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者范文网
当前位置:管理者范文网 > 安全管理 > 安全操作规程 > 规程范文

风险规程14篇

更新时间:2024-11-20 查看人数:38

风险规程

有哪些

风险规程

风险规程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涵盖了企业可能面临的所有潜在风险,并设定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和预防措施。这些规程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风险:涉及产品需求波动、竞争加剧、汇率变动等因素。

2. 操作风险:涵盖生产流程中的错误、设备故障、人力资源管理等问题。

3. 财务风险:如资金流动性不足、信用风险、投资失败等。

4. 法规风险:与合规性相关的法律变化、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影响。

5. 技术风险:新技术的引进可能导致的不确定性,如系统故障、数据安全等。

6. 环境风险:自然灾害、环境法规变更等对企业运营的影响。

7. 供应链风险:供应商稳定性、物流中断等可能的问题。

标准

制定风险规程的标准旨在确保其有效性和实用性,主要包括:

1. 全面性:规程应覆盖企业运营的所有重要环节,无遗漏。

2. 明确性:规程应清晰定义风险,列出具体应对策略,避免模糊不清。

3. 实时性:规程需定期更新,以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4. 可操作性:规程应包含明确的执行步骤,便于员工理解和执行。

5. 监控机制:建立风险评估和监控体系,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风险。

6. 应急计划:设立应急响应机制,以备不时之需。

7. 责任分配:明确各部门和个人在风险管控中的职责。

是什么意思

风险规程的含义在于为企业提供一套系统性的风险管理框架,它不仅识别和评估风险,还指导企业如何预防、控制和减轻风险。这意味着:

1. 风险识别:通过分析和监控,识别出可能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风险源。

2. 风险评估:量化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确定其优先级。

3. 风险控制:制定和实施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

4. 风险沟通:确保所有相关人员了解风险状况和应对策略。

5. 风险监控:持续跟踪风险状态,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6. 风险报告:定期向管理层报告风险状况,以便决策。

风险规程是企业稳健运营的保障,它帮助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警惕,从容应对各种挑战,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结合自身情况,灵活运用和调整规程,以实现最佳的风险管理效果。

风险规程范文

第1篇 供电岗位风险评估——送电停电时误操作规程

1. 风险预想:送电、停电时误操作。

2. 风险危害:

(1) 刀开关触点烧坏;

(2) 弧光短路、损坏配电设备;

(3) 伤害操作人员等。

3. 原因分析:

(1) 拉合刀闸未按规定的程序操作;

(2) 非专业人员,不懂操作规程;

(3) 责任心不强,思想麻痹,监护不到位。

4. 预防措施:

(1) 加强安全教育,严禁违章操作;

(2) 配电室送电必须由电工操作;

(3) 加强对职工(非电工)的安全和操作规程的教育;

(4) 送电前进行仔细的检查和必要的测试;

(5) 配电室送电必须有监护人员,且认真负责;

(6) 必须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5. 综合评估:

(1) 人员 高

(2) 财产 中

(3) 环境

(4) 影响 中

6. 应急措施:

(1) 立即停止操作;

(2) 造成开关或设备损坏,立即停电检修;

(3) 造成人员伤害,立即送医院。

第2篇 财务室风险防范管理措施规程

为建立健全工商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拓展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工作领域,构建和完善腐败工作长效机制,根据《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开展廉政风险和监管风险防范管理工作方案》(赣工商办字[2010]2号),结合财务室工作职能和所查找的风险点,制定如下风险防范管理措施:

一、加强教育,筑牢思想防线

为更好地防范财务岗位职业风险,坚持以自我教育、正面教育为主,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加强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权力观教育、责任心教育、岗位廉政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提出廉政建设警示语句,营造廉政文化氛围,铲除腐败滋生环境。认真学习财务及纪检监察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政策宣传到位,文件学习到位,行动落实到位,在工作做到防微杜渐,清正廉洁。

二、突出重点,抓好主要环节的风险防范管理

结合财务工作本身的业务特点,制定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的防控措施,对预防腐败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

1、针对财务核算管理方面易出现的风险,做到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计算机与网格安全管理;加强会计事后监督工作。

2、在预算管理方面,加强基础数据的审核,确保预算数据真实准确;强化预算收支管理,科学合理编制预算;强化法制观念,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实施条例;强化监督,加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力度。

3、在专项资金管理方面,做到项目申报严格按照管理级次逐级上报;资金分配方案民主研究,报党组审议决定;严格执行系统基本建设管理办法;加强审计监督,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4、在收费管理方面,严格执行行政性收费项目、依据、标准;公开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执法监察和效能督察,落实《票据管理办法》。

5、为杜绝私设“小金库”现象,严格做到加强收费票据的管理;严禁私设银行帐号;加大财务支出审核力度,定期开展内部审计。

6、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做到对固定资产实行专人管理,定期清查;认真贯彻执行《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车辆配置、处置及管理办法(试行)》。

7、在政府采购方面,做到认真贯彻执行政府采购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基建装备及车辆管理制度。

三、严守制度,规范行政行为

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重大事件集体讨论制度,深化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认真执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公示制;健全完善财务核算、预算管理、专项资金及政府采购程序,重大项目实施时成立重大项目实施小组,积极配合纪检监察机构起到把关和监督作用,公开透明的完成重大项目实施。

第3篇 运输机司机岗位安全风险评估规程

序号

危险源名称

风险及其后果描述

风险等级

管理标准

1

防护用品不齐全

造成片帮煤砸伤头部眼睛等

中等

各类防护用品佩戴齐全

2

未能及时发现机头冷却水路赌塞或水量不够

电机、减速器冷却效果差、损坏设备

中等

发出开机信号时立即把冷却水打开

3

堵大块煤未及时发现

造成运输机压死

中等

集中注意力、不得远离岗位或睡觉

4

转载机突然停止,未及时闭锁运输机

造成转载机压死

中等

集中注意力、不得远离岗位或睡觉

5

刮板螺栓丢失或刮板变形,未能及时发现

造成刮板或刮板链断裂

中等

接班先让刮板机空转一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

电机附近浮煤堆积,未及时清理

造成电机因高温而减少使用寿命

中等

每班对电机附近的浮煤及时清理

7

推移机头运输机时人员从安全出口通过,未及时通知行人

挤伤其他作业人员或通行人员

中等

推机头前禁止人员处出口通过

8

在推溜前未将机头超前支架降下

推溜时损坏设备

中等

每次推溜前超前支架降下,保证与顶板不刮卡

9

机头超前支架未及时升紧

造成机头顶板离层或冒顶事故

中等

每次推溜超前架必须升到位,保证初撑力

10

工作面拉出铁器未及时发现

让系统造成斯带事故

中等

认真查看,不得远离岗位或睡觉

11

有异响时未及时拉闭锁

造成刮板或刮板链等损坏

中等

不得远离岗位或睡觉,有异响时及时拉闭锁

12

清理机头盖板上的浮煤时未停机

造成破碎机崩出煤块伤人

中等

机头盖板上的浮煤停机清理

13

在操作超前支架时为检查或处理片帮煤

造成片帮煤伤人

中等

操作超前支架前必须处理附近的片帮

14

站在架前看大块

造成片帮煤伤人

中等

看大块时应站在电缆槽挡煤板上焊的护网上面

15

煤机割三角煤时站位不当

煤块伤人

中等

人员应站在端头架立柱后

第4篇 通防系统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规程

一、通防系统重大安全风险及管控措施

(一)ii10310工作面

1.风险描述

外段位于突出危险区,原始瓦斯含量6.26m3/t,原始瓦斯压力0.92mpa;回采期间绝对瓦斯涌出量28m3/min(本煤层4m3/min,邻近8煤层24m3/min)。

2.工作方案

(1)人员组织

此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为总工程师,参与人员为防突区、瓦斯办、通风区、综采二区。瓦斯办负责超前卸压钻孔的设计、措施落实到位,防突区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钻孔,综采二区回采过程中将管路保护到位。

(2)管控措施及技术保障

①采取地面瓦斯井、顺层钻孔、拦截钻孔、高位钻孔、斜交钻孔、老塘埋管、超前卸压钻孔等瓦斯抽采措施;

②回采期间采取钻屑指标法进行循环预测;

③工作面配风1300m3/min;

④执行瓦斯0.6%报警断电。

(3)资金保障

预计此项安全风险管控所需要的资金约为40万元(主要为防突措施钻孔费用),由矿经营管理部提供保障。

(二)ii834工作面

1.风险描述

位于突出危险区,采用放顶煤开采,回采期间绝对瓦斯涌出量6.3m3/min。

2.工作方案

(1)人员组织

此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为总工程师,参与人员为综采一区、综掘三区、瓦斯办、防突区、通风区。瓦斯办负责顺层钻孔、拦截孔、高位钻孔的设计、措施落实到位,防突区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钻孔,综掘三区严格按照措施要求加强对顶板管理,综采一区回采过程中将管路保护到位,通风区加强现场瓦斯管理监督。

(2)管控措施及技术保障

掘进期间:

机巷:①掘进期间执行区域验证,过断层及瓦斯异常区域执行连续预测;②机巷掘进期间选用两台2×30kw和两台2×15kw对旋局扇,采用φ800mm和φ600mm两路风筒供风以满足通风安全需要; ③加强顶板管理,采取短掘短支、超前撞楔、煤层注水等措施防止片帮冒顶引起瓦斯超限。

风巷:①掘进期间外段执行区域验证,过断层、瓦斯异常区域及里段执行连续预测;②风巷掘进期间选用两台2×30kw和两台2×15kw对旋局扇,采用φ800mm和φ600mm两路风筒供风以满足通风安全需要; ③加强顶板管理,采取短掘短支、超前撞楔、煤层注水等措施防止片帮冒顶引起瓦斯超限。

回采期间:

①采取保护层开采与穿层钻孔大面积预抽措施;②采取高位钻孔、顺层钻孔、超前卸压钻孔、老塘埋管等瓦斯抽采措施;③回采期间采取钻屑指标法进行连续预测;④配风1300m3/min;⑤执行瓦斯0.6%报警断电。⑥在收作线外设计施工高位钻孔抽采采空区瓦斯。

(3)资金保障

预计此项安全风险管控所需要的资金175万元(主要为防突措施钻孔费用),由矿经营管理部提供保障。

(三)8102工作面

1.风险描述

采用放顶煤开采,回采期间绝对瓦斯涌出量4.6m3/min。

2.工作方案

(1)人员组织

此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为总工程师,参与单位为综采三区、防突区、瓦斯办。瓦斯办负责高位钻孔的设计、措施落实到位,防突区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钻孔,综采三区回采过程中将管路保护到位,通风区加强现场瓦斯管理监督。

(2)管控措施及技术保障

①采取高位钻孔、老塘埋管等瓦斯抽采措施;

②回采期间采取钻屑指标法进行区域验证;

③配风1200m3/min;

④执行瓦斯0.6%报警断电。

(3)资金保障

预计此项安全风险管控所需要的资金约为30万元(主要为防突措施钻孔费用),由矿经营管理部提供保障。

(四)879工作面

1.风险描述

位于突出危险区,采用放顶煤开采,回采期间绝对瓦斯涌出量6.8m3/min。存在瓦斯大量涌出的风险,造成瓦斯高值超限,引起爆炸、人员窒息。

2.工作方案

(1)人员组织

此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为总工程师,参与单位为综采一区、防突区、瓦斯办。瓦斯办负责高位钻孔、顺层孔、超前泄压孔的设计、措施落实到位,防突区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钻孔,综采一区回采过程中将管路保护到位,通风区加强现场瓦斯管理监督。

(2)管控措施及技术保障

①采取保护层开采与穿层钻孔大面积预抽措施已消除突出危险;②回采期间采取高位钻孔、顺层钻孔、老塘埋管等瓦斯抽采措施;③保护层保护范围回采期间采取钻屑指标法进行区域验证,穿层钻孔消突区域执行连续预测;④回采期间过断层或瓦斯异常区采取连续预测⑤配风1300m3/min;执行瓦斯0.6%报警断电。⑥在收作线外设计施工高位钻孔抽采采空区瓦斯。

(3)资金保障

预计此项安全风险管控所需要的资金为55万元(主要为防突措施钻孔费用),由矿经营管理部提供保障。

(五)ii1055机巷

1.风险描述

无突出危险区,掘进期间预计绝对瓦斯涌出量1.5m3/min。存在瓦斯涌出的风险,造成瓦斯高值超限、人员窒息。

2.工作方案

(1)人员组织

此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由总工程师负责,参与单位为综掘一区、综掘三区、防突区、瓦斯办。瓦斯办负责高位钻孔、顺层孔、超前泄压孔的设计、措施落实到位,防突区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钻孔,综掘一区、综掘三区掘进期间严格按照措施要求进行施工,通风区加强现场瓦斯管理监督。

(2)管控措施及技术保障

①掘进期间采用钻屑指标法执行连续预测;②掘进期间选用两台2×30kw和两台2×15kw对旋局扇,采用φ800mm和φ600mm两路风筒供风以满足通风安全需要;③加强顶板管理,采取短掘短支、超前撞楔等措施防止片帮冒顶引起瓦斯超限。④迎头采取排放钻孔和巷帮钻场超前预抽钻孔进一步降低煤层瓦斯。

(3)资金保障

预计此项安全风险管控所需要的资金为20万元(主要为防突措施钻孔费用),由矿经营管理部提供保障。

(六)8102降低风巷、ii830回风石门揭煤

1.风险描述

8102降低风巷位于无突出危险区,煤层原始瓦斯含量2.8m3/t,原始瓦斯压力0.2mpa。存在瓦斯涌出的风险。ii830回风石门位于突出危险区,煤层原始瓦斯含量6.8m3/t,原始瓦斯压力0.64mpa。存在煤与瓦斯突出的风险,造成瓦斯爆炸、人员伤害。

2.工作方案

(1)人员组织

此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由总工程师负责,参与单位为综掘一区、综掘二区、综掘三区、防突区、瓦斯办。瓦斯办负责高位钻孔、顺层孔、超前泄压孔的设计、措施落实到位,防突区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钻孔,综掘一区、综掘二区、综掘三区掘进期间严格按照措施要求进行施工,通风区加强现场瓦斯管理监督。

(2)管控措施及技术保障

①经区域验证无突出危险后,执行局部“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

②揭煤期间按规定的7个节点要求施工。

(3)资金保障

预计此项安全风险管控所需要的资金为26万元(主要为防突钻孔费用),由矿经营管理部提供保障。

(七)ⅱ834工作面

1.风险描述

8煤层为自燃煤层,发火风险地点有掘进期间冒高区、采空区遗煤。

2.工作方案

(1)人员组织

此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为总工程师,参与人员为瓦斯办、通风区、综采一区,通风区负责设计防火方案并组织施工,瓦斯办负责监督,综采一区负责施工上下隅角隔离垛等。

(2)管控措施及技术保障

①回采期间机巷迈步预埋注氮管;

②上隅角迈步式预埋2趟监测束管,压茬15m,定期取样化验分析;

③回采期间风巷迈步预埋注浆管路向采空区灌浆;

④利用风巷高位钻场施工防火注浆钻孔。

(3)资金保障

预计此项安全风险管控所需要的资金为28万元(主要包括工作面注氮、注防火材料等费用),由矿经营管理部提供保障。

(八)8102工作面

1.风险描述

8煤层为自燃煤层,发火风险地点有掘进期间冒高区、采空区遗煤。

2.工作方案

(1)人员组织

此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为总工程师,参与人员为瓦斯办、通风区、综采三区,通风区负责设计防火方案并组织施工,瓦斯办负责监督,综采三区负责施工上下隅角隔离垛等。

(2)管控措施及技术保障

①回采期间机巷迈步预埋注氮管;

②上隅角迈步式预埋2趟监测束管,压茬15m,定期取样化验分析;

③回采期间风巷迈步预埋注浆管路向采空区灌浆;

④利用风巷高位钻场施工防火注浆钻孔。

(3)资金保障

预计此项安全风险管控所需要的资金为40万元(主要包括工作面注氮、注防火材料等费用),由矿经营管理部提供保障。

(九)879工作面

1.风险描述

8煤层为自燃煤层,存在掘进期间冒高区、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风险,造成火灾事故、co中毒,人员伤亡。

2.工作方案

(1)人员组织

此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为总工程师,参与人员为瓦斯办、通风区、综采一区,通风区负责设计防火方案并组织施工,瓦斯办负责监督,综采一区负责施工上下隅角隔离垛等。

(2)管控措施及技术保障

回采期间:①回采期间机巷迈步预埋注氮管;②上隅角迈步式预埋2趟监测束管,压茬15m,定期取样化验分析;③回采期间风巷迈步预埋注浆管路向采空区灌浆;④利用风巷高位钻场施工防火注浆钻孔。

过特殊地段期间:①在过断层前100米,提前编制过断层安全技术措施;②工作面回采至断层带附近,机风两巷增设灌浆、注氮等防火管路,根据工作面推进度采取注氮、灌浆(co2)等措施;③过断层期间加强灌浆量、防火预测预报。④合理组织生产,加快推进速度。

收作期间:①在收作前100米,提前编制过断层安全技术措施; ②进入收作线前80米,机风两巷增设灌浆、注氮等防火管路,采取注氮、灌浆(co2)等措施; ③过断层期间加强灌浆量、防火预测预报。④合理组织生产,加快推进速度。 ⑤严格落实“45”天封闭制,杜绝采空区自然发火事故。

(3)资金保障

预计此项安全风险管控所需要的资金为35万元(主要包括工作面注氮、注防火材料等费用),由矿经营管理部提供保障。

(十)8103风巷、ii1055风巷

1.风险描述

沿空掘进采空区发火。

2.工作方案

(1)人员组织

此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为总工程师,参与人员为瓦斯办、通风区、综掘三区、综掘一区,通风区负责设计防火方案并组织施工,瓦斯办负责监督,综掘一区、综掘三区严格按照措施要求加强顶板管理,避免出现冒顶事故。

(2)管控措施及技术保障

①提前采取打撞楔等超前管理及控制顶板措施,有效防止冒高现象的发生;②施工单位在现场冒高区域做好标记,提前预埋注胶钢管;③对冒高地点由施工单位用不燃性材料进行充填,然后进行喷浆处理,喷浆厚度不小于50mm;④通风区对冒高地点利用插入的钢管进行带压注浆(胶)处理,以充满、压实为宜,保证封堵严密;⑤每天由测气员进行一次现场防火检查,及时记录在检查手册上,并取样进行化验,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⑥沿空掘巷采空区一侧顶帮必须喷浆或注浆堵漏,喷浆厚度不小于50mm,处理措施滞后迎头不大于30m;⑦连通采空区停用的瓦斯治理、探放水、地质等钻孔必须全孔注浆封堵,保证严密不漏风;⑧沿空侧防火观察孔每圆班观测一次,随机取样化验;当班施工的防火探管随机取样化验;防火观察孔要挂牌管理,做到检测、记录、台账“三对口”。

(3)资金保障

预计此项安全风险管控所需要的资金为72万元(主要包括工作面注氮、注防火材料等费用),由矿经营管理部提供保障。

(十一)ⅱ1055机巷、879出架联巷、ii834机巷、风巷

1.风险描述

煤巷掘进期间,存在冒高区煤层自然发火的风险,造成火灾事故、人员伤害。

2.工作方案

(1)人员组织

此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为总工程师,参与人员为瓦斯办、通风区、综掘一区、综掘三区,通风区负责设计防火方案并组织施工,瓦斯办负责监督,综掘一区、综掘三区严格按照措施要求加强顶板管理。

(2)管控措施及技术保障

①提前采取打撞楔等超前管理及控制顶板措施,有效防止冒高现象的发生;

②施工单位在现场冒高区域做好标记,提前预埋注胶钢管;

③对冒高地点由施工单位用不燃性材料进行充填,然后进行喷浆处理,喷浆厚度不小于50mm;

④通风区对冒高地点利用插入的钢管进行带压注浆(胶)处理,以充满、压实为宜,保证封堵严密;

⑤每天由测气员进行一次现场防火检查,及时记录在检查手册上,并取样进行化验,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资金保障

预计此项安全风险管控所需要的资金为112万元(主要包括掘进期间注防火材料等费用),由矿经营管理部提供保障。

(十二)ⅱ10310、ⅱ1053工作面采空区

1.风险描述

受地面井抽采影响。

2.工作方案

(1)人员组织

此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为总工程师,参与人员为瓦斯办、通风区、防突区,通风区负责设计防火方案并组织施工,瓦斯办负责监督,防突区按照要求控制抽采。

(2)管控措施及技术保障

①合理控制采空区抽采,定期取样化验、观测,发现co等异常情况,立即停止抽放;

②对已封闭的采空区,合理安排采空区灌浆,强化采空区防火效果;

③对封闭区域进行均压处理,减少采空区漏风,对封闭墙进行每周取样化验。

(3)资金保障

预计此项安全风险管控所需要的资金为55万元(主要包括掘进期间注防火材料等费用),由矿经营管理部提供保障。

第5篇 煤矿机电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规程

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及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手册中将危险源分布情况,制订机电管理标准和管控措施,明确责任岗位,确保技术、人员、资金有保障。为保证供配电系统可靠,风险管控工作有效开展,并落到实处,特成立机电重大安全风险控制领导小组。

一、机电风险控制领导小组及职责

组 长:赵聪章

副组长:张 衡

成 员:郝敬韬 杨雷雷 李新 周华云 周仕杰

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组织制定机电风险管控措施、岗位职责及规范;

2.负责落实供配电系统、机电各岗位风险管控措施及行为规范;

3.负责组织机电风险管控措施、岗位职责及规范方面的培训;

4.负责组织机电各岗位对风险管控措施、岗位职责及规范进行动态更新。

5.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机电科,郝敬韬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二、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科学方针,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以治理隐患、防止大事故为目标,以落实责任为重点,全面排查治理隐患,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及重大危险源监控的长效机制,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基础,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实现对机电风险超前预控,规范安全风险,有效防范和遏制机电重大事故的发生。

三、目标任务

通过机电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估、预警防控,使机电安全隐患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杜绝和遏制煤矿机电事故的发生。

四、机电风险管控实施方案

机电风险管控措施表

名称

管理标准

防范技术措施

责任部门

计划投入

1.供电系统应安全可靠,矿井应有两回路电源线路。当任一回路发生故障停止供电时,另一回路应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矿井的两回路电源线路上都不应分接任何负荷。

2.井下各水平中央变电所、井下主排水泵房、主要通风机全部实现双回路供电。

3.矿井设备、电缆的选型与安装及机房硐室的设置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并应充分考虑其安全性与潜在的风险。

4.煤矿机电设备应具备《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或行业相关标准要求标志或证件。

5.供电系统及设备相关保护应齐全、灵敏、可靠;

6.上述保护一般指:欠压保护、失压保护、短路保护、过流保护、过电压保护、过负荷保护、接地保护、单相断线保护、漏电保护、防雷电保护、急停保护、闭锁保护、无压释放保护等。

7.确保供用电主要场所通讯畅通、并有足够的照明。

8.设备监测、检修、维护到位,确保设备完好、运行可靠,防爆性能符合要求。

9.设备基础管理规范,各种图纸资料齐全,且应分类存档,便于查阅。

10.各种绝缘用具齐全,并定期检验。

1.严格执行矿井供用电管理制度及措施。

2.电气保护必须整定正确,齐全可靠。要有整定计算书,每月(或每次搬迁重新安装后)必须检查校验一次,做好记录,且供电系统图、设备责任牌与开关三者的整定必须一致。

3.移变、馈电开关、信号照明综合保护器的各项保护必须齐全可靠,不得甩掉或短接。

4.井下电缆必须采用阻燃电缆,定期对电气设备的绝缘材料进行绝缘测试,发现绝缘降低,及时进行更换。

5.井下接地网和接地保护系统必须完好可靠,接地电阻必须符合要求。

6.必须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工作票制度和操作票制度。

7.电气设备必须安装在无淋水、环境状况较好的地点,如必须放在状况较差的环境中,应采取防护措施,所有电缆必须吊挂,移动拖拽电缆必须有专人进行监护,防止车辆对电缆的碾压、碰撞及煤、矸砸伤电缆。

8.在安装、检修、故障处理完成之后,施工人员必须对设备进行仔细检查,防止工器具等遗落,造成事故。

9.电缆、电气设备的接线必须规范,符合接线工艺要求,防止电气安全距离过小导致事故。

10.大型设备检修须制定专项措施。

机电科

100万元(主要用于35kv、10kv线路的维检费用)

第6篇 筛板塔维护检修规程和安全风险辨别及应对措施

一、安全措施及要求

1. 施工单位在施工作业前必须办理安全作业相关票证、并得到当班班长签字确认批准。方可进入现场施工准备工作。

2. 进行检修作业前,必须确认将筛板塔从系统中用正规金属忙插板隔绝。

3.作业前要求如下:

a)与受限空间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管道应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绝;

b)与受限空间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孔、洞应进行严密地封堵;

c)受限空间内照明系统用安全电压,且每一个用电户都有漏电保护器或用可充电头灯照明。

4.作业前,应根据受限空间盛装(过)的物料特性,对受限空间进行清洗或置换,并达到如下要求:

a)氧含量为18~21%;

b)有毒气体(物质)浓度应符合gbz 2.1 的规定;

5.如遇到动火作业时分析合格标准为:

a)当被测气体或蒸汽的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0.5%(体积分数)

b)当被测气体或蒸汽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不大于0.2%(体积分数)

6. 进塔施工时应保持受限空间空气流通良好,采用风机强制通风并保证风机向外部送风。

7. 应对受限空间内的气体浓度进行严格监测,监测要求如下:

a)作业前30 min内,应对受限空间进行气体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如现场条件不允许,时间可适当放宽,但不应超过60min;

b)监测点应有代表性,应对上、中、下各部位进行监测分析;

c)分析仪器应在校验有效期内,使用前应保证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d)监测人员深入或探入受限空间采样时应采取正规的个体防护措施;

e)作业中应定时监测,至少每2 h监测一次,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对现场进行处理,分析合格后方可恢复作业;

f)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 min时,应重新进行取样分析。

8.作业监护要求如下:

a)在受限空间外应设有专人监护,作业期间监护人员不应离开;

b)在风险较大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应增设监护人员,并随时与受限空间内作业人员保持联络。

9. 应满足的其他要求如下:

a)受限空间外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备有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应的应急用品。

b)受限空间出入口应保持畅通。

c)作业前后应清点作业人员和作业工器具。

d)作业人员不应携带与作业无关的物品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中不应抛掷材料、工器具等物品;离开受限空间时应将气割(焊)工器具带出。

e)由于检修难度大、劳动强度大、时间长,作业人员应采取每两小时轮换作业方式。

f)作业结束后,受限空间所在单位和作业单位共同检查受限空间内外,确认无问题后方可封闭受限空间。

g)最长作业时限不应超过24h,特殊情况超过时限的应办理作业延期手续。

h)作业人员不应在作业处休息。

10.检修设备周围布置警戒线,禁止闲杂人等进入。

11. 筛板塔检修作业安全风险辨识及对应措施(见表-1)

表-1

序号风险分析安全措施
1作业人员不清楚现场危险状况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
2存在危险化学品清洗、置换至分析合格
3系统未彻底隔绝连接的所有阀门关闭,必要时使用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隔绝
4监护不足指派专人监护,并坚守岗位
5未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按规定佩戴
6与生产现场联系不足检修前,检修项目负责人应与当班班组长取得联系
7存在运转设备切断需检修设备的电源,并以启动复查确认无电后,在电源开关处挂上“禁止启动”的安全标志
8检修器材不符合安全要求检查材料、器具、设备必须安全可靠
9其他辅助器材不符合安全要求对需使用的气体防护器材、消防器材、通信设备、照明设备、等进行检查,保证安全可靠,合理放置
10行走设施不符合安全要求对检修现场的爬梯、栏杆、平台、盖板等进行检查,保证安全可靠
11使用移动式电气工(器)具配有漏电保护装置
12使用的吊装设备是否安全可靠使用前对吊装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查
13吊装设备操作人是否具有操作证必须具有操作证的专业起重工进行吊装作业
14检修场所存在腐蚀性介质备有冲洗用水源
15检修场所有危险品或其他影响检修安全的杂物将检修现场的易燃易爆物品、障碍物、油污、冰雪、积水、废弃物等杂物清理干净
16检修现场存在坑、井、洼、沟、陡坡等填平或铺设与地面平齐的盖板,也可设置围栏和警告标志,并设夜间警示红灯
17安全通道受阻应检查、清理检修现场的消防通道、行车通道,保证畅通无阻
18夜间检修作业场所设有足够亮度的照明装置
19需进行高处、动火、动土、断路、吊装、抽堵盲板、进入设备等作业按规定办理相应的安全作业证
20违反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停止作业
21出现危险品泄漏立即停止作业,撤离人员
22检修项目有遗漏会同有关检修人员彻底检查
23现场有杂物清理现场

12. 筛板塔设备内主要介质及特性(见表-2)

表-2

物料

物性

己二胺己二腈乙醇naoh
分子量116.20108.1546.0740.0
外观与形状具有氨味的无色片状结晶无色油状结晶,略有气味无色液体,有酒香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
密度

(水=1)

0.850.960.792.12
熔点  ℃422.3-114.1318.4
沸点  ℃20529578.31390
闪点  ℃819312/
燃点  ℃/550363/
临界温度℃39450.7243.1/
临界压力mpa3.292.836.56/
爆炸下限%0.71.73.3/
爆炸上限%6.35.019/
最大爆炸压力mpa////
燃烧热kj/mol444043683.81365.5/
饱和蒸汽压kpa2.00(90℃)2.67(100℃)5.33(19℃)0.13(739℃)
溶解性易溶于水、醇、酮和大多数碳氢化合物中易溶于甲醇、乙醇、氯仿和苯、难溶于水、环己烷等能与水、乙醚、氯仿以任意比互溶易溶于水、能生成多种水合物,有些水合物熔点高于0℃
危险性对粘膜有刺激性,吸入高浓度蒸汽时,可引起头痛头昏及失眠,溅入眼内可致灼伤,引起失明误服可引起急性中毒,出现乏力,呕吐,呼吸急促,意识模糊,抽搐等为中枢神经抑制剂,长期接触高浓度乙醇,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头痛,恶心等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等,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出血等`

二 、 工程概况:

根据尼龙化工公司化工三厂委托要求,现对化工三厂筛板塔进行检修,本次检修内容包括:1、为保证施工安全,拆装dn15氮气管线活接头2处和按要求装拆盲板7块;2、拆装人孔dn450及dn500及其保温棉各一个;3、从下人孔检查第一层塔盘安装情况是否良好,如果塔内件脱离严重需拆装1-20层水平塔内件,12-20层塔内径1.3米,塔内件材质q235a。4、1-11层塔盘、降液板、受液盘、联接板、出口堰、紧固件更换为新件(9-11层为泡罩,塔内径1.7米);1-11层塔内件材质304.5、塔内件所有紧固件检查紧固,不足者补充,拆检过程中损坏折断的螺栓需拆除更新;6、塔底再沸器出口法兰错开取出管道内掉落塔内件;7、检查视镜腐蚀情况,必要时更换;8、安装后按照《筛板塔塔内件安装质量控制表》对塔盘水平度检查,降液板垂直度检查;9、配合工艺进行塔气密并处理漏点,满足使用要求。 10、架设、回收风机。

化工三厂筛板塔规格清单

序号设备

位号

设备名称设备规格

内径×厚×高

mm

人孔规格塔盘型式
型式数量材质层数
2d-t350脱乙醇塔1200×6×18370dn450_21~12浮阀

13~32筛板

21~3层ni

4~32层304l

32
3d-t520脱水塔上部id=1300

下部id=1700

h=16240   t=8

dn450/dn5009~11泡罩

其余:筛板

2cs+sus30420
4d-t530脱焦油塔上部id=2200

下部id=1500

h=4280   t=8

dn500泡罩1cs1
5d-t540第二轻馏分塔上部id=3400

下部id=2800

h=43100   t=12

dn600/dn500_3筛板1上段16mnr  下段0cr18ni980
6d-t550产品塔上部id=3000

下部id=2400

h=37450   t=10

dn600/dn500_3筛板130458
8d-t570焦油气提塔上部id=1500

下部id=1200

h=25500   t=8

dn450_2/dn500筛板1cs40
9d-t580间歇塔上部id=1200

下部id=1000

dn500_3复式板1cs30
10d2-t350脱乙醇塔φ1200×h18325dn450_31~12浮阀

13~32筛板

21~3层ni

4~32层304l

32
11d2-t520脱水塔φ1300/φ1700×h16730dn450/dn5009~11泡罩

其余:筛板

2cs+sus30420
12d2-t530脱焦油塔φ2200/φ1500×h4280dn500泡罩1cs1
13d2-t540第二轻馏分塔φ3400/φ2800×h38100dn600/dn500_3填料+筛板3cs80
14d2-t550产品塔φ3200/φ2600×h31550dn600/dn500_3筛板130458
15d2-t570焦油气提塔φ1500/φ1200×h2180dn450_2/dn500筛板1cs40
16d2-t580间歇塔φ1200/φ1000×h8570dn450_2复式板1cs30
17d3-t350脱乙醇塔φ1400×h20020dn500_21~12浮阀

13~32筛板

21~3层ni

4~32层304l

32
18d3-t520脱水塔φ1400×φ1800×h9000dn500_29~11泡罩

其余:筛板

2cs+sus30420
19d3-t530脱焦油塔φ2200×φ1500×h1345dn500泡罩1cs1
20d3-t540第二轻馏分塔φ3000×φ3600×h44200dn500_7填料+筛板3上段16mnr  下段0cr18ni980
21d3-t550产品塔φ2800×φ3400×h33050dn600_4筛板130458
22d3-t570焦油气提塔φ1400×φ1700×h25790dn500_3筛板1cs40
23d3-t580间歇塔φ1400×φ1200×h12880dn450_3复式板1cs30

三、  编制依据

1 检修委托单

2 《中低压化工设备安装及验收规范》hgj209-83

3 《石油化工安全技术规程》sh3505-1999

4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安全作业规范gb30871-2014

5 尼龙化工公司有关的管理制度,质量文件等

6 有关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技术、劳动保护等要求

四、 检修部署及计划

检修质量、工期、安全控制目标

1.1 质量目标

本塔直径1.3/1.7米,根据规范要求塔盘水平度误差<4mm

1.2 工期控制目标

按照规定工期完工

1.3 安全控制目标

无任何工伤事故

1.4 管理目标

加强管理,安全、按时、保质的完成检修任务。

检修计划

2.1 检修进度安排,严格按照大修节点完成检修任务

2.2 检修的人员计划及工器具

钳工3-4人   大锤1把    敲击扳手2把    开口扳17-19 4把   手电2个  水平尺1个

2.3做好检修的组织机构,按项目进行管理分工,统一协调,调配好施工力量。

2.4 突出安全管理。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增强职工意识,抓重点部位,安全防范切实做到安全、全过程、全天候和全方位管理,事事想在前,预防安全事故,实施得力。进入现场前,首先和分厂进行技术和安全交底,严格办理并执行各种安全检修票证。

五、 检修步骤

1 、首先由工艺合格交出设备,并办理第二种检修工作票,需加盲板的部位加上盲板,办理盲板工作票。

2 、有上至下打开人孔,用风机进行强制通风置换,打开下人孔前有工艺人员打开低排确认塔内无物料。

3 、分析合格后,办理首先空间作业进入塔内检修。

4 、由上至下逐层拆除通道板,检查各部件完好情况并处理,塔底铺垫隔板防止异物掉入。

5、 检查塔盘水平,降液板垂直度。如有误差进行调整。

6 、塔内紧固件检查,不足的补充。

7 、塔内螺栓如有损坏拆除更换。

8、塔底再沸器出口法兰错开取出管道内掉落塔内件。

9、以上工作完成后由分厂技术员检查合格后,对各层通道板及塔盘回装,封人孔,封装人孔前,塔底铺垫隔板及其它杂物清理干净,塔气密合格。

10、塔内照明按要求使用器具。

11、拆除盲板。

12、在塔内作业时,施工方案必须设专人在塔平台上与全程不间断监护。

13、工完料净场地清。

六、检修质量过程控制详见:

附件1《筛板塔检修质量确认表(图)》

附件1 筛板塔检修质量确认表(图)
检修日期:        年     月     日
项目标准检查情况(值)确认人(签字)
安全确认票证齐全
工艺置换合格,无残液
盲板装/拆时间
人孔拆/装时间
风机装/拆时间
作业人
监护人
检修内容新塔盘规格确认
塔底铺垫隔板
塔盘编号
塔盘水平度(≤3mm/m)
溢流堰水平度(≤3mm/m)
塔内各连接件紧固
各层塔盘上面、降液管内、受液盘处有无塔内件脱落及异物
塔底再沸器出口法兰错开取出异物后复位
塔盘按编号复位
完毕现场情况塔底铺垫隔板、工具、备件等其他杂物是否取出,检修完毕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气密试漏合格后保温恢复
更换塔内件清单塔盘、卡子、螺母、泡罩
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七、 气密性试验与验收

1、按工艺系统对塔进行气密试验,试验压力为0.1mpa,压降小于0.005 mpa /h。

2、 试验前应进行内外部检查,包括焊缝,连接件、管件、附属装置是否齐全完好。

3、气密性试验前,塔上的安全装置、阀门、压力表、液面计等附件及全部内件均应齐全合格。试验时,要缓慢升压至设计压力,至少保持30分钟,同时以喷涂发泡剂等方法检查,所有焊缝和连接部位的气密性符合设计要求。

4、验收:塔设备的验收应与有关方面人员共同进行, 检查各部件是否安装齐全,验收时应具有以下资料:

a 应有完整的检查、鉴定和检修记录。

b 人孔封闭前检查内部结构和检修质量合格。

c 应有完整的水压试验,气压试验和气密试验记录。

d 如有修补,应有焊接及无损检验报告。

5、检修及试验符合要求,即可办理移交手续。

第7篇 主井驱动间强力皮带硫化风险预评价报告规程

一、施工任务简介

因主井强力皮带由于使用年限较长,出现起包、两侧漏钢丝现象,需重新进行硫化,硫化前须机电工区将强力胶带叠好放到驱动间皮带走廊下方,将接头调整到适合硫化的位置,修理厂硫化接头完毕后将皮带恢复正常。在三个接头硫化完毕后,机电工区将皮带上提至主井驱动间,在进行接头合茬硫化。为保证此次施工安全,根据现场情况对本次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评价如下,作为编制此次检修安全技术措施依据。

二、施工可能出现风险及评价内容

(一)技术风险评价

1、风险因素:硫化前皮带稳固不牢。

风 险:造成皮带松动甚至跑带,可影响硫化质量,甚至伤人及损坏设备。

防范措施:硫化前,施工负责人要检查使用绳索及起吊葫芦部件是否安全, 绳索是否可靠,皮带是否固定稳固,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

2、风险因素:割削皮带用力不均匀。

风 险:割削皮带用力不均匀可伤人。

防范措施:割削皮带时,用力要均匀,刀刃不要对着自己和他人。

3、风险因素:绝缘用品、验电工器具损坏。

风 险:在停送电过程中造成人员触电事故。

防范措施:安排专人提前进行检查确认完好后方可使用。

4、风险因素:提松胶带时,行车操作人员不与施工人员联系。

风 险:出现施工人员碰伤、挤伤事故。

防范措施:提松胶带时,行车操作人员必须与施工人员联系。

5、风险因素:停电后未挂停电牌。

风 险:因误送电造成施工人员触电事故。

防范措施:严格执行停电后挂停电牌制度,并专人负责监督。

6、风险因素:起吊时,起吊物下方及失重范围内有人或工作。

风 险:起吊物滑落,造成伤人事故。

防范措施:起吊时,起吊物下方及失重范围内,严禁有人或工作。

(二)管理风险评价

1、风险因素:无施工负责人统一进行指挥。

风 险:施工混乱,导致不安全隐患、影响施工进度。

防范措施:安排专人负责整个施工,严禁多人同时指挥。

2、风险因素:无安全监护人进行现场安全监护。

风 险: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人员违章不能及时制止,造成违章。

防范措施:安排专人监护整个施工安全,发现违章及时制止并纠正。

3、风险因素:施工人员不足。

风 险:影响施工进度,因人员紧张造成疲劳作战,影响安全。

防范措施:配足充足的专业施工人员。

4、风险因素:无施工措施或施工措施未进行审批。

风 险:施工人员无法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类不安全问题进行有效预防,在施工过程中造成事故发生。

防范措施:由技术人员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并由各责任部门、人员进行审批,提出审批建议。

5、风险因素:施工措施未进行传达学习。

风 险:施工人员无法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类不安全问题进行有效预防,在施工过程中造成事故发生。

防范措施:由施工负责进行传达学习,施工人员学习后进行签字确认。

(三)人员风险评价

1、风险因素:非专职电工操作电气设备停送电。

风 险:不熟悉电气操作规程,造成停送电事故。

防范措施:安排专职电工进行电气设备停送电操作。

2、风险因素:施工人员未进行安全技术措施学习。

风 险:施工人员无法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类不安全问题进行有效预防,在施工过程中造成事故发生。

防范措施:进行统一学习并签字确认。

3、风险因素:施工人员不听从指挥、精神不振。

风 险:施工过程中无法进行有效施工、人员精力不集中造成不安全事故。

防范措施:严禁参与本次施工。

4、风险因素:人员抬硫化器具时,不协调一致,统一号令。

风 险:施工时出现挤伤、碰伤人员事故。

防范措施:人员抬硫化器具时,必须协调一致,统一号令。

三、结论

经过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预评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由我单位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施工人员严格执行,可以实现安全施工。

第8篇 电解铝生产风险辨识规程

一、生产及公用工程危险因素分析

依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结合本项目生产工艺技术、公用工程设施及现场勘查情况进行分析辨识,本项目存在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触电、火灾、其它爆炸、灼烫、起重伤害、中毒和窒息、高处坠落、车辆伤害、坍塌、机械伤害、容器爆炸、锅炉爆炸等。

1、触电

(1)电解铝生产过程中典型的触电事故可分为电击和电伤害两种情况。

电击:电解槽以低电压、高电流串联运转,电击事件并不严重。但在高压电源与电解车间联网路的连接点可能产生严重的电击事故。

电伤害:在铝电解生产中,其能源主要是直流电能,约占整个能源消耗的97﹪左右,在电解槽系列上,系列电压达数百伏至上千伏,尽管把零电压设在系列中点,但系列两端对地电压仍高达500v左右,一旦短路,易出现人身和设备事故。

(2)车间内电缆若没有采取有效阻燃和其它预防电缆层损坏的措施,电气设备接零措施不完善,临时性及移动设备的供电没有采用漏电保护器或漏电保护失灵的情况下,都可能发生电气设备漏电而引发的触电伤亡事故。

(3)如果高、低压供配电系统设计安装不合理;电气设备质量不合格;绝缘性能不符合标准,电气装置的绝缘或外壳损坏,未及时修复或更换;电气作业时,未采取相应的安全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电气设备发生意外故障;其他机械设备的电气控制部分发生故障;电工、操作人员未穿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保护接零或保护接地措施失效、违章作业等都有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4)变压器周围没有采取有效的隔离,也易发生触电事故。

(5)较高的建筑物(高压开关站、除尘系统的排烟烟囱等)所设避雷针及接地网如果发生故障,过电压将会危及人身安全。在高压开关站内有大量的架空高压电线和隔离开关,如果遇到雷雨天或大雾天,人员在开关站内行走或工作及易发生雷击事故。

2、火灾、其他爆炸

(1)铝电解槽因设备缺陷或其他外力因素发生泄漏,泄漏的高温铝液接触空气会引起燃烧,形成火灾。

在电解槽内若有水(车间顶部雨水进入等),由于水在槽内迅速膨胀而发生剧烈爆炸。

(2)电解槽的母线短路可能造成爆炸事故。

(3)电解铝生产中存在的粉尘主要包括铝合金粉尘和氧化铝、氟化铝等粉尘。如果生产时电解槽密闭罩密闭不好、电解槽门变形密封不严、机械排烟系统出现故障等都可能导致粉尘泄漏,若未能及时对其进行清理,造成粉尘积聚,形成爆炸性粉尘,当遇火花时,极易发生粉尘爆炸事故。

(4)抬包车运输过程中,熔融的高温铝液遇水发生反应形成大量水蒸汽,体积急剧膨胀,会发生剧烈爆炸。

(5)铸造车间电加热混合炉静置的高温铝液遇水发生反应形成大量水蒸汽,体积急剧膨胀,会发生剧烈爆炸。

(6)电气火灾

电气设备存在缺陷、安装不当,在运行中发热和电火花或电弧是引起火灾的直接原因。

1)用电设备发热

电流通过电气设备时要消耗电能,它是以发热的形式将电能消耗掉。电气设备正常的发热是允许的,如果正常运行条件遭到破坏,如短路、过载、接触不良、铁芯发热和散热不良等,致使发热量增加,这部分热量不仅使设备本身温度升高,而且同时对周围其它物质和材料进行加热。如果其周围存在易燃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就可能引起火灾。

2)电火花及电弧

电火花是极间的击穿放电。电弧是大量的电火花汇集而成的。一般电火花的温度都很高,特别是电弧,温度可高达6000℃。因此电火花不仅能引起绝缘物质的燃烧,而且可以使金属熔化、飞溅,它是构成火灾的危险火源。

3)变压器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油浸式变压器、电抗器内部充有大量的绝缘油,绝缘油属于可燃物质。变压器长期过负荷运行等,造成线圈对铁芯主绝缘损坏、匝间绝缘破坏,发生短路,电流激增,从而使绝缘材料和变压器过热引起火灾;线圈间、线圈与接头间、端部接线处、分接开关,由于连接不好,接触不良,造成局部接触电阻过大,导致局部高温引起火灾;磁路发生故障,铁芯故障,涡流加大,环流发热,温度增高引起火灾;由于遭雷击、过电压等产生电弧引起火灾;油箱漏油,使散热能力下降,导致过热,内部空间增大形成可燃烧、爆炸性气体环境,遇到高温发生火灾爆炸;绝缘油质变坏含水,绝缘能力下降,引起火灾;由于各种故障、保护设置不当等引起火灾。火灾往往伴随爆炸,并使灾害蔓延扩大。

4)变压器绝缘油油罐发生泄漏后,遇火源发生火灾事故。

(7)本项目叉车使用柴油作为燃料,厂区设置地下柴油储罐,柴油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易产生静电等特征,容易形成火灾爆炸事故,且火灾损失大,影响大、扑救困难。形成火灾爆炸的主要火源有明火、电气火花、发动机火花及雷电、静电火花等,当柴油泄露挥发出油气时遇上述火源容易造成爆炸事故。

为方便叉车加油,柴油库配置室内加油机两台(一台停用),在加油过程中,在加注口会有大量油气溢出,极易形成爆炸性的危险环境,遇到火源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事故。此外,汽车油罐车卸油时,油料运动会引起静电的产生,可能导致静电放电形成事故。

3、灼烫

(1)阳极组装工序中浇铸磷生铁作业使用中频炉,靠近中频炉的冷却水管道、水箱发生漏水,泄漏的水进入敞口操作的中频炉内,造成爆溅而导致人员烫伤事故;潮湿、生锈的物料加入中频炉内,亦会造成喷溅事故。

(2)电解车间的电解槽、阳极组装车间的中频感应炉等均为高温设备,其温度均在700℃以上,若操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一旦接触高温部件或物质均能造成人员烫伤事故。

(3)该项目操作人员在电解车间操作过程中、换阳极作业、铝液抬包、电解铝槽铝液泄漏等过程如果违章操作或防护不当都可能造成烫伤事故。如电解车间操作中,脚踏在槽面结壳上、误动槽控箱按钮电解质外溢、捞效应口碳渣电解质溅出、出铝时铝液溢出、取电解质时工具未预热电解质溅出、未佩戴手套、护目镜、电解质未凝固倒出、出铝时使用工具潮湿,铝液飞溅、出铝过满、铝液溢出飞溅等都可能发生烫伤。

(4)铸造车间熔铸工序中熔融铝合金溶液及残渣的温度极高,热辐射很强,且易于喷溅,加上设备及环境温度高,中间作业频繁,作业人员极易发生烫伤事故。灼烫及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设备泄漏,如熔炼炉满溢;熔融金属遇水;炉内喷出热气也会对人体造成灼烫。

1)熔铸工序中电加热混合炉为高温设备,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意外接触高温部件可能造成人员烫伤事故。

2)熔融的铝合金溶液温度较高,在铸造工艺过程中进行取样、扒渣、转炉时,若因操作不当造成作业人员意外接触高温物质,从而发生灼烫事故。

3)混合炉因气体排出受阻,高温下气体膨胀,压力增大,导致熔融金属喷涌,可造成人员受伤。

4)熔炼过程中,熔融金属液对炉衬不断冲刷,一段时期后,会从遭侵蚀的炉衬壁裂缝中渗出,人员意外接触到高温熔融金属液可导致灼伤。

5)开炉与浇注时,如遇金属熔液飞溅可造成人员灼伤。用冷工具(如铁棒、木条等)接触高温金属溶液发生爆溅可致人灼伤。接触刚浇铸的铸件,可引起烫伤。循环水漏水遇到高温金属液体可导致液态金属飞溅造成人员灼伤。

6)浇铸时若炉坑内积水或者地面潮湿,熔融金属液因任何故障导致熔融金属液的外泄遇到潮湿地面或者积水均可导致喷溅引发灼伤事故。

7)铝锭刚刚铸造出来后温度很高,在运输过程中若人体接触亦会造成高温灼烫。

8)混合炉加料前使用起重机吊运高温电解铝液,若因意外造成起重机脱钩、钢丝绳断裂致使高温物体倾翻、掉落,当起重机作业区域内有人时,会造成灼烫事故。

(5)作业现场高温电解铝液采用叉车运输至铸造车间,未使用专业运输通道及车辆,在运输过程中,若因运输道路缺陷、作业人员违章等因素,造成电解铝液倾翻,若恰有人员在运输车里附件,会造成灼烫事故发生。

(6)本公司使用的化学试剂均为腐蚀性化学品,在使用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未佩戴劳保用品,均有可能发生化学品灼烫事故。

4、起重伤害

本项目各生产车间、库房采用起重机械担任电解槽相关装置吊运、电解质加料以及物料、高温液体吊运的任务,在起重机的使用过程中由于驾驶人员的误操作、违章操作、横拉斜吊、钢丝绳拉断、物件吊挂不牢坠落、地面人员违反规定在吊件下面停留、行走、躲避不及时等等,均容易造成起重伤害事故。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分析,起重机械所发生的事故,在工作事故中所占的比例比较大,起重机械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工作死亡人数的10%左右。起重伤害事故的主要类型及原因:

(1)脱钩:吊钩缺少安全防护装置,或吊钩保护装置失灵,吊钩钩口开口过大、吊装方法不当等。如有时在吊运中因起吊物体不稳,使吊钩在空中游荡,在游荡过程中钩头由于离心惯性力甩出而易发生脱钩事故。行车因操作不稳,紧急起动、制动,都有可能引起钩头惯性飞出从而发生砸伤或砸死事故。

(2)钢丝绳断裂:钢丝绳发生折断的原因很多。其主要和常见的原因是:操作者没有对钢丝绳进行安全技术检验或认真检查,对已断丝的钢丝绳没有按钢丝绳报废标准处理或降低负荷使用,吊运时严重超负荷,起长限位开关失灵造成过卷拉断钢丝绳等。钢丝绳断裂容易发生伤人或死亡事故。

(3)安全防护装置缺乏或失灵:起重机械的安全装置包括制动器、缓冲器、行程限位器、起重量限制器、防护罩等。

(4)吊运物体经过人体上空:起重机吊运的重物经过人体上空时,如物体突然坠落,打击到人体时可能造成伤害甚至死亡。

(5)触电事故:维修保养人员在起重机械上检修,保养时发生触电事故。

(6)如果这些起重机械在设计、制造过程中存在缺陷,安装过程中不符合规范,由于使用不当、维护保养不及时或因安全防护装置失效易发生设备安全事故,造成起重伤害。

(7)起重机械使用过程中违反操作规程,歪拉斜吊,可能发生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事故。

当同跨厂房内布置两台或两台以上起重设备时,若未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各起重机之间的防撞设施、启动时的声光报警装置),或各操作人员沟通不畅,有可能导致发生起重伤害事故。

5、中毒和窒息

原铝生产作业在中,操作人员接触到的毒物主要为氟化物(氟化铝),其主要存在于电解槽附近及净化系统中。

氟化铝的分解产物氟化氢有刺激性,可对眼睛、呼吸道粘膜造成刺激,严重者可发生支气管炎、肺炎,甚至产生反射性窒息。该物质以气体或尘雾状态存在,在设备密封不好,或因设备管道腐蚀造成泄漏,设备检修,操作失误,发生事故等情况下,有毒有害物质便迅速外泄并污染作业环境,如防护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则很容易发生中毒和窒息。

6、高处坠落

生产过程中,在作业基准面2m以上各操作平台、钢梯、起重机上等场所进行作业时,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各个操作平台、坑内设备平台,若未设置扶梯、防护栏杆或扶梯、防护栏杆不符合规范要求;扶梯踏板和操作平台未采取有效的防滑措施、高处作业操作人员未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及违章作业等可能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7、车辆伤害

半成品运送、成品运送、阳极、残极运送过程中,需要叉车进行运输,若驾驶人员未按规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违章驾驶、车辆带病作业、超载使用等,均有造成车辆伤害的危险。

原料进厂、成品出厂,需要汽车进行运输,由于驾驶员麻痹大意、违章驾驶或是行人违章穿越道路等原因,有可能发生车辆伤害事故。

8、坍塌

坍塌是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袋装氧化铝、电解质或炭块的堆垛过高、铝锭、铝镁合金堆垛不整齐或通道过窄、车辆碰撞、残极堆放不当造成局部塌陷、滚落等都会造成坍塌,检修设备时脚手架坍塌等,都可能会造成坍塌事故。

厂内建筑物、大型设备因受地震、地质沉降或其他外力因素可能发生坍塌事故,对人员和设备造成伤害。

9、机械伤害

本项目电解槽修理、抬包清理、阳极钢爪矫正均在车间内就地进行,使用的设备有打壳机、直棒机、定棒机等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易于接近的各种可动部件都是机械的危险部位,若操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很容易造成人身伤害事故。

空压站内空压机高速传动部分未安装防护装置、防护装置不符合要求或操作人员安全意识差等,在人体接触传动部分时,有可能造成操作人员机械伤害事故。

水泵、风机等运转设备的转动部位由于未设防护罩或设置不当、损坏等原因,操作人员不小心接触转动部件会造成机械伤害事故。

10、容器爆炸

空压站使用的压缩空气缓冲罐属压力容器,压力容器由于设计安装不合理、材质选用不当、超温、超压或受外力撞击、未定期检测、安全附件故障等原因均可导致容器爆炸事故发生。压力容器爆炸破裂后,爆炸产生的碎片飞出会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11、锅炉爆炸

本项目在设置燃煤热水锅炉用于冬季采暖。如果锅炉存在超压、缺水、水质不合格、控制保护装置失灵及锅炉本身存在缺陷,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等原因会导致锅炉爆炸。

1、锅炉缺水:在实际运行中最常见的是锅炉缺水导致发生爆炸事故。造成锅炉缺水的原因有:(1)运行人员疏忽大意,监视不严,调整不及时,误操作等;(2)司炉人员或维修人员冲洗水位表或维修水位表时,误将水旋塞关闭,造成假水位;(3)司炉人员冲洗水位表不及时,使水位表水连管堵塞,造成假水位;(4)给水自动调节器失灵,或给水调整装置有故障,给水管路设计不合理;(5)水位计指示不准确,给水流量表指示不准确,运行人员误判断以致操作错误;(6)给水泵、给水管道故障,给水压力下降,给水管道被污垢堵塞或破裂,给水系统的阀门关闭或损坏;(7)锅炉排污阀门忘记关闭或排污管道泄漏;(8)炉管、过热器或省煤器管破裂、损坏;(9)在对干烧后的锅炉进行处理时,若直接大量进水,会导致水接触烧红的炉管时大量蒸发,汽压突然猛增,导致锅炉爆炸;(10)高低水位报警器失灵,不发出铃声和光信号;(11)并列运行的锅炉的司炉人员相互联系不够,邻炉工况变动时,本炉未能及时调整给水。

2、锅炉超压:导致热水锅炉超压发生爆炸的原因可能有:(1)用热环节突然停止用热水,使水压急骤升高。(2)司炉人员没有监视压力表,当负荷降低时没有相应减弱燃烧。(3)安全阀失灵,阀芯与阀座粘连,不能开启;安全阀入口处连接有盲板;安全阀排放能力不足。(4)压力表管堵塞、冻结;压力表超过校验期而失效;压力表损坏、指针指示压力不正确,没有反映锅炉真正压力。(5)超压报警器失灵,超压联锁保护装置失效。(6)经检验降压使用的锅炉,如果安全阀口径没做相应变化(锅炉降压使用时,安全阀口径应增大),使安全阀的排放能力不足,压力得不到控制而超压。

3、水质处理不合格:锅炉装置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如水质处理不能满足要求,锅炉受热体及过热器等部位会很快结垢,可能导致水冷壁管堵塞、导致超压爆炸,或因管内结垢太厚导热不良而使管壁的局部过热、钢管材质的机械强度急剧下降而导致爆管甚至锅炉爆炸;或因水质原因出现受压部分脆化损坏、氢腐蚀损坏、垢下腐蚀损坏、氧腐蚀损坏、电化学腐蚀损坏等而发生爆管事故。

4、锅水汽化引发锅炉爆炸:热水锅炉锅水汽化可引起水击,使整个锅炉和供热系统产生强烈的撞击和剧烈震动,严重时造成锅炉、供热系统和建筑物的损坏。热水锅炉局部超温汽化会引起锅炉受热部件过热,产生疲劳裂纹及爆炸。热水锅炉超温汽化严重时,会引起爆炸。造成锅炉锅水汽化的原因主要有:突然停电停泵,循环中断,未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力,造成汽化;司炉工未经培训,操作不当;循环回路因误关闭出口阀门,或因管路阀门或管路冻结,异物堵塞等原因中断;热水锅炉或循环回路发生泄漏,恒压装置失效,未及时补水,造成水量不足,压力下降;锅炉出口温度计和压力表失灵;锅炉结构设计不合理或有缺陷;水管严重积垢或存有杂物,使水循环遭到破坏。

5、锅炉本体缺陷:由于锅炉本体缺陷,也有可能导致锅炉发生爆炸。造成锅炉本体缺陷的原因可能有制造过程中选材低劣或焊接及加工缺陷、设计缺陷等。

6、当锅炉炉膛内的可燃物质与空气混合物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就会爆炸。

12、淹溺

厂区内设置的循环水池、蓄水池周围未装设围栏或围栏损坏后未及时修复、无安全警示标志或标志缺少、夜间照明不足、循环水阀门井有积水且未加盖或盖板的强度不符合要求等,人员在这些场所活动时意外坠入,有可能造成人员淹溺事故。

二、检、维修作业危险因素分析

经现场勘查,项目厂区内设置专用于检维修的检修车间,承担厂内设备、零部件的维修作业,配置常用的机加工和焊接设备,检修车间及其他作业场所的检维修作业过程中涉及的危险因素有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火灾、触电、灼烫、起重伤害、容器爆炸、中毒和窒息以及高处坠落等。

1、机械伤害

(1)机械伤害主要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伤害。机 械设备的危险部位主要包括:静止机械刀具的刀刃、设备和工具锋利的边缘和粗糙的表面、突出较长的机械部位;直线运动机械的纵向和横向运动部位、直线运动设备的凸起部位、运动与静止部位的组合;回转运动机械的单纯回转运动部位、旋转运动中两个机械部件间的部位、摆动的机械部位、回转运动的刀具;组合运动机械的直线与回转运动组合的部位、回转与回转运动组合的部位。

此类机械设备造成机械伤害的方式主要包括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作业人员不可避免地要与这些设备进行接触,设备的快速转动部件、快速移动部件、摆动部件、啮合部件等若缺乏良好的防护设施,有可能伤及操作人员的手、脚、头发及其它身体部位。在操作中或检修时,如动力驱动的传动件、转动部位,若防护罩、防护栏失效或残缺,防护设施不完善、误操作,误接触时有发生机械伤害的危险。

(2)焊接过程中,经常要移动焊机,有时候也使焊机倾斜一定角度,对准焊接部位,焊接件虽然停止不动,但也可能会使焊工误碰焊件造成板料划伤事故。焊钳挂钩未装保护套,使得焊钳容易脱出,对人造成撞击伤害。

(3)在对机械设备和一些带有旋转部位的设备进行检修时,因未与检修电源供电部门或相关操作人员建立联动机制、未办理检修作业票,检修时设备意外启动,造成机械伤害事故。

2、物体打击

(1)机加工设备转动的工、卡具、工件由于工卡具装卡不牢或卡压方法不合理、加工偏心工件时没有做好平衡配重以及卡盘保险销子没有锁紧导致飞出伤人。

1)钻床钻头脱落、使用钝钻头或钻削进给量过大等原因使钻头打断造成伤害事故;工件装夹不牢,钻削时工件松动飞出,对人体造成伤害。

2)砂轮机砂轮存在裂纹、损伤或安装有缺陷(装夹不牢、不平衡、卡装过紧等)导致其运行时破碎飞出,对人员造成伤害。进行磨削加工时,砂轮飞出大量磨屑,工件亦会飞出金属屑,对作业人员(眼部)造成伤害。

(2)高处检修作业时,检修人员携带的检修工具随意摆放,意外坠落会对下方人员造成打击伤害。

3、火灾、其它爆炸

(1)在焊接过程中,高温焊渣飞溅,造成焊接场所周围易燃、可燃物体燃烧,引发火灾事故。

(2)电焊作业时会产生电弧,电弧的热传导、热扩散超过乙炔火焰的能力,增大了作业场所的火灾危险性。

(3)检修作业使用的乙炔属易燃气体,氧气属助燃气体,若在使用过程中因气瓶存在缺陷导致气体泄漏,加之乙炔气瓶及氧气气瓶之间的安全距离以及二者与明火之间的距离不能满足安全距离的要求,极有可能造成爆炸事故。

(4)乙炔、氧气在储存过程中因气瓶存在缺陷气体导致泄漏,若将氧气和乙炔气瓶混放,致使两种气体混合,增大了发生爆炸事故的可能性及危险性。

(5)在生产现场进行动火作业过程中,不按规定办理动火证、不执行安全措施、不划定动火作业区,在存在易燃物的场所进行动火作业时,未对吸附在设备表面的积垢、地面、墙面的易燃物质进行清理或清理不彻底,或动火作业场所下方、周围存在易燃、可燃物,均可能造成火灾事故的发生。

4、触电

(1)使用焊接设备时,由于设备、线路故障或者工人的误操作,可导致触电事故的发生。

1)手或身体的某一部位接触到焊钳、电焊条的导电部分时,身体的其他部位接触到大地或焊机的二次绕组发生触电。人体的某一部位碰触到裸露而带电的接线头、接线柱、连接板和破损并裸露的电缆。小容量焊机长期过载使用,一、二次绕组绝缘击穿,人体的某一部位碰触到无接地或接零的电焊机外壳。电焊机因受雨淋或受潮,绕组绝缘水平降低,电焊机外壳漏电,外壳又无接地或接零,人体的某部位碰触到电焊机外壳;2)焊机内冷却水泄露,导致焊机外壳带电,也可能发生触电事故;3)焊钳绝缘块吊环上的紧锁螺栓无防松动措施,使得在焊接过程中绝缘块掉落而造成人员触电伤害。

(2)容器内作业时,照明和电动工具使用的电源不是安全电压或电源线破损,工具设备漏电,都可能造成触电事故。

5、灼烫

焊接设备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高温金属飞屑及焊接后的高温焊缝,不小心接触会对操作人员造成灼烫伤害。另外,气焊过程中还可能被高温火焰烧伤。

6、起重伤害

机修工序使用起重机运输较工件、物料,在起重机的使用过程中由于驾驶人员的误操作、违章操作、横拉斜吊、钢丝绳拉断、物件吊挂不牢坠落、地面人员违反规定在吊件下面停留、行走、躲避不及时等等,均容易造成起重伤害事故。

7、容器爆炸

乙炔、氧气和二氧化碳气瓶是流动性的压力容器,可能发生气瓶爆炸伤害的因素主要有:(1)钢瓶腐蚀严重或超过使用年限,钢瓶耐压强度减弱;(2)钢瓶装卸过程违章操作,野蛮装卸,钢瓶坠落或碰撞;(3)钢瓶接触明火,太阳曝晒等热源使气瓶内压力增大;(4)安全附件损坏;(5)氧气钢瓶内有油脂存在。

8、中毒和窒息

在进入有限空间(如容器、电解槽地沟、污水池、电缆沟等)进行检修作业时,空间内通风不良,当空间内氧含量较低且作业时间长时,可能造成中毒和窒息事故。

缺氧危害:空气中氧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常见的有二氧化碳和惰性气体引起的氧气缺乏。二氧化碳比空气重,在长期通风不良的各种地下室、封闭塔筒等场所内部,易挤占空间,造成氧气浓度低,引发缺氧。

9、高处坠落

在设备高处进行检修作业时,未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未佩戴安全绳、未设防护栏等,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三、作业环境中有害因素分析

经对现场勘查情况进行分析,本项目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包括高温、粉尘、噪声和振动、有毒物质、辐射。

1、高温

按照《高温作业分级》规定,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25℃的作业即为高温作业。本项目电解槽、点加热混合炉、中频炉、真空抬包、等的操作岗位上,物料均辐射出大量的热量,高温设备表面散发的热量和辐射热,使得生产岗位的环境温度升高,特别是夏季高温季节太阳辐射热影响,常常可产生高温、高湿、辐射热等特殊作业条件,引起作业人员体温调节障碍和水份、盐份损失,以及心跳过快,血压降低,从而引起多种疾病。

高温环境可影响劳动者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及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当劳动者的热调节发生障碍时,轻者影响劳动能力,重者可引起别的病变,如中暑。劳动者水盐代谢的失衡,可导致血液浓缩、尿液浓缩、尿量减少,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严重时引起循环衰竭和热痉挛。在比较分析中发现,高温作业工人的高血压发病率较高,而且随着工龄的增加而增加。高温还可以抑制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力分散,肌肉工作内能力降低,有导致工伤事故的危险。

2、粉尘

(1)电解铝生产、铸造以及铝灰清理过程中存在的粉尘主要包括铝合金粉尘和氧化铝、氟化铝等粉尘。粉尘是指以气溶胶或烟雾状态存在的,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粉尘微粒直径小于或等于10um的可进入呼吸道,直径小于或等于2um的可达呼吸道深部。在铝加工企业,相关作业人员长期处于含有铝合金尘的作用环境中,导致粉尘长时间滞留于体内,沉积在肺组织导致肺纤维化,造成尘肺。早期对肺功能损伤较轻,以阻塞型或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为主,晚期由于肺容积的缩小,以限制型或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为主,伴有换气功能障碍,严重时反复肺内感染,呼吸衰竭死亡。

如果生产时电解槽密闭罩密闭不好、电解槽门变形密封不严、机械排烟系统出现故障等都可能导致烟气泄漏及粉尘泄漏从而对人体造成伤害。

氧化铝贮运系统在氧化铝卸料过程中有氧化铝粉尘产生,输送过程如果设备设施密封不严或出现故障都可能造成氧化铝粉尘泄漏。

阳极组装、铝渣处理及输送过程中可能产生粉尘,残极破碎、电解质破碎及输送中可能产生碳尘和电解质粉尘。

氧化铝仓库、中间仓以及烟气净化系统的循环氧化仓等均采用管道气力输送,如果管道密闭性不好,就可能造成粉尘泄漏及扬尘散损。

(2)机修车间焊接作业中产生的大量电焊烟尘,其为金属粉尘,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氧化锰、二氧化硅、硅酸盐等,焊工长期吸入这些金属粉尘,会对其身体造成健康危害,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胸闷、气短以及有时咯血,以致引起电焊工尘肺、锰中毒等职业病。

建设单位如果不在以上部位装设有效的防尘设备设施或采取有效的通风装置,操作人员如果不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长期在粉尘环境中工作,可能对现场操作人员健康造成危害。

3、噪声和振动

本项目噪声来自于生产过程中的破碎设备、检修车间机械加工设备、焊机、泵以及空压机等设备运转时产生的噪声以及气流产生的噪声等。

若操作人员不佩戴防护用品,长期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日积月累,内耳器官易发生器质性病变,成为永久性听阈偏移,变成噪声性耳聋。噪声性耳聋与噪声的强度、频率有关,还与噪声的作用时间长短有关。噪声的强度越大、频率越高、作业时间越长,它的发病率越高。

机械加工过程中,按振动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可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

(1)局部振动。如在以手接触振动工具的方式进行机械加工时,振动通过振动工具、振动机械或振动工件传向操作者的手和臂,从而给操作者造成振动危害;

(2)全身振动。由振动源通过身体的支持部分将振动传布全身而引起的振动危害。

4、有毒物质

电解车间、铸造车间等产生的废气中含有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长期低浓度接触二氧化硫,可有头痛、头昏、乏力等全身症状以及慢性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嗅觉及味觉减退等。少数工人有牙齿酸蚀症。

氮氧化物主要损害呼吸道,吸入气体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长期接触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及慢性呼吸道炎症,个别病例出现肺纤维化,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经常接触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者,可有头晕、头痛、失眠、易兴奋、无力等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

5、非电离辐射

检修车间焊接作业中,会产生外露电弧,形成光辐射,导致电光性眼炎、慢性睑缘炎、结膜炎、晶体混浊等疾病的发生,轻者眼部不适、有异物感,重者眼部有烧灼感和剧痛。

第9篇 药品经营的质量风险管理规程

一、目的:为规范各经营环节质量风险的评估与控制管理。

二、依据:《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三、范围: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中所有经营环节质量风险的管理。

四、职责:质量负责人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五、内容:

1、成立风险管理小组

公司质量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公司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管理工作,由质量负责人主持质量风险管理的日常工作,成员包括各部门经理。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各部门对各经营环节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估与控制。

2、风险识别

各部门负责人依据gsp相关要求,结合部门经营环节的有关风险,对可能存在的质量风险因素进行收集整理,填写《质量风险排查表》,报风险管理小组。

3、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小组召集与风险相关的部门、人员,依据《质量风险排查表》,对已经被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价,确定风险等级,确认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可识别性以及后果的严重性等,由质量管理部汇总形成《质量风险点列表》。

4、风险控制

4.1、各部门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对已经确定的风险点,使其降低或控制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4.2、各部门负责人和质量管理部共同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审核、验证,确认能否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上,如若不能则应该重新评估、确立防控措施。

5、风险沟通

各部门在实施风险控制措施的过程中,积极与相关部门人员进行沟通与信息交流,促进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及时处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调整或改进措施,提高风险管理效果。

6、风险审核、回顾

每年对质量风险管理的实施情况,通过内审的形式进行审核与回顾,同年度定期内审一并进行。

7、相关记录:《质量风险排查表》、《质量风险点列表》。

第10篇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方案规程

为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学习贯彻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22]133号精神,按照《___县煤炭工业局关于印发___县地方我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方案的通知》(_煤字[2022]43号)要求,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矿生产现场的事故风险等级除了和一些固定的实体类危险源有关外,还和各种组合复杂的危险态紧密相关。而且,实体类危险源的安全性提高潜力不大或需要较长时间和投入,通过监控危险态改善工作场所安全状况更直接、有效。为了实现我矿风险预警管理,需要推广我矿风险预警管理模式。同时,由于事故风险是动态变化的,因此需要实现风险的动态、系统和全面的预警和预防。事故风险管理的核心和目的是实现风险的防范,将风险水平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为我矿生产风险防范提供即时、有效的信息保障,也是风险预警机制得以实现的技术基础。将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编制的防控措施和体系,以及建立的人工管理型报警和监控系统自动报警结合风险预警模式达到“风险动态预警、适时监控;管理有效、控制有方”的现代安全预防型管理目标。

以安全管理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进一步推进我矿贯彻当前国家我矿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围绕“事故防范在于落实预防在先”这一中心,落实我矿安全管理的主题责任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摸清我矿安全生产中村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强化我矿风险控制,有效促进我矿的隐患整改,切实推进我矿建立和不断完善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对安全生产风险为进一步规范我矿安全管理工作、实现我矿对风险的超前预控,以预防我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我矿安全风险预警防控的组织领导,有效防范我矿安全生产事故,特成立安全风险预警防控实施领导小组。

组 长:___ ___矿矿长

副组长:___ ___矿安全副矿长

成 员:___、__、__、__、__、__及各相关科室、专业及各工区负责人。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安全监察科科长___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相关业务工作。

三、目标任务

通过危险源安全风险评估、预警防控,使安全隐患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减少我矿一般事故,防范较大事故,杜绝和遏制重特大事故。

四、体系和制度

(一)风险管理对象提炼、管理标准和管理措施制定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要求:

(1)风险管理对象的提炼要具体、明确,一般应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

(2)针对风险管理对象各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成程序;

(3)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

(4)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要求;

(5)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危险源监测

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不间断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确保:

(1)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

(2)危险源监测设备灵敏、可靠;

(3)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系统。

(三)风险预警

采取措施对危险源产生的风险进行预警,使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风险预警应:

(1)针对不同级别、类别的危险源和不同程度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法;

(2)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

(四)风险控制

建立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措施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与执行,以实现对风险的控制。并符合:

(1)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

(2)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pdca的运行模式;

(3)制定年度生产作业计划时应以上年度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年度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

(4)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规定,编制《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应急预案》及其它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5)在进行重大以上风险任务时,必须编制专门的安全措施,并明确安全工作程序。

(五)信息与沟通

建立并保持程序,以确保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并可相互沟通、告知,我矿应确保:

(1)员工参与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程序的制定、评审;

(2)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

(3)员工了解谁是现场或当班急救人员;

(4)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并留有记录。

(六)风险财政管理

实施风险财政管理,以转移风险、降低风险成本、强化员工风险管理意识,并应:

(1)建立《事故费用评估报告》及年度《风险财政评估报告》,《风险财政评估报告》应包含保险理赔相关分析;

(2)对单位年度事故损失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记录齐全;

(3)按照国家规定,对员工进行投保;

(4)有我矿投保险种的记录和理赔费用的统计和赔付资料。

(七)工余安全健康管理

了解和掌握员工工余安全健康状况,对员工工余安全健康进行管理,并应:

(1)定期组织员工开展有关工余安全、健康方面的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在员工业余活动集中区域张贴工余安全健康的宣传资料;

(2)组织员工对工余安全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防范措施;

(3)鼓励员工汇报工余安全健康事故,并形成制度。

五、保障管理

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文化保障等方面建立并保持程序,以保障我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运行。

(一)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组织机构,以组织、协调、指导、监督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应:

(1)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负责风险管理全过程;

(2)由不同层次的有代表性的人员组成。

我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最终责任由我矿最高管理者承担。

我矿管理层应为实施、控制和改进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提供必要的资源(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技术和财力资源)。

(二)制度保障

1、建立健全与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相关的目标、责任、奖惩、举报、投入保障、风险控制、员工行为、文化建设、安全会议、教育培训、技术审批、安全监测、人员操作、设备使用、应急救援、监督检查、考核评审、灾害预防、人员入井、跟班带班、班组建设、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等管理制度,并确保:

(1)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到全体员工;

(2)有相应机构、部门负责上述规章制度的制定、修订、培训、监督检查与考核。

2、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识别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并确保:

(1)相关活动遵守适时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

(2)每年至少评价一次本单位对在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遵守情况,并形成评价报告;

(3)及时更新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相关要求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员工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

(4)资料齐全完善,有目录清单。

3、建立并保持程序,以规范体系文件、记录的管理,保证在体系运行的各个场所、岗位都能得到相关有效的文件、记录,并确保:

(1)有专门机构或人员负责文件收发、传达、归档;

(2)文件收发、归档要有记录,并形成目录清单;

(3)作废文件有标识,销毁文件有记录,无在用的无效、失效文件;

(4)与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相关的各种记录应字迹清楚、标识明确,并可追溯相关的活动;

(5)记录保存和管理应便于查阅,避免损坏、变质或遗失,并明确记录保存期限。

(三)安全文化保障

建立并保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管理程序,以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功能。安全文化建设应:

(1)明确安全文化内涵、目标、内容、模式、建设流程,并最终形成实施方案;

(2)以实现员工自我管理为目标;

(3)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地贯穿于我矿的各项管理。

六、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内容

(一)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

建立并保持人员不安全行为控制程序,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和梳理,并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和控制措施,以实现人员准入、培训、监督全过程的流程管理。

1、人员准入管理

我矿应建立并保持员工准入管理标准,人员准入管理标准应:

(1)明确岗位设置要求和岗位需求计划;

(2)明确员工准入条件(包括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等)。

2、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

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梳理,总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人员不安全行为梳理应:

(1)全面、具体、准确、有针对性;

(2)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分类。

3、员工岗位规范

在人员不安全行为识别与梳理的基础上,我矿应制订员工岗位规范,岗位规范应:

(1)种类齐全;

(2)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

(3)规定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

(4)明确各岗位安全管理职责;

(5)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

(6)确保在完成预定任务存在多工种交叉作业时,必须制定书面安全工作程序。

4、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制定

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以确保员工岗位规范的有效执行,措施应:

(1)结合我矿自身的特点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特征;

(2)涵盖影响我矿人员不安全行为的各类因素;

(3)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行为分别制定。

5、员工培训教育

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以提高员工安全知识、意识和技能,员工培训教育应:

(1)明确员工培训与绩效考核的职能部门及人员,并有绩效考核制度;

(2)有足够的培训资源;

(3)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体系培训。

(4)每年末进行一次基于风险管理和事故分析统计的培训需求调查,并形成《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5)每年末对上年度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形成年度《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6)每年末根据上述两个报告,编制下年度培训计划,并以文件形式下发;

(7)明确员工分层和分类培训内容与周期;

(8)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培训;

(9)建立员工培训信息档案;

(10)每次培训结束,形成单项《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11)确保培训机构和师资,有相关资质证书;

(12)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进行考核或考试,并有完整的培训台帐;

(13)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并有记录;

(14)新入矿员工要接受不少于72小时的安全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

6、员工行为监督

建立完善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人员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并应:

(1)确定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监督、考核人员;

(2)明确监督范围、方式、频次;

(3)对监督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进计划。

7、员工档案

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并确保:

(1)所有在岗员工的档案齐全;

(2)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完整(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简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记录);

(3)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评估,明确需重点监控对象。

七、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一)通风管理

建立并保持通风管理控制程序,以控制和消除通风系统中潜在的风险。通风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矿井和工作面必须具备独立完善的通风系统,采区应实行分区通风,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自然发火严重矿井的采区等,要设专用回风巷;

(2)风机、风门、风桥、风筒、密闭等井上下通风设施保持完好无损,通风巷道保证有足够的断面并保证不失修;

(3)矿井总风量、采掘工作面和各种供风场所的配风量,必须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

(4)风速、有害气体浓度等,必须符合《规程》要求;

(5)按规定及时测风、调风,保证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供风地点风量、风速持续均衡,并按规定的周期进行矿井通风阻力测定;

(6)局扇通风要符合《规程》的要求,采用双风机、双电源,能自动切换,保持连续均衡供风;

(7)生产矿井主要通风机必须装有反风设施,各种参数符合规定,并定期进行反风演习;

(8)通风基础测试报告、记录齐全。

(二)瓦斯管理

建立并保持瓦斯管理程序,通过瓦斯检测,及时掌握瓦斯浓度变化情况并采取措施,确保瓦斯得到有效控制。瓦斯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立完善瓦斯管理制度

(1)明确瓦斯防治责任,并细化分解落实到各个岗位;

(2)根据井下条件的变化,不断改进和加强瓦斯治理的各项措施;

(3)严格制度的贯彻与落实,实行群防群治;

2、强化瓦斯检测

(1)有瓦斯检测专门机构,且人员配备满足要求;

(2)每年对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进行鉴定;

(3)相关入井人员按规程规定携带便携式或光学甲烷检测仪;

(4)瓦斯检查员严格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瓦斯检查记录做到井下牌板、检查记录手册、瓦斯台帐三对口;

(5)瓦斯检查人员严格按程序进行交接班;

(6)瓦斯检查地点的设置及检查次数符合《我矿安全规程》规定;

(7)每日按程序规范进行瓦斯情况汇报。

3、制订瓦斯隐患处理措施

(1)有瓦斯积聚排放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按措施进行排放;

(2)排放瓦斯前必须先确认回风系统的人员已撤退完毕,电源已全部切断,并已设置警戒栅栏、警标和停电牌;

(3)每次排放瓦斯都应做好记录,建册登记;

(4)临时停风地点,要立即断电撤人,设置栅栏、警示标志;

(5)长期停风区必须在24小时内进行封闭。

4、采取瓦斯隔爆措施

(1)在矿井两翼与井筒相连通的主要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相邻采区之间的集中运输巷道和回风巷道、相邻煤层之间的运输石门和回风石门间设置主要隔爆水棚;

(2)在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和回风巷、煤层掘进巷道采用独立通风的其他巷道设置辅助隔爆水棚;

(3)对隔爆设施实行挂牌管理,定期检查隔爆设施的安装地点、数量、水量及安装质量。

5、建立瓦斯抽放系统,瓦斯抽放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瓦斯抽放系统符合《我矿安全规程》规定和aq1027-2006标准,并按周期对抽放系统进行测定,确保系统参数合理、运行有效;

(2)地面抽采与地下抽采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应综合采取投产前的预抽采、采动层抽采、边开采边抽采、老空区抽采等措施;

(3)凡是应当抽采的煤层,都必须最大限度地抽采;

(4)矿井生产计划与瓦斯抽采达标煤量相匹配,采掘生产活动应始终在抽采达标区域内进行;

(5)掌握瓦斯基础参数,吨煤瓦斯含量、煤层的瓦斯压力、矿井和工作面瓦斯抽采率、采煤工作面回采前的瓦斯含量,达到《aq1027-2006规定的标准。

(三)防突管理

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应建立并保持防突控制程序,通过采取突出危险性预测、防治突出措施、效果检验及安全防护措施等综合防治突出措施,有效控制突出风险。

对有突出危险的新建矿井,突出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必须编制防治突出煤层突出的设计。

防突管理应确保:

1、突出矿井必须对突出煤层进行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和工作面突出危险性预测,以确定煤层和工作面的突出危险性;

2、不同突出危险性的煤层或工作面,应有针对性的防治突出措施;

(1)对于有突出危险煤层,应采取开采保护层或预抽煤层瓦斯等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

注:突出矿井开采煤层群时,应优先选择开采保护层防治突出措施;不具备保护层开采条件的突出煤层,应采用措施预抽煤层瓦斯,确保突出危险区域煤层掘进工作面在预抽钻孔的掩护下进行作业。

(2)突出危险工作面应采取防治突出措施;

(3)无突出危险工作面进行采掘作业时,可不采取防治突出措施,但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4)石门揭穿突出煤层前,必须编制设计,采取综合防治突出措施;

3、实施防治突出措施后,应进行效果检验并确保措施有效,防突措施无效时必须采取防治突出的补充措施;

4、井巷揭穿突出煤层和在突出煤层中进行采掘作业时,必须采取震动爆破、远距离爆破、避难硐室、反向风门、压风自救系统等安全防护措施。

(四)防治水管理

准确掌握井田及其周边地表水系、地下水和采空区积水等分布情况,掌握当地历年降水量和最高洪水水位情况,评估地表水和各地下水系的风险,防治水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方针,组织编制中长期防治水规划和年度防治水计划,制定“探、防、堵、截、排”的综合防治措施;

(2)井下防水、排水系统设计合理,能力满足实际需要;

(3)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针对主要含水层建立地下水动态观测系统,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水害预报;

(4)每年雨季前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5)防治水设施完善、设备齐全;

(6)防治水专项应急预案完善。

(五)防尘管理

建立健全防尘系统,有效降低各作业地点的粉尘浓度,并满足:

1、矿井下列巷道应设置防尘洒水管道:

(1)主要进风大巷;

(2)主要回风大巷;

(3)主要运输巷;

(4)带式运输机斜井与平巷、盘区进、回风巷;

(5)采掘工作面所属各巷道;

(6)煤仓与溜煤眼放煤口;

(7)转载点;

2、所有水幕灵敏可靠,封闭全断面,使用正常,在下列地点应设置净化水幕:

(1)采煤工作面进回风顺槽(水幕距工作面上下出口不得大于30m);

(2)掘进巷道(在距迎头50~200m范围内);

(3)多巷掘进在回风巷风流汇合处下风侧200m范围内;

(4)运输顺槽的转载点、溜煤眼上口及破碎机处;

(5)采区、盘区回风巷在与其相连的采掘工作面回风巷口下风侧50m范围内;

(6)主要进风大巷、主要回风大巷;

3、下列设备应设置喷雾装置或者除尘器,并确保喷雾装置和除尘器正常使用:

(1)采煤机;

(2)液压支架;

(3)综掘机、连采机、掘锚机;

4、防尘基础管理完善

(1)及时清扫巷道洒落的煤矸、浮煤,巷道积尘按冲洗周期定期冲洗;

(2)按规定的周期测定全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且不超标;

(3)预防和隔绝煤尘爆炸措施完善;

(4)综合防尘管理制度完善,技术资料齐全。

(六)防灭火管理

建立并保持防灭火管理程序,以消除和控制矿井火灾风险,并确保:

1、防灭火设计符合《我矿安全规程》规定;

2、新建矿井、生产矿井延深新水平时,必须对所有煤层的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每年对煤层最短发火期和自燃倾向性进行鉴定;

3、内外因发火管理和火区管理符合《我矿安全规程》规定;

4、防灭火基础管理符合下列规定:

(1)有防灭火管理制度、矿井防灭火系统图;

(2)及时对地表塌陷裂隙进行回填;

(3)有防火密闭管理台帐、火灾预测预报管理台帐、采空区技术管理档案;

(4)有井上、下防火措施。所有地面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材厂等处的防火措施和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防火的规定;

(5)有黄泥灌浆、均压、注氮等防灭火技术措施。

(七)监测监控管理

各我矿应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对矿井各重要场所“一通三防”相关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以及时掌握各种数据变化情况,并可实现对矿井相关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监测监控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监测监控系统的中心站、分站、传感器等设备齐全,安装设置要符合规定要求,系统运作不间断、不漏报;

(2)瓦斯传感器必须按期调校,其报警值、断电值、复电值要准确,监控中心能适时反映监控场所瓦斯的真实状态;

(3)当瓦斯超限时,能够及时切断工作场所的电源,迫使停止采掘等生产活动,并及时按程序进行汇报;

(4)定期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做出趋势判断;

(5)相关记录、报表内容应与实际相符。

(八)采掘管理

建立并实施采煤、掘进管理程序,消除和控制采掘系统和作业中的危险源,且符合下列要求:

(1)采掘设计要体现安全高效的原则,并保证采掘关系正常;

(2)采煤工作面长度、推进长度、采掘工作面巷道布置、断面和煤柱留设尺寸的设计应考虑潜在的风险;

(3)作业规程的编制应考虑最大限度的降低作业中的风险,且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巷道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各类尺寸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施工及地质条件变化时应有补充措施;采煤工作面初次放顶、收尾、搬家倒面、过构造、过冲刷带、过_水区、过空巷等要制定专项措施;

(5)支护设计应合理选择支护方式、支护参数,各类支护设施可靠有效;

(6)对采掘工作面顶板实施监测,并阶段性做出趋势分析和判断;

(7)确保生产矿井、水平、采区和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畅通。

(九)爆破管理

我矿应建立并保持爆破管理程序,以控制爆破材料储存、运输和爆破作业过程中的风险,并确保:

(1)爆破材料和爆破设备购置渠道正规,有合格证和说明书,并进行入库检验和登记;

(2)有专门的爆破器材存放地点,存放点周围环境、存放分类符合《我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存放地点有明显标志;

(3)发爆器及发爆器的钥匙由放炮员随身携带;

(4)爆破材料运输方式符合《我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

(5)爆破前按照《我矿安全规程》编制爆破作业说明书,爆破材料按照爆破作业说明书的内容选取,按照说明书进行爆破作业,并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十)地测管理

建立并保持地质测量控制程序,确保采掘作业遇有地质构造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预控措施,以保障采掘作业的正常进行,并确保:

(1)矿井各类地质报告齐全、规范;

(2)在生产过程中各项地质预测预报及时;

(3)掘进给向及时、准确,贯通测量精度符合规程规定或工程要求;

(4)基本矿图齐全,内容、精度符合《我矿测量规程》的要求,更新及时;

(5)对开采沉陷区进行有效治理,防水(沙)、建(构)筑物保护煤柱设计合理。

(十一)供用电管理

建立并实施供用电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供电、用电风险。供用电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供电系统应安全可靠,矿井供电必须为双电源、双回路供电,任一回路都能担负矿井全部负荷;严禁两个回路取自同一区域变电所、同一母线段;

(2)井下各水平中央变电所、井下主排水泵房、主要通风机、地面永久抽放泵站、固定式压风机、矿井立井提升人员系统全部实现双回路供电;

(3)矿井设备、电缆的选型与安装及机房硐室的设置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并应充分考虑其安全性与潜在的风险;

(4)供电系统及设备相关保护应齐全、灵敏、可靠;

注:上述保护一般指:欠压保护、失压保护、短路保护、过流保护、过电压保护、过负荷保护、接地保护、单相断线保护、漏电保护、急停保护、闭锁保护、无压释放保护等。

(5)大型设备检修要制定专项措施;

(6)停送电严格执行工作票管理制度;

(7)确保供用电主要场所通讯畅通、并有足够的照明;

(8)设备监测、检修、维护到位,确保设备完好、运行可靠,防爆性能符合要求;

(9)设备基础管理规范,各种图纸资料齐全,且应分类存档,便于查阅。

(十二)运输提升管理

建立并保持运输提升管理程序,以控制和降低运输、提升过程中的风险。并确保:

(1)各种运输、提升设备运行正常,安全设施、保护齐全、灵敏、可靠;

注:上述保护主要指:打滑、温度、烟雾、堆煤、防跑偏、急停、拉线、速度、断带、防纵撕、逆止、自动洒水、电气闭锁、欠压、过电流、过卷、过速、限速、松绳、防坠、一坡三挡、指示器失效、满仓及“信、集、闭系统”等保护。

(2)各种运输、提升装置完好、连接件紧固,并定期检验;

(3)运输巷道、运输胶带(轨道)、运输设备相对空间应满足安装、检修、维护及人、车通行的要求;

(4)运输线路、路面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5)车库、车场、硐室设置和环境符合相关规程要求;

(6)运输提升设备技术档案、资料齐全、符合规范;

(7)运输提升设备检修记录齐全。

(十三)压气、输送和压力容器管理

1、我矿压气及输送系统设计应科学合理,并确保:

(1)压气设备配备齐全,设备数量、能力满足要求;

(2)定期对压气设备进行检修,安全阀和放水阀动作可靠;

(3)新安装和检修后进行打压试验;

(4)输送管路设施布置符合《我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5)有空气压缩机操作规程和使用管理办法。

2、压力容器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办法;

(2)有压力容器完好和存储标准;

(3)压力容器有出厂检验合格证;

(4)建立压力容器管理台帐;

(5)定期对压力容器进行打压试验;

(6)移动式气罐有便于区分类别的颜色和代码,并与《gb7144-86气瓶颜色标记》相一致;

(7)不同气体的气罐分类存放,有防倒装置;

(8)气瓶有防震胶圈、安全帽和减压器,乙炔发生器有回火防止器。

八、其他综合管理

规范我矿准入、应急与事故、消防、职业健康、环境保护、手工工具、计量器具、登高作业、起重作业、标识标志、施工单位等方面管理,使我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覆盖我矿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和全方位。

(一)证照管理

(1)我矿施工设计符合国家现行《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及国家、行业有关标准、规定和要求;

(2)初步设计为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的设计。

(3)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4)确保我矿安全、环保设施严格遵守“三同时”原则;

(5)确保施工建设单位具备施工建设资质;

(6)保证质量合格,有国家相关部门验收记录。

(7)保证我矿有有效的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矿长资质证、矿长安全资格证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证件。

(二)应急与事故管理

制订并保持事故应急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

1、建立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并应:

(1)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要求,编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

(2)严格按程序对预案进行审批,并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修订;

(3)确保所有员工都经过《应急预案》及《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培训;

(4)确保我矿保安体系完备,通讯报警系统有效,所有人员熟悉事故汇报程序;

(5)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救灾演习,有演习计划、演习方案及总结报告;

(6)确保有矿山救护队为其服务,我矿企业应设立矿山救护队,不具备单独设立矿山救护队条件的我矿企业,应指定兼职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

(7)应按相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应急救援管理平台。

(8)每一班组至少任命2名经过培训的专(兼)职急救员,急救员名单要在本单位张贴、公布;

(9)每年至少有10%的员工接受急救培训;

(10)所有重点作业场所应配置急救箱,急救箱应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进行标识;

(11)急救箱内保存一份《急救用品清单》,有专人定期检查,保证医疗器械、药品的完好齐全;

(12)有急救箱配置分布图及急救用品明细表;

(13)井下设置的急救箱、隔离式自救器等设置位置有明显的标识;

(14)有急救用品使用记录,并定期对使用记录进行分析,以查找受伤害原因。

2、规范事故管理,作好事故汇报、统计和总结工作,事故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事故发生后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相关规定逐级上报,并做好相关记录;

(2)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及时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并对现场抢救工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现场抢救工作总结;

(3)根据事故类别成立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结束后,形成《事故追查记录》、《事故调查报告》;

(4)对所有事故进行统计,建立事故和事件统计数据档案,并及时向员工公布;

(5)定期对事故进行回顾,以强化风险意识与预控能力。

(三)消防管理

建立并保持消防管理控制程序,以提高应对火灾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

1、根据实际需要配备消防器材及设施,并应确保:

(1)依据《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编制本单位的《灭火器配置标准》,现场配置与标准相符;

(2)消防器材放置处有反光功能的标志牌,放置位置不得它用;

(3)消防器材设在明显、便于取用的地点,周围无阻塞;不应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以及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

(4)消火栓的设置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

(5)有消防设施分布图和消防器材明细表;

(6)对所有的消防器材进行编号;

(7)建立了消防设施定期检查制度;

(8)灭火器按规定周期经专业部门检验、维护;

(9)消防设施维护、检验期间需配备相应替换器材;

(10)有《消防设施维护和保养制度》;

(11)建筑物公共场所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等始终保持畅通。

2、定期组织进行消防演练

(1)制定《年度消防演习计划》,并按计划实施;

(2)有义务消防组织,消防队员名单要张贴公布;

(3)所有专兼职消防队员都按《消防管理条理》规定进行培训和训练。

3、定期向员工宣传消防知识

(1)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消防安全宣传;

(2)定期对员工进行消防知识培训;

(3)确保消防急救电话和消防队员联系方式向全体员工公示。

(四)职业健康管理

建立并保持员工职业健康控制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职业健康方面的有害因素,保障员工职业健康。

1、为员工创造安全、健康的作业环境,并应确保:

(1)作业人员周围环境(温度、噪声、煤尘、烟尘等)满足健康要求;

(2)各作业环境及餐饮、洗浴等公共场所卫生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员工个体防护及各作业场所健康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提示标志醒目;

(4)有为我矿提供及时服务的医疗机构,设置能满足员工日常健康检查和紧急救护需要。

2、建立员工健康检查监护制度,及时掌握员工安全健康状况,做好员工职业病预防工作,并应:

(1)对在岗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健康监护符合《我矿安全规程》规定;

(2)有符合《职业病防治法》的职业病防治计划,并按计划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

(3)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

(4)每次体检结束后,对员工提供预防疾病和职业病的医学建议;

(5)对发现患有职业病的员工,立即通知并提供治疗及康复条件并妥善安置;

(6)员工上岗、转岗、离岗前,进行健康检查;

(7)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宣传、培训。

(五)环境保护管理

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程序,及时识别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预防环境破坏和污染事故,保持我矿环境良好。环境保护应:

(1)制订完备的环境综合治理计划和目标,有专门机构检查;

(2)规范我矿废油脂的回收管理,设置防止油脂泄漏和废油回收的设施或装置,并对废弃油品进行标识;

(3)严格落实我矿废气或粉尘物质监测和控制措施;

(4)对我矿污水排放和净化进行监测,确保污水通过管路排放到地面集中处理,符合《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技术要求;

(5)确保我矿噪声防护完善,对作业场所噪声进行监测,噪音超标地点应有降噪措施;

(6)对我矿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管理,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和人员进行处理;

(7)规范我矿放射性设施管理,废弃放射性物质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置。

(六)手工工具管理

有手工工具完好标准、使用规程和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

(1)有手工工具检查清单;

(2)自制手工工具、非标制作的手工工具要预先制定标准,并经批准;

(3)不使用时,要将工具整齐摆放在指定的工具箱(包、袋、套)或库内,利刃工具有专门的护套;

(4)集体手工工具由专人管理;

(5)有手工工具使用管理台帐,损坏的工具应及时更换;

(6)在高架平台使用手工工具时,手工工具必须加装固定的手腕带;

(7)用于井下作业的手工工具,应考虑防爆要求;

(8)对气动工具使用前进行风险评估;

(9)有使用的气动工具的登记台帐、管理办法和定期检查记录。

(七)计量器具管理

建立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和台帐,并确保:

(1)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校准和检定,并有记录;

(2)计量器具维护及时和保养记录齐全;

(3)计量器具存储在适宜环境下,做到防水、防火、防锈、防变质(现场)、防损坏。

(八)登高作业管理

建立登高作业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

(1)登高或高空作业防护设施符合《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2)高架作业平台的设计、制作和安装符合《固定式工业钢平台》的要求;

(3)梯子的制作和安装符合《移动式轻金属折梯安全标准》、《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的要求;

(4)行人台阶的设计和施工符合《行人台阶设计要求》规定;

(5)爬梯有编号,并有《爬梯使用管理台帐》;

(6)固定梯至少每季度检查一次,移动式爬梯、脚手架除使用前要检查外,至少每旬检查一次;

(7)高空作业人员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

(九)起重作业管理

建立起重管理制度和《起重设备操作规程》,并符合下列要求:

(1)新购或维修的所有起吊机具均经检验,有出厂合格证;

(2)所有起吊机具均应编号,建档登记;

(3)按国家相关规定定期对起重机械进行检验;

(4)所有起吊机具上均标明了最大起重载荷;

(5)吊钩安全闩应完好;

(6)定期对起重设备及吊具按《起重机具和吊具完好标准》进行检查;

(7)起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8)高空起重作业时,安全通道畅通,无非作业人员进入现场;

(9)固定起重作业场所张贴了起重指挥手势示意图。

(十)标识标志管理

建立并保持标识标志管理程序,以规范标识标志的使用、设置、检查与维护。标识标志的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全体员工培训标识标志的含义,并建立标识标志公示牌板;

(2)井巷标识牌板的安装不应妨碍人车通行;

(3)工作和作业场所标识标志的设置应便于作业人员观看;

(4)消防器材和急救设施存放点有明显的指示标志;

(5)噪音超标区、有毒有害区域、危险区域及受污染区域应有警示标识,并保持完好;

(6)所有工业管路均有介质色标和介质流向标识;

(7)危险化学品的运输车辆和储存场所有符合标准要求的标志;

(8)固定管路和有害介质管路上的阀门有标签,并在管路布置图上有识别标识;

(9)地面公共场所和井下巷道有避灾路线指示标志;

(10)仓库、车间、道路、露天场地按功能要求进行划线分区管理,并有功能分区标识;

(11)设备有标有最大载荷(负荷)的标签,大容量的储罐要加标签说明介质和危险性。

(十一)施工单位管理

1、我矿应对施工单位进行管理,规范施工单位准入,预防施工单位生产事故,并应:

(1)制订施工单位管理制度和办法;

(2)在选择和确定施工单位时,须确认其符合安全健康管理要求,具备相关施工资质;

(3)要求施工单位对可能发生的赔偿责任进行投保,并实行风险抵押;

(4)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安全健康管理方面的条款;

(5)确保施工单位有安全管理负责人,并具有相应的资质;

(6)确保施工单位有内部安全健康管理制度,并有针对具体项目的作业规程;

(7)保证开工前所有施工人员接受安全健康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8)每年至少对施工单位进行一次安全评价。

2、我矿应对施工单位现场施工进行安全监督和管理,并应:

(1)对施工单位进场人员、材料、施工机具、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审查;

(2)确保现场有具备安全资质的管理人员跟班作业;

(3)定期、不定期对施工单位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4)确保施工单位每班召开班前会,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

九、检查、审核与评审

(一)检查

1、制定反映我矿全面风险预控管理绩效的考核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

(1)涵盖并满足本规范的要求;

(2)结合我矿自身特点;

(3)符合促进风险预控管理的方针和目标的实现;

2、定期或不定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应:

(1)系统、全面;

(2)重点关注可能产生不可承受风险的危险源;

(3)记录真实、准确、可追溯;

3、对检查发现的不符合项:

(1)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按照不符合的处理程序予以纠正;

(3)重新审核或制定相应防范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二)审核

制定并保持体系审核程序,定期开展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以审核实施情况与体系的符合性,评价是否能有效满足我矿的方针和目标。体系审核应:

(1)覆盖体系范围内的所有运行活动;

(2)由能够胜任审核工作的人员进行;

(3)对审核结果进行记录,并定期向管理者报告,管理者应对审核结果进行评审,必要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

(4)及时将审核结果反馈给所有相关方,以便采取纠正措施;

(5)对已批准的纠正措施制定行动计划,并作出跟踪监测安排,以确保各项建议的有效落实。

如果可能,审核应由与所审核活动无直接责任的人员进行。

注:这里“无直接责任的人员”并不意味着必须来自企业外部。

(三)管理评审

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体系进行评审,以确保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应:

(1)确保收集到必要的信息以供管理者进行评价;

(2)根据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环境的变化和对持续改进的承诺,指出可能需要修改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方针、目标和其它要素;

(3)评审结果应予公布,并应跟踪监测其改进情况;

(4)将评审结果形成文件。

十、工作要求

1、全矿所有职工要认清目前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

2、领导小组要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制定方案,明确风险预警的目的,形成长效机制,确保我矿安全生产。

3、牢固树立“煤矿事故是可防可控”的理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排查(自检自查、回返复查、阶段检查、日常检查等)。

4、针对排查出的隐患和问题,按照专业进行梳理、认真思考,形成定期的安全状态分析制度。

5、每月召开一次针对瓦斯治理、水害防治等有可能诱发事故的大隐患专题会议,做到提前风险预警、消除事故隐患。

第11篇 炼钢单元熔融金属安全风险评估规程规程

一、炼钢系统简况

公司炼钢厂主要任务是将铁水、废钢等炼成具有所要求化学成分的钢,并使其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主要的任务概括为“四脱、两去、两调整”“四脱”:脱碳、脱硫、脱磷、脱氧;“两去”:去除有害气体、去除有害杂质;“两调整”:调整钢液温度,调整合金料成分。⑴ 脱碳并将其含量调整到一定的范围。钢中含碳量增加,则硬度、强度、脆性都将提高,而延展性能将下降;反之,含碳量减少,则硬度、强度下降,而延展性提高。所以,炼钢过程必须按钢种规格将碳氧化至一定范围。 ⑵ 去除杂质,主要包括: ① 脱磷、脱硫:对绝大多数钢种来说,p、s均为有害杂质,p可引起钢的冷脆,而s则引起钢的热脆,因此,要求在炼钢过程中尽量除之。② 脱氧:由于在转炉冶炼过程中,向熔池中输入大量的氧以氧化杂质,致使钢液中溶入一定量的氧,它将大大影响钢的质量。因此,需降低钢中的含氧量。一般是向钢液中加入比铁有更大亲氧力的元素来完成(如al、si、mn等合金)。③ 去除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钢中气体主要指溶解在钢中的氢和氮;非金属夹杂物包括氧化物、硫化物、磷化物、氮化物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复杂化合物。在转炉冶炼中,主要靠碳—氧反应时产生co气泡的逸出,引起熔池沸腾来降低钢中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⑶ 调整钢液成份和温度。为保证钢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能,除控制钢液的碳含量和降低杂质含量外,还应加入适量的合金元素使其含量达到钢种规格范围;为保证钢液能顺利浇铸,根据冶炼过程的要求不断将钢液温度调整到合适的范围。⑷ 将钢液浇铸成质量合格的钢坯。通过连铸,将钢液浇铸成各种不同断面、不同尺寸的质量合格的钢坯。炼钢过程通过供氧、造渣、加合金、升温、搅拌等手段完成炼钢基本任务。

转炉冶炼的钢水经过脱氧合金化和温度、成分的调整,调运到连铸平台,钢液由钢包注入中间包内,中间包暂时储存钢液,再浇注到结晶器内,钢液在结晶器内迅速冷却,形成外表为凝固坯壳内部未凝固的钢水的铸坯,随着拉辊缓慢地将带液心的铸坯从结晶器拉出,中间包内的钢水也连续地注入结晶器内,带液芯的铸坯在二次冷却区接受喷水的强制冷却,当拉到规定位置时,铸坯内部完却凝固,然后将铸坯切割成规定的尺寸,由出坯装置送到热轧厂进行轧制。

炼钢厂的主要设备设施有: 60t转炉四座、120t转炉两座,四机四流连铸机一座、五机五流连铸机三座、八机八流连铸机两座,200t混铁炉四座、400t混铁炉一座。

二、评估依据

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2)《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3)《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2008年2月1日起施行)

(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09年5月1日起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6)《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2009年11月1日起施行)

(7)《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2000年10月1日起施行)

(8)《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2007年6月1日起施行)

2、公司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定

(1)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检修制度

(2)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非常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3)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危险作业申请审批制度

(4)陕西龙门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安全标准化达标管理办法

3、其他相关文件或资料

(1)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2010)

(2)炼钢安全规程(aq2002-2004)

(3)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

三、评估范围

1、1280m3高炉两座,1800m3高炉两座

2、铸运:铁水罐46个,罐架车43个, 150t、125t行车各一台

四、安全风险评估表(附后)

五、对策措施建议

钢铁冶金行业高温熔融金属包括钢水、铁水及其液态炉渣。熔融金属事故主要起因于水汽化爆炸,高温金属液体容器坠落、倾翻、高温金属液体的反应气体喷溅、熔融金属泄漏等。

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冶金设备和冶炼过程的防水、防潮以及起重运输设备的检测、检验,严格控制生产工艺条件,强化安全管理工作,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防范措施防止高温熔融金属伤害事故的发生。

1、防止熔融金属遇水爆炸

(1)熔融金属生产、处置和贮存设施附近、运输线路及附近区域不得有积水,正上方不得存在滴、漏水隐患。

(2)输送、储存熔融金属所使用的设备设施、渣铁沟在输送、储存前须经充分干燥。

2、熔融金属的安全吊运要求

(1)吊运熔融金属应当采用带有固定龙门钩的铸造起重机,司机室等高温作业岗位应当采取降温防护措施。

(2)起重机的吊具(钩)、钢丝绳、盛装熔融金属的容器(设备)的耳轴等应定期进行检测,凡耳轴出现内裂纹、壳体焊缝开裂、明显变形、耳轴磨损大于直径的10%、机械失灵、衬砖损坏超过规定,均应报修或报废。

(3)起重机应由经专门培训、考核合格的专职人员指挥,同一时刻只应一人指挥,指挥信号应符合要求。吊运时应检查确认挂钩、脱钩可靠,方可通知司机起吊,起吊前应进行试重,人员应站在安全位置,并尽量远离起吊地点。

(4)吊运装有铁水的罐,应与邻近设备或建、构筑物保持大于1.5m的净空距离。倾倒熔融金属时,铁水罐周围4m内不可有非作业人员,防止熔融金属飞溅或洒落伤人。

(5)放铁时罐内铁水距罐体上沿保持至少300mm的距离。

(6)熔融金属运输车辆应当与建(构)筑物和作业人员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不可与其他物体碰撞。

3、运输熔融金属的车辆安全要求

(1)熔融金属地面运输车辆应当采用专用运输车辆,并设置安全监控系统。熔融金属的运输设备应有耐高温、防喷溅的措施,设有完善、可靠的制动措施。

(2)装载熔融金属的车辆在厂区道路上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10km/h,在高炉下行驶或倒罐时,不应大于5km/h。

(3)装运熔融金属的专用车辆,不得在煤气、氧气、氢气管道下方、电缆通廊下方和有易燃、易爆物质的区域停留。跨越道路上方的管道应采取隔热措施。

(4)应对熔融金属的运输车辆进行定期安全检查、检测、维修和保养,发现隐患要立即进行整改。

4、熔融金属作业现场管理

(1)冶金企业的会议室、活动室、休息室、更衣室等人员密集场所应当设置在安全地点,不得设在风口平台和出铁场的下部,其门窗应避开铁口、渣口;也不得设置在高温液态金属的吊运影响范围内。

(2)熔融金属运行区域内的设备、电线电缆、管线和建(构)筑物等应当采取隔热防护措施。

(3)承受重荷载和受高温辐射、热渣喷溅等危害的建(构)筑物,应定期进行结构安全鉴定。

(4)起重设备进行改造时,应当同时对承重厂房结构进行荷载核定,保证承重结构具有足够的承重能力。

5、熔融金属泄漏处置

(1)熔融金属泄漏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及时用熔剂或砂土挡住已流出的金属液体,防止熔融金属大面积流淌或流入积水,尤其是半封闭空间环境中的积水。

(2)当熔融金属引起可燃物着火时,应使用干燥沙子或其他耐火材料扑救,不得使用水或二氧化碳灭火器、水剂灭火器灭火。

(3)存在高温辐射及熔融金属喷溅危险岗位的作业人员,应当配备阻燃服及其他防护用品。

六、评估结论

炼钢厂对熔融金属爆喷风险高度重视,对目前炼钢厂存在熔融金属风险的高炉、铸运等区域,进行严格管控,从管理制度方面进行完善,建立了高温金属溶液管理办法和事故防范控制管理办法,针对高炉、铸运区域作业明细及重点防范内容,制定了专项检查表,并严格按照制度要求的频次进行检查,积极组织对发现问题进行整改治理,同时,针对个别不可控因素,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对防范重点部位进行实时监控,对设备隐患进行精细检查,确保设备设施运行状态安全可控。依托岗位双述及岗位禁令的学习与掌握,强化相关从业人员的操作水平,组织基层单位定期开展应急处置措施演练学习,促进各级人员应急能力提升,促使炼钢厂熔融金属风险处于受控状态。另一方面,炼钢厂实际作业中仍存在因个别操作人员责任意识不强或管理不到位,导致的熔融金属险肈事件,如放铁期间铁水装入量过满,检查维护不到位导致的渣沟侵蚀泄露等问题,暴露了炼钢厂在管理方面存在的短板,针对此类问题,炼钢厂进一步强化管控手段与日常检查,最大限度降低系统风险,确保安全形势长稳久顺。

通过风险分析评估,炼钢单元熔融金属安全风险等级均为一般或较大,无重大风险,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七、评估人(签名)

工作人员

姓名

资格或职务

资格证书号

报告负责人

卫军民

厂长

报告编制人

王文红

孙卫平

杨军荣

刘涛

阮少鹏

报告审核人

李雪峰

报告批准人

郗九生

八、评估日期:2022年6月24日

第12篇 风险防控设施操作规程

一、目的及使用范围

1、为了加强风险防控设施的科学管理和使用,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制定本规程。

2、本操作规程本车间责任区域内的风险防控设施。

二、风险防控设施

责任区域内的围堰、防火堤数位置、数量,应急池容积,以及配套的设备情况等。

三、操作规程

(一)明确事故状态下风险防控施设的操作人。

具体到责任人。

(二)操作步骤

分初期雨水、物料泄漏、检修废水和事故废水三种情况。

(1)初期雨水

关闭围堰、防火堤通向雨水沟的阀门,打开通向应急池的阀门。收集完前15分钟的初期雨水后,关闭通向应急池的阀门,打开通向雨水沟的阀门。

(2)物料泄漏

少量物料泄漏时首先关闭通向雨水系统和应急池(污水系统)的阀门,通过导排泵将物料收集。

大量物料泄漏,装置区围堰和罐区防火堤无法控制泄漏物料时,打开通向应急池的阀门,将泄漏物料导入应急池。若泄露物料进入污水系统,及时通知水处理车间及共用一个分口排水的车间,并立即切断分口闸板,采取措施将泄漏物料收集。

(3)检修废水

如果需要将检修废水排入应急池,应严格按照应急池使用管理规定的要求申请使用并按时排空。

(4)事故废水(火灾爆炸产生的物料泄漏及消防废水)

通向雨水系统的阀门关闭,通向应急池或污水系统的阀门打开,将事故废水导入应急池或通过污水沟导入公司水处理车间应急池。

四、检查维护

1、严禁随意往雨水系统排放、倾倒超标废水、生活垃圾和其它废弃物保证雨水管网的畅通。

2、对车间区域内的污水管道和清净下水管道定时检查维护,防止淤积及串流。

2、正常状态下应保持事故应急池空池状态,并确保排水泵等相关设备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3、定期开展对围堰、防火堤以及排水沟的检查,查找是否有外观损坏(裂缝、塌陷等)、是否有溢流出来的材料、围堰内是否蓄积雨水等。

4、风险防控设施的阀门定期维护保养。

5、围堰防火堤通向应急池、雨水沟的阀门是否都关闭。

6、每周检查一次。

五、记录

见风险防控设施检查记录表。

第13篇 中石化风险评估规程概述

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制定应对策略的过程。

1 股份公司根据设定的控制目标,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及时进行风险评估。

2 股份公司可能面临的内部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1)董事、监事、总裁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员工专业胜任能力等人力资源因素。

(2)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

(3)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

(4)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5)运营安全、员工健康、环境保护等安全环保因素。

(6)其他有关内部风险因素。

3 股份公司可能面临的外部风险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1)经济形势、融资环境、资源供给、国内及国际同行的竞争、政府行业监管政策变动、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石油和石化市场周期性变化等经济因素。

(2)法律法规、监管要求等法律因素。

(3)安全稳定、文化传统、社会信用、教育水平、消费者行为等社会因素。

(4)技术进步、工艺改进等科学技术因素。

(5)自然灾害、环境状况等自然环境因素。

(6)其他有关外部风险因素。

4 股份公司建立适当的风险评估机制。总部各职能部门、各事业部和各分(子)公司针对各业务流程,配备专门部门或负责人定期分析及记录潜在风险的变化。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结合风险承受度,及时调整内部控制程序,正确处理新增或过去未加控制的风险。

第14篇 工程项目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策划规程

工程项目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一)策划方式

本工程将采用专题会议的形式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操作程序执行我局《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程序》。专题会议由总承包项目经理组织,总承包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安全部和项目其他相关的管理人员参加,共同完成。项目组织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将参考我局《常见危险源名录》,并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

(二)危险源辨识

1、危险源辨识应全面考虑项目的各种活动:

(1)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

(2)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3)作业场所内的所有设备设施(包括相关方提供部分)。

2、危险源辨识应全面考虑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和六种类型:

(1)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

(2)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

(3)六种类型:物理性风险因素、化学性风险因素、生物性风险因素、生理及心理性风险因素、行为性风险因素、其他风险因素。

根据项目危险源辨识的结果,由项目安全部负责编制《项目危险源台帐》,并报总承包项目经理审核确认。

(三)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是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性评价采用直接判断法,定量评价采用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

直接判断法的依据主要包括:法律法规的符合性、相关方的合理要求、类似事故的经验教训、直接察觉到的风险等。

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主要是以与系统风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性的大小,其表达式为:

d=l×e×c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d--风险性分值。

2、重大风险的判定依据

凡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危险源均应判定为重大风险:

(1)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2)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3)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的;

(4)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5)通过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评价总分≥160分的。

(四)风险控制策划

针对评价出的重大风险采取响应的控制措施,控制措施选定从以下方面考虑:

1、首先是消除危险源;

2、其次是降低风险级次;

3、最后采取个体危险防护措施;

也可上述三种方式联合使用。

根据项目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结果,由项目安全部负责编制《项目重大风险及其控制计划清单》,报总承包项目经理审核确认。项目对未评价为重大风险的危险源维持我局已有的运行控制,加强管理。

(五)危险源与重大风险的更新

当发生下列情况时,项目应组织有关人员重新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1、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

2、我局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发生重大变化;

3、项目的产品、活动和服务发生较大变化;

4、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

危险源与重大风险的更新工作参照上述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要求进行。

风险规程14篇

有哪些风险规程风险规程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涵盖了企业可能面临的所有潜在风险,并设定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和预防措施。这些规程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风险信息

  • 电解铝生产风险辨识规程
  • 电解铝生产风险辨识规程76人关注

    有哪些1.设备故障风险:电解槽、冷却系统、电源设备等可能出现的故障,影响生产稳定性和安全性。2.工艺参数异常:电解温度、电流密度、氧化铝浓度等关键工艺参数的波动 ...[更多]

  • 风险评估规程4篇
  • 风险评估规程4篇61人关注

    有哪些风险评估规程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旨在识别、分析和优先处理可能对企业运营产生负面影响的风险因素。它涵盖了以下几个核心组成部分:1.风险识别:确定可能影响组 ...[更多]

  • 风险规程14篇
  • 风险规程14篇38人关注

    有哪些风险规程风险规程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涵盖了企业可能面临的所有潜在风险,并设定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和预防措施。这些规程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 ...[更多]

  • 中石化风险评估规程概述
  • 中石化风险评估规程概述36人关注

    有哪些中石化风险评估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组成部分:1.风险识别:确定可能对企业运营产生负面影响的潜在风险源,包括生产安全、环保合规、市场波动等方面。2.风险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