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第1篇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搞好安全生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大量事实证明,人们在生产、工作、生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想问题,是影响安全生产最基本、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而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正是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
怎样把思想政治工作与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结合起来,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把安全生产观念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安全生产,关键在人。因此,要把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作为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内容。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帮助煤矿从业人员树立“安全生产是煤矿最大的政治”的思想理念。因为,只有职工的安全、健康得到了保障,职工队伍才能思想稳定,才能调动激发职工的创造活力和生活热情;只有使重大事故得到遏制,减少事故造成的伤害和影响,社会才能安定有序。树立“安全生产就是煤矿最大的效益”的价值理念。安全生产不仅能给煤矿企业带来间接的效益回报,还能产生直接的效益。因为只有生产安全了,才能减少事故带来的经济、信誉损失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企业才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优势营造安全氛围。企业安全氛围好,能够感染、鼓舞、约束并直接影响日常安全管理和职工的行为。而思想政治工作在宣传方面的优势是其他工作方法无法比拟的,因此,在抓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时,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工作渲染安全氛围。
首先要借助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阵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如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板报、宣传栏等,开展安全知识教育,进行典型案例分析;在生产作业场所和职工上下班路途上制作、安装安全画、提示牌、警示栏等,进行宣传。
其次要借助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途径,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如把煤矿企业尤其是本单位发生的一些典型事故案例和经验教训编写成安全教材,组织职工学习,或以安全为主题,广泛开展征文、摄影书画、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第三要充分发挥党政工团各级组织的作用和优势。例如,建立“党员责任区”,开展党、团员身边无“三违”、无事故活动,通过工会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劳动竞赛、我为安全献计策等活动,通过共青团组织开展青年安全文明号、安全生产能手等活动,在企业内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
三、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对安全生产的防范作用 煤矿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增强预见性,掌握主动性。这就要求我们要经常分析职工的思想,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准确预测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和趋势,把各种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把不利于安全生产的现象解决在发生之前,避免哪里出了问题就到哪里“抢险”,哪里有了火情就到哪里“灭火”的被动工作。通过有效地思想政治工作,变事后处理为预先分析,变事故管理为隐患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一种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是普遍有效或永远有效的。因此,在煤矿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要发挥有效作用,必须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以适应发展变化的安全生产形势的需要。
一要重视个体。由于个人工作岗位、经历、文化程度、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等不同,导致接受能力、承受能力和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也出现差异。所以,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就要区分层次,根据每一个个体的特点,多视角、全方位、灵活地展开工作。例如,对企业决策层,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放在强化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使他们树立科学发展观,处理好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上;对安全管理人员,重点要放在强化责任感,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措施、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设施设备等环节的监管上;对特种作业人员,重点应放在提升对岗位安全重要性的认识,熟练掌握本工种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预防、改善和控制危险的手段和方法,提高对突发险情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上;对一线职工,重点则要放在落实岗位职责,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素质,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熟悉并自觉执行安全生产的各项规定上。
二要虚工实做。在大力宣传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同时,要重视思想层面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解决人的思想问题的同时,要重视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增加安全投入。把思想政治工作与推行的安全管理技术相结合,与改善工作环境,切实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相结合,与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三要务求效果。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从实际出发,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根据特定的条件有的放矢。物理学中有一个力学原理:一个物体的重心越靠下,这个物体就越稳定。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煤矿的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的重心越往下,安全系数就越大。所以,要把安全生产的工作重心放到基层,放到一线,千方百计提高一线人员的安全素质,突出班组在安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使安全生产管理从少数领导者和管理人员的事变为广大职工每个人的事。这样,才能夯实安全生产的基础。
第2篇 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摘 要 阐述了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全面分析了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必须加强行业管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办矿标准,理顺办矿体制;强化人才培养,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实施“科技兴安”,提高矿井安全装备水平;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提高煤炭行业整体水平。
关键词 煤矿 安全生产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新型煤炭工业体系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我国是世界上少数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例一直在2/3以上,2004年产煤19.56亿吨,占世界的43%①。但长期以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不好,事故多、伤亡大、经济损失严重,尤其是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不仅使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遭受很大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了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如何有效地遏制煤矿重、特大伤亡事故的发生,已成为煤炭行业实践“____”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急需尽快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
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特别是近一个时期以来,相继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改革完善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法制建设、深化煤矿安全整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等,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得到了切实的加强和改进,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总体上呈现相对稳定的态势。尽管如此,由于我国煤矿生产力水平低下,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仍居高不下,百万吨死亡率明显高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水平,重、特大事故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与科学发展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1、煤矿死亡人数多。长期以来,我国煤矿每年因工死亡都在万人以上。1990-2004年累计死亡97754人,年均6517人;2004年死亡6027人,占世界煤矿死亡总人数的8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1990年开始,国际上煤矿死亡人数大幅度下降,2003年至今澳大利亚煤矿实现了零死亡。
2、百万吨死亡率高。解放初期至“十年浩劫”期间,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长期在10人之上,1960年达17.61人。进入二十世纪后开始逐年下降,年均降幅0.75人。2004年达到3.08人,创历史最好水平,但仍居世界第一位,是美国的100倍,南非的30倍,印度的10倍。
3、“三个多发”的特点明显。一是重特大事故多发。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煤矿共发生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的矿难21起,死亡3456人;2004年发生特大事故42起,死亡1008人,平均8.6天一起,死亡24人。二是小煤矿事故多发。我国小煤矿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而事故死亡人数却占全国死亡总人数的2/3多。2004年,小煤矿死亡人数占全国煤矿死亡总人数的73%。三是瓦斯和水灾事故多发。我国煤矿因瓦斯爆炸等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约占死亡总人数的80%,每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5亿元;在过去的20多年里,全国有250多个矿井被淹,死亡1700多人,经济损失350多亿元人民币。
4、经济损失惨重。在工矿商贸企业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事故、近一半的重大事故和四分之三的特大事故,均发生在煤矿。全国煤矿一年因伤亡事故和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原国有重点煤矿年销售收入的5%。
5、社会和政治影响恶劣。煤矿事故的频繁发生,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心腹之患,成为人民群众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也成为西方国家对我国实施人权攻击的焦点。从这个意义上看,安全生产不仅是个重大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更是关系国家和政府形象、关系党和人民的血肉关系、关系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政治问题。
二、我国煤矿安全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安全事故多发,从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看,是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的一段。在农业经济为主时期和工业化初期,生产伤亡事故较少。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事故也呈快速上升趋势。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事故开始大幅度下降,安全状况明显好转。美国等世界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已经印证了这一点。美国上世纪前30年,煤矿每年事故死亡2000-3000人,百万吨死亡率曾经高达8.37。除此之外,煤矿行业在我国属高危行业,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更多。
首先,我国煤矿受自然灾害威胁严重。与美、澳以露天矿为主、全机械化开采不同的是,我国煤矿多为井工开采,其产量占煤炭总产量的95%,受各种自然灾害威胁严重。一是受瓦斯威胁严重。我国大中型煤矿中,高瓦斯矿井占20.34%,小型矿井中占15%左右。尤其是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和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强,煤与瓦斯突出的危险性不断增加,突出威胁区域不断扩大。二是受煤尘爆炸威胁严重。国有重点煤矿中,有532处煤矿的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占87.37%。三是受自然发火威胁严重。国有重点煤矿中,有288处煤矿的煤层具有自然发火危险,占47.29%;安全重点监控的企业中,有269处煤矿的煤层具有自然发火危险,占64.6%。四是受动力灾害与热害威胁严重。国有重点煤矿中,有27处煤矿具有冲击地压危险性,占5.13%;约有70多处矿井工作面气温超过26℃,最高达40℃。
其次,煤炭工业长期负重爬坡,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开始集中显现。一是安全保障能力低。目前,我国有安全保障的煤炭生产能力约为12.5亿吨。在2004年全国19.56亿吨煤炭产量中,约有7亿吨是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下生产出来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非法违规生产的煤炭。经过几十年的开采,许多国有煤矿已经进入衰老期,主要生产设备老化、超期服役的约占三分之一。二是技术装备和技术管理水平低。我国煤矿生产力发展水平极不均衡,既有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煤矿,也有条件较差的中小型矿井。目前全国采煤机械化程度仅为45%。为数相当多的小煤矿,技术手段和开采方式落后,资源浪费严重,伤亡事故多发。三是员工队伍素质低。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短缺。据调查,30万吨以上的大中型煤矿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5.44%,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占3‰;30万吨以下的小型煤矿中,中专以上职工平均不到3人。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反映,中国矿业大学等9所原煤炭院校,1999-2002年只培养了1454名地矿类专业毕业生,其中不少人还不愿意到煤矿,不愿意到生产一线,每年到煤矿工作的不足100人。据2001年的调查,我国96%的煤矿缺乏机电专业人才,88%的煤矿缺乏采矿专业人才,通风安全、防突等人才更缺乏。用工制度改革以来,大量农民工、临时工进入煤矿,逐步成为井下一线的主力。特别是小煤矿,工人流动性大,常常不培训就下井上岗。这部分人的纪律观念、安全意识、技术水平等方面都需加强培养,违反劳动纪律、违章作业和违规操作现象相当普遍,直接威胁安全生产。四是产业集中化程度低。2004年全国各类煤矿的25236处矿井,平均每处矿井仅7.75万吨。原国有重点、国有地方和乡镇三大类煤矿的平均年产规模,分别为129万吨、15万吨和3.15万吨。目前世界上先进的产煤国家,都通过发展大公司、大集团,一方面形成相对垄断的市场竞争格局;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现代化大生产,大大提高了煤矿安全保障水平。目前,美国前4家煤炭企业市场占有程度为47%,澳大利亚前5家煤炭企业占有度为72%,南非前4家煤炭企业占有度为62%。而我国神华、大同、山西焦煤、兖矿、中煤能源、淮南、平顶山和开滦等8家特大型、大型煤炭企业,占全国煤炭产量的比重,共计也只有20%左右。五是煤矿企业总体税负高,历史包袱重,安全欠账大。国家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对煤炭实行垄断经营和矿产品价格剪刀差。现行增值税计征办法没有体现煤矿的特殊性,税制改革后,煤炭产品增值税实际税负增加6个百分点以上,每年多交增值税100多亿元。目前煤矿企业算术平均综合税率为14.65%,是全国工业总体税负水平的两倍,高出国际同行业水平近6个百分点。煤矿企业大多地处偏僻地区,比其他工业企业承担更重的“办社会”职能,尤其是大矿、老矿人员多,历史包袱沉重,新增效益主要用于补还职工欠账,安全上的欠账补还不多。再加上随着资源的枯竭,采场向深部、浅部、构造复杂区、自然灾害威胁严重区转移,不安全因素越来越多,安全投入需求越来越大。据统计,目前仅国有煤矿安全欠账就高达505亿元。
第三,煤炭需求增加推动了煤矿超能力生产。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与日俱增,而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和高能耗的产业结构,加剧了煤炭供需紧张。在这种形势下,要求煤炭工业维持较高产出,煤矿普遍超能力开采。超能力开采目前已经成为全国煤炭工业增加产出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对此估计不足,缺乏有效应对,使之也成为我国煤矿各种事故的导火索之一。
另外,煤炭企业下放到地方后,随着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煤炭行业管理弱化,安全监管体制不顺,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一是煤炭行业管理弱化。1999年,我国煤矿安全管理体制调整后,部分省、市、县煤矿管理部门被撤销、并转或降格,各级煤矿管理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规格低、专业人员缺、监管力量不足等问题,使煤炭行业管理弱化,综合管理缺位,造成煤矿安全监管、发展规划、勘探开发不能统筹考虑,严重影响了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另外,煤炭管理部门职能交差重叠,责、权、利不统一,互相牵制制约,难以形成合力,影响了管理工作效率,削弱了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难免出现推诿扯皮现象,使煤矿安全管理缺乏权威性,决策缺乏科学性,工作缺乏高效性。二是煤矿安全监管体制不顺,机制不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安全监管体制和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国家监察、地方监管的体制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职能交叉、权责不明、多头执法的问题。煤矿安全生产涉及多个部门、多个证照,这些部门在证照管理和监督执法等方面统筹协调不够,联合执法机制没有形成,难以形成合力。经济管理与安全监管缺乏协调机制,有的地方管安全的要求停产整顿,而管经济的要求保证产量,部门之间互不通气,造成经济管理和安全监管脱节。安全监管力量不足,监管部门忙于事故处理和突击检查,对吸取事故教训、加强事前防范、防止同类事故反复发生,缺乏超前预防措施。三是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安全生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安全生产还没有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一些地方领导只重生产,轻视安全,把安全生产工作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文件上,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一些企业负责人没有把维护职工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受利益驱动突击蛮干,强迫职工超强度劳动,甚至进行奴役性生产。不少职工也缺乏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能运用法律手段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对策与建议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进一步提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都为促进我国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最近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其核心内容,就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②,这更为煤炭工业的发展确立了思路与目标。科学发展观,首先是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观;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就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坚持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实现经营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业人员由较低素质向高素质转变,安全生产从被动监管型向本质安全型转变,实现煤炭工业健康持续发展,从而也在根本上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一)加强行业管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这是抓好煤矿安全生产的根本举措。一是国家尽快组建国家煤炭工业部,管理协调煤炭经济运行,研究制定煤炭法规、制度、规划、标准并组织实施,解决煤炭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负责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逐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制定并实施煤炭资源利用开发标准及规划,提高全国煤炭资源利用水平,全面促进煤炭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地方要尽快建立统一高效、责权对等、上下理顺的煤矿管理体制。提升煤炭管理部门的地位,明确职责,健全机构,强化职能,做到管安全必须管生产。加强煤矿监管队伍建设,积极解决编制、经费、办公场所、车辆、工资等问题,为其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强化煤矿安全监管职能,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压死责任,确保煤矿监管体制的良性运行。三是企业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煤矿企业不仅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而且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③,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岗位安全责任制,并制定相应的监督保证措施,确保各岗位责任落到实处。
(二)严格办矿标准,理顺办矿体制。按照“建大、改中、关小”的原则,一方面,结合深化煤矿安全专项整治,继续淘汰那些技术落后、布局不合理、不符合安全标准、不符合环保要求、浪费资源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坚决取缔违法经营的小煤矿。在解决小煤矿无序开采、违法违规生产问题的同时,解决我国煤矿数量过多、集中度过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对小煤矿进行整顿规范、联合改造。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中小型煤矿的整顿、改造和提高,整合煤炭资源,实行集约化开发经营。鼓励大型煤炭企业兼并改造中小煤矿,鼓励资源储量可靠的中小煤矿实行联合改造。同时,严格新建煤矿标准,提高煤炭生产准入门槛,不再建设年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
(三)强化人才培养,提高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按照煤炭行业对人才的客观需求,一方面,国家要采取特殊政策,大力发展煤炭高等教育,扩大大中专院校采矿专业的招生规模。同时,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投入煤炭行业,以人才促安全,以安全揽人才,尽快解决技术人才断层和青黄不接的局面,逐步改善煤矿的知识结构,为安全生产奠定人才基础。另一方面,煤炭管理部门和企业要加强干部职工的培训工作,提高煤矿干部职工队伍的安全意识、管理水平和科学文化技术素质。对煤矿法人代表、矿长,没有经过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不能颁发资格证书;加强新工人岗前安全教育培训,推行入井人员资格证制度,不具备相应学历,未经培训合格人员不准下井作业。
(四)实施“科技兴安”,提高矿井安全装备水平一是组织科研攻关。充分发挥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其专家学者的作用,整合和壮大安全科技资源,围绕矿井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防治技术、大采深矿井开采及热害防治技术、冲击地压防治技术、大型机电设备在线监测技术、井上下紧急呼叫系统技术、绿色开采工艺技术、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技术、煤炭液化及煤化工多联产技术、洁净煤利用技术及煤炭深加工等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基础课题,组织开展研究和攻关,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科技理论水平。二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围绕煤矿瓦斯区域预测、地质构造超前探测、瓦斯爆炸预警、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矿井突水、火灾、粉尘等主要灾害防治与重大事故抢险救援所需要的共性、关键性技术和装备,开展应用性研究,抓好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提高防灾、抗灾和救灾能力。三是提高安全管理的科技含量。重点是采用网络化、数字化、视频监控和远程调度指挥等先进技术,提高煤矿企业内部安全管理、政府安全监管和国家安全监察工作的科技含量,把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好转,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科学管理的基础上。
(五)优化煤炭产业结构,提高煤炭行业整体水平。一是加快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认真落实国务院“重点支持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促进煤电联营,形成若干个亿吨级煤炭骨干企业”的决策,加快神东、陕北、晋中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形成稳定可靠的商品煤供应基地、煤炭深加工基地和出口煤基地④。二是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积极推进煤炭企业的战略性重组,打破区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培育和发展跨区域的煤炭企业集团。打破行业界限,鼓励不同行业企业联合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实行煤电联营、煤运联营、煤炭与其他相关产业联营,尤其是要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发展坑口电站,培育和发展煤、电、路、港一体化的跨行业企业集团。打破所有制界限,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多种经济成分相互参股,培育和发展跨所有制的煤炭企业集团。三是不断拉长煤炭生产产业链,推进煤炭就地转化为二次能源,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煤矿安全状况,实现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安全发展。
第3篇 加强矿山测量工作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1 计划及安全生产方面
矿山测量工作被比作煤矿生产建设的眼睛,为煤矿安全生产及矿井管理,及时提供各种图纸资料和各种数据,从而使计划的编制和安全生产的指挥具有可靠的依据。测量工作跟不上,不能及时地、准确地将这个变化的空间,以及由此暴露出来的各种地质现象或者其他信息及时绘制成图,不能及时反映出地质情况的变化,那就无法制定下阶段的采掘工程计划,从而直接影响采掘工程的正常进行。而一旦矿山测量工作出现失误或者提供的资料及图纸不及时,就会造成采矿生产的盲目性以及管理工作的混乱,从而给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隐患。测量工作必须及时对上、下水平或采区的掘进及采矿作业地点的相对位置绘制成图,及时掌握下水平空顶或采空区和上水平作业面的相对位置,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贯通测量工作是矿山测量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矿山生产当中有水平巷道的贯通、倾斜巷道的贯通、竖井及暗斜井的贯通等等。在贯通测量中,贯通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煤矿安全生产的整个系统。煤矿的主运输巷道就是整个矿山的主动脉。当然在指导井巷掘进的测量过程中会存在误差,最终反映在贯通的接合处,使其中线不能理想衔接,发生错开现象,出现偏差,这就是贯通误差。它包括纵向贯通误差、横向贯通误差、高程贯通误差三种。一般的水平巷道或倾斜巷道,其横向方向和高程方向为重要方向。因为在巷道相向对掘时,测量人员必须及时测量填图,当相向对掘距离还有最后20m(综掘巷道剩余50m)贯通时,测量人员必须及时通知一方停止掘进作业,只能由另一方完成贯通工程,以免造成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果测量不规范或极限误差超过允许误差造成贯通处方向偏差及高程偏差,造成巷道错开或坡度过大,或者高差过高,造成整个巷道两边高低过多,运输系统无法进行,只能挑顶填低。这样不仅工程量大,而且增加工程费用,给煤矿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又对整个矿井的运输系统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在贯通测量之前,必须制定测设方案。测设方案分四个步骤:(1) 控制形式;(2)测量方法;(3)选定仪器;(4)确定误差参数。一般是取二倍误差预计结果作为极限误差,即:极限误差小于允许误差,就达到测设方案。所以贯通测量必须严格按照生产设计提供的各种数据和《煤矿测量规程》进行施测,按照煤矿的开采设计进行测量,各项误差指标必须在《煤矿测量规程》允许范围内,不论是哪种巷道的开掘位置、巷道形式、巷道间的相互位置、相互关系及质量的要求,都是经过预先设计的。而为了保证各种巷道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放线,就必须进行煤矿的专门测量工作,特别是主运输巷工程质量的好环,直接影响到行人的人身安全。如不按设计要求施工放线,造成坡度过大,这样在运输过程中矿车车速过快,容易脱轨,从而引发安全事故。矿山测量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煤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会经常遇到含水层、断层等地质构造,因此要求矿山测量工作必须及时提供准确的井下巷道位置,绘制准确的采掘工程平面图,及时反映掘进巷道与采空区的相互位置关系,防止在开采过程中穿透原采空区、含水层或者透入相邻巷道从而造成安全事故。特别对相邻巷道的测量工作更须注意。因为相邻巷道之间的保安煤柱较薄,一般规定为20m,如果测量不准确而穿透相邻巷道,那么开拓及回采作业过程当中就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特别是遇到顶板比较松软的地段,由于测量原因相邻巷道相互打通造成顶板跨度大,这样就增加巷道支护和维护的难度,而且顶板、边帮容易脱落,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矿山测量工作的好坏,对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和经济效益影响都很大。测量技术不过硬,未能按设计要求的方位去施工放样,就会增加巷道的工程量和资源丢失。所以,必须对塌陷区、小窑的采空区及开采范围进行测量,并及时填图,及时反映井下生产作业面和陷落区及小窑的相对位置,从而有效预防在井下开拓过程中采掘工作面出现突水事故的发生,并且对露天危险区域圈定警戒线。实践证明,在当今发生的事故当中,如果测量工作做到及时填图,准确绘制井上下对照图,确定井下与地面的相对位置;这样当煤矿发生事故有人员被困井下时,通过井下采掘工程平面图确定发生事故地点,从而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然后通过井上、下对照图确定地面与井下的相互关系,制定最佳的救援方案,选择最佳的救援通道,解救出井下被困人员,能够确保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矿山测量在许多矿山事故当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还有,由于采矿活动造成地表沉陷、地裂缝、地形地貌遭到严重破坏,所以只有通过井上、下对照图,以便预先制定合理的开采设计方案,划出保护区域,以防止因井下大量采煤形成采空区而造成地表移动,导致地面的构筑物遭到破坏。
2 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方面
矿山测量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是研究和指导煤矿生产的均衡发展,有效降低资源的损失或贫化。当然资源的损失或贫化是由多个方面原因造成的,但是与矿山测量工作的好坏也有一定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采面的炮孔位置和炮孔深度布置和设计不合理,从而导致资源未能被采出,或者造成大量矸石掺入。这也是矿产贫化和资源损失的一个重要因素。矿山测量工作也要对岩层和地表移动进行观测,找出移动范围和移动规律,从而制定出合理的保安设计,这样既能确保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减少矿产资源的损失,又能有效预防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3 结束语
在煤矿井下的开采当中,井巷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煤矿的安全生产。井巷工程质量是煤矿安全的保障,而矿山测量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的好坏。因此,矿山测量工作是矿井施工放样、质量检查和工程验收的重要依据。所以矿山测量对工程质量的保证,就直接关系到煤矿的安全生产。总之,矿山测量工作对煤矿生产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关系到煤矿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第4篇 搞好综合防尘工作促进矿井安全生产
煤尘不仅是安全隐患,也是职工健康的隐形杀手。据有关资料统计,自上世纪50年代建立职业病报告制度以来,已累计有14万余矿工死于尘肺病。所以,煤尘管理如何从安全向健康转变成为我们不容回避的问题。2002年以来,新汶矿业集团华恒矿业公司用4年的时间构建起了矿井立体综合防尘系统,为职工创造了良好的井下作业环境
华恒矿业公司地质条件复杂,主采煤层为11层和13层,爆炸指数分别为40.2%和44.09%,目前已开采至-650水平。所以,做好煤尘管理对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加大投入,是做好防尘工作的基础。2002年至今,华恒公司累计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用于防尘系统改造和设施投入。其中1100万元用于防尘管路的改造,使矿井防尘系统更加稳定可靠;投资120万元购进两台大功率钻机和配套设备用于煤层注水,使工作面降尘率为42.3%,极大改善了生产作业环境;投资50多万元增设、更换隔爆水槽98组,满足了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投资100多万元研制潮料喷浆机和除尘风机,有效抑制了喷浆迎头的粉尘飞扬;投资20多万元研制高压双喷高效水射流除尘风机和环形喷雾,使综掘工作面粉尘浓度得到有效控制;投资138多万元用于各类自动喷雾的改进和增设。如红外线传感喷雾、声控传感喷雾、微振动触控传感喷雾、双向控制水幕等共计200余处。
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综合防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贯穿于矿井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全员参与是做好综合防尘工作的保证。为此,华恒公司明确界定了井下各单位洒水灭尘的范围,制定了严格的奖罚管理制度,并为井上下各生产岗位配备了胶皮管,实行洒尘交接班制度,岗位附近20米范围内必须做到每班至少冲刷一次,其他地点均按照集团公司通防管理规定要求实施定期冲刷,以保证井下任何地点无煤尘积聚。同时,公司还设立洒尘津贴,对灭尘效果好的单位进行奖励,反之进行处罚。激励机制,不仅有利于矿井综合防尘的创新,也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创新热情。2002年以来,公司综合防尘创新成果、小改小革达28项,并都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依靠科技、防治灾害——依靠科技进步,是做好综合防尘工作的关键。随着矿井开采的不断延伸和采掘设备的更新换代,原有的防尘系统已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和职工健康的需求。为此,公司积极推广应用防尘新技术、新工艺,使矿井综合防尘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如华恒公司现开采的11层煤见水后,煤质变软易塌孔,注水钻孔施工难度较大,13层煤含矸率高,原有普通钻头钻进困难,于是他们分别采用压风排碴技术和高强度金刚石钻头施工,巧妙地解决了上述难题,通过每隔24米打一个注水眼进行注水,使工作面降尘率达到42.3%;通过综掘机迎头使用铁质附壁风筒配高压双喷水射流除尘风机实现联合防尘,使除尘率可达96%以上。公司还研制使用了矿用自动洒水车,解除了人工在大巷、斜井洒水灭尘带来的不安全隐患,也减轻了人工灭尘所带来的提升压力。
构建立体防尘体系——为达到降尘净化的目的,华恒公司建立起从地喷、侧喷到顶喷的立体防尘体系。在-250管子井的索车道、-650索车道、北石门和西大巷每隔100米都安设地喷雾,充分湿润巷道,减少进风风流带起地板粉尘;在-250人行通道的巷道侧壁也安设了常开侧喷水幕;在大巷、索车道等各处都安设多种顶喷雾,形成了井下立体防尘体系。
微震冲击波水幕,装置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安装使用,灵敏可靠。
声控水幕,实现了采掘工作面放炮后,对产生大量粉尘区域的自动喷雾降尘。
微振动自动水幕,实现了各转载点的自动喷雾降尘。
红外线感应水幕,实现了进风大巷喷雾常开,有效净化了进风风流,提高了空气质量。
双向控制水幕装置,利用连杆的平行四边形结构,实现了在水幕两侧远距离控制水幕,既不影响行人行走,又实现了水幕常开,净化了风流,降低了粉尘浓度。
远程炮区喷雾,设在掘进迎头6米范围内、回采工作面炮区范围内,以有效降低放炮时产生的煤尘浓度。
总之,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华恒公司的防尘系统已逐步完善,防尘设施也比较齐全,且使用正常。井下空气质量良好,工作环境明显改善,员工防灭尘意识明显增强,有效促进了矿井的安全生产。