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企业管理 > 管理工作

体系管理工作15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90
  • 目录

体系管理工作

第1篇 enms能源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实习/储备)工作职责与职位要求

职位描述:

工作职责:

1.执行公司安排的审核任务,及时向相关人员反馈审核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积极配合解决问题;

2.在审核工作中坚持审核原则,遵守审核员的行为规范和公司的各项规定,注意自己的言行,维护公司利益和形象;

3.及时完成审核资料的准备、与客户在审核前的沟通、督促客户整改不符合项、根据认证决定工作人员的意见修改和完善审核资料等工作。

4.及时完成公司安排的技术文件的编制工作;

5.积极参加公司安排的现场见证工作;

6.在审核中了解客户需求并向相关部门反馈;

7.积极参加公司安排的有关培训工作;

8.提供与审核相关的工作及公司其他各项工作的建议;

9.主动学习,持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审核技能,为受审核方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审核工作质量。

职位要求:

1.本科及以上学历;

2.具备理工科,环境工程、热能动力优先,二年及以上能源管理或相关行业工作经验;

3.已获得能源管理体系领域专业注册资格;

4.熟悉能源管理的标准,有能源管理体系审核经历;

4.国家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准则中规定的各级别审核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个人素质;

5.工作适应能力强,具备时间管理的概念;

6.尊重和维护公司的形象、声誉和利益;

7.自我激励,自我完善,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及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8.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9.能满足经常性出差需要。

第2篇 iso20000信息技术服务管理体系审核员工作职责与职位要求

职位描述:

职责描述:

1.执行公司安排的审核任务,及时向相关人员反馈审核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积极配合解决问题;

2.在审核工作中坚持审核原则,遵守审核员的行为规范和公司的各项规定,注意自己的言行,维护公司利益和形象;

3.及时完成审核资料的准备、与客户在审核前的沟通、督促客户整改不符合项、根据认证决定工作人员的意见修改和完善审核资料等工作;

4.及时完成公司安排的技术文件的编制工作;

5.积极参加公司安排的现场见证工作;

6.在审核中了解客户需求并向相关部门反馈;

7.积极参加公司安排的有关培训工作;

8.提供与审核相关的工作及公司其他各项工作的建议;

9.主动学习,持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审核技能,为受审核方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升审核工作质量。

职位要求:

1.本科及以上学历;

2.具备信息安全、密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数学与应用数学、自动化、通信、电气等相关的专业学历;

3.已获得信息安全领域专业注册资格;

4.至少2年与信息安全有关的管理、技术研究与开发服务、测评、教学、标准制定等工作;

5.国家管理体系审核员注册准则中规定的各级别审核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个人素质;

6.工作适应能力强,具备时间管理的概念;

7.尊重和维护公司的形象、声誉和利益;

8.自我激励,自我完善,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及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

9.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

10.能满足经常性出差需要。

第3篇 某某物业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控制工作程序

某物业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1.目的

为进行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特编制本程序。

2.范围

2.1本程序规定了内部审核的流程和方法,以验证质量管理体系各项管理活动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2.2本程序适用于对质量管理体系范围内,各部门管理活动的审核。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审批《内部审核计划》,任命审核组长和审核员,组织内部审核,审批内审报告。

3.2审核组长负责做好审核员的工作分工和审核准备,组织、开展现场审核,编写《内部审核报告》,并负责审核后的跟踪管理工作。

3.3审核员负责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以下简称'内审检查表'),实施现场审核,确定不合格项并编制《内部审核不合格项报告表》,负责纠正预防措施的跟踪验证。

3.4被审核部门负责配合审核员开展本部门的审核工作。

3.5不合格项责任部门负责对本部门的不合格项制定纠正措施,按期实施整改,并对实施效果负责。

4.工作内容

4.1审核时间

4.1.1审核一年不少于一次,必要时,管理者代表可根据需要做出提前内审或增加内审次数的决定,如:

4.1.1.1当体系发生变更、相关职能有较大变化时;

4.1.1.2当相关方对涉及的特殊过程或项目提出要求时;

4.1.1.3当服务过程中发生人身安全事故、设备事故时;

4.1.1.4认证机构监督评审时。

4.1.2当提前内审或增加内审次数时,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应提前通知有关部门。

4.2审核前的准备

4.2.1组成审核组

4.2.1.1内审工作开展前,管理者代表应任命审核组长和组员,为审核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审核组长和组员应分别具备如下资格:

a)组长:持有内审员或外审员资格证书,并具有较强独立工作能力和协调能力;

b)组员:接受过gb/t19001标准的内审员或外审员培训,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

4.2.1.2审核组组长应按组员的专业特长进行分工,审核人员不能审核自己的工作。

4.2.1.3特殊情况下,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审核组可吸收专业技术人员或观察员参加。

4.2.2编制《内部审核计划》

4.2.2.1审核组组长负责编制《内部审核计划》,《内部审核计划》的内容主要有:

a)审核的目的、范围和依据;

b)审核组成员;

c)受审核部门、审核过程或要素;

d)审核组内部交流的时间安排等;

e)审核日期、日程的安排:

在审核前10天,由审核组长召开一次审核小组会议,对《内部审核计划》进行讨论并明确分工。

4.2.2.2《内部审核计划》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应提前五个工作日,向有关部门发出内部审核通知。

4.2.2.3受审核部门接到计划后应安排有关人员做好配合和准备工作,如果对审核项目和日期有异议,应提前3个工作日通知审核组,经协商后修订《内部审核计划》。

4.2.3编制《内审检查表》

4.2.3.1《内部审核计划》发布后,审核组组长应组织审核员对《内部审核计划》进行讨论,明确审核准则和审核深度,并编制《内审检查表》。

4.2.3.2《内审检查表》的编制应依据:

a)gb/t19001标准;

b)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c)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方针、目标(指标)、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服务工作规范;

d)必要时,从现场收集的相关信息。

4.2.3.3《内审检查表》应在审核实施前送审核组长确认。

4.3实施审核

4.3.1首次会议

4.3.1.1首次会议标志着现场审核的开始,首次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召开,与会者应在《内部审核会议签到表》中签到,参加的人员和部门主要有:

a)最高领导层、管理者代表;

b)受审核部门负责人;

c)内审组全体成员。

4.3.1.2审核组组长在会议上应说明本次审核的目的、范围、准则、方法和时间安排,明确配合人员,对《内部审核计划》中的安排做进一步确认,(遇特殊情况时,应及时调整并再次确认)。

4.3.2获取审核证据

4.3.2.1审核员参照《内部审核检查表》中的具体内容,对受审核部门进行现场检查,对所涉及的过程和活动,收集、寻找符合或不符合审核准则的客观证据,获取审核证据的方法主要有:

a)与被审核对象交谈;

b)调阅文件;

c)现场查验记录;

d)观察操作;

e)随即抽样等。

4.3.2.2现场审核时,审核员应:

a)及时作好审核记录,记录必须清楚、完整,有可追溯性;

b)发现问题时,审核员应进一步调查清楚,力求客观公正,并及时给予审核方口头反馈;

c)当证据不足或不清楚时,审核员应一查到底,直到弄清楚为止;

d)做好相应的检查审核记录,填写《内部审核检查表》,记录必须清楚完整。

4.3.3审核情况的总结、评价

4.3.3.1审核组组长应按《内部审核计划》的安排,召集内部会议,

对审核情况进行沟通和小结。

4.3.3.2召开末次会议之前,审核组长应:

a)组织内审组成员,根据记录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确定不合格项及其严重性,开出《内部审核不合格项报告表》;

b)召开审核组全体会议,进一步评价审核结果;

c)将《内部审核不合格项报告表》交受审核部门确认。

4.3.3.3审核组组长于内审后一周内负责编写本次《内部审核报告》。《内部审核报告》的内容主要有:

a)审核的目的、范围和依据;

b)审核组成员和受审核部门代表名单;

c)审核日期及审核计划具体实施情况;

d)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情况、不合格项目分布情况(《内部审核不合格项统计表》)和严重程度;

e)存在的主要问题;

f)体系符合性、有效性结论;

g)整改及纠正措施验证的要求等。

4.3.3.4《内部审核报告》由管理者代表审核后发放。

4.3.4末次会议

4.3.4.1末次会议标志着现场审核的结束,末次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召开,参加人员原则上可以扩大参加首次会议的人员,与会者应签到。

4.3.4.2末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包括:

a)重申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及方法;

b)宣读主要的《内部审核不合格项报告表》;

c)宣读《内部审核报告》,明确责任部门采取措施的要求及审核员进行检查验证的要求;

d)发出《内部审核不合格项报告表》给受审部门。

4.4跟踪、验证

4.4.1末次会议后,责任部门应对不合格项进行整改;

4.4.2根据《内部审核报告》的要求,审核员应及时对不合格项的整改过程实施跟踪、验证;

4.4.3对不合格项整改过程中涉及多个部门或出现的新问题,审核员应及时向审核组长或管理者代表反映,及时协调解决。

5.相关文件

6.记录表格

6.1《内部审核计划》(8.2.2-j-01)

6.2《内部审核检查表》(8.2.2-j-02)

6.3《内部审核不合格项报告表》(8.2.2-j-03)

第4篇 物业公司质量体系文件管理工作程序

物业公司质量体系文件管理程序

1.0目的

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予以控制,确保在使用时可获得有关版本的适用体系文

件。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

3.0职责

3.1总经理负责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评审和批准。

3.2管理者代表负责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总体控制。

3.3办公室负责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建立、整理、发放、使用、保管以及更改控制。

3.4各部门负责管理本部门持有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确保体系文件的有效使用。

4.0 过程识别

5.0 行为准则

a)文件应清晰,便于识别,发布前得到批准;

b)外来文件应识别并控制其发放;

c)使用文件场所都应得到相关文件的有效版本;

d)对作废文件做出标识或隔离,防止非预期使用;

e)手册(含程序)发布或换版时应先评审、批准后发布;

f)文件现行及更改状态确保可识别.

6.0 程序

6.1 文件分类

6.1.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含手册、管理制度、技术文件、质量记录表式等由办公室负责组织编写、修改和管理;

6.1.2 行政管理文件包括外来文件和本公司文件由办公室报批并控制分发.

6.2 文件编目及标识

6.2.1 为确保文件的唯一性,公司做出规定:

a)质量手册:郑州-y_-2002表示:××市××公司质量手册20__年版.每页a-0表示a版第0次修改.

b)质量记录:jl-8.3-01表示质量手册中第8.3不合格的控制要素中第一个记录.

6.3 文件控制

-编制文件应收集企业背景资料并按iso9000系列标准要求编审;

-所有支持体系过程的文件发布前得到批准,确保适应性;

-文件发放由主管部门登记编号并用分发/回收记录控制发放;

-文件印制或复印应确保清晰、易于辨别,并注明其版本或修订状态;

-手册管理执行质量手册管理规定;

-主管部门拟列文件总清单,便于检索和控制文件有效性;

-文件发放时在可能情况下及时收回作废/失效文件,包括图纸,确保使用场所持有文件的唯一性和有效性;

-用于参改的作废文件或备用文件做出标识或单独存放.

6.4 文件更改

6.4.1 质量手册程序修改,由主管部门填写《文件更改申请单》任管理者代表审核后报总经理批准,手册修改量大可采取换页、修改页数超过三分之一应重新换版印发.换版应评审后由总经理批准.

6.4.2 技术文件、管理文件更改和换文由管理者代表或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如需改换文件修改部门,该部门应获得文件编制的原背景资料.

6.5 文件使用与保管

1)文件领用时,领用人应在分发记录上签字;

2)文件分发范围由主管领导审批;

3)文件使用中不得损坏、乱涂或私自修改,保证文件清晰易于识别;

4)妥善保管文件,放在通风、干燥、安全的地方;

5)文件可以是书面,如有条件也可使用电子媒体,但注意留有备份;

6)文件作废销毁应有管理者代表批准.

7.0 相关文件

7.1 记录控制程序

7.2 管理策划控制程序

7.3 产品实现策划(施工组织设计)管理程序

8.0 记录

8.1 文件发放回收记录

8.2 部门要控文件清单

8.3 文件更修改申请单

第5篇 成本管理体系定额控制工作程序

成本管理体系定额控制程序

1、目的

定额是制定成本计划和全面预算的依据。制定和实施各类定额,就是为了节制消耗、控制资金占用和合理限制费用开支,使各种耗费得到预先控制,以确保合理的投入产出,实现成本目标,并使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对材料和能源消耗定额、劳动定额、储备定额、设备定额和费用定额的管理与控制。

3、职责

3.1体系负责人负责材料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的管理与控制。

3.2副总经理负责生产现场的在产品、半成品储备定额、安全费用定额、设备修理费用定额、能源消耗定额、备品备件消耗定额、产品储备定额、销售费用(包括明细费用)定额和主管的费用(包括:制造费用等)定额的管理与控制。

3.3总工程师负责工艺定额的管理与控制。

3.4首席财务官负责费用定额(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等)的管理与控制。

3.5成本部是公司定额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指挥、协调、指导和考核全公司的定额工作。

3.6财务部是费用定额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全公司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和制造费用等定额的制定、平衡、汇总、下达和考核。负责组织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下达、检查和考核。

3.7制造部是在产品、半成品储备定额、设备定额和安全费用定额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全公司在产品、半成品储备定额、设备定额和全公司安全费用定额的制定、下达、检查和考核。

3.8人力资源部是劳动(工资)定额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全公司劳动(工资)定额的制定、下达、检查和考核。

3.9供销部是采购定额和原材料储备定额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对全公司采购定额和原材料储备定额的制定、下达、检查和考核。

3.10各单位负责本单位的定额管理与控制,并接受各职能部门的指挥、协调、指导和考核。

4、工作程序

4.1确定制定定额的依据

4.1.1本公司已确定的定额种类包括以下方面(见图1):

a)消耗定额(包括:材料、设备零部件、能源、工艺装置、工具、量具、护具等);

b)劳动定额(包括:吨煤工资含量、计件工资定额、工时定额等);

c)费用定额(包括:采掘费用、制造费用、修理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d)储备定额(包括:各仓库、料场和生产现场储备的主要材料、辅助材料、设备零部件、能源、在制品、半成品和成品等)。

4.1.2成本部对上述各类定额应组织汇总、建立并保持明细清单,清单应按定额类别分类编制,应具体规定所需的定额和定额率指标。

4.1.3根据清单需要建立的定额,各部门和单位在制定定额前,应收集和整理以下方面的信息资料:

a)以往可比的统计数据的分析资料(包括:上年度和历史最好水平数据);

b)同行业的定额水平信息;

c)有关的工艺和技术资料(包括:设计、图样要求和生产要求);

d)国家规定的定额;

e)以往的定额完成情况的资料;

f)经验值;

g)本公司现行的有关规章制度;

h)预测的计划期内实际情况;

i)不可预见费用的估算;

j)领导特批;

k)政府和上级有关政策的变化;

l)产量和销售量的变化。

(不限于此)

4.1.4在掌握了充分的信息资料后,各部门和单位应结合本公司和产品的实际情况再选定以下方法作为编制预算的依据:

a)经验估计法(适用于:供应定额、费用定额、工时定额、储备定额);

b)统计分析法(适用于:工艺定额、生产定额、供应定额、费用定额、工时定额、储备定额);

c)实际查定法(适用于:工艺定额、费用定额、工时定额、储备定额);

d)技术测定法(适用于:工艺定额、工时定额)。

4.2制定所需的定额

4.2.1各类定额的主管部门应组织有关单位依据分类的定额清单和方法的依据制定所需的定额,并形成文件,不得遗漏。

4.2.2各主管部门在组织制定所需的定额时应:

a)识别和确定范围;

b)由低到高制定;

c)自下而上评审;

d)以业务核算为主。

4.2.3定额的制定完成后,应组织评审,以确保定额的充分性、适宜性和准确性。评审通过后,报有关主管领导进行,批准后下达实施。

4.2.4下达定额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确定定额文件发放范围,并确保所有接收定额的人员签字确认和所有执行定额的所有场合都能得到有效版本的定额。

4.2.5随年度计划指标变化的定额(如:费用定额),每年应确保更新,其制定与下达应与年度计划同时进行。

4.3实施所需的定额

4.3.1各部门和单位应严格按定额控制人、财、物的消耗。

4.3.2各单位应严格按消耗定额领料,供应部门应严格按消耗定额发料或送料,并建立按定额退库制度(因为100%的按定额发料有时可能是不实际的),确保整包装领用材料的剩余部分在期末都能办理退库手续(可以“假退库”)。

4.3.3各部门和单位应确保在费用定额(限额)内发生费用,不得超支,发生费用时需经主管领导的审批,未经主管领导批准的费用,财务部门不得列支和支出。

4.3.4各生产单位的现场、库房储备的材料、能源和产品应严格按储备定额实施储备,坚决杜绝超储积压。

4.3.5各单位和人力资源部应严格按国家政策、公司有关规定和劳动定额控制人力资源的消耗和工资含量,确保单位产品工资或工时不超定额。

4.4检查和考核定额的执行情况

4.4.1各定额的主管部门应按已策划的时间间隔对定额的准确性和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在一般情况下对定额准确性的考核每半年组织一次,时间间隔不得超过6个月;对定额执行情况每月考核一次。

4.4.2对定额准确性的考核应做好《定额考核记录》;对定额执行情况的考核应按《成本否决和激励方案》执行。

4.4.3在定额的执行过程中若遇有生产经营条件、原材料条件发生变化和定额本身存在问题等实际情况时,可能涉及到追加或调整定额,有关单位应提出书面申请,报主管领导批准后,主管部门方可追加或调整定额,并做好记录,为定额的修改提供依据。

4.4.4由追加或调整定额所引起的任何记录,主管部门应归档保存。

4.4.5成本部应将定额的检查和考核的结果,及时向总经理报告,作为管理评审输入的一部分。总经理在管理评审时应依据《管理评审规定》对定额执行的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

4.5定额的修改

4.5.1定额的考核结果,可能导致定额的更改,各定额的主管部门应在定额实施的过程中识别定额的修改。识别定额的修改可通过定额评审和准确性的考核以及基层执行人员对定额的意见、建议或抱怨等反映形式进行。

4.5.2对定额的修改应有其主管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修改的结果应形成文件,并再次得到评审和批准。

4.5.3对定额的修改应确保相关文件同时得到修改,并将修改的信息及时通知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使相关人员知道已变更的信息,以便更好地执行修改后的定额。

4.5.5由修改所引起的任何记录,主管部门应归档保存。

4.5.6通过对定额的考核和反复或经常修改,其定额值逐渐趋于准确、稳定和更加符合实际。体系负责人和成本部应不断识别各类定额的这种成熟度和准确度,并将其定额逐步形成标准,再过度到标准成本法,最终实现标准成本控制。

5、相关/支持性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5.2《记录控制程序》

5.3各类定额

5.4《成本否决和激励方案》

6、记录

6.1《定额考核记录》

6.2《文件修改记录》

6.3《文件评审记录》

第6篇 成本管理体系纠正措施控制工作程序

成本管理体系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为消除成本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以防止不符合的再发生,促进成本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对成本事件、成本水平不符合和成本管理体系不符合所采取的纠正措施。

3、职责

3.1体系负责人负责领导本公司纠正措施工作,并对全公司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负责。

3.2成本部是纠正措施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纠正措施的实施和效果进行跟踪和验证。

3.3各责任部门和单位负责对成本事件和不符合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实施。

4、工作程序

4.1纠正措施的控制原则

4.1.1对本公司出现的成本事件、成本水平不符合和成本管理体系的不符合,责任部门和单位必须制定纠正措施。

4.1.2纠正措施控制的重点是分析事件和不符合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消除这些原因的纠正措施。

4.1.3所制定的纠正措施必须与所遇到的事件和不符合的影响程度相适应。必须权衡风险、利益和成本,确保纠正措施是适宜的。

4.1.4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纠正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4.2评审不符合

4.2.1各部门和单位应注意不断识别和发现不符合,确定不符合的信息来源,并通过成本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出的各种信息,来识别、确定和评审不符合。

4.2.2纠正措施的信息来源有:

a)不符合报告(包括成本水平不符合和成本管理体系不符合);

b)内部审核报告;

c)核算的结果;

d)管理评审的输出;

e)数据分析的结果;

f)成本发生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结果。

(不限于此)

4.3确定不符合的原因

4.3.1对已识别和确认的事件和不符合,责任部门和单位应组织调查分析产生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并确定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做好记录,对重大事件和不符合的原因,应由体系负责人或成本部组织进行调查和分析。

4.3.2调查和分析原因的方法可以是:

a)散发调查表;

b)召开专题分析会、成本分析会;

c)课题研究;

d)头脑风暴法;

e)因果图。

(不限于此)

4.4评价确保事件和不符合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

4.5纠正措施的制定

4.5.1在确定事件和不符合原因的基础上,由责任部门和单位制定纠正措施,报体系负责人批准后实施。

4.5.2制定纠正措施的一般要求:

a)针对不符合的原因制定;

b)研究不符合能否再发生

c)确定相关责任部门、单位和活动接口;

d)方向明确,方法得当;

e)按规定的时限完成。

4.6纠正措施的实施

4.6.1纠正措施由责任部门和单位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实施,并确保按规定的时限完成。

4.6.2纠正措施在实施过程中遇有问题时,应由成本部组织协调,重大问题应由体系负责人进行协调。

4.6.3成本部负责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和结果进行跟踪和验证,评价其有效性,并做好相应记录。

4.6.4内部审核中的纠正措施的实施,按《内部审核控制程序》执行。

4.7纠正措施的评审

4.7.1纠正措施的实施完成后,责任部门和单位应提出书面总结,经成本部或体系负责人组织评审、认可后报总经理,作为管理评审输入的一部分。

4.7.2对富有成效的纠正措施,可能导致有关文件的永久性更改,应由文件的归口管理部门组织有关部门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更改。对效果不明显的纠正措施应进一步分析和改进。

4.8纠正措施的汇总分析

成本部对全年所有的纠正措施,年底前全面汇总一次,并计算出全年纠正措施完成情况相对数(%),报总经理,作为管理评审输入的一部分。

4.9由纠正措施所引起的任何记录,成本部和责任部门/单位应予保持。

5、相关/支持性文件

5.1《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5.2《文件控制程序》

5.3《管理评审的规定》

6、记录

6.1《纠正措施表》

第7篇 物业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评审控制工作程序

物业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评审控制程序

1 目的

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 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

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是由最高管理者就质量方针和目标,对质量体系的现状和适应性进行的正式评价。

3 职责

3.1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会议。

3.2管理者代表负责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编写相应的管理评审报告。

3.3物业部部负责评审计划的制定、收集并提供管理评审所需的资料,同时按策划的计划时间对各相关部门进行评审,负责对评审后的纠正、预防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

3.4各相关部门负责准备、提供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评审所需资料,并负责实施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相关的纠正、预防措施,并提前三个工作日将有关内容书面报物业部。

4 程序

4.1管理评审计划

4.4.1每年组织一次管理评审,时间间隔不超过12个月,可结合内审后的结果进行,也可根据需要安排。

4.1.2物业部于每次管理评审前一个月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经总经理批准。计划主要内容包括:

a)评审日期;

b)评审目的;

c)评审范围及评审重点;

d)参加评审组成员;

e)评审依据;

f)评审内容;

g)评审工作文件;

h)评审综述。

4.1.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增加管理评审频次。

a)公司组织机构、运行机制、服务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

b)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用户关于质量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

c)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

d)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

e)即将进行第二、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核时;

f)质量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时。

4.2管理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当前的业绩和改进的机会:

a)审核结果,包括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服务质量审核等的结果;

b)顾客的反馈,包括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及与顾客沟通的结果;

c)过程的业绩和服务的符合性,包括过程、服务测量和监控的结果与产品有关的要求;

d)改进、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包括对内部审核和日常发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的监控结果;

e)以往管理评审跟踪措施的实施及有效性;

f)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种变化而引起的体系的变更,包括内外环境的变化,如法律法规的变化等。

g)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h)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的有关组织的产品过程和体系改进的建议。

4.3评审准备

4.3.1预定评审前十天,物业部以书面形式向管理者代表汇报现阶段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并提交本次评审计划,由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4.3.2物业部负责根据评审输入的要求,组织评审资料的收集,准备必要的文件,评审资料由管理者代表确认。

4.3.3物业部向参加评审的人员发放《管理评审通知单》,及本次评审计划和有关资料。

4.4管理评审会议

a)总经理主持评审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对评审输入做出评价,对于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项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确定责任人和整改时间;

b)总经理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作出结论(包括进一步调查、验证等)。

c)物业部对责任部门的整改项目进行跟踪和再次验证,并向总经理作汇报。

4.5管理评审输出

4.5.1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以下方面有关的措施:

a)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改进,包括对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结构、过程控制等方面的评价;

b)与顾客要求有关的服务的改进,对现有服务符合要求的评价,包括是否需要进行服务、过程审核等与评审内容相关的要求;

c)资源需求等;

d)对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运行情况的说明。

4.5.2会议结束后,由物业部根据管理评审输出的要求进行总结,编写《管理评审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核,交总经理批准,并发至相应部门并监控执行。本次管理评审的输出可以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

4.6改进、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和验证

物业部根据《改进控制程序》的规定,对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4.7如果评审结果引起文件更改,应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4.8管理评审产生的相关的质量记录应由物业部按《质量记录的控制程序》保管,包括管理评审计划、评审前各部门准备的评审资料、评审会议记录及管理评审报告等。

5 相关文件

5.1《内部审核程序》。

5.2《改进控制程序》。

5.3《文件控制程序》。

5.4《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6 质量记录

6.1《管理评审计划》。

6.2《管理评审会议签到》。

6.3《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表》。

6.4《管理评审报告》

6.5《文件发放登记表》

第8篇 hse管理体系建立准备工作

一、领导决策

建立hse管理体系需要最高管理者的决策。只有在最高管理者认识到建立hse管理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企业才有可能在其决策下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另外,hse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资源的投入,这就需要最高管理者对改善企业的健康、安全与环境做出承诺,从而使得hse管理体系的实施与运行得到充足的资源。实践证明,高层管理者的决心与承诺不仅是企业能够启动hse管理体系建设的内部动力,而且也是动员企业不同部门和全体员工积极投入hse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保证。

在此阶段,特别需要高层管理者:

(1)明确hse管理应为企业整个管理体系的优先事项之一,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纳入企业管理决策的重要议事日程中;

(2)认识到建立hse管理体系的目的和意义;

(3)理解实施hse管理体系对企业经济效益、公众形象、hse管理、企业管理功能方式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4)承诺为建立hse管理体系及有关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源保证。

二、成立体系建立组织机构

当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决定建立hse管理体系后,首先要从组织上给予落实和保证,需要成立一套体系建立组织机构,一般包括:

(1)成立领导小组,成立由企业高层管理者负责的hse管理体系建立领导机构。其主要任务是负责hse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和组织协调,如hse管理体系建立的总体设计规划,制定hse方针、目标,提供人、财、物支持等。

(2)任命管理者代表,按照sy/t6276-1997标准,在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组织过程中,最高管理者应任命管理者代表,并规定其职责和权限。管理者代表是企业中hse管理体系建立实施的直接领导者。其至少应被授予如下职权:

①按照标准规范要求建立、实施和维护hse管理体系;

②向最高管理者汇报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管理层评审,并为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

③协高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各部门间的关系,为最高管理者提出建议。

因此,管理者代表就百组织中具有相当级别的管理者,最好是主管企业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面工作的副职担任。

(3)组建工作小组,成立直属领导小组领导的工作小组。其主要任务是开展hse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涉及企业整体范围内的具体工作,如组织宣传培训,初始风险评价,体系的总体设计,hse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汇总等。

工作小组的成员应来自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通常包括企业中安全、环保、卫生、生产经营、技术等主要部门的人员。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工作小组成员应具有相关工作的知识和技能。

视企业的规模、特点的不同或hse管理体系建立的需求和进展状况,还可以在相应层次上进行有关人员机构的组织安排。

三、宣传和培训

hse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是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健康、安全与环境意识,统一企业对实施hse管理认识的过程。为此,企业应进行宣传和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实施hse管理体系本身也要自始至终地开展宣传教育,以促进企业各部门和广大员工的响应、支持和各级参与。宣传和培训应重点突出、划分层次、循序渐进、采取多种方式进行。

体系建立的组织机构在开展工作之前,首先应接受hse管理体系标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当企业依据标准所建立的hse管理体系文件正式发布后,需要对全员进行文件培训。另外,组织体系运行需要的内审员,也要进行相应的培训。

在准备阶段,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目的是:

(1)促进企业全体员工对管理体系的认识了解;

(2)向企业员工表明实施管理体系的意图和行动;

(3)克服推行管理体系过程中思想观念上的障碍。

针对上述要求,宣传培训的内容应主要围绕管理体系的建立来安排。它可包括:国内外hse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sy/t6276-1997标准概况;hse管理体系发生发展背景、基本内容;组织建立hse管理体系的目的、意义;全体员工在hse管理体系建立实施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要求等。

根据企业推行管理体系工作的需要,宣传培训依照管理层次不同,内容要有所侧重。

高层管理者,即决策层。结合sy/t6276-1997标准和hse管理体系发展背景说明本企业建立实施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确决策层领导在体系建立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地位的主导作用等。

管理层,主要是健康、安全、环保、生产、技术、经营等有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负责人,以及在建立hse管理体系中承担具体重要工作的有关人员。这一层次的人员是建立、实施和完善hse管理体系的骨干力量,应全面接受hse管理体系标准有关内容的培训,真正掌握和理解hse管理体系标准的内容、原理、原则以及内涵。

执行层,主要是指hse管理体系所涉及的一般人员和广大员工。对这一层次人员的宣传与培训重点在于hse管理体系一般知识的普及,提高他们对本岗位活动与hse管理体系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发挥自身作用的认识。

在具体宣传培训中应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深刻理解和掌握sy/t6276-1997标准中7个要素的逻辑内涵。“领导和承诺”是核心,“方针和目标”是导向,“组织、资源和文件”是基本资源支持,“评价和风险管理”是实现事前预防的关键,“规划和实施监测”是实现过程控制的基础,“审核和管理评审”是纠正、完善及自我维护的保障。标准体现了以领导和承诺为核心,以方针和目标等要素为支持,以审核和评审实现自我监督与持续改进的整体思想。

(2)结合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突出整体思维观;把“领导与承诺”和“一把手负责制”结合起来;把强调风险评价和事前预防结合起来;把“规划”及“实施与监测”和强调生产作业现场的“人、机、环”协调运行结合起来;把“审核与评审”与传统的监督检查结合起来。

(3)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学习标准。学习标准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真正掌握标准的内涵,理解其实用价值。

第9篇 成本管理体系风险评价控制工作程序

成本管理体系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评价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风险的严重程度,确定提高成本因素控制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顺序,确保成本风险得到识别和控制,以规避风险、减少浪费和损失,保证本公司成本目标的实现及成本水平和成本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保持。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评价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风险程度。

3、职责

3.1体系负责人负责组织成本部及有关部门和单位评价成本风险。

3.2成本部是成本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已确定的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浪费和损失进行核算,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价和分级,并组织制定和实施成本控制方案,以消除成本风险。

4、工作程序

4.1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4.1.1成本部应根据《已确定的提高成本因素清单》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为提高成本因素的核算、排序和分组提供依据。

4.1.2本公司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内容一般包括:

a)提高成本因素的性质;

b)提高成本因素的类别(见《成本管理手册》第3.5.5.9条);

c)提高成本因素的范围;

d)提高成本因素的分布情况和所在的区域;

e)每个提高成本因素能提高哪些成本

(不限于此)

4.2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浪费进行核算

4.2.1在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财务部应组织对已确定的提高成本因素(包括浪费和浪费源)逐一核算所产生的浪费和损失的金额,为提高成本因素进行排序和分组,实施成本风险评价和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4.2.2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浪费和损失进行核算的具体程序、方法和要求见《成本核算控制程序》。

4.2.3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浪费和损失进行核算所引起的记录,由财务部负责归档保存。

4.3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排序和分组

4.3.1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后,成本部应按核算的结果(浪费或损失的金额)由高至低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排序和分组,为确定风险程度提供依据。

4.3.2对提高成本因素的分组本公司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a)abc分类法;

b)区分一次性浪费和经常浪费;

c)上述两种方法的组合。

4.3.3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排序和分组所产生的记录,由成本部负责归档保存。

4.4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成本风险进行评价

4.4.1对提高成本因素进行排序和分组后,成本部应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浪费和损失金额及其排序和分组情况,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风险逐一进行评价,并按本公司的控制要求进行风险分级。

4.4.2风险评价的内容一般包括:

a)这些浪费和损失对成本目标或利润目标的影响程度;

b)这些浪费和损失对公司整体经营和持续发展的影响程度;

c)确定这些浪费和损失所产生的风险程度(风险级别);

d)识别和确定采取控制措施的需求和必要性;

e)识别和确定制定和实施成本控制方案的顺序。

(不限于此)

4.4.3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风险的评价,应采用会议方式进行,与会人员必须签到,成本部应做好《成本风险评价记录》,有关部门和单位以及公司高层领导应在《成本风险评价记录》中签署意见并签字确认。

4.4.4对提高成本因素所产生的风险进行评价后,成本部应编制《提高成本因素改进计划》,并对以下活动提出明确要求:

a)确定消除或减少浪费或损失的目标;

b)安排成本控制方案的编制和实施的顺序;

c)制定成本控制方案;

(不限于此)

4.4.5《提高成本因素改进计划》报体系负责人批准后,下发至相关责任部门和单位,按《提高成本因素改进计划》的要求制定并实施《成本控制方案》,成本部应跟踪、监督和检查,并验证《成本控制方案》实施的结果。

4.4.5对提高成本因素风险评价活动所产生的记录,由成本部负责归档保存。

5、相关/支持性文件

5.1《已确定的提高成本因素清单》

5.2《成本核算控制程序》

5.3《提高成本因素改进计划》

6、记录

6.1《成本风险评价记录》

第10篇 认可管理/认证管理/体系管理工作职责与职位要求

职位描述:

工作职责

1. 学习外来监管部门和认可机构的要求,转化为内部的改进需求;

2. 组织各部门培训学习,将外来要求落实到工作流程;

3. 掌握公司的已有资质并跟踪状态,及时准备材料更新资质;

4. 与认可机构沟通,并组织团队配合认可评审;

5. 按时完成机构的年度信息上报;

6. 牵头筹备新资质、新认可的申请;

7. 负责协调审核员和认证管理人员的能力评价事宜;

8. 负责机构向认监委、认可委的信息上报;

9. 领导交待的其他事宜。

职位要求:

1. 学习与适应能力强,对新知识能很快的掌握;

2. 具备基本的英语读写和交流能力,能完成一般文件翻译的任务;

3. 执行力强,有责任心,对交待的任务能执行完整,及时反馈。

第11篇 管理体系贯标咨询顾问工作职责与职位要求

职位描述:

工作职责:

1、负责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咨询服务;

2、为企业提供管理信息化领域的第三方咨询服务,包括信息化评测、诊断、规划、培训等;

3、参与或负责相关咨询项目的需求调研和分析、方案设计和编写、招投标等工作。

职位要求:

1. 熟悉 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对两化融合领域评估规范、质量管理体系有深入的了解与研究;

2. 具备企业诊断评估,信息化解决方案设计、撰写与实施的专业能力;

3. 了解贯标基本流程,从事过质量、环境等贯标或认定工作,有erp/plm/自动化等信息化工作经验者优先;

4. 勇于挑战与创新,性格开朗,亲和力强,具备高度的团队合作精神。

第12篇 成本管理体系成本计划控制工作程序

成本管理体系成本计划控制程序

1、目的

成本计划是预先规定的计划期内的成本水平。编制和执行成本计划,是为了加强成本管理,严格控制成本水平,厉行节约,消除浪费,进一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实现组织的利润最大化。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对成本计划的编制和实施的管理与控制。

3、职责

3.1体系负责人负责组织成本部及有关部门和单位编制成本计划。

3.2成本部是成本计划的归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成本计划的编制和组织实施,并检查、监督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3.3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成本计划的要求负责具体组织与实施,以满足成本要求,并对成本计划的实施效果负责。

4、工作程序

4.1成本计划的主要内容

本公司的成本计划分为年度计划和季度计划。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

a)产品单位成本计划;

b)总成本计划;

c)制造费用计划;

d)期间费用计划;

e)降低成本计划(包括为这些成本达到预期水平所采取的措施)。

4.2成本计划的编制依据

成本部应根据组织的方针和目标、销售计划、生产计划、劳动工资计划、原材料供应计划、各种消耗定额、预算以及降低成本的技术组织措施,并参考以前年度的实际成本水平和历史最好水平编制成本计划。

4.3成本计划的编制原则

成本部在组织编制成本计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以先进合理的定额为基础;

b)计划与核算口径保持一致;

c)与其他计划相互协调一致;

d)尽量吸收计划执行者参加。

4.4成本计划的编制

4.4.1成本部应根据公司对成本计划的编制精神和成本控制的要求,于每年11月开始着手准备编制下年度成本计划(与预算同步),并组织有关部门收集和整理如下资料:

a)本年度预计计划完成情况;

b)各种定额和预算资料;

c)预测下年度销售量及下年度预计生产量;

d)以往年度的实际成本水平;

e)成本历史最好水平;

f)有关标杆的成本情报资料;

g)其他计划资料。

(不限于此)

4.4.2成本部应在利用上述资料分析和研究本年度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公司的成本目标对下年度成本指标进行测算和综合平�,并形成计划草案,报送体系负责人。

4.4.3体系负责人应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成本计划草案进行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并提出修改意见。

4.4.4成本部根据体系负责人对成本计划草案提出的修改意见和要求,组织实施修改。计划修改完成后,成本部应组织评审,并做好评审记录。评审通过后成本部编制形成正式成本计划,经体系负责人审核和总经理批准后,于当年1月1日起正式发布实施。正式计划由成本部下达,各部门和单位执行。成本计划的评审和批准的控制,应按《文件控制程序》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4.4.5成本计划的发放应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并确定其发放范围,确保所有接收计划的人员签字确认和所有执行计划的所有场合都能得到有效版本的成本计划。

4.4.6成本部应确保所编制形成的正式成本计划能够指导和约束成本控制的行为,并起到如下作用:

a)使全体员工都能明确在成本方面的奋斗目标;

b)作为加强成本控制的手段,起到控制成本的作用;

c)成为公司对成本业绩进行测量的标准尺度。

4.5成本计划的实施

4.5.1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严格按成本计划规定的要求实施控制,并做好相应记录,成本部应在成本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组织协调、检查、跟踪和验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违反计划的行为成本部应按《成本否决和激励方案》给予考核。

4.5.2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对成本计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应及时向成本部或体系负责人报告,由体系负责人进行协调或裁决。

4.5.3随成本计划的进展而对计划进行修改时,应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并再次得到评审和批准。成本部应识别计划的修改,并确保相关文件得到修改和相关人员知道计划已变更的信息。

4.5.4成本计划修改记录成本部应予保持。

5、相关/支持性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5.2《记录控制程序》

6、记录

6.1《成本计划修改记录》

6.2《成本计划评审记录》

第13篇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审核员(注册)工作职责与职位要求

职位描述:

1. 配合公司工作的要求履行本职工作;

2. 执行公司安排的审核任务,及时向相关人员反馈审核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积极配合解决问题;

3. 在审核工作中坚持审核原则,遵守审核员的行为规范和公司的各项规定,注意自己的言行,维护公司利益和形象。

职位要求

1. 具备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ccaa注册审核员资格;

2. 持有有效的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代理人资格证书;

3. 不可同时持有专利代理人执业证书;

4. 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工作适应能力强;

5. 能满足经常性出差需要。

第14篇 质量体系管理工作职责与职位要求

职位描述:

职责描述:

1、负责组织家电集团各公司建立全员质量培训、教育的年度计划,并监督各公司实施、推进情况;

2、组织各公司创新、优化质量教育模式,并对接人资共享中心试行、实施;

3、负责组织对家电集团质量序列的业务流程有效性进行诊断、评估、优化。

职位要求:

1、学历:全日制本科及以上;

2、专业:理工科,机械、机电专业优先;

3、工作经验:10年以上白电(冰箱、空调、洗衣机)行业从业经验,5年以上质量体系管理经验;

4、能力要求:对质量体系管理有较丰富的经验,熟悉16949五大工具,能够组织对产品规划、研发、制程、市场服务等全流程例行审核任务或专项审核工作,且对各质量管控流程熟悉,能够定期针对质量体系审核发现的问题组织质量序列的流程优化工作,熟练应用office办公软件;了解质量序列职位要求及培训方面的知识;热衷于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工作,对质量管理有深入的认识,勤奋好学;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工作严谨踏实,积极主动,责任心强,条理清楚,善于总结;思维活跃,勇于创新,能够承担压力。

第15篇 qdms质量体系文件管理专员工作职责与职位要求

职位描述:

职责描述:

responsibility

control of all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documentation and internal/e_ternal engineering specifications, bom and drawings, including

· format control and m计算机技术nt计算机技术n of qms documents

· uploading qms documents to intranet, release and distribution process follow up

· control of engineering specifications, bom and drawings

· release and m计算机技术nt计算机技术n bom information in erp system

support the quality system manager in the improvement of processes

assure implementation of corporate part number standards

collect and administrate technical standards, e.g. gb and din standards

support in internal audit

support in monthly non-financial kpi data collection

other assistant tasks assigned by manager

职位要求:

qualifications

· bachelor degree or equivalent combination of education and e_perience

· proficient in both written and spoken english

· proficiency in microsoft office software

· major in engineering is a plus

· strong organizational skills and ability to review/update processes/procedures

体系管理工作15篇

某物业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控制程序1.目的为进行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特编制本程序。2.范围2.1本程序规定了内部审核的流程和方法,以验证质量管理体系各项管理活动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体系信息

  •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资料内容
  •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资料内容100人关注

    一、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概述1. 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建筑行业中,安全问题始终处于首要地位。无论是对工人的人身安全,还是对建筑物的质量保障,安全管理体系都是 ...[更多]

  • 物业质量管理体系【16篇】
  • 物业质量管理体系【16篇】98人关注

    zz物业质量管理体系1 总要求zz物业按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建立本质量管理体系,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本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四 ...[更多]

  • 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检查【16篇】
  • 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检查【16篇】95人关注

    《国际/国内安全管理规则》的全面实施,促进了船舶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使海事管理部门对船舶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成为一项主要的监管内容。2006年 ...[更多]

  • a物业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说明【11篇】
  • a物业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说明【11篇】95人关注

    e物业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说明1.本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以业主及相关方需求和期望为基础的,是依据iso9001∶2000标准建立的。其形式表现为一组过程相互作用形成的网 ...[更多]

  • 质量管理体系用语定义范本【16篇】
  • 质量管理体系用语定义范本【16篇】94人关注

    质量管理体系用语定义1.改进:强化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目的是根据组织的质量方针,改进整体质量绩效。2.管理体系:全部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 ...[更多]

  • 工程项目管理体系-记录管理【16篇】
  • 工程项目管理体系-记录管理【16篇】92人关注

    工程项目管理体系:记录管理1 记录控制范围: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规定要求的记录以及在体系运行中形成的其他记录(包括文字资料、 ...[更多]

  • 体系管理工作15篇
  • 体系管理工作15篇90人关注

    某物业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控制程序1.目的为进行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特编制本程序。2.范围2.1本程序规定了内部审核的流程和方法,以验证质量管理体系各项管 ...[更多]

  • oh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目标【16篇】
  • oh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目标【16篇】90人关注

    oh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目标组织应针对其内部相关职能和层次,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目标,并使之形成文件。组织在建立和评审职业安全健康目标时,应考虑法律和法规要 ...[更多]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