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教学范文

我们俩作文

更新时间:2024-11-12 查看人数:74

我们俩作文

我们俩作文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1188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3分钟,共有153位用户关注,35人点赞!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这学期即将走向终结,与上一届毕业的同学分离也将近一学期了。看着陆陆续续从大学回来的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的灿烂笑容,不禁使我又想起我班上熊氏两兄弟。

还记得那是2008年9月的一天,王兴中校长特招熊氏两个残疾孩子于我校就读。高一上学期时,哥哥熊仕华在我班上,弟弟熊仕渊在17班。由于兄弟俩的腿脚都不便,为了方便兄弟俩上学,我特向学校申请了一间在我们教室旁边的空教室,以供他们住宿。一开始,这个“家”显得格外寒碜:一间空屋子,横着两张木床和一张旧茶几。看着这样的场景,我尽我的所能,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于是,我发动班上的孩子们为他们献上自己的一份爱心。孩子们纷纷慷慨解囊,捐钱捐物,有的甚至带来自己心爱的玩具或是买来大包好吃的和兄弟俩一起分享。同时,我还向好心人求助,向社会呼吁,希望大家都来帮助这可怜的兄弟俩。很快人们就捐来了家用品,有沙发、茶几,甚至还有电视机和冰箱,就这样一个简单的家建立起来了。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笑脸以及兄弟俩流着泪水的笑着,我为兄弟俩高兴,更为有着这样一个集体而欣慰。

半学期很快过去了,我们进行文理分科,兄弟俩都选择了文科,我将他们俩都分在了我班上。一来,方便父母接送;二来,我可以给他们更多的照顾和关心。在14班这个集体里,看到的不是同学之间冷若冰霜的坐视不理,而是到处洋溢着温情:每天下课、放学,同学们都争着抢着将轮椅上的兄弟俩带出去,或是在阳台上晒晒太阳,或是大家一起聊聊天谈谈心。休息的时候同学们或是跟他俩下下象棋,或是讨论讨论习题,总是这么愉快地学习和生活着。

熊家虽然一贫如洗,债台高筑,但兄弟俩自尊心很强,他们不愿接受他人施舍。所以,大家总是变着方儿的帮助他们。在得知他们全家仅靠爷爷和妈妈捡废品换来的微薄收入维持着生计后,班上的孩子们就把他们的饮料瓶、废纸、废书聚集在一起,让兄弟俩保管。其实,我知道孩子们不仅将自己的饮料瓶收集起来,有的还从外面捡来“送给”他们。不但如此,还有好多同学从家里带来吃的用的,早早来到学校,说是要和他们分享才觉得有味儿。同学们总是找各种理由为兄弟俩买早餐,早早地从学校外面带进来,送到兄弟俩手里还是热乎乎的。逢年过节,许多家长给自己孩子压岁钱的同时也忘不了给他们也捎来一份,祝他们节日快乐。看着兄弟俩在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下快乐的成长,作为他们的班主任老师,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和欣慰。

工作之余我喜欢去他们“家”坐坐,陪两个孩子谈谈心、下下棋。看着两个孩子坐在轮椅上,开心地吃着我为他们买的好吃的;用颤抖的双手,捧着我为他们买的资料书,满足地微笑着,我既欣慰又难过。老天为何如此不公,两个可爱懂事的孩子学习这么努力,却没一个健康的身体?每次和朋友吃饭,我都要给他们讲熊仕华兄弟的故事,我希望他们能给兄弟俩献爱心,给兄弟俩一丝温暖。每逢节假日,我都会抽空去看看他们节日过得怎样,给他们带点零花钱,送去节日的祝福!

我们俩作文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87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26位用户关注,27人点赞!

??当推开二楼中间的宿舍门时,发现只有我们三个新来的小白兔,立刻团聚在一起,在陌生的环境里力图取得一些温暖。

??接下来的校园里总是看到我们三个人同进同出,我们一起上课,一起自修,一起吃饭打水,一起去市区玩,以至于同学们偶尔只见到我们中的一个或两个时,第一句话一定是:“咦,那两个呢?”或“那一个呢?”

??人们已经习惯于我们的三位一体,于是男生在背后送给我们一个绰号“三驾马车”,不知是来自于莫斯科的民歌,还是来自于那几年驰骋足球场风头正劲的荷兰“三剑客”。

??不过,我们得知“三驾马车”的绰号时,还是甚为得意的,异想天开:如果去校门口开个快餐店就取名“三驾马车”,一定好过“姐妹快餐店”。

??下雨的时候,我去图书馆给她俩送伞,我一把,她俩共一把,我喜欢看到她俩共撑一把伞时嘻嘻哈哈的样子,这样的事,我做了几次,而那一把伞常常是玛娅的,因为她是我的下铺,她的东西总是离我最近。

??玛瑞却给了我一封信,她疑问:为什么送东西总是送玛娅的,为什么感觉我对玛娅更亲近一点。她将信放在我的上铺,我将它记在了我的心里。私底下我总是觉得她俩更亲密一点,我也总是把她们俩当做另一半来对待。

??后来一个同班的女生搬到我们宿舍,并且逐渐接近我们中的一个时,我便逃避了。十几年,我埋在心里的话,我一直不能够喜欢那个女生。因她的出现,破坏了“三驾马车”单纯相依的情感,那时年轻而傲慢,绝不会说出来,所以当她靠近我们时,我无权赶走她,便自己逃开了。即便她们俩也一定不明白我为什么越来越少参加集体活动。其实当时的我不懂,这样的行为也是更加将我的朋友推到了别人的身边。

??有一次,她们俩都去了亲戚家,没有回宿舍,那晚没有她俩的宿舍充满了陌生的不安全感,我甚至无数次地想看看门到底锁好了没有,我仿佛沦入了一个全然陌生的人家中,话也懒得说,尽管屋里还住着同样朝夕相处的三个女同学。这些她俩也一定不知,那晚是家人不在家的恐惶感。

??现在她们俩居住在我们读书的省城,过着安定幸福的生活,我一个人在数个城市之间颠沛流漓,疲于生活。对于我这样一个虚荣的女子,和她们联系的多少取决于我事业上的得意程度,对此她们或深或浅的有着许多埋怨。

我们俩作文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77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265位用户关注,56人点赞!

神圣使命,让他们有缘相识

1996年4月,北京友谊歌舞团到浙江杭州慰问演出。团长听说江苏某歌舞团正在绍兴剧院演出,该团有一对双胞胎姐妹,能歌善舞,深受观众的喜爱。心想:如果能把那对孪生姐妹“挖”过来,配上咱们团的孪生兄弟李端倪、李康倪,在舞台上组合演出,岂不是天造地设,天下绝配?

于是,团长找到李端倪、李康倪兄弟俩,很慎重地说:“现在,交给你们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赶到绍兴剧院去,邀约歌舞团的林三香、林四香孪生姐妹,同台演几组节目,看看效果怎么样?如果好,你们就想方设法把她俩‘挖’过来。”兄弟俩感到有些为难,怕完成不了这么重要的任务。团长解释说:“这事非你们两兄弟莫属,我这个团长对她们姐妹俩都没有吸引力,事情办成了,你们俩今后的演出报酬增加一倍。”

兄弟俩无法推辞,便肩负着神圣的使命踏上了征程。

1972年8月,孪生兄弟李端倪、李康倪出生在湖北省京山县天王乡,那是部级风景名胜区大洪山余脉的一个小山村。中学毕业时,兄弟俩同时考上了武汉歌剧院华中艺校,仅用两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3年的课程,毕业后毛遂自荐到歌舞团打工,开始了“双星”演艺生涯。经过几年的打拼,兄弟俩如愿加盟到了北京友谊歌舞团。

团长赋予兄弟俩的神圣使命,让这两对双胞胎有缘相识了。

当兄弟俩赶到绍兴剧院时,姐妹俩正在舞台上演出。他们顾不上休息,就坐在观众席上认真观看。不看不知道,一看惊呆了:姐妹俩身材娇小,妩媚动人,一头秀发在劲歌劲舞中飘洒自如,丹唇微启,那两对小酒窝简直令人心醉。李康倪用手碰了一下哥哥,李端倪回过头来暗示一眼弟弟,两人都心领神会地笑了。其实,哥儿俩早就想找一对双胞胎姐妹做终生伴侣,看来这次是机会来了。

当晚演出结束后,兄弟俩急忙跑到后台,她们的演技和美貌征服了哥俩,哥哥对个头高一点的女孩有好感,心想她可能是姐姐。弟弟则对个矮一点的女孩有了爱心,估计她是妹妹。兄弟俩先作了一番自我介绍,然后就把团长派他们来邀请姐妹俩加盟自己所在团的事说了一遍。没想到,姐妹俩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不行!”

完不成任务,回去怎么向团长交差?第二天,兄弟俩只好跟在姐妹俩的身边,采取软磨硬缠的办法,好话说了一大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姐妹俩面对这对活泼可爱的孪生兄弟,渐渐有了好感,心动地说:“能够加盟你们北京团当然高兴,但是,就怕我们领导不同意,你们说服得了我们领导的话,我们就去。”

姐妹俩“将”了兄弟俩一军。但是,为了完成任务,兄弟俩不得不硬着头皮去找她们领导。谁知,当那位领导听了这对孪生兄弟欲“挖”走孪生姐妹的意图时,不仅没有勃然大怒,反而喜出望外,对他们非常热情。原来,领导也想让这对孪生兄弟配合团里的孪生姐妹上台演出,一定会赢得观众,使歌舞团名声大震。于是,林三香、林四香所在团的领导,也给她们秘密下达了留住孪生兄弟的任务。

兄弟俩为了完成任务,在歌舞团待了几天。通过来往交谈,他们这时才知道哥哥爱上的个头高一点的是妹妹,弟弟喜欢的矮一点的是姐姐。按照团领导的安排,他们顺水推舟,应邀组成两对双胞胎组合,稍加排练后便演出专场,结果引起了轰动,观众争相观看,极力夸奖他们4个人的劲歌劲舞。

然而,合作成功的喜悦并没有消除他们各自对“任务”的压力,必须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最后,为了不得罪双方领导,他们共同商量决定:离开歌舞团,结伴闯天下,成立“龙凤四星演唱组”,在全国各地自由巡回演出。

世纪婚典,让他们携手并肩

兄弟俩早就对姐妹俩情有独钟,常借演出之机频频发动攻势。不久,爱情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悄悄地生根发芽了。

李康倪在唱歌跳舞之余爱好诗歌和美术。为了表达爱慕之情,他认真地画了一幅三香的肖像,还配上了一首爱情诗,常常睹画思人。谁知,那幅诗配画被别人无意中撕掉了。他误以为是三香拒绝了他的爱情,便躲在寝室里灰心丧气,几天茶饭不思不理三香。善解人意的三香知道后,默默地买来笔记本,把康倪创作的爱情诗全部抄好了送给他。李康倪手捧着笔记本,心里一阵狂跳,渴望的爱神终于降临了。

每到一个地方演出,李端倪就和四香争着洗衣服、整理道具,做出一个大哥哥的样子来,处处关爱她。他知道四香不爱吃甜食,演出到深夜就满街寻找别的食物。有一年冬天,他们演出完后已是三更半夜,李端倪硬是冒着大风雪,找遍城里的大街小巷,才买到了四香爱吃的卤鸡腿。他的细心呵护也赢得了四香的芳心。

两对双胞胎相爱的消息传到了湖南老家,姐妹俩的母亲不是高兴而是焦虑:三香是姐姐却爱上了弟弟,四香是妹妹竟爱上了哥哥,这不符合本地农村的习俗啊!况且两兄弟的家乡远在湖北,来去不太方便,怎么能成呢?于是,母亲就托人在家乡为姐妹俩找好婆家,写信让她们回家相亲。

姐妹俩接到信后,不知道该怎样对兄弟俩讲。她们只是说家里有急事,需要回去一趟。兄弟俩忙问是什么急事,可以帮忙吗?姐妹俩闭口不说。李端倪哀求四香说:“你告诉我好吗?天大的事我也能承担!”四香只好说是妈妈要她们回去相亲。李端倪一听就傻了,拉着四香的手流着泪说:“我们有什么对不起你们的,竟然要分手?”四香抹着眼泪说:“不是想分手,而是回去做妈的思想工作,她一个人在家太孤单。”

姐妹俩回到家里,围着母亲甜言蜜语孝心一片,终于说服母亲和女儿一起到北京去散心。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她们是想让妈妈看看未来的女婿怎么样。到了北京,李端倪兄弟俩晚上演出,白天就给未来的岳母端茶递水,问寒问暖,还陪她逛街、游公园。最后,妈妈感到满意了,却提出一个条件:要兄弟姐妹调换过来,哥哥李端倪娶三香,李康倪娶妹妹四香。听了妈妈的话,他们都孝顺地默默点头。也许是双胞胎真的有心灵感应,他们的关系本来就亲密无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不久就适应了。

细心的四香为了考验兄弟俩,有一天假扮成姐姐三香的模样,故意去约弟弟李康倪,可是被他婉言谢绝了。李康倪误以为眼前真的是三香,便将自己的爱心以及对父母的孝心和盘托出。四香被他的真情所感动,终于相信了康倪是真心爱她的。

1999年冬,两对双胞胎巡回演出到了福州。有一天,李端倪在翻阅《中国青年报》时,看到了全国妇联将在2000年元旦举办有2000对新人参加的“世纪缘大型集体婚礼”的启示。他当即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弟弟和林三香姐妹俩,两对相恋3年而无暇举行婚礼的有情人,感到由全国妇联为他们证婚太幸福了,4个人商量后,决定报名参加这一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世纪婚典。

李端倪满怀希望地拨通了全国妇联的电话,没想到2000对新郎新娘早就满额了。为了争取一线希望,他在电话里向世纪婚礼组委会恳求道:“我们是两对双胞胎,在共同的事业中相知相爱好几年了,请您无论如何要帮助我们遂了心愿。”他们的奇特婚恋和真心恳求打动了婚典负责人,这可是全国惟一的双龙双凤两对伉俪啊!组委会让他们尽快办好证件,补寄资料,并参加全国“世纪缘大型文艺晚会”的演出。

2000年1月1日,是这两对双胞胎终身难忘的日子。那天,首都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当全世界都在为新千年到来而祝福时,来自全国的2000余对新婚佳侣欢聚一堂,举行了由全国妇联主婚的世纪婚礼。全国妇联主席亲自为他们主婚,并颁发了世纪婚礼证书。婚礼结束后,他们作为2000余对新人中的惟一代表,参加了“世纪缘大型文艺晚会”的演出,与全国著名演员同台献艺。晚会推出了中国婚庆组歌,两对双胞胎载歌载舞,演唱了一曲《今晚要尽情》,给首都两万多名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全国亿万电视观众用热烈的掌声为他们祝福。

奇妙组合,让他们红遍全国

两对双胞胎奇妙地组合在一起,尽管幸福无比,但是,在平常的生活中也难免闹出一些笑话,甚至是非常尴尬的事情。

每年的情人节和生日那天,双胞胎兄弟就会为双胞胎姐妹送一束玫瑰花。粗心大意的送花使者不是把两束鲜花都送给了三香,害得四香大为生气,就是同时送给了四香,令三香遭遇冷落而不高兴。兄弟俩知道真相后,常常是大笑一场。

有一次,四人组合的歌舞演出非常成功,观众欢呼雀跃,掌声雷动。当他们汗流浃背地回到后台时,哥哥禁不住想拥抱三香来庆祝成功,他张开双臂后却又停在半空中――这背影是不是“四香”呢?他不敢确定。这时,弟弟看到哥哥的样子,也想着去关心一下四香,他拿了一件衣服准备给她披上时,转过头来的却是三香,李康倪一下子愣住了。这时,他们都尴尬地笑了。

双胞胎自己都会搞错,那别人就更不用说了。有一回,哥哥和三香在开水房排队打完开水,一会儿弟弟和四香拿着开水瓶又接着去排队。值班员看见了,硬是拉着他俩就往外拽,说你们刚打完开水怎么又来了?别在这里凑热闹!任凭他们怎么解释,值班员都不相信。弟弟只好把哥哥叫来了,这才真相大白,值班员只好连声道歉。

2003年在北京演出时,李端倪和林三香、李康倪和林四香分别结伴,到京城的商场选购戒指。李康倪在恒基商场为四香选购了一枚白金戒指,他们两人刚离开,李端倪和三香也不约而同地转到了这家商场,在同一柜台前买了一枚同样的白金戒指。营业员看着他们俩,以为还是刚才买戒指的那一对青年男女,便问道:“你们又买了一枚戒指,是自己戴还是拿去送人?”李端倪和林三香感到莫名其妙,等回去4人碰了头,才恍然大悟。

两对双胞胎还参加过湖北电视台举办的“全国荧屏双星电视大赛”。当时,全国有2000多对双胞胎参赛,经过一轮又一轮严格的选拔赛,他们4人进入了只有12对选手参赛的决赛。最后,两对龙凤双胞胎和世界体操冠军李大双、李小双,著名歌星楚童、楚奇等嘉宾同台演出,当充满青春激情的《爱情鸟》演唱完后,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他们荣获了本次大赛的三等奖。

我们俩作文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94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211位用户关注,51人点赞!

他俩都是散养长大的,在师生眼中属于淘气孩子

苑子文和苑子豪1993年8月2日出生于河北省廊坊市。因为是哥哥,苑子文从小就喜欢给弟弟当榜样,兄弟俩都看上的宝贝,他会毫不犹豫地送给弟弟。他俩都是散养长大的,在老师和同学眼中属于淘气类的孩子。

因为淘气,苑子文曾把女同学的辫子系在椅子上,气得女同学号啕大哭。苑子豪的成绩曾排过班级倒数,他上课迟到,爱说话,爱睡觉,一年级时曾因成绩差被退回学前班,四年级因为期末考试排在班里30多名不敢回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后,他俩越学越好。从小,父母很少管教他们,也不以学习成绩作为衡量他们好坏的标准,而是注意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做人心态。相对于学习,父母更关注孩子的全面成长,希望他们更快乐、更健康,注重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兄弟俩初中入学于河北廊坊第四中学。苑子豪说,他上初中时,因为入校考试没考好,进了普通班,而哥哥则进了实验班。他在普通班感觉很不适应,就跟妈妈提出要求换班。没有换成,他只好继续待在普通班,因比较优秀当上了班长,第一次考试他就考了全校第24名。班主任开心得不得了,因为普通班都是当初入校时成绩100名以后的学生。再后来,他一次次把成绩提高,最好时成绩是全校第4名。

高中时,兄弟俩就读于天津杨村第一中学。高中阶段,兄弟俩的身体长得很快,苑子文身高1.77米,显得很沉稳,苑子豪1.75米,活泼开朗。两人都高大英俊,但他俩都自觉地不谈恋爱,因为他们觉得这会误人误己。

最开始进杨村一中的时候,兄弟俩的成绩并不是特别突出,苑子豪在全校排名140,经常受人嘲笑,后来当科代表,又从科代表到班委,再到班长,从小队长做到中队长,成绩一点一点提高,直到班级前十,前五,前三,第一。

苑子文说,高一下半年,他进了实验班,他们班下课几乎没有人挪动地方,课间都在学习。他开始也很卖命地学习,去学校上早读,早读过后是课间时间,课间困了就去老师办公室问试题。上午课间做操时他也要拿着单词本到操场上,哪怕只有半分钟时间,都会看上两眼。就这样,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可效果并不理想,成绩还被弟弟反超了。

高中之前,都是哥哥学习成绩好,可到了高中后,苑子豪的成绩很快赶超了哥哥,他就指导哥哥学习。到了高三下半年,哥哥的成绩又超过了弟弟,哥哥再指导弟弟学习。从高三上半年开始,苑子文和苑子豪就一直是杨村一中文科班的前两名。兄弟俩也因为成绩好被分到文科实验班。自从进了文科班,上北京大学就成了兄弟俩的梦想,他们也一直朝这个目标努力着。

虽然只比弟弟早出生了几分钟,但是苑子文很有做哥哥的样子,处处起着表率作用。苑子豪的成绩在高三下半学期有些波动,这让他很担心,因为他没有任何加分,必须依靠裸考成绩突出重围。哥哥说他睡觉太早,别人还在复习,他却早早睡下,所以能利用的时间少。苑子豪便悄悄推迟了睡觉时间。

由于学业繁忙,高中三年,他们几乎没看过电视,没玩过电脑,手机也只是跟父母报平安的工具。他俩平时走路像赛跑,放学第一个冲出教室去买饭,就为了不用排队,节省时间,吃饭的时候手里还捧着书。兄弟俩上课时困了就喝水,再困就站到教室最后面听讲。

上高中后,他们不用父母提醒,学习就很自觉

苑子豪说,他们所在的高中是一所郊区县一中,门口是菜市场,叫卖声不断。宿舍有些阴暗潮湿,而且一间宿舍住8个人,还没有空调。他没想过会到这样条件艰苦的地方读书,于是,改变生活状况成了他勤奋学习的动力。

从高二开始,苑子豪实力爆发,连续8次考试排名年级第一。苑子文则陷入了状态低迷期。高二暑假,苑子豪被老师选中,参加北京大学的优秀学生夏令营。平时,苑子文一直好强,希望事事都能给弟弟做榜样,如今唯一的名额给了弟弟,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回到家,苑子文看到苑子豪留下的一封信:“此刻,我即将载着你我年轻而统一的梦想踏入燕园,走进北大,而你,或许失落,可这就是现实,就是你要面对的问题。我以8次考试总排名第一的资格,获得唯一的推荐机会,而你却什么都没有……请你相信我,也相信你自己,我在燕园,你在一中校园,想想为什么去的不是你,平心静气、自信乐观、不屈不挠,找回丢失的你自己吧!”

这封信对哥哥的刺激非常大,苑子文说,暑假补课的那几天,上学或放学的时候,很多人都问:“你弟弟呢?”他说:“去北大夏令营了。”大家又问:“你怎么没去?”他很尴尬,不知该说些什么。于是,他把这封信放在桌子上,督促自己努力学习。

苑子豪指出了苑子文目前学习上的几点问题,希望哥哥把这段时间当作反超的时机。苑子文有如醍醐灌顶,自此之后的考试,一直在年级前三名,再未失手。

对于学习方法,兄弟俩认为恰当的学习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学习政治,就比谁刻苦,谁背得多,谁练习得多,谁就能取得好成绩。

苑子豪高考数学得了满分150分。他说,文科生学习数学,千万不要说自己笨,要相信自己。自己并不是脑子聪明,而是踏踏实实做了一名好学生应该做的事:准备若干个笔记本,第一个,记录老师的上课内容,包括例题、定义、公式等,下课就复习。第二个,总结最重要的内容,比如公式,比如小的理解点等。第三个,是错题和好题本。还有就是,平时一定要给自己加大训练力度,提升计算能力。

对于英语,他们说背单词,要做到每天都不断巩固。做题一定要有效,老师讲过的重点句型、语法、词组,一定要反复背,然后大量做题找感觉。

作文不行,就去买作文书,每天都背,努力提高作文水平,阅读不好,分析分析自己的原因所在,再努力,效果才会更好。历史书要看细,细到每课的前言导语、正文、注释内容、历史知识背景等,凡是书上的都要反复看,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正文的内容。背书的时候,可以自己归纳,错题和犹豫的题要标出来,做完后再回头来看,多回顾总结,效果会很好。

平时学习的时候不要胡思乱想,每次做题时要以考试的标准要求自己,速度、质量等都要找高考时的感觉。谁在效率上做文章,谁就能取得好成绩。所有科目的学习,一定都要先看课本,先看知识,再做题,然后总结。考试技巧也很重要,一定要仔细认真,多答,巧答。除了学习方法,坚定信念也很重要,愿意坚持,从不放弃,是学习的根本。

自从上高中之后,不用父母提醒,他们都能很自觉地以学业为重。高考后,父母还记得,两人都是一副很轻松的样子报了北大,高考成绩出来,两人都如愿以偿。

他们在学习中娱乐,在娱乐中学习,在校生活丰富多彩

兄弟俩写文章也非常出众,苑子文在校担任芳菲文学社社长一职,主编校刊《心雨》,协助编辑校报,组织社员写稿投稿,而苑子豪是副社长。兄弟俩除了一起管理文学社的所有事情,还要写稿投稿,苑子文擅长写散文,苑子豪则喜欢写悲剧小说。

苑子文曾是全国中小学文学社研究中心会员,还是《天津中学生》、《美文》和《意林》杂志特邀记者。除了写小说和散文,苑子文还热衷于写剧本,曾参与创作剧本与导演的校园剧《成长》,获全国中小学生科普作品大赛特等奖;创作剧本并参与导演的情景剧《乐章响彻心扉》,获天津市中小学心理剧第三名。因为这些骄人成绩,他被评为市级优秀学生干部,高考时加了20分。

苑子豪特别爱写悲剧小说,他说悲剧故事更能体现人性的珍贵。他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写小说,在考试的前一个星期,他写小说是“不眠不休”,勾勒细致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故事情节让他兴奋不已。别看他这么有文学才华,但实际上他最为擅长的学科是数学,作为班上数学课代表的他,包揽了班上一半以上的“讲题工作”,在考前的一段时间里,他每天晚上12点的时候给同学们发短信,鼓励大家继续努力学习。

谈到成绩突飞猛进的原因,苑子豪将原因归结为学习氛围,一开始可能别人努力的时候,我们没有那么紧张,分班之后学习氛围特别好,大家都在学习,我们也督促自己学。兄弟俩总是一起学习、一起探讨,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借鉴。高二时,苑子文相对低迷,处于领先状态的弟弟就倾囊相授,到了高三下半年,哥哥实现反超,又反过来指导弟弟。

天津的考试有个很独特的地方,没有加分是很难考北大清华的。苑子豪失去了加分条件,唯一的办法就是考出优异的成绩才行。他说,那段日子,只要有一天松懈,他考北大可能就没戏了。凭着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高考,全校只有苑子豪一人以裸分上了北京大学。

兄弟俩的高中班主任聂亚芝老师说,在班里考上北大的6人中,苑子豪以683分的成绩列裸分最高。班主任认为他们学习成绩突出,是因为“自控能力强,自我要求高”的结果,每天都在追求进步。那时候,兄弟俩常常是努力学习到晚上1点才睡觉,早上5点就起床。

高考结束之后,一家著名品牌企业找到兄弟俩,要拍一则广告,最后,苑子文因为身材高大,阳光帅气,富有表现力而被相中。这次拍广告,他获得了一万元酬劳。赚到钱后,苑子文把钱全部交给母亲保管。这之后,兄弟俩还在学校卖过书,卖《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之类的书籍。由于在学校成绩比较突出,他俩的书在学校很受欢迎。

2012年高考成绩出来后,苑子文如愿考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苑子豪则考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兄弟俩成为天津近年来第一对同时考入北大的双胞胎。

在大学里,苑子文成为系开学典礼、社会好声音k歌大赛以及三院联谊舞会主持人,还成为北京大学电视台的一名男主播。

从中学的高度紧张状态到大学的自由状态,兄弟俩直言适应得很快。开学初期,哥哥苑子文已经忙得不可开交。课程多,每周还得去系里办公室轮班,帮老师整理资料,他还是所在班班长,班里学生共70多人,前前后后要忙碌的地方不少。

双胞胎一同考入北京大学,他们的事迹被媒体关注后,两人迅速走红。2012年9月,苑子文和苑子豪参与录制了凤凰卫视《鲁豫有约》。2013年4月,两人参加山东卫视的《中国少年派》。2013年5月,两人参加江苏卫视的《一站到底校园金鹰pk赛》和浙江卫视的《王牌谍中谍》。2013年6月,两人参加湖北卫视的《大王小王》。2013年9月,两人第二次做客《鲁豫有约》。

我们俩作文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52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195位用户关注,25人点赞!

薄皮儿包袱

用英语和德语表演中国传统相声,不仅要让外国人听明白,还要能把外国人逗乐了,这个要求看似简单,做起来可真没那么容易。对于专业相声演员和外语专业人士尚且是个挑战,这俩位还在读大学的业余选手,是如何让外语相声破壳而生的呢?

首先是攻克翻译难题。和戏剧的台词翻译不一样,相声的段子是不能直译的。包袱之所以能响,就在于可以和观众的思维常识、文化常识产生碰撞,才能引发笑点。所以这外语相声的翻译成了大问题,不仅需要精通外语的朋友帮忙,还需要精通相声规律的前辈指导。

为此,选择那些西方人听得懂的包袱,就成了“佳宝骥”这对年轻人要大海捞针的探索。几百段的传统相声包袱,哪些外国人能接受?哪些又能有共鸣?没有任何前人经验,佳宝骥就只能在留学生朋友身上做真人试验了——张骥利用北外留学生多的优势,没事儿就请一群外国朋友过来体验新段子。在给留学生朋友试演之后,哪些包袱能响,哪些包袱需要再改进,佳宝骥大概摸清了规律,尽量找一些“皮儿薄”的包袱:比如猜谜语、绕口令、学杂唱、数来宝、学电台……

“what dog has two legs?”

“snoopy dogs.”

“what fish can not eat?”

“selfish.”

就这样,外语相声的包袱材料一点点地积累起来。“但是在维也纳演出之前,我们俩心里还是没多大谱儿。毕竟在国内试演时,在座的留学生都是朋友,可能抹不开面子,不好笑也跟我们说还不错”,负责逗哏的佳宝说。

“翻译追求的是信、达、雅,很多时候不光是把意思翻译对了就够了,还要讲究语言的节奏、韵律等等。特别是我们相声表演很多环节特别追求平仄、押韵、对仗,这就给翻译增加了更多的难度。”张骥接着说。让他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他们在奥地利演出时,一开始展示中文绕口令“吃葡萄不吐葡萄皮”直接让老外听音,但是随团来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刘立群,在听到这句绕口令之后,灵机一动,马上就给出了一个很对仗、很押韵,而且字数也相同的德文译法,“更重要的是,翻译出来的德语依然很‘绕嘴’,要知道无论哪国绕口令,翻译成别国语言都不一定再绕嘴了,所以这个翻译真的很难得,可遇不可求!”于是,在闫佳宝和张骥接下来的演出中,加入了刘立群教授的德语版“吃葡萄不吐葡萄皮(trauben essen ohne kern auszuspucken, kern ausspucken ohne trauben zu essen.)”,让老外笑得更厉害了。

“除了语言上的障碍,文化理解上的偏差更要分外注意——比如当时在国外第一场演出之前,我俩本来准备的是藏红色的大褂儿,想着快过年了图个喜庆;结果在候场时,主办方看见我俩的藏红大褂儿就着急了,建议我俩赶紧换个颜色。因为在西方文化中,藏红色有浓重的宗教色彩,容易引起不必要的争端。我俩当时也急了一身汗,赶紧换成了暗红色,总算是虚惊一场。”

“我那俩徒弟,开外语相声之先河”

“光找到了包袱的‘材料’不行,怎么编排才能真正达到相声最好的效果,还需要请教相声前辈了。这就不得不提到中国相声界的泰斗级前辈——刘洪沂老师。可以说没有刘老师的帮助,就没有外语相声的诞生”。

把传统相声用外语说给老外听,这件事儿听起来挺创新,真做起来,佳宝骥这俩90后大学生才知道到底有多难。“其他都有解决办法,最难也最尴尬的一点,就是初期根本没人指导——不是没人愿意指导,是没人敢指导”,佳宝说。“你想想看,师父何云伟和前辈们都是稳扎稳打的中国相声演员,对于外语以及西方表演习惯,不可能都懂。我俩拿英语和德语混着说,对很多中国相声前辈来讲,基本上就是听天书,所以当时,很多相声的保守派前辈,认为外语相声这条路根本想不通。我俩也是‘鸭梨山大’。”

“多亏遇到刘洪沂老师”,提到前辈提携,哥俩一脸感激地说。“我俩就是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对相声也就一知半解,怎么把我们搜集到的材料,用符合传统相声三翻四抖、对比反差等基本规律演出来,保留传统相声精髓,刘老师可算是倾尽心血。老爷子八十多岁了,是吃过苦受过难的老艺人出身,他希望相声好,也真心希望相声能走出国门。以前的传统相声中也有‘学外语’的段子,但主要是‘仿声儿’,就是‘中国话外国味儿’的歪学,而我俩作为当代大学生,是用真正的外语表演相声,老爷子在我俩身上给予了很大希望。”闫佳宝说。

“所有的台本儿定稿,都是老爷子一句一句地讲解,然后我俩一句一句地记录,没有丝毫的马虎和捷径”,张骥爆料到,“有时候老爷子讲激动了,八十多岁的身子骨经常吃不消,说着说着血压都上去了,憋得满脸通红,胳膊腿儿也不听使唤了,得歇好半天才能缓过来。但即使这样,老爷子还是一次没落地帮我们调整了奥地利演出的所有段子。”

聊到师父何云伟,佳宝骥哥俩的话匣子更是滔滔不绝,“师父比我们大九岁,对我们俩的外语相声,可谓是倾尽全力。他生活中是特别传统一人,传统到啥程度呢?能一个礼拜没网!你想想咱们现在的年轻人,一个礼拜没网,你能活吗?他就能活,而且出门也是一身传统中式开衫。生活中这么保守的师父,却在艺术方面,对我们的外语相声大力支持。不仅在台下的指导花足了功夫,而且只要有合适的机会,师父都不忘了提携我们,说‘我那俩徒弟,开外语相声之先河’,那份对我俩的力挺和对相声艺术的大爱,让我们特感动。”

“当然,师父在指导我们俩相声的时候,幕后的糗事儿特别多。你想想,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三个说相声的大老爷们聚一块儿,不搞笑就见鬼了。一次,师父带着我俩,去刘洪沂老师家蹭饭——这主要是因为刘老师家的炸酱面在北京相声圈儿里是一绝。在饭桌上,我俩顺口讲了讲目前在相声表演中遇到的难题。师父一听,面还没吃完了,撂下筷子就给我俩比划上了,一边讲一边撸胳膊挽袖子地做示范,结果讲完了,面条早凉了,炸酱蹭了一脸,自己还一点儿都没反应,high爆了……这样的糗事儿太多了,凑一凑都能整个新段子‘师傅外传’了……这样诙谐的师徒关系,我们自然暗中偷笑乐在其中。”

“但是玩笑归玩笑,师父对我俩的要求是一点都没放松”,佳宝开始坏笑,“一次就为了“噢,啊,哎”这仨字儿,整整让张骥练了半个小时。这在师父眼里,才算是基本过关。在相声圈儿里,师父何云伟有个绰号,叫‘相声教师爷’,那严格的要求可不是纸糊的。”

大学生佳宝骥,纯粹相声气

虽然这俩活宝今年刚刚22岁,但他俩合作已经有10年历史了,可以追溯到初中一年级,一次联欢会的机缘巧合,让这俩活宝走到了一起。“风风雨雨十年,我们是患过难的兄弟”,佳宝说,正因为患过难,才能共同成事儿,也才有了后来“外语相声”的故事……

我们俩作文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77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258位用户关注,38人点赞!

谁能想到,这对来自贫困山区的彝家姐弟,参加青歌赛前一直在打工。人们不禁要问,他们是怎样一步步踏上音乐殿堂并喜夺金奖的呢?他们又有着怎样曲折的寻梦旅程?

弟学姐教:彝家姐弟心仪海菜腔

27岁的李怀秀和21岁的李怀福姐弟俩来自云南省石屏县异龙湖畔的麻栗树村。这里流行的海菜腔是闻名于中外的彝族民歌精品,被称为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姐弟俩的父母都能歌善舞,特别是母亲,歌声圆润响亮,在当地小有名气。李怀秀很小的时候,就跟着母亲学唱歌、跳舞,虽然声音奶声奶气,但她唱起“海菜腔”来却像模像样。上小学时,学校组织活动,都少不了她的“压轴歌舞”。而李怀秀的每一次演出,都少不了一个铁杆的观众:年幼的李怀福。在李怀福的眼里,姐姐是一个“能人”,他也暗自决定,自己以后也要像姐姐一样唱海菜腔。

1993年春,我国著名曲作家田丰在昆明安宁办起了云南文化传习馆,李怀秀被录取成为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的第一批38名学员之一。李怀秀到传习馆没几天,年幼的弟弟李怀福就像丢了魂似的,不停地想念远方的姐姐。他学着给姐姐写信,请求姐姐教自己唱海菜腔:“你教我海菜腔,我也要来你们学校,我们就可以天天在一起了。”一次,李怀秀回家,怀福缠着她学海菜腔。对这个年幼的弟弟,李怀秀一直喜爱有加,经不住弟弟的请求,她就答应了。唱海菜腔要求边弹边唱,她决定先教弟弟学习四弦。

在传习馆,为了满足弟弟学习四弦,她对着录音机边弹边讲解,每弹一小段曲子就讲解几句,精心录制了几盘录音磁带寄回家中。小怀福收到姐姐的“教学磁带”如获至宝,当即边听姐姐的磁带边学着弹四弦。从此,这对至亲姐弟开始了特别的“远程教学”:录音机放出一段姐姐老师弹的曲子,然后作详细讲解,弟弟一遍遍听着,根据姐姐弹奏的旋律不停地在四弦上边揣摩……每隔几天,弟弟都会给姐姐写信,汇报学习情况和学习心得,而姐姐总是对他的进步给予鼓励。

学习四弦,面对面教学都难以学会,何况是这样特殊的“远程教学”?通常,听着录音机里传出姐姐弹奏的优美四弦声,怀福试着弹出的则是一声声刺耳的杂音。一天,两天……他感到自己毫无进展,真恨不得把四弦砸了,但听到姐姐讲解的声音,他就感觉姐姐就在眼前 ,他迅速冷静下来,重新抱起四弦边弹边认真揣摩起姐姐弹奏时的指法来。

四个月后,李怀福终于学会了四弦中的正弦曲,听着自己弹奏出的优美曲调,李怀福激动万分,立即写信告诉远方的姐姐,他要与姐姐分享自己成功的喜悦。对弟弟表现出的音乐天赋,李怀秀由衷地感到高兴。但她知道,唱海菜腔更多是传承民间文化,不可能像流行歌曲那样走红,甚至一辈子默默无闻地耕耘也不一定能成功。她希望弟弟能有更好的出路。

但是,李怀福已沉迷在当地的海菜腔中,他铆足了劲儿学习海菜腔。他决定去向老人们学习唱歌跳舞,每次听到老人们在一起唱歌跳舞,他都应歌而去。后来,同龄的伙伴们见李怀福热衷于扎在老人群中,都渐渐地疏远了他,将他看成“另类”。见同伴们疏远自己,李怀福并没有感到很孤单,他将主要精力完全用在跟老人们学习伴弦上。很快,他不但完全能用四弦合上老人们的舞蹈,还会口、手、脚完全合拍,手弹着四弦,嘴唱着歌,脚还跳着舞,这一绝技连姐姐李怀秀都做不到,后来姐姐常常夸他“比我这个老师还厉害!”

携梦打工:凄苦追梦路上亲情相伴

1999年底,在商业文明激烈碰撞下,传习馆困难重重难以为继。当年12月9日,传习馆最后一次演出之后,田丰以放假为名遣散了学员。李怀秀和少数几名出色的学员进入田丰音像制作公司。此时,由于表现出色,李怀秀已经在从事教学工作,但由于公司几乎没有经济来源,她每月才能拿到300元左右的报酬,生活过得很艰苦。虽然自己唱歌赚不了钱,但想想弟弟多年来一直痴迷家乡的海菜腔,李怀秀带着负责招生的老师回到家中,对已经初中毕业在家务农的弟弟进行考察。老师当场考察了李怀福,让他唱过几首山歌后,觉得李怀福是难得的好苗子,当即决定招收李怀福进入田丰音像公司学习。

“阿弟,要走这条路你要有思想准备,赚不到钱,还很辛苦!”李怀秀在为弟弟高兴的同时,也为弟弟担心,她郑重地提醒弟弟。

“姐姐,你放心,你的学生不会让你失望。”李怀福坚定地点点头。就这样,李怀福来到姐姐身边,向姐姐系统地学传统民间歌舞。已有很好基础的李怀福在姐姐的指导下,进步神速,很快系统掌握了云南民间的传统歌舞。2001年春天,他回家乡参加石屏杨梅 赛歌会,获得一等奖。

2001年夏天,时年66岁的田丰因患肺癌与世长辞。2002年,李怀秀姐弟和另几位学员一起,归入云南省玉溪市映月潭温泉下属的一个演出队,演出业务很少,有时几个月才能演出一次。很快,演出队难以为继而解散,李怀秀做了温泉的一名出纳,而李怀福做了一名水产技术工。

一直追寻的梦想渐行渐远,如今自己完全成了一名打工者,实现梦想的希望更加渺茫,姐弟俩都感到心里有难以排遣的失落和痛苦。想想自己多年来为传承家乡传统的民族文化所作的努力,如今不得不面临终止,两人都感到锥心之痛。“不管今后能否再走上专业音乐之路,既然我们离开家乡是为了唱歌,我们就不应该这样放弃!”李怀秀对弟弟说。

就这样,姐弟俩边打工,边用业余时间苦练用家乡的海菜腔对歌,不舍心中的梦想……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03年底,石屏县文化馆的何其强老师得知即将举办央视西部民歌大赛的消息后,因一时联系不上李怀秀 ,何其强就代李怀秀报了名,参加西部民歌大赛。李怀秀知道后,既激动又不安,因为每逢年底,出纳工作是最繁忙的时候,她担心请不到假去参赛。

“这是好事!我们支持你去参赛。”单位领导听说此事后,当即批准李怀秀请假参赛。

“太好了!”李怀福知道后高兴地跳起来:“姐,好好准备,争取拿个奖回来!”为了帮助姐姐作赛前准备,李怀福每天一下班就陪姐姐练习对歌。2004年元旦,因天气突然转冷,李怀福感冒了,声音沙哑,吃药也不见好转,姐姐劝他好好休息,但他担心姐姐准备不足,影响参加民歌大赛,每天坚持带病陪姐姐练歌。

让梦飞翔:姐弟俩的海菜腔震撼世界

2004年1月,李怀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西部民歌大赛,李怀秀高亢圆润的歌声,原汁原味的民族情调震惊了赛场,也征服了观众和评委,获得原生态对唱组金奖。一时间,远在云南省玉溪的单位沸腾了,她的家乡沸腾了。

“什么?夺得金奖的女孩是云南的?”电视机前,云南电视台的领导激动得一跃而起。当时,第十一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正日益临近,云南电视台正在四处选拔参赛选手,从未在青歌赛上取得过金奖的云南岂肯错过这个女孩?然而,对于这个突然冒出的金奖女孩 ,人们从来没有听说过,更不知她的联系方式,经过多方打听也没能打听到李怀秀的情况。最后,云南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取得联系,终于联系到了李怀秀。

李怀秀听说要自己代表云南参加第十一届青歌赛时,激动万分,当即表示愿意代表云南参赛。随后,报名时要报一个搭档,李怀秀推荐自己的弟弟李怀福作自己的搭档。

得知自己要和姐姐一起参赛,李怀福心里又激动又不安。虽然在平时他和姐姐经常对歌,但正式合作还没有过。姐姐显然看出了他的担心,不停地鼓励他,让她相信自己的实力。姐弟俩一有空就抓紧时间练习,迎接青歌赛的到来。

弟弟李怀福一直对姐姐很敬重,现在姐弟俩要对唱情歌,总是觉得别扭,入不了戏。“弟弟,入戏最重要,你不要把我看成是你的姐姐,而是要把我当作你很喜欢的一个姑娘。”李怀秀不停地指导弟弟。

李怀福每次和姐姐练习对唱山歌,都要调整心态,尽量将姐姐想象成喜欢的女孩。渐渐地,他完全能够入戏,与姐姐配合越来越好。李怀秀对弟弟的进步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李怀秀、李怀福姐弟俩分在民歌组出场。比赛开始,李怀福有些紧张,李怀秀不停地用眼神鼓励他。李怀福先唱,他用脚踏地两下,手拨动四弦,同时用家乡的海菜腔发出一声嘹亮的歌声。听到弟弟的歌声,李怀秀不再担心弟弟,全身心投入自己的角色之中,与怀福对唱起来。姐弟俩的歌声,仿佛天籁之音, 将现场的人们紧紧攫住,有人屏息静气,而有人不自觉地鼓起掌来。一曲唱罢,虽然姐弟俩的唱法在评委中引起争议,但姐弟俩还是夺得当晚出场选手的最高分。

最终,虽然姐弟俩在第十一届青歌赛上没能获得奖牌,但他们原汁原味的“海菜腔”引发了一场中国音乐界、音乐理论、音乐审美标准、音乐理论体系的争论。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像“海菜腔”这样的唱法毕竟只是民间的东西,唱歌一定要经过正规学院的培养,发声的方法也有讲究;也有些人认为,真正的艺术来源于生活,真正的原生态民族唱法,就是要唱出来自生活的味道和真实的情感。后来,这场争论直接导致第十二届青歌赛上设立原生态组的角逐。

姐弟俩的表演也引起云南省委领导的重视。青歌赛结束后,省委书记白恩培非常关心姐弟俩今后音乐才能的发挥,省长徐荣凯作出批示:为姐弟俩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随后,仅三天的时间,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委、州政府就作出将李怀秀、李怀福姐弟俩安排到红河州歌舞团工作并正式录用的决定,曾经的音乐梦想变为现实,姐弟俩喜极而泣……

红河州民族歌舞团是中国知名的民族歌舞团,曾多次出访欧美许多国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姐弟俩进入该团后,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配合更加默契,并多次出访国外,已先后随团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美国等地参加大型演出。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文化的同时 ,更多的人们了解到姐弟俩的经历,并深深地喜欢上了他们的歌声。

进红河州歌舞团不久,2004年8月,姐弟俩参加中国南北民歌擂台赛,他们的歌声再次引起轰动,毫无争议地夺得“民歌王”称号。

我们俩作文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10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225位用户关注,31人点赞!

浙江省温州市建设小学校长,温州市名校长,温州市首批教育名家,浙江省第八届督学。出版《尊重教育新理念》《新理念作文》等专著。

环境熏陶法:以美好环境赐予孩子成长的力量

环境熏陶法,指通过选择或有意创设积极向上的环境,如物质环境、文化环境、人际交往环境等,使孩子置身其中,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的教育方法。环境熏陶,意在孩子的心田里播下美德的种子,让其获取成长的力量。

故事分享:书香家园

我家房子一直都比较简朴。孩子俩出生时,只有60平方米的房子,没有书房,但我将书作为孩子们的“玩具”,卧室里摆放着供他们玩的书。

孩子俩周岁时,我们搬到塘下镇塘西村。新房共四层,第四层是书房。我常带孩子上书房,让孩子模仿到图书馆借书的过程。这个时候孩子还没有真正开始阅读,而只是玩借书游戏。搬到瑞安城关后,我在家里特意设计了书房和藏书室,在房间里都配备了小书架。这时,孩子俩已经养成看书的习惯,书成为了孩子们当时最好的“伙伴”。

我有睡前看书的习惯,平时看完的书或正在看的书,我会放在床头。一次,孩子俩带着哭腔说:“爸爸不要当和尚……”原来,那段时间他们“偷看”到我正在看佛教类书,才有了担心。我笑了,对孩子俩讲了宗教是文化的道理。之后,我反思,大人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家里的摆设应该以孩子为中心,何不以床头书的形式引导孩子阅读呢?几次尝试果然有成效。杲杲读中学时,在家自学半天,有足够的自由时间看书,受到床头书的影响较大。一些孩子不喜欢看的书,如《论语别裁》《荣格论人生》《南怀谨讲演录》等,儿子都读过。

妻子也有看书的习惯。家里常年订阅《读者》《儿童文学》《报刊文摘》等,休闲时全家一起翻看报刊,其乐融融。

孩子俩受书香熏陶,学习习惯、人格发展等都令我满意。因为有书,他们更加喜欢家。一次,我带杳杳到朋友家玩,朋友家面积很大,装修豪华。杳杳有点羡慕。回来后,我开玩笑说,“要不爸爸跟他们商量一下,将房子交换了?”杳杳却说“不行”,原因竟然是“他们家的书太少”。

家教建议: 环境熏陶无痕无声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时时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而言,是一种无痕的熏陶。环境熏陶贵在坚持,短期内是看不出成效的,只要一以贯之,过了一定的时期,蓦然回首,成效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彰显。

让家庭小环境多一些科学和人文气息

社会大环境是个复合体,有正面的因素,也有负面的因素,家长要采取措施,让孩子感受到更多的积极因素,从而降低或避免消极因素的影响。我觉得,环境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一个恒量,积极因素多了,消极因素也就缺少空间。家庭教育要在小环境上做文章,不然,直接受良莠共存的社会大环境影响,孩子的成长将充满风险。我们没办法改变社会大环境,这也常常是教育的无奈;但我们完全可以优化家庭小环境,这是家长的责任。

展示图片,是营造家庭文化氛围的有效方式。总体上而言,幼儿期以科学、艺术、人文、运动类内容为佳,涉及面要广一些;随着孩子长大,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理想,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孩子喜欢的、激励人心的内容。孩子俩小时,因为喜欢科学,所以我在书房、卧室的墙壁贴上科学家的图片,书架的显眼处也摆上了科学类书籍,营造出浓厚的科学氛围。

我还努力营造家庭的“书香味”,引导孩子以书为伴。阅读不仅有助于孩子学知识,长能力,也有助于他们人格健全。阅读,关键在于选择孩子喜欢的书籍。我常在晚上、双休日带孩子俩逛书店。久而久之,我发现书籍总能吸引孩子俩猎奇的眼光。孩子俩5岁时,我在书房为他们配备专用书桌。一家人常在书房看书,一起讨论各种有趣的话题。

身教重于言教

一些家长工作之余,或无所事事地看电视,或与朋友搓麻将、打扑克,这样会把享乐主义的价值观传递给孩子,影响孩子的志向。家长当然有娱乐与休闲的权利,但家长更应该把自己对生活或事业的追求展示在孩子面前。我认识一些家长,他们不识字,也不刻意进行家庭教育,但仅仅是因为在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善良、勤劳等品质,却对孩子产生了非同寻常的教育意义,可见身教的价值。

孩子俩出生时我正在瑞安教育局做职员,工作相对清闲,但我有意让孩子俩看到我的好学,并以出版专著与孩子共勉。2001年,我到瑞安安阳实小任职,工作相当繁忙,但我坚持撰写专著和论文,并与孩子俩一起分享其中的快乐或收获。同时,我也与孩子俩分享工作中的甜酸苦辣,并让他们感受到我的追求。从2004年开始,我就计划为学校编写校歌,但一直没有成功,孩子俩也一直记挂着。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孩子俩唱《让我们荡起双桨》,忽然来了灵感,就着优美的旋律填了三段词,后来这三段词成为了瑞安安阳实小的校歌。之后,我们常常一起唱这校歌,对孩子俩而言,我觉得他们的收获绝对不只是唱首校歌而已。

用榜样引领孩子成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孩子的成长需要榜样。孩子俩小时,家里有外甥、外甥女、侄儿、侄女,其中老大——外甥彬对孩子俩影响最大。孩子俩两岁时,读初二的彬的小发明作品获得浙江省级奖励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孩子俩三岁时,彬考上瑞安中学,还成为了学校小发明协会的会长,并不断有小发明作品荣获部级奖励,还被评为浙江省青少年英才;孩子俩九岁时,彬成为了上海交大的一名研究生。对孩子俩来说,彬是个好学的榜样。

我们俩作文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7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152位用户关注,41人点赞!

她就是我的“双胞胎”朋友——明明。我们俩年龄一般大,个子一般高,是一对“铁姐妹”整天形影不离。不明真相的人常都把我们看作一对“双胞胎”,这一点有时连老师也难以分辨清楚。

有一次我和明明都穿一件绿色的裙子,扎着一样的马尾辫。上课铃打响了,我和明明都赶紧回到了自己座位上坐好。老师走进教室,扫视教室一圈之后,突然把目光停留在我和明明身上。只听见老师非常气愤地说:“明明和璐璐,你们俩怎么随便换位,马上换过来。”同学们听了“扑哧”一声全都笑了,弄得我们俩不知做什么好。原来,老师又一次把我们弄混了。你瞧,连教了我们三年的老师都分不清我们,更别说别人了。

我们俩不仅长得像一对双胞胎,而且在学习上也像一对“双胞胎”。我们俩学习成绩都很好,好几回考试总成绩都是并列的,连我们的字体都很相象。课外,我们在一起学习,复习功课。课堂上,我们俩是一对“活跃分子”,经常在一起讨论问题,课堂上发言,那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有是,老师让我们分角色朗读,我们俩总是一对最好的搭档。

我们俩作文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81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202位用户关注,44人点赞!

第28届奥运会上一朵侗族“金花”绽放雅典,使得八桂大地顿时沸腾。她实现了广西跳水人20多年为之拼搏的梦想,成为了第一个登上奥运冠军领奖台的八桂女子。她就是2005年8月在第23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勇夺3金的李婷,是第五届“广西十大女杰”中最年轻的一位。近日,李婷的母亲陈桂平向记者讲述了双胞胎女儿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一个偶然,双胞胎爱上了跳水

我和丈夫李文辉是桂林市临桂县滑石公司的普通工人,文辉是侗族,李婷、李娆是我们的双胞胎女儿,生于1987年4月1日。

我生她们姐妹俩是剖腹产,从怀上她们到临产,一直未发现是双胞胎,因为别的双胞胎在妈妈肚子里左右各一个,胎心音强,分得清,她俩却像一个人一样,紧挨在一起,有时听到一个胎心音,有时一个也听不清,弄得我们提心吊胆的,生怕出什么问题。手术时,医生抱出一个孩子后,才吃惊地发现还有一个。当时,我们只准备了一套婴儿服,有些措手不及。

那个年代,一下生了双胞胎,又加上已有个大女儿,五口之家的生活马上显得捉襟见肘。好在李婷、李娆十分讨人喜爱,明亮的眼睛,甜甜的小嘴为我们艰难的生活增添了无限欢乐。

李娆先李婷10分钟出世,就是这10分钟,注定了她姐姐的身份,就是这10分钟,让她十多年来为妹妹付出了许多许多。平时,都是她带妹妹去玩,有东西让给妹妹吃,妹妹哭了还得哄妹妹。

姐妹俩选择跳水有些偶然。那时,她俩还没有上学,大姐李媛被选去练习跳水,李婷、李娆便常常跟大姐到跳水馆玩,看大姐训练。看到跳水的动作是那么优美漂亮,这两个天玩水的小女孩着了迷,回家后就缠着我们要去跳水。有趣的是,她俩从小就喜欢看《体育明星》之类的书刊,还推荐给大姐看,希望大姐能当体育明星。可惜,李媛年龄大了点,没能继续练下去。

看她俩那么喜欢跳水,我们就抱着让她们锻炼身体的目的找到县跳水队的陈夏仁教练,陈教练答应了我们的要求。

谁知,没练多久,陈教练就退休了,没人教姐妹俩了,为此,她们整天在家里哭。我们十分着急,又去找唐更生教练,唐教练很爽快,一口答应收下姐妹俩。经过这一波折,姐妹俩懂得了珍惜,训练非常自觉,每天早上5点起床,我们用单车一人搭一个送她们去体育馆训练,然后再送她们去上学,下午放学后还要去练两三个钟头。

一天早晨,电闪雷鸣,大雨倾盆,我们很担心,就劝她们不要去了,但两人执意要去,只好让她们穿上雨衣,带她们准时赶到训练馆。见到姐妹俩冒雨前来,唐教练十分感动,认定她俩今后会有所作为,从此开始重视对姐妹俩的训练。

真情无限,在体工大队的日子里

1994年,李婷、李娆在县跳水队还没训练到一年,就赶上了广西幼苗选拔赛。姐妹俩到南宁参加选拔,李婷一下就被广西体工大队的邓壁翔教练看中了。当时,李婷刚7岁,小小年纪就要远离父母,只身在外,我们都舍不得。

送李婷去南宁的那天早上,李娆可能对妹妹要走有感应,抱住妹妹亲了一口才去上学,放学回来不见了妹妹,她非常伤心,饭也不吃,老是哭,几天下来人都瘦了,还患上了感冒。我们正担心,南宁那边打来电话,说李婷不吃饭,整天哭,也感冒了,训练难以进行。我们心如刀绞,不知如何才好,姐妹俩身处两地,但状况相同,一个打喷嚏,另一个就感冒;一个输液,另一个输氧。后来,体工大队考虑到这姐妹俩从来没分开过,就把李娆一起要到南宁,安排到广西跳水学校训练。

那时,我们夫妻俩收入少,生活拮据,为了女儿,我们节衣缩食,坚持每月去南宁看她们。我们每次到南宁,姐妹俩都高兴得跟过年似的,我们要返家时怕她们难过,一般只留下一张字条就悄悄地走了。后来考虑到她俩还小,洗衣服成问题,我们就给她们请了一个专洗衣服的阿姨,每月50元。谁知,没洗几天,她俩就把阿姨辞退了,说是要为爸爸妈妈节约钱。听了这话,我们流泪了。

生活的艰难让姐妹俩早早地体会了父母的艰辛,我们一再告诉她们要珍惜机会,好好训练,争取出国比赛,拿金牌,为父母争气,为祖国争光。姐妹俩频频点头,还说:爸爸妈妈,以后我们出国带你们一起去。看着这对乖巧的女儿,我们十分欣慰。

在广西体工大队,秦静教练对她俩视同己出,从训练到生活,事事关心,时时鼓励,姐妹俩对教练也十分尊敬,训练格外认真。一次,李娆在训练中左脚受伤,髌骨开裂,脚肿得跟面包似的,仍坚持训练,后来实在忍不住了才哭起来。得知情况后,我们立即赶往南宁照顾李娆。这时,由于训练艰苦,李婷患了胃溃疡,还坚持天天训练,实在痛得不行了才去找医生,当医生将管子胃中给她做胃镜检查时,她尽管很痛苦,却一声不吭,没有流泪。医生、领队都为之感动,啧啧称赞。

在家的时候,我们常常教育孩子要尊长爱幼,姐姐要让妹妹,所以李娆在外面承担起了照顾妹妹的责任,处处谦让妹妹,关心妹妹。听食堂的阿姨说,她俩吃饭的碗常常被人错拿,只有一个碗时,姐姐就先让妹妹吃,等妹妹吃饱,自己才打饭吃。有一次练10米跳台,李婷不敢跳,教练罚她晒太阳,李娆见了直哭,教练见李娆哭得那么伤心,实在不忍心,就取消了对李婷的处罚。

进入国家队,姐妹花初露锋芒

在秦静教练的精心点拨下,姐妹俩进步很快。1998年,全国跳水集训在天津进行,那里云集了全国同龄的小选手,李婷、李娆由于是孪生姐妹,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加上她俩基本功扎实、动作优美,一时间成了“红人”。

1999年3月,全国跳水冠军赛资格赛在南宁举行,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在看了李婷、李娆的比赛后,当即要求她们在一周之内到国家队报到。过去,广西跳水运动员去国家队,一般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集训观察才能确定是否留队,像她们这样快速进国家队的,比较少见。

到了国家队,尽管训练很辛苦,姐妹俩却从不喊累,打电话总是说高兴的事,生怕我们担心。在2002年亚运会前的一个月,李婷训练时不小心刮伤了脸,嘴唇缝了几针,肿得吃不下饭,还不让姐姐告诉我们。李娆见到妹妹受伤比自己受伤还难受,就打电话告诉了我们,自己还去饭堂要了一点米,学着熬稀饭给妹妹喝,要知道她从来就没煮过饭。

李娆在一次跳水中肩骨脱臼,疼得很厉害,但她坚持训练,没有告诉家里。

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支撑着姐妹俩,使她们的水平得到很大提高。2001年3月,46届国际泳联跳水大赛,姐妹俩配合默契,获得了俄罗斯、德国、英国三站的10米跳台双人冠军;在西安国际大奖赛获10米跳台双人冠军;2001年9月,在世界友好运动会获10米跳台双人冠军,李婷还获得单人银牌。

经受挫折,跳水精灵绚丽多姿

2002年9月,全国锦标赛结束,国家队经过一番考量之后,李婷、李娆组合被拆开,李婷开始与劳丽诗配对。那些日子,李娆身在家中,心却在妹妹身上,时时牵挂妹妹的训练,考虑妹妹的衣食住行,经常打电话问候妹妹。而妹妹也常常打电话问候姐姐。她们从小就生活在一起,几乎没有分开过,在广西体工大队,是一人一张床,可她俩挤着睡在一个铺上。到了国家队,为了照顾两人的休息,领队安排她们一人住一间房,但她俩还是睡在同一张床上。教练试图把她俩分开,但没过多久她俩又睡到一块了。

2003年5月,奥运选拔赛竞争激烈,参加完珠海站的比赛,李娆没有被选上,从国家队回到了省队。分别时,姐妹俩都哭了,李婷哭得特别伤心,姐姐的离开,意味着她从此要孤独寂寞,所以,她一时产生了与姐姐一同回省队的想法。我们知道了,焦急地打电话跟她讲道理:4年一届的奥运会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机会,绝不能因姐妹分离而放弃,否则就对不起关爱自己的姐姐,对不起含辛茹苦的父母,对不起辛苦培养自己的教练和所有关心自己的人……

李娆怕在妹妹面前哭会影响妹妹,所以她总是暗自流泪。这是李娆出生以来遭受的最残酷的一次打击,离开了国家队和朝夕相伴的妹妹,一个人重返省队,她心里备受煎熬,思想波动很大。这时,我们比李娆还要难受,但为了顾全大局,个人必须作出牺牲。在李娆思想极不稳定的情况下,我们同教练一起做她的思想工作,鼓励她继续苦练,不畏艰难,只要功夫到家,机会总会有的。

经过反复做工作,李娆重新坚定了信心,训练比以前更加刻苦,还经常打电话给妹妹,互相鼓励,切磋技艺。在2004年4月份的亚洲杯比赛中,李娆一举拿下10米跳台双人冠军和单人银牌的好成绩。得知这一佳绩,我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李婷的表现更加出色。2003年7月,在世界游泳锦标赛跳水项目比赛中,她与劳丽诗配合夺得女子10米台双人冠军,2004年又获得14届世界杯跳水赛10米跳台双人冠军等等。

每一块金牌都是用汗水、泪水甚至是血水铸造的,李婷在国家队的5年训练中几乎没有好好休息过,也从没在家过过一个春节。每天的训练量很大,教练员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每个动作都要精雕细刻、力求完美,稍有差错就得重来。为了掌握一个新的高难度动作,她在训练中经常被摔得伤痕累累,每天数百遍的起跳使腰腿非常疲劳,但她从没因此放松训练。

奥运会前,李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跳水队是拥有“梦之队”美称的队伍,人才济济,强手如林,个个堪称世界一流,派哪一位选手去都有夺冠的可能,仅双人10米台的人选就有6位之多。在10米台单人的选拔上,李婷在前两轮的选拔中名次都排在后面,但她顶住压力,充分发挥空中动作高、飘、优美的特长,在4月份美国和加拿大两站比赛中,分别战胜上届奥运冠军和2004年世界锦标赛冠军,夺得单人10米台第一名的好成绩,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换来了宝贵的奥运会单项参赛资格。

雅典时间2004年8月16日晚9时整,奥运会10米跳台双人比赛正式开始,李婷和劳丽诗第四个出场,她俩动作协调如一,入水灵巧,池面基本上看不见水花。希腊的观众发出了惊呼,中国的观众更是拼命鼓掌叫好,裁判也为此折服,最终她俩以总分352.14分,超出第二名近12分的优势为中国代表团夺得第十枚金牌。

我们俩作文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83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94位用户关注,56人点赞!

10月17日

星期五

今天,是我和我的好伙伴王浩然的9岁生日。每年的今天,我们俩都要在一起度过,不是他和妈妈来我家,就是我和妈妈去他家。今年的生日,是我和妈妈约好一起去他家过的。

上午10点,我和妈妈带着礼物来到王浩然家。我们一按门铃,王浩然就抢着开门,满面春风的迎了上来。我们先是异口同声的互相祝贺生日,然后就紧紧的拥抱在一起,好久好久都没有分开。

进了屋,妈妈和阿姨一起准备饭菜,我们俩就手拉着手,一头钻进电脑室,玩起了电脑游戏。平时,我们只能玩一些小的电脑游戏。可今天,王浩然的爸爸专门为我们买了一盘大的电脑游戏——《红色警戒》。呵,你别说,这《红色警戒》是一个大型枪战游戏,真枪实弹,惊险刺激,玩起来可真过瘾。我们俩一会儿你打打,一会儿我打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真是热闹极了。我们俩简直也都成了战无不胜的大英雄。

时间过得真快,很快就到了12点。我们俩关了电脑,把手洗干净,飞快的跑到饭桌前。菜很快就上齐了,而且桌上还放着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我们把灯拉灭,点燃蜡烛,一起唱起了《祝你生日快乐》这首歌。唱完歌,吹灭蜡烛,我们俩亲自动手,各切了一块大蛋糕,分别送给各自的妈妈,然后每人一块,就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由于我们俩吃得太猛,把奶油抹得满脸都是,简直就像个“大花猫”似的。我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由得都哈哈大笑起来。

饭后,我们俩又下楼去玩。王浩然十分兴奋的带我参观了他们小区。我们先去了锦园超市。这个超市虽然不像其它超市那么大,可这里的商品应有尽有。我们俩买了两个冰淇淋,坐在树荫下的石凳上津津有味的吃着。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就直奔图书馆。这里的图书可真多,有科技书、作文书,还有动画书和小人书。我买了一本《想象新作文》,高兴的在那里翻看着。

后来,我们俩又来到小区的游泳馆去游泳。我和王浩然进行了50米游泳比赛。我们俩都施展了各自的看家本领,但王浩然还是抢先了一步,最早到达终点。接着,我们在游泳池里又玩起了打水仗,有好多的小朋友都跑过来和我们一起玩。我们玩得真是开心极了。

我们俩作文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这学期即将走向终结,与上一届毕业的同学分离也将近一学期了。看着陆陆续续从大学回来的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的灿烂笑容,不禁使我又想起我班上熊氏两兄弟。 还记得那是2008年9月的一天,王兴中校长特招熊氏两个残疾孩子于我校就读。高一上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我们俩信息

  • 我们俩作文
  • 我们俩作文74人关注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这学期即将走向终结,与上一届毕业的同学分离也将近一学期了。看着陆陆续续从大学回来的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的灿烂笑容,不禁使我又想起我班上熊 ...[更多]

教学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