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优质范文

秋游日记

发布时间:2024-03-20 14:43:01 查看人数:93

秋游日记

秋游日记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1787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5分钟,共有115位用户关注,48人点赞!

2021年重阳节的饮食文化有哪些你知道吗?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共同阅读2021年重阳节的饮食文化,请您阅读!

重阳节的饮食文化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吃菊花食品之外,还有好些,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吃糕。在北方,吃重阳糕之风尤盛。

据《西京杂记》载,汉代时已有九月九日吃蓬饵之俗,即最初的重阳糕。饵,即古代之糕。《周礼》载饵用作祭祀或在宴会上食用。汉代又记有黍糕,可能与今天的糕已差不远。蓬饵,想必也类似于黍糕之类。至宋代,吃重阳糕之风大盛了。糕与高谐音,吃糕是为了取吉祥之意义,因而才受到人们的青睐。

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

粘些香菜叶以为标志,中间夹上青果、小枣、核桃仁之类的糙干果;细花糕 有3层、2层不等,每层中间都夹有较细的蜜饯干果,如苹果脯、桃脯、杏脯、乌枣之类;金钱花糕与细花糕基本同样,但个儿较小,如同“金钱”一 般,多是上层府第贵族的食品。

据说,早年不家用发面饼夹上枣,栗诸果的, 或以江米、黄米面蒸成粘糕饼,似“上金”、“下银”的花糕。

饮菊酒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重阳节习俗一、赏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发展至今,不少地方的这种晒秋习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随着果蔬的成熟,篁岭每年九月九也开始进入晒秋旺季,并举办隆重的晒秋节。篁岭晒秋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之后,其更演变成乡村旅游提升的“图腾”和名片,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去婺源赏秋拍摄。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二、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三、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四、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五、饮菊花酒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汉代已见。其后仍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文帝《采菊篇》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秋游日记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21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116位用户关注,21人点赞!

过洋节是时髦传统节日没气氛

这边是对圣诞节的狂热,那边却是对传统节日的冷漠。前段时间的中秋节正好是周六,伍女士早早地做好了一桌菜,希望全家可以吃个团圆饭。没想到,儿子一个电话打回家,说和同学一起玩了。对于伍女士说的“中秋要团圆”的说法,儿子不以为然,他表示同学里面很少有过中秋节的,老土的节日没什么好过。

不仅如此,像情人节之类成人味颇浓的洋节,在学生中间也成为新的追捧对象。而万圣节、愚人节之类西方特有的节日,也成为很多学生热衷庆祝的对象。愚人节中,往同学的书包内偷偷地塞个假蟑螂、假蛇之类的,不仅被视作时尚,更是孩子们之间一种拉近彼此间关系的手段。

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有一名韩国留学生曾经到上海,想看看传统的端午节究竟是什么样子的,结果却大失所望,发觉中国的端午节气氛甚至比不上韩国国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民俗教育”应运而生。

节庆教育有助直观了解传统节日内涵

华夏文明泱泱五千年,各种各样的节日也多不胜数。如何将所有节日的内涵铭记在心,确实不是件易事。长宁区北新泾三小先将传统节日像过沙子一样地过一遍,挑选出值得学习的节日,然后根据传统节日的特点不同,将这些节日划分为亲情类节日、爱心类节日、文化类节日和纪念类节日四大类,并且在日常的教学中,将这种节庆教育贯彻始终。

李凌雯校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利用节日展开节庆教育,更有利于孩子直观地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今年中秋节,学校不仅告诉孩子们中秋节的来源、习俗,还邀来了敬老院的老人家。此外,学校的60多名同学还一起扮演天空中的星象,让人彷佛置身在茫茫宇宙之中。从各个方面对中秋的内涵作了深刻阐述,同时也让同学们在这种气氛中对中秋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而威宁小学刘天舒副校长告诉记者,该校将《中华传统礼仪》的校本课程列为所有学生的必读科目。从一年级开始,学校根据节日习俗、民族风俗、历史遗迹等分类,将中国传统礼仪分成五个不同的等级。同时,为了让书中故事更贴近学生生活,老师们还将我国古代优秀的寓言故事、历史故事进行归类,按照学生的不同年龄层次分为“孝敬父母篇”、“文明礼仪篇”、“名人轶事篇”等。

学生将从一年级开始接触“闻鸡起舞、雪中送炭”等历史典故,由浅入深逐渐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五年级的学生还将学习到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故事。整个二年级的上半学期,学生将学习到包括春节、端午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及特点。

如,元宵节是合家团圆的节日人所共知,可是元宵节为什么要燃放烟花和鞭炮呢?《中华传统礼仪》会告诉你答案。通过这一个个的故事,学生们不仅很容易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内涵,还通过和节日密切相关的一些活动,亲自感受这种种节日的不同。

民间技艺、民间游戏引进课程

长宁区北新泾二小校长陈琼告诉记者,该校利用北新泾民俗文化底蕴,聘请了一大批民间老艺人,由他们将一大批民间技艺带进课堂,掌画、指画、印画等不用工具的无笔画深受小朋友的欢迎。通过这种民间技艺的引进,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秋游日记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34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246位用户关注,38人点赞!

白露节气刚过,秋汛早来急。当前的秋汛有何特点?今年全国的洪涝灾害有何主要特点?9月20日,国家防总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束庆鹏接受了记者采访,解读当前汛情。

强降雨袭击长江、黄河流域

记者:近日,长江、黄河流域部分地区遭遇强降雨,发生了秋汛,社会上对当前的汛情比较关心。

束庆鹏:9月1日以来,汉江上游、嘉陵江、黄河泾洛渭流域先后出现了三次强降雨过程。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四川、重庆、陕西、湖北、河南等省(市)40余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长江上游渠江干支流发生超历史实测记录的特大洪水,其中渠江干流发生1939年有实测资料以来最大洪水,重现期100年。渭河中游临潼站出现1961年建站以来最高水位。

国家防总办公室最新统计,9月1日以来的暴雨洪水过程,共造成四川、陕西、河南、湖北、云南、山东、贵州、重庆和甘肃等9省(市)107县922个乡(镇)618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101人,紧急转移150.75万人。

秋汛共发历史罕见

记者:四川、重庆、陕西、湖北、河南等省(市)40余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感觉往年秋汛没这么严重。

束庆鹏:的确如此。今年秋汛也来的早,增加了防御难度。其中,9月18―20日3天内,长江流域的渠江、汉江,黄河流域的渭河、伊洛河等主要江河同时发生较大秋汛,为历史罕见。这次秋汛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强降雨过程多,时空高度集中。三场降雨过程集中在9月4日―18日的两周内发生,15天内仅8日、9日、15日三天基本无雨,且强降雨区域均集中在陕西南部、山西南部、四川北部和河南西部。

二是降雨偏多明显,局部降雨强度大。与多年同期相比,汉江和山陕区间、泾洛渭、三花区间偏多2―4倍,嘉陵江上游偏多3―8成,其中泾洛渭、三花区间、汉江上游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一位。四川南江最大三日雨量高达435毫米,为“华西秋雨”季节罕见;四川巴中市最大一日面平均雨量达141毫米,最大点雨量南江洛坝288毫米。

三是多条主要江河同时发生较大秋汛,历史罕见。

四是影响范围广,洪水量级大。

束庆鹏:今年入汛以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5663千公顷,受灾人口7523万人,因灾死亡440人、失踪152人。

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我们认为今年的洪涝灾害特点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灾害较常年同期相对较轻。与2000年以来同期均值相比,死亡人口减少近7成,倒塌房屋减少近8成,受灾人口减少5成多,农作物受灾面积减少近5成,直接经济损失减少近2成。

二是山洪灾害死亡比例高。山丘区中小河流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死亡、失踪497人,占总数的84%。

三是部分城市内涝严重。137个县级以上城市进水受淹,北京、武汉、成都、南京、杭州等省会城市严重内涝。

四是多地发生局部重大洪涝灾害。贵州望谟县、湖南岳阳市、湖北通城县、四川凉山州、四川巴中南江县、陕西西安灞桥区等地局部发生一次性死亡失踪30人以上的特大洪涝灾害。

五是台风灾害相对较轻。热带气旋致使广东、海南、福建、浙江、江苏、山东、上海、辽宁等省(市)直接经济损失118亿元,占今年洪涝灾害总损失的13.2%。

适时蓄水削峰错峰

记者:这次秋汛的发展趋势如何?

束庆鹏:国家防总于9月19日10时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长江、黄河防总也启动了防汛ⅲ级应急响应。加强了长江三峡、汉江丹江口、安康,黄河小浪底、故县、陆浑、三门峡等水库水电站的调度,及时拦蓄洪水、削峰错峰,全力减轻水库下游防洪压力。

秋游日记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1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14位用户关注,57人点赞!

2010年11月6日星期五

天气晴 今天一大早我就来到学校等车子的来到。一路上我们全班师生坐在车上有说有笑,同歌几曲。不一会儿,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可我们要挑战一个任务——爬山。 往山上看,山上有一大片树林,有五颜六色的花。我们开始爬山了,这坡度十分倾斜,很容易跌倒,一不小心就被树枝钩到身上。坡上有很多树,叶子都落了,唯独有一棵松树翠绿挺拔。当我爬到松树旁时,惊异地发现松针有的呈红色,真是奇怪!可依旧是绿的松针多,一阵微风吹来,它就像一个个舞蹈家翩翩起舞。 我们开始煮面条,七人一组就可以了!我把烧烤箱放下,把黑乎乎的火炭和树枝放在里面,一手拿起几张纸,一手轻轻地按下火机按,“哎呀!好痛呀!”我大叫一声,原来火烧到我手上了,只好让别人点火了。火炭终于热了,我把火锅放在火炭上,静静地等待水慢慢地煮沸。不久,水开了,我和晶晶、良良把五包方便面倒进锅里,接着放粉嘟嘟的肉块、白嫩嫩的菜叶和鲜美的香肠。面煮好了!我们争先恐后地拿着碗把面拉到碗里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望着香喷喷的面条,我恨不得把一碗面一口吞进肚子里…… 这次秋游,让我感觉到了酸,汤太酸了;甜,心里甜滋滋的;苦,爬山的艰苦;辣,太阳非非常常的“辣”啊! 河池市金城江区实验小学三(6)班黄秋雨

秋游日记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81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221位用户关注,28人点赞!

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据《周礼·春官》记载,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储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秋游日记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2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275位用户关注,43人点赞!

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多云

秋叶雨

下午,上思想品德课时,老师让我们画怎样留住秋天,还要写出怎样留住秋天。

我画了一片小树林,树林里有银杏树、枫树,还有许多其它的树。一片片黄色的、红色的、橙色的树叶随风飘落,像下了一场秋叶雨。我蹲在“雨里”捡起落叶,心想我要用它作书签,留住秋天美丽的景象。

2010年11月2日

星期二

今天老师本来要带我们去济渎庙秋游的,可是早上却突然下起雨来,我们只好等到明天再去了。

南街学校二(3)班

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一)

今天老师带我们去济渎庙秋游,在济渎庙里我看到一棵古柏树,导游告诉我们它叫“将军柏”。很久以前,有一位将军种了一棵小柏树,他把鞭子挂在了树上,当小柏树长大后,挂鞭子的树杆还是弯着的,所以大家就叫它“将军柏”。

秋游日记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41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197位用户关注,53人点赞!

古浪五中 樊兴军

(亲爱的孩子们,你好。请你认真完成以下任务,期待遇到一个最棒的你)

一、读一读

请你认真阅读课文2—3遍,并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给课文划分层次。

二、记一记

1、积累下面关于写秋的诗句,并自己补上几句。

(1)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

(4)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李白《赠庐司户》

(5) 远岸秋白沙,连山晚照红。——杜甫《秋野五首》

(6)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7)

(8)

(9)

2、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作家。浙江省富阳县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唐诗宋词和小说杂剧。1913年留学日本,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并曾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任教。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茫茫夜》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出版有《达夫全集》《达夫散文集》《达夫游记》《达夫日记》《郁达夫选集》等。

背景介绍: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云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本文写于1934年8月。1933年至1936年,作者受白色恐怖的威胁,从上海迁居杭州。“撤退到隐逸恬恬的山水之间,思想苦闷,创作枯淡”。他过着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学习这篇课文,“要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认识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那种思想感情的合理性。”正确地认识作者通过描写“故都的秋”所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感情。

三、填一填

给下列字注音

混混沌沌( ) 潭柘寺() 一椽破屋() 扫帚()

啼唱( ) 譬如() 露出脸( )颓废() 鲈鱼()

四、想一想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了写出北国之秋的别样韵味,作者写了哪些景物?请从3——11段中勾画出你认为写景最美的句子。

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景?请你给它分别命个名。并且任选一幅图画试着分析一下它的情感。请速读1-2自然段,请概括一下北国之秋的特点。

答:图画名称、 、 、 、。

我选的是图。我的分析是:

3、你认为作者是悲秋还是颂秋?请在课文最后三段中勾出直接表达了作者情感的句子?并加以概括。

答:

4、 读首尾段,请概括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的特点,为什么作者多次写到“南国之秋”,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有何作用?

答:

五、写一写

请用3-----5句写一写曾让你为之一动的风景,展示给同学们听听。注意要尽量做到情景交融。

秋游日记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8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46位用户关注,33人点赞!

在卢校长的带领下,我们按年级,由低至高的分别上了六部旅游客车。不到十分钟,就安排就绪,浩浩荡荡的向人民公园驶去。

一路上,和暖的阳光洒进了车厢。我们都探头看窗外,只见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高楼林立,路两旁的树不论高矮大小,争相伸出了碧绿的枝丫,道路中间的花草,向我们绽放着笑脸,南宁真是座美丽的城市啊!

经过半小时的路程,我们到了人民公园,老师按路线图带领大家去目的地——海底世界。

大家在那里看到的动物真是数不胜数啊,有比目鱼、水母、火箭鱼、地图鱼、中华后、海星、海怪、鲨鱼等等平时我们都没见过的海底生物。我举着相机不停的按着快门,但因为第一次使用相机,光线较暗,加上同学们在身旁不停的走动,所以好多相片拍得不怎么清晰,但值得庆幸的是我还是较完好的拍下了海底世界的工作人员,漂亮的人鱼姐姐在大鱼缸里与鲨鱼共舞的神奇景象了。这些姐姐真勇敢啊。

我是本次活动的记者,可不能忘了对同学们进行采访啊。采访的第一个对象是我的同学梁健强,他对我做着鬼脸,大声的说:“今天真是太高兴了,真希望以后经常有这样的活动啊!”。后面我又采访了好几位同学,大家表露出来的心声都差不多,就是今天非常高兴。好多同学都跑来找我拍照,都希望自己能在各种海生物前画上自己的笑脸,今天可真是把我忙坏了!但我却不觉得累,我要多帮同学们拍照片及采访他们,我要把我们今天的欢乐通过相片,文字等方式记录起来,化为永恒的记忆。

秋游日记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15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65位用户关注,28人点赞!

4年级中秋节日记篇【1】×月×日星期×天气×

今天,是中秋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有很多诗歌都是写中秋的,比如:(唐)李朴的《中秋》“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就是其中一首。

大家都知道,中秋节要吃月饼,因为月亮是圆的,所以把月饼也做成圆的。月饼有很多种味道,有莲蓉味,有叉烧味,有哈密瓜味等等很多的味道。

我喜欢中秋!

4年级中秋节日记篇【2】×月×日星期×天气×

星期二是中秋节,我们一家来到了左海公园。里面人山人海,鸟语花香。

我和爸爸、妈妈、弟弟一起走在弯曲的小路上,我们先去买冰淇淋吃。我们边走边吃一下子就到了摩天轮边,我们就去坐摩天轮。摩天轮像一棵大大的苹果树,结着五颜六色的苹果。我们就像小鸟飞到苹果树上。

摩天轮慢慢地升高,我从上面看下去,看见了海盗船、旋转木马、直升飞机、激流勇进、还有很多好玩的。

下了摩天轮我们去买划船票,我和妈妈又去买火腿肠。坐到轮船上,轮船就好像一只白天鹅。我一直很用力的踩,船走得很快。我一停,它也就停下来了,弟弟一直摆方向盘,我们的船差一点和别人的船碰了,我们都笑了,今天我很开心。

4年级中秋节日记篇【3】×月×日星期×天气×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要到了,超市里月饼陆陆续续上架了,大街上的巨幅广告也在向我们招呼着这一节日的到来。

中秋节,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对于中国人来说,中秋节是仅次于春节的重大节日。这天,天上的明月如玉如盘般圆满,人们自然想到了家人的团聚,远在异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所以,中秋节也叫团圆节。

一说到中秋节,我们立马会想到月饼,月饼就像是中秋节的代言品。中国人吃月饼的习俗由来已久,最初,月饼是古时候人们用来祭拜月神的,后来人们在中秋节吃月饼,月饼也逐渐成为中秋节必备的食品。“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人们吃月饼的习俗。

这一天,亲朋好友聚集一堂,好不热闹!大人们围在一起分享今年丰收的成果,对着朗朗明月忆苦思甜、畅想未来、享受亲情的温暖。小朋友们的节目就更多了!他们呼朋结伴地出去放烟花、戏耍、赏月、争论月亮上的故事……当然,同样令他们开心的是——这一天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东西。琳琅满目、口味多样可口的月饼是必不可少的,平日里不常吃到的其他佳肴在这一天也都可以一饱口福。总之,中秋节对他们来说是个充满欢乐而温暖的日子!

秋游日记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45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253位用户关注,56人点赞!

据有关资料记载,秋千起源于几十万年前的上古时代。那时,我们的祖先为了谋生,不得不上树采摘野果或猎取野兽。在攀援和奔跑中,为了节省时间、增加速度,他们往往依靠粗藤条的摆动来跨越河沟,这或许就是秋千的雏形。而我们现在所见到的绳索悬挂在木架上,下面拴个木板的简易秋千,在春秋时期我国北方就有了。

记得小时候,为了哄我开心,奶奶就会在家门口的两棵树上,用绳子给我绑个秋千,然后抱我坐上去,并再三叮咛两手抓牢。她就在旁边要么慢慢地摇摆着绳子,要么在后面轻轻地推我,口里还不停地说:“手抓好,身子坐端!”现在奶奶去世好几年了,为了硬化村道,老屋门口的两棵树也已经被伐掉了,换成了月季、冬青等植物。每当望着老屋门口的柏油路,心里还是怀念以前的家家门口都栽着树,只要有一个家门口绑起了秋千,不大一会儿,几乎每家门口都有秋千的情景。

早期,荡秋千主要是宫中、闺中女子的游戏或传统节日广场狂欢内容。史料记载:汉武帝时宫中盛行荡秋千;唐人高无际《汉武帝秋千赋》云:“秋千者,千秋也。汉武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秋千之乐。”荡秋千在当时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唐代宫廷把荡秋千称为“半仙戏”,五代王仁裕在其笔记《开元天宝遗事》中说:“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嬉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市民因而呼之。”

唐宋之后,荡秋千习俗普及全国,盛况空前。当然,花秋千这种气势磅礴、搭建考究的秋千,受人力、物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注定它只能诞生在皇宫中。相传在每年春暖花开之际,皇宫里的宫女、太监都要张灯结彩,为妃嫔们搭建秋千,并在秋千两边挂上龙、扎上花,以显示皇室的气派和尊贵的地位,喻示着一年的吉祥如意,主子们的身体健康。届时,皇上、妃子等都会前来游玩,以解冬日的乏闷。渐渐的,这种秋千就流传到大臣和富贵人家。

记者有幸在蒲城县罕井镇西南村见到了在古代只属于达官贵族家的花秋千。花秋千的个头比一般的秋千高出许多。据一位知情朋友介绍:这个秋千总高21米,除去上面做装饰用的门楣和花灯外,秋千架高6.5米,是西南村40多名村民,花费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搭建完成的。秋千最上面两端各装饰着三阶花灯,最下面的一个花灯四周分别书写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8个大红字,在两端花灯中间的横梁上坐着一个暗红色猴子,猴子右手放在头顶,左手放在膝盖上,站在下面望去,栩栩如生,似乎如一个天兵般,坐在上边欣赏着荡秋千的人们。

猴子下面的门楣上挂着“接祖传艺”几个大字。相传,西南村的花秋千开始搭建于明代中期。当时西南村一次考中两名进士,一名叫王理,一名叫王义。他俩做官后,为缅怀祖先,报答乡邻,在清明时节回家,自己出钱请大戏,搭建了在富贵人家才能见到的花秋千。从此以后,西南村每隔20年左右,就搭建一次花秋千,在该村流传着“游一游百病除”的顺口溜。在现场,记者看到,许多步履蹒跚的老人,都争先上去荡秋千。

秋千架主体两边的木头上,都用类似麦秆的东西,扎成龙的形状缠绕在上面,紧挨者的横梁两端扎着一盆花,下面挂着一串长长的红灯笼,横梁中间挂着一个铃铛,随着秋千的起伏,不时发出悦耳的声音,而且荡得越高,声音越亮……

刚开始,记者还想去荡一荡,但听完身边友人对秋千结构的讲解后,记者再也没有勇气了。原来秋千的立杆与底座相接处基本上是悬空的,而支撑它的是如鸡蛋大小一般的铁球。“这就是我们村花秋千的特色。”旁边的村民自豪地介绍说,这种花秋千一般是两根立杆、一根横梁,先要在准备立杆的地方放石头墩子,在石头墩子上放置一个矮一点的柱子头,柱子头中间则搁置圆铁球,在圆铁球上再立杆。

根基看起来并不怎么牢靠,这样荡竟然还没事?原来,它的秘密就在于四周6根朝着不同方向的粗绳起到了牢牢固定秋千的作用,而圆铁球,是在人们将秋千荡起来之后,起缓冲作用的。

秋游日记

2021年重阳节的饮食文化有哪些你知道吗?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共同阅读2021年重阳节的饮食文化,请您阅读! 重阳节的饮食文化吃重阳糕 重阳的饮食之风,除前所述的饮茱萸、菊花酒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秋游信息

  • 秋游日记
  • 秋游日记93人关注

    2021年重阳节的饮食文化有哪些你知道吗?重阳为秋节,节后草木开始凋零,所以有称重阳节野游活动为“辞青”,与三月春游“踏青”之说法相对应。共同阅读2021年重阳节的 ...[更多]

优质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