凯,饮茶未毕,“索纸为作《云山图》”,王蒙还曾用罗文纸为坦斋老师作《泉石图》。就连元文宗图铁睦耳居金陵潜邸时画京都万岁山,也是“索纸”而绘。元人喜爱在纸上,特别是在生纸上作画的结果,是引发了元代山水画艺术观念和技术的巨变。在观念与技巧上的变革创新主要有两点:一是以书法笔法人山水画,把“写”作为山水画的观念,追求画法的书法化;二是时尚笔墨游戏,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自出胸臆。

以书画笔法人山水画艺术观念的发生,与元代文人山水画家均擅书法有关。晋唐宋以来书家一般习惯用纸书法,这为作为“良家”(即非职业画家)的元代文人山水画家能把自己在书法上的才能,转化为纸本上作山水画在技法提供了便捷之法。率先提出以书画笔法人山水画主张的是赵孟倾,他在纸本《秀石疏林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上自题诗道:“石如飞白木如箱,写竹还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元代主张以书法笔法作画并不始于赵孟顺,而是画竹名家柯九思(1290-1343年)。赵孟顺在这一图卷题诗后跋曰:“柯九思善写竹,尝自谓,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法,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金钗股、屋漏痕之遗意。”显然,柯九思主张以书法笔法人画的是竹石,重点在以书法笔法画竹;而赵孟顺受他的启发,把以书法笔法画竹与石,加以发挥,变通成画疏林秀石山水之法,用箱法(即大篆)画疏林之韧、飞白书写秀石之质,从而使山水画笔法本身具有特殊的笔性和写意的表现力,尤其是他提出了“写”作为山水画的观念,这在中国山水画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对元代文人画家在艺术观念上追求以书法笔法人画,变书法为画法,追求画法的书法化,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他的《水村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就是以书法笔法人山水画的代表作。全卷纯用干笔淡墨挥写山水林木,笔法松秀灵动,含烟带水,笔墨苍润,一展江南山水清秀无尘特质,而笔墨本身又具有相对独立的形式美感。另外,从画卷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赵孟顺受董源山水画《潇湘图》卷影响的痕迹,比如画面平淡天真的构图,远岸丘峦用披麻效法,均取法于董源,因为大德六年(1303年)赵孟倾作《水村图》卷时,他已收藏董源山水画《潇湘图》卷多年了,受董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品味“古意”,以“到处云山是我师”创作态度,简率的水墨“写”山水画风格,表现时代的审美情趣,所以能不受前人局限,超越了董源。赵孟顺的另一件以书法笔法入山水画的典型之作是《双松平远图》卷(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画法上像他晚年所作《秀石疏林图》卷那样,全以书法笔法写出,松干用篆法挥写,折转顿挫有力而虚实粗细灵活,彼岸山峦、山石坡丘飞白书笔法历历在目,用笔更加简率放达,简化到仅以大线条写起伏变化轮廓,几乎没有效染。可见,赵孟顺变书法为山水画的画法,追求画法的书法化,并不虚言;他致力于借古开今,变革创新,追求写意。这种简率的“写”山水画之法,可谓“真士气画”之法,对黄公望、王蒙、倪攒等人充分发挥书法笔法写山水,以笔法苍秀灵活多变各成一家风流,产生深远影响。

因受赵孟顺的影响,自称“松雪斋中小学生”的黄公望,干脆把自己的山水画论著作称为《写山水诀》。其山水画的笔法如草篆,如著名的纸本山水画《富春山居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就是如此。是卷写林木,运用草篆变化灵活有力的笔法,出以中锋、秃笔、破笔、聚笔、叠笔、混笔、策笔等书法性笔法,如近岸松林用中锋秃笔,松叶笔墨如燕聚攒,临风掠动;杂树或以中锋针笔,或以中锋叠笔,枝叶纷披;此外,峰峦丛林多中锋干墨秃笔或破笔、聚笔,而云峰水岸岗丘浅滩丛林多湿墨混笔、叠笔、润笔,笔墨牵连混杂,层次微妙湮润,烟林森然如大军领卒,气韵苍浑,其娴熟的草篆笔意确实达到了表现“树要有身分”的艺术效果。就写山石而言,黄公望主张:“先记披法不杂,布置远近相映,大概与写字一般,以熟为妙。”是卷均以干笔淡墨为之,效笔如草篆圆转活脱,似枯而润,似虚而实,笔含飞白,糊突其笔,笔中连勾带效、披中带擦,效染兼施,下笔便有凹凸、阴阳变化,山石见形见质,神彩焕然;尤其是效法忽长忽短,似披麻披又象解索效,潇洒自然;笔法似疏而密,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画卷遥山如黛,摄江南山水秀润多姿神韵。笔墨如此鬼斧神工,既得江山之助,具有富春山水绮丽秀美特征,又神明变化,以手运心,如写字般地神游笔墨,全入熟妙化境,达到了“写真山形”的目的,所以清代画家吴历评道:“大痴晚年归富阳,写富春山卷,笔法游戏如草篆。清代邹之麟也推崇备至地说:“知者论子久画,书中之右军也,圣矣;至若《富春山图》,笔端变化鼓舞,右军之《兰亭》也,圣而神矣。”黄公望的另一件纸本山水画《陡壑密林图双美国怀云楼藏),也是“画法如草篆奇箱”的力作。甚至连他在作纸本雪景山水画《快雪时晴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也是采用草篆飞白书的笔法挥写,以娴熟的渴笔细线勾勒山石,稍加淡墨擦染,几乎不施效笔,山体自然浑厚,别有一种荒率苍莽之气,逸致横生,真可谓“天开图画”也。明代李日华在《六研斋笔记》中对大痴的这种以书法笔法入山水画的风格评论道:“体格俱方,以笔腮拖下,取刷丝飞白之势而以淡墨笼之,乃子久稍变荆关法而为之者,他人无是也。”

王蒙也擅长以篆书笔法人山水画。例如,王蒙中晚年时一些以读书、书屋和隐居为画题的“书斋山水”。他的纸本山水画《春山读书图》轴(上海博物馆藏)、《具区林屋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青卞隐居图》轴(上海博物馆藏)等,往往用篆书笔法人画。这时他喜用细如游丝的草篆书法笔法作画,以变化披麻、荷叶等效法,披法随山形山势山质而旋动,创出了波曲律动的牛毛鼓和解索效法来表现南方松软的山石沟壑,鼓笔干湿浓淡枯实燥润,笔法乱中见质,灵活多变,从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江南山川草木葱笼、秀润多姿的丰采。以至于他深有体会地说:“老来渐觉笔头迁,写画如同写篆书。所以,倪攒在题王蒙《岩居高士图》时赞道:“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倪攒也每每自题山水为“写”(见倪攒纸本山水画《虞山林壑图》、《江岸望山图》等)。此外,还有高克恭、钱选、方从义、马文璧等人,皆深谙“写”画之内涵,论画或题画,以“写”为识。这些都是因为文人士大夫在纸地上作画,观念上发生了显著变化,把自己的书法技能变为绘画技法所致。正如元代文人画家杨维祯所言:“士大夫工画者,必工书,其画法即书法所在。擅于书法是文人的特色,画法的书法化或书法化画风无疑是元代文人笔墨使气脱俗的体现,显示了文人士大夫逃往艺术之乡所具有的任性和人格觉醒的灵性。对此,清代画家吴历深有感触地说:“元人择僻静之地结构层楼为画所,朝起看四山烟云变幻,得一新境便欣然作画,大都如草书法,惟写胸中逸趣耳,一树一石迥然不同。”因此,在绘画技法上对书法化画风的自觉追求开启了元代山水画走向文人化、人格化的进程。也就是说,山水画到元代又一大变,“写”山水画观念的提出,毫无疑问是“元画变化”的主要原因。

与以书法笔法人画,“写”山水画,追求画法的书法化相适应的是元代文人山水画家时尚在纸质材料上游戏笔墨,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自出胸臆,使笔墨技术本身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和价值,并使笔墨技术的意义提升。如倪攒擅长渴笔淡墨,干笔效擦,逸笔草草,笔法秀峭,以抒写胸中逸气.黄公望笔法游戏如草篆,擅长逸墨撇脱,浅绛烘染,“使墨士气”,王蒙擅长笔法一波三折,灵秀深厚,纵横潇洒,线如秋草,两边生毛,“以兹谢尘嚣”;吴镇以湿笔使气,擅长水墨淋漓、墨法中兼有笔法,以写抗怀鸣高“莽莽林’下风”的墨戏;方从义纵笔水墨大写意,殊草草,只求意到天趣一一等等。这些极富个性化的“写”山水画的作风,不仅使笔墨技术本身开始具有形式美感和独特深邃的审美意义与价值,而且笔墨各领风骚,那就是化笔墨表现形式为情思,同时又将文人的学问、审美意趣自由无碍地渗透在绘画创作之中,以自出胸臆的笔墨游戏形式表现文人士大夫人格的活脱和超越品质。黄公望所追求的“画一案一石,当逸墨撇脱,有士人家风”,倪攒所追求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皆一语道破了天机,说明了在纸地上游戏笔墨与文人画家的创作思想、艺术风格、审美追求和人品气节息息相关,这一切导致了笔墨意义的提升。

黄公望是元代使笔墨技术的意义提升的代表性山水画家。他把山水画写意视为“游戏”,以表现画家的创作思想、艺术凤格、审美追求和人品气节,提出:“是知达人游戏于万物之表,岂形似之徒夸;或者寓兴于此,其有所谓而然耶。”也就是因心造境,不求形似,而求神韵超轶于万物之表,游刃有余,使笔墨具有强烈的写意性、表现性,故大痴能化景物为情思,如清代画家王原祁在《烟客题跋》中盛赞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时所说:“神韵超轶,体备众法,又能脱化浑融,不落笔墨蹊径,故非人所企及,此诚艺林飞仙,回出尘埃之外者也。”所以,不难看到黄公望会在历七年时间完成的《江山胜览图卷》中得意地写道:“余生平嗜徽成痴,寄兴于山水,然得画家三昧,为游戏而已。”可以说,黄公望创造的浅绛山水,就是一种典型的山水画“游戏”。如纸本浅绛山水《丹崖玉树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整个作品均以墨笔渗色绘制,山石峰峦用枯淡细如游丝般的披麻披挥写,而不作墨青渲染,代之以浅淡储石、藤黄薄色罩染烘托,即他所谓“画石之妙,用藤黄水侵入墨,自然润色。不可用多,多则要滞笔。间用螺青入墨亦妙。吴妆容易入眼,使墨士气。”原来黄公望创浅绛山水一格,色墨简淡清丽,就是为了提高笔墨的写意性、表现性,妙在突显山明木苍气骨,画境清远闲静,给人以离尘绝俗之想,达到“使墨士气”一一文人化、人格化的审美理想和境界。在中国山水画艺术史上,就理论到创作实践来看,“浅绛”山水之变始于、盛于大痴,他使笔墨技术随着画家的灵性而变化升华,诚如清代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赞日:“痴翁设色,与墨气融洽为一,渲染烘托,妙奇化工。元代深受大痴“浅绛”山水影响的有王蒙,王概说:“王蒙多以储石和藤黄着山水。”或者“只以储石澹水润松身,略勾石廓,便丰彩绝伦。大痴“浅绛’山水画艺术大大提升了笔墨技术的写意性和表现性,其变法成就影响播及明清,山水画史上谓之“吴装”。

梅花道人吴仲圭是元代使笔墨技术的意义提升的另一代表性山水画家,脍炙人口的“墨戏之作,盖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就出自他之口。在这里,吴仲圭提出了文人墨戏,是追求性灵迸发时的“兴趣”。如吴镇在至元四年(1338年)“奉为子渊戏作”之纸本《松泉图》,至正五年冬十月“奉为大无炼师观静堂”所作的纸本“墨戏”《梅花道人山水》四幅以及《秋江渔隐图轴》等。梅道人还在他的《松图并题》中记述了他与道人隐君的唱和往事:“青云山中太玄道人,隐者也。时扁舟往来茜武之上。与游则樵夫野老而已。余拙守衡茅橡林有年矣,夏末会于幽澜泉,山主常师方吸茗碗。忽若口气逼怀,黄帽催行甚急。别后流光迅速,惜哉!因就严韵戏成四首书于画松之上”。并在画上题诗咏道:“幽澜话别汗沽衣,飒尔西风候雁飞。我但悠悠安所分,谁能屑屑审其微。”可见其墨戏之“兴趣”在于表现隐逸江湖、抗怀鸣高的人品气节。他所画山水《草亭诗意图》追求的就是这种境界,如其题诗谓:“依村构草亭,端方意匠宏,林深禽鸟乐,尘远竹松清。泉石供延赏,琴书悦性情。何当谢凡近,任适慰平生。意在以超尘抗俗的文人化、人格化创作思想、艺术风格、审美追求,来陶冶性情和人生,展现文人士大夫人格的活脱和超越品质。因此,其“墨戏”表现的是一种主观情绪,而不是客观实际对象,这种情绪可用水墨淋漓的山水松泉或其它墨戏来写“一时之兴趣”。吴镇一系列以“渔父渔隐”为题的山水画,如纸本《洞庭渔隐图》轴、《渔父图》轴、《芦花寒雁图》轴等名作,就是典型的山水画“游戏”,作品充分发挥水墨氛氯的特性,以淋漓水墨渲染,湿笔浓墨点苔,抒写悠闲澹远的情致,从而使笔墨有力地表现出了“云散天空烟水阔”之境界,山水烟江成为有江湖之思的高人隐士遁世避俗,人格高蹈,逍遥自在,悠情弄性,玩世不恭的精神家园。在元代山水画史上,吴镇开创了与“元四家”其他三位画家别样的“墨戏”风格,那就是以湿笔山水、长于墨法,墨法中兼有笔法的墨戏,创造出游戏于万物之表的闲云野鹤式情调的阔远山水画,使笔墨技术的写意性、表现性提升到“有我之境”的新境地,这从他在纸本山水名作《洞庭渔隐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上自题一首《渔父词》中可以见得:“洞庭湖上晚风生,风搅湖心一叶横。兰掉稳,草花新,只钓妒鱼不钓名。”显然,吴镇化笔墨写意表现为情思,为文人化、人格化的审美理想和境界,不但使笔墨技术本身具有独特的“墨戏”审美意义和价值,而且使笔墨技术的意义提升。对此,明代姜绍书深有所察,他在《韵石斋笔谈》中指出:“梅道人画秀劲拓落,运斤成风,款侧墨沈淋漓,龙蛇飞动,即缀以篇计,亦摩空独运,旁无赞词。”难怪倪云林向吴镇“索墨戏”,吴镇会很得意地说道:“戏而作此……聊发同志一笑。”其“墨戏”笔墨技术的写意性、表现性自然会引起同仁的共鸣,倪珊盛赞吴镇“墨戏”时就说:“游戏入三昧,披图聊我娱。

当然,自题山水画为“戏写”的倪珊也是元代“逸笔”墨戏高手,那就是他的山水画作风因“聊写胸中逸气”而放笔游戏笔墨,山水画变实为虚,遥抽平坡,山高水阔,意境深遂,形成独具一格的简率荒老的阔远山水画体貌,即黄公望为云林题画所言:“春林远峋云林画,意态萧然物外情。”诸如,倪珊晚年的纸本山水画代表作《容膝斋图》轴(台湾故宫博物院藏),坡石以侧锋折带效挥写,笔法细劲有力,折转婉和流利,并以淡墨渴笔披擦山石体面,再稍加清水淡墨渲染,施浓墨横点苔山石之骨,尽显山石清洁斑驳、苍劲老辣之质。树叶以横点墨法、葫寂点法、悬针法写出,稀硫纷披.树千虽枯千细瘦,却腰板挺直而立,大有一种倔傲清高之气,其笔墨技术本身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意义及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倪珊鼓吹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自出胸脆,尝言自己画树的“玄思”是树木枯疏,似我容发.画阔远山水是“江水空青好卜居”而卜居孤亭坡岸又是“亭下不逢人,夕阳澹秋影。亭中无人又是他在《安处斋图卷》(台湾故宫博物院藏)中题诗所云:“幽栖不作红尘客,遮莫寒江卷浪花。”而他中晚年的山水画“在章法笔法之外”的玄机是:“一木一石,自有千岩万壑之趣。”纯然是山水画文人化、人格化之禅趣的表现。所以,清代著名画家挥南田说“今人遂以一木一石求云林,几失云林矣。”倪珊这种以我观物,化景物为情思,化荒天古木为文人君子刚正不阿人格的逸笔游戏作风,使笔墨技术的意义提升到表现文人士大夫人格的活脱和超越品质,“有我之境”的高度。

吴孟超院士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63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232位用户关注,59人点赞!

――孙思邈《备要千金方・大医精诚》

“只要拿得动刀,我就会站在手术台上,直到我倒下的那一天。”这是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发自内心的一句话。这位已84岁高龄的老人,仍奋战在手术台上,保持着每年200台以上手术量的惊人记录。

吴孟超说:“我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出差开会,三分之一的时间处理公务和吃饭睡觉,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病房和手术室。”就在今年1月7日,进京领取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前一天,吴孟超还为一位病人成功切除了癌肿。

一双神奇的手:他的手就是手术中的“第三只眼睛”

作为肝胆外科大师,吴孟超有一双修长的手。这双手掌心微微泛红,每个指肚饱满而匀称,透出健康的粉色,指甲契合着手指的边缘修剪得整整齐齐,没有丝毫多余。

50多年的外科手术生涯,给吴孟超的手留下了一个特别的标记:他右手食指的第一个关节向后凸起,指尖习惯性地向大拇指方向微微蜷起,而中指的第一个关节却向无名指方向与第二节形成一个近直角的弧度。所以当他摊开手掌时,如果不刻意地并拢,食指和中指的第一节就会形成一个小小的“v”型。吴孟超看了看自己的手,笑着说:“50多年了,每天做手术,开刀、缝合,就变成这样了。”

这就是被时任副总理的朱蓉基称为“国宝”的手!

护士长程月娥是吴孟超的“黄金搭档”,跟着吴孟超做过多次大手术。她说:“吴老那双手的手感很特别,就好像是他的‘第三只眼睛’。手术中碰到大的血管出血,满眼看去都是红色,所有人都紧张得不知所措。可他双手伸进去摸摸就能找到破裂的血管,然后一掐,血就止住了!”

古人有“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的断言,吴孟超也许的确有当外科医生的天赋,但他的老师,我国外科泰斗裘法祖院士却说:“我这个学生就是勤奋。”

吴孟超回忆起求学的经历。“1954年,裘老被聘为第二军医大学的客座教授,我就粘在他身边,他一步一步教,我一步一步学,连他对我的呵斥都要回味几遍。”裘法祖也对这个勤奋的学生印象深刻,他动情地回忆说:“吴孟超特别勤快,他把我的一举一动都写下来。有一次我住院两个多月,他也搬到病房陪我住了两个多月。”

吴孟超把生活的重心全部放在了事业上。他发现写字时手指握笔的用力方向和拿手术刀的用力方向不一致,就改用毛笔的握笔方法。为了做好手术,他还自创了一套健身操――先活动十指,以保持手指的灵活性,接下来是肩颈,再后仰弯腰锻炼腰力,然后蹲起几次,最后是百步走。吴孟超边演示边说:“这些部位都是手术中用力最多的地方,锻炼好了,才能在手术中做得好、挺得直、站得住。”

一颗赤诚的心:他在肝胆外科领域创造了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

1956年,34岁的吴孟超遇到了事业发展的瓶颈。裘法祖指点他说:“当今世界上肝脏外科是薄弱环节,我国在这方面还是空白,偏偏中国又是肝脏疾病的高发地区,如果你有决心,可朝这个方向发展。”可就在同一年,一位外国肝脏外科专家访问中国时断言:“中国肝脏外科的水平要达到国外现有水平,起码还要二三十年。”

面对肝脏外科,做,还是不做?抉择中,吴孟超陷入了回忆。童年时,他和父亲起早贪晚地在马来西亚的橡胶园劳作,就因为是中国人,买家就把价钱压得很低。中学毕业时他取道越南回国,也因为是中国人,法国殖民者就蛮横地要求精通英文的他们在过关证明上摁下屈辱的手印。

“中国人怎么就不行!”回忆往事,使吴孟超辗转难眠。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半夜里披衣伏案,一份向肝脏外科进军的报告一挥而就。写完后,他意犹未尽,又挥笔写下了“卧薪尝胆、勇闯”八个大字。

一切从零开始。原本用来养实验犬的窝棚成了吴孟超的实验室,全部的实验设备就是几张破旧的桌椅和几把剪刀。

没有理论指导,他就用40多天翻译出来的中国第一部肝外科教材《肝胆外科入门》。没有实物标本,他自己动手用60多天制作出中国第一个肝腐蚀标本,并进一步提出“五叶四段”的肝脏解剖理论。1960年,吴孟超主刀成功完成了中国首例肝癌切除手术,不久又发明了“常温下肝门间隔阻断法”,把肝脏手术成功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1963年,他成功地完成了世界首例完整的中肝叶切除手术……短短几年,吴孟超的成就可以编成几厚本书了!

今天的吴孟超不只是优秀的外科医生,更是一位战略医学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吴孟超就敏锐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提高恶性肿瘤的防治水平,必须依赖基础研究的进步。因此,他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肝癌专业性基础研究实验室,1993年,他又组建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癌研究基地――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和研究所,把对肝癌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和生物治疗领域。

吴孟超领导下的研究小组创新性地利用肝癌细胞与激活的b淋巴细胞进行融合,形成了细胞融合瘤苗。这是世界上第一支肝癌疫苗!《科学》杂志立即在显要位置登载了这一震惊世界的发明。现在该疫苗正在临床试验阶段。也许,在不远的将来,肝癌将彻底成为历史名词!

国际著名肝脏外科学家、国际肝胆胰协会前主席刘允怡评价说:“吴教授对肝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在中国和国际都处于领先地位,他的成就令全球同行瞩目和敬佩。”今天, 84岁的吴孟超依然站在手术台前,“八点半上手术台,小手术就做两、三台,大手术就做一台,从手术台上下来就差不多一两点钟了。”吴孟超不动声色地娓娓道来,却让在场所有的人都为之动容。

一份温柔的情: 他总是把手搓热了才开始给病人检查

入夜,吴孟超像往常一样开始查房。在一位老人的床前,他停下了脚步。老人紧闭着双目,肝癌消耗了他的血肉和精神,枯瘦的脸上露出痛苦的神色。吴孟超摩挲着老人瘦得皮包骨的双手,和颜悦色地说:“您感觉怎么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尽最大努力的。”说完,吴孟超又仔细查看了老人的导尿管,还吩咐值班医生一定要好好照顾老人。

术后老人进食困难,吴孟超又关切地说:“老人家,不吃饭可不行,怎么都要吃一点!”他边说边端起稀饭,一勺一勺地喂老人。平时走路都要小跑的吴孟超,此时却像个慈爱的母亲哄着老人。老人张开嘴,边吃边流眼泪。二两流食用了半个小时,老人瘦削的脸上重又显出生命的光泽。而这位徐姓老人既不是富商大贾,也不是高官权贵,他是上海滩的一个流浪汉!

每年,吴孟超都要接待很多这样的患者,有农民、有华侨、有下岗工人、有学生……他们或贫苦、或富有、或平凡、或显赫,可吴孟超从不问他们的身份。在吴孟超的眼里,病人只有病情轻重之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别。他经常对学生们说:“医本仁术,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医生之于病人,其首要不在于手术做得如何流光溢彩,而在于如何向病人奉献天使般的温情。”

沈锋是吴孟超的得意门生,他对老师的一次“发火”记忆犹新。有一次吴孟超把沈锋叫到走廊里,拿着一份病历说:“这个病人为啥要用先锋6号,还是进口的?”沈锋一看,这是一个浙江农妇的病历。沈锋想,我是按常规给病人用的药,老师为什么会这么问?“作为常规术后感染,现在大家都用先锋6号,也就给这个病人用了。”沈锋回答说。吴孟超沉下脸,严肃地说:“你知道医疗费用对这样的病人和家庭会带来多大的经济负担!这个病人没有明显的感染,术后又很稳定,为什么不用氨苄青霉素?过去我们也常用,效果不错又便宜。你是个大夫,要多为病人考虑才对!”

一种严厉的爱:他推动着学生不断进步

“会做、会说、会写”,这是裘法祖教授当年对吴孟超的要求,如今他也把这六个字作为对自己学生的基本要求。“会做”就是判断准确,下刀果断,手术成功率高;“会说”就是善于旁征博引,阐述理论,能走上国际讲坛;“会写”就是善于总结经验,著书立说,发表高质量论文。

吴孟超对学生的要求有时近乎苛刻。有个学生的论文涉及1000多个病例,他硬是与助手一例一例地逐一核查。“如果犯了错误,老师会用手狠狠地叩击桌子,那连续不断的叩击声真让人心惊肉跳,无地自容。”他的学生如是说。

学生们尊敬吴孟超,还因为他爱学生甚于爱己。在一次手术中,沈锋一不小心将缝合针扎在了吴孟超的手上。那一针扎得不轻,吴孟超哎哟了一声。沈锋事后说:“我当时吓坏了,万一老师感染了肝炎,我怎么担待得起!”可吴孟超只是轻声对他说:“我们年纪大了不要紧,你们年轻可得当心啊!继续缝吧。”

吴孟超深谙因材施教的道理。在他的指导和带领下,学生们术业有专攻,已经成为我国肝脏研究各领域的中坚力量,推动着我国肝脏外科整体水平的提高。

丛文铭专攻肝癌分子的病理学研究,首次提出了小肝癌的科学定义,为临床早期小肝癌的诊治提供了科学依据。王红阳专攻肝癌信号转导研究,明确了一组重要信号分子参与疾病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发现了与肝癌有关的新基因。2005年,王红阳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钱其军专攻肝癌的基因-病毒疗法,研制出了携带抗癌基因的新型肿瘤增殖病毒,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抗癌治疗新技术。

这只是吴孟超学生中的几个代表。1978年恢复硕士生全国招考以来,吴孟超本人带教硕士生80名,博士生59名,博士后21名。吴孟超所带领的学科团队已为国内外培养了1000余名肝胆外科专业人才,其中70%以上已成为各单位肝胆外科的学科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吴孟超常说,他希望学生们能更有出息,因为只有学生超过了老师,才是一个老师的成功。

吴孟超说:“一个好医生,在品格上至少要具备三种精神――无欲无求的献身精神,救治病人的人道精神,求实求是的科学精神。”

吴孟超院士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19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143位用户关注,24人点赞!

在北京召开的全军医学科技大会上,我国著名医学家、中国肝脏外科创始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吴孟超院士荣获唯一的“军队医学科技重大成果特别贡献奖”,并受到胡主席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在全国重要新闻媒体刊发的与胡主席握手的照片上,年届九旬的吴孟超院士鹤发童颜,精神抖擞,表现出与其年龄完全不符的样子,一如现实生活中的他:现任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的他每天正常上下班,除了处理繁杂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外,每年仍坚持多次外出开会、会诊,在空中飞来飞去,还主刀完成200台左右的肝脏手术,有时甚至一天连续主刀4台手术。上下楼梯虽不能说是健步如飞、如履平地,但从不见他借力扶手,且一般人还跟不上他的脚步。

这个老人是如何锻炼和保养自己身体的?他在生活中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家庭生活中的他是什么样的呢?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近这个可亲可敬的老人和他的家人,记录下工作之外的吴孟超和他的幸福生活。

一日三餐,清淡简单

吴老是一个吃饭很随意的人。用他相濡以沫60年的夫人吴佩煜教授的话说:“吃东西他一点也不讲究,只要填饱肚子就行。”

早上,吴老吃饭差不多是对付的,而且基本固定不变。简单说就是牛奶鸡蛋泡饼干,吴老解释说:“牛奶鸡蛋泡饼干就是煮牛奶的时候打一个鸡蛋进去,然后泡进去几块饼干。”吃完嘴一抹,夹着自己的“快递文件袋”(吴老喜欢用快递信封装文件资料,说这样既省钱又省事,他每天都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约稿信或咨询信,信封浪费了可惜),直奔医院而去。吴老说:“每天早上一杯奶的习惯已经坚持很多年了,自己到现在骨头还能这么硬可能与此有关。”

吴老的中饭和晚饭也非常简单。中午手术结束后吃手术餐的话,他喜欢喝大米粥或小米粥,一般只喝一碗,饿的时候会吃一块面包,四菜一汤,与其他医护人员一样基本上是大锅菜,最多加一条鱼。

手术餐厅的工作人员都知道,吴老喜欢吃鱼、豆腐和蔬菜,所以这几样菜是餐桌上常有的。吴老每次吃得很少,但他不愿意看到浪费的现象,上来一条鱼,他自己吃不了两筷子,而是给身边一起吃饭的医生护士不停地“分配任务”——来,你吃鱼头,吃了聪明;你吃尾巴,将来当领导掌握方向;你吃肚子,多掌握点知识学问——反正是一定要把菜消灭干净。

特别是吃肉的时候,吴老的“分配”会让一些人叫苦不迭而又无可奈何。他吃肉,喜欢吃不肥不瘦的那种,但一般只吃一块,绝对不多吃,却“鼓励”别人多吃——“肉是好东西呀,我们年轻的时候想吃吃不着,多吃点才能长身体,要是年轻时能多吃点肉,我也不能只长这么高”(吴老身高1米62)——他一边说一边“推销”,反正最后肉是一块不剩。每当看到在他的“努力”下桌子上的每个盘子都见了底,他就会露出心满意足、很有成就感的微笑。吃完饭,他会拿根牙签,似有似无地剔那口整齐的牙齿,偶尔说上几句俏皮话,逗得大家乐呵呵的。看着那个样子,你就知道了什么才是“享受”!

吴老的晚饭一般7点左右开始,因为他每天6点以后才从办公室回家,到家时饭菜已好,菜依然是很清淡的两三个菜,主食是一碗稀饭,一个包子,这顿饭是吴老吃得最从容的。保姆说,吴老吃饭从不挑食,如果有他不喜欢的菜最多不动筷而已,决不会说这个菜不好吃什么的。

很多人都不止一次向吴老身边的工作人员打听吴老有什么保健秘方或者吃什么补品,要不然他怎么这么神奇呢?其实,吴老从来不吃什么补品,在外应酬时连鱼翅鲍鱼这些所谓的“硬菜”也基本不动,只吃些清淡的蔬菜或者鱼虾。吴老说:“鱼翅什么的不是什么好东西,吃多了对身体没什么好处,市面上哪有什么真正的补品呀,都是骗人的。”吴老从来不喝饮料,每天在办公室只喝点淡淡的绿茶。吴老也不像其他老人那样打打太极拳什么的去锻炼身体,他说:“我每天上班开刀就是最好的锻炼。”当然,吴老高兴时还能喝点酒,保守地说,他现在喝三两白酒应该没有任何问题。

对了,吴老用几十年的生活经验自编了健康保健20字诀,大家不妨体会一下:心态平衡、头脑常用、手脚常动、管住嘴巴、定期体检。

一身军装,四季常穿

熟悉吴老的人都知道,他一年到头军装不离身。说起常年穿军装的原因,吴老说:“穿军装自然、方便、还省钱。”解释下来说是:军人穿军装理所应当,军装穿起来比西服之类的衣服省事,而且不用花钱买便装,每年能省下不少钱。其实,吴老一年到头军装不离身,是因为他对军装有着极其浓厚的感情。

1927年,年仅5岁的吴孟超随母亲到南洋寻找在那里以割胶谋生的父亲,直到初中毕业。年幼的他和很多在那儿打工的中国人受尽了欺凌。10年后,抗日战争爆发,吴孟超在老师的帮助下,组织同学们给八路军总部捐款捐物,支持国内的抗日战争。1940年,18岁的吴孟超和6位同学相约回国,准备到延安参加革命队伍。可是,当他们历尽辛苦到达昆明的时候,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封锁了交通路线,他们只好待在昆明。见不能参军入伍,吴孟超便想先上学,学到有用的知识后再参军报国。后来,吴孟超进入了当时因战乱南迁的同济大学附中,靠打零工勉强维持学习和生活。1943年,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并在那里认识了他的同学——漂亮的杭州姑娘吴佩煜,之后两人便牵手一生。

1949年夏,吴孟超大学毕业,应聘于当时的国防医学院——现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的前身。1956年,经过艰苦努力的吴孟超以其优异表现光荣参军,成为中国人民的一员,终于穿上了那身他向往已久的军装。那一刻,吴孟超竟喜极而泣!从此,这军装一穿就是将近60年。后来,他的夫人吴佩煜教授也参军入伍,两个人成了真正的“军人之家”!

吴孟超院士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13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92位用户关注,57人点赞!

医疗队由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副政委李国强大校率领,团员全部为博士研究生。六安市政府、市慈善协会、市卫生局、市中医院等有关同志参加了启动仪式。《科技日报》军事部主任唐先武、《人人健康》杂志主编金朝晖作为本次活动的顾问也一同前往六安。

到达当天,一身戎装的医疗队队员顾不上长途乘车的疲惫,顶着似火骄阳,直奔六安市中医院义诊。由于吴孟超院士的先进事迹在老区广为流传,大批肝胆患者慕名而来,有的从早上5、6点钟就在义诊现场等候,还有的徒步走了3个多小时的山路。此情此景令队员们难以忘怀。

义诊中,博士医疗队遇到了慢性乙型肝炎、爆发性肝炎、肝内胆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原发性肝癌等多种肝胆外科疾病,大家一一耐心作出解答和诊断。

来自六安市裕安区的陈阿姨患有肝内胆管结石,在听完欧阳清博士的诊断和指导意见后,对医疗队员翘起大拇指说:“上海大医院的专家就是有水平!”

义诊中,医疗队员发现,由于治疗水平等原因,老区肝胆患者治疗情况不甚理想。队员杨霞和惠菲菲接诊了一位30多岁青年女性,3年前被诊断为乙型肝炎,当地医院曾给予抗病毒治疗,患者自行停药后乙肝复发,再给药后出现耐药现象,改服其它药后疗效欠佳。博士们一起讨论后认为,这名患者的治疗过程有一定普遍性,许多乙肝患者常常忽视自身病情,需要抗病毒治疗的没有抗病毒,还有的没能长期坚持,这都会导致患者出现耐药,病情进展恶化等情况。乙肝并不可怕,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和早期发现肝癌,绝大多数患者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当天下午,郑涛博士的学术报告吸引了六安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医院相关专业260多人参加,偌大的中医院学术报告厅坐无缺席。郑涛博士重点阐述了“中晚期肝癌的治疗进展”、“肝癌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术后抗复发治疗的进展”,让基层医务人员能够了解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最新进展。

老区行第二站是新中国有名的“将军县”金寨。原定的义诊时间由于暴雨影响推迟了约半小时,但等待的人群见到医疗队那一刻的热烈掌声让每一个队员都非常感动。不大的金寨县人民医院门诊大厅被患者挤得里三层外三层。既说明老区人民对一如既往的深情,也说明他们太需要先进的医疗技术保障了。

“将军县”丰富的红色资源是宝贵的优良传统教育题材。义诊结束后,李副政委带领博士医疗队赶往金寨县烈士纪念馆,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向为革命捐躯的烈士们深深鞠躬,重温了党在大别山老区的奋斗历程。

站在烈士纪念碑前,每个人心里都久久不能平静:老一辈革命家身上那种不畏艰难、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从哪里生发,为何能坚持坚守,我们这个时代又需要怎样的精神,怎样去继承?

不论博士硕士,首先是个战士。医疗队老区行的最后一站是到武汉后方基地某仓库当兵锻炼。对于博士医疗队队员来说,这种体验很新鲜,也很受震动。

吴孟超院士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17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3分钟,共有277位用户关注,21人点赞!

线索来源

今年7月初的一天,一封发自浙江宁波鄞县的来信飞到了我的手中,写信人用的是一张色彩活泼的kitty猫花信纸,信中还夹带了一份题为《一个不幸家庭的真实记录》的剪报。写信人是一个名叫郑秋妍的中学女生,她写道:“随信寄来的这份剪报是2000年6月14日《鄞县日报・新闻周刊》的头版新闻,我和同班同学看了之后深深地为之震撼、为之不平。同在一片蓝天下,为何老天如此捉弄人!我们想捐款,但作为十七八岁的中学生,向父母要钱作生活费已很拘紧,更何况再捐款。做了贵刊5年的老读者的我,想到了《现代家庭》,也想到了您,《现代家庭》的巨大感召力众所周知,希望您能亲自来鄞县采访,将这个不幸家庭的悲剧告诉千万个好心的读者,愿人们的安慰和关注能排遣杨永海夫妇心中的郁闷,权作一瓣心香祭于逝者的灵前……”我很快和郑秋妍小姑娘取得了联系,就是这个善良可爱的小姑娘主动为我打听了杨永海的联系电话,又一次次地将新闻的后续消息通知我。然而,我却始终没能和故事的主人公杨永海取得联系。正是骄阳似火的酷暑,我担忧着这遭尽苦难的一家的安危。一直到8月初,在无数次地拨了那个熟悉的电话号码以后,我终于从话筒那头听到了一声沙哑苍老的“喂―――”,接电话的正是杨永海。还从没有听过如此低沉喑哑的声音,仿佛沉重的石碾在沙地上碾过。杨永海告诉我,前一段时间,因悲痛过度,原来置于食道内用于治疗食道癌的支架发生移位,伤及肺部,引起高烧不退,他已经和死神邂逅数次了。现在,刚刚出院。

一个星期后,我们便踏上了前往宁波的采访之路。作为一本为大众说话的杂志的记者,我们此行决不是仅仅为了见证苦难,而是为了使更多的人有勇气消解苦难。因为我们知道,在这个故事里,杨永海夫妇不单是悲剧的主角,他们身上还融合了那么多朴素的精神和令人感动的东西。

难以诉述的灾难

要平静地讲述杨永海一家的遭遇是一件困难的事,但在这里,我仍想努力平静地叙述一个会让天地动容的故事。

那个下午,我们坐在杨永海家并不宽敞的客厅里,听他回忆。这种回忆是残酷的。这个才42岁的中年男人只剩43公斤的体重,脸色苍白如纸。医生说,他的生命还可勉强维持几个月。但在杨永海的脸上看不到任何萎靡的神情。中午,他刚吃了一大碗饭,还喝了啤酒。他讲述自己,仿佛在说一个不相干的人的遭遇;他讲述妻子,平淡中却隐含了感激和深情;只有在说到女儿的时候,才数次哽咽失声。我们坐的地方刚刚铺了大理石地面,2个半月前,杨永海的女儿―――年仅17岁的杨当儿的遗体曾经停放在上面。方才还阳光明媚的天,突然间下起了瓢泼大雨。杨永海说:当儿死的那天,也是这样的大雨,你看,天都哭了。

先让我们来看一串不可思议的不幸记录―――

1991年,杨永海在公厕里遭爆燃的液化气袭击,造成下身二级伤残;1994年4月,杨永海家的老宅遭火灾,脱保才20天的房屋财产毁于一旦;1997年8月,杨永海被确诊为食道癌;1997年10月,杨妻吴孟维车祸重伤;2000年5月,杨年仅17岁的女儿杨当儿在学校门口横遭车祸,不治而亡;……公共厕所里天降奇祸要说怨天尤人,杨永海是最有理由的。

在1991年2月之前,33岁的杨永海和妻子吴孟维在宁波集士港镇从事个体水产生意,9岁的女儿杨当儿聪明伶俐。这个肯吃苦又本分的三口之家原本生活得平静而滋润。

1991年正月初九,新年喜庆的余韵还未淡去,杨永海早已为生计忙碌上了,这天早上7时,在农贸市场做生意的杨永海匆匆走进街边的公共厕所。粪槽里不知被谁倾倒了液化气残渣,散发着奇怪的刺鼻的气味。杨永海寻了个角落,刚想方便。这时,站在他边上的一个小伙子掏出打火机来点烟。顷刻工夫,不等杨永海反应过来,只听“轰”的一声,积聚在粪槽里的液化气突然爆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卷噬了杨永海的下身。这天早上,几乎所有在农贸市场上的人都看到,一个火人惨叫着从公共厕所里逃了出来……

40天后,杨永海终于从死亡线上挣扎了过来。但他的外生殖器已烧成二级伤残,不得不做了阴茎包皮切除手术,腰臀部位也重新植皮。

那时的杨永海形象比现在更可怖,瘦得体重只剩31公斤,年幼的女儿见了变样的父亲,惊骇地转身就逃。

出院后,杨永海在家养了半年伤。刚刚能够下床活动,又不小心摔了一跤,造成右腿髌骨骨折。旧伤未愈又添新伤。

紧追不舍的火魔

杨永海在镇上做水产生意,租住的是别人的房子。他自己的家在集士港镇岳阳村,那里有一栋颇为气派的老宅,共七间两弄,他的老母亲一直住在那里,杨永海也占了一弄。

1994年夜间8时左右,岳阳村突发火灾!当杨永海闻讯跌跌撞撞地赶回村里时,原先偌大的一栋老宅只剩断壁残垣。万幸的是,老母亲从火海中逃了出来。

杨永海欲哭无泪,这房子他已投了整整10年的保险,没想到20天前刚刚脱保,就遭祝融之灾,损失近3万元。

在岳阳村没了房子等于断了退路,杨永海只得和妻子拼拼凑凑,花了5000元在镇上买了间旧楼屋。也正是从那时开始,他们放弃水产生意,改行卖起了麻油鸭之类的熟食。杨永海做熟食很有一套,尽管辛苦,但夫妻俩的勤勉很快赢得了远近乡邻的好评。杨永海卖的麻油鸭和盐水鹅,不但味道好,卖相也好,肉酥,皮却一点不破。烧熟食,杨永海是有秘诀的。

他们渐渐有了些积蓄,1995年4月,杨永海在镇上的向阳新村买了一套新房。当一家人欢天喜地地搬进去时,杨永海仿佛看到当年美满无忧的生活又要回来了。

不肯放手的厄运

一家人算是太平地过了些时日,其间杨永海曾因腰椎间盘突出,进行了一次腰椎手术,花去医药费万余元。但这和那些大灾难相比,似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他们没有料到的是,这时候,厄运又在暗处向这朴实勤恳的一家人狞笑了。

杨永海永远记得这个黑色的日子:1997年8月21日。

这一天,他在宁波李惠利医院体检时,被确诊为食道癌。

医生没有当面告诉他,而是告知了他的妻子。这个羸弱瘦削的女人,硬是忍住眼泪在丈夫面前不露声色。(这是个多么坚强内敛的女人啊,在以后走向苦难的日子里,她从来没有在丈夫面前流过一滴泪、有过一声叹息。我们采访的时候,她只是坐在一边,羞涩地拒绝回答问题,低着头默默地默默地摩挲女儿的遗像。)杨永海还是找到了那张“黑色”的病历,他在诊断书上看到了“食道ca”的字样。虽然文化不高,但这个“ca”是什么意思,他懂。

整整一天,他萎靡不振、滴水未进。这一天,如同漫长的苦难的一生。

他把一切都想透了。想到等着他抚养的才上初一的小女儿,想到年届八旬缺乏生活来源的老母,想到羸弱的什么都得依靠他的妻子,杨永海强打起精神:我要活下去。

第二天凌晨,杨永海又像往常一样,起了个大早,像没事人似的开着摩托进城去进鸭子了。以后的几年,身患癌症的杨永海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半夜起床进城进货,然后,杀鸭子洗鸭子烧鸭子。唯一不同的是,他把自己烧麻油鸭的绝技教给了妻子。他琢磨着,万一自己不在了,妻子也好有一门维持生计的手艺。

8月21日那天,对他们天真善良的女儿杨当儿来说,也是有着转折意义的一天。那天夜里,她找到了父母小心藏起的父亲的病历,一看,便抱着父亲号啕大哭。当儿仿佛是在一夜之间长大的,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丫头变成了一个懂事能干的大姑娘。她包揽了几乎所有的家务:烧饭做菜、洗衣服、生煤球炉、拖地板。杨永海说,当儿烧的菜特别好吃。每天凌晨两三点钟,听到父亲配货回来的声响,睡下没多久的当儿又爬起来帮助父母清洗鸡鸭的内脏。她笑眯眯地安慰病中的父亲:“爸爸,你一定要把病看好,欠下的医药费等我长大了替你还。”这年的10月18日,吴孟维陪接受了一次手术的丈夫去医院随访复诊。检查结果,脖子上的淋巴转移,又要手术。

下午3点,满面愁容的吴孟维乘坐中巴回家去取手术费。车至栎社机场岔口时,因超载超速,被相向而来的一辆5吨运煤卡车撞翻。坐在副驾驶座的吴孟维被撞得头破血流、皮开肉绽,三颗门牙当场不翼而飞,左手肘被一根钢筋横穿而过……其状不忍卒睹。

从医院出去的吴孟维又被送进了医院,撞裂眉角嘴唇共缝了36针,原本清秀的脸几近破相。

就这样,夫妻俩躺在了同一家医院,执手相看泪眼,竟是无语凝噎。

不能承受的失女之痛

3年来,起早贪黑经营熟食生意的杨永海病情一天天恶化,他唯一指望的是,他死后,懂事的女儿长大了能成为妻子的依靠。

到今年的春节,杨永海已经吃不下饭,连麦片之类的流质也难以下咽了。4月底,他住进了鄞县人民医院,医生为他做了介入手术,放入了食道支架,借以维持生命。不久,他又突发胃出血,脆弱的生命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了。

这天是2000年5月25日,离宁波师范学校面试的日子还有3天,杨永海的女儿、集士港镇中学初三学生杨当儿正等着参加师范学校的面试。这天早晨5点50分,当儿像往常一样赶到学校对面的早点摊,放下书包,正准备吃早点。突然,一辆从横街开往宁波方向的车号为“5485”的中巴车,因超速失控,像一头咆哮的野牛向早点摊冲将过来。惊慌失措的司机紧急刹车,但因车速过快,被踩住刹车的车身猛然间360度大转弯,17岁的杨当儿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应,就像纸片一样被抛向数米外的机耕路上。

这场车祸共造成一死四伤,唯一死亡的就是受尽苦难的杨永海夫妇的独生女儿杨当儿。

杨当儿死的时候,嘴里还含着吃了一半的早点。

几个时辰后,杨永海夫妇才接到女儿遭遇车祸的噩耗,当时,当儿生死未卜。杨永海放下电话,浑身瘫软。他骑上摩托,载着妻子往数公里外的医院赶,只觉手脚发软,连摩托也不会开了。赶到医院时,杨永海夫妇看到的是这样的场面:白色,白得恐怖的床单上僵硬地躺着一早离家时还欢蹦乱跳的女儿,女儿从头到脚被严严实实地盖上了白单。那么漂亮的一个女孩,死的时候满脸是血,连腿都给撞成了三截……

昏厥,杨永海一次又一次地昏厥。他感到,死亡已经向他撒开了黑色的大网……

好人本该一生平安

我们刚在杨家坐下不久,恰逢住在斜对门的邻居张国民拿着电焊器过来帮忙修锁。大概他没料到屋子里有这么多人,怕声响影响我们,于是就不声不响地先陪我们坐了一会儿。在这样一个邻里间可以“鸡犬之声相闻”的海边小镇,相信一个人的性情为人可以从他左邻右舍的口中得到证实。可是张师傅不擅长表达,他终于坐不住起身到门口修起锁来了,那顺着额头淌下的汗水和“嗡嗡嗡”的钻孔声仿佛回答了我们的所有疑问:能让邻居这样顶着烈日来义务帮忙的杨永海,他的为人不是可以从中得到最好的证实?在集士港镇人眼里,杨永海夫妇是勤劳、老实、善良的代表,干活起早摸黑,做生意热情公道,待人忠厚诚恳,就连卖东西给人家多收了几毛钱都会追出去老远非把钱退回去才罢休。在我们采访的中途,刚从装修工地回来还没顾得上吃中饭的邻居褚师傅推开玻璃门进来了,他先皱着眉听了一会儿谈话后,才渐渐缓和了脸色。原来褚师傅见杨家突然多了我们几个陌生人,以为又出了什么事儿,不放心,特意过来看看能不能帮上什么忙,直到弄清了我们的来意后才放下了心中的大石。从褚师傅的口中,我们对杨永海的坚强刚毅又有了新认识:“他不叫一声苦不说,还照样每天笑眯眯地对人。先前我问他怎么还能这样挺着,他说:‘事情已经这个样子了,怕死也没有用,你不接受这个事实就势必会被事实压垮,我还有老婆孩子要照顾呢!他老婆和女儿因为担心他的病而难过,反而是他来安慰她们。问他是不是真的一点也不担心,他说不管自己有病没病、不管得的是什么病,他都是家里的顶梁柱,她们可以垮,他却不能垮。”邻居里最后跟我们交谈的是一位退休的小学教师,他的头发已经花白了,可是精神仍很矍铄,他说:“小杨他们一家真是不该遭受这样的不幸。自从知道他患了癌症后,我从他们家门前路过,就经常看见小吴(指杨永海的妻子吴孟维)和女儿一起压低了嗓门抱头痛哭,常常看得我心里发酸,她们平常在小杨面前都不敢露一点儿伤心的,我知道小杨并不高兴看到她们哭,可是并不是人人都能像小杨那样凡事都想得开的。不过小吴虽然背着人哭,但平常跟我们打招呼什么的还是很坚强,她也是一个把苦埋在心里的人哪!

“还有当儿这小姑娘,多讨人喜欢,远远地见了你就跟你打招呼,无论什么时候见到她都是笑眯眯的,让人疼到心里去。唉,没想到她却走在他爸爸的前面……”老人本来很健谈,可是说到杨当儿的事时只是连连摇头,脸上满是惋惜的表情。

整个采访的过程中,吴孟维几乎没说什么话,在她和杨永海一起送我们出去时,我趁着和她并行的机会跟她聊了几句。吴孟维真的是一个感情不外露的人,直到这时才稍透露了几句她内心的苦闷:“唉,自从知道永海得了这个病后,我和当儿背地里经常商量怎么才能让他不为我们担心。那时有当儿,日子还好过一些,可是老天偏要让她被……当儿过世后,我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了!”听了吴孟维的话,我也沉默了:如果人生真的都能像那首歌里唱的“好人一生平安”,那么命运为什么偏偏要让好人杨永海夫妇半生不安颠簸?

爱,让他坚强,更让他奉献

在知道杨永海一家人的不幸遭遇后,社会各界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集士港镇中学、鄞县红十字会、宁波出租车协会以及其他许多陌生的单位和个人纷纷捐钱捐物,让屡遭不幸的杨永海夫妇感受到了人间仍然有爱。迄今,杨永海夫妇已收到来自各界的捐款3万余元。

吴孟超院士

他是中国肝胆外科事业的创始人,中科院院士,我国医学界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第一人,第二军医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创下了一个人完成14000多例肝脏肿瘤切除手术的世界纪录;创下了手术成功率最高、患者术后5年存活率最高的世界纪录。年近90岁的他,仍每天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院士信息

  • 吴孟超院士
  • 吴孟超院士19人关注

    他是中国肝胆外科事业的创始人,中科院院士,我国医学界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第一人,第二军医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创下了一个人完成14000多例肝脏肿瘤切 ...[更多]

优质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