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篇漫谈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交底 第2篇爆破施工方法:安全技术交底 第3篇消防电系统施工方案:技术交底 第4篇消防电系统施工方案技术交底 第5篇基坑喷锚施工方案、技术交底 第6篇漫谈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 第7篇爆破施工方法安全技术交底 第8篇天棚工程施工方法技术交底 第9篇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 第10篇基坑喷锚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 第11篇电力工程施工方法技术交底 第12篇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 第13篇中建模板工程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
第1篇 爆破施工方法:安全技术交底
1.药壶爆破法
(1)药壶爆破应采用电力起爆,同时应敷设两套爆破线路。如用火花起爆,当药壶深3~6m时,起爆药筒内应有两个火线雷管(防止其中一个瞎炮),并且要同时起爆。
(2)每次炸扩药壶后,必须间隔一定时间;当采用硝铵类炸药扩大药壶时,必须在每次爆炸完毕后15min才能开始装药准备第二次扩壶;如用其他炸药时,则应间隔30min。每次药壶扩底后,应将炮眼口附近的松土石搬开。
2.炮眼爆破法
(1)放炮区要设置警戒线,设专人负责指挥,待装药堵塞完毕,按规定发出信号,人员撤离,经检查无误后,方准放炮。
(2)同时爆破若干个炮眼时,应采用电力起爆或导爆线起爆。
(3)装药时严禁使用铁器,且不得用炮棍挤压或碰击,以免触发雷管引起爆炸。
3.深孔起爆法
(1)堵塞孔时靠近炸药一侧应用预制炮泥,其余可用砂或细石混合渣堵塞,堵塞深度不得小于最小抵抗线的长度。
(2)潮湿有水的深孔,必须使用耐水炸药,或经过防水处理的药筒,且装药时要小心保护深孔内的传爆线和导电线。
(3)如单独药包且炮孔深度小于10m,可用火药起爆;当炮孔较深或有两个以上药包时,必须用电力起爆或导爆线起爆,所用导爆线必须贯穿全部药包。
4.裸露爆破法
(1)当石块较大设有两个以上药包时,应注意药包的位置及起爆顺序,并且采用电雷管起爆。
(2)药包上的覆盖物应用不易燃烧的柔软物体,但严禁其中夹有石块等坚硬之物,以免爆破时石块抛掷伤人。
(3)药包的厚度不应大于被炸物块底面积的宽度。
5.峒室爆破法
(1)起爆必须应用电起爆法或电点火起爆法。
(2)堵塞时,堵塞物与药室炸药之间要有明显界限,严防堵塞物混入炸药中,起爆用的导火线和电线应用竹管或木槽板保护好,堵塞时不得触动起爆网路。
6.高能燃烧剂爆破法
(1)高能燃烧剂爆破时,人不能站在面对炮口方向,以免伤人。并在爆破点10m半径内、7m高范围内不得有重要设施。
(2)燃烧剂的原料应分别存放在不靠近火源的干燥通风处,做到随配随用,已配制好的燃烧剂应用铁桶密封,并严禁与汽油、氧气、电石及油类等混放。
(3)用金属加工的电阻丝,要严格保证线圈间距,以免出现短路。若采取多炮齐发,则每个电阻丝长度必须相等,以免发生拒爆。
(4)装药时,不准使用散装药粉和1.4kg以上的重锤冲击。
7.静态爆破法
(1)装填炮孔时,操作人员要戴防护眼镜,在灌浆到裂缝出现前,不得在近距离直视孔口,以防发生喷出现象,伤害眼睛。
(2)破碎剂要随配随用,搅拌好的浆体必须在10min内用完。如流动度丧失,不可继续加水拌和使用,不是冬天,切勿用热水拌和。若用人工搅拌时,必须戴橡胶手套。
(3)应按实际施工的环境温度选择破碎剂的型号,严禁错用或互换使用。并且装运破碎剂的容器不得用有约束的容器,以免雨水浸入,发生喷出、炸裂伤人。
(4)破碎剂浆体稍具腐蚀性,工作完毕后应及时洗手洗脸,严防碱性刺激皮肤。如药液碰到皮肤或进入眼睛,要立即用水冲洗。
第2篇 消防电系统施工方案: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
一、施工前准备
⑴ 在施工前应认真并熟悉设备安装平面图、接线图、系统图。
⑵ 安装人员应熟悉相关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二、钢管内穿线、布线、校线
⑴ 工艺流程:
选择导线→扫管→放线→导线与导线的绑扎→带护口→穿线→导线接头→包扎→线路检查绝缘摇测
⑵ 在管道内穿线应在建、构筑物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在穿之前,应先将管道内的积水和杂物清除干净。要求埋管到位,引线畅通,否则向甲方报告,办理洽商。
⑶ 管内扫管穿带线:管内扫管穿带线其目的是检查管路是否畅通、准确,清扫管内积水和杂物,用空压机吹扫后,用棉布条两端牢固的绑扎在带线上来回拖拉。穿线时须放适量滑石粉,以便线路滑行。
⑷ 穿线、布线前,根据设计图纸要求选择导线型号,应对导线的电缆种类、电压等级及是否有断线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⑸ 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在同一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
⑹ 导线在管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箱连接。导线外径总截面不应超过管内面积的40%。
⑺ 不同用途的导线,应采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但同种用途的导线颜色应一致。@
⑻ 管路穿线前,应首先检查各个管口的护口是否齐整,如有遗漏或破损,均就地补齐和更换。
⑼ 管线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等),应采取补偿措施,导线跨越变形缝的两侧应固定,并留有适当的余量,一般为15~20 m。
⑽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导线敷设后,应对每个回路导线用500v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对地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20mω。
⑾ 外围设备及主机外接线预留长度:
① 探测器底座外接导线预留长度不小于15cm;
② 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模块等预留长度不小于10cm;
③ 进入主机的导线及电缆芯,应留有不小于20cm的余量。
⑿ 线路检查及绝缘检测:本系统导线敷设完毕后,管内穿线结束后,应按规范及质量验评标准进行自检互检,不符合规定时应立即纠正,检查导线的规格和根数,检查无误后再进行绝缘检测。其绝缘电阻值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规定的要求。应对每个回路的导线用500v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对地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20mω,待所有回路校线全部完成,即可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线槽内配线施工方法:;
⑴ 工艺流程5
弹线定位→膨胀螺栓安装→支架安装→线槽安装→槽内配线→线路检查及绝缘摇测
⑵ 配线前,应清除线槽内的积水和污物。
⑶ 在同一线槽内(包括绝缘在内)的导线截面积总和应该不超过内部截面积的40%。
⑷ 线槽口向下配线时,应将分支导线分别用尼龙绑扎带绑扎成束,并固定在线槽底板上,以防导线下坠。.
⑸ 导线较多时,除采用导线外皮颜色区分相序外,也可利用在导线端头和转弯处做标记的方法来区分。
⑹ 在穿越建筑物变形缝时,导线应留有补偿余量。
⑺ 接线盒内内的导线预留长度不应超过15 cm;盘、箱内的导线预留长度应为其周长的1/2。
⑻ 放线前应先检查管与线槽连接处的护口是否齐全;管进入盒内外根母是否锁紧,确认无误后再放线。
一、外围设备及主机安装:
消防控制设备在安装前,应进行功能检查,不合格者,不得安装。
外围设备安装:
⑴ 工艺流程
① 报警设备及器具安装
测定设备位置→探测器安装→模块安装→端子箱安装→被联动设备压接→消防控制设备安装→系统调试开通→验收
② 消防广播安装
控制电源 话筒
↓ ↓
扬 声 器← 控制器 ← 端子箱 ← 扩音机 ← 增音机↑ ↑ 收音机子 唱机
⑵ 探测器安装:现场实际安装时,经常与空调排烟口,照明灯具,喷淋头等,在安装位置上发生冲突,不可能完全按着设计图纸施工,因此,施工中在相应规范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必要的调整,尽量保证安装的探测器“横平竖直”,探测器安装应遵守如下规则:
① 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小于0.5m
② 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
③ 探测器至空调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④ 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探测器宜居中布置,感温探测器不应超过10m,感烟探测器不应超过15m,不应大于探测器距墙距离的一半。
⑤ 感烟探测器最大保护半径小于5.8m,感温探测器最大保护半径小于3.6m.'⑥ 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必须倾斜安装时,倾角不应大于45度。
⑦ 探测器底座安装应牢固,其导线连接必须可靠压接或焊接。'⑧ 探测器底座的穿线孔宜封堵,安装完毕后的底座应采取保护措施。
⑨ 探测器的确认灯,安装应面向便于人员观察的主要入口方向,在调试前,应加防护罩加以保护。
⑩ 探测器吊顶吸顶安装时,采用木螺丝将底座固定在配套的接线盒上。
○11 探测器的底座应固定牢靠,其导线连接必须是可靠的压接,涮锡时,不得使用带腐蚀性的助焊剂。
○12 探测器的“+”线应为红色,“—”线应为蓝色,其余导线应根据不同用途采用其它颜色区分,但对同一工程中相同用途的导线的颜色应一致。
○13 探测器底座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5cm的余量,且入端处应有明显的标志。
○14 探测器在即将调试时方可安装,在安装前应妥善保管,并应采取防尘、防潮、防腐蚀措施。
⑵ 手动报警按钮安装
① 手动报警按钮壁装,安装在墙、柱距地面高度1.4米处,且有明显的标志。
② 手动报警按钮应安装牢固,不得倾斜。
③ 手动报警按钮安装原则是从一个防火分区内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手动报警按钮的平行距离不应大于30m。
④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0cm的余量,且在其端部应有明显标志。
⑤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设置安装在明显和便于操作的部位。
⑶ 消火栓报警按钮安装2
① 消火栓报警按钮正常安装于消火栓内,位置在消火栓口上方,便于操作者敲击。
② 消火栓报警按钮应安装牢固,不得倾斜,操作者按下按钮可直接启动消火栓泵,并且泵的启动反馈信号可在按钮上显示。
⑷ 模块安装)
① 独立安装的模块常规安装在棚下300mm靠近控制对象附近,或者管井及控制箱内;集中布置的模块应安装在模块箱内,靠近被控对象。
② 模块安装应牢固,标高一致,且便于观察其运行状态。
③ 模块安装,不论吸顶、还是壁装,都应端正、严密并与墙面平。成排安装的,应平齐。
⑸ 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安装:
① 民用建筑内扬声器应设置在走道和大厅等公共场所,每个扬声器功率不应小于3瓦,其数量应保证从一个防火分区内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距离不大于25m,走道内任何一个扬声器至走道末端不应大于12.5m。
② 设置在吊顶内嵌入式喇叭,用螺丝将喇叭固定在吊顶支架板上。采用弹簧固定喇叭,将喇叭托入吊顶内再拉伸弹簧,将喇叭罩勾住并使其紧贴在顶棚上,并找正位置。
③ 按产品说明书要求,正确连接三根广播线。
⑹ 端子箱的安装施工方法:
① 据规范要求的高度及位置,采用金属膨胀螺栓将箱体固定在墙壁上(明装),管进箱处应带好护口,将干线电缆和支线分别引入。
② 剥去电缆绝缘层和导线绝缘层,使用校线耳机,两人分别在线路两端逐根核对导线编号。
③ 将导线留有一定长度的余量,然后绑扎成束,分别设置在端子板两侧,左侧为控制中心引来的干线,右侧为火灾探测器及其他设备的控制线路,在压接线前应再次摇测绝缘值。
④ 原则上先压接消防中心引来的干线,后压接火灾探测器的支线。
⑺ 消防专用电话安装:
消防专用电话分机主要安装于消防水泵房、备用发电机房、配电室、主要通风和空调机房、排烟机房、消防电梯机房等其它与消防联动控制有关的且经常有人的值班机房,重要的操作室等。电话分机及电话插孔距地高度为1.5m。
⑻ 火灾报警系统主机安装:
① 火灾报警器采用落地安装方式,其底边宜高出地坪0.1~0.2m,控制器应安装牢固,不得倾斜。
② 引入控制器的电线和电缆符合如下要求:配线整齐,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靠。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端部,均应标明编号。端子板的每个接线端子,接线不得超过2根。导线应绑扎成束,导线引入线穿线后,在进线管处应封堵。控制器的主电源接线,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严禁使用电源插头。
③ 控制器的主电源引入线,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严禁使用电源插头。主电源应有明显的标志。
④ 控制器的接地应牢固,专用接地干线采用铜芯绝缘导线,线芯截面积不应小于25mm2,接地板至各消防设备公用接地线应选用铜芯绝缘导线,其线芯截面积不应小于4mm2。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不应小于4ω;采用联合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不应小于1ω。
⑼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安装施工方法:
① 消防控制设备在安装之前,应进行功能检查,不合格者,不得安装使用。
② 消防控制设备的外接导线,当采用金属软管做套管时,其长度不宜大于1.0m,且应采用管卡固定,其固定点的间距不应大于0.5m;金属软管与消防控制设备的接线盒(箱),应采用锁母固定,并应根据配管规定接地。
③ 消防控制设备外接导线的端部,应有明显的标志。
④ 消防控制设备盘(柜)内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端子,应该分开,并应有明显的标志。
⑽ 系统接地装置的安装施工方法:
① 工作接地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不得采用镀锌扁铁或金属软管。
② 联合接地,其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ω。
③ 工作接地线与保护接地线,必须分开,保护接地导体不得用金属软管。.
一、消防系统设备调试及系统联调:
消防系统设备调试:
⑴ 调试前准备: ①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调试,应在建筑物内部装修和系统施工安装结束后进行;
② 系统调试前应具备规范规定的文件及调试必需的其它文件;
③ 调试前应认真检查各系统,各回路线路,对于错线,开路,虚焊和短路应及时进行纠正。
④ 检查外围安装的设备是否齐全,若缺少应补齐,并查验安装设备是否与图纸设计的规格、型号相符。
⑤ 调试负责人必须由有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所有调试人员应职责明确,并应按着调试程序逐项进行。
⑥ 调试前按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要求检查系统的施工安装质量。对施工安装中出现的问题,应会同有关单位协商解决,并有文字记录;
⑦ 调试前应按设计要求检查验明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备品备件等。
⑧ 系统检查:
○a 在导线接入控制器之前,首先使用万用表交流档检查每对导线之间以及每根导线对地是否有强电电压。
○b 用万用表检查每对层线的两根线之间以及每对导线与其他导线之间是否存在短路或接近短路现象;用万表mω档测量每对导线对地的绝缘电阻,阻值应大于20mω。
○c 控制器通电之前,测量交流电压,检查其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检查接线端子有无松动,电缆是否插牢,带插座的集成电路是否松动。
○d 不接任何外部负载,将控制器开机自检,检查面板上所有指示灯、显示器、音响器件、打印机(如配置)工作状况;检查控制器总线输出电压是否在27v左右。
○e 按规范要求检查系统线路,对于错线、开路、虚焊和短路等应及时进行处理。
⑵ 设备单机调试:
具备上述条件后,可对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等全部外围设备,报警控制主机,广播主机,消防电话主机等逐个进行单机通电检查,全部正常后方可进行报警系统内调试。
⑶ 报警联动系统设备调试:
当单机通电完成后,将模块连接的外控设备解除,进行报警系统整体调试。对报警主机主要进行下列功能检查:
① 火灾报警器自检功能;消音复位功能;故障报警功能;火警优先功能;主备电自动切换功能;备用电源欠压、过压保护功能。
② 自动状态各连锁关系调试,动作应正常无误,必要时反馈信号可人工模拟。
⑷ 火灾报警系统联调:
首先编制系统调试方案,依照方案,将系统划分为几部分,有步骤进行调试,按照从局部到全系统的顺序进行.
火灾报警系统联调应在整个工程各个系统全部投运后方可进行。火灾报警系统联调应由总承包单位及业主代表组织,各有关单位共同参加完成。联调前应具备如下条件:
① 火灾报警系统设备调试完成.
② 各连锁控制对象独立系统调试完成,各子系统正常运转。
③ 模拟各主要部位火灾等信号,按照编制的逻辑顺序模拟。
④ 在调试过程中应按照公安部颁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规范》,深入检查各部件和设备安装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在各种设备系统联接与试运转过程中,应由有关厂家参加协调,进行统一调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详细的统调记录。
⑤ 报警系统的调试,应分别对各种探测器,集中(区域)报警控制器,火灾报警装置和消防控制设备等逐个进行单机通电检查,正常后方可进行系统的调试。
⑥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电后,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火灾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及要求,对报警控制器进行下列功能检查:
○a 火灾报警自检功能;
○b 消音、复位功能;
○c 故障报警功能;
○d 火灾优先功能;
○e 报警记忆功能;
○f 电源自动切换和备用电源的自动充电功能;
○g 备用电源的欠压和过压报警功能。
⑧ 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其容量应分别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在备用电源连续充放电三次后,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应能自动切换。⑨ 电动防火门、防火卷帘的抽验,应按实际数量的10%~20%抽验联动控制功能,其控制功能、信号均应正常。
⑩ 通风空调和防排烟设备(包括风机和阀门)的抽验,应按实际安装数量10%~20%抽验联动控制功能、信号均应正常。
○11 消防电梯的检验应进行1~2次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功能检验,其控制功能、信号均应正常。
○12 火灾事故广播设备的检验,应按实际安装数量的10%~20%进行下列功能检验:
○a 消防控制室选层广播;
○b 共用的扬声器强行切换试验;
○c 备用扩音机控制功能试验。
○d 上述控制功能应正常,语音应清楚。
○13 消防通讯设备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消防控制室与设备间所设的对讲电话进行1~3次通话试验;
○b 电话插孔按实际安装数量的5%~10%进行通话试验;
○c 消防控制室的外线电话与“119台”进行1~3次通话试验。
○d 上述功能应正常,语音应清楚。
○14 应采用专用的检查仪器对探测器逐个进行试验,其动作应准确无误;
○15 应分别用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供电,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各项控制功能和联动功能;配合消火栓、屋顶水箱、送排烟系统、消防电梯等各个专业进行总体试运转。
○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连续运行120h无故障后,按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规定填写调试报告。
一、火灾报警系统竣工验收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竣工验收,应在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监督下,由业主主持,设计、施工、调试等单位参加,共同进行。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向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提交验收申请报告,并附下列技术文件(下列文件,主要由施工单位完成):
⑴ 系统竣工表;
⑵ 系统竣工图;
⑶ 施工记录(包括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
⑷ 调试报告;
⑸ 管理、维护人员登记表。
火灾报警系统验收主要包括如下装置:
⑴ 火灾报警系统装置;
⑵ 灭火系统控制装置(包括自动喷水等);
⑶ 通风空调、防排烟及电动防火阀等消防控制装置;
⑷ 火灾事故广播、消防通讯、消防电源、消防电梯和消防控制室的控制装置;
⑸ 火灾事故照明及疏散指示控制装置。
第3篇 天棚工程施工方法技术交底
天棚工程施工方法、技术交底
在施工作业前由工地技术负责人带施工班组长进行放线、技术交底,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为:
熟识图纸,了解天棚上的灯具、空调风口、监控探头的具体位置,协调好相互位置,龙骨的排列应保证罩面板成对称放置。吊点必须垂直地吊在主龙骨上,间距在600-800之间,用ф8吊杆。有条件时应尽量采用配套的烤漆轻钢活动吊杆,主龙骨距端不超过300
第4篇 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
单位:广厦集团安徽创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交底日期:年 月日
工程名称:华地·润园三期16#楼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工种:泥工
施工安全基本要求:
1、班前检查工作周围环境;
2、班中检查不安全的问题;
3、班后检查工完料净场地清;
4、严格遵守十项安全措施;
5、自觉维护现场安全设施;
6、遵守施工现场文明施工规定;
7、不懂机电不动机电;
8、时时注意不安全行为;
9、人人关心他人安全;
10、生产必须服从安全。
安全技术交底要求
1、本交底书由工地技术负责人交底;
2、施工方案交底针对性要强,要全面;
3、施工员、安全员、班(组)长接受交底后签字;
4、本交底书一式四份,交底人、施工员、安全员、班(组)长各持一份备查。
本部(项)工程特点:
针对性安全技术交底内容:
一、施工准备:
1、工具准备:振动棒、铁锨等
二、混凝土的浇筑
a)混凝土施工时,首先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合格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施工;
b)远距离运至的混凝土,现场如果发现有离析现象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重新搅拌均匀,满足坍落度要求时才能入模;
c)混凝土浇筑时,自由倾落高度小于2m,避免发生混凝土拌和物出现离析现象;
d)当倾落高度大于2m时,设置串筒使其滑落;倾落高度在10m以上时,设置减速装置;
e)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能超过1m;
f)混凝土浇筑时,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保持1.5m以上;
g)在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同时保持水平分层;
h)混凝土分层厚度不宜超过30cm。
2混凝土捣固
交底人:被交底人:1、施工员:2、安全员:3、班(组)长:
1.振捣工艺
(1)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10cm。
(2)表面振动器的移动距离应能覆盖已振动部分的边缘。
(3)附着式振动器的设置间距和振动能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与模板紧密连接。
(4)机械振捣时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和预埋部件。
(5)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
2.振捣安全注意事项
(1)使用前检查各部应连接牢固,旋转方向正确。
(2)振捣器不得放在初凝的混凝土、地板、脚手架、道路和干硬的地面上进行试振。如检修或作业间断时,应切断电源。
(3)插入式振捣器软轴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50cm,并不得多于两个弯,操作时振动棒应自然垂直地沉人混凝土,不得用力硬插、斜推,拔出时应缓慢垂直拔出,将气泡带出,也不得全部插入混凝土中。(4)振捣器应保持清洁,不得有混凝土粘结在电动机外壳上妨碍散热。
(5)作业转移时,电动机的导线应保持有足够的长度和松度。严禁用电源线拖拉振捣器。
(6)用绳拉平板振捣器时,拉绳应干燥绝缘,移动或转向时不得用脚踢电动机。
(7)振捣器与平板应保持紧固,电源线必须固定在平板上,电器开关应装在手把上。
(8)在一个构件上同时使用几台附着式振捣器工作时,所有振捣器的频率必须相同。
(9)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绝缘胶鞋和绝缘手套。
(10)作业后,必须做好清洗、保养工作。振捣器要放在干燥处。
3.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的养护包括自然养护和蒸汽养护。混凝土养护期间,要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尽量减少表面混凝土的暴露时间,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紧密覆盖(可采用篷布、塑料布等进行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暴露面保护层混凝土初凝前,应卷起覆盖物,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2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此时应注意覆盖物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2)混凝土的蒸汽养护可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静停期间应保持环境温度不低于5℃,浇筑结束4~6h且混凝土终凝后方可升温。升温速度不宜大于10℃/h。恒温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宜超过60℃,最大不得超过65℃。恒温养护时间应根据构件脱模强度要求、混凝土配合比情况以及环境条件等通过实验确定。降温速度不宜大于10℃/h。
(3)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喷淋洒水或通蒸汽等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至失水干燥。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后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以上时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后,再按表1的要求继续保湿养护至规定龄期。
(4)混凝土去除表面覆盖物或拆模后,应对混凝土采用蓄水、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也可在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采用麻布、草帘等保湿材料包裹。包裹期间,包裹物应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整,内表面应具有凝结水珠。有条件地段应尽量延长混凝土的包裹保湿养护时间
(5)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混凝土终凝后的持续保湿养护且不小于混凝土潮湿养护的最低期限。
三、安全注意事项:
a、按规定正确佩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口罩、胶鞋、手套。
b、检查所用的工具设备,确认完好方可使用,夜间作业点是否有足够的照明和安全电压工作灯。
c、使用振动棒应穿胶鞋,湿手不得接触开关,电源线不得有破皮漏电。低压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铜线或铝线架空线必须设在专用电杆上,严禁架设在树杆、脚手架上。电缆线沿地面敷设时不得采用老化脱皮的电缆线,中间接头应牢固可靠保持绝缘强度;过路处要穿管保护,电源端必须设漏电保护装置。
d、混凝土振捣人员的作业场所,脚手板、栏杆等安全防护设施必须齐全可靠。下混凝土时速度应缓慢,且必须等吊斗停稳后方可下料,要避免吊斗碰撞平台上作业人员的现象。
四、文明施工措施:
施工完成后,把所用的工具都按类别规格品种堆码,放置整齐。及时清理路面遗漏的混凝土残渣,并用水清理。遵守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加强对职工的管理教育,努力建设文明工地。
第5篇 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
单位:广厦集团安徽创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交底日期:年 月日
工程名称:华地·润园三期16#楼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工种:泥工 | |
施工安全基本要求: 1、班前检查工作周围环境; 2、班中检查不安全的问题; 3、班后检查工完料净场地清; 4、严格遵守十项安全措施; 5、自觉维护现场安全设施; 6、遵守施工现场文明施工规定; 7、不懂机电不动机电; 8、时时注意不安全行为; 9、人人关心他人安全; 10、生产必须服从安全。 安全技术交底要求 1、本交底书由工地技术负责人交底; 2、施工方案交底针对性要强,要全面; 3、施工员、安全员、班(组)长接受交底后签字; 4、本交底书一式四份,交底人、施工员、安全员、班(组)长各持一份备查。 | 本部(项)工程特点: |
针对性安全技术交底内容: 一、施工准备: 1、工具准备:振动棒、铁锨等 二、混凝土的浇筑 a)混凝土施工时,首先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合格后,再进行混凝土的施工; b)远距离运至的混凝土,现场如果发现有离析现象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重新搅拌均匀,满足坍落度要求时才能入模; c)混凝土浇筑时,自由倾落高度小于2m,避免发生混凝土拌和物出现离析现象; d)当倾落高度大于2m时,设置串筒使其滑落;倾落高度在10m以上时,设置减速装置; e)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堆积高度不能超过1m; f)混凝土浇筑时,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保持1.5m以上; g)在斜面上浇筑混凝土时,从低处开始逐层扩展升高,同时保持水平分层; h)混凝土分层厚度不宜超过30cm。 2混凝土捣固 |
交底人:被交底人:1、施工员:2、安全员:3、班(组)长:
1.振捣工艺 (1)插入式振捣器的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且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宜为5~10cm。 (2)表面振动器的移动距离应能覆盖已振动部分的边缘。 (3)附着式振动器的设置间距和振动能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与模板紧密连接。 (4)机械振捣时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和预埋部件。 (5)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为20~30s,以混凝土不再沉落,不出现气泡,表面呈现浮浆为度。 2.振捣安全注意事项 (1)使用前检查各部应连接牢固,旋转方向正确。 (2)振捣器不得放在初凝的混凝土、地板、脚手架、道路和干硬的地面上进行试振。如检修或作业间断时,应切断电源。 (3)插入式振捣器软轴的弯曲半径不得小于50cm,并不得多于两个弯,操作时振动棒应自然垂直地沉人混凝土,不得用力硬插、斜推,拔出时应缓慢垂直拔出,将气泡带出,也不得全部插入混凝土中。(4)振捣器应保持清洁,不得有混凝土粘结在电动机外壳上妨碍散热。 (5)作业转移时,电动机的导线应保持有足够的长度和松度。严禁用电源线拖拉振捣器。 (6)用绳拉平板振捣器时,拉绳应干燥绝缘,移动或转向时不得用脚踢电动机。 (7)振捣器与平板应保持紧固,电源线必须固定在平板上,电器开关应装在手把上。 (8)在一个构件上同时使用几台附着式振捣器工作时,所有振捣器的频率必须相同。 (9)操作人员必须穿戴绝缘胶鞋和绝缘手套。 (10)作业后,必须做好清洗、保养工作。振捣器要放在干燥处。 3.混凝土养护 (1)混凝土的养护包括自然养护和蒸汽养护。混凝土养护期间,要重点加强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控制,尽量减少表面混凝土的暴露时间,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紧密覆盖(可采用篷布、塑料布等进行覆盖),防止表面水分蒸发。暴露面保护层混凝土初凝前,应卷起覆盖物,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2遍,使之平整后再次覆盖,此时应注意覆盖物不要直接接触混凝土表面,直至混凝土终凝为止。 |
(2)混凝土的蒸汽养护可分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静停期间应保持环境温度不低于5℃,浇筑结束4~6h且混凝土终凝后方可升温。升温速度不宜大于10℃/h。恒温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宜超过60℃,最大不得超过65℃。恒温养护时间应根据构件脱模强度要求、混凝土配合比情况以及环境条件等通过实验确定。降温速度不宜大于10℃/h。 (3)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喷淋洒水或通蒸汽等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至失水干燥。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后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以上时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后,再按表1的要求继续保湿养护至规定龄期。 (4)混凝土去除表面覆盖物或拆模后,应对混凝土采用蓄水、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也可在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采用麻布、草帘等保湿材料包裹。包裹期间,包裹物应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整,内表面应具有凝结水珠。有条件地段应尽量延长混凝土的包裹保湿养护时间 (5)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混凝土终凝后的持续保湿养护且不小于混凝土潮湿养护的最低期限。 三、安全注意事项: a、按规定正确佩戴好劳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口罩、胶鞋、手套。 b、检查所用的工具设备,确认完好方可使用,夜间作业点是否有足够的照明和安全电压工作灯。 c、使用振动棒应穿胶鞋,湿手不得接触开关,电源线不得有破皮漏电。低压架空线必须采用绝缘铜线或铝线架空线必须设在专用电杆上,严禁架设在树杆、脚手架上。电缆线沿地面敷设时不得采用老化脱皮的电缆线,中间接头应牢固可靠保持绝缘强度;过路处要穿管保护,电源端必须设漏电保护装置。 d、混凝土振捣人员的作业场所,脚手板、栏杆等安全防护设施必须齐全可靠。下混凝土时速度应缓慢,且必须等吊斗停稳后方可下料,要避免吊斗碰撞平台上作业人员的现象。 四、文明施工措施: 施工完成后,把所用的工具都按类别规格品种堆码,放置整齐。及时清理路面遗漏的混凝土残渣,并用水清理。遵守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加强对职工的管理教育,努力建设文明工地。 |
第6篇 基坑喷锚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内容及要求:
一、 工程概况
既有里程k34+161 1-3.5m拱涵,设计里程k34+167.8 接长为1-4m盖板涵。本涵为排洪涵,位于一般路堤地段,板顶最大覆土厚度为7.59m,线间距4m。位于双线、区间、直线及j=6.5‰,线路法线与涵洞轴线之夹角θ=1.02°。
路基及涵洞采用挖护桩防护,涵洞每侧3根,单根长17.3m。两侧挖孔桩中间暴露路基采用喷锚支护施工方法。
二、 施工前期准备
1.人工清除需喷锚支护边坡的松土,清理完毕后边坡土壤应坚实,无杂草。
2.设置标志或利用锚杆外露长度掌握好喷锚厚度。
3.锚杆采用螺纹20钢筋,长度为1m,锚杆间距1m。
4.喷锚使用的砂浆采用现场拌合。
5.挂网采用钢丝网。
三、施工方法
1.锚杆施工由人工利用大锤将锚杆砸入既有路基本体,锚杆外露应不大于10cm。
2.待锚杆施工完毕后将钢筋网片挂在已修整好的坡面上,采用绑扎连接,钢筋网应与锚杆连接牢固,在进行砂浆抹面施工时钢筋网不得晃动。
3.在上述工作完成后,人工进行砂浆抹面,砂浆厚度控制不低于5cm。
4.锚杆安装允许偏差:
① 锚杆间距±15cm;
② 锚杆孔深±5cm;
四、安全保证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铁道部、北京铁路局关于安全生产的规定,健全,完善各项措施,确保施工区域内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2、施工前,与电务、通信、信号部门取得联系,调查或探明涵上及两侧通信、信号电缆的分布。待电缆迁移至安全地方再进行施工,严禁盲目施工损坏地上、地下电缆管道等设备。严格按照铁路有关行车线上施工安全规则和工务部门安全规则等有关规定执行。与工务、电务等部门签定安全施工配合协议。
3、开展安全教育,上岗前,由单位领导负责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既有线施工安全规则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并定期进行施工人员教育培训及考试,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行营业线施工。特殊工种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架子队每天由队长或安全员进行班前讲话,提出当天的安全生产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4、每周由安全生产领导组织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专职安检工程师和安全员负责日常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5、每项工序开始前都必须制订相应的安全措施,形成书面材料,向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重要工序用标语将安全措施挂入现场,同时设专人检查。作业前由施工负责人进行交底后明确每个人的岗位责任,施工完毕立即办理清查。
6、施工人员,检查人员必须遵守“五必须,五不准”,进入工地必须戴好安全帽。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并注意安全用电。
7、施工现场做到布局合理,场地平整,道路畅通,机械设备安置稳固、材料堆放整齐。用电设备必须“一机一闸一保护”,有漏电保护装置,闸刀盒必须有隔雨防潮措施,用电设备必须有警示牌。架空线路必须满足一定的高度。同时注意有无地下管线,以免挖伤电缆。施工人员按技术交底尺寸进行施工。
第7篇 漫谈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
建筑安装工程技术资料是施工任务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性和管理性文件,它既是施工过程的控制手段,也是施工过程的准确记录。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工程技术资料对施工过程的管理、控制和记录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胡编乱造工程技术资料的情况时有发生,这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外部原因,但就技术管理人员自身来看,也与其对工程技术资料的认识不够深刻有关。
对工程技术资料进行认真分析会发现?工程技术资料可分为四大类;一类是工程施工过程的指导性文件:如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等。第二类是施工过程的记录性文件;如各种验收记录、测量记录、施工日记等。第三类是施工过程的质量保证性文件;如各种材料的合格证、复试报告等。第四类是对产品的评定结论性文件:如分项、分部质量评定,基础、主体质量评定等。这四类资料除个别资料兼有两种性质外,大部分资料都只有以上一类性质。这样分类,便于我们对工程技术资料的统筹把握。本文就工程施工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以加深对这三种资料的深入理解,从而有效地指导施工生产活动。
我们所面对的施工任务具有两重性一一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首先,做为施工项目,它必然具有一般项目的特征:这就是一次性,正是由于一次性,决定了此项目与彼项目的不同,就是按照同一套图纸施工的两个单位工程,也会由于坐落地点的不同、施工力量的不同、施工技术能力的不同、地质条件等诸多外部因素的不同影响不同,从而导致了项目的终极目标一一工期、质量、成本的不同。所以施工项目永远不会相同。因此项目属性决定了我们到手的每一个工程,都应根据其自身特点和外部因素对其施工过程进行了设计和管理。
其次作为商品,决定了它必然具有一般商品的特征:即它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施工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必须从建筑市场上获取施工任务,建立用户至上的观念,否则,施工企业将被市场所淘汰。由此看来,正是由于施工项目的这两重属性,决定了施工过程的一些特殊的管理方法、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正是由于我仍所面对的施工项目每个均不相同,所以我们不可能找到一个通用的、一成不变的施工过程和控制办法,这就要求对每-个项目都应对其施工过程进行预先全面的设计和控制,从理论上解决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是施工任务的项目属性决定的。因此,对于一个具体的工程,首先必须熟悉施工图纸和工程所处的环境条件,才能充分预测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工程特殊部位和难点部位进行把握和分析,从而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施工组织设计所要解决的。
为此,对施工组织设计就提出了一个标准,这就是必须能够预测工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特殊部位和难点部位的施工方法,有切实可行的组织措施,以保证项目目标的圆满实现。所以说,优秀施工组织设计,必须针对具体工程、能够指导施工,施工过程中只要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计划、组织、操作,并对外部影响因素加以考虑,进行适当的调整,施工就会顺利进行。这也提出了一个检验施工组织设计的标准,即:优秀施工组织设计能够指导工程顺利、,快速、优质地施工。如果一个施工组织设计达不到这一要求,那么文字再优美,逻辑性再强,也不能成为优秀施工组织设计,优秀施工组织设计只能针对具体的工程,那些被评为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如果不是针对具体的工程,必然会失去其优秀的价值,这也是工程项目属性所决定的。既然施工任务有?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那么施工组织设计的商品属性又表现在哪里呢?这表现在一项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当体现出以最少的成本投入,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一点上〈这里的经济效益包括科技进步效益、社会信誉效益等)。我们可以这样设想,一个工程有了完整的施工图纸、确切的施工地点、明确的外部环境后,它的影响因素就有不确定状态进入确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列举出很多种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法,在这些方法中,经过优化,总能找到一个最适合该工程的最好的方案,该方案既能保证王期又能保证质量、成本。
因此,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如果离开了它所针对的工程,就无法对其评价,市场经济要求尽量少的投入赢得尽量多的利润,这是每一个工程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施工组织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它是施工项目商品属性的必然要求。由上述分析可知,施工组织设计是按照施工任务的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从宏观上对施工过程进行总体布置和总体安排,因此,它是站在战略上的,控制性的思考的结果,虽然它对单位工程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和囊括,但对于分部工程就显的指导不够具体。为了控制好分部工程的施工过程,使构成单位工程的各个分部都能象单位工程那样遵循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从更深更细的角度对工程进行控制(可看成是二次控制),这就提出了一个与施工组织设计相类似的分部工程设计一一施工方案。因此,施工方案以分部工程为对象,以施工组织设计为指导,按照施工任务的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对构成特定施工任务各个分部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对每一分部工程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法以指导施工。
所以,对于分部工程,按照施工方案去实施就会取得预想的结果。同施工组织设计一样,判断施工方案的优劣,只能针对具体的分部工程,离开具体的分部工程,任何施工方案都毫无价值。由此可知施工为案是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补充和完善,它从较细的分部工程来探讨如何按照项目的两重性进行施工组织,它与施工组织设计是相符相成的。但施工方案由于以分部工程为对象,它更注重于方法和操作,因此宏观上的筹划、组织功能变得不是十分直接了。更进一步,施工方案对于划分更为细小的分项工程来说,也显得过于粗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按照分部工程是由分项工程构成的原则,又进一步把施工方案进行细化,按分项工程的要求提出了施工技术交底,它以分项工程为对象,以施工方案为指导,按照施工任务的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从最细小的分项工程,把握施工的程序和方法,是施工方案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可能看成是三次控制〉。
技术交底由于以分项工程为对象,它进一步注重方法和操作,而导致宏观上的筹划、组织功能更加间接了。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施工过程的指导性文件一一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随工程的细化其侧重点是不同的,但都必须遵循施工任务的两重性。它随工程的细化,其对应关系可表述如下。通过以上几个方5的分析可以看出,施工过程的指导性文件一一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是相应于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来划分的。这样划分的目的是以分项工程质量保证分部工程质量,以分部工程质量保证单位工程质量。这里只有分项工程是质量的可控部分,分部工程质量和单位工程质量分别是分项工程质量和分部工程质量统计的结果。因此,技术交底必须支持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必须支持施工组织设计,它们从细到粗都必须遵循项目施工任务的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可以这样认为,对于一个单位工程(包括单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施工组织总设计)是施工过程中的战略性文件,技术交底是施工过程中的战术性文件,而施工方案是居于两者之间的战略战术性文件,充分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编制优秀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具有重要意义。正是由于三者均是施工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所以三者都必须结合工程实际,在工程施工前就编写完成,否则是无法指导施工实践的,也就失去了它们存在的意义。因此,那些将三者放在施工过程中编制甚至在工程完工后补制,都将失去意义甚至是毫无意义的。
正因如此,我们必须对三者有深刻而正确的理解,以指导施工生产实践。
第8篇 电力工程施工方法技术交底
电力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交底
1.竖井施工:
1)土方开挖:
竖井施工,由测量人员定好准确位置,并放好开挖线后搭设龙门架。安装电动葫芦,检查机械设备安全性合格后,进行人工挖土,因施工场地较小,必须将挖出的土及时外运,41#竖井按设计标高全面开挖至井口圈梁底后,暂停开挖,进行圈梁的浇筑,待圈梁砼速凝后,继续向下开挖,电动葫芦吊土外运,挖至第一个网构钢架刚好搁下时,为防止网构钢架下移而停止全面开挖,改为选挖一半,利用另一半土做为支撑,待先挖的这一半喷射砼完毕后,再开挖另一半,这样轮流交替进行,每次挖深0.6m,直至挖至井底。49#、53#由于是四通井,其施工工序:先挖土至第一榀拱架安装高程位置后,停止开挖,安装完拱架后,在拱架内沿井壁45度方向,环向每米打一根2米长的注浆管,并且同拱架焊牢后进行喷射砼然后在第一榀上方沿井壁砌砖墙,超过现状地面50厘米,要求用水泥砂浆勾缝,待砖墙砌好后继续挖土,每次也是0.6米一榀拱架,待挖至圈梁底后,进行圈梁浇筑,待圈梁砼速凝后继续向下开挖每次挖深还是0.6米,直至挖至井底。
开挖时严格按照结构外缘线进行开挖,严禁超挖,圈梁底和井底均须严格设计高程开挖,不得超挖扰动原状土,一旦超挖即刻用砼回填或用水泥砂浆回填,每次下挖必须控制在要求范围内,以利安全。
2)支立网构钢架焊接纵向连结筋,挂钢筋网片,土方开挖后即立网构钢架位置尺寸布置,详见钢架结构布置图。钢架与钢架之间用20纵向连接筋焊接牢,环向间距每米一根,首榀钢架与圈梁下预埋20钢筋焊牢,再挂钢筋网与钢架及纵向连接筋焊牢。网构钢架,钢支架的安装必须牢固,钢架平面必须保持水平平面,翘曲应小于20mm,钢架与钢架之间保持在同一垂直面上,允许偏差小于20mm,钢筋搭接长度10d〈d--钢筋直径)钢架与岩面之间必须楔紧。
3)喷射砼:
在网构钢架,钢支撑支立完,纵向连接筋焊接完,开始喷射第一层砼,层厚70-100mm,然后挂钢筋网片,再喷射砼,直到设计厚度。
喷射砼前应检查开挖断面尺寸,清除开挖面的浮土,用高压风清扫开挖面,并埋设控制喷射砼厚度的标志,喷射砼的顺序应从下而上,先喷射钢架与壁面之间的砼,后喷射钢架之间的砼,首层砼喷射完毕后,即刻挂钢筋网,在首层砼终凝前喷射后一层砼,遇到有脱落的砼被钢筋网困住,应及时清除,喷射砼一定要密实,力求表面平顺,厚度达到设计要求。
4)做防水层
喷射完砼,对砼基面进行清除杂物,尤其对喷射砼表面,力求做到平顺,然后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厚10mm,涂刷eva乳液分1#,2#料,共涂四遍,使其总厚达到0.5mm,做1:2.5水泥砂浆保护层,厚10mm,见附图。井底作10cm厚的防水砼和隧道一起施工.
2.隧道施工:
在竖井施工完毕后,即可先东西两边同时开两个工作面,待南北贯通后,49#,53#开南北两个工作面.进行流水作业,施工步骤如下:
1)打钢钎管<小导管管棚)压注改性水玻璃浆液,固结地层。在开挖土方前,为防止地面沉降,须采用小导管注浆,以加固地层,导管用32×3.25mm长度为2.25m的焊接钢管制成花管,导管沿拱形布置,环向间距0.3m,必须穿过首榀钢架成5度-8度的外插角向上打入土层中,每两榀钢架打一次超前小导管,导管搭接长度达到0.75m,打入花管后进行注浆,管口周围用快硬性水泥封孔。
注浆浆液用改性水玻璃浆液,即用50波美度的水玻璃进行稀释到38-40波美度再将98%浓h2so4降低至浓度为10%,兑到水玻璃中,控制ph值约为2-3,同时另加少量nahco3即可,打设一次小导管注浆液约4.8立方米,注浆终压约为0.4mpa。考虑到此段土质为粉质粘土层,注浆可能困难,根据实际情况,注不进浆时,改打20的锚杆,间距为100mm。长度为2.25m。
2)土方开挖
注完浆后,待土有所固结,即进行土方开挖,采用人工开挖与手推车运土,电葫芦吊土外运,开挖时要小步进行,每次掘进500mm,先挖上部及两侧的土,中间留核心土,以防地面拱起,待两侧拱架支立喷完砼后,再挖去核心土,支立底部钢架,喷射底部砼,见施工程序图,开挖土方严格按照尺寸开挖,严禁超挖。每次挖深在0.5m以内,严禁一次挖深太多,以防前方地表下沉。
3)支立网构钢架,焊纵向连接筋,挂钢筋网片:
在留下核心土,土环开挖后,立即安装网构钢架,焊纵向连接筋挂钢筋网片。安装钢架前,应检查开挖断面的中线及高程,开挖轮廓线应符合设计要求,中线高程允许偏差为+2cm,垂直度允许偏差+2度,钢架安装牢固,视地面沉降情况,必要时在拱脚处进行打设锚杆,锚杆用钢管灌注砼,钢架与壁面之间楔紧。
钢架安装完毕后,在两榀钢架之间用20纵向连接筋连接。环向间距0.5m,要求纵向连接筋与钢架的两根内主筋均焊牢,进行双面焊,纵向连接筋焊完后,喷射第一层砼,然后挂钢筋网片,钢筋网片使用前应清除污锈,钢筋与第一层砼壁面宜保持30mm的间隙,与钢架及纵向连接筋焊接牢固,喷射砼时钢筋不得晃动。
4)喷射拱、墙部、底部砼:
喷射砼同竖井施工,透过钢筋网喷射砼时,应先减小喷头至受喷面的距离,并调节喷射角度,以保证钢筋与壁面之间砼的密实性。
5)背后回填注浆
为了保证喷射砼支护与地层密贴,要及时进行衬砌背后回填注浆,注浆孔在喷砼前事先埋设钢管,布置在拱顶,间距为2-3m,充填水泥砂浆,砂浆灰砂比1:1.5~1:3,水灰比1:1~1:1.1,注浆终压应小于0.4mpa,注完浆后用砼或水泥砂浆封死管口<可用钢板焊死管口表面喷锌处理)。
6)做防水层
同竖井防水层施工,底部做10cm厚的c20防水现浇砼。
7)依据1)--6)的步骤循环流水作业,施工程序见附图,不得急于求成,任意改变施工步骤,扩大开挖深度。
3.特殊部位的施工
变形缝的设置与施工:变形缝设置在竖井与隧道结合部位,具体位置是:距41#竖井中心4.8m处,东西向各设一条变形缝。在竖井49#,53#中心5.2m,东西南北各设一条变形缝,变形缝具体做法见附图。
4.监控量测
监控量测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根据监控量测能够及时取得信息反馈,以便及时的调整设计,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量测项目和要求见下表:
项目名称手段测点布置测试时间
1-15天16天/1月1-3月3月以上
测量项目
净空水平收敛收敛计或测杆每15米一个断面,每面1-3对测点1-2次/1天1次/2天1-2次/周1-3次/月
拱顶下沉水平仪或测杆与净空收敛在同一断面1-2次/1天1次/2天1-2次/周1-3次/月
地面下沉水平仪同上1-2次/1天1次/2天1-2次/周1-3次/月
1)净空水平收敛量测应在每次开挖后尽早进行,初读数应在挖后12小时内读取,最迟不得大于24小时,而且在下一循环开挖前必须完成初期变形值的读取。净空水平收敛测线在拱腰和边墙部位各设一条水平线。
2)拱顶下沉量测与净空收敛量测在同一测量断面内进行,量测频率也与净空水平收敛量相同。
3)地表下沉量测的测点与净空收敛及拱顶下沉量测的测点布置在同一断面内,横断面方向地表下沉量,量测的测点间隔取5m,在同一量测断面设3点测量点,地表下沉量测应在开挖工作面前方h+h〈隧道埋设深度+隧道高度)=3+2.75=5.75m处开始,直到衬砌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为止,量测频率同于拱顶下沉及净空收敛。
4)过道路段增加测量道路下沉量,在道路隧道位置埋设水准点,测量频率同以上三项,同时观测该断面的竖向沉降。
第9篇 漫谈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技术交底
建筑安装工程技术资料是施工任务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性和管理性文件,它既是施工过程的控制手段,也是施工过程的准确记录。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工程技术资料对施工过程的管理、控制和记录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胡编乱造工程技术资料的情况时有发生,这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外部原因,但就技术管理人员自身来看,也与其对工程技术资料的认识不够深刻有关。
对工程技术资料进行认真分析会发现工程技术资料可分为四大类;一类是工程施工过程的指导性文件:如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等。第二类是施工过程的记录性文件;如各种验收记录、测量记录、施工日记等。第三类是施工过程的质量保证性文件;如各种材料的合格证、复试报告等。第四类是对产品的评定结论性文件:如分项、分部质量评定,基础、主体质量评定等。这四类资料除个别资料兼有两种性质外,大部分资料都只有以上一类性质。这样分类,便于我们对工程技术资料的统筹把握。本文就工程施工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以加深对这三种资料的深入理解,从而有效地指导施工生产活动。
我们所面对的施工任务具有两重性一一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首先,做为施工项目,它必然具有一般项目的特征:这就是一次性,正是由于一次性,决定了此项目与彼项目的不同,就是按照同一套图纸施工的两个单位工程,也会由于坐落地点的不同、施工力量的不同、施工技术能力的不同、地质条件等诸多外部因素的不同影响不同,从而导致了项目的终极目标一一工期、质量、成本的不同。所以施工项目永远不会相同。因此项目属性决定了我们到手的每一个工程,都应根据其自身特点和外部因素对其施工过程进行了设计和管理。
其次作为商品,决定了它必然具有一般商品的特征:即它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和市场规律。施工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必须从建筑市场上获取施工任务,建立用户至上的观念,否则,施工企业将被市场所淘汰。由此看来,正是由于施工项目的这两重属性,决定了施工过程的一些特殊的管理方法、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正是由于我仍所面对的施工项目每个均不相同,所以我们不可能找到一个通用的、一成不变的施工过程和控制办法,这就要求对每-个项目都应对其施工过程进行预先全面的设计和控制,从理论上解决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是施工任务的项目属性决定的。因此,对于一个具体的工程,首先必须熟悉施工图纸和工程所处的环境条件,才能充分预测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对工程特殊部位和难点部位进行把握和分析,从而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施工组织设计所要解决的。
为此,对施工组织设计就提出了一个标准,这就是必须能够预测工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特殊部位和难点部位的施工方法,有切实可行的组织措施,以保证项目目标的圆满实现。所以说,优秀施工组织设计,必须针对具体工程、能够指导施工,施工过程中只要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计划、组织、操作,并对外部影响因素加以考虑,进行适当的调整,施工就会顺利进行。这也提出了一个检验施工组织设计的标准,即:优秀施工组织设计能够指导工程顺利、,快速、优质地施工。如果一个施工组织设计达不到这一要求,那么文字再优美,逻辑性再强,也不能成为优秀施工组织设计,优秀施工组织设计只能针对具体的工程,那些被评为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如果不是针对具体的工程,必然会失去其优秀的价值,这也是工程项目属性所决定的。既然施工任务有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那么施工组织设计的商品属性又表现在哪里呢这表现在一项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应当体现出以最少的成本投入,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一点上〈这里的经济效益包括科技进步效益、社会信誉效益等)。我们可以这样设想,一个工程有了完整的施工图纸、确切的施工地点、明确的外部环境后,它的影响因素就有不确定状态进入确定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列举出很多种施工组织和施工方法,在这些方法中,经过优化,总能找到一个最适合该工程的最好的方案,该方案既能保证王期又能保证质量、成本。
因此,好的施工组织设计如果离开了它所针对的工程,就无法对其评价,市场经济要求尽量少的投入赢得尽量多的利润,这是每一个工程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施工组织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它是施工项目商品属性的必然要求。由上述分析可知,施工组织设计是按照施工任务的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从宏观上对施工过程进行总体布置和总体安排,因此,它是站在战略上的,控制性的思考的结果,虽然它对单位工程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和囊括,但对于分部工程就显的指导不够具体。为了控制好分部工程的施工过程,使构成单位工程的各个分部都能象单位工程那样遵循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从更深更细的角度对工程进行控制(可看成是二次控制),这就提出了一个与施工组织设计相类似的分部工程设计一一施工方案。因此,施工方案以分部工程为对象,以施工组织设计为指导,按照施工任务的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对构成特定施工任务各个分部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对每一分部工程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法以指导施工。
所以,对于分部工程,按照施工方案去实施就会取得预想的结果。同施工组织设计一样,判断施工方案的优劣,只能针对具体的分部工程,离开具体的分部工程,任何施工方案都毫无价值。由此可知施工为案是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补充和完善,它从较细的分部工程来探讨如何按照项目的两重性进行施工组织,它与施工组织设计是相符相成的。但施工方案由于以分部工程为对象,它更注重于方法和操作,因此宏观上的筹划、组织功能变得不是十分直接了。更进一步,施工方案对于划分更为细小的分项工程来说,也显得过于粗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按照分部工程是由分项工程构成的原则,又进一步把施工方案进行细化,按分项工程的要求提出了施工技术交底,它以分项工程为对象,以施工方案为指导,按照施工任务的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从最细小的分项工程,把握施工的程序和方法,是施工方案的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可能看成是三次控制〉。
技术交底由于以分项工程为对象,它进一步注重方法和操作,而导致宏观上的筹划、组织功能更加间接了。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施工过程的指导性文件一一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随工程的细化其侧重点是不同的,但都必须遵循施工任务的两重性。它随工程的细化,其对应关系可表述如下。通过以上几个方5的分析可以看出,施工过程的指导性文件一一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是相应于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来划分的。这样划分的目的是以分项工程质量保证分部工程质量,以分部工程质量保证单位工程质量。这里只有分项工程是质量的可控部分,分部工程质量和单位工程质量分别是分项工程质量和分部工程质量统计的结果。因此,技术交底必须支持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必须支持施工组织设计,它们从细到粗都必须遵循项目施工任务的项目属性和商品属性。可以这样认为,对于一个单位工程(包括单项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施工组织总设计)是施工过程中的战略性文件,技术交底是施工过程中的战术性文件,而施工方案是居于两者之间的战略战术性文件,充分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于编制优秀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具有重要意义。正是由于三者均是施工过程的指导性文件,所以三者都必须结合工程实际,在工程施工前就编写完成,否则是无法指导施工实践的,也就失去了它们存在的意义。因此,那些将三者放在施工过程中编制甚至在工程完工后补制,都将失去意义甚至是毫无意义的。
正因如此,我们必须对三者有深刻而正确的理解,以指导施工生产实践。
第10篇 消防电系统施工方案技术交底
交底内容:
一、施工前准备
⑴ 在施工前应认真并熟悉设备安装平面图、接线图、系统图。
⑵ 安装人员应熟悉相关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二、钢管内穿线、布线、校线
⑴ 工艺流程:
选择导线→扫管→放线→导线与导线的绑扎→带护口→穿线→导线接头→包扎→线路检查绝缘摇测
⑵ 在管道内穿线应在建、构筑物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在穿之前,应先将管道内的积水和杂物清除干净。要求埋管到位,引线畅通,否则向甲方报告,办理洽商。
⑶ 管内扫管穿带线:管内扫管穿带线其目的是检查管路是否畅通、准确,清扫管内积水和杂物,用空压机吹扫后,用棉布条两端牢固的绑扎在带线上来回拖拉。穿线时须放适量滑石粉,以便线路滑行。
⑷ 穿线、布线前,根据设计图纸要求选择导线型号,应对导线的电缆种类、电压等级及是否有断线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⑸ 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在同一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
⑹ 导线在管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导线的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箱连接。导线外径总截面不应超过管内面积的40%。
⑺ 不同用途的导线,应采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但同种用途的导线颜色应一致。@
⑻ 管路穿线前,应首先检查各个管口的护口是否齐整,如有遗漏或破损,均就地补齐和更换。
⑼ 管线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等),应采取补偿措施,导线跨越变形缝的两侧应固定,并留有适当的余量,一般为15~20 m。
⑽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导线敷设后,应对每个回路导线用500v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对地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20mω。
⑾ 外围设备及主机外接线预留长度:
① 探测器底座外接导线预留长度不小于15cm;
② 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模块等预留长度不小于10cm;
③ 进入主机的导线及电缆芯,应留有不小于20cm的余量。
⑿ 线路检查及绝缘检测:本系统导线敷设完毕后,管内穿线结束后,应按规范及质量验评标准进行自检互检,不符合规定时应立即纠正,检查导线的规格和根数,检查无误后再进行绝缘检测。其绝缘电阻值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规定的要求。应对每个回路的导线用500v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对地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20mω,待所有回路校线全部完成,即可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线槽内配线施工方法:;
⑴ 工艺流程5
弹线定位→膨胀螺栓安装→支架安装→线槽安装→槽内配线→线路检查及绝缘摇测
⑵ 配线前,应清除线槽内的积水和污物。
⑶ 在同一线槽内(包括绝缘在内)的导线截面积总和应该不超过内部截面积的40%。
⑷ 线槽口向下配线时,应将分支导线分别用尼龙绑扎带绑扎成束,并固定在线槽底板上,以防导线下坠。.
⑸ 导线较多时,除采用导线外皮颜色区分相序外,也可利用在导线端头和转弯处做标记的方法来区分。
⑹ 在穿越建筑物变形缝时,导线应留有补偿余量。
⑺ 接线盒内内的导线预留长度不应超过15 cm;盘、箱内的导线预留长度应为其周长的1/2。
⑻ 放线前应先检查管与线槽连接处的护口是否齐全;管进入盒内外根母是否锁紧,确认无误后再放线。
一、外围设备及主机安装:
消防控制设备在安装前,应进行功能检查,不合格者,不得安装。
外围设备安装:
⑴ 工艺流程
① 报警设备及器具安装
测定设备位置→探测器安装→模块安装→端子箱安装→被联动设备压接→消防控制设备安装→系统调试开通→验收
② 消防广播安装
控制电源 话筒
↓ ↓
扬 声 器← 控制器 ← 端子箱 ← 扩音机 ← 增音机↑ ↑ 收音机子 唱机
⑵ 探测器安装:现场实际安装时,经常与空调排烟口,照明灯具,喷淋头等,在安装位置上发生冲突,不可能完全按着设计图纸施工,因此,施工中在相应规范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必要的调整,尽量保证安装的探测器“横平竖直”,探测器安装应遵守如下规则:
① 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小于0.5m
② 探测器周围0.5m内,不应有遮挡物。
③ 探测器至空调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④ 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探测器宜居中布置,感温探测器不应超过10m,感烟探测器不应超过15m,不应大于探测器距墙距离的一半。
⑤ 感烟探测器最大保护半径小于5.8m,感温探测器最大保护半径小于3.6m.'⑥ 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必须倾斜安装时,倾角不应大于45度。
⑦ 探测器底座安装应牢固,其导线连接必须可靠压接或焊接。'⑧ 探测器底座的穿线孔宜封堵,安装完毕后的底座应采取保护措施。
⑨ 探测器的确认灯,安装应面向便于人员观察的主要入口方向,在调试前,应加防护罩加以保护。
⑩ 探测器吊顶吸顶安装时,采用木螺丝将底座固定在配套的接线盒上。
○11 探测器的底座应固定牢靠,其导线连接必须是可靠的压接,涮锡时,不得使用带腐蚀性的助焊剂。
○12 探测器的“+”线应为红色,“—”线应为蓝色,其余导线应根据不同用途采用其它颜色区分,但对同一工程中相同用途的导线的颜色应一致。
○13 探测器底座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5cm的余量,且入端处应有明显的标志。
○14 探测器在即将调试时方可安装,在安装前应妥善保管,并应采取防尘、防潮、防腐蚀措施。
⑵ 手动报警按钮安装
① 手动报警按钮壁装,安装在墙、柱距地面高度1.4米处,且有明显的标志。
② 手动报警按钮应安装牢固,不得倾斜。
③ 手动报警按钮安装原则是从一个防火分区内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手动报警按钮的平行距离不应大于30m。
④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10cm的余量,且在其端部应有明显标志。
⑤ 手动火灾报警按钮应设置安装在明显和便于操作的部位。
⑶ 消火栓报警按钮安装2
① 消火栓报警按钮正常安装于消火栓内,位置在消火栓口上方,便于操作者敲击。
② 消火栓报警按钮应安装牢固,不得倾斜,操作者按下按钮可直接启动消火栓泵,并且泵的启动反馈信号可在按钮上显示。
⑷ 模块安装)
① 独立安装的模块常规安装在棚下300mm靠近控制对象附近,或者管井及控制箱内;集中布置的模块应安装在模块箱内,靠近被控对象。
② 模块安装应牢固,标高一致,且便于观察其运行状态。
③ 模块安装,不论吸顶、还是壁装,都应端正、严密并与墙面平。成排安装的,应平齐。
⑸ 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安装:
① 民用建筑内扬声器应设置在走道和大厅等公共场所,每个扬声器功率不应小于3瓦,其数量应保证从一个防火分区内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距离不大于25m,走道内任何一个扬声器至走道末端不应大于12.5m。
② 设置在吊顶内嵌入式喇叭,用螺丝将喇叭固定在吊顶支架板上。采用弹簧固定喇叭,将喇叭托入吊顶内再拉伸弹簧,将喇叭罩勾住并使其紧贴在顶棚上,并找正位置。
③ 按产品说明书要求,正确连接三根广播线。
⑹ 端子箱的安装施工方法:
① 据规范要求的高度及位置,采用金属膨胀螺栓将箱体固定在墙壁上(明装),管进箱处应带好护口,将干线电缆和支线分别引入。
② 剥去电缆绝缘层和导线绝缘层,使用校线耳机,两人分别在线路两端逐根核对导线编号。
③ 将导线留有一定长度的余量,然后绑扎成束,分别设置在端子板两侧,左侧为控制中心引来的干线,右侧为火灾探测器及其他设备的控制线路,在压接线前应再次摇测绝缘值。
④ 原则上先压接消防中心引来的干线,后压接火灾探测器的支线。
⑺ 消防专用电话安装:
消防专用电话分机主要安装于消防水泵房、备用发电机房、配电室、主要通风和空调机房、排烟机房、消防电梯机房等其它与消防联动控制有关的且经常有人的值班机房,重要的操作室等。电话分机及电话插孔距地高度为1.5m。
⑻ 火灾报警系统主机安装:
① 火灾报警器采用落地安装方式,其底边宜高出地坪0.1~0.2m,控制器应安装牢固,不得倾斜。
② 引入控制器的电线和电缆符合如下要求:配线整齐,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靠。电缆芯线和所配导线端部,均应标明编号。端子板的每个接线端子,接线不得超过2根。导线应绑扎成束,导线引入线穿线后,在进线管处应封堵。控制器的主电源接线,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严禁使用电源插头。
③ 控制器的主电源引入线,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严禁使用电源插头。主电源应有明显的标志。
④ 控制器的接地应牢固,专用接地干线采用铜芯绝缘导线,线芯截面积不应小于25mm2,接地板至各消防设备公用接地线应选用铜芯绝缘导线,其线芯截面积不应小于4mm2。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不应小于4ω;采用联合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不应小于1ω。
⑼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安装施工方法:
① 消防控制设备在安装之前,应进行功能检查,不合格者,不得安装使用。
② 消防控制设备的外接导线,当采用金属软管做套管时,其长度不宜大于1.0m,且应采用管卡固定,其固定点的间距不应大于0.5m;金属软管与消防控制设备的接线盒(箱),应采用锁母固定,并应根据配管规定接地。
③ 消防控制设备外接导线的端部,应有明显的标志。
④ 消防控制设备盘(柜)内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端子,应该分开,并应有明显的标志。
⑽ 系统接地装置的安装施工方法:
① 工作接地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不得采用镀锌扁铁或金属软管。
② 联合接地,其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ω。
③ 工作接地线与保护接地线,必须分开,保护接地导体不得用金属软管。.
一、消防系统设备调试及系统联调:
消防系统设备调试:
⑴ 调试前准备: ①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调试,应在建筑物内部装修和系统施工安装结束后进行;
② 系统调试前应具备规范规定的文件及调试必需的其它文件;
③ 调试前应认真检查各系统,各回路线路,对于错线,开路,虚焊和短路应及时进行纠正。
④ 检查外围安装的设备是否齐全,若缺少应补齐,并查验安装设备是否与图纸设计的规格、型号相符。
⑤ 调试负责人必须由有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所有调试人员应职责明确,并应按着调试程序逐项进行。
⑥ 调试前按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要求检查系统的施工安装质量。对施工安装中出现的问题,应会同有关单位协商解决,并有文字记录;
⑦ 调试前应按设计要求检查验明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备品备件等。
⑧ 系统检查:
○a 在导线接入控制器之前,首先使用万用表交流档检查每对导线之间以及每根导线对地是否有强电电压。
○b 用万用表检查每对层线的两根线之间以及每对导线与其他导线之间是否存在短路或接近短路现象;用万表mω档测量每对导线对地的绝缘电阻,阻值应大于20mω。
○c 控制器通电之前,测量交流电压,检查其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检查接线端子有无松动,电缆是否插牢,带插座的集成电路是否松动。
○d 不接任何外部负载,将控制器开机自检,检查面板上所有指示灯、显示器、音响器件、打印机(如配置)工作状况;检查控制器总线输出电压是否在27v左右。
○e 按规范要求检查系统线路,对于错线、开路、虚焊和短路等应及时进行处理。
⑵ 设备单机调试:
具备上述条件后,可对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等全部外围设备,报警控制主机,广播主机,消防电话主机等逐个进行单机通电检查,全部正常后方可进行报警系统内调试。
⑶ 报警联动系统设备调试:
当单机通电完成后,将模块连接的外控设备解除,进行报警系统整体调试。对报警主机主要进行下列功能检查:
① 火灾报警器自检功能;消音复位功能;故障报警功能;火警优先功能;主备电自动切换功能;备用电源欠压、过压保护功能。
② 自动状态各连锁关系调试,动作应正常无误,必要时反馈信号可人工模拟。
⑷ 火灾报警系统联调:
首先编制系统调试方案,依照方案,将系统划分为几部分,有步骤进行调试,按照从局部到全系统的顺序进行.
火灾报警系统联调应在整个工程各个系统全部投运后方可进行。火灾报警系统联调应由总承包单位及业主代表组织,各有关单位共同参加完成。联调前应具备如下条件:
① 火灾报警系统设备调试完成.
② 各连锁控制对象独立系统调试完成,各子系统正常运转。
③ 模拟各主要部位火灾等信号,按照编制的逻辑顺序模拟。
④ 在调试过程中应按照公安部颁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装规范》,深入检查各部件和设备安装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在各种设备系统联接与试运转过程中,应由有关厂家参加协调,进行统一调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详细的统调记录。
⑤ 报警系统的调试,应分别对各种探测器,集中(区域)报警控制器,火灾报警装置和消防控制设备等逐个进行单机通电检查,正常后方可进行系统的调试。
⑥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电后,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火灾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及要求,对报警控制器进行下列功能检查:
○a 火灾报警自检功能;
○b 消音、复位功能;
○c 故障报警功能;
○d 火灾优先功能;
○e 报警记忆功能;
○f 电源自动切换和备用电源的自动充电功能;
○g 备用电源的欠压和过压报警功能。
⑧ 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其容量应分别符合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规范的要求,在备用电源连续充放电三次后,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应能自动切换。⑨ 电动防火门、防火卷帘的抽验,应按实际数量的10%~20%抽验联动控制功能,其控制功能、信号均应正常。
⑩ 通风空调和防排烟设备(包括风机和阀门)的抽验,应按实际安装数量10%~20%抽验联动控制功能、信号均应正常。
○11 消防电梯的检验应进行1~2次人工控制和自动控制功能检验,其控制功能、信号均应正常。
○12 火灾事故广播设备的检验,应按实际安装数量的10%~20%进行下列功能检验:
○a 消防控制室选层广播;
○b 共用的扬声器强行切换试验;
○c 备用扩音机控制功能试验。
○d 上述控制功能应正常,语音应清楚。
○13 消防通讯设备的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消防控制室与设备间所设的对讲电话进行1~3次通话试验;
○b 电话插孔按实际安装数量的5%~10%进行通话试验;
○c 消防控制室的外线电话与“119台”进行1~3次通话试验。
○d 上述功能应正常,语音应清楚。
○14 应采用专用的检查仪器对探测器逐个进行试验,其动作应准确无误;
○15 应分别用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供电,检查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各项控制功能和联动功能;配合消火栓、屋顶水箱、送排烟系统、消防电梯等各个专业进行总体试运转。
○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连续运行120h无故障后,按国家现行标准、规范规定填写调试报告。
一、火灾报警系统竣工验收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竣工验收,应在公安消防监督机构监督下,由业主主持,设计、施工、调试等单位参加,共同进行。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向公安消防监督机构提交验收申请报告,并附下列技术文件(下列文件,主要由施工单位完成):
⑴ 系统竣工表;
⑵ 系统竣工图;
⑶ 施工记录(包括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
⑷ 调试报告;
⑸ 管理、维护人员登记表。
火灾报警系统验收主要包括如下装置:
⑴ 火灾报警系统装置;
⑵ 灭火系统控制装置(包括自动喷水等);
⑶ 通风空调、防排烟及电动防火阀等消防控制装置;
⑷ 火灾事故广播、消防通讯、消防电源、消防电梯和消防控制室的控制装置;
⑸ 火灾事故照明及疏散指示控制装置。
第11篇 基坑喷锚施工方案、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内容及要求:
一、 工程概况
既有里程k34+161 1-3.5m拱涵,设计里程k34+167.8接长为1-4m盖板涵。本涵为排洪涵,位于一般路堤地段,板顶最大覆土厚度为7.59m,线间距4m。位于双线、区间、直线及j=6.5‰,线路法线与涵洞轴线之夹角θ=1.02°。
路基及涵洞采用挖护桩防护,涵洞每侧3根,单根长17.3m。两侧挖孔桩中间暴露路基采用喷锚支护施工方法。
二、 施工前期准备
1.人工清除需喷锚支护边坡的松土,清理完毕后边坡土壤应坚实,无杂草。
2.设置标志或利用锚杆外露长度掌握好喷锚厚度。
3.锚杆采用螺纹20钢筋,长度为1m,锚杆间距1m。
4.喷锚使用的砂浆采用现场拌合。
5.挂网采用钢丝网。
三、施工方法
1.锚杆施工由人工利用大锤将锚杆砸入既有路基本体,锚杆外露应不大于10cm。
2.待锚杆施工完毕后将钢筋网片挂在已修整好的坡面上,采用绑扎连接,钢筋网应与锚杆连接牢固,在进行砂浆抹面施工时钢筋网不得晃动。
3.在上述工作完成后,人工进行砂浆抹面,砂浆厚度控制不低于5cm。
4.锚杆安装允许偏差:
① 锚杆间距±15cm;
② 锚杆孔深±5cm;
四、安全保证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铁道部、北京铁路局关于安全生产的规定,健全,完善各项措施,确保施工区域内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2、施工前,与电务、通信、信号部门取得联系,调查或探明涵上及两侧通信、信号电缆的分布。待电缆迁移至安全地方再进行施工,严禁盲目施工损坏地上、地下电缆管道等设备。严格按照铁路有关行车线上施工安全规则和工务部门安全规则等有关规定执行。与工务、电务等部门签定安全施工配合协议。
3、开展安全教育,上岗前,由单位领导负责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既有线施工安全规则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并定期进行施工人员教育培训及考试,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行营业线施工。特殊工种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架子队每天由队长或安全员进行班前讲话,提出当天的安全生产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4、每周由安全生产领导组织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专职安检工程师和安全员负责日常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5、每项工序开始前都必须制订相应的安全措施,形成书面材料,向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重要工序用标语将安全措施挂入现场,同时设专人检查。作业前由施工负责人进行交底后明确每个人的岗位责任,施工完毕立即办理清查。
6、施工人员,检查人员必须遵守“五必须,五不准”,进入工地必须戴好安全帽。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并注意安全用电。
7、施工现场做到布局合理,场地平整,道路畅通,机械设备安置稳固、材料堆放整齐。用电设备必须“一机一闸一保护”,有漏电保护装置,闸刀盒必须有隔雨防潮措施,用电设备必须有警示牌。架空线路必须满足一定的高度。同时注意有无地下管线,以免挖伤电缆。施工人员按技术交底尺寸进行施工。
第12篇 中建模板工程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
一
设计概况
序号 | 栋号 | 地上层数 | 地下层数 | 建筑面积(m2) | 建筑屋面高度(m) | 室内设计正负零相当于绝对高程(m) |
1 | 1#住宅 | 11 | 局部1层 | 13521.21 | 33.90 | 236.450 |
2 | 2#住宅 | 12 | 局部1层 | 13007.94 | 36.90 | 234.750 |
3 | 3#住宅 | 11 | 局部1层 | 8292.48 | 33.90 | 233.450 |
4 | 4#住宅 | 4 | 2 | 2326.76 | 12.90 | 226.700 |
5 | 5#住宅 | 6 | 2 | 5713.45 | 18.80 | 226.700 |
6 | 6#住宅 | 12 | 局部1层 | 14734.01 | 36.90 | 23.750 |
7 | 7#住宅(20) | 11 | 2或1 | 15208.82 | 33.90 | 226.700 |
8 | 8#住宅 | 4 | 1 | 1543.57 | 12.90 | 234.050 |
9 | 9#住宅 | 4 | 1 | 1543.57 | 12.90 | 233.550 |
10 | 10#住宅 | 5 | 2 | 4919.23 | 15.00 | 232.750 |
11 | 11#住宅 | 4 | 1 | 1543.57 | 12.90 | 231.950 |
12 | 12#住宅 | 4 | 2 | 2691.25 | 12.00 | 231.450 |
13 | 13#住宅 | 5 | 局部2 | 4763.57 | 18.00 | 230.950 |
14 | 14#住宅 | 7 | 局部1 | 9243.35 | 21.9 | 229.850 |
15 | 15#住宅(21) | 7 | 2或1 | 9996.94 | 21.90 | 228.850 |
16 | 16#住宅 | 4 | 局部2 | 3992.72 | 21.90 | 230.500 |
17 | 综合楼17 | 2 | 1473.75 | 11.75 | 231.800 | |
18 | 商业、影院 | 11538.17 | 20.15 | |||
19 | 地库 | 4926.57 | 226.700 |
二
混凝土概况
序号 | 结构部位 | 强度等级 | 抗渗等级 | ||
1 | 地下部分 | 基础垫层 | c15 | ||
2 | 墙柱 | c30 | p6 | ||
3 | 连梁 | c30 | |||
4 | 筏板、独立基础 | c30 | p6 | ||
5 | 基础梁、承台梁 | c30 | |||
6 | 地上部分 | 1层~顶层 | 梁、板 | c30 | |
7 | 墙柱 | c30 | |||
8 | 柱 | c30 | |||
9 | 楼梯、构造柱、圈梁、过梁 | c20 |
三
施工特点及要求
1、施工特点
1)梁截面尺寸较多,模板支撑架搭设高度频多
2)模板支撑架搭设高度较高:最高处支撑架高度达到4.85m。
3)梁集中线荷载大。
4)梁的跨度较大,存在1300mm~10500mm不同跨度的梁。
2、施工要求
1)确保模板在搭设及使用过程中安全、稳定、牢靠。
2)加强施工过程控制,随时检查纠偏,确保现场严格按照方案施工,使模板搭设及拆除符合工程施工进度限制及质量要求。
3)模板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严禁盲目施工。
4)要求墙柱垂直度及梁的定位满足质量验收要求,墙、柱、梁满足设计截面尺寸要求。点我:领取工程大礼包
5)当梁板跨度大于4m时,模板安装应按设计要求起拱,本工程设计起拱要求为:对于跨度不小于4m及悬挑长度不小于2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非悬挑梁、板起拱2/1000,悬挑梁、板起拱3/1000。
四
施工工艺
1、模板搭设技术参数
170厚板搭设参数
项目 | 搭设参数 |
模板支架高度(m) | 不大于5m |
立杆纵向间距la(mm) | 900 |
立杆横向间距lb(mm) | 700 |
水平横杆步距h(mm) | 1500 |
小梁(板底木方)间距(mm) | 150 |
主梁(板底钢管)间距(mm) | 900 |
竖向剪刀撑 | 架体外侧四周设置竖向剪刀撑; ‚框架梁底顺梁两侧方向设置竖向剪刀撑; ƒ按‚设置后,剪刀撑的间距不大于6m,并连续设置; |
水平剪刀撑 | 在满堂架体的扫地杆和竖向剪刀撑的顶部各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
适用范围 | 适用搭设高度小于等于5m的所有楼板搭设 |
备注 | 160厚的板底支撑均按170mm厚板考虑 |
130厚板搭设参数
项目 | 搭设参数 |
模板支架高度(m) | 不大于5m |
立杆纵向间距la(mm) | 900 |
立杆横向间距lb(mm) | 900 |
水平横杆步距h(mm) | 1800 |
小梁(板底木方)间距(mm) | 200 |
主梁(板底钢管)间距(mm) | 900 |
竖向剪刀撑 | 架体外侧四周设置竖向剪刀撑; ‚框架梁底顺梁两侧方向设置竖向剪刀撑; ƒ按‚设置后,剪刀撑的间距不大于6m,并连续设置; |
水平剪刀撑 | 在满堂架体的扫地杆和竖向剪刀撑的顶部各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 |
适用范围 | 适用搭设高度小于等于5m的所有楼板搭设 |
备注 | 厚度<130的板底支撑均按130mm厚板考虑 |
600×600、500×600、500×500、400×400、300×300、200×600柱搭设参数
项目 | 搭设参数 |
混凝土柱截面尺寸(mm) | 600×600 |
加固方式 | 小梁竖向贴在模板上,钢管横向贴在小梁上 |
长边对拉螺杆个数 | 0 |
短边对拉螺杆个数 | 0 |
柱箍间距 | 400mm |
柱箍与离板距离 | 150mm |
搭设简图: |
600×900、600×800柱搭设参数
项目 | 搭设参数 |
混凝土柱截面尺寸(mm) | 600×900 |
加固方式 | 小梁竖向贴在模板上,钢管横向贴在小梁上 |
长边对拉螺杆个数 | 3 |
短边对拉螺杆个数 | 2 |
柱箍间距 | 400mm |
柱箍与板距离 | 150mm |
搭设简图: |
200×700、300×600、200×400、250×400、250×700、250×500、200×500、200×500、250×450、200×820、200×850、200×800、200×650、300×500、300×400、200×600梁搭设参数
项目 | 搭设参数 |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 | 300×600 |
支撑方式 | 梁两侧有板,梁板立柱共用 |
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mm) | 800 |
梁两侧立杆间距(mm) | 800 |
梁底增加立柱根数 | 0 |
步距(mm) | 1800 |
梁底支撑木方根数 | 4 |
使用的梁截面 | 适用于截面面积为300×600及以下的梁 |
搭设简图: |
300×700、300×800、300×830、200×1830、300×750梁搭设参数
项目 | 搭设参数 |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 | 350×1200 |
支撑方式 | 梁两侧有板,梁板立柱共用 |
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mm) | 900 |
梁两侧立杆间距(mm) | 900 |
梁底增加立柱根数 | 1 |
步距(mm) | 1800 |
梁底支撑木方根数 | 3 |
使用的梁截面 | 适用于截面为350×1200及以下的梁。 |
搭设简图: |
2、施工工艺及流程
1)模板及支撑架搭设流程:
2)基础处理
本工程模板系统支撑是以楼地面底板,故模板支撑架搭设基础不需作特殊处理,架体搭设时只需在立杆底部垫木方或模板对楼面混凝土进行保护即可。
3)测量放线
采用铅垂仪、全站仪、卷尺等测量工具在楼面上放出定位轴线,弹出墙柱、梁等构件的边线,及模板控制线(详见下图),根据满堂支撑架立杆纵横向间距弹出立杆定位线,根据定位线搭设满堂架及模板。
4)架体搭设
立杆
立杆间距应按照盘口式钢管脚手架搭设,搭设过程应根据每一块楼板的实际面积排布立杆,局部需要增加立杆或者横杆时,需要加设立杆或者水平横杆,保证立杆、横杆间距不大于搭设参数。
立杆接长应采用对接,采用可调底座或可调顶托精确调整立杆高度,可调底座或可调顶托插入钢管的最小长度应大于150mm,可调顶托伸出长度不能大于200mm。
严禁搭接,相邻两对接接头不得处于同一步距范围内,接头宜设置在h/3处,h表示步距,且两相隔接头应相互错开不小于500mm的距离,如下图:
立杆图示
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端钢管立柱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不同支架立柱不得混用,避免扣件无法扣接或立杆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
梁和板的立柱,其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详见下图),以确保满堂支撑架的立杆排布成列、不混乱,便宜材 料搬运。
立杆平面图
水平杆
在距地面不大于200mm处,沿纵横向设置纵下横上水平扫地杆。可调顶托托底部、立杆顶端应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按照步距要求设置水平拉杆,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均需设水平拉杆。
每步纵横向水平杆必须拉通,在盘扣式钢管水平杆件不够长时,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水平对接接头宜设置在la/3处,且两相邻接头应互错开不小于500mm的距离,详见接头图示:
接头图示
梁模板立杆应与楼板模板立杆应通过水平杆相互连接,形成整体。
所有水平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墙、柱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5)剪刀撑点我:领取工程大礼包
竖向剪刀撑的设置
架体外侧四周设置竖向剪刀撑;框架梁底顺梁方向设置竖向剪刀撑;按1)、2)设置后,如剪刀撑间距大于6m,再在板底加设竖向剪刀撑,使剪刀撑的间距不大于6m;竖向剪刀撑由底至顶的连续设置;剪刀撑与楼层之间的斜角为45~60°。
水平剪刀撑的设置
在满堂架体的扫地杆和竖向剪刀撑顶部各设置一道水平剪刀撑。水平剪刀撑宜设置在与竖向剪刀撑相交的部位。剪刀撑接长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0mm,并应采用不少于3个 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
6)一般规定
架体搭设应保证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相互位置的正确。
多层支撑时,上下二层的支点应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应设底座和垫板。
支架搭设按本模板设计,不得随意更改;要更改必须得到相关负责人的认可。
u型顶托采用双钢管不允许放单根钢管或木方(尤其是跨度较大时),且端部丝杆长度不能超过300。
7)墙柱模板支撑
安装墙模时应先在底板或楼面上弹出墙的中线及边线,按照线的位置安装门窗洞口模板,待钢筋绑扎完成后根据边线立侧模,侧模面板板与板之间的拼缝应密实,不漏浆。
墙模板的面板应预先跟小梁(40×80的矩形木方)钉成大块模板,墙、柱模板竖向小梁中心间距不大于200且摆放均匀,主梁与小梁垂直,主梁用“3”形卡及对拉螺栓固定。外墙模板顶端向下150左右预埋对拉螺杆间距为600,支上层模板时模板和木方必须下伸至少200,控制错台。
剪力墙模板采用m14对拉螺杆,第一道水平对拉螺杆离地间距不大于150,第一道对拉螺杆以上的螺杆间竖向间距分别不大于450,每排对拉螺杆间的横向间距不大于450。穿墙螺杆应注意两侧穿孔的模板对称放置,以使穿墙螺杆与墙模保持垂直,室内通长螺栓可以套pvc管,以便回收利用,对于地下室外墙,对拉螺栓应采用止水对拉螺杆,不用穿pvc套管。
墙柱模板必须设置可靠的斜支撑,斜支撑设置在混凝土面或柱脚上,严禁直接连接在满堂架上。
墙柱端部必须用垂直于该端面的对拉螺杆对拉,并在接口处贴双面胶防止漏浆,l型墙体也用垂直于端面的螺杆保证端面不胀模。若对拉螺杆长度不足,可采用中间焊接钢筋的方式进行接长。
预留门窗洞口的模板安装支撑牢固,且便宜拆除;墙模板上预留的小洞口,当遇到钢筋时,钢筋可在洞口处局部绕开,其它地方应保证钢筋的数量和位置正确,不得将钢筋截断。
当模板安装校正完成后,应检查扣件、对拉螺栓是否紧固,模板拼缝是否严密,门洞边的模板是否安装牢固等。
8)梁模板支撑
梁下支撑架与板下支撑架连成整体,采用扣件式钢管连接搭设,梁下间距不满足盘扣式模数时,采用扣件式架体进行搭设,其立杆的间距、横杆步距等应按照相应的模板技术参数进行搭设。
根据墨线安装两侧模板、压脚板、斜撑等。两侧模板的高度应根据梁高及楼板模板碰帮或压帮(详见下图)确定。
梁底木方与梁垂直摆放,间距不大于200且摆放均匀。
梁底钢管两侧加扣件固定,保证梁不移位(梁两端必须加,中间段大于4000mm加一个跳步加)。
墙、梁、柱模板内均匀放置內撑条,接缝处、梁口向下150位置处必须放置,且內撑条必须是带卡槽的(或者必须绑扎在钢筋上)。
高度大于700的梁必须在梁的中部增加一排对拉螺杆,间距为600mm。
9)楼板模板支撑
楼板模板安装时,应先拉通线调节支架的高度,将主梁(钢管)找平,再在主梁上布置木枋,然后铺设模板,模板铺设完成后认真检查支架是否牢固,并将模板清扫干净。
楼板模板一般是整张铺设,局部拼补的方法,模板的接缝应设置在小梁上,应严密不漏浆,当不满足接缝要求时,可用橡胶条或海绵条嵌缝,避免漏浆,或采用腻子填补,腻子可用石灰、粉煤灰、水泥、锯末等拌制。
板底木方中心间距不大于150且摆放均匀。
10)钢筋绑扎
模板上的钢筋成品及其它施工材料应均匀堆放,放平放稳。
为使钢筋绑扎正确,对于剪力墙、楼板钢筋等应先在模板上用粉笔画出钢筋间距线;对于柱箍筋在两根对角线纵向受力钢筋上画点标明;梁箍筋在架立筋上画点。
梁钢筋的绑扎与模板安装之间的配合关系:①梁的高度较小时,梁的钢筋架空在梁顶上绑扎,然后再落位;②梁截面高度≥1.0m 时,梁的钢筋宜在梁底模上绑扎,其两侧模板或一侧模板在梁钢筋绑扎就位好后安装。
11)泵管及布料机架设
泵管架在底层和施工楼层的垂直转角和水平转角处必须与楼板可靠固定,在其它楼层处为每层固定一次,以此保证泵管固定牢固。管道接头卡箍处不允许漏浆。
为了减少泵管对模板支撑体系的冲击力,砼泵管之立管不得与拟浇筑砼楼层的模板支撑体系有任何连接,泵管立管在该层必须另行搭设架体进行加固。楼面上泵管水平管在楼层架设时,可以在梁筋或板面钢筋上铺设整张模板,再在模板上放置汽车旧轮胎,泵管水平管搁置在轮胎上,这样可减少水平管对模板支撑体系的影响。
12)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采用工地搅拌站集中搅拌,经混凝土运输车运送到施工现场,泵送至楼层,坍落度以160±20mm为宜,必要时可根据现场实际条件,添加相应的外加剂,但须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及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
混凝土浇筑期间,应保证水、电、照明不中断,为防止施工过程中突然临时停电,事先应与供电部门联系或现场备用发电机组,以防止突然停电造成质量事故或安全事故。
墙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根据振捣方法而定,采用振捣棒时,不大于振捣棒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平面振捣器振捣厚度不大于200mm。
浇筑混凝土时应注意防止分层离析,混凝土的倾倒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米,竖向结构浇筑高度超过3米时,应采用导管、溜槽或串筒进行浇筑,且浇筑竖向结构前,底部应先填以50mm-100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防止烂根或接缝处出现裂缝。
梁板混凝土应同时浇筑,梁混凝土浇筑采用由跨中向两端对称扩展的浇筑方式,板混凝土浇筑采用由中间向两侧对称扩展的浇筑方式,由标高低的地方向标高高的地方推进。
搭设满堂支撑架开始至砼施工完毕具备要求的强度前,该施工层以下至少2层支顶不允许拆除。
梁和板应同时浇筑,高度较大(1米以上)的梁应分层浇筑,必要时亦可独立浇筑,但施工缝应设在板底。
在混凝土浇筑时应监测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预留洞口等的变形、移位情况,若变形、移位超过要求时,应立即停止浇筑,进行矫正、加固后才继续施工。
13)模板拆除
模板拆除前必须办理拆除模板审批手续,经项目总工、监理审批签字后方可拆除。
支拆模板时,2米以上高处作业设置可靠的立足点,并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拆模顺序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从上往下的原则。
模板拆除前必须有混凝土强度报告,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拆模。
构件类型 | 构件跨度(m) | 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标准值的百分率(%) |
板 | ≤2 | ≥50 |
>;2,≤8 | ≥75 | |
>;8 | ≥100 | |
梁、拱、壳 | ≤8 | ≥75 |
>;8 | ≥100 | |
悬臂构件 | ≥100 |
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构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
柱模拆除,先拆除拉杆再卸掉柱箍,然后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与混凝土脱离,然后一块块往下传递到地面。
墙模板拆除,先拆除穿墙螺栓,再拆水平撑和斜撑,再用撬棍轻轻撬动模板,使模板离开墙体,然后一块块往下传递,不得直接往下抛。
楼板、梁模拆除,一般可先拆侧模,再拆除楼板底模。楼板模板拆除应先拆除水平拉杆,然后拆除板模板支柱,每排留1~2根支柱暂不拆,操作人员应站在已拆除的空隙处,拆去近旁余下的支柱使木档自由坠落,再用钩子将模板钩下。模板全部拆除后,集中运出集中堆放,木模的堆放高度不超过2米。有对拉螺栓的梁,应先拆除对拉螺杆,再拆除梁侧模和底模。
当立柱的水平拉杆超过2层时,应首先拆除2层以上的拉杆。当拆除最后一道水平拉杆时,应与立柱同时进行。
当拆除4~8m跨度的梁下立柱时,应先从跨中开始,对称地分别向两端拆除。拆除时,严禁采用连梁底板向旁侧拉倒的拆除方法。
五
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标准
砼结构观感质量符合相关验收标准,少量的缺陷修补完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允许偏差详见下表:
项目 | 允许偏差(mm) | |
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 | 3 | |
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 | 3 | |
插筋 | 中心线位置 | 5 |
外露长度 | +10,0 | |
预埋螺栓 | 中心线位置 | 2 |
外露长度 | +10,0 | |
预留孔 | 中心线位置 | 10 |
尺寸 | +10,0 |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详见下表:
项目 | 允许偏差(mm) | 检查方法 | |
轴线位置 | 5 | 钢尺检查 | |
底模上表面标高 | ±5 |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 |
截面内部尺寸 | 基础 | ±10 | 钢尺检查 |
柱、墙、梁 | +4,-5 | 钢尺检查 | |
层垂直高度 | 不大于5m | 6 |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
大于5m | 8 | 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 | |
相临两板表面高低差 | 2 | 钢尺检查 | |
表面平整度 | 5 |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
2)成品保护
模板搬运时应轻拿轻放,不准碰撞墙、柱、梁、等混凝土,以防模板变形和损坏结构。点我:领取工程大礼包
模板安装时不得随意在结构上开洞,不得用重物撞击已经安装好的模板及支撑架。
与混凝土接触的模板表面应认真刷脱模剂,不得漏刷。
模板搭设好后,应保持模内清洁,防止调入砖头、砂浆、木屑等杂物。
搭设脚手架时,严禁与模板及支柱连接在一起。
不得在模板平台上堆放大量的材料、重物乃至行车。
六
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1)模板安装安全保证措施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计算方法进行模板支撑系统的设计计算,并按有关要求审批后方能施工。
施工过程中模板支架应充分利用框架柱作为支撑系统的附着体,增强支撑架整体稳定性。
模板支撑搭设过程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不得随意改变支撑间距。
施工前管理人员须及时对施工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支模应按施工顺序进行,模板支撑系统须及时设置附着设施,防止支架倒塌,保证已搭设支架的稳定和搭设过程中的安全。
立杆之间必须每步设纵横双向水平横杆,确保双向足够的设计刚度。支架采用逐排搭设方法,逐排搭设时,应随搭随设置纵横双向水平横杆和剪刀撑。
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水平横杆的水平偏差符合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扣件螺栓拧紧扭力矩应不小于45n·m,且不大于60n·m,支架搭设过程中要随时用扭力扳手检查扣件螺栓等配件的连接、拧紧情况,发现有松动、损坏等情况应及时拧紧或撤换。
操作人员必须戴安全帽、防滑鞋,高空作业应系好安全带。
安装模板时,高度在2m及其以上的临边高处作业时,应遵守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作业面孔洞及临边须做好防护措施,高处作业时操作人员必须系安全带。
高度超过4米及其以上的模板安装时,外脚手架应随同搭设,并满铺脚手板、设置防护栏杆及张挂安全网。若外脚手架未与施工同步,必须及时设置临边防护措施。施工作业人员上下须从专用施工通道或斜道,禁止利用支架水平横杆攀爬,以防止高处坠落。
在支架上进行操作时,应在水平横杆上铺设脚手板,以便于支架上作业人员安全地进行扣件拧紧及杆件搭设工作,防止作业人员和物品从架上坠落。
交叉作业避免在同一垂直作业面进行,防止伤人。模板在装拆过程中,除操作人员外,下面不得站人或作业,无法避免时,应设置隔离防护措施。高处作业时,扣件、工具、小配件等必须放在箱盒或工具袋中,严禁随手乱丢或放在模板或脚手板上,扳手等各类小工具必须系在身上或放在工具袋内,防止掉落。
不得将模板支架等固定在脚手架上,脚手架或作业平台上临时堆放的模板及施工操作人员的总荷载不得超过脚手架或作业平台的规定承载值,不得超载;同时,在支撑上面不要集中堆载,以免超过支撑设计荷载而引起支撑变形,造成失稳。
为防止破坏模板成品,施工中应避免让重物冲击支好的模板、支撑;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模板支架上方堆放过高,不准在模板上任意拖拉钢筋;在模板上方进行钢筋焊接时要在模板上加垫铁皮或其它阻燃材料。
进入施工现场的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搭设支架的人员必须系安全带、穿防滑鞋。作业人员在施工中,必须站在安全的工作面上操作,精力要集中,不得酒后上岗。
架子工等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且不得让非本工种人员从事特种作业。
模板材料堆放分布应均匀,存放高度不要超过1.6m;模板堆放区与其他材料堆放区域隔离开,并设材料标牌、防火警示牌。
2)模板拆除安全措施
拆模时应按顺序逐块拆除,模板拆除应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拆除顶板时,应设临时支撑,确保安全施工。
拆除模板一般应采用长撬杠,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正拆除的模板上或站在已拆除的模板上进行操作。
支架的拆除顺序是从上到下,逐层拆除,自一端开始延伸向另一端,要随支架的拆除逐步拆除加固杆,拆除时不能将拆除的杆件乱丢乱砸,损坏支架。拆模时应先逆时针打松上托的螺栓,让模板与砼脱离,再拆除支架。
拆除时应逐块拆卸,不得成片松动、撬落或拉倒。在门窗洞口边拆卸,更应防止模板突然全部掉落伤人。
拆模间隙时,应将已松动的模板、拉杆、支撑等固定牢固,严防突然掉落、倒塌伤人。
在楼板上有预留洞时,应在模板拆除后及时将洞口盖严或做好防护栏杆防护。
拆除时每人应有足够的工作面,数人同时操作时应合理分工,统一信号和行动,严禁在同一垂直面上进行拆除操作。
高处、复杂结构模板的拆除,应有专人指挥和切实的安全措施,并在下面标出工作区,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区。
拆除模板、支架时,地面应设围栏或警戒线及明显的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监护,严禁非操作人员入内,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工作前应事先检查所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扳手等工具必须用绳链系挂在身上,工作时精力要集中,防止钉子扎脚和从高处坠落。
已拆除的模板、钢管、扣件等应及时运走或妥善堆放。
3)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堆放各类材料,不得侵占场内道路及安全防护设施。实行计划进料,随用随到。
对现场材料堆场进行统一规划,不同的进场材料设备进行分类合理堆放和储存,并挂牌标示,重要设备材料利用专门的围栏和库房储存,并设专人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材料管理办法,进行限额领料。
模板、支架等在安装、拆除和搬运时,必须轻拿轻放,上下、左右有人传递。
支模和拆模等各项施工任务完成后,应及时清理现场,做到工完场清。对废料、旧料做到每日清理回收。
使用电锯切割时,应及时在锯片上刷油,且锯片送速不能过快。
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严格管理,采用有力措施控制人为的施工噪声,最大限度地减少噪音扰民。在夜间进行模板作业时,应按规定合理安排作业时间,避免扰民情况出现。
七
突发事件分析及应急预案
1)模板防止变形,坍塌措施
严格技术交底制度,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
在整个施工阶段要从人员、设备、材料和制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旦遇到险情能及时迅速投入到抢险工作中。
加强监测,随时掌握架体变形情况、模板变形情况、对拉螺杆松动况等,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2)架体坍塌处理
发生塌方后,不要紧张,保护好现场,并及时通知现场管理组织抢救工作。
救援人员不要盲目进入架体内抢救受伤人员,以免架体发生二次坍塌。必须通知消防部门营救。
施工人员应准备好氧气包、医用消毒药水及纱布对受伤人员进行简单处理。
及时组织车辆将受伤人员就近送往医院治疗。
若坍塌继续发生,为防止周围桩孔发生意外,及时疏散周围桩孔作业人员。
对塌方的架体待塌方稳定后及时组织人员重新搭设。
3)高空坠落
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剌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等固定。
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
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
4)物体打击
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抢救重点放在对伤者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部位的行处理上。
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伤者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
第13篇 爆破施工方法安全技术交底
1.药壶爆破法
(1)药壶爆破应采用电力起爆,同时应敷设两套爆破线路。如用火花起爆,当药壶深3~6m时,起爆药筒内应有两个火线雷管(防止其中一个瞎炮),并且要同时起爆。
(2)每次炸扩药壶后,必须间隔一定时间;当采用硝铵类炸药扩大药壶时,必须在每次爆炸完毕后15min才能开始装药准备第二次扩壶;如用其他炸药时,则应间隔30min。每次药壶扩底后,应将炮眼口附近的松土石搬开。
2.炮眼爆破法
(1)放炮区要设置警戒线,设专人负责指挥,待装药堵塞完毕,按规定发出信号,人员撤离,经检查无误后,方准放炮。
(2)同时爆破若干个炮眼时,应采用电力起爆或导爆线起爆。
(3)装药时严禁使用铁器,且不得用炮棍挤压或碰击,以免触发雷管引起爆炸。
3.深孔起爆法
(1)堵塞孔时靠近炸药一侧应用预制炮泥,其余可用砂或细石混合渣堵塞,堵塞深度不得小于最小抵抗线的长度。
(2)潮湿有水的深孔,必须使用耐水炸药,或经过防水处理的药筒,且装药时要小心保护深孔内的传爆线和导电线。
(3)如单独药包且炮孔深度小于10m,可用火药起爆;当炮孔较深或有两个以上药包时,必须用电力起爆或导爆线起爆,所用导爆线必须贯穿全部药包。
4.裸露爆破法
(1)当石块较大设有两个以上药包时,应注意药包的位置及起爆顺序,并且采用电雷管起爆。
(2)药包上的覆盖物应用不易燃烧的柔软物体,但严禁其中夹有石块等坚硬之物,以免爆破时石块抛掷伤人。
(3)药包的厚度不应大于被炸物块底面积的宽度。
5.峒室爆破法
(1)起爆必须应用电起爆法或电点火起爆法。
(2)堵塞时,堵塞物与药室炸药之间要有明显界限,严防堵塞物混入炸药中,起爆用的导火线和电线应用竹管或木槽板保护好,堵塞时不得触动起爆网路。
6.高能燃烧剂爆破法
(1)高能燃烧剂爆破时,人不能站在面对炮口方向,以免伤人。并在爆破点10m半径内、7m高范围内不得有重要设施。
(2)燃烧剂的原料应分别存放在不靠近火源的干燥通风处,做到随配随用,已配制好的燃烧剂应用铁桶密封,并严禁与汽油、氧气、电石及油类等混放。
(3)用金属加工的电阻丝,要严格保证线圈间距,以免出现短路。若采取多炮齐发,则每个电阻丝长度必须相等,以免发生拒爆。
(4)装药时,不准使用散装药粉和1.4kg以上的重锤冲击。
7.静态爆破法
(1)装填炮孔时,操作人员要戴防护眼镜,在灌浆到裂缝出现前,不得在近距离直视孔口,以防发生喷出现象,伤害眼睛。
(2)破碎剂要随配随用,搅拌好的浆体必须在10min内用完。如流动度丧失,不可继续加水拌和使用,不是冬天,切勿用热水拌和。若用人工搅拌时,必须戴橡胶手套。
(3)应按实际施工的环境温度选择破碎剂的型号,严禁错用或互换使用。并且装运破碎剂的容器不得用有约束的容器,以免雨水浸入,发生喷出、炸裂伤人。
(4)破碎剂浆体稍具腐蚀性,工作完毕后应及时洗手洗脸,严防碱性刺激皮肤。如药液碰到皮肤或进入眼睛,要立即用水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