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
1. 泄漏事故:液氨钢瓶因破损或连接处松动导致氨气泄漏。
2. 爆炸事故:钢瓶超压、过热或遭受外部冲击可能导致爆炸。
3. 中毒事故:液氨泄漏后挥发成氨气,吸入可能引起中毒。
4. 火灾事故:液氨泄漏与火源接触,可能发生火灾。
标准
1. 立即撤离:发现事故,人员应迅速撤离现场,远离泄漏源至少100米。
2. 报警通知:立即拨打119报警,并告知事故类型、地点及严重程度。
3. 切断危险源:如安全距离内,关闭钢瓶阀门,切断泄漏源。
4. 设立警戒区:设置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5. 使用防护设备:佩戴防毒面具、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进行应急处理。
6. 应急处理:用干粉灭火器控制火势,严禁用水直接扑救氨火。
7. 医疗救援:如有人员中毒,立即进行急救并送医。
是什么意思
本规程旨在规范液氨钢瓶事故的紧急处置流程,确保人员安全和环境防护。当遇到泄漏、爆炸、中毒或火灾等事故时,应遵循以下步骤:
1. 人员应迅速撤离现场,确保自身安全,避免直接暴露于危险环境中。
2. 及时向消防部门报告事故,以便快速调动专业力量进行救援。
3. 如果条件允许,应尝试关闭钢瓶阀门,阻止进一步泄漏,但需注意自身安全。
4. 设置警戒区以防止其他人误入,减少潜在危害。
5. 使用适当的防护装备,保护应急处理人员不受氨气侵害。
6. 对于火灾,应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因为水会与氨反应,加剧火势。
7. 对中毒人员进行初步急救,并尽快送至医疗机构接受专业治疗。
本规程的执行旨在提高应对液氨钢瓶事故的效率和安全性,确保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及时的行动,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液氨钢瓶常见事故紧急处置措施规程范文
液氨钢瓶在运输过程中,如遇到液氨泄漏,应立即通知所在地(或附近)化工企业,并及时营救和安全疏散周围人员,实施紧急处置措施。
一、参加液氨钢瓶泄漏事故应急处置的人员应获取液氨的理化性质、毒性特征、中毒急救等必要信息,并按本措施进行液氨钢瓶泄漏处置。
二、液氨钢瓶事故通常有:
(1)泄漏
(2)燃烧爆炸
三、液氨少量泄漏应急处置措施
(一)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防止吸入蒸气,防止接触液体或气体。处置人员应使用呼吸器。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
(二)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泄漏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可以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中,以便废弃处理。
四、液氨大量泄漏应急处置措施
(一)疏散场所内所有未防护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泄漏处置人员应穿全身防护服,戴呼吸设备。消除附近火源。
(二)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三)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的液氨,防止泄漏物进入阴沟和排水道,增强通风。场所内禁止吸烟和明火。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堵漏或翻转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氨漏出。要喷雾状水,以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受限空间。清洗以后,在储存和再使用前要将所有的保护性服装和设备洗消。
五、燃烧爆炸应急处置措施
常温下氨是一种可燃气体,但较难点燃。爆炸极限为16%~25%,最易引燃浓度为17%。产生最大爆炸压力时的浓度为22.5%。
(一)报警、隔离、疏散、转移遇险人员到安全区域,建立500米左右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并迅速撤离无关人员。
(二)进入火场前,应穿着防化服,佩戴正压式呼吸器。氨气易穿透衣物,且易溶于水,消防人员要注意对人体排汗量大的部位,如生殖器官、腋下、肛门等部位的防护。
小火灾时用干粉或co2灭火器,大火灾时用水幕、雾状水或常规泡沫。
储罐火灾时,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或水炮扑救。
切勿直接对泄漏口或安全阀门喷水,防止产生冻结。
安全阀发出声响或变色时应尽快撤离,切勿在储罐两端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