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有哪些
管绞机安全操作规程
管绞机是管道制造和维修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其高效运作时,安全操作显得尤为重要。本规程旨在确保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规定如下关键环节:
1. 设备检查:在启动前,务必检查管绞机各部件是否完好,如滚轮、传动装置、刹车系统等,确保无松动、损坏现象。
2. 工具准备:使用专用工具,如扳手、螺丝刀等,确保工具完整无损,且符合安全标准。
3. 管材处理:对管材进行预处理,去除毛刺、尖锐边缘,防止损伤设备或人员。
4. 操作位置:操作人员应站在安全位置,远离旋转部件,避免意外接触。
目的和意义
制定管绞机安全操作规程的目的在于:
1. 提升工作效率:通过规范操作,减少因错误操作导致的设备故障和生产延误。
2. 保障人员安全:预防工伤事故,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降低企业风险。
3. 延长设备寿命:正确操作能减少设备磨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注意事项
1. 开机前,确保电源线路无破损,接地良好,防止触电事故。
2. 操作时,穿着防护装备,如工作服、安全帽、防滑鞋,必要时佩戴护目镜。
3. 不得超负荷使用管绞机,以免损坏设备或引发事故。
4. 在管材旋转过程中,严禁用手触摸,应用专用工具调整位置。
5. 操作过程中如遇异常响声或振动,应立即停机检查,排除故障后再继续作业。
6. 完成工作后,关闭电源,清理工作区域,保持设备整洁。
7.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管绞机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8. 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安全培训,确保他们了解并遵守这些规程。
9. 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不断完善和更新安全操作规程。
请每位操作员严格遵守上述规程,确保个人安全和生产顺利。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任何问题,及时向上级报告,共同营造安全、高效的生产环境。
管绞机-安全操作规程范文
第1篇 管绞机-安全操作规程
1、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确保安全生产。
2、检查主机、辅机,防护装置及收放线锁紧装置是否安全可靠,所有运动及移动部位如:收线放线架的铜套,排线螺杆,托轮表面等需添加润滑油部位及加润滑油,运转部位及周围若有异物应搬开确保设备安全运转。
3、工装,模、量具及盘具摆放位道路畅通,检查待用盘具是否符合要求。
4、检查待绞制的单线直径及表面质量,合格才准使用。
5、机器运转正常后,停机对产品进行自检:绞线节距,外径,绞向及单线直径,绞线表面质量合格,方能开车生产。
6、下班后擦试设备,打扫场地卫生,工、模、量具及盘具摆放整齐,填好当班生产记录。
7、应急措施:
(1)发生伤害事故时,应抢救伤员,并及时报告公司领导,保护事故现场。
(2)发生人身触电事故时,应立即拉闸断电,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实施人工救援,并及时送往医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有可能摔伤时要采取防止摔伤的措施。
(3)发生设备故障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关闭电源,待问题排除后方可操作。
第2篇 管绞机安全操作规程
1、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确保安全生产。
2、检查主机、辅机,防护装置及收放线锁紧装置是否安全可靠,所有运动及移动部位如:收线放线架的铜套,排线螺杆,托轮表面等需添加润滑油部位及加润滑油,运转部位及周围若有异物应搬开确保设备安全运转。
3、工装,模、量具及盘具摆放位道路畅通,检查待用盘具是否符合要求。
4、检查待绞制的单线直径及表面质量,合格才准使用。
5、机器运转正常后,停机对产品进行自检:绞线节距,外径,绞向及单线直径,绞线表面质量合格,方能开车生产。
6、下班后擦试设备,打扫场地卫生,工、模、量具及盘具摆放整齐,填好当班生产记录。
7、应急措施:
(1)发生伤害事故时,应抢救伤员,并及时报告公司领导,保护事故现场。
(2)发生人身触电事故时,应立即拉闸断电,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实施人工救援,并及时送往医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有可能摔伤时要采取防止摔伤的措施。
(3)发生设备故障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关闭电源,待问题排除后方可操作。
第3篇 管绞机操作规程
1. 用途
用于电线电缆导体及绝缘线绞合。
2.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6gj
12gj
单线直径 mm
φ0.2~φ0.85
φ0.2~φ0.85
绞合直径 mm
φ0.6~φ2.5
φ1.5~φ4
筒体转速 转/min
10~1200
10~750
牵引轮直径 mm
318
节距范围 mm
6.08~68.70
6.08~68.70
出线速度 m/min
16.2~68.7
16~69
放线盘尺寸 mm
φ125~φ200
收线盘尺寸 mm
φ400~φ630
3. 生产
3.1生产准备
3.1.1 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准备好生产用具。
3.1.2 按生产任务通知单和工艺文件的规定领取材料。确认所领材料是否合格。
3.1.3 检查机器各传动情况,在绞线机各传动齿轮处、托轮与筒体、收线架轴承和排线螺杆处加注润滑油。
3.1.4 按下启动开关,空车运行,按工艺确认筒体的转向、设备运行正常后才能正式开机。
3.1.5 按工艺要求安装好节距轮;选好分体压模,装在模架内。
3.1.6 打开防护罩,先将摇兰边上的弹簧插销拉开,分别将线盘轴从摇兰中取出,分别插入到满线盘孔内并将其放入摇兰中将插销锁紧。
3.1.7摇蓝内侧一边装有制动梢一根,与满线盘侧板边缘相接触,在兰框上装有张力调整螺母,根据线径调整好满线盘张力。
3.1.8 将单线装在最末尾放线架上;分别将满线盘线头通过筒体前端空心轴,筒体壁导轮和圆形支撑板的线模后,沿筒壁引到前端再由导轮导出,(绞线中心层在最前端)通过断线器控制环,引过分线盘后一并引过分体压模孔,固定在适当的位置上。将压模固定在模座上并用压板压紧。
3.1.9 用牵引线通过绕包空心轴在牵引轮上缠绕不少于3圈,然后将牵引线通过排线器收到收线盘上。将牵引线的另一端连接并在一起的放线盘线上。
3.1.10 如果绞合镀银线,则应戴手套,在绞线过程中不允许用手直接接触镀银线。
3.2 绞线
3.2.1 接通电源。
3.2.2 按下启动开关,缓慢调整调速旋钮同时调整压模松紧,开动绞线机至绞线(缆芯)在牵引轮上已达0.5-1圈时,停机,检查绞合方向、节距、外径是否符合工艺要求。不符合时立刻调整,符合后开机,待绞合线到达收线盘处,停机,去除牵引线;将绞线(缆芯)从收线盘的盘芯处穿出,在盘边缘处固定。
3.2.3 调整压模到合适的位置,防止出现跳线或单线拉细现象,使绞线平直、圆整。
3.2.4 根据绞线(缆芯)的直径调整排线器。
3.2.5 调整收线张力。
3.2.6 开机,正式生产。
3.2.7 生产中应经常调整进绕张力及收线张力,使绞合线保持平直、圆整,收线速度均匀平稳;经常调整排线器,使收线排列整齐。
3.2.8 导体单线用完或断线应接头时,应用冷焊或银焊接的方法。将需焊接的单线修剪整齐,确认焊接牢固。
3.2.9焊接时应注意同层相邻的两个焊点距离应大于0.5米,在绞线的同一截面上只允许有一个焊点,同一单线相邻两焊点的距离应不小于10米。
3.2.10 绝缘线用完或断线应接头时,应将绝缘线接在一起,通过压模时松开压模,让接头通过,再调整压模,并在接头处做明显标记,提醒下道工序注意。
3.2.11 生产中如发现绞线(缆芯)有问题应及时停机,找出原因。可反向转动绞盘使绞线(缆芯)散开,修复后重新绞合。
3.2.12 收线盘满盘时,更换收线盘。
3.2.13 不同规格的产品不能收在同一线盘上。
3.3 交接班或绞线(缆芯)完工
3.3.1 交接班或末班时应将机器及周围打扫干净,做好机器润滑,填写工作记录,在未满盘的
收线盘上压上标志签,以区分操作人。
3.3.2 满盘下轴后应填写工序卡,注明产品型号、规格、长度、操作人等内容,将工序卡挂在线盘上。并将其放到指定区域。
3.3.3 全部完成绞线(缆芯)工作时,应将机器上所有单线(绝缘线)卸下,按型号、规格码放在箱子里,并填写卡片明确标识,退回仓库保管。不同规格的单线(绝缘线)应装在不同的箱子里。
3.3.4 按3.1条内容做好清理工作。将绞线机总电源拉下。
3.3.5 镀银单线和绞线应用薄膜封好,防止氧化。
4. 一般质量要求
4.1 绞线(成缆)表面应平整、无划伤、无缺股、跳线。绞线导体无氧化。
4.2 绞线(成缆)应节距均匀,符合工艺要求。
4.3 单线不拉细。
4.4 收线张力适宜,排线平整。
4.5 收线盘不宜过满,应留有最少10mm的盘边。
4.6 如工艺中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则按工艺执行。
5. 常见质量问题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5.1绞线(成缆)表面不平整,有跳线。
原因:a.放线张力不均匀;b.压模距绞盘距离太远。
处理方法:a.调整放线张力;b.调整压模的位置。
5.2绞线(成缆)表面有划伤。
原因:压模孔径小或模孔不规则。
处理方法:更换压模,在压模前将线芯缠绕3圈左右。
5.3节距不正确。
原因:节距轮装错。
处理方法:按工艺换节距轮。
5.4单线(绝缘线)断线。
原因:a.放线张力大。 b.单线跳到导轮外。c.放线盘夹线。
处理方法:a.调整放线张力。 b.调整单线(绝缘线)位置。c.调整或更换放线盘。
5.5单线拉细
原因:a.放线张力大。 b.单线跳到导轮外。 c.并线模距绞盘距离太近。d.导向轮转动不灵活。
处理方法:a.调整放线张力。 b.调整单线位置。 c.调整并线模的位置。d.调整导向轮。
5.6线弯曲
原因:个别单线放线张力大,不均匀。
处理方法:调整放线张力,使其均匀。
6. 安全规范
6.1 设备在转动时,不许接触传动件。
6.2 绞线时出现意外情况,应立刻按警停按钮并关机。
6.3 维修设备时必须切断电源。
6.4 断线停车环应保持清洁。
6.5 不要用打开防护罩的门作停车,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事故。
6.6 不许在防护罩放任何物品。
6.7 生产中应注意安全,尤其应注意不要使身体靠近机器的旋转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