络筒、并纱机安全操作规程目的和意义
篇1
络筒设备的操作规程旨在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稳定,减少纱线破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规范操作,可以防止设备故障,延长设备寿命,同时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形成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提升整个纺织生产线的协同效率。
篇2
制定和执行络筒值车工的安全操作规程,旨在:
1. 防止工伤事故:通过规范操作,降低因误操作或设备故障导致的人员伤害。
2. 保障产品质量:稳定的操作流程有助于保证纱线的质量和产量。
3. 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设备故障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4. 培养安全意识:让员工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提升整体安全文化。
5. 保护企业资产:避免设备损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篇3
本规程旨在保障纺织公司自动络筒保全工的安全作业环境,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防止意外伤害发生,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同时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4
络筒、并纱机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旨在降低工伤事故的发生率,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同时提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企业形象。通过规范操作,能有效延长设备寿命,减少维修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篇5
络筒操作规程的实施,旨在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纱线的质量,减少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具体来说:
1. 确保纱线质量:通过控制络筒过程中的张力和速度,防止纱线断裂,保持纱线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2. 提升生产效率: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可以减少停机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提升生产速度。
3. 优化资源利用:减少纱线的损耗,节约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4. 安全生产:遵循规程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的设备损坏或人员伤害。
篇6
本规程旨在为络筒摆管工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导,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产品质量,同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通过规范操作,减少设备故障和生产事故,维护企业稳定生产秩序,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篇7
此规程旨在减少工作事故,提高生产效率,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同时保持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确保产品质量。通过规范操作,络筒工能够更有效地完成任务,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纱线损耗和设备损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篇8
络筒机安全操作规程的存在旨在降低生产事故风险,保护员工健康,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规范的操作流程,可以避免因误操作导致的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同时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线的稳定运行。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有利于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
篇9
这些安全操作规程旨在确保络筒工的人身安全,减少设备故障,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纱线的质量。遵循规程能有效防止因操作不当引发的事故,如机械伤害、纱线断裂、设备损坏等问题,从而维护生产环境的稳定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络筒、并纱机安全操作规程范文
项目
工作要点
一、危险(害)因 素
1、机器运转时不要触及传动轴、皮带、槽筒和风扇等危险区域。一旦接触可能造成人体伤害。
2、机器运转时发出的噪声可能超过85db,工作时应佩戴耳塞。
3、络筒、并纱生产过程中会无组织排放粉尘,工作时应佩戴口罩。
4、配电箱内有电压,应保持关闭。电器维护应由经过专业培训的电工进行维护。否则可能造成电击伤亡。
二、操作规范
1、只有当您接受过从事本岗位操作培训后,方可在机器上操作。
2、不允许留没有保护的长发,穿宽松的衣服和装饰物件(包括指环).
3、应清理机器表面和机器内部任何工具或其他不属于机器的物品。
4、启动机器时或机器运转时,所有的安全保护门必须关闭,而且它们的安全限位开关也要处于功能状态。
5、启动机器时应确保机器的作用区域内不得有任何人在机器上操作。
6、不要触摸机器运动件的机器部分(传动轴、皮带、槽筒),机器停止时才能清除掉缠绕在传动轴、槽筒和刺毛辊上的纱线。不要把手伸到清洁小车和机器之间。
7、不要将气枪(气管)口对准人体。
8、落筒子时,必须等筒子离开槽筒并停妥后才能落筒子,且两只手要抓紧,防止筒纱掉下砸脚。
9、筒管落地应随时拾起,摆放在规定的位置,防止占污或使人滑跌。
10、上下座车时要等座车停稳,以防误踩脚踏开关。
11、滴落在地面上的油或油脂必须立即清除,并以适当的方法进行环保处理。 注意不要弄脏纺纱原料和衣服。
12、机器的调节、维护和修理工作由专业保全工来完成。机器上电器设备的工作由专业电工来完成。
13、在控制箱上工作务必在机器关断约5 分钟后才能开始。测量变频器接线端“+”和“-”的剩余电压(该电压必须小于 50 v)。
14、修理压缩空气失控气流时应先关闭管路压缩空气然后给管路排气.
15、转动机件维护应停机挂检修牌,并确认关闭电源和锁定才可作业。
三、质量要求
1、操作工需要定期清洁工作区域(地面、机器),防止机器上积累灰尘
2、电气设备(马达、布线电路板的内部元件)必须定期清洁,每月至少一次
3、定期清洁容易产生火花的装置(连接器、开关、断路器等)内部,每六个月至少一次。
四、应急措施
1、发生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程序,关停机械,实施自救、互救,事故当事人或现场作业人员应立即向负责人报告。
2、发生火警应立即停止作业,关闭电源,正确使用灭火器灭火,报警并回报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