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优质范文 > 方案范文

防地质灾害方案

发布时间:2024-04-28 21:25:21 查看人数:19

防地质灾害方案

防地质灾害方案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1903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5分钟,共有165位用户关注,46人点赞!

一、全县地质灾害情况

我县位于赣西北九岭山脉的中段,南潦河自西向东流经全境,三面环山,西高东低,西北县界附近多v形山谷,山峰挺拔尖锐,山坡陡峻,花岗岩分布区山谷为v—u形,山峰浑圆,斜坡较长,残坡积层厚度随山坡坡度和岩石时代的不同变化较大。县境内花岗岩分布区是主要的人口居住和耕种区,是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九岭山脉中南麓受甘坊—靖安大段与安*盆地两域浅沉积岩石的自然风化及充沛集中雨水长期渗泡冲刷等影响,也易诱发地质灾害。目前,全县有地质灾害点278个、隐患点1*个。按规模等级分:大型点未见、中型点32个、小型点352个;按危险程度分:重大级4个、较大级80个、一般级300个;按预警级别分:省级4个、县级80个、乡级300个。

各乡镇地质灾害概况及危险点见附件一、附件二。除表中所列重点地质灾害点应重点防治外,汛期还应监测以下12个防护区地段:

1、*办事处上安村

2、*办事处桐木村

3、*乡蕉园村—九仙村—坑头村(三村还是泥石流易发区)

4、*乡官田村

5、*乡黄石村—上富镇黄沙坪村新修公路高陡边坡

6、上富镇九溪村—白源村—蛟湖村—东坑村

7、仰山乡香坪村一组

8、仰山乡段上村

9*镇店前村—兰田村—布稻村(该范围地质灾害点规模较大而且集中,多为自然因素诱发的滑坡)

10、*镇青树窑前

11、*乡港尾村—球庄村

12、*乡仰坪村

二、二0*年汛期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降水趋势预测

根据气象、水文部门对今年1—3月降雨量的分析,预测4—7月降雨量为750毫米—850毫米,部分地区将发生洪涝。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受春季和雨期的影响,预计今年地质灾害发生范围和强度将比去年情况更严峻,预测诱发的地质灾害将产生严重的山洪暴发导致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各地务必高度警惕,重视防治。

三、防灾方案

(一)各地要及时调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要组织力量对辖区内地质灾害点进行检查。核实危险区和危险点的位置、类型、规模、成因及危害等情况。要认真做好防治规划,根据调查情况和县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编制好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划定重点防护区和重点灾害点、危险点,并进行公示,提出防治措施,落实责任,填好“明白卡”。

(二)监视监测与汛期应急调查

1、重点灾害点防护区段,由所有乡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监测,明确各危险点防护段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落实现场监测人员,记录现场监测数据和险情变化。

2、乡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重点防护区段巡视检查,汛期必须每天将辖区内情况向县地质灾害防治办汇报一次,发现重要情况要及时向县政府和县国土资源局报告。

3、做好汛期应急调查,应急调查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进行,县国土资源局对汛期各乡镇发现的异常情况,在接到速报信息后,必须及时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并提出应急处理意见。对小(一)型或危害较大级以上的,可提请市国土资源局派员协助调查。

(三)预防、预报、预警

1、地质灾害危害点应坚持保护植被、夯填裂缝、开沟排水、水改旱作。要加强现场监视,凡有条件避让的,要尽快落实避让措施。暂不具备条件治理的,要采取简易应急工程措施,进行防范,以遏止减缓险情。

2、险情分三级预报。一般级:测定隐患点的险情没有明显异变;异变级:测定隐患点的险情有扩大,异变加剧;临界级:测定隐患点的险情异变明显,异变加快或存在其他险情。

3、对异变级、临界级预报点,将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地域、规模、重要性及危害性,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预警,并划定危险区,设置警示标志。预警分三级:一级预警由市或省政府划定危险区告示;二级预警由县政府划定危险区告示;三级预警由乡镇政府划定危险区告示。

四、防治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乡镇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乡、村、组三级要及时调整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小组成员分片包点,落实责任制,定期巡回检查,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完善群测群防网络,加强监测预报。要把监测工作落实到村、组、以及受威胁的村民,将“明白卡”发到村民手中。要健全各级监测网络,确定网络监测负责人、现场监测人、联系人,将监测结果上报县地质灾害防治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三)坚持“四定”、“三到”制度。在每个灾害点上,要坚持“四定”,即定人员、定岗位、定责任、定任务。在汛期要做到“三到”,即领导到职、人员到岗、工作到位。要日夜监测,定期检查,重点要对隐患点进行排查,力求无人员伤亡,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四)落实经费和抗灾抢险物资。各乡镇要尽快落实抗灾抢险的物资准备,保障调查、监测、预报、抢险、救灾所需的交通、通信物资等,解决必需的防治工作经费,确保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正常进行。同时要成立抢险小分队,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防地质灾害方案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30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1分钟,共有192位用户关注,44人点赞!

一、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概况

年,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国土资源部门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要求,预防和最大限度的减少地质灾害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针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特点,我区制定了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并积极主动地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汛前、汛中、汛后的不间断巡查和排查,特别是抓好强降雨后检查管理力度,真正把责任落实到岗、落实到位、落实到人。并按照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工作要求,及时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两卡”发放等各项制度的落实。由于措施到位、落实到位、责任到位,在强降雨多、闪电雷击频繁等恶劣天气下,辖区内没有发生一起地质灾害事故,没有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二、年度辖区内地质灾害趋势及防治措施

我区局部区域突发性地质灾害致灾地质条件已经具备,在汛期降水量较大以及其他人为工程活动诱发条件下,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

我区正常年份雨季于6月中、下旬开始,9月底结束,其间为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据以往发生的地质灾害记录,汛期地质灾害以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为主。

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分布如下:

(一)山西侧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

山西侧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位于山西北侧,山坡坡度约为70—75度,局部可达80度,坡体体高约10—15米,长约250米,由冲积物组成。山体由于开山修路,对边坡进行过切坡,但未采取有效处理措施,随着强降雨等因素影响,坡面有掉块现象。在降雨作用下,存在失稳可能,对道路及车辆等构成威胁。

监测、防治责任单位:街道办事处

防治措施:

一是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并予以公告,加强监管;

二是建立群测群防体系对崩塌体进行监测;

三是对危石进行人工卸载;

四是在崩塌体滑落路线上采取建立挡土墙、植树造林或建立缓冲坡等措施,以消减崩塌体势能;

五是落实汛期值班制度,如遇险情及时通知受威胁居民进行避让。

(二)山危岩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1.山中部危岩于山的中部,公路的南侧边坡,山坡坡度为80—85度,局部呈“倒坡”,潜在崩塌体高约5—6米,宽约2—3米,厚约2米,体积约为30—36立方米。受人工开挖及降雨等因素影响,危岩体坡顶裂隙发育,呈水平、垂直分布,部分危岩基本脱离母体,在降雨作用下,存在失稳可能,对下方道路上的行人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监测、防治责任单位:街道办事处

2.山西坡不稳定边坡,位于水利局宿舍东侧山西坡,山坡坡度约为75-80度,局部可达85度,不稳定边坡高20-22米,长约77米。受人工开挖、风化及降雨等因素影响,部分危岩基本脱离母体,破碎严重,在降雨及地震等作用下,存在失稳可能,对下方小区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监测、防治责任单位:区域内建设单位

防治措施:

一是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并予以公告,加强监管;

二是建立群测群防体系,定人定时监测,雨季加密监测;

三是对危石进行人工卸载;

四是堵塞滑坡裂缝,在后缘开挖排水沟,防止雨水沿裂缝下渗;

五是在滑坡前缘设明显警示牌,使过往行人、车辆等严加防范;

六是对难以实施治理工程的滑坡危险区,采取必要搬迁避让措施。

(三)坡危岩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坡危岩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位于中井村南侧,山公园对面。山体由于开山修路,对边坡进行过切坡,使两侧山坡坡度约为70—75度,局部可达80度,坡体体高约10—15米,岩层岩性主要为厚层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受地质构造及风化作用影响,岩石破碎,因未采取有效处理措施,随着强降雨等因素影响,坡面有掉块现象,存在失稳可能,对道路及车辆人员等构成威胁。

监测、防治责任单位:工业区管委会

防治措施:

一是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并予以公告,加强监管;

二是建立群测群防体系,定人定时监测,雨季加密监测;

三是对危石进行人工卸载;

四是在滑坡前缘设明显警示牌,使过往行人、车辆等严加防范;

五是对难以实施治理工程的滑坡危险区,采取必要搬迁避让措施;

六是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杜绝灾害隐患。

(四)山北坡不稳定边坡地质灾害

山北坡人工削坡位于山西北侧,山坡坡度约为70-75度,局部可达80度,坡体体高约15-20米,最高约25米,长约200余米。区域前期曾开展过破损山体治理工程,近期受人工开挖及降雨等因素影响,边坡坡面上形成高陡边坡,坡顶裂隙发育,在降雨作用下,存在失稳可能,对下方施工人员及车辆等构成威胁。

监测、防治责任单位:区教育局

防治措施:

一是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并予以公告,加强监管;

二是建立群测群防体系对崩塌体进行监测;

三是对危石进行人工卸载;

四是在滑坡前缘设明显警示牌,使过往行人、车辆等严加防范;

五是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杜绝灾害隐患。

(五)山人工削坡及渣土堆坡

山的中西部、西部、西南部(政法学院内),存在三处安全隐患点:

1.山的中西部,危岩于山坡中部,山坡坡度约为60-70度,危岩体体积约为20-30立方米。受降雨等因素影响,危岩体坡顶裂隙发育,裂缝宽度0.005-0.02米,在降雨作用下,坡体前缘可能产生失稳,对下方操场上的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2.山的西部,由于长时间堆放建筑垃圾,形成巨大渣土山,堆体坡度约为70-75度,坡高5-10米,长约为400米。坡面无排水设施,坡体外侧主要在土质边坡上修建了毛石挡土墙,受降雨等因素影响,局部毛石挡土墙已出现破损及开裂,在降雨及震动影响下,可能产生失稳,对下方的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3.山的西南部,边坡由人工切坡修建而成,坡体坡度约为65-70度,局部可达75度,坡高3-5米,长约为198.5米。边坡主要由基岩及其风化层组成,坡面无排水设施。由于未对坡面及坡顶进行有效的处理及处理不到位,坡面危岩分布,受降雨等因素影响,坡面可能产生失稳,对下方的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监测、防治责任单位:省政法学院

防治措施:

一是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并予以公告,加强监管;

二是建立群测群防体系,定人定时监测,雨季加密监测;

三是对危石进行人工卸载;

四是在滑坡前缘设明显警示牌,使过往行人、车辆等严加防范;

五是对难以实施治理工程的滑坡危险区,采取必要搬迁避让措施;

六是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杜绝灾害隐患。

(六)采空塌陷地质灾害

废弃矿井,由于铁矿开采后,未采取有效处理措施,造成山体出现采空区塌陷地质灾害。现该处废弃矿井已多次出现采空区塌陷地质灾害,形成的崩塌体立面高约35-40米,长约50-60米,陡崖上部还存在贯穿东西方向裂隙,且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在崩塌体前缘堆积崩塌物,体积约600-800立方米,崩塌巨石呈方形,最长约3米,宽约2米,厚约2.5米。在崩塌体的前部分有6处2层楼房,人口约12人,崩塌物距对楼房仅5米,对附近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监测、防治责任单位:龙洞街道办事处

防治措施:

一是设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警示牌;

二是建立群测群防体系,定人定时监测,雨季加密监测,发现险情、灾情及时上报;

三是对小型崩塌、滑坡体实施人工排险;

四是采取必要的避让措施,制定好撤离计划。

三、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落实

(一)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根据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本辖区地质灾害实际状况,制定《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同时对存在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重大损失的会同相关部门,拟定《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有条件的组织进行一次应急预案演练,以确保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若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及时到现场进行应急调查处理,同时做好险情、灾情上报工作。

(二)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工作。按照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在乡镇国土资源所推行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继续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建设。落实责任,扎扎实实抓好“五到位”工作,即:

(1)对辖区内居民建房,地质灾害隐患简要评估到位;

(2)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员联系到位;

(3)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巡查到位;

(4)对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材料发送到位;

(5)发生地质灾害灾情险情预案和人员到位。

(三)落实汛期值班制度和灾害速报制度,保证防灾信息畅通。认真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建立群测群防网络,落实险情巡查、灾情速报、汛期24小时值班等制度。对辖区内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重点地段,要指派专人监测,汛期各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及值班人员要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重要岗位实行主副制度,并切实安排好节假日应急准备工作,确保有足够的应急力量随时启动应急预案。如遇突发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必须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迅速报告,并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展开调查,及时主动地向区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情况,在区政府统一指挥下,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认证负责地进行应急处理。同时,进一步做好“两卡”的填制和补发工作,并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工作,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防灾意识,真正明白怎样防灾、如何避险。

(四)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执法力度。加强对崩塌、滑坡、地面塌陷等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跟踪管理,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的修路、建房、开矿、取土等工程活动,必须事先做好地质勘查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设计、施工,杜绝人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对因工程诱发的地质灾害,谁诱发谁治理,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各有关单位要将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和防治责任落实到人,组织好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五)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和搬迁避让。合理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和搬迁避让工作。对规模较小、危害较轻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应急排险,消除隐患;规模较大、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勘查的基础上实施工程治理;防治迫切,但治理技术难度大、经济上不合算、自然条件不适宜居住的,应实施受威胁人员搬迁避让。

(六)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处于易发区内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必须委托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的单位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未做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项目,政府将不予办理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手续。此外,建设单位要对建设项目周围破损山体和地质灾害进行治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项目周围破损山体整治方案,治理破损山体,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建设活动中要加强对地质环境的保护,坚决杜绝挖坡建房、修路,破坏地质环境,诱发地质灾害的行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切实加强领导,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保证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要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要将各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和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负责人,务必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防地质灾害方案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61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144位用户关注,26人点赞!

一、2014年全区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分析

我区系丘陵地形,地面起伏大,背斜陡急带岩层倾角大,乡镇和街许多地方起伏较大,岩层稳定性较差,易发生山体滑坡和危石崩塌等地质灾害,就其诱发因素多为降雨量集中、持久或人为活动不当。根据气象部门2014年气候趋势预测:我区2014年总降水量比2012年偏少,与多年同期平均值基本持平,为750mm左右;汛期旱涝交错,有中等强度的夏旱,有一般性的伏旱,干旱比2012年偏重;主要降雨时间为5—9月,预计5月份降雨量60-80mm、6月份降雨量180-220mm、7月份降雨量140-160mm、8月份降雨量220-260mm、9月份降雨量70-90mm。上述5个月为我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发生时段。

二、2014年地质灾害防御重点

(一)重点防御区域

1.黄桷坡断裂带:

2.河谷岸边陡坡带:

3.岩层稳定差易滑坡地带:

(二)重点防灾点

2014年汛前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出的36个地质灾害隐患点。

(三)重点防御时间

1.春、秋绵雨期。绵雨季节,雨水长期浸润岩土或沿岩石裂隙渗透,易形成滑坡泥石流和岩石垮塌。

2.夏季暴雨期。山洪和洪水暴发,容易造成河岸陡岩垮塌危岩危石滑坡、坠落。

三、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防范工作,区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钟向林同志兼任,各乡镇、街道及区级相关部门要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充实和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人员,构筑区、乡(街道)、村(社区)防灾网络体系,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使防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1.区发改局

(1)负责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2)对选址在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工程建设项目,其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不予批准或者核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

2.区教育局

(1)组织排查学校地质灾害(隐患)点,并对威胁学校安全的地质(隐患)点落实险情巡查、监测、预警预报等安全防范责任人和措施。

(2)负责督促各学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工作,普及中小学生地质灾害防范知识。

3.区财政局

(1)负责按照国家和省、市、区有关规定,把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专项资金,用于地质灾害群防网络体系的建立和维护,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勘查设计和工程治理等。

(2)对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4.区城乡建设住房保障局

(1)负责对因建设而形成或存在安全隐患的高坡、陡崖进行监督管理。

(2)组织开展因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监测。

(3)制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等工程建设诱发地质灾害的应急排危方案并监督实施,负责组织开展相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工作。

(4)指导监督相关房屋开发、建设单位在规划和建设工作中开展相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5)评估、核实、统计因地质灾害引发的危房情况。

5.区交通运输局

(1)组织本行业本部门地质灾害调查、汛期地质灾害检查和地质灾害专项治理;负责全区县道及以上公路沿线及两侧地质灾害隐患的治理,落实险情排查、巡查、监测、预警预报等安全防范责任人和措施,检查与维护危险路段安全标志,督促公路部门有关单位加强巡查排查,及时发现公路安全隐患,并立即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2)督促因公路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责任单位对地质灾害进行治理,督促业主落实险情巡查、监测、预警预报等安全防范责任人和措施。

6.区水务局

(1)及时向区政府、各乡镇政府和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提供汛情、水情、雨情等实时信息,并向公众提供相关信息。

(2)组织本行业本部门地质灾害调查和汛期地质灾害检查;负责对水库周边、水利设施沿线地质灾害的巡查排查,发现隐患或险情时,应及时落实监测、巡查,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3)组织本行业本部门地质灾害专项治理。督促因水利工程施工引发地质灾害的责任单位对地质灾害进行治理,督促业主落实险情巡查、监测、预警预报等安全防范责任人和措施。

7.区安监局

督促矿山企业安全开采、科学堆放尾矿,防止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落实安全防范责任人和措施。

8.区国土资源局

(1)负责全区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

(2)组织编写区本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报区政府批准实施,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3)组织相关部门在汛期期间进行地质灾害汛期检查,指导、监督做好汛期内地质灾害的预测预警工作。

(4)对较大级地质灾害(包括突发性地质灾害)组织专家和专业单位制定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方案。

(5)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

(6)指导群测群防,组织监测员的培训,核准地质灾害搬迁避让,界定地质灾害治理责任。

9.各乡镇、街道办事处

(1)负责辖区内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工作,健全乡(街道)、村(社区)、组三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测群防监测网络,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监测责任人,落实各项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责任。

(2)组织基层群众及相关单位认真开展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定期检查和监测管理工作,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设立警示牌,并立即采取有效防范措施,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按速报制度规定程序上报,并迅速撤离可能遭受灾害的人员和重要物资。

(3)负责编制辖区内已确认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单独防灾预案,并安排专人定点、定时监测记录,按时报告。同时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发放到监测责任人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由监测责任人和监测员对危险区内的群众宣传避险常识,告之报警信号、受灾时撤离路线、疏散顺序和避险安置点,并向当地群众公示。

(4)临灾时启动突发性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组织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抢险、救助的部署和协调工作,组织受灾群众的避险安置和搬迁工作。

(5)负责治理辖区内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

(6)负责辖区内灾情、隐患点的统计和上报。

(7)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

10.其它各有关部门:

(1)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服从区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

(3)发生地质灾害灾情或者险情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应急工作。

(二)强化措施,确保安全

1.“以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各乡镇、街道和区级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认识,编制完善本辖区、本部门的防灾预案,建立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同时要严格执行灾情速报制度。

防地质灾害方案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390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1分钟,共有252位用户关注,22人点赞!

一)地质灾害发生的时段、类型

根据我市地质环境条件、工程建设活动的强度,结合汛期气象趋势,预测我市地质灾害多发时段主要集中在5月—10月。23月为消融期,等冻土地带、地下水位较高的地段,因冰雪融化、冻土消融有发生滑坡、崩塌等灾害的可能;5月—10月为汛期,据气象部门预测,近几年全市降水量明显增多,大范围大到暴雨和连天集中降雨天气增多,当降水达到一定强度时市当降水量达到1520mmh即可暴发泥石流,而每小时降水量超过25mm时,就可能发生灾害极易诱发堆积层滑坡、黄土滑坡和公路边坡、露天开采矿山的掌子面、废弃矿点及施工现场的崩塌等地质灾害;6月—9月为主汛期,强降水过程较多,占年降水量80%以上,由此而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因近年来白龙江、西汉水流域等地未暴发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江河沟谷中积聚了大量的固体物质,一些威胁严重的滑坡崩塌隐患点因未有效治理、多年降雨不稳定性逐渐加剧等因素,预测暴发灾害性泥石流、滑坡的危险增大。

二)地质灾害易发区

1滑坡、崩塌

市滑坡、崩塌在区域分布的总体趋势是西南密集,向东北逐渐减弱,分为以下几个集中分布带:

白龙江流域集中分布带:主要分布于一带。该地段主要以基岩滑坡、堆积层滑坡和第三系、白垩系红土大层滑坡等类型为主。尤其在化马—临江一带,以及北峪河流域,崩塌、滑坡十分发育,造成灾害也十分严重,为我市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

白水江流域分布带:主要分布于的石鸡坝—碧口一带河谷及近山区,滑坡以基层滑坡为主,造成灾害也较为严重。

西汉水流域集中分布带:主要分布于、段西汉水流域河谷区,分布密度高,灾害严重,大多数滑坡系第四系堆积坡残物组成。以漾水河流域、东南部土石山区、东南部黄土丘陵区和西南部土石山区最为发育,暴发频繁,造成灾害较大。

嘉陵江流域集中分布带:主要分布于嘉陵江北岸支流河谷及近河谷山区。嘉陵江较大支流永宁河、青泥河、燕子河等的下游地区,不易暴发,灾害一般。

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和山区公路沿线:该区域崩塌、滑坡也造成一定危害,因工程建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增加的趋势。重点区域是212国道和江武公路沿线山区地段,西成矿区六巷、厂坝、毕家山、洛坝一些开采强度大的矿区。

2泥石流

市泥石流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繁,暴发突然,破坏力强,成灾频率高,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全市泥石流主要集中分布于白龙江中上游、西汉水中上游以及白水江上游地区,以及矿产资源开采区。

白龙江流域泥石流分布区:以粘性泥石流为主,2有泥石流1000多条。固体物质丰富,分布密度和发生频率居国内首位。分布范围6400km2有泥石流1000多条,其中较大泥石流490条,沿白龙江河谷连续分布,两河口—透坊段最为发育,长约90km沿江两岸,有较大泥石流200多处,如甘家沟、石门沟、火烧沟、柳湾沟、清水沟以及北峪河流域等,最为发育。透坊—临江段岩层较完整,渐为减弱,有泥石流40多处,多粘性泥石流。重力侵蚀强烈,多由软弱岩石构成,滑坡、崩塌繁多,发育着十分粘稠的泥石流,预测灾害性泥石流的危险增大。

西汉水流域分布区:集中分布于西汉水中上游主要在北部黄土区的漾水河流域,西南部土石山区和东北部的黄土丘陵区,以西汉水干流的顺利峡—建村河段及其支流白家河最为密集,沿江两岸平均每公里有23条泥石流。泥石流主要有粘性,稀性和黄土泥流,以漾水河沿岸及雷家坝—之间的黄土泥石流区最为发育,爆发较为频繁,危害较严重。

白水江流域分布区:主要分布于白水江中上游城、铁楼寨至马营之间地区,以—石鸡坝、碧口—中寨之间最为发育,如关家沟,铁楼沟等,以稀性泥石流为主,危害较严重。

嘉陵江流域泥石流分布区:包括、等,主要是嘉陵江流域及其支流潭泥河、永宁河、燕河等支流河谷两岸地区,暴发频率低,危害一般。

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矿产资源开采区的矿石、废渣不合理堆放等,工程建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增加的趋势,汛期也容易诱发泥石流,应给予重视。

3地面塌陷、地裂缝

受采矿活动影响,主要分布于矿产开采区。如西成铅锌矿区,随着近二十年矿业发展我区矿业活动强度增大,矿区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有增加趋势,已出现了不同程度地质灾害,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

三)主要地质灾害预防地段

市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的县区有区、县等,全市各县(区)已完成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提交了调查与区划报告》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重要隐患点防灾预案》等,确定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和重要隐患点。结合近几年我市地质灾害暴发的实际情况,本方案选择了一些重点预防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防治工作重点,应全面加强监测预防工作。同时,各县(区)主管部门要根据辖区的实际情况,确定辖区防治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并建立相应的具体防灾预案和应急措施。

二、地质灾害威胁对象、范围

据统计全市已知滑坡12135处,有记载滑坡活动2290处,泥石流沟5700多条。根据最新完成的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现有危害性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1603处,其中泥石流870条,滑坡611处,崩塌49处,不稳定斜坡67处,地面塌陷6处,威胁人口387949人,占全市总人口14.4%以上,经济损失评估185544.4万元。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威胁着交通运输、农业生产、城镇、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厂砖企业、电站、通讯和输油管道等生命线工程的安全。

三、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根据地质灾害的形成特点和主要诱发因素,确定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重点防范期。

泥石流主要防范期:泥石流的形成与大雨、暴雨同步。根据我市的降水特点,确定泥石流的主要防范期为6月至10月。

滑坡、崩塌、地裂缝主要防范期:该类地质灾害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根据滑坡、崩塌、地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基本可以概括为:降水诱发引起的滑坡、崩塌、地裂缝等灾害具有稍滞后于降水的特点,6月10月为主要防范期;23因冰雪融化、冻土消融有发生滑坡、崩塌等灾害的可能,北部雪冻严重的等县应加强防范;人为因素和其它自然因素造成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情况比较复杂,因此应当全年防范。

地面塌陷的主要防范期:市已发生的地面塌陷灾害基本为地下采矿引起的其发生、发展与采矿的强度、开采规模、开采形式等有关,该类灾害全年均应防范。矿区应加强监测与预报、预警工作。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认真学习贯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各县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学习宣传工作,认真落实《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结合本辖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实际情况,及早部署、提前行动,做好险情巡查、预警预报、群防群测、应急反应等工作,切实落实好各项防治措施。

二抓紧拟订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县(区)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要求,根据《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实际情况,会同建设、水利、交通、预警、防洪等部门,加快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编制、报批与工作。

三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群测群防、群专结合”防治地质灾害的根本方针。各县(区)国土资源部门要组织力量,协助地质灾害多发区的乡镇人民政府建立群测群防体系。要组织专门技术力量,开展地质灾害知识的科普教育和宣传,要重点加强农村和乡镇的宣传,加强对群测群防工作的指导,提高群众的防灾水平和自救能力。

四加强部门配合和群专结合,做好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各县(区)国土资源、气象、防洪、救灾等部门要加强横向联系,密切配合、通力合作、互通情报,确保省、市、县(区)之间的信息畅通,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国土资源部门要与同级气象部门共同配合,积极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及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对所辖区域内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作出预报,使政府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灾工作,为制定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和防治措施提供正确依据,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广播电视部门要适当增加广播电视播放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的时间,使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地质灾害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工作。

五加强汛前险情巡查工作。汛期来临之前,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同级建设、水利、交通、防洪、救灾等部门,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的基础上,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的排查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巡查。山区要重点巡查具有潜在重大危害的滑坡和泥石流隐患点;矿区要重点巡查地面塌陷、尾矿库和废渣堆场等可能因暴雨诱发泥石流的隐患点;公路沿线要重点巡查高边坡滑坡、崩塌灾害隐患点。对查出的隐患点,要制定具体防灾预案,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向受威胁的单位、群众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确定监测预报责任人员,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并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

六进一步完善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视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增强应急反应能力。各县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和国土资源部门在汛期要实行地质灾害值班制度,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报警电话,接受社会监督,保持24小时通讯联络。要落实好速报制度和月报制度,对发生的地质灾害,按照要求及时上报。各县要积极行动起来,组织技术力量对重点地质灾害危险区和重要地质灾害点进行巡回检查,做到心中有数,督促有关单位、部门落实预防措施,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一旦出现灾情,当地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必须迅速启动《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立即组织应急调查,确认险情,按照灾情速报制度立即将灾情速报上级各有关部门,实施各项抢险救灾措施。

七开展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与治理工作。对稳定性差、危害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组织勘查治理,消除隐患。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组织治理;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责任。对大型和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要积极申请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治理,已批准立项的要严格项目实施管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招投标,施工单位要按照工程设计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特别要加强矿区地质灾害恢复治理工作,按照《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做好本年度保证金提取和缴存,加大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监管力度,确保今年全市恢复治理取得较大成效。

八进一步推进工程建设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各县(区)要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关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定,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工作,安照评估备案要求,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建设用地审批阶段把好地质灾害预防关,为建设项目的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保障。

九加强对各类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监控,切实减少此类灾害的发生。要加强对各重点矿区、公路沿线、水库、河道、削壁建房、挖土采砂等工程建设活动造成的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监控。对矿区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国土资源、安监、环保等部门要互相配合,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检查,督促采矿权人制定防灾减灾方案,落实整治措施。

防地质灾害方案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23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170位用户关注,49人点赞!

本方案所称的地质灾害,是指因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和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面裂缝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一、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基本情况

年度,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种制度健全,市政府印发了《市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政办〔〕102号),方案中确定地质灾害隐患区(点)有45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各县(市)根据本地情况,在县(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中明确了各自辖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及防治重点区域。我市各地质防治职能部门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积极履行地质灾害防治职责,市级防治方案确定的45处重点区域建立起了群测群防网络。市政府将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分级,一级点5个,由市委、市政府领导为防范第一责任人,二级点10个,由市直机关各局委主要领导为防范第一责任人,三级点29个,由所在地的县(市)政府主管县(市)长为防范第一责任人。

年,我市强降雨偏多,分别于7月3日、7月19日、7月23日连续遭受三次特大暴雨袭击,全县范围受灾,其中白河乡受灾最为严重,诱发多处地质灾害隐患。栾川县在7月24日也遭受大暴雨袭击,发生多起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其他县(市)也有不同程度崩塌,滑坡等灾害发生。

二、年度我市地质灾害基本形势

根据我市地质环境条件、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特征、人类工程活动状况,依据历年来气候因素,确定我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我市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山区、丘陵区及矿区,在时间上多发生在主汛期(7、8、9三个月份)。我市地质灾害隐患区分布的区域性较强:南部山区多崩塌、滑坡、泥石流;北部平原区地面沉降、地裂缝、地面塌陷较为集中;宁—的黄土丘陵地区由于侵蚀强烈,雨季常发生地裂缝、黄土滑坡、崩塌等综合类型的地质灾害。随着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增强,人类的工程活动常成为多种地质灾害直接诱因,矿山开发、工程开挖等常引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栾川、、汝阳、宁是我市汛期地质灾害的主要分布区域。

暴雨是多种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汛期是地质灾害的多发期,尤其又以6到9月份较为集中,我市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为6、7、8、9四个月。

结合我市的地质灾害区划与调查结果,确定我市的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

三、年我市主要地质灾害点的基本特征及威胁对象

根据我市历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结合年7月3日、7月19日、7月23日我市连续遭受三次特大暴雨袭击引发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及各县(市)上报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情况,我市确定了年地质灾害主要防治点。

同时,我市仍存在大量的地质灾害隐患,如等矿山集中县区因矿业活动可能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等县的公路沿线可能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有可能因开挖、削坡等活动造成边坡失稳,破坏地质环境,造成地质灾害,各有关部门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要充分认识今年防灾工作的严峻性、复杂性、突发性,坚决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要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的要求,把地质灾害防治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对本辖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起领导责任。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作为同级政府的地质灾害防治主管部门要依法行政,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统一的监督管理,保护当地的地质环境,坚决制止破坏地质环境、易诱发地质灾害的工程活动。

(二)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建立起政府负总责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系,并结合地质灾害防治“十有县”的建设,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制度措施。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手段,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要完善落实本地区、各部门的汛期值班制度、灾害防治巡查制度、灾害速报制度。对本方案中所确定的及在巡查过程中发现的地质灾害危险点,要逐个制定出具体的防治措施,逐级签定防治责任书,将监测与防治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人员,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对数量大、分布广的地质灾害,采取群测群防的方法进行监测、防治。在地质灾害易发点要设立地质灾害警示牌,要做好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的发放工作,及时把“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发放到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

(三)预防为主,健全制度。各地要立足长远,在完成地质灾害调查区划的基础上,及时制定本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把地质灾害防治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汛期到来前,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人员进一步查清地质灾害的现状,对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区进行调查摸底,逐点登记建卡,提出防范措施,对重大灾害隐患点要编制出应急预案。

(四)加强宣传,全民参与。各地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加强宣传,尽早行动,全面贯彻落实。要坚持不懈地在全社会开展减灾防灾的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对广大群众开展“四应知、四应会”专题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防灾避险能力。

(五)落实报告制度,提高应急能力。各级政府部门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要求,成立应急指挥机构。各县(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在加强防灾措施落实的同时,提高地质灾害应急能力。一旦发生地质灾害,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上报当地政府和上级领导部门,积极配合当地政府,迅速启动地质灾害防治应急预案,组织力量赴现场进行抢险救灾。

五、市地质灾害防治机构体系

防地质灾害方案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30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4分钟,共有288位用户关注,37人点赞!

一、20*年全市地质灾害概况

全市具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共845个。按灾种可分为:滑坡417个,崩塌242个,泥石流61个,地面塌陷2个,地裂缝4个,不稳定斜坡119个。按危害程度可分为:一般级255个,较大级399个,重大级169个,特大级22个。威胁人口12.1万余人,威胁财产81653.36万余元。

20*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地震灾区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和处置工作,深入推进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与群测群防工作,成功预报1起地质灾害,避免了30人伤亡和1*万元的经济损失。

20*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246处,其中滑坡35处、崩塌206处、泥石流1处、地面塌陷4处,发生险情179次,直接经济损失共计2264.82万元,未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二、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据市气象台预测,2009年我市总降水量与常年比较属正常略偏少年份。市区年总降水量为560—630mm(略少),川塬为530—600mm(略少),南部为530—6*mm(偏少),北部为520—600mm(偏多)。初夏汛雨出现在7月上旬,接近常年。汛期有局部暴雨灾害,9月上、中旬将有弱秋淋天气出现。

根据全市地质环境特征、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5.12”汶川地震影响范围,结合20*年地质灾害灾情、隐患点稳定状况和市气象台对2009年全市降水量趋势初步预测,预计2009年全市地质灾害发生频度、密度和造成的损失将呈平缓增长趋势,特别是受地震影响较严重的陈仓区,汛期地质灾害发生频次将会增多,防治形势严峻。

三、重点防范的时段与地段

(一)重点防范的时段

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水密切相关,根据降水趋势预测,预计全市2009年地质灾害发生时段为5—9月,其中7—8月为地质灾害高发期。由于去年汶川特大地震不但加剧、引发了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而且使山体表层岩土体松动,在降水作用下极易引发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因此,在这段时期需加以重点防范。

(二)重点防范的地段

2009年全市因自然和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在局部范围内呈高发势态。主要地段为:

(1)渭河南北两岸的斜坡地带及其支流金陵河、千河、韦水河—横水河,以及*河、*河、*河、*河沿岸斜坡地带。这些地区黄土台塬边坡陡峻,黄土垂直节理发育、湿陷性较强,人口密集,人类活动频繁,削坡普遍,黄土滑坡、崩塌发育,受地震的加剧和降雨、暴雨的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率较常年偏高。

(2)凤县的嘉陵江及其支流小峪河、安河沿岸斜坡地带,太白县红岩河、太白河和桃川河沿岸斜坡地带。该地区为中低山区,汛期降水量偏多,雨机率高,修路、采矿活动频繁,汶川地震使岩体移动,预计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机率较高。

(3)麟游县九成宫镇—两亭镇一带地质环境条件差,人工建窑、切坡活动较多,也是我市暴雨多发区之一,预计黄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

(三)重点防范的城镇

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主要城镇有:*区北坡段,渭滨区的神农镇、石鼓镇,陈仓区的坪头镇、胡店镇、拓石镇、凤阁岭镇、赤沙镇,凤县红花铺镇、凤州镇、双石铺镇、河口镇,麟游县九成宫镇、两亭镇以及岐山县蔡家坡镇。上述城镇地质环境差,人类活动频繁,在降水影响下,有可能发生滑坡、崩塌等突发性地质灾害。

(四)重点防范的矿山

我市矿山地质灾害突出表现为矿渣乱堆乱放引起的泥石流和采空区地面塌陷等。存在泥石流隐患的矿区有:凤县银洞梁铅锌矿区、水晶沟铅锌矿区、柳树沟铅锌矿区、手搬崖铅锌矿区及太白县太白河双王金矿区。存在地面塌陷隐患的矿区为陇县戚家坡煤矿。

(五)重点防范的交通干线

(1)铁路

宝成铁路渭滨区—凤县段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严重隐患,陇海铁路峡石—凤阁岭段存在滑坡、泥石流隐患,陇海铁路峡石—阳平段存在滑坡、崩塌隐患,宝中铁路*段存在崩塌、滑坡隐患。

(2)公路

*公路渭滨区—凤县段,3*国道甘峪—*段,*公路太白—眉县段,省道*—*段、*—*段,上述公路位于秦岭山区或黄土梁峁区,修路切坡造成的不稳定边坡较多,若遇暴雨、连阴雨,局部地段可能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

由于近几年国家大力投资修建铁路与高速公路,对于秦岭山区和黄土梁峁沟壑区正在建设的公路、铁路,施工过程中极易诱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应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施工,工棚等生产、生活设施选址应避开地质灾害危险区。

(六)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较多,根据已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稳定性、危害程度及危险性,筛选出30个作为2009年市级防治方案点,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并确定了防治措施、监测人、责任人等(见附件)。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市政府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副市长*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土资源局长*任副组长,市*局、规划局、城建局、交通局、民政局、卫生局、水利局、安监局、气象局主要领导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各县(区)、乡(镇)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负责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属地化管理,各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地质灾害防治的第一责任人。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统一管理;水利、气象、交通、城建、卫生、民政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助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威胁铁路、公路、电力、水利、城建、矿山等设施或企业安全的地质灾害,由危及单位或其主管部门负责监测、预报,并进行治理,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监督检查。

(二)做好地质灾害详查和地震后的普查、调查工作

地质灾害详查,是科学防治地质灾害、减少损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工作。国家地质调查局组织的专家已完成了*县、*区、渭滨区、陈仓区的地质灾害详查工作,以上各县区要及时结合详查结果,修订本行政区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0*年)和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正在进行地质灾害详查工作的凤翔县、麟游县、太白县、凤县、眉县要做好配合、协助工作,力争年内完成此项工作。

20*年汶川“5·12”地震后国家下拨专项资金在我市*县开展1∶*万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在*县开展1∶5万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相关县要积极做好配合工作,1∶*的地质灾害普查工作确保上半年全面完成;1∶5万的地质灾害的调查确保年内完成,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三)认真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是对当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的系统方案,是落实和指导防治工作的重要依据。各县(区)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组织相关人员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详细排查,编制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于汛期前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四)完善制度,增强应急反应能力

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要建立并严格执行汛期值班、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制度。一旦发生灾情要及时上报,并迅速组织抢险救灾,防止灾情扩大。市国土资源局汛期(5月1日~9月30日)实行24小时昼夜值班(值班电话:*,传真:*)。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在汛期24小时值班,每日至少与市局值班室电话联系一次,通报地质灾害信息。

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结合实际,不断完善当地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体系与平台,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针对强降雨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与气象、水利等有关部门加强信息互通,建立联动应急反应机制。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落实应急救灾物资、设备、资金、人员,建立应急工作机制和应急专家队伍,确保一旦发生灾情或险情,能及时有效进行判断,迅速做好应急救援、应急处置和应急调查。

(五)落实群测群防网络,加强监测预报

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群测群防体系。对目前掌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要纳入群测群防网络,落实监测责任人和监测人,签定监测责任书,将“明白卡”及时发放到受威胁的群众手中。特别是对列入省、市、县三级年度防治方案的隐患点要进一步强化管理,落实监测责任,规范监测记录,坚决杜绝因管理不到位导致死亡事故。

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在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基础较好的县(区),开展以“有组织领导机构、有一划两案(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有稳定经费渠道、有落实到人的监测体系、有国土所负责地质灾害联络员、有排查巡查报告决策等制度、有宣传画警示牌、有地质灾害气象预报、有报警简易器材和有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为内容的“十有县”建设,增强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完善防灾各项机制、体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六)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培训工作,重点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省地质环境管理办法》和《*省地质灾害安全防治管理规定(试行)》的宣传力度,结合“防灾减灾日”、“地球日”、“土地日”,采取电视、广播、展板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要性,普及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提高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各县(区)要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并把重点放到乡(镇)、村、组等基层单位。

宣传培训要有针对性。对于各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防治基础知识和岗位基本技能的培训;对于群测群防监测人员,要加强监测基本方法、临灾征兆识别和“防、抢、撤”方案等方面的培训;对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偏远山区的干部群众,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防灾基本知识的宣传培训。

(七)落实经费,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各级政府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应急和治理工作。今年各级政府都要安排经费,重点用于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远程会商能力以及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提高地质灾害防御与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同时要按照“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建立责任单位承担地质灾害治理的新机制。

(八)规范人类工程活动,减少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行为

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依法管理,切实规范人类工程活动,减少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行为。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否则可行性报告不予审批。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集镇和村庄规划时,要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认真把好评估单位资质关、评审专家资格关、评估成果备案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要与矿权审批、用地审批、规划审查、国土资源执法紧密挂钩,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杜绝人为引发地质灾害发生。对于各类建设项目,要加强地质灾害执法监督力度,督促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督,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三同时”制度,杜绝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情况的发生。对于人类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要督促责任单位采取防治措施,确需治理的,要责令限期治理。

(九)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监督管理,加快地质灾害防治项目进度

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监督管理,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招标和监理,严肃项目管理纪律和管理程序。各县区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追踪问效,加大对治理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防治资金专款专用。

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大对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实施进度的管理,对20*年前已下达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情况要逐一进行清理。凡2007年前(含2007年)已下达的治理项目还未完成的县,今年不得申报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同时要加快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应急治理工作,尽快消除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地震重灾区陈仓区,要按照重灾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组织开展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县区要建立健全地质环境管理项目数据库,按轻重缓急将防治项目纳入项目数据库,把项目管理纳入到规范有序的轨道。

(十)协调配合,通力合作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市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分工,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作好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工作。各部门加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气象部门负责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雨情等气象信息,做好气象服务保障工作。

水利部门负责水利工程及其输水管线地质灾害巡查、监测与防治,及时准确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水情等水文信息。

建设部门负责城镇及重要建筑设施的地质灾害巡查、监测与防治。

铁路、交通部门负责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沿线地质灾害巡查、监测与防治,确保救灾物资、设备、药品、食品的运送。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加快灾后重建、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搬迁等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为重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和防治提供必须的资金保障。

地震部门负责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准确地震信息。

旅游部门负责旅游区的地质灾害巡查、监测与防治。

防地质灾害方案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83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244位用户关注,43人点赞!

一、2008年地质灾害情况

(一)地质灾害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镇地质灾害史分析,*地质灾害主要影响因素为暴雨,据县气象局资料,2008年降雨786.3毫米,较2007年少177.1毫米,比多年平均降雨量少86.7毫米,属降水正常年景。春天雨水略少,出现一般性干旱。4月下旬—5月中旬雨量偏多,雨季开始偏早,降水偏多,主汛期6—8月,降水高峰期出现在6—7月,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多单点性大雨暴雨天气。9—10月,降水正常偏多,雨季在9月中旬前后结束。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大雨、暴雨和局部强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从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来分析,多发生在6—9月份,所发生的地质灾害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多单点性大雨暴雨天气发生时间相吻合。

(二)地质灾害概况

2008年,*镇境内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多单点性大雨暴雨天气发生,但地质灾害活动强度、频度和危害程度都较2007年有所减缓。全年共发生小型地质灾害2起(崩塌)。没有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1、2008年7月11日23时,*镇境内普降大雨,白家营村委会白家营小组村后山体出现崩塌,规模20立方米,导致白家营小组农户蒋树其、白树华两户住房受损,有潜在危险。在强降雨情况下,屋后切坡土体易发生崩塌,将直接砸毁房屋,造成人员伤亡。

2、2008年7月29日11时,白家营村白玉寨村民小组村后山体出现崩塌,杨金明家的房屋顶端裂缝约10公分,基脚裂缝约1公分,房前裂缝约30公分,有潜在危险。

二、2008年地质灾害预测检验

*镇2008年地质灾害情况与《2008年*镇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预测结果基本相符。从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来分析,多发生在7-9月份,所发生的地质灾害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多单点性大雨暴雨天气发生时间相吻合,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与《2008年*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划定的重点危险区相符。虽然2008年降雨量偏多,但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根据预案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建立了完善的群测群防网络,使2008年地质灾害没有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三、2009年地质灾害预测

(一)2009年降雨量趋势预测

据江川县气象局2008年气候趋势预测资料,2009年降雨量预计为900毫升左右,比2008年少114毫米,比多年平均降雨量多27毫米左右,降水属正常偏丰年景。春季雨水偏少,干旱明显。5月雨量偏多,雨季开始,主汛期6—8月,降水高峰期出现在6、8月,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多单点性大雨暴雨天气,有洪涝灾害发生。9—10月,降水正常,三秋期间有5—7天左右连阴雨天气出现,雨季在10月上旬结束。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大雨、暴雨和局部强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二)地震与地质灾害关系

从*镇历史地震资料和地质灾害史来分析对比,历史上*镇无地震—地质灾害链的事件发生。但考虑到*镇所处质构造位的特殊性,小江断裂带为地震多发带,将来发生地震—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根据省、市地震局资料,结合*镇地质灾害史分析,2009年*镇发生地震—地质灾害链的可能性不大。

(三)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预测

*镇域内地貌为湖盆地貌和湖盆周围中低山地貌。湖盆内地形平缓,中低山地貌区水系发育,地形破碎。水系为源头地区上游支流,径流长度短、水流急。大小水系均汇入抚仙湖和星云湖内,属珠江流域南盆江水系。镇域内地质构造相对简单,但新构造运动强烈,微地貌再造活跃;公路建设、水利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等人类工程活动强烈。这些均为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在暴雨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极大。

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现状、灾害隐患点的稳定性、发展趋势,结合气象资料分析预测,总的来看,2009年有加剧的可能,危险性较大。灾害高发期为6、8月,活动范围和强度可能较2008年有所扩大和加强,灾害高发区主要是蔡家庄——烂泥箐——芹菜塘一带,太子寺一带,海门——隔河一带。(见活动趋势预测图)

1、预测的主要依据

(1)江川县*镇地质灾害发育现状;

(2)*镇2008年地质灾害活动情况;

(3)2009年江川县降雨量趋势预测;

(4)省、市、县地震局2009年地震趋势分析资料。

2、重点危险区预测(各危险区危险性较大的灾害点祥见附表)

(1)上茅草湾——蔡家庄——烂泥箐——芹菜塘危险区

本区位于茶尔山水库西侧山区,为坚硬岩组分布区,断裂构造发育,岩石破碎。水系发育,地形坡度大,斜坡上风化层厚度大。矿产资源丰富,采矿活动剥离废石土量很大,在暴雨激发下易产生土体滑坡、泥石流、斜坡开裂变形等地质灾害。危害对象为村庄和水利工程设施。危险性较大的灾害隐患点有*镇白家营村委会白玉寨滑坡、蔡家庄滑坡、烂泥箐滑坡、白家营滑坡,陈家湾村委会上茅草湾滑坡,江川天湖公司清水沟磷矿排土场和祁家营村委会芹菜塘滑坡。

(2)太子寺危险区

本区断裂构造发育,岩石破碎,山高坡陡,水系发育,地形坡度大,斜坡上风化程度高,在暴雨作用下,易产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危险性较大的有*镇云岩村委会太子寺滑坡。

(3)海门——隔河危险区

本区地处抚仙湖与星云湖交汇地带,地质为炭酸钙,小江断裂带比较强烈,地质环境脆弱,公路建设工程活动强烈,在降雨激发下易产生崩塌,危害对象为村庄、公路。危险性较大的灾害隐患点有*镇海门村委会的海门三组危岩体崩塌。

3、矿山地质灾害预测

*镇磷矿资源丰富,开采强度大,点多面广,采石场也较多。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突出,采矿活动破坏了原始斜坡结构,大量的废石土堆体,在降雨的作用下,很容易产生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危险矿区有清水沟磷矿排土场滑坡,云岩磷矿排土场滑坡。这些地质灾害不仅对矿山的安全生产构成威胁,而且还严重威胁到矿山附近村庄的安全。

4、旅游风景名胜区地质灾害预测

*镇旅游资料丰富,有较多的风景名胜点。据了解,2008年,各旅游景区、景点未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预测2009年也不会发生较大地质灾害,但由于各景点游客流量较大,再加之景区各种配套设施的建设,给各景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汛期到来时,要加强对各景区、景点的巡查,发现险情,即时报告有关部门。

5、重大工程建设场地址灾害预测

*镇开工建设的抚仙湖环湖路及林大福建设项目,将不同程度地改变山体斜坡的原始状态,形成较多的人工切坡,在降雨作用下可能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6、公路地质灾害预测

(1)澄川高速公路沿线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

(2)江抚公路西边泥石流;

(3)晋思公路桐关段泥石流、山体滑坡。

四、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对策

2009年地质灾害防灾防治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切实贯彻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抓住重点危险区域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巡查、监测、预报和预警,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制度,健全和完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预报成功率,加大山区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普及,提高全民防灾、避灾和减灾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此,应切实做好如下工作。

(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防治地质灾害的法规、政策和工作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处理好发展与地质灾害防治的关系,及时周密布置全年防灾工作,组织实施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加强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领导。镇政府成立健全防灾减灾指挥机构,对地质灾害进行统一指挥、调度及协调工作。

(二)继续深入做好法律法规、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工作,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汛期到来之前,对群测人员进行一次培训。

(三)完善和加强村组群测群防网络,从而更好的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监测预警作用,进行地质灾害管理人员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对危险性较大的灾害隐患点设专人进行监测,对危险性一般的灾害隐患点设专人进行巡查。认真落实“五项”工作制度,做到责任明确,任务落实。

(四)加强与气象、地震、水利部门的联系,互相协作,搞好防灾减灾工作。

(五)重点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汛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巡查、监测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制度。

(六)鉴于*镇磷矿开采点多,引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较多,国土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督促矿山企业制定和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及措施,要落实专人做好地质灾害点的巡查、监测及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

(七)今年除做好已知隐患点的群测群防工作外,还要侧重调查位于陡坡下河沟口旁的居民聚居地的安全,对存在危险的居民点,尽快调查并及时纳入群测群防监测网络,提前预防。

五、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

1、城建部门要加强对建设项目和建设单位的管理与监督,防止建设过程中引发地质灾害,对出现的险情要及时采取措施,及时治理,保障项目和周围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交通部门要组织开展公路沿线地质灾害调查,编制公路沿线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建立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督促建设单位落实安全措施,做好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

3、旅游部门要组织开展各旅游区(点)地质灾害调查,编制旅游区(点)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建立旅游区(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加强对辖区内从事旅游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和从业人员防灾知识的培训,加强对旅游者防灾知识的宣传。

4、水利部门要加强对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的管理与监督,防止建设过程中引发地质灾害,对出现的险情要及时采取措施,及时治理;加强主要水利工程设施区的监测,及时预报,保障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气象部门做好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测预报及预警信息的,将气象预测预报及预警资料及时通报各有关部门。

六、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建立镇、村、组及监测点的四级群测群防网络系统。镇、村、组及各级相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和报告。

防地质灾害方案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547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4分钟,共有132位用户关注,29人点赞!

一、防治重点

(一)重点防范时段和灾害类型。根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是灾害偏重年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将频繁发生。预计3—8月我省总降水量接近常年略偏少,浙北、浙西的梅雨量比前4年有增多趋势,降水集中期比较明显,全省出现梅雨大洪水的概率增大。全年将有3个左右热带气旋影响我省,严重影响的台风出现概率较大。今年地质灾害多发时段仍主要集中在梅汛、台汛期两个阶段,省内大部分地区梅汛期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率高于去年,台汛期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率与去年持平。梅汛期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日降雨量50毫米以上,或连续大雨3天以上、过程降雨量大于100毫米的时段,需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及崩塌。台汛期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台风降雨开始时至台风过后降雨停止后48小时的时段,需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为山区滑坡、崩塌、小流域泥石流。浙北、浙东南沿海平原需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为地面沉降。

(二)重点防治区域。主要是:

1.地质灾害主要易发地区。**年我省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区域为浙南、浙东南及浙西北山区,淳安、临安、永嘉、乐清、平阳、苍南、文成、泰顺、新昌、磐安、武义、仙居、衢江、开化、常山、庆元、景宁、龙泉、遂昌等县(市、区)需要重点防范。杭嘉湖、宁奉、温黄、温瑞等沿海平原是地面沉降易发区,嘉兴市秀州区、南湖区、桐乡市、海盐县、平湖市、嘉善县,台州市路桥区、椒江区、温岭市及温州市龙湾区是地面沉点防范县(市、区)。

2.重要交通干线及山区公路沿线。金温铁路丽水、温州段,龙丽、丽龙、金甬高速公路,金温高速公路丽水、温州段,甬台温高速公路宁海、乐清段,上三高速公路新昌、天台段,杭金衢高速公路浦江、义乌段,杭新景高速公路建德、淳安段,以及在建的杭徽、台缙、诸永、黄衢南等高速公路的沿途大部分为地质灾害易发区,存在崩塌、滑坡及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县、乡级山区公路,千岛湖等大型水库库区公路,特别是乡村“康庄工程”,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公路等级低,滑坡、崩塌隐患较多。

3.重点矿山。富阳市万市一带灰岩矿、常山辉埠一带石灰石矿、兰溪灵洞西山寺白坑石灰石矿、绍兴漓渚铁矿、青田钼矿、青田叶腊石矿、武义萤石矿、泰顺辉绿岩矿等矿山尾矿库及矿渣堆场存在滑坡、泥石流隐患,采空区存在地面塌陷隐患,开采面存在崩塌隐患。各地露采建材、石料矿山及废弃矿山,也存在较多崩塌、滑坡等隐患。

二、主要任务

(一)做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修编工作。前一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已到期或即将到期的市、县(市、区),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0)》的要求,及时做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修编工作,争取年内完成修编任务。规划修编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操作性,并做好前后规划的衔接。

(二)做好县(市、区)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今年是全省县(市、区)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的关键年,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加快工作进度。国土资源部门要组织好项目的实施,财政部门要落实好项目配套资金,水利、气象、交通等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实现资源与成果共享。要总结推广临安、淳安、永嘉、乐清、衢江、武义、景宁和龙泉等8个试点县(市、区)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经验,全面完成桐庐、富阳、建德、宁海、余姚、苍南、文成、泰顺、长兴、安吉、嵊州、诸暨、东阳、义乌、兰溪、浦江、磐安、天台、龙游、常山、莲都、庆元、遂昌、青田等24个县(市、区)野外调查与成果的编制,启动并基本完成萧山、余杭、瓯海、瑞安、平阳、上虞、新昌、婺城、金东、永康、仙居、江山、开化、缙云、云和、松阳等16个县(市、区)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工作,为2008年全面完成调查与评价任务打下扎实基础。

(三)完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体系。目前,省、市、县三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都已编制完成并公布实施。各地要结合实际,编制与应急预案相配套的应急预案操作手册。省级应急预案操作手册要在6月底完成编制,7月初报省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市、县级应急预案操作手册要在7月底完成编制,8月初报同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各地要根据应急预案要求,建立和完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协调一致、反应迅速的应急反应机制,落实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与救援队伍,适时组织应急预案的实施演练,增强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防汛抗旱会商系统,逐步实现地质灾害处置远程会商与指挥。

(四)加快地质灾害监测与预报(警)系统建设。大力推进地质灾害监测工作,国土资源、气象、水利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健全工作制度和程序,完善监测、预报(警)技术方法,建成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预报、于一体的预报系统,逐步实现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信息远程传输和网上及时的目标。深化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警)工作,完善突发性地质灾害信息反馈机制,加强重大地质灾害的现场调查工作,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尚未开展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警)工作的市、县(市、区)要积极开展这项工作,进一步增强预报(警)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推动滑坡、崩塌的监测和地质灾害中短期、临灾预报工作,提高预报(警)水平和精度,今年全省要建设20—30个群专结合监测点,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由经过监测培训的人员采用多种手段进行监测。同时选择10个危险性大、稳定性差、规模在中型以上,对城镇、村庄、重点工程设施、重要交通干线、著名风景名胜区构成重大威胁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专业监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1—2滑坡、崩塌隐患监测示范点。

(五)做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各地要充分运用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完善县(市、区)、乡(镇)、村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使之覆盖到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和有灾害隐患点的每一个行政村;进一步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完善村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要加大规范化建设力度,建立健全灾害隐患点监测技术档案,加强对群测群防责任人的指导与培训,实行科学管理,统一监测要求。各地国土资源部门在今年汛期要对监测责任人组织一次技术培训,提高群测群防工作的技术含量与防灾减灾效果。

(六)切实抓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与治理。我省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的危害程度、治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在威胁人数100人以上或威胁财产500万元以上的重大级以上的隐患点中,确定15处为**年省级重点防治地质灾害隐患点,今年内完成勘查与治理或监测任务。各市、县(市、区)要对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全面排查,确定今年重点防治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勘查与治理。对生命财产有直接危害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组织实施应急排险,及时消除隐患;对规模较大、危害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勘查基础上实施工程治理。要通过招投标等方式,选择有专业资质的单位承担勘查与治理施工任务,加强治理工程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各级财政要积极支持地质灾害隐患的勘查与治理,落实配套资金。

(七)做好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的搬迁避让工作。对处于山区、交通不便、工程治理成本极高,且又难以有效根治、自然条件不适宜人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各地要加大搬迁避让工作力度,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今年全省因地质灾害需要搬迁避让的人数计划为10000人左右。有关市、县(市、区)要根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科学制定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群众搬迁避让的年度计划,并上报省农办与省国土资源厅。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灾害隐患点规模等级分级管理要求,在6月底做好今年搬迁避让的审核认定工作,统筹安排用地指标,保障搬迁避让建设用地。各级农办、扶贫办要继续做好**年76个搬迁项目的实施工作,同时抓好今年搬迁项目的落实。欠发达地区要做好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群众的搬迁避让专项经费补助的立项申请,省财政将根据省政府有关政策给予搬迁避让资金补助。各地要加强搬迁避让资金的筹措和管理,节约、集约使用土地资源。

(八)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查清当地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稳定性与危害程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地质环境安全保障。旧村改造、新村选址、移民迁建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尽量避开地质高、中灾害易发区,需要在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集中居民点、重要工程设施建设的,必须按相关规定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保证农民建房过程中地质环境安全,预防人为引发地质灾害,当地国土资源部门应当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拟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房的农民宅基地逐一调查,填写评估表,按用地批次合成一个评估报告,统一报批。为减轻农民负担,评估费用由当地财政统筹解决。

(九)进一步加强沿海平原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各地特别是地面沉点防范县(市、区)要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意见》(浙政发〔**〕30号),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宁波、温州、嘉兴、湖州、台州等市要认真开展本行政区域地面沉降防治规划编制工作,并抓好规划批准后的组织实施。温州、嘉兴、台州等市要进一步加大地下水禁、限采力度,加快地面水环境治理和城乡一体化供水进程。开展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模型建设,推进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有效控制沉降中心区的沉降速率。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并加强监测,杭嘉湖平原、宁波平原、温黄平原和温瑞平原(永强)地区今年实施一次区域性地面沉降监测,各有关市要向省国土资源厅提交本年度沉降范围和沉降速率控制情况报告,国土资源部门抓好落实工作。

(十)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建设。各地要加强地质灾害调查及评价、地面沉降监测、地质灾害防治成果等基础数据库建设,开展县(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1:10000乡镇地质灾害易发区图、县(市、区)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成果数据库的集成。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的要求,及时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资料信息汇交国土资源部门,加强地质灾害信息资源的集成、整合、共享、有效利用与开发。各地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配备相应的硬件设备,充实相关技术人员,推进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逐步实现与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互联互通,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政府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职责。各市、县(市、区)政府要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重要日常工作,主要负责人负总责,落实国土资源、气象、水利、建设、交通等相关部门的责任,强化督查考核,并逐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要把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充分整合政府各部门资源,优先保证资金投入。要因地制宜,加强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多渠道的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机制。

(二)加强监督检查和汛期巡查。各地要积极开展地质灾害调查、预报,规范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加强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单位资质管理,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各级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和国土资源部门要在年底前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并书面报告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气象、水利、建设、交通等部门年末要对本部门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进行总结,书面报告本级政府,并抄送同级国土资源部门。对列入省级防治方案的重点矿山和交通干线,市、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列入省级防治方案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防治点,省国土资源厅要逐点对防治工作进行检查。在汛期来临之际,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相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城乡建筑物、交通线路、水利设施进行一次实地检查,提出具体防范措施,发放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各级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国土资源部门要坚持24小时汛期值班制度,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及时做好险情灾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三)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各地要加强与科研部门、大专院校的合作,以重大项目为依托,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探索并建立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报预警指标体系。充分利用“3s”技术,提高地质灾害信息采集、处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促进决策科学化和管理信息化,提高监测预报(警)水平。采取业务轮训、项目带动、推广示范和技术经验交流等形式,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应用地质灾害防治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能力,不断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水平。

(四)加强宣传教育。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将地质灾害防治的有关法律常识和科学知识纳入宣传教育计划,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教育。要深化“全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利用世界水日、气象日、地球日、环境日、土地日、国际减灾日、**省防汛防台日等特殊节日,组织有特色的科普教育和公益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和抗灾自救能力。

附件

省级重点防治地质灾害隐患点

1.淳安县威坪镇杜川后山湾滑坡

2.平阳县中心小学滑坡

3.苍南县灵溪镇公园山滑坡

4.文成县大峃镇下沙垟滑坡

5.泰顺县龟湖镇中村滑坡

6.磐安县安文镇溪文村滑坡

7.衢江区峡川镇失母湾滑坡

8.景宁县鹤溪镇玄坦殿村后山滑坡

9.景宁县大顺乡桂根村滑坡

10.庆元县举水乡照山村滑坡

11.龙泉市兰巨乡上湾村滑坡

12.云和县云丰乡坑下滑坡

13.缙云县大源镇郑念山滑坡

防地质灾害方案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78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0分钟,共有127位用户关注,48人点赞!

一、地质灾害现状与特征

截止明年3月底,全县共调查核实地质灾害点143处,分布于19个乡镇59个行政村。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其中以滑坡为主,共85处,占灾害点总数的59%;次为崩塌,共31处,占22%;再次为泥石流,共27处,占19%。滑坡、崩塌主要为浅表残坡积层地质灾害,泥石流主要为小型低易发沟谷。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共135处,其余为中型7处,大型1处。地质灾害危害程度为重大级的15处,较大级41处,一般级87处。地质灾害共威胁837户4621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财产4233万元。我县地质灾害点分布点多面广,除古市镇外,各乡镇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镇、*乡、*镇、*镇、*乡和*乡等,在空间分布上以海拔500-800米地段居多,300-500米次之。

二、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贯彻实施《*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为契机,按照“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落实各乡镇、各部门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切实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和乡镇政府防灾能力建设;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隐患调查和监测预警预报;继续做好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治理和避让搬迁,做到“不死人、少伤人”,最大限度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地质灾害防治重点

(一)重点防范时段和灾害类型

根据我县地质环境条件,结合以往地质灾害发生时段、类型分析、气象趋势预测等因素,预测今年我县气象灾害偏重,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比较高。明年,我县地质灾害多发时段仍主要集中在5~6月梅汛期和7~9月台汛期两个阶段,县内大部分山区梅汛期、台汛期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比去年要高。梅汛期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日降雨量50毫米以上,或连续大雨3天以上、过程降雨量大于100毫米的时段,需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及泥石流。台汛期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台风降雨开始时至台风降雨停止后48小时时段,需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泥石流。近两年来,春汛期持续强降雨天气也容易引发地质灾害,需引起重视,加强巡查监测工作。

(二)重点防治区域

一是地质灾害多发区。主要集中在*镇、*乡、*镇、*镇、*乡和*乡等乡镇,是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区域;二是重要交通干线、山区公路和康庄公路。重要交通干线主要指50省道*线和44省道上松线,途径地质灾害易发区,需预防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山区公路和康庄公路由于道路边坡防护等级低,为滑坡、崩塌多发地段;三是山区农居点和中小学校舍。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山区农居点和中小学校舍一般紧邻山坡建设,切坡建房、修路等工程活动形成的边坡易引发和遭受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四是小流域泥石流区域。小流域泥石流往往危害范围较大,威胁人口较多,为我县重点防治区域。

(三)重点防治地质灾害(隐患)点

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规模、稳定性和危害程度,今年我县确定需重点防治的地质灾害点18个,其中“a”类地质灾害点2个、“b”类点8个、“c”类点8个。每个点由县国土局统一安排监测员进行监测,汛期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编制完善防灾明白卡、应急预案,切实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四、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任务

(一)切实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梅汛、台汛期是我县地质灾害多发时段和重点防范时段。各乡镇政府以及国土、交通、水利、教育、建设、农业等部门要在主汛期来临前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及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一次现场检查,提出并落实具体防治措施。a、b、c类地质灾害点由县国土部门统一安排监测员进行监测,d类灾害点由各乡镇政府和部门备案在册,定期组织巡查,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各乡镇政府和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要坚持汛期值班制度,加强应急值守,严格执行险情巡查、灾害预报和灾情速报等制度。一旦出现灾情,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调查,组织防灾抢险工作,同时按速报制度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出现较大级地质灾害临灾险情或发生地质灾害时,县地质灾害领导小组必须立即指派人员赶赴现场,组织应急调查,并视险情大小立即启动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实施抢险救灾工作。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分工,快速做好相关的应急救助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

群测群防是地质灾害防治的一种有效手段,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在避让地质灾害、减少人民生命与财产损失中成效显著。“十有县”建设的内容是:有组织、有经费、有规划、有预案、有制度、有宣传、有预报、有监测、有手段、有警示。今年,省国土资源厅部署在全省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根据安排,我县“十有县”建设工作最迟2011年验收,相关工作今年需开展起来。

为进一步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水平,根据省国土资源厅的要求,我县今年要开展乡(镇)国土资源所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评估、巡查、预案、宣传和人员五个到位)建设工作,创建1~2个“五到位”国土资源所。在4~9月份,通过办培训班、发培训书、上视频录像课等方式,对乡(镇)国土资源所人员、群测群防负责人、地质灾害监测员和中小学师生进行一次宣传培训,计划全县参加培训班人员达到200人次,观看视频录像培训到达1000人次。

(三)强化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

县有关部门要结合气象条件,及时当地地质灾害预报(警)信息。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话等载体,及时*市国土资源局的地质灾害预报(警)信息,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地质灾害监测员和可能受威胁的群众能在第一时间收到预报(警)信息。要加强地质灾害的现场查验,及时反馈地质灾害信息。加强对已建2处地质灾害监测设施的运行和维护,及时掌握动态变化信息。

(四)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高度重视和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全面开展农村山区地质灾害隐患调查评价工作打好基础。交通、农业、林业等部门要重视农村山区公路、机耕路和林区道路建设造成地质灾害隐患的调查评价工作;水利、旅游等部门要加强对水利工程、旅游景区建设造成地质灾害隐患的调查评价。

旧村改造、新村选址、移民迁建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尽量避开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村庄,有计划地开展排险治理或搬迁避让,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威胁。国土、建设等部门和乡镇政府要加强对山区农民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分散建房的监管,指导农民因地制宜采取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交通、农业、林业、建设等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山区道路建设、切坡建房的指导、管理与服务,切实防治人为工程活动造成的地质灾害隐患。

(五)做好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与搬迁避让

积极组织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点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与搬迁避让。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农村居民点地质灾害隐患,要结合新农村建设、下山脱贫和旧村改造工程,通过治理、搬迁避让等途径妥善解决。继续做好*乡山乍口村田忠寮滑坡治理和*乡大岭头滑坡应急排险工程。做好*镇七村溪边滑坡应急排险项目申报工作和*乡后畲村新房后崩塌治理工程。做好*镇白麻山村滑坡等7个整村搬迁避让项目的申报工作,共计搬迁213户782人。

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按“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负责治理。公路和其他道路建设造成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交通、农业、林业部门要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建帐立册,有针对性地加强防范和治理,以保障道路的营运安全。水利、旅游开发等工程建设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照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落实地质灾害勘查与治理任务。加强对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审查以及治理工程、监理工作的管理力度,确保工程质量。

(六)做好山区中小学校舍场址的地质灾害防治

我县中小学校舍场址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已于去年完成,县教育部门要对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校舍场址,组织编制治理规划,按危害程度进行分类处置,落实各项防灾措施。应急排险能消除危险的,应尽快实施应急排险工程;短期难以消除的,应划定危险区并设立警示标志,编制防灾预案,落实防灾责任人及日常巡查、监测人员,并因地制宜地开展预案演练;需要工程治理的,按要求实施勘查治理工程。学校要加强对教职工和学生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五、地质灾害防治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站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乡镇政府和部门主要领导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全县要通过地质灾害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实行统一管理、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分级管理的工作机制,做到责任、投入和措施“三到位”。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把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投入力度,管好、用好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进一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

(二)完善制度、强化监管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地质灾害调查、预报、资质管理、危险性评估和治理工程“三同时”等制度,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机构和能力建设,配备充实相关人员和装备。要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得到及时的治理。严格按照“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落实地质灾害治理责任人的治理责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国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重点防治区域以及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的监督检查,并将检查情况反馈给相关责任部门。

防地质灾害方案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6439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7分钟,共有267位用户关注,54人点赞!

一、2009年地质灾害防治基本情况

2009年,我县按照“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巡查和值班制度,乡镇(街道)编制了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向省厅争取了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的用地指标,加大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力度,完成了和平镇方家庄卞阿兰家后山滑坡隐患点和龙山街道川步村古山庵48号泥石流隐患点的工程治理。“莫拉克”台风期间,和平镇吴村法海寺后山发生一起泥石流、和平镇周坞山村张培江家后山发生一起崩塌、白岘乡三洲山村10省道茅山段发生一起山体崩塌共3起地质灾害事件,但均未造成人员伤亡。去年,全县没有发生一起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

二、2010全县地质灾害趋势

我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四种,以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为主。崩塌主要发生在公路沿线陡坡、矿山陡崖,且以岩质为多。滑坡一般发生在采矿、修路、建房等形成的人为削坡处,岩质、土质均有,以土质为主。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山区,以土质为主。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我县西北部地下采煤区,均为冒顶型塌陷。地质灾害多与地下采煤、开挖坡脚、削坡过陡和爆破振动等人为因素有关。

我县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隐患主要分布于西北部白岘乡、槐坎乡等低山丘陵区,及西部二界岭乡、泗安镇、林城镇、小浦镇等低山丘陵区;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主要分布在煤山溪流域、杨岭涧流域、长桥涧流域、合溪涧流域及东庄流域。我县地质灾害隐患分布还与雨带分布有关,主要分布在北川——顾渚——尚儒和北川——桃花岕——诸道岗——周吴两个雨带范围。

全县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为:

1.尚儒——新民——顾渚重点防治区。主要包括煤山镇北部新民、邱坞、楼下和尚儒等村,及水口乡西北部顾渚村“农家乐”开发区,面积31.0平方公里,占全县重点防治区的56.3%。地质灾害隐患主要有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共威胁人口48人,威胁资产约91.5万元。区内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为坡麓切坡处及5处泥石流沟谷。

2.三洲山——白岘重点防治区。主要包括白岘乡西部三洲山、白岘、凤凰亭等村,面积10.88方公里,占所有重点防治区的22.04%。本区包括3个中易发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共威胁人口93人,威胁资产约147万元,主要威胁坡麓和采空区村民的安全。

3.川步村重点防治区。包括龙山街道川步村“农家乐”开发区,面积7.47平方公里,占所有重点防治区面积的15.13%。本区包括2个中易发区,区内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和泥石流,可能发生的地段为坡麓切坡处及泥石流沟谷。目前主要有2处泥石流隐患,均为我县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共威胁人口33人,威胁资产约53万元,威胁矿区和沟口村民的安全。

我县的地质灾害大多发生在春雨期、梅雨期和台风期,是防灾的重点时期。春雨期降雨强度虽不大,但连续不断且持续时间长,易发生地质灾害。梅雨期降雨集中,且持续时间长,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台风期降雨强度大,易出现暴雨天气,是地质灾害多发期。

三、2010年汛期气候预测

据县气象部门分析预测,2010年我县天气的总趋势属气象灾害偏重年景,属于气候异常年份,有较明显的区域性气象灾害(洪涝、高温干旱、台涝等)发生,强对流天气、雷暴灾害与高温明显。预计汛期(5~9月)总雨量比常年略偏多,为730~820毫米,系统性、连续性降水较多,梅汛期降水相对集中,入、出梅时间接近常年,入梅日6月13日,出梅日7月7日。台风(或热带风暴)影响多于平均年份,影响台风个数偏多,有2~3个。

针对今年预测的天气趋势分析,总的看来,今年汛期突发性和密集性恶劣天气使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四、2010年重点区段的防灾措施

经调查分析,我县有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11处。这11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稳定性差,潜在危害大,是xx县2010年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

1.白岘乡三洲山村茅山施泉生屋后滑坡隐患点

位于白岘乡三洲山村,地理坐标为:经度119°38′03″,纬度31°07′29″。类型为滑坡,小型,险情等级为中型。该滑坡隐患原始坡度较陡,滑坡长约30m,宽约100m,边坡高约90m,残坡积层平均厚2m,面积3000㎡,体积6000m3。该滑坡隐患系坡脚开挖建房形成,2001年6月12日曾在前缘发生小量松散物坠落,但未造成经济损失。稳定性差,引发因素为持续降雨,威胁村户6户24人60万元的生命财产安全。临灾状态预测现象为出现裂缝、前缘溢水变浑,定期、汛期24小时目视检查。在监测过程中,如监测数据达到预警状态,监测人员应及时敲锣叫喊预警。听到预警信号后,村民必须及时沿现有村道迅速撤往东南150m西岕村委的预定避灾地点。

2.白岘乡白岘村丁岕匡根宝屋后滑坡隐患点

位于白岘乡白岘村,地理坐标为:经度:119°39′26″,纬度:31°07′21″。类型为滑坡,小型,险情等级中型。该滑坡隐患原始坡度较陡,滑坡长约30m,宽约60m,边坡高约80m,残坡积层平均厚2m,面积1800㎡,体积3600m3;该滑坡隐患系坡脚开挖建房形成,属牵引式土质滑坡隐患。稳定性较差,引发因素为持续降雨,威胁村户6户35人40万元的生命财产安全,临灾状态预测现象为出现裂缝、前缘溢水变浑,定期、汛期24小时目视检查。在监测过程中,如监测数据达到预警状态,监测人员应及时敲锣叫喊预警。听到预警信号后,村民必须沿现有村道迅速撤往滑坡体以北100m村户预定避灾地点。

3.白岘乡访贤村化树岕刘法根屋后地面塌陷隐患点

位于白岘乡访贤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9°40′7.6″,北纬31°6′25.5″。类型为地面塌陷,小型,险情等级中型。该地面塌陷隐患地形平缓,主轴长约100m,残坡积层平均厚3m,面积7850㎡,系地下采煤形成地下采空区引起,属冒顶型地面塌陷隐患。现今变形迹象主要为2000年8月2日刘法根等村民房屋墙体出现裂缝,地面也出现开裂。稳定性较差,引发因素为持续降雨,威胁村户6户24人30万元的生命财产安全,临灾状态预测现象为墙体或地面裂缝加大,防治措施是封闭采煤井巷,定期、汛期24小时简易监测。在监测过程中,如监测数据达到预警状态,监测人员应及时敲锣叫喊预警。听到预警信号后,村民必须及时撤离,沿现有村道迅速撤往塌陷区以北200m村户的预定避灾地点。

4.槐坎乡十月村青东符卫潮屋周地面塌陷隐患点

位于槐坎乡十月村。地理坐标为:经度:119°40′06″,纬度:31°03′32″。类型为地面塌陷,小型,险情等级中型。该地面塌陷隐患地形平缓;主轴长约100m,残坡积层平均厚5m,面积31400㎡;该地面塌限隐患系地下采煤形成地下采空区引起,属冒顶型地面塌陷隐患。1958年1月5日符卫潮由于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出现局部塌陷。稳定性较差,引发因素为持续降雨。威胁村户6户20人48万元的生命财产安全。临灾状态预测现象为墙体或地面裂缝加大,防治措施为封闭采煤井巷,禁止影响区大量开采地下水,定期、汛期24小时目视检查。在监测过程中,如监测数据达到预警状态,监测人员应及时敲锣叫喊预警。听到预警信号后,村民必须及时撤离,沿现有村道迅速撤往预定避灾地点塌陷区以北200m村户。

5.槐坎乡东风村东风岕沈仕英屋周边地面塌陷隐患点

槐坎乡东风村,地理坐标为:经度119°39′28″,纬度31°05′39″。类型为地面塌陷。该地面塌陷隐患地形平缓;主轴长约100m,残坡积层平均厚3m,面积17600㎡。该地面塌限隐患系地下采煤形成地下采空区引起,属冒顶型地面塌陷隐患,小型,险情等级中型。1958年1月5日沈仕英等村民房屋墙体出现裂缝,地面也出现开裂。稳定性较差,引发因素为持续降雨。威胁村户7户25人56万元的生命财产安全。临灾状态预测现象为墙体或地面裂缝加大,防治措施为封闭采煤井巷,定期、汛期24小时目视检查。在监测过程中,如监测数据达到预警状态,监测人员应及时敲锣叫喊预警。听到预警信号后,村民必须及时撤离,沿现有村道迅速撤往预定避灾地点塌陷区以南300m村户。

6.夹浦镇父子岭村春光饭店后山崩塌隐患点

位于夹浦镇父子岭村,地理坐标为:经度119°55′02″,纬度31°09′20″。类型为崩塌,小型,险情等级中型。该滑坡隐患地形陡峭,崩塌体长约10m,宽约20m,边坡高约60m,残坡积层平均厚1m,面积300㎡,体积400m3,该崩塌隐患系坡脚开挖建房形成。2001年7月10日曾在前缘发生小规模岩块崩塌,但未造成经济损失。稳定性较差,引发因素为持续降雨。威胁村户1户23人40万元的生命财产安全,临灾状态预测现象为裂隙加大加深,定期、汛期24小时目视检查。在监测过程中,如监测数据达到预警状态,监测人员应及时敲锣叫喊预警。听到预警信号后,村民必须及时撤离,沿现有国道向北迅速撤往预定避灾地点北侧100m村户。

7.锦鹏石英有限公司矿山滑坡隐患点

位于洪桥镇范湾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20°02′17.0″,北纬30°57′52.0″。类型为滑坡,小型,险情等级中型。该滑坡隐患地形陡峭,滑坡长约200m,宽约100m,边坡高约160m,残坡积层平均厚3m,面积20000㎡,体积60000m3,滑坡体呈半圆形;该滑坡隐患系扩壶爆破采石形成坡脚临空,属牵引式岩质滑坡隐患。1999年7月15日在采矿过程曾在坡面上发生小规模碎石块滑落,但未造成经济损失。稳定性较差,引发因素为持续降雨。威胁矿区25人40万元的生命财产安全。临灾状态预测现象为出现裂缝。定期、汛期24小时目视检查。在监测过程中,如监测数据达到预警状态,监测人员应及时敲锣叫喊预警。听到预警信号后,村民必须及时撤离,沿现有道路快速撤往西北侧公路边村户的预定避灾地点。

8.小浦镇高地村黄泥山岗泥石流隐患点

位于小浦镇高地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9°49′48.1″,北纬31°03′12.8″,类型为沟谷型泥石流,小型,险情等级中型。该泥石流隐患地形陡峭,沟谷呈u型,沟宽10-30m,二侧山坡度较陡,汇水面积0.532km2,松散层平均厚1.5m,估算规模18000m3。2006年7月8日堆弃矿碴曾发生侵蚀,形成众多细沟。低易发,引发因素持续降雨。威胁矿区6人110万元的生命财产安全。临灾状态预测现象为矿碴体出现裂缝、沟内突现隆隆声。防治措施勘查治理,清运矿碴,进行坡面绿化,定期、汛期24小时目视检查。在监测过程中,如监测数据达到预警状态,监测人员应及时敲锣叫喊预警。听到预警信号后,必须及时撤离,沿现有村道迅速撤往东南侧村委的预定避灾地点。

9.龙山街道川步村长桥涧94号后山沟泥石流隐患点

位于龙山街道川步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9°50′17.9″,北纬31°04′05.7″。沟谷型泥石流,小型,险情等级小型。该泥石流隐患地形陡峭,沟谷呈v型,沟宽5-10m,二侧山坡度较陡,汇水面积0.137k㎡,松散层平均厚1.3m,估算规模4000m3;该隐患曾在2006年7月8日暴雨中,沟口出现少量泥砂堆积,该隐患目前沟口开发农家乐,不确定人流较多。低易发,引发因素为持续降雨。威胁村户1户4人7万元及农家乐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临灾状态预测现象为沟内突现隆隆声、流水变浑。防治措施为禁止沟口扩建简易营业房,加强监测,适时辅以排导措施,定期、汛期24小时目视检查。在监测过程中,如监测数据达到预警状态,监测人员应及时敲锣叫喊预警。听到预警信号后,村民沿现有村道迅速撤往东南侧100m村户的预定避灾地点。

10.龙山街道川步村古山庵牛坞岕48号泥石流隐患点

位于龙山街道川步村,地理坐标为:经度:119°48′30″,纬度:31°04′43″。类型为沟谷型泥石流,小型,险情等级中型。该泥石流隐患地形陡峭,沟谷呈v型,沟宽5-30m,二侧山坡度较陡,汇水面积0.124k㎡,松散层平均厚2m,估算规模12000m3。2006年7月8日沟道局部遭受侵蚀,沟口有少量碎石泥堆积。低易发,引发因素为持续降雨。威胁7户29人46万元的生命财产安全。临灾状态预测现象为沟内突现隆隆声、流水变浑。定期、汛期24小时目视检查。在监测过程中,如监测数据达到预警状态,监测人员应及时敲锣叫喊预警。听到预警信号后,村民必须及时撤离,沿现有村道迅速撤往东南、西北二侧100m村户的预定避灾地点。

11.和平镇吴山村法海寺后山泥石流隐患点

位于和平镇吴山村。2005年后,山体承包给当地农户,由于农户开山种植茶叶,导致山体覆盖层原始稳定性受到破坏,多次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2009年在莫拉克台风中,3条沟中一共发现10条坡面型泥石流和一条沟谷型泥石流。发生了多处小型土体崩塌和6处坡面型泥石流冲沟。3条沟中有大量泥石流堆积物,再次发生泥石流的危险性为中等,引发因素为持续降雨。威胁1户5人200万元的生命财产安全。临灾状态预测现象为沟内突现隆隆声、流水变浑。定期、汛期24小时目视检查。在监测过程中,如监测数据达到预警状态,监测人员应及时敲锣叫喊预警。听到预警信号后,人员必须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

五、加强管理,提高整体防范能力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乡镇要建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预案,报县国土资源局备案。落实汛期地质灾害应急值班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和灾情速报制度,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制定包括监测、预警预报、人员疏散、应急抢险等内容的防灾预案,认真组织实施。民政、建设、水利、交通、气象、旅游、教育等有关部门,要按照自己的职责做好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要建立完善的县、乡、村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把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日常监测预警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具体责任人,把防灾和避险明白卡发放到责任单位和受威胁的群众手中。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竖立警示牌。积极开展群测群防“十有县”创建。要加大宣传力度,推进我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标准化建设,促进防灾机制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我县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力争完成“十有县”建设任务。

3.认真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四项制度”:

(1)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制度。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会同气象、电视台等部门,积极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预警预报信息要通过当地电视台向公众。

(2)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做好地质灾害速报工作。速报时间:国土资源部门接到当地出现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并在1小时内报市国土资源局,同时可直接报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接到当地出现中、小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并在4小时内报市国土资源局,同时可直接报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速报内容:负责报告的部门应根据掌握的灾情信息,详细说明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和时间、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已采取的防范措施及防治工作建议。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速报内容还要包括伤亡和失踪的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3)汛期值班制度。国土资源管理等部门和乡镇在汛期要安排专门人员全日值班,值班电话要保持畅通。县地质灾害应急电话白天:6205175,夜间6202254。

(4)险情巡查制度。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内,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人民政府、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要对本区地质灾害进行检查。要密切关注各级气象部门的降雨预报、国土资源部门与气象部门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对可能发生强降雨和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指导、协助乡镇人民政府、群众自治组织做好隐患点巡查、监测,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并向县政府或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告。交通、水利、建设、旅游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巡查,发现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要及时采取措施。

4.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对出现地质灾害前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区域和地段,县、乡镇人民政府应及时划定为地质灾害危险区,并予以公告。在地质灾害危险区边界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在危险区内禁止爆破、削坡、进行工程建设以及其他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活动。一旦发生地质灾害灾情,要立即启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5.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业主实施治理工程,对公益性治理工程应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所在乡镇组织治理,其经费纳入县、乡镇财政预算。在易发区的建设项目必须在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要督促企业制定矿山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方案,并按照方案进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全面完成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6.加强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各乡镇和部门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防灾减灾的基本知识及经验,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全社会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

防地质灾害方案

一、全县地质灾害情况 我县位于赣西北九岭山脉的中段,南潦河自西向东流经全境,三面环山,西高东低,西北县界附近多V形山谷,山峰挺拔尖锐,山坡陡峻,花岗岩分布区山谷为V—U形,山峰浑圆,斜坡较长,残坡积层厚度随山坡坡度和岩石时代的不同变化较大。县境内花岗岩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防地质灾害信息

  • 防地质灾害方案
  • 防地质灾害方案19人关注

    一、全县地质灾害情况 我县位于赣西北九岭山脉的中段,南潦河自西向东流经全境,三面环山,西高东低,西北县界附近多V形山谷,山峰挺拔尖锐,山坡陡峻,花岗岩分布区山谷为V— ...[更多]

方案范文热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