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有哪些
溶液操作规程
一、溶液的配制
1. 确定所需浓度:根据实验或生产需求,计算出所需的溶质质量和溶剂体积。
2. 准备溶质:称量精确的溶质,确保无杂质,干燥处理(如果必要)。
3. 准备溶剂:选用适当的溶剂,保证纯度,避免含有对实验有害的杂质。
4. 溶解过程:将溶质缓慢加入溶剂中,不断搅拌直至完全溶解。
二、溶液的储存
1. 容器选择:使用干净、干燥的玻璃瓶或塑料瓶,密封良好。
2. 标签记录:清楚标注溶液的名称、浓度、日期及配制人。
3. 储存条件:根据溶液性质,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免光照和高温。
三、溶液的转移与稀释
1. 转移操作:使用经过校准的移液管或分液漏斗,精确转移溶液。
2. 稀释步骤:将溶液转移到更大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溶剂,充分混合。
四、溶液的使用
1. 安全操作: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2. 用量控制:使用前确认所需用量,避免浪费。
目的和意义
溶液操作规程旨在确保实验和生产过程中溶液的质量和安全。它有助于:
1. 提高实验精度:通过标准化操作减少误差,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2. 保障人员安全:预防化学物质对操作者的潜在危害。
3. 保护设备:防止溶液对实验器材的腐蚀和损坏。
4. 优化资源利用:合理配制和使用溶液,节约成本。
注意事项
1. 在配制过程中,务必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如遇溅洒立即处理。
2. 不同溶液可能产生反应,混合前需确认其相容性。
3. 对于易挥发或敏感的溶液,应快速密封,避免损失或变质。
4. 溶液的浓度变化可能导致性质改变,使用前应再次核实浓度。
5. 保持工作台清洁,避免交叉污染。
6. 严禁未经许可的个人修改或删除溶液操作规程。
以上规程旨在指导日常操作,但具体步骤可能因实验或生产环境而异,操作者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并始终以安全为首要原则。
溶液操作规程范文
第1篇 配制和使用氰化物溶液安全操作规程
① 氰化物不得与酸类放在一起,更不得将酸类物质带入氰 化物溶液槽内。氰化物溶液与酸溶液不能共用抽风机。经过酸液浸蚀过的工件在进入氰化物溶之前,必须对所粘附的酸类物质进行彻底清洗干净。要特别注意防止有肓孔和袋状的零件将酸液带入氰化物溶液中。
② 当操作者的手、脸及其它部位有割伤或皮肤破伤时,严禁与氰化物接角。如在操作中不慎氰化物接触了,应立即用清冲洗,并速去医院治疗。
③ 严格规定使用抽风装置和穿戴防护用品。接触氰化物时,绝对禁止进食和吸烟。
④ 配制氰化物镀液时,操作者必须站在上风方向,以防止中毒。
⑤ 盛放过氰化物的容器和工具以及工作场地,必须采用12%的硫酸亚铁溶液与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溶液进行消毒处理,再用水彻底冲洗干净。
⑥ 下班后,操作者应立即更换工作服及其它防护用品。必要时应对防护用品进行消毒.清洗,专柜保存,不准带到其它场所,同时,还要对手.脸及全身进行严格的消毒清洗。
⑦ 发现氰化物中毒时,可用手帕或药棉在1min内蘸吸五滴戊烯酯,同时在04%的高锰酸钾或双氧水(10ml双氧水加3ml水)溶液,并立即送医院抢救。
⑧ 氰化物的存放、称量及其溶液的配制,应有专人负责。
第2篇 化学品溶液移送和气动隔膜泵安全操作规程
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hse提示卡。
2、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佩戴防酸碱口罩、穿耐酸碱橡胶胶靴、穿工作服、戴耐酸碱橡胶手套。
3、装卸前应妥善准备好应急用水,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保障安全工作。
4、化学品溶液移送必须二人协同作业,一人在室外负责溶液与移送泵对应接口的连接,另一个负责移送泵控制。
5、室外人员首先要检查输液管、罐车、泵各阀门是否安全、正常、有效。阀门连接后要再次检查溶液与移送管的是否连接正确,确认后方可打开连接阀门,通知室内负责移送泵人员,开启移送泵。
6、室内负责移送泵人员,在工作前要检查和调整进气压力,不要超过泵的最高允许使用压力0.3mpa,阀门开启后,要观察移送泵的工作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机。
7、化学品溶液移送过程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开现场,密切注意溶液罐容量情况,溶液移送后关闭好相关阀门及上锁。
8、各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以上各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危险化学品有关法律、法规。保障生产安全、人生安全、设备安全,保障生产正常进行。
9、若发生硫酸、盐酸等危化品被盗、丢失等情况应及时向车间负责人,行政部和公司主要领导汇报。
10、严禁私自灌装和使用硫酸,严禁私自拥有或送与他人具有强腐蚀性的危化品,违反者按国家危化品管理规定追究责任。
行政部辅助生产车间
2012年修订
第3篇 配制和使用氰化物溶液的安全操作规程
① 氰化物不得与酸类放在一起,更不得将酸类物质带入氰 化物溶液槽内。氰化物溶液与酸溶液不能共用抽风机。经过酸液浸蚀过的工件在进入氰化物溶之前,必须对所粘附的酸类物质进行彻底清洗干净。要特别注意防止有肓孔和袋状的零件将酸液带入氰化物溶液中。
② 当操作者的手、脸及其它部位有割伤或皮肤破伤时,严禁与氰化物接角。如在操作中不慎氰化物接触了,应立即用清冲洗,并速去医院治疗。
③ 严格规定使用抽风装置和穿戴防护用品。接触氰化物时,绝对禁止进食和吸烟。
④ 配制氰化物镀液时,操作者必须站在上风方向,以防止中毒。
⑤ 盛放过氰化物的容器和工具以及工作场地,必须采用12%的硫酸亚铁溶液与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溶液进行消毒处理,再用水彻底冲洗干净。
⑥ 下班后,操作者应立即更换工作服及其它防护用品。必要时应对防护用品进行消毒.清洗,专柜保存,不准带到其它场所,同时,还要对手.脸及全身进行严格的消毒清洗。
⑦ 发现氰化物中毒时,可用手帕或药棉在1min内蘸吸五滴戊烯酯,同时在0•4%的高锰酸钾或双氧水(10ml双氧水加3ml水)溶液,并立即送医院抢救。
⑧ 氰化物的存放、称量及其溶液的配制,应有专人负责。
第4篇 高氯酸溶液电解抛光工安全操作规程
1.工作前应穿戴好工作服、手套、口罩、防护眼镜、工作帽等。
2.操作时先打开抽风机。
3.领取和制配高氯酸电解液时,应小心平稳,严禁摇晃和振动。
4.电解液周围严禁存放油,木材等易燃物。
5.调整电解溶液成分时,应将高氯酸缓慢加入酒精液中。
6.打开整流器,电压调到规定值。
7.工件电解抛光前用塑料泡沫擦净,表面不许有油脂杂质等污物。
8.电解过程应保持电解液在15℃以下。
9.电解过程严防短路。
10.电解后工件先放在循环水中清洗,然后将工件放至中和液中中和。最后将工件放至高温的防锈液中防锈。
11.工作完毕,切断电源。
——摘自《机械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第5篇 化学品溶液移送气动隔膜泵安全操作规程
1、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hse提示卡。
2、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佩戴防酸碱口罩、穿耐酸碱橡胶胶靴、穿工作服、戴耐酸碱橡胶手套。
3、装卸前应妥善准备好应急用水,做好安全防范措施,保障安全工作。
4、化学品溶液移送必须二人协同作业,一人在室外负责溶液与移送泵对应接口的连接,另一个负责移送泵控制。
5、室外人员首先要检查输液管、罐车、泵各阀门是否安全、正常、有效。阀门连接后要再次检查溶液与移送管的是否连接正确,确认后方可打开连接阀门,通知室内负责移送泵人员,开启移送泵。
6、室内负责移送泵人员,在工作前要检查和调整进气压力,不要超过泵的最高允许使用压力0.3mpa,阀门开启后,要观察移送泵的工作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停机。
7、化学品溶液移送过程中,工作人员不得离开现场,密切注意溶液罐容量情况,溶液移送后关闭好相关阀门及上锁。
8、各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以上各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严格遵守危险化学品有关法律、法规。保障生产安全、人生安全、设备安全,保障生产正常进行。
9、若发生硫酸、盐酸等危化品被盗、丢失等情况应及时向车间负责人,行政部和公司主要领导汇报。
10、严禁私自灌装和使用硫酸,严禁私自拥有或送与他人具有强腐蚀性的危化品,违反者按国家危化品管理规定追究责任。
行政部辅助生产车间
2022年修订
第6篇 配制使用有机溶液剂安全操作规程
① 有机溶剂应在单独的房间中使用,与其它操作场地隔离,并安装通风装置,通风装置必须安放在另一个房间中,并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② 有机溶剂的一次领用数量不能太多。盛放有机溶液剂的容器一定要加盖。
③ 在有机溶剂的室内取暖,只允许使用水暖或气暖。
④ 操作时,尽可能在上风向进行,以免吸入有机溶剂蒸气。
⑤ 绝对禁止在操作现场吸烟或使用明火,也不允许任何种类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
⑥ 浸过有机溶剂的工件,如果需要烘烤时,应先在室温下停放15~30min,待绝大部分有机溶剂液体挥发后,才能进入烤箱内烘烤,箱内应注意通风。
⑦ 存放有机溶剂的房间内,应备有灭火砂土或灭火器。
⑧ 接触过有机溶剂的工作服和手套,应存放在专用的柜内。
⑨ 当发现有机溶剂中毒时,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第一,将中毒者移至通风处将头部放低,横或仰,保持体温;第二,当中毒者失去知觉时,要取出口中异物。当停止呼吸时,应迅速进行人工呼吸。
第7篇 配制和使用有机溶液剂的安全操作规程
① 有机溶剂应在单独的房间中使用,与其它操作场地隔离,并安装通风装置,通风装置必须安放在另一个房间中,并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② 有机溶剂的一次领用数量不能太多。盛放有机溶液剂的容器一定要加盖。
③ 在有机溶剂的室内取暖,只允许使用水暖或气暖。
④ 操作时,尽可能在上风向进行,以免吸入有机溶剂蒸气。
⑤ 绝对禁止在操作现场吸烟或使用明火,也不允许任何种类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
⑥ 浸过有机溶剂的工件,如果需要烘烤时,应先在室温下停放15~30min,待绝大部分有机溶剂液体挥发后,才能进入烤箱内烘烤,箱内应注意通风。
⑦ 存放有机溶剂的房间内,应备有灭火砂土或灭火器。
⑧ 接触过有机溶剂的工作服和手套,应存放在专用的柜内。
⑨ 当发现有机溶剂中毒时,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第一,将中毒者移至通风处将头部放低,横或仰,保持体温;第二,当中毒者失去知觉时,要取出口中异物。当停止呼吸时,应迅速进行人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