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191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1分钟,共有117位用户关注,38人点赞!
class is over. the students are jumping with joy, just like runaway horses. look, some of them have left their seats and begin to play noisily. they are laughing and screaming from time to time. some don’t leave their seats.
they are making use of the short time to play games. sometimes they argue so seriously and sometimes they appear so polite. others are sitting in their seats, as if they are thinking of something. now and then they will stop to watch what others are doing. what an active ten minutes’ break it is!
[break between classes初一英语作文]:
初一语文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18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94位用户关注,39人点赞!
1、语文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请你将下面诗句端正、规范、清楚地写在格子里。(3分)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2、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蜷(quán)曲 瘫痪(tān huàn) 倏(shū)忽 恍(huǎnɡ)然大悟
b.攥(zuàn)着 尴尬(ɡān ɡà) 菡萏(hàn dàn) 随声附和(hé)
c.贮(zhù) 藏 须臾(yú ) 攲(qī)斜 竦(sǒnɡ) 峙(shì)
d.嫩(nèn)叶 曲肱(ɡōnɡ) 抖擞(shǒu) 镶(xiānɡ)嵌(qiàn)
3.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 )(2分)
a.酝酿 搓捻 并蒂 小心翼翼 一字不漏 不求甚解
b.匿笑 绰号 肥硕 水波粼粼 翻来覆去 浑为一谈
c.停滞 寒战 攥着 花团锦簇 持之以恒 疲倦不堪
d.并蒂 徘徊 黑痣 鸦雀无声 萍水相逢 敏而好学
4、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精彩的演奏戛然而止,起先大厅里鸦雀无声,随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b. 我们要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c. 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d. 我知道你们是些纯洁少年,从来不说是非,你们眉飞色舞的,都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的任务终于基本完成了。
b、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c、一个班级班风的好环,是搞好班级工作的关键。
d、近几年,他记录下来的文字大约有600页。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是( )
①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②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时无法弥补的。③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④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d、④③②①
6,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b、《济南的冬天》,老舍,现代作家,人民艺术家,满簇,北京人。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
c、《我的老师》,魏巍,现代散文家、小说家。主要作品有长诗《黎明的风景》,长篇小说《东方》,《东方》获1982年中国首届“茅盾文学奖”
d、《 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19世纪美国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964年她被授予“总统自戕勋章”,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我的老师》。
7、仿写句子。(3分)
我是清凉的小溪,总想滋润干涸的土地;我是勇敢的雄鹰,总是向往辽阔的天空;
我是 , 总 。
二、古诗文:(共20 分)
7、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 ,风正一帆悬。
(2)乱花渐欲迷人眼, 。
(3)无可奈何花落去, 。 。
(4) 子夏曰:“ _____ , ________ ,仁在其中矣。”
(5) 曹操的《观沧海》中,借奇特的想象表达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8、文言文:(每小题4分,共12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①思而不学则殆 ( ) ②吾日三省 ( )
③与儿女讲论文义 ( ) ④元方入门不顾( )
(2)、请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初一语文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04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219位用户关注,41人点赞!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
从实施课程改革以来,我反复学习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起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语文课堂活力,有助于学生能力提高与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启发思维,训练方法为主的自读课文阅读方法、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重点篇目学习法、以合作??探究??创造??创新为核心的语文活动课等,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智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组际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 “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要求具有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思维的开启,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特点的集中体现。
应试教学课堂总是教师比比划划,总是在如何把知识线条明晰化上动心思,在学习中学生不能亲自体验到获得知识的过程与乐趣,其接受知识的过程间接而单一。新课程要求课堂要以更新教学手段为重点,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实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的可操作的平台。教学中,一改过去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内容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结构上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状况,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学生从原有的课堂圈子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他们能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扩展创造性思维。
四、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死教书、教死书不能适应社会对教育的需要,新课程改革正是对今天教师教学观念的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所学的知识也受时代的局限,他们要在未来有所作为,要在未来跟上时代,就一定要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去吸收新东西,更新知识结构。可见,方法的确比知识更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学的根本。那么,学生对于传授的方法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对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则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的反复的训练过程。 〖1〗
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版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学生放飞思想,大胆发挥……
初一语文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8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64位用户关注,35人点赞!
获得学而思英语优秀学员卓越奖的董榕,现在就读于北京十三中初一,本次期末考试英语考了满分100。目前在学而思上初一奥数提高班,是奥数名师王宇亮的学生。董榕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通过剑桥少儿英语三级考试,得到12个盾牌;小学参加全国春蕾杯作文大赛,获得2次三等奖,一次优秀奖。董榕不仅全科学习成绩很优秀,而且在学校工作也敬业认真。她现在担任学校的宣传部部长,还是校广播员,曾经被评为全校十佳学生。董榕平时学习工作两不误,而且科科都优秀,她是怎样规划自己学习生活的呢?带着这些疑问,网编跟她的母亲开始了电话沟通。
珍惜时间 超前学习是法宝
董榕妈妈说,董榕学习好离不开她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这个寒假董榕在学而思上奥数课程,回家还自学新概念英语二册,并让亲戚老师辅导下学期将要学习的课程。董妈妈说,董榕利用这个寒假的时间,已经提前学完了初一下学期的课程。
初一的时候,董榕开始在学而思上初一奥数提高班,董妈妈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表现的很低调。董妈妈就问王宇亮老师,是不是自己孩子的脑子反应慢?王老师说不是这样的,是因为董榕学习非常认真,总希望把一个知识点学通,弄明白。
[初一期末英语满分作文 ]:
初一语文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9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250位用户关注,48人点赞!
river pollution
chinese people are now face to a serious problem--pollution. and this problem is a little bit different from others--the goverment can not solve it by themselves. we need everyone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 but we also know that it is very hard to call everyone to join u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but it seems that they have found the way to let everybody know it. in a report, anhui daily called on residents to help protect the river against pollution. i am so glad about it. and i believe that somewhere the pollution must stop.
[初一英语作文river pollution]:
初一语文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11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159位用户关注,21人点赞!
1. 注音写字:(8分)
痴想() 隐秘() 喧téng() 盘虬卧龙()
训诫( ) 耸立() 迂回() 仙露qióng()浆
lín峋() 卑微( ) 宽shù( ) 伶仃( )
zhù立( ) 瞬间() chuò泣() 鹤lì( )云端
2.原文填空。(5分)
(1)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 又怎样 的心啊!”
(2)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 。
(3)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 ,故时有物外之趣。
3. 解释文言字词:(4分)
(1)项为之强( )(2)以丛草为林( )
(3)兴正浓( ) (4)方出神( )
4.写出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3分)
(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
(2)在山的那边,是海吗?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
(3)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
5.对文章作者及主旨,叙述错误的是:()(2分)
a.《在山的那边》,“山”与“海”两个相对的形象,是富有象征意义的,这首诗抒写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b.《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作者是英国作家莫顿·亨特。
c. 《紫藤萝瀑布》,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作者是当代女作家宗璞。
d.《童趣》回忆童稚时代的种种情趣,人是有精神活动的,在精神作用之下,自能享受无穷的物外之趣。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沈复,字三白。本文选自《浮生六记》。
6.选出标点有误的一项:( )(2分)
a.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
b.“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在嚷嚷。
c.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d.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7.下列文言句子的停顿(“·”表示很短暂的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能/张目·对日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使/之冲烟/而飞鸣d.作/青云·白鹤/观
8. 写出我国四大名著:《 》《 》《 》《 》。(2分)二、古诗文阅读理解 (共14分)
9.依据上下文提示默写 (3分)
①夏蚊成雷, 。
② , ,盖一癞虾蟆
10,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① 徐( )喷以烟。
② 果如鹤唳( )云端。
③ 神游其中,怡然( )自得。
④ 物外( )之趣
11,翻译下列文言语句:(4分)
①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②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12,《童趣》一文的作者,童年时对着蚊子徐喷以烟,让蚊子“冲烟而飞鸣”。他做这件事感受到 “物外之趣”。从这一事例中,你感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3分)
(二)阅读下面选自课外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共12分)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矾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七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笑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到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尸“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屋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了出来。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13:这里所选几段文字,叙述了一个什么事件? (2分)
14.你认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得好吗?请说明理由。 (2分)
15,请写出文中表现阿曼达父子心心相连的一句话。(2分)
16,文章结尾段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文中对父子二人的描写,说他们各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2分)
17.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的提示,想像地震刚刚发生、教室刚刚塌陷时阿曼达的处境,写他的所见、所想和所做。篇幅不超过一百字。(4分)
答案12. 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应该富有观察力和想像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13.阿曼达的父亲在地震后怀着坚定的信念成功地抢救出儿子。(此题亦可从阿曼达的角度总结。)
14.划线句子用了排比手法,渲染时间延续过程又长又慢,突出强调父亲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不停地行动,顽强地救出儿子。
深刻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挚爱之情。(这是一个开放型题目,可以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能答出一个方面即可,不必求全。)
15.这句话是“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初一语文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13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14位用户关注,46人点赞!
正确字
理解加点词的语境义1、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 2、 每扇门里都有一个未知的世界 3、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4、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默写,并简答1、青年人, ,时间正翻着书页, !本诗的作者 ,原名 ,写此诗的目的是劝勉 2、小时侯,乡愁是 ……长大后,乡愁是 ……后来呵,乡愁是 ……而现在,乡愁是 ……乡愁本是一种难以表现的情绪。这里,台湾诗人 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 、 、 、 四个意象,借助它们把乡愁表现得极为感人。作者最想表达的是 的感情。 按要求造句1、例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请以“初秋的早晨”为话题,仿照例句的格式造句初秋的早晨 七、古人形容“多”或“少”,均爱用“三”字,如“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请你也举出两个含“三”字,其意义也是表多数或少数的成语、俗语、典故。(多写一个加1分)(1) (2) (3) (4) 第二部分 阅 读 阅读语段,回答1~4题① 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②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③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④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⑤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⑥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⑦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⑧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情感。⑨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就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象的。⑩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不是危言耸听。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据音填字或据字填音,后解释词语。缩影( ) 憧憬( ) 潜移mò( )化 危言sǒng( )听 理解文句(1)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对画线处有两种理解,你认为哪一项最合适?( )a.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既是那个时代的精神,又是那个时代的情感的结晶。b. 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是那个时代的精神的结晶和情感的结晶。(2)优秀的文学作品,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灿烂”一词应理解为 (3)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里的“高智商”是指 “野蛮”在这里是指 (4)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指
(5)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这”具体指
据文中所述,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那几方面?
初一语文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78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289位用户关注,33人点赞!
一、 积累和运用(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树杈(chā) 脸颊(jiá) 羚羊(líng) 意见分歧(qí)
b.不禁(jìn) 撒谎(sā) 沉寂(jī) 絮絮叨叨(dāo)
c.憔悴(cuì) 匿笑(nì) 祷告(dǎo) 侍弄花草(shì)
d.蹲下(zūn) 霎时(chà) 攥着(zuàn) 尊君在否(fǒu)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祷告 并蒂 各得其所 翻来复去 b.脸颊 决别 爆怒无常 絮絮叨叨
c.捶打 荫蔽 形影不离 水波粼粼 d分岐 委曲 满不在乎 喜出忘外
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填序号)(4分)
a 景物描写 b 语言描写 c 动作描写 d 心理描写
(1)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吗?一定不会了。 ( )
(2)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 )
(3)“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 )
(4)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
4.下列加点字的成语运用不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b.哪怕是儿子的任何一点点进步,爸爸和妈妈都看在眼里,都让他们喜出望外。
c.他沿着十里路来到秋浦河段,走上山丘眺望前方,只见水波粼粼,岸上麦穗泛起层层麦浪。
d.母亲节那天,她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母亲及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充分的作用。
b.进入21世纪以后,教育问题越来越多受到社会的关注。
c.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眼前。
d.我们应该刻苦学习,否则不学习,就很难成为有用的人才。
6.默写题。(9分)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_____。”(刘义庆《咏雪》)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3)在《过故人庄》中,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农家的劳动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与鉴赏。(46分)
(一)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6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
(3)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4)尊君在否___________________
(5)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6)元芳入门不顾________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元方是从哪两个方面说陈太丘的朋友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是否属于不礼貌的行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散步》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①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②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1.面对母亲与儿子的分歧,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2.第①段画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反映了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家庭关系。(2分)
14.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什么故事?反映了一家人之间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阅读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蚂蚁唱歌
依成人的经验,蚂蚁唱歌是骗人的鬼话。换句话说,就算是蚂蚁能唱歌,谁又能听得见呢?可我证明起码有一个人能听见蚂蚁唱歌,而且常常听得如醉如痴。这个人是谁呢?是我老家邻居的女儿小毛豆。
毛豆这个名字是我给她起的,她姓黄,合起来就是黄毛豆。她爸老大不乐意,说,亏你还写文章有文化,就给我女儿起名叫毛豆?还嫌不土呀,干脆叫地瓜得了。毛豆只有四岁,调皮得像个野孩子,并且身上永远脏污不堪。在街坊邻居之间,大家都不太喜欢她,不喜欢的原因之一,就是她爱撒谎,连她母亲也这么认为。大家喜欢把毛豆和我女儿作对比,我女儿永远文静、听话,每天早晨她早早起床自觉地背英语单词,然后吃饭上学。出门给她两元零花钱,到晚上她不知怎么用就又还给我。黄昏降临的时候,她会自动打开乐谱架夹上乐谱,练上一小时的小提琴。我有时候也觉得她生活太单调沉闷了,就带她上公园,希望她放开手脚像毛豆那样疯野一下,可她只是斯斯文文地站着,不肯坐在泥巴地上。
几天前我们回家又看到毛豆,吃饭的时候我也给毛豆盛了一碗饭,毛豆妈看见了,喝斥道:到一边吃去。她跟毛豆说话从来都用这种口气。毛豆觉得母亲在外人面前不给她面子,嘟着嘴一脸不悦。我捧着饭碗慢慢凑近她,她见了我立马笑了起来,吃了一大口饭。我也模仿她吃了一大口,她忽然神秘地冲我说:昨晚,我下了一个,一个天蓝色的蛋。我故意一惊,说:哎,蛋在哪儿?她把我带到她家鸡窝边,一指,说:在这儿。我想怪不得大家都说她爱撒谎了,她哪儿是在撒谎呢,她是把孩子的幻想、梦境与现实完全搅和在一块儿了,用作家的观点就是魔幻现实主义。我追问:蛋呢?她想了一下说:让蚂蚁搬走了。我忙说:我昨晚也下了一个蛋,是红的。她一怔,她没想到一个大人会用这种口气和她说话;怔过之后她大笑起来,一直笑出了鼻涕。她说你的蛋有多大?我说有红灯笼那么大。她激动万分地跑去报告说,陶书天爸爸也下了一个蛋,比我的蛋还大。她为找到一个同行而心满意足,可是却没人附和她,她稍稍显得有点失望,不过总算找到了一个知音,一下午她就缠着我。我午睡醒来,在厨房后面找到了她,我问她在干什么?她说我在听蚂蚁唱歌。土墙上果然有一窝蚂蚁,我侧耳静听了一会儿,说:我也听见蚂蚁唱歌了,唱得可好听了,你看那个蚂蚁王,它像猪哼,那个小细腰蚂蚁,声音又尖又脆。还有那个来回跑的蚂蚁,嘎声嘎气的——她不住地点头,呃,呃,我天天都要来听,天气好时它们才肯唱,她仰起小脸冲我说着,开心地笑了起来。
我羡慕毛豆的快乐与幸福,这份快乐我女儿不会拥有,她长大了多半会成为一个白领吧,机械、冷漠,这与不完整的童年肯定有关。毛豆长大了会干什么呢?干什么都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她拥有一个浪漫主义的童年,一个会下天蓝色蛋、能听见蚂蚁唱歌的童年该有多么快乐。
16.作者主要讲述关于毛豆的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况。(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毛豆是一个爱撒谎的孩子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毛豆这个孩子有哪些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为什么毛豆会把我当成“同行”“知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毛豆“快乐”“幸福”吗?请谈谈你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开头以反问和设问的形式,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阅读的兴趣。
b.“蚂蚁唱歌”“油蛉低唱”“蟋蟀弹琴”纯属自然现象,完全有可能发生的。
c.街坊邻居对“我的女儿”和毛豆的不同态度,反映出“大人们”的教育观念。
d.全文的主旨在呼吁:尊重孩子的天性,还孩子完整的童年。
初一语文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48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9分钟,共有259位用户关注,49人点赞!
时间 塑料袋使用量(只) 无纺布袋销售量(只)5月25日(星期日) 10852 06月1日(星期日) 905 500①调查表反映的情况可以概括为一句话:(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个调查结果说明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活动二:口语交际】在菜场调查时发现,仍有一些卖菜者在热情地帮顾客用塑料袋装菜。一位同学问:“不是禁送塑料袋了吗?”卖菜者指着旁边的摊位说:“大家都在送,我不送,你会买我的菜吗?”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样劝说这位卖菜的人?(4分,注意简明、连贯、得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活动三:广告宣传】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自觉执行“限塑令”,请你为这次宣传活动拟写一条公益广告。(要求:紧扣主题,新颖独特,生动形象,语言简洁,不超过l5个字)(2分) 二、现代文阅读(33分)(一)(15分)“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7、找出描写“我”下山时心理变化的词语,并说明其作用。(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当我最后爬下了悬崖,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后,为什么我“先是啜泣了会儿,然后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右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这个句子中的“探”字能否改成“站”字?为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对文中父亲的教育方法你赞成还是反对?请说出你的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灾难中,我们并肩而立(18分) 5月12日14时28分,这一刻让整个中国为之伤恸。 汶川大地震,这场波及大半个中国、影响数亿人的灾难,已经造成了万余人遇难。 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生命的逝去都是我们共同的哀伤。而遇难者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我们不能挽回灾难,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万众一心、举国救援的一幕幕,汇集成令人动容的感人画面,凝聚成撼动人心的精神力量! 这一刻,人们看到了中国的应急速度——一在汶川地震后不到半个小时,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l 6时,民政部从西安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紧急调拨5000顶救灾帐篷支援四川灾区;中国地震局启动一级预案,l80人的救援队伍迅速集结飞往灾区;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紧急向灾区调拨救灾物资…… 这一刻,人们记住了总理的泪水。“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全部力量救人,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不顾余震危险,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抵达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指挥救灾。当他踩着泥泞,攀上瓦砾,看到抢险人员解救两个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时,流下了热泪:“听爷爷的话,一定要挺住。” 这一刻,为了灾区人民的生命,救援行动以分秒计算,援助人员成倍增加。道路损坏,桥梁全部倒塌,车辆无法通行,但挺进汶川的救援之旅没有停步,成都军区700多官兵冒雨日夜前行,济南军区救援部队凌晨徒步开进…… 这一刻,500多次余震把400多万成都市民逼上了街头,但5月12目的成都之夜,是充满温情和关爱的特别之夜。当夜,威都街头无数个献血点和医疗站,前来献血的人排队站满整条街…… 这一刻,成灌高速路上,数百辆出租车拉着应急灯奔赴都江堰灾区。没有人给他们一分钱,更没有任何人有过要求和命令。出租车司机却甘愿冒着莫大危险前往灾区救援…… 这一刻,唐山市组织了医疗队和抢险队从抗震纪念碑启程,赶赴四川灾区…… 没有人希望灾难发生,但灾难来临之际,往往考验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在猝不及防的灾难面前,更需要心与心的关怀和交融。这是战胜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百折不挠的奥秘所在。 曾经有过同样伤痛的唐山人,在互联网贴吧里的深情留言代表了所有人的心声:“告诉灾区人民:我们和你们在一起。” 是的,我们在一起。灾难固然让我们伤痛,但也让我们空前团结。灾难中,每一位受灾群众都不孤单,因为我们是血脉相连的大家庭,我们在一起,心心相连,手手相扣,并肩而立。(选自2008午5月14日《人民日报》,略有改动)11、联系上下文,具体评析下面加点词语的作用。(6分)①不顾余震危险,温家宝总理星夜兼程,抵达地震灾区都江堰市,在临时搭起的帐篷里指挥救灾。 ②500多次余震把400多万成都市民逼上了街头,但5月l2日的成都之夜,是充满温情和关爱的特别之夜。 12、文末画线句说:“这是战胜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百折不挠的奥秘所在。”你认为这个“奥秘”是什么?(3分) 13、这篇文章令人感动,请从本文主体部分的选材和结构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6分)①选材: ②结构: 14、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请给文章补写一个在“这一刻”发生的与灾区人民并肩而立的事例。(30字左右)(3分)这一刻, 三、文言文阅读。(34分)(一)诗词赏读(4分)阅读李商隐《夜雨寄北》一诗,回答问题。君 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5、短短一首小诗内涵丰富,既有现实中的情景,也有想象中的情景,诗中表示对未来情景的想象的诗句是: , 。16、读诗词,感受诗中所表现的画面是一种重要方法。在本诗中,现实情景我们可用“巴山夜雨图”来概括,未来想象情景我们可以用( )图来概括。请在下面四项中选择出你觉得最贴切的一项。a.共话当年图 b.剪烛西窗图 c.分别重逢图 d.夜雨话旧图
(二) 童趣(18分)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 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7、在文中横线处填入相应的原句 (2分)
18、综合全文来看,物外之趣是指 。(2分)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6分)①明察秋毫:( ) ②作青云白鹤观:( )③怡然自得:( ) ④方出神:( )⑤项为之强 ( ) ⑥徐喷以烟( )20、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21、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谈谈“我”能得到这种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2分) 22、古人说,“清灯有味忆儿时”,你的童年一定也和沈复一样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童年趣事。请简述一件你认为最有趣味的童年趣事与我们分享,30字左右。(4分) (三)课外文言文(12分)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 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 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口味败坏),反为其患(害)。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不仅)无益,反害之。23、解释加点字。错误!链接无效。(1)食:食之,甚美( ) 母已具食( )(2)益:乃益盐( ) 过则非惟无益( )(3)薄暮至家 ( ) 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 ( ) 天下之事皆然( )24、译句。错误!链接无效。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25、这则寓言的寓意是(请用原文语句表达):错误!链接无效。
初一语文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12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288位用户关注,22人点赞!
1. 注音写字:(8分)
痴想() 隐秘() 喧téng() 盘虬卧龙()
训诫( ) 耸立() 迂回() 仙露qióng()浆
lín峋() 卑微( ) 宽shù( ) 伶仃( )
zhù立( ) 瞬间() chuò泣() 鹤lì( )云端
2.原文填空。(5分)
(1)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 又怎样 的心啊!”
(2)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 。
(3)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 ,故时有物外之趣。
3. 解释文言字词:(4分)
(1)项为之强( )(2)以丛草为林( )
(3)兴正浓( ) (4)方出神( )
4.写出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3分)
(1)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
(2)在山的那边,是海吗?是的!人们啊,请相信——( )
(3)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
5.对文章作者及主旨,叙述错误的是:()(2分)
a.《在山的那边》,“山”与“海”两个相对的形象,是富有象征意义的,这首诗抒写童年的想望和困惑,成年的感悟和信念,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要一次次地战胜失望,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
b.《走一步,再走一步》,是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作者是英国作家莫顿·亨特。
c. 《紫藤萝瀑布》,由紫藤萝瀑布的辉煌、藤萝的命运,感悟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时的不幸,个人的不幸,都不足畏;人生,也应该是豁达的,乐观的,奋发的,进取的。作者是当代女作家宗璞。
d.《童趣》回忆童稚时代的种种情趣,人是有精神活动的,在精神作用之下,自能享受无穷的物外之趣。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沈复,字三白。本文选自《浮生六记》。
6.选出标点有误的一项:( )(2分)
a.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
b.“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在嚷嚷。
c.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d.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7.下列文言句子的停顿(“·”表示很短暂的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能/张目·对日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使/之冲烟/而飞鸣d.作/青云·白鹤/观
8. 写出我国四大名著:《 》《 》《 》《 》。(2分)
二、古诗文阅读理解 (共14分)
9.依据上下文提示默写 (3分)
①夏蚊成雷, 。
② , ,盖一癞虾蟆
10,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① 徐( )喷以烟。
② 果如鹤唳( )云端。
③ 神游其中,怡然( )自得。
④ 物外( )之趣
11,翻译下列文言语句:(4分)
①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②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12,《童趣》一文的作者,童年时对着蚊子徐喷以烟,让蚊子“冲烟而飞鸣”。他做这件事感受到 “物外之趣”。从这一事例中,你感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3分)
(二)阅读下面选自课外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共12分)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矾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七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笑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到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尸“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屋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了出来。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13:这里所选几段文字,叙述了一个什么事件? (2分)
14.你认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得好吗?请说明理由。 (2分)
15,请写出文中表现阿曼达父子心心相连的一句话。(2分)
16,文章结尾段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文中对父子二人的描写,说他们各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2分)
17.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的提示,想像地震刚刚发生、教室刚刚塌陷时阿曼达的处境,写他的所见、所想和所做。篇幅不超过一百字。(4分)
答案12. 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应该富有观察力和想像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13.阿曼达的父亲在地震后怀着坚定的信念成功地抢救出儿子。(此题亦可从阿曼达的角度总结。)
14.划线句子用了排比手法,渲染时间延续过程又长又慢,突出强调父亲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不停地行动,顽强地救出儿子。
深刻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挚爱之情。(这是一个开放型题目,可以从不同角度回答问题,能答出一个方面即可,不必求全。)
15.这句话是“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