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方案 第1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有3906个字,预计阅读时间为10分钟,共有155位用户关注,28人点赞!
1、背景
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到来,给幼儿园的生源带来了后备军,但随之也带来了很多麻烦:各地的外来孩子聚集在一起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不通,特别是有些偏远的山里的孩子,不会讲普通话,也听不懂普通话,使孩子很难适应环境,并表现出反应迟钝、孤僻、不善言辞、攻击性强等不良的行为习惯,造成孩子的不良心理,这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以前老师们对班级里的那几个特殊的外来孩子,经常会闹出一些笑话或造成尴尬,没办法老师们只能抱以无奈而任其自然。如我园小班的一个男孩子叫赵杨,一次午睡时他突然捂着肚子叫“爸爸”,老师以为他肚子疼,就帮他揉肚子,可揉了半天也没用,(实在憋不住了)只见他往厕所冲去,老师这时才恍然明白他“爸爸”之意,如果是小便早就解在身上了。孩子的需要经常得不到理解和满足的话,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孩子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2、意义
(1)适应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要求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幼儿园的孩子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和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孩子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2)全面实施新纲要精神的需要
新《纲要》第一部分的第五条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它首先强调了我们幼儿园的教育要尊重幼儿人格和权利,外来孩子也是我们大家庭中的一员,他有权利接受早期教育,有权利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有权利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所以我们老师就不能因为棘手就舍弃对他们的教育;另外它还强调了我们幼儿园的教育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必须一视同仁,认真对待每一位孩子的发展,真正做到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同时在纲要的第二部分提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它把幼儿的心理健康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用了“高度”两个字来强调它的重要。为了使新《纲要》精神落到实处,在我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而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迫在眉睫。
(3)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这个口号已根深蒂固于人们的脑海中,使我们农村孩子的出生数比较少,而且现在的家长择校心理强烈,使区域内的学校生存面临危机。但一支强大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到来,使我们幼儿园的入园率大幅度增长,随即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攻击性行为多、不喜欢与同伴交流等等,适应过程比较长,这给幼儿园的教育带来了困难,给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造成了压力,带来了困绕,不能安心工作。所以对外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刚刚起步,他们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我园全体幼儿生动活泼和谐发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总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针对我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主要心理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开展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子,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园成功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主要目标
(1)探寻在我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园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2)研究我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外来孩子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测查分析,掌握基本情况,并针对本地孩子的心理现状进行比较,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3)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外来孩子和本地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与辅导(与家长一起),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另一方面,也积累个案,为个案研究提供素材。
(4)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进我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研究内容
1、通过调查分析,掌握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现状,找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
2、进行实验、观察本地幼儿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现状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御用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
3、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的突出障碍,进行排除,使他们活泼健康地与本地幼儿同成长。
4、各班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档案,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5、不同年龄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时在环境适应过程中不同表现,研究各自的对策。
6、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合理安排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三)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要以如何引导幼儿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探索、自我完善为主线,以他助、互助、自助等手段,构建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体系。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幼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2、整体性原则
要以面向全体幼儿,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并以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实践的价值目标。
3、可行性原则
在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教育体系过程中,要明确区别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幼儿,注意切实根据自己幼儿园和幼儿的实际,重在针对性、实践性、操作性。
4、灵活性原则
各子课题实验时要根据原有的心理健康基础和发展目标,指定体现纲要和幼儿个体的灵活的实施方案和计划。
(四)预期突破的难题
对区域内不同地域、不同族别、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测查、建模,以及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方法的探寻。
三、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1.方法
(1)调查法
课题研究将通过有关量表测查,掌握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建立幼儿心理档案,把握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
(2)个案法
建立成长档案,对孩子进行三年的跟踪研究,观察外来孩子通过三年的培养,与本地孩子的差异程度。
(3)经验总结法
根据幼儿的特殊心理表现,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大胆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创新研究,积累总结经验,为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便利。
2.途径
(1)全面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全过程中。在各项活动、家长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除与原有健康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利用一日活动中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幼儿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幼儿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一般在咨询时要由家长带着)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四、 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阶段目标
1.周期:三年
2003年11月-2006年12月
2.主要步骤和阶段目标
(1) 2003年11月—2004年1月 制订方案,组织宣传。2004年1月申请立项。
(2) 2004年2月-2004年7月
①理论学习,师资培训;
②做好宣传,落实分工;
③选取小班和中班各班进行研究,列出各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为研究对象,在全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基础上,开设每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保存好资料;
(3)2004年8月-2006年8月
①新小班加入研究,其它各班继续做好个案跟踪研究。
②全园开展深化研究,总结经验,在全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展示活动,邀请联合课题组成员参加,研讨研究情况。
③召开中期研究成果汇报会,交流经验,出论文、个案、读本。
(4)2006年7月-2006年12月,
完善资料,形成成果,申请结题,同时借鉴研究成果,进行第二轮研究工作。
五、课题研究措施
1、进行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幼儿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我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分为一般性能力和特殊性能力。一般性能力包括: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培养情绪情感的能力,培养意志力的能力,培养个性心理特征的能力;上好心理教育活动课的能力;进行心理咨询的能力;在主题活动和游戏活动中培养一般心理素质的能力;对家长进行心理教育的能力;对孩子心理素质发展进行评估的能力;培养创造能力、交往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能力。特殊性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科学能力、艺术能力、体育能力等。
课题研究方案 第2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593个字,预计看完需要7分钟,共有299位用户关注,24人点赞!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方向确定之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上级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
二、 写好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写好研究方案一方面要了解它们的基本结构与写法,但“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我们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和方案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这次各个学校课题申报表中,我看名称都比较简洁,我就不再多说了。
(二)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不要都写成是坚持党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参考总课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对于范围比较大,时间又很长的课题来讲,大家在总的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现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错误。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何老师在《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方案里写的课题指导思想里的一段话:“这一课题研究要依据党中央和国家要求,依据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决定,依据佛山市委市政府的决定,结合国情、市情和佛山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力求揭示佛山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的规律及表现形式,为佛山市教育现代化实践服务”。另外,还有一份供大家参考一下,广东省教育科研“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和实验方案里面,课题指导思想这样写:“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我国经济领域实现“两个转变”和我省201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对基础教育的要求出发,针对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全方位的改革实验和理论研究,有效指导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深入教学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从而推进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向前发展,为把广东建成教育强省作出贡献 ”。
(五) 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我们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我们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课题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方案 第3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786个字,预计看完需要5分钟,共有135位用户关注,47人点赞!
子长县芽坪小学 高永峰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小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其表现在高年级,根源却在中年级,关键在于拼读未能及早过关。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英语单词的拼写跟发音之间的密切联系,往往不是科学地从音到形去记单词,而是从字母到拼写形式去死记硬背,就这样忘了又记,记了又忘。另一方面,用汉字注音的现象屡见不鲜,在我教过的学生中就出现过用“破烂”给“飞机”注音的情况,读出来的单词和句子令人啼笑皆非。在底中年级不打好语音基础,给以后的英语学习就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到了四,五年级,甚至六年级,有许多学生还要求老师给他们补上语音课。但是,尽管有了良好的愿望,由于在起始阶段失去了机会,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其后果是:学生单词念不准,缺乏自学能力,学习兴趣锐减,最后导致放弃不学。
二、理论思考
1.有关概念的理论分析。
语音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而音标是基础中的基础。扎实的音标知识是进行英语词汇学习的前提,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和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条件之一。教会学生英语国际音标,教会学生拼读记忆单词的正确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单词“音”、“形”之间对应关系,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1)寻找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效率低下(词汇记忆不牢固;词汇理解应用能力差。)的原因。
2)探求提高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
3)通过研究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
4)降低英语词汇学习的难度,提高小学中、高段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保证措施
1、师资力量优化配备:本课题组成员有较好的师资配置,全部是专业专职小学英语教师,是一支年青又富有经验,且富于创新精神的队伍,是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在学校担任班主任主任、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分别获得市、县各级优秀教师称号。
2、基础条件保障: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实现了“班班通”;学校部分教室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屏幕、多功能讲台等,能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四、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在课题研究初期、中期和后期,通过调查测试,分析了解小学各阶段,各层次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并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2、行动研究法:用分段,分层次,小组对比的方式进行研究探寻,从而找到适合并有效提高小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效率的途径、方法、措施,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推进课题研究顺利而有效地开展。(用于中期实施阶段)
3、文献资料法:在研究初期,对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收集英语词汇教学成功经验,尤其是英语英标教学有效方式作为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帮助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
4、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用于后期成果的整理及结题鉴定阶段)
五、研究计划
本课题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确定课题研究内容。
2、制定课题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研究第一阶段
1、查阅资料进行理论学习,搜集相关文献。
2、拟定问卷测试题,了解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情况,统计结果,并进行原因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3、课堂实施,课堂观察,并作好记录。(做好课题研究准备)
(2)研究第二阶段
1、学生词汇学习效率低的成因的分析研究;
2、建立相应的词汇学习比拼机制;创设良好的词汇学习氛围;
3、收集小学三至六年级教学的初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反馈调整实验方案。
(3)研究第三阶段
1、进行小学英语词汇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2、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实践并修改教学活动方案,进行课堂实施;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
4、收集学生词汇学习竞赛;收集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反馈调整实验方案保证下阶段实验顺利进行。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对实施阶段进行情况总结、反思与改进,进行阶段小结
2、整理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论文。
六、研究组织
组长:高永峰
做好课题申报;做好组织实施工作,每月至少组织一次课题组成员碰头会议,反馈信息,积累资料,阶段总结,修改方案;收集整理课题组研究成果;做好结题工作。
组员:折丽丽:负责各项课题研究任务的按计划执行
李艳玲:负责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
七、预期研究成果
1.《优秀案例设计》
课题研究方案 第4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534个字,预计看完需要9分钟,共有269位用户关注,23人点赞!
一、课题的提出
1、 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新课标倡导课堂教学不但要关注知识的传授,而且要学生学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体验。因此,我们期望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倡导一种学生积极、主动、热情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课前准备、课堂交流、课后拓展。
2、 学校发展的需要。学校通过上阶段试行课堂发展性语言评价的实验,已形成了自主、合作、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拓展,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会学。
3、 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要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我校学生知识面窄,见识少,因此制定五个“w”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课题研究内容
课程目标决定课题研究内容。我校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办校水平、师资力量、学生实际能力,确立了学校总课题《新课程理念下乡村小学五个“w”教学模式研究》,这五个“w”指的意思如表所示:
know-what
(学什么)
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
理解所学的知识
正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know-why
(为什么要学)
从个人生活实际感受知识的重要性
提出所学知识有关含义与什么相关的推测
已有知识经验的推测引起争议
know-how
(怎样学)
从各种信息中筛选有用信息
从知识的意义出发寻求运用知识、经验与新知的关系
对怎样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评价与选择
know-who
(与谁交流)
信息的交流(信息¬¬-筛选-获取),生生合作、师生交流
know-where
(何处搜集,用在何处)
搜集信息的途径与方法(实践调查、电话、网络),所学的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的交流
整个学习内容具体可以这样操作:课前师生共同制定目标--师生分别搜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课堂师生交流--课堂生生讨论--课后布置生活化的家庭作业。围绕学校课题研究目标,语文、数学、英语、科学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的需要,分别申报和实施子课题(见下表)。学校总课题的研究成果应建立在各学科子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学科 课题 负责人
学校课题 新课程理念下乡村小学五个“w”教学模式研究 朱世文
数学科 整合农村教学资源,使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实践研究 黎素清
语文科 勤积累 促写作 谭炳森
英语科 小学英语双自主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李桂源
科学科 农村小学科学探究活动教学策略的研究 吴小勇
三、课题研究目的
运用此模式,进行课前准备,课中体现,课后拓展。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解决此模式相关的五个“w”,使课堂教学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知识源于生活,当然更要用于生活。因此,该模式的确立就是为了使教师与学生建立爱教乐学、和谐民主、互动发展的师生关系,并且创设一种多参与、多搜集、多交流、多探讨的乐学课堂情境。
四、课题重点解决的问题
1、这个教学模式改变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形成教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该模式做到了不受定势的影响,不受传统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和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将教师的教让位于学生的学与师生的互教互学,如何学,学到何种程度不以教师意志而定,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这个教学模式建立,改变部分教师“教教材”的现状,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完美结合,使学生准备于课外,得法于课内,受益于终身。
3、课题方案中提出的问题就是解决执行新课程中教学目标把握的两种偏差:
(1) 只重视对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过程。
(2) 只重视课堂形式,而忽视对知识的传授。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原则
以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实施全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实践--理论,并以文献研究法收集资料,补充完善。
1、全体发展的原则。强调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把学生看作学习活动的主人,让他们经历知识的探求过程,创造自我发展、互相交流、评价的机会,着眼于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2、能力培养的原则。本课题研究以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活泼有序的学习活动中自主质疑、乐于评价、勇于创新,实现“让知识走进生活,让能力在实践中提高”的目标。
3、师生互动和谐的原则。教学双方应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要善于进行角色的转变,要以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出现在课堂上。
4、个性原则。针对学生认知规律、年龄特点、语感基础、地区特性、学习环境的现实,适当调整课题的宽度和纵深度,以便更本质地进行课题研究。以实验班及其人员为典型例子,分阶段,有重点地设计和实施课题研究内容,收集具体材料,包括课堂实施方法、步骤,整理分析个案,积极探索不断改进不足,形成自己理论。
六、研究阶段步骤
课题研究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 2005年10月至2006年2月为宣传发动阶段。在理论学习、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形成共识、明确研究目的和方向,成立课题研究工作小组,确定课题内容,制订课题研究计划,请专家进行可行性审定,并向上级科研部门申报课题立项 。
2、实施研究阶段: 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为实施阶段。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组织校本培训活动,提高教师课题研究意识和有关理论。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五个“w”教学模式学习体系方案,学习计划,促进全员参与。开设试点班,选择实验教师,以“五个w”教学新模式为主题组织校本教研活动,在校内进行教学经验交流,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质量的提高。每周课题组成员进行交流、汇报,对每一阶段的实施情况进行及时的总结,并以教学反思和教学案例为主要手段,进行过程心得体会及小结。以此构建五个“w”教学模式体系,促进学生敢于交流,乐于自学,善于学习五个“w”教学新模式的形成。
3、总结阶段: 2007年9月至2008年3月为总结推广阶段。这阶段主要是整理各学科子课题研究成果和各类活动记录情况,召开结题会议,分层结题,完成总课题研究报告,整理优秀研究成果,并推广应用。
六、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学校把课题研究作为“科研促教研,科研兴校”学校特色办校的发展目标。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科研工作领导小组,学校的全体行政人员均为课题小组成员,学校的总课题由主抓教育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负责落实。分管学科教学的行政领导分别担任学科子课题负责人,做到领导重视、全局规划、统一指挥、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人力资源配置合理。我们选择的课题小组成员,从年龄上看,青壮年与青年的结合;从教科研业务水平上看,是经验型与探索、创造型的结合。
3、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将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个人教研成果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晋升职称等结合起来,从研究的成果及成果的影响力设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经费保障。学校从学校的经费拨出一定的科研经费,专门保障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的开展。
七、预期成果和完成时间
预期成果:撰写有关课题的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教学案例与反思、优秀教学设计等,各个学科并形成具有本科特点的五个“w”教学模式。
预期完成时间:2008年3月。
八、最终成果及其应用
形成自主、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能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能自主地搜集知识进行交流,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的教学氛围;培养一批年青的教学骨干教师,特别是提高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将试点班教师的优秀课例制成vcd,进行交流,推广优秀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九、课题研究组成员分工情况表
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专 业 工作单位 在本项目中的分工
刘少玲 女 43 小学高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负责人
总策划、监督
朱世文 男 34 小学高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织实施
(组长)
策划、监督
李醒群 女 39 小学高级教师 数学本科 从化市教育局教研室 理论指导
李泳锋 男 33 小学高级教师 英语本科 从化市教育局教研室 理论指导
林小红 女 40 小学高级教师 中文专科 从化市教育局教研室 理论指导
黎素清 女 31 小学高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副组长
(负责数学科)
谭炳深 男 32 小学高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副组长
(负责语文科)
李桂源 男 29 小学一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副组长
(负责英语科)
吴小勇 男 29 小学一级教师 自然教育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员
(负责科学科)
欧阳伯祥 男 25 小学一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员
徐小燕 女 28 小学一级教师 小教英语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员
欧阳志莺 女 25 小学一级教师 教育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员
陈丽君 女 25 员级 小教数学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员
李丽霞 女 24 员级 小教语文 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 组员
课题研究方案 第5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236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6分钟,共有182位用户关注,34人点赞!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习。《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在第一部分《总体战略》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中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努力培养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百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视和运用,但在许多地区这种学习方式依然处于探索阶段或采用走过场的形式,成效不明显;许多高中语文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以教师或教材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这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中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以下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高中阶段必须加大学生文学作品阅读量,使广大高中生广吸收厚积累,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同时,必须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能力的指导。因此,我们把研究的突破口瞄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希图探索并寻求出一套有效的指导方法。
二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林启恩纪念中学一贯积极倡导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特长,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突出学生的素质培养。我们认为,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将给学生提供一个崭露头角、展示才华的平台,挥洒青春风采的一片天地,充分体现学校“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鼓励创新,在合格达标的基础上支持冒尖,在规范要求的同时发展个性”的办学理念。
本课题将以校为本,以高中语文新课标理念为指导,理论联系实际,着重研究对高中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为提高普通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服务。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我们将积极探寻一种适合高中生实际的操作方法与模式,在强化实践、获得经验、提高教育效果方面下工夫。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试图形成一套有效的运作机制,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学作品,激发阅读兴趣,培育文学欣赏和创作素质,提高鉴赏评价能力(外化),提高思维品质和思想素质(内化);探寻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指导方法及调控手段,探寻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的“大世界”引入课堂教学的“小世界”的方法;大面积提高普通高中生文学作品阅读兴趣,使之掌握文学作品鉴赏评价方法,提高文学素养;同时提高课题参与教师的文学素养及对学生文学作品鉴赏评价方法指导、调控的能力。
三 实验目标、内容和重点
1.研究目标
考察普通高中语文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功能,走出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的误区,确定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的原则,探索总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
2.研究内容
一是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情境的创设;二是散文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三是诗歌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四是小说与传记文学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
3.研究重点
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情境的创设与方法的指导。
四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开展本课题研究,首先要对普通高中文学作品学习进行目标分类,确定可以采取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内容,根据教以学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思想,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相应的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整体思路: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新课改的精神对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教学进行新的教学设计,以有效的课堂自主、探究教学活动来设计不同模块、不同专题等不同学习内容的教学。在具体的模块学习中,学习活动的设计,在设计思路上将有一定的差异性。
本课题将探究课初步分成两大类型:一类是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另一类是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指导相结合。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提供必要的软硬件资源,还要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提供适时的、必要的、有效的指导。
2.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研究法。前期通过文献检索收集整合相关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势等资料,对获取的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明确研究方向,把握好实践研究的过程。
第二,个案研究法。对学生分层次抓典型,对具有代表
性的学生进行三年跟踪研究,包括建立个人档案、具体学习阶段的描述,确立阶段性学习目标,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等,以供课堂教学设计及效能研究参考。
第三,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组成员及其他优秀教师的成功教学案例积累资料,总结规律,并且通过自己的实践加以验证、修改、完善。
第四,理论演绎法。对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及主要环节、相关细节做出理论的分析、概括和总结。
五 基本实验原则
第一,方向性原则。本课题研究旨在推动普通高中语文教育,提高广大高中生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的能力,培养、发展学生的文学素养,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理念。
第二,客观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以客观实际为准绳,排除一切偏见,做到材料真实可靠,全面把握研究对象的属性与特征,防止以偏概全。
第三,科学性原则。研究过程中的态度作风、方法和手段,以及成果的取得均要科学。
课题研究方案 第6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07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1分钟,共有295位用户关注,52人点赞!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问题与个案;组织实施
abstract:the practical teaching with “problem and individual case' in theoretical lesson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has important realistic meaning for improving students’political quality , fostering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and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 the “problem' and “individual case' should be determined by being advantageous to the course teaching and course research , being advantageous to improving students’ quality , and the attributes ,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ents of the course . doing well the enforcement is the key to achieving success .
key words:theoretical lesson of ideology politics ; practical teaching ; problem and individual case ; enforcement
—、 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与个案”研究的概念与意义
1本文需界定的两个基本概念
(1)问题研究。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指导授课学生,针对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问题展开研究的一种实践教学活动。
(2)个案研究。指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个别的、特殊的案件或事例的研究。
2问题与个案研究对教学的意义
经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与个案研究实践教学的意义大体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所进行的研究,无论是“问题研究”还是“个案研究”,都会从某个方面(或侧面)涉及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如人生观问题、价值观问题、民主与法制问题、改革开放中的问题、“三农”问题、道德问题、犯罪问题、网络问题、恋爱问题、学习目的与动机问题,等等。学生正是通过对感兴趣的问题或个案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课堂(书本)教学内容的理解,修正其错误认识,坚定了对教学内容真理性的认识。
(2)能培养大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研究”或“个案研究”实践教学,能够较好地推动大学的创新教育活动。实践证明,这类研究能够培养大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搜集并处理资料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3)能为课程教学提供可资利用的材料,促进教学相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与个案研究实践教学是针对某—问题(个案)而展开的,学生课题研究小组能够集中一段时间收集相关的资料,而这些资料中往往有不少可以利用的东西,能够补充教师在这方面教学的不足。同时,小组成员能集思广益,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往往能从某一视角、某一方面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对老师的课程教学或科研可能是很有价值的。例如,有学生研究小组针对老师课堂上讲的“大学学习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学” 的观点提出质疑,而有的研究小组则在研究论文中赞同老师介绍的这一观点;有的学生研究小组先是搜集大学生恋爱问题的个案(本校的、外校的和网上的),然后进行分析,写出论文。这类研究对老师丰富教学内容、进行案例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往往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问题”与“个案”的提出和选定
由于这一实践教学活动的时间还不长,开展这一实践教学的学校还不多,因而对这一问题还需进一步实践和研究。
从以往的教学实践经验出发,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几条原则性的建议:
1从有利于课程教学和科研出发
我们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问题”与“个案”研究,首先要考虑要有利于课程的教学,即有利于增进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利于澄清学生的模糊认识,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实效。但是,要达此目的,需要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而好的“问题”与“个案”研究,就能较好地做到这一点。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研究往往是教师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学生的研究可能是粗糙的、欠缺的、稚嫩的,如果教师在学生研究的基础上再作进一步的研究,就有可能取得我们称之的所谓“科研成果”。而学生与老师的双重研究,对推动教学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研究水平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这一活动开展得好,每年就可能有一批师生合作的研究成果产生。
2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出发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素质。因此,“问题”与“个案”的提出和选定要从这个角度进行考虑。
3根据课程属性、特点和教学内容的不同提出和选定“问题”与“个案”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四门必修课程具有不同的课程属性、特点和教学内容,因而其“问题”与“个案”的提出和选定也应有所不同。例如,某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提出的诸如:大学生学习投资效益研究、大学生文明形象的塑造研究、大学生恋爱道德约束研究、大学生健康成长与校园周边环境建设的关系研究、大学生学业管理的个案研究、大学生学习目的的个案研究、大学生价值目标追求的典型个案分析、大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个案分析、大学生犯罪的个案分析、大学新生课余时间安排的个案分析等“问题”与“个案”研究实践教学课题,都是符合这一原则的。
4与大学生的创新教育相结合
现在不少大学都在大力推行大学生的创新教育,如湖南大学实施的“sit”计划(studentsinnovationtraining)与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与个案”研究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就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 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与个案”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取得好的成效,关键是要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1组织实施的主体
这类教学经学校或院系批准后,下一步就是如何组织实施的问题。这种组织实施的主体一般为两个层次:一是开设课程的教研室;二是任课教师。教研室的任务是组织讨论、制定和实施方案,检查督促任课教师执行实施方案。任课教师则是实施方案的具体组织者和执行者。如果是组成学生课题研究小组,则学生课题研究小组属于组织实施的第三层次。
2问题与个案研究课题的提出
担负课程教学的教研室根据课程的教学性质、内容和特点,精心研究、编写供学生选择的问题与个案研究课题。如果能让学生参与或提出则更能体现教学的目的与要求。研究课题应涵盖和体现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数量至少应在50个以上。根据我国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和课程教学的需要,每年应对这类研究课题进行更新。如有必要,还应对这类研究课题进行归类。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研究课题可分类为:大学适应、人生理想、人际关系、道德、恋爱与择偶、、上网、课余生活、勤工俭学、人生价值,违纪与犯罪等等。
3组织学生实施
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对研究课题进行研究,可以有两种组织形式:个人形式和小组形式。
(1)个人形式。即由某个学生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任课教师对有些只需一人即可完成的研究课题或受条件限制只能由一人完成的课题,应当允许个人单独完成。
(2)小组形式。这种形式应当大力倡导。研究小组一般由3~5名学生按照自愿原则组成,多于或少于此人数的须经任课教师批准。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原则上不跨班,不跨院系,特殊情况须经任课教师同意。否则会带来论文(报告)的归类装订、成绩登记与检查、查询等教学管理上的诸多问题。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对工作任务应有明确分工和合作要求。组长须经民主推选产生。研究选题应由小组民主讨论确定。此举旨在培养和体现学生的责任意识、独立工作能力、团队与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另外,还应帮助、鼓励学生在学术核心期刊或其他报刊上发表研究论文。
4加强课题研究的指导
(1)课题研究过程的指导。在确定选题的基础上,教师应具体指导学生进行调查(上网调查、问卷调查、访谈调查、书信调查等)、收集和处理资料、实验(各种情境的创设与数据处理)和统计,然后要进一步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
(2)论文(研究报告)格式规范性指导。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在低年级(一、二年级)开设。低年级学生初次撰写研究论文(报告),缺乏相应的知识与训练,所以教师应对他们进行论文规范性指导。任课教师可以选择典型的优秀范文,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讲授,对往年学生提交的研究论文(报告)是否合乎规范要进行讲析。如果缺少这一指导,学生提交的论文或报告就会五花八门,很不规范。更重要的是,学生不能对研究的内容进行很好的表述,影响学生科研素质以及科研写作水平的提高。实践证明,任课教师进不进行这种指导,其效果是很不一样的。
(3)指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学生一般都缺乏制定研究计划的经验,所以教师应当对学生加以指导。学生拟定的研究计划,应报任课教师审阅同意。任课教师应提出明确的指导意见,以使研究计划切实可行。
5学术道德要求与教育
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有一个学术道德教育问题。教研室对此要有明确的规定,任课教师要率先垂范。要结合课题研究对学生进行学术道德教育,向学生提出学术道德的具体要求,并强调违反者应当承担责任。
6论文(报告)提交的若干要求
包括论文(报告)完成与提交时间的要求;附件材料(如下载的资料、摘抄复印的资料、问卷调查表、会议纪录等,用来证明调查研究工作的真实性和认真程度)和光(软)盘提交的要求;文档格式的要求;论文文件袋的要求等。
7研究论文(报告)的成绩评价
研究论文(报告)的成绩评分可以由两部分构成:论文(报告)完成过程质量评分和论文(报告)质量评分。过程质量分,用以衡量小组论文(报告)完成过程的认真态度、团队精神、任务的难易程度、附件材料是否齐全等。论文(报告)质量分,用以衡量论文(报告)的质量,包括论文(报告)的格式、结构、分析、创新性、小组 总结、个人心得质量等。研究课题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则以小组论文或报告为单位进行评分,小组成员的成绩以小组得分为基础,视其表现与作用来确定。
8以课程研究论文(报告)取代传统考试的效果评价
(1)与以往的考试相比,这一改革能有效地克服学生平时轻视课堂学习、考前搞突击复习、要求老师划重点、死记硬背的弊端,能较好地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2)与以往的考试相比,这一改革能达到培养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学生们通过从论文的选题到论文的提交这一过程,能培养锻炼多方面的能力,如社会调查能力、资料查阅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论文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3)以论文小组的形式,能有效地解决评卷工作量过大和评卷时间过长的问题,与每个学生单个提交考试论文相比,评卷工作量可大为减少。
(4)以论文小组的形式,能使学生在论文的完成过程中,培养民主思想、团结协作意识、竞争进取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学生通过对某一课题的研究,能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从而能使学生的研究过程变成学生的自我德育过程。
课题研究方案 第7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4808个字,预计看完需要13分钟,共有263位用户关注,38人点赞!
1、 课题的来源
“师生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也是建设和谐社会,构件和谐校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基本要求。
而当前教育,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学中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课堂教学关注学科、忽视学生的情况仍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师生往往急功近利,不仅造成了大量学生厌学,产生学习倦怠,而且造成许多教师厌教,产生职业倦怠。导致师生之间情感关系冷漠,缺乏沟通。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2、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新课改下和谐师生关系的理论价值
(!)和谐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要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与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所在,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目标的根本保证。
(!!)和谐是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实现的基石。
新课改理论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学应形成师生互教互学的“学习共同体”。
(!!!)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实现师生间融洽的沟通,增加
师生间的了解和互信,使学生做到自信和他信,是教育与教学
成功的先决条件。
新课改理论首先要求教师杜绝等级歧视。基础有差别、智力潜力需挖掘。不要凭某阶段的成绩做高低定位。师生应是平等的、和谐的。《教育法》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的对待学生,应当尊重学生们的人格。教师和学生一样,具有法律赋予的平等的人格和尊严。
新课改的实施要达到师生间和谐互信。不难设想,一个连自己都接纳不了,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人,会做什么事情。和谐则能沟通,和谐则能自信,和谐则必然成功。正是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魏书生才能把考试只得八分 学生教到了及格乃至更高。
(2)、新课改下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价值
(!)新课改下的和谐师生关系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必需。
普通高中新课改正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我们师生的生活。新课改以提高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为宗旨、强调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着力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目标体系。在新课改实施中,要实现课改目标,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至关重要。
(!!)新课改下的和谐师生关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传统的师生观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一种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说起来是猫和老鼠的关系。
新课改理论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即学生的身心发展有规律的。学生是独特的人,即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个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即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大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主体。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无论是从时代的要求,还是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要求,教师与学生应当是教与学的朋友,师生关系应该是共同教学实践主体与主体的和谐关系。
(3)、新课改下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实现,关键在教师,获益在学生。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互相促进的平等、民主的交往关系和伙伴关系。教师应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自身修养,用师爱的甘露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发挥“导()航”作用,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
二、概念的界定
(一)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里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他是教师与学生在日常的正式与非正式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师生伦理关系和师生情感关系。
(二)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是我国古哲先贤们所追求的理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种把社会矛盾调节到适度、适时、适量、适当的和谐状态的哲理学说。和谐师生关系体系在两个放面:一是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伦理关系。学生和教师同作为“人”,具有同等的人格和尊严。二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新型师生情感关系。师生之间心灵沟通,互相关爱;师生创造性可以充分发挥,性情和灵魂可以共同提升。
(三)影响构件和谐师生关系的因素
影响构件和谐师生关系的因素和多,既有教师、学生及师生交往认识、交往时空和方式的因素,也有学生家庭及社会等因素。这里我们着重分析教师、学生家长、学生和社会因素四个方面。
1教师: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和学生观,以及体现在教育教学中的角色与行为,是影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首要因素,也是关键因素。教师作为长者、师者,若不能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和学生观,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和行为,就会成为师生交往的控制者,教育教学过程值得主宰者,师生之间只能形成“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无法建立民主、平等、融洽、合作的和谐关系。
2学生家长:学生家长的成才观及对学习的态度,是影响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学生家长作为学生的法定监护人若没有正确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和成才观,没有正确对待学习态度,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态度,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3学生;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中,学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影响力逐渐增大的。学生若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对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很大。
4社会因素:当前我国处于社会变革和转型时期,各种社会文化、社会现象和社会价值观等通过多种方式,特别是网络等媒体直接和间接地对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产生影响。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
在整个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是胡乱实施的,是有章可循。有理论依据的。
(1)我们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略。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又规定:教师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的人格。这样以来学生和教师就一样了。具有法律赋予的平等的人格和尊重。我们在实践中也是遵循这样的法律依据,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师生平等,师生共策。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2)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有法律依据还有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理论。建设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充分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得出的基本结论。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所在,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
(3)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还要坚持建构主义原则。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情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获得。建构主义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4)新课程理论原则。新课程理论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 ,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践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教学中师生要定好自己的位,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和谐共处,才能形成良好校园环境。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我们的研究学习,使广大师生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师生关系问题,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的核心问题,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师生关系受到严重的考验,在当前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还是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或者是新课程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都要靠师生互动与交往来达到教育目的。因此,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生关系的现状、特点、变化和发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主导,教师只有更爱学生,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中形成新的师生关系是这次研究的主要目的。
2、通过这次课题研究,使师生切实提高认识,转变师生关系。教师明白为什么而教,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这次活动实现和谐共生,促进教学相长,让师生关系得到根本改变,师生生命质量得以提升。师生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真诚相处,和谐合作,共同健康发展,形成优良之风,建立和谐校园,使学校成为师生共同向往的幸福港湾、精神家园。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措施
(一)、研究内容
1、班级文化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2、师生行为文化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3、学生管理制度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4、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5、家长、学校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6、感恩教育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学习材料,反思、座谈、家访、结对帮扶、班()会、报告会等教育活动。
(三)措施
1、加强师德建设。教师素质师德为本。切实加强师德规范学习,提升教师师德认知水平,转变教师观念,建立一支观念新、师德好、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2、加强课改探索。课堂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主渠道。教师要以实施新课程为契机,秉持“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加强师生课内交流、沟通、协作,让学生放松心情积极思维,大胆探索合作学习,从而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3、加强班级建设。班级建设是学校教育相对独立的实践领域,是与课堂教学相并列的,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改变大多数学生在校社会生活中受支配、被管理的生存状态,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
4、创新德育活动。活动是德育的有效载体。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张扬个性,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要以贯彻《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重点,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5、开放学校教育。开放的教育才会充满活力。学校首先要向学生家长开放。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联系,让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来,他们才会更加懂得教育,更加理解教育。到学生家去家访,提供急需的帮助和必要的服务,家长才会真实感受到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毫不保留地支持教育。
六、研究的对象和范围
七、实施步骤
(一)启动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1、起草“关于新课改下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的通知”,并制定方案,确定实验班,实验人数。
2、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会议交流与个人思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学习,利用政治学习和日常教学时间。
3、学习内容:《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二)研究阶段(20xx年7月——20xx年6月)
1、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制定相关理论
2、聘请部分教育专家、优秀教育工作者做经验报告
3、组织座谈会,讨论交流体会——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研究
4、评选“优秀案例”促进课题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总结阶段(20xx年7月——20xx年9月)
1、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形成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汇总研究成果,对好的案例进行推广
2、针对研究结果,对课题进行研究价值的分析。
3、对课题中出现的先进个人,个案进行表彰。
八、成果的预期形式
1、撰写实验课题研究报告和课题总结
2、撰写如何建立新课改下和谐师生关()系研究与实践论文
3、将实验研究典型个案汇编成册
九、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十、保障机制
1、做到“三到位”,确保课题研究方案和课时研究计划顺利实施。
课题研究方案 第8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23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201位用户关注,47人点赞!
1、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探讨在lnternet环境下,以“研究性学习”为基础,实施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方法和途径;以及以研究性学习综合主题和综合项目为载体的信息技术教育新模式;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相关实施案例。
课题成果将对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建设和实施,对改革我校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弊端,都具有较大的意义和价值。
2、选题的依据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课程结构”中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主要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的内容是以融合形态呈现的;其中,“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探究学习的方式必须贯穿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
作为当前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高度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新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素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网络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模式”,已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综合实践活动是课程改革中一门新的课程,由国家设置,需要由地方和学校根据《纲要》规定的基本框架,来规划课程的类型、内容和具体活动的方案。我们岗厦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已有两年,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基于lnternet环境的综合实践活动,还刚刚起步,亟待上级行政和教研部门的支持。
3、研究方案
(1)、基本理念
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习网络信息技术。
(2)、基本目标
探讨“基于lnternet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法和途径、学习模式和评价方式。
(3)、具体内容
①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②如何以综合主题研究和综合项目(活动)设计的方式,组织lnternet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
③在我校《整合课程与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实现网络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整合模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④面向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网络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和方法;
⑤基于lnternet环境下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实施案例;
(4)、研究重点
基于lnternet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案例的开发,以及与学科整合的网络信息技术教育新模式探讨。
(5)、创新之处
在于把综合实践活动、特别是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教育整合,从而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融合模式”,为我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经验和范例。
3、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
4、研究步骤
⒈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认真学习有关理论和进一步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统一思想,明确分工,设计方案。
⒉实施阶段:执行方案,加大研究和探索力度,根据具体情况不断完善研究方案,及时总结成绩。
⒊成果总结阶段:撰写研究报告,整理研究成果,向上级部门和总课题组汇报。
5、预期主要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方案 第9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121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4分钟,共有107位用户关注,35人点赞!
一、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课题探究特殊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的根源,寻求培养这些特殊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最佳途径,使整个校园成为和谐校园。
本课题的研究将引发教师及学生行为观念的转变,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成立了课题组,认为可以在规定的时期内取得预期的成果。①上级有关部门有关德育工作的一系列文件是我们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以及研究经费的有力保证。③家长对特殊学生转变的高度期望,以及有效配合。④社区、关工委等社会团体与学校的紧密结合。
三、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
1.理论假设
根据由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而产生的特殊学生的具体情况,加强教育疏导,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健康成长的“四有”新人。
2.研究目标
对于社会因素造成的特殊学生,应使他们随时感受到父母离婚或亲人丧失后仍然生活幸福感,真切体会到学校、班级、社会、家庭对他们的关爱,消除他们的自卑感,树立自尊心,促使他们健康、幸福成长。对于心理因素造成的特殊学生,主要着重于他们的养成教育,督促他们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从无习惯到有习惯,从坏习惯到好习惯,最终让好习惯伴随他们成长。对于生理因素造成的特殊学生基本上是“暂差生”。对他们主要从关爱入手,根据他们的实际智力水平尽可能地因材施教,并多方鼓励和帮助,激发他们求知欲望和上进心,相信自己“我能行”。
四、研究内容设计
这里所要研究的是如何培养特殊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特殊学生在思想上、行为上以及心理上与其他同学不同之处就在于缺乏自尊心和上进心,他们处处显得与众不同,与班集体格格不入。尽管由于各人不良习惯产生的原因不同,各人的特殊现象也不同,但他们都有自卑、心情抑郁、易躁易怒的特性,与教师、家长、同学不容易相处融洽,不能和其他同学一样幸福而健康的成长,甚至放任自流,做出违法违纪的事。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在教育这些特殊学生转变的过程中,寻找一条转变的最佳途径,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使他们赶上其他学生,成为不断进取、勤奋学习、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五、课题研究的措施
1.明确目标,分步落实
围绕学校科研课题的总目标,课题组成员每学期开学前召开课题研讨会,制定好本学期行为习惯养成的总目标,并由课题组成员、学校德育处负责人,按月、按周分解总目标,制定好每月、每周的分目标。
2.制定条例,具体落实
在落实课题研究的操作实践中,我们根据三校合一后学生的现状,在综合三校原有良好行为习惯的条例的基础上,制定新的行为习惯条例,通过德育处具体落实。
3.心理疏导,对症下药
特殊学生的共同特征是心情郁闷、紧张、疲惫、厌烦、焦虑和恐惧。针对这些特征,我们充分利用心理健康课,组织同年级的特殊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从而感到虽然父母离异,但他们仍然生活在欢乐和幸福之中,从而从郁闷等心情中走出来。
课题研究方案 第10篇
阅读提示:本篇共计3502个字,预计看完需要9分钟,共有182位用户关注,38人点赞!
抓好课题过程管理与控制
档案科研课题立项后?熏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加强管理是确保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基层档案科研课题过程管理根据课题申报渠道的不同分别由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本行政区域相关科研管理部门进行。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加强课题过程管理与控制,严格检查督促课题执行情况:
一是科研管理部门应建立科研课题定期检查督促机制,按合同书规定的研究进度和阶段性指标对课题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年度评估,检查督促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只停留于下发文件和收取上报文件归档,应定期或不定期深入每个档案科研项目第一线,详细了解每一项课题的研究进度和完成情况?熏认真检查原始记录,严防弄虚作假。通过检查,督促课题承担单位按计划按时开展课题研究,对检查中发现未按计划开展研究的课题负责人提出警告?熏责令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二是课题检查督促应邀请有关专家参加。有关专家在检查过程中,对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给予指导,使课题研究人员能及时听取建设性意见,在专家指导下对研究中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内容等出现的偏差和问题及时修正和调整。
三是档案科研管理部门应建立科研经费动态管理制度,对科研经费实行分期拨款阶段控制。根据定期检查督促和年度评估结果,结合课题完成质量情况,实际核销经费支出,分期下达课题经费,对课题立项后半年内未启动的课题、对一年内无实质进展的课题、对即将超过期限又无法完成的课题终止研究工作,收回课题经费,使经费管理成为课题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抓好档案科研课题选题
选择和确定课题题目是进行档案科研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它决定研究者研究的方向、目标与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研究应采取的方法与途径。确定一个适宜的、有意义的题目,对顺利完成研究,推动实际工作和学术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基层档案科研选题,应注重以下“五性”:
现实性:选择的课题要从当前基层档案工作发展实际出发,针对性强,选取有代表性的,被普遍关注、争论较大的亟需解决的问题。如北京市朝阳区档案馆选择的《地市级综合档案馆档案接收与鉴定工作研究》课题,在档案鉴定工作成为迫切需要的现实需求下开展,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推广意义。
价值性:科研成果要求具备一定的学术或应用价值。基层档案科研与其他研究机构不同,高校等研究机构选择课题有的很强调学术价值,而基层档案身处档案工作一线,其研究优势在于利用工作实践研究实际工作性课题,强调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强调研究成果对实际工作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可行性:基层档案科研项目应具有现实可能性,研究的问题是能被研究或通过研究能实现的。要求对研究项目的必要性、内容和预期目标进行分析论证证明其可行,同时要求具备研究必要的、可行的资料、设备、时间、经费、技术、人力、研究对象、理论准备、一定的实验或实践方法与步骤等主观和客观条件。
创新性:在基层档案科研中,相对同行而言,研究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研究成果在本研究领域内具有与前人或别人不同的见解,研究具有新意和时代感,研究不步人后尘、不是重复性研究。通过研究一方面可实现理论上的创新,提出一种新理论、新观念,在档案学术研究上有新突破;另一方面可实现实践上的创新,提出一种新技术、新方法,对档案工作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
基础性:基层档案科研选择的研究课题应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基础,保证在一定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开展课题研究。如,具备一定实践工作基础,本单位在课题提出以前针对该项目研究已经做了一些工作,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或具备一定理论研究基础,课题组研究人员已对该项目研究有过初步研究,发表过相关文章。或对项目研究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基础、经验、专长,并掌握课题有关的材料。
抓好档案科研外援力量引进
基层档案部门开展科研工作具有占有研究素材的优势,工作实践和经验素材丰富,但其中一个很大的困难是科研经验不足,理论知识不够,积极引进外援,能够有效克服这一难题,并增强其科研实力。基层档案部门在结合实际情况申报某项科研课题时,应考虑引进档案科研方面的专家、学者作为课题组成员或顾问,可以是有关高等院校在该课题研究领域有专门研究的学者,也可以是上级管理部门或兄弟单位的有关专家,通过他们学术和理论上的正确引导,避免项目研究走不必要的弯路。同时最好能让其在课题研究中蹲点,在科研方法、理论、科研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引领基层档案部门,给予基层档案部门科研直接、切实的帮助。
抓好课题组自身建设
首先,在课题立项时及时成立课题组。课题组组成人员应由相关负责人、业务工作人员共同组成,避免单兵作战,根据课题需要对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进行分工,协作开展科研,形成课题研究整体优势。必要时建立子课题组,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由有关科室分别承担由内容分解的子课题,在总课题组的统一指导下,子课题组相互支持,密切协作,有效提高课题研究运行质量。
其次,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基层档案部门应提高对档案科研的重视程度,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倾斜,满足课题组人员研究需要,在确保研究时间、协调科研与业务工作矛盾、调配科研协作人员、配合调研工作、开展课题实践、使用与投入科研经费等方面给予重视,尤其在科研工作的基础条件上如科研信息、资料的建设上加大投入。基层档案部门从事具体工作多,接触科研前沿信息少,订阅和了解国内外报刊少。基层档案部门领导应重视科研信息、资料的建设工作,扩大国内外档案报刊的订阅范围,并充分利用互联网、各级国家图书馆、资料馆等方式,加强对科研课题相关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确保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强化研究过程的自我管理,建立课题组研究活动机制,切实按照合同要求落实课题研究。基层档案部门应建立健全相关科研制度,制订有关课题组学习研讨制度、工作制度、奖惩制度等,对课题研究的实施、奖惩措施等做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确保科研工作有序进行。并定期召开课题协作会议,基层档案科研项目一般由多个科室、多名档案工作人员联合攻关,历时较长多在一年以上,这个过程中应加强科研协作的组织管理,定期就研究工作和研究中的问题进行协调、协作,对课题分工协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及时协商解决,使科研计划顺利进行。
第四,组织或参加课题研究的有关会议。受工作范围限制,基层档案部门科研接触面比较窄,可以组织本单位以外的更大范围的专门针对课题研究的学术会议、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听取有关专家、学者、同行对研究课题的做法与观点。可以定期组织本单位课题研究专题和阶段成果研讨会、碰头会,对课题研究的方案、调研情况、实验情况、实践工作开展情况、取得阶段性进展和成果情况、课题研究中的疑难问题等进行研讨,使课题组成员对研讨、碰头的问题充分发表意见,并邀请课题组有关专家、学者参与研讨和总结评价,使研讨为课题研究的每一步进展提供依据。
第五,鼓励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任务分工、安排,在研究过程中取得阶段性成果,如在档案报刊上发表相关文章、撰写实验报告、研究活动分析报告、调研报告、实践工作总结等,为课题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第六,重视科研骨干力量的培养和使用。在基层档案科研工作中,鼓励单位档案工作人员参加课题组承担科研任务,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学术活动、培训、参观考察、汇报交流等,开阔课题组成员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改善学术氛围,使基层档案工作中的业务骨干在科研实践中锻炼成长,将档案工作中的业务骨干培养成为档案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提高基层档案科研队伍的整体素质、研究力量和研究水平。同时,加强科研骨干的使用,依据其业务工作优势吸纳为不同课题组成员分别承担相应研究任务,充分发挥其作用。
抓好档案科研后续工作
首先应重视档案科研成果推广运用。科研课题可以按不同标准分成不同种类,按研究目的和功能不同可以把研究课题分为基础性、应用性和开发性课题。档案科研课题也可以分为这三种类型,其中,除基础性研究课题为理论性研究课题外,应用性和开发性课题的研究直接目的是解决具体、实际的问题,应提出针对性、操作性的理论和方法。基层档案科研常常选择的是与实际工作紧密相连的应用性和开发性课题,这种课题研究本身的性质要求课题在完成结题程序后应通过成果推广运用实践课题成果。同时,档案科研成果推广运用是档案科研工作的重要程序和过程,通过成果推广运用才能最终实现研究目的和研究成果价值。基层档案科研成果不能研究结束就束之高阁,应重视课题成果的认可、转化和推广,通过成果推广运用发挥课题研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尽快转化,使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基层档案工作、提高档案工作质量的直接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