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体局人才工作计划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3460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9分钟,共有141位用户关注,21人点赞!
近年来,合作市深入贯彻落精准扶贫工作,紧盯“全市2015年实现基本脱贫,2016年实现整体脱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步走”战略目标,举全市之力,集各方智慧,坚决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切实做到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真扶贫、扶真贫,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在教育精准扶贫方面,合作市教育局根据《合作市“1+17+1”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和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和要求,精心安排,狠抓落实,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改善办学条件 推进均衡发展
“以前学校很简陋,小平房,土操场,下雨天泥泞不堪,经过这几年改薄项目建设,我们的校园真的变成了花园,环境优美,教室宽敞明亮,各种辅助设施齐全。”合作市佐盖多玛乡中心小学校长华尔贡说出了全市乡村学校广大师生的心声。
近年来,根据《合作市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安排,市教育局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科学布局,争取项目,把工作重点放在建好、办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2016年,全市精准扶贫义务教育阶段建设项目为17个,总投资1.1706亿元,其中包含校舍新建、校舍续建、操场、围墙等项目;同时,为14所中小学和教学点购置了学生床、课桌凳、食堂设备、安保设备及音体美教学器材和图书;全市农牧村学生宿舍全部实现锅炉、电暖供暖。
2016年,全市投入1762万元新建4所双语幼儿园,通过全省招教等项目招录幼儿教师15名,转岗16名,举办新幼儿教师岗前培训8期236人次,缓解了农牧村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短缺问题。据了解,2013以来,该市累计投入6147万元建成“双语”幼儿园18所,在建幼儿园7所,全市乡镇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
同时,合作以实施“全面改薄”项目为契机,加快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2016年,投资590万元为全市14所乡村学校和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教育信息采集共享室14间和“班班通”资源共享平台;投资302万元为中小学配备“班班通”设备54套,计算机200台,实现了农村中小学“班班通”和计算机教室全覆盖。
完善资助工作 帮助学子圆梦
“我家的经济条件差,以前父母为交不起学费发愁,现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学校管吃管住,我们可以无忧无虑地上学了”。合作市第四小学学生卓玛草说。2016年新学期开学前,合作市开展了“金秋助学”活动,为考上大学的梁宁、包士维、当子吉等30名特困家庭学生每人发放助学金2000元,为拉毛才让等10名学生每人发放700元路费补助。而这已是合作市完善学生资助工作的常态。
据了解,从2013年开始,合作市在全市开展农牧村贫困家庭学生建档立卡工作,市教育局督促、指导各乡(街道)完成了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教育扶贫信息的采集和系统录入工作,建立了贫困学生的电子信息档案,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资助体系,进一步明确了资助项目及标准,确保所有贫困家庭子女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同时,将全市农牧村幼儿园营养餐经费纳入市级财政保障范围,足额落实;提高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补助标准,并持续发放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继续实行12年全免费教育,将高中免费教育经费列入年初财政预算,按照生均1000元/年标准落实公用经费96万元,同时对合作户籍家庭困难的高中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减轻了广大农牧民群众送子女入学的负担。
在充分落实现行资助政策的基础上,该市持续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积极倡导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设立特困学生救助基金,采取优惠政策叠加的方式加大对特困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贫困家庭孩子的正常学习。以此,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等对待,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等政策,对城市低保家庭学生享受免学杂费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
做好招生工作 落实优惠政策
在实施贫困地区高校招生专项计划方面,合作市不断完善“制度公开、群众监督”招生工作机制,高考前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站、致家长的公开信、招生咨询电话等渠道积极宣传各项招生政策,特别是国家和省上出台的贫困专项计划、精准扶贫专项计划、藏区专项计划等政策。
市招生办严把考生资格审查关,全方位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指导服务,为农牧民子女上大学创造了更多机会。2014年以来,全市通过贫困地区专项计划、精准扶贫专项计划、藏区专项计划共录取贫困家庭学生205名,计划推免和单招录取534人。
2015年以来,合作市积极推行甘肃省内藏区“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政策,让未被普通高中录取的初中毕业生继续接受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绝不让一个贫困生掉队。目前,全市有152名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136名学生在外地企业就业。
壮大师资队伍 关爱乡村教师
随着教育惠民政策的逐步落实,合作市农牧民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校学生人数持续增加,各学校学科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为应对新情况,合作市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借助全省招教、事业单位招考、特岗计划等项目,通过“培、招、转、聘”等方式,进行了“分层、分岗、分类”培训和招聘,壮大了师资队伍,提升了师资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随着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新上岗教师人数不断增加,各中小学、幼儿园,尤其是乡村学校教师住宿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新来的教师多半未婚,远离父母,要让他们安心教书,必须提供基本的吃住条件。
2014年以来,合作市将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纳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积极协调,争取项目,做好教师生活保障工作。目前,佐盖多玛乡中心小学等乡村学校的教师周转房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确保了这些教师住有所居,安心从教;2008年以来,合作市将包括乡村教师在内的全体教师纳入全市干部职工每年一次的免费体检之列,市教育局组织全市各学校教师按时参加体检,体检结束后为受检教师建立健康档案,医生当面讲解体检结果,提出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改善建议,帮助他们提高身体素质,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近几年,市政府对教育上的投资力度很大,办了许多民生实事,免费体检就是一件很好的事。以前,老师们患了病之后才去医院,现在免费体检让我们能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增强了基层老师的自我保健意识,有了一个好身体,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合作市勒秀乡中心小学教师道吉才让感慨地说。
另外,合作市在教师晋升职务(职称)和评优选先时,也向农牧村学校、薄弱学校、一线教师、长期扎根基层的教师倾斜。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纳入高级教师职称评聘范围,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想方设法筹措资金,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和班主任岗位补助等。
落实“三区”计划 强化引领作用
根据教育部等五部委印发的《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实施方案》,2013年开始,省教育厅已连续三年为合作市选派“三区”支教教师65人,教师参与到各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中。
支教期间,他们用丰富的知识、先进的理念为受援学校传送经验,让更多的老师观摩了支教老师的示范课,开阔了视野,更新了教育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支教活动起到了真正示范引领作用。
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西北师范大学、河西学院、陇东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等高校先后选派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80人到合作市乡村幼儿园开展精准扶贫帮扶支教(顶岗实习)工作。
“在支教老师们的帮助下,学校创办了各种社团组织,体育课、舞蹈课、音乐课都也开设起来了。支教老师还利用课余时间辅导留守儿童学习,给这些孩子们带来了精神关爱,促进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支教老师们都年轻,学生们不仅喜欢听他们的课,平时也喜欢和他们一起玩。他们开展的各类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给学校工作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也促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走向正规化迈进。”合作市加茂贡中心小学校长丹真贡保介绍道。
深入开展“双联” 帮助农民致富
合作市佐盖曼玛乡地瑞村是合作市教育局的联系点,自2012年“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市教育局成立了“双联”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合作市教育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局机关全体干部与该村36户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
根据“实施方案”及“干部个人帮扶计划”,市教育局充分发挥教育行业优势,紧密结合地瑞行政村的重点工作,通过政策宣传、科技培训、文化引领、智力扶贫等方式,全面实施帮扶计划。局领导带头进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及时了解掌握帮扶村的动态信息和村民的个人信息,共同制定了扶贫工作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力求做到精准定位扶贫,不脱贫不脱钩。
同时,市教育局选派专门人员驻村,配合乡村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大数据采集等各项工作,为联系村扶贫工作精准聚焦,为真扶贫、扶真贫奠定了基础。2015年底,市教育局帮扶的36户贫困户中已有25户实现了脱贫,其余11户有望2016年底脱贫。
教体局人才工作计划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53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234位用户关注,56人点赞!
全市工商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关于“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战略部署,始终坚持“四个统一”紧紧围绕“四个转变”务实推进“四化建设”创新拓展“1356工作思路,奋力实现“四高目标”进一步创新教育培训理念,优化培训内容,规范培训管理,整合培训资源,积极创造学习培训条件,努力实现基层干部在工作观念、重心、方式、作风、能力上“五个转型”扎扎实实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加快工商“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目标任务的实现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总体目标
全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按照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当前全市工商系统正处于职能转型的关键时期。围绕工商行政管理由“传统管理型”向“监管执法服务型”转变,全面开展有广泛性、针对性、实战性、操作性的交流培训,加快建设高素质的工商干部队伍,以干部队伍素质提高推动职能转型,按照“敬业奉献、追求卓越”要求,继续实施领导人才、基层执法人才、高层次执法人才三大培训工程,努力打造一支政治、业务、作风“三过硬”队伍,为提高全系统监管执法服务水平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任务要求
按照局长讲话中对教育培训工作的要求,认真落实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统筹安排,认真组织,全面完成全系统年度培训任务。根据实际拟定全系统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其中包括市局主办的培训项目、上级调训项目及境外培训任务(具体培训项目计划见附件)实现全年培训干部900人次以上,其中基层工商所干部不少于500人次的干部教育培训年度目标任务。
三、措施方法
一)部署区县局年度干部教育培训计划。
认真总结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经验,各区县局要紧密联系本单位实际。加强剖析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准确把握各级干部的培训需求。此基础上,科学制定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有培训学习内容,综合培训和业务培训计划要具体明确培训目的培训时间、培训人员、培训师资和培训内容。明确年区县工商局干部教育培训的目标任务、重点内容。
二)加大系统内干部互派交流锻炼力度。
市局每批选派1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区县局挂职半年,进一步加大市局机关和区县局干部的交流挂职力度。全年开展两批共20人,同时对应区县局选派优秀的科所长到市局处室挂职。主城区局和边远区县局结对,每批次安排23名科所长或后备干部交流挂职任科所长,全年共安排三批200人左右。安排各区县局后备干部40人次左右分赴福建等沿海省市工商系统进行挂职锻炼。加强区县局干部内部交流轮岗,各局每年内部轮岗交流人数不低于干部总数的20%。
三)全面完成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建设。
逐步建立健全市局、区县局、工商所三级联网的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建立覆盖全系统、全业务的远程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积极开展远程教育;积极探索干部岗位技能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远程教育软件开发,更好地解决工学矛盾,不断提高教育培训质量;探索实施对干部学习培训进行学分制管理,设立干部教育培训奖学金,对学分完成质量较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教育经费支持,系统上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深化与高校联合开展教育培训。
继续开发国内外新的高校教育培训资源,认真做好与著名高校合作培训的同时。着力培养领导干部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能力、统筹能力、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健全干部培训的能力评定机制,将干部完成培训课程后所获能力作为安排工作岗位、交流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五)丰富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
建立完善典型案例数据库,探索建立“红盾精英人才培训基地”市局机关新办公大楼建立一个工商业务模拟操作实验室。采用以案说法、体验式教学、操作式教学等培训方式,开展10人左右的小班制教学,培养具有较强具体业务操作能力的巡查监管、执法办案领军人才。
教体局人才工作计划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84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71位用户关注,29人点赞!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教兴业战略,认真贯彻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和市交通运输局有关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交通工作目标,加强交通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为交通建设服务开展交通职教工作,以不时提高交通职工队伍素质为目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科技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积极推进在职教育、继续教育和学习型单位建设,不时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交通事业发展和深化学习型单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证。
二、教育目标及任务
(一)全面完成省厅局调训、培训工作
1.完成省厅(局)组织的科局级领导干部调训8人;
2.完成西部教育培训2人;
3.完成省厅(局)组织的其他培训、调训任务。
(二)积极组织路政、运政、海事、公路管理等方面人员。全面完成市局下达的目标任务。
(三)积极组织系统职工参与本区组织的各类培训工作
1.完成区人事部门组织的公务员年度培训任务(依照区人事局公务员培训计划落实)
2.组织系统职工参与本区党政工团组织的相关人员参与的各类适应性培训。
(四)认真组织搞好系统内部的适应性培训工作
搞好系统职工的理论学习、法制学习和新知识新业务培训工作。1.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单位建设。
2.组织好系统收费人员的适应性培训工作。
切实组织好道路运输行业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3.依照市运管处的布置。
做好普通话推广工作。4.积极组织45岁以下职工参与普通话水平等级达标测试工作。
鼓励在职职工参与不脱产的文化进修。年内通过自考(函授)完成中专、大专及以上学历教育各1人。五)继续抓好交通系统在岗工作人员的学历教育。
按《省交通系统专门人才继续教育实施方法》要求,六)加强继续教育工作。认真做好专门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
三、认真落实“十二五”交通教育规划
(一)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二)确定人才培养和人才贮藏工作。
四、认真做好其他基础性工作
完成教育工作安排和教育目标任务分类计划,6月1日前。并及时上报市交通局。
7月1日前报送教育经费计划。
7月20日前报送目标任务半年完成情况自查表。
12月30日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自查演讲。
教体局人才工作计划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89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97位用户关注,55人点赞!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和市交通运输局有关工
作会议精神,坚持科教兴业战略,紧紧围绕交通工作目标,加强交通人才队伍建设,围绕为交通建设服务开展交通职教工作,以不断提高交通职工队伍素质为目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现科技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积极推进在职教育、继续教育和学习型单位建设,不断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xx交通事业发展和深化学习型单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
二、教育目标及任务
(一)全面完成省厅局调训、培训工作
1.完成省厅(局)组织的科局级领导干部调训8人;
2.完成西部教育培训2人;
3.完成省厅(局)组织的其他培训、调训任务。
(二)积极组织路政、运政、海事、公路管理等方面人员,认真参加市交通局及其相关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全面完成市局下达的目标任务。
(三)积极组织系统职工参加本区组织的各类培训工作
1.完成区人事部门组织的公务员年度培训任务(按照区人事局公务员培训计划落实)。
2.组织系统职工参加本区党政工团组织的相关人员参加的各类适应性培训。
(四)认真组织搞好系统内部的适应性培训工作
1.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单位建设,搞好系统职工的理论学习、法制学习和新知识新业务培训工作。
2.组织好系统收费人员的适应性培训工作。
3.按照市运管处的安排,切实组织好道路运输行业相关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4.积极组织45岁以下职工参加普通话水平等级达标测试工作,做好普通话推广工作。
(五)继续抓好交通系统在岗工作人员的学历教育,鼓励在职职工参与不脱产的文化进修。年内通过自考(函授)完成中专、大专及以上学历教育各1人。
(六)加强继续教育工作,按《四川省交通系统专门人才继续教育实施办法》的要求,认真做好专门人才的继续教育工作。
三、认真落实“十二五”交通教育规划
(一)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做好人才需求预测。
(二)确定人才培养和人才储备工作,为本区交通建设可持续发展服务。
四、认真做好其他基础性工作
6月1日前,完成教育工作安排和教育目标任务分类计划,并及时上报市交通局。
7月1日前报送教育经费计划。
7月20日前报送目标任务半年完成情况自查表。
12月30日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自查报告。
教体局人才工作计划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70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285位用户关注,54人点赞!
1 河南省民办本会计学本科教育的定位
根据国家及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为满足“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对于科技人才的需求,发挥民办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贯彻《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财会[2010]19号)文件精神,河南省民办高等教育应探索定位于面向河南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会计学本科人才培养。着力培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会计、管理、经济、金融、法律等方面知识以及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具有良好的会计诚信与敬业精神,具备会计学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会计核算、财务成本管理、审计与会计电算化操作等相关技能,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和沟通技巧,熟悉国内外通用会计准则及国际惯例,并能主动适应社会对财会职业学习与创新要求的面向河南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复合型会计专门人才。
2 发展河南省民办会计学本科教育的必要性
2.1 是落实《河南省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重要举措
据《2010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河南省2010年全年生产总值(gdp)为22 942.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2%,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1.9个百分点。截至2010年底,河南省有67万名持证会计人员,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 500人;注册会计师行业1.2万名从业人员中,有4 200名执业注册会计师。会计队伍的全面发展为经济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形势的发展对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当前河南省会计人才发展的总体水平同国内较为先进省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与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还有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主要是:会计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高层次复合型会计人才缺乏;会计人才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等。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人才强省战略,全面提升会计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5月河南省财政厅公布了《河南省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会计人才规划》)。《会计人才规划》明确提出会计人才发展总体目标为:到2020年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大、素质高、结构优、竞争优势明显、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会计人才队伍,为河南省实现中原崛起奠定会计人才基础。具体为:① 会计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50%,全省各类会计人才总人数达到100万人,队伍规模不断壮大,较好地满足中原崛起发展需要。② 会计人才素质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中受过专业教育的比例达到80%以上;涉及会计审计实务、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管理等方面的各类别高级会计人才总量增长一倍。③ 会计人才的分布、层次和类别等结构趋于合理。继续增加各类别初、中级会计人才在会计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力争使各类别高、中、初级会计人才比例达到10 ∶ 40 ∶ 50,形成高级会计人才2.5万人(包括高级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中级会计人才10万人、初级会计师人数15万人的结构合理、层次优化的新局面,会计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④ 会计人才竞争优势明显增强,人才规模效益显著提高。面向涉及国计民生、国家安全、高新技术、金融保险等重点领域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和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着力培养造就200名省内会计领军人才(其中:企业类100名、行政事业类40名、注册会计师类40名、会计学术类20名)、200名正高级会计师、8 000名执业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的数量达到10 000人、会计师总量达到100 000人,担负全省会计行业的领军重任。
要实现《会计人才规划》的总体目标,作为会计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教育应创新会计人才学历教育模式,从源头上推动河南省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高等会计教育应加大会计学历教育改革力度,建立涵盖面宽、实践性强、体现国际化的会计人才培养体系。本科生教育兼顾理论与实践,创新会计本科生应用型教育模式。因此,发展面向河南省、服务地方经济的民办会计学本科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复合型会计专门人才是落实《会计人才规划》的重要举措。
2.2 是完善河南省会计服务体系、提高会计服务水平的客观需要
首先,根据2011年度招生考试之友专业目录公布的河南省高等教育会计人才培养计划统计,2011年度河南省本科、专科共计划培养会计人才1.735 8万人次,其中本科0.488 1万人次,占会计人才培养计划的28.12%;专科1.247 7万人次,占会计人才培养计划的71.88%;可以看出,本科层次的会计人才培养所占比例过低(具体参见表1)。依据2011年度培养计划估算,到2020年将培养接受系统高等教育的会计人才约17.358万人次,其中会计学本科学历层次总人数约为4.881万人次,专科学历层次总人数约为12.477万人,此规模将不能满足河南省2020年会计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供需总人数100万中80万人次受过专业教学训练、中高级会计人才合计12.5万人次的需要,也很难改变河南省会计人才结构性失调的现状,将严重制约河南省会计服务中人才数量的供应及质量的保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民办本科教育培养的学生比例占全部培养学生量的5.38%,比例过低,很难发挥民办高等会计教育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的作用。
其次,2010年2月8日,中纪委、财政部、农业部、民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财会[2010]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是规范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强化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深入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措施。河南是个农业大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三农”问题)尤为突出,推进城乡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不仅是河南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也将事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10年,河南省城镇化率39.5%,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数(46.6%)7个百分点。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城镇化建设的深化,必将加大对会计人才和会计服务的需要。在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深入开展的过程中,加强会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和审计监督工作是急需妥善解决的关键问题。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合格的会计从业人员是做好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的重要基础。由此可见,作为农业和人口大省的河南省农村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需求量大,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尤其对于接受过本科高等教育会计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急需更多的熟悉河南农村经济特征的会计学本科层次的会计人才充实到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去。就目前仅占高等教育28.12%的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现状很难为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提供高层次的本科会计人才支撑。
再者,2010年5月《河南省人民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关于做好全省企业首发上市工作的通知》(豫政金〔2010〕71号)确定并公布了河南省150家有望5年内在境内外证券市场实现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的重点后备企业。这是河南省首次公布“首发上市重点后备企业名单”,在公布的150家重点后备企业当中,农业、食品类企业成为一大亮点,文化、旅游类企业增多,充分体现了河南特色。截至2011年5月,河南省全省上市公司已经达到89家,发行股票91只,其中境内上市股票57只,境外上市股票34只。境内上市公司首发、再融资累计约531.1亿元;境外上市公司首发、再融资累计约261亿元。上市公司的深入发展必然对本企业会计工作提出了更加规范的要求,对注册会计师等中介服务行业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如何满足河南省目前公司数量、公司规模、公司形式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要,是河南省经济发展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目前河南省民办高等教育在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方面仅占19.14%,民办高等会计教育的功效还有待进一步的。所以,发展面向河南省、服务地方经济的民办会计学本科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复合型会计人才是解决河南省会计人才结构性失调以及深化河南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提升河南会计中介服务行业执业能力等难题的现实需要和有效途径。
2.3 符合“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战略发展趋势
2010年6月国务院通过《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原经济区被纳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标志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提出,中原经济区作为国家层面重点开发区域,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陆桥通道横轴和京哈京广通道纵轴的交会处,包括河南省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部分地区。201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中原经济区正式纳入“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壮大优势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提升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改善投资环境,有序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战略规划给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历史的契机,同时也说明河南要承担起经济、社会更大的责任。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根本保证。会计人才是河南省高素质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河南省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亟需大批会计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事关河南省构建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体系、强化人才支撑、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局,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教体局人才工作计划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49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139位用户关注,52人点赞!
为加强我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培养一支素质好、业务精、服务优、作风正的卫生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卫生服务需求,促进卫生强市建设,结合我市卫生人才培养工作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兴卫、人才强卫战略,重点解决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创新工作思路,完善政策措施,抓好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管理,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2、目标任务。大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我市卫生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各类卫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落实经费保障;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制度,为吸引稳定人才、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环境。
二、切实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领导
1、切实加强卫生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单位要牢固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认识人才对卫生事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树立人才兴医、人才强卫的观念。卫生人才工作纳入各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目标责任制,党政主要领导对做好人才工作负有重要责任,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牢固树立发展意识,紧紧抓好人才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统筹规划做好本单位人才工作,促进各类人才健康成长。
2、确保人才建设经费。各单位要根据卫生技术人员现状和工作需要,制定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的制度、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采用多种形式对现有各类技术人员和各类管理人员进行培养,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要保证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所需的经费,并将培养、培训和引进等经费纳入单位年度预算,保证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落实。各单位应在每年三季度上报下年度人才引进、培养计划和年度预算,如有特殊情况可在次年一季度补报一次,市卫生局经审核后,按规定下拨相应补助经费。
三、加强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卫生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1、加强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并重,进修学习与继续教育并重,学历教育与专项培训并重,重点培养与普及提高并重,开展并鼓励职工参加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党政干部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各直属医疗卫生单位的专业人员经组织同意攻读硕士和博士学历和学位,其学费等应给予资助。市卫生局对于在职攻读并取得博士、硕士学位者每人补助学费(不含报名费和资料费)的50%。市卫生局与国内知名大学合作举行各类管理培训班和学历学位班,提高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和业务水平,由市卫生局和各学员单位按1:1落实培训经费。
2、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方案和计划。每年分批组织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赴国内外著名医疗机构或高等学府进修。市卫生局对于同意外出进修,并与所在单位签订进修协议的市属医疗卫生机构选派的业务骨干出境进修学习6个月、国内进修学习1年以上人员,补助50%的培训费用。各医疗卫生机构要落实外出进修学习人员的待遇,提高专业人员外出进修学习的积极性。
3、大力加强学术(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制订医学学术(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和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严格选拔培养人选,重点培养市医学学术(学科)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市优秀青年医学人才,注意加强省151和市131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4、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的合作。利用高校的教学、科研优势,采取联合办学、联合开展科研等合作形式,形成以教促医,资源共享,合作双赢的医、教、研同步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
(1)、局属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人才现状,制订人才引进计划,以学科带头人重点,积极引进单位紧缺的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各局属医疗卫生单位要努力采用多种形式,引进国际上有知名度的高学历、高学位专家,重点引进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和管理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人员,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各类部级“人才工程”重点资助的培养人选,国务院批准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以及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高级卫生管理人才和其他有特殊才能的高技术人才。高层次人才引进落户的安家补助费按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办法》执行,市卫生局对于全额单位以外的其他单位按预算给予适当补助。各单位在引进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的配偶安置等方面应相互配合。此外,各单位引进的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可按《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办法》申报科研专项资金。
(2)、努力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创造条件从国内外、省内外高层次医疗卫生机构引进人才,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原则上应从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引进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得从省内县(区)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引进各类人员。确有工作需要从省内县(区)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引进各类人员,须先报经市卫生局同意,并征得调出单位及其主管卫生行政部门同意。
(3)、建立健全人员聘用制度。应届毕业生和一般专业技术人员应采用公开招考的形式录用。各医疗卫生机构招聘人员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职称,三级甲等医疗机构临床业务科室原则上应招聘硕士以上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引进和招聘正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年龄原则上应在45岁及以下,副高职称年龄应在40岁及以下,其他人员应在35岁及以下。招聘超出规定年龄的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应先书面报告,并经市卫生局同意。
(4)、优化人才引进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有条件的应采用调动的形式建立聘用关系,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合作等柔性方式引进使用。调入的高层次人才原则上在人员编制内先进后出,在当年度自然减员中冲抵。
五、营造良好的创业和工作环境,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教体局人才工作计划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849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2分钟,共有207位用户关注,52人点赞!
2008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是勘探局实施项目牵动战略的“见效年”,也是勘探局实现企业发展全面提速、管理水平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全面提升的关键一年,认真做好2008年职工培训工作,为“十一五”的开局起步打好基础。
一、指导思想
2008年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及局七届一次职代会、局党委四届六次全委(扩大)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围绕建设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国际化的一流职工队伍,加强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服务人员“三支”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全员培训,努力提升勘探局全体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技术业务素质和人文素质,为勘探局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支持。
二、主要工作任务
(一)进一步加强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以提高“五种能力”为重点的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全面提高勘探局经营管理水平
1、以领导干部为重点,积极开展强化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素质(1)按照“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要求,加大企业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力度,组织开展企业职业经理人培训,2008年计划举办职业经理人培训班1期,培训50人。(2)开展重要专业岗位领导人员岗位任职资格培训,2008年继续选派领导干部参加集团公司举办重要岗位领导人员培训,计划培训20人。(3)以提高党政主要领导应对复杂局面,增强引领企业发展能力为目的,2008年在局属单位党政正职中举办企业战略学习研讨班,计划培训80人。(4)以加快新上岗领导人员适应岗位角色变化,履行好工作职责为目的,开展新提拔领导人员岗位培训,2008年计划举办新提职领导人员培训班一期,培训50人左右。
2、按照集团公司及局“十一五”培训规划的要求,以提高管理人员的履职能力为目的,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2008年外送经营管理人员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培训项目90项,计划培训321人;局培训基地举办经营管理人员培训项目88项,计划培训8623人。
3、进一步提高党务政工干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维护企业稳定的能力及工作水平,在党务和思想政治系列管理人员中开展岗位任职资格培训,2008年在全局科级以上党务政工干部中举办培训班,计划培训300人。
4、以培养造就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增强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为目的,开展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培训。2008年依托集团公司“国际化人才千人工程”,重点从全局生产施工单位中选拔优秀年轻领导人员及后备干部到中国石油大学学习外语、国际金融与贸易、国际商务谈判和国际项目开发运行等知识,计划培训30人。
(二)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以知识更新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
1、按照勘探局总体安排,加大三级技术专家培训力度,有计划选派技术专家、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理论培训,2008年选派技术专家3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0名到国内专业院校进行考察和培训,提高专家的学术技术水平,使三级技术专家成为本行业学术技术带头人。
2、开辟新的途径,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按照局“十一五”培训规划,积极组织研究生及复合型人才培养。2008年继续与大连理工大学及有关石油高校定向培养在职管理、工程硕士研究生20--30名,满足勘探局提升学历层次,培养高层次管理与工程技术人才的需要。
3、以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思维为重点,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工作。2008年计划外送专业技术骨干参加集团公司钻井新技术等培训项目21项,培训100人;局培训基地举办专业技术人员作业新技术等培训项目14项,计划培训1045人。同时针对石油主体专业发展状况,结合勘探局技术发展的重点和难点,聘请专业院校专家、学者到我局进行专题讲座、研讨和交流合作,2008年计划举办钻井、作业、物探、测井、地质等专业讲座,培训专业技术人员500名。
4、大力开展对外合作人员培训,满足勘探局国际技术工程服务发展的需要。采取内、外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积极组织有合作项目或有合作意向的单位开展对外合作培训。2008年局计划举办对外合作人员培训班1期,培训高层次对外合作骨干20--30人。
(三)进一步加强操作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全面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1、落实集团公司《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加大高技能人才培训力度。2008年计划外送8名技能专家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两级技能专家培训;外送16名技师(高级技师)参加集团公司组织的技师(高级技师)培训;同时根据2006年技师(高级技师)评聘工作,分工种、分系列组织技师(高级技师)考前培训,在人数相对集中的工种内举办培训班。
2、以适应规范施工、提高操作技能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高级技术工人轮训,全面提高勘探局操作服务人员队伍素质。2008年计划在钻井、物探、测井、录井、井下作业、油建施工管工、电气焊工、电器安装工、筑路工程测量工、施工机械操作工等工种中开展高级技术工人培训工作,计划培训900--1000人。
3、抓好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努力实现全局安全生产。2008年重点围绕安全、关键岗位、特殊工种岗位开展培训,计划举办培训项目8项,培训1314人;在全局转岗职工中,组织开展电气焊工、锅炉工、采油工、钣金工等工种的培训,计划培训3000人。
4、以集团公司基层建设纲要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建设,全面开展基层队长、车间主任和班组长培训。2008年计划举办班组长师资培训班2期,对有能力独立组织班组长培训工作的单位进行师资培训与培养,计划培训60--80人,同时对钻井、井下作业、物资供应、热电等专业、工种的班组长组织脱产培训,计划培训600--700人,从本年度起班组长轮训工作全面开展。
5、以技术竞赛为载体,全面开展群众性岗位练兵和技术比赛活动。2008年计划在钻井工、金属结构制作工等工种,勘探系统基层管理人员(队长、副队长)、对外合作人员中组织开展勘探局第十届技术比赛,同时组织好参加全国石油石化行业技术大赛参赛选手的集训、选拔等工作,迎接全国技术大赛。
(四)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1、加强基础工作建设。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办法,建立适合油田实际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鉴定制度。进一步完善鉴定场地和设施建设,增设5~8个鉴定点,提高鉴定能力和水平。加强鉴定培训教材和试题库的开发和修订工作,组织编写3~5个工种鉴定培训教材,修订10~15个工种试题库。加强鉴定管理人员、考评员、质量督导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鉴定质量。2、积极开展技术工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2008年,要认真做好约8000名技术工人的验证和晋级鉴定工作,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申请国家新职业鉴定资格,组织开展物流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物业管理员等新职业的鉴定。继续实行优秀工人提前晋级鉴定制度,鼓励生产业绩突出、技术精湛的优秀工人提前参加晋级鉴定,为优秀工人成才创造条件。3、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标准和要求,积极开展认证的准备工作,下半年进入试运行阶段,2007年申请并通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取得国家鉴定机构资格证书。
(五)积极开展职业教育科研活动,提高理论与实践研究水平2008年重点完成创建学习型企业的研究、实现局教育培训“十一五”培训规划保障措施的研究等科研课题;举办年度局职业教育论文评选活动及开展职业教育教学竞赛活动。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强化职工教育培训的领导责任制各单位领导和各级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从勘探局发展战略和创建学习型企业、构筑终身教育体系的高度出发,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教育培训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勘探局要把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各级领导业绩考核的一项内容严格落实。各单位“一把手”要切实承担人才开发第一责任人的重担,把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作为党管人才、党管干部的重要体现,把大力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作为实现企业发展提速和管理水平提升的根本保证。各二级单位要把教育培训工作纳入企业文化建设和加强基层建设的重要内容,要积极营造“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团队学习、互动学习”的浓厚氛围,加强基层培训工作建设,注重职工的文化教育、技术培训、资格培训、岗位练兵等活动的开展,努力提升全体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突出“敬业、责任、服从、诚实”的八字理念;提升技术业务素质,打牢素质基础,树立素质制胜和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一专多能、岗位成才;提升人文素质,提升文化品位,加强人格修养,培养优秀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建立经常性、全覆盖、分层次、有重点的大培训格局,为实现勘探局发展战略目标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认真落实勘探局“十一五”培训工作规划,培养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全局各单位要认真贯彻集团公司2006年工作会议、勘探局七届一次职代会和局党委四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勘探局“十一五”培训规划,坚持以培训规划做指导,将培训规划计划作为培训管理工作的纲领,作为有效突出培训针对性的重要措施和保证。科学制定本单位“十一五”培训规划,紧密围绕建设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国际化的一流职工队伍,加强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服务人员“三支”队伍建设,围绕工程技术服务、油气合作开发、燃料结构调整、天然气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拓展新业务、多种经营发展等方面组织开展好培训工作。
(三)紧密结合实际,充分发挥二级单位培训主阵地的作用全局各单位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结合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需要,扎实有效地组织开展好各类人员的培训。钻探系统要围绕钻井市场、能源开发、钻井提速等工作任务积极组织开展好培训;物探要紧密围绕地震仪扩道、卫星定位仪等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开展好培训工作;测井要围绕提高施工生产能力,过套管电阻率测井等一批新技术积极组织开展好各项培训工作;录井要围绕扩大服务领域,提升持续发展能力组织开展好相关人员的培训;作业系统要紧紧围绕提高作业效率,提高特种井工艺水平和复杂井技术能力,在提高队伍能力和素质上下大功夫;基建系统要围绕开发市场,项目运行管理,抓好人员培训及队伍资质升级;机械制造系统要围绕扩大钻机、顶驱的生产规模、稠油热采装备及造船业务等方面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有效的培训;多种经营系统要围绕开发新项目、新产品、节能降耗等方面开展培训工作;科研及兼有科研任务的单位,要围绕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积极组织开展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勘探局职工队伍综合素质。
(四)大力开展全员培训,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为培养各类人才搭建平台全局各单位要依据勘探局“十一五”职工培训规划的总体要求,按照一般人员普遍培训,骨干人员重点培训,短缺人员抓紧培训,优秀人员奖励培训的原则,强化全员培训,突出抓好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技能人员、对外合作人员、新兴产业人员的培训,按年度、分步骤组织好各类人员的培训和轮训工作,逐步做到不经培训不上岗,不经培训不任职,不经培训不提拔,使全体职工人人参与培训、参与学习,全面提高勘探局职工队伍素质。各二级单位要制定详细的全员培训计划,分步骤组织开展好各类人员的培训工作。
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在“十五”已经开展的14个重要专业管理岗位人员培训的基础上,2006年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重点在领导人员、党务及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中开展,重点学习和培训政治理论、经济管理、国际商务、岗位专业及相关必备知识,学习集团公司、勘探局“十一五”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开展产业定位、发展战略以及企业文化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的交流研讨,全面提高我局经营管理人员的履职能力和管理水平。承担此项培训工作的管理干部学院及相关部门,要按照集团公司《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认真组织师资、教材,及时抽调培训人员,各二级单位在组织好本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的同时,积极选送学员参加培训,保证管理人员都能及时接受相应的培训。
进一步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强化二级单位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分专业、分系列组织开展各个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活动。各单位要根据专业领域的发展和人员知识更新的需求,紧跟科技发展趋势,开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专项培训。要积极拓宽培训渠道,对于石油主体专业技术人员,依托中国石油远程教育网等远程教育手段,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同时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不同需要,采取自选、自修等方式进行个性化的继续教育培训,确保专业技术人员年培训不少于12天的需要。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人员培训,满足勘探局国际工程技术市场开发的需要。对外合作人员的培训要根据工作性质,分别以外语、国际商务、项目管理、技术管理、涉外礼仪、岗位技能等为重点内容组织开展,全局相关单位和部门要有超前意识,共同努力,培养一批适应勘探局国际工程技术服务需要的对外合作骨干人才队伍,2008年局将在对外合作人员中组织开展技术比赛,为我局对外合作人员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和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为局对外合作做好人才储备。大力开展新增产业所需各类人员的应急、超前培训,促进勘探局新型产业的发展。
2008年要加大油气合作开发、煤层气开发、天然气终端销售、石油制品近海航运、化工延伸加工和机械制造及修配等新型产业短缺人才的本土培养和培训,以满足勘探局新兴产业领域和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拓展对人才的需要。培训以业务主管部门为主,相关部门、单位配合。通过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解决勘探局新兴产业人员不足的问题。全面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操作人才队伍培养力度,积极组织开展技师(高级技师)、高级工的培训。加快操作技能人才培养,充分发挥局、二级单位两个层面的积极性,对主体工种的技师(高级技师)局集中组织脱产培训,工种人数相对较少,不易集中脱产培训的,由二级单位负责组织培训,通过外送、内培等手段,强化技师(高级技师)学习,提高现有技师(高级技师)的技术技能水平。各单位要注重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带头作用,开展行之有效的“师带徒”活动,鼓励高技能人才与具有发展潜能的初、中级工签订师带徒协议,推进勘探局高师带高徒活动向纵深发展。对于在师傅带徒弟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的师徒双方,局、二级单位要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高级技术工人的轮训工作,局和二级单位共同组织,局负责提出培训计划、制定政策、组织考核、主体工种的示范性培训等工作,二级单位结合生产状况,安排培训时间,实施具体培训,妥善解决好工学矛盾。
培训以岗位相关知识、职业技能教材、新知识、新工艺为主要内容,要求培训开始前,各实施单位要向局职工培训管理中心提交培训计划,培训结业前要提出考试、考核申请,由局统一组织结业考试,颁发证书。从2008年起,高级技术工人的轮训全面开展,到“十一五”末,勘探局主体工种的高级技术工人全部轮训一遍。同时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技术工人鉴定前的培训,使二者相互促进,提高培训与鉴定质量。各单位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基层培训体系,广泛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同时大力提倡和鼓励职工在岗自学,促进岗位成才。班组长培训工作在2008年全面启动,培训工作由局和二级单位共同组织开展。局重点负责培训与考核标准制定、师资培养、教材的组织、证书管理、结业考核、举办示范性培训班及无培训能力的二级单位的班组长培训;大面积培训要以二级单位组织为主。要求培训开始前,各实施培训单位要向局职工培训管理中心提交培训计划,培训结业前要提出考试、考核申请,由局统一组织结业考试,颁发证书。争取利用五年时间完成我局5616个班组的班组长轮训工作。各单位要根据班组长培训教材,结合本单位的实际需求开展班组长培训,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本单位班组长的培训任务,提高企业基层管理人员的技术技能水平和管理水平。
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培训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对关键操作岗位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新入厂职工及其他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岗位操作规程、事故案例等内容的培训,全面提高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和防范事故的能力。2008年转岗培训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承担转岗培训任务的职业技术学院及相关二级单位,要提前上手,及早做出规划部署,做好培训师资、场地、设备等方面的准备,确保转岗培训任务高质量的完成。全局各单位要结合生产实际需要,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岗位练兵和技术比赛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为广大职工提供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展示自我的舞台,提高职工学技术、比技能的积极性,促进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选拔优秀人员参加勘探局第十届技术比赛,为勘探局后备人才的储备做好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培训过程监督与控制,确保培训质量的提高全局各单位在组织实施培训过程中,要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和监督,在培训工作中,要认真开发培训项目,开发培训课程,开发培训教材,选择好培训教师,实现培训工作目标和高效的管理工作。重点做好培训项目的开发与策划,充分考虑不同岗位的特点和不同人员现有的知识结构,分别制定不同侧重点、不同内容的培训方案,以确保培训的实效性。2008年在培训过程管理中,推行iso10015企业培训质量管理标准,严格按照质量标准监督控制培训的各个环节,在分析培训需求、设计、策划培训、提供培训、评价培训结果和改进培训过程中,用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指导培训管理,认真开展培训效果评价工作,对培训项目、培训课程、培训教材、培训内容、学员培训效果、教师业绩、培训管理、培训经费投入与产出等诸多方面开展评价,重点评价培训转化即培训课程的内容有没有转化为岗位工作,是否提升员工的绩效等,培训基地要组织有关人员重点研究培训项目、课程和教材,扎实开展各项培训工作。
(六)加强培训工作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培训工作质量和水平
1、进一步完善培训激励与约束机制,确保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培训工作顺利开展。重点实施各类培训制度、轮训制度,持证上岗制度,继续教育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等,二级单位要积极配合,认真组织实施。
2、加强培训工作制度建设,建立并执行培训管理相关工作制度,使培训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强外出培训审批制度、各类人员培训前选拔制度、培训责任追究制度、培训项目公示制度、受训人员管理制度、培训项目负责人制度、培训任务完成报告制度、培训工作月、季、年报制度、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建设,规范培训管理,提高培训工作质量。
3、进一步加强对培训经费使用的监督,保证培训经费的归口管理、专款专用,坚决杜绝挪用、挤占、冲减培训经费的现象。要建立培训项目立项、效益评估制度,确保有限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培训经费要统筹安排,保障三支队伍的平衡发展。凡局重大培训项目,培训运行前必须与培训承办方签订培训合同,局培训计划内培训班,收费严准按照局统一规定执行。
4、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发挥培训资源的整体功效,提升培训质量管理干部学院、**石油职业技术学院要突出抓好所承担的各类高级人才培训实施工作;电工、焊接、特种作业等专业培训基地,要注重配备与生产实际相配套的先进仪器设备,模拟仿真系统,使培训始终站在技术工艺前沿;二级单位培训场地设施建设,要突出特色和优势,不搞小而全,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形成以局培训基地为骨干,二级单位培训中心为主体,专业化培训中心为补充的层级式、互补型、资源共享的培训格局。
5、加强培训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培训管理与教学水平坚持以能力建设为中心,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开展培训工作者队伍建设。要把建设学习型企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国家要求具备的职业资格培训作为能力建设的重点,大力开展企业培训质量管理标准、企业培训师业务知识等内容的培训,2008年计划在全局范围内举办培训管理人员和专职教师培训班两期,培训100人,同时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开展全局培训工作交流和工作竞赛活动。各单位对此要高度重视,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培训和活动,局将把培训管理者和师资队伍素质考核作为今后培训工作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提升勘探局培训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实现五年内全部专职培训管理人员和教师取得国家企业培训师职业资格的工作目标。稳固和扩大兼职教师队伍,局各培训基地要建立主体专业(工种)兼职教师资源库,报职工培训管理中心备案,各单位要定期向职工培训管理中心上报兼职教师人员名单,从而形成以专职教师为龙头,内聘兼职教师为骨干,外聘教师为补充的专业结构合理的培训教师队伍,为全局培训提供师资服务。
6、加强培训工作考核,推动全局培训工作向纵深发展。2008年局出台《**石油勘探局职工培训工作考核暂行办法》,并将组织培训工作检查,各二级单位要适时组织开展自检自查工作,重点检查培训主管领导主持研究培训专题情况,适应企业实际的培训管理制度建设情况,企业培训规划、计划编制与落实情况,提取培训经费情况及使用管理情况,培训人数及培训效果的公众评价情况等,促进培训管理科学化和规范化。
(七)继续强化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不断提高鉴定工作质量
教体局人才工作计划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27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9分钟,共有263位用户关注,58人点赞!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市中心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不断开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新局面,提高专业技术干部素质,为实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结合我市“*”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按照《*市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551工程”)实施办法》,计划“*”期间,每年开展专业技术人员专项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培训1000人次,五年培训5000人次。全面落实我市“551”工程培训干部的战略任务,使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高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推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培训原则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拓展专业视野。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核心,着力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科技水平和专业素质,拓宽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视野,不断加快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的步伐。
(二)统筹规划,分类实施。紧跟世界领先技术发展趋势,结合专业技术岗位的实际需求,围绕市“551工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目标,统筹规划,分类实施,增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突出重点,带动整体。以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优先培训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以培训促进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充实培训内容,带动整个专业技术领域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的开展。
(四)整合资源,发挥各方积极性。按照政府推动、单位支持、个人自愿的原则,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加强培训基地和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推进“551工程”实施。
四、培训实施对象
我市的市、区(县级市)、镇三级从事水利科技推广、规划设计、施工和工程管理以及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
五、培训内容
(一)开展公修科目为基础的继续教育活动。以市人事局对专业技术人才要求和组织的“551工程”公修科目培训为知识更新基础,重点培养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期间在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护”、“宽带网络与电子政务”、“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开发”等公修课培训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律与国家基本政策、*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现代水利与信息技术、水文化研究等方面的公共科目培训。
(二)开展专项“四新”(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继续教育活动。根据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人才培训工作的实际,针对我市水利发展,培训内容:一是现代水利理论;二是标志现代水利的信息技术应用,即网络技术、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电子政务;水利工程安全监控,数字化水利等,重点培训科研、设计和水利信息技术领域各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三是实用技术应用培训,如自然灾害预测与减灾、三防(防汛、防旱、防风)、节水抗旱等技术应用。
(三)与生产实际结合开展继续教育活动。依托科技项目、重点工程和重大课题,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类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通过生产实际锻炼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才干和技能。
六、培训方式
(一)每年举办一期水利论坛、高级研修班。推进系统内高层次人才的国内外学术技术交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提高创新研究能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二)举办普及性地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讲座。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讲座是一种参与广、时间短、见效快的继续教育形式,围绕“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为着眼点,每年邀请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来讲课,举办5期不同主题、面向全市水利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讲座。
(三)其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1、集中短期培训。主要结合本行业和本单位实际,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形式多样的短期集中培训,并适当安排境外培训,优先安排重要岗位、关键岗位和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提高能力。
2、开展岗位培训。各单位对重要和特殊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采取专项考察、业务进修、委托培养等多种方式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3、网络远程教育培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利用网络通讯、卫星传输、广播电视等现代化远程教育手段,参加远程继续教育培训。重点依托*市继续教育网,组织专业技术人才参加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学习。
4、自学。一是以单位倡导、个人参与的学历提升,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各类提高现有学历教育;二是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不同需要,采取自选、自修等方式进行个性化的继续教育培训。有关行业、部门和单位应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自学的组织、指导、监督和考核工作,确保自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市水利局成立以局行政领导为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551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市水利系统“551工程”总体方案;审定年度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教学大纲,协调实施过程中的相关工作。具体实施工作由局科教规划处负责。
(二)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期间干部教育培训任务的全面落实。
1.行业牵头。按照市“551工程”的组织实施办法规定,市水利局负责研究制定本行业领域“551工程”的具体实施办法,制定适应本行业特点的专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教学大纲,组织编写本行业领域的专业教材和课件,指导培训实施培训任务。
2.条块互动,分级实施。各级水利主管部门在当地人事部门的统一部署、指导下,负责与本地区和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认真组织实施本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市水利局在业务上给予积极指导和协调。
3.落实教育培训基地。要充分发挥和依托在穗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以及市继续教育基地,组织安排好短期和集中培训,保证各培训计划的组织落实。
(三)加强制度建设
1.建立和健全评估检查制度。为保证各项继续教育活动达到如期效果,有关主管部门和单位对“551工程”的开展情况进行指导和评估,及时根据评估情况指导和改进工作。
2.建立和健全培训保障制度。相关单位要采取切实措施鼓励和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551工程”的各类继续教育活动,保障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达到上级规定的要求。市水利局直属单位要按照《*市水利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实施办法》,把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知识更新培训的情况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的内容,并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聘用结合起来。
3.实行证书登记制度和统计制度。专业技术人员参加“551工程”的学习情况记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并按照规定的标准记录相应学时,其培训学时等同于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专业课培训的学时。对各区、县级市、各行业领域和继续教育开展的“551工程”项目,由市继续教育协会负责统一登记管理和统计。
(四)落实经费。
1、各单位要切实落实职工教育经费,按照规定比例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严格执行局制定的《关于教育培训费使用的若干规定》,保证专款专用。
2、各级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干部培训、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专项资金。
3、选择部分选题新、层次高的高级研修班和知识更新讲座,纳入市继续教育项目整体规划,争取市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支持。
4.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向“551工程”投入。
八、实施步骤
本实施方案采取整体规划、逐步实施的方式,从*年起到2010年,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
(一)启动阶段(*年上半年)
*年上半年组织学习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的有关文件精神,深刻领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广泛开展“551工程”的调研工作,制定符合我州实际情况的行业实施方案。
(二)全面实施阶段(*年下半年—2010年上半年)
*年下半年—2010年上半年,按照本实施办法的要求大规模开展5个重点领域的“551工程”活动。在“551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继续教育的工作体系、服务体系和制度体系,同时做好阶段性总结评估和经验推广工作。每年的培训工作开展之前,要周密计划,统筹安排,并将每年的执行计划报市局。市水利局将对各基地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每年的培训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总结工作经验,互相学习交流和分析研讨,不断改进培训工作,提高继续教育效果。
教体局人才工作计划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02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3分钟,共有260位用户关注,56人点赞!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人为本,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开展体育运动,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人人参与。坚持体育事业的公益性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提供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为主要任务,动员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形成人人关心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重视健康的社会氛围。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处理好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城市与农村体育协调发展的关系,处理好*市级重点竞技项目与业余训练项目布局的关系,处理好体育行动计划与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相结合的关系,促进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改革创新,人才强体。不断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创新。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时期体育工作需要的体育人才队伍,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更多更好的体育后备人才。
(三)总体目标
到20*年,基本形成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公共体育服务综合水平显著提升;培养一支规模合理、结构科学、优势突出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体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体育服务业品种门类较为齐全;兴建一批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和设施。
具体目标是: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占全区总人口的比例达41%;
——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达88%;
——*运动员每年参加全国比赛获金牌2枚以上,参加*市级比赛获金牌30枚,力争有*籍运动员参加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到20*年有2名*籍运动员参加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并获得奖牌;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1平方米以上。
二、主要行动
(一)全民健身普及行动
1.行动目标
引导广大市民自觉参加全民健身,倡导一人掌握1—2个体育运动技能,使广大市民养成经常性锻炼的习惯。全民身体素质特别是青少年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到20*年青少年学生平均身高力争增加1—2厘米。
2.行动内容
(1)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增强市民体育健身意识,使参与“人人健身”的人数逐年增加。到20*年,全区经常性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达到41%以上。具体内容是:
——举办四年1次的全区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每年举办迎春长跑、登山、太极拳、网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冬泳、健身舞等500人以上的示范性全民健身活动8次以上。力争做到每月有一次大型体育活动。
——区级部门、各系统、各行业、各大中型企业,各乡镇、街道形成有届次的2—3年举办一次运动会。
——举办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体育活动。“元旦”、“春节”、“端午节”、“全民健身日”、“中秋节”、“国庆节”由区体育局和有关部门承办;“三八妇女节”由区妇联、区总工会承办;“五一劳动节”由区总工会承办;“五四青年节”由团区委承办;“六一儿童节”由区教委、区妇联承办;“七一建党日”由区直机关工委承办;“八一建军节”由区人武部承办;“九九重阳节”由区民政局、区老委办、区老干部局承办。
——体育场、馆每年单独承办市级以上比赛1次以上,承接和协办各种区级体育比赛活动*次以上。
——各体育协会组织每年应举办2—3次具有一定规模和社会影响的体育活动,积极参加区上举办的体育比赛活动。
——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坚持开展工间操和课间操。
——积极参加*市两年1次的综合性运动会,参加定期举办的*市农民运动会和老年人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等有关体育比赛活动。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作单位:区财政局、区教委、区农办、区直机关工委、区人武部、区妇联、区总工会、区民政局、区老干部局、区老委办、区残联。
(2)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积极开展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中小学校体育课每周增加到4节,每年至少举办1次全校运动会,使学生掌握1—2项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并养成经常性锻炼的习惯。坚持办好已经形成届次的中小学生体育竞赛活动,选拔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充分发挥青少年俱乐部的作用,加强对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引导,到20*年要创建2个部级青少年俱乐部。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体育课时总量配齐配足体育教师。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的建设和体育器材的配置,2009年,有一所市级重点中学建成1个标准塑胶运动场,到20*年,全区学校各种规格的塑胶运动场达到28个。
牵头单位:区教委
协作单位:区财政局、区体育局
(3)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健全国民体质监测制度,完善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到20*年建成区级国民体质监测站1个,在有条件的社区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点。规范国民体质监测手段、程序和标准,科学指导群众健身,将国民体质监测指标纳入常年性体育指标统计,不断提高国民体质抽样合格率。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作单位:区统计局
(4)完善体育社团组织网络体系。加强对各类体育社团组织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体育社团在群众体育工作中的纽带作用,带动市民广泛参与体育活动。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作单位:区民政局
(5)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业务水平,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各中小学校体育老师和各乡镇、街道文化服务中心的作用,搞好群众体育活动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到20*年,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城市达到15名,农村达到6名。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作单位:区教委、区文广新局
(6)完善群众体育法规体系。加快群众体育法制化进程,以各种形式向社会宣传体育法律法规,促进群众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办单位:区政府法制办、区司法局
(二)竞技体育提升行动
1.行动目标
围绕市级运动会战略,突出重点运动项目,大力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一批能在全国和市级比赛中争金夺牌的优秀运动员。在参加市运会上力争代表团总分、奖牌总数排位于全市前列。区体校每年在训运动员规模保持在500人以上,注册运动员200人以上。
2.行动内容
(1)打造特色运动项目。以创建国家奥林匹克后备人才基地为目标,打造*市高水平后备人才培训基地。一是打造国际象棋为精品优势项目,每年在全国比赛或国际比赛中夺取金牌;二是突出跆拳道、柔道、拳击、举重、武术、网球等6个市级重点运动项目,每年在市级比赛中夺取金牌30枚以上;三是大力开展田径、游泳、篮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象棋、围棋、跳水、艺体等项目并在广大群众中推广普及,增强人民群众身体素质。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作单位:区财政局、区教委
(2)以加强教练员、裁判员队伍管理为主导,提高教练员、裁判员的执教、执裁水平。建立健全教练员选拔、任用、考核制度;建立教练员按运动成绩确定分配收入的分配制度;制定优惠政策,引进高水平教练来我区执教;对重点运动项目的优秀教练员在工作条件、资源配置、生活待遇等方面予以重点保障。到20*年,新培养部级裁判员1名,国家一级裁判员8名,扩大二、三级裁判员规模。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作单位:区财政局、区人事局、区教委
(3)建立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教育部《关于下发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的通知》(体群字〔1999〕17号)文件规定,把体校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序列,在工资、福利等方面给予保障。按照政府举办,体育、教育部门共同管理,形成以体育部门为主的体教结合后备人才培养体制。要围绕优秀运动队建设,以区体校为骨干,以各级各类学校和有场地的单位为基础,以培养后备人才训练点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补充,建立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体系;形成区体校与普通中小学有机衔接,使体育后备人才在受训同时能接受国民教育的运行机制。加大对社会兴办体育人才培养学校扶持力度,使社会兴办体育人才培养学校与普通教育学校同等享受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作单位:区人事局、区财政局、区教委
(4)提高竞技体育训练科技水平。积极引进、培养高素质体育科研人才,增添科技、科研设施设备,加大体育科技投入,不断提高体育运动训练的科学管理水平。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作单位:区科委
(5)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大力实施“请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加强与市级相关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体育院校和其他省(区、县)的人才交流合作。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作单位:区人事局、区财政局
(6)积极举办和承办体育赛事。每年举办青少年体育竞赛8次以上,促进青少年业余训练的蓬勃发展。每年承办1—2项高水平体育赛事,满足广大群众观赏高水平体育赛事的需求。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作单位:区财政局、区教委
(7)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区体校选拔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苗子和参加*市级比赛获前三名、参加全国比赛获前八名的优秀运动员优先进入重点中小学校学习。对参加市级以上比赛获奖的运动员、教练员等,按照区政府印发的《*区运动员教练员奖励实施办法》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对输送体育后备人才进入市级优秀运动队的单位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对培养的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赛事中获取奖牌的单位和教练员、体育教师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作单位:区教委、区人事局、区财政局
(三)体育产业促进行动
1.行动目标
着力培育体育健身娱乐、体育培训、体育用品销售、体育竞赛表演、体育休闲旅游等市场,努力构建覆盖面广、社会化高、多层次的体育消费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对体育产业及经营项目办证、年检实行免费服务。扩大体育发行规模,确保体育发行年增长幅度不低于15%。
2.行动内容
(1)培育体育服务业。重点培育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培训、体育技术服务市场、体育旅游市场、体育用品市场和体育中介服务等体育服务产业,推动体育消费市场需求的扩大和升级。注重对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定期参加市级以上体育经纪人等专业技能培训,建立一支体育职业经纪人队伍。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作单位:区工商分局、区旅游局
(2)加强体育发行和管理。探索扩大体育发行的新模式,进一步完善体育发行促销办法,拓展体育经营市场,到20*年,全区电脑销售网点数量稳定在50个以上,即开型体彩专卖场达到3个以上,体育的发行规模力争达到1600万元。规范体育公益金的管理和使用。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作单位:区市政局、区财政局
(3)积极开展体育商业竞赛经营活动。大力开展深受群众喜爱的各类体育项目业余联赛市场,发展赛事经济。推出以“体育旅游、快乐城市”为主题的体育健身和体育休闲旅游。打造一批包括漂流、探险、山地户外、水上运动等各具特色的体育旅游项目。开展各类登山、攀岩、越野、水上运动等户外活动项目,做大户外运动市场。
牵头单位:区体育局
协作单位:区旅游局
(四)体育基础设施推进行动
1.行动目标
到20*年,基本完善区级、街道社区和乡镇、行政村的全民健身体育设施,使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1平方米以上。
2.行动内容
(1)加强体育基础设施的规划管理。将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并将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公共体育基础设施落实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同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年度计划。新建城镇居民小区要按规定规划和建设体育设施;已建成的城镇居民小区公共体育设施未达到建设规范的,要根据情况逐步完善。对各级各类已建成公共体育设施的维护费用应纳入财政预算。
牵头单位:区规划局
协作单位:区体育局、区建委、区财政局
(2)加快区级重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游泳馆(李渡体育中心)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江东休闲体育城)的建设。
牵头单位:区发改委
协作单位:区体育局、区财政局、区规划局、区建委
(3)建设完善乡镇、街道体育基础设施。新建登山健身步道1条;完善10个社区以路径建设为主的全民健身设施;在10个乡镇分别修建含有1片灯光篮球场、2片羽毛球场,配备5张乒乓球台和1条全民健身路径的综合体育场地;在100个村分别修建1片篮球场,配置2张乒乓球台。
牵头单位:有关乡镇(街道)
协作单位:区体育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政府统一领导、职责明确、协作联动的工作机制,区政府成立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区级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健康*”*区体育行动领导小组,负责各项行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推进。各乡镇、街道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把体育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实施方案并加以推进。政府有关部门要落实职责,明确目标任务,切实制定支持性政策和具体措施,为“健康*”*区体育行动计划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保障。
(二)推进组织建设。在区体育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下,进一步深化体育事业单位的改革,提高工作效能。完善乡镇、街道文化服务中心的体育工作职能,做到乡镇、街道体育工作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场所、有活动、有考核。
教体局人才工作计划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83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8分钟,共有109位用户关注,33人点赞!
一、实施范围
年我市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实施范围共10个县区(以下简称实施县区)。
二、目标任务
(一)大力实施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工程。按照年度招录计划,从高校毕业生中为全市7个县区的乡镇共招录43名公务员。
(二)大力实施基层教师、医疗卫生、农技队伍建设工程。为实施县区每所高中招录师范专业本科生2名,每所农村初中招录师范专业本科生1名;每个乡镇卫生院招录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名、医护专业专科毕业生1名,为每个实施县区的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招聘临床医学专业专科以上毕业生6名;为每个实施县区的乡镇招聘专科以上农、林、水、牧、机或城镇规划建设等专业毕业生5名。全市共计划招聘农村基层从医从教、从事计划生育和农技服务人员500名。
按照省上安排,做好我市大学生到农村从医从教助学金项目选拔工作。在省内高校师范、医学专业设立110个助学金名额(其中师范类60名,医学类50名),为实施县区选拔有志到农村从医从教的在校本科生进行资助。
开展高中贫困生跟踪资助工作,每个实施县区确定资助对象50名。
(三)大力实施支农、支教、支医(以下简称“三支”)工程。从市级选派90名(其中农技人员30人,医生30人,教师30人)、各县区选派20名(其中农技人员5人,医生5人,教师10人)中级以上职称的农技人员、教师和医生,到实施县区及所属乡镇开展“三支”工作。
(四)大力实施学历教育工程。在“振兴计划”实施县区的乡镇、街道办事处选拔200名35岁以下、未取得国民教育大专以上学历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薪进行学历教育。
(五)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培养、选拔农村实用人才1万人。
三、实施步骤和方法
(一)准备阶段
本实施方案下发后,各实施县区和市级有关部门要按照要求,及时制定本县区、本部门的具体实施意见,部署安排工作,明确工作责任。具体实施意见于6月底前报市人事局人才引进开发办公室。
(二)实施阶段
1、调查摸底,确定需求。
基层公务员招录确定需求工作按照既定程序进行。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医从教、从事计划生育和农技服务工作,由各实施县区在5月以前按目标任务,对拟招聘人员及接收由助学金资助大学生的专业、岗位、数量进行调查摸底;“三支”工作由市、县相关部门负责对本系统专业技术人员情况和基层需求情况进行调查;资助有志到农村基层工作在校大学生工作按照省人事厅和教育厅安排,由市、县人事部门协助高校对符合专业要求的学生进行调查;跟踪资助贫困高中生工作由各实施县区人劳局牵头,教育部门组织进行调查摸底;学历教育工作由各实施县区人劳局按照省、市要求进行调查摸底。
各实施县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各相关单位编制空缺情况和省、市振兴计划年度目标任务,提出具体工作方案和人才需求计划,商县区编办审核确定后上报市人事局、市编办,市人事局、市编办共同审定后报省人事厅、省编办及其他有关部门。
2、分项实施,完成目标任务。
(1)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医从教、从事计划生育和农技服务工作。5月底前,省、市人事部门按需求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开招聘信息。各县区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确保广大高校毕业生及家长及时了解相关信息。6月底前,按照省上规定的招聘条件、范围等,由市人事局统一组织,按县区进行公开招聘。招聘工作结束后,市人事局将招聘人员名单报省人事厅,由省人事厅通过媒体予以公示。8月底前被招聘毕业生持就业协议、报到证、资格证书到有关县区人劳局报到。
(2)选派人员开展“三支”工作。市、县农业、教育、卫生部门要根据实际需求情况,及时抽调相关专业技术人员。6月底以前支医、支农人员进驻各乡镇开展工作,秋季开学时支教人员进驻支教点开展工作。“三支”人员的考核由各实施县区负责,并将结果反馈给派遣单位记入本人档案。
(3)开展资助有志到农村从医从教的在校本科生工作。各实施县区要按照省、市要求,积极做好大学生到农村从医从教助学金项目实施工作。在省内高校师范、医学专业为全市选拔确定110名有志到农村从医从教的在校本科生进行资助。
(4)开展高中贫困生跟踪资助工作。由教育部门牵头组织实施,人事部门配合。每个实施县区在其所属高中选择50名困难家庭、学业优秀的农村贫困高中生进行资助,费用从市、县振兴资金中列支。贫困高中生个人先行申请,经所在学校和县区教育局确认后报县区人劳局,县区人劳局审核同意后报市人事局审核确定受助生。
(5)开展学历教育工作。各实施县区人劳局进行调查摸底后,将确定的学历教育人员名单报市人事局,经市人事局汇总初审后上报省人事厅。省上将由教育厅负责落实实施学历教育院校,8月份组织考试,9月份考试合格人员参加学历教育。学历教育分脱产学习和业余学习两种形式,由参加学习人员根据情况自主选择。脱产学习人员学习期间保留本人职位,其工资来源、发放渠道不变。对列入学历教育计划、按照学历教育程序进行,并获取国民教育学历的人员发放资助金。
(6)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各县区和市级人事、农业、水利、林业、扶贫、劳动等部门要依据调查摸底情况,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实现农民增收为目的,依托农校、农函大、农广校、农职校、林广校,采取短期技术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函授教育与脱产学习相结合、课堂学习与田间地头实际操作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三)检查验收阶段
年底前,各实施县区人劳局要会同相关部门对本县区年振兴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自查,重点检查招录人员的到岗、奖励费发放等情况,“三支”人员工作情况,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培养等方面工作的完成情况,并将自查报告报送市人事局。市人事局要与相关部门组成检查组对各有关县区实施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四、保障措施
(一)确保选派毕业生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对振兴计划选派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工资和福利待遇由相关县区政府按照国家标准,按时足额予以发放。为了鼓励各县区为基层招聘高校毕业生,从年起对列入振兴计划为基层招聘的高校毕业生,由市财政在转移支付资金中按每人1万元的标准拨付工资补助资金,由县、区财政弥补振兴计划招聘人员的工资支出。
(二)加大振兴资金的支持力度。对选派到基层从教和从事农技服务的本科毕业生基层工作奖励费,由省、市各负担50%;到乡镇卫生院和计划生育服务站工作的医学专业本科生基层工作奖励费,省级负担2/3(每年3335元)、市级负担1/3(每年1665元)。
(三)增加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资金支持。在省、市振兴资金中列出专项经费,用于农村急需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工作。
(四)确保招录高校毕业生的编制和岗位。招录的基层公务员,部分使用本单位行政编制,部分使用周转编制或专项编制。切实落实振兴计划招聘的从医从教、从事计划生育和农技服务的高校毕业生编制。各县区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必须控制在市上下达的增人计划以内。振兴计划实施县区为农村中小学、基层站所等招聘工作人员,全部纳入振兴计划,并享受振兴计划相关政策。各县区自然减员后的空缺编制,优先用于振兴计划招聘的人员。
五、工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