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优质范文

亲子课程

发布时间:2024-04-13 07:49:02 查看人数:38

亲子课程

亲子课程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1864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5分钟,共有128位用户关注,31人点赞!

原铜官山区教育局根据实际情况,将育林幼儿园旧址(该园因小区老旧生源萎缩于2013年停止办园)改建为铜官区早期教育指导中心,作为政府举办的公益性早教指导中心,自2015年10月正式启动以来,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关怀下,肩负着指导全区早教事业发展和打造精品早教中心的双重使命,旨在指导全区乃至全市开展公益、普惠的早期教育和亲子教育的指导和服务工作。

一、公益普惠领航

该中心是由铜官区教育局创建的全市唯一的早期教育指导中心,是以努力打造铜官区早期教育品牌,将学前教育向0~3岁早期教育延伸,将幼儿教育向社会和家长延伸,提升家庭建设能力,培养家长科学育儿观念和方法,该中心以政府投入保基本、市场运营促发展,公益课堂、普惠课程、特色教育、品牌活动等四个层次活动为抓手,是区0~6岁早教指导工作的实验基地和研发中心,也是区早期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发展中心。该中心的成立是铜官区建立规范化早教指导服务体系的重要举措,标志着铜官区早期教育指导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二、中心创新定位

经过不断探索和研究,铜官区早期教育指导中心从最初的迷茫到现在的模式,走出了一条别人不可复制的路:

1.特色活动 书香满园――亲子绘本馆

为了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和公益,建设书香城市和家庭,创新思路,因地制宜,由区教育局投资改建一所公益的亲子绘本馆。馆内面积300余平方米,内有绘本二千余册,适合2岁以上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阅读。免费对外开放以来,受到广大家长的高度评价和积极参与。2016年以来受到区宣传部、文旅局的高度关怀,领导多次莅临中心,并以实际行动捐书助教,先后两次赠送一千余册精装绘本,创建唯一的全民亲子阅读点,体现政府对早期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

早教指导中心通过幼儿园、社区、卫计委向辖区内在园幼儿、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发放了五千余张阅读卡,利用周末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每周二、三下午定期向全市幼儿园开放,有计划安排幼儿园组织孩子、家长前来参加这种亲子阅读和体验活动,一年来共接待2000余人次。并在馆内开展好书推荐、亲子故事会、绘本体验等公益活动。这种公益的亲子阅读活动,深受家长和孩子的喜爱,亲子绘本馆常常呈现一幅幅亲子相偎快乐阅读,每次的阅读时光是亲子之间最温馨的时刻!

为了加强管理,不断推陈出新,弥补工作人员的不足,亲子绘本馆还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在高校和全区幼儿园招募专业幼师为志愿者,协助绘本馆开展管理和公益活动,这也成为该中心的一大特色。

2.公益课堂 科学育儿――亲子课堂进社区、幼儿园、智慧家长课堂

为了加强早教事业的管理和引领,谋划学前教育向早期教育延伸的政策,探索幼儿园教育向家庭和社会延伸的有效途径。早教指导中心创新思路,解放思想,引领全区早教机构,悉心合作、共同努力,通过学前教育与早期教育的契合,努力打造公益性、普惠性兼备的早期教育环境,以早教公益课堂为抓手,为老百姓提供“上得起、乐意上、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亲子课堂,区卫计委、教育局联手推进早教进社区活动,联合下发公益课堂进社区文件,现在已经成为该中心的每周2次公益送课的常规工作。这样家长不出小区、不出远门就能享受到这种政府免费的、公益的、优质的早教课程,早教公益课堂就在一个个充满童趣的亲子互动中,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养观念,传递科学的教养技能,从而实现早期教养指导的目标。全年共有1500多孩子享受到政府的这种优质、公益课堂。

3.普惠课程 智能钢琴――数字音乐教室

早教中心引进智能钢琴教学作为普惠课程,向全社会推出,这种先进的教育课程有这样的优点:

(1)趣味性:孩子学习音乐的过程是在游戏闯关中m行充满乐趣,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幼儿喜欢学,是一门上了还想上的教学活动。

(2)专业性:首先钢琴是专业的,其次教学是专业的,第三教材是专业的,第四教师是专业的:专职钢琴系的老师教课。促进孩子音乐素养的形成。

(3)普惠性:作为我们中心的普惠课程,每课时仅收35元,仅用于工作人员的费用,前期的钢琴投入、装修都不计成本的。其他费用均由政府补贴。每周接待全区幼儿园来中心体验智能钢琴,先后接待2500人次前来体验,作为该中心特有的普惠项目,让更多的孩子学得起音乐,学得起钢琴,让更多的孩子喜爱音乐,促进幼儿音乐素养的提高。

早教指导中心以0~6岁婴幼儿及家长为对象,以阅读和艺术教育为主要内容,以游戏为基本手段,以亲子绘本馆、数字音乐教室、社区公益课堂、智慧家长课堂、教师培训(该项目正在申报中)为阵地,面向全区,以“为孩子终生发展积蓄力量”为己任,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兼备的早教指导和服务工作,区域联动推动铜官区0~6岁婴幼儿早教事业的稳步发展。

亲子课程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65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220位用户关注,58人点赞!

童话剧表演,幼儿是主角,他们天生是导演、剧作家和演员的集合体。对于表演主题、剧本改编、道具制作、表演创作,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式,让幼儿主动参与,自觉导向课程的走向,并吸引家长的协同合作,挖掘亲子活动的魅力。这样多通道协作,让幼儿、教师以及家长共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得到更多体验,获得能力提升。

一、前期铺垫,三位一体参与课程

幼儿是课程的主人,我们需要关注幼儿兴趣,抓住切入点,进行课程的选题、计划、实施这一系列过程。如果再加上家长的积极参与,则更有利于课程的实施,从而丰富课程内涵,也无形中有效引导了家长的教育理念。

在实践中,我们努力用前期铺垫,吸引多方参与。比如,可以通过发放《调查表》,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选择课程主题,改编剧本,了解课程内容。也可以通过班级qq群,组织小型沙龙,探讨课程的走向,吸纳有效建议,丰富课程内容。

例如,大一班沫沫小朋友的爸爸是房产公司职员,曾邀请全班小朋友参观楼盘销售处和开发的新楼盘,结合绘本《青蛙卖池塘》,该班主题课程应运而生。再比如,小一班有家长推荐绘本《是谁嗯嗯在我头上》,并积极提供该绘本用于班级“图书漂流”。家长反映孩子们不但对绘本感兴趣,还开始尝试研究小动物的“嗯嗯”,于是教师审时度势,倡议推动了相关有意义的主题课程,《嗯嗯》表演活动也非常贴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效果很好。

二、过程丰富,多种形式调动兴趣

童话剧表演,幼儿当仁不让,担任主体。从剧本到道具、表演、创作,这一个过程,我们希望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幼儿兴趣,挖掘他们已有经验,发挥各自的能力水平,获得快乐体验,发现、挖掘自己潜能的“最近发展区”,从而获得发展。

我们可以依据主题开发相关活动,用实地参观、邀请特约嘉宾进课堂等方式拓展幼儿经验;用区域游戏、小组活动为幼儿提供发挥自己创意和潜能的机会;用社区活动、亲子活动等挖掘社区资源、借助家长的力量,等等。

例如《青蛙卖池塘》,沫沫一家发挥优势,在班级表演区场景设置、道具制作方面大显身手;班上的一个学习小组在表演创作环节,于火花撞击中,提议用当地方言植入剧本,显得生活化,更添谐趣感;而班级建构区的相关主题活动中,有小朋友搭建出可以开小门、可以移动的背景小楼,真是创意无限。

三、持续记录,师幼共同展示成果

童话剧表演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教师、家长的成长与收获可以巧妙地使用多样形式呈现出来。比如幼儿个案记录,教师用心观察,本真记录与反思,这些都是宝贵的资源。教师可以追踪记录一个孩子的过程性资料,关注该幼儿的变化与发展;也可以记录一组幼儿的互动,了解本班幼儿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关注幼儿的交往,以便及时调整课程。持续记录,促使教师走进孩子,观察孩子,不断反思调整,不仅积累了资料,也无形中增长了“内功”。

再比如,组织幼儿制作“表演海报”,或完成“调查表”,用以布置主题墙,让幼儿通过参与记录,亲身感受活动过程,分享同伴间的创作成果。大六班表演主题活动《螳螂捕蝉》,依托更大的主题《走进成语世界》,他们设置完成了“我了解的成语”调查表,内容有“带动物的成语”“带数字的成语”,需要亲子完成,里面的动物或者数字让幼儿绘成,其他文字部分由家长完成。孩子们兴趣浓厚,主题墙的呈现,吸引了大家来相互介绍,分享了解彼此的调查发现。

我们还可以将幼儿在表演活动中的即兴创编内容及时记录下来,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鼓励幼儿有更多的创意,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提升幼儿的主人翁意识。

四、拓展表演,亲子演绎增进感情

在表演过程中,我们在幼儿熟悉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表演,用开放式场景和道具鼓励幼儿自由创作。比如传统儿童剧《拔萝卜》,我们提供的服饰道具不拘泥于原故事内容中的角色形象,幼儿自然而然将新角色植入进去,用提供的自然物、半成品,稍加改造,就成了他们需要的道具,结果,幼儿熟悉的“熊大”“灰太狼”等形象也参与进来拔萝卜,充分体现了“人多力量大”的主题精髓。

我们还邀请家长朋友参与亲子表演,引导幼儿和家长一起选择角色和道具,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幼儿“做老师”,即时培训家长,共同参与表演。

亲子课程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61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129位用户关注,30人点赞!

师资 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

0009-02

随着脑科学研究的发展,0-3岁婴儿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指出:“促进0-3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积极开展0-3岁儿童科学育儿指导。积极发展公益性、普惠性的儿童综合发展指导机构,以幼儿园和社区为依托,为0-3岁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指导。加快培养0-3岁儿童早期教育专业化人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类亲子园、早期教育指导机构在国内应运而生。但是很多早期教育指导机构以营利为目的,存在师资水平普遍不高、课程安排缺乏科学依据、对家长的指导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亲子园应有的教育功能无法得以实现。

一、0-3岁亲子园教育的现状

(一)师资现状

目前,我国早期教育市场的师资主要由4类人员构成:第一类是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这类学生在“3-6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幼儿园实习经验,但是对0-3岁婴幼儿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缺乏了解。第二类是艺术类、英语类专业毕业的学生。这类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特长,但是缺乏相应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幼儿教育方法,对教育对象特点的把握较为欠缺。第三类是幼儿园的骨干教师。这类教师一般具有较为丰富的带班经验,有的教师自己当了妈妈,对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一定的把握,但是缺乏对0-3岁幼儿早期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的系统学习。第四类是参加短期亲子教师培训的教师。这类教师参加培训机构或师范院校举办的各种短期培训班(如蒙氏课程培训、感觉统合训练指导师培训、多元智能亲子课程培训、奥尔夫音乐课程培训等)并获得结业证书,他们通过短期的集中学习,对幼儿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有所了解,但获得的只是初步的或某一方面的粗浅理论。

(二)课程现状

国内早期教育市场存在的课程主要有音乐课程、艺术课程、运动类课程、语言课程、思维课程等。尽管各个亲子园的课程名称不相同,但是归结起来可以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课程(有的早期教育机构称为全脑开发课程)。这类课程涉及对婴幼儿各种感官、语言、思维、人际交往、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开发。一类是特色课程。这类课程基本上是奥尔夫音乐、创意手工、蒙氏理论与方法以及在这些名称之下细分出来的课程,很多课程是由亲子园里的一线教师综合各种教育资源后进行划分得来的,如“妙事多音乐”“奥尔夫音乐”“蒙台梭利教育法”“感觉统合训练”等课程,这些课程看似丰富,但是几乎未经本土化就直接植入,其科学性和适宜性有待商榷。

(三)家长教育实施现状

亲子园应当为家长提供先进的育儿理念及早期教育服务,指导家长如何科学育儿,帮助家长制定合理的育儿方案,为婴幼儿的成长提供方法指导。目前,亲子园教育更为关注婴幼儿本身的发展,对家长的指导力度明显不足。大部分亲子园的家长指导仅限于亲子课堂中的示范指导、口头指导,以及课堂外的个别咨询等。指导的内容也比较单一,一般局限在具体招式的示范上,如教会孩子和家长某一种游戏,会做某一个动作,缺乏对教育原理的阐释。课后的沟通指导也只停留在孩子的具体表现上,如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优点是什么?孩子的哪个方面比较欠缺?需要再发展什么?如何鼓励孩子发展?有的早期教育机构会通过家长讲座、家长沙龙等形式对家长进行指导,这种指导一般只介绍基本的教育理念,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二、0-3岁亲子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班出身的早教教师

目前国内早期教育市场中经过专业而系统培训的早教教师较为缺乏,导致早期教育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有的早期教育机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自身进行宣传包装,以示教育水平很高。但是实际上,有的英语专业、音乐专业出身的教师缺乏对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准确把握,对0-3岁婴幼儿的教育规律认识不足,导致在亲子课堂上只会向家长做简单的示范,缺乏对教育原理的解释,无法起到引导孩子自主成长的目的,更加无法发挥对家长的专业引领作用。

(二)缺乏科学的亲子课程

国内市场的亲子课程看似琳琅满目,实则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从课程形式到课程内容,东拼西凑的现象严重。此外,亲子课程中用到的音乐、素材等,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因此,这些课程无法制作成系统的书面材料提供给家长,这就导致亲子园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功能大打折扣。婴幼儿及家长在亲子园或早期教育机构接受指导的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家长和孩子都很难当场消化学习内容。而早期教育课堂最重要的是让家长学会在家里如何教孩子,在家里如何有效地引导孩子自主发展。婴幼儿学习发展的主要场所是家庭,对婴幼儿而言,需要在不断地重复的练习中获得新的体验,如果仅靠在亲子园里进行的短期学习,那么教育效果肯定不够理想。有的早期教育机构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但是苦于没有获得相关的知识产权和版权,这些教学内容及素材无法刻录成光盘或制作成书面的家长指导手册分发给家长,让家长在家庭中进行反复练习。当家长质疑孩子的学习收获时,教师只能向家长解释“孩子的学习是在重复中进行”的理念,而为了弥补无法将教学课程带回家的不足,同样的学习内容安排2次课学习,相当于家长花双倍的钱学习同样的内容,造成早期教育的价值大打折扣。

(三)对活动主体缺乏准确的把握,导致家庭教育指导功能难以实现

0-3岁亲子园教育活动的主体不仅包括教师、0-3岁的婴幼儿,而且还包括家长。在亲子园教育活动中,家长既是学习者,又是教育活动的传递者和实施者;在家庭中,他们直接支持和指导婴幼儿的活动。因此,亲子园教育既要促进这些处于身心发育关键期的婴幼儿的发展,又要根据家长的不同特质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在亲子活动中要实现家长的有效指导,一方面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要帮助家长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品质,从而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亲子园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婴幼儿的具体表现,片面地追求婴幼儿对具体任务的完成质量。对家长的指导局限于简单的招式示范,缺乏教育原理的解释,导致家长机械地进行模仿,不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对家长的忽略容易导致家长产生错误的认知,如单纯地追求孩子的即时表现,忽略了孩子的自主发展,这种错误认知会变成干扰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

三、改进0-3岁亲子园教育的建议

(一)探索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早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保障优质的早教师资

首先,重视早期教育专业人才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做到两方面齐抓共管,探索职前职后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传统的“师范教育”转向“教师教育”。其次,加强高等师范院校的早期教育专业建设,依靠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科研机构、早期教育专家等多方力量,从职前早期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标准的制定等方面入手,同时还要撰写早期教育专业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教材,收集相关音像资料,丰富0-3岁婴幼儿教育资源。再次,遴选最能胜任幼儿园小班教育的骨干教师,将之置于0-3岁早期教育与指导团队研究环境和实践中进行“培植”,使其快速成长为0-3岁早期教育的骨干教师,弥补早期教育专业人才的缺口。最后,加强对市场上各类早期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严格审核培训机构的资质,对培训指导师的资格做出相应的规定,对培训内容做出最低标准的规定等。

(二)出台相应的政策,保障优质早教课程的研发与推广

一方面,成立行业协会或出台相关规定,建立亲子教育师资资质认证机构,规范亲子教育市场的秩序,制定切实可行的亲子教育教学大纲,规范亲子园课程,保证亲子课程是科学的、高质量的。另一方面,吸纳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科研机构、早期教育专家等多方面力量,成立亲子园课程开发研究小组,吸纳先进的婴幼儿教育理论,结合本土文化,分析不同社会阶层的需求,不断丰富亲子课程的内容,满足不同家长与市场的需求,开发出丰富多彩的、富有特色的亲子园课程,并形成长效的追踪研究机制,不断调整和改进亲子课程的设置,保障亲子园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家长指导活动,保障科学有效的家长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终身的教师。为保障婴幼儿教育的科学有效,必须科学合理地对家长进行指导。在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上,根据家长的实际需求,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如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等。也可以根据婴幼儿在生活、游戏、学习中的表现,以及家长在教育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引导,提供相应的处理意见和建议。还可以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幼小衔接问题等与家长进行交流。在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上,根据指导对象、指导内容和指导目标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指导形式,如课堂指导与课后指导相结合、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传授式指导与互动式指导相结合。

总之,只有切实提高亲子园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确保早期教育课程的科学合理,保障家长教育的切实有效,才能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亲子园教育的双重功能,促进整个早期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亲子课程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85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283位用户关注,46人点赞!

现今各种亲子园、亲子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幼儿园也越发重视学前教育从幼儿教育向亲子教育的延伸。这一切都说明亲子教育正在逐步深入人心,在学前教育领域已经占领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而好的亲子教育的实施需要专业的从教人员,中职学前教育担负着培养适应当代学前教育事业专业人员的责任,因此如何更好的培养专业的亲子教师值得我们思考。笔者认为,想让学生变得专业首先需要学生喜欢这门课程、产生学习的兴趣,这与教师对课程的设计与创新是分离不开的,本文将对学前教育专业亲子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创新进行粗浅叙述。

一、让学生了解亲子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要让学生热爱这一学科,首先,应让学生系统的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明确亲子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1、亲子教育的概念

“亲子教育”中的“亲”主要指有血缘关系的父母、爷奶、延伸至主要代养人(保姆、家庭教师),“子”是指孩子,“亲子教育”即通过对父母的培训与提升而达到对亲子关系的调试,在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的情况下更好的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一种培训方式。

可以看出“亲子教育”是以亲缘关系为主要维护基础的教育,是看护人与婴幼儿之间的以互动为核心内容的亲子关系。亲子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模式,强调父母孩子在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实现双方互动,针对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协调而进行对父母的培训与提升,使父母和孩子能够更好的沟通。“亲子教育”与一般意义的“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及“儿童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脑科学发展为基础,推行从0岁开始的教育观念,打破以往那种婴幼儿(0~3岁)只要吃的饱、吃得好的养育观念,强调全程教育、全面发展,形成早期性格和各种能力、习惯。

2、亲子教育的意义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家庭对后代的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倾注了关怀与重视,特别是对0~3岁婴幼儿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更应给予特殊的关怀和教育。人们逐渐意识到对婴幼儿的养育不仅仅是以往传统观念里单纯强调吃好、玩好那么简单。而在0~3岁这一最关键时期,父母往往最缺乏经验,时常处于慌乱之中:“我的孩子是不是说话晚了?他为什么老撕东西?”这些惶恐伴随着孩子的每一个变化。许多家长不知道婴幼儿在发展中存在“敏感期”,他们对婴幼儿动作、语言、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时时惊喜,但又感到困惑,觉得在育儿实践中缺乏必要的对婴幼儿的了解。而社会又缺乏对0~3岁婴幼儿教育的指导。亲子教育活动课程恰好填补了这一年龄段的空白且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亲子教育”采用现代育儿的最新理念,传播正确的育儿观,传授家庭早期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指导家长和孩子开展有情趣的、有实效的亲子游戏活动,使广大家长逐步接受现代育儿的科学理念,掌握现代育儿的科学方法和技巧,促进了儿童的主动发展,建立起融洽的亲子关系。实践证明,“亲子教育”是年轻家长接受继续教育的一种良好形式,由于教育内容和指导方式配合在愉快的的游戏活动和平凡的生活中,能使家长切身地感受和理解亲子教育的特殊意义。

二、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利用引趣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根据亲子教育课程教学的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2、利用学生优势,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亲子教育理论知识与专业能力的掌握相对欠缺,但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与创造能力较强。因此在亲子教育课程教学的设计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以学生为主体,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学。并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亲自的讲解、示范,让学生形成的对每个操作流程的具体认知,再结合练习、具体操作环节的要点分析,让学生在准确掌握操作要点的基础上,完整流畅地展现出具体操作流程。从而使学生的信心增加,促进学习兴趣。

3、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给亲子课增加亮点

多媒体课件以教学课题为主要线索,以多种方式,不同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处理,精美的插图、声情并茂的音乐、清晰直观的视频,新颖的动画设计,都可以生动有趣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耳目一新,起到了激发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化抽象为直观的作用,学习兴趣大增,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亲子课程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67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263位用户关注,29人点赞!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阅读课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没有现成的教学模式。笔者通过深入细致地研读新课程标准,把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结合课外阅读的具体课例《母爱》,例谈教育装备在提高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方面的作用,力求达到素质教育与应试能力培养的和谐统一。

1 依据课程标准设定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交流,以小学生的视角,深刻理解母亲,真正读懂母爱,培养感恩之情,激发学习动机;2)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语段概括能力和写作能力。

2 学情分析

目前,小学生阅读时间少,很多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尚未形成,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急需提高。通过近几年的阅读兴趣和学习自主意识的培养,学生对阅读有了一定的兴趣,能够积极阅读积累,但阅读积累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意识相对较差。通过阅读指导课的阅读交流和指导,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和创新思维,掌握查阅和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 通过阅读活动的开展教给学生查阅和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阅读素养

方法是成功的钥匙。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flash课件、网页链接、录音、影像资料、专题图片、电子图书资料)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加强对学生课前自主阅读、课上合作探究与听说读写综合运用的指导,使学生真正深刻理解母爱,掌握查阅整理资料的方法,运用阅读和写作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3.1 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激情导入

上课伊始,播放著名歌唱家的视频歌曲《白发亲娘》,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白发亲娘》这首歌感动了无数人,表现了母亲对儿女的牵挂和思念。同学们,此刻,你思念母亲吗?”学生回应思念。“那么,我们就带着对母亲的思念走进《母爱》。我们说,母亲,是我们最亲的人;母爱,是我们最熟悉的词。可是,事实上,能够深刻理解母亲和母爱的,有几人呢?”从而引入课题。

3.2 利用多媒体设置问题情境,进行交流感悟

对于母爱的作品很多,在进行《我与地坛》的课外阅读时,笔者用多媒体播放了作者的一句话——“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进行引导:“其中蕴涵着无尽的歉疚和终生的遗憾,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对于母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我们接触过有关母爱的作品,但那时候的理解都是较浅层次的;这节课,我们就以小学生的视角和思维,进行交流,一起来深刻地理解母亲,真正地读懂母爱。”笔者通过多媒体的运用,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共鸣,感动于心,激发交流兴趣。

活动过程简要说明:教师课前给各小组布置阅读任务,各小组按要求先在本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拿出小组的阅读交流成果进行全班汇报交流。教师在交流过程中适时进行阅读方法和交流技巧的点拨。

1)课外阅读《我与地坛》。第一小组搜集的阅读材料《我与地坛》,对此进行拓展阅读。第一小组学生发言交流母亲的形象、母爱的特点、写作手法。其他小组学生发表看法,教师播放flash视频朗读片段,让学生体会作品的情感,品味语言,学习朗读技巧,通过视频启发和引导,探讨人物描写的方法。

2)诗歌两首。第二小组学生代表发言——古诗《游子吟》《晒旧衣》(摘抄笔记),略讲“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的故事,典型而熟悉的作品,引起学生的回忆和兴趣)。在此让学生交流积累资料的方法——笔记法。

3)老舍的《我的母亲》、钱学森的母亲。第三小组搜集的阅读材料是老舍的《我的母亲》,个别学生通过选读片段来展示母亲的形象特点;在这个小组交流的时候,还说出了自己的阅读方法,如图书借阅需要注意的问题——用书签,防止破损,保护书籍,以及积累资料的方法——复印、剪贴等。第三小组代表发言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要学有所成,要报效祖国。

4)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母亲。第四小组学生通过网页展示当代数学奇才安金鹏和他母亲的事迹,快速默读。查阅整理资料的方法——上网复制法。学生交流了本组的阅读感悟:家庭环境和学习条件很差,母亲教育孩子要有吃苦的精神。自然引起学生将自己优越的学习条件与安金鹏的条件进行对比,适时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5)《母爱与你一生》。第五小组学生朗读了散文《母爱与你一生》,用多媒体播放母亲的视频,与同学们交流了普通人的母爱,表现了母亲的爱伴你走一生,而很多人给母亲的回报很少。引发普通人对普通母亲的感恩之情,学生深受感染,掀起高潮。随后教师播放电影片段《漂亮妈妈》的片段,让学生交流影片简介,从而体验母亲对残疾的孩子特殊的爱,体验母爱的坚强、宽容、伟大。

6)展播2008年汶川地震视频资料。教师播放相关地震的视频,尤其是看到妈妈在危难来临时,对孩子的那份特殊的爱的表现——选择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掉下的楼板,妈妈在临死前的那条短信:孩子,如果你还活着,记得妈妈爱你……学生十分感动,很多学生热泪盈眶,起到很好的育人效果。

3.3 在阅读交流中进行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

小组成员在进行阅读成果展示时,视频新闻引发了学生内心情感的震撼,以及由作品引发的联想,适时让学生说出来,自然进行了语言表达训练。教师适时增加教学任务,还要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例如,在展播2008年汶川地震视频资料时,除了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训练,还要进行书面表达的训练:我们看了这条新闻都深受感动,试想那个孩子和你现在的年纪相仿,那个孩子可能对母亲说什么?你替那个孩子写一条短信吧,不超过50个字。由此有效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4 师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题总结

学生搜集的资料很丰富,从古代到今天,从文学家到科学家,从名人、伟人到普通人……这些资料都洋溢着母爱的光辉。母亲以她伟大无私的至爱,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曲辉煌的生命之歌!母爱无言,真情无声。母亲不是哲学家,但母亲通晓人生哲理,潜移默化地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于无声处有大爱,母爱是深沉而坚实的人间大爱!正因如此,全世界有母亲节,每年的母亲节,我们要记住献给母亲一束康乃馨,或者给母亲一个电话……以表达我们对母亲的爱。教师在总结时适时播放图片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5 课后写作训练,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

母爱是毫不张扬的,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回忆自己母亲的一言一行,用心去体验母爱,用文字去表达母爱,写出母亲最让你感动的一幕或一件事,300字左右。通过写作训练,让学生深刻领悟母亲的伟大和母爱的内涵,产生要对母亲表达感情的欲望,让学生把心里话写出来,自然会写成“我以我手写我心”的优秀作文,有效提高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亲子课程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73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226位用户关注,48人点赞!

为了使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身体心理素质与文化知识得到统一综合的发展。我们教师就要在《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教育教学中去用心思考,潜心研究,精心设计。

一、搜集资料图片,主动参与,感受生命的珍贵

我在教《我们的生命》这课前,我布置了课前准备搜集资料。上课的时候,我出示了一张ppt课件襁褓中的婴儿,我提问题:“你的生命是哪儿来的?”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令我捧腹大笑。有的说:”我是爸爸上夜班回来的时候在垃圾桶旁边捡回来的。”有的说:“爸爸去河边钓鱼,遇到涨大水把我冲来的。”我咯咯地笑起来说:”真的是这样吗?“有的同学举手:”我是妈妈生出来的,我这里有出生婴儿相册,相册里有我刚出生的小脚印。“孩子说完就走上讲台,把搜集的资料通过电子扫描仪展示出来,大家兴奋的鼓起掌来。我趁机出示了一张ppt课件:穿白背心的妈妈挺着个大肚子,低头凝视,双手抚摸大肚子的照片,我说:“想不想知道你在妈妈肚子里的样子?”孩子们兴奋地回答:“想!”我就出示了一张婴儿在羊水里的照片。然后我提问:“知道自己是剖腹产的同学请举手!”有些同学举起了小手。

然后我立即出示了一张医生做剖腹产手术的血淋淋的图片,给学生讲剖腹产的过程。学生聚精会神地听着,他们纷纷发言:“生命诞生的过程是伟大的,也是很不容易的,有的妈妈因为生孩子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没有理由虚度年华。”课堂上许多孩子说着说着眼圈红了。接着我出示了另一张ppt课件,爸爸妈妈用奶瓶给婴儿喂奶,我让孩子们寻找好朋友讲述自己成长中感人的故事。课堂非常活跃。我又出示了一张ppt课件,无偿献血,用爱心为生命加油。我在课堂这个土壤里,给孩子们的心田里种下了“珍爱生命,奉献“大爱”的种子。

二、感受父母挣钱的辛苦,用小诗讴歌父母

在上《家庭小账本》,我出示了一张ppt课件,深夜,一个老父亲在煤油灯下给学生批改作业,我写了首诗赞美父亲,大家想不想看,孩子们回答:“要看!”我就出示了一张ppt课件,《赞父亲》:油灯闪闪照父亲,深夜批改何曰辛.亲人入睡梦津津,墨迹红红蜡烛心。

同学们也情不自禁的朗诵小诗,我就启发同学们,你们也无数次目睹了父母的辛劳,你们想不想写首小诗描述父母挣钱的辛苦呢?大家说愿意。接着同学们就纷纷拿出纸和笔,认真思考和创作小诗,有的很快就交给我,我把他们的小诗通过扫描仪展示出来:《赞母亲》:生病停休养,店铺买服装。黄昏苦撑强,报恩梦飞翔。《赞父亲》:路灯闪闪伴父亲,开车匆匆熬通宵。孩儿沉沉梦里香,苦海茫茫谁知晓。

三、用身边人真实的行为,触动学生心灵,养成敬老品德

我在上《让爷爷奶奶高兴》这课的时候,先放了一首《我爱爷爷奶奶》的儿童歌曲,优美的旋律把孩子们的心很快吸引到课堂,孩子们都看着歌词跟着旋律唱起来,唱完后接着我出示了我们学校向桂英校长在重阳节亲自搀扶80多岁老教师就餐,亲自去老教师床边慰问重病教师,老教师感动得泪流满面的ppt课件;我还让学生看了主席牵着母亲齐心的手散步的ppt课件,尊老行为深深触动了孩子们的心灵,他们纷纷表明了自己尊老爱老的决心。

四、把音乐融入课堂,给学生营造舒心成长的氛围。

普罗科菲耶说过:“音乐歌颂人们的生活,引导人们走向光明的未来。“《思想品德和社会》这门学科,我们可以在网上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音乐融入课堂,陶冶学生情操,激发学生情感,给学生营造舒心成长的氛围的同时,感染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向上。比如《伸出爱的手》,我用上了《感恩的心》。还让他们用手语表演,课堂气氛非常的浓烈,学生完全陶醉其中。效果不言而喻。

五、给予孩子母亲的温暖,她会扑过来叫你一声“妈妈”

我认为在我们枯燥的教室里,每一个孩子的灵魂是被隐藏的,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巧妙地营造一种特别的境界,用各种手段实时地去启迪他们成长,用母亲的光芒照耀孩子们。我在教坛上耕耘了34年,不知多少次,当我走进课堂,孩子们见了我就欢呼:“老师,我想喊你妈妈。”我惊讶而激动地说好:“就喊品德妈妈吧!”孩子们就在我面前摇着我的手撒娇“妈妈,妈妈,品德妈妈……”喊个不停。

总之,让我们教师精心营造《品德》的每一节课堂,让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如甘甜的雨露般滋润孩子们的心田,让我们教学中如诗的话语温暖课堂上孩子的心房,让我们的思想和孩子的思想同在课堂上产生共鸣,共同跳跃、飞扬。

亲子课程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13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209位用户关注,54人点赞!

一、画熟悉的人,表达情感

女儿两岁多的时候,爸爸出差了,很久没回来。一天孩子说“想爸爸了”,然后认真地在她的小画板上画了起来。我仔细看了看画面:“爸爸”脸是扁的,眼睛瞪得圆圆的,挤在额头上。我问:“宝贝,你怎么把爸爸画成这样了?”女儿说:“是爸爸生气了。”仔细看作品《生气的爸爸》的画面,严厉的爸爸常常会有这样的表情,确实很形象。

妈妈和宝宝一直形影不离,在孩子眼中,妈妈就是孩子的保护神。看看这幅《蓝眼睛的妈妈》,画面上只有一只代表妈妈眼神的蓝眼睛,旁边有一只长鼻子大象。我问她为什么把大象画在妈妈身边,她说希望妈妈更高大可以保护她。再看看右边的宝宝和睡床吧,原来这是小宝宝梦中出现的情景。

为了提高孩子画人物的数量和质量,只要家里有客人我都会请他们摆好姿势让孩子画下来,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的形象都进入了孩子的速写本。

画身边熟悉的人,除了画亲人还可以画同学、朋友、老师。女儿五岁学钢琴时,第一次去老师家就被大大的钢琴吸引,画下了《钢琴老师》。整个画面中间表现了大大的钢琴,对比鲜明的琴键历历在目。老师卷卷的长发、美美的裙子记录在画面最前面。孩子把自己放在了画面后,突出了学钢琴这件事。因为老师家非常整洁,孩子把两手画成打开的姿势,画出了轻手轻脚踏进房间的感觉。

二、画自己,记录成长

孩子的画中总会有自己的影子,或是自己的符号。我从来不教她具体的方法,只是让她自己比较每个人五官、肤色和体型不一样的地方。

如《学跳舞》这幅记忆画,初看画面,她为了突出自己,给自己的裙边涂上了明快的黄色。记得我以前跟她说过,黄色是有彩色里最明亮的颜色,这个知识点在这幅画里体现出来了。如果用放大镜再仔细看画面的右上角,您一定会捧腹大笑了:孩子记录了玻璃门外两个坐在沙发上打哈欠等待的家长我想这就是儿童画中有趣的细节所在吧。

女儿的画中常常会记录自己的心情,开心时画的自己都是在五彩缤纷的环境里活动;当她觉得烦躁不安时,会画自己把作业、书本抛在空中的画面,这是在现实生活中她从来不会做的事情,可见绘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心理宣泄方式。如这幅《哭》一就记录了她自己不开心的情绪,你看,哭的时候脸涨得通红,嘴巴张得很大,可以想象哭的嗓门有多大。再往下看,肚子里还“藏”着一个在偷笑的小公主呢,这又是一个多么乐观的宝宝啊

三、画“奇怪”的人,突出特征

初学画人脸,孩子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会停留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组合上。如何增加孩子对人物五官的丰富表现,我尝试了画生活中不常见到的“奇怪”的人。

在中国戏曲表演中,不同剧种的面部装扮和头饰都各有特点,此题材可以作为练习的对象。(作品《花脸》《花旦》。)当然,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物装扮也各有特色,我们可以挑选一些较为夸张的装扮给孩子练习,如印第安人、埃及法老、非洲土著的图片,他们的脸部化妆和奇怪的发型都会吸引孩子的注意。我们还观看了描述埃及的电影、记录非洲土著舞蹈的视频,里面人物新奇的装饰给孩子的画面提供了很多可以表现的线条和色彩,同时也增加了绘画的趣味性。(作品《非洲土著》《奇怪的人》。)

四、画活动中的人,抓住动态

有一段时间,女儿的画中出现了很多相同的站姿造型,经过交流我了解到,原来她不知道别的动作怎么画。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给孩子安排了画火柴人的练习,用直线和折线来表现肢体动作。爸爸、妈妈当模特摆不同的舞蹈、武术、广播操的动作,这样一段时间下来,孩子记忆画中的动作多了起来,也知道了身体的哪些部分可以弯曲。

为了增加孩子画画的主动性,我买了关节可以活动的木头人回来。让她先给木头人摆动作,接着照木头人的动作自己做一遍,看看自己设计的动作是不是身体能做到的程度。然后再对着木头人用长长的椭圆形来组合形象。这样,骨感的火柴人变成了有肌肉的木头人。练习一段时间后,我又给孩子搜集了一些画家笔下的有动态的人物作品,如米勒的《拾穗者》、德加的《舞蹈课》一等。经过大量的大师作品欣赏,孩子了解到生活中常见的动作都是可以入画的,后面我们再画人物动态就比以前轻松多了,这样就产生了很多通过生活中的观察创作的记忆画,如《维修电缆》《马戏表演》《医院里》等。

五、画想象中的人,穿越时空

孩子画面中的场景,很多是自己的眼睛能观察到的,还有一些是无法观察到的角度。如女儿六岁画的这幅《听爸爸讲故事》,两个人的头靠着床头,而观察角度正是床头那边,那边已经是邻居家了,写生画是无法看到的,孩子完全是凭想象画了这样的一个场景。

每逢假日,我会邀请她和我一起看神话题材的电视剧,里面人物夸张的装扮和神奇的变化常常引发孩子的尖叫,她也时常幻想自己有这样的超能力。作品《唱歌的青》一中,她给青蛇设计了一场音乐会。青蛇很陶醉地闭着眼睛唱歌,飘洒的音符传到了每一位观众的耳朵里,观众大多是举着双手在鼓掌,当然也有一旁在玩耍的小朋友。侧幕右边,两条现出了原型的小蛇吐着红舌头在欢歌,兴奋得完全忘了自己已经不是人身了。画面的上半部分的舞台用了黄绿色调,下半部分的观众群用的暖褐色,明暗对比突出了舞台上的青蛇,表现了舞台的光感。

再如这幅《空中旅行》,女儿想象了自己在空中飞行的样子,画中一改往日的造型,打造了完美的公主形象。而马路边林立的高楼大厦、马路上行走的车辆和人群尽收眼底,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

亲子课程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74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95位用户关注,46人点赞!

一、接触经典

我仔细研读了《桃园孔庙弟子规全集》、蔡礼旭老师的《弟子规》全文讲解、方钦老师的《弟子规》教案,认真观看了彭鑫博士《仁义礼智信对内脏的影响》等20多个视频讲座,又去无锡听前辈们上《弟子规》课,收集资料、故事,为每一句话、每节课做好精心的准备。

二、更新观念

通过学习,发现自己过往的观念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以下就是学习《弟子规》初期观念的更新。

1.教: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育者,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就是长辈们以身作则,教导孩子们行善事,做好人。

2.百善孝为先。

3.行有不得 反求诸己:任何行为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最好的态度,不是从别人身上找原因,而是要反躬自省,看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

4.人有善愿天必佑之:告诉我们时时要心存善念。

5.知恩图报 善莫大焉:告诉我们常怀一颗感恩之心,那就是最大的善。

6.重在践行:诵读《弟子规》是很容易的事情,“学贵力行”,学一句我们就做一句,实践一句。把圣人的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践行一辈子才是最重要的。

7.以身作则:要想给别人上《弟子规》,自己首先要时时处处以《弟子规》为准绳,孝养双亲,善待他人,常怀恭敬,心有感恩。

三、亲子课程

1.自愿报名,免费教学,对象为一、二年级的学生,上课时请家长旁听,学校免费发放书籍、光盘等学习资料。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对待课后德育践行作业。后来学习对象确定为二(1)班的15名小朋友和他们的父母。

2.上课时间:每周一下午3:00准时上课,时间至少为1小时,几乎每节课都会延长至90分钟。

3.授课板块。

(1)进步分享(说说本周有什么进步);

(2)温故知新(回顾上周的学习内容);

(3)诵读弟子规;

(4)新课传授(弟子规经文的讲解,讲故事,看录像,做游戏,讨论,做实验);

(5)一课小结,发《德育践行作业》。

四、相关报道

亲子课程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46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188位用户关注,59人点赞!

1、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目前,独生子女、生活居住形式的变化,使幼儿逐渐失去了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生活教育非常重视。他说:“必须以大自然为你的生物园,才会有丰富的收获……真教育是在大自然与大社会里办,不能常到大自然里去,还能算是真教育吗?”优质的教育需要理想的学习空间,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一种舒适、温暖、愉悦的气氛以及令人感到快乐的环境,从而使整个幼儿园的环境富有亲和力和吸引力。

2、开发园本课程资源的需要。提出《“亲亲大自然”园本课程开发与利用》课题是贯彻落实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纲要》)的精神,深化我园园本课程建设的需要。近年来,我园进行了课程园本化的实践研究,为使课程更具幼儿园特色,我们根据《纲要》中指出的“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理论依据

1、陶行知的教育理念:

(1) “生活即教育”:园本课程非常注重教学生活化,亲亲大自然特色活动的开展将根据“生活即教育”的原则而实行的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思想,幼儿活动的空间已不再局限于教室内,它还包括幼儿园内外的一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本课题的开展主要是将幼儿园内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充分利用起来,并有选择的整合幼儿园周边、社区的自然资源将其作为孩子学习的课堂,活动的现场,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将教育生活化,将生活教育化,使大自然成为孩子的乐园,使教学充满创造的活力,使师生成为创造的主人。

(2)“教学做合一”:课堂教学不能以教师为本位,教师不要只研究自己的“教”,更要研究学生的“学”,教师备课不能仅备“教法”,还必须备“学法”,不要以“教会”为目的,而要以学生“会学”为目的。“亲亲大自然”教育不片面强调幼儿对机械性知识技能的学习,而是以人为本,根据孩子的需要、兴趣选择教学内容,把目标、内容编织成主题网络,然后再组织幼儿在大自然这个活的背景中去主动探索,积极求知,自主建构,自由创造。

2、瑞吉欧的方案教学:方案教学是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确定主题,并以该主题为中心向外扩散,编制主题网络,网络中的每一个副主题或由副主题分化出来的下一级主题都可以成为儿童探究活动的学习主题。方案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学习,探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促进儿童主动学习,自主发展。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园本课程:在我们生活中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中挖掘教育因素。

“亲亲大自然”园本课程:是幼儿对自然的一种积极的态度,也是幼儿接触自然,探索自然,亲和自然的方法和途径。作为教育方法上的“亲亲”,其含义是进入现场和情境,让孩子在自然中自主探索,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亲亲大自然”园本课程开发与利用: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要,并结合新《纲要》、《指南》中“要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活动”的精神,来充分利用和挖掘幼儿园内外自然资源的教育因素,并创设能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情境,从而把自然环境转化为有利的教育因素,引导幼儿感受自然、了解自然、探索自然,使幼儿在大自然广阔的怀抱中愉快地成长,和谐地发展的课程。

四、研究目标

1、幼儿园构建“亲亲大自然”课程的实践研究的目的:接近大自然、让幼儿喜爱自然的环境是一种智能。具有自然智能特质的幼儿,在生活中会呈现出敏锐的观察力与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有特别的分类、辨别、记忆的方式。培养幼儿认识自然、接触自然是需要的,因为人类本是自然界的一环,让他们了解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力量,才会懂得重视生命、珍惜生命,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2、在“亲亲大自然教育研究”的基础上,完善不同年龄段幼儿“亲亲大自然”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评价方法等,建构具有园本特色的幼儿园课程。

3、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增强课程资源创新开发意识,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程度的发展,并从中得到专业化成长。

五、研究对象:全体幼儿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整合各种研究方法。但主要采用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案例研究法、经验筛选法等开展研究。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途径,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实施的过程,是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

2、案例研究法:案例就是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故事,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加上作者的反思和感悟,就是案例研究,又称为教育叙事(或者教学叙事)。案例所反映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涵盖教育教学的众多方面。它具有真实性、故事性、启发性、研究性四个特点。

3、经验筛选法:对研究的过程与效益,进行分析、提炼、归纳、概括、揭示经验的实质和规律。

七、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3年6月)

(1)查阅相关资料,学习教育理论。

(2)组织分析探讨,掌握课题研究的有关动态和情报资料,制订研究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

2、实施阶段(2013年9月――2015年6月)

(1)调查研究。按照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实施调查研究:进行幼儿园开展“亲亲大自然”园本课程的资源调查,幼儿园组织实施“亲亲大自然”活动的现状调查。

(2)实践探索。在调查基础上,按照预定的课题研究要求,实施相应的子课题研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实施策略,收集、分析、筛选有关资料,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提炼和整理出自己的、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总结,召开中期评估会。

此阶段的研究方法将综合运用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经验筛选等方法着力于反映教师经过学习与探索,所获得的对课程的认识和学习心得,包括对有关的理论知识背景的分析、课程的整体框架、管理,以及课程中的环境、教师指导等诸多方面,展现幼儿不断发展的过程。

3、总结阶段:(2015年9月――2016年6月)

在不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进行理性思考和科学总结,举行课题鉴定会,展示研究成果,编著理论研究成果集和实践研究成果集,撰写研究报告。

亲子课程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22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128位用户关注,55人点赞!

《认识路线》是第八册的教学内容,通过教材呈现的“校园定向运动路线图”,让学生学习在位置变化的情况下,判断行走的方向和路程,练习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从目标看,似乎都是纸上谈兵,但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又岂是纸上谈兵得来的。看来有必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开发。亲亲课堂在课程开发时强调“亲化生活”,就是对课程生活化处理,使之与孩子的生活实践世界贴近、亲近,成为孩子爱学习、能学习的和会学习的材料。我们学校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学校,有专门定向运动活动组,年年体艺节都开展了定向运动比赛,体育老师个个都能组织简单的定向运动的比赛。这些资源为我的教学打开了思路。我决定结合学校资源,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开发,把纸上的知识转化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知位置与方向。

案例描述

片段一:

师:告诉孩子们一个好消息,我与体育老师商量好了,明天的体育课将带领你们到后山参加定向运动比赛。

生:耶!(教室一片欢腾)

(师示学校定向运动路线图)你能准确描述出路线吗?

生1:从教学楼出发,向东北方向走200米到1号点。

生2:从1号点出发,向西偏北30°方向走150米到2号点。

生3:从2号点出发,向西偏南40°方向走250米到终点。

(教学评析:在三年级时已经掌握了利用方位名词描述简单的路线图以及观察位置方向,因此我先利用我们学校定向运动路线图激发兴趣,让学生尝试自己去描述路线,了解怎样描述路线。)

片段二:

师:(出示书《金银岛》)

看过这本书吗?它讲述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探险故事,主要讲了以海盗和船长各自一帮人为争夺荒岛宝藏而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拼斗故事。在尾声中,作者暗示仍有一大笔财宝隐藏在荒岛的某一处。

(示海盗藏宝图),现在老师非常幸运得到了这张藏宝图,你能遵循这个藏宝图的路线找到宝藏吗?

生1:从1号点出发,向东偏北大约30°方向走大约4千米到2号点。

生2:接着从2号点向正东方向走大约1千米到3号点。

生3:从3号点出发,沿着东偏南大约45°方向走大约1千米到4号点。

生4:从4号点出发,沿着南偏西大约30°方向走大约2500米到5号点。

生5:从5号点出发,沿着西偏南大约20°方向走大约2500米就到了藏宝的地方。

师:与刚才的校园定向运动图比,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生1:距离与方向,没有直接给出,需要我们判断、估计。

生2:不管藏宝图和路线图,都要依次说出每个点的方向和距离。

(教学评析:这个环节以海盗的藏宝图为引,通过孩子们的寻找海盗的宝藏,培养孩子们实践识图的能力,为后面的定向运动认识路线打下基础。)

片段三:

师:每个孩子心中都有自己的宝物,以这层楼为范围,设计一张藏宝图,并把你的宝物藏好。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换藏宝图,根据藏宝图找到对方的宝物。

学生开始设计。

生1拿着一张皱皱的纸张:老师,你看,我的藏宝图跟你的一样,也是很古老的哟!

生2的藏宝图上标志的是楼道的某个角落。

生3的藏宝图上标志的是教室的某个角落。

师:现在单组出发去藏宝吧!

(单组学生兴奋出发。)

师:现在双组出发去藏宝吧!

(双组学生兴奋出发。)

师:交换你们的藏宝图,快去寻宝吧!

(学生鱼贯雀跃地涌出教室,老师站在楼道上观察:)

生1左手拿藏宝图,正一步一步测量步数。

生2左手拿藏宝图,右手正前方,正在估测方向呢!

生3和生4正弯腰沿着楼道边数瓷砖块数。

生5:老师,我找到宝物了。

生6:老师,我们也找到宝物了。

生7:老师,明天的体育课不会被调换吧!

(后记:第二天的体育课,孩子们兴奋极了,每个人最后都得到了定向运动的成绩显示单,心中充满了成功的感觉,一个个像得到宝物似的精心收藏着成绩显示单,说是要拿给家长看了。)

反思

这节课正是遵循了“亲亲课堂”理念,对课程进行了第二次开发,让学生亲近了数学学科课程,觉得数学“好玩”。

首先,依托本土资源,贴近学生的世界。美国课程专家泰勒说“要最大限度利用学校资源”。亲亲课程要求将课程教材与本土资源整合起来,与孩子的世界融为一体,建构起既符合课程标准,又具有乡土风味,能融入孩子世界的课堂,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本节课,正是利用了我们学校的特色运动“定向运动”的场地资源、教师资源,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中认识和描述路线。再利用学校楼道资源设计藏宝、寻宝,最后延展新课,和体育课进行整合“参加定向运动比赛”,从而进一步认识路线,感知位置与方向在生活中的联系,同时使学生受到爱学校的教育。

其次,学习内容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亲亲课堂在课程开发时强调“亲化生活”,就是把教材的核心精神和思想提炼出来,舍去时或舍去部分具体内容,设置与学生生活贴近的课程。本节课,我就舍去了做一做的“同桌同学画出路线,互相描述路线”和后面的看上学路线描述路线的练习,而是根据生活实际,设置了没有具体的方向和距离进行估测来“描述藏宝路线”再根据学生生活的场景设计藏宝图,寻找宝藏,也同样达到了教材的要求,还发展了学生的情感,亲近了数学。

第三,亲历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的需要。日本教育家铃木先生认为:儿童心理特点是“玩”。莎士比亚说“游戏是儿童的天堂”。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需要的课堂是生动的、变化的、好玩的课堂。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教学决不是简单的告诉,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亲亲课堂倡导“亲历实践”,解放学生的手脚,让孩子直接参与实践,在实践中获得认知,释放孩子的生命能量。本节课,我把静态的“纸上谈兵”通过“设计藏宝图”“寻找宝藏”等实践活动,还有后面的“定向运动”给了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历了画路线、认识路线的过程,贴近了学生需要,使学生产生了极大兴致,而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仅建立空间观念,还积累了学习活动的经验。

亲子课程

原铜官山区教育局根据实际情况,将育林幼儿园旧址(该园因小区老旧生源萎缩于2013年停止办园)改建为铜官区早期教育指导中心,作为政府举办的公益性早教指导中心,自2015年10月正式启动以来,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关怀下,肩负着指导全区早教事业发展和打造精品早教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亲子课程信息

  • 亲子课程
  • 亲子课程38人关注

    原铜官山区教育局根据实际情况,将育林幼儿园旧址(该园因小区老旧生源萎缩于2013年停止办园)改建为铜官区早期教育指导中心,作为政府举办的公益性早教指导中心,自2015年 ...[更多]

优质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