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优质范文

生物学家

发布时间:2024-04-17 15:19:28 查看人数:79

生物学家

生物学家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1228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4分钟,共有102位用户关注,59人点赞!

如今,面对油价高企和环境污染的困扰,在大豆、玉米等生产生物燃料近年来争议不断的情况下,海藻燃料产业正在加速发展,多国科学家正在致力于寻找在经济和环境上可行,且可以商业规模生产海藻燃料的方法。

产油率是其他作物数十倍

西班牙一家生物公司日前与欧洲合作伙伴共同启动了一项绿色工程,其在位于西班牙北部的奇克拉纳市建造了海藻养殖池,利用污水处理场的废水作为养料,通过海藻的光合作用生产并提炼出生物燃料,希望以此向人们展示这一技术的广阔前景。不同菌种的海藻生产不同种类的燃料―一些海藻用来生产像大豆或其他油料作物生产出来的那种甘油酯,其他的海藻则用来生产类似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此项目预计将在一年时间里生产出500升生物燃料和1500立方米甲烷。

研究人员将富含有机物的废水输入养殖池中,通过光合作用加速海藻的繁殖。当海藻繁殖到一定程度,就会被取出。经过脱水、液化和高压处理后,就能够获得几乎与目前石油一样的生物燃料。

与甘蔗、油菜籽等其他能够产生生物燃料的作物相比,海藻相当高产。美国能源部一份报告中提及,目前特定藻类的出油量已经达到大豆的60倍。

公司创新与技术部经理弗兰克表示,如果将现有的养殖池扩大到10公顷,那么每年将产出20万升生物燃料和60万立方米甲烷,足以供400辆汽车使用一年,而且生产过程绿色环保,这家公司希望尽早推动这项技术的商业化运营。

投入商业运营尚需十几年

海藻产油研发专家表示,这一产业前景之所以诱人,是因为海藻生产出来的燃料不仅和现行的汽车的油路结构如管道、油箱和油泵等兼容一致,而且燃烧起来比化石类柴油更清洁。

目前很多公司已经看到了这一技术的潜在商机,纷纷加大力度进行研究,但是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将这一技术投入商业运营可能还需要十几年时间。因为,要想真正在未来取代石油,就必须要过“价格关”。

目前海藻产油技术还需要解决产油量低和耗能高的问题。研究员克劳迪奥说:“把生物燃料从水中提取出来还是个技术难题,因为如果生产环节的耗能比产出还高就得不偿失了,更谈不上绿色环保。”

对此弗兰克表示,“我们需要把生产环节的费用降低到目前的五分之一才能与化石燃料竞争。”他所在的公司希望能在2015年之前实现这一目标。

除西班牙外,美国、法国、英国等多国早在几年前就纷纷开始了研究,致力于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希望能在海藻产油领域拔得头筹。有的公司选择在封闭的黑暗环境中养殖藻类。封闭式光合反应器的优点在于水分不易散失,可以长期省水省肥地培养藻类,成为比较受欢迎的海藻培养模式,但是研究发现这也并非尽善尽美。

比如,缺少了水分蒸腾这一天然降温手段,就需要额外耗费能量控温。此外,密闭的容器内部容易形成细菌菌落的生物被膜结构,造成细菌大量繁殖,因此需要定期清洁,这也是一大笔开支。还有,一般而言,光合反应器中藻类的密度会比露天池塘大,伴随高密度而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确保管中的藻类都能得到足够的光线。为了优化光照,目前采取的通用手段是用泵让藻类不断翻动,结果是消耗了大量的能量,产生了额外的碳

生物学家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81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64位用户关注,35人点赞!

据国外媒体报道,蝾螈是“太阳能脊椎动物”?科学家首次发现在蝾螈体内存在着光合作用生物体。

科学家长期以来认为仅有植物、藻类、细菌和部分无脊椎动物能够利用光合作用,它们能够直接将太阳光转变为能量。但是目前他们首次发现一种光合作用脊椎动物,这种神秘生物正是普通的斑点钝口螈(学名为:ambystoma maculatum)。有趣的是,对于研究人员而言斑点钝口螈并不是一支新物种,并且人们长期以来都知道该生物的胚胎与光合作用藻类存在着共生关系,然而之前科学家仅认为这种共生关系存在于身体之外,蝾螈与藻类分别交换能量。

原来之前研究人员并未细致深入分析,达尔豪斯大学科学家赖安-克奈伊(ryan kerney)在研究一批斑点钝口螈胚胎时发现这与之前的观点存在着差距,并认为一种亮绿色物质源自细胞内部。

这种亮绿色指示了叶绿素的存在,它是一种吸收光线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素。克奈伊说:“在实验中我对即将孵化的斑点钝口螈胚胎进行长时间曝光呈现荧光图像,通过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法,我证实了自己的观点,藻类的确共生存在于这种蝾螈的细胞中。”

事实上,自然界生物共生关系经常存在于可生成细胞能量的线粒体、细胞器,因此很可能线粒体直接收获氧气和碳水化合物,这是藻类进行光合作用的副产物。

这项发现之所以令人惊奇是由于所有脊椎动物都拥有适应性免疫系统,能够自然摧毁它们细胞中的异质生物物质,然而斑点钝口螈细胞中的藻类如何避开这种防御性仍是一个未知谜团。

更具有吸引力的是,克奈伊同时发现成年雌性斑点钝口螈的输卵管中也存在着藻类,在这里胚胎体形成于它们的液囊中。这意味着很可能共生藻类是在繁殖期从母体遗传给后代。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大卫-沃克(david wake)称,我想知道是否藻类能够进入胚芽细胞,但这是一项真实的挑战,之前观点认为脊椎动物细胞能够处理异质生物物质。

虽然这是首次发现脊椎动物与光合作用微生物存在共生关系,但这项发现将开辟新的研究视野,让科学家未来探索是否其他动物也存在着类似的特征。

生物学家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01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88位用户关注,48人点赞!

一次是为了麻雀。1955年,听信农民意见,麻雀祸害庄稼,于是在他亲自制定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第27条规定:“从1956年开始,分别在5年、7年或者12年内,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上消灭老鼠、麻雀、苍蝇、蚊子。”并在全国开展了“除四害”运动。

麻雀虽然在秋天啄食庄稼,但在其他季节更多地是大量捕食虫子和虫卵,对人类益大于害。1956年秋,中国动物学会在青岛召开了一次麻雀问题讨论会。朱洗首先发言,他说,1744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因为讨厌麻雀每天唧唧啾啾叫个不停,而且偷吃樱桃园里的果子,就下令悬赏除灭麻雀,谁杀死一只麻雀就可以得到六个芬林的奖金。于是大家争相捕雀,结果麻雀没有了,果树的害虫因没了天敌,越繁殖越多,把果树叶子都吃光了,结不出一个果子来。国王不得不急忙收回成命,并且被迫去外国运来麻雀,加以保护和繁殖。朱洗还介绍了美国和澳大利亚为了扑灭害虫,从国外引进麻雀的情况。当时,郑作新等专家也为麻雀的命运发出了科学的声辩。

1957年10月26日公布《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为麻雀留下了一个口子,“除四害”的条文改为:“打麻雀是为了保护庄稼,在城市和林区的麻雀,可以不要消灭。”但在1958年高潮中,还是不分城乡,开展了消灭麻雀的大规模群众运动。据统计,共捕杀麻雀19.6亿只。1959年春夏,上海等地树木发生大面积虫害。朱洗等生物学家再次发声。中科院党组书记张劲夫向报送了《关于麻雀益害问题的报告》,介绍了朱洗等人的意见,引起了的关注。1959年12月29日和1960年1月9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再次召开麻雀问题座谈会,成立麻雀研究工作协调小组。1960年3月18日,发话:“麻雀不要再打了,代之以臭虫。”接受了科学家的诤谏。

另一次是为了写书。朱洗从1936年动笔,开始写66万字的巨著《生物的进化》,几经搁浅,到1958年才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内容是进化思想的渊源、进化的事实和对进化原因的讨论,只是在最后,把生物界的现象引申到人类社会。认为克鲁泡特金反对弱肉强食,用事实证明要先有和平、安适,才有进化;要互持、要互助,才能抵抗自然界中千万的强敌。生物中数目最多,种族最隆盛的物种,大都是合群的,如蚂蚁、白蚁、蜜蜂等,它们在团体中过着友爱美满的生活。人类当然不能例外。同种相残是退化灭种的因素;互助友爱才是进化的大道。这是由观察自然现象所得的高尚道德。大家如果明白过去大小战争的错误,痛改前非,那么,不但大小战争可以绝迹于人世,而且未来的和平幸福是享不完、受不尽的。朱洗的见解,和现今提倡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相当吻合。但在当时却不合时宜。

生物学家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17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60位用户关注,32人点赞!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国家进化综合中心的生物学家发现,在北美洲太平洋加州海岸蒙特利海底峡谷1,000米深处存在微小的生命体,它们将自己隐藏在海底沉积物中,并将附属肢体伸出以猎取食物为生。这些小生物依靠海洋生物尸体的碎屑或者“雪”为生。这些“雪”便是海洋表面死亡的浮游生物、排泄物、菌体等像雪花样的东西,它们从水体表面迁移沉降至海底,也被科学家称为“海洋雪”。

伦敦奥运会纪念币解释“越位”规则

为迎接将在7月27日开幕的伦敦奥运会,英国皇家铸币厂日前推出了一套纪念币,共29枚,分别代表了29个参赛大项,每一枚的面值为50便士。其中最有特点的当属代表足球的纪念币,这枚硬币上铸有越位规则的图解。越位是足球比赛中亘古不变的话题。设计者希望用一个普通的画面来诠释足球,进而借这幅图画来激发人们对这一话题的讨论。非足球迷们,你们能看得懂不?

世界上最小的工作犬

这只小萌狗名叫lucy,身高约15厘米,体重0.91公斤,它打破了之前世界最小工作犬的纪录(约2.99公斤)。目前,lucy在新泽西州工作,就职于养老院和医院,为那里的人们带去欢乐,抚慰心灵。吉尼斯的证书有一个更重要的意义,那就是记录这只狗狗所做的一切。

随折随用的纸锅

hexa锅是由一种无毒防水的多层纸质材料制成,可以折叠。当然,最关键的是它携带特别方便,尤其是野外聚餐或露营的时候,可以把它跟正常锅一样直接放在明火上烧。可以用来煮一些液体食物,比如水、咖啡、牛奶、茶等。

新型太阳能电池板,让温室冬暖夏凉

西班牙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太阳能光电板,在发电的同时对温室内种植的作物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在夏季还能制冷。该系统是根据一年四季太阳高度变化的原理,利用调整系统作用的方式来设计的。冬季太阳高度低,阳光会因为玻璃的折射转向光电板,而夏季则不受到透镜的干预,部分阳光会直接照射在光电板上。看似普通,实际上在夏季的冷却作用上省了空调的事。根据第一阶段在夏季的测试显示,该系统采用了光学方法,比起传统的单纯日照跟踪机械手段,可以增加15%的发电量。目前,第二阶段的测试正在进行中。

空中会议室,你还敢打盹吗

这是坐落在哥本哈根海滨的nykredit银行办公大楼,拥有大型玻璃外墙的优雅外观,也是哥本哈根最大的办公楼之一。这样大型的玻璃外墙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散热,但是设计师们想到了用冷却水来降低室内温度,同时确保部分屋顶和侧面的玻璃可以打开通风。大楼最引人注目的设计是悬浮的会议室:在第三层和第五层分别设有悬浮的会议室,距离地面15米以上。另外,这幢大楼还设有玻璃电梯、阳台等,创造了一个敞亮、整洁的工作环境。

冰山状的房子

也许某天你在东京散步时,猛一抬头会以为自己看到了冰山。当然,日本建筑师sanpei junichi并没有想着要把这所房子设计成冰山的模样。这座沉睡在东京郊区的房子,外表是光滑白色的,线条组成了不规则的外观。房子内部的设计可用“极简”来形容,但是大片的透光玻璃让光线可以充满整间房子,亦不失温暖。

生物学家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35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289位用户关注,53人点赞!

但正当电影中的情节吸引了大众的眼球时,却有一些人―古生物学家对此大为不满。

他们认为,虽然这部电影有助于唤起人们对恐龙的兴趣,但其中的情节却会误导人们对侏罗纪时代的生物产生的认识。片中最引人争议的部分是暴虐霸王龙看不见静止不动的人体,以及伶盗龙知道怎么开门。

参与影片制作的科学家杰克・霍纳(jack horner)则声称,这些批评的声音中,有许多都是出于个人偏见,而不是事实真相。“我可不同意他们的观点,肉食恐龙当然会开门,因为它们有手又有胳膊。”他表示,“我们并不确定这些恐龙有多聪明。这只不过是他们的一家之言罢了。而且如果之前没见过人类,并且你站着一动不动的话,大多数动物都是识别不出人类的。”

然而,参与发现了20种恐龙的詹姆斯・柯克兰德(james kirkland)对这部影片中肉食恐龙的形象存在较大的疑问。他认为,《侏罗纪世界》中将它们描述得甚至有点可爱,这与他在挖掘过程中发现的猛兽化石相去甚远。

古生物学家不只对这些肉食恐龙存在疑问,还普遍为片中将恐龙描绘成覆盖鳞片的怪兽感到失望。

电影中的恐龙通常都像蜥蜴一样,有着粗糙、恐怖的外皮,包括分别于1993年、1997年和2007年上映的三部《侏罗纪公园》,都将恐龙描绘成这副模样。然而,许多恐龙实际上都是身披羽毛的。近年在北美洲、中国和德国发现的化石证明,这些猛兽实际上身覆羽毛,甚至颜色也很鲜艳。

《侏罗纪世界》的导演,科林・特莱沃若(colin trevorrow)承认科学界中有关恐龙的进展,但并未将这些进展吸收到影片当中。他补充说,这部电影之所以在科学上存在很多“不精确之处”,是因为它只是一部科幻电影,而不是纪录片。然而,他的这一决定激怒了古生物学家。

南安普顿大学的一名古生物学家达伦・奈什(darren naish)称:“最初的《侏罗纪公园》中,恐龙也并不是只会咆哮的恐怖怪兽,而是活泼、有社交意识、身躯有力的鸟一般的动物。”“而现在,《侏罗纪世界》只不过是一部无聊的怪兽电影罢了,而且还特意让影片中的恐龙看上去和我们认为的不一样。”

德克萨斯大学的茱莉亚・克拉克教授(julia clarke)补充道,观看了这部电影的年轻人们会继续将恐龙视为“恐怖而极具攻击性”的生物,这是很不幸的。

安德鲁・法尔克(andrew farke)是雷蒙德・阿尔夫古生物博物馆(raymond alf museum of paleontology)的一名研究角龙进化及功能形态学的专家,他也认为“片中对恐龙的描述是一大退步之举”。

但分子生物学家霍纳认为,片中的这些恐龙是由dn段创造出来的,因此并不需要和它原本的样子一模一样。他还表示,这毕竟只是一部科幻片而已。“这是一部电影,一部科幻片,”他说道,“有那么多科学家跳出来批评这部电影,我觉得很搞笑。《侏罗纪公园》刚上映的时候,他们不也是这么做的吗。”何况电影也并没完全弄错。例如,片中由基因改造的混种恐龙比电影中的恐龙“从科学上看更可信”。霍纳表示,创造一只转基因动物比使用dna重现恐龙更加贴近现实。

不管科学家们有多反对片中的不精确之处,《侏罗纪世界》的前身《侏罗纪公园》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驱动了科学的发展。

“上世纪90年代正是从动物化石中搜寻远古生物dna的热潮开始的时候,”伦敦大学学院的一名科学技术博士预科生伊丽莎白・琼斯(elizabeth jones)说道,“科学家称之为‘西部拓荒’或‘侏罗纪公园热潮’。那正是《侏罗纪公园》的影响力最为显著的时候。1993年是《侏罗纪公园》上映的一年,也是远古dna研究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一年。”

生物学家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59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119位用户关注,43人点赞!

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我叫xxx,是xx级物理系本科班的一名学生。我来自xx省xx市一个比较偏远的小县城,xx县。

三口之家主要以几亩农田的庄家收成作为家庭的唯一经济来源。平时家里没有什么特别经济收入,大学期间的高额学费和生活费,使得本来困难的家里更加雪上加霜。以前家里就父亲一根支柱,可是在前几年他也倒了,为了给家里增加收入,他去矿里上班可不幸的是却被矿车撞到了上身,锁骨断了,虽然矿上给支付了大部分的医药费,但是还有其他的钱也令我们不堪重负,最重要的是父亲从此失去了劳动力,家里的收入断了,就连种地都成了问题。近几年,母亲为家忙里忙外,也落下了以身的毛病,去年母亲还做了手术,家里的条件一年不如一年了。更当父母把省吃检用的钱把钱寄给我,他们希望我能过的好。父母只想让我好好学习,我只能用学习成绩来回报他们,每次向家里报告好成绩的时候,都可以感受到父母舒心的笑容,还有他们的嘱咐,让我再接再励!

也许是父母们对与儿女的关爱,他们总是要我们不要太薄对自己,总是把最好东西留给我们,他们自己说钱我们俩回努力去挣的,你尽管按你的需要去做你的事情吧!只要你将来能够有所作为。每当我听到这句话,我都回感到镇镇心痛。一种欲摆无奈的心情。我只愿为他们减轻些。这几千元的助学金对我来说能解决家里的困难,以后的专升本还是为在学生活费等费用一再向学里要,我想给父母减轻一些负担。

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育我: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将来可以对国家和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是你今后能够摆脱贫困的基础保障。所以需要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道德修养。这种深深扎根在心中的观念使我力争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学生。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让他们付出的能得到一丝儿安慰,我从小到大都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做到最好,让他们更加对我省心,也力求使自己成为他们的骄傲和安慰。在家里我主动承担大部分家务,在学校我刻苦努力。我的懂事赢得了邻里一致好评,我的努力受到了老师的夸奖和同学的进步,并于中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省重点,于高考时成为我们村这一年唯一的本科生。

生活的磨练打造了我的懂事,办事认真负责,学习刻苦努力,生活态度乐观向上,生活作风,习性优良。这也使我在大学生活中颇有受益。大学虽说是一个全新的与社会接轨的舞台,学习不再是唯一的胜券,它对我们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学习上,生活上,思想上的不断努力,积极进取,同时不断反思调整自己,在过去的两年中也小有收获。

在生活上,我朴素节俭,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尊敬师长,并在平时积极和同学交流沟通、融洽和睦地相处。大学的学习生活,是我人生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在这期间,我不与同学比吃穿,只比在大学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另外由于家庭经济情况不好,所以自从在专科时期我就开始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勤工俭学:在校外做过发单员、促销。虽然很多大学生都看不起这类的工作,但我认为它们不仅帮我减轻了父母的经济负担,也让我学习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通过工作时与别人的互动、交流也使我的性格变得开朗多了,提高了我与人交往、为人处世的能力。

本人在校期间品行良好,成绩优良,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诚实守信,做事遵守承诺。我平时对同学们都很热情,因为受父母的影响,无论家庭情况是怎样,但也一定要热心帮助同学,给人以微笑,再此同时也要热爱学习,因为无论在任何时候知识都是很重要的,因为父母深知知识的重要性。

现如今,党和国家的政策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这让我这样的学生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我满怀热血感谢党和国家对贫困学生的关心。真诚希望领导给我一次机会,一解我求学之路的燃眉之急。我会努力好好学习,争取上进!只要自己一有能力,就马上回馈社会,帮助所有有需要的人。特别的是我一定要成为一个能对国家和社会做出特殊和巨大贡献的人。

生物学家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63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242位用户关注,34人点赞!

张凌为何对医科情有独钟?原来,她的一家与“医药卫生”有着不解的缘分。她的父亲、叔叔和姑姑,都是齐鲁大学医学院的高材生。父亲张崇德曾留学美国,回国后担任过国民政府绥远省卫生处长,新中国成立后在齐鲁大学医学院任卫生系主任。叔叔张耀德是蜚声国际的麻风病研究专家,定居美国,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终身研究员。姑姑张贞德是北京玉泉医院的名大夫。姑父项伍也是医学专家,曾任北京玉泉医院院长。张凌从小受家庭熏陶,对医药有着浓厚的兴趣。她仰慕华陀、扁鹊、李时珍等古人,尊崇她的老一辈亲属,向往将来自己也成为杏林精英的一员,为世人解除病痛,为百姓排忧造福。

1956年,张凌从北京医学院毕业,继续攻读研究生,1959年获副博士学位。而后,分别在河南医学院和香港大学医学院从事教育和研究工作。1975年,她获准与香港的家人团聚。1977年移居美国,1984年加入美国国籍。

在美国,张凌以中华巾帼所特有的韧性和刻苦精神,在这个高手如林、竞争激烈的国度里,奋力拼搏,开拓自己的事业。起初,她在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肿瘤研究所当访问学者,从事致癌病毒基因克隆的研究。随后,进入坐落在华盛顿的美国百年老校霍华德大学化学系继续攻读博士后,从事人工血浆代用品的研究。1983年,美国军医大学欢迎和接纳了这位来自中国的女性专家,并为其提供优良的条件,让她从事致癌基因和终端转移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张凌用累累硕果,一次又一次证明了自己作为东方女性所具有的智慧和才华。来自美军各军兵种学员佩服她,尊敬她;军医大学的同行们也频频投来赞赏的目光。每次校方向她颁发“杰出成就奖”证书时,台上台下响起的掌声,总是格外地热烈和持久。

1989年,美国医疗卫生界更高的科学殿堂――国家卫生研究院聘请张凌担任研究员,从事肝炎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的研究。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英文简称nih,隶属于美国国家卫生教育福利部,当时拥有14个研究所、4个研究中心、4个辅导部门和1个医学图书馆;拥有工作人员17400余名,其中4900名是医学博士、哲学博士或兽医博士,有10%拥有双重学位;每年研究经费达90亿美元。在这样的环境中,张凌以其出色的表现,在同行中脱颖而出,屡获嘉奖。碰巧的是,张凌的叔父张耀德先生,世界闻名的麻风病专家,也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研究员(而且是终身的研究员)。叔侄俩在同一个美国高级科学殿堂里占有一席之地并大显身手,这不仅是美国科学界的一段佳话,在美国侨界也传为美谈。张凌一直在这里工作到1997年退休。

张凌对科研事业专注执着,在从事致癌病毒基因克隆、人工血浆代用品、致癌基因和终端转移酶的分子生物学、肝炎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等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表现突出,成就卓著,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多次荣获“模范工作者”和“突出贡献奖”,其名字和事迹还被列入《美国妇女名人录》《亚洲名人录》和《世界名人录》。

在美国,张凌除了从事科研工作以外,还一直热心公益事业,竭尽所能,服务侨界,为同胞做的好事不胜枚举。她不计较个人得失,坚持做好事,施恩不图报。侨胞们有口皆碑,皆称她是“海外活雷锋”“冬夜里的一团火”,侨界还广泛流行一句话:“有困难,找张凌!”

张凌退休以后,积极参与华侨、华人社团活动,曾担任“美京华人活动中心”副会长、“美京华人各界科学家联谊会”副会长、“北京医科大学旅美校友会 ”(华盛顿特区)会长、博城中文学校教务长等职务。她乐意充当“义工”(志愿者),为华侨华人义务服务,深受侨界欢迎和爱戴。爱好写诗的张凌在退休时,曾作一首诗表明自己的心志:

看我们白发如霜,

依旧是赤子真情;

看我们皱纹密布,

未变那壮志雄心。

退休作为生命新起点,

来安排又一次光辉人生。

散发出潜在的能量,

让中华大地洒满温馨。

为了团结旅美华侨华人,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并加大为侨界服务的力度,张凌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带头发起成立华美社区服务网(由23个华人社团联合组成)、新移民辅导协会、蒙哥马利郡华裔家长联谊会、美京山西同乡会、北京医科大学旅美校友会(华盛顿特区),并参与一些社团的领导工作。另外,她还担任美京华人各界科学家联谊会副会长(第一届会长为任之恭教授)和美京华人活动中心副主任。在百忙当中,她还兼任博城中文学校的教务长,为华侨、华人的子女教授中文,努力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得以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1996年,华盛顿地区的华人社团给张凌颁发“最佳服务奖”,以表彰她20多年来对华侨华人社会的义务贡献。美国华文报纸曾评论说:“在海外,常常听人说这一辈大陆人是时乖命蹇、迷失张惶的倒霉蛋。然而张凌和她的同行们却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了,这一辈华夏英才不仅有足够的雄心和能力重振自己,东山再起,而且能在世界文明进展中奠定一席立足之地,找回人间真情,重建美好温馨的人伦关系。”张凌还荣获过美国蒙哥马利郡的“成就途径奖”(path of achievement award)。该奖项是1998年为表彰本郡对社区有突出贡献的老年居民而创设的。张凌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华裔人士。郡长邓肯亲自主持颁奖典礼,并与张凌合影。他发表讲话说:“美国和蒙哥马利郡之所以成为如此美好的国家和郡区,主要是因为一直有许多美好的人们在全力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和社区做一些美好的事情。”他说:“蒙郡华裔人口与日增,张凌发现华人社区的老人在融入主流社会时,面临语言隔阂,便成立了常青社,服务社区,嘉惠社区,使老年人不再因语言和文化差异而被隔绝。”颁奖典礼同时还放映介绍张凌事迹的纪录片,展示她20余年如一日竭诚为社区服务的经历,并反映美京华人活动中心发展的足迹。《世界日报》对此事专门作了详细报道,并配发了照片。侨界有一位人士还专门赋诗一首赞颂她:

莫道异邦皆孤独,

张凌爱心暖妇孺。

排忧解难寻常事,

雪中送炭非特殊。

一声china情意切,

百般恩怨付东流。

只为同胞家家乐,

甘受千辛与万苦!

张凌对于祖国和家乡,感情至深至真。她常说“故土难舍”。她于1984年加入美国籍,从法律上讲已经是美国人了,但她的胸腔里跳动的仍是一颗火热的中国心,神州大地上发生的一切仍时常让她魂牵梦绕。她有一个最大的愿望,就是中国尽早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早日富强起来。

自1984年以来,张凌频频回国,举办各种形式的先进技术培训班,介绍分子生物学尖端技术及其在肝炎、肿瘤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多次组织中美科学家互访,开展科技交流;协助联系并亲自指导中国访问学者赴美进修;同时,还应聘担任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客座研究员、天津肝胆研究所高级顾问、河南医科大学名誉教授。为了培养更多的中国人才,她耗费了无数的精力和心血。为了发展家乡的教育事业,她慷慨解囊,资助洪洞县龙马乡赵村小学校舍的建设工程。

生物学家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18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193位用户关注,56人点赞!

问:在谈您的健身长寿法以前,先请教授谈一下关于你健康的具体情况。

答:我的胆固醇明显降低,血压的收缩压降到了110毫米汞柱,抗病力大大增强。

问:您用了哪些减慢衰老的办法?

答:有以下三条:一是限制饮食,食用高质量低热量食品;二是摄取维生素和抗氧化物;三是运动。

健康的成年人的体重―般变化不大。我的养身法的目的是六年减少约百分之十到二十的重量,达到理想的体重。我三年前体重69公斤,现在体重64公斤。我想达到60公斤。这一减肥原则对男女都适用。我自己的标准是:每天约1500至1800千卡热量的食物,其中脂肪食物不到15%,蛋白质食物不到25%。基本一条是不要用动物油。我不吃油炸、油性大的食物和所有肉类,禽类、意大利馅饼和炸土豆条。我大大减少了饮酒。

假如我发现自己体重稍有增加,我就二十四小时不吃饭。这从心理学的角度也是很卫生的:有时需要忘记食物的存在。人们常常感到饿,只是因为吃饭时间到了。

作为补充,我定时服用维生素和抗氧化物。

我每星期做3次空车运动,每次20分钟,一次45分钟的健身运动。另外,假如时间安排允许,我跑步或去大海游泳。运动对任何人都必不可少,每星期三至四次,每次至少20分钟,以保持心血管系统的良好状况,消除动脉硬化症的危险。运动同时可以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增加高密度脂肪蛋白。运动本身就能改变血液的化学成分。

问:依你看,在最近的将来,哪些是延缓衰老的基本原则?

答:有五个:

首先是我们谈到过的低营养。

再一个是低温。假如人体的温度可以按照人的意愿下降一度,就可以延长寿命10到15年。这在实验室动物身上已经得到证明,遗憾的是,还不能在人身上进行试验。人的体温是由大脑中的类似内恒温计的器官调节的。这一器官就是丘脑下部,定在36.9℃。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类能够改变这个恒温计。科学家已经在猴子身上做试验,相当深入地研究其大脑的反应。仅这两项办法――节食和低温――就可以把^类的寿命延长到130岁。

第三个原则是服用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这一项没有节食那样显得重要,但起补充辅助作用。

第四个原则是已经谈到过的必不可少的运动。

第五个原则是用集中注意力和运动避免精神压抑状态。无论是男性或女性,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很重要。譬如集邮的嗜好,不那么费精力,使^发生兴趣。人不可缺少生活乐趣和自己追求的目标,要过有意义的生活。千万要避免无聊,不能单纯为某人而生存,一定要从理念上感到生活本身就很重要。

问:在衰老过程中,遗传因素起何作用?

答:单研究父母的遗传是不够的。要弄清―个人的真正遗传因素,必须追溯几代。对实验室的动物,这比较容易做到;对于人,就困难得多,没有相同的对象可以比较,很难得到准确的数据。

问:请简要地叙述一下衰老的过程。

答:这一过程开始得比较早,婚龄期,免疫系统的功能就开始下降(八十岁左右,一个人的免疫力比二十岁时下降百分之二十),这些变化可因人而异。

很难一一叙述衰老的所有过程,诸如视力、听力等。我们现在谈―下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这种症状一般出现在60到80岁,尤其是失去了雌性激素的妇女比较常见,经常服用钙质可以部分解决骨质疏松症。男人如果患骨质疏松症,就必须服用维生素d。

影响皮肤美观和抵抗力的胶原细胞损失,只有靠节食来避免和延缓。通过对小鼠的试验得到了有力的证据:低营养但非不良营养的小鼠保持年轻的外观更长久,相比之下毛色发灰也较晚。

庆幸的是,人的大脑和身体各器官衰退速度不一样,相比之下大脑的衰老速度慢得多。

问:从生物学观点来看,如何知道一个人已经比他的实际年龄更老?

答:很简单,只要进行一些医学检查,结果将向您表明您的器官和您的年龄比较起来的损坏程度。

取血化验葡萄糖的含量。当人服用了一定数量的糖(葡萄糖),糖就进入血液。为用这些糖,器官产生胰岛素。一个身体强壮的年轻人,服用糖两小时后,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恢复正常。老年人要用更多的时间,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才能恢复正常。

抗病能力试验。遗憾的是,人在衰老过程中,自己本身产生抗体,破坏自身的抗病能力,这是产生衰老退化的根源。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抗体也在增加。通过验血,可以知道防病能力在寿命生物曲线上的位置。

检验呼吸能力。可以用肺活量器检验。肺的呼吸功能随着年龄增长在逐渐衰退。

问:再谈一下您的基础理论“非营养不良的低营养”,如何掌握二者的界线?

答:我所说的低营养,是指能够维持正常活动的相对低的热量,每天1800至2000千卡,包括器官正常活动所需要的所有的维生素、糖、矿物质、蛋白质等。

我所指的营养不良,是指食物质量次,也就是说每天的食物中没有达到“美国国家科学院营养委员会”所规定的必要数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糖。换句话说。就是缺少在器官正常活动中起关键作用的物质。

简言之,低营养的界线是不要过快地丧失体重;营养不良的界线是基本物质未达到必要的量。

问:基本物质指哪些?

答:我可以向您扼要叙述如下:(一)13种维生素和生物维生素:a、b、c、d、e、k、b6、b12:等。(二)矿物。每天要吸收11种:锌、磷、镁、钙、钠、铁、铜、锰、硒、铬等。(三)必需氨基酸8种:酪氨酸、蛋氨酸、缬氨酸、赖氨酸等。脂肪酸每天至少限用二种,亚油酸和花生脂酸。

问:你曾谈到很能影响一个人寿命的原则是避免压抑和选择环境。请谈一下压抑对衰老的影响。

答:无可置疑,友谊与爱情使人年轻。大脑中缺乏人类的正常生活图景,使人抑郁,影响人的抵抗力。

问:您书中谈到有时两天不吃东西。您这样断食的道理是什么?

生物学家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7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13位用户关注,31人点赞!

新方法使人们能在工厂或家里处理废弃的食物,不仅能提供可回收能源,也有助于解决全球范围内食品废弃物日益增多的问题。

英国约克大学的詹姆斯-克拉克教授在日前举办的英国科学节上介绍了该技术,他们计划今年年底在约克建立一个示范装置。

他表示,使用高度聚焦的微波,任何有机食物废弃物都可变成有用的化合物,用于材料科学和生物燃料应用领域。

全球很多农场、工厂以及消费者家里都会制造出大量废弃不用的有机废物。例如,在非洲,制造树薯的过程每年都会产生2.28亿吨弃之不用的淀粉;在欧洲,生产咖啡每年会产生30亿吨废物。

英国的大部分废物来自于农业残渣,包括废弃不用的树叶、秆、谷类植物和农作物的外壳等。 在巴西,生产商们制造橙汁时,每年废弃的橙子皮加起来有800万吨。

巴西橘皮开发公司(opec)计划引进约克大学研发出的新技术,从橘皮和废物中提取出生物燃料和化学物质。克拉克解释道:“将橘皮切成小块,放入微波场中,让微波场集中(就像使用家用微波炉一样,只不过其能量更高),其就会激活纤维素,诱使它们释放出大量化学物质,例如,其中的一种化学物质柠檬精油可直接用于制造香水或人们急需的其他化学物质,从这些橘皮中提取出的化学物质最终能被用来制造替代石油的生物燃料。”

克拉克表示,该微波技术将能处理包含有纤维素的任何物质,尤其适合处理纸张和卡片。

尽管这项技术仍处于测试阶段,但其可被用于处理很多废物而且可应用于各种规模。

目前,因为制造微波需要大量能量,对该设备的大小产生了一些制约,但这种微波机器最终能可大可小,既可以在家庭中使用,也可以应用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同时还非常容易运输。

生物学家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10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222位用户关注,57人点赞!

一、创新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种方式

1、创建“交流平台”

当组织学生进行“小制作”或自制教具时,一个成熟的作品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应当是在同学们的交流探讨中完成,为此我们在教室的学习专栏里专门设有“交流平台”,提供学生交流研讨的平台,他们在交流中得到启发,有利于学生智慧的开发,才华的展现,更可做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使难题得到解决,使一件不成熟的作品逐步完善。

2、变无实验为有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教师对物理现象作如何最形象最清楚地叙述,也无法代替学生对实物和现象的直接观察,演示实验具有“百闻不如一见”的功效,它可使教学直观化、形象化,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因此凡是书上的知识能够通过实验来验证的,在教学中都应尽量动手做实验。

3、变演示实验为边学边实验

大部分演示实验学生都是被动地观察,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往往对得出的结论表示怀疑。如能适时适量的把某些演示实验改成边学边实验,教师一边讲授一边实验,突破教材,设计创新性实验,让学生细致观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创造性地运用“质疑──设计──验证”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边上课、边观察、边思考,让他们动眼、动脑、动口、交流、归纳。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发展自己见解的余地,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生动活泼的发展。

4、变课内实验为课外实验

物理课内实验,不管是学生分组实验还是教师演示实验,往往限定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而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必要的补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只有适时变课内为课外,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让物理走进生活、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探究生活、社会中的物理问题,解释、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拓宽实验的功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教材中安排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材料简单易得、贴近生活的小实验,这些内容既是对课堂所学内容的补充和提高,也是一种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创造力的有益活动,教师应尽可能安排学生去动手、去动脑、去创造,鼓励学生做好小实验。另外,小实验是在一个心理状态比较宽松的环境中进行的,不受时间、器材、场所等条件的限制,可以反复做,反复观察,直到认为满意为止,同时有的实验由于没有明确给出实验所需器材,也无明确要观察的现象,所有问题均需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多种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将课内实验变为课外实验,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教师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从关注自己的“教”走向关注学生的“学”,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情景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和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成功和分享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积极持久的学习动力。

5、创设开放性实验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心理学研究进一步表明:视觉、形象思维使用的是大脑的右半球,听觉、抽象思维使用的是大脑的左半球,如果让学生处在教学环境中边观察,边思考,左右大脑都得到使用。将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开发,很多物理知识内容决定物理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创设开放性实验问题,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家庭实验的重要性

1、增加了课堂教学密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传统的演示实验模式一般是:老师讲讲做做,学生听听看看,效果往往不好,若在教师示范的同时学生也参与实验操作,或者把一些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学生的兴趣更浓,更容易投入。这样就可把教师的讲授转化为精心引导,把学生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索,促进了学生动手实验、动眼观察、动脑思维、动口表述,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发现认识过程,知识学得扎实,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两年来的实验,实验班的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上都大有改变,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2、学生动手能力、实验技能显著提高

由于学生在家中做实验不像在学校受到时间和空间的严格限制。可充分观察和研究,记忆深刻,大大丰富了学生实验,并弥补了课堂实验的缺憾和不足,延长、扩展观察和实验的时空。因而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多于传统教学,自然动手操作能力将大大提高。同时实验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验现象和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现和排除的过程无疑锻炼了学生的探索、协作精神,观察、实验、逻辑思维、想象等多种能力,致使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

3、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物理必须十分重视观察和实验。由于器材少,学生即使重视实验,也做不到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去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相当多的学生死记硬背。学生有了学具,就有了充分观察、动手实验的机会,可以在已知的物理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理,做出假设和预言,并通过实验来验证,这是研究物理现象、规律的一种方法。这将有利于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学生自己探索获得的感性材料丰富、深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体会到了智慧的力量和发现的快乐,又学习了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生物学家

如今,面对油价高企和环境污染的困扰,在大豆、玉米等生产生物燃料近年来争议不断的情况下,海藻燃料产业正在加速发展,多国科学家正在致力于寻找在经济和环境上可行,且可以商业规模生产海藻燃料的方法。 产油率是其他作物数十倍 西班牙一家生物公司日前与欧洲合作伙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生物学家信息

  • 生物学家
  • 生物学家79人关注

    如今,面对油价高企和环境污染的困扰,在大豆、玉米等生产生物燃料近年来争议不断的情况下,海藻燃料产业正在加速发展,多国科学家正在致力于寻找在经济和环境上可行,且可 ...[更多]

优质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