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操作规程 > 技术规程

桩施工技术规程4篇

更新时间:2024-05-16 查看人数:86

桩施工技术规程

内容

1. 桩基定义与类型 桩基是建筑物地基处理的一种方式,用于将建筑物荷载传递到深层稳定土层或岩层。常见的桩基类型包括预制混凝土桩、灌注桩、打入桩和静压桩等。

2. 地质勘查 在桩基施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了解地层结构、地下水位、土质类型等,为选择合适的桩型和确定桩深提供依据。

3. 桩位布置 根据建筑物的设计要求,确定桩的排列方式、间距和深度。桩位应均匀分布,避免形成应力集中区域。

4. 预制桩施工

- 预制桩制作:确保桩体质量,无裂缝、变形,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 桩的运输与堆放:轻拿轻放,防止损坏,堆放时保持水平,堆高不超过5层。

- 打桩:使用打桩机,按照预定顺序和角度进行,控制打入速度,避免桩身受损。

5. 灌注桩施工

- 钻孔:使用钻机进行钻孔,保证孔径、深度准确。

- 清孔:清除钻孔内杂物,确保孔壁干净。

- 下钢筋笼:确保钢筋笼位置正确,与桩孔对准。

- 灌注混凝土:混凝土要连续灌注,避免中断,确保桩体密实。

6. 静压桩施工

- 预压:对桩进行预压,检查桩的垂直度和承载力。

- 压桩:通过静压力将桩压入土层,实时监控压力和沉降情况。

7. 桩基检测 施工完成后,进行桩基静载试验和低应变动力检测,评估桩的承载力和完整性。

8. 质量控制

- 材料检验:所有桩材需通过质量检验,确保合格。

- 施工过程监督: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定期检查施工质量。

- 施工记录:详细记录施工过程,包括地质状况、施工参数等。

9. 环境保护 减少施工噪音、尘土飞扬,合理处置废弃物,遵守环保法规。

10. 安全措施 - 作业人员培训:所有施工人员需接受安全教育,熟悉操作规程。 - 现场管理: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施工区。 - 设备维护:定期检查机械设备,确保安全运行。

标准

1. 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2. 遵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3. 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建质20058号)。

4. 参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进行安全施工。

5. 地质勘查报告应满足《建筑地基勘察规范》(gb 50021-2001)的要求。

以上规程旨在指导桩基施工过程,确保工程质量、安全与环保,各环节应严格遵循,以实现高效、优质的桩基工程。

桩施工技术规程范文

第1篇 孔桩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整平场地,做到水通、电通、道路通,场地平整不积水。

2.熟悉设计图纸、地质勘察报告书的说明及施工要求,较完整的掌握施工区域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桩持力层的岩性特征及埋深,地下水埋深及分布情况。

3.施工现场周围应设置围墙与外界隔开,不允许非施工人员入内。

4.按施工方案要求配齐挖孔桩施工机具、模板、通风机、水泵、照明及动力电器以及土建工程的施工机具等。

5.一切机电设备必须由持证专业机电人员安装维修,并经调试合格后方能使用。

6.电气设备、线路必须实行两级漏电保护,用电设备金属外壳应有良好的接零或接地保护。

7.每天上班前及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检查辘轴、支腿、绳索、挂钩(保险钩)、提桶等设备,发现问题应立即修理或更换。

8.井下操作人员连续工作时间不宜超过四小时,应轮换工作;孔下作业人员未撤出前,孔口上作业人员不得擅自离开,要保持好上下联系。

9.孔井口边1m范围内不得有任何杂物,堆土应在孔井口边1.5m以外。

10.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井下需要工具,应该用提升设备递送,禁止向井内抛掷。

11.井孔内一律采用12伏低压100w防水带罩灯照明,井上现场可用24伏低压照明。现场用电均应安装漏电装置。

12.挖孔至4m以下时,须用可燃气体测定仪,检查孔内作业面是否有沼气,若发现有,要妥善处理后,方能作业。

13.下井前,应对井内空气进行抽样检测,发现有毒气体含量超过允许值,应进行除毒后再下井作业。

14.上班前,先用鼓风机向孔底通风,必要时送氧气,然后下井作业。

15.未施工时井口应作加盖处理,并作红灯警示。

第2篇 水泥粉喷桩施工技术规程

1 概述

粉喷桩也叫加固土桩,它是利用粉状水泥(或石灰)等材料作加固化剂,在钻孔过程中使用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将固化剂喷入软土地基的深层,经搅拌使原位土与固化剂均匀混合并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相互影响,共同作用承担上部荷载的粉喷桩复合地基。由于粉喷桩具有能有效减少总沉降量、能承受较大的加荷速率、抗侧向变形能力强、可大大缩短施工期等优点,目前在高速公路建设领域应用得较为广泛。

在以往的工程实践中,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施工中常存在如下一些问题:施工单位偷工减料,水泥用量难控制;均匀性差、强度低;沉降得不到有效减少,达不到设计意图;甚至还有沉降量反而增大了等,影响了加固效果。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采取何种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来确保粉喷桩处理软基的加固效果,成为了需要克服的技术难题。

2 前期准备工作

2.1 原材料的进场试验

粉喷桩水泥一般选用325或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施工中所用的水泥的品种和标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对购进水泥必须经过试验室抽检,满足规范的要求。

水泥的堆放应该符合防雨、防潮的要求,严禁使用过期、受潮、结块、变质的水泥。

2.2 机械设备的检验

每台桩机必须配置可以控制桩身每米喷粉量的记录器,且记录器上的任何一个可操作的按钮和开关不得用于设定或操作时间、深度、喷粉重量、桩位编号、复搅深度、复搅次数等参数,防止伪造施工记录。

桩机上的气压表、转速表、电流表、电子称必须经过标定,不合格的仪表必须更换。每台桩机钻架相互垂直两面上分别设置两个0.5kg重的吊线锤,并画上垂直线。在每台桩机的钻架上画上钻进刻度线,标写醒目的深度。钻头直径的磨损量不得大于1cm。

2.3 正式开工前的工艺试桩

不同地段具有不同的地质条件,为了克服施工的盲目性,确保粉喷桩加固地基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粉喷桩施工前必须进行工艺试桩,试桩数量不应少于5根。试桩的目的是:

提供满足设计喷粉量的各种操作参数。如管道压力、灰罐压力、钻机提升速度、搅拌叶片旋转速度、搅拌速度等。验证搅拌均匀程度及成桩直径。确定该地质条件下,符合质量要求的合理掺灰量。确定该地质条件下,合理的工艺流程。确定进入持力层的判别方法。

3 施工工艺控制

粉喷桩在公路工程中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其质量控制应贯穿于施工的整个全过程,施工员的技术旁站是最主要的工作,技术旁站重点要控制好三个重要施工环节和日水泥用量、日进度两个指标。

3.1 三个重要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

3.1.1 桩长按进入持力层控制

粉喷桩宜尽量打至持力层上,要穿透软弱土层到达强度相对较高的持力层,并且进入持力层50cm左右,在施工过程中,桩底设计标高往往与持力层并不一致,施工单位容易出现桩长以设计标高控制的现象,如在桩尖下尚留几米软土,则会有较大的工后沉降量,由于排水不畅,预压很长时间也很难稳定。故粉喷桩实际施工桩长应按进入持力层控制。判别是否进入持力层的方法可由钻机钻到最深时的下钻速度和电流表的读数来判定,这两个参数是在工艺试桩时确定的,一般是下钻速度0.5米/分,电流值是额定电流值的125%以上。

3.1.2 粉体计量控制

粉喷桩的质量好坏与水泥掺入量的多少及喷粉的均匀性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如何来计量粉体是控制的关键。目前一般较为常用的是电子称重法与钻机深度相结合的计量装置,它能在记录上反映深度、相对应每延米的喷粉量、总灰量等。粉体计量控制主要应注意以下两点:

要保证喷粉的均匀性,关键是掌握好钻头的提升速度。因水泥喷入为人工控制,必须避免出现为满足每米喷粉量的要求,施工人员根据记录器显示凑数字,而导致出现喷粉不均匀的现象。对于直径一定的粉喷桩来说,粉体发送器单位时间内水泥的喷出量q与搅拌轴提升速度可由下式来确定:

q=π/4.d2.r.s.v

其中:d:钻头直径(m);

r:软土的容重(t/m3);

s:水泥掺入比;

v:钻头提升速度(m/min)

从开始喷灰到钻头处出灰有一定时间,钻机钻至桩底后,必须预喷停留一段时间,方可提钻。停留时间由管道长度等确定。喷灰时,水泥在管道内的输送速度大约为1m/s,如管道长40米,钻至桩底后即喷粉提钻,则桩底实际少灰长度接近1米,反而搅动破坏了桩底原状软土,使沉降量加大。

3.1.3 复搅控制

水泥与土搅拌均匀程度是关系到粉喷桩桩体强度的关键因素。大量的施工实践已充分证明粉喷桩复搅与不复搅的质量相差甚大。钻头喷出的粉体往往呈脉冲状,若不充分搅拌,粉体在桩中呈现层状,形成一种“夹生”,这样的桩即使水泥掺入量再多也没有强度。复搅的作用在于通过充分的搅拌使粉体与土及水得到比较完全的接触与作用,促使桩体的形成。为了确保搅拌的均匀性,施工时要严格掌握好钻机提升速度、搅拌叶旋转速度等,并应尽量采用全桩复搅以保证质量。

3.2 日水泥用量与日进度指标的质量控制措施

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抽查钻机的水平度和垂直度、钻进深度、喷灰深度、停灰标高、复搅深度、喷灰的管道压力、灰罐内的水泥加入量、剩余水泥量等,并作好相应检查记录。

现场应及时收取记录器打印记录,并校核时间、桩号的连续性等,防止出现弄虚作假现象。每日施工结束后,所有打印记录应由现场监理检查合格后签字认可。

现场应在每日施工结束后对施工现场水泥用量和记录器打印记录中的水泥用量加以统计、对比,并记录在当天的施工日志中。当两者误差大于5%时,必须查明原因后方可在打印记录上签字认可或采取补桩等处理措施。

现场应核对前后左右的桩的深度和成桩时间,如果深度相差较大或相同深度的桩成桩时间相差很大,则认为存在搅拌不匀或弄虚作假,并应采取补桩处理。

现场应根据钻杆的提升速度、每台桩机的日工作数等,确定每日完成延米数和每根桩的施工时间。如果某台桩机完成的延米数超过规定值较多或某根桩记录器打印记录显示时间少于规定值较多,则认为存在搅拌不匀或弄虚作假,并应采取补桩处理。

4 质量检测措施

粉喷桩施工完成后,应按规定频率进行取芯、无侧限抗压强度、单桩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检测时,对取芯、单桩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的桩,应由监理工程师指定。对检测发现的问题,如未穿透软土层、部分断灰、喷灰不均匀、强度不足等,应严格进行加密、补桩等处理。

取芯时,取芯位置应取在桩径1/2处,而不应取在桩中心处,因粉喷桩桩体中心是钻杆占据的空间,成桩后中心部位强度较低,易造成桩体强度偏小的假象;钻孔取芯时要注意保持钻机平衡,避免因钻杆倾斜而造成斜孔,导致取芯失败;取芯长度应比桩长长50cm左右,以检验桩底土性状。(风险管理世界-)

在粉喷桩检测方法中,应以取芯试验为主,通过该方法,可以直观地掌握整个桩体的完整性、搅拌的均匀程度、桩体垂直度、桩长、是否达到持力层、含灰量的多少等。

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确保粉喷桩的施工质量,我们必须做好事前、事中及事后三个阶段的全程控制,只有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控制,并严把材料质量关,才能确保粉喷桩的最终质量。

第3篇 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建筑施工中,常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作业。人工挖孔灌筑桩系采用人工挖土成孔,浇筑混凝土成桩。这类桩的特点是受力性能可靠,单桩承载力高,结构传力明确,沉降量小;可一柱一桩,不需承台,不需凿桩头;可作支撑、抗滑、锚拉、挡土等用;可直接检查桩直径、垂直度和持力土层情况,桩质量可靠;可多桩同时进行,施工进度快;工程造价相对较低;不需要大型机械设备,施工操作工艺简单,在各地应用较为普遍,已成为大直径灌筑桩施工的一种主要工艺方式。但是由于桩成孔工艺工人劳动强度较大,单桩施工速度较慢,安全性较差等问题,在人工挖孔桩施工中伤亡事故时有发生,且伤亡事故类别呈多样化,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并加以防范。

一、人工挖孔桩施工的安全难点

人工挖孔是用人工自上而下逐层用镐、锹进行,遇坚硬土层由锤、钎破碎,弃土装入活底吊桶或箩筐内,垂直运输。在孔口安装支架,用1~2t慢速卷扬机提升,吊出地面后,再用其他运输工具运出。这个看似简单的作业过程,充满着高危险性。

1. 作业空间窄小

孔底挖孔作业人员始终处在吊物下面作业,孔底空间有限,极易受到物体打击;挖孔作业人员上下桩孔容易失稳发生坠落。

2. 作业环境复杂

人工挖孔灌筑桩直径一般在800cm以上,深度在20m左右,最深可达40m。可遇到无地下水或地下水较少的粘土、粉质粘土、含少量的砂、砂卵石、姜结石的粘土层、黄土层,也会遇到地下水位较高、涌水量大的冲击地带及近代沉积的含水量高的淤泥、淤泥质土层。挖孔过程中有时会突然出现涌水和涌泥。随着孔深的增加还会出现缺氧或严重缺氧,有时还会遇到致命的有毒有害气体。

3. 施工机具简单,但种类繁多,易造成伤害

施工提升机具包括:1t-2t卷扬机配三木塔或1t以上的单轨链条式电动葫芦配提升金属架与轨道,活底吊桶。挖孔工具包括:短柄铁锹、镐、锤、钎、风镐。为满足安全用电要求,还应配有36v低压变压器。桩孔深度超过5m,或孔内空气含氧量不足时要配鼓风机、输风管,有地下水还应配潜水泵及胶皮软管等。

施工企业本身技术队伍质量就不稳定,又层层转包,挖孔桩多是农民工,又未必受到必要的安全技术培训。

二、人工挖孔桩施工伤亡事故的类别

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的难点,决定了人工挖孔桩施工伤亡事故的类别:

1. 高处坠落

地面作业人员或过往人员不慎坠入桩孔中;孔内作业人员在上下孔过程中失稳坠落孔底。

2. 物体打击

地面物体掉入桩孔中,孔中升降中的工器具掉下,活底吊桶或箩筐装载的弃土掉下,或绳索断裂、吊桶脱钩掉下击中孔底作业人员。

3. 淹溺

遇有流沙或涌泥,或地下水位高、压力大,孔内瞬间大量涌水,孔内作业人员被淹没、掩埋。

4. 坍塌

孔壁没有护壁设施,或未按土质情况采取防流沙、涌泥措施,孔壁坍塌,掩埋孔底作业人员。

5. 触电

人工挖孔配备的施工机具中有部分电动机具和照明设施,因漏电造成作业人员触电。

6. 窒息

标准空气中氧气量的体积比为20.95%。体积比低于18%时为缺氧,此时人有疲劳感,注意力减退,动作极易失误。空气中氧气体积比低于12%时,为严重缺氧,此时人有头痛、恶心、眼花、呕吐,甚至丧失意识、言行不能自主的症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比低于6%时,为致命缺氧,此时人心跳微弱,血压大幅度下降,抢救不及时,就会因停止呼吸和心跳而死亡。据兰州地区实际测定,井桩深度在20米时,空气中氧气含量低于18%,还常常伴有某些有毒有害气体或惰性气体含量增加。人体因缺氧而窒息,吸入有毒有害气体会引起中毒缺氧,造成窒息,甚至瞬间死亡。

三、人工挖孔桩伤亡事故的原因及对策

人工挖孔桩施工伤亡事故多发的原因主要是施工企业人工挖井桩施工没有做到本质安全化,在对人工挖孔桩施工的危害辨识、危险评价的过程中没有系统的研究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各构成部分或整系统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性及其产生途径,做到事先预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掌握事故发生的规律;没有在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运行管理中对事故发生的危险性加以辨识,根据对危险性评价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加强过程控制,消除事故隐患。从人、机具和施工环境上做到本质安全化。

(一)事故发生的原因

1. 施工前没有进行认真研究

施工企业没有认真研究施工图纸、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勘察资料和人工挖孔桩施工的规范和规程,没有认真研究人工挖孔桩施工的工艺过程,提不出或没有提出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技术措施,或虽已提出,但缺乏全面性、针对性和操作性,因而不能准确地对作业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措施交底,有的甚至不进行交底,人工挖孔桩作业人员没有安全指导措施。

2. 作业人员安全素质低

施工企业人工挖孔桩施工的作业人员安全素质低,安全风险意识不强,自我保护意识差,安全操作技能差,容易发生误操作;他们缺乏救护知识,还会使事故蔓延、恶化和扩大。现场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甚至是无的放矢进行监督,没有能力及时发现隐患、消除隐患,甚至无力排除隐患。

3. 施工企业安全投入不到位

为了谋求效益最大化,施工企业舍不得投入。因此没有必要的防护手段或防护措施不可靠,没有监测孔内空气和有毒气体的仪器设施,孔内空气无法检测;没有通风换气设施,没有采取通风换气措施;没有设计孔壁的护壁设施,没有防流沙、涌泥措施;电动机具配电系统没有采用tn-s系统,且无安全电压,电线乱拉乱扯,甚至有裸露现象。

4. 管理原因

企业管理不善、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管理体制不顺、法制观念淡薄导致同类事故多次发生。

(二)对策-人工挖孔施工本质安全化

1. 施工准备的本质安全化

在认真研究施工图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地质情况和人工挖孔施工规范、规程,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着重针对工程地质、工艺过程、施工机具、降水方案及止水方法,成孔成桩的顺序及现场临时用电等,合理安排设备、人员和进度,配备防护设施和救护设施,做到没有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设施不齐全不施工。

对作业人员进行认真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告知他们岗位危险和规避危险的方法,并告知他们防护措施和监控措施不到位时有权拒绝作业。

2. 安全技术措施的本质安全

为防止孔口地面人员掉入桩孔内,孔口要设有1m高的护栏,留有合理的作业口,孔口作业人员要系安全带,停工后孔口要加盖封闭;为防止作业人员上下孔时坠落,应配置适用和可靠的升降设备,同时作业人员上下孔要用专用吊笼,严禁用其他方式上下孔。为防止物体打击,孔内作业人员一定要戴好安全帽,孔口设置高出地面30cm的井圈,弃土和工具等放置在井圈外,且在孔口内设置距孔底2.5m高的防护罩,防护罩应由孔底人员操作,开启方便,便于吊运和防护。为防止坍塌和淹溺,首先是对地质情况复杂、地下水位高、水量丰富、砂层或淤泥层厚等情况,建议修改设计,改用其他桩型。必须用人工挖孔桩施工的应有防流沙和涌泥措施,采用砼或钢板沉井的作业方法。降水方案要合理,要考虑到周围原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及公用设施等情况,以免引起孔壁坍塌或对周围建筑物等造成损害。为防止窒息,必须对孔内空气随时进行仪器监测,同时配备通风机和足够到井底的通风管。根据监测的结果和孔底作业人员的需要,随时向孔内通风换气,复工前还应向桩孔内由下而上吹风10分钟;遇到有毒有害气体,应设法将孔内人员尽快送上地面,待清除不清洁源后再进行作业。为防止触电,人工挖孔施工必须采用tn-s系统供电,做到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器,用电系统必须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3. 人员的本质安全

人员本质安全包括人员思想本质安全、人员素质本质安全。人员本质安全首先要求企业负责人本质安全化,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安全投入,包括人力投入、财力投入和物力投入。要配备能满足本企业安全生产技术需要的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施工企业必须要有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措施和保证措施实施的投入。同时要加强过程控制。人工挖孔桩施工条件艰苦,危险性大,要选用素质较高的作业人员。首先必须是身体强壮的年轻男性,对他们要进行体检,确认其身体素质满足孔桩施工需要。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安全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他们的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防护意识经考核合格后才准其下孔作业。同时要告知他们岗位危险、预防办法,发生危险时应采取的救护方法,赋予他们在施工环境不良时停止作业或拒绝作业的权力。

人工挖孔桩施工发生的伤亡事故多是责任事故,就是说只要责任和措施落实,就不会发生事故。只要我们加强法制观念,处理好效益和安全的关系,加强企业管理和政府部门的监督管理,人工挖孔桩施工伤亡事故是能够避免的。

第4篇 三轴深搅桩施工技术规程

三轴深搅桩施工技术

h型钢水泥土搅拌桩支护结构的施工关键在于搅拌桩制作,以及h型钢的制作和打拔。

1、搅拌桩制作

与常规搅拌桩比较,要特别注重桩的间距和垂直度。施工垂直度应小于1%,以保证型钢插打起拔顺利,保证墙体的防渗性能。注浆配比除满足抗渗和强度要求外,尚应满足型钢插入顺利等要求。

2、保证桩体垂直度措施

(1)在铺设道轨枕木处要整平整实,使道轨枕木在同一水平线上; (2)在开孔之前用水平尺对机械架进行校对,以确保桩体的垂直度达到要求;

(3)用两台经纬仪对搅拌轴纵横向同时校正,确保搅拌轴垂直; (4)施工过程中随机对机座四周标高进行复测,确保机械处于水平状态施工,同时用经纬仪经常对搅拌轴进行垂直度复测。

3、保证加固体强度均匀措施

(1)压浆阶段时,不允许发生断浆和输浆管道堵塞现象。若发生断桩,则在向下钻进50厘米后再喷浆提升;

(2)采用二喷二搅施工工艺,第一次喷浆量控制在60%,第二次喷浆量控制在40%;严禁桩顶漏喷现象发生,确保桩顶水泥土的强度;

(3)搅拌头下沉到设计标高后,开启灰浆泵,将已拌制好的水泥浆压入地基土中,并边喷浆边搅拌约1-2分钟;

(4)控制重复搅拌提升速度在0.8-1.0米/分以内,以保证加固范围内每一深度均得到充分搅拌;

(5)相邻桩的施工间隔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否则喷浆时要适当多喷一些水泥浆,以保证桩间搭接强度;

(6)预搅时,软土应完全搅拌切碎,以利于与水泥浆的均匀搅拌。 4、型钢的制作与插入起拔

施工中采用工字钢,对接采用内菱形接桩法。为保证型钢表面平整光滑,其表面平整度控制1‰以内,并应在菱形四角留φ10小孔。

型钢拔出,减摩剂至关重要。型钢表面应进行除锈,并在干燥条件下涂抹减摩剂,搬运使用应防止碰撞和强力擦挤。且搅拌桩顶制作围檩前,事先用牛皮纸将型钢包裹好进行隔离,以利拔桩。

型钢应在水泥土初凝前插入。插入前应校正位置,设立导向装置,以保证垂直度小于1%,插入过程中,必须吊直型钢,尽量靠自重压沉。若压沉无法到位,再开启振动下沉至标高。

型钢回收。采用2台液压千斤顶组成的起拔器夹持型钢顶升,使其松动,然后采用振动锤,利用振动方式或履带式吊车强力起拔,将h型钢拔出。采用边拔型钢边进行注浆充填空隙的方法进行施工。

桩施工技术规程4篇

内容1.桩基定义与类型桩基是建筑物地基处理的一种方式,用于将建筑物荷载传递到深层稳定土层或岩层。常见的桩基类型包括预制混凝土桩、灌注桩、打入桩和静压桩等。2.地质勘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桩施工信息

  • 桩施工技术规程4篇
  • 桩施工技术规程4篇86人关注

    内容1.桩基定义与类型桩基是建筑物地基处理的一种方式,用于将建筑物荷载传递到深层稳定土层或岩层。常见的桩基类型包括预制混凝土桩、灌注桩、打入桩和静压桩等。 ...[更多]

  • 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 人工挖孔桩施工安全技术规程80人关注

    内容一、前言人工挖孔桩施工是一项技术性强、风险较高的工程作业,要求施工团队具备专业的知识和严谨的操作规程。本规程旨在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高效的工作指导,确 ...[更多]

  • 水泥粉喷桩施工技术规程
  • 水泥粉喷桩施工技术规程78人关注

    内容一、前言水泥粉喷桩(cementgroutedpile)是一种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适用于软弱土层的加固。本规程旨在规范水泥粉喷桩的施工流程,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工作效率 ...[更多]

  • 三轴深搅桩施工技术规程
  • 三轴深搅桩施工技术规程70人关注

    三轴深搅桩施工技术规程一、施工准备1.设计审查:施工前,必须详细审查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确保深搅桩的直径、深度、间距等参数符合设计规定。2.场地准备:清理施工区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