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优质范文

中国策划

发布时间:2024-04-16 20:06:01 查看人数:14

中国策划

中国策划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1285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4分钟,共有278位用户关注,38人点赞!

1 困境

1.1 30年国策,成效显著,困境渐显 建国之初,在“英雄母亲”、“人多力量大”等观念的灌输下,大陆年均人口增长率一路飙升,甚至曾达到罕见的2.5%,8年内增长1亿人。1971年,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中央开始正式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提出了“晚、稀、少”的具体政策,1980年,面对接近10亿的人口数量,中央了著名的“9.25公开信”,正式提出“每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政策,1984年,被称为“7号文件”的《中共中央批转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关于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汇报〉》一度尝试进行政策微调,适度放开了二胎及多胎的生育条件。然而1990年人口普查大陆11亿人口的数字震惊了高层,1991年中央“9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要求全国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负责计划生育工作,实施严厉的“一票否决制”。由此,大陆再度确立了刚性的生育政策,具体实施多依赖行政力量对违反计划生育者进行处罚。

严格的生育政策显示出了巨大的成效,有统计称,“1971-1998年间,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全国少生了3.38亿人,为家庭以及国家节省了74000亿元抚养费。”但是对人口数量30年的人为干预,使一系列社会问题凸显出来。“一胎制”在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加上某些地方上的政策执行不当,导致超生游击队、暴力执法、人员死伤、上访、倾家荡产……不仅给当事人造成巨大痛苦,也令当地干群关系、党群关系趋于紧张甚至对立。在有些地区,下乡的计生干部甚至需要警力配合,否则根本无法进村或出来。针对强制进行的 经济 处罚,一些超生妇女本身就经济困难,再对她们进行经济处罚,她们的处境就更糟,母婴得不到良好的营养。另一方面,人口政策从松到紧的遽变,无可避免地带来一场随时间推移越来越严重的困境:性别比例失调,老龄化社会的抚养压力,国民经济 发展 后劲堪忧……而这一困境将覆盖城乡所有人群。

1.2 4000万光棍是谁惹的祸 据官方最新透露的信息称,大陆现在男女出生性别比高达117:100,即每出生100个女孩的同时会有117个男孩出生,在海南省,这个数字甚至达到135:100。而根据人口发展的 规律 ,要保持人口的性别平衡,这个比例应该在105:100左右。过高的出生性别比意味着在2020年,大陆将会有4000万男性找不到配偶,成为“光棍”。

男性比例过高,除了会造成婚姻压力外,还会加剧性犯罪、卖淫嫖娼、拐卖妇女儿童等现象的出现,并加大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有观点认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大陆执行了计划生育政策,特别是“独生子女”政策。对此,国家人口计生委高官纷纷在公开场合进行辩驳,认为这一现象与计划生育政策“有一定的关系,但没有必然的联系”。他们以韩国尽管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但是人口出生性别比也曾达到过116:100为证,说明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儒文化国家重男轻女、姓氏沿袭的文化传统。 “但是在过去,老百姓生男孩的愿望可以通过多生来实现,”大陆某学者指出,“实行计划生育,特别是独生子女政策后,他们会更多的选择通过流引产,只生一个男孩。韩国虽然也出现过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现象,但是那是人们主观选择的结果,我们这里面政策的客观因素更多一些。”

1.3 从人多力量大到老龄化问题严重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新出生的人口和老龄人口比例都很低,整个社会的抚养负担降低,且劳动力供给充足,这就为 经济 的 发展 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机会。但是,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字显示,

中国策划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11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262位用户关注,26人点赞!

一、中亚各国的流转税政策

在某一国家投资经营,企业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流转税。中亚五国均征收增值税。中亚各国增值税政策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中亚五国增值税基本税率在12%~20%之间,高于17%的有两个。除塔吉克斯坦以外,其他国家没有低税率。中亚五国均对出口商品和服务实行零税率,并根据各自的国情,对教育、医疗、金融等特定项目免税。与东南亚各国相比,中亚各国的流转税税率较高。

二、中亚各国的公司所得税政策

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经营,影响企业投资回报的重要因素是受资国的公司所得税政策。投资“一带一路”中国企业,不仅需要理解中亚五国公司所得税税率、资本利得纳税规定、亏损结转规定等基本内容,还需要理解境外税收抵免规定、转让定价管理和资本弱化规则等涉外规定。本文首先分析中亚五国公司所得税的基本规定,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从公司所得税税率来看,中亚五国的公司所得税税率比较低,在7.5%~20%之间。对资本利得均征税,但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对出售股权有免税。从亏损结转规定看,实行有限期后转3~10年,乌兹别克斯坦对每年结转额有限制。

其次,χ醒俏骞涉外规定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对境外已纳税实行限额抵免,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只对协定国限额抵免。从转让定价管理来看,中亚五国均对转让定价管理比较严格,要求遵守公平交易原则。除哈萨克斯坦外,中亚五国的资本弱化比较宽松,塔吉克斯坦只对利率有要求,对借款数额没有要求。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对资本弱化无要求。因此,投资中亚五国,中国企业应多采用借款融资,降低境外税负,谨慎采用转让定价进行税务筹划。

三、中亚各国的预提税所得税政策

预提税(withholding tax)是针对跨国资本流动征收的一个直接税,是海外经营比国内经营额外承担的一个税种。减轻预提税的方法除汇出国放弃征税权外,只能各国政府间的双边或多边协定解决。中亚各国股息和分公司利润汇回预提税政策及与中国协定预提税税率的具体情况,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中亚五国对股息均征收预提税,与中国协定税率较低的是土库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对分公司利润汇出不征收预提税,在吉尔吉斯斯坦设立分公司有利。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协定分支机构税5%,协定股息预提税10%,在哈萨克斯坦设立分公司有利。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与中国协定分公司利润均免税,而协定子公司股息均征税,故还是设立分公司税负轻。

在中亚五国中,没有间接抵免的有: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在三个国家设立分公司已纳外国税收回国可以抵免,设立子公司已纳外国税收回国不能进行税收抵免,故设立分公司税负低,设立子公司税负高。

中亚五国利息和特许权使用费预提税政策及与中国协定预提税税率的具体情况,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中亚五国对利息和特许权使用费均征收预提税,且只有塔吉克斯坦与中国协定的预提税较低,为8%,其他国家与中国协定预提税均为10%。鉴于上述情况,投资中亚五国时,应特别重视税务筹划。

四、投资中亚的税务筹划

综合考虑中亚国家公司所得税和股息预提税政策,中国企业将境外子公司税后利润汇回中国母公司,在不享受税收优惠时,境外实际税负低于25%的有:乌兹别克斯坦(16.75%)、土库曼斯坦(12.6%)和吉尔吉斯斯坦(19%),加之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与中国签订的税收协定中没有间接抵免,故投资中亚五国,股权架构和债权架构的设计非常重要。

哈萨克斯坦同中国协定股息预提税10%,利息预提税为10%,分析哈萨克斯坦所签订的双边税收协定,发现其双边税收协定中利息预提税均为10%,股息预提税税率为零的有荷兰、瑞士和科威特等3个国家,虽然荷兰适合于作为控股架构,但荷兰对中国支付股息预提税为10%。所以,投资哈萨克斯坦项目公司,股权架构为:中国母公司―中国香港公司―荷兰公司―哈萨克斯坦公司,这样能免除股息预提税。对于哈萨克斯坦项目的借款,若采用通过中国香港公司和荷兰公司转借,与中国母公司直接借款给哈萨克斯坦项目,利息预提税均为10%。但如果是中国香港的财务公司借款给哈萨克斯坦项目,则利息预提税为15%。

土库曼斯坦同中国协定股息预提税最低为5%,利息预提税为8%,分析土库曼斯坦所签订的双边税收协定,发现其双边税收协定中股息预提税为零的有奥地利、英国、阿联酋和美国,利息预提税为零的有奥地利、英国和阿联酋。这些国家中,英国最适合作为控股公司。投资土库曼斯坦项目,股权架构为:中国母公司―英国公司―土库曼斯坦项目公司;债权架构为:英国财务公司―土库曼斯坦项目公司。

塔吉克斯坦同中国协定股息预提税最低为5%,利息预提税为8%,分析塔吉克斯坦所签订的双边税收协定,发现其双边税收协定中股息预提税为零的只有拉脱维亚,利息为零只有德国。拉脱维亚对境外股利免征公司所得税,对外支付股利、利息、特许权使用费均免征预提税。投资塔吉克斯坦项目,股权架构为:中国母公司―拉脱维亚公司―塔吉克斯坦项目公司;德国对境外支付利息预提税为零,但利息收入征收所得税。债权架构为:中国母公司―德国公司―塔吉克斯坦项目公司,通过转贷方式,既可以免除预提税,又可以免税德国的公司所得税。

中国策划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95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8分钟,共有222位用户关注,21人点赞!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总和生育率和人口增长速度再次低于人们的预期,关于当前计划生育政策是否调整的讨论重新引起社会关注,社会各界对于放宽生育二胎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是否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有必要反思计划生育政策出台的背景、计划生育的功绩及后果、今后的计划生育政策应该如何调整等等,旨在希望在未来人口政策制定方面少走点弯路。

“一胎化”政策缘起

众所周知,中国从严的计划生育政策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中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号召只生育一个孩子,自此,“一胎化”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当然,这里的“一胎化”是加引号的,实际上只有在城镇才实行较为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大多数农村地区要生第二胎经过批准可以生育。近年来,虽然生育政策的“口子”在放松,比如全国范围内双独都可以生二胎,大多数农村地区第一胎为女孩可以生育二胎以及其他各种生育二胎的规定,但基本的从严政策没有改变。为什么会产生“一胎化”政策?笔者认为有如下几个原因:

其一是简单地把人口问题和计划生育问题看成只是数量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进入人口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与此同时,学术界的关注点也从人口数量转向人口结构,尤其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早在1948年,法国人口学家索维即发表了《西欧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后果》的研究成果,1956年联合国人口司出版了《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影响》一书,开始研究人口老龄化的决定因素及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决定因素之一即是出生率的下降。虽然中国当时还处在人口增长比较快的阶段,但1980年中国总和生育率即下降到了2.4,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已经得到初步遏制,人口增长起主要作用的是惯性增长。如果当时的政策制定者从发达国家的实践中得到某些启发,在制定生育政策时能够考虑到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的关系,在其中找到某个平衡点,对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负面影响可能要小得多。

其二是简单地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人口问题。当时参与政策制定的主要是从事系统工程的专家,按照邓小平“三步走”战略,利用数学模型预测中国到20世纪末的人口总数并将指标分解到各个省,各个省据此再制定相应具体执行的指标。这种以纯自然科学方法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符合社会实际的,更谈不上尊重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实践证明,人口问题本质上是社会问题,并不是能够用一套模型就可以解决的。

其三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民主性不够。当时的政策制定是在短时间内由少数科学家制定出来的。广大人民群众对决策过程并不知情。对于一个关系到几亿育龄夫妇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长远发展的如此重要的生育政策,其决策基本上是在内部进行的。既没有在媒体上开展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讨论,也没有在行业内部广泛征求专家的意见。今天看来,当初数月作出的决策,却用了三十余年的实践和学术论证来调整,而且至今未果,其中的经验教训的确很深刻。

计划生育政策的成绩及后果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历史功绩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经过三十年的计划生育工作,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持续减缓,控制人口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二是有效缓解了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压力,为中国经济增长创造了较长的“人口红利”期。有研究显示,从1980年到2000年的二十年中,受惠于“计划生育红利”和“教育投资红利”,中国不仅gdp增长了5.4倍,而且总人力资本存量翻了一番,形成了21世纪国际竞争中最重要的战略资产;三是使中国占世界人口比重逐渐下降。1980年,中国占世界人口的22.08%,2000年占世界人口的20.84%,二十年来总共下降了1.24个百分点。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人口将从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下降到七分之一,这是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对世界人口所做的贡献。

但中国从严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与计划生育政策密切相关。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有“顶部老龄化”和“底部老龄化”。“顶部老龄化”即人口寿命的延长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的过程。“底部老龄化”即少儿人口绝对数减少,导致老年人口相对数上升的过程,这与计划生育政策直接相关。自1978年以来,中国人口死亡率变化十分缓慢,而出生率持续下降,造成少儿人口数量减少,老年人口数量和比例相对扩大。中国人口老龄化不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而是人为压低生育率的结果。

虽然目前及今后二十年的老年人口是过去高出生率的产物,无论是否实行计划生育这部分人都会进入老龄,但政府推行的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在很短时间内加快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并带来了养老的巨大压力,这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人口将在2033年左右实现零增长,进入负增长阶段。一些学者担忧的人口快速减少、劳动力供给不足、消费市场低迷、国际竞争力减弱等与长期低生育水平相联系的现象也将会出现,并且也将形成惯性,难以在短期内扭转,可能会使国家经济陷入长期低迷状态。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如何调整

生育政策不仅影响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而且影响到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家庭结构、劳动力资源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关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讨论,目前主要存在两种意见。

一是继续坚持现行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持这种意见的主要是计生委系统的政府官员和部分学者;他们认为应该继续“一胎化”的计划生育政策,因为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是人口数量过大。他们中的部分人甚至主张中国人口应该减少到3亿左右,认为这样中国就可以赶上美国了。

二是主张适时调整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持这种意见的主要是学者。他们认为,中国人口在20世纪末就已经下降到很低的水平。在生育率已经接近极低水平的时候,处罚“超生”家庭与人口的正常发展是矛盾的。再过几年国家必须采取鼓励生育和保护儿童的社会福利政策才可能阻止生育率的继续下降。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认为应该从现在起着手调整生育政策。首先,我们应该实现三十余年前的承诺。1980年9月党中央《公开信》明确提出:“到三十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2010年是全面深入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三十周年,是兑现当年承诺的时候了。其次,更重要的是,中国近三十年一直实行的是严格限制人口增殖的政策并且从1991年开始进入低生育水平时期。这种政策的后果意味着劳动力的减少和国家竞争力的下降。目前是应该开始调整生育政策了。再次,从各种生育意愿调查和国家二胎试点结果来看,绝大多数人的生育意愿是生育两个孩子,放开两胎生育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意愿和利益,而绝大多数人的意愿和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是一致的。如何调整?笔者认为如下几点值得思考:

一是综合考量计划生育的社会经济影响应该是未来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出台的出发点。历史来看,“一胎化”的生育政策是从人口数量控制的角度制定出来的,没有充分论证该政策对人口结构的影响和国民的接纳程度。今后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应该综合考虑人口数量和质量、结构之间的平衡并且找到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平衡点。

二是计划生育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如何使计划生育工作更加符合民意,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得到实惠,是未来计划生育政策必须考虑的内容之一。国家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该从以行政管理为主向提供服务为主转变,建立一支自上而下的垂直型计划生育服务职业队伍,为广大育龄夫妇提供专业的、可行的、便捷的生殖健康服务,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中国策划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98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8分钟,共有288位用户关注,43人点赞!

综合运用多种创新性策略,用新的视角寻找选题诉求点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媒体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策划的竞争。许多重大活动,往往是各大主流媒体精心策划大比拼和实力展示的大舞台。一项媒体活动在实际操作中含金量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其胜出的把握性大小。《感动中国》节目成功运用以下几种策略,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广泛认同。

第一,《感动中国》以平民化策略召唤大众。《感动中国》与其他人物评选最大的区别在于平民化策略,这一策略为《感动中国》赢得了广大的受众。首先,以感性的方式表达、以细节的方式再现是平民化策略的第一个表现。它一改过去事迹宣讲式的报道策略,将目光集中在人物的心路历程和事件的细节上,化理性的判断为感性的情感,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的人物,化严肃的新闻为动人的故事。这种平民化策略不仅意味着新闻报道形态的创新,更是一种贴近大众的平民精神。其次,视角的平民化以及评选的大众化是平民化策略的第二个表现。《感动中国》的获奖者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有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行业代表,也有草根英雄和百姓典范。无论他们的身份、背景、经历有多么的不同,只要他们在过去的一年里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公众、感动了中国,就可作为评选对象。纵观5年来《感动中国》评出的人物,普通百姓占了七成,这样评选出来的人必然与老百姓更为贴近。再次,强调公众参与,确保最大限度地反映民意是平民化策略的第三个表现。为了保证公众的参与,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先以公众推荐的形式广泛征集评选活动的人选,再由活动组委会评出20名角逐年度人物评选的正式候选人,然后采用报纸、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接受公众投票,保证公众参与渠道的广泛和畅通。为了确保最大限度地反映民意,中央电视台采取了公众投票与专家推选相结合的评选方式,以吸引和调动最广泛的公众。

第二,《感动中国》以主流化策略唱响主旋律。一个优秀的电视品牌媒体,如果没有人文精神作为底蕴,必然是苍白的,也是注定没有受众市场的,更谈不上成为主流媒体和具有品牌影响力。《感动中国》节目大胆从主流意识入手,通过对一年来“感动公众、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评选,唱响主旋律,坚持“三贴近”,振奋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弘扬无私无畏的社会正气,倡导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褒奖鼓舞人心的传统美德。一改其他媒体热衷“另类”、“边缘化”评选,极尽炒作之能事。以“感动中国”为主题,以“感动公众”人物为对象,不管他们的身份、地位、背景。他们或者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诠释着一个人对这个国家和社会,应该担当起怎样的责任,以坚强的民族精神挺起国人的民族脊梁;他们或者用自己的故事,解读人与人之间应该有着怎样的情感,带给人们感人至深的心灵冲击。他们是一群以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感动中国的人,他们是当今时代精神和行动上的双重“巨人”。因为有了他们的故事,公众的心灵被一次次打动;因为有了他们的故事,公众的世界被一次次照亮。记录下这一年被感动的瞬间,记录下这一年感动中国的人们,也就记录下了曾经有的这样一个年头。

第三,《感动中国》以震撼心灵策略颂扬真善美。《感动中国》特别节目浓墨重彩,坚定颂扬人性中美好的品质:善良、诚信、勇敢、无私,“发现”平凡中的高洁,“弘扬”人性中的美好。以人文关怀为出发点,以平民观照为视角,细心寻找、敏锐发掘平凡生活中的感动,发现普通人身上的真善美,用镜头捕捉闪动在我们身边而又不被人们重视的“真纯”,用画面描绘深藏在生活潜流中的朴实无华的“崇高”,于平静、平实中,给人带来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震撼。在这里,真情成了真善美的催化剂,感动成了人们心灵和行动的指南针。这样一次打破行业限制和身份限制、极具人文关怀和价值追问的年度人物大评选,从更大的意义上讲,完全是一次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格大检查。

全方位整合资源,媒体联手打造精神品牌

策划工作应该是一个整体性的工作,它需要整合媒体各个环节和各种资源,它需调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各种要素。一个节目能否为观众所接受,不仅取决于编辑的整体设计和全程协调,而且取决于与全台相关栏目或部门的沟通、与其他媒体的互动,最终形成整体合力。特别是在传媒生态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合作才能出效率,合作才能资源共享,合作才能优势互补,合作才能扩大影响。

《感动中国》在评选活动中没有固步自封,独家运作,而是采取了“央视主办、媒体联动、受众参与”的运作模式,与全国各地、各媒体合作,成立了“感动联盟”。《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首先在中央电视台内部整合资源,将此活动列入本年度重大项目运作。台内各栏目组相互配合,营造氛围。《新闻联播》栏目进行报道,《东方时空》栏目及时展播,《面对面》栏目进行访谈。活动充分发挥中央电视台的资源整合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在推委会组成上,不仅有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精英,还有政府官员、教育界名流、艺术家、作家、节目主持人。

每年全国有几十家媒体参与《感动中国》的评选活动。他们配合央视,在报纸和网络等媒体上共发表了有关文章数百篇,在全国掀起了一股强大的宣传声势。“感动联盟”使评选活动最大程度地深入到受众之中,增强了活动的广泛性和权威性,扩大了活动的社会影响,为《感动中国》的最后成功提供了强大的舆论氛围。《感动中国》采用“感动联盟”的传播形式,体现了大众传播的和谐性。

从《感动中国》的成功中,我们可以看出:媒体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媒体想要成功打造自己的活动品牌,需要在活动前,明确活动的定位和受众,提前给活动宣传预热;活动中,借助多种平台,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加大宣传力度;活动结束后,总结活动的经验与不足,以促进活动质量的不断提升。

综合运用艺术表现手法,合奏震撼人心的时代强音

《感动中国》已成为中央电视台倾情打造的又一块“传媒品牌”,一个精品节目。从舞台、灯光、背景到节目制作,都体现出一流水准,全方位打造精品,也合力展现了节目的人文内涵和人物的精神追求。

首先,舞台设计精巧。舞台设计新颖、别致,独具匠心。2005年《感动中国》的舞台造型是一个“心”的形状,象征着一颗“感动的心”、“跳动的心”;舞台中间铺着一条红地毯的通道,仿佛一条连着获奖人物和广大观众的彩带,也像舞台和现实之间的一条血脉。构思精巧,颇具象征意义,与整个节目内容交相辉映。

其次,镜头制作精美。每一个片子的制作都非常精美,尤其是镜头的运用,准确、生动、传神。画面讲究构图、角度和造型,追求象征意义和讲求朦胧意境。节目在表达洪战辉生活的艰难和拼搏、顽强的精神时,运用特法,突出双脚画面,几乎没有人物的正面。这双脚时而走在泥泞的田间小路上,时而走在城市干净的马路上,时而走在明亮的教室里,拍摄非常写意。通过这些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充分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精神境界,刻画出人物坚定、执著、拼搏、顽强的精神世界。

最后,颁奖词撰写精到。《感动中国》的颁奖词高度概括又具体形象,深刻而又不失文采。诵读颁奖词是《感动中国》整个节目流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最能体现它的高文化品位及其丰富内涵。颁奖词是经过许多专家无数次修改,千锤百炼而铸就的,是评委会为每位获奖人物量身撰写的,具有准确、生动、大气的特点。

《感动中国》在大众传播“泛娱乐化”的时代,坚守社会责任,大力倡导正义、善良和真纯,努力用创新的思维和手段传播严肃文化和积极健康的精神产品,体现出高品质、大风范。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监测环境、协调关系、传承文化的社会功能。我们期待更多的感动,期待感动的持久。

中国策划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58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9分钟,共有215位用户关注,56人点赞!

金秋送爽,万里河山披锦绣;丹桂飘香,一轮明月寄深情。在我国的两大传统节日即将来临之际,以迎中秋、庆国庆为契机,以发扬中国诗歌文化为初衷举办一次中秋诗会。“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每年中秋,“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总会让广大旅人思绪万分,明月千里寄相思。可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亦可望月怀远,聊寄相思。

中秋诗会,欢迎您的参与,欢迎您的关注。中秋诗会,我们等你来……

【活动意义】

(1)大三同学将面临考研与就业的压力,本次活动可以缓解他们的压力。在大学。像诗歌讲座这样弘扬中国文化的活动也不多,我们提供的这次机会也很宝贵。他们可以通过诗会诗人对诗歌的讲解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像这样的机会在他们参加工作时就不多了。

(2)大二年级的同学需要通过这次平台充分展示自我,继承和发扬我国的诗歌文化。

(3)大一新生刚入校,新鲜感很强,新生在军训将要结束期间就举办这次诗会活动既能展示自我并向他们展示高年级学长的风采,又能通过活动消除陌生感。营造健康、开放、多姿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让他们体会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化的魅力。

一、活动目的:为了进一步活跃校园气氛,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对诗歌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营造大学校园的诗歌文化氛围。

二、主办单位:世界汉诗协会河南省分会

协办单位:河南中医学院校大学生社团联合会

策划、承办单位:河南中医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协会

河南中医学院青鸟文学社

三、参赛人员:在校的大学生均可参加

四、活动时间:9月6号——9月22日

五、活动主题

主题一:飞扬青春,诗意生活

主题二:明月千里寄相思,思家思国思社稷

六、活动流程:

(一)诗歌征集

活动准备:

1. 活动前期策划,安排人员分工。

2. 制作宣传页和海报,做好各方面宣传工作。海报(五张:新公寓两张、进修楼一张、餐厅一张、教学楼一张)

3. 准备比赛所需各项物品。

活动流程:

1.9月10号----9月19日收集各班参赛作品并分类。

2.安排评委评定优秀诗歌。

3.统计获奖作品,并公布结果(颁奖典礼将在诗歌讲座环节进行)。

4. 获奖作品将有幸收录在由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协会编排的第一期内部杂志中供本校大学生参阅 。

活动要求:

1以活动主题为主,两个主题任选其一,或者自定主题,进行创作,必须原创。

2征稿要求:题材字数不限:诗、词、歌、赋、联及近体诗均可参赛

截稿日期:xx年9月19日晚七点

奖项设置:一等奖一名 二等奖二名 三等奖三名

评委:世界汉诗协会河南分会诗人 本校资深教师

投稿方式:参赛人员将作品交与各班宣传委员,再由宣传委员转交以下人员

于红 李红军

(二)诗歌朗诵

一、诗歌朗诵流程

1朗诵诗歌内容式:(1)原创诗词朗诵。

(2)自选诗词朗诵。

2普通话朗诵,作品形式自由创新,主题鲜明突出,内容积极向上。

3比赛日期: 9月16号晚7点初赛第一场,9月17号晚七点初赛第二场,地点一教教室

9月20号晚七点决赛

4报名方式:报名时间9月10号至9月15号

报名方式:大二学生、大三学生直接报于各班宣传委员处并由宣传委员报于比赛报名负责人处,大一新生可直接在校园内设立的报名点报名。

负责报名人员:王雪洁:09中英,15036190398

陈 超:09药学,15188552767

5奖项设置: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

6特别注意:

1)各工作人员积极利用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工作,保证宣传工作的到位。

2)着重做好大一新生的宣传工作,充分调动大一新生参加活动的热忱与兴趣

a、以宿舍为单位,我工作人员可以上门宣传此次活动,使其了解此次活动的目的意义,从而参加此次活动

b、借助于各宿舍学导,可以让其帮忙宣传

3)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协会在校园内进行汉服展示,以达到宣传目的

(三)诗歌讲座暨中秋诗会闭幕式

在活动后期我们将举行中秋诗会闭幕式,由世界汉诗协会河南分会诗人在本校进行讲座,并公布诗歌征集环节中的获奖名单,颁发诗歌征集和诗歌朗诵奖品。

具体细节安排如下:

1申请教室,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宣传,如海报、宣传页、展板等

2在闭幕式开始前工作人员提前到场组织同学入场,并维持会场秩序

3闭幕式开始嘉宾致辞

4名师讲座:我们将邀请世界汉诗协会河南分会的诗人给同学们进行一个有关是个鉴赏与创作的讲座,并对诗歌征集环节的优秀的诗歌作品给与现场点评,鼓励大学生创作,写出自己的风格。

5互动环节:为给同学们提供一个与诗人以及名家交流以及学习的机会,我们设置了互动环节,在会上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能够在与老师的交流中提高自己。

6抽奖环节:在观众入场时发给他们每人一张带编号的纸。在诗会结束时由主持人在抽奖箱里抽取号码、抽取的号码与他们入场时获得编码相同的将获取由xx提供的奖品一份。(奖品一共4份)

7颁奖典礼:将邀请到场的诗人和老师给获奖的创作及朗诵的选手颁奖。

8合影留念:闭幕式结束时将邀请著名诗人及领导老师与参赛学生们合影留念。

七、活动准备及分工:

1活动前期策划,策划书主要由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协会负责初期策划撰写,清晰活动思路,完善活动方针,并由校大学生社团联合会,青鸟文学社修改完善。 2工作安排分工,活动前期宣传,做好充分的宣传工作

3赞助事宜

4准备好一切可能到突发事宜的应对措施:如现场音响,话筒,舞台,灯光等。

5 工作人员:

(1)主持人:xx、xx(一男一女)

(2)签到组两人(负责参赛人员的签到工作并把签到顺序报与主持人)

(3)礼仪四人(负责参赛人员、观众以及到会老师的座位安排以及指引工作并且负责给老师倒水)

(4)会场音响以及电脑设备管理员两名(负责音响、电脑等设备的调试与操作、参赛人员朗诵伴奏乐的播放以及讲座老师的扩音设备等)

(5) 维持会场秩序四人(由社联提供工作人员)

(6)负责出场顺序两人

(7)算分组四名(进行分数的计算以及核对工作)

(8) 外校嘉宾接送若干

特别注明:如果有事不能完成任务的同学必须在不影响诗会正常举行的前提下找人代替。

八、活动现场的布置以及流程:

1、组织人员对会场进行打扫工作、并对设备进行调试与操作。在诗会正式开始前负责人员播放轻音乐缓解选手压力以及营造气氛。

2、诗会正式开始;主持人介绍评委及比赛规则秩序。

3、任一选手朗诵完之后礼仪收一次评分表(前一个礼仪收表、后一个礼仪发表)并将评分表交与评分组。

4、评分员每次将五名选手的成绩交给礼仪。礼仪再交给主持人。主持人每五位选手公布一次成绩。

5、决赛中途以及结束时为点评环节。决赛结束之后为抽奖环节、具体由当场的主持人定复。

九、比赛附则:

(一)可能突发事宜及应对方法 问题 解决方案 停电(可能性不大) 1. 刚停电时主持人宣布保持安静与会场秩序,

2. 各部长负责维持好秩序

3.若停电不超过半小时,来电后照常进行;若超过半小时,则宣布结束与延期举行 设备故障(有点可能性) 1、国术部负责调试,外联部协调

2.若即没有调试好,那选手就紧靠着评委席朗诵,并让观众保持尽可能的安静。 选手没到,或有事出去,或迟到 迟到的,让下一位朗诵;如果后来到了,必须到主持人那报到,并将比赛资格调到最后

个别工作人员临时有事没到或迟到 迟到货没到的在之前必须向负责人请假,不能到达的找人代替,迟到的按事前安排的工作任务迅速进入工作状态以保证诗会的正常进行。

(二)评分规则

诗歌朗诵

一)评分标准

1. 满分为10分;

a) 内容:作品内容健康向上,中心明确,紧扣活动主题;(3分)

b) 语言:朗诵富有感染力,辅动作表达合理并增强了表达效果;5分)

c) 台风:服饰大方得体,仪态自然庄重;(1分)

2. 每位参赛选手朗诵结束后,评委即亮分,工作人员进行分数统计;

3. 选手最后得分:评委评分中去掉一个最高分,一个最低分,取平均分,选手的最终得分将在下一个选手比赛结束后公布;

4. 朗诵内容:温情或是激昂类诗歌,散文. 朗诵时间:2分钟至4分钟。

5. 最后成绩的前三名如出现同分现象,可以再次进行比赛,也可则由评委提问形式再次评比,也可由观众公投进行。

二)评分细则:

要求 分值 说明 内容 1.0 要求内容健康,主题突出,观点鲜明 0.5 时间把握准确(1-5分钟) 0.5 原创 语言表达(5.0) 1.0 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 1.0 吐字清晰 0.5 音色优美 0.5 要求朗诵的声音洪亮、高亢,具有一定的的震撼力 0.5 有高低起伏,抑扬顿挫0.5 停顿适当准确,节奏感强 0.5 语言连贯、流畅 0.5 语速适中,轻重缓急合理 台风

(3.0) 1.0 服装整洁得体,表情自然,感情充沛,精神状态好 0.5 举止大方,体态语使用恰当 0.5 脱稿 0.5 有配乐或者舞蹈,与诗歌配合恰当吻合 0.5 现场观众的反映程度 总计 10

十、经费预算

前期准备:3.0元(策划书、评分表、报名登记表等)

宣传费用:10.0元(海报、宣传页、展板等)

纸杯:5.0元

奖状:5.0元

礼品:诗歌协会提供的精美诗集0.0元

中国策划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05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164位用户关注,40人点赞!

分:490

排位得分:19

选送单位:

烟台科特管理顾问有限公司

案例简介:海尔冰箱农村市场营销策划。我国大中城市家庭冰箱拥有率已超过95%,而农村冰箱拥有率是22.7%。在冰箱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的状况下,谁先占领了农村市场,谁就占得了市场先机。烟台科特管理顾问公司创造性地制定了符合我国农村市场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海尔冰箱“一对一”中国农村市场营销策略。

现场陈述

陈述、答辩人:李宝库

最近几年家电行业竞争一直很激烈,冰箱作为海尔的第一大主流产品,不仅担负着参与海尔品牌建设的重任,同时也是海尔重要的利润来源。随着城市市场竞争的激烈化以及整体利润的下降,海尔被迫要开发新的市场和寻找新的增长点。两年前,海尔的董事长开始考虑把海尔的产品向农村市场转移。

怎么样在农村定位?怎样建立农村市场的定位组合?海尔冰箱农村市场的产品到底是怎么样的?怎么样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是我们当初确立的营销目标,在这个目标指导下,我们经过了一系列的策划,做了大量的调查,也制定了一些方案,下面我把详细的过程介绍一下。

我们一共做了四次调查。第一次调查做得比较早,主要目的是想了解农村冰箱的需求在什么地方。第二个调查是针对购买行为的发掘。第三个调查是重点的。我们发现整个的农村差异太大,无法制定一个能满足全国市场的营销策略。我们的第四次调查是在山东进行的,实际上是一个销售与调查促销相结合的过程。我们对调查涉及的所有村庄都做出详细的数据,这为我们以后的营销建立了基础,一个村子里头的每个家庭、每个人,能研究的方式我们都做了。用了两年的时间,我们做出了一个拥有五百万数据的数据库。我们所有的策略都是由这个数据库来支撑的,从理论上讲,我们制定的每一个价格都要通过数据来说话。

产品策略是很重要的。我们通过调查,在农村市场,为了降低成本我们对产品的高科技元素做了一些削减,再增加一些特别适合农村生活习惯的元素,做出了两个系列的产品。

在促销手段方面我们是围绕渠道来做的。首先,我们做了一个“一对一”的促销。针对农村的广告宣传我们是通过广告进行的,我们做了很细致的研究,比如什么时间什么台做,我们的计划都做得特别细。比如说针对结婚买冰箱的消费者我们就送给他们两个贴,一个是喜字,一个是送子观音。为了体现对农民消费者的关心关怀,我们还专门为一些边远的地区做了一些特别廉价的冰箱,并举办了一些公益活动,力图通过这些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实际上也就是说,我们根据渠道的特征做了细分,同时,把所有的消费者进行了细分,并对不同的乡镇都采取了不同的细分。我们在村子里头确定了冰箱的消费市场,找到消费领袖,再通过这个消费领袖把观念传递给其他消费者,一年有一年的政策,完全地、真正地按照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购买行为做一对一的营销。这个营销也是一个动态的构成,我们做的促销考虑到不仅要做一些调查,还要做一些跟踪的调查,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我们做一次调查或做一次销售就结束的。

我们整个渠道的营销策略都来自于我们的市场调查,这种营销和传统意义上的营销有一些区别,因为他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仅仅是一次的销售行为,那么大家可能最关心的是他的业绩。根据我们去年十月份做的跟踪调查,海尔冰箱在农村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了五分之一,一般来说,做了营销以后,销售费用就会比较高,实际上我们的销售费用反倒降低了一百块钱。

现场答辩

张书恒:我认为冰箱是城市化的,未来中国农民的发展方向就是城市化,作为一个国际品牌,海尔进军农村市场是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李宝库:城市化是必然的,中国走城市化要有很长的过程,但是我们冰箱进农村的过程很短。我们在第三次调查的时候一直很关注的问题是中国农村冰箱的拥有量到底是多少。近些年的统计是只有10%。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个,就是要看到底对这个量有没有提高。现在,国家统计局的农村冰箱拥有量是20%,看来海尔完全可以做农村市场。

李东生:海尔家电包括冰箱的品牌一直是走高端路线,平均售价比别的品牌高一些,但是在农村市场价格是比较敏感的。那么请问,在农村市场的推广当中,如何处理低端市场的价格定位问题?

李宝库:海尔定位为高端产品,他的价格都是比较高的,那么做了低端以后首先要保证的是自己不能把自己的价格打乱。为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对经销商的管理,再一个就是每个区域的货都有自己的标志,地区的需求不一样,我们用的货也不一样。李总所在的tcl也有冰箱产品,我们发现tcl的冰箱增长很快就专门做了研究,我们可以说tcl农村冰箱做得很快的原因不是因为广告的推广,而是因为你送的电话。

观众提问:农村在使用冰箱的时候,更多的是考虑适用性,那么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怎么在这方面满足不同的消费者?

李宝库:一开始我们定目标的时候就提出来海尔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才能真正地满足农村的需求。比如讲冷藏冷冻,我们对不同的区域产品,对冷藏、冷冻室的大小都有不同的设计;比如说我们针对南方潮湿地区就设计了很高的底座,还有特别为了关注节电的人设计了上下双开关,其实你上下用不用是一样的,但是他有一种心理就是“我关一个是不是省电呢”。

裁判评点

中国策划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98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8分钟,共有156位用户关注,28人点赞!

公司新上任的张总信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张总做销售出身,极为重视市场一线的信息反馈。他认为对于营销人来说,来自市场的声音就是中国好声音。

因此,看到公司的策划与设计人员每天忙忙碌碌,却几乎难得下一次市场,他有些坐不住了:策划总是站在非销售的角度来思考销售的问题,长此以往,何以保证策划方案不偏离市场?

而且,市场人员反映说,经销商对公司的产品包装和概念时有异议,张总更坚定了自己的看法:看来,得让策划部的人听听来自市场的好声音了。

接下来,策划部上报的几套新产品的包装设计稿,张总都不置可否,只强调:方案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

几天后,几位合作密切的经销商受邀陆续来到公司,张总亲切地称呼他们为“常委”。

张总对“常委”们说:这次请大家来共同策划,是公司的一个新尝试,如果效果好,办法可行,今后所有的重大举措都将像今天这样经大家一同讨论。

享受了“常委”礼遇的经销商们显然很受用,积极性也很高,纷纷献计献策,参与设计方案的修改。

于是,今天按甲的意见改一改,明天按乙的想法变一变,后天又按丙的经验试一试。策划人员原本有心坚持一下自己的观点,但眼见来的都是市场上的大佬、领导的座上宾,过于坚持意见,一旦上市后有不良反馈,瓦罐难离井上破,反而落人口实,不如索性顺水推舟。

结果,原本该唱主角的策划部,在方案修改过程中打起了酱油。

随后的产品手册、单张、海报等宣传物料的出炉,从文案到设计,同样充满了争论的声音,也充分体现了集体的智慧,你往上加一条,我往里添一句,直到大家都认为该说的都说了。

策划部经理终于有点憋不住了,提出意见:“内容太多,没有主次。”张总挺民主,又叫来培训部经理让他谈谈看法。

当着众人的面,培训部经理既把话说得滴水不漏、不伤和气,同时又言之凿凿:“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以往的物料内容都是高度浓缩,确属精品,但乡镇店的ba(导购)普遍学习能力比较差,虽然培训不断,但一对一销售时还是有很多人讲不出道道来,所以现在这样改变一下也不妨,内容多起码可以起到话术提示的作用,这样ba在店销时拿起册子至少能讲出个一二三四。”

张总于是拍板定稿。

直到讨论新品促销方案时,经销商们的意见才难得地统一起来,一致认为:对于y公司正在开发中的这个二线品牌来说,方案中的买赠坎级过高,超出了目标市场的购买力,应该降低坎级,以增加促销活动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这次张总终于微笑着予以否决,表示不能赔本赚吆喝,降坎级势必降低赠品的采购价。

最终,拗不过众“常委”异口同声地坚持,于是方案折中,在原坎级基础上小幅下调。

市场坏声音

新品开发工作大功告成。

面对骨干商和策划部等部门集思广益的智慧结晶,张总充满信心,这回铁定是不同凡响!

果不其然,订货会开得极为火爆,经销商们反应热烈。“常委”坐镇公司出谋划策的消息也在渠道中不胫而走,成为经销商之间的热门话题,甚至附会出诸多演义版,张总自然成了故事里当仁不让的主角,声誉鹊起。张总心想,看来,这步棋算是走对了。

然而,事态的发展却出乎他的意料。

成功订货几个月后,市场上渐渐传来各种各样的负面反馈:

产品外包装的色调过于杂乱,特色不鲜明,终端陈列也不抢眼,尤其难以吸引20多岁女性消费者的目光;

包装设计风格虽然花哨,但不耐看,档次感不强,别说跟一线品牌pk,就是放在二线品牌中间,也并不上档次;

宣传物料的文字内容太多、信息太杂,什么都想说又什么都没说透,让消费者提不起阅读兴趣;

许多顾客抱怨促销赠品的质量较次,某某竞品同样的东西要好用多了;

这批产品库存压力太大,公司接下来还有什么促销方案帮助我们加快动销吗?

坏声音接踵而来,张总陷入了沉思:以往的策划工作确实存在问题,这次找商来参与策划,原本是想让方案更加贴近市场,群策群力为什么反而落下了这么多的后遗症?难道从群众中来的想法行不通了?

噪音大杂烩

问题确实出在“从群众中来”。

关于产品包装,最初策划部在和设计人员沟通时是有一个明确思路的:货卖一张皮,二线品牌没有一线品牌的知名度,要想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打动消费者的“芳心”,就必须在包装上更出彩,以包装优势弥补品牌劣势。因此,以同一个价格段的一线品牌为参照物,设计档次至少要比其高出一头,这样才能给消费者一个切切实实的、看得到的购买理由。

“常委”们驾临后,策划人员原本也想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在强势的“常委”们轮番“轰炸”下,这一思路被彻底打乱,最后只剩下妥协和无条件配合。

于是,大家跟随着“常委”们跳跃的思路、奔放的激情,把新品设计变成了众“常委”审美眼光的大杂烩。这样出来的包装,档次不高,更谈不上与产品定位、市场策略对接了,陈列效果和终端静销力也因此大打折扣。以至于有些门店因为外包装不受欢迎,索性拆了外包装裸卖。

宣传物料的问题,同样出在意见太杂且缺乏过滤。在信息过剩的市场环境下,广告传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减法,尽可能让内容更简洁,信息更聚焦。

而众“常委”集思广益的结果却是不断地做加法,你一言我一语地增添内容,核心卖点反而被信息淹没。培训部经理让手册成为ba半个销售指南的想法,也同样是以牺牲消费者传播效用为代价的。

至于终端活动坎级太高的意见,则完全出于经销商的自身利益考虑。其真实意图是,降低了买赠坎级,就意味着同样的订货额,公司要配送更多数量的赠品,才能保证门店有足够的赠品来执行公司的促销方案,经销商何乐而不为?

张总虽然明白经销商的小九九,但心想有费销比总点数卡住不成问题,又考虑到公司品牌锁定的基础市场就在乡镇,其消费能力确实低于县城和地级市,更鉴于经销商们意见难得如此一致,不便全然否决,只好折中处理,适当下调。

其结果是,为控制采购成本,只能选择报价相对更低的赠品,质量自然难以保证,不巧恰好与竞品的促销品撞车。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一比之下,质量差别就彻底暴露了。

两只手表的启示

就像电影是遗憾的艺术,策划也永远不可能是完美的科学。

任何策划方案,事后评估,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因此求全责备,一味相信“众人拾柴火焰高”,希望在事前做到尽善尽美,结果反而可能谨毛失貌。

就如两只手表定律所说:当你只有一只表时,对于时间你是有把握的;而当你有了两块以上的手表时,你反而会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

对企业策划而言,两只手表定律通常也是适用的。毕竟,策划作为模糊性科学,并没有一个足以量化的衡量标准,群策群力与单线作战之间如何平衡,就像两块手表谁更准一样值得深加推敲。虽说兼听则明,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懂市场的未必懂策划,懂策划的未必能说得过懂市场的,所以听来听去,就有可能风中凌乱了。

管理者能走的也无非两条路:要么用人不疑,充分信赖专业人士的判断,由他们自行拿捏(这当然有可能出现偏差);要么增设评委或自当评委,听取他人对方案的评判以做出修补。

许多企业会倾向于选择后一种方式,这无可厚非,但即便如此,也一定要有一个方案的主导者,以便通过他来完成对各种意见的综合与过滤,否则,整个策划工作就会失去主心骨。而策划工作一旦失去主心骨,就难免迷失在意见的丛林里,甚至可能带来一场营销灾难。

最后,厘清思路后的张总,决定继续发挥“常委”们的作用,只是不再请经销商们集体来公司开“常委会”了,而是变换了一下工作流程和沟通方式:先由策划部拿出方案初稿,内部讨论敲定框架后,再根据自己对经销商的了解,就每个常委各自擅长的方面,在一些拿不准的问题上,向他们个别征询意见,并选择性地予以采纳。

中国策划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74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2分钟,共有209位用户关注,53人点赞!

中国策划,源远流长。两千年封建历史,多少英雄豪杰,个中不乏出类拔萃之辈。孙武“战以正合,以奇胜”让后人琢磨了几千年,一部《孙子兵法》传之后世经久不衰;管仲“九合诸侯”道出了王霸正义号令天下的先例,为齐恒公实现了“一匡天下”;诸葛亮一幅“隆中对”奠定了“三足鼎立之势”,奇谋用尽拳了刘皇叔三顾之情……近现代,毛泽东四渡赤水、三大战役,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以战略家的眼光与胸怀生生建立一个新中国;邓小平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一国两制于危难之中挽救了新中国,让这个庞大的国家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以至于才有了后来的三十年中国营销史。

过去三十年,中国营销的环节从单层次的“研发-生产-销售与企业-产品-消费者”模式逐渐向纵横纵深处发展,围绕营销形成了多层次、多模块式的行业链条,于是也就衍生出了众多的咨询、策划、推广、管理、战略研究、市场调研等等用以补充不同环节的业态。而中国广告与中国策划是过去三十年伴随中国营销成长最快速,与营销结合最紧密的两个业态。

1979年1月28日下午15:30,上海电视台播出了“参桂补酒”的广告,这是我国大陆第一条电视广告,它的出现不仅打破了“文革”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坚冰,同时也揭开了近代中国电视广告史册的第一页。从此以后,电视广告一发不可收拾,市场总体规模不断攀升至千亿元大关。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的诞生了一些在我们今天看来仍然值得回味的经典片段,如:“燕舞、燕舞,一片歌来一片情”、“悠悠岁月酒,滴滴沱牌情”、“活力28,沙市日化”等一些至今让我们记忆犹新的广告语;同时,也诞生了秦池、爱多、孔府家、孔府宴等“标王”,快速的辉煌与快速的陨落,如同流星划过子夜一般,让我们唏嘘不已。

纵览古今,我们发现:中国从不缺少策划人,更不缺少战略家。不论是正战奇胜、道谋合一还是做局破局,中国智慧下的中国策划,在不同的历史时代,通过不同程度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何阳的点子、屈云波的理论、史玉柱的神话以及那些数不清的大大小小实践家……

策划,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为中国智慧做了最有力量的表达。

【评说现在——迷茫,在两条不同的分界线】

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营销得以快速发展,三十年市场经济递进式的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道路,幸也亦或悲也?当那些我们敬仰的营销理论家们与那些我们佩服的营销实战家们因为“是幸还是不幸”争吵不休的时候,我们不妨来看看我们旁边那个叫做“策划”的兄弟,因为它正在迷茫之中,等待前行。

策划是什么?

策划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隗器传》中“是以功名终申,策画复得”之句。其中“画”与“划”相通互代,“策画”即“策划”,意思是计划、打算。策,是意识指计谋,如:决策、献策、下策、束手无策。划,是步骤指设计,如:计划、筹划、谋划,意思为处置、安排。

日本策划家和田创认为:策划是通过实践活动获取更佳效果的智慧,它是一种智慧创造行为;美国哈佛企业管理丛书认为:策划是一种程序,“在本质上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性行为”;更多人说策划是一种对未来采取的行为做决定的准备过程,是一种构思或理性思维程序。

这里,我认为策划的本质最起码应该具备三个特点:其一是智慧性的创造,其二是理性的行为,其三是有目标的实践。而策划工作的整个过程,必须紧紧围绕“有目标的实践”来开展,即:经验的提升、理论的总结均离不开实践。

过去,尤其是市场经济初期阶段,中国策划的标志性特点是“点式创意”,即:一招鲜吃遍天。刚刚从计划经济年代过来的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改善和物质产品的渴求达到了高峰,供小于求使得任何一个产品都可以在市场大行其道,即便没有任何的宣传。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竞争相对激烈起来,供小于求的现状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但供给的产品逐渐增多了,于是“产品差异化”就有了用武之地,以何阳为代表的“一招鲜吃遍天”派走红也就不足为奇了。

品牌概念自八十年代中期传入中国之后,一时间备受瞩目,太阳神的ci战略是为个中代表。那是一个激情澎湃的年代,也是个躁动的年代。企业家对利益的追逐以及由此暴露的人类最原始欲望,在那个年代表现的淋漓尽致。“唯品牌论、企业形象论”等概念,使中国策划人迷失在西方经典理论中不能自拔。直到今天,“盲目的崇拜和相信品牌”这一流毒依然没有肃清。

九十年代初期,中国保健品行业呈“井喷式”增长,蒙派、南派、湘派、莆田帮等不同类型、不同理念的高手粉墨登场。刚刚由“供小于求”转变至“供需平衡”的中国消费者正待仔细分辨哪个产品更好的时候,突然被这一波“保健浪潮”打翻在地,稀里糊涂的为各种眼花缭乱的保健品埋了单。而这一时期,个别头脑清醒的策划人开始从盲目的崇拜西方经典理论的窠臼中脱离出来,以战略家的眼光重新打量中国市场,张锦力、何坊等一批奉行“实践至上、利润第一”的策划人就是在那个时候诞生并快速成长起来的。

中国策划思想和中国策划人,在那个红火的保健品年代,走上理论与实践两条截然不同但最终一定会殊途同归的道路上。于是,理论的归了理论,实践的走向实践。

今天,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竞争愈加激烈,产品竞争已经远远地超出了产品的范畴,逐渐向理念、价值、感官享受、精神愉悦等多个角度扩散,多层次多极化的竞争使营销对策划的要求的不断提升,竞争主体和焦点的改变没有带来策划思想和理念的转移。过去充满灵性的策划在中国营销三十年历史上,第一次滞后了。

这种滞后,不仅表现在策划思维对于营销僵局的破解上,更表现在策划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上。

【分析困境——理论,是经验反哺梳理脉络】

三十年来,策划始终坚定不移的站在营销的旁边,忠实的执行着营销的每一个指令,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策划产生了对营销的依赖,这种依赖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盲目的依从,进而使策划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最终彻底沦为营销的附庸。

也许,策划与营销本来是一体的,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策划自身发展的双重必然的推动下,策划必须形成自己的体系,这是一门学问发展的必然阶段。营销的最初级表现就是从推销开始的,后来在科特勒等人的努力下,逐渐形成了科学的体系,最终成为一个学科。虽然,中国策划具备几千年的光辉历史,但是真正开始具备成为一门学问的特质是从市场经济进入中国开始的,所以说策划仍然是一个年轻的学问。

任何年轻的学问,都必然会经历一个动荡的时期,但是作为一个独立学问,策划得以长久生存并发展下去的根源不在于为他人实现了什么,而在于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突破了什么。借以突破的核心是什么?就是独立的思考和客观的认识。长期依附在营销的身边,策划的意识、思路和思想体系逐渐趋同于营销,最终彻底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所以,策划要想进一步发展,想要始终站在营销的身边,并保持自身的创新能力不枯竭,学着独立行走,学着站在营销旁边客观的给予策划和指导而不是“趴在”营销身上,是第一步。

中国策划的本质发生了转变,其根源在于“血统”,也就是所谓的“思想”。今天的策划,大多数思想来源于西方经典理论,这里有科特勒的营销也有奥格威的广告,这些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国策划完成了“形的建立”,但他们不可也绝对不能帮助中国策划实现“魂的塑造”。因为,中国特殊的市场经济体系与环境,决定了中国策划在根源上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应该表现在对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更深刻地认识,而非对西方经典理论的中国化改造。

作为一门年轻的学问,策划的理论创新来源于实践的积累,也必然建立在实践。事实上,很多时候是实践先走在了前面而后理论才跟上进行总结提炼。达尔文的《进化论》没有发表之前,世界就是这么进化的,没有停歇;牛顿的“万有引力”没有被发现之前,世界也一样存在着磁场的吸引。所以,理论与实践谁走在了前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该理论的时候理论,该实践的时候实践,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时候就必须结合。

中国策划界,直到目前为止在思想上没有出现一个所谓的“理论家”,但,中国策划人可以以这条主线来划分出具备不同特点的类型:

伪理论策划派。这是一个比较大的群体,他们的标志是:将西方经典的理论进行结合中国市场的情况进行“中国化改造”,使之成为自己的独创性理论。这些理论成为体现他们策划核心思想的最佳表达,同时也是他们指导实践工作的主要思路。改造一个西方的经典理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流行于中国策划界,一个知名的策划人,如果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改造后的理论,是不能被冠以“知名”二字的。

他们对中国策划思想的贡献在于:丰富了中国策划体系的基本点;而他们对中国策划思想的危害在于:丧失了策划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了营销的附庸。

独立策划派。这是一群比较特殊的人,他们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他们也许没有太多的理论或者所谓的改造后理论,但是他们拥有对中国营销和中国经济非常深刻地认识和感受,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凌驾在营销之上,以战略家的眼光和策划人的思维去指导营销。

这一群人,始终可以站在独立思考的角度上审视策划与营销,他们是目前中国策划界最接近“家”的人。

实践策划派。这是个庞大的群体,在这一群人里,有知名的也有籍籍无名的,有拥有独创理论的,也有没有理论指导的,但他们具备一个共通点,那就是: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出众的实际操作能力。他们没有独立策划派的高度,同时彻底摒弃了伪理论派的理论改造思路,在实践与理论之间走了条中间路线,秉承了九十年代那一批策划人的精髓“实践至上、利润第一”。

这一群人在未来的若干年里,将会彻底取代伪理论策划派,成为中国策划思想和中国策划人的中坚力量,即:拥有独立思考和发展理论的潜质,也拥有丰富的实际操作能力。

今天的中国策划界,通过表现在对西方经典理论的改造和创新的努力上,主流的认识是通过对中国营销和策划过去三十年经历的反思,进而从理论中寻找突破口。诚然,三十年市场经验,可以总结和归纳的东西确实太多太多,但是,今天的市场实践又一再的告诫我们:过去总结下来的,明天可能就会失去效果。

倾向改造理论也好,把握战略布局也罢,亦或走向实践,哪一种是策划走出思维与创新困境的出路,哪一派是形成中国策划思想的主力军,看来只能等待历史来检验了。不过,是不是总结下来的经验可以重新反哺今天的市场?如何总结中国策划的经验并在此中梳理中国策划思想的脉络?

看起来,这才是问题的重点。

【展望未来——挺起,中国智慧的策划之路】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中国策划仍然要依附在营销上汲取营养,而中国策划思想的发展、策划体系的建立,却必须要从今天就着手开展。

首先要客观地梳理策划与营销的关系。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营销对策划的要求逐渐从“点式创意”发展为“整式策划”,实施上,策划已经开始贯穿到整个营销工作的各个环节,有时候你甚至分布清楚哪一个是策划的思想,哪一个又是营销的策略。这也许是策划在不断改造营销的过程,也或许是营销在不断同化策划的结果。而站在一个独立学问的基础上,不管是谁改造谁,策划都必须开始学会独立思考,挺起腰板。

这种独立思考表现在:对市场、消费者和需求深刻地把握和长期动态改变的关注;对营销目标、手段科学的分析和合理的指导;对战略发展清醒的把握和科学的设计;对品牌客观的认识和切实的使用。

其次,不能盲目的崇拜和轻信西方经典理论。不管是营销还是策划,经典理论的哺育都已经过去了,三十年市场经济使我们对中国市场有了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认识,西方经典理论的局限其本质是体现在了“中国特殊的市场经济环境”,而这种特殊则表现在了“人文环境、消费理念”等意识形态层面;而这种特殊的后背,则是多层级多元化的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尤其是这种结构和行为正在动态的转换和改变。

同时,对西方经典理论的中国化改造,在现阶段中国市场经济状态下,只有一个考量的目标,那就是:能不能为企业创造利润。策划也好,营销也罢,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利润。九十年代,中国的一部分策划人选择了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中国保健品的辉煌。虽然今天来看,这种辉煌的后遗症比辉煌更加严重,但这种选择本身就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中国策划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95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241位用户关注,44人点赞!

第一罪:我是天才,你是sb

这类公司的老板借90年代初中国营销处于真空阶段而在十年前应运而生,所谓乱世出英雄,一两个稍微成功的案例、几场免费的营销演讲,就将自己推到了大师的宝座,一时名利双收;然后依仗个人的名气,对一些求贤若渴的小企业(大企业他们根本沾不上边)颐指气使,根本不顾企业的实际问题,就匆忙对企业上下进行“诊断”“洗脑”,让企业全盘接受自己的“理念”和“最佳方案”,因为我是专家,我是天才,而你是sb,什么都不懂,我是来拯救你的!一台笔记本、一台投影仪,一堆图表数据之后是一叠报告,然后专家变成商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报告)。日后出现问题,就责怪企业:你的营销人员素质太差了,需要培训或者引进职业经理人;你们的执行能力大有问题或者理解力太有限了!总之,千差万差,都是你的错,跟我已经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们做过那么多成功的案子,怎么会有问题?

第二罪:成功是我,失败你扛

侥幸成功的企业是幸运的,因为不光你的钱没有白花,市场反应也确实有了一定的起色,同时,策划公司可以将你的案例在各大媒体到处亮相,对你在行业内的知名度提高有百利而无一害,哪怕他说的过了一点,我也坦然受之,反正我又不掏广告费!但你稍微看得仔细一点,你就会不舒服了,而且越看越气愤了:怎么全是你的功劳了?怎么在你介入以前,我们都是濒死的怨鬼?你成了我们的救命神仙?你所提供的方案还不是我们大家一起商定的?怎么全成了你一方的英明?我靠!你尽管不舒服吧,你尽管暗暗骂娘吧,但你已经不会计较这些了,因为你有更多的事要做!

那些失败的企业就没有如此的好运了,他们出了几十万或者上百万,原本指望可以为他们带来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真金白银,结果除了看到一大堆根本派不上多大用途的报告之外,心里依然一片迷惘,这就是营销策划大师的杰作?是不是我们太蠢了难以理解大师的点拨?不少企业幡然醒悟,然后分道扬镳或者另找高手,策划公司也将这个流产案例深藏闺阁,你别指望大师会把你这个失败的案例公诸于众,让大家受受教育,当然如果他愿意这样做,也都是改头换面之后的粉墨登场。失败是企业原因,我们仁至义尽等等等等!

哪位记者如果有兴趣,去采访一下这些失败的企业,我保证你能得到最精彩的报料!

第三罪:甲乙拷贝,张冠李戴

世界最一流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祖宗麦肯锡,曾经因为提交给客户的报告中出现另一家客户的名称而被客户大加指责,遂引起这个老头的痛下决心,一改浮夸的拷贝行径!而中国的营销策划公司却全盘接收了被麦肯锡丢掉的饭渣:一个策划大纲,可以沿袭几代文案人员创意,一个陈旧的企业内部诊断报告模版,可以让一个新手一天之内轻松完成一部精彩的企业内访报告,其中稍微动动手脚,只是改变一个客户名称而已。当然,如果这个新手仔细一点,认真一点,运用比尔盖茨提供的“代替”软件,轻轻一点,或许企业一时难以发现抄袭痕迹。但是,你可以图一时之快而轻松提交报告,但企业可是要照着你的判断去做的,名称换了,内文依旧,可想而知,将来的甲企业,会逐渐被误导到乙企业,于是,做了冤大头的依然是企业客户,遗憾的是,策划公司的员工其工作的严谨和仔细,还没有达到优秀如麦肯锡这样的名家,其结果自然是,甲公司的报告中,出现了太多乙公司或者丙乃至丁公司的名称,可笑的是,策划公司的项目经理依然可以脸不红心不跳地按部就班,将整个报告进行到底,因为他心里一直想着客户财务总监的支票和自己的回款奖金……

第四罪:偷梁换柱,塑己金身

这第四大罪状,想必有些读者诸君也很清楚,偶尔也会独自犯疑:甲策划公司所列出的客户名单,怎么与乙策划公司的客户名单雷同?更多时候连客户本身都搞不懂,俺明明没有与乙策划公司有过任何业务往来,如何俺又成了该公司的荣誉客户?什么时候为俺创造过xxx万乃至xx亿的销售业绩?当然,一般客户是不会计较的,反而沾沾自喜,因为他也需要更多的策划公司帮他做免费的广告。究其真相,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一是,原甲策划公司的策划人员跳槽到了乙策划公司,乙策划公司遂把该员工在甲公司参与过的案例实行拿来主义,毫不脸红地将此由甲公司完成的项目写入本公司客户名单;其二是甲公司做了该客户的诸如市场调研内部诊断等,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继续延伸合作,该客户遂又与乙公司合作,由此该客户名单被同时收录于两家甚至三家策划公司的客户名单;其三,甲策划公司参与项目投标未遂,该客户又采用了部分创意,甲公司便要求将该客户列于服务客户名单,同时允许在作案例宣传;当然还有其四,其五……太多了,恕不一一陈述!

策划公司如此煞费苦心究竟为何?实乃该客户为业界著名,以自己服务于他为荣,同时抬高自己身价,对其它客户有引诱之功效——我们已经为国内一流企业客户提供服务啦!

最近笔者还看到一位“品牌专家”,竟然在自己的广告中,让一个韩国大学的教授出镜,原来该品牌专家曾经为韩国的企业做过一次演讲,这位专家无非是想告诉我们,我都能为韩国三星的企业家讲课了,你看我是不是很牛x?

第五罪:头痛医头,脚病看脚

头痛医头,脚病看脚是当前营销策划公司的通病,尽管有不少策划公司已经提出了诸如全程营销合作伙伴的豪言壮语,更有甚者,可以帮助企业销售产品了,但实际上,策划公司依然存在着这一问题,笔者曾主持过一个卫浴项目,在经过企业诊断以后,发现该企业产品的价格在国内同类产品中最高,甚至逼近了国外品牌,由于品牌的知名度不高,其价格又高,从而大大影响了实际的市场销量,销售人员一再要求公司降价,但总部无能为力,因为其产品的制造成本居高不下。诊断出了问题要不要解决?然而这似乎不是营销策划项目范畴,策划公司依然根据既定的计划,推进整合营销进程。后来笔者利用业余时间,会同客户公司的qc人员,采用本田公司的看板流程,撤掉车间和公司qc的双重结构,让流水线员工自己担任qc,严格检验上一道工序的质量,这样一来,既减少了人员工资,又杜绝了次品废品,产品成本自然大幅下降,从根本上解决了产品售价高的问题。这看似是一个营销顾问做了份外的事,但实际上,这才是一个营销顾问的真正职责所在。

当然确实有一些三流企业处于生死的边缘,这时候急需要策划公司给他临时注射一针强心剂,先让他活过来,然后再治疗其身上其它的疾病。但现在这样的企业客户毕竟少数。

其实,一个企业在营销上的问题,往往不仅仅是由市场原因造成的,这可能关系到企业自身以及上下游供应链之间的问题,营销策划公司介入以后,要实事求是,要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先解决基本问题,然后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营销策划。何谓整合?除了资源整合,传播整合,问题也要整合。

营销策划早已经过了单纯推崇创意和点子的时代,企业需要的是能系统解决公司从营销战略到整个管理系统的营销服务,而不是我说销售管理上有问题,你就过来帮我做销售管理工程,我说产品有问题就帮我解决产品规划问题,然后收了钱一走了事。

第六罪:华而不实,概念乱飞

现在越来越多的策划公司在其自身广告和案例宣传中创造出一些新的概念来,有些概念模棱两可 令人费解,有些概念则纯粹是故弄玄虚,换汤不换药。譬如“营销管家、独创xx营销模式、x计划、xx独创的xx品牌传播模式”等等,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但稍有一点营销常识的内行人一看就是些华而不实换汤不换药,专门用来愚弄客户的拙劣伎俩,仿佛不这样做,就不能显示我高人一等,与众不同似的!

真正聪敏的人,擅长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只有愚昧的人才会把简单的概念复杂化。营销就是一门商业科学,不是什么玄机,光靠几个随意创造的概念就能糊弄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营销,我它说简单就简单,只要真正理解了4p、4c、4r的精髓,并把它们落到实处,你付出了多少自然有相应的回报;我说它复杂也确实很复杂,纯粹照搬理论而脱离具体的市场实际,你照样要摔跟头。好歹我也读了一些营销理论,我怎么没听见菲利普.科特勒老先生创造出什么新的营销概念啊,相信从他老人家嘴里说出的新概念,这世界上恐怕还没有谁能说no!

第七罪:越俎代庖,人走茶凉

这是一些企业客户普遍感到困惑的地方,也是我们本土营销策划公司的通病,一个项目合作期是半年或者一年,负点责任的企业,会派出一个项目小组进驻企业内部,但不外乎类似于办事处之类的,平时工作封闭,定时向企业做汇报,按时提交合同规定的文本,最后全部方案通过,开始设计宣传品、拍广告片、实施广告促销和公关的战术,公司派人跟踪督导。有趣的是,大部分项目的客户是没有完全参与到实际的项目运作中,从另一个角度看,好像企业出钱请了一个包工头,所有项目中的工作全部由策划公司来做,企业只要出钱,竖着耳朵听,睁着眼睛看,然后检验最后的结果。当然效果肯定是有的,不然这钱真的花的太冤枉了,同时也太小看了我们的策划公司,但问题是,由于企业客户整个的是一个观众,合同结束以后,除了看到一些新的设计、创意思路和一大堆文本报告之外,企业没有更多的收获,也就是说,一旦合同结束,项目小组撤退,企业自己依然难以按照文本去操作。

同样的营销策划,外资公司的运作就科学而实际的多了。笔者曾参与过一个外资咨询公司的项目,在运作这个项目时,全体营销人员,包括后勤全部参与整个咨询过程,如组织结构的设计、营销系统的建立、销售流程的设计、营销岗位陈述、各类报表的使用、理论和实战的培训、广告创意的产生,文案的撰写等等,可以说,这家咨询公司,在实施整个营销咨询项目的过程中,完全教会了客户营销人员的具体工作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予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的营销咨询,才是真正解决客户问题的智囊公司,即便项目结束,项目人员走了,客户自己会独立操作了,而不至于产生人走茶凉的困境。

麦肯锡的中国客户实达和康佳,尽管他们花了上千万的咨询费用,尽管有成功也有失败,但企业依然表示认同原因何在?据笔者在康佳的朋友介绍,与麦肯锡合作的价值还在于,我们学会了科学的管理思维和卓越的工作方法。

中国策划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81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8分钟,共有251位用户关注,53人点赞!

客观评价,在营销中国市场上,敢于提出自己的学说,首先是无畏勇气,然后才是学术价值。遗憾的是这八大学说创立者,没有耧钱最多的叶茂中这厮,没有给客户找魂的王志纲天师,也没有卖货郎何慕筒子。“该来的没来”是最得罪人的话,不说也罢!

李光斗之插位

插位营销是一种针对强势竞争对手的品牌营销新战略,旨在通过颠覆性的品牌营销,打破市场上原有的竞争秩序,突破后来者面临的竞争困境,使后进品牌拓展大市场、快速超越竞争对手,进而成为市场的领导者。所谓插位战略,就是发现市场缝隙,扩大市场缝隙,并且占领市场缝隙,从而化资源优势为品牌优势,运用插位,实现品牌快速成长。

很明显,“插位”是弱势品牌、新品牌、杂牌改写竞争格局的一种思维。方向上“插”是不错,如何”插入”才是关键。那么,插位pk定位呢?定位是基于消费者心智,插位是基于竞争博弈,因此,好事者说插位山寨定位,实在贻笑方家!

蜥蜴何舫之行业漂移

360行,因为行业差异、营销发展水平也就存在差异。将此行业的营销手法移植到相彼行业,行业间进行乾坤大挪移,就是蜥蜴提出的行业漂移的理论基础。

比如碧生源保健品的快消品化,营销界将之称为‘行业漂移’,符合快消品化的三条特征。一是快消品价格都低,价格高就不能称其为快消品了;二是渠道主流化;三是功能诉求弱化。

其他案例。“背背佳”是教育文具行业保健品化;“可采面膜”是化妆品行业医药化(渠道创新);聚成培训是服务行业超市化;斯沃琪手表是奢侈品的时尚化。

赞伯路长全之切割

切割营销理论的五大作用分别是:感性切割实现差异化、品类切割实现以弱制强、市场切割实现有效分销、人群切割实现费用投入高效率、品牌切割实现低成本快速构建品牌。通过切割,找到了消费者最容易接受自己的空间的同时,还要尽力规避来自行业老大老二的竞争压力。

切割与其说是一种理论,不如说是一套营销工具,分别从“消费者感知、品类概念抽屉、目标市场划分、目标人群聚焦、品牌特色”等方面找到切口,突出重围。建议大家读上三遍《蓝海》扫个盲,就完全理解切割之精髓了。

凯纳沈国梁之跨界

跨界策划,是一种策划理念和思维模式,通过嫁接外行业价值而进行创新,制定出全新的企业和品牌发展战略战术,让原本不相干甚至相互对立的矛盾,相互渗透相互融汇,从而产生新的亮点,进而完成企业和品牌质的蜕变,即给品牌一种立体感和纵深感,带来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的迅速提升,又实在扎实的开创市场新蓝海,创造销售奇迹。

在下不才,实在无法区别“跨界”与“行业漂移”的差异。介个不表。

福来娄向鹏之杂交

无从考证,福来杂交理论是否从袁隆平院士杂交水稻杂交出来的学说。

杂交理论诠释是:“跳出行业看行业、跳出产品看产品、跳出历史看未来”的思维境界,打破边界颠覆传统,大胆借鉴融合、嫁接先进的思想、模式、资源和方法,从中找到颠覆传统、超越过去的机会和方法,从而获取创新基因和竞争优势,重建市场秩序和规则,开创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既然是杂交,就存在基因变异的可能,一种可能是更发达,一种可能是物种倒退。 大家都知道“马+驴=骡子”,这个动物界得杂交品,优势是脚力发达,缺点就是不能生育后代。

双剑沈坤之破局

破局营销理论 ,系立足消费者潜意识思维和企业的创造性思维,正式创造出一种解决各类商业难题的解决方法和新策略制造工具——破局,这是一种颠覆了传统营销策划思维的策划手法,这个在中国企业界和营销策划界震撼性策略工具就是:问题确认、随机词汇、交叉思维、概念逆反、问题切换、概念组合、思维聚焦、有效创意。

沈坤理论体系来源于博德诺,从人类思维入手解决营销问题,加上其人前半生是下半身写作的诗人,这个破局理论直接将策划行业破菊了。

磨一剑高源之共振

最近引起业界瞩目共振营销又是什么东东呢?共振——是指一个物理系统在特定频率下,以最大振幅做振动的情形。共振能够达到单靠力量所不能达到的震撼效果。共振现象可以说是一种生活中最普遍和最频繁的自然现象之一。

1、英雄人物的精神共振战争,是生与死的较量。刚上战场的战士对战争会有天生的畏惧心理。但如果有领头者奋勇向前,会激起每个战士心中的大无畏精神。也就是说英雄人物的大无畏精神引起了普通士兵精神上的共振。

2、美农妇笛声杀毛虫美国有一农妇,习惯用笛声喊丈夫回家吃饭,有一次,她吹笛时发现树上的毛毛虫纷纷应声落地而死,惊讶之余,她跑到自己的果园一气吹了几个小时,结果将果园的毛毛虫全部收拾干净。科学家分析,是笛声引起了毛毛虫内脏发生剧烈共振而死亡。3、在1906年,俄国首都彼得格勒有一支全副武装的沙皇军队,步伐整齐、不可一世地通过爱纪华特大桥。这座大桥十分坚固,纵然跑过千军万马也难以撼动。可是正在指挥官洋洋得意的时候,突然间桥身剧烈振动起来。然后伴随着一声巨大的断裂声,大桥崩塌了。顿时,军官、士兵、辎重、马匹纷纷落水,狼狈不堪。

共振效应带来以下启示:共振以很小的外力起到千倍万倍力量才能到达的效果,是真真正正的“四两拨千斤”;振调动了主体的自身能动作用,变“被动为主动”。那么,营销呢?营销是否也能产生共振?

当索芙特将减肥功能嫁接到香皂上推出减肥香皂时,从品类创新(从食用品到洗涤用品)、渠道创新(从药店到超市)、传播创新(从广告从电视硬广到软文炒作、品牌故事营销)等多角度发力共振,八篇稿子定乾坤,不费吹灰之力将消费者热情激发出来;当王老吉将凉茶铺的凉茶装在饮料罐子里,告诉消费者“可预防上火”,并选择火锅店作为营销突破口里时,消费者突然发现,热辣的畅享美味不用再担心什么,王老吉因此大火。它们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它们当时都是标准的中小型企业,但是它们的营销推广获得了消费者的热烈呼应,成就了它们的辉煌。

可见,营销共振的手段就是使共振策略点与目标消费者群的心律一起脉动、产生共振。共振营销是通过对企业现状的分析,了解开展营销的可支配性企业资源和优劣势,在可支配性企业资源前提下,通过对竞争环境的分析,探察营销成功的各策略关键点,并综合运用各种品牌营销工具,建立线性竞争优势,激活关键策略点,使关键策略点同步协调共振,与目标消费群的心律一起脉动,达到最大化营销效果的一种品牌营销手段。

从共振营销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1、共振营销不仅是一种创新理论,还善于吸纳各种营销理论的精华变通性使用。2、共振营销深入了解市场,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是一种理性营销手段,讲究策略的逻辑性。3、共振营销是一种省钱的营销,它舍弃全方位、大力度的轰轰烈烈地整合营销,充分利用共振营销的效应,四两拨千斤。它吝啬资源,却也敢于花该花的钱,不走极端。4、共振营销是一种不断地做减法的营销理论,只抓关键策略共振点,最大化利用营销资源。

从共振营销的定义上其操作要点:一是找准成功的关键策略共振点及策略共振点设计,二是设计关键策略共振点的振动频率,使之产生最大振幅。在特定频率下实现多点协调共振,最终使消费者这一主体发生共振,达到营销效果最大化的效应。共振营销是站在企业和市场的双重角度上、符合企业营销价值观念的营销行为。

中国策划

1 困境 1.1 30年国策,成效显著,困境渐显 建国之初,在“英雄母亲”、“人多力量大”等观念的灌输下,大陆年均人口增长率一路飙升,甚至曾达到罕见的2.5%,8年内增长1亿人。1971年,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中央开始正式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中国策划信息

  • 中国策划
  • 中国策划14人关注

    1 困境 1.1 30年国策,成效显著,困境渐显 建国之初,在“英雄母亲”、“人多力量大”等观念的灌输下,大陆年均人口增长率一路飙升,甚至曾达到罕见的2.5%,8年内 ...[更多]

优质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