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操作规程 > 规程范文

雷电事故应急救援规程

更新时间:2024-05-15 查看人数:54

雷电事故应急救援规程

有哪些

1. 雷电事故识别:确认事故是由雷电引发,观察现场是否有闪电痕迹,如烧焦的树木、设备,或电力系统瞬间大电流冲击的迹象。

2. 安全防护:确保所有救援人员穿戴绝缘防护装备,避免接触可能带电的物体。

3. 现场隔离:设立安全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域。

4. 信息收集: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影响范围及初步损失情况。

5. 资源调度:调集专业救援队伍、设备和技术支持,如消防、电力抢修、医疗急救等。

6. 救援行动:优先处理生命安全威胁,如救助受伤人员,切断电源等。

7. 损失评估:评估财产损失和环境影响,为后续恢复提供依据。

8. 防护措施:采取临时防雷措施,如安装临时避雷设备,保障救援工作的进行。

9. 恢复工作:修复受损设施,恢复正常供电和通信。

10. 事故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标准

1. 遵守国家及地方的应急预案和相关法规,确保救援行动合法合规。

2. 实施救援行动时,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执行,避免二次伤害。

3. 救援资源的调动应高效有序,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

4. 信息报告应及时、准确,不得延误或隐瞒。

5. 救援结束后,需进行全面的事故回顾和评估,确保所有环节都得到妥善处理。

6. 整个救援过程中,应确保人员安全优先,生命高于一切。

7. 所有的恢复工作必须符合行业标准和规范,确保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是什么意思

本规程旨在指导雷电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响应,保护人员安全,减少财产损失,并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规程涵盖了从事故识别到恢复工作的全过程,强调了安全防护、资源调度、信息管理等关键环节的重要性。规程要求所有行动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确保合规性,并在执行过程中不断评估和改进,以提高应对雷电事故的能力。通过这些标准化的操作,我们期望能够在雷电灾害面前,最大限度地降低其负面影响。

雷电事故应急救援规程范文

1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雷击后进行人工呼吸的时间越早, 对伤者的身体恢复越好。应尽早争取在 4分钟内以心肺复苏法进行抢救,让心脏恢复跳动。

2 对伤者进行心脏按摩,并迅速通知医院进行抢救处理。如果遇到一群人被闪电击中,应先抢救那些已无法发出声息的伤者,再抢救那些会发出呻吟的伤者。

3 如果伤者遭受雷击后引起衣服着火, 切勿因惊慌而奔跑, 此时应马上让伤者躺下,以使火焰不致烧伤面部,并往伤者身上泼水,可在地上翻滚以扑灭火焰,或趴在有水的洼地、池中熄灭火焰或者用厚外衣、毯子等把伤者裹住隔绝空气,以扑灭火焰。

4 如果触电者昏迷,应把他安置成卧式,使他保持温暖、舒适,并立即施行触电急救、人工呼吸。

5 雷电事故发生时,应当依据《防雷减灾管理办法》规定及时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报告。

6 对伤着进行急救的同时,与医院联系,及时转送。

7 人员自救:

7.1 总体原则:一是人体的位置尽量降低,以减少直接雷击的危险;二是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部分如双脚要尽量靠近,与地面接触越小愈好,以减少“跨步电压” 。

7.2 在雷电交加时,感到皮肤刺痛或头发竖起,是雷电将至的先兆,应立即躲避。

7.3 如果身处树木、楼房等高大物体,就应该马上离开。如果来不及离开高大的物体,应该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下,坐在上面,采用下蹲的避雷姿势,注意双脚并拢。双手合拢切勿放在地面上。

7.4 远离铁栏及其他金属物体。并非直接的电击才足以致命。闪电击中导电体后,电能是在瞬间释放出来的,向两旁射出的电弧远达好几米。此外,炽热的电光使四周空气急剧膨胀,产生冲击波。这些冲击波发出的声音,就是雷声。若在近处听到,强大的声波可能震伤肺部,严重时可把人震死。

7.5 雷雨时如果身在空旷的地方,应该马上蹲在地上,这样可减少遭雷击的危险。不要用手撑地,应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头。

7.6 空旷地带、孤树和孤立草棚等应该回避,因为它们易遭雷击。

7.7 雷电期间应尽量回避未安装避雷设备的高大物体,如在建建筑物顶部、高塔、大吊车、等制高点上。

雷电事故应急救援规程

有哪些1.雷电事故识别:确认事故是由雷电引发,观察现场是否有闪电痕迹,如烧焦的树木、设备,或电力系统瞬间大电流冲击的迹象。2.安全防护:确保所有救援人员穿戴绝缘防护装备,避免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雷电事故应急救援信息

  • 雷电事故应急救援规程
  • 雷电事故应急救援规程54人关注

    有哪些1.雷电事故识别:确认事故是由雷电引发,观察现场是否有闪电痕迹,如烧焦的树木、设备,或电力系统瞬间大电流冲击的迹象。2.安全防护:确保所有救援人员穿戴绝缘防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