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教学范文

风味小吃作文

发布时间:2024-03-05 16:16:05 查看人数:58

风味小吃作文

风味小吃作文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924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3分钟,共有220位用户关注,48人点赞!

文/海 涛

小吃风味

说起宁夏的风味小吃,大家都知道北有“烩羊杂碎”,南有“牛羊肉泡馍”。这是当地回族饮食中的一种非常富有情趣的传统风味汤类小吃,很受当地群众的欢迎。因为它风味独特,方便实惠,价廉味美,所以吃的人非常多。

烩羊杂碎红润油亮、肉烂汤辣、不膻不腻,香味四溢,味道香醇浓郁,堪称一绝。

来历传说

自古以来,在大西北农牧和北方草原地区,地表水质偏碱,牧草中含有多种矿物质,所以牛、羊肉质多为上品。

每当人们宰杀羊后,剩余的“羊下水”,像血、肠、心、肝、肚、头、肺、尾、蹄等,都不会丢弃,而是收拾干净,做烩羊杂碎。其中一副肠肚往往会洗上十几遍,而羊肺还要在清水中浸泡一夜,最后把这些羊杂碎放入装有各种调料的锅内分别煮熟。

羊杂碎主要成分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b、维生素c、烟酸、肝素等多种营养素,也符合中医营养学中“以脏补脏”的理论,有益精壮阳、养肝明目、补气养血的功效。因此,在气候较冷的西北地区,羊杂碎不仅可以充饥,还可以驱冷逐寒,所以向来是一种大众化的风味小吃。

我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经在《徐霞客游记》中,提到过羊杂碎。

宁夏的烩羊杂碎,以吴忠市的制作独特、历史悠久而素负盛名,故又称吴忠风味羊杂碎,曾经于1994年被评为“全国清真名牌风味食品”。

制作工艺

原料:新鲜羊杂碎1副(包括头、肚、肠、蹄、心、肝、肺等俱全)以及香菜、葱、姜、蒜苗、精盐、味精、红油、羊肉汤等调料。

制法:先把羊头、蹄等部位残留的毛用火烫光,接着把羊肠肚等内脏燎、刮、烫洗干净。

洗羊肺的时候,先从喉管灌满水,然后倒出去,反复清洗多次,直到羊肺变成白色,接着把洗去面筋的面糊灌到肺里去,使羊肺扩张,挂起来控水,之后切成长条备用。

羊头骨也要拆开,切成条或者小段备用。

接着再把洗干净的羊心、羊肝、羊肺一起放到锅里煮。煮熟后取出来,撇出里面漂起来的浮沫,再用汤油炸辣椒。然后把煮熟的羊杂碎切成小片或者丝,再放到原汤里,加葱、姜、蒜片、红辣椒、味精、红油等作料和香菜等调味。这样,烩羊杂碎就做成了。

捞到碗里的烩羊杂碎,红、绿、白相间,非常好看。其中红色的是辣椒,绿色的是青葱、香菜末,而油色下面则是乳白色的鲜汤。此时,喝一口鲜汤、吃一口杂碎,汤辣、味浓,味道美极了。

味美的京族鲶汁

文/谢荣征

风味小吃作文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02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261位用户关注,37人点赞!

这个鱼镇是一个县城,坐落在长江中游南岸,滨江而居,城内有湖,湖连着江,江环着城。

这里的食鱼文化有久远的历史渊源。在《诗经》里,“嘉鱼”就是一种味美的鱼。因此地盛产“嘉鱼”,追朔到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依据《诗经》里的诗句“南有嘉鱼”而取名嘉鱼县。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以镇西有一座山叫鱼跃山,镇则取名为鱼跃镇。可见此地与食鱼文化紧密相连。

由于长江这条黄金水道,这个滨江小镇自然有着它的繁华之处。自古以来,大凡水路发达之处,必是商贾云集之地,带来流通繁荣。与其他城镇相比,这个小镇也许算不上规模,但它的文化底蕴却是很独特的,那就是深厚的鱼美食文化。

范仲淹在《江上渔者》一首诗里写到:“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江上往往来来的人,最爱吃江里的鱼,是因为江里的鱼鲜、活。古人早有“鱼之味,乃百味之味,吃了鱼,百味无味”之说。

它的鲜,望文生义,“鲜”字有个“鱼”,这是有来历的。甲骨文的“鱼”是个象形字,像一条鱼形,汉字里凡是从“鱼”偏旁部首的字都与鱼类有关,如:鲤、鲫、鲢、鳊、鲍等。“鲜”字就更有趣了,远古时期的“鲜”字是三个鱼字叠成的,《说文》解释“鲜”从三鱼,不变鱼也。意思是新鲜的鱼,没有变质。由于结构比较复杂,自汉代以后,就借用本义为鱼名:“鲜”,鲜鱼也。因而“鲜的基本意义却是“鲜鱼”“活鱼”。《札记.内则》注:鲜,生鱼也。引申为“新鲜”。而新鲜的东西比枯萎的东西漂亮,引申为“鲜艳”、“明亮”。新鲜的鱼一定好吃,引申为“鲜味”“鲜美”。

那种鲜味,是味精、鸡精里吃不着的。它是吃进口中倍感神清气爽的那种感觉。怪不得古人就发出“鱼,我所欲也”的欲望。

如果说中国的鱼文化是一种抽象的、理念的、诗意的文化,那么食鱼文化则是一种精致、精巧、精心的精品文化。在具体的社会生活中,

它展现的是另一幅精致面孔。孔子早说过:“食不厌精”。这一理念,在食鱼文化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明代“大玩家”李渔可谓中国休闲文化集大成者,他在《闲情偶寄》中以极热情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食鱼文化的精髓。他说,食鱼者首重在鲜,次则及肥,肥而且鲜,那是最好的了。如鲟、如鲫、如鲤,皆以鲜胜,鲜宜清煮作汤;如鳊、如白、如鲥、如鲢,皆以肥胜,肥宜厚烹作脍。

关于鱼的烹调,古时很有讲究。对此李渔仍有详细阐述:“烹煮之法,全在火候得宜……宴客之家,他馔或可先设以待,鱼则必须活养,候客至旋烹。鱼之至味在鲜,而鲜之至味又在初熟离釜之片刻……”“更有制鱼良法,能使鲜肥并出……莫妙于蒸。轩之镟内,入陈酒、酱油各数盏,覆以瓜姜及蕈笋诸鲜物,紧火蒸之极熟。此则随时早暮,供客咸宜,以鲜味尽在鱼中,并无一物能侵,亦无一气可泄,真上着也。”

俗语说“一招鲜,吃遍天”。真是不假。在江边的堤上,也就是小镇靠着长江的一边,有一条街叫“江鲜一条街”。这里的食鱼美食,大都是以长江的鲜鱼为主,形成了鱼美食一条街。这些鱼美食餐馆都是平民餐馆,没有豪华的星级酒店,没有宽阔的街市马路,但却有着车水马龙的人流,有着鱼香风味的小吃文化,有着鱼乡人津津乐道的自在。大凡到这里来的人,都是慕鱼而来。

“不须考究食单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汤圆宵夜好,鳊鱼肥美菜苔香。”(清人徐鹄庭《汉口竹枝词》)。来鱼镇做客的朋友如果不去江鲜一条街吃鱼就是白来鱼镇了。据那里的一位做餐饮的老板介绍,大凡来嘉鱼吃鱼的朋友都夸嘉鱼的江鲜做得有特色。酥脆可口的毛花鱼、紧实耐咬的糍粑鳡鱼、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臭鳜鱼、散发着清鲜香味的家常鲫鱼、麻辣香溢的杂鱼火锅、鲜香酸甜的新鲜鳜鱼炖西红柿,更有那经大火熬制的大骨加上秘制的作料炖出的江鲢炖汤,吃起来软糯嫩甜,入口即化,看着桌上火锅里白练的滚烫鲜汤,就着几杯佳酿,无不叫人心旷神怡。

长江原来在这一带形成了冲积平原,也造成了大大小小的河湖塘堰,这些个河湖塘堰里也是盛产鲜鱼的。湖里的鱼叫湖鱼,与江鱼交相辉映,共同点缀了鱼镇的美食风采。

走进鱼镇街市,大大小小的酒店、餐馆、小吃摊点处处可见,最吸引人的是,几个夜食一条街,通宵达旦,灯火辉煌,游人不绝。招牌上多以鱼字命名如某某鱼庄、某某鱼家等等。菜肴多是以鱼为主,吃法很特别。走进餐馆,拿起食谱一看,首先映入眼缘的就是各种各样的鱼食谱。一桌宴席上,鱼的菜肴就占大部分,叫“无鱼不成席”。红烧鱼、酸辣鱼、糖醋鱼、豆瓣酱鱼、水煮鱼、油炸鱼、糍粑鱼、清蒸鱼、粉蒸鱼、香煎鱼、腌腊鱼等等太多了。

不仅酒店餐馆如此,平常百姓人家做出的鱼食更是别有风味。以鱼为原料制作出更加诱人的鱼食品,也是一大特色。最具特色的菜肴当属牌洲圆子。这是当地人家家户户过年过节各种喜事都会做的一种美味的鱼圆子。长江在嘉鱼县牌洲湾是向西流的,这里的鱼甚是鲜活,另外它的选材更是讲究,因此这里的鱼圆子吃起来口感很好。鱼要先去皮剔刺,然后选择白色的;猪肉要选用白色的肥肉;鸡蛋也只选用鸡蛋清;葱也只能选用白色的部分。而且制作过程要采用蒸两道的方式,比较健康。直接食用时蘸点陈醋风味更佳,也是吃火锅的上选。要是煮点面条打个汤什么的,也可把圆子切成小片,甚是鲜美。当地风俗吃圆子叫团团圆圆。

风味小吃作文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015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247位用户关注,47人点赞!

北京小吃被比作千年都城史的“活化石”;著名作家舒乙先生以“小吃大艺”4个字,概括了北京传统小吃博大精深的内涵。歌词中也曾这样唱道“北京小吃九十九,样样叫你吃不够”。传统小吃,重在传统。传统则意味着悠久的历史和无穷的故事。比如老北京小吃的精品之一“驴打滚”,就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制成后放在黄豆面中滚一下,如同郊野驴子打滚似的,故而得名。

大宅门散发着时尚气息又不失古风古韵,同时彰显着时代特色又蕴藉着清雅尊贵,它是凝结在人们心中不变的老北京情结,它就是这样一个别致的场所。大宅门将北京特有的小吃与川、鲁、粤菜融汇,并将其更生态化、健康化、环保化。在菜品特色上精工艺,精制作,精考究,是大宅门菜品的突出特色。在装修风格上,大宅门东方瑞景餐厅更是在国际化的基调上,将传统的中国五行、五音、龙图腾觅的文化融入现代化的装修手法,低调奢华,高贵优雅。

从宅门盛宴到传统小吃,从曲艺国粹到现代娱乐在此都能尽情欣赏,从一品一味中体味着京城的变迁――这就是大宅门。

清雅隽永的秀气江南

孔乙己作为一代文学巨匠鲁迅笔下的经典小说人物,而被我们所熟悉。如今的孔乙己不再仅仅是一个人物,他也成为了一种江浙苏杭一带美食的杰出代表。孔乙己・尚宴源自江南文化古镇――绍兴,百年老店风韵绵延辉煌。它是在原孔乙己餐饮名店基础上创立的全新高档餐饮品牌概念店。在保留孔乙己纯正江南绍兴菜独特口味的同时,全面提升餐饮品位,菜品独到精致,服务周全体贴,环境更是让您仿佛身临古镇。

绍兴菜崇尚清雅纯正。魏晋名人风度,东山琴棋,兰亭流觞,菜色简洁明快,绝无重彩纷沓感官刺激。青翠白净构成主体色调。一泓清香,毫无刺鼻浓烈的辛辣酸麻之气。许多菜名都爱以“清”字冠首。从迭料到烹调,肥者去其腻,腥者化其香,浓者和其淡,杂者提其纯。绍兴菜表现朴实,扎根乡土民间,不搬弄宫廷御宴。

调味尽最大限度保持物料的原汁原味,尤苛求鲜活阶段,在形和味上最大可能保持其本来面目。绍兴菜的酱、腌系列,带着特别可人的美味,使许多繁杂的、矫情的,虚张声势、徒有其名的所谓佳肴,以及生猛海鲜者酣目形见绌。

巧借双味,咸鲜互补,咸鲜合一是把古老的民族智慧“刚柔相济”、“文武互补”运用在烹饪制作中的一种艺术手段,非常耐人寻味。重用了黄酒增味来,酒不仅用于去腥、解腻,更重要的是产生醇香隽永的风味,这也成为孔乙己的一大特色。

尊贵大气的王者风范

御海之“御”为帝,贵为“皇寓”,应权旺尊贵、浩荡鼎盛之意!御海之“海”万水之皇,祥龙之根,配“御”谓以皇贵、荣旺之名!

风味小吃作文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5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分钟,共有229位用户关注,27人点赞!

瓜丁清香可口,甜而不腻,有排毒去火的药效,是居家旅行的必备佳品。下面我就想大家介绍瓜丁的制作过程吧。

首先,要挑出上好的冬瓜,把冬瓜皮削掉,把冬瓜肉切成小长方体,再把切好的冬瓜丁放进热水里洗个热水澡后出水沥干,再把冬瓜丁装在竹筐里,在清凉的泉水里浸泡上三天三夜,再沥干,接着就是敷糖水了,把上等的甘蔗糖和薄荷叶熬成水状,把沥干的冬瓜丁倒进糖水里,均匀地着糖,最后放在竹匾上晾干,就大功告成了。成品后的瓜丁白中泛青,晶莹剔透,像一个个精美的翡翠,令人爱不释手,拿上一块,轻轻一咬,清脆爽口,一股清香令人回味无穷。

由于家乡的瓜丁是原生态的绿色食品,所以深得海内外朋友们的喜爱,现在的瓜丁,不但畅销全国各地,而且走出了国门,一块小小的瓜丁,凝聚着潮汕人民的智慧和热情,一块小小的瓜丁,传递着浓浓的乡音乡情。

风味小吃作文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33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177位用户关注,32人点赞!

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受到当地自然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和文化背景等影响,因而传统文化之中国四大菜系的烹调技艺自是各具风韵。因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菜系,往往也能使人们从中感悟出一些处世哲理。

鲁菜

海鲜味美 吃出一个新境界

鲁菜为四大菜系之首,历史悠久,“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文化底蕴浓厚。它发端于春秋战国时的齐国和鲁国(今山东省),形成于秦汉。宋代后,鲁菜成为“北食”代表,是我国四大菜系之一。鲁菜是我国覆盖面最广的地方风味菜系,遍及京津及东北三省。

鲁菜系包括以福山帮为代表的胶东派,包括德州、泰安在内的济南派两个流派,以及堪称“阳春白雪”的典雅华贵的孔府菜,还有星罗棋布的各种地方菜和风味小吃。

胶东菜擅长爆、炸、扒、熘、蒸;口味以鲜夺人,偏于清淡;选料则多为明虾、海螺、鲍鱼、蛎黄、海带等海鲜;济南派则以汤著称,有“清汤”“奶汤”之别。“清汤”用肥鸡、肥鸭、猪肘为主料,经沸煮、微煮、“清哨”,使汤清澈见底,味道鲜美。“奶汤”则成乳白色。用“清汤”和“奶汤”制作的数十种菜,多被列为高级宴席的珍馐美味;孔府菜则典雅华贵。

山东靠海,得天独厚,因此海鲜种类丰富。参、翅、燕、贝,鳞、蚧、虾、蟹,经厨师仙手一点,便成为人间美味,让人垂涎三尺。面对这么多的美食,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吃法,有的人把山珍海味当成普通的白饭狼吞虎咽,而有的人则将其当成玉盘的珍馐细细品咂。前者的饕餮,因为没有细品而显得暴殄天物,让人不胜欷。而后者的品尝,由吃饭上升到饮食文化的高度。这两者的境界是不一样的,而面对一样东西,你怎么看它,这体现了你的思维方式。同是一件表面上看来不好的事情,有人绝望,有人兴奋,并不是立场不同,而是高度不同,不要因为眼前的一两件事情而影响了你对大局的把握。这就如同吃海鲜,高明的人在品,而普通人只吃,品的人可以了解一个地方的风俗民情,而吃的人只会注意是否有鱼翅,是否有大肉。

粤菜

大肚能容 虫鱼鸟兽皆可食

粤菜清淡鲜活,博采众家,影响深远,广东地方风味菜,是我国著名四大菜系之一,它由广州菜、潮州菜、东江菜组成。而以广州菜为代表。

广州菜是粤菜的主体和代表。广州菜的烹调方法很多,以炒、煎、焖、炸、煲、炖、扣等见长,讲究火候,制出的菜肴注重色、香、味、形;口味以清、鲜、嫩、脆为主。潮菜注重刀工和造型,烹调技艺擅长焖、炖、烧、炸、蒸、炒、泡等,以烹制海鲜、汤类和甜菜最具特色。东江菜又称客家菜,其风俗习食保留着一定的中原风貌。菜品多用肉类,极少水产,讲究香浓。

说起粤菜的丰富,可能会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这个地方的人,除了吃那些旁人都吃的海鲜外,他们还吃大量的野味。与其他地方不一样的是,他们把野味的范围由普通的野猪、野鸡等拓展到了猫、鼠、青蛙等让人想象不到的野外生物。其中有很多更是为初到粤地的人瞠目结舌。从野生动物保护的角度来说,粤菜难免触及法律,食用的享受难以掩盖宰杀的残忍,但是如果从人文角度而言,这种虫鱼鸟兽皆可食的生活习性,倒是表露出了某种包容。大肚能容,容遍天下虫鱼鸟兽;开口便吃,吃尽人间美味珍馐。事实上广东人也确实比较宽容,这一点倒是值得那些只知道斤斤计较的人学习。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摩擦,我们肚子里既然可以容得下那么多凶残的野兽,为什么容不下原本善良的人呢?

川菜

七滋八味 可口中体验火辣人生

川菜采巴蜀丰富的物产,烹巴蜀之美味,“七滋八味”尽在其中,其历史悠久,地方风味极为浓厚。它品种丰富,味道多变,适应性强。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誉,以其美味和独特的风格,赢得国内外人们的青睐,许多人发出“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赞叹。

川菜作为我国四大菜系之一,在我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广泛,用料复杂,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享誉中外。

川菜的基本味型有麻、辣、甜、咸、酸、苦6种。在6种基本味型的基础上,又可调配变化为多种复合型味道。川菜的菜式,主要由高级宴会菜式、普通宴会菜式、大众便餐菜式和家常风味菜式四个部分组成。四类菜式既各具风格特色,又互相渗透和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各地各阶层甚至对国外,都有广泛的适应性。

关于川菜,有12个字的注解——“三香三椒三料,七滋八味九杂”。

三香乃葱、姜、蒜,三椒乃辣椒、胡椒、花椒,三料乃醋、郫县豆瓣酱、醪糟,九杂则泛指用料之杂。炒菜要有葱姜蒜,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三椒则是味的进一步扩充,四川人尤其把这三椒的花样弄得别出心裁,产生了“七滋八味”,创造了世界闻名的川菜。品川菜就像是在品人生。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而这其中辣味则是驰名华夏。如果说五味象征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愁,那辣则表示出对平淡生活的某种绚丽点缀。川菜里没有暮气沉沉,那种对味觉的强烈刺激,提醒人们不要沉沦,人生就应该火辣,应该动起来。生活七滋八味,有高潮也有低谷,这些都不要紧,重要的是,无论何时,我们都要保持上进。人生可以不驳杂,但却不可不火辣。

浙菜

火候自如时 即可亦俗亦雅

浙菜南料北烹,味贯南北,清鲜爽脆,起源于浙江省,是中国著名的四大菜系之一,品种丰富,由杭州菜、温州菜、绍兴菜、宁波菜四方风味组成,菜式讲究小巧精致,菜品鲜美滑嫩、脆软清爽。浙菜烹调技法擅长炒、炸、烩、熘、蒸、烧。

宁波地处沿海,特点是咸鲜合一。口味咸、鲜,以蒸、红烧、炖制海鲜见长,讲求鲜嫩软滑,注重大汤大水,保持原汁原味。杭州菜以爆、炒、烩、炸为主,工艺精细,清鲜爽脆,制作精细,品种多样,是浙菜的主流。绍兴菜富有江南水乡风味,作料以鱼虾河鲜和鸡鸭家禽、豆类、笋类为主,讲究香酥绵糯,原汤原汁。温州菜以海鲜入馔,口味清鲜,淡而不薄,烹调讲究“二轻一重”,即轻油、轻芡、重刀工。

风味小吃作文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15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3分钟,共有185位用户关注,28人点赞!

茶叶饭 日本已流行用茶叶煮饭,其做法是:根据米之多少,取0.5~1克茶叶,用500~1000毫升开水泡5分钟,然后滤去茶叶渣。将过滤后的茶水倒入淘洗好了的大米中,入锅按常规煮法,饭熟即可食用。此饭色香味及营养俱佳,并有去腻、清口、化食和增添维生素的好处;还有防治心血管病、防癌抗癌、预防肠胃传染病及减肥美肤功效。

洋葱饭 南美洲一些国家流行洋葱饭,煮法是:先将水煮开,放入切碎的洋葱和盐,再下大米,慢火煮熟即可。此饭有特殊的香气,还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和血糖、预防肠道传染病、健胃及助消化等作用。

意大利人的洋葱饭又是另一种风味,做法是:将粳米和切碎的洋葱放在锅里用植物油炒一下,然后加上水和少许盐,文火煮1小时。食前再加一勺黄油和25克捻碎的干酪搅拌。

番茄汁饭 美国人最善做此饭,方法是:先将洋葱、蒜头炒出香味,然后加入番茄汁和水,倒入大米煮熟即成。据研究,番茄有防癌、生津止渴、健胃消食作用,且富含胡萝卜素,有明目的功效,经常食用有益健康。

罗马尼亚人的番茄汁饭与众不同:先将米、水按1:2的比例配好,然后放少量的盐、醋、植物油,用文火煮1小时。接着将煮好了的米饭放在盘子里,上面放些切成薄片的番茄,吃时搅拌均匀,其味特别可口。

菠菜饭中东地区人民最喜爱吃这种饭,方法是:先将洋葱切碎炒热,接着将切好的菠菜倒进去翻炒,然后加入大米、番茄、盐、胡椒,最后加适量的水,用小火煮干后即可吃。此饭美味可口,具有保护视力、滋阳补血和滑肠利便作用。

鸡肉饭西班牙人爱吃这种饭,做法是:先将带骨鸡肉煮汤,再炒熟这鸡骨肉,加入米后炒至略焦黄,然后倒入洋葱、蒜头、番茄酱和鸡汤,慢火煮20分钟,待汤干饭熟即可。还有一种大枣鸡糯米饭,也别具风味。做法是:取50克大枣去核切碎,再将鸡肉切成丝,糯米洗净上调味品,共放入砂锅或高压锅中蒸煮熟即可。此饭有补中健脾、滋养强壮的功效,尤其对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引起的食欲不良等症,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蛇肉饭坦桑尼亚客赖以族人,有客来必吃蛇肉饭的传统。这种蛇饭是用谷粉裹住的蒸蛇肉,客人吃饭时必须全部吃完。按照他们的习俗,给客人吃红花蛇饭是象征幸福和对客人的尊敬。如客人不吃完,就是对主人的不尊重。

肝肾饭越南人吃这种饭的做法是:将猪肝、猪腰去脂去腺,洗净切成小块,用适量熟油、姜汁、白糖、酒拌腌。洗净粳米加水煮饭至水干时,把拌腌的猪肝、猪肾平铺在饭上,用文火将饭蒸熟,再拌匀食用。此饭对肝、肾功能不足、腰膝酸痛、目昏目眩者很有益处。

植物油饭北美洲的海地人喜食橄榄油饭。做这种饭时,先把水烧开后下米,然后倒入橄榄油,水煮干饭即熟,过冷水后,再涂上牛油,上火再焖,水干即可吃。

埃及人的油饭做法不同:煮3小碗大米,需配4碗水加4匙植物油。先将放了盐、油的水烧开,然后倒入大米煮开,文火煮,不搅拌,水干饭熟。吃时和熟菜或糖渍水果一起混着吃。

风味小吃作文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53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231位用户关注,54人点赞!

关键词:台湾小吃;制作;经营;要素

小吃指出自于市井之中,不属于菜肴、大菜类别的地方风味食品。小吃一般制作相对简单,售卖起点低,价廉物美,充分体现地方特色与民俗民风。探寻台湾小吃成功经营的因素,对于研究台湾地区饮食文化发展,促进两岸饮食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台湾小吃的概念与分类

狭义的台湾小吃仅指发源于台湾的小吃,但是小吃的变化性极高,易随地域、时间而变化,因此广义的台湾小吃包括那些于台湾兴盛、创新、发展并随处可见的市肆美食,如蚵仔煎、担仔面、生煎包、可丽饼、肉粽、鱼丸、臭豆腐等。

台湾小吃根据其品种特征分为两类。一类是全台湾都有的,如牛肉面、肉粽、鸡排、香肠等,这些小吃遍布宝岛各地,口感相似;另一类是以某些地方为主的小吃,如台湾肉丸各具特色,台北清蒸肉丸、台中肉丸、台南肉丸等各不相同;台湾各地因为特产、气候及历史原因,产生了许多地方特色小吃市场,较有名的如基隆庙口、淡水老街、台南小吃、鹿港小吃等等。

台湾小吃根据经营地点分类,可分为市集摊贩小吃与老店小吃两类。市集摊贩小吃地处人口密集地区,以方便快捷、低价美味为优势。老店小吃则久负盛名,地点历经百年不变,以口碑、品质而著称。如台南市的著名小吃可能因为都市发展而四散,为了注明自己的来源出身,往往在所卖产品前加注来历,如“石精臼海产粥”或“大菜市意面”等。

根据原材料的不同分类,台湾小吃可以分为米食类、面食类、肉类、海鲜类、豆类、糕饼类、饮料类、水果类、综合类等九类。

二、台湾小吃的发展阶段

台湾小吃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较之正餐更能呈现一般市民的生活与文化。台湾小吃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早期的台湾小吃(1895年以前)

台湾小吃的发展与其开发历史密切相关。自宋代起,汉人自福建、广东移民来台,开垦山林,耗费劳力于耕耘,小吃经营者便以挑夫姿态,挑各样冷、热小吃到田边、山边供应开垦者食用,逐渐发展起来。另一方面,在台湾原住民垦荒时期,皆在信仰中心庙举办迎神赛会,人群聚集,小吃经营者也随至行商,所以台湾早期许多小吃市集都设在庙旁。另外,闽南小吃随着郑成功的部队来到台南,因此,台南小吃与闽南小吃如出一辙,并成为台湾其他小吃的发源地之一。

(二)日据时期的台湾小吃(1895年至1945年)

该阶段的台湾小吃吸纳了一些日本风味,如烧烤类小吃的流行和生鲜食材的运用,生鱼片、天妇罗、寿司、烤秋刀鱼、烤鱿鱼的等一度跃为主流。源于日本的涮涮锅采用分食的方式,选用来自日本的锅底,也在台湾逐渐流行起来。珍珠奶茶、日式咖啡等也逐渐传入台湾,并逐渐演变为今天的台式饮品。天妇罗、甜不辣、关东煮等是地道的日本舶来品,如今已成为台湾小吃的成员。台南名吃“棺材板”的出现虽然晚于日据时期,但也是受了日本饮食的影响。

(三)建国后的台湾小吃(1945年至今)

台湾小吃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兴盛于七十年代。1949年后,大批的大陆移民进入台湾,带来了全国各地的风味,台湾饮食开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大批从大陆到台湾的军、公、教人员退役、退休,为了生计或打发时光,或在思乡之情的促动下,亲手烹制各类小吃,并不断地在色、香、味上改变提高,出现各类以大陆各省小吃为主结合台湾当地口味的风味小吃,促使台湾小吃呈现独具特色、多姿多彩的状况。

三、台湾小吃成功经营的要素

台湾小吃在制作、经营、营销等方面的独到做法,加之特定社会文化背景、自然条件,迎合了人们现代生活需要,树立起良好的口碑,因而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倍受青睐。

(一)台湾小吃的制作特点

1、选料严格。台湾小吃讲究食材的稳定性,以保证小吃的品质与口感。例如正宗的嘉义鸡肉饭采用火鸡、台湾地产米、火鸡油酱料,因而口味独特。台湾担仔面的肉臊是以纯瘦肉的卤肉,以较甜的卤汁卤过,再切丁、加新鲜蒜瓣爆炒,因而香味扑鼻;所用的面称“油面”,口感爽滑弹牙,相互不粘连,与肉臊的口感相得益彰。

2、酱料和肉燥。花样繁多的酱料和肉燥为台湾小吃锦上添花,使人印象深刻。几乎每样台湾小吃都需要酱料,且又各不相同。在台湾小吃店内较少摆放酱油、醋和辣椒酱等传统调味品,因为除个别小吃偶尔需要客人自加胡椒粉和醋外,调料都已经放入小吃中。蚵仔煎有调制好的蚵仔煎酱,甜不辣有专门的甜不辣酱。

3、特定的烹饪工具。台湾小吃制作讲究专用的烹饪工具,独特的工具改善了小吃的外形与口感。如蚵仔煎是用特殊的锅制作,因此,台湾的蚵仔煎颜色较浅,口感更佳,成为台湾人改进闽南小吃的代表作。又如源自于台湾屏东的特色小吃黄金蛋,其实就是寻常的鹌鹑蛋,使用带圆孔的煎炉制作,蛋清蛋黄膨胀并融为一体,呈现出黄金般的色泽,风味独特。 (二)台湾小吃的经营策略

台湾小吃的生存与发展并不容易,原料地道、品质正宗、做法独特、经营用心等都很重要。

1、做专做精。经营品种的单一是台湾小吃店的一大特色。台湾小吃店一般都只经营一两样小吃,客人如果想吃多个品种就必须光顾几家小吃店。因此,台湾的小吃街或夜市往往店铺林立,相互依存。对于小吃店而言,品种单一不仅有利于保持传统特色,控制质量,而且易于顾客识别。

2、大众化与生活化。方便快捷、贴近大众、价格便宜、随时随地供应是台湾小吃的重要特色。台湾小吃供应时间通常很长,甚至通宵达旦。近年来,为了拓展小吃业,台湾出现了小吃补习班,让想经营小吃摊的人共同上课学习。此外,不少食品制造商也研发出快速食用的小吃包,例如在台湾各大超市都买得到羊肉炉的调理包,即溶的烧仙草,甚至是面线的调理包等。

3、世代相传,正宗地道。台湾小吃的经营者除小部分连锁化经营外,小型经营摊贩比率较高,在色、香、味等方面能够很好地秉承传统特色。如小吃店主在经营中总是“有所坚持”,台湾肉粽制作虽然麻烦,却是一样也不能马虎,严格遵守制作程序,用料货真价实,连米酒、醋、酱油都是用台湾本土的。又如台湾小吃的酱料和肉燥看则相似,实际上其成分及调制过程是秘不外传的,只有正宗台湾小吃的传人们才能掌握它们的做法。

4、服务到位。许多台湾小吃作为旅游商品出售,不仅包装精美、品种繁多,而且服务到位,扩大了台湾小吃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如金门贡糖不仅可免费无限量品尝再购买,而且提供送货到海关的贴心服务。虽然小吃利润薄,但许多台湾小吃提供外卖服务,且保质保量,不另外加价。

风味小吃作文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78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2分钟,共有207位用户关注,55人点赞!

在我国,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小吃。北京有焦圈、蜜麻花、豌豆黄、艾窝窝、炒肝爆肚;上海有蟹壳黄、南翔小笼馒头、小绍兴鸡粥;天津有嘎巴菜、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贴饽饽熬小鱼、棒槌果子、桂发祥大麻花、五香驴肉;西安有牛羊肉泡馍、乾州锅盔。这些大名鼎鼎的小吃别说吃,就是看上一眼,也令人嘴馋心动。

不同地方的风味小吃,反映了不同地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民情。四川小吃以蛋烘糕、龙抄手、玻璃稍梅、担担面、夫妻肺片、灯影牛肉、小笼粉蒸牛肉为代表,其特点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浓,注重调味,离不开“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鲜姜。川人食之,其性格亦麻辣直爽,快人快语。

大葱蘸酱是山东的风味小吃。在山东有一种“大葱蘸酱,越吃越胖”的说法。越吃越胖的东西,现代人听了可能惟恐避之不及。但这也说明大葱蘸酱营养丰富,所以山东多为膀大腰圆的猛汉。

中国的风味小吃主要分为南北两大体系。区分南北的主要根据在于主食,南方的主食主要是米,北方的主食主要是面。用米和面做出来的各种点心和小吃种类多如星辰。那些久负盛名的小吃,给当地旅游业带来深远影响。要吃原汁原味的小吃,惟有亲自前往,才能品味到特有的风味,体会与之相应的民风民俗。

陕西小吃葫芦头,其同于羊肉泡馍,又异于羊肉泡馍,同者均为掰馍,异者一为羊肉,一为猪肉,猪肉仅限于肠子。南方人初见葫芦头,皆大骇,以为胃不可克,勉强食之,顿觉鲜香,遂大嚼不要命。有广东人在羊城仿法炮制,味则不及。这说明各地的风味小吃,是由当地特殊的地理、气候、物产、人文、历史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小吃的地域性很强,土吃更是这样。风味小吃在满足人们口腹之欲的同时,还能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以上海来说,上海开埠只有150年的历史,名胜古迹资源远远比不上那些千年古刹、古城故都。但上海的旅游业近年来发展势头良好,其中的一部分功劳,与上海小吃给游客留下的深刻印象密不可分。

风味小吃作文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611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7分钟,共有237位用户关注,20人点赞!

关键词:巍山;小吃;道法自然

巍山小吃,是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独具特色的风味小吃,当地的人们将大自然给予的馈赠――优越的自然环境造就的丰富物产,合理的采纳制作成有酸、有甜、有辣、有咸、有淡的饮食文化。小吃种类繁多齐全、制作工序精细而又富有文化内涵、有着独特的风味,随着时间的发展巍山人民将其特色发扬光大,全县共有小吃11个系列,91个品种,皆被众人所熟知。从2011年起,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的政府结合传统的彝族祭祖活动打造了每年一次的巍山小吃节,旨在打造和树立“吃在巍山”的品牌,经过多年努力,成功获得了“中国名小吃之乡”的殊荣。

吃的文化在中华文化几千年的积淀下,已经越来越博大精深。也因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而造就不一样的美食,大到君王小到普通百姓都离不开吃的问题,可为温饱的吃和为享受生活的吃却是截然不同的。巍山人民将享受生活、热爱生活,更加热爱自然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体现在人们的食物中。而这种淡泊、闲适的态度也反映了道法自然中的精神,将“天人合一”思想发挥的淋漓尽致。随着时代的发展笔者也相信巍山人民会将小吃中蕴含的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

一、巍山小吃的起源和发展

巍山小吃是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独具特色的风味小吃,当地居民将本地特有的食材,合理的采纳制作成一种口味丰富的饮食文化。

(一)巍山的地理环境

巍山有着独特的地理条件,优越的自然环境,并且拥有别具特色的风土人情,为小吃赋予了文化内涵。

1.巍山的地理环境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南部。气候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四季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1]并且巍山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河谷、山地、盆地相间分布其中,地域辽阔,适宜物种生存。

2.巍山的风土人情

巍山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相传说,张乐进求“禅位”于细奴罗建诏,并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他,每到过年过节时都会把女儿接回家。后来人们便把每年农历二月十一日定为“接三公主”日,并且有祭祀活动。据说在送三公主回去的时候如果下雨了便预示着今年会风调雨顺,否则会有干旱的天灾,这便是有名的“接三公主”活动。除此之外,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十五日的巍宝山歌会,大家会满心欢喜的带上各种生活的必需品到巍宝山上去,人们会又跳又唱,饮酒作乐,就像相亲大会一般,非常盛大,很多年轻人会在此结下很多好姻缘。还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彝族的新年,这一天,彝族的同胞们会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准备很多丰盛的酒菜,而且还会杀一头猪,举行栅大路祀密枯活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的火把节也是彝族盛大节日之一。

巍山有着悠久的历史底蕴,众多的传统民俗体现了巍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将心中最美好的祝愿寄予在这些风俗节日中,希望通过祭祀或者欢庆活动来实现风调雨顺、农作物丰收、全族人民都能平平安安的生活在没有战争的安定时代等美好愿望。

3.巍山小吃――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的产物

巍山的气候可谓是四季如春,温暖适宜,有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正因巍山这独具特色的自然条件造就了众多可用的物产材料,当地方特有的食材遇上了对吃很有研究的巍山人时,似乎注定会碰撞出炫丽的火花,而这炫丽的火花便是具有巍山特色的风味小吃。这种浓缩了饮食的精华,随性、闶岛驼娉系男〕跃拖袷瞧匠0傩站蛹夜日子般的自然和平淡,在小吃中透露出人们对幸福的追求。

巍山小吃是巍山人民将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产物,巍山人民运用自然界中存在的万物加上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理解,制造出的美味小吃。

(二)起源和历史

相传巍山曾是茶马古道的交通要冲,自唐代起就有许多从事马帮运输的商人将他们的饮食文化流传到此,后来巍山人将这些曾经的外族文化与本民族的特色文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独具魅力的巍山饮食文化,且直至现在巍山小吃已有千百年的历史积淀。传统宴席有“彝族祭祖宴”、“养生宴”、“高升宴”、“三滴水”等,特色小吃以“肉饵丝”、“过江饵丝”、“一根面”、咸菜、蜜饯、米糕等为代表。

(三)巍山小吃的发展

人们常会将饮食比作“天”,可见饮食对于人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巍山人民热爱生活,也懂得发现生活的美,将大自然的馈赠积极运用到生活中,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巍山小吃文化也有所发展。

1.巍山小吃节的产生

巍山小吃节是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政府结合传统的彝族祭祖活动打造的从2011年起每年一次的巍山小吃节。因为彝族祭祖节是每年的二月初八,所以小吃节也是这一天。在巍山小吃节的成功举办下,当地政府也有采取打造巍山小吃的品牌化和个性化的措施,目的是让更多的人被小吃的独特魅力所吸引,让大家了解、喜爱巍山小吃。

2.巍山小吃节的变化

每到二月初八这一天,各个地方、各个民族的小吃都会聚集到巍山,大家将本地区的特色美食和本民族的文化带到这里,使各种味道及文化融合在一起,体现了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只是节日的热闹氛围反而改变了原有的自然朴实,人们也不再注重吃的是什么,更多地是在意是不是应该去感受一下那份节日的热闹,有的人即使身处在那个情境中并且参与进去了,可是并不能真正体味到巍山小吃的传统文化内涵,这也是一种遗憾。

二、巍山小吃的种类及制作

巍山小吃总共有九十多个种类,而笔者选取了其中最具特色的肉饵丝、一根面、米糕、蜜饯和木瓜醋作为代表,并将其制作工序作个简单的描述,力求将巍山的小吃文化的特点呈现出来。

(一)肉饵丝

相传肉饵丝起源于唐代,据说是蒙舍诏时,宫殿建在珑]图山上,每年冬至的时候,诏主都要宴请大将们吃饵丝。可有一年因为天气的原因无法将饵丝运上山,厨师便无奈地撤去柴火,只能用温火炖煮。直至次日饵丝才渡过江水,运到山上。当大厨师将用微火煮了一夜的猪肉汤锅揭开时,香味扑鼻而来,尝之味道美极了。于是赶紧把手工切制的饵丝烫好后,铺上香喷喷的肉,给诏主品尝。诏主被这美味深深吸引了,并让大家品尝,众人吃后,赞不绝口。传说唐开元年间,唐派遣御史严正诲和中使王承训协助皮逻阁兼并五诏大功告成,为酬谢唐王朝的大力支持,皮逻阁设国宴招待唐使,吃的就是肉饵丝。从那时起,肉饵丝便成为待客佳肴。从此每一年的冬至节,饵丝、糍粑(糯米做的)成为必吃的节日食品。[2]

巍山肉饵丝以肥而不腻的肉和口感柔糯的饵丝而得名,制作工序复杂,却能表现出最纯正的味道。材料所需要的新鲜猪肉都是由当地农户自己饲养、宰杀的,包括猪后腿、猪肘子、猪肚皮上的三线肉,将它们放置在炭火上慢慢烧至皮焦黄而肉未烂的状态,随后放入淘米水中浸泡两个小时左右,就可沥水放进高汤锅中熬煮,并且加入一些调料(草果、生姜、味精、盐巴等),一定要慢火煨炖,直到汤白肉,看起来很油腻可入口却极其鲜美,不得不令人赞叹。而饵丝则选用上乘的大米,经过淘洗、浸泡、蒸煮、压片、切丝、晾晒等一系列工序制作而成。但真正的肉饵丝还得要加入用时鲜蔬菜腌制而成的泡萝卜、腌菜、萝卜条、泡白菜等腌菜,味道爽口,使得一碗原汁原味的肉饵丝更加色香味俱全。

现在对于本地人而言,肉饵丝已成为最常见的早点,巍山人民也将其作为招待来宾的必备食物之一。

(二)一根面

相传一根面是发生在茶马古道时期的故事,当时有一个巍山马帮的年轻人走南闯北的时候尝到了拉面,觉得好吃于是便记在了脑子里,回到家乡之后边做给了大家吃。可由于人很多,于是他就提前将面醒好然后拉成长条放在大盘子里,第二天便可以边拉边煮食了。渐渐地一根面成了一种特色,长长的面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不论是一家人还是一群人吃的都是一根,因此过生日时吃一根面是寓意长命百岁,过年过节时一家人一起吃那一根面则是寓意子孙延绵不绝、好事不断、一切顺利。

一根面的做法很简单,将上乘的面粉与水按照一定的比例搅拌,醒面后揉搓成面团,边拉边放置在事先准备好的大盘子里,完整的一根面围成圆放在盘子里,第二天就可以拉的更细,这一道道拉的工序使其味道筋道有嚼劲,当然这还是不够的,还得加入特制的“帽子”。在对最有名的“苏三一古面”老板的采访中得知,做一根面的“帽子”是有野生的蛹蜂、松茸和一些云南特有的菌子,虽然菌子做的“帽子”只有七八月份时才有,但那种味道绝对是每一个巍山人值得等待的,最后放入葱花、油辣子,这才是地道的巍山一根面。

“2011年,巍山在拱城楼广场举办万人同拉一根面活动,成功申报上海吉尼斯纪录‘中国最长的一根面’。”[3]“一根面”展示了人们团结、合作的精神,使得每一个品尝的人都被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所感动,这也正是小吃文化的魅力所在。

(三)米糕

米糕是将白米和糯米按照一定的比例搅拌后磨成粉,再放入辅料(青豆、玉米、紫米等),一般把红糖放在中间,不过得要将面粉进行一层一层地筛细放入盒子里。根据不同的盒子样式盛放,可以分成小蒸合糕、大蒸子糕和方块糕。凭借其细腻、柔糯、香甜的独特口感,而被人们所喜爱。

小蒸合糕,一般有米面、紫米、玉米和当季的蚕豆作为辅料,做成白米糕、紫米糕、玉米糕和青豆小糕,是用上径有5公分左右,高3公分左右的小甄作为工具来蒸食。其中不得不提的是青豆小糕,由每年当季的青蚕豆与原本就有阵清香的米面结合,再加上甜甜的红糖,使其有一种清香爽口而又甜蜜的感觉。正是其独特的季节性特点,只有一个季节才有,所以一年才能尝到一次,这就使得它比起每个季节都能吃到的米糕显得更加珍贵。

大蒸子糕,多是用于巍山人家的特殊场合,比如红白喜事、婚葬嫁娶之类的,因为比起小蒸合糕,大蒸子糕数量要多,更多的是其蕴含着某种特殊寓意,而不是精致的小吃风味。其中的小梅花糕或者白糕是用在丧葬宴席中,目的是表明对去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清高、家庭和睦的象征。还有红头糕,顾名思义是用在结婚喜事中的,寓意着红红火火、家庭幸福美满,是对新人的一种美好祝福。

方块糕,比起前两种米糕来说,方块糕可能是最常见的,是用长方形的盒子来蒸食的,再用蒸糕人独特的方式将其分成方便食用的平均等份的小糕,没有什么特殊含义,作为平日里的早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四)蜜饯

巍山蜜饯曾是大理国时期的宫廷药膳,历史悠久。蜜饯主要是由冬瓜、姜、香橼、无花果等十余种食材与蜂蜜熬制而成,其功效是滋阴补肾、止咳平喘、延年益寿等。在采访蜜饯铺老板的过程中,笔者也得知了她之所以从祖祖辈辈开始就制作蜜饯并且与时俱进不断增加做蜜饯的可用食材,原因是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富裕了,在温饱问题得以解决后,人们开始想到养生,每个人都想要身体健康,而食物不得不说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她的家族才会一直坚持制作蜜饯,也成为巍山人民心中养生食物的必选。

这也可以看出,从古至今,养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们的追求并不局限于吃得饱,而是在不断追问该吃什么,怎么吃才会更加健康。正因为这样,巍山蜜饯才会那么受欢迎,在制作蜜饯时蜂蜜是不可缺少的材料,而蜂蜜是滋补圣品,它对恢复疲劳、减肥、润肺、消炎、止咳、失眠等有很好的功效,不仅如此,蜂蜜还是很好的护肤品、还可改善心肌的代谢功能。在制作蜜饯时还可根据具体的身体状况来选择合适的食材,比如加入姜,就有驱寒暖身的作用,山楂则是帮助人们消化。这些对于想要身体健康的人们来说,是无法抗拒的美食,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改变,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这似乎给蜜饯不断被发展创新提供了依据,因此蜜饯也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

(五)木瓜醋

巍山还有一种独特而让人无法忘记的味道,那便是“木瓜醋”,醋每个地方都有,只是可能会因为不同地区而导致食用的多少罢了,在云南,由于炎热的气候及我们豪爽的性格决定了人们会喜爱酸辣的口感。可不得不赞叹巍山人民对美食的那种执着的精神,似乎所有大自然给予的食材在他们的加工下都能变成世间独一无二的美食,所以木瓜醋便是他们将云南特有的酸木瓜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的表现。

在巍山古镇中以卖凉拌卷粉、米线为生的江某说到“用木瓜、纯净水、白酒、红砂糖,放在一个大缸里酿上一个月,然后经过不断的调试,有时候过酸就要再加糖,有时候过甜就要再加木瓜,不断稀释,最后得到这种酸甜可口的味道。木瓜本来对身体很好,人们也喜欢它那种味道,除了酿醋,平时也用它来炖鸡、煮鱼,味道更是独特!”看似简单的制作工序,可无不反映出巍山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他们更加懂得去爱生活、享受生活,或许只有对生活很满足的人才会制作出这种味道,健康而解渴,坐在安静而闲适的古镇里,吃上一碗加了木瓜醋的凉卷粉或者油粉,味道很单纯,就像人们平凡日子里的每一天。美味的饮食是为人们所创造和食用,人们也会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反映到食物中去,展现了人类与美食的相互成就的关系。

三、巍山小吃中道法自然精神

“道法自然”是道家哲学的核心价值理念,随着人们对它含义的理解和发展,也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产生。而这种精神对饮食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指导了人们对美食的态度和制作,让人们在食物中体会生活,就像巍山小吃的文化精神,就是“道法自然”所要展示的。

(一)道法自然精神的起源c发展

“道法自然”出自于《老子》第二十五章,老子曰: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4]当然这里所说的“自然”,并不是指自然界。

道家的 “道法自然”,能够为现代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新的哲学根据,引导人类自觉地顺应自然、师法自然、亲近自然,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5]这正是人们常说到的“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合一顾名思义,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共同发展进步。这也恐怕是对“道法自然”精神后来发展的最好诠释了。

(二)道法自然精神对饮食文化的影响

道法自然精神的无为、无所求被越来越多的人用来作为自己对生活的追求。这种精神不仅影响人们处事的态度,还对饮食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饮食也有自己的法则,而老子认为人们也应遵循这一法则,主张用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上天赐予人类的食材。所以我们应该在顺从自然的同时也将自己创新的想法融入进去,选择和搭配更好地饮食方式,使得上天赐予人类的食材得到更好地利用,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巍山小吃中的道法自然精神

巍山小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他们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特有的风土人情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巍山的小镇独具韵味,懂得生活的巍山人住在安静的小巷里,没有外界过于喧嚣的社会现实,感受着平静而又幸福的人生。正是因为这种环境造就了巍山的淳朴民风,巍山人民热情好客、待人真诚,没有猜忌,做人很简单,仿佛有着与世隔绝的境界。

每一种风味小吃都是巍山人经过精心的钻研制作,这不仅仅是对美食的执着和讲究,更是他们在小吃中注入了“道法自然”的精神。巍山人尊重自然也敬畏自然,积极地将它们运用到生活中来,将自然中提供的食材进行各种搭配和选择,制作出人们喜爱的美食。食物使人生存下来,是人与人交往时最重要的媒介,人们的生活和社交离不开食物,不同的地区、场合、节日、节气和季节都会有相应的食物来搭配。

其中养生观念也是道法自然精神中的思想之一。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造就了他们对于养生不一样的追求,先有养心才有养生。在老子看来人类最高的善就是像水一样平和,没有过于复杂的欲望追求,将自己的姿态放低,少点儿欲求,追求内心的平静才能有更多的思考。这也是巍山人对人生的向往,巍山小吃将巍山人的生活态度展现出来,所以小吃的味道很独特,让人吃起来能感觉到幸福。

巍山小吃体现了制作者表达生活态度的过程和方式,使食用者感受到小吃的独特魅力。不仅是口味的特色,更是小吃里蕴含的独特内涵,还能在品尝中体味到制作者的用心,从而被深深感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巍山小吃,是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独具特色的风味小吃,当地的人们将大自然中独具特色的食材,加入自己对食物的理解和感受,制作成有酸、有甜、有辣、有咸、有淡的饮食文化。巍山小吃汇集了巍山饮食文化中的所有精华部分,创造出的小吃种类繁多齐全、制作工序精细而又富有文化内涵、有着独特的风味。巍山政府在传承的同时也将小吃的名声不断打响,并且逐渐使其变成品牌文化,最主要的表现方式就是将小吃文化与传统的中华彝族祭祖节结合起来打造了“巍山小吃节”。

饮食是最普遍的也是对人类而言最重要的东西。而巍山小吃为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更主要的原因便是它有着其自身的文化内涵,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也符合时代的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将“道法自然”精神展现在小吃文化中,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巍山小吃的魅力,使得小吃文化在人们的传承中得以不断发展创新,最终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李东红,李学龙.南诏故地――巍山[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3:2-4.

[2][3]黄艳芬.美食巍山[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3:42-48.

[4]老子.老子[m].卫广来.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45.

风味小吃作文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777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2分钟,共有192位用户关注,47人点赞!

福州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南国地方特色。以福州菜肴为代表的闽菜,历史悠久,品种繁多,选料精细,为我国菜系之一,在烹饪界独树一帜,福州历史上曾孕育了许多味觉珍品,因而有“福州菜飘香四海,食文化千古流传”的美称。老辈福州人有句话叫“七遛八遛莫离福州”,意谓福州饮食的风味独好,乡人不忍离去。

福州小吃是福州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和影响与福州菜一样引人注目。一般提起闽菜,可能首先让人联想起享誉八方的“佛闻弃禅跳墙来”的名菜――“佛跳墙”。但是这道尊贵的名菜,怎比得上平凡却无处不在的小吃让人牵肠挂肚。

钟爱小吃,是因为它不比大餐的繁华奢靡,就像是一道浅浅的溪流,轻轻流在热热闹闹的日常生活中,不会被刻意提及,但是就是这么长长久久地留在千万百姓的口中,心中。

一位福州的归乡华侨说,鱼丸和锅边糊,就像是细细却割不断的线拉着他往家乡飞奔。尤其对于福州来说,这里的人杰地灵、出将入相,早就了赋予了本地小吃一种别样的风采,融入了历史趣闻,写进了名人逸事,品尝美味之时便感受到一种精神,一种风韵,这正是福州小吃的精髓所在。

福州小吃按制作原料分类,可分为米类,粉类、淀粉类、干果类、肉类和海鲜类等,尤以米,豆、糖为主要原料的最为著名。福州小吃多采用小巧玲珑、古朴大方的大小盖碗作为容器。愈加体现了雅洁轻便、秀丽的格局和风貌。

对于来到这个城市旅行和探寻的人们来说,找到一份属于记忆中的小吃绝对是旅行中的一件快事。为了在最短的时间里对福州小吃有一个最全面的了解,我们来到了福州著名的百年老字号――安泰楼。

安泰楼创办于清末,位于福州八一七路和吉庇巷的交汇处,紧邻福州的精神图腾――三坊七巷。这里是福州小吃的集散地,200多种地方小吃足以让你挑花眼,这里也是福州古城最具文化气息的地方,遥想当年,才子佳人一出将八相,似乎都能倾听到先贤们的每一个心跳,每一个呼吸。如今我们可以在灰泥高墙,青色小巷,木楼斜晖中,悠闲地坐着,聊着,让肚中美食,在古老的街巷中慢慢消化,想想都有一种特别的满足感。

那么现在,就让老福州的气息浸润四肢百脉,感受那份融汇着千年底蕴的味道直达心底。

福州鱼丸

福州鱼丸是富有福州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之一。是用鳗鱼,鲨鱼或淡水鱼剁茸,加甘薯粉(淀粉)搅拌均匀,再包以猪瘦肉或虾等馅制成的丸状食物,选料精细,制作考究,皮薄均匀,色泽洁白晶亮,食之滑润清脆,汤汁荤香不腻。

古时候,闽江之畔有个渔民。一天,有位商人搭他的船南行经商,正遇台风袭击。船入港湾避风时,修船耽延了时间,天天以鱼当饭。商人叹道:“天天有鱼,食之生厌。能不能换换别的口味?”船妇说:“船上粮已断,唯有薯粉一包。”船妇便把刚钓到的一条大鳗鱼,去皮除刺把鱼肉剁细,抹上薯粉,制成丸子,煮熟一尝别有风味。事后,这位商人回到福州,便在城里开设一家小店,特聘这位船妇为厨师,独家经营“鱼丸汤”。从此生意兴隆,小店日日春风。“鱼丸”也从此得名。

紫菜虾米

福州临海,海岸线占整个福建省的三分之一,因此海鲜和海产品丰盛,福州除了满大街的芒果树之外,最让人欣喜的莫过于满眼望去的海鲜城海鲜楼,想在福州有些收获,吃海鲜绝对不应该错过,而用海产品制作的菜肴也比较独特,紫菜虾米就不是家常制作的紫菜虾米汤的方式,而是将紫菜和虾米以立体感呈现出来,吃来也比较清爽,鲜味浓郁。

蛎饼

“蛎饼”,福州民间称“嗲饼”,传到台湾地区,称其为“蚵嗲饼”,是福州市民常用的早点之一,具有浓郁的福州味,风行数百年不衰。用大米和黄豆粉将海蛎肉、猪瘦肉,芹菜馅包起来炸制而成。成品为圆形,色呈金黄,壳酥香,馅鲜美。福州人大多把蛎饼做早点下粥小菜。特别是蛎饼配吃鼎边糊,一干一稀,风味佳美。

蛎饼为何这样制作?民间也有一段传说。传说清初有一位年青人在闹市设摊卖早点,他虽然勤劳,但生意清淡。他朝思暮想如何才能生意兴隆。一天晚上,他梦见一位白发老人对他说:“你的后运好!”他急问:“好运向何处求?”老人不答不理,飘然而去。这时只见天上月亮下沉,黄色的太阳,从东边升起,霞光万道,醒来却是一场梦后来,他从梦中悟出了奥妙,就用米豆为原料磨成浆,把似明月般的蛎饼放在油中炸。饼在油中翻滚,似在彩云之间,熊熊火焰犹似霞光万丈:蛎饼熟时呈金黄,好比金黄色太阳这就是由月亮到太阳的蛎饼制作来历。开市之时,顾客尝了拍手叫好。于是生意兴隆,发家致富。后人争相仿效,一直流传至今。

木金肉丸

肉丸,是福州民间传统食品,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在各种肉丸中,以南后街澳门路的木金肉丸最有名。木金肉丸是由姚木金于1921年创办的,以芋头、薯粉、猪肉、芝麻、红糖等为原料,加工成一粒粒蒸熟的肉丸,每粒包有甜咸可口的肉馅,肥而不腻,吃起来香喷喷的。

由于木金家住在城内后街澳门路营房里口,地处偏僻,故每日头顶着小甑子沿街叫卖。“木金肉丸真好吃!”那富有韵味的叫卖声,在街头巷尾拉得很长,抑扬顿挫煞是好听,直叫得人心甜神迷,一时人们争相购买,成为榕城一道风景。木金肉丸除了流行于街头巷尾外,还远销香港,台湾及东南亚一带,许多海外游子,几十年后回到福州时,仍然思念此物,叫家人买来。

福州小吃系列

锅边糊

锅边糊又称“鼎边糊”或“锅边”,是福州独有的小吃,福州人几乎家家都会做鼎边糊。其主料为米浆,锅汤烧开后,将米浆淋置锅边,稍干后用小铲刮入锅中,与鸡鸭肝杂,虾干,墨鱼干,香菇,黄花菜等配料煮成的汤合成。其特点是面薄而卷,汤清不糊,味美适口。由于锅边易熟,故福州俗语叫“锅边一煮就熟”。1961年在福州品尝鼎边糊时说:“这么简单的原料,这么简便的制作,这么简化的吃法,却有这么引人的魅力,真叫人尝后难以忘怀。”

传说,此小吃亦与戚家军有关,倭寇侵犯福州南郊林浦乡,刚一上岸就被戚家军杀败得狼狈而逃,百姓欢欣鼓舞。戚家军开到福州下渡时,接到报告说倭寇残部在蠢动,当即集队前往。百姓心疼将士们饿肚子打仗,磨出米浆,备好虾米,鱼干肉等作料,烧好油汤,再将米浆分批沿着锅边滑入油汤,烹制成糊。将士们饱餐后,迅速全歼残敌。后来,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九,下渡一带家家制作鼎边糊,夜晚乡亲们手执火把奔走呼喊,以志纪念。

芋泥

用芋头烹制的芋泥,以独特的味道而脍炙人口。将芋头蒸熟,去皮碾压为泥,拌上猪油、白糖,香料,芝麻等在旺火热锅上翻搅均匀后装入盆中,淋上一层熟猪油,上笼用旺火蒸熟透即可上席。芋泥清香甜美,口感松软,加猪油和白糖蒸透之后,更加糯酥爽利,不似豆沙泥般“腻口”。由于猪油蒙盖,制成后貌似冷食,实则热食。在酒宴上常在收席前作为甜点推出。福建东部沿海地区皆有做芋泥的习俗,其中尤以福州芋泥最为有名。

相传,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禁烟,西方各国领事特备西餐宴请。林则徐吃冰激凌时,见冒着热气,以为很烫,故吹了吹才送入口中,洋人以其无知而大加耻笑。事后,林盛宴回请。琼菜过后,上来一道芋泥,其色灰暗,且无热气,看似凉菜,其实极烫。众领事一见佳肴,纷纷下匙,舀起来就吃,满嘴黏糊,烫得直翻白眼。林大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芋泥”也因此扬名。

海蛎煎

海蛎煎,用闽南话讲是蚵仔煎,是闽南地区特有的小吃。香鲜细腻,美味可口。将海蛎肉、薯粉,蒜段和在一起加水搅拌均匀,加入适量酱油,便可在平底锅中煎制而成。口感香脆,内馅香滑,鲜美可口。

传闻在公元1661年时,荷兰占领台南,郑成功从鹿耳门率兵攻入,意欲收复失土,郑军势如破竹大败荷军,荷军在一怒之下,把米粮全都藏匿起来,郑军在缺粮之余急中生智,索性就地取材将台湾特产海蛎、番薯粉混合加水和一和煎成饼吃,想不到竟流传后世,成了风靡全省的小吃。

捞化

捞化,作为福州的大众美食,男女老少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吃的。能经历这么多年依然这么受欢迎,自然有它过人之处。

“捞化”其实应该叫捞米粉,那米粉是原产莆田的“兴化米粉”,很细很细的细米粉,一捞就熟,故俗称“捞兴化”,后顺口简称“捞化”。捞化荤香诱人。冬日食之,大快朵颐之余,舒筋活血,寒气尽去。捞化之做法,既含简而美之哲学真谛,下水内脏来者不拒,更显榕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博襟。

春卷

春卷,又名春饼,是福州民间流行的传统小吃。用白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饼,食用时,常常和用豆芽、菠菜,韭黄,粉线等炒成的合菜一起吃或以春饼包某食用。口感筋道,脆软咸香。

据说宋朝有个书生,为了应试,整天深居书斋,埋头攻读,常常废寝忘食。他的妻子三番五次劝他也没用,就想了个办法,把米磨粉制皮,包上菜肉的馅,卷在一起既能当饭,又能当菜。书生自此餐餐吃得香,吃得饱,读书的劲头更足了。不久进京赶考,一路上除了带去应试的用品外,携带的干粮,就是妻子特地给他制作的这种食品。三场试毕,得中头名状元。红榜一出,他高兴得把自己带来的干粮送给考官先生品尝。先生一吃,赞不绝口,顿时写诗作文,一时纷纷传闻,并称这干粮为“春卷”。从此,福州春卷名声大振,后来竟成了地方官吏向皇帝进贡的上等礼品。

碗糕与井糕

每年立夏日,是福州以风味小吃为主的美食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磨麦粉,磨米浆,做煎饼,炊碗糕,井糕,各自品尝自做的风味小吃。碗糕又名“梆梆糕”,用江水浸泡黏米,磨成半液体状,加蔗糖后盛于浅黄色小粗碗中蒸制而成,形似莲花,吃时清甜松口,颜色洁白,口感暄松绵软、易于消化吸收,适合老人,儿童食用。井糕同样以黏米为主料,色泽洁白,中间塌下似井,质软嫩香甜,软糯可口。两者一高一低,象征着人生的跌宕起伏。

燕丝

制作扁肉用的肉燕皮是福州著名的传统食品,已有数百年历史。将干肉燕皮切成丝,放入沸水中煮熟,捞起放在汤碗中,撒上葱末。将骨汤下锅烧沸,加味精、虾油(或精盐)等适量调味品后,冲入燕丝中,洒上麻油即成。

荔枝肉

荔枝肉,是福州传统名菜,酸酸甜甜,和广东的咕噜肉有相似的口味。早在清朝时,宴席中就已有“糖醋炸松丸”的盘菜,每次宴请的时候,几乎每席必备。后来,经过厨师不断改进刀工等烹调技巧,已有二三百年历史,因色,形,味皆似荔枝而得名。制法是将猪瘦肉剞上十字花刀,切成斜形块,因剞的深度,宽度均匀恰当,炸后卷缩成荔枝形,佐以番茄酱,香醋,白糖、酱油等调料即成。造型美观,香脆酸甜,风味独特。最特别的是。这个菜还能使人联想到“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古诗名句。

淡糟香螺片

福州名菜,亦为闽菜中著名的刀工菜之一,雪白的螺片配着殷红的糟汁,舒展似花,令人叹为观止。将香螺肉尾部切除,切成大小均匀的薄片,放入热水中氽一下捞起。将冬笋片下锅过油后捞起,将蒜米、姜末下锅煸香,再放入香糟略煸,随即加入花菇和过油香菇片,倒入用上汤,味精,白酱油、芝麻油、湿淀粉调成的卤汁烧沸芡匀,放入氽好的螺片,翻炒即成。脆嫩鲜爽,罄香淳美。

清炒蚬子

蚬子,南方俗称花蛤,辽宁称蚬子,山东称蛤蜊,清炒中最后放入蒜末口味独特,蒜可去腥也可增香,在福州有很多山东籍,他们大部分为退伍军人留在福州,因此保留吃大蒜的传统,当然再融入福州人喜好酸甜的口味,蘸点清醋,一派地道的福州人吃法。

福州安泰楼

福州安泰楼酒家,创办于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因择地于唐代安泰古桥之畔,今吉庇路39号,故名安泰楼。

地处闹市之安泰楼酒家,又以福州古城著名三坊七巷之“光禄”,“衣锦”、“文儒”和“安泰”命名,宽敞大堂及温馨包厢留存古韵。百年老店再现时代风采。在历届全国烹饪大赛中安泰楼酒家选送的小吃宴和风情宴荣获中国烹饪赛的最高奖“中国名宴”和“金厨奖”并荣获“中华名小吃”金牌、团体赛金奖及台北中华美食之特别奖。在安泰楼经过发掘整理地方小吃,多达200多种,并可组合多种“小吃宴”。

寿山石

出产于福建省福州市一个叫寿山的地方,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印章”之一。石分布在福州市北郊与连江、罗源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中华瑰宝“寿山石”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文化交流重要的桥梁之一。

风味小吃作文

文海 涛 小吃风味 说起宁夏的风味小吃,大家都知道北有“烩羊杂碎”,南有“牛羊肉泡馍”。这是当地回族饮食中的一种非常富有情趣的传统风味汤类小吃,很受当地群众的欢迎。因为它风味独特,方便实惠,价廉味美,所以吃的人非常多。 烩羊杂碎红润油亮、肉烂汤辣、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风味小吃信息

  • 风味小吃作文
  • 风味小吃作文58人关注

    文海 涛 小吃风味 说起宁夏的风味小吃,大家都知道北有“烩羊杂碎”,南有“牛羊肉泡馍”。这是当地回族饮食中的一种非常富有情趣的传统风味汤类小吃,很受当地群众 ...[更多]

教学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