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工作计划

乡街道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74

乡街道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乡街道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9234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24分钟,共有260位用户关注,43人点赞!

抓点串线促面 倾力打造“大湾区生态康养体验景观示范带” 海城镇 今年来,海丰县海城镇深入践行“两山”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工作部署,按照“八大美丽”目标要求,倾力打造“大湾区生态康养体验景观示范带”,抓点串线、由线促面,推动乡村振兴。

一、“抓点”示范,各具特色提升乡村新风貌

一抓定点谋划。按照市县打造“大湾区旅游康养休闲‘后花园’”的目标,依托海城镇地处大湾区前沿、毗邻深汕特别合作区、坐拥莲花山绿色生态环境等优势,围绕“生态康养”这一核心主题,选取莲花山片区打造“大湾区生态康养体验景观示范带”,建设湾区禅茶康养旅游首选目的地。示范带规划总长11.5公里,覆盖莲花温厝村、新望顾莲峙村等5个主体村,受益人口6000多人。二抓景点营造。根据村落分布,以莲花大道为轴,以环山绿道、观光栈道为牵引,聚焦“乡村旅游、禅茶体验、森林康养、山野休闲”四大特色专题,因地制宜布局26处景区景点,无论驾车、骑行还是徒步,都能走出一条心旷神怡的生态之旅。同时,在尊重自然和历史的前提下,打出“新建+优化+修缮+点缀+升级”组合拳:新建打造观景平台、茶艺体验街等景点7处;优化林荫栈道、观茶鸟巢等景点5处;修缮保护历史悠久的古村遗址、古树公园等3处;点缀亮化荷塘、花海等景点6处,升级完善龙喷须温泉、莲花度假村等特色景区5处,每一处都是市民群众必去的“网红地”“打卡点”。三抓基点巩固。紧扣“干净整洁”标准,引领带动各村各户“比建设、比变化、比环境”,100%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任务,“厕所革命”全面落实;坚持卫生保洁常态化,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确保“日清日洁”;建设“四好”村道18公里、绿道4.5公里和生态驿站6个,推进龙津河水源整治和两岸景观营造,打通乡村振兴示范带美丽通道。

二、“串线”联动,凝聚人气注入新活力

一以旅游线路提高吸引力。对标大湾区、示范区大型旅游风景区服务功能和标准,在景观示范带打造骑行、徒步、坐观光车等多条特色旅游线路,为广大游客提供品茶、摄影、观光、游玩、休闲、住宿等体验和服务项目,点线结合,全面提升景观示范带的魅力和吸引力。二以人文线路提高凝聚力。运用“党建+”模式,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莲花村党群服务中心、党建文化广场、温厝村“新时代海丰文艺创作基地”和3d音乐灯光水秀等为载体,组织举办“奋进新时代、共建美丽新乡村”党员学习班、文艺沙龙、“快闪”拍摄、采风创作活动等党群活动20多场,“醉美温厝”让人流“莲”忘返。三以乡风线路提高向心力。筑牢党建宣传主阵地,高标准新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文化礼堂,以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充分融入海陆丰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元素,组织实施乡村道德培育工程、文化惠民工程,引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三、“促面”增效,振兴产业激发新动能

一是丰富消费面。以日益兴起的节假日乡村旅游作为切入口,全面配套升级“吃喝玩乐购”,建成茶坊48家、特色民宿2家、农家乐9家,构建集观光旅游、生态体验、住宿餐饮、购物消费等功能为一体的乡村生态产业链,着力构建美丽乡村“三产融合”格局。二是拓宽改革面。推进“5+2”农村综合改革,探索抓好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组建莲花村承包地经营权、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流转合作社,用好用活“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9个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有效地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和发展产业热情,辖区5个村实现持续增收,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增16.2%;村民逐步致富,年平均收入比增10.4%。三是做强品牌面。因地制宜整合莲银生态农业、莲丰茶业等本地茶叶种植资源,做强做大莲花绿茶生态品牌,打造集采茶、制茶、品茶、谈茶、售茶为一体的茶艺体验一条街,为游客开启“当一回茶艺人、过半晌慢生活”新体验。公众号文稿王整理。目前,莲花片区茶叶种植面积已扩大至3500亩,年产量可达70万斤,毛利达到2万元/亩,就茶叶产业一项,人均收入已达到2万元/年。

创新求变 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砥砺前行

水唇镇

近年来,陆河县水唇镇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工作部署上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产业先行、用改革破题,带领全镇人民群众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一、围绕“三有”,逐步实现村级产业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和载体。该镇作为省级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围绕“三有”工作原则,逐步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产业收入“从无到有”的突破。一是产业发展有模式。依托“三块地”改革,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方式,培育混合型经济业态和经营主体。全镇现有公司、合作社141家,省级青梅种植产业园1家。以螺洞村为例,现已形成“青梅种植、乡村旅游、光伏发电、蜜蜂养殖”四大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年均产业收入近千万元,累计为农户发放分红240多万元。二是项目开发有特色。以精细打造,精品出彩为原则,因地制宜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墩塘葡萄、南跃茶叶、高塘乌榄、高丰中草药、吉龙薯粉条等特色产业平稳有序发展。15个村庄15个特色,为当地村集体和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三是产品销售有渠道。采用“线上+线下”的产品销售方式,线上通过农产品交易平台、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形式。线下通过建立镇级农副产品展销中心,“点对点”收购等形式,初步形成产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据统计,去年以来通过“线上+线下”的营销渠道,农产品营销额达1000万元以上。

二、用活“四招”,努力突破乡村振兴发展难题

乡村振兴,改革是前提和基础。该镇作为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镇,不断深化乡村振兴中体制机制的改革。一是激活“解”招。针对乡村振兴中面临的“人心不聚、效率不高”等问题,研究实行了“三个石头”(试金石、攻坚石、绊脚石)“四民”理事会等制度,破除基层干部群众“等靠要”思想痼疾,进一步解放思想。二是抓好“立”招。创新“五步骤三公示”实施细则和“以奖代补”的资金拨付方式,进一步规范项目申报手续,改变以往村级项目申报程序繁琐冗杂的现状。2018年,投入一千多万元,在短短的两个月内迅速完成了螺洞溪心公园、楹联长廊,梅林栈道等一系列旅游特色景点建设,比以往节约了近半年时间,极大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用好“统”招。通过实施“三个暂停”,该镇分别统筹农综改、新农村、林业、水利、交通等各类资金约2.1亿元,投资镇村建设项目600多个,为解决资金难问题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四是用活“改”招。以螺洞村为试点,实施资产变资源、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产品变商品的“四变”改革,以墩塘村为试点,推行“党员带动、群众感动、项目牵动、农户主动、采取行动”的“五动工作法”,集体经济和农民收入实现了“双丰收”。

三、紧扣“五化”,走实走稳美丽经济发展路子

乡村振兴,美丽是目标和成效。该镇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转变。一是强化党的领导。加强阵地建设,完善1个镇级党校和16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将支部建在公司、合作社等领域上,实现党的领导全覆盖,让党旗在基层高高飘扬。二是细化农村管理。镇出台指导性文件,在农村建房、道路建设及垃圾处理等方面实行精细化管理,并朝着“道路沥青化、沿途景观化、房屋美颜化、村庄景区化”的目标而努力。三是净化社会风气。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红事一托春(蛋),白事一条帕”“好家风好家训”等系列活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大力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四是优化生态环境。实施生态保护机制,在全镇范围内划定生态发展区、生态严控区、永久性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实现农村增绿。建立奖罚机制,通过红黑榜曝光“门前三包”、举办“最美庭院”评比活动等,努力打造最干净最整洁村庄。近年来,该镇十多次在全市“创文创卫”评比中名列前茅。五是深化文旅融合。把三个省级古村落与螺洞世外梅园、观天望海景区、农业观光园、温泉度假山庄等旅游景点串点成线,打造精品文旅路线,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转变。

以红色村“扛旗”引路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附城镇

近年来,海丰县附城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振兴”目标,精心打造红色村、精品村——新山村,以点带面、串珠成链建设湾区红色文化体验景观示范带,加快实现乡村全域美丽、全面振兴。新山村荣获“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省文化与旅游特色村”,跻身全省“乡村振兴大擂台”五强,为全县乡村振兴工作树立标杆、提供样板。

一、突出党建引领,激发乡村振兴新动力

镇党委坚持党建带乡建,大力推进新山村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深入实施“红色铸魂”工程,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一是配强“头雁”。调整撤换5名村党支部书记,配齐配强18名“头雁”,着力打造“遇事冲在前、干在前”“搞建设有思路、破难题有办法”头雁队伍。二是创新方法。创新并推广“三明三定”工作法,强化村“两委”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确保基层党组织思路明确、决策科学、组织有力、落实有效。“三明三定”工作法入选“2019年广东省基层党建优秀创新案例”。三是当好“先锋”。“宁可晒黑三圈,不能耽误一天”。镇党委班子成员带头践行“一线工作法”,擎起“虎狮头”、当好“包工头”,示范带动镇、村、组党员干部出实招、解难题,以实际行动引领广大群众和外出乡贤踊跃参与、捐钱出力,党群同心推进乡村振兴。新山村一党员带头腾出自家宅基地80多平方米;村民们也纷纷腾出旧房地、菜园地共3130平米,全部用于红色文化馆等村公共设施建设。新北村党员干部积极发动外出乡贤,筹措资金200多万元支持家乡建设。

二、突出生态宜居,塑造美丽乡村新风貌

围绕市委晓强书记提出的“八大美丽”工作要求,着力推进省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镇建设。一是高标规划,科学编制建设方案。坚持规划先行,找准海丰县城“南部新城”和与市城区同城化协同发展新定位,聘请浙江乡建专业团队,征求汇集镇、村、组和群众意见,高标准、合理化编制鹿境片区规划建设整体方案,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二是留住乡愁,改造提升村容村貌。全域推进14个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清拆破败建筑133306平方米,统一规划建设公厕72座、村级垃圾中转站7座和垃圾分类收集点94个,建立农村环境卫生常态化保洁机制;实施拆旧复绿,加强村前屋后空地景观点缀,鼓励引导村民栽花种果,建成“四小园”约58600平方米;将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纳入村规民约,统一外立面改造,保留“下山虎”“四点金”等地方特色民居,充分利用旧石板、旧门窗、旧瓦罐等“以旧修旧”,既美丽乡居,又留住乡韵。三是守住生态,精细打造景观靓点。按照“盆景”变“风景”的发展思路,围绕“一村一景区、一处一景点”,以穿城而过丽江河一江两岸为脉络,以西闸丽江公园为起点,实施村内外道路景观提升、河体净化、河堤美化、山体绿化工程。重点推进鹿境五村连片生态美丽宜居建设,打造具备岭南村居风韵、绿水青山自然景光的湾区示范带“入户花园”。

三、突出资源特色,焕发红色基因新光芒

活化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做好“红色+”文章,培育乡村旅游经济新增长点。一是深挖红色史料。加大对全镇革命遗址的排查登记、革命史料的发掘采集力度,目前已认定广东省革命遗址5处,正在申报55处。二是讲好红色故事。整合新山、新南、新北等村的革命史迹和人物故事,通过红色故事会、主题党日活动、革命后裔讲述等多种形式,传承弘扬革命精神,教育激励广大村民听党话、跟党走。三是擦亮红色名片。修缮蔡素屏故居、农会旧址和赤卫队队部等革命旧址,连线规划长约3公里“红色文化长街”,打造红色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的红色基因传承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被纳入广东省“东方红城、农运摇篮”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的重要游览节点。

四、突出融合发展,激发产业振兴新活力

围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推进全镇产业专业化、品牌化、特色化。一是坚持产业专业化。利用辖区范围内土质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自然禀赋优势,引进农业合作企业8家,成立24个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6000多亩,积极引导圆山菜心和番石榴、新山西瓜和油占米、荣港番茄等向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打造“双区”米袋子和菜篮子。二是坚持产业品牌化。依托地处油占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种植范围的优势,高标准推广种植油占米优质品种2200亩,注册“新山油占米”商标,打响本土优势品牌。三是坚持产业特色化。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公交线路及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引入村民乡贤和社会资本经办“农家乐”、精品民宿、特色文旅商店,走好走实“红色文化教育+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路子。目前,已引导发展农家乐16家、特色商铺20余家、精品民宿1家、文创空间4家。2019年,新山村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次,高峰期每天2万多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2万元,贫困户人年均收入达1.8万元,返乡回流人员超 200 人,实现家门口的“创业梦”。

“三力”齐发 让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东坑镇

近年来,东坑镇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头雁、改革、发展“三力”齐发,努力使“绿水青山”颜值更高、“金山银山”成色更足、村强民富成效更好。近年获得广东省“技术创新(青梅)专业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旅游风情小镇”称号。

一、力抓头雁,激活振兴发展思路

头雁“活”,则全盘活。该镇把选准用好村党支部“头雁”作为产业发展的头等大事,2年来选拔了7位讲政治、敢担当、有情怀、善作为的创业致富带头人为村党支部书记,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引领乡村振兴发展。同时出台村书记履职考核办法,将发展村集体经济纳入考核内容,破解农村发展没思路、创业无抓手的大难题。去年以来,全镇有10个村实施了村集体经济项目,村年均可增收8万元以上。

二、力推改革,破解绿色崛起瓶颈

立足生态资源优势,聚焦“三大板块”,力推“5新改革”,破解产业发展“缺主体、缺用地、缺资金”难题。一是聚焦“三个主体”。镇经济联合总社牵头成立旅游公司,以“1+n”方式主导青梅等产业经营管理,理顺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架构,培育了2个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和13个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三位一体”拉动产业发展。二是聚焦土地“要素”。大力实施“三块地改革”,唤醒农村沉睡资源,新增流转土地近5000亩促产业集约化发展。三是聚焦涉农资金。近年整合涉农资金近1亿元助力产业发展,“散资金”撬动“大产业”。如,立足全镇近4万亩的青梅产业优势,由镇旅游发展公司作为打造经营主体,村经济联合社发动群众以土地和地上种植物作价入股,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共赢模式打造共光万亩梅园旅游核心区。同时有效统筹使用新农村建设和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等资金4000多万元,以“4a”景区标准完善交通路网、游客服务中心、商铺、沿河驳岸、赏梅栈道等设施,发展玫瑰花种植等林下经济,打响青梅特色品牌,形成规模效应。东坑共光片区成为青梅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休闲观光带核心区,2019年,共光村获评“广东省文化与旅游特色村”“广东省4a级农业公园”。

三、力促发展,注入美丽经济活力

紧紧围绕“三生融合”(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发展理念,坚持“四轮驱动”,注重规划、因地制宜,抓好精品现代农业产业培育,做实榕江源山水生态“文章”,突出“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精心打造以榕江玫瑰、大路猕猴桃、大新蜜柚、丰田稻田等“由珠及链”的榕江源美丽农业示范带,推动“盆景”变“风景”,实现美丽生态向美丽经济“蝶变”。一是突出精品现代农业带动。榕江村流转200多亩撂荒土地,打造食用玫瑰种植和网红观光道等设施配套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标杆。建成后,预计每年主体产品直接销售收入200万元以上,直接带动30户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户年均增收1.5万元以上。二是突出农业基地拉动。大新村流转山地1200多亩打造独具特色的三红蜜柚种植基地,变废为宝,首年产果达1800吨,户年均增收1.5万元以上,直接带动50户贫困户脱贫奔康。三是突出涉农项目驱动。丰田村依托“旱改水”项目,以“镇经济联合总社+村经济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流转土地200多亩由合作社“集约化”耕作,发展美丽田园稻田种植,“丰田大米”年产值达100万元以上,把多年的荒地改出良田、改出景观、改出增收、改出美丽产业。四是突出农旅并进推动。积极挖掘“农业+”“生态+”新业态,打造网红打卡点,讲好红色故事,厚植乡愁元素,拓展文创产业,举办农旅、文旅、体旅系列活动,融合聚力,“引人气、招商气、聚财气”,激活乡村活力,引爆美丽经济。2019年,实现全镇农旅总产值1亿多元,同比增长8.1%。尤其是梅园景区,年游客量30万人以上,村集体通过商铺租赁、景区管理等年收入30万元以上,当地村民通过开设农家乐、民宿等实现家门口就业,12家农家乐户均增收10万元以上,其他户均增收1.6万元以上,实现了村强民富增收目标。

聚焦四大着力点 赋能推进乡村振兴

遮浪街道

近年来,红海湾开发区遮浪街道坚决按照市委和区委的部署要求,聚焦党建引领、产业示范、生态美丽、乡风文明四大着力点,找准突破口,排出优先序,一件事情接着一件办,一个年头接着一年干,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落细落地。

一、聚焦党建引领,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

街道村组三级把推动乡村振兴作为锻造“狮子型”干部队伍的主战场,带头勇攻坚,靠前抓落实。一是建强“作战部”。街道党工委坚持一周一调度、不定期督查,在乡村振兴一线发现研究问题、上手解决问题。既注重把辖区东尾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点,又注意动态纳整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抓两头促中间”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以村民小组规范化建设为契机,科学调整配齐30个小网格,织密乡村振兴网格治理“前哨站”。街道村组三级联动,把乡村振兴前线“作战部”做大做强。二是配强“领头雁”。大力实施“头雁工程”,物色培养思想开阔、敢于担当、年轻有为的党员任支部书记,其中水龟寮村党总支书记29周岁,是今年新进且“三个一肩挑”、华南理工大学全日制本科生。辖区60周岁以上村“两委”干部共20人,于6月底全部出清并选拔配强新进人选,条件成熟的已提前安排“亮相”跟班锻炼,“头雁”领航“群雁”高飞自成一景。三是做强“主力军”。以镇街干部“驻村连心”、村社干部“入网知心”等为抓手,街道党员干部纷纷沉入基层、脚板“沾泥”,在乡村振兴“三清三拆”、土地收储等火热实践一线,亮身份见行动发挥主力作用。目前,街道完成土地收储6769亩,收回国有土地21宗362亩,收回工厂化鲍鱼养殖场27个690亩,有力破解“地从哪里来”的问题,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二、聚焦产业示范,激发乡村振兴“源动力”

瞄准“产业兴旺”,因地制宜施策,在红海湾实现“小湾区、大作为”中找方位、找定位、找地位。一是红色村有看点。对东尾红色村,邀请华南理工大学专业团队高起点规划,近期引进有实力企业合作成立景区运营市场主体,签订投资1.5亿元的框架协议,高规格打造3a旅游景区,“日时赏花、夜时赏景,红色基地、东尾必行”在网络走红走心。二是示范带有特点。借助区管委会首期投入800万元建设基础设施,撬动社会资金5亿元,打造以红色传承为灵魂、渔耕文化为本底、滨海休闲运动为特色、海鲜美食为主题的乡村振兴示范带,覆盖9个行政村20个自然村,串珠成链特点鲜明。预计到明年底新增旅游直接从业人员450多人,带动旅游相关行业从业人员2700人,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000万元。三是休闲渔业有亮点。实行“合作社+农户+企业”模式,发展休闲渔船观光旅游项目,比如宫前村先行先试,成立航安渔业专业合作社,对42艘分散自主经营的休闲渔船进行整合,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编号,短短4个月项目运营收入达到120多万元。遮浪休闲渔业的运营模式作为全省首创,吸引了省内汕头、阳江、惠州以及省外广西,纷纷主动过来学习取经,亮点产业“次第开”,墙内墙外分外香。

三、聚焦生态美丽,刷新乡村振兴“高颜值”

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打好清理、修复、整治“组合拳”,让人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人的乡愁。一是以清开路。全域强力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获得市考核评比优秀等次。落实“四位一体”卫生保洁机制,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全力推进街道36公里海岸线生态修复,海岸沿线划入禁养区,建立养殖场三年分期分批退出机制,现已退出74家,完成76%。二是以修铺路。投资500万元上马五澳町砂质海岸线生态修复3公里,持续保持遮浪海水质量良好,每年超过200天可供游泳,被评为“广东十大美丽海岛”。重点抓好“厕所革命”,持续抓好“四好农村路”、农田水利设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硬件建设,全面推进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三是以整引路。着力对田寮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占湖挖地35户养殖户1200多亩养殖池进行拆除整治,完成迁移坟墓等工作,恢复了田寮湖片区及旅游核心区周边的生态环境,过去“坟墓比树多、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状况一去不复返,美丽乡村有了“高颜值”。

乡街道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43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280位用户关注,34人点赞!

***社区党总支

2018年,***社区党总支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开展对标找差、“三争”活动,积极打造促进发展、维护稳定、团结党员、服务群众的“党建同心圆”品牌。现将工作报告如下:

一、加强队伍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按照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一是强化党管责任。明确党总支书记抓党建的第一责任,党总支副书记及党支部书记的直接责任,做到统一思想、压力传导、形成合力;二是选优配强两委班子。积极配合街道党工委选优配强“两委”班子成员,新配备副书记1人、会计1人、街管1人,招聘网格员1人。同时,科学做好班子成员合理分工,确保“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三是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组织社区“两委”成员赴区检察院参观“廉洁警示教育展”,邀请区纪委同志上廉政党课,进一步增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四是注重班子战斗力提升。坚持做到“走出去,请进来”,组织班子成员赴竹镇镇金磁社区学习基层党建工作、赴程桥街道长青社区学习美丽乡村建设、请专家学者上乡村振兴课堂。通过学习调研,提出打造“党建同心圆”工作品牌的思路,班子整体战斗力得以提升。

二、主动对标找差,提升服务水平。按照街道党工委关于“对标找差、争先进位”“对标找差、争创品牌”“对标找差、争做贡献”要求,梳理社区基础现状,明确学习赶超目标,找准存在问题差距,制定《***社区2018年工作清单》、《***社区2018年党建活动计划》、《2018年度***社区党总支脱贫攻坚责任清单》,并实施挂图作战,狠抓推进落实。一是建设功能性阵地。实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提升工程,强化服务功能。开辟宣传阵地,建设东庄党建文化示范点及金海党建、廉政文化长廊、孙王葛法治文化广场、大褚道德文化广场,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二是开展形式多样教育活动。利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政治生日”等契机,组织“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志愿服务、清洁家园”、视察民生实事工程等主题活动,开展宣讲精神、党的基本历史、党风廉政建设、做新时代合格党员等专题党课,累计开展活动22场次,激发了党员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兴办民生实事工程。年度累计投资约630万元,新建休闲广场两个、铺设灰色化道路6.2公里、改造农桥1座、安装太阳能路灯192盏、护砌渠道1.6公里、改造泵站2座、清淤渠道2.5公里当家塘2座、新建污水处理1座、硬质垃圾场地151处、改造四格式化粪池110个;四是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积极争取江北新区“输血”支持,目前已落实帮扶资金110万元。强化自我“造血”功能,累计入股80万元用于街道标准化厂房建设,每年享受“保底租金+税收分成”收益;坚持与贫困户一道商量脱贫方案、制定“一户一策”,确保完成年初14户脱贫计划。

三、创新基层治理,维护和谐稳定。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回应群众关切问题,有效化解各类矛盾,不断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引领治理组织体制创新。针对社区工作范围广、内容多、要求高、力量少的实际,通过挖掘“新乡贤”资源,建立社区“同心议事园”,成立“新乡贤议事会”,全覆盖组建生产组村民理事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汇聚乡村振兴的合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二是构建治理网格化体系。按照自然片区划分治理网格,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党员积极农村矛盾处置。专职网格员每天动态排查,真正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矛盾在一线化解;三是深化“大走访”常态化制度。实施“一线工作法”,要求社区工作人员每月到组走访4次以上,记好“民情日记”,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全年累计化解各类矛盾32起。

乡街道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81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297位用户关注,41人点赞!

根据会议的安排,下面我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进行简要的情况介绍,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能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

一、对新农村建设的探索及实践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农业发展,提出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力争用10年时间把全市1043个行政村全部建成高水平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此基础上,我区积极探索振兴乡村之路,先后开展村企合作、产业导入、产业培育、名镇名村建设、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等工作。其中,省级新农村示范片依托完善的基础设施,生态宜居的村庄环境,产业兴旺的农村经济,治理有效的基层组织,共建共享的文明乡风,顺利通过广东省“两年基本实现目标”的绩效评估,获评“优秀”等级,“农村有产业、农民有就业、农村有环境、农村有服务、农村有治理” 的五有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二、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做法及成效

党的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针对农村产业“空心化”、村庄“空巢化”,工商资本进入农村不热、农民增收渠道不多等问题,我区首创市场化模式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产城村人”融合为发展导向,利用社会资本激活农村资源资产活力,实现农村发展“第二次飞跃”:

一是推动乡村振兴改革试点。党的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区委、区政府大力践行“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精神作风,通过第五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等重要会议,将乡村振兴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予以部署,制定并印发组织实施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学懂提神”、“弄通提能”“做实提效”工作方案,经过大量的摸底调查、研究,创新提出以市场化模式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法,并率先与碧桂园、华侨城达成合作共识,实施乡村振兴试点项目。

二是高标准全域谋划乡村振兴。在区委、区政府牵头下,各镇、街道迅速开展资源排查,掌握家底,并结合各行政村资源禀赋,制定《镇(街道)全域乡村振兴三年总体规划方案工作表》,明确了试点片区、产业定位、具体工作、发展规模,按照全区102个行政村统一按照市场化模式分三年(2018年30%、2019年40%、2020年30%的行政村覆盖比例)推进。根据中央、省、市精神,结合我区实际,高标准谋划制定《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

三是强化绩效考核压实责任。举全区之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制定《2018年惠阳区表格化捆绑式绩效考核方案》,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纳入到有关绩效考核工作,通过落实表格化捆绑式绩效考核作为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把产业振兴最终成果落到促进农民就业、增产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推动农村农民生活富裕。

四是打造试点推动全面开花。随着试点项目的推进,我区以市场化模式实施乡村振兴实现全面开花,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落实各类乡村项目共计77个,其中已开工建设30个,初步形成以田园综合体、文化旅游、商业商贸、电商物流、现代金融、城市更新等多种业态带动乡村振兴的发展格局。

三、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一)推进乡村振兴人员保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人是关键一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到中央下到基层都非常重视,但是还缺乏相应的组织保障。例如乡村振兴对于基层特别是村委书记、小组长来说,是个新鲜事物,缺乏相应的认识。但往往工作的开展,他们是主要推动者和实施者,如果意识不转变,那么乡村振兴落地就比较困难。因而在组织保障上不仅需要锻造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继续解放思想,勇于担当,真抓实干,还要选好配强基层组织带头人深入开展基层党建标准化建设,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强建优,充分发挥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并且发挥乡贤作用,鼓励乡贤带领乡亲共同致富创收。

(二)乡村振兴财政投入保障问题。推进乡村振兴,财政保障是重要因素。根据资源摸排,目前我区存在三种类型农村情况:第一类城镇化程度较高,以二三产为支撑的准城中村;第二类资源丰富,但发展滞后,需导入产业激发发展动能的村庄;第三类是资源匮乏、经济发展薄弱村,亟需政府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的村庄。我区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原则,将村庄捆绑导入产业形成规划编制规划发展。然而占大部分比例的第三类型的农村,虽然随着政府的逐年增加投入,农村面的村巷道、路灯、垃圾处理、学校等硬性条件逐渐完善,但是重大基础设施覆盖面、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设施条件等还相对滞后。乡村公共服务与城镇相比,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方面不均衡,农民群众的获得感有待提升。因此,需要建立乡村振兴财政投入机制进行精准施策,将乡村振兴建设资金列入每年财政预算,同时科学系统整合政府公共财政资金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

乡街道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71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255位用户关注,33人点赞!

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为促进万源市经济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根据《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通知》(川自然资函〔2021〕383号)等文件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助推乡村振兴为目标,以切实维护农民权益为重点,最大可能地拆除危旧房,提升群众居住质量,改善群众生活环境,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切实解决新农村聚集点和综合体建设的建设用地合法性问题,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增减挂钩项目,尽可能地拆除危旧房,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实现项目区用地更合理布局,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三、实施步骤及工作时间

(一)宣传动员阶段(2021年3月1日前)

召开全市31乡镇(街道办)党委书记及相关责任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增减挂钩动员大会,宣传实施挂钩项目助推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统一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干部的思想认识,全力调动,确保挂钩工作不缺位。(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古东关街道办事处、项目投资建设单位)

(二)调查摸底阶段(2021年3月31日前)

1. 拆旧区调查。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项目投资建设单位对辖区内可用于复垦的建设用地情况进行调查,重点对危旧房群众是否有实施挂钩项目的意愿进行调查。(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古东关街道办事处、项目投资建设单位)

2. 安置建新区调查。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项目投资建设单位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规划和村庄规划,落实好建新区选址和布局工作。选点布局应遵循坚决不占用基本农田、尽量不占用一般农田和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和生态文化保护的原则,同时做好安置建新区选址的地质灾害评估工作。(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古东关街道办事处、项目投资建设单位)

(三)项目实施方案制定阶段(2021年4月30日前)

项目投资建设单位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编制挂钩项目实施规划方案,召开听证会,征询项目区群众意见,按程序依法上报审批并进行公告。(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古东关街道办事处、项目投资建设单位)

(四)增减挂钩规划编制及入库阶段(2021年12月31日前)

项目投资建设单位编制31个乡镇增减挂钩项目规划,由市自然资源局审批后上报达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申请项目入库。(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项目投资建设单位)

(五)挂钩项目实施阶段(2021年4月15日—2024年4月30日)

1. 拆旧区证据锁定。项目投资建设单位对拆旧区房屋及可复垦的建筑拍照存档,拍照角度必须有固定物体作为参照,并由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拆旧区房屋及可复垦的建设用地真实性负责。(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古东关街道办事处、项目投资建设单位,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

2. 召开动员大会。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项目区拆旧房屋群众参加的动员大会,宣传挂钩项目政策、补偿标准,安置方式等。(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古东关街道办事处、项目投资建设单位,2021年4月15日前完成)

3. 拆旧房屋测量。项目投资建设单位对拆旧房屋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在项目区公示。(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古东关街道办事处、项目投资建设单位,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

4. 签订补偿安置协议。项目投资建设单位与拆旧房屋群众签订拆旧复垦及建新协议、自愿放弃旧宅基地和相关权益协议,确定安置点位置、规模、户数、名单、户型及最高限价。及时兑付拆迁补偿款,不得发生任何拖欠群众补偿款行为。拆旧补偿标准按照万府办发〔2017〕96号文件执行。(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古东关街道办事处、项目投资建设单位,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

5. 建新区安置房与拆旧拆迁补偿款的差额款项的收缴。拆旧农户上缴建新区安置房价格不得突破1000元/平方米(建筑面积)。(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古东关街道办事处、项目投资建设单位,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

6. 安置建新区基础设施和房屋建设。(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古东关街道办事处、项目投资建设单位,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

7. 拆旧房屋的拆除及复垦。组织拆旧房屋群众搬腾房屋,项目建设单位对房屋进行拆除,对宅基地进行复垦,严禁强制拆迁,确保项目区稳定。(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古东关街道办事处、项目投资建设单位,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

8. 安置房交付工作。(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古东关街道办事处、项目投资建设单位,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

9. 复垦土地发包、流转等工作。(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古东关街道办事处、项目投资建设单位,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

(六)检查验收和指标交易阶段(2022年1月1日—2025年12月31日)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工程验收,市人民政府组织初验,达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和省自然资源厅联合核查。(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古东关街道办事处、项目投资建设单位)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成立挂钩项目领导小组,乡(镇)长和街道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分管领导和所涉及的村支部书记、主任具体负责,主抓各区域内挂钩项目的实施工作。

(二)明确责任分工。挂钩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各有关乡镇、部门加强协作、密切配合,责任分工如下:

项目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管理工作技术指引 (2019试行版)〉的通知》(川自然资发〔2019〕70号)文件要求,负责做好宣传动员及潜力资源调查,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充分征求村(组)意见,确保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在本村实施挂钩项目,村民自愿签订“自愿放弃旧宅基地和相关权益协议(承诺)书”、拆迁安置补偿等相关文件,并积极支持和配合项目的实施;负责对项目乡镇拆旧区基本情况摸底调查的确认和公示;配合做好项目区的测量、勘界、权属调查,制定土地权属调查方案;负责项目集中安置区(聚集点)的宅基地分配、配合项目投资建设单位完成占地农户补助金发放等工作,做好施工协调工作;负责调查核实被拆迁对象房屋及附属物、户籍信息等情况,确保真实、准确,并配合项目投资建设单位核算、发放补助费用;负责做好新增耕地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及项目区农业产业布局规划;负责项目区农户搬迁、旧房拆除及新建住房安全、工程质量监管及项目集中安置区用地调整等工作;负责将已复垦地块纳入耕地保护系统并实行长效管护,确保复垦地块长期有效利用。

市自然资源局:负责组织和指导项目资料收集、立项和验收,指导项目乡镇和项目投资建设单位相关业务性工作;负责指导和审查集中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工作,办理建设规划手续;负责项目涉及林地的调整并出具相关报告;负责全市增减挂钩的统筹、协调工作;协助投资人联系与有接收指标意向的地方政府签订指标流转协议;负责项目补助补偿方案等相关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负责指导乡镇与被拆迁户签订相关协议工作;协助完成已流转指标的资金拨付工作。

市纪委监委:负责对项目实施过程的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工作纪律进行监督检查。

市财政局:负责项目指标流转收益的管理工作,整合相关项目资金。

市审计局:负责项目资金和竣工资料的审计工作。

市住建局:负责指导和审查集中安置建新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复垦地块质量的审查并出具相关认定意见。

市水务局:负责农田和安置建新区等相关水利设施的审查工作。

项目投资建设单位:负责项目的摸底调查、宣传和立项工作;负责项目的协议签订、拆除房屋和补偿安置工作;负责项目验收、指标交易工作;负责实施过程安全工作;负责投融资工作等。

(三)坚持依法和自愿原则。挂钩实施方案必须实行论证、听证,充分吸收当地拆旧区群众意见,依规依程序报批,切实维护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和群众合法权益。

(四)加强检查督办。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广泛发动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工程项目建设,乡镇、村、社三级干部群众要成为推进挂钩工作的主力军、先锋队。同时建立项目建设督办制度、情况报告制度,由各乡镇人民政府每月25日前向市自然资源局以书面形式报告项目实施情况,市自然资源局根据乡镇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和划拨工作经费。市委目督办、市政府督查室将对各乡镇开展挂钩项目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对工作不力、工作推诿的乡镇予以通报批评,并对主要责任人进行问责,对后期管护不力的乡镇,按照国家耕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乡镇主要责任人责任和承担一切因管护不力造成的经济损失。

五、资金保障

由市挂钩办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工作经费保底按实际验收面积2000/亩计算支付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具体工作经费标准为:完成立项规模80%以上,按验收面积以2000/亩标准计算;完成立项规模70%-80%的,按验收面积以1800元/亩标准计算;完成立项规模50%-70%的,按验收面积以1600元/亩标准计算;完成立项规模50%以下的,按验收面积以1500元/亩标准计算,并对乡镇(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工作经费以及奖励资金原则上用于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关工作,经本乡(镇)或街道办事处集体研究通过,也可用于乡村振兴工作。

乡街道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37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179位用户关注,48人点赞!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坚持全局谋划,统筹推进乡村振兴提升行动。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对乡村振兴工作高度重视,当好施工队长,亲自研究、部署、调度。3月份,县委结合县—街道—村三级“书记直通车”工作机制,把直通车开到农村一线、田间地头,研究部署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推动解决矛盾困难。结合县情实际,及时研究下发《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动乡村振兴和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若干措施》和《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的实施意见》,为推进今年乡村振兴工作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二)紧盯重点环节,持续推动乡村产业健康发展。坚持做好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两手抓”、“两不误”,强化农业农村一对一包帮服务。积极推进“****”田园综合体创建,着力克服矛盾问题,想方设法推动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创新产业发展,大力推进x屯“x”和x“开心农场”等休闲农业项目,其中“x”共享农场一期建设项目为村集体增收x余万元,x航天白茄、黄金白菜等特色产品及“古法酿造”、“一分田”、“农耕文化长廊”等特色项目,为市民提供了更为多元的都市休闲体验。以高科农业为主的多家农业园县,引进以色列节能灌溉和自动化控制、航天蔬菜种植、架式栽培等技术,引入智能农业机器人和无人植保设备,农业种植精准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强化人才支撑,不断优化乡村人才生态。落实乡村人才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对农村符合条件的创业人才给予x万元的贴息贷款。以返乡农民工、“两后生”、毕业学年返乡大学生为主体,实施乡村人才技能培训计划,重点开展农作物选种、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和农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截止目前已完成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x人。搭建乡村人才供需对接、服务平台,帮助农村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在x人才服务中心设立“人才集体户”,开通人才落户绿色通道,积极为来x就业创业人才落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四)持续改善环境,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健全督导、调度、通报工作机制,县级联合督导开展x次,第三方自查评估开展x次,每月x次在全县范围内对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通报排名,查出的x余条问题已全部整改,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扎实推进x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村建设收尾,狠抓质量管理,协调各方集中攻关,矛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x月底前将完成建设并达到验收条件。x月底已完成近x公里低压燃气管线铺设,全县平原地县基本实现清洁取暖全覆盖目标。

(五)弘扬文明新风,焕发乡村文明新风尚。发挥县委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团、学习强国平学xxx台的作用,深入农村基层开展理论宣讲。建好文化服务阵地,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建成和活动“两个全覆盖”。研究制定《2020年**县民政局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方案》,开展入户宣传或电话宣传,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推动移风易俗家喻户晓。

(六)坚持党建引领,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深化主题党日“1+n+x”模式,深入开展村党组织评星定级,让党员动起来、堡垒强起来。从严从实做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及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增强村党组织运转经费保障能力,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均提高到x万元,村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显著提升。持续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严格落实“五个一”整顿工作机制,从严督查指导,提升整顿质效。积极推动农村“三资”清理规范工作,截止x月中旬已清缴各类款项x万元,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存在问题

一是乡村产业发展仍有困难。产业优势不够突出,传统优势产业距做大做强还有差距,乡村旅游产业链还不够成熟。二是美丽乡村距离“美”起来还有差距。x县xx众多,暂住人口基数大,生活污水乱排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村民良好卫生习惯还有待提高。三是乡村治理体系还不够健全完善。少数农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优秀“头雁”数量依然较少。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搞好结合,统筹协调推进。抓住xx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注重政策争取、规划衔接,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科学谋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原则,充分发挥县委农委议事协调机构作用,用好乡村振兴五大专班运行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协调解决矛盾困难,确保五大振兴有序推进、齐头并进。

(二)突出重点,确保全面达标。一是要突出做好三产融合发展工作。落实好种粮各项保护政策,加强耕地农田保护,强化部门配合,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农地农用,扩大粮食生产规模。着力发展好规模型设施农业和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确保增加值有较大提高。积极推进“x***”田园综合体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统筹搞好园县布局谋划,力争高标准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二是突出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作。按照x项考核标准,加大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学习借鉴有效经验做法,抓好人居环境督导考核、自查评估工作,持续提升村庄公共环境质量和农民健康卫生意识。加快推动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和后续管护长效机制落地落实,年底前生活污水处理行政村占比达到100%,完成x个美丽乡村示范村达标建设任务,实现美丽乡村全覆盖。三是突出做好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着力深化集体产权改革成果,通过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各种渠道,为农民增收注入动力力。持续推进好农村“三资”规范清理工作,盘活集体资源,持续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实现年底全县全部农村集体收入突破x万元的目标。

乡街道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963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5分钟,共有237位用户关注,37人点赞!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四中全会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四个不摘”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精准施策、巩固提升基本方略,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短板和明显弱项,聚焦特殊困难群体,下足绣花功夫,抓细抓实“一户一策”,巩固脱贫成效。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提升农民群众内生动力,持续提高贫困人口脱贫质量,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相融合、相促进、共发展,确保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目标任务

2020年,通过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实现32户、6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已退出贫困对象稳定脱贫不返贫,边缘人口持续增收不致贫。

三、工作重点

(一)着力提高脱贫质量,防返贫。一是坚持“滴灌式”精准投入。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因户施策的刀刃上,优先解决贫困户稳定增收和“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有余力再适当解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问题。二是坚持“全覆盖”精准施策。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非贫边缘人口,按要求推进教育、医疗、住房、饮水、金融、就业、低保等扶贫保障性政策精准到户到人。既不拔高,也不降低,健全和完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保障性稳定脱贫措施,打好多部门合力扶贫的政策组合拳。统筹落实防贫保险措施,补齐因病因学因残因灾致贫返贫等短板,实施精准滴灌,重点围绕已脱贫人口后续产业培育壮大做好文章。三是坚持“一对一”精准帮扶。在保持帮扶队伍基本稳定的基础上优化帮扶格局,充实未脱贫户帮扶力量,确保每个未脱贫户有1名乡科级及以上领导干部包保。紧盯未脱贫人口主要致贫原因,兼顾其他影响因素,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对未脱贫对象全面落实“一户一策、一人一措”精准帮扶,切实提高脱贫质量,防止返贫。(责任部门:市扶贫办、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卫生健康局、市医疗保障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残联、市人社局按职责分工分别负责落实)

(二)着力提高群众收入,稳增效。一是稳固基层基础平台。处理好如期脱贫和长期逐步致富的关系,优先解决贫困落后村屯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培育、基层组织建设等难题。二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培育壮大产业园区,提高贫困户入社率,每个村至少有1个吸纳贫困户的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入社率力争达到100%。每个乡镇街至少培育3个规模化、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园区。三是创造发展就业空间。推动农村土地确权成果运用,在流转、入股、抵押等方面发挥作用,把剩余劳动力解放出来,外出务工或从事经营增加收入。(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市就业局、市农资总站、各乡镇街)

(三)着力激发内生动力,提效能。一是转移帮扶重点。完善产业扶贫奖补措施,鼓励和支持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脱贫。采取劳务补助、劳动增收奖励等方式,提倡多劳多得、多劳多奖。二是完善激励机制。尊重贫困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体地位,鼓励村“两委”向脱贫的建档立卡户发放《脱贫光荣证书》,明晰贫困群众脱贫状态,树立脱贫光荣的良好导向。减少简单发钱发物式帮扶,推广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方式,杜绝“保姆式”扶贫,杜绝政策“养懒汉”。三是形成规范体系。对参与黑恶活动、黄赌毒盗和非法宗教活动且经劝阻无效的贫困人口,可取消其获得帮扶和社会救助资格。关注边缘户、残疾户等非贫群体,通过设置公益岗位,建立爱心超市,设立村规民约,调动农民群众自主参与积极性,实现持续增收。(责任部门:各乡镇街村、驻村工作队)

四、主要措施

全面落实好“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逐村逐户逐人凿实精准扶贫措施,抓实产业扶贫、政策扶贫、基础建设扶贫、精神扶贫四个方面工作。

(一)产业扶贫主要抓好“五大工程”,确保扶贫项目覆盖到村。

一是光伏电站稳固工程。发挥现有45兆瓦光伏电站的覆盖作用,加强质量管控和运维管理,确保光伏扶贫电站长期稳定收益。(责任部门:市扶贫办)采取统筹协调,集中运作方式,引导各村采用农光、牧光互补方式,落实光伏板下种养殖项目,形成立体发展模式,增加收益。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全覆盖,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购买服务方式,设置公益岗位,实现按劳取酬;(责任部门:市扶贫办、各乡镇街)

二是产业园区振兴工程。首先,抓好“示范园区”建设。结合基础设建设,因地制宜,着力构建完善市、乡、村三级乡村振兴规划体系,精心打造一批产业发展示范园区,用乡村振兴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由包保乡镇街的市级领导牵头抓总,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每个乡镇街至少要保证抓好3个产业扶贫示范园区。要具有示范性、可塑性和长效性,发挥示范点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吸引和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参与发展。(责任主体:市级包保领导)其次,抓好“规模园区”培育。根据产业发展的不同区划特点,按照交通主干线、精品示范线的脉络,结合产业发展布局、招商引资目标和精准扶贫规划,据实研发和培育有规模、标准化的产业园区。重点向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农业新品种繁育、扶贫车间、电子商务等方向延伸。根据农业的实际,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扩大水稻、花生、杂粮杂豆、瓜菜、中草药等作物种植面积,提高农民收入。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特色种养业、林草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培育和推广有市场、有品牌、有效益的特色产业园区。对建设规范,扶贫带动能力较强的产业园区,按照国家、省市相关规定给予一定数额的扶贫资金绩效奖励。(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市扶贫办、各乡镇街)第三,抓好“四小项目”落实。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股份合作、订单帮扶、土地流转、生产托管等有效做法,加强与具有一定投资规模、管理水平和回收能力的种养殖企业合作,采取整村(屯)推进的方式,根据群众意愿,科学布局一批鸡鸭鹅猪羊等小养殖,中草药、食用菌、地瓜、马铃薯、龙葵果、百合、瓜菜等小种植,农家乐、电商等小买卖,服装、柳编、竹编、草编等小手工项目。建立“以奖代补、多劳多得”的脱贫正向奖励机制,对发展庭院种植、养殖、家庭旅馆、农家乐和手工艺等项目的贫困群众,可由村民代表大会研究讨论决定,落实补贴到户政策,确保每个村都有到户产业,每一户都有脱贫项目,都能稳定长效增收。(责任主体:乡镇街村、驻村工作队)

三是电商消费助力工程。首先,打通物流障碍。以现有的村级电商平台为引领,完善乡村物流配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形成可持续流通渠道。(责任部门:市商务局)其次,激活服务效能。加强电商人才培训,不断提高电商平台实际运用能力。扩大服务范围,在帮助农民进行网上代购、代销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代收、代缴、信息咨询等增值性电商服务业务,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全方位服务。(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商务局)第三,拓展消费扶贫。开足马力推进消费扶贫工作全面铺开,开展扶贫产品展销会、农副产品采购和消费扶贫大集等活动,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在大型超市设立扶贫专柜,推介扶贫产品,拓展销售渠道。(责任部门:市扶贫办、市商务局,各乡镇街)第四,开展“第一书记”代言活动。充分发挥“第一书记”代言农特产品的促进作用,加强品牌培育,打造村级电商品牌,促进农副产品网上销售。协调批发市场、电商企业、大型超市等市场主体与贫困村建立产销关系,参加农产品展销、推介和对接活动。(责任部门: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办、市商务局)

四是生态银行储备工程。首先,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生态扶贫有序落实,持续推进农户庭院果树种植和果树村、绿化村、方田林网、四好公路、万亩民兵林等植树造林活动,为持续增产增收储备资源。(责任部门:林业和草原局)其次,推进苗木种植项目落实,选择适宜种植地块,由林木种苗站负责种苗供应,林草局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并按市场价格回收成苗。(责任部门:市林业和草原局、市扶贫办)第三,加强林果种植项目管理,组织产业指导员和驻村工作队,对建档立卡户庭院内种植果树项目,采取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分别管护的“四统一分”模式,整村推进,提高附加值。(责任部门:市林业和草原局、市扶贫办)第四,推进生态文旅项目落地,实施村部周边村屯绿化、经济林、防沙治沙生态建设等项目,发展林下养殖产业。创建农家乐、乡村旅馆、采摘园等,大力推广乡村生态旅游建设项目。(责任部门:林业和草原局、文化和旅游局)

五是就业创业增收工程。组织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展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将贫困群众培育成为有本领、懂技术、肯实干的劳动者。推动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服务,打造劳务品牌。持续推进就业扶贫车间与产能企业无缝对接,吸纳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针对疫情防控务工受限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形成长期和临时性公益岗位结合设置的助力脱贫方式,吸纳贫困劳动力参与乡村保洁、治安协管、道路维护、邻里看护等力所能及的劳务工作,增加贫困劳动力收入。加强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培养,增强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带动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创业。(责任部门:人社局、就业局)

(二)政策扶贫主要抓好“六项工作”,确保扶贫政策落实到户到人。

一是教育扶贫。全面落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健全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确保实现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不失学辍学。改善贫困村小学基本办学条件,积极推进薄弱学校取暖改造。保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待遇,落实生活补助政策。严格执行“雨露计划”补助政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习就读的学生由市教育局负责统计监管,域外就读的学生由扶贫办、人社局及乡镇街负责监管,做到应补尽补。按照国扶办信息比对表示情况确定补助对象,补助资金按学期直接补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到卡,建立补助发放台账,建全备案审查制度。(责任部门:教育局、人社局、扶贫办、各乡镇街)

二是健康扶贫。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一体”机制,加强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保障乡村配齐合格医生。进一步健全大病兜底综合保障机制,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开展慢性病、常见病健康宣教工作,培养贫困群众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贫困群众防病意识,降低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开展和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切实实现签约到人、服务到位。全面落实农村贫困人口县域内定点医院住院治疗“先诊疗、后付费”制度,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健康管理平台,确保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责任部门:市卫生健康局、市医疗保障局)

三是残疾人扶贫。强化技能培训扶贫。与职业培训学校联合举办残疾人手工编织培训班,让残疾人学得一技之长。安排残疾人服务员公益岗位、残疾人专职委员就业岗位,每个乡镇(街)配备一名残疾人服务员,每个行政村配备一名残疾人专职委员。为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为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优先发放康复器材。(责任部门:市残联)

四是金融扶贫。首先,构建县、乡、村便捷的农村金融综合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物权融资、小额信贷、金融咨询等综合性金融服务,确保村级农村金融服务站建设产生惠民实效。(责任部门:市金融办、市人民银行)。其次,拓展建档立卡贫困户小额贷款业务,使更多符合贷款条件、有贷款意愿的贫困人口受益。推进小额贷款贴息工作有效落实,确保贫困户在金融支持的红利中获得更大收益。(责任部门:市扶贫办、市财政局、农村信用社)。

五是保险扶贫。全面落实好防贫保险和扶贫项目产业保险,确保贫困对象生产生活有保障,有效降低扶贫项目风险。首先,制定和完善产业项目风险防范处置措施,深入落实《省扶贫产业保险实施办法(暂行)》,确保“6+n+1”模式落地生根。(责任部门:市农资总站)其次,针对因病、因学、因灾致贫的贫困户,在确保国家、省、市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到位的同时,开展防贫保险业务。按照“未贫先设防,骤贫即处置”的原则,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化经办、基金式管理、申请式救助、阳光化操作、事前框定人数、总额投保,政保联审,约定盈亏、年度核算”的模式,设立防贫保障基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脱贫户和边缘户购买社会保障保险,防止因病、因学、因灾造成的致贫返贫。(责任部门:市扶贫办)

六是保障兜底。把落实“一户一策、一人一措”精准脱贫计划作为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的关键举措,坚持扶上马送一程,帮助贫困群众真脱贫、脱真贫、不返贫,直至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进一步细化教育、医疗、住房、饮水、生态、金融、就业、低保兜底等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确保符合条件的都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管理,不差一户,不漏一人。(责任单位:民政局)落实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持续实现符合条件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做好地方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工作。设立并实施60周岁以上老年贫困人口补贴。(责任单位:人社局、社保局)

(三)基础建设扶贫主要抓好三项工作,全面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多渠道、多维度规划乡村布局,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个层级入手,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为准绳,科学规划,深入研究,确保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重叠,不浪费,不虚浮。并产生促进乡村发展、农民群众稳定增收的实效。(责任部门:市发改局、市农业农村局)

二是产业基础设施提升。对全市228万亩耕地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布置水井、电力、道路、林网、沟渠等农业增产增效基础设施项目。强化“四好农村路”建设,解决断头路等短板。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升荷载能力,补齐贫困地区电网基础设施短板。强力推进水旱田上电、节水改造、井井通、小型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灌溉水源、灌排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协调配套。推进中低产田改造、标准化农田改造以及其他农业生产设施建设与国家、省、市各项惠农政策有效衔接,提升产业长效发展的后续空间。(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局、市扶贫办、农电公司)

三是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打破村级建制,按照区划建设安全饮用水源站,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任务。做好设施管护、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等日常监管工作,提高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逐步落实水费收缴机制,促进社会节约用水。(责任部门:市水利局)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建立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收集处理体系。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持续开展“美丽庭院、干净人家”“文明村屯、干净人家”等创建活动。推进卫生厕所改造,强化生活污水治理,加强通村组道路建设,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有效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监管,严格实行“以房查人、以人查房、动态调整”制度,开展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再排查,对鉴定为c级、d级的,全部进行维修加固或拆除重建、异地安置,确保所有贫困户不住危房,所有贫困户危房得到改造。(责任部门:市住建局)

(四)精神扶贫主要抓好“六个引领”,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一是思想引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办“大讲堂”。每半个月开展一次集中宣讲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开办“大讲堂”,每月开展一次集中宣讲活动,主讲精准扶贫政策、重要讲话、种养殖技术等。通过电视台、报刊、互联网、科普画廊等媒体宣传,全方面、立体宣传扶贫工作,营造强大的舆论氛围。制作各类扶贫宣传图册,发放扶贫政策口袋书、宣传单、精准扶贫政策挂历、漫画书,让扶贫政策家喻户晓。(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乡镇街、驻村工作队)

二是典型引领。召开勤劳示范户表彰大会,表彰自主脱贫户、勤劳致富典型和创业增收大户,并由其带动发展,宣讲创业致富经验。开展共建美丽乡村、好人、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系列典型评选表彰活动,着力提升群众文明素质。(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

三是文化引领。建立乡土人才库,重点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开展宣传讲解政策、推广增收技术、培育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等。加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培养,提升创业项目带贫减贫效果。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明确到户帮扶责任人承担产业发展指导职责,帮助贫困户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责任部门: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扶贫办)开展农民广场舞培训、农民趣味运动会、百姓大舞台等系列活动,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组织实施推动移风易俗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弘扬时代新风和高价彩礼治理、薄养厚葬整治等活动,自觉抵制盲目攀比、铺张浪费,切实减少贫困群众搭情送礼支出、婚丧嫁娶支出、高价彩礼等非正常支出。(责任部门:市文广旅局、市文联)

五是志愿引领。动员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参与脱贫攻坚,推进“互联网+”社会扶贫。建立扶贫志愿服务人员库,鼓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组建服务团队,动员组织各类志愿服务团队、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等参与扶贫活动。推进“民企帮扶脱贫攻坚光彩行动”,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扩大企业参与和受助群众两个覆盖面。加强军地脱贫攻坚工作协调,广泛开展扶贫济困和多种形式的结对助学活动,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助推脱贫攻坚。进一步明晰社会慈善捐赠规程,捐赠款项须通过市慈善总会专用账户,按照慈善捐赠的相关程序进行。开展“衣衣有爱”、“金秋助学”等志愿服务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全力提振贫困群众感恩奋进、自力更生的强大力量。(责任部门:市民政局、慈善总会、文明办、工信局、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

五是爱心引领。首先,在中小学建立“爱心超市”,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通过爱心捐助引导青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责任部门:市教育局)其次,充分整合社会帮扶资源,多渠道、多举措筹集爱心救助款物,利用村集体闲置房屋,建立“爱心超市”。“爱心超市”物资主要由帮扶单位、爱心人士和企业捐赠,也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购买补充,或可联合民政局、慈善总会、镇政府等各相关因地制宜开展经常性的募集活动,保证“爱心超市”的货源和种类尽可能充足齐全。服务范围是全体村民,重点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保障兜底户、残疾人、在校特困生和因突发事件造成生活困难的村民。采取爱心积分卡管理的方式,根据村民实际表现,对照爱心积分标准给予奖励并发放积分劵,村民持“爱心超市积分卡”中的积分,在爱心超市兑换相应的积分捐赠物品。(责任部门:各乡镇街)

六是法规引领。制定规范性、可行性的乡(村)规民约,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遵守约定,提升素质。同时,开展法律监管,对懒贫、赖贫户及不赡养老人、不遵守社会公德、不执行村规民约,推卸尊老扶幼责任的农户,采取法律监管方式,督促其限期改正。屡教不改的,采取强制措施,废除各类保障性措施,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把扶贫领域诚信纳入国家信用监管体系,将不履行赡养义务、虚报冒领扶贫资金、严重违反公序良俗等行为人列入失信人员名单。(责任部门:市法院、市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各乡镇街)

四、保障机制

切实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围绕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合力开展抓党建、促脱贫、促振兴工作。各乡镇街是脱贫攻坚的责任主体,乡镇街党政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通过强化组织领导,逐级落实责任,建立工作机制,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

(一)强化党建引领。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作为主攻方向,推进贫困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切实提升贫困村党组织的组织力。首先,加强对村干部带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第一书记与村党组织书记之间要相互带动,相互促进,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由第一书记负责,通过引导和带动,教会村干部抓党建、抓脱贫、抓乡村振兴的方式方法,为每个村储备1-2名后备干部。其次,加强驻村干部监管。有针对性地开展大规模轮训工作,村党组织书记每年至少参加1次县级以上集中培训。派强用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严格管理考核,树立鲜明导向,对优秀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宣传表彰、提拔使用,对不胜任的及时“召回”调整。第三,加强与群众的联系。持续推进三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活动和“党心连民心,干群一家亲”主题实践活动。坚持工作重心下移,促使广大干部多下村、常入户,对自己所包保的户做到认得门、熟悉人、攀上亲,全面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加深与群众的感情。

(二)强化顶层设计。首先,解决专职扶贫人员配备问题。结合机构改革,确保每个乡镇街都设立扶贫办,有专职的扶贫办主任(由乡镇街党政副职以上领导干部担任),配备3至5名具体工作人员;每个村都有扶贫专干(工资报酬从村转移支付经费支出),有带富能力强的村级领导班子。其次,解决资金使用监管问题。科学整合涉农资金,严格扶贫资金管理,所有扶贫项目都由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集体表决通过。严把项目审核、资金使用和后期监管三道关,采取扶贫项目、资金逐级报审程序。坚持资金项目管理招标投标、公示公告、项目验收等制度。落实县级包保领导牵头抓总、市扶贫资金使用监管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巡查、乡镇街统筹管理的“三级监管制度”,将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人,明确职责范围和问责机制,保证项目的实效性和持久性。第三,解决扶贫项目管理问题。明晰扶贫项目申报监管程序,采取村申请,乡镇街初审汇总申报,扶贫办实地核查,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集体决议的方式。扶贫项目由全市统一招标,资金由扶贫资金监管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跟踪审计。具体工作中采取乡镇街党政一把手挂牌监督管理制度,实行责任倒查机制,确保扶贫项目落实到村,平稳运行,产生实效。第四,解决扶贫收益分配问题。要确保扶贫项目收益公开、公正、公平分发到贫困户,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办理扶贫项目收益储蓄卡,所有扶贫项目收益必须通过“打卡”的方式发放到户到人。严格按照《市扶贫项目收益管理办法》要求,落实村级公益岗位,引导和带动贫困群众参与到村屯环境整治、绿化美化、护林护草、邻里互助等力所能及的岗位中来。由各乡镇街村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按照贫困程度,分类分发。具体分红额度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方式确定,并报请乡镇街政府核准,报市扶贫办备案。

(三)强化包保帮扶。首先,提升市领导包保实效。健全脱贫攻坚工作机制,贫困县党委和政府每月至少专题研究一次脱贫攻坚工作。贫困县党政正职每个月至少要有5个工作日用于扶贫。市级领导对所包保的乡镇街村脱贫攻坚工作负有组织领导责任,对所落实的扶贫项目负有监督监管责任,对省、市、县、乡四级驻村工作队负统筹协调责任,对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工作负指导责任,随时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巡察。(责任单位:市委办、市政府办、各乡镇街)其次,提升驻村工作质量。继续实行副市级领导包乡镇街、部门包村的工作机制,定岗定责、到户到人,确保包保全覆盖、无死角,脱贫不脱钩。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有省及市派驻的村,只选派驻村工作联络员,负责与省市驻村工作队协调沟通。每月包村部门主要领导要到村召开座谈会,落实具体帮扶措施,开展经常性的抓党建促脱贫、促乡村振兴工作;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要传递政策信息,教会村“两委”人员按规程落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培养和建设一支“不走的工作队”。(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办、各乡镇街)第三,提升本土人才素质。针对村级组织、驻村干部和贫困群众三类人群,分别落实“火车头”计划、“指导员”计划、“火种库”计划。加大对村组干部的培养培训力度,建立“乡土人才库”,提升村组干部的管理水平和带动致富能力。全市206个村每村都有一个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每名村组干部至少有一个带动致富项目,都产生带动农民群众发展致富的效能。(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办、各乡镇街)第四,建立长期稳固的帮扶工作体系。实行驻村帮扶动态管理,始终保持扶贫一线队伍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做到人员、责任、措施、效果四个到位,及时总结、广泛宣传帮扶带动先进典型,发挥好典型的示范带动效应,增强群众致富信心。指导各村做到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门路、人人都有致富技能。(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扶贫办、各帮扶单位、各乡镇街)

乡街道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36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1分钟,共有186位用户关注,46人点赞!

市委、市政府: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同时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的完成之年。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和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建设主题,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严格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根据《**市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办法》规定,现将2020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确保乡村振兴工作往严里抓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把学习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制定工作方案,区、镇、村层层开展专题培训。二是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推进机制。调整充实区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纳入各级各部门的重要考核指标,建立定期调度、分析研判工作机制。三是强化牵头抓总,系统集成推进。召开全区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会议,印发《***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2019年、2020年区委1号文件,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等文件,突出重点、聚焦难点、区域联动、系统推进。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做到规划先行。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方案》,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编制《**区村布局规划》,编制*个村的村域现状分析及规划指引,*个村的村规划,确保村规划应编尽编。编制《**片区综合提升规划设计方案》,确保**城乡融合发展有序推进。五是注重项目策划,补齐短板弱项。编制《**区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策划》,策划重点项目**个,总投资**亿元。梳理完善**区乡村振兴项目库,总计**个项目,总投资**亿元。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短板弱项,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滚动投资计划(2020-2022),连续两年累计整合涉农资金和交通、水利等资金**亿元,统筹用于农村公路、入户便道、农村厕所改造、生活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等**个项目,实现项目化、清单化打表推进。

二、强化措施,确保目标任务往实处落

(一)聚焦产业振兴,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一是严格落实农业保供措施。全面落实“菜篮子”区县长负责制,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基本稳定;与忠县签订《生猪生产发展合作协议》,建立跨区县共建生猪生产基地和资源互助长效合作机制,开展生猪及其产品点对点调运,稳定我区生猪生产市场供应,提升我区猪肉保供能力。二是夯实农业农村基础设施。2018年以来,累计提档升级农村公路约**里,改造通村通组路**公里,建成环金鳌山片区彩色健身步道**公里、南北登山步道**公里,规划建设健身(登山)步道5条11公里。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000亩。三是发展壮大现代特色高效农业。编制《农业农村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修订完善品牌农业奖补政策,全面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成功打造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4家、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6家;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争取到市级智慧农业项目1个,争取到疫情期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销补助3.95万元,**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奖补50万元。四是做精做强乡村旅游业。与***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结合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推进“**”等乡村旅游项目,共建乡村旅游观光带。实施**片区景观打造,建设登山步道、观光果园、七彩梯田等项目。按照“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标准,整合资金**万元,因地制宜打造**个小微生特宜居示范点建设。五是组建专班强化招商。组建**城乡融合发展工作专班,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和督查督办制度,形成“周调度、月通报、季小结、年总结”工作机制,全年共接待来访企业24家(次)、拜访企业数量21家(次)。2020年签署涉及乡村振兴招商引资项目9个,共计金额28.8亿元。六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总抓手,强化农业农村改革系统集成,拓展“三变”改革覆盖范围,先后在**等4个村开展试点。全区32个行政村开展产权制度改革,全部完成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基本完成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个农民专业合作市级示范社全部监测合格,完成6个区级示范家庭农场的认定和入库。七是加大乡村振兴金融支持。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纳入金融企业服务发展评价内容。截至11月末,辖区银行业涉农贷款余额约60亿元,同比增长22%。疫情期间引导辖区银行落实定向授信贷款政策,通过专用再贷款支持涉农和小微企业新增贷款,为184户涉农及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约1.6亿元。

(二)促进人才振兴,增强内生发展能力。一是摸清人才底数。建立乡村人才台账,实行实时动态管理。截至目前,我区乡村人才共4大类481人,其中技能人才13人、乡村产业人才37人、乡村文化旅游人才4人、乡村公共服务人才427人。二是搭建就业平台。在区人力资源市场和镇(街)设立农民工就业创业服务窗口,提供就业指导、政策咨询等“一条龙”服务。将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累计创建市级充分就业村5个、全国就业扶贫基地1个、市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1个、新建农村社会工作室3个,完成农村社工项目3个。三是聚力人才培养。推进全区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将教师支教薄弱学校作为职称评审的必要条件。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开展各类农业技术、业务技能培训活动。四是强化人才激励。加大返乡下乡创业支持力度,2020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0万元,三年累计为20名返乡农民工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95万元。协调辖区金融企业加强乡村区域业务,引导辖区融资性担保机构对返乡创业人才置业兴业给予融资支持。积极落实对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上级政府派驻乡镇机构工作人员的乡镇补贴及对乡镇机关事业单位的高校毕业生、试用人员的工资高定政策。

(三)推动文化振兴,铸就乡村文明之魂。一是崇德向善风气更加浓厚。评选表彰孝善先进典型110余个;持续开展“乡贤善治”主题实践活动,各村共评选出新乡贤33名。打造**“五品家园”社区示范点。开展“理论直通车”“榜样面对面”宣讲活动3000余场。“理论直通车”被市委宣传部评为全市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开展梦想课堂699堂,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117场。组建**大普法宣讲团20余支,集中开展“千万市民学法律”活动304场,全区建有2块法治宣传专栏的村(社区)达到80%以上。二是文化遗产保护取得实效。完成全区乡村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开展“非遗三进”宣传展示活动6场次,三年累计建成乡情陈列馆5个。三是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完成8个镇街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6个村(社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动态全覆盖,**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获“第八届全国服务在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建成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9个。四是村民文明素养切实提升。70%以上的行政村村规民约体现移风易俗“十抵制十提倡”要求,区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超过50%。开展文明礼仪、健康卫生等文明实践活动800余场次。成功创建全国文民村3个、市级文明村2个,开展“文明看我家”“家风润万家”等活动170余场次,成立“红白理事会”“治保会”等100余个。推荐高雪获评**市十大“乡村阅读榜样”。五是特色文化活动越加繁荣。成功举办2018—2020年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庆祝活动、农耕文化体验等活动。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系列宣讲活动7场次,送演出、图书、培训、讲座、展览等流动文化服务200余场。成功打造“一村一品”文化活动品牌5个。

(四)突出生态振兴,推动宜居村庄建设提质增效。一是大力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新建成农村公厕2座,三年累计建成农村公厕5座;2020年实施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户,累计实施无害化卫生厕所**户,**个村完成整村推进。完成**户卫生厕所提档升级改造。二是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持续巩固**个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组建139人农村保洁员队伍。新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2个,三年累计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个,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行政村有效治理比例达到100%;设置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206个。三是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编制《**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1—2025)》,完成黑臭水体排查,建成并投入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座。四是全力提升村容村貌。建立明察暗访、定期督导、定期通报工作机制,共印发**期通报;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实地暗访;强化问题整改落实,举一反三,查漏补缺。2020年,成功创建宜居村庄**个,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安排专项资金**元用于处置农村大件垃圾;建成入户便道**公里;回收废旧农膜**吨。三年累计建成入户便道约**公里;回收废旧农膜约**吨;以“五沿”为重点,完成农村危旧房集中迁建**户,自主改造**户,累计整治提升旧房**户;安装路灯**盏;完成村庄场所绿化**亩;设置村规民约立牌**个。五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落实镇政府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建立林长巡查和网格护林员制度。完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个。争取中央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万元,2020年完成矿山修复任务9公顷,累计完成12.38公顷。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完成营造林任务8000亩,其中森林抚育6000亩、经济林改造2000亩。全面完成长江流域渔船退捕工作。六是持续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印发**区农业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0%以上,化肥利用率达40%。严查露天焚烧秸秆,推广秸秆腐熟还田改土。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达**%以上。

(五)强化组织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一是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全面过硬。制定镇、村党建工作基本标准55条和示范创建条件39条。动态推进“规范村”“示范村”和“规范镇”“示范镇”晋位升级。二是强化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2020年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个,三年累计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个。三是推进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出台《**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区委组织部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和《**区村(社区)干部及人选区级联审机制》,坚持凡进必审,实行动态筛查。组织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代表赴**开展乡村振兴培训**次。紧盯“蝇贪”等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开展惠农项目资金、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专项整治。四是落实农村党员发展三年规划。全区**个村累计发展农村党员**名,确保每村每3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五是加大对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争取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配套资金150万元,推动**镇**村集体经济发展。全区有经营收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个,享受中央财政扶持村(共2个)中有集体经营收入的村占比达到100%。六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成功创建**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认真总结、着力推广**乡村治理积分制试点经验。支持村、社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会和红白理事会,创办以普法为主题的微信公众号和“**普法微博等多种宣传平台。推广老马工作法,探索创新全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建立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三级工作体系。成立“**区人民调解中心驻法院调解室”。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实施“雪亮工程”,提升平安乡村建设智能化、网格化水平,镇街以上综治中心全部实现与同级公安机关视频监控系统联通;创建平安村13个,占全区村总比40.63%。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乡街道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24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132位用户关注,56人点赞!

一、大格局、大手笔。一是顶层(上级)真正重视,投入真金白银。如杭州余杭区制定的《余杭区美丽乡村提升1510示范创建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就明确创建资金补助“一核”:(径山镇)区财政总补助3亿元“五线”:涉及的塘栖镇、良渚街道、瓶窑镇、中泰街道、鸬鸟镇,区财政每个镇街各补助1亿元“十点”:对按期完成建设任务,经区级评估达到创建标准的示范村,区财政按核定工程投资额的70%予以奖励,每村最高奖励资金不超过2000万元,项目建设所需其他资金由属地镇街承担。其中,对黄湖镇、百丈镇、瓶窑镇苕溪以西以北区域和运河街道、仁和街道的示范村创建资金由区财政全额承担,每村最高奖励资金上限3000万元。二是大手笔打造规划设计。如安吉县率先提出了全域景区化的美丽乡村建设新理念,即依托独特的山水自然资源和人文禀赋,以景区的理念规划整个安吉,以景点的要求建设每个镇村。形成了“县城―中心镇―特色镇―中心村―特色村”的空间结构体系。而且一张蓝图走到底,从各村实际出发,从小处着手,具有可操作性。循序渐进,利用几年时间进行建设。(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正确的政绩观,不贪工躁进。

二、抓党建、好班子。坚持以基层党建促美丽乡村建设,以乡村治理促平安社区建设。一是要有个好班长。如临安区湍口镇迎丰村村主任王丰华21本“村长笔记”记着村民260个心愿 他用生命践行承诺,朴素地记录了王丰华的学习之路、治村之道,从提升百姓素质的烟蒂换盐,到发扬国学经典教育、传承家风家训,入细入微。二是党员带头、全民参与。强化政治引领,切实把广大党员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了基层党建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引领和核心作用,以自治为要,突出发挥村规民约的自治作用,把重大决策、规划蓝图交给群众民主决策,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组织保障。

三、活机制、善经营。如安吉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坚持生态同步战略,率先提出生态产业化工作思路,借助创新驱动,用理性的乡村经营模式,唤醒了城市人“向往乡村”的感性消费观。一方面,该县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原则,积极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业;另一方面,根据“宜游则游”的原则,精心设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积极营造色彩农业景观带,通过农村节庆和品牌营销相结合,推动农家乐、季节性度假养老产业快速发展,增强农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临安区深入推进“新土改”。深化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农村改革,通过确权、赋权、活权、保权,将农村死产变为活权、活权变活钱,切实助推农民增收、改变生产生活。在农村产权全面确权的基础上,通过推动金融下乡、发展普惠金融等途径,为农民致富、农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贷保障和高水平的金融服务。坚持发展“乡村人文美”的战略,内促外延,以文化践行美丽,通过不断挖掘与传承,一方面培育村民对于本村文化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以文化吸引外来的消费,有力推进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

安吉县余村办事形成了民主恳谈、村“两委”商议、党员审议、村民代表决议和乡贤评议的议事决策传统,探索出一套“自主提事、按需议事、约请参事、民主评事、跟踪监事”的议事机制(民情回应书)。牢固树立建设和经营并重的理念,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抓住了产业发展的“牛鼻子”,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不仅自己有实力建设美丽家园,而且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余村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农家乐,选择了走美丽经济的转型之路。村民以山林资源入股,村里流转了6000余亩山林,发展林下经济,成立了农家乐服务中心,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

第二部分:反思不足

一、思想创新不够。因循守旧,不愿创新。小富即安,小绩即满,维持现状,不愿去了解分析新的事物。在面对和处理复杂问题和局面时,习惯于在"是"与"非"、"行"与"否"之间进行简单的抉择,思维不开拓,视野不开阔,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规划意识淡薄。对规划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把规划看成是经济建设的“龙头”,在注重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却不考虑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忽视环境保护设施的同步建设,造成各种污染物排放量也急剧增加,急功近利的侵占绿地,见缝插屋,规划不当,或不按规划实施,绿地的环境效能低下,使环境状况日益恶化。

三、敬业精神不强。纵观我们在干事创业中的情况,乡村干部的敬业精神不强,害怕困难,有绕着走的意识,与浙江相比,差距很大。

第三部分:心得体会

一、科学规划走前头。要在全局性上做到全域规划理念,突出差异性,因地制宜,彰显地域特色和个性之美,避免千村一面。规划者要深入调研,避免走过场,撑场面的形式主义,努力把握好各类规划的定位和深度;美丽乡村建设的阶段性成果的维护,必须被视作与开发同样重要的地位。要对全乡进行深入调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明确文化村、特色村,坚持保护、治理和建设“三位一体”,对村庄规划布局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完善总体和专项规划,实行分类指导,体现农村特色。建议把规划作好后,一边建设,一边出去招商。坚持3——5年可或可见成效。

二、村民共建做示范。把乡村振兴建设的主动权交到农民手中,确保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并投工投劳、出资出智共建美好家园。要制订乡村振兴长期规划,每年选定1——2个条件较好的村,开展规划建设与管理的试验示范,注重从细节入手,因村制宜,突出特色,追求个性,彰显魅力。乡人大将发挥自身作用、走访选民群众,征集选民群众对乡村振兴工作建议意见。

三、生态治理是重点。要把农村垃圾、污水、绿化、裸房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环节抓实抓好。

乡街道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69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121位用户关注,27人点赞!

按照区委组织部、街道党工委工作布置,社区两委成员团结一心、对标找差、踏实实干,扎实开展了xxx社区软弱后进党组织整顿提升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问题

1、两委班子成员人数配备不足,整体战斗力不足。一是两委班子人员配备不足;二是社区现有人员老化,缺乏活力;三是工作人员学历水平、业务能力低,不能做到有效服务群众。

2、制度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一是民主议事、财经制度执行不严,未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规定和《农村财务管理规定》;二是党员干部教育管理薄弱,组织生活不健全,支部大会不规范、不严肃,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管理缺乏力度;三是监督不力。党务、政务、村务公开不及时、不全面,从而导致接受各类监督不到位。

3、党组织服务意识差、服务能力较弱、群众意见大。一是创新意识不够,工作中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工作热情下降,安于现状,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三是工作浮于上面,不能做到经常性走村入户,缺少与群众沟通,不能将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到基层

二、具体措施及成效

1、完善班子配备,激发班子活力。按照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着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一是选优配强两委班子。积极配合街道党工委选优配强“两委”班子成员,新配备副书记1人、会计1人、街管2人,招聘网格员1人;二是加强社区干部管理。2019年年底清退6名60周岁以上人员;三是注重班子战斗力提升。坚持做到“走出去,请进来”,组织班子成员赴xx镇xx社区学习基层党建工作、赴xx街道xx社区学习美丽乡村建设、请专家学者上乡村振兴课堂。同时,科学做好班子成员合理分工,确保“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2、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制度建设。坚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形成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的长效机制,从体制、机制上堵杜绝不正之风,以制度固化作风建设成果。一是落实管党责任。明确第一书记抓党建责任引领,社区党总支书记的第一责任,党总支副书记及下属党支部书记的具体责任,做到统一思想、压力传导、形成合力;二是建立工作机制。结合社区和农村工作实际,研究制定《xxx社区作风效能建设规定》:1.建立社区每月1号“党建例会”机制;2.健全服务群众“两项制度”;3.落实内部管理“三项规定”4.严守作风建设“四条禁令”;三是严格制度管理。进一步落实“三重一大”议事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等,提升社区两委班子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的水平,推进集体决策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有效防范集体决策的风险,促进廉政建设。

3、主动对标找差,提升服务水平。按照区委和街道党工委关于“对标找差、争先进位”“对标找差、争创品牌”“对标找差、争做贡献”要求,梳理社区基础现状,明确学习赶超目标,找准存在问题差距,制定《xxx社区2019年工作清单》、《xxx社区2019年党建活动计划》、《2019年度xxx社区党总支脱贫攻坚责任清单》并实施挂图作战,狠抓推进落实,全面提振精气神,全力打好翻身仗。一是提升党建阵地建设。改造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活动中心,规范制度上墙。开辟宣传阵地,建设xx党建文化示范点及xx党建、廉政文化长廊、xxx法治文化广场、xx道德文化广场,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二是开展形式多样教育活动。利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政治生日”等契机,重点抓好党的精神、全国以及省市区“两会”精神、乡村振兴战略的学习传达,已开展活动23场次,增强教育引导生动性、实效性;三是兴办民生实事工程。全年累计投入资金600多万元,新建xxx、xx休闲广场,改造村庄道路6.2公里、xx农桥1座,安装xx路、xx、xx组太阳能路灯192盏,实施东干渠xx支渠、xx渠、xx渠及xx溢洪闸护砌,改造xx、xxx泵站2座,清淤xx、xx等渠道2.5公里,完成xxx组污水处理改造、新建垃圾场地151处、四格式化粪池110个、购置垃圾桶320个。

4、坚持民主议事,主动接受监督。坚持公正、公开的民主原则,大力加强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一是在社区街管干部推荐、后备干部培养、选聘农村保洁员、保安等人选以及各类工程招标实施等方面,严格按照“三重一大”议事规则,重大事情大家议,杜绝“一言堂”现象;二是社区吸纳12名热心支持社区工作、群众基础良好、有代表性、有威望的人员组成“同心议事园”并成立“新乡贤议事会”。在社区重大事项决策、重大工程实施中倾听他们意见,接受他们监督,从而汇聚乡村振兴的合力,提升社会基层治理水平;三是严格执行“三务”公开,认真解答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项目规划设计过程中,社区通过召开座谈会、上门入户等形式反复多次听取群众意见,并及时采纳其中的合理化建议;在重点工程建设期间,坚持畅通渠道,让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全过程接受群众监督,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5、发展集体经济,筑牢振兴之基。坚持把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作为增强社区党组织服务能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逐步建立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机制。一是发展租赁经济。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拍租资产2处,集体经济增收2.8万元;二是盘活土地资源。公开拍租闲置土地512亩,获取租金7.7万元;三是强化“造血”功能。社区利用争取到的帮扶资金,累计入股街道标准厂房建设260万元,获取保底租金15.6万元。

6、创新基层治理,维护和谐稳定。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回应群众关切问题,有效化解各类矛盾,不断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引领治理组织体制创新。针对社区工作范围广、内容多、要求高、力量少的实际,通过挖掘“新乡贤”资源,成立“新乡贤议事会”,全覆盖组建生产组村民理事会,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汇聚乡村振兴的合力,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二是构建治理网格化体系。按照自然片区划分治理网格,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党员积极农村矛盾处置。专职网格员每天动态排查,真正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矛盾在一线化解;三是深化“大走访”常态化制度。实施“一线工作法”,要求社区工作人员每月到组走访4次以上,记好“民情日记”,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理,全年累计化解各类矛盾32起。

7、夯实廉政基础,筑牢防腐底线。为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意识,切实提高廉洁自律意识。一是落实“一岗双责”。年初与社区班子成员共同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落实“一岗双责”;二是制定工作计划。研究制定2019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并制成板块在大厅公示,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支部和党建工作的重点来抓;三是开展警示教育。组织社区“两委”成员赴区检察院参观“廉洁警示教育展”,邀请区纪委同志上廉政党课,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四是开展廉洁谈话。与班子每个成员围绕加强学习,提升党性修养;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对“四风”;尽职履责,按规矩办事等方面进行谈心谈话。

乡街道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08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6分钟,共有195位用户关注,60人点赞!

(xxx)

引言:党的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同步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乡村振兴,文化为魂,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目标”的实现提供着文化支撑。

根据县委党校布置的任务,为推进我县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2019年科级领导干部轮训班第三调研组于11月21日至25日,对全县乡村文化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到县相关文化部门和6个乡镇,走访座谈各地干部群众和文化专兼职人员,实地查看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以及参考借鉴多地的相关文献资料,对全县加强农村文化工作、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进行了调查和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农村文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发展农村文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村文化整体呈现出昂扬发展之势。我县农村文化发展当前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广场舞为引领的群众文化活动自发兴起

这几年,广场舞以其简便易学、门槛低易组织、娱乐性和健身性兼而有之等特点,为广大妇女所接受,迅速从城市传向农村,成为我县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一个最大亮点。目前,全县253个行政村村村都有跳广场舞的。广场舞的兴起让农村干部群众看到了农村文化活动的魅力,也激发了农村群众进一步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迎龙灯、舞狮子、迎抬阁、迎罗汉等不少传统节目也在群众的期盼中走上了舞台,按照省定标准,每个乡镇组建了“三团三社”即乡村合唱团、乡村民乐团、乡村艺术团、书画社、摄影社、文学社,群众文化生活不断兴起,地方顺势而为,形成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局面。

(二)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建设不断跟进

除xxx外,其余17个乡镇(街道)建有综合文化站,站内设有图书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厅。所有乡镇(街道)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53个行政村也村村建有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及158个村利用原有的宗祠、电影院、大会堂、居家养老中心等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建成了农村文化礼堂,礼堂内都设有图书阅览室,春泥计划活动室、文化娱乐室、广播室等。健身器材等文体设施、儿童娱乐设施开始遍布农村大小广场、公园,健身游步道也正逐渐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推出,大大丰富和方便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成为自觉

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快速融入城市文明的今天,留住乡愁、留下记忆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保护农耕文化、保护农村传统文化的自觉在全县不断增强。比如:xx乡的xx两地民俗文化风情节、xx乡的xx庙庙会、xx乡的油茶文化节、xx乡的xx村“二月二”庙会、xx乡的杏花节、xx乡的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活动年年开展。还有xx乡斥资千万在xx村打造历史文化古村落保护工程,以及村民自筹资金建设的xx文化博物馆,还有xx打造的具有当地特色的爽面博物馆等等。其他的,有的自发对传统村落、古居及其他文化古迹进行清理和保护;有的主动对本地传统文化剧目进行发掘和继承;有的积极对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申报和传承;更有不少地方始终在思考,如何把村名文化、村里历史人物、村里历史事件等等这些特有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当今农村社会生活中,去展示、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去涵养、教化人们。

(四)农村文化产业逐步发展

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一般需要与其他产业进行嫁接,以带来更多的经济价值。比如现代农业与传统农耕文化相结合,产生的xx水果采摘园、xx蓝莓采摘园、xx提子采摘园等等。后来,又有文化产业发展到现在,更多的则是与旅游休闲相结合。在这方面,我县最为典型、最有成效的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xx花海、xx美丽乡村、xx花海、xx飞行、xxx恐龙博物馆等。其他,如xx度假村、xx少数民族特色村等等,都还在规划和建设中。而更多的乡镇(街道)也都在积极的对当地资源进行挖掘,期待成为开发的对象,助力乡村振兴。

二、全县农村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尽管全县农村文化建设现在处在一个向上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实际上问题更多、困难更大、矛盾更突出,更需要解决问题,更需要正确引导。

(一)群众文化活动单一,参与群体单一

当前,农村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众文化活动就是广场舞。这个活动从自发兴起到一枝独秀,既有其自身优势,也反映出农村留守妇女的需求,更说明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缺乏。妇女的广场舞能够兴起因为开展起来很容易,而开展其他活动往往会因活动场地、活动器材以及安全、环境等方面因素而受到制约。现在看,农村大多数人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其主要娱乐方式仍是搓麻将打扑克;年轻人农闲时主要靠看电视、上网打发时间,有的追剧,有的上网玩游戏,有的手机玩微信、玩抖音;一些留守孩子更是沉溺手机,既耽误学习又伤害身体。所以,总体上,全县农村群众文化活动还是非常缺乏、非常单一的,迫切需要基层有组织、有目的地来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二)文化产品流于形式,文化服务需改进

文化部门送电影、送戏下乡活动开展较为正常,但多由于影片质量不高、群众需求不大、受众多为老年人等,观看人员始终十分稀少;农家书屋由于图书不多、更新不及时、群众读书需求少、位置不便利、管理不到位等原因,绝大多数农家书屋基本处于闲置状态;文化礼堂开门开放未能保证按时开放,经常是“铁将军”把门,村民们还是习惯在村中广场上进行跳舞和聊天。这些问题说明上级文化部门对群众真正的文化需求了解不够,提供的服务与日益兴起的广场舞等活动对接不够,没有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到回应群众需求上,用到改进服务方式上。在广场建设上,有的部门对广场位置、广场面积、建设标准提出的要求不切实际,不利于把广场建到人群相对集中的地方,不利于广场小型化,不利于建设多个小广场。还有的部门认为体育器材、文体设施应配给学校,对村级文体设施配套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导致一些村至今还没有可供群众娱乐的文体设施。

(三)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不够,文化人才稀缺

由于经费缺乏、平时少有人重视,全县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不平衡,有的乡镇、村严重滞后,根本没有自己的宣传队伍。待到全县有大的宣传任务和比赛活动时,大多乡镇(街道)只得利用群众自发创办的广场舞队临时培训后拉出来上场。同时,农村文化人才也十分短缺,特别是一些专业人才急需发掘和培养。调研了解到,近几年,县里是按照规定,对乡镇、村进行多次多类别培训,然而各乡镇(街道)派去培训的人员基本上是同一人,回来后根本不能很好的组织指导其他人学习。在一些农村传统文化剧目、非遗活动的传承上,急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但实际愿学的人非常少;有些村会的人都六七十岁了,再没人学可能就要失传。

(四)农村传统文化传承难,留住难

在农村文化工作被边缘化的今天,尤其是惯有的文化意识的缺乏和工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非常难。一是一些地方传统文化剧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因耗费精力大、起不到养家糊口作用等而少有人学。如,溶江乡大黄村的“叠罗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xxx杂剧(传统剧目)等至今没找到合适接班人选。二是群众接受到的传统民风民俗教育少、了解不多,农村多年活动开展少,经济不活跃,外出打工多,对传统文化的宣讲更是缺乏,农村有什么风俗、有什么习惯,不少年轻人完全不清楚。三是传统村落保存少,原有建筑格局被打破,古建筑保留少,器物发现少,原汁原味的农耕文化得不到有效保护。四是因文物保护意识淡漠,保护措施不力,致使一些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遗迹遭到破坏。如田洋村岩坑自然村有一古迹叫大阊门,经村民介绍是胡则(胡公大帝)的父亲居住的地方,然而后来由于没有人保护,房屋倒塌,阊门破损严重。此类现象还多有存在。

(五)农村文化产业打造难,扶持难

xxx县不少地方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主要还是盯着文化旅游产业。但发展到现在,除了xx区、xx花海、xx丽乡村、xx花海、xx行、xxx恐龙博物馆等等外,还有些旅游休闲价值和经济效益,给群众带来了些好处。其他的一些文旅景点质量和档次并不高,农耕文化元素东拼西凑的很多,景区规模小、占地面积小,投入却要很大。可见,要发展这样的文化旅游产业,资金压力会很大,规划能力、设计水平、建设档次还不一定跟得上来。这也是诸多乡镇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源却一时难以发展起来的原因。但还是感到,这些产业始终没有迈开步子或者没有起步,既有其自身的原因,也与我县产业发展方向、旅游产业谋划布局、领导战略决策力和政策扶持力度等等有着较大的关系。

(六)农村文化产业思路不开阔,创新意识不强

说到农村文化产业,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农村文化旅游产业,多数还是离不开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而实际上许多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的农家餐饮、农家庭院、农家房屋、农家器物、农耕用具、农村种养殖、农村典型人物、农村生活环境、农村传统编制、农村特色产品制造等等,其实都是农村文化的一部分,都可以贴上文化标签,都可以打造成农村文化产业。但是这些年来,除了双溪口乡在打造博士文化中,在农产品米仁的包装袋上印制“来自博士村、杏花村亲切的问候”字样外,其他的乡镇都没有这方面的创举。这说明在大家思想当中还没有这方面的概念,还没有认真思考过,也没有行动过。可见,大家发展文化产业的眼界还不宽,思路还是狭隘的。

三、对我县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建议

(一)立足文化振兴,不断创新乡村文化软硬件建设思路

1.完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设备,创新运管制度。对现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使用效益进行科学评估,进而整合乃至增添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抓好文化站、农村文化礼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文化阵地建设与优化。建立图书室互通、电子资源共享的县、镇、村三级文化服务资源共享机制。建议开展“你选书,我买单”活动,征求乡村群众的阅读需求,助推“全民阅读”。

2.实现“送文化”和“种文化”有机结合,丰富乡村文化活动内容。持续并扎实开展用“菜单式”的文化服务模式实现让农民“自主点菜”,以增强“送文化”下乡的精准度。诸如县人社局等的职业技能培训也应送到村一级,助力新型农民的培养。同时,加大在乡村“种文化”的力度,组建农民文化社团,开展城乡文化社团的结对帮扶,扶持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积极挖掘和保护具有xxx特色的民间艺术,弘扬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时节开展农民运动会、广场舞比赛、乡村旅游节、插秧比赛、山歌比赛等活动,真正让农村群众“唱主角”。

(二)着眼生态振兴,外涨生态环境颜值,内升乡风文明气质

1.改善乡村生态人居环境,要兼顾“乡土”与“乡愁”。按照调研组的理解:强调的“望得见的山、看得见的水”属于乡村文化外在的“形”,应包含于“乡土”概念之中;而“记得住的乡愁”则属于乡村文化内在的“韵”,集中表现为农耕文明、非物质遗产、民风民俗。为此,我们既要保护好青山绿水、传统村落、文物古迹等有形的“乡土”风貌,防止“千村一面”。同时,也要支持民间艺术、民风民俗等文化资源的传承发展,以保留“乡愁”味道。最终的成果,则是让农民更加看重“乡土美”而留在农村,让市民主要因为“乡愁美”而纷至沓来。

2.以进一步打造xxx新乡贤文化,推进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我县应大力打造xxx“新乡贤”的名片。下一步,建议相关部门帮助新乡贤提升能力素质,搭建更多平台,可在近两年举办的“世界xxx人大会”基础上建设“xxx新乡贤文化中心”。以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村民委员会民主决策作用、乡贤带动引领作用的三结合,实现法治、德治、自治在乡村的和谐统一。同时,村支两委、村民、乡贤三方围绕家风家训建设、村规民约修订、红白事操办标准制定、“三乱”(乱扔、乱倒、乱吐)陋习根治、文明细胞(文明村镇、文明院落、文明家庭)创建等热点领域创新工作举措,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摒弃封建糟粕,培育健康、清新、向上的新习俗。

(三)关注组织振兴,构建统一领导、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

1.高度重视乡村文化振兴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建议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乡村文化振兴领导小组,各相关部门及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每个乡镇(街道)配备2~3名文化专干,每个村确定至少1名文化管理员(或文化志愿者),专职负责文化工作。完善目标考核机制,把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县文旅局要加强对乡镇(街道)、村公共文化机构的指导、督促、考核,防止设施空置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场所的内容建设,明确量化指标,确保全省“五个百分百”和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达标。

2.强化财政保障,拓宽经费来源,加强经费管理。一是建议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的运维经费、活动经费、工作经费一并纳入各级财政经常性预算,并预算新购置文体设备的专项经费。建议县财政每年为农村地区的非遗项目认定保护、乡土特色文化挖掘和文化品牌打造预算一笔基金。二是通过乡村自筹、单位帮扶、社会募捐等方式吸纳民间资金参与。三是整合资源,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可以整合乡镇(街道)的文化、卫生、教育、农业、党建、综治、体育等方面的宣传文化经费,形成统一的宣传文化经费管理和使用机制,并做到文化资金专户、专账、专人管理,从经费上保障农村文化阵地强起来、特色亮起来、人气旺起来。

(四)立足人才振兴,夯实专兼结合的乡村文化人才队伍

1.建设一支稳定的基层文化服务中心专干队伍。对有编无人的文化站,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充实文化站专技力量。对“被混岗”的文化专干,乡镇(街道)应及时调整其工作,尽量做到专职,确保其将主要精力用在抓文化工作上。对文化工作任务重、文化站人员紧缺的,可采取向社会购买服务方式,临聘民间文艺人才。同时,应充分发挥xxx职教学生众多的独特优势,采取“县聘镇用”“镇聘村用”的方式从中选聘专(兼)职文化志愿者,作为文化专干“影响“村里的得力助手。

2.打造本村本乡的农民文化团体。通过开展活动、举行比赛,发现农民群众中的文化骨干、民间艺人、乡土艺术家,充分发挥乡村小、幼师生在文化活动中的特殊作用,确保每个村有1名志愿者、1个文化中心户、1支民间文艺团队。在此基础上,每个乡镇(街道)应培育1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业余文体团队,拥有1个具备一定知名度的乡村文化品牌。

3.不断提高专兼职乡村文化人才的业务水平。县级层面应建立乡村文化人才资源数据库,针对各自特点开展不同的培训。对于文化专干,应逐步提高该群体的专业人才比例,优化人员结构,并将文化专干培训纳入县委党校、行政学院培训规划,切实提高其综合能力和服务意识。对于农村文体团队、文化骨干,除由文化专干下村进行指导和排练外,还可以邀请在县城的学校师生下村蹲点辅导,促使其多出文艺精品。

(五)着眼产业振兴,以乡村文化为产业振兴提供持久动能

1.促成乡村文化与特色农产品、传统手工艺品的“联姻”。比如,可以深挖某些乡镇(街道)和农村的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为“地理标志产品”赋予深厚文化内涵,让产自该地的农产品、工艺品变得“背后有故事”。在产品设计、制作或包装过程中植入乡村文化元素,进行品牌营销创新,形成较高商业附加值的区域特色文化品牌则指日可待。此外,也可以通过举办工业设计大赛等形式来提高我县农产品、手工艺品的文化性与档次感。

乡街道乡村振兴工作计划

抓点串线促面倾力打造大湾区生态康养体验景观示范带 海城镇 今年来,海丰县海城镇深入践行两山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工作部署,按照八大美丽目标要求,倾力打造大湾区生态康养体验景观示范带,抓点串线、由线促面,推动乡村振兴。 一、抓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街道信息

  • 街道打扫工作计划
  • 街道打扫工作计划97人关注

    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进行大排查、大整治的 实 施 方 案 根据全国、省、运城市和河津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会议精神,按照运城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明确全市公安机 ...[更多]

  • 街道物业管理工作计划
  • 街道物业管理工作计划94人关注

    要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着实搞好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而乡镇机构改革又是最关键的一步。20xx年底**市完成了乡镇街道机构 ...[更多]

  • 街道政法工作计划
  • 街道政法工作计划92人关注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精神,全面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加快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把计划生育工作全方位纳入 ...[更多]

  • 街道爱卫创卫工作计划
  • 街道爱卫创卫工作计划92人关注

    一、指导思想 2012年,全市爱国卫生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省爱国卫生促进条例》和全国、全省爱国卫生工作会议精 ...[更多]

  • 街道依法行政工作计划
  • 街道依法行政工作计划91人关注

    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强化机关和全系统干部廉洁从政、勤政为民意识,建立健全廉洁高效、勤政务实的计划生育工作运行机制,现就 ...[更多]

  • 街道卫计工作计划
  • 街道卫计工作计划90人关注

    1.街道计生办八次组织农村计生专干、流管员参加各类知识讲座、交流会等。 2.严格依法行政,完成奖励扶助审批工作,落实再生育夫妇生育全过程管理,建立街道每二月跟踪 ...[更多]

  • 乡镇街道工作计划
  • 乡镇街道工作计划90人关注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成年流动人口,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情形的十八周岁以上的育龄人员: (一)具有本省户籍但离开户籍所在地的乡(镇)或者市区的;不具有本省户籍但进入本省行政区 ...[更多]

  • 街道无毒害创建工作计划
  • 街道无毒害创建工作计划87人关注

    ,我区的爱国卫生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爱卫会的关心、指导下,在区爱卫会各成员部门通力协作和支持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 ...[更多]

  • 街道办工作计划
  • 街道办工作计划86人关注

    一、任务指标 (一)在本街道办范围内农村犬只免疫率达到95%以上,社区犬只免疫率达到98%以上,限养区犬只免疫率达到100%,犬只免疫登记率达到100%。 (二)村委会犬只登 ...[更多]

  • 街道经发科工作计划
  • 街道经发科工作计划86人关注

    一、财政体制调整的基本目的 适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深化财税改革,建立属地化税收征管体系。进一步理顺区与街道办事处的财政分配关系,充分调动街道办事处发 ...[更多]

工作计划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